佛教用語 : 佛教寺塔 : 中國佛教寺院 : 中國鐵路客運營業站 : 南京市區 : 石傢莊 : 赤峰 : 綿陽 : 平林鎮 : 余姚市 [顯示全部] : 中國 >北京 > 宣武區 >陶然亭街道 > 竜泉寺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No. 2·No. 3
·No. 4·內蒙古錦山鎮竜泉寺 Inner Mongolia Jin Town, Longquan Temple·湖北省黃岡市竜泉寺 Longquan Temple in Hubei Province
·廣東省惠州市竜泉寺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Longquan Temple·山西省五臺山竜泉寺 Longquan Temple Mount Wutai in Shanxi Province·甘肅省平涼市竜泉寺 Pingliang, Gansu Longquan Temple
·北京市鳳凰嶺竜泉寺 Longquan Temple, Beijing, Phoenix Ridge·湖北省石首市竜泉寺 Longquan Temple City, Hubei Province, the first stone·雲南省麗江市竜泉寺 Longquan Temple in Lijiang, Yunnan Province
·陝西省周至縣竜泉寺 Zhouzhi County, Shaanxi Province, Longquan Temple·河南省唐河縣竜泉寺 Tanghe County, Henan Province, Longquan Temple·吉林省梅河口市竜泉寺 Jilin Meihekou Longquan Temple
·河北省石傢莊市竜泉寺 Longquan Temple in Shijiazhuang City, Hebei Province·近義詞·相關詞
·包含詞·更多結果...
No. 1
  竜泉寺聯繫方式 地址:位於內蒙古喀喇沁旗錦山鎮西北三公裏。
  郵編:024000 竜泉寺投訴電話 赤峰市旅遊投訴電話:0476-8380833
  內蒙古自治區旅遊投訴電話:0471—628265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竜泉寺景區榮譽 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竜泉寺門票價格 15元 竜泉寺節慶活動 燒香祭寺等活動。 竜泉寺開放時間 8:00-18:00 竜泉寺最佳旅遊時間 這裏處於暖溫帶嚮寒帶的過渡地區,鼕季寒冷乾燥,夏季溫暖多雨。因地形以沙漠、草原等為主,所以日照較強,來這裏旅遊,一定要準備一些防曬品。 竜泉寺交通圖 竜泉寺特別提醒 1、禁止嚮寺院扔廢物、吐口水。 2、忌坐在門坎上。 3、在沒有徵得寺院內的人同意前,最好不要亂拍人像。 竜泉寺美食 赤峰的飲食特點仍以內蒙古草原風味為主,大街上有很多出售風味小吃的攤點,多以烤製的面食為主,具有酥脆香甜的特點,如哈達火燒、對夾(一種餅夾肉)等。此外,就是在內蒙古各地都可見到的手扒肉、烤全羊和各種各樣的奶製品。
  赤峰的風味食品有哈達火燒、哈達餅、對夾、手扒肉、烤全羊、奶製品。
  竜泉寺住宿 入住在寺院裏的廂房或寺廟附近的旅館。 竜泉寺購物 土特産有達裏名魚、鹿係補品、寧城老窖酒、巴林美石、林西水晶、長城挂毯、青銅製品。 竜泉寺交通 赤峰長途汽車站有旅遊專綫直達。 竜泉寺玩法 遊玩竜泉寺的古典建築的構造,欣賞衹石獅是用院內天然生成的一塊岩石就地取材雕成的,此種雕法為全國罕見。東西配殿前各立有一座高3.2米的螭首龜趺石碑,碑文清晰,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竜泉寺位於喀喇沁旗錦山鎮西北3公裏處的獅子崖下,始建於元代,面積達5000平方米。
  
  竜泉寺始建於元代延佑四年(1317年)。寺廟佈局以山勢三進三階形式而建,總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山門居前院墻正中,近方型,高六米,五脊頂,四檐角翹起. 娛樂項目現在主要有:賽馬、射箭、滑翔、滑沙、快艇、皮划艇、遊泳、垂釣、水上遊戲、奇石觀賞、沙漠駝隊探險等。
  
  東西配殿前各立高3.2米螭首龜跌石碑一座,東為至正元年(1341年)所立“鬆州獅子崖竜泉寺住持慈光普濟大師然公道行碑”,碑文清晰,記敘“延佑四年安西鹹寧張智然大師見此地”‘山明水秀,境物幽深,似於塵世相隔’,於是‘去除瓦礫,剪剔荊榛。不數年間,山門佛殿,剋日落成。廚庫雲堂,方丈僧捨,輪煥一新,莫不丹青鬥彩,金碧爭輝,燦然眩目’”。西為中華民國六年(1917年)所立喀喇沁右翼親王,旗主再次重修的“竜泉寺記”碑。寺院中央有古鬆、古柏數棵。大殿位於最後,面闊三大間,四周有圍廊,單檐歇山五脊頂,殿臺在有石刻勾欄。殿前立有香龕。 寺後東側山坡上有石窟一處,高闊各2米,深1.5米,內有石佛2尊。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皇帝奉皇太後之命赴盛京(瀋陽)拜謁祖陵,途經喀喇沁旗,遊竜泉寺後,竜心大悅,贈金馬鞍為鎮寺之寶,並賦詩贊竜泉寺曰:“古木蒼山路不窮,霜林颯沓響秋風,臨流駐蹕歸營晚,坐看旌旗落日紅”。
  1986年竜泉寺被列為內蒙古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寺為三進院落,前殿三間為天王殿,後面為寺院中心,東西兩側各有配殿。寺內古鬆古柏隨處可見,還有不少石碑石刻。院中央有座大石獅,身長4.5米,頭高1.1米,讓人稱奇的是,這衹石獅是用院內天然生成的一塊岩石就地取材雕成的,此種雕法為全國罕見。東西配殿前各立有一座高3.2米的螭首龜趺石碑,碑文清晰,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No. 2
  竜泉寺投訴電話石傢莊市旅遊投訴電話:0311-8606171986061715
  河北省旅遊投訴電話:0311-85814239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位於鹿泉市韓莊村的竜泉山上。竜泉山主峰高峻雄偉,樹木蔥蘢,山上不乏各種珍稀植物。竜泉寺始建於金正隆二年,經歷代修葺,形成了一個完整奇特的古建築群。竜泉寺山門又稱竜泉閣,門內兩側分立着四大天王塑像,東西兩側還有鐘鼓二樓。山門以北是大雄寶殿。寺內有一眼竜眼泉水,堪稱竜泉寺一絶,常年水清如鏡。
No. 3
  竜泉寺聯繫方式地址:寧波余姚市竜山弄
  電話:0574-62636199
  郵編:315400竜泉寺投訴電話寧波市旅遊投訴電話:0574-87291299
  浙江省旅遊投訴電話:0571—85117419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古剎竜泉寺:建成於東晉成帝鹹康二年(公元336年),僅遲於杭州“靈隱寺”10年,歷史悠久;朱舜水紀念堂:原是朱氏老三房祠堂,堂名“崇孝祠”等。
No. 4
  竜泉寺投訴電話南京市旅遊投訴電話:025-52260123
  江蘇省旅遊投訴電話:025-8341818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竜泉寺歷史悠久,它始建於唐代,由唐代高僧鶴林素禪師募捐而建。唐代以後,漸漸衰落,明末,鏡中禪師又募捐重修該寺,並易名為“通善寺”,清嘉慶辛酉年(1801年)又重修改回原名。1995年,當地政府及文化部門組織專傢學者對竜泉寺遺址進行了全面的考察和論證,並對竜泉禪寺進行了全面修復,於1996年初舉行了隆重的開光儀式,成為新的旅遊景點。目前主要景點有竜泉禪寺、斷臂崖、觀音洞、竜泉、地藏殿等。斷臂崖高6米,寬約12米,進深4米,前寬後窄,上尖下敞,形似一座佛龕。相傳,南宋嶽飛大戰金兀術於牛首山,嶽飛部下一員戰將的胳膊被金兵砍斷,便躲進這崖洞裏養傷,後被當地百姓發現。為紀念這位抗金將領,當地百姓稱這裏“斷臂崖”,稱這座山為“斷臂山”。觀音洞洞高1.13米,寬0.81米,並供奉一尊石刻觀音像。竜泉的泉水從岩石中滲出,匯集寺旁,成為小潭,潭深約有60釐米,寬亦如之,長約70釐米,水色黃而透明,密度很高。潭上有一石刻竜頭,水是從竜嘴裏淌出,故名“竜泉”。此二字標志,是民國26年鼕(1937年)鄒魯所題,嵌在潭頭石壁上。竜泉禪寺位於雨花臺區鐵心橋街道辦事處高傢庫村的將軍山與斷臂崖的峽𠔌深處,距中華門約7公裏。有新修的水泥公路通往該寺,交通較便利。
內蒙古錦山鎮竜泉寺 Inner Mongolia Jin Town, Longquan Temple
  竜泉寺位於內蒙古喀喇沁旗錦山鎮西北三公裏,海拔1200米的獅子崖下。寺西15米處有古井一眼,古稱“竜泉”,常年泉水不枯,“竜泉寺”便由此而得名。1986年竜泉寺被列為內蒙古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竜泉寺始建於元代延祐四年(1317年)。寺廟佈局以山勢三進三階形式而建,總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山門居前院墻正中,近方型,高六米,五脊頂,四檐角翹起. 娛樂項目現在主要有:賽馬、射箭、滑翔、滑沙、快艇、皮划艇、遊泳、垂釣、水上遊戲、奇石觀賞、沙漠駝隊探險等。東西配殿前各立高3.2米螭首龜跌石碑一座,東為至正元年(1341年)所立“鬆州獅子崖竜泉寺住持慈光普濟大師然公道行碑”,碑文清晰,記敘“延祐四年安西鹹寧張智然大師見此地”‘山明水秀,境物幽深,似於塵世相隔’,於是‘去除瓦礫,剪剔荊榛。不數年間,山門佛殿,剋日落成。廚庫雲堂,方丈僧捨,輪煥一新,莫不丹青鬥彩,金碧爭輝,燦然眩目’”。西為中華民國六年(1917年)所立喀喇沁右翼親王,旗主再次重修的“竜泉寺記”碑。寺院中央有古鬆、古柏數棵。大殿位於最後,面闊三大間,四周有圍廊,單檐歇山五脊頂,殿臺在有石刻勾欄。殿前立有香龕。 寺後東側山坡上有石窟一處,高闊各2米,深1.5米,內有石佛2尊。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皇帝奉皇太後之命赴盛京(瀋陽)拜謁祖陵,途經喀喇沁旗,遊竜泉寺後,竜心大悅,贈金馬鞍為鎮寺之寶,並賦詩贊竜泉寺曰:“古木蒼山路不窮,霜林颯沓響秋風,臨流駐蹕歸營晚,坐看旌旗落日紅”。
湖北省黃岡市竜泉寺 Longquan Temple in Hubei Province
  又名祈雨寺,位於黃岡雁門寨下,寺前有一20平方米的石洞,名曰“玉帝洞”。洞前有一天然石鉢,寺前下方是有名的千層堰。相傳,古時候每次下雨,鋪頭坳的東邊大雨傾盆,西邊卻是星星點點,以至人畜長期缺水,禾苗幹枯。西邊的農民眼巴巴地仰望着雨水,有時成群結隊的到鋪頭坳的東邊雨界(降雨時明顯的分水嶺)沐浴、朝拜、求雨。這一情景被玉皇大帝知道後,帶竜王親自到此巡察。玉帝被西邊農民求雨的誠心所感動,吩咐竜王立即降雨於西邊,並告訴人們,以後幹旱時,衹要大傢在顯眼的石礅上立起旗竿,並被鑼打鼓,就會立降大雨。待洞前石鉢水滿後,就倒竿息鼓,雨就會驟停。從此,人們每逢幹旱季節,就砍來楠竹,係上彩帶,打鼓鳴號,叩拜祈雨,每求必應。後來,人們為了紀念玉皇
  大帝和竜王爺,在洞前修了一座廟,即竜泉寺。因戰亂屢遭摧毀,如今又按原樣進行了復修。
  傳說明朝兵部尚書劉天和遊覽龜山時,察看此處地勢,决定個人出資,在此修築千層堰,還親坐在石椅(此石被稱為椅子石,現保存完好)上監工,他提出:“修好千層堰,永不求天”。被竜王爺知道此事後,怒道:“三年不下雨,看你求不求天?”隨即霹雷一聲,將劉天和從石椅子上炸飛下來。
  解放後,當地政府多次組織民工開山鑿石,修築千層堰及主幹延伸渠道,提出“修好千層堰,永遠不求天,立功當模範,萬古把名傳。”如今,南北兩邊修通道4000餘米,灌溉農田3000多畝,此處的水流還是大坳水庫的重要源頭。
廣東省惠州市竜泉寺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Longquan Temple
  位於惠州佛嶺村,占地約2600平方米,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建於明成化年間,清乾隆年間重修。抗日戰爭時期,此處曾設立過東江縱隊東進部隊指揮部,東縱曾生司令員曾在這指揮過“保衛稔平”的戰鬥。整個寺廟為懸山式結構,臺梁式與穿鬥式混合結構,花崗岩石條構架,為嶺南地區罕見的屋頂構架,被建築專傢、學者所關註。
山西省五臺山竜泉寺 Longquan Temple Mount Wutai in Shanxi Province
山西省五台山龙泉寺
山西省五台山龙泉寺
山西省五台山龙泉寺
  竜泉寺位於五臺山臺懷鎮南5公裏九竜崗山腰,故又俗名九竜崗。竜泉寺原為楊傢將傢廟,寺旁有泉曰竜泉,寺由此而得名。 始建於宋代,民國初期重建,占地15950平方米,殿堂僧捨165間。現存影壁,臺級,牌坊和三座院落。
  影壁中間鑲嵌有一石雕刻,文殊騎獅居中,人物花卉滿布四周,構圖嚴謹,神情逼真。嚮北登108級臺階即達山門,門前漢白玉石獅一對,勾欄小拱橋一座,石牌坊一座,旗桿高聳於兩側,雕工均佳。其中石牌坊最引人神往,從基石,抱柱,斜戧,額枋,鬥拱到瓦頂,脊獸,無一不是精雕細刻,人獸,花卉,流雲,山水等分佈殿內,玲瓏剔透,它共有三門六柱,呈“一”字形,整體雄偉壯觀,巧奪天工,據說是由工匠耗時六年纔建成。牌坊上刻有89條蛟竜,鱗爪俱現,神態逼真;人物表情栩栩如生。遊人觀後,無不交口稱贊,印象深刻。寺內三座院落橫嚮排列,相互串通,又各有山門,自成風格。東院為殿院,依地勢分前後兩進,除山門外,中綫上還有佛殿兩座,圍枝廂房配殿,塑像俱存,彩繪房和獻亭,麯廊環繞,雙塔高聳,其中普濟禪師塔雕尤為精緻。距竜泉寺西北裏許的山坡,有一座楊業的瘞骨塔,六角,、三級,高約10米,。傳說楊業死後,五郎將其屍骨葬此,並建塔紀念。宋太宗後來追封楊業為楊令公,故後人稱此塔為令公塔。
甘肅省平涼市竜泉寺 Pingliang, Gansu Longquan Temple
  崇信竜泉寺位於甘肅省平涼市崇信縣芮河北岸,國傢AA級旅遊區,距崇信縣城1公裏,背依風翥山,山高300多米,溝壑縱橫,鬆柏成蔭,山澗有一雕塑飛竜,口吐噴泉,聲震四野,霧起山𠔌,陽光一照,成彩虹挂與山腰,映與竜側,使人大有身臨仙境之感,這就是著名的竜吐彩虹奇觀。
  主寺建設在中臺,殿後石壁高數丈,石壁中有300多米長的水係,水溢岩石,百泉爭流,聚者為露,散者為雨,垂者為星,註者為旒,潺潺有聲,形成兩處大泉,一為濃露泉,二為貫珠泉,特別是貫珠泉飛岩欲墜,泉中緑草茵茵,遊魚從容,岩面流水如絲如縷註入泉中,樓閣映於水際,石橋彎折其上,別有一番江南園林趣味。清順治縣志記載,“貫珠泉為隴東第一泉”。明崇信知縣柳仲庭詩曰:“竜泉山中古佛堂,流水潺潺繞後廊,人道蓬萊無處覓,誰知仙境在斯方。”竜泉寺門前有一片平坦寬暢的廣場,建有門庭和三塊石碑。穿過門庭,在越過溝𠔌之處架有一座高高聳峙的白色橋梁,拱洞圓且高,酷似古時官館的玉帶模樣,橋仿照頤和園某橋而造。
  過橋上山,幾十個水泥臺階頂額而立,經過三段“一長陡一短平”的臺階道路,便出現了“芮𠔌聖境”牌坊門。此牌坊四柱三門,畫染雕柱,懸挂着額匾和柱聯題詞,建造製作得頗為精緻壯面。過了牌坊門不遠,左首隔着濃緑樹蔭的溝𠔌中出現一條白色巨竜。水泥塑造的巨竜跟前,身長足有十餘米,頸角翹空,四足駐地,身軀蜿蜿,鱗鰭重重,似有騰空而去之勢。竜腹中裝有水管,從高處啓開水源開關,竜嘴裏便會噴珠瀉霧,輝映日光,雲蒸霞蔚,造成十分綺麗壯觀的景緻。
  再上去同道臺階漸漸變成“一短陡一長平”的緩行步。路掩映在兩旁的緑蔭之中,有楊柳樺鬆和各種灌木,花香鳥語,靜謐、清涼、幽邃、馨芬,使從恍若走進了自然山林之中。在林木深處的轉彎處,有一眼水井,口徑約有尺許,清水滿盈,明可鑒人,曰“洗眼泉”。登到了臺階的頂端,驀然顯出了一片飛檐翹脊的殿宇建築。殿宇下方有一座跨越溝壑的“雙橋步月”,是竜泉八景之一。橋長約9米、寬約4米,兩邊一米多高的欄桿全為石雕,欄桿柱頭上是古獅和金瓜雕飾,欄壁上是“暗八仙”及琴棋書畫圖案。過古橋,有一紅色古崖上書“濃露泉”崖面上岩水從高處簌簌落下,到低處匯成密集的珠串或細流傾註到崖腳下的長泉之中,由此上去便到殿宇之前,三座並排建築的大殿,飛檐鬥拱,畫梁繪棟,殿中均有彩色塑像。庭院中尚有一鬆一柏,高過十餘米,亦不失為一景觀。稍上,毗連的有兩層樓亭建築,樓下為茶座,兩邊有臺階可登亭,亭曰“晴雨樓”,此樓後面是“貫珠泉”,在數十米麯折壁立的的山崖上,有一古柏,乃“千年以上物也”,霜皮黛色,鱗爪森然,形似肖竜,竜伏於泉,竜泉寺因此而得名。滑流着傾如雨簾的山泉,使人恍若置身於一個靈異的非凡的竜的世界。竜泉寺隆鼕三景更迷人,一曰苔痕襯緑,二曰泥紋翠秀,三曰寒冰姝異,獨具有特色。
  崇信縣城北的竜泉寺,這裏水流淙淙,樹木蔥鬱,鳥鳴婉轉,麯徑通幽,儼然一個人間仙境,世外桃源。
  竜泉寺現為國傢AA級旅遊區、省級風景名勝區,始建於何時,史料不詳,但有文獻記載的歷史也已經460多年了。竜泉寺由山麓林帶、芮𠔌、東臺、中臺、西臺等幾部分組成,中臺為勝景區,景區面積1.5平方公裏。東、西二臺嚮南突出,環抱芮𠔌、中臺。東臺舊有公劉廟、洪元宮、東嶽廟,現新建𠔌風亭,其下小崗有慧芳亭,係港胞梁慧芳女士捐資所建。西臺原有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及忠烈祠,內奉在抗日戰爭中為國犧牲的張自忠、王銘章、代安瀾等烈士,但均毀於文革。漫步西臺,迎面有一石碑,上書“齊傢文化遺址”,字跡筆力遒勁,為當代書壇巨匠啓功先生手書。這裏發現的文化層距地表1.8米~4.4米,裸露在半崖上有袋型、鍋底型灰坑,斷層內有衆多石器和各種陶器,紋飾豐富奇特,具有重要的考古價值。距山不遠的另一面山坡上,有著名的李元諒墓,這裏長眠着戰功卓著、封王授爵的唐武康郡王李元諒,這座大墓連同縣城內的李元諒寢宮,一同講述着將軍抵禦吐蕃、築城會盟、德被民生的傳奇故事。
  芮𠔌溝口有山門,內有玉帶橋,𠔌東有長640米的登山石級。玉帶橋上約20米有虎門,因其旁有人工雕鑿之下山虎而得名。虎門西之𠔌中,有竜噴溪水奇觀,有仿古水車翻轉不停。𠔌中溪水長流、潺潺有聲,𠔌旁及東西山坡林木茂密,蔭影蔽日。至山腰則溝𠔌盡而中臺現。中臺東西長約130米,最寬處不過15米,窄處僅7、8米而已。此處建築最為密集,東有三霄殿,西有大佛殿,兩殿高瓴敞廓,宏偉壯觀。竜泉寺本是佛教誦經坐禪之地,香火綿延不斷,為崇信古時最大的佛事勝地。道教見此名山亦想坐觀修道,於是一山容納二教,釋道並存。這裏殿、閣、洞、窟、竜應有盡有。懸崖上鑿有三清、玉皇、藥王、竜王、睡佛、三官、兒女、菩薩、呂祖、莊子、梁傢祠堂等十一洞。大佛殿西側滴水崖前有魚池,名曰“化魚沼”,面積約10平方米,水深1米,原養五色鯉魚,今新殖小魚,長約寸許,活躍池中煞是可愛。中臺西側懸崖名“瀑珠岩”,岩上有千年古柏突兀在絶壁懸崖之上,猶如蟠竜,竜須翠緑,鱗爪森然,神形兼備。懸崖下水流如註,淅瀝聲聲,泉水清澈而漣漪不斷,與竜呼應,動靜結合,自然和諧。上有蟠竜騰躍,下有泉水叮咚,竜泉寺之名由此而來。“竜泉”又名“貫珠泉”,因岩上水流註瀉,凌空而下,水落池中,聲似貫珠,故名。貫珠泉旁建有兩層亭式樓臺,命名“晴雨樓”,設計獨具匠心,構建新穎別緻。登此樓面南可俯瞰芮𠔌密林,微風過處,枝柯搖曳,緑不見底;面北即可直視“古柏竜蟠”、“芮𠔌深處”等景觀。身居晴雨樓,品茗聊天,風鈴叮當,滴水之聲不斷,如秋雨綿綿;出外擡頭看天,則朗朗晴空。
  竜泉寺奇特之處在於一年四季滴水不斷,寺因之聞名,山因之增色。竜泉水經國傢地質礦産部化驗,為優質天然礦泉水,其中每升水中含鍶0.392毫剋~0.630毫剋,比一般水質高出數倍,具軟化心腦血管、生津利尿之功效。崇信人更是珍惜這天賜聖水,每天清早,晨練的人們或三五成群,徒步前往,或男女結伴,以車代步,皆手提塑料桶前往汲取潔淨泉水,來來往往,漸成崇信縣城一道獨特的風景。
  碑林也是竜泉寺一個頗具看點的人文景觀。竜泉寺所立石碑,依照地勢,隨處可見。啓功、歐陽中石、王遐舉等書傢的墨跡屢見於碑刻。
  竜泉勝景吸引着四面八方的遊人,每年農歷四月初二為傳統廟會,遊人如織,僅初二當天上山朝拜觀光者就多達萬人以上。古代文人騷客概括竜泉形勝為八景:
  古柏竜蟠 在竜泉寺的“芮𠔌深處”,古柏頗有飛竜騰空之勢。樹冠倒懸撲地,形似渴蛟飲澗,瞰視着“貫珠泉”垂濂,凌空流煙飛雨,猶如遊竜吐水。彎麯而盤旋的蒼枝老桿,橫攀懸岩,恰如虯竜蜿蜒於峭壁,鱗甲森然。
  早在三百四十多年前,它就以“古柏竜蟠”被譽為芮𠔌八景之一。《韶山文抄》記載:“岩上有柏,形似竜,岩下有泉,故曰竜泉。”竜泉寺之名源出此柏。
  這棵樹盤踞懸岩,不沾沃土,默藏芮𠔌,清幽拔俗,傲然倒臥,如逸仙細聽“貫珠泉”流水之琴音,似隱士靜觀“篩子湫”蘆叢之遊魚。每當嚴鼕驟降,群芳逃遁的時候,它更顯示出老而不僵、幹而不枯的特性。
  古柏的竜態神姿,撥動了歷代遊人墨客的吟詠雅興,許多人為之寫下了贊頌的詩詞歌賦。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崇信知縣唐受桐在《遊竜泉寺》詩裏就有“柏竜竹鳳今猶在,玉洞冰壺候已賒”的描寫。民國11年(1922年),崇信知事曹英所寫的“霜皮黛色已忘形,蟠石孥雲拂紫冥,破壁應知飛有日,微將鱗爪示山靈”(《竜泉古柏》)詩句也是對這棵古柏的絶妙寫照。而古老的民間傳說,對竜柏則有更形象的詮釋:傳說唐朝魏徵夢斬涇河老竜之後,老竜得助於王母娘娘的點化,化柏伏於竜泉寺的懸崖峭壁之上,而崖下的泉水,便是老竜流下的悔恨的眼淚。
  靈沼魚化 沼深五尺許,水從石縫出。蓄養五色魚於沼中,欣遊淺底,活潑可愛,堪稱一景。清世祖順治十七年(1660年),崇信知縣武全文題為“化魚沼”。
  瀑珠聽雨 西崖高百尺,勢如倒懸,百泉註瀉,水似貫珠聲,故曰“貫珠泉”。
  雙橋步月 橋長三丈許,橫挂於山腰,南接靈官樓,北通三清洞,原名遇仙橋,後更名雙橋,取慈航普渡之意。
  蓮臺曉日 臺在寺東1裏處,層巒疊翠,望之如蓮形,登臺觀曉日之出,霞光映輝,氣象萬千。聖母靈湫在此。原有三臺,今存其一。
  高原秋風 寺東西各一原,勢如左右掌,俯視汭川,一覽無遺。崇山紅葉,汭川白蘆盡收眼底。西有縱遊原、觀汭峰,東有望遠陵、登高坪,俱為遠眺之基。
  湫池霖雨:池在坡下,面積不廣,池水明空如鏡,終年滿而不溢。據傳,鄉人祈雨輒應,知縣武全文感其恩題曰“靈應湫”。
  芮𠔌煙霞 寺東建公劉廟,西為芮𠔌莊,石崖刻有“芮𠔌深處”四字,字大如鬥,筆勢遒勁。夏秋之晨,常有薄霧從芮𠔌漫出,流煙飛霞,氣象壯觀。
  近年來,經過不斷修葺重建,竜泉寺漸具規模,景觀何止八處。隨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旅遊産業的迅速崛起,崇信縣按照“生態旅遊縣”的定位,確定了數條以竜泉寺為中心的旅遊綫路,這座隴上名勝以她獨有的魅力吸引着越來越多的遊客。
北京市鳳凰嶺竜泉寺 Longquan Temple, Beijing, Phoenix Ridge
  竜泉寺座落在北京西山鳳凰嶺山腳下,始建於遼代應歷初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山門前兩株遒勁的翠柏有六百多年,寺內還有兩棵粗壯挺拔的銀杏樹和兩株古柏,都已有千年樹齡。原址坐西朝東,寺內一座獨孔古石橋現今還保存完好,這是當年第一代住持繼升和尚募化修建的,人稱金竜橋。寺東百米有繼升和尚塔,據說繼升和尚圓寂那天,天空祥雲萬裏,地面百鳥啼鳴,僧衆誦經四十九天,該塔發出淡雅的檀香味持續三年之久。
  竜泉寺附近有大覺寺、上方寺、黃普院、妙峰庵、朝陽洞等寺院遺址,在歷史上這一地區佛教非常興盛。竜泉寺背靠的鳳凰嶺歷史上又稱駐陛山、神山、老爺山,山上有許多閉關修行的山洞,如三佛洞、玄元洞、修仙椅、仙人洞等,其中石壁上鑿刻的佛像還比較完整。竜泉寺浴佛頌經法會儀式
  明末寺院逐漸衰落,至清乾隆後期,昌平州府在原寺東側,以金竜橋為中軸綫,將寺院改建為坐北朝南,原寺稱“西寺”,統稱竜泉寺。解放前,廟會興盛,廣東香客募捐,在橋南東院建萬緣茶棚,施茶施粥,普結善緣。抗戰時期,內憂外患,竜泉寺漸趨沉寂。
  歷經千年的風雨滄桑,千年古剎迎來新的曙光。1995年,隨着鳳凰嶺風景區的旅遊開放,當地政府及諸善信開始逐漸恢復寺院原貌。2005年4月11日,竜泉寺正式開放成為佛教活動場所,並迎請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學誠法師主持寺務工作。這是北京海澱區建國以來第一所正式開放的三寶具足的佛教寺院。到目前為止,在政府及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下,竜泉寺已成功地舉辦了五次法會,規模逐漸擴大,反響越來越好。
湖北省石首市竜泉寺 Longquan Temple City, Hubei Province, the first stone
  位於石首桃花山北面,沿艾九公路北行十四華裏。背倚鹿角山峰,東望青竹溝,南臨仙人洞,對峙紅軍樹烈士陵園,是桃花山風景區北綫的集中地帶。
  據《高僧傳》記載,竜泉寺始於東晉,為東晉道安法師所建。歷代香火鼎盛,到明代已盛極一時,是該地區重要佛教基地。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竜泉寺被毀,以後多年未能重修。1997年,從九華山佛學院畢業的天明法師,開始着手重建竜泉寺。他先後投下重資。在舊址上擴大建築面積,全面破土動工,迄今為止,占地1000平方米的觀音殿及配套房已經建成。殿內香煙裊裊、經聲不斷。大小不等,形態各異的菩薩像,依次排列,給大殿添了肅立莊嚴的氣氛。現在已嚮香客開放,可供遊人觀賞。
雲南省麗江市竜泉寺 Longquan Temple in Lijiang, Yunnan Province
  位於麗江城西北7公裏束河村古街旁,明土司木東建於隆慶年間,1983年重修。四合院式小院,北面主殿,雖不高大,但建設結構勻稱和諧,四角房檐高桃,鬥拱結構,額坊梁柱飾以各種鳥獸浮雕,翎栩如生。殿內繪有明代壁畫,現存6鋪,計21. 64平方米,皆為佛教內容,畫面與白沙大寶積宮壁畫不同,自成一體,獨具特色,是明代麗江壁畫的又一珍品。
  竜泉寺得名於寺旁的竜泉湖,湖水清澈見底,寺廟沿湖而建,從大覺宮二樓圍欄即可俯瞰湖水,景色煞是怡人.湖水沿穿行古街的小河流淌,為村民直接飲用. 河水比麗江古城的要清澈. 竜泉寺因其靜謐的環境成為麗江古城納西家庭春遊夜餐的好去處.
  河古街與麗江古城十分相似,整個佈局以一個四方形的廣場為中心,發源於竜泉的河水走街穿巷,衹是規模比麗江古城小。
陝西省周至縣竜泉寺 Zhouzhi County, Shaanxi Province, Longquan Temple
  位於周至縣城東南10公裏處司竹鄉境內,竜泉寺是景教最早傳入中國的寺廟大秦寺的下院,明代的三位師父均欽賜度牒。據碑石記載,古剎始建於唐,有兩頃之闊,原有大殿三重,鐘鼓二樓,歷來久盛不衰,香火不斷,信徒衆多,寺內鬆柏參天,寺前竜泉涌流。
  如今的竜泉寺大殿,仍是三間,廟門朝北,依次排列,每排地闊七間,建房五間。主殿的楹聯為:晨鐘暮鼓警醒走間名利客,經聲佛號喚回歧途迷路人。西側均建有廡殿、僧捨、飯堂。在僧捨門前,有一株小桶般粗細,樹齡在500年左右的木爪樹,枝繁葉茂、碩果纍纍。竜泉古寺有一通文字秀美的明碑,嵌在大殿上,落款為大明成化七年歲次辛卯孟之雲霄上吉日,碑文為“景泰五年歲次甲戌,適有丘木山大秦寺識達明心了悟生死師經三盡禪師法孫性了,性德,性善三人遇蒙皇上洪恩,欽賜度牒。三人相與語曰:大秦寺,此乃師祖之所造也,我等無功而寓之,本欲希福而返緻其墮。由是辭師下山,遊於司竹局。地方有竜泉古剎道場一所。北有源泉靈湫河波濤,南有秦嶺之脈接其後,黑河繞其左,淇水經其右,中乃多秀多福地也。於是同心莫化、度其廣狹、先建大殿三座,上堂僧僅有八十餘衆。”
  竜泉古寺,因泉而名,泉在寺前10米處,青石砌成,成正方形,邊長兩米有餘。泉北10米處,有一條東西流嚮的清水溪,竜泉便是它的源頭。竜泉四周翠竹成片,新筍刺天。溪水兩旁緑樹花蔭、鳥語花香、寺東西之村、因寺而名,故稱竜泉村。
河南省唐河縣竜泉寺 Tanghe County, Henan Province, Longquan Temple
  位於唐河縣湖陽鎮東8公裏處,始建於晉代,歷代衆多高僧在此參禪悟道,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曾在此遊玩。素有“賽北京”之美稱的湖陽竜泉寺,寨高丈五,連接九座山頭,長九裏十三步,氣勢雄偉壯觀,自然景觀青竜戲水,栩栩如生,鬼斧神工;蓮花蓬佛,普渡衆生;二百佛塔,翠柏映襯,巍巍壯觀,寺北佛山乃哲學家馮友蘭祖蔭之地,其靈氣造新幾代人傑。
吉林省梅河口市竜泉寺 Jilin Meihekou Longquan Temple
  梅河口市五奎山竜泉寺為易地重建,原址位於號稱“小奉天”的山城鎮西街路北。光緒5年(公元1879年)4月建成,係佛教五臺山竜泉寺分支,千山竜泉寺下院。
  緣資建造的竜泉寺有正殿、配殿、鐘鼓樓等,房屋54間,占地7,000平方米。寺院雕梁畫柱,十分壯觀。六十年代遭遇“文革”被視為四舊産物,房屋被占、佛像被毀、法器被砸、經書被焚、僧人離散。
  1992年,梅河口市人民政府為積極落實宗教政策,經省人民政府批準五奎山風景區竜山鳳嶺澗。重建竜泉寺。現有殿宇52間,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占地8萬平方米。
  竜泉寺的楹聯匾額均出於國傢級著名書法傢趙樸初、瀋鵬等名人之手,大雄寶殿、竜泉寺匾額為真金鑲貼;寺內供奉佛像36尊,造型生動、雕刻精緻,栩栩如生,最高的座像為6米高。
河北省石傢莊市竜泉寺 Longquan Temple in Shijiazhuang City, Hebei Province
  竜泉寺坐落在河北省石傢莊市鹿泉竜泉漢北岸臺地上,東距石傢莊14公裏。竜泉寺歷史悠久。據《鹿泉市志》記載,竜泉寺建於金正隆二年(公元1157年),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竜泉寺東接翠屏,西連五寨,南接封竜,北臨滹沱。金、元、明、清都曾修葺續建,形成了寺、殿、廟、亭遙相呼應,井、泉、池、碑完整奇特的古建築群。歷代文人墨客、達官顯貴題詠甚多,金著名詩人元好問曾有"登高都說竜山好,以此竜泉是勝遊"之佳句。
  景區內峰巒層疊,丘壑起伏,縱橫綿延,林果樹木參差披秀,野花芳草覆蓋山川,到處風景如畫,四季景色宜人。建有鴛鴦亭、響碑亭等建築,這裏還有經幢等省級文物。
  竜泉寺寺院分為上下兩院。上院古樸典雅的大雄寶殿前池水清澈見底,魚兒輕盈暢遊;造型奇特的竜王堂頂梁柱上雕塑的五條彩竜,倒映在竜池中,波光粼粼,翩翩起舞;竜王堂後面山坡石壁上伸出"竜頭",清純的泉水從竜口源源流出。
  下院又稱接引殿,整個建築宏偉壯觀,還有祖師殿、藥師殿、山門、彩壁、東西配樓等。
近義詞
竜泉寺
竜泉寺
竜泉寺
相關詞
內蒙古寺院
包含詞
竜泉寺鄉竜泉寺村竜泉寺站
竜泉寺鎮宿竜泉寺竜泉寺塔
太山竜泉寺十堰竜泉寺福建竜泉寺
霸州竜泉寺北京竜泉寺千山竜泉寺
崇信竜泉寺竜泉寺納涼竜泉寺景區
瑞昌竜泉寺竜泉寺社區小竜泉寺村
瀋陽竜泉寺竜泉寺石獅喀喇沁竜泉寺
白竜潭竜泉寺內蒙古竜泉寺題竜泉寺絶頂
竜泉寺石井二首再題竜泉寺上方三太子和竜泉寺
元代獅子崖竜泉寺竜泉寺戚繼光詩碑疾愈過竜泉寺精捨
次季和宿竜泉寺遇雪韻崇信縣竜泉寺管理所服務部崇信縣竜泉寺管理所
隆興甲申仲鼕回郡城宿竜泉寺遇雪用兒子應時宿竜泉寺遇雪詩韻彥桓奉檄將行同飯素於竜泉寺
鬍義修推官再招彥桓與予同遊竜泉寺疾愈過竜泉寺精捨,呈易、業二公疾愈過竜泉寺精捨呈易業二公
永登縣竜泉寺鎮農技推廣服務部永登縣竜泉寺農村信用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