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 [顯示全部] : 中國 >北京 >西城區 >什剎海街道 > 慶王府
顯示地圖
目錄
旅遊 Travel
  慶王府投訴電話天津旅遊投訴電話:022-2835909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位於和平區重慶道55號。府邸建築平面為長方形,中央為方形大廳,內設一座可拆卸的小戲臺。一、二層大廳周圍有列柱式回廊,四周為居室,三層八間房是供奉祖先的影堂。各廳之間用木雕隔斷,頂棚有精美雕飾。院內有大花園,設假山、石橋、亭子,景緻幽雅宜人。慶親王載振是清代第十二個、也是最後一個“鐵帽子王”。光緒十年(1884年),他的父親奕劻任總理各國事衙門封慶郡王,次年,與醇親王一起辦理海軍事務;光緒二十年(1894年)封慶親王。在奕劻死後,大清帝國已是風雨飄搖,載振為防革命黨人暗算,便移居天津,在英租界花十幾萬兩白銀構築了這座居所。
天津慶王府 Tianjin Qing Palace
  清末慶親王奕劻病故後,其子載振襲爵。1925年載振遷居天津,買下了太監小德張(張祥齋)在舊英租界劍橋道(今重慶道)55號的宅院,俗稱“慶王府”。這個現為天津市政府外事辦公室所在地的處所據說是小德張親自設計的,樓房為磚木桔構,局部三層,平屋頂,帶地下室。樓房及附屬平房共94間,占地4385平方米,總建築面積5085平方米。
  “慶王府”建築平面為矩形,南北嚮。中間是中空到頂、面積350平方米的長方形大廳,大罩棚式廳頂。一、二層房間沿大廳周圍環繞設置。東、西、南、北四面開間,均為 “明三暗五”對稱排列。一樓除大廳、客廳外,多為住房。二樓屬附屬房間。局部三層的八間房,是載振加蓋上去的,專做祭祀和供奉先祖的影堂。二樓大廳四周設有列柱式回廊。從東、西、北三面穿堂過廳,廳堂相通,給人一種幻化的空間疊進的巧妙感覺。樓東是花園,建有傳統的六角涼亭。樓北正中門廳為主入口,青鼕石壘就的“寶塔式”高臺階,望之氣象威嚴。
  大樓墻體由青磚砌築。外檐以青水墻為主,部分墻面和列柱采用仿花崗岩水刷石,大塊分格。一、二樓的列柱式外回廊,采用中西合璧的柱式,黃、緑、紫三種色彩的六棱柱體琉璃欄桿。一樓大廳地面及內外回廊的地面,均為銅條鑲嵌的磨石。內外檐門窗多以高級硬木製作,帶筒子板。窗上鑲嵌着繪有山水花草的磨花彩色玻璃,過廳和客廳的木隔斷上刻有精美的木雕。房間頂棚為鶴形、蝙蝠形等石膏雕飾。大廳和客廳還陳設着紫檀雕花條案,鑲嵌着貝蠃的八仙桌椅及圍屏,佈置得古香古色,富麗堂皇。其餘房間采用白色釉面磚鋪地。中廳兩邊木隔斷上是大面積木雕,令人賞心悅目,真個是一路看來一路嘆。
  現在每逢雙休日,“慶王府”的部分廳堂對外開放,觀者自可在那別緻的樓梯、密實的地毯、古香的屏風之間想象那高門富牖後面,這深深宅院之中曾經發生過的故事。
  慶王府位於和平區重慶道55號,為特殊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1922年由清宮內監小德張所建。1926年,清慶親王載振購得此樓並居住,俗稱“慶王府”。載振(1876~1947),清世襲慶親王,初襲鎮國將軍,後加封貝子銜。1902年任專使大臣,賀英皇加冕,並應邀訪問比、法、美、日四國。1906年任農工商部尚書;居津期間,投資買辦高星橋新業公司興建的勸業場、交通旅館等實業項目,用以維持生活開銷。該建築為磚木結構二層(設有地下室)內天井圍合式建築;外檐兩層均設通敞柱廊,建築形體簡潔明快;室內設有共享大廳,大氣開敞,適應當時的西化生活。水刷石墻面與中國傳統琉璃欄桿交相輝映,門窗玻璃上比利時工藝雕琢的中國傳統花鳥栩栩如生。這是一座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築。
北京慶王府 Beijing Qing Palace
  定阜街3號。為清末再封慶親王奕劻的王邸。奕劻是原慶親王永璘的嗣孫,道光三十年(1850)襲輔國將軍。鹹豐元年(1851)奕劻遷至定阜大街原大學士琦善的宅第。鹹豐年間奕劻由輔國將軍而貝子、而貝勒,光緒十年晉慶郡王,二十年晉慶親王,二十四年封世襲罔替親王。辛亥革命後,奕劻於1912年逃天津英租界作寓公,1918年亡故。慶王府當是在光緒十年(1884)晉封慶郡王後按王府規製改建,始稱王府。王府建築分3大部分。中央是主要殿堂,現衹餘後寢1座。東部亦已改建。現衹西部尚基本保存完整。西部是王府的生活居住區,有三組並排的院落。原廳堂均有名稱,懸有匾額。最後是一座二層樓,俗稱梳妝樓或綉樓,現存三組院落,各有大門出入,1949年後,京津衛戍區司令部設此。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包含詞
天津慶王府重慶王府井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