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顯示地圖 |
|
|
一、基本情況
新民鎮位於烏江河畔,地處縣城西南,距縣城南白37公裏,東與三合、烏江接壤,白連苟江,南與開陽、息烽兩縣隔河相望。
鎮內東西綿延21.5公裏,南北相距20公裏,總面積96平方公裏。城鎮面積12063平方米,森林覆蓋率達40.5%,山地面積占95%,田9394.57畝,土12309.5畝,坡度25°以下的耕地9682畝,人均耕地1.06畝。全鎮人口20680人,其中農業人口19830人,全年人口出生180人,死亡121人,政策生育率為8.93‰,人口自然增長率2.93‰。
2003年,新民鎮原轄13個村一個居147個村民組,即新民居、新民村、惠民村、香坪村、岩門村、沿河村、朝陽村、沿江村、銀豐村、中心村、星光村、合心村、保豐村、五竜村。2004年撤辦並村並組後,鎮轄5個村民委員會1個居民委員會67個村民組。2004年12月全面完成了村(居)第六屆村(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同時投入30餘萬元對惠民村、新民居、朝陽村、竜豐村四個村(居)的辦公樓進行了新建,現已投入使用。
鎮平均海拔929.8米,最高海拔達1500米,平均氣溫14.7℃,年降雨量1043mm。
鎮內河流屬烏江水係,烏江河繞鎮1/3地界,全鎮有水流的河長60公裏,地下水資源豐富,鎮內有小二型水庫6座,小一型水庫1座,山塘水庫43個,烏江河流渡口3個,構皮灘電站建成後大塘口將成為主要的渡口和碼頭之一。
二、農業經濟
2004年,實現國民生産總值7157.4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83元,其中農業總産值5798萬元,工業産值582萬元。
(一)大力調整産業結構,確保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農業基礎地位得到進一步加強,全鎮種植水稻9400畝,産量480萬公斤;油菜種植6000畝,産值90萬元;玉米種植8000畝,産值448萬元;辣椒種植5000畝,創産值400萬元,其中創稅92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上升14個百分點,超縣下任務12.5萬元。創建畜牧小區6個,外二元母豬養殖小區2個,引進外二元母豬176頭,種公豬2頭。2004年有養殖大戶130餘戶,其中養豬50頭以上的大戶4戶,20頭以上的大戶3戶,建豬人工授精點3個,牛品藥點1個。畜牧産業化建設取得了新的發展。
(二)財政稅收穩步增長
全鎮財政收入大幅度增加,今年實現財力283.993萬元,財政收入219.5435萬元,占縣下任務的116.1% ,其中農業稅收轉移支付13.4萬元,專項補助指標51.05萬元,地稅107.68萬元。一年來,財政工作進展順利,實現了穩步增長,獲全縣財政工作二等奬。
三、工業發展
總投資120餘萬元的7公裏尚新公路,投資62.4萬元建設的中心至新光、朝陽至銀豐通村公路,現已交付使用,投資26萬元新民至香坪6公裏通村公路已基本完工。隨着“三茅”公路的開工建設,打開新民鎮的交通狀況,帶動經濟發展,基本形成內通各村,外連尚嵇、三合、烏江、苟江的交通網絡,新民作為南部鎮鄉交通死角將成為歷史。石筍溝電站擴建工程完工並投産,裝機4000千瓦,並積極引進企業,改建漁泉洞梯級水電站,創建特礦企業等。全鎮企業總産值達582萬元。
四、社會事業
計生工作呈良好發展態勢,創計生合格村4個,占67%,基本合格村2個,占33%,創村民自治村2個,計衛整閤村3個,兌現獨生子女戶、兩女絶育戶66戶,三結合幫扶135戶,遠程教育和加密電視的開通,為新民鎮打開了信息的通道,教育事業發展較快,2004年引進香港勵志基金會9萬元,地方財政投資9萬元新建五竜小學,硬化保豐、新光、岩江小學操場,爭取助學金1.5萬元,解决了24名學生入學難的問題。
以健全黨建工作責任製為重點,圍繞落實經濟抓黨建,不斷強化工作作風,組織和制度建設,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目標責任製,從源頭治理和防止腐敗,鎮紀委加大了違法違紀案件的查辦力度,同時,開展了以“四在農傢”的創建活動,共爭取資金10萬元,硬化進寨路1.5公裏,連戶路纍计4公裏,已初具規模,被評為“四在農傢”創建先進單位。加大信訪案件處理力度,辦理上級交辦案件2件,確保了各項制度和政策法規的執行落到實處。
五、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8787男9899女8888家庭戶戶數4776家庭戶總人口(總)18732家庭戶男9854家庭戶女88780-14歲(總)61020-14歲男32840-14歲女281815-64歲(總)1152515-64歲男605815-64歲女546765歲及以上(總)116065歲及以上男55765歲及以上女603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8525 |
|
一、新民鎮概況
(一)基本情況
新民鎮位於烏江河畔,地處縣城西南,距縣城南白37公裏,東與三合、烏江接壤,白連苟江,南與開陽、息烽兩縣隔河相望。
鎮內東西綿延21.5公裏,南北相距20公裏,總面積96平方公裏。城鎮面積12063平方米,森林覆蓋率達40.5%,山地面積占95%,田9394.57畝,土12309.5畝,坡度25°以下的耕地9682畝,人均耕地1.06畝。全鎮人口20680人,其中農業人口19830人,全年人口出生180人,死亡121人,政策生育率為8.93‰,人口自然增長率2.93‰。
2003年,新民鎮原轄13個村一個居147個村民組,即新民居、新民村、惠民村、香坪村、岩門村、沿河村、朝陽村、沿江村、銀豐村、中心村、星光村、合心村、保豐村、五竜村。2004年撤辦並村並組後,鎮轄5個村民委員會1個居民委員會67個村民組。2004年12月全面完成了村(居)第六屆村(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同時投入30餘萬元對惠民村、新民居、朝陽村、竜豐村四個村(居)的辦公樓進行了新建,現已投入使用。
鎮平均海拔929.8米,最高海拔達1500米,平均氣溫14.7℃,年降雨量1043mm。
鎮內河流屬烏江水係,烏江河繞鎮1/3地界,全鎮有水流的河長60公裏,地下水資源豐富,鎮內有小二型水庫6座,小一型水庫1座,山塘水庫43個,烏江河流渡口3個,構皮灘電站建成後大塘口將成為主要的渡口和碼頭之一。
二、農業經濟
2004年,實現國民生産總值7157.4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83元,其中農業總産值5798萬元,工業産值582萬元。
(一)大力調整産業結構,確保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農業基礎地位得到進一步加強,全鎮種植水稻9400畝,産量480萬公斤;油菜種植6000畝,産值90萬元;玉米種植8000畝,産值448萬元;辣椒種植5000畝,創産值400萬元,其中創稅92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上升14個百分點,超縣下任務12.5萬元。創建畜牧小區6個,外二元母豬養殖小區2個,引進外二元母豬176頭,種公豬2頭。2004年有養殖大戶130餘戶,其中養豬50頭以上的大戶4戶,20頭以上的大戶3戶,建豬人工授精點3個,牛品藥點1個。畜牧産業化建設取得了新的發展。
(二)財政稅收穩步增長
全鎮財政收入大幅度增加,今年實現財力283.993萬元,財政收入219.5435萬元,占縣下任務的116.1% ,其中農業稅收轉移支付13.4萬元,專項補助指標51.05萬元,地稅107.68萬元。一年來,財政工作進展順利,實現了穩步增長,獲全縣財政工作二等奬。
三、加快工業化建設進程,以交通拉動全鎮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總投資120餘萬元的7公裏尚新公路,投資62.4萬元建設的中心至新光、朝陽至銀豐通村公路,現已交付使用,投資26萬元新民至香坪6公裏通村公路已基本完工。隨着“三茅”公路的開工建設,打開新民鎮的交通狀況,帶動經濟發展,基本形成內通各村,外連尚嵇、三合、烏江、苟江的交通網絡,新民作為南部鎮鄉交通死角將成為歷史。石筍溝電站擴建工程完工並投産,裝機4000千瓦,並積極引進企業,改建漁泉洞梯級水電站,創建特礦企業等。全鎮企業總産值達582萬元。
四、社會各項事業穩步發展
計生工作呈良好發展態勢,創計生合格村4個,占67%,基本合格村2個,占33%,創村民自治村2個,計衛整閤村3個,兌現獨生子女戶、兩女絶育戶66戶,三結合幫扶135戶,遠程教育和加密電視的開通,為新民鎮打開了信息的通道,教育事業發展較快,2004年引進香港勵志基金會9萬元,地方財政投資9萬元新建五竜小學,硬化保豐、新光、岩江小學操場,爭取助學金1.5萬元,解决了24名學生入學難的問題。
五、廉政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發展
以健全黨建工作責任製為重點,圍繞落實經濟抓黨建,不斷強化工作作風,組織和制度建設,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目標責任製,從源頭治理和防止腐敗,鎮紀委加大了違法違紀案件的查辦力度,同時,開展了以“四在農傢”的創建活動,共爭取資金10萬元,硬化進寨路1.5公裏,連戶路纍计4公裏,已初具規模,被評為“四在農傢”創建先進單位。加大信訪案件處理力度,辦理上級交辦案件2件,確保了各項制度和政策法規的執行落到實處。 |
|
- : Xinmin Town
|
|
| 新民鄉, 新民 |
|
| 阜新縣新民鎮防保所 | 成都市新都區新民鎮衛生院 | 成都市新都區新民鎮河屯衛生院 | |
|
|
新民村 | 中心村 | 朝陽村 | 沿河村 | 新光村 | | 五竜村 | 保豐村 | 岩門村 | 合興村 | 惠民村 | | 沿江村 | 香坪村 | 銀豐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