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三江鎮位於貴州省錦屏縣東北部,該鎮總面積134平方公裏,東連湖南靖州縣,南接本縣大同鄉、偶裏鄉,西鄰本縣平略鎮、平秋鎮,北抵本縣茅坪鎮和天柱縣,為縣城所在地,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體中心。轄20個行政村4個社區,120個村民小組,75個自然寨,總人口3萬人,2003年全鎮完成農業總産值1586萬元,工業總産值完成2242萬元,鄉鎮企業總産值完成9120萬元,財政總收入完成87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00餘元。
三江鎮地處雲貴 高原東緣西丘陵盆地過渡地帶,地勢由西嚮東逐漸降低;境內主要河流有清水江、小江、亮江、境內氣候特點為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6.4℃,年平均降雨量1289.3毫米。
三江鎮原名城關鎮,1984年5月更名為三江鎮。1992年2月撤銷原三江區所轄的平金鄉、卦治鄉、小江鄉、茅坪鎮。
1、境內主要資源有土地、森林、水能、建材、旅遊、勞動力等。
2、境內主要糧食物為水稻;主要經濟作物為油菜、瓜果等;主要畜牧漁業為豬、牛、雞、魚、山羊,其中清水江的中華鱘、鰱魚、娃娃魚久負盛名。
3、鎮內主要企業有木竹集團工藝公司、輪窖磚廠、石材廠、軋鋼廠、冶煉廠、液化氣站、紅木傢具廠。
4、鎮內經濟較發達的村有排洞村、平金村、潘寨村,主要經濟項目為建材,運輸、服務、養殖及優質果品生産等。
5、鎮內主要公路有省道三星綫、錦榕綫、境內總長為65公裏,水上交通上經平略、河口達劍河縣,下經茅坪鎮過天柱縣入湖南省可直達洞庭湖。鎮內主要貿易市場有農貿市場、商貿市場、紡織品市場、江濱市場,主要貿易品有豬、牛、雞、魚、土特産、百貨,年成交額約2980萬元,籌建的有藥材市場,水果市場。
6、鎮內主要名勝古跡及建設有乾隆34年的省級文物飛山閣,縣級文物卦治木業碑等。
7、三江鎮為“科技創先”試點鎮,是“六好鄉鎮黨委”和黔東南州首批25個經濟強鎮建設之一。
8、鎮內經濟開發為排洞、經平、銀洞、潘寨開發新區,主要開發項目為旅遊、房地産、工業區等。 |
|
三江鎮增城市轄鎮。在縣境東南部。駐地 清代在東江 、增江、縣江(已淤塞)三江之間形成圩集,故名三江圩。1961年成立三江公社,1983年改區 ,1986年建鎮。
2004年2月19日,增城市將原來的16個鎮(街)撤並為6鎮3街道:撤銷三江鎮、沙莊街道辦事處,將其行政區域並入石灘鎮。並鎮後的大石灘,行政區域面積184平方公裏,轄石灘、三江、沙莊3個社區;鄭田、塘頭、仙塘、橫嶺、馬修、崗貝、沙尾、田邊、街心、顧屋、高門、元洲、碧江、麻車、增塘、石湖、南孛、沙隴、白江、石頭、石嚇、嶽埔、鳳埔、謝屋、橋頭、燈孛、舊山嚇、新山嚇、沙頭、崗尾、四豐、初溪、大埔圍、金蘭寺、水竜、溪頭、塘口、田橋、元美、葵湖、田心、元崗、上塘、下圍、土江、竜地、嚇崗等47個村委會。3個居委會,戶籍人口11萬多人,外來人口6萬多人。
該鎮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生態環境優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物産豐富。交通運輸十分便捷,廣汕公路、廣惠高速公路、廣九鐵路、荔三公路橫穿而過,道路網絡實現村村通水泥路。
三江鎮是典型的農業大鎮,長期以來有“魚米之鄉”的美譽,盛産絲苗米、優質荔枝竜眼、優質水産、無公害蔬菜和黃腳雞。近年來,三江鎮積極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大力推廣應用農業科學技術,走科技致富之路。通過逐步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形成公司加基地加農戶的農業生産模式,農業正嚮現代化進程邁進。2002年全鎮農業總産值1.718億元(90年不變價),農村人均年收入4611元,農業總産值及人均收入同比均增長1.0%。2002年全鎮優質水稻種植面積4.7萬畝,總産2.2354萬噸;蔬菜復種面積3.78萬畝,總産7.486萬噸;荔枝竜眼種植面積1.16萬畝,總産1380噸;漁塘養殖面積1.065萬畝,總産6500噸;傢禽、三鳥出欄350萬衹。該鎮建成了優質水稻、水果、水産、蔬菜和黃腳雞等五大基地。 |
|
- : Sanjiang Town
|
|
三江 |
|
三江鎮站 | 小三江鎮 | 新會市三江鎮良德衝皮革廠 | 新會市三江鎮新興絲織廠 | 崇州市三江鎮中心衛生院 | 連南瑤族自治縣三江鎮淳溪中學 | |
|
|
潘寨村 | 竜塘村 | 新寨村 | 菜園村 | 銀洞村 | 坪地村 | 排洞村 | 合衝村 | 令衝村 | 亮江村 | 平金村 | 卦治村 | 甕寨村 | 皇封村 | 竜啦村 | 圭腮村 | 赤溪坪村 | 江西街村 | 烏坡村 | 甘寨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