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 : 公主嶺市 : 響水縣 : 橫山縣 : 竜州縣 : 萬州區 [顯示全部] : 中國 >貴州 >六盤水 >盤縣 > 響水鎮
顯示地圖
目錄
貴州省盤縣響水鎮
  響水鎮位於盤縣南端,距紅果48公裏,東與大山、民主毗鄰,西與雲南富源縣富村鎮、黃泥河鎮接壤,南與保田鎮興義威捨鎮交界,北靠樂民鎮,是兩省三縣(市)結合部。南昆鐵路橫貫全境,有小雨𠔌、瓦窯田兩個火車站,大響公路、機湯公路與樂民公路形成交匯點。
  總面積86.45平方公裏,轄13個村(居)、94個村民組,7412戶,27335人。居住着漢、回、彝、布依、苗、水、白、哈尼等8個民族,地處東經104°30′7″至104°39′32″,北緯25°21′28″至25°30′3″。響水境內平均海拔1550米,常年平均氣溫16℃,日照數1571.8小是時,年降雨量1400毫米。
  響水鎮是國傢六部委確定的1887個重點鎮之一。具有豐富的礦産資源、水資源和生物資源,森林覆蓋率32%,適宜種植各種經濟作物。魯楚緑色無公害蔬菜基地已獲得農業部産地認證。境內有鸚哥嘴碑林、奇險的涼風洞、夾馬石杜鵑林、風景宜人的雨獺林場、保存完好的鄧漢祥故居等豐富的旅遊資源。
  360萬千瓦的盤南電廠、1000萬噸的盤南煤礦及年産200萬噸的響水焦化廠坐落響水,響水將形成大煤促大電,大電帶大煤的“經濟圈”。城鎮境內有政府路、平田路、響水路、西開路、沿河路、車田路、鬆山路、鬆柏路、陽橋路等19條街道,街道總長15.2公裏。小城鎮樓房林立,錯落有緻。
  鎮黨委團结帶領2.7萬人民群衆,發揚“顧全大局、甘於奉獻,務實創新、爭創一流”的響水精神,構建“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誠心誠意搞服務,以人為本創和諧”的盤南模式。依托大企業,與農村産業結構調整相結合,以支持大項目建設和經濟發展為主綫,全面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強精神文明、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建設,促進響水社會和經濟的全面發展,帶領群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
  響水鎮經濟社會發展狀況
  (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2006年實現工業總産值2943.6萬元;農業總産值897萬元;鄉鎮企業總産值12559萬元,較去年增長19.6%;財政總收入1130萬元,較去年增長62.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2220元,增長8.39%;完成社會商品零售額2953萬元;固定資産投資3148萬元,增長了18.2%;。糧食總産量7649噸,比2005年增加了154噸;畜牧業總産值389萬元,增加了8%;固定資産投資3148萬元,符合政策生育率為100%,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1‰。
  2007年全鎮完成工業生産總值1118萬元,完成固定資産投資668萬元,完成夏收糧食總産量是762噸,比同期增加了19噸,增長幅度是2.4%,完成國稅2862萬元,地稅320萬元,一般預算支出240萬元。
  (二)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
  城鎮基礎設施工程紮實推進。吸納社會閑散資金240餘萬元新建農貿市場,爭取上級資金40萬元新建了響水汽車站。安裝垃圾桶100個,修復垃圾池11個,落實“門前三包”責任牌1200塊,實施行道樹緑化工程7.18公裏。基本完成了(大犁樹——巴馬河)、竜老(竜潭邊——老鷹岩)、戈幹(戈西田——幹莊)等通村公路建設。基本完成了坪丫、楊糯公路的工程改造。全面完成了響普公路魯楚段的建設任務和魯普、發幹兩條出境公路的建設。全鎮公路完成工程和再建工程79公裏,總投資超過500萬元,是響水歷史上規模最大、投入最多、里程最長的一次公路大决戰。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全面完成了19條街道的道路硬化和給排水工程,近期可供8000餘人的供水工程主管道安裝已基本完成,進村串戶管道正在實施,極大地改善了廣大人民群衆的生産生活條件。
  (三)紮實推進安全生産工作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在重點待業和領域開展安全生産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的通知>(國辦發明16號精神,響水鎮對轄區內的各煤礦、非煤礦山等進行安全隱患的排查,有安全隱患的必須進行整改。到6月底,全部排查結束,沒有存在安全隱患的煤礦及非煤礦山。
  (四)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明顯好轉
  2006年響水鎮人民政府積極響應上級禁毒號召,認真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四個全部,兩個一律”的工作指令。把禁毒工作放在頭等大事來抓。成立了禁毒領導小組,層層簽訂禁毒責任狀。認真落實“大幫教活動”,做到全民動員,打響了一場聲勢浩大的人民禁毒戰爭。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穩步推進,全年共排查各類矛盾糾紛189起,調處成功186起,調處成功率達96%,防止民轉刑4起,防止群衆性上訪2起。
  (五)生態建設進一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
  到2006年底,完成植被恢復造林510畝,其中退耕荒山造林400畝,退耕地造林600畝。森林覆蓋率達到了35%,防止了水土流失,改善了響水生態環境,為今後開發響水旅遊業奠定了自然基礎。
  (六)社會保障日趨完善
  全鎮解决城市低保1671戶3741人,全年共發放低保金2325299元;解决特睏群衆、五保、孤兒、殘疾等弱勢群體救助951戶2033人,資金140400元,房屋倒塌及火燒重建戶54間,資金125000元;發放救濟糧162330斤,解决了敬老院老人的生活問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紮實推進,全鎮參加新型合作醫療的已從2005年的3438戶15545人增加到2006年的6252戶22261人。參合率由2005年的61.17%增加到今年的84%,提高了22個百分點。2006年門診共産生醫藥費800403.89元,通過合管辦審核上報得到補償減免醫藥費462865.54元。遏製了因病緻貧、因病返貧問題,讓老百姓真正得到實惠,推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七)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
  全面完成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實現了人口與計劃生育目標。符合政策生育率達100%;人口自然增長率3.1‰;有效遏製了人口過快增長。出生人口性別比治理工作邁出突出性步伐。經常性工作機製得到完善,群衆參與、支持、滿意率提高,控製人口數量,人口素質提高取得了顯著成效。
  教育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小學7——12周歲兒童入學率達到了98.20%,初中入學率達到了125.62%,小學輟學率控製在0.53%,初中輟學率控製在2.4%,15周歲完成率達到了97.68%,初中教師合格學歷和小學教師合格率均達到了100%,達到國傢九年製義務教育驗收的標準,順利通過省政府的復查、驗收。初步實現了最好的房子是學校,最美的環境是校園。13所中小學配備了遠程教育設備、遠程教育電視、電腦等,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中學連續4年在全市鄉鎮中學中考成績名列全市前茅。文化廣播電視發展迅猛,有綫電視覆蓋整個小城鎮,“村村通”工程全面實施。
貴州省六盤水市盤縣
  在盤縣特區南部,普彝河上遊。面積86平方公裏。人口2.2萬。轄17村委會。1942年為響水鄉。1953年析設響水、魯楚、普剋3鄉。1958年撤鄉並入威箐公社。1961年析建響水、魯楚、普剋3公社。1984年改設鄉。1992年3鄉合併置響水鎮。鄉鎮企業主要為小煤廠,産原煤和焦煤。有小學17所。鎮人民政府駐地陽橋,在城關鎮南35公裏,跑馬坪東麓新橋河畔。人口520,有漢、布依等民族。海拔1370米。清末唐姓於此架一石橋,名太陽橋,村因橋名。簡稱陽橋。聚落沿河西岸分佈。設農貿集市。趙官—普剋公路經此。
英文解釋
  1. :  Xiangshui Town
近義詞
響水
分類詳情
張開新民村小寨村車田村馬場村陽橋村
楊柳樹村文閣村田壩村小寨頭村下湯章村
上湯章村發哈村丫基村魯楚村米勒村
糯豬剋村格勒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