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响水镇位于盘县南端,距红果48公里,东与大山、民主毗邻,西与云南富源县富村镇、黄泥河镇接壤,南与保田镇兴义威舍镇交界,北靠乐民镇,是两省三县(市)结合部。南昆铁路横贯全境,有小雨谷、瓦窑田两个火车站,大响公路、机汤公路与乐民公路形成交汇点。
总面积86.45平方公里,辖13个村(居)、94个村民组,7412户,27335人。居住着汉、回、彝、布依、苗、水、白、哈尼等8个民族,地处东经104°30′7″至104°39′32″,北纬25°21′28″至25°30′3″。响水境内平均海拔1550米,常年平均气温16℃,日照数1571.8小是时,年降雨量1400毫米。
响水镇是国家六部委确定的1887个重点镇之一。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森林覆盖率32%,适宜种植各种经济作物。鲁楚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已获得农业部产地认证。境内有鹦哥嘴碑林、奇险的凉风洞、夹马石杜鹃林、风景宜人的雨獭林场、保存完好的邓汉祥故居等丰富的旅游资源。
360万千瓦的盘南电厂、1000万吨的盘南煤矿及年产200万吨的响水焦化厂坐落响水,响水将形成大煤促大电,大电带大煤的“经济圈”。城镇境内有政府路、平田路、响水路、西开路、沿河路、车田路、松山路、松柏路、阳桥路等19条街道,街道总长15.2公里。小城镇楼房林立,错落有致。
镇党委团结带领2.7万人民群众,发扬“顾全大局、甘于奉献,务实创新、争创一流”的响水精神,构建“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诚心诚意搞服务,以人为本创和谐”的盘南模式。依托大企业,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以支持大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为主线,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促进响水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带领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响水镇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943.6万元;农业总产值897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2559万元,较去年增长19.6%;财政总收入1130万元,较去年增长62.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220元,增长8.39%;完成社会商品零售额2953万元;固定资产投资3148万元,增长了18.2%;。粮食总产量7649吨,比2005年增加了154吨;畜牧业总产值389万元,增加了8%;固定资产投资3148万元,符合政策生育率为10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1‰。
2007年全镇完成工业生产总值1118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8万元,完成夏收粮食总产量是762吨,比同期增加了19吨,增长幅度是2.4%,完成国税2862万元,地税320万元,一般预算支出240万元。
(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城镇基础设施工程扎实推进。吸纳社会闲散资金240余万元新建农贸市场,争取上级资金40万元新建了响水汽车站。安装垃圾桶100个,修复垃圾池11个,落实“门前三包”责任牌1200块,实施行道树绿化工程7.18公里。基本完成了(大犁树——巴马河)、龙老(龙潭边——老鹰岩)、戈干(戈西田——干庄)等通村公路建设。基本完成了坪丫、杨糯公路的工程改造。全面完成了响普公路鲁楚段的建设任务和鲁普、发干两条出境公路的建设。全镇公路完成工程和再建工程79公里,总投资超过500万元,是响水历史上规模最大、投入最多、里程最长的一次公路大决战。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全面完成了19条街道的道路硬化和给排水工程,近期可供8000余人的供水工程主管道安装已基本完成,进村串户管道正在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工作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重点待业和领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国办发明16号精神,响水镇对辖区内的各煤矿、非煤矿山等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有安全隐患的必须进行整改。到6月底,全部排查结束,没有存在安全隐患的煤矿及非煤矿山。
(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明显好转
2006年响水镇人民政府积极响应上级禁毒号召,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四个全部,两个一律”的工作指令。把禁毒工作放在头等大事来抓。成立了禁毒领导小组,层层签订禁毒责任状。认真落实“大帮教活动”,做到全民动员,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人民禁毒战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稳步推进,全年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89起,调处成功186起,调处成功率达96%,防止民转刑4起,防止群众性上访2起。
(五)生态建设进一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到2006年底,完成植被恢复造林510亩,其中退耕荒山造林400亩,退耕地造林6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35%,防止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响水生态环境,为今后开发响水旅游业奠定了自然基础。
(六)社会保障日趋完善
全镇解决城市低保1671户3741人,全年共发放低保金2325299元;解决特困群众、五保、孤儿、残疾等弱势群体救助951户2033人,资金140400元,房屋倒塌及火烧重建户54间,资金125000元;发放救济粮162330斤,解决了敬老院老人的生活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扎实推进,全镇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已从2005年的3438户15545人增加到2006年的6252户22261人。参合率由2005年的61.17%增加到今年的84%,提高了22个百分点。2006年门诊共产生医药费800403.89元,通过合管办审核上报得到补偿减免医药费462865.54元。遏制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七)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全面完成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现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符合政策生育率达100%;人口自然增长率3.1‰;有效遏制了人口过快增长。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工作迈出突出性步伐。经常性工作机制得到完善,群众参与、支持、满意率提高,控制人口数量,人口素质提高取得了显著成效。
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小学7——12周岁儿童入学率达到了98.20%,初中入学率达到了125.62%,小学辍学率控制在0.53%,初中辍学率控制在2.4%,15周岁完成率达到了97.68%,初中教师合格学历和小学教师合格率均达到了100%,达到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验收的标准,顺利通过省政府的复查、验收。初步实现了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美的环境是校园。13所中小学配备了远程教育设备、远程教育电视、电脑等,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中学连续4年在全市乡镇中学中考成绩名列全市前茅。文化广播电视发展迅猛,有线电视覆盖整个小城镇,“村村通”工程全面实施。 |
|
在盘县特区南部,普彝河上游。面积86平方公里。人口2.2万。辖17村委会。1942年为响水乡。1953年析设响水、鲁楚、普克3乡。1958年撤乡并入威箐公社。1961年析建响水、鲁楚、普克3公社。1984年改设乡。1992年3乡合并置响水镇。乡镇企业主要为小煤厂,产原煤和焦煤。有小学17所。镇人民政府驻地阳桥,在城关镇南35公里,跑马坪东麓新桥河畔。人口520,有汉、布依等民族。海拔1370米。清末唐姓于此架一石桥,名太阳桥,村因桥名。简称阳桥。聚落沿河西岸分布。设农贸集市。赵官—普克公路经此。 |
|
- : Xiangshui Town
|
|
响水 |
|
新民村 | 小寨村 | 车田村 | 马场村 | 阳桥村 | 杨柳树村 | 文阁村 | 田坝村 | 小寨头村 | 下汤章村 | 上汤章村 | 发哈村 | 丫基村 | 鲁楚村 | 米勒村 | 糯猪克村 | 格勒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