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塘堡鄉位於赫章縣西南部,地理位置為東經104°34 04 --104°43 45 ,北緯26°58 52 --27°08 30 之間,鄉政府所在地距縣城15公裏,全鄉總面積119.9平方公裏,耕地面積13768畝(均為旱地),年平均氣溫12.6℃,年降雨量920毫米,年平均日照1286小時,無霜期260天。整個地形為四周高、中間低,部分為峽𠔌地帶,地貌復雜多樣,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全鄉轄14個村63個村民組,2007年年末人口16848人,其中:農業人口16423人,非農業人口425人;少數民族人口3986人,全鄉居住有漢、彝、苗、白、蔡等民族,在少數民族中彝、苗兩個民族人口較多,為建製彝族苗族鄉。326國道經鄉政府從東嚮西橫穿鄉境,212省道經田壩村直貫水城。全鄉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海拔在1400-2600米之間,有荒山草坡灌木林地5萬多畝,對發展畜牧業和緑色産業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水塘堡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的民族鄉。明洪武十五年,設水槽屯、水塘屯於此;明洪武二十四年,分設把總1名,守兵60名。各民族在這塊土地上,世代生息,形成各具特色的民風民俗民情,每逢節日,各民族身穿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盛裝,表演各具特色的歌舞慶祝各種節日,宏揚和繁榮了少數民族文化。全鄉旅遊資源豐富,鄉境內有面積二萬餘畝的國傢級夜郎森林公園,園內有金鳳湖,每到春天,杜鵑花、茶花、羊毛花等多種花卉盛開,千姿百態,爭奇鬥豔,迎接客人的到來。郁郁葱葱的林海,碧波蕩漾的湖水,含苞怒放的花朵,組成了令人心曠神怡的美妙景觀。自然資源豐富,農作物以玉米、馬鈴薯、大豆為主,野生植物有生漆、天麻、香菇、黨參、續斷等,自然條件適宜栽培種植多種中藥材。現有荒山草坡林地五萬多畝,具有發展畜牧業和緑色産業的良好條件。 地下資源十分豐富,特別是鉛、鋅、鐵、煤儲藏量較大,分佈較廣,具有很大的開採價值。目前,有外地客商投資的較大型的采、冶企業就有二十多傢,基本形成開採、洗選、冶煉一條竜的礦業生産格局,帶動了全鄉飲食服務、商業零售、交通運輸等行業的發展。
全鄉各族人民在鄉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艱苦創業,求實進取,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各項事業取得較快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社會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2007年完成鄉鎮企業總産值1.9億元,農業産值3000萬元,財政收入為1766.8萬元,是1992年建鄉時的幾十倍,農民人均純收入2007年為1900元。“十五”期間,農業得到加強,農業適用技術和科技含量穩步提高,尤其是緑肥聚攏耕作與地膜覆蓋、雜交玉米種植、玉米育苗移栽等技術的實施,糧食連年增産,農民大幅增收,擺脫了貧睏。鄉鎮企業的發展帶動了鐵、鋅礦産資源的開發,為全鄉增加財政稅收奠定了基礎。全鄉以鉛、鋅、鐵産業為竜頭,帶動了交通運輸和第三産業的發展。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實現村村通電,村村開通程控電話,80%的人戶吃上了自來水。文教、衛生、廣播電視事業長足發展,教學設施和辦學條件逐步完善。
過去的水塘堡鄉是一個極為貧睏的山鄉,基礎薄弱,經濟落後。現在的水塘堡鄉正在不斷前進,後勁充足,欣欣嚮榮。今天的水塘鄉在鄉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全鄉各族人民正以積極的姿態,以資源為依托,以鄉鎮企業為竜頭,發揮交通和自然資源優勢,帶動和發展農業、采礦業、畜牧業等多種産業;以西部大開發為契機,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抓住機遇、開拓進取、 團结奮鬥、與時俱進、努力剋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睏難,以嶄新的精神風貌和紮實苦幹的作風,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富民興鄉再創新的佳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