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廣西 >梧州 > 蒼梧縣
顯示地圖
目錄
概況 Cangwu County
苍梧县 概况
  郵編:543100 代碼:450421 區號:0774
  拼音:Cāng Wú Xiàn,Cangwu Xian
  
    蒼梧縣位於廣西東部,東經110°5l′-111°40′12〞,北緯22°58′12〞-24°10′14〞,北回歸綫從縣境中部偏南通過。東鄰廣東省封開、鬱南兩縣,南與岑溪市交界,西與藤縣毗連,北與昭平縣、賀州市相接,中部環抱梧州市區。縣境南北相距142千米,東西相距82千米,總面積3482平方千米。總人口58萬人(2004年)。
    蒼梧縣轄12個鎮:竜圩鎮、大坡鎮、廣平鎮、新地鎮、嶺腳鎮、京南鎮、獅寨鎮、六堡鎮、梨埠鎮、木雙鎮、石橋鎮、沙頭鎮。縣人民政府駐竜圩鎮。
    地形以中山、低山、丘陵為主。地勢大致西北、東南高,中部低。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21.2℃,年均降雨量1506.9毫米,平均無霜期331天。
概述
  蒼梧縣位於廣西東部,潯桂兩江匯合地區,環抱桂東中心城市梧州市,“瑤連五嶺,總納三江”,素有“廣西水上門戶”之稱,全縣轄17個鎮、243個行政村,土地面積4273平方公裏。2001年末總人口66.5萬人,有耕地3萬公頃,林地34萬公頃。
  蒼梧歷史悠久,人傑地靈,上古為虞舜巡遊之地,秦漢已建立郡縣之製。在當代,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濟深的故鄉。
建置沿革
  秦朝縣地屬桂林郡(一說屬南海郡)。漢初趙佗(南越武帝)封其宗人越光為蒼梧王,治廣信。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廣信縣(今巷梧縣及梧州市全境),縣治廣信城(今梧州市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猛陵縣(今人和鎮、嶺腳鎮地),縣治猛陵(今人和鎮孟陵村)。廣信、猛陵兩縣隸蒼梧郡。三國吳天紀四年(280年),由廣信縣分置新寧縣(今大坡鎮、廣平鎮地),縣治大城村(今大坡鎮城村)。同年,由廣信縣分置農城縣(今竜圩鎮、新地鎮);新寧縣改名寧新縣。東晉時農城縣改名遂城縣。廣信、猛陵、遂城、寧新4縣同隸蒼梧郡。到南北朝建製不變。
  隋開皇三年(583年),廣信縣更名蒼梧縣。同年撤寧新縣並入蒼梧縣。十九年遂城縣改名戎城縣。大業三年(607年),撤猛陵縣並入始安郡豪靜縣。蒼梧縣、戎城縣同隸蒼梧郡。蒼梧縣為蒼梧郡治所。唐武帝四年(621年),復置猛陵縣,更名為孟陵縣。孟陵縣、戎城縣隸藤州。光化四年(901年),戎城、孟陵兩縣改隸桂州,蒼梧縣隸梧州,為州治所。到五代建製不變。
  宋開寶四年(971年),撤孟陵、戎城兩縣並入蒼梧縣。熙寧四年(1071年),戎城改稱戎圩鎮。巷梧縣隸梧州,為州治所。此後到民國,除隸屬變遷外,蒼梧縣名及建置基本不變。
  1950年1月10日,蒼梧縣人民政府成立,與梧州市分治,隸梧州專區。1951年隸容縣專區,縣人民政府仍駐梧州市,1952年6月遷竜圩鎮(即戎圩鎮)。
  1984年2月始隸梧州市。
  2000年,蒼梧縣轄17個鎮。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646855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竜圩鎮、73615 大坡鎮、48422 廣平鎮、60055 新地鎮、57352 人和鎮、25761 嶺腳鎮、28004 倒水鎮、35536 長發鎮、20233 京南鎮、19324 獅寨鎮、17411 旺甫鎮、40586 夏郢鎮、45546 六堡鎮、23426 梨埠鎮、30838 木雙鎮、14546 石橋鎮、51490 沙頭鎮、54710 
  
    2001年,全縣轄17個鎮,243個行政村、5個居民委員會,人口66.51萬人。
    
    2003年1月2日,國務院(國函1號)批準同意調整梧州市市轄區和蒼梧縣行政區劃,其中:將蒼梧縣倒水鎮劃歸長洲區管轄;將蒼梧縣旺甫鎮劃歸萬秀區管轄;將蒼梧縣夏郢鎮劃歸蝶山區管轄。2月,行政區劃調整,夏郭鎮、旺甫鎮、倒水鎮分別劃歸市轄3個區管轄,至此,全縣轄14個鎮:竜圩鎮、大坡鎮、廣平鎮、新地鎮、人和鎮、嶺腳鎮、長發鎮、京南鎮、獅寨鎮、六堡鎮、梨埠鎮、木雙鎮、石橋鎮、沙頭鎮,共有197個村(居)民委員會,3535個村民小組,人口54.51萬人。
    100 竜圩鎮 轄:城東、竜城、城南、城西4個社區;恩義、林水、都坎、四合、大恩、古鳳、中 、念 、寨中、思念、社學、新利12個行政村。
    101 大坡鎮 轄:大坡社區;大燕、新安、大城、勝洲、馬王、白鶴、大坡、鬆柏、夜村、古元、育民、交村、寨 、坡頭、河步、天堂、新竜、合垌18個行政村。
    102 廣平鎮 轄:廣平社區;平地、城坦、壇金、淑裏、調村、河口、甘村、思化、廣平、上合、平山、武隴、大堯、金釵、端村、平樂、華新、扶達、西羅、夏村20個行政村。
    103 新地鎮 轄:新地社區;回竜、大維、雁村、訓村、新甫、思賢、都梅、竜窩、新地、富回、古卯、四落、古令、殿村、洞心、大同、富祿、題甫、大村、新科20個行政村。
    104 人和鎮 轄:人和社區;表水、竜潭、人和、麗山、福傳、平琴、武烈、康寧、金田、車較10個行政村。
    105 嶺腳鎮 轄:嶺腳社區;廊村、古能、嶺腳、武界、流山、高垌、六秒、大隆、思泰、豐田、石竜、麒麟12個行政村。
    107 長發鎮 轄:長發社區;旺灘、外旺、木播、長發、高穩、武嶺、平田、合水、寺垌、裏深、富寧11個行政村。
    108 京南鎮 轄:京南社區;京南、旺安、古欖、思蓬、儒垌、城垌、太平、大岸、純衝、古參10個行政村。
    109 獅寨鎮 轄:獅寨社區;獅寨、竜江、慶安、古東、森關、木皮、島朝、王水、大昌、永生、安樂、思豐12個行政村。
    112 六堡鎮 轄:六堡社區;六堡、哈口、大中、高梘、梧桐、大寧、四柳、理衝、不倚、塘坪、公平、山平瑤族村、蠶村、普旺、九城、首溪16個行政村。
    113 梨埠鎮 轄:梨埠社區;田衆、華映、沙地、料口、馬進、梨埠、清水、泗美、鳳儀、旺灣、竜衝、蔞底12個行政村。
    114 木雙鎮 轄:木雙社區;天平、木雙、雙賢、黎壁、友誼、西中、萬安7個行政村。
    115 石橋鎮 轄:石橋社區;石橋、灣島、塘蓬、奇衝、廉溪、勝利、寒水、務平、永安、培中、學田、泗岐、東挂13個行政村。
    116 沙頭鎮 轄:沙頭社區;沙頭、竜科、新村、沙岐、鐵塘、大寨、中平、雙尚、大片、上垌、橫江、興旺、塘灣、深塘、大平、思艾、新建、參田、石川、永樂20個行政村。
    
    2005年,人和鎮並入嶺腳鎮,長發鎮並入京南鎮。
行政區劃
  明代蒼梧縣劃為5廂、5坊、11鄉,並置4個巡檢司,鄉以下設圖。清末蒼梧縣仍設11鄉,編為25圖、1所、255甲。民國22年(1933年),全縣分7區、69鄉(鎮)、721村(街)、7526甲。36年,撤銷區建製,全縣分為37鄉、6鎮、691村(街)、6236甲,沿用至1949年。1950年10月,全縣調整為10個區69個鄉1個鎮。1952年11月,將沙岐、沙頭等17個小鄉劃歸賀縣管轄。1955年1月,原劃歸賀縣的17個鄉中有沙頭等15個小鄉重撥歸蒼梧縣。當年全縣劃為13個區167個鄉1個鎮。1958年8月,將竜新和扶典農業社劃歸梧州市管轄。9月,撤銷大鄉,成立大坡、廣平等9個人民公社,下轄各大隊(原小鄉)。1961年6月,成立5個大區和一個區級鎮,30個公社255個大隊。1971年2月,長洲公社全部和夏郢、旺甫2個公社一部分共12個大隊211個生産隊撥歸梧州市管轄。當年全縣有14個公社,1個鎮。1984年9月,撤銷人民公社體製,公社管委會改稱鄉人民政府,大隊改稱村民委員會。1988年12月,廣平、大坡等8個鄉改為鎮建製。1993年11月,全縣各鄉全部改為鎮建製。1996年4月,林水鎮與竜圩鎮合併為竜圩鎮。2002年,蒼梧縣人民政府駐竜圩鎮,下轄六堡、旺甫、梨埠、木雙、嶺腳、長發、京南、獅寨、竜圩、夏郢、石橋、沙頭、大坡、廣平、新地、人和、倒水等17個鎮,243個村民委員會,5個居民委員會。
  蒼梧縣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資源豐富,年均氣溫21.2攝氏度,年均降雨量1506.9毫米,年均無霜期達331天,自然條件十分優越。全縣森林蓄積量945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74.3%,是全國科技興林示範縣和八大産脂縣之一;藴藏着金、鉛、鋅、銅、鐵、鈦、水晶石、重晶石、花崗岩、石灰石等金屬礦和非金屬礦30多種;境內大小河流107條,集雨面積4000平方公裏。可開發水利資源15.6萬千瓦,現有發電裝機容量2.1萬千瓦,為全國初級電氣化縣;爽島民族風情旅遊區、李濟深故居和粵東會館是桂東南的主要旅遊景點;“古鳳荔枝”、“沙頭遲熟荔枝”、“倒水早熟沙田柚”聞名遐邇、“六堡茶”馳名中外。
交通狀況
  1985年,全縣公路36條,通車里程577公裏。此後對主要公路幹綫擴寬硬化。1991年修築南寧至梧州二級公路。
  1998年建環城一級公路。2000年擴建梧(州)信(都)二級公路、蒼(梧)岑(溪)二級公路。2001年,次開發全縣公路104條,通車里程1201.39公裏。其中幹綫公路9條,279.8公裏;鄉村公路95條,921.59公裏。216個行政村有公路相通,占行政村總數89 %。營運汽車1120輛,其中貨車954輛,年貨運量128萬噸,貨運周轉量19120萬噸公裏;客車166輛,年客運量412萬人次,客運周轉量22040萬人公裏;營運三輪摩托車550輛。2002年8月31日,蒼(梧)鬱(南)高速公路動工興建。
  縣內大小河道全長914公裏,可通航河道814公裏,是大西南通往粵港澳的重要通道。民國時期80%以上的貨物經蒼梧出口。解放後由於公路建設快速發展,水路運輸漸顯衰落。2001年,全縣有機動船205艘,25531載噸,1200客位,10937千瓦。年貨運量90.6萬噸,貨運周轉量18945萬噸公裏;客運量56萬人次,客運周轉量1583萬人公裏。
  全縣交通方便,郵電通訊發達,水路溯江而上可直通桂、柳、邕,順江而下可直達珠三角和粵港澳,陸路有207、321國道和南梧二級公路在境內經過,梧州飛機場與縣城一水之隔,即將修建的桂梧和南蒼高速公路在縣城附近交匯。全縣各鎮村已全部開通程控電話、移動電話、國內特快專遞,十分便利。新建成的縣城環城一級公路寬暢亮麗,縣城防洪堤可抵禦百年一遇特大洪水;現代農業示範園和外嚮型工業園區正加緊建設,投資60多億元的梧州長洲水利樞紐即將上馬,全縣各項事業蓬勃發展,欣欣嚮榮。
經濟發展
  近年來,全縣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九五”期間國內生産總值年平均增長11.1%,財政收入年平均增長17.2%。2001年縣內生産總值達到23.46億元,財政收入1.51億元。
  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被列為國傢商品糧基地縣,農副産品豐富,尤以古鳳荔枝、沙頭遲熟荔枝、倒水早熟沙田袖、六堡茶出名,隨着種植結構的不斷調整,具有較大規模的荔枝、沙田抽、竜眼、黃欖、玉桂、八角等經濟林果生産基地已初步形成,2001年榮獲國傢授予“八角之鄉”和“全國經濟林建設先進縣”稱號。
  工業基礎較好,全縣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有24傢,其中中型企業3傢,鈦白粉、鬆香及深加工産品在國內外市場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競爭力。“九五”期間工業總産值年平均增長11.4%,2001年達到21.23億元。
  基礎設施日臻完善,“九五”時期以來,全縣纍计投入了資金15億元,進行公路、縣城區防洪堤、農村電網改造、郵電通信、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村生態環境、小城鎮等方面的建設,計劃興建的長洲水利樞紐、兩廣高速公路、桂梧高速公路、洛湛鐵路從縣境通過。
  蒼梧,作為西部大開發區域最東南位置上的一個縣,享受國傢西部開發優惠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及沿海開放政策,全縣人民正同心同德,搶抓機遇,按照“農業立縣,工業立審,二元構建” 的戰略構想和“5132”的工作思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發展,讓千年古郡再造輝煌。
自然資源
  農業:蒼梧縣是廣西商品糧生産基地之一,全縣耕地面積2.899萬公頃。大坡、新地、竜圩、石橋等鎮辦有經濟作物示範帶,大坡鎮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是廣西十大農業科技示範園區之一,對全縣農業産業結構調整起到示範帶動作用。蒼梧農産品豐富,特色農産品衆多,優質𠔌、六堡茶、古鳳荔枝、沙頭遲熟荔枝、早熟沙田柚、沙糖桔、無渣粉葛、爽島生態魚、大恩山地雞、沙頭瘦肉型豬等享有盛譽。
  林業:全縣林業用地面積278560.5公頃,森林面積263524.5公頃,森林覆蓋率達75%,林木蓄積量799.8萬立方米,是國內重要的木材生産基地和八大産脂縣之一。木材、肉桂、鬆脂、八角和竹子是我縣主要林産品。梧州市正在建設的“百畝八角長廊”大部分處於我縣。我縣曾先後榮獲“全國首批科技興林示範縣”、“全國造林緑化百佳縣”、“中國經濟林建設先進縣”、“中國八角之鄉”、“廣西緑化模範縣”等榮譽和稱號。
  水利:縣境內有大小河流107條,既有舟楫灌溉之利,又藴藏着巨大水力資源。全縣理論水力資源藴藏量21.8萬千瓦,可開發水電資源10.8萬千瓦,境內現有已建、在建的電站31座,發電裝機容量2.1萬千瓦。
  礦産:全縣已探明的礦産資源有30多種。金屬礦有有鈦、金、銅、鋅、鐵、稀土、鉬等,其中鈦礦藴藏量達900多萬噸。非金屬礦有石灰岩、白雲岩、花崗岩、重晶石、大理石、石英石、硫礦等,其中花崗岩儲量20億立方米。此外還有稀有金屬和鎂礦等。
  蒼梧縣爽島發電站
旅遊景點
  李濟深故居
  李濟深故居座落在蒼梧縣大坡鎮料神村。李濟深是我縣著名愛國民主人士,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濟深先生的故居建於1925年,占地面積3500平方米,是中西合璧的四合院式建築。1997年被列為國傢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自治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李濟深故居
英文解釋
  1. n.:  Cangwu County
近義詞
蒼梧
相關詞
地理梧州市鄉鎮廣西壯族自治區廣西村莊
包含詞
蒼梧縣中醫院蒼梧縣作傢協會蒼梧縣人民醫院
蒼梧縣攝影傢協會蒼梧縣書法傢協會蒼梧縣美術傢協會
蒼梧縣富豪大酒店蒼梧縣婦幼保健院蒼梧縣皮革服裝廠
蒼梧縣疾病預防控製中心蒼梧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蒼梧縣音樂舞蹈傢協會
蒼梧縣戲劇麯藝傢協會蒼梧縣夏郢鎮工藝廠蒼梧縣新地鎮衛生院
蒼梧縣皮膚病防治院
分類詳情
張開竜圩鎮張開夏郢鎮張開廣平鎮張開倒水鎮張開人和鎮
張開沙頭鎮張開大坡鎮張開長發鎮張開京南鎮張開梨埠鎮
張開嶺腳鎮張開獅寨鎮張開新地鎮張開石橋鎮張開六堡鎮
張開木雙鎮
李濟深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