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大壩鎮位於博白縣南部,與廣東省廉江市青平鎮相鄰,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88公裏。全鎮總面積8l平方公裏,轄6個村委會,11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7萬多人。
2003年財政收入190多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00多元。農林牧漁業迅猛發展,水稻以繁製雜交稻種子、優質𠔌為主;生豬業發展形成規模,規模豬場達20多個,生豬出欄全部外銷。該鎮四季氣候宜人,鼕季溫暖,無霜期,使鼕種生産具備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盛産辣椒、西紅柿等鼕種作物,主要特産有紅橙、香蕉、竜眼、荔枝等品種。鄉鎮企業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優勢,發展以建材、木片、炮竹等行業,其中木片廠産品全部出口。全鎮現有初級中學2所,21所小學,在職中小學教師260人,在校學生5600多人。
該鎮的知名人物有:鄒侖(1912―1997),男,大壩久福人,中山大學畢業,1936年1月參加革命,193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産黨。曾任中國新聞社香港分社社長、中共中央調查部副局長。鄒瑜,男,鄒侖胞弟,1920年10月出生,曾任廣東省公安廳第一副廳長、黨組副書記,廣東省委常委、廣東省湛江地委書記,國傢****局局長、黨組書記,中國科學院黨組成員、全國人大常委會法製委員副主任、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副秘書長、國傢司法部第一副部長、部長等職務。鄒優寧(1917―1988)大壩久福人,曾任中共容縣地委秘書長、常委,容縣專員公署專員,玉林地委書記處書記兼專員,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局副局長、民政廳副廳長(正廳級)等職。 |
|
在博白縣南部。面積80平方公裏。人口2.4萬。轄6村委會,有109自然村。1985年由竜潭鎮析設大益鄉。1986年改大壩鄉。1993年改置鎮。産甘蔗、荔枝、竜眼、柑橙、三華李。特産鬍椒、橡膠、劍麻。有中小學9所。鎮人民政府駐地大壩圩,在博白南70公裏。人口580。清道光年間建圩。原為大草壩,故名。為農副産品集散地。有公路接玉北公路。 |
|
- : Daba Town
|
|
大壩 |
|
|
|
和平縣大壩鎮高發醫療站 | 普寧市大壩鎮工藝廠 | 仁懷市人民政府關於關閉大壩鎮竹林灣煤礦的决定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