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概況 Du'an Yaozu Autonomous County |
郵編:530700 代碼:451228 區號:0778
拼音:Du'an Yaozu Zizhiian
Dōu ān Yáo Zú Zì Zhì Xiàn
都安瑤族自治縣總面積4092平方千米。總人口61萬人(2004年)。
都安瑤族自治縣轄2個鎮、17個鄉:安陽鎮、高嶺鎮、澄江鄉、地蘇鄉、東廟鄉、大興鄉、下坳鄉、隆福鄉、保安鄉、板嶺鄉、永安鄉、三衹羊鄉、竜灣鄉、菁盛鄉、拉烈鄉、百旺鄉、加貴鄉、拉仁鄉、九渡鄉。縣人民政府駐安陽鎮。 |
|
都安歷史悠久。據考古發現,早在一萬五千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就有"幹淹人"、"九楞山人"等古人類在都安這塊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勞動、生息、繁衍。據史載,唐虞時代,都安屬荊州南徼之地。商、周時代屬百越之地。秦屬桂林郡地。唐朝,安定地域屬邕州都督府羈縻思恩州和賀水縣地,都陽地域屬邕州都督府田州地,永順地域屬桂州都督府羈縻述昆州地。宋淳化年間設置富安監。明嘉靖七年,設置安定、都陽兩土巡檢司。民國5年4月成立都安縣。1949年12月5日都安解放。
1955年12月,經國務院批準,以原都安縣14個區為基礎,將河池縣的下坳區、宜山縣的三衹羊、板嶺、拉仁、加貴區、忻城縣的嘉仁區、馬山縣的竜灣區,平果縣的江南、百馬區,東蘭縣的板升區等劃入,成立都安瑤族自治縣,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1987年12月23日,國務院批準設立大化瑤族自治縣,將都安的大化、六也、百馬、都陽、江南、七百弄、板升、雅竜、棉山等9個鄉劃歸大化瑤族自治縣管轄,同時將都安的福竜鄉劃歸宜山縣管轄。
1988年3月30日《關於大化瑤族自治縣行政區域範圍的補充通知》確定的行政區域:都安瑤族自治縣的大化、六也、百馬、江南、都陽、雅竜、七百弄、板升八個鄉,棉山鄉的棉山、下皇、吉發、六說、平方、協和、加城等7村劃歸大化瑤族自治縣。
1991年7月,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高嶺鄉改為鎮建製時,全縣計轄20個鄉2個鎮。
2000年,都安瑤族自治縣轄2個鎮、20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 543019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安陽鎮 32099 高嶺鎮 56178 澄江鄉 45252 古山鄉 8584 地蘇鄉 42200 三弄鄉 12958 東廟鄉 19053 五竹鄉 11189 大興鄉 28837 下坳鄉 31251 隆福鄉 13732 保安鄉 26019 板嶺鄉 28499 永安鄉 17926 三衹羊鄉 15971 竜灣鄉 15386 菁盛鄉 22329 拉烈鄉 30905 百旺鄉 29479 加貴鄉 20028 拉仁鄉 20512 九渡鄉 14632
2003年都安瑤族自治縣行政區劃一覽(2個鎮、20個鄉:安陽鎮、高嶺鎮、澄江鄉、古山鄉、地蘇鄉、三弄鄉、東廟鄉、五竹鄉、大興鄉、下坳鄉、隆福鄉、保安鄉、板嶺鄉、永安鄉、三衹羊鄉、竜灣鄉、菁盛鄉、拉烈鄉、百旺鄉、加貴鄉、拉仁鄉、九渡鄉)(根據當年廣西行政區劃代碼整理)
100 安陽鎮 轄:鎮南、鎮北、迎暉3個社區;巴譚行政村。
101 高嶺鎮 轄:高嶺社區;定福、三聯、三合、江城、塘侖、弄池、德康、竜洲、益梨、江中、正玄、八合、合旺、復興、加庭、加全16個行政村。
200 澄江鄉 轄:紅渡、蘭堂、陽安、蘇利、桑裏、合建、六裏、六柱、百地、甘灣10個行政村。
201 古山鄉 轄:萬茂、旁禾、自成、德雅、雙加5個行政村。
202 地蘇鄉 轄:新蘇、贊字、九送、大定、丹陽、萬良、百益、拉棠、上江、右江、南江、青水12個行政村。
203 三弄鄉 轄:鎮安、鎮和、鎮興、興利、上節、懷道6個行政村。
204 東廟鄉 轄:東廟、地同、三力、三團、預安、弄棉、安寧、古立、弄坤、弄工、岩馬11個行政村。
205 五竹鄉 轄:金竹、五峒、宜江、加茶、福民、弄名6個行政村。
206 大興鄉 轄:九頓、國隆、太陽、江仰、順安、加平、池花、林堂、弄模、骨竜、梅珠、古朝、丹江13個行政村。
207 下坳鄉 轄:吉隆、板買、下坳、光隆、板慶、板旺、隆洞、肯友、高王、隆關、隆榮、隆林、隆麻、加文、耀南、興旺、加八、壩牙、隆壩、隆石20個行政村。
208 隆福鄉 轄:隆福、上梅、百黃、六山、大崇、崇山、隆旺、漁洞、葛傢9個行政村。
209 保安鄉 轄:河沌、平浪、隆仲、保安、巴善、元力、上鎮、安陽、永平、造業、平旺、古良12個行政村。
210 板嶺鄉 轄:板嶺、旱塘、帶河、鳳塘、尚遊、弄六、尚智、尚甫、永樂、永順、永仁、永富、永合13個行政村。
211 永安鄉 轄:永安、安化、八達、安福、波煙、安仁、仁業、安業、安居、安太、安蘭、永吉、安樂13個行政村。
212 三衹羊鄉 轄:竜英、花周、上年、竜防、可力、加荷、丁洞、雞洞、建良、西隆、上朝、上遠、建高、平花14個行政村。
213 竜灣鄉 轄:竜灣、內悶、竜煥、新民、琴棋、加範、映山、高懷、尚三、群樂、中舊11個行政村。
214 菁盛鄉 轄:菁盛、地洲、三並、內曹、登立、新成、義德、尚文、隆德、東城、福德、文華、加禾13個行政村。
215 拉烈鄉 轄:拉烈、岜旺、福言、加佛、加紅、三表、百加、地平、上第、尚律、弄社、中仁、隆翠、尚育、五仁、弄岩、弄長、崇業、律達19個行政村。
216 百旺鄉 轄:庭律、琳琅、百旺、板定、妙田、竜燕、精華、八甫、仁合、崇文10個行政村。
217 加貴鄉 轄:加圖、加黨、加裏、加竜、加七、加作、加泵、塘懷、大宿、板磨、金滿11個行政村。
218 拉仁鄉 轄:加興、索潭、拉王、仁聯、拉仁、仁德、仁壽、二潭、仁勇9個行政村。
219 九渡鄉 轄:九思、九渡、九天、九全、九光、九經、九福、九如、九伶9個行政村。
2005年,撤銷三弄鄉,並入地蘇鄉;撤銷古山鄉,並入澄江鄉;撤銷五竹鄉,並入高嶺鎮;同時將原澄江鄉轄區的陽安、蘇利、竜頸和原高嶺鎮轄區的益梨行政村並入安陽鎮管轄,此四個行政村同時改設鎮轄社區建製;將原保安鄉轄區的永平行政村劃歸東廟鄉管轄。 |
|
都安地處雲貴高原嚮廣西盆地過渡的斜坡上,都陽山脈東段,地勢北西高、南東低。境內岩溶地貌約有3863.33平方公裏,占全縣面積的94.34%。隆福鄉葛傢村的弄甲山海拔1048.5米,為境內最高山;百旺鄉竜燕村刁江沿岸海拔80~120米,為境內最低海拔。主要河流有紅水河、刁江和澄江。已勘明地下河25條,幹支流共80條(其中支流55條),其中地蘇地下河係為廣西最大的地下河係之一。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並緣。全縣年平均氣溫19.6℃,年平均降雨量1700多毫米。境內山地以石灰岩為主,丘陵坡地以紅壤為主。耕地中水田以瀦育性水稻土面積最大。
地 貌:都安是全國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發育最為典型的地區之一。其地貌景觀綺麗雄奇,千姿百態。境內峰巒疊嶂,溝壑縱橫;山坳綿延,山路迂回;洞府多而神奇,窪地星羅棋布。山間岩泉碧沏如鏡,溪水蜿蜒似帶,如詩如畫;怪石嶙峋,氣勢萬千,風光獨特,山水不凡,充滿大石山鄉的風韻情調。 |
|
縣城奇峰異洞,岩溶景觀,全國遐爾聞名。1986年、1987年,英國皇傢探險隊20餘人先後兩次前來考察,據中英聯合洞穴探險隊提供資料:"洞穴具有恆溫、恆濕、低噪音等優越特點,闢作倉庫、醫院、科研所,為理想的適宜場地,開闢旅遊勝地亦極為良好。其中有:獅子岩、下巴山岩洞、橋楞隧洞等。
主要旅遊景點:八仙公園、匹夫關、緑岑仙𠔌、翠屏疊嶂、竜頸銀濤、八仙古洞、響泉夜月和古鬆洲。
八 仙 公 園
八仙公園位於距會城3公裏的八仙扶貧開發區內,離210國道紅5 00米,座落在八仙山腳下。1995年,縣政府投資開發,占地面積1078畝(包括八仙山),水、電、路三通,草木成蔭,空氣清新,園內建有一人工噴水池,池 中荷仙姑撒花塑尊像一尊,多樣式的兒童遊樂場所,古樸典雅的涼亭,吸引遊客的“動物園”,飼養着珍貴的瑤山猴和矮馬,遊路縱橫,兩條直通八仙山頂,遊客登高遠眺,可鳥瞰八仙開發區全景及縣城郊區新貌。八仙公園有八仙山,山中有一洞,稱曰:八仙岩,長約3100米,平均寬約10-20米,高紅8-15米。該岩為多洞體,洞中有洞,洞洞相通,洞頂、洞壁、洞底布滿鐘乳石,形狀千姿百態,鼕曖夏涼,氣候宜人。1997年四位農民集資開發1500米,至今遊客絡繹不絶。1600米尚未開發。
匹夫關
位於菁盛鄉紅水河岸邊。相傳很久以前,一仙女東飛至此,無法展翅過關,遂隱身於關下石壁安身,後人立廟以祀,故亦叫“娘娘隘”。1478年關口石壁鎸刻有“巨岈”兩個大字,每字大1米。近處石崖還有碑刻數處。關口右臨紅水河,左為懸崖陡壁,石峰聳立,雄奇險峻,令人驚心動魄。清鹹豐十年(1860年)太平天國名將石鎮吉兵敗百色,沿江而下到此,被安定土司官潘鳳崗伏兵擒拿,潘氏土官在此刻下“紀功碑”一座。1956年修通的都宜公路斬關而過。從此,車輛絡繹不絶,匹夫關再不是令人生畏的“鬼門關”。
位於安陽鎮西北緑岑山連峰腹岫處。𠔌長約600米,寬約20餘米,坐西嚮東,𠔌口右側,有一巨幅石壁。民初,潘氏土司後裔於壁上鎸刻“緑岑仙𠔌”4個篆體大字。𠔌中花果飄香,緑樹參天。長年蔭翳,四季如春。清末年,土官後裔在此開闢石山園林,作讀書消遣之所。𠔌有“天香閣”、“擡鶴樓”、“紫虛館”、“抱琴廊”、“夢仙觀”、“度月樓”、“課山房”、“竹坪塢”、“三生池”、“蓮花池”、“月濱泉”、“夕翠亭”、“倏然亭”等30餘處仙境。其中“倏然亭”為最著,有弈棋石臺、石凳、亭柱楹聯曰“勝賞得此山,喜翠凸青凹 ,別是化工開境界;幽棲𠔌後日,且編芳架竹,時來小坐對煙霞”。山下有劉三姐廟,每日遊人絡繹,後因一對戀人遇害𠔌中,“仙𠔌”就此荒寂。如今後人在𠔌中植樹造林,給“仙𠔌”增添春色。
緑岑仙𠔌
屹立於縣城西面的翠屏山,由秀峰6座重疊組成,形如環椅,峰巒翠疊,奇挺秀撥,峻壁橫披,拱衛全城,雄偉壯觀,宛如一巨大屏幛,因此名之。山上有蝠鼠岩,山中有觀音岩、福壽岩。左面有獅子岩,右面有白虎岩,鎮仙岩等點綴其間。山下石筍林立,清泉長流,鎮仙岩為革命烈士公墓。兩排山勢並列重疊,前排主峰高400多米,後排主峰高600多米。山脈南北走嚮,南端至北端約長1.5公裏,四周寬約10公裏。山間有多處杯形𠔌。安陽鎮詩人張瑞生有《翠屏山》詩:“雨露淋屏幛,清風浴翠薇,雄獅方踞生,蝠鼠自高飛,澄水山前過,安陽眼底歸,重岩銘福壽,大士本慈悲。”
竜頸銀濤
位於澄江鄉紅渡村澄江河與紅水河匯合處,有一潭,形似巨竜張嘴,吞噬澄江河水,而後匯入紅水河,故名“竜頸”。潭口半裏許有一怪石,橫跨河上,河底有一“石峽”橫鎖。每當汛期,大水瀉下,急穿峽口,激石飛濺,白如銀花,光強奪目,濤浪驚人,聲聞數裏,故稱“銀濤”。每當秋鼕季節,水位下降,潭內流速緩慢,人們可以下潭捕魚,潭內流水在明光反照輝映下,極為絢爛,身處其間,猶入水晶竜宮之感。邑人韋精忠有詩云:“無限深潭氣象雄,銀濤洶涌震長空。層層巨浪排山吼,陣陣波瀾倒海中,疑是雷神擂戰鼓,宛如猛虎鬥蛟竜,登崖試望灘頭水,怡似身居萬籟中。”著名作傢、詩人潘泉脈賦詩:“威竜盤地昂高首,攬住清波頸下流。虎嘯竜吟山嶽動,十裏驚退打魚舟。”一九九五年縣人民政府在竜頸灘頭上遊約1000米處建設竜頸電站。從此“明星”燦爛,又給“竜頸銀濤”添姿色。
八仙古洞
八仙古洞位於地蘇鄉八仙山腹部。古稱“八仙古岩”,洞口築石城,高3.5米,長30餘米。據民國《都安縣志·預稿》載,石城係安定土官潘如祿為在岩內“練丹”和避司民謀反,於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所築。洞內寬敞平坦,有石筍多處,斜坡深處60米有一岩水湖。徑約20米,湖水澄清如鏡,長年不竭,沿湖邊進入第二層洞內,鐘乳石柱,林立晶瑩,懸挂其間,前人曾有詩云:“八仙去後洞留名,中有棋盤片石平,王質爛柯曾到此,清風一帶半山橫。”
響泉夜月
位於高嶺鎮與大興鄉之間關口要隘“百關”處。緊靠210國道旁,兩邊山峰對峙,澄江流過其間,流水至此,被石峽橫鎖,落差3米多,傾瀉而下,宛如瀑布,激礁飛濺,高達數米,響聲隆隆,數裏之外可聞,故名“響水關”。月明風清之夜,月光幕撒,銀濤錦浪,相互輝映,有聲有色,優美壯觀。遊人至此,無不清新耳目,滌淨胸中之鬱。昔人曾詩云:“描畫難如出自然,都安八景數為先,有聲有色灘頭水,疑霧疑雲水面煙,望去宛如懸瀑布,聽來渾似鼓琴弦,不知多少遊人醉,幾度流連玩響泉。”潘泉肪觀後感慨萬千,詩曰:“關鎖碧水水拍天,幽𠔌瓊漿孕經年。明月山頭看勝景,失足跌落江中眠。”
古鬆洲
位距地蘇街一公裏處地蘇河中,有一小洲叫“古鬆洲”。昔日洲上有古廟一座。廟前長古鬆數棵,高大蔥蘢。廟中有佛象數尊,柱上懸挂大鐵鐘一口,每當落日銜山,廟祝焚香燒燭,敲擊鐵鐘,悠悠鐘聲,傳聞鄉裏,故稱古鬆晚鐘。遊人常撐木伐登洲,赴廟中遊玩。洲上塵埃不染,囂聲無聞,環境幽靜,宛如仙島。古人曾賦詩曰:“天生地成一小洲,回環水繞景清幽,銜山落日鐘聲晚,四鄰鄉裏該翹頭。”解放後,拆毀寺廟,開荒種地。一九九三年臺胞覃鼎英回鄉探親,懷故情濃,鄉音裊裊,言必及家乡景色。故提議“海夾兩岸合作,其襄盛舉”重建古鬆洲寺廟和原址在司馬橋橋頭的“小休亭”並新建遊泳池。經臺胞覃鼎英等出資和地蘇鄉直單位資助、社會人士、學校師生的鼎力支持,正如《小休亭重建序》曰:“八仙岩、司馬橋、古鬆洲之安福廟遙相輝映,添之山明水秀,自成景帶而慰大觀,詩情畫意盡在其間,必當引人入勝也”。
澄 江 河
澄江:源出大興鄉九頓村,流經大興、高嶺、澄江、安陽等4個鄉鎮,19個行政村,於澄江鄉紅渡村匯入紅水河,全長42公裏,流域面積1170平方公裏,河床寬50-80米,下切深5-10米,坡降為1.55‰。縣城一帶河道坡降為0.1-1.2‰,水流緩慢,河水含泥沙量少,河水清澈,藍裏透緑,如同湖水一般,故名之。澄江上、下遊河道上修建了百拉、響水關、地丁、竜頸小型水電站。縣城河段有210國道的“澄江大橋”和久享盛名的文物保護單位“泳濟橋”(建於同治六年即1867年)橫跨其間,澄江更添秀色。
文物陳列館:
位於安陽鎮翠屏山下,房屋建於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原係周氏祠堂,1983年為縣文物陳列館。該館現管文物保護單位13處,館內珍藏各種文物100多件,設3個陳列室;歷史文物陳列室陳列有東漢到清代的銅鐵銀器,陶器、古錢幣(一百多公斤),墓碑、古書畫等,其中有銅鼓、唐宋代古幣、明代青花瓷瓶以及黃筱西、李友竹的古字畫等。革命文物室陳列有民國15年至民國38年縣域赤衛隊、遊擊隊用過的武器彈藥、軍號、標語口號、文獻等,其中較珍貴的有韋拔群親自組織和領導的板升下已赤衛隊印章、隊旗和軍號,鎮西鄉勞農會印章等。民族文物室陳列有縣境瑤、壯等各族人民的生産工具、生活用具和民俗民風用物,瑤族的背簍、服飾;壯族的壯錦、紡紗機、織布機等。
九如漢墓群:位於九如村,群衆傳稱“石門府”地。該處共有漢墓5座。1958年7月,出土柄式三足銅焦壺1個。1976年,出土陶屋等多件,現存於自治區博物館。經自治區考古部門鑒定,確認該墓群為東漢墓葬,該墓群列為自治區重點保護文物單位。
永濟橋:
位於縣城城東半裏許,跨澄江河上,計10大拱,全長96米,寬4米,高7米。為縣境尚存最好的一座石拱古橋。原橋碑亭載,該橋係潘鳳崗承襲安定土官後,出資興建。該橋造型典雅,工藝精湛。始建於清同治六年(1867年)正月,3月竣工,橋身刻有“永濟橋”3字,每字一尺見方。橋西頭立“鳳來亭”一座,亭內立石碑一塊,亭側有一棵大榕樹,形如巨傘,濃緑成蔭。“文革”中,橋頭風景盡毀,剩孤橋一座。1972年,在永濟橋上方新建一座鋼筋水泥大橋,1978年,在永濟橋面上建立圖書館,古橋變成“水上圖書館”。
革命岩:
原名光隆岩。位於下坳光隆村。洞長100米,寬8米,高10米。都九公路穿過其間。洞內有季節性小溪流,路旁怪石崢嶸,為奇特天然關隘。解放戰爭時間,中共地下黨在岩內以開小食店為掩護,設革命聯絡站,中共遊擊武裝曾憑天然關隘打擊敵人,在革命史上寫下光輝的一頁。
橋楞隧洞:
又名“神仙洞”。位於高嶺鎮,洞長480米,寬約40米,高20米。洞內天然溶岩發達,鐘乳石密如垂簾,廓道縱橫不絶,地面石筍林立,猶如仙女撒花、漁翁垂釣、群猴嬉戲,百獸聯歡,相傳為神仙聚會之地。1970年鑿通穿山洞口,次年5月,隧洞圖片在廣交會展出後,吸引國內外遊客前來觀賞。其中有法國、荷蘭、老撾等國友人。西安電影製片廠曾在此拍攝《碧水壯鄉》紀錄片。1982年列為縣文物保護單位。
福壽重岩:
位於安陽鎮翠屏山左側腹部。洞高9米,寬6米,深11米,洞底寬敞平坦,可容數百人。洞前花卉清幽,林木蒼蔚。據民國《都安縣志·預稿》載,光緒五年(1879)安定土官曾開闢通路,供遊人登岩遊玩觀賞。“七七事變”後,為避日機空襲,國民黨都安縣政府檔案圖籍捲宗及武器彈藥移至岩內貯存。民國32年,縣政府撥款改築新路,路旁設欄桿,建“登壽亭”,亭門製聯曰“千廓雲煙留眼底,萬傢憂樂到心頭”。從山腳至洞口共360級臺階,沿路左邊石壁鑲刻歷代文人墨客遊岩詩句數十,洞口刻梁方津題寫“福壽岩”3個大字和省指揮官李畫新題寫的“福壽”2個大楷字,“福”字徑高0.73米,寬0.78米,“壽”字字徑高1.0米,寬0.73米。洞內和沿路刻有“好景全憑點綴功,名亭新建奪天工,邑人底事聯翩上,福壽雙星在個中”等詩文20多幅。有正楷、草體各式各樣。1982年4月列為縣文物保護單位。
洪津古渡:位於澄江鄉紅渡村。為昔日都安通隆山、南寧要津。清嘉慶二年(1797年)白山土官在渡口南岸崖壁刻“紅渡古津”4字而名。古渡岸口,陡壁絶崖,怪石嶙峋,北岸崖上,曾有古廟一座,突兀崢嶸。貌似深山古寺,兩岸碼頭,人來人往,肩挑背馱,絡繹不絶。因其為要津,乃兵傢常爭之地,清光緒年間,會黨首領韋五嫂為防官軍進攻曾派兵搶奪該渡,在此與思恩府官軍激戰。邑人有詩曰:“大江滾滾嚮東流,此地千舟大渡頭,斷壁懸崖百般險,旋滑暗石萬人愁,憑它巨浪驚神鬼,如我平心不懼憂,今日虹橋飛兩岸,當年勝景任沉浮。”1967年,渡口下遊幾十米處凌架一座全長230米,高80米的石拱大橋,古渡從此冷落。
“緑岑仙𠔌”石刻:
位於縣城北裏許緑岑山麓坳口。坳田右側有一天然平板石壁,橫直寬闊數十米,石壁上鎸刻“ 緑岑仙𠔌”四個古篆體大字,每字徑高4.6米,寬3.13米,筆畫寬0.26米,筆跡深度0.15米,每字面積為14.4平方米,係安定土司後裔潘逸仙手筆。民國12年潘以500兩銀子請匠人鎸刻,石刻完好無損。 |
|
都安境內已發現礦産有煤、銅、銻、汞、鐵、錳、金、銀、螢石、黃鐵礦、磷礦、水晶、瑪瑙、五彩石(黑色大理石、白色大理石)、石灰岩(水泥用灰岩、建築石料用灰岩、製灰用灰岩、電石用灰岩)、粘土(水泥配料用粘土、磚瓦用粘土)等17種。其中、煤礦、石灰岩是都安的優勢礦産,開採已形成一定規模。煤礦,全縣已探明儲量(並經批準已列入全區礦産儲量表)2878.8萬噸。 石灰岩,全縣大部分地區有分佈,可謂"取之不竭,用之不盡",而且質量好,品位高,可作化工、冶金、建材工業的原材料。此外,白色大理石D級儲量93.28萬立方米,開發潛力很大。五彩石經加工雕刻成工藝品後,古樸典雅,獨具風采,暢銷國內外。
動植物資源:都安瑤族自治縣內野生動物衆多。
獸類:猴子、野狗、野豬、野貓、野兔、果子狸、黃猄、水獺、野山羊、麝、鬆鼠、田鼠、飛鼠、剌猥、狐狸、山瑞、旱獺等。
爬行類:蛤蚧、蝸牛、穿山甲、金環蛇、銀環蛇、山萬蛇、百步蛇、白花蛇、三綫蛇、南蛇、過樹竜等。
兩棲類有多種蛙;鳥類有鷓鴣、斑鳩、毛雞、黃鶯、貓頭膺、杜鵑、畫眉、烏鴉、八哥,野雞、鴛鴦、布𠔌、麻雀、喜鵲、小雲雀、甘珠鳥等。
天然河溪魚類有同魚、青魚、七星魚、小油魚、泥鰍、黃鱔、鐮刀魚、鯰魚等,還有烏龜、鱉、蟹、蚌、蝦等。其中,果子狸,蛤蚧、麝、穿山甲以及蛇類均屬珍貴野生動物。
用材林主要樹種有鬆、杉、桉、香椿、牛尾、樟、任豆、苦楝、先王、木棉、楓、喜樹等。
珍貴樹種有金絲李、蜆木、擎天樹、高山柏等。
經濟林樹種主要有油桐、油茶、構樹、板慄、青檀、八角、竹子等。
果類有柑、橙、柚、竜眼、荔枝、李、梨、蕉、山葡萄、板慄等。
藥用植物有金銀花、九層皮、山豆根、黃精、茶辣、首烏、千層皮、草决明、山烏龜、羅夫木、青天葵、環草、天鼕、五倍子、使君子、茯苓等。
造紙原料主要有雲香竹、芭芒桿、竜須草等。
已鑒定的牧草有58科310種,其中禾本科牧草55種,豆科牧草10種,牛羊喜食的喬灌木葉60多種。
水能資源:全縣水能藴藏量為4萬千瓦(不含紅水河和地下河)可開發量為1.68萬千瓦,占理論藴藏量的42%;全縣已開發1.06萬千瓦,占可開發量的63.1%。 |
|
書畫紙、野生山葡萄酒、沙紙、山羊、旱藕粉絲、竹編藤織、五彩石工藝品等。 |
|
- n.: Du'an Yaozu Autonomous County
|
|
都安瑤族, 都安縣, 都安 |
|
都安瑤族自治縣民族工藝廠 | 都安瑤族自治縣衛生防疫站 | 都安瑤族自治縣竹藤草芒編織工藝總公司 | |
|
|
高嶺鎮 | 永安鄉 | 保安鄉 | 大興鄉 | 竜灣鄉 | 三弄鄉 | 安陽鎮 | 澄江鄉 | 地蘇鄉 | 古山鄉 | 五竹鄉 | 百旺鄉 | 板嶺鄉 | 加貴鄉 | 菁盛鄉 | 九渡鄉 | 拉烈鄉 | 拉仁鄉 | 隆福鄉 | 三衹羊鄉 | 下坳鄉 | 東廟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