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市 : 中國 >廣西 >貴港 > 桂平市
顯示地圖
目錄
概況 Guiping City
  郵編:537200 代碼:450881 區號:0775
  拼音:Guì Píng Shì,Guiping Shi
  
    桂平市總面積4074平方千米。總人口170萬人(2004年)。
    桂平市轄21個鎮、5個鄉:木樂鎮、木圭鎮、石嘴鎮、油麻鎮、社坡鎮、羅秀鎮、麻垌鎮、社步鎮、下灣鎮、木根鎮、中沙鎮、大洋鎮、大灣鎮、白沙鎮、石竜鎮、蒙圩鎮、南木鎮、江口鎮、金田鎮、紫荊鎮、西山鎮、馬皮鄉、尋旺鄉、羅播鄉、厚祿鄉、垌心鄉。市人民政府駐桂平鎮。
市情簡介
桂平市 市情简介
  一、地理位置
  桂平市是廣西歷史最悠久的城市,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廣西簡稱“桂”就是源自於桂平。桂平市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南部,介於北緯22°52′—23°48′與東經109°41′—110°22′之間,北回歸綫橫貫市境中部,地處低緯地區。大瑤山盤亙於西北部,為天然屏障。鬱江、黔江在境內交匯,潯江從此起點,順潯江可至梧州、廣州、以至港澳;溯鬱江、黔江可達南寧、柳州。鬱江、潯江沿岸,是廣西最大的衝積平原,為重要的糖、糧基地。市政府駐地西山鎮,距自治區首府南寧南路255公裏,水路438公裏,距北部灣188公裏。全市總人口約175萬,其中市區人口20萬。2005年被世界華人組織評為中國200個最具魅力城市之一。
  桂平市是國務院批準的全國最早對外開放縣之一,既是西江工業走廊和紅水河能源工業帶的結合部,又是連結華南經濟區和西南經濟區的西江航運大通 道上的重要城市,區位優勢明顯。北回歸綫橫貫中部,屬南亞熱帶。這裏陽光充足,全年無霜期長達339天以上,年日照1700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726.7mm,年平均溫度21.4度,相對濕度80%。這對發展珍優高值農業有着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桂平市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物産豐富,盛産亞熱帶土特産品,其中麻垌荔枝、西山茶、乳泉井酒、竜眼、淮山、玉桂、八角和中國一絶羅秀米粉等聞名廣西區內外。
  二、建置沿革
  秦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嶺南後,以其地置桂林、南海、象三郡,桂林郡領十二縣:布山、安廣、河林、廣都、中留、桂林、譚中、臨塵、定周、領方、增食、雍雞,其中布山縣(縣治在今桂平蒙圩一帶)和阿林縣(縣治在今桂平東南一帶)的縣治所均在今桂平,此為市境內建縣之始;
  南越國 公元前203年,南海郡尉趙佗起兵兼併桂林郡和象郡,桂林郡改名為鬱林郡,後又恢復為桂林郡,布山縣仍然作為桂林郡的郡治;
  漢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擊滅南越國,原來南越國的三郡增至九郡,桂林郡更名為鬱林郡,郡治在布山縣;
  三國 縣境為吳國屬地,隸廣州鬱林郡,仍稱布山、阿林縣,鬱林郡治在布山縣;
  晉 仍沿三國舊製;
  南朝 公元502年,南方的梁朝從原鬱林郡的布山縣分置一部分出去設立桂平縣和鬱林縣,布山縣、阿林縣仍隸屬鬱林郡,桂平縣隸屬桂平郡,鬱林郡郡治設在鬱林縣,桂平郡治設在桂平縣(今西山大窩坪,即功德山莊附近),“桂平”之稱,始於此時;
  隋 開皇十年(590年)廢桂平郡,先後置桂平、阿林、皇化、武平、大賓五縣。桂平、阿林、皇化、武平四縣屬鬱林郡;大賓縣屬永平郡。其中武平、皇化兩縣分別於大業元年(605年)和二年廢;
  唐 今縣地分置綉州、潯州,轄九縣(後並為六縣),屬嶺南道。這是境內分合變化最大的一個時期。綉州,唐武德四年(621年)置,原稱林州,《新唐書·廣記》作陵州,越二年改稱綉州。天寶元年(742年)改稱常林郡,後復為綉州。轄阿林、常林、羅綉、皇化、歸誠、盧越六縣。潯州,唐貞觀七年(633年)置,因地處潯江水涯之地,故以“潯”名。轄桂平、大賓、陵江三縣。貞觀十二年(638年)廢州,長壽元年(692)復置,天寶元年(742年)改稱潯江郡,乾元元年(758年)復名潯州。桂平、大賓兩縣轄地均沿隋製不變。陵江縣與潯州同年置;
  五代 今縣地屬南漢,境內有五縣。其中阿林、羅綉、常林屬綉州;桂平、皇化屬潯州;
  宋 開寶五年(972年)廢綉州,其轄地並入容州普寧縣(今容縣)。同年廢潯州,其轄地並入貴州(今貴縣)。翌年復置潯州,領桂平縣。縣境內之阿林、羅綉、常林、皇化等縣統一並入桂平縣。縣治從西山大窩坪遷到今城區地。今桂平市境內長期分置多縣的局面至此結束;
  元 桂平縣屬潯州路,路治在今城區。潯州路轄桂平、平南兩縣;
  明 桂平縣屬潯州府,府治在今城區。潯州府轄桂平、平南、貴縣三縣;
  清 沿明製屬潯州府,府治在今城區。潯州府轄桂平、平南、貴縣、武宣四縣;
  鹹豐五年(1855年),以陳開、李文茂為首的廣東農民起義軍溯江而上,攻剋潯州府城,定為秀京,建立大成國,改桂平縣為永秀縣。當時永秀縣轄地占桂平縣境的大半。鹹豐十一年(1861年)大成國失敗,桂平縣轄地仍復清製;
  民國 初襲清製。2年(1913年)廢潯州府,由省直轄。5年屬潯州行政區,公署設桂平。6年屬蒼梧道。15年廢道改屬潯州區。33年改屬梧州區。37年屬十三區,十三區專員公署在今城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放後,桂平縣初屬梧州專區。1951年7月屬容縣專區。1958年7月屬玉林專區。1970年專區改稱地區,屬玉林地區。1994年7月,經國務院批準,桂平撤縣設市(縣級市),仍屬玉林地區。1996年10月,地級貴港市成立,桂平市改由貴港市代管;
  交通
  桂平市交通比較方便,水路溯江而上直達貴港、南寧、柳州;順江而下,可泊梧、穗、港、澳及珠江三角洲各埠,而通海外;西江桂平航運樞紐工程建成,已使千噸的輪船能從南寧、貴港經桂平市直抵廣州,並與鐵路交通大動脈--南廣快速鐵路、南昆、湘桂、黎湛綫連結,形成水陸交通大循環;南(寧)梧(州)二級公路和武(宣)平(南)二級公路橫貫市境東西,從城區至梧州158公裏,至南寧242公裏,還有桂(平)金(田)二級公路和桂(平)玉(林)二級公路縱貫南北,城區到金田28公裏,到玉林130公裏,至桂林、北海、廣州、東莞、深圳、中山、珠海、湛江的汽車皆可朝發暮至,市境內各鄉鎮圩集皆有公路相通。還擁有位於市區附近的軍民兩用桂平機場,可起降大中型飛機。所以,桂平既是廣西水路交通樞紐,也是中國大西南物資出口港澳的通道,有利於加快對外開放步伐,大力發展外嚮型經濟。
  桂平市境內山川秀麗,風景名勝薈萃,“別有天地”、“鳳擅名勝”、“秀蓋南天”是“遊蹤來絶頂”的旅遊勝地和佛教聖地。以“南天第一秀山”而著稱的西山,是國傢重點風景名勝區;金田起義地址是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竜潭國傢森林公園被譽為北回歸綫上緑色翡翠;白石洞天是全國道教三十六洞天中的第二十一洞天;羅叢岩是全國七十二福地中的“天南福地”;東塔是廣西第一高古塔;大藤峽是著名江流峽𠔌、明朝瑤民起義的根據地,毛澤東主席曾親筆寫下“大藤峽”三字;釋寬能法師靈骨捨利是世界上有史料記載的第一個比丘尼捨利子;廣西第一座北回歸綫標志塔等景區景點,令人留連忘返。
  市內還有多條綫路公交車,遍布市區各個範圍,涵蓋各個角落。市內還用三輪摩托車,的士,這些都大大方便了市民和來玩的旅遊者。公交車都是無人售票,票價1元。出租車起步價3元/2千米,摩的起步價3元。
旅遊區路綫
  ★★★★ 桂平市: 竜潭國傢森林公園 門票50元:
  電話:0775—3381393地址:市區可乘坐9路公交車直達景區
  ★★★ 桂平市: 大藤峽 門票:30元來回船票
  地址:在桂平市西北的黔江下遊.
  可乘坐12路公車到濱江公園下車,搭船遊覽,
  ★★★ 桂平市: 金田起義舊址 門票:未知.
  地址:在桂平城北27公裏金田鎮.
  市內總站有旅遊專綫車直達
  車費6塊錢
  ★★★ 桂平市: 桂平西山 門票:35¥ 學生價 18¥
  地址:在桂平市城西1公裏.
  市內乘坐8路車到西山腳,直走50米即到
  也可乘坐的士8塊錢到門口
  ★★★ 桂平市: 桂平東塔 門票:5¥
  地址:在桂平市區東4公裏,潯江岸邊.
  市內乘坐8路車到東塔站下車即到
  ★★★ 桂平市: 桂平市北回歸綫標志公園 門票:10¥(學生5 ¥)
  地址:市區可乘坐8路公交車
美 食
  ◆◆◆羅秀米粉◆◆◆ 羅秀米粉因産於桂平市羅秀鎮一帶而得名。是桂平最著名的特産之一,被譽為“中國一絶”。羅秀米粉的主産地為桂平市羅秀鎮,現有21個村共120多個粉坊,年産量超過100多萬公斤,産品供不應求,並遠銷廣州、深圳等區內外以及港澳地區、東南亞一帶。 羅秀米粉以條細勻稱,外觀潔白、油亮,質地柔韌,耐煮,細膩,潤滑,食之爽脆而聞名遐邇。有人做過試驗:將曬好的米粉摺成一捲,用力嚮墻壁猛擲20次而不碎;用剛切好的粉絲150根(重約200剋)挂在橫木上,能將70公斤重的小夥子吊起並在上面蕩鞦韆。1985年,中央電視臺、深圳都樂影視公司以《奇特的米粉》為題,將羅秀米粉攝入大型電視係列片《中國一絶》後,知名度更高。 羅秀米粉具有悠久的歷史,清末民國初期就已成名。其手工製作工藝獨特,以其山區特有的水質,配以當地所産的優質白米精製而成。整個生産流程包括選米、浸米、磨漿、蒸粉、曬粉、以及摺粉皮、切粉絲、曬粉絲、紮米粉等。 羅秀米粉可煮可炒,可根據不同口味烹製成肉湯粉、老友粉、蠃絲粉、涼拌粉和炒粉等。鼕天打火鍋吃狗肉,以狗肉湯煮羅秀米粉,加少許辣椒、蔥花、其味妙不可言。
  ◆◆◆緑豆糕◆◆◆
  而桂平緑豆糕作為桂平的美食代表。其中宏發祥緑豆糕便是典範。 宏發祥緑豆糕是桂平宏發祥餅傢的傳統産品,早在解放前已聞名廣州和港澳等地。
  宏發祥緑豆糕細嫩、甘滑、清香,甜而不膩,融糕點和清涼補品兩特點於一體。宏發祥緑豆糕如檸檬,嫩緑瑩潤,有如碧玉。品嚐時佐之以西山茶,味道更佳。
  宏發祥緑豆糕暢銷於廣西、廣東等大陸省份,並遠銷到、香港、澳門以及東南亞等地。
  到桂平旅遊,購其緑豆糕曾予親朋好友更是每個遊客的習慣。
  ◆◆◆敬慈齋館素餐◆◆◆
  敬慈齋館在廣西桂平市西山風景區洗石庵內。由桂平城區佛教協會營辦,可預約承辦港澳臺胞、華僑和各界人士的素餐,並供應素面、粉餃等風味小吃。在敬慈齋館進餐,不僅可以領略素食的特殊風味,還可以瞭解到一些關於吃在佛教文化中的淵源。
  敬慈齋館製作的素食受廣東的影響,有相似之處,又有別於廣東佛教界製作的素食。素餐宴席上經常出現的菜色有“綉球玉液”、“彩菇爭豔”、“杏林春滿”、“百花拼盤”、“千層百葉”、“芙蓉酥酡”、“酥脆香捲”、“如意吉祥”、“不可思議”等。有的菜名詩意盎然,表現了出傢人的幽默。如“杏林春滿”、“不可思議”等。“杏林春滿”用鼕菇、杏仁、鬍蘿蔔、絲瓜、竹筍、作料,切粒混合炒製而成。紅、緑、黃、白、褐五色相間,清雅素淡,春意盎然。用沙田柚皮泡製的“不可思議”皮酥肉嫩,甘香可口,如無人介紹,吃時不知是何物所製,令人有不可思議之感。“如意吉祥”用荔浦芋製作,形狀酷似“五柳魚”,甜、酸、酥、嫩皆備,聞其味即令人食欲大增。
  ◆◆◆豬腳粉◆◆◆
  【豬腳】 豬腳粉是桂平著名的特色美食。桂平傳統工藝製作的豬腳粉工藝、用料都十分講究,其中,主菜豬腳肥而不膩,皮略脆,不軟不硬。 豬腳性平,味甘鹹,具有補血益氣、通乳、去毒功效,適合氣虛體弱者食用。豬腳骨中的膠質含有鈣、磷等礦物質,能強化人的牙齒和骨骼。搭配粉面一起食用,更能起到補充體力和補血益氣的作用。豬腳與章魚相宜,同食可潤澤肌膚,益氣養血。
  【粉】 桂平豬腳粉選用河粉。 原料:大米。 製作流程:將米洗淨後磨成粉,加水調製成糊狀,上籠蒸製成片狀,冷卻後劃成條狀即成。手工製成的河粉色白。桂平豬腳粉所使用的粉是自己手工蒸的,從選米到磨漿到蒸粉,均為人工製作,絶不使用機器製作,因為這樣才能保證粉的質量和口感。蒸粉最關鍵是火候,多一把火則過老,少一把火則不熟。
  ◆◆◆香辣糟◆◆◆
  桂平市是廣西歷史最悠久的城市,距今已有二千兩百多年的歷史。所擁有的美食更多不勝數。其擁有的美食有羅秀米粉、緑豆糕、豬腳粉、香辣糟、狗肉、田蠃湯等。
  廣西桂平市的香辣糟製作獨特,味道極好。現今在該市的城廂,金田、江口、紫荊、南木等鄉鎮的人傢幾乎都愛吃香辣糟並會製作。
  據說清末太平天國農民起義軍在金田、紫荊、江口一帶活動時,受到當地農民的歡迎和支持。由於當時的農民生活比較貧睏,平時一般都沒有好酒好肉招待客人,所以當地傢傢戶戶都準備了大甕細甕的香辣糟,煮好米粥或蕃薯芋頭飯,盛情招待義軍,讓將士們吃得津津有味。
  【製作工藝】
  這香辣糟的製法是:把5公斤上好糯米煮飯涼至28至36度左右,加入10衹(約50剋)研成粉末的酒餅拌勻,裝入盤中用棉布蓋緊,溫度保持25度以上,3天後發出酒香就可待用。將剪了葉柄的指天椒、牛角椒成衹洗淨涼幹切段共約2公斤,加300剋熟????,然後和糯米酒飯一起拌勻,放入洗淨滴幹水了的、特製的嘴凸肚大的瓦甕裏,先用平蓋蓋住,再用倒鐘型的蓋罩住,在凸咀的邊緣加清水封口,以防漏氣腐爛。半月後即變成香甜酸辣鹹俱佳的食品。
  【食用方式】
  可隨時享用,取後馬上蓋緊,並註意在邊緣加水密封。一般家庭都製有幾甕,輪流吃。還有的家庭將經過加工的豆角、木瓜、蘿蔔、菜頭、黃瓜、蒜、薑、蕹菜桿等做料,製成各色香辣糟,如密封得好,可保存至對年。此糟用來送飯送粥,或當作佐料製配宴席佳餚,都可令人食欲大開,贊不絶口。
  ◆◆◆狗肉◆◆◆
  桂平市是廣西歷史最悠久的城市,距今已有二千兩百多年的歷史。所擁有的美食更多不勝數。其擁有的美食有羅秀米粉、緑豆糕、敬慈齋館素餐、豬腳粉、香辣糟、狗肉、田蠃湯等。
  桂平人素有吃狗肉的習慣,舊時縣城內有狗肉塘,城外有狗橋。近年,桂平市內五花八門的熟食攤檔中,以狗肉最為吃香。在桂平飯店和各大酒館,同樣可以品嚐到各種風味獨特的狗肉。本地人對狗肉的吃法很多,花樣不同,風味各異。或紅燒、紅扣,或清燉、白切,或生燜。小攤擋、小飯店則以狗肉火鍋招待顧客。
  【食用價值】
  狗肉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含有大量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食用價值很高。
  狗肉不僅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而且具有入藥療疾的效用。狗肉味甘、鹹、酸、性溫,具有補 中益氣、溫腎助陽之功。《普濟方》說狗肉“久病大虛者,服之輕身,益氣力。”《本草綱目》中 載,狗肉能滋補血氣,專走脾腎二經而瞬時暖胃祛寒‘補腎壯陽’,服之能使氣血溢沛,百脈沸騰。 故此,中醫歷來認為狗肉是一味良好的中藥,有補腎、益精、溫補、壯陽等功用。桂平本地有句俗話語:“狗肉滾三滾,神仙企唔穩”。現代醫學研究證明, 狗肉中含有少量稀有元素,對治療心腦缺血性疾病,調整高血壓有一定益處。狗肉還可用於老年人 的虛弱癥,如尿溺不盡、四肢厥冷、精神不振等。用狗肉加辣紅燒,鼕天常服,可使老年人增強抗 寒能力。但要註意的是,由於狗肉性溫,所以有陽虛內熱,脾胃溫熱及高血壓患者應慎食或禁食。 另外,狗肉食後易口幹,喝米湯可糾正這一副作用。
  【烹飪指導】
  1. 一般用炒、爆、燒、燉、鹵等烹調方法。
  2. 狗肉用白酒、薑片反復揉搓,再用稀釋的白酒泡1-2小時,清水衝洗後入熱油鍋微炸再烹調可有效降低其腥味。
  ◆◆◆田蠃湯◆◆◆
  【簡介】
  桂平市是廣西歷史最悠久的城市,距今已有二千兩百多年的歷史。所擁有的美食更多不勝數。其擁有的美食有羅秀米粉、緑豆糕、豬腳粉、香辣糟、狗肉、田蠃湯等。
  在桂平市,各種小吃攤檔琳琅滿目。在五花八門的小吃食品中,田蠃湯是特別引人的一種。田蠃的吃法很多,最常吃的是田蠃湯。田蠃湯不僅蠃肉爽口,而蠃湯之鮮,尤為令人稱道,既似海味,又有別於海味,因此食客甚多。
  【製作工藝】
  田蠃湯的製作方法很講究,首先將買回的田蠃放在有鐵性物的清水中養數天,每天換水兩次,讓其肚內雜物全部排掉。
  下鍋前,先用刷子將附在外殼的青苔及泥漬洗淨,然後剪刀去田蠃尾部尖端,置鍋內以過面水煮沸,將蠃撈起,剝掉蠃蓋,以利油????、配料進入蠃內。開始先用猛火炒田蠃,加少量油、????、酒以除去腥味,再投入薑片、桂枝以及豬骨湯同煮。起鍋前,再放少許油、????、蒜泥、辣椒、紫蘇、畢遲或假蔞合炒片刻,吃時再配上蠃湯。
  經泡製後田蠃肉脆爽口,湯鮮味美,別具一種說不出的野味。
  【食用價值】
  田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C以及鈣質等,中藥可入藥,有清熱、生津、明目、利水通淋之功能,對人體很有補益。
工 業 Industry
  近年來,桂平市實施"工業強市"戰略,降低準入門檻,優化投資環境,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工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目前已形成了製藥業、酒業和酒精業、鑄造業、礦産品加工業、建材業、食品加工業、服裝針織業等七大特色支柱産業。市工業集中區開發建設進程加快,長安工業集中區、竜門工業集中區初具規模,其中長安工業集中區為廣西A類産業園區;木樂、社坡、中沙、思宜、江口等以服裝針織、機械製造、醫藥、小五金、竹編工藝為特色的鄉鎮工業集中區也不斷完善,已經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新亮點。廣西源安堂膚陰潔係列産品2004年通過了國傢藥品GMP認證,經權威機構評估,源安堂品牌價值9.93億元;乳泉井酒,先後榮獲"國傢輕工部優質産品"、"廣西優質産品"稱號,2004年榮獲首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指定用酒,並出口外銷,打入國際市場。
  2007年,全市工業總産值94.32億元,比2000年增長3.6倍,比1978年增長50倍。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48.42億元,比2000年增長9.2倍。實現工業增加值35.27億元,比2000年增長2.5倍。三次産業結構由2000年的51.1∶18.1∶30.8調整到2007年的29.7∶40∶30.3,工業成為當地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
農業 Agriculture
  桂平市農業資源非常豐富。全市有耕地面積105萬畝,有適宜種植各種南亞熱帶經濟林果的山丘崗地300多萬畝,水域面積33萬多畝。
  桂平的農作物以種植水稻、甘蔗、花生等作物為主,是廣西重要的糧食和蔗糖生産基地,水稻中的桂香粘,西山香粘是獨具特色的優質稻穀。在市郊尋旺、西山、南木等發展"菜籃子"工程有着廣阔的市場前景。地處南亞熱帶的桂平市十分適宜各種熱帶水果的生長,麻垌的荔枝,金田的大烏圓,社步柑等都享淮遐邇。桂平的三黃雞,生豬以及經過加工的桂平臘味都是馳名中外的傳統産品,歷來是活雞,活豬的出口基地之一。桂平有較廣的淡水養殖水域,大小河流80多條,池塘水庫星羅棋布。魚類品種資源豐富,加上氣候溫和,雨水豐沛,很適宜於魚類的繁殖生長。目前全市尚有可開發養魚的塘庫面積5多畝,河流網箱放養和生態增殖投入的前景更是廣阔。
  2007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産值達45.56億元,比2000年增長55.1%,比1978年增長3.1倍;農民人均純收入3232元,比2000年增長78.2%,比1978年增長37.3倍。
城市建設
桂平市 城市建设
  截至2007年,桂平市建成區面積16.15平方公裏,城區人口20萬。城區自來水普及率為98%,日供水能力8萬噸;全市境內共有22萬伏變電站1座,11萬伏變電站4座,全市城鄉電網供電能力達10億千瓦時;居民燃氣普及率為88%;城市排水管道密度為每平方公裏7.83公裏;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60%,建成區緑地率為34.5%。
  為了改善城市的投資環境,提高人居質量,2004年,桂平市纍计投入2430萬元進行市政道路、路燈安裝等建設,重點抓市區窗口地段改造工程建設,完成投資1300萬元(含徵地拆遷資金)的城區桂南北路、桂貴南路和鬱江東路的拓寬改造、體育館西門的改造工程。硬化砼路面面積1萬平方米,改造和新建道路水溝2.7公裏,市容環境的髒、亂、差現象從根本上得到了整治。
  投資180萬元安裝DM500過鬱江河底的供水管道,解决了1.7平方公裏河南區居民用水難的問題。投資40萬元,完成了原糖廠1.5平方公裏供水區供水管網改造,解决了原糖廠供水區居民生活用水不足問題。
  截至2004年底止,全市共有燃氣庫供應站4座,均通過自治區建設廳的資質審查,並獲得其頒發的經營許可證,可儲液化石油氣650立方米。液化石油燃氣用戶29450戶,城市燃氣普及率達88%。
  全市擁有營運公交車48臺,營運綫路9條,營運交通綫路113公裏。公交車輛綫路縱橫合理交錯於桂平市區、郊區。
  2004年,桂平市市區擁有環衛機械28臺,有公共厠所38座,日清掃、保潔面積達70萬平方米,日清運垃圾100噸,做到日産日清,垃圾收運率達95%,無害化處理率達60%。
  桂平城區總體規劃先後修編了五次。現在實施的是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復的桂平市人民政府委托同濟大學規劃與建築研究院修編的桂平市城市總體規劃。根據總體規劃要求,先後對橋西小區、城市緑地專項規劃、城南小區、鳳凰小區、銀兔小區、緑塘小區、馬騮灘三角嘴小區、秋柳小區、大起小區、官衝小區、嶺頭小區、福山小區等23個小區的詳細規劃進行了編製,還編製了江北工業園區,江南工業園區的控製性規劃。2005年完成了33項城市規劃設計任務,主要有西環路兩側用地控製性規劃,行政中心控製性規劃,城北商業步行街詳細規劃等。組織進行了行政中心文化廣場和城北商業步行街詳細規劃設計招投標方案省級專傢評審。
  自一九九0年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以來,桂平市的各項建設活動和城市規劃更加有序地進行。並且嚴格按規定實行"一書兩證"審批制度。2005年,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實施旅遊帶動的戰略,更加大了城市規劃實施管理力度,規範了城市建設行為,加強了城市道路景觀和空間景觀的規劃建設管理,嚴格建築立面的審批,有效地控製了臨街建築的立面景觀建設,道路的景觀有了初步的改善。2005年,共核發《建設工程選址意見書》6份,《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415份,《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430份。堅持跟蹤管理,凡不按規定辦理"一書兩證"手續的建設活動,以及不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進行的建設活動,發現一宗處理一宗,依法予以處理。2005年共發出停建通知書96份,行政處罰决定12份,拆除違章搭蓋41間面積2036平方米。
  重點鎮建設
  桂平市有國傢建設部試點鄉鎮一個:即木樂鎮;有自治區重點鎮5個,即木樂鎮、社坡鎮、江口鎮、金田鎮、西山鎮,5個重點鎮鎮域面積770平方公裏,總人口為35.8萬人(西山鎮列入桂平市城市規劃區人口除處),其中農業人口為30.2萬人,非農人口5.6萬人。重點鎮規劃區內戶數8308戶,總人口6.35萬人。纍计新建住房2500戶,竣工面積16.8萬M2,其中樓房建築面積14.1萬M2。完成公共建築面積5.5萬M2,其中農貿市場建築面積2.4萬M2,生産性建築面積13.8萬M2。2004年末纍计,重點鎮鎮區住宅建築面積79.5萬M2,住宅居住面積51.8萬M2。
  重點鎮公共設施完成6500萬元投資,其中自來水設施投資750萬元,基礎道路投資3800萬元,重點鎮規劃區內自來水普及率達98%,園林緑地面積19.55公頃,森林覆蓋面積395平方公裏,環衛機械車輛18臺,公共厠所25座,安裝路燈550盞。
  近年來,各個重點鎮進一步加強小城鎮的基礎設施建設,金田鎮利用3000萬元國債進行金田營盤旅遊基礎設施建設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木樂鎮占地700畝的工業集中區建設已進入基礎設施施工階段,社坡鎮占地108畝的富源水區建設已進入房屋主體建設主體階段。至去年末,重點鎮道路總長28.8公裏,鎮區道路鋪裝面積35.4萬M2,排水管綫總長31.7KM。
  五個重點鎮(西山鎮地處城區除處)已完成鎮域總體規劃調整修編。
  各個重點鎮黨委政府均把小城鎮建設規劃工作作為重點工作來抓,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名鄉鎮總體規劃修編經批復後,立即組織技術力量,進行道路放綫定樁,確定各功能分區,標示重要公共建築的位置,爭取小城鎮建設盡快把上一個新臺階。
科技文衛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lture and health
  衛生
  目前全市城區各醫療機構以及20多個鄉鎮衛生院均配備了各種先進醫療設備及救護車輛,村村建有衛生所,基本形成了覆蓋城鄉、門類齊全、佈局合理、具有較強健康保障能力的城鄉衛生服務體係。全市參加“新農合”農民130多萬人,參合率達85.02%。市人民醫院和市中醫醫院分別跨入了二級醫隊行列,市衛生防疫站1999年12月通過了等級防疫站的評審,市婦幼保健院1995年被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界衛生組織、中國衛生部命名為"愛嬰醫院"、1997年被衛生部命名為一級甲等婦幼保健院。
  全市醫療衛生條件得到了顯著改善。市人民醫院建起了設施較為先進的急救中心、ICU監護病房。市中醫醫院建起了區內縣市級醫院中較為先進的骨傷科救治中心。全身CT機,彩色B超等一批高精尖的現代化儀器設備已在市級醫院安傢落戶。所有衛生院基本達到"一無三配套"目標,消滅了危房,並全部裝備了B超、心電圖機、X光機和肝功能化驗設備,部分衛生院配備了全自動或半自動生化分析儀、尿液分析儀,大大改善了醫療條件,方便了群衆就醫。
  全市醫療技術水平有了較大提高。市人民醫院已能成功地開展顱腦、胸腔等部位的高難度手術,該院的心血管內科,中醫醫院的骨傷科等特色專科,在群衆中有較高知名度。經過多年努力,桂平市衛生事業取得了全面進步。中醫藥事業持續得到健康發展;農村衛生工作穩步推進;預防保健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一些嚴重危害人民群衆健康的傳染病、地方病、寄生蟲病得到有效控製。已達到了消滅血吸蟲病、絲蟲病,基本消滅麻風病、瘧疾和基本控製地甲病標準。創建衛生城市和衛生城鎮工作取得了較好成績,城鄉衛生面貌、居民生活環境得到了進一步改善。農村改水工程成績顯著,85%的農村人口飲用上了自來水。孕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等反映人民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標均處於全國先進水平。
  文 化
  城區有市文化活動中心大樓,有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劇場、電影院、歌舞廳、卡拉OK廳等文化娛樂設施,各鄉鎮都建立有文化站,近二十年來,堅持舉辦一年一度的桂平城區軍民歌詠比賽(歌舞晚會),群衆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廣播電視:形成了市、鄉(鎮)、村三級微波廣播電視傳輸網絡,全市廣播覆蓋面達90.13%,電視覆蓋面達80.98%;2000年分別獲全區“知識工程”工作先進縣(市)稱號。桂平市圖書館2001年被評為全區“知識工程”工作先進集體,也是國傢、自治區三級圖書館。博物館1996——2000年被評為“全區文化工作先進集體”。桂平劇場1996——2000年連年被評為“全區文化工作先進集體”。自1980年以來,連續不斷地開展了22屆軍民歌詠比賽。
  文藝創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績,僅2001年可樺創作的中篇小說《王吉祥的喊叫》,參加《人民文學》出版社、魯迅文學院等單位共同主辦的“新光杯”全國青年文學傷口大賽,獲二等奬;陳棟同志創作《天國青年故鄉篆刻集》一書在廣西出版社編印出書;謝旭強同志創作的散文詩《小草》獲中國世紀大採風鈾奬;另有兩首歌麯可選中國音協等單位主佃的《西部之音 中國民族歌麯選粹》。
   育
  桂平市建成了目前廣西縣(市)級規模最大的市體育館,競技體育和群衆性體育活動蓬勃發展。近幾年來,先後榮獲全國武術之鄉,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體育工作先進縣(市)等稱號。
  桂平市的群衆性體育活動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傳統,曾涌現出李春麗(乒乓)譚漢永(舉重)歐燕蘭(田徑)等國傢級名將,也涌現了培養吳數德、唐靈生、蘭世章等奧運冠軍,世界冠軍的桂平籍國傢級教練員,楊國榮、譚漢永。
  2001年桂平市業餘體校被授予“全國群衆體育先進集體”稱號;梁教德被國傢體育總局授予“全國群衆體育先進個人”稱號;市體委獲貴港市競賽訓練工作先進單位。經國傢體育總局和自治區體育局批準,2000年10月桂平成為全國青少體育俱樂部的創辦單位,這是目前全區縣市級第一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2001年3月25日,國傢體育總局群體司王渡副司長、自治區體育局解文才副局長親臨該市檢查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工作,對桂平的體育工作及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的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2002年嚮區體校輸送了七名優秀體育苗子。
  桂平現有的體育比賽場館設施可承辦國傢級的室內比賽。另外現有的體育比賽場館是全市體育訓練的主要基地,以“三集中”形式辦學。近年來,桂平市業餘體校在體育訓練中摸索出一條新路子,就是把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同業餘體校以及全民健身結合起來的“三位一體”的訓練模式,實現了業餘訓練和全民健身活動協調發展,跳出了單純性培養體育尖子的怪圈,把重心移動到了普及與提高、發現人才和輸送人才的軌道上來。
旅遊景點
  1、桂平西山風景名勝區
  桂平西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南部桂平市區內,以城郊1公裏處的西山名勝為主體,包括太平天國金田起義遺址,太平山動植物自然保護區,紫荊山壯村瑤寨風情,天南福地洞天羅叢岩及白石洞天、麻垌荔枝之鄉和潯州古城風光,北回歸綫標志等景觀景點組成的集錦式大型風景名勝區。總面積約2000平方公裏。
  桂平西山素以“林秀、石奇、泉甘、茶香、佛聖”著稱。峰巒嵯峨,數十乃至百餘立方米的巨石疊嶂,中有怪石嶙峋,石徑麯幽。石樹參天,緑蔭匝地,自然景觀壯麗。西山茶名聞遐邇,清香可口,遠銷各地。泉甘歷來為世人所稱道。近年來,人們利用優質的乳泉水,釀製成了不少甘美的瓊漿,有被譽為"廣西茅臺"的乳泉酒,有含對人體有益的多種微量礦物元素的"羅漢果露"等飲料,甘冽爽口。每值盛夏,乳泉邊備有竹筒,供過往行人取水暢飲,舀一筒子泉水,慢慢啜飲,誠是一大樂事,被譽為西山一絶。
  桂平市區以西為廣西中部竜山山脈的一部分,素"乳泉搖籃"之稱。因這一帶係中生代花崗岩,地下水附存於岩體的理裂縫之中,積水成泉。這種泉水的水分子密度高,表面張力大,含有一種特殊的物理現象,據說衹有杭州的虎跑泉才能與之媲美,有人作過一次表演:直至投入113枚,水在杯口鼓得像面包一樣,卻未外溢,把"滿則溢"的規律打破了。看到這種特殊物理現象的人,無不叫絶。當地群衆更加引以自豪。桂平有一首采荼調,就是贊美乳泉的:"花罅石,花罅石,乳泉水,西山茶。此話不與俗人講,俗人聽了要出傢。"
  在一塊花崗苦巨石之上,一棵根須裸露的奇妙大樹,盤根錯節長在石上。巨石底下就是"乳泉"二字,為古人所書。泉深1米許,鼕不涸,夏不溢。據《潯州府志》記載,乳泉"清冽如杭州竜井,而甘美過之。時有汁噴出,白如乳,故名乳泉。"現代科學化驗證實,這種現象為氡氣所。當氡氣隨泉水噴出,速度很快,便出現乳白現象。
  西山景區歷史悠久,原是佛教勝地,現仍保留有較為完整的佛教建築、廟宇,如竜華寺、李公祠、洗石庵、乳泉亭和飛閣等。歷代文人學士留下贊賞西山的詩詞對聯達4000多首。
  2、大藤峽
  大藤峽位於黔江下遊,其出口處距桂平市區約8公裏。峽以桂平、武宣縣交界的橫石磯為入口,弩灘為出口,全長44公裏,均在本縣境內。峽的兩岸奇峰聳峙,急流險灘時隱時現,陡坡、深𠔌、懸崖、峭壁、支流相間。夏日灘濤翻滾,洪波擊岸;秋天碧波蕩漾,江山輝映,是廣西境內最典型的峽𠔌風景。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遊歷到此,曾作《大藤峽遊記》一文記之。
  明代初年,大藤峽爆發了大規模的瑤族農民起義。起義軍前赴後繼,堅持武裝鬥爭近200年。峽的北岸碧灘、仙人閣、三妹洞、九層樓等處,均為當年的古戰場。
  3、大平山自然保護區
  大平山位於縣境西北部大藤峽腹地,距市區約35公裏。這裏山體陡峻,溝壑縱橫,雨量充沛,有節理發達而奇特的地理結構,壯麗多姿的山水風光,芬芳醉人的奇花異草,罕見的熱帶林木和珍禽異獸,是桂東南較為完整的熱帶、亞熱帶自然季雨林區。有“小西雙版納”之稱。1983年縣人民政府發佈公告,劃為動植物自然保護區。
  大平山地形復雜、構造奇特,溝𠔌多呈“V”字形,有的呈“U”字形,成90度角的懸崖峭壁隨處可見,從溝底擡頭仰望,往往衹見藍天一綫。由盤迭至上的岩石形成的一座座山峰,有如其大無比的千層糕。由峰頂俯瞰山下,衹見叢林莽莽,在茫茫雲海中時隱時現,變幻無窮。由於林木蔥鬱,水源豐富,大平山瀑布特多,小平山天橋瀑布飛流直下,一瀉百餘米,響聲如雷,水花飛濺數十米以外,景象尤為壯觀。
  4、桂平北回歸綫標志公園
  北回歸綫是赤道以北的一個緯度圈,也是太陽垂直照射北半球的極限。夏至正午,陽光直射其上,竪竿無影,其北諸域物影亦最短;夏至過後,太陽直射逐漸南移。鼕去春來,太陽再度直射於此,緻有四時炎涼。"回歸"者,此之謂也。
  北回歸綫是熱帶與北溫帶的天文分界綫,沿綫區域為亞熱帶。北回歸綫橫貫我國臺、粵、桂、滇四省區,陸地綫總長兩千多公裏,在廣西經過梧州、桂平、上林、平果、那坡等十六個市縣,長達五百多公裏。故廣西氣候得天獨厚,鼕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草木蔥蘢,物産豐富。北回歸綫於天文、地理、氣象、農業和生態等科研領域,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桂平古郡,素以人文勝跡和綺麗風光聞名遐邇。桂平北回歸綫標志的建立,更使潯江兩岸錦上添花;科學普及、國情教育又增新苑,規劃建設、旅遊開發亦得其利。
  該標志位於東經110°08′37″.34、北緯23°26′15″.67,占地2462平方米,高17.2米,為廣西第一座北回歸綫標志,由廣西自治區人民政府、貴港市人民政府與桂平市人民政府撥款,廣西自治區測繪局承建。主體工程於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一日動工,一九九七年六月二十一日落成。
  5、天南福地羅從岩
  羅叢岩坐落在蓮花山脈前沿零星分佈的岩溶殘丘地帶,東南距鬱江河畔的白沙圩約8公裏,距市區35公裏,屬思建村範圍。在方圓五六公裏的平原上,平地崛起石山9座,當中一座高70米,長約350米,寬80米,坐北朝南,狀若覆舟,被譽為道傢七十二福地之一的“天南福地”和桂平八景之一的“羅叢岩月”,指的就是這座石山。
  羅叢岩內有古人類洞穴遺址,1980年,自治區和縣文物考古工作人員,在岩洞內發現了大量夾砂陶片、磨光有肩石斧、蠃獅膠結層、獸骨、野豬牙齒等遺物,說明在距今約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古人曾在這裏生活棲息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在竜岩附近的一個小岩洞裏,至今還保留着相當明顯的文化層,文物考古人員在這裏採集到石器、陶片、蠃獅殼等遺物,現存縣博物館。
  羅叢岩成為風景名勝,始於宋代皇祐年間(1049年至1054年)。那時,程頤、程顥自洛陽至龔州(今平南縣)省父,隨同他們的老師周敦頤一道“遍遊潯郡諸名勝”,曾經在這裏築室為居,讀書講學。後人在他們的舊居遺址建周程三夫子祠,今祠已不在,但用大塊石灰石壘砌的墻基猶存。明崇禎十年(1637年),徐霞客曾專程前來遊覽考察羅叢岩,並在他的《粵西遊記》中有所記述。
  6、白石洞天
  白石山在桂平市區東南35公裏,麻垌圩西北8公裏處。海拔650米,道書稱“白石洞天”,在全國三十六洞天中名列第二十一。宋代開始在山上修建寺觀,明代以後成為遊覽勝地。明崇禎十年(1637年),徐霞客曾到此考察,並寫了《白石山遊記》。山之東為獨秀峰,孤峰插天,西為蓮花蕊,又稱鵝頭峰,奇怪險陰,是白石山的主峰,山麓有壽聖寺,煉丹竈,不遠處還有飛鼠岩,都是吸引遊人的奇特景觀。
  白石山屬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道傢活動場所,有壽聖寺、三清觀、會仙岩等寺觀。山以獨秀和蓮蕊兩大石峰為主,中有五姥峰,山之東為獨秀峰,拔地而起,四面絶壁,直指霄漢,海拔648.8米,相對高度500米;山之西為蓮蕊峰,殊為險絶,勢若遊竜。山體景觀獨特,氣勢宏大,上山必經之路一綫天,寬2米多,是由石峰隙形成,破壁直上約300餘級,仰頭上望衹見悠悠白雲。走出一綫天,舉目峭壁又是雲梯,70多級石磴,是在石壁上鑿出,這正是勇敢攀登者的情趣所在,登頂回首,自豪感油然而生,正是升天不信無階級,透出風雲數十層。
  交通
  桂平客運站乘車到麻垌鎮或者油麻鎮下車,然後請面包車前往白石山。
  7、竜潭國傢森林公園
  竜潭森林公園內群山連綿、峰巒疊嶂、千峰如屏、劈地摩天、怪石林立、神奇峻秀。連綿的群山猶如上下飛舞的緑竜。山的脈絡主次分明,層次豐富。遠眺群山前擁後簇,高矮參差,綿綿不斷地伸展開去。最高峰大平山頂海拔1158米,相對高度780米,四周衆山簇擁,呈現出一派頂天立地的雄偉氣勢。
  高峰下臨深𠔌,幽潭傍依天柱。這裏峽𠔌遍布,狹窄的峽𠔌在群峰之間,麯折回繞。遊人穿行於峽𠔌中,忽而從險峻的、滿是荊棘的山坡間走過,忽而涉足於溪流之中,忽而在尖突的岩石潛行,濤聲、溪水聲交融在一起,在濕潤的空氣中回蕩。空氣中彌漫着多年苔蘚的清香,泥土的芬芳,一派原始、自然的氣氛,野趣濃郁。在這遠離塵囂的山野去處,呼吸着清新的空氣,靜觀滿目濃蔭,聽着鳥叫蟬鳴,整個身心仿佛都被大自然洗滌幹淨,為其融化,進入了忘我的境界。
  春天,這裏繁花似錦,百草含芳,樹枝生出清香的緑葉,漫山翠緑,蜂飛蝶舞,五彩繽紛,色彩各異的鮮花點綴其中,散發着陣陣花香。漫步於竜潭,時刻感覺到強烈的春天氣息。盛夏,濃蔭密枝,萬木嚮榮。這裏也成了緑色的海洋:新緑、翠緑、濃緑、黛緑、墨緑、深緑交融在一起,顯示了旺盛的生命力。使人振奮,催人嚮上,給人以希望。金秋時節,竜潭披上了富麗的色彩,烏桕、楓香的紅葉,浸入緑色之中,紅緑相間,組成了一幅絢麗無比的巨幅油畫。
  竜潭森林公園溝𠔌縱橫,溪流密佈,瀑潭衆多。從深山裏流出來的溪水,彎麯蜿轉穿林過石,分合起落,構成了一級級激流飛湍和層層疊疊的潭瀑奇觀。瀑布為公園的一大奇觀,具有生動的動態美。這裏有的瀑布高達100米,在高高的翠岩上懸瀉傾挂,似巨幅晶簾凌空飛落;有的瀑布在山𠔌中騰越呼嘯,幾經躍碰,聲若滾雷。石泉激濺起的無數水珠,化作迷蒙的水霧,在陽光照耀下,常常變幻出一道道七色彩虹,像彩橋飛架,整個山𠔌也好像籠罩在一片金色輕紗之中。近觀瀑布如竜飛鳳舞,充滿活力;遠望瀑布如白練垂簾,寧靜清雅。好一個多彩多姿的瀑布奇景。
  衆多的溪流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水潭。大的500平方米以上,小的也有10平方米。潭水清碧,生棲着多種魚類。有些潭邊緑樹蔥籠,紛紛前傾,探嚮水面,猶如一張張緑色的大傘,遮蓋在潭面上,形成天然的室內遊泳池。有的潭水面寬闊,倒映着藍天、白雲、遠山、近樹,渲染出美麗無比的水中畫。
  8、太平天國起義遺址
  我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革命,於1851年1月11日在桂平縣金田村爆發。金田村位於紫荊山南麓,縣城以北27公裏,村中的韋昌輝故居遺址和村邊犀牛嶺上的古營盤、練兵場,不遠的紫荊山區,以及附近的新圩三界廟、江口石頭腳等處,都是當年太平天國進行重要活動的地點。其中金田起義地址已於196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圩三界廟列為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內外前來參觀遊覽的人,絡繹不絶,著名史學家黃現璠、鬍繩、羅爾綱等,都曾來此進行學術考察。據不完全統計,1978年至1987年,共接待美國、英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瑞士、民主德國以及非洲的一些國傢的專傢、學者和友好人士250多人,1987年接待國內外遊客約1.3萬人次。
  9、紫荊山景區
  紫荊山屬大瑤山餘脈,在市境北端,東邊平南縣鵬化山區,西北與武宣、象州、金秀等縣相鄰。幅員遼闊,面積270平方公裏。境內峰巒重疊。林海茫茫,大坪、田心、花蕾三水由北至南,至舊三江圩匯合,再經風門坳破峽而出,奔嚮金田平原。
  紫荊山區山雄水奇,洪水項海拔1313米。由於“山高皇帝遠”,明代大藤峽瑤民起義曾“據為窟宅”(舊縣志)。1851年太平天國起義於金田村,紫荊山又成為這場農民起義的搖籃。至今,兩次農民起義的遺跡隨處可見。紫荊山內,壯、漢、瑤三個民族毗鄰而居,壯村瑤寨,風光獨特。
  紫荊山位於數縣交界處,清代中葉以後,一度為潯州、柳州、梧州三府的陸路交通孔道。舊《武宣縣志》在一幅地圖中,將武宣縣東鄉通往紫荊山區的一條羊腸小道—東張界,標明為“通衢大道”。解放後,研究經濟史的學者絡繹而來,沿着這條“通衢大道”,去尋找廣西近代資本主義商業經濟發展的脈絡。
  這樣的“通衢大道”,還有從紫荊山區北面經洪水界至象州縣境一條。據史料記載以及紫荊山區老人世代相傳,清道光末年(19世紀40年代末)以後,大批“過山客”沿着這條崎嶇小路,經過紫荊山區往南再經金田平原,將各種山貨、土特産挑運至潯江邊上的大湟江口,經水路運梧州、廣州;往西、北翻越東鄉界和洪水界,將大批經由大湟江口運來的當時所謂“洋貨”,如“東????”、“洋紗”、“火油”等,挑運到武宣、象州,然後運銷柳州、貴州。這些絡繹於途的“過山客”,少者每天數十人,多時每天可達二三百人。
  洪水界下的界腳、深水和東鄉界下的花蕾等村,是“過山客”必經之路。當年,村民開設不少路店,專供來往客商食宿。至今,當地老人還可給來訪客人指點,那裏就是當年開設路店的地方,歷歷如數傢珍。
  紫荊山區曾經孕育了大藤峽瑤民起義和太平天國起義,洪秀全、馮雲山曾在這裏秘密進行反清活動數年,留下了許多吸引中外遊人的史跡。
  紫荊山內,居住着壯、漢、瑤三個民族。壯村瑤寨,風光奇異,瑤寨風情尤為獨特,近年前來觀光瀏覽的人漸多。
  10、廣西第一古塔-東塔
  “東塔回瀾”是桂平八景之一。正對東塔的一段潯江河面,位於揚瀾灘之下,水下暗礁遍布,黔鬱兩江匯合後,水流湍急,為礁石所阻,激起陣陣漩渦,在長達數裏的江面上,波瀾泆起,回環激蕩,變化無窮,蔚為奇觀,遂被稱為東塔回瀾。
  東塔坐落在潯江南岸、桂平市尋旺鄉境內,因在城區東郊而得名,距城區4千米,是廣西境內最高的一座古塔。1963年被列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塔始建於明萬歷初年,由桂平知縣劉萬安倡議集資興建,後因劉萬安去世,僅建成兩層。到了崇禎年間,纔由御史李促熊、潯州知府葛元正增建成九層寶塔。
  關於東塔的建造,當地盛傳這樣一種說法:過去有個風水先生對人說:“兩江夾一舟,當官難長久”,說桂平地形狹長,是塊竹排地,兩條大江左右衝擊,竹排搖曳不定,所以在這裏當官的總是當不長。風水先生出主意說,衹要在兩江匯合處建一座寶塔,好比在竹排上插一根竹篙就行了。據說劉萬安當了桂平知縣後,他對風水先生的說法深信不疑,於是大興土木建造此塔。不料塔未建成,這位縣官大人便死在了任上。
  歷經400多年風吹雨打,東塔破敗不堪。20世紀90年代中期,桂平市人民政府按原貌對東塔進行了維修。
  該塔為八角空筒倚柱式磚塔,底徑12米,高50米,每層飾以九疊重檐,塗朱砂。每層有圭角式拱門8個,其中2個是真門,6個是假門。塔內有穿壁式盤旋而上,直達頂層。塔頂安置着一個銅葫蘆,原是為了“鎮邪”及裝飾,實際上起到了避雷針的作用。每層8個檐角原來裝有銅質鈴,共64個,遇風丁當響,聲聞數裏,可惜現已不存。
  東塔地處潯江平原,周圍大地蒼茫,車來人往,塔畔江水長流,百舟競賽,東塔平地拔起,狀若文筆,直指雲天,與西山、白石山遙相呼應,氣勢雄偉,蔚為壯觀。過去,塔畔潯江水下多礁石,江水受阻回環激蕩,塔影搖蕩於江中,非常好看。
  11、桂平中沙鎮尚德堂(寺堂莊)
  尚德堂,別名寺堂莊,又名南鄉大屋。離市區82公裏中沙鎮南鄉村內,清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南鄉大地主韋寺堂所建。
  該建築群規模較宏大,坐東嚮西南,平面佈局稍呈長文方形,占地面積達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6634.80平方米,可分為三個部分,正廳堂是中間部分,也是大屋的主要建築,又分為前廳、中廳和後廳,均面寬三間,進深三間各廳之間有天井相隔,大門高在前廳,後廳設神龕,逢年過節和祭祀等儀式都在這裏進行。後廳有洋樓,據說是書房,左邊部分是側廳,是平常接待閑客的地方。右側是內宅,主要居住之處,其中有閨房、綉樓、房屋幢幢連接,房房相通,麯徑回廊,陌生人初到如入迷宮。
  整個建築的建築藝術很有特色而且裝飾藝術堪稱一流。所有的屋脊上考究地花草浮雕,有的還有小蹲獅,所有幹墻上壁畫內容豐富多彩,且畫工精細,洋樓上的壁畫出現外國建築圖案和異國風景畫,鋪地的階磚是經過精心選磨。據說建屋時每個工人每天衹準磨三個階磚,多了或少了挨罰和沒工錢,做工這細可見一斑。傳說,這座大屋有九十九個門,與大容上九十九條山脈相應,取“是水為源,福氣歸堂”之意。大屋的東、西、北角均建有瞭望樓。
  尚德堂是該市現規模較大,具有民族風格的建築群,由於建國分給農民居住,保管不善,現內部有的已殘破,但建築群基本完整,而是主要建築保存較好。
  建議各級領導加以對文物的重視和保護,並利用和開發。
廣西第一村
桂平市 广西第一村
  桂平中沙鎮上國村
  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記者梁貴 羅偉
  桂平市中沙鎮上國村位於山區深處,從發展的角度來說無疑處於“地利”的劣勢。可令人意外的是,該村靠山吃山,依靠山區獨有的草藥資源,不但辦起了一傢名企業,更創造了每年産值2億元、人均利稅超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8000元的奇跡。
  村中小車寶馬最多
  從桂平市區往南行駛近兩個小時,再從興業縣繞道來到大容山區深處,一路上所見,與廣西普通的農村景象相差無幾。但當記者所乘車輛行駛在一段硬化路面的盤山道時,不時有奔馳、寶馬等豪華轎車迎面駛過,一知情者肯定地說,這些車是從上國村開出來的,山裏衹有他們村有這個實力。隨後,他指着遠處的一座山崗說:“那就是上國村。”記者放眼望去,衹見緑色的山崗上,冒出一座座琉璃瓦樓房。
  進到村子後,所見的景象更讓記者目瞪口呆:不少村民的住宅樓豪氣十足。上國村村口邊,就有一座占地上千平方米的大宅子,兩層以上的樓房蓋着琉璃瓦,圍成一座方形的莊園。走進3米多寬的大門後,庭院的景色竟如一個公園,草坪、池塘、噴泉、假山、亭閣等應有盡有。村民告訴記者,這座有數十個房間的別墅,衹是村中一戶人傢的住宅。沿着村道往裏走,記者發現類似的豪宅不少,雖然面積不如村口的那一座大,但樓房裝飾精緻,花花草草點綴着各戶庭院,村裏通的都是水泥路,車輪子不沾泥就能開到傢門口。
  據介紹,該村村民傢一般都購置了冰箱、空調、微波爐等傢電,而且全村300多戶人傢中,彩電數量就達到七八百臺,平均一傢有兩臺以上。村民莫先生告訴記者,他傢光彩電就有8臺,幾乎每間臥室都擺上了一臺。他半開玩笑說:“反正彩電就千把元一臺,多買幾臺放着,免得孩子們再為搶遙控器打架。”然而他傢中的孩子不爭遙控器後,卻又有新的“麻煩”,他們開始爭搶傢中惟一的一臺電腦上網。莫先生擔心迷上電腦會影響孩子們的學習,便决定不多買電腦。於是孩子們一放學,莫先生就把他們趕到外面的籃球場鍛煉,而村裏就有8個籃球場,不用擔心沒場地。此外,有人統計,該村目前已經有40多戶人傢擁有私傢小轎車,寶馬牌豪華小車就有15輛以上,其他大部分小車價格都是在20萬元以上。
  一傢企業帶來富裕
  上國村的富裕程度出乎記者的預料,甚至讓人羨慕,而這都與村中的一傢企業有着直接或間接的關係,這傢企業就是大名鼎鼎的廣西源安堂藥業有限公司。
  10多年前,上國村還是桂平市比較貧睏的村落,大多數村民的住房甚至沒有今天的豬棚好,大風一過大傢就要四處找稻草,把屋頂鋪好。有村民告訴記者,當年大傢上厠所帶的都是木片,沒幾個人知道手紙這個東西。當時,村民們要不靠着人均兩分多田地勉強過活,要不就背上行囊外出打工,沒幾個人敢有住上樓房的想法。
  上世紀90年代初,村民莫兆欽帶頭成立了一傢企業,打算把大容山上沒人看得起的草藥,製作成食品、藥品出售。當時村中沒有太多的人意識到這傢企業會走嚮成功,甚至在工廠缺乏原材料時,村民也不願意種植草藥出售。直到企業打下包票,保證全部收購村民種植的草藥時,纔出現了人工種植的草藥。
  村民人均貢獻萬元稅
  收誰也想不到,纔10多年時間,不僅源安堂的股東們開上了豪華小車,上國村也因此受益良多。一些村民在源安堂的支持下,搞起了紙箱廠、中草藥提煉廠、運輸隊等配套經濟實體,紛紛住進了洋樓別墅。村民楊達江從部隊退伍後工作無着落,生活睏難,莫兆欽便邀請他建立藥瓶廠,並支持資金100多萬元購買設備和培訓人員,生産出來的合格産品全部由源安堂包銷,現在他的藥瓶廠每年交的稅就達200多萬元。而村中700多勞動力中,有大半進了源安堂工廠打工,成為享受雙休日的農民,而且住上了鋼筋樓房。據瞭解,源安堂在2005年度共上繳了1600多萬元的稅,這意味着上國村1600多人,每人每年能創造上萬元的稅收。
  可喜的是,錢包雖然鼓了,上國村民卻沒有染上社會的不良習氣。在工作之餘,打籃球是村民們最喜愛的活動,村民間約定的比賽幾乎天天有。村中光公共籃球場就有8個,還不包括一些村民在自家庭院立起來的籃球架。村民莫某對記者說,他在源安堂上班,工作挺忙的,沒時間碰那些不好的東西,而且打籃球可以鍛煉身體,這是一舉兩得的事情。此外,源安堂還會在春節從城裏請來文藝隊,為村民們舉辦春節聯歡晚會。曾經有專傢到上國村調查研究後發現,比照國傢原定的2020年全面小康的經濟社會指標,該村都已基本達到或者超過。
桂平市重點中學 Guiping key middle school
  桂平市潯州高中
  桂平市第一中學
  桂平市第三中學(該中學正在申報成為示範性高中)
歷史沿革
  秦代屬桂林郡。南朝梁天監元年始建桂平縣,隸桂平郡。唐代置二州(潯州、綉州)九縣,屬嶺南道。宋代境內潯、綉二州各縣合併為桂平縣,隸屬廣西南路潯州。元代桂平屬潯州路。明代屬潯州府。自南梁至清末1400多年間,桂平縣城一直是潯州郡治、州治、路治、府治所在。
    1994年5月18日,民政部批復(民行批80號)同意撤銷桂平縣,設立桂平市
  
    2000年,桂平市轄個鎮、個鄉:桂平鎮、西山鎮、木圭鎮、木樂鎮、石咀鎮、社坡鎮、油麻鎮、社步鎮、下灣鎮、麻垌鎮、羅秀鎮、中和鎮、中沙鎮、木根鎮、大洋鎮、大灣鎮、白沙鎮、石竜鎮、蒙圩鎮、南木鎮、江口鎮、金田鎮、紫荊鎮、垌心鄉、思宜鄉、厚祿鄉、羅播鄉、理端鄉、馬皮鄉、尋旺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1359035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桂平鎮 39894 木樂鎮 47950 木圭鎮 49394 石咀鎮 37839 油麻鎮 39018 社坡鎮 46278 羅秀鎮 60373 麻垌鎮 73224 杜步鎮 48996 下灣鎮 49458 木根鎮 42966 中沙鎮 23732 中和鎮 19416 大洋鎮 50486 大灣鎮 51331 白沙鎮 53865 石竜鎮 60197 蘩圩鎮 65407 西山鎮 94111 南木鎮 59445 江口鎮 74035 金田鎮 61673 紫荊鎮 18531 馬皮鄉 29142 理端鄉 13545 尋旺鄉 48423 羅播鄉 31120 厚祿鄉 32840 思宜鄉 20418 垌心鄉 15928
  
    2003年行政區劃一覽(轄 23個鎮、7個鄉:桂平鎮、木樂鎮、木圭鎮、石嘴鎮、油麻鎮、社坡鎮、羅秀鎮、麻垌鎮、社步鎮、下灣鎮、木根鎮、中沙鎮、中和鎮、大洋鎮、大灣鎮、白沙鎮、石竜鎮、蒙圩鎮、南木鎮、江口鎮、金田鎮、紫荊鎮、西山鎮、馬皮鄉、理端鄉、尋旺鄉、羅播鄉、厚祿鄉、思宜鄉、垌心鄉)(根據當年廣西行政區劃代碼整理)
    100 桂平鎮 轄:城北、縣府、城中、城東、城南、城西、興寧、廂東、廂南9個社區。
    101 木樂鎮 轄:木樂街居委會;木樂、聯堂、四合、步新、羅賢、康連、復全、新連、廣仁、嶺村、大良、農塘12個行政村。
    102 木圭鎮 轄:木圭、洪源、四德、新木、合江、大朗、祝興、寧鳳、上衝、竹社、金垌、竜安12個行政村。
    103 石嘴鎮 轄:石嘴街居委會;欖沙、小汶、平治、治安、平安、旺竜、必嶺、河口、水口、羅洪、新平11個行政村。
    104 油麻鎮 轄:石羅、羅藍、有理、上村、陳衝、謝餘、上餘、六平、尚運、北佛、鄭村、油麻、大中、安平、勒竹、西亭、臺垌、梅林18個行政村。
    105 社坡鎮 轄:社坡、加惠、新華、裏中、福和、太安、寧明、光明、祿全、維新、西安、復安、寶土、金福14個行政村。
    106 羅秀鎮 轄:羅秀、偉楊、軍豐、蒙山、良石、植棠、木村、獨堆、露鳳、露棠、旺安、雅石、新垌、新偉、旺盛、樂雅、西衝、廖村、忠東、忠西、侶化21個行政村。
    107 麻垌鎮 轄:麻垌、容荔、何村、新興、白石、洞天、東岸、義塘、連山、南喬、百福、鷓鴣、大上、諫知、安文、全安、周東、陳楊、志安、梁村、福田、福華、南江、木回、思培、聯保、沙江27個行政村。
    108 社步鎮 轄:社步街居委會;楊溪、榕羅、湴山、清石、中占、新嶺、寧江、社步、豐賀、新民、石井、福新、良北、烏竹、石江15個行政村。
    109 下灣鎮 轄:下灣街居委會;下灣、浪灘、貝團、團结、竜嶺、福高、北角、旺江、上塘、新莊、竹草、甘井、雙福、鄧明14個行政村。
    110 木根鎮 轄:上村、中村、下村、木根、平合、上地、平地、布新、山表、東石、連平、橋頭、寧垌、甘麗、秀南、德華、永華17個行政村。
    111 中沙鎮 轄:南鄉、六灣、球地、桂新、沙坡、六石、容北、新憲、太平、六南、上國11個行政村。
    112 中和鎮 轄:中和、上衝、下衝、扶衝、新定、龐村、心田、新安、沙木、沙塘、理珍、𠔌塘12個行政村。
    113 大洋鎮 轄:大洋街居委會;大洋、尋歐、竹塘、雙羅、大莫、新和、裏旺、鹿旺、蕉樹、下村、周實、義江、石步、什字、石江15個行政村。
    114 大灣鎮 轄:大灣街居委會;大灣、耀團、界嶺、山塘、下山、天堂上、天堂下、平塘、大坪、硬塘、新桂、裏各、安擔、新安、雙嶺、必祝、欖塘17個行政村。
    115 白沙鎮 轄:白沙、豐垌、新竜、滿堂、良美、福田、思建、石貴、新成、水産、馬坪、洋坡、景樂、景德14個行政村。
    116 石竜鎮 轄:石竜街居委會;石竜、石山、銅山、新村、新樂、群樂、永興、四平、安旺、上黃、福平、黃塘、五獅、平陽、珍垌、新源、思源、東崗、中峽江、新隆20個行政村。
    117 蒙圩鎮 轄:蒙圩街居委會;蒙圩、新陽、林村、新德、新田、新塘、官橋、新合、新建、羅容、棉寵、流蘭、曹良、西村、順東15個行政村。
    118 南木鎮 轄:南木、合山、古旺、長清、大黎、弩灘、上嶺、竜富、高塘、渡頭、三鼎、金竜、山壙、朱鳳、洛連、和社、黎明、沿江、聯江、古欏20個行政村。
    119 江口鎮 轄:鎮北街、嶺南街2個居委會;嶺南、竜山、萬江、盤石、望步、長江、理壙、山臺、蓮壙、新生、鬍村、新其、平石、六寶、大樟、銀竹、東升、三合、和合、三布20個行政村。
    120 金田鎮 轄:新圩街居委會;羅蛟、古東、吉嶺、彩村、武靖、大賢、安衆、金田、新燕、禾益、新旺、彩旺、理村、茶林、竜塘、莫竜、田江、新圩18個行政村。
    121 紫荊鎮 轄:象軍、白雲、田心、蒙衝、花蕾、田泗、尋蓬、小江、木山、大坪、深水、元安、大廣、合水、古灘15個行政村。
    122 西山鎮 轄:西山、新崗、大起、嶺頭4個社區;永培、佛荔、白蘭、長安、西長、福山、前進、碧灘、上垌9個行政村。
    200 馬皮鄉 轄:加石、雅嶺、馬皮、均福、西河、水秀、大竜、嘉荷8個行政村。
    201 理端鄉 轄:高雙、高旺、理端、清高、理竹、新理6個行政村。
    202 尋旺鄉 轄:復興、大為、南津、河南、東塔、綏陵、尋旺、福壽、珍珠、學中、先鋒、高嶺、西南13個行政村。
    203 羅播鄉 轄:羅北、羅西、羅播、西村、陳嶺、山背、承棠、承祿、鳳鎮、六鳳、萬壽11個行政村。
    204 厚祿鄉 轄:厚祿、新圭、延壽、雙寨、蓮祝、鎮良、雙井、峽口8個行政村。
    205 思宜鄉 轄:桂塘、竜門、珠盞、上灣、群合、新寧、中橋、思竹8個行政村。
    206 垌心鄉 轄:垌心、上瑤、王舉、𠔌山、督的、羅宜、三連7個行政村。
  
    ?年,中和鎮並入中沙鎮;理端鄉並入社坡鎮;思宜鄉並入南木鎮。
英文解釋
  1. n.:  Guiping City
近義詞
桂平
相關詞
地理貴港市鄉鎮廣西壯族自治區廣西行政村
包含詞
桂平市血站桂平市中醫院桂平市工藝廠
桂平市服裝廠桂平市第二中學桂平市第三中學
桂平市平安飯店桂平市新潮飯店桂平市中醫醫院
桂平市人民醫院桂平市衛生防疫站桂平市婦幼保健院
桂平市維綸紡織廠桂平市民族針織廠桂平市思靈針織廠
桂平市橡膠皮革廠廣西桂平市第三中學廣西桂平市金田一中
廣西桂平市大洋中學廣西桂平市大洋鎮中心小學桂平市金田木業有限公司
廣西桂平市益神製藥廠桂平市招生委員會辦公室桂平市竜裳紡織品公司
桂平市體育服裝有限公司桂平市羅秀鎮內衣服裝廠桂平市滿豐針織有限公司
桂平市華達針織有限公司桂平市金利達鞋業公司桂平市桂南五金工藝品廠
桂平市皮膚病防治院廣西桂平市石咀小汶農業科技示範園桂平市第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廣西桂平市南北實業有限公司桂平市鼻炎胃痛腫瘤專科門診桂平市穎發鞋業有限責任公司
桂平市立泰隆針織印染有限公司桂平市石咀鎮美多服裝針織廠桂平市華隆針織責任有限公司
桂平市思宜鄉上珠精神病醫院桂平市江口鎮綜合貿易公司為民飯店廣西桂平市吳氏白竜藥業有限責任公司
分類詳情
張開羅秀鎮張開木樂鎮張開金田鎮張開中和鎮張開江口鎮
張開大灣鎮張開大洋鎮張開羅播鄉張開石竜鎮張開石咀鎮
張開白沙鎮張開垌心鄉張開厚祿鄉張開麻垌鎮張開馬皮鄉
張開蒙圩鎮張開木根鎮張開木圭鎮張開南木鎮張開社步鎮
張開社坡鎮張開西山鎮張開尋旺鄉張開油麻鎮張開中沙鎮
張開紫荊鎮張開桂平鎮張開理端鄉張開思宜鄉張開下灣鎮
石嘴鎮
桂平西山風景名勝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