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市 : 中國 >廣西 >防城港 > 東興市
顯示地圖
目錄
概況 Dongxing City
东兴市 概况
  郵編:538100 代碼:450681 區號:0770
  拼音:Dōng Xìng Shì,Dongxing Shi
  
    東興市總面積549平方千米。總人口11萬人(2004年)。
    東興市轄3個鎮:東興鎮、江平鎮、馬路鎮。市人民政府駐東興鎮。
市情簡介
东兴市 市情简介
  廣西東興市位於我國大陸海岸綫最西南端,東南瀕臨北部灣,西面於越南接壤,是廣西乃至中國通往越南以及東南亞最便捷的通道,也是中國與東盟唯一海陸相連的口岸城市,隸屬廣西防城港市。
  東興是國傢一類口岸,是國務院批準的沿海開放城市。1992年,國務院特區辦批準設立4.07平方公裏的邊境經濟合作區,1996年4月,國務院批準設立縣級東興市,轄東興、江平、馬路三個鎮。陸地邊境綫長27.5公裏,海岸綫長50公裏。總面積540.7平方公裏,總人口11萬人,是我國京族的唯一聚居地。
  東興是中國與東南亞各國來往的便捷通道。市區與越南芒街市相隔一條數十米的北侖河,距越南廣寧省會下竜市180公裏,距離越南首都河內308公裏,距廣西首府南寧178公裏,距防城港市39公裏。市內的竹山港、潭吉港、京島港可與中國和越南各大港口通航。
商業貿易
东兴市 商业贸易
东兴市 商业贸易
  早在清朝光緒年間,東興邊民與越南邊民就開始互市貿易。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東興成為我國與東南亞及美、英、法等國的重要通商口岸,東興因商賈雲集,市場繁榮,曾有“小香港”之稱。隨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創建進程的加快,成為中越邊境貿易旅遊最“熱”的城市。據統計,每年出入境經商、旅遊人數達1200萬人次以上,成為我國出入境人員最多的陸地邊境口岸之一,從而推動了東興邊境貿易的快速發展。東興對外開放14年來,邊境貿易成交額突破105億,其中進口成交額為49.5億元,出口成交額55.5億元,稅費收入7億元(含關稅)。市內有一般貿易經營權企業8傢,小額貿易經營權60多傢,城區註册經營商戶6500戶,有10000多邊民從事互市貿易。
  東興已投入5000萬元建成占地120畝具有“互市通道、互市貿易、互市商品收購、邊小過貨通道”功能的互市貿易區,拓寬了對外貿易渠道。采取企業運作和省、地、縣級市政府主辦等方式,連續舉辦了9屆商品交易會。
工業
  東興背靠大西南,面嚮東南亞,工業經濟市場極其廣阔。東興根據自己地緣優勢,作出了邊貿、旅遊、加工業為竜頭的戰略决策,不斷完善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從而帶來了東興工業企業的興起,並已逐步形成了以橡膠加工、海産品加工、電器組裝、醫療器械、農産品加工等産業為主的工業佈局,從産、供銷方面形成了一條竜格局,電視機、醫療器械等産品熱銷東南亞各國。
  東興市為企業營造寬鬆、良好的發展環境,東興市委、市政府通過製定出臺《東興市關於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决定》等一係列决策,營造出前所未有的寬鬆良好的投資環境。
農業
  東興位於東經108°03′,北緯21°35′,屬南亞熱帶季風區,四季氣候溫和,全年無霜凍,平均氣溫22.4°C,年平均降雨量為2800毫米,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具有發展亞熱帶特色農業的氣候優勢。
  目前,東興主要種植水稻、玉米、豆類、紅薯、花生、木薯和蔬菜等作物,經濟林木主要有肉桂、八角、橡膠、茶葉,盛産竜眼、荔枝、柑橙、菠蘿、菠蘿蜜、黃皮果等熱帶水果。
  水産養殖主要有對蝦、青蟹、文蛤、珍珠等珍稀品種。東興的肉桂和八角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可以用於生産加工高級香料出口創匯,而石斑魚、青蟹、對蝦遠近聞名,珍珠以粒大均勻,光亮圓滑著稱。
基礎設施
  1992年以來,東興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隨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地處對接東盟的“橋頭堡”的東興市,抓住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廣西南寧舉辦的契機,進一步完善投資環境,陸續動工建設18個項目,總投資3.8億元,新策劃10個項目,總投資2億元。
  基礎設施的大建設帶動城市房地産的開發建設。目前全市人均住宅面積27平方米,高於廣西和全國人均住宅建築面積。
  目前,正在抓緊施工防東一級公路、上東公路,邊貿碼頭等工程建設,使東興成為邊境地區的交通樞紐,將邊境地區與南北和欽防高速公路、南防鐵路、南北航空形成交通網絡,開通與越南對接的陸路交通運輸,進一步發揮東興作為中國通往東盟的大通道的作用。
旅遊資源
  集“邊、海、山、少”於一身的東興市,沿邊、沿海,是中國與越南唯一海陸相通的一類口岸城市,也是京族在中國的唯一聚居地,地處亞熱帶,四季長春,氣候宜人。
  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使東興自1989年口岸開放以來,利用邊境旅遊、邊民互市等優惠政策,在自治區和中直有關部門的支持下,與區內外、國內外旅遊部門、企業合作,逐步形成了跨國旅遊、京族風情遊、京族漁村遊、東興市內遊等境內外旅遊,打造了一批獨具特色、富有吸引力的旅遊産品,與周邊地區構架了“上山、下海、又出國”的大旅遊格局。境外旅遊有:芒街一日遊、“海上桂林”下竜灣三日遊、河內海防五日遊等國外旅遊綫路。境內旅遊有:自治區級風景名勝區——萬尾金灘、竹山一號界碑、新石器貝丘遺址、紅樹林、萬鶴山、石門𠔌、北侖河中越友誼大橋、鬍志明亭、中越人民友誼公園、仙人井、響水竜、觀音寺、天主教堂等衆多景點。
  1996年東興建市後,旅遊被市政府列入發展經濟的三大支柱之一,“旅遊旺市”已成為東興市發展經濟的戰略目標。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東興市旅遊資源得到了科學的規劃和初步開發利用。編製出臺了《東興市旅遊發展規劃》,加強了旅遊景點的配套設施建設,完成了以口岸管理區和京島旅遊度假區為中心,包括萬尾海堤、中越邊境旅遊辦證大廳、東興口岸出入境通道擴建、新華路拓建以及東興公園、外灘公園等一係列旅遊景點和配套設施建設。先後成立了華順、虹橋等4傢旅行社及一批旅行社分支機構,建成了8傢涉外星級酒店,其中三星級酒店4傢,二星級酒店4傢。與旅遊業發展相配套的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一座座風格各異的賓館拔地而起,一幢幢集中、越、法式建築風格為一體的民房爭奇鬥豔,形成了東興獨一無二的風景綫。街道的亮化、緑化、美化不斷得到提升,城市的供水、供電、交通、通信等各項設施不斷完善。近幾年來,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年均增長9.02%,城區面積由1996年的3.8平方公裏擴展到5.2平方公裏,完成了街道水泥路面建設48條32公裏,建成了政府廣場等市政公共設施,有效地拉動了城市旅遊經濟發展。
  為發展旅遊業,市委市政府還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形式,通過組織和參加各種旅遊節慶、招商會、新聞發佈會等活動,大力宣傳東興以及防城港的旅遊資源。2001年成功舉辦了首屆“中越邊境(防城港市東興)旅遊節”,有效的措施促使東興旅遊越興越旺。每年春節、“五·一”、國慶節“旅遊黃金周”,從東興口岸出境跨國遊的旅客絡繹不絶,整個口岸熱鬧非凡,旅客出入境人數逐年提高,居廣西前茅。
風土人情
  京族三島:京族三島指萬尾、巫頭、山心三島,總面積20.8平方公裏,總人口1.3萬。關於京族三島的來歷,有一個動人的傳說:很久以前,這一帶是一片汪洋大海,海中有一隻蜈蚣精,吞食過往的漁民,毒荼生靈,附近漁民苦不堪言。一天,有戶一傢三口的漁民出海,又被蜈蚣精吸住船底,動彈不得。夫婦倆非常驚慌,但他們的小孩非常機智。他叫父母把船上的3個南瓜煮得滾燙,然後丟入海中。蜈蚣精以為是船上的人跳海逃生,便一吞了下去。三個滾燙燙的南瓜下肚,當場把蜈蚣精燙死,屍體也斷成三段,變成三個島。尾巴變成的島叫萬尾,頭部變成的島叫巫頭,中間心髒部分變成的島叫山心。這就是京族三島的傳說。
  京族三島是我國京族唯一的聚居地。京族原為“越人”,歷史上亦稱為“京人”,1958年正式定名為“京族”。京族是越南的大民族,京族三島的京族係15世紀末16世紀初從越南塗山遷徙來的,至今約500年歷史。
  哈節:京族在其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本民族獨特的民俗風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京族的“哈節”。“哈節”是京族的傳統節日,“哈”即京語“唱歌”之意,哈節是為了紀念海神公的誕辰。京族人以海洋漁業生産為主,信奉海神。每年都要到海邊把海神迎回哈亭敬奉,祈求人畜興旺,五穀豐登。在哈節來臨之前,京族人傢傢戶戶趕着把各種活路幹完,打掃清潔衛生,佈置一新。到了哈節那天,全村男女老少穿着節日盛裝,聚集在哈亭內外,依次進行迎神、祭神、入席、送神等儀式。迎神--哈節的第一天,全村人撐着羅傘,敲鑼打鼓,到海邊把本村共同敬奉的海神接入哈亭;祭神--迎神之後第二天進行祭神,由“哈頭”主持祭禮,宣讀祭文,鼓手擊鼓伴奏,並有多種歌舞;入席--祭神完畢,各傢各戶把自傢最好的食物拿來,集中在哈亭,全村人按地位等級入席飲宴,與神共“食”。席下由“哈歌”、“哈妹”唱哈,通宵達旦,連續三天三夜;送神--全村人把海神送回海中,儀式與迎神相似。萬尾的哈節是農歷初九至十五,巫頭的哈節是農歷初一至初七,山心的哈節是農歷初十至十五。
  獨弦琴:獨弦琴是京族最珍貴也最古老的樂器,它是保持原始一弦製的一種古老樂器,以大竹管為琴體。安南(越南)是獨弦琴的主要流行地,而今京族的獨弦琴,是他們的祖先遷徙時,從原居地帶到京島上來的。獨弦琴發音豐滿、淳厚,音色清澈明亮,優美動聽,有吟唱般韻味。
  京族拉大網:京族三島淺海一帶盛産大小黃魚、馬交魚、尤魚等,京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産實踐中總結出了拉大網捕魚的生産方式。大網長達1000多米,重約4千斤,每張網價值1萬多元,是由村裏各傢各戶出資購買。拉大網時,要30多人擡網到海邊,由網頭帶頭乘船沿距海邊70多米遠的地方沿沙灘岸綫下放,最後拉到沙灘,形成一個800多米長的半月形包圍圈,幾十人各在兩頭拉,從早上拉到中午12時纔將大網拉上沙灘。現在一網一般能打幾百至上千斤魚,主要是大小黃魚、馬交魚等,在七八十年代,曾經有一網打1萬多斤魚的壯舉。
  高蹺捕魚:高蹺捕魚也是京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産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捕撈魚蝦的方法。在京族三島淺海一帶,小魚小蝦一般在1米多深的淺海活動,這個高度剛好淹過頭頂,如何解决這個問題呢?京族人總結出了在腿上綁高蹺以提高高度的做法,這就是高蹺捕魚。隨着生産方式不斷進步,現在高蹺捕魚已逐漸被其它方式所取代,京島一帶衹有五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才會踩高蹺捕魚,年輕一代基本都不會了。
  京族服飾:京族服飾是越南的國服,這種服裝以絲綢為料,質地柔軟舒適,女性穿在身上綫條突出,襯托出女性的婀娜身姿,而且透氣良好,非常適合在海邊穿着。京族的鬥笠用越南盛産的葵樹葉製作,質地輕盈,內鬥很深,鬥笠幾乎蓋住整個臉部,海邊太陽暴烈,這種鬥笠能起到防護面部的作用。
  京族漁村 潭吉村位於東興市京族三島上,面積1.3平方公裏,全村278戶,人口1278人,70%是京族。全村以農業、海水養殖、商貿為主要經濟來源,經濟發展較快,1999年實現人均收入5100元,被防城港市委、東興市委定為小康示範村。
  民族、海洋、漁村是潭吉三大特色,目前已開發京族漁村遊。在這裏可以到海邊灘塗耙蠃、垂釣、拉大網,乘船出海打魚,親手做漁民傢常菜,住漁傢,觀京族歌舞表演,做一回京族漁民,領略一下京族豐富的歷史文化、獨特的民俗風情。
歷史沿革
  1996年4月29日,民政部批準(民行批26號):設立東興市(縣級),以防城港市防城區的東興、江平、馬路3個鎮的行政區域為東興市的行政區域,市人民政府駐東興鎮。
  
    2000年,東興市轄3個鎮。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108131人,其中各鎮人口(人): 東興鎮 55679 江平鎮 38602 馬路鎮 13850 
  
    2003年東興市行政區劃一覽:(根據當年廣西行政區劃代碼整理)
    100 東興鎮 轄:東郊、深溝、花溪、中山、七星、公園、北郊7個社區;竹山、鬆柏、楠木山、長湖、大田、江那、河洲、牛軛嶺8個行政村。
    101 江平鎮 轄:城南、城北2個社區;萬尾、江竜、吒祖、長山、潭吉、橫隘、班埃、交東、山心、黃竹、榕樹頭、思勒、那漏、貴明、巫頭15個行政村。
    102 馬路鎮 轄:興桂社區;馬路、大橋、平豐、竹圍、大旺、衝欖、吊應、北聯8個行政村。
英文解釋
  1. n.:  Dongxing City
近義詞
東興, 東興區
相關詞
島嶼
包含詞
東興市場南崗東興市場東興市第一小學
東興市人民醫院東興市衛生防疫站南崗東興市場總站
榮業大街東興市場大東興市獸醫防疫檢疫站
分類詳情
張開馬路鎮張開東興鎮張開江平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