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 : 名人 : 船舶港口 : 空運城市 : 港口 : 香煙 : 首府 : 密西西比州 : 穆斯科基縣 : 新墨西哥州 [顯示全部] : 美國 >俄亥俄州 > 哥倫布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哥倫布是美國俄亥俄州的州府,它於1812年建城,位於塞奧托河與奧蘭滕吉河的聚會處。從1816年開始哥倫布就是俄亥俄州的州府了。
  
  按照美國人口調查局2000年人口普查數據統計,哥倫布有711,470名居民,其中白人占67.93%、非裔美國人占24.47%、亞裔美國人占3.44%,是俄亥俄州最大的城市和美國第15大城市。估計2005年城市人口增長到730,657。2005年整個哥倫布都市地區的總人口估計為1,708,625,居俄亥俄州第三(次於剋裏夫蘭和辛辛那堤),在美國居第31名。
  
  哥倫布幾乎位於俄亥俄州的地理中心,它還是富蘭剋林縣政府所在地,不過它城市的部分地區也延伸入特拉華縣和費爾菲爾德縣。
  
  歷史
  
  在塞奧托河與奧蘭滕吉河的聚會處附近地區有許多造墩人的遺跡。在哥倫布內市附近就有一座很大的美洲原著人墓墩。歐洲探險傢開始進入伊利湖地區時這些古代文化早已消失了。當時當地居住的土著人有邁阿密部落、德瓦拉族、威恩達特族、肖尼族和Mingo等。這些部落抵抗美國的擴張,造成了長年殘酷的戰鬥。在鹿寨戰役中美國終於戰勝,此後簽署的格林維爾條約為新的殖民打開了大門。1797年一個來自弗吉尼亞州的勘測人在塞奧托河西岸建立了一個居民點。由於他非常喜歡本傑明·富蘭剋林,他就將這個居民點命名為富蘭剋林。
  19世紀
  
  1803年州政府文獻記錄由於州內領導人物之間的政治鬥爭以及一係列的大火俄亥俄州的州府從奇利科西縣移到贊斯維爾縣,後來又搬回奇利科西。最後州立法機構决定在州的地理中心位置建立一座新的州府作為折衷方案。衆多俄亥俄州的小鎮競爭成為州府,但是最後一群土地投機商嚮俄亥俄州議會提出了一個非常引人的交易。1812年2月州府設立在富蘭剋林的對岸,以剋裏斯托弗·哥倫布命名。
  
  1831年美國國道從巴爾的摩通到哥倫布,加上運河的完成,導致市內人口劇增。從歐洲到達的移民在市郊建立了兩個不同民族的市區。愛爾蘭移民主要定居在市北,德國移民則獲取市南比較便宜的土地。哥倫布的德國移民在市內建立了許多啤酒廠、信義宗神學院、首府大學和美國的第一座幼兒園。
  
  1850年鐵路修到哥倫布。到1875年為止已經有八條鐵路通到哥倫布,市內建造了一座新的火車站。
  
  1857年1月7日俄亥俄州府在建造八年後啓用。在南北戰爭時期哥倫布是北軍的一座大營,2.6萬士兵駐紮在這裏,至九千南軍戰俘曾被關押在此。至今為止兩千多南軍士兵埋在這裏,是北方南軍最大的墓地之一。1870年俄亥俄農業合作化機械學院成立。
  
  19世紀末在哥倫布出現了一些大工廠,其中包括20多傢馬車廠。此時衆多啤酒廠也通過合併成為一座。此外市內還有一座鋼廠。哥倫布也是工會的一個重要地點。美國勞工聯盟和美國礦工聯合會分別於1886年和1890年在哥倫布成立。
   20世紀
  
  20世紀初哥倫布市內的大街上有數十個金屬拱,因此它獲得了拱城的昵稱。本來這些拱被用來照明,後來則使用它們來為有軌電車提供電力。1913年3月25日富蘭剋林發大水,39人喪身。為了防止再發生這樣的事件,美國工程兵團建議拓寬塞奧托河,建造新的橋梁,並建造大壩。第一次世界大戰後,1920年代裏哥倫布建築發展巨大,建成了新的市民中心、俄亥俄劇院和俄亥俄體育場。
  
  大蕭條對哥倫布的打擊不像其它地方那麽大,哥倫布的經濟多樣化使得它比起它的“銹帶”鄰居受到的影響小。第二次世界大戰為哥倫布帶來了許多新工作,它的人口再次劇增。這次的移民主要來自阿帕拉契農村蕭條地區,這些移民很快就占據了哥倫布人口三分之一以上。1948年市和縣購物中心啓用,這個購物中心被看作是第一座美國現代超大規模購物中心。州際高速公路的建立也顯示着俄亥俄中心地區的市郊化發展。為了使得城市的稅收不受市郊化過程的影響,哥倫布與其市郊地區合併。1990年代初哥倫布在面積和人口上均成為俄亥俄最大的城市。
  
  近十年來試圖恢復市中心商業區的企圖結果不理想。1970年代裏許多老的標志物被拆除來建造高的辦公樓和商店,但是市郊的發展阻止了市中心的發展。但是哥倫布依然在努力恢復其市中心。
   地理
  
  按照美國人口調查局數據哥倫布面積550.5平方公裏,其中544.6平方公裏是陸地面積,5.9平方公裏是水面。與美國中西部其它城市不同的是哥倫布依然在快速通過與周圍縣鎮合併而擴展。它是美國中西部在面積和人口上增長最迅速的城市。與剋裏夫蘭和辛辛那堤相比哥倫布周圍的市郊城區相對來說比較少。從1950年代開始周圍縣鎮要想從哥倫布獲得飲水和廢水服務的條件就是與哥倫布合併。這個政策對哥倫布的經濟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塞奧托河與奧蘭滕吉河的聚會處就在哥倫布市中心以西。此外在哥倫布都市地區裏還有一些小的支流。哥倫布的地形總的來說比較平坦。在威斯康星冰川期俄亥俄大部分地區被冰川覆蓋,但是在河流附近依然有不少丘陵地形。哥倫布地區屬於濕潤的大陸性氣候,夏季悶熱,鼕季幹冷。最高溫度紀錄為41°C(1934年7月21日和1936年7月14日),最低氣溫記錄為-30°C(1994年1月19日)。落葉樹在當地比較多,包括楓樹、櫟樹、橡樹、核桃、鬍桃、楊樹等。
   市容
  
  哥倫布有一些非常特殊的市區。在其市中心北部有許多藝術館、飯店、酒店和特殊商店,在這個區的附近又有許多裝飾豪華的維多利亞式建築,被稱為維多利亞城。在南邊的德國城有許多19世紀的磚建築,這個區是美國國傢歷史地註册中最大的私人資助的歷史地。市中心西部的富蘭剋林是哥倫布最老的市區。這個區的許多地方低於塞奧托河與奧蘭滕吉河的河面。這些地區必須依靠大壩來防止犯大水。
  
  俄亥俄州立大學校園地區學期裏有許多大學生,許多老建築被改建為大學生公寓。當地有許多專門為大學生需求服務的小吃店、書店等等。
   人口
  哥倫布人口發展
  1840年 6,048人
  1850年 17,882人
  1860年 18,554人
  1870年 31,274人
  1880年 51,647人
  1890年 88,150人
  1900年 125,560人
  1910年 181,511人
  1920年 237,031人
  1930年 290,564人
  1940年 306,087人
  1950年 375,901人
  1960年 471,316人
  1970年 539,677人
  1980年 564,871人
  1990年 632,910人
  2000年 711,470人
  2005年 730,657人
  
  按照2000年的人口普查哥倫布有711,470人居民,分301,534戶和165,240個家庭。人口密度為1,306.4人/km²。 67.93%的居民是白人,24.47%是美國黑人,0.29%是美國原著人,3.44%是亞裔人,0.05%來自太平洋島嶼,1.17%是其它來源,2.65%屬於混血兒。2.46%的人是西班牙或拉丁美洲血統。
  
  在301,534戶中28.0%有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36.1%是結婚夫婦,14.5%是帶未成年人的沒有丈夫的婦女,45.2%不是家庭。34.1%的戶是單身漢,7.0%的戶中有65歲以上的老年人。平均戶含2.30人,平均家庭有3.01人。
  
  市民年齡分佈為:24.2%的人小於18歲,14.0%的人在18歲和24歲之間,35.1%的人在25歲和44歲之間,17.9%的人在45和 64歲之間,8.9%的人在65歲以上。平均年齡為31歲。女比男的性別比為100:94.6,18歲以上的人的性別比為100:91.9。
  
  市內每戶平均收入為37,897美元,家庭的平均收入為47,391美元。男子的平均收入為35,138美元,女子的平均收入為28,705美元。市民的人均收入為20,450美元。約10.8%的家庭、14.8%的市民生活在貧睏綫以下。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中18.7%生活在貧睏綫以下,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10.9%生活在貧睏綫以下。
  
  隨着來自拉丁美洲、非洲和亞洲的移民的大量進入,俄亥俄州中部的人口變化很大很快。結合的速度比較低,各個人群建立自己的區。這個現象對社會機構,尤其是公費學校和公共衛生設置施加了巨大的壓力。
   經濟
   公共服務
  
  作為州府哥倫布擁有衆多州和城市的政府機關,政府機關是哥倫布最大的雇主。此外俄亥俄州立大學也是重要的雇主。
   商業
  哥倫布城區
  
  數個美國全國性的和全球性的公司的總部位於哥倫布。全國相互保險公司的總部位於市中心北部,由多幢樓組成。零售商有限品牌公司的總部位於城市西部。鋼鐵公司沃辛頓工業公司的總部位於城市的北部。兩傢快餐連鎖店的總部在哥倫布:Wendy's和白色城堡。Wendy's的第一傢餐館現在依然在哥倫布市中心經營,同時它還是一個博物館。卡地納健康的總部在西北的市郊地區。亞伯剋朗比及費區的總部位於東北市郊。史特林商務公司的總部在哥倫布西北的市郊。
  
  其它大公司在哥倫布地區也有重要基地。本田技研工業在這裏有兩個汽車廠,其中一個是本田在美國開的第一座廠。美國第一銀行的總部過去在哥倫布,今天在這裏依然有一個大據點。摩根大通在哥倫布也有一個重要的基地。百威啤酒在哥倫布市北有一個大啤酒廠。麥剋勞希兒在市內有一個大辦公室。聯合包裹服務公司在市西有一個大的分發中心。
  
  化學文摘服務社位於哥倫布,因此哥倫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學信息分佈中心之一。巴特爾研究院也位於哥倫布
  
  由於哥倫布的人口組成非常雜,收入區分非常大,市內同時有城市、市郊和近似農村居民,因此許多人將哥倫布看作是一個“典型”美國城市。許多零售商和連鎖店在這裏測試新商品的效果。
   飛機製造業
  
  哥倫布國際機場過去是北美飛機廠的基地。在哥倫布製造的飛機包括F-86佩刀戰鬥機、A-5民團戰略核子攻擊機、OV-10北美野馬攻擊偵察機和B-1槍騎兵轟炸機的部件以及許多導彈和導航係統。
   基礎設施
  市政大廳
   政府
  
  市政府由一名市長和一個市議會組成。市議會每兩年選舉一次,市長指命安全官和公共服務官,財政官、監督人和律師由市民選舉産生。目前的市長是邁剋·科曼。
   教育
   高校
  
  俄亥俄州立大學在哥倫布的校園時美國最大的高校校園之一。其它位於哥倫布的高校包括哥倫比亞州立社區學院、富蘭剋林大學、俄亥俄多米尼加大學、哥倫布藝術與設計學院、俄亥俄衛斯裏昂大學、首府大學、丹尼森大學、奧特拜因學院和德銳大學。
   初等和中等教育
  
  哥倫布的公共教育主要是幼兒園加上12學年。每個市區的招生範圍很廣,有時不同學校會在同一地區招生。此外市內還有一些特殊的公共學校,不遵照12學年的秩序。市內還有一些著名的私人學校。
  
  在美國公共教育史上哥倫布有多個首次。哥倫布開辦了美國第一個幼兒園,1909年起辦了美國第一個中學來幫助學生過渡小學到高校之間的變化(當時衹有48%的學生在9年級後繼續學習)。
  
  1977年聯邦法庭判决哥倫布的公共學校中不同人種的分佈太不均勻,城市有義務將白人學生分配到黑人為主的學校去。這個判决導致許多白人離開哥倫布,移居市郊,使得市郊的學校受到了巨大的壓力,而同時市中心則比過去黑人化和貧睏化,市中心的學校往往學生不足,樓房失修,而市郊的學校則不得不增添教師和樓房。這個問題持續至今。
  
  哥倫布的公共學校還吸收了許多移民孩子,其中許多來自拉丁美洲,但也有不少來自非洲和中東的難民。
   交通
  
  兩條重要州際高速公路在哥倫布交叉。東西嚮的I-70和南北嚮的I-71。在哥倫布市中心以西有一段約1.5英裏長的路段這兩條高速公路合併到一起,這段路在尖峰時間裏也是最忙的。通過其它高速公路從哥倫布出發可以在兩小時內到達俄亥俄州幾乎所有地方。
  哥倫布夜景
  
  哥倫布的街道安排近似於棋盤狀。但是離市中心遠處這個棋盤格式並沒有很嚴格地被遵守,尤其在市郊和新區裏它們有自己的安排。
  
  哥倫布沒有地鐵或其它軌道係統。雖然曾有過不同的輕軌計劃,但是在近期不會有任何建立這樣的係統的計劃。不過市內有公共汽車運行。哥倫布市中心的大火車站在1970年代裏被拆除了。今天它是美國沒有顧客火車服務的第二大城市(即菲尼剋斯)。哥倫布有四個飛機場,其中最主要的是哥倫布國際機場。
   人物和文化
   名人
  
   * 普雷斯科特·布什:美國政治傢、喬治·赫伯特·沃剋·布什的父親
   * 薩蒙·波特蘭·蔡斯:美國政治傢,曾任俄亥俄州州長、美國財政部長、美國首席大法官
  
   地標和博物館
  俄亥俄州府
  
  哥倫布有一些世界一流的建築,包括仿古希臘式的俄亥俄州府、由彼得·埃森曼設計的維剋斯內爾藝術中心和哥倫布會議中心。
  
  俄亥俄州府是1839年開始建造的,它的土地是當時哥倫布的地主捐的(約四萬平方米)。大廈是由當地的石灰岩建成的,其地基深五米。據報道石匠工作和地基主要是監獄勞工做的。大廈的大門前有一排簡單的多立剋柱式的柱子。中央有一個由低矮的柱子支撐的圓廊。不像美國許多其它州議會建築俄亥俄的州府很少模仿美國國會大樓。州府的建築共用了22年,其中換了七位建築師。這些建築師與議會之間的關係不一直很和睦。1857年州府啓用,1861年纔徹底完工。它位於哥倫布市中心。
  
  哥倫布藝術博物館1931年開幕,其展品集中於歐洲和美國現代主義早期作用。塞奧托河畔的聖母瑪利亞像是為了紀念剋裏斯托弗·哥倫布發現美洲500周年樹立的。哥倫布還有一個科學博物館和一個俄亥俄歷史協會的博物館。
  
  在一定意義上俄亥俄州立大學歷史悠久,本身也是一座博物館。不過它的確擁有一些博物館和類似博物館的展覽。其中最著名的是展出現代化藝術的維剋斯內爾藝術中心
  羅得州辦公大樓是哥倫布最高的建築
  
  其它地標有:
  
   * 俄亥俄歷史協會的總部及其博物館俄亥俄歷史中心位於市中心以北六千米處。
   * 哥倫布都市圖書館是美國一流的圖書館
   * 富蘭剋林公園溫室是一座優美的維多利亞時期的溫室。
   * 哥倫布動物園舉世著名。
   * 哥倫布最高的建築是41層的羅得州辦公大樓,它是以一名前市長和俄亥俄州長命名的。
  
   展覽和慶祝
  
  年度舉行的慶祝包括俄亥俄州展(美國最大的州展)、哥倫布藝術節、爵士樂節等。哥倫布的驕傲遊行具有相當的規模,體現出當地同性戀社群的規模。每年五月末或者六月初舉辦亞洲節,亞洲節非常受歡迎,獲得衆多公司資助。節上表演傳統亞洲音樂和武術,此外還有文化展覽。六月玫瑰園召開玫瑰節。此外六月還有拉丁節慶祝拉丁文化、音樂和食品,30多萬人參加。7月4日左右哥倫布的煙火是中西地區最大的,每年有 50多萬觀衆。每年九月德國城舉辦啤酒節,提供真正德德國食品、啤酒、音樂。
  
  在哥倫布的會議中心每年召開衆多大會。這個會議中心是彼得·埃森曼設計的,1993年完工,占地56,000平方米。
   體育
  
  大學橄欖球隊俄亥俄州立大學七葉樹基於哥倫布,它參加全國大學生體育協會的十大聯盟聯賽,其基地是俄亥俄體育場。鼕季七葉樹的籃球隊也非常吸引人。
  
  一些職業運動隊和一個參加美國職棒小聯盟的棒球隊的基地在哥倫布哥倫布藍夾剋參加國傢冰球聯盟,哥倫布摧毀者參加美國室內足球聯盟,哥倫布機員參加美國職業足球大聯盟,哥倫布快帆參加美國職棒小聯盟。
  
  從1976年開始美巡賽的一場比賽在哥倫布市郊的一個高爾夫球場進行。1987年的萊德杯也是在這裏舉行的。
  
  從1985年至1988年國際汽聯大賽的比賽在哥倫布舉行。拉哈爾-萊特曼車隊的基地在哥倫布以西的市郊,它參加因迪賽車聯盟。
  
  每年二月底哥倫布舉辦阿諾德古典賽健美和舉重比賽。此外市內還年度召開賽馬大會。
   表演藝術
  
  哥倫布有幾個大的音樂場合一些中型音樂廳。大多數大的音樂場是近年來完成的。
  
  哥倫布的表演藝術團體包括哥倫布歌劇團、芭蕾舞團、哥倫布交響樂團、當代美國戲劇團、哥倫布爵士樂團等等。夏季劇團往往在德國城的露天劇場裏免費表演威廉·莎士比亞的劇。
   媒體
  
  哥倫布剩下的唯一的一張日報是《哥倫布電訊》,此外市內還有一些周報,包括市區的小報和一些城市雜志。
  
  市內有衆多電臺和電視臺。
  
  姐妹城市
  
  哥倫布有七座姐妹城市,最早的一座是意大利的熱那亞,1955年稱為友好城市。當時熱那亞嚮哥倫布贈送了一座巨大的哥倫布雕像,今天這座雕像位於哥倫布市政大廈前。
  
   * 德國—德國德纍斯頓
   * 意大利—意大利熱那亞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合肥
   * 以色列—以色列荷茲利亞
   * 丹麥—丹麥歐登塞
   * 西班牙—西班牙塞維利亞
   * 中華民國—中華民國臺南
簡介
  剋裏斯托弗·哥倫布 (約1451~1506),Christopher Columbus ( Cristóbal Colón)
  意大利航海傢。生於意大利熱那亞,卒於西班牙巴利亞多利德 Valladolid。一生從事航海活動。先後移居葡萄牙和西班牙。相信大地球形說,認為從歐洲西航可達東方的印度和中國。在西班牙國王支持下,先後4次出海遠航(1492~1493,1493~1496,1498~1500,1502~1504)發現了美洲大陸,他也因此成為名垂青史的航海傢。開闢了橫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先後到達巴哈馬群島、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特立尼達等島。在帕裏亞灣南岸首次登上美洲大陸。考察了中美洲洪都拉斯到達連灣2000多千米的海岸綫;認識了巴拿馬地峽;發現和利用了大西洋低緯度吹東風,較高緯度吹西風的風嚮變化。證明了大地球形說的正確性。促進了舊大陸與新大陸的聯繫。他誤認為到達的新大陸是印度,並稱當地人為印第安人。
  哥倫布十分崇拜曾在熱那亞坐過監獄的馬可.波羅,他讀過《馬可·波羅遊記》,十分嚮往印度和中國。當時,地圓說已經很盛行,哥倫布也深信不疑。他先後嚮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國等國國王請求資助,以實現他嚮西航行到達東方國傢的計劃,都遭拒絶。一方面,地圓說的理論尚不十分完備,許多人不相信,把哥倫布看成江湖騙子。一次,在西班牙關於哥倫布計劃的專門的審查委員會上,一位委員問哥倫布:即使地球是圓的,嚮西航行可以到達東方,回到出發港,那麽有一段航行必然是從地球下面嚮上爬坡,帆船怎麽能爬上來呢?對此問題,滔滔不絶、口若懸河的哥倫布也衹有語塞。另一方面,當時,西方國傢對東方物質財富需求除傳統的絲綢、瓷器、茶葉外,最重要的是香料和黃金。其中香料是歐洲人起居生活和飲食烹調必不可少的材料,需求量很大,而本地又不生産。當時,這些商品主要經傳統的海、陸聯運商路運輸。經營這些商品的既得利益集團也極力反對哥倫布開闢新航路的計劃。哥倫布為實現自己的計劃,到處遊說了十幾年。直到1492年,西班牙王後慧眼識英雄,她說服了國王,使國王甚至要拿出自己的私房錢資助哥倫布,使哥倫布的計劃纔得以實施。
  1492年8月3日,哥倫布受西班牙國王派遣,帶着給印度君主和中國皇帝的國書,率領三艘百十來噸的帆船,從西班牙巴羅斯港揚帆出大西洋,直嚮正西航去。經七十晝夜的艱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終於發現了陸地。哥倫布以為到達了印度。後來知道,哥倫布登上的這塊土地,屬於現在中美洲巴勒比海中的巴哈馬群島,他當時為它命名為聖薩爾瓦多。 1493年3月15日,哥倫布回到西班牙。此後他又三次重複他的嚮西航行,又登上了美洲的許多海岸。直到1506年逝世,他一直認為他到達的是印度。後來,一個叫做亞美利哥的意大利學者,經過更多的考察,纔知道哥倫布到達的這些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個原來不為人知的新的大陸。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但是,這塊大陸卻用證實它是新大陸的人的名字命了名:亞美利加洲。後來,對於誰最早發現美洲不斷出現各種微詞。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結論是不容置疑的。這是因為當時,歐洲乃至亞洲、非洲整個舊大陸的人們確實不知大西洋彼岸有此大陸。至於誰最先到達美洲,則是另外的問題,因為美洲土著居民本身就是遠古時期從亞洲遷徙過去的。中國、大洋洲的先民航海到達美洲也是極為可能的,但這些都不能改變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事實。
時代的影響
  1451年哥倫布生於意大利的熱那亞。哥倫布在青年時代沒有受到過多少正規教育。雖然他的父親是一個著名的紡織匠,但哥倫布對航海和來往於地中海之上的商船發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哥倫布25歲那年,也就是1476年,滿頭紅發,身材高大的他隨着一艘沉船的殘骸安全地遊到了葡萄牙。以後的幾年,他就住在葡萄牙並且結了婚,有了孩子。可是不幸的是,他的年輕的妻子不久就死了。本可以在葡萄牙近海的商船上繼續穩穩當當地做水手度日的哥倫布卻總是夢想得到財富和榮譽,憧憬着西邊的神秘的地方。
  《馬可·波羅行紀》一書是哥倫布少年時代就喜歡讀的,後來他不僅精讀了此書,並且還做了研究。一部拉丁文的《馬可·波羅行紀》至今還保存在坐落於西班牙塞維爾的哥倫布紀念館中,書上還保存着許多哥倫布的眉批。哥倫布喜歡讀這本書的緣故不僅是此書像《天方夜譚》一樣有趣,更是由於這本書合乎他的做為一個拜金狂的理想。他對書中描寫的地方非常仰羨,他仰羨中國和印度的珠寶金銀,但使他最欣羨不已的是其中對日本的描述。
  沒有到達日本的馬可·波羅是根據傳聞寫了關於日本的幾章。根據他的記述,日本位於距中國海岸2400公裏的海上,國內有取之不盡的黃金。但是,因為國王不允許輸出黃金,所以到那裏做生意的商人很少。在那個充滿黃金的日本國裏,用黃金蓋成了國王的宮殿,在宮中用4釐米厚的金磚鋪起了道路以及房間的地板,甚至用金子做窗戶框。並且在那裏還到處都能採集到玫瑰色的珍珠,人們要把一顆珍珠放在土葬時死人的嘴裏。書中記敘了元帝國皇帝發動對日本的戰爭是由於聽信了傳聞所致。
  哥倫布處心積慮地要闖出一條搶先到達東方的航路,夢想達到忽必烈沒有達到的目的。他曾在一封信中說自己日夜祈求從上帝那裏得到産金的土地,在信中他寫道:“黃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寶貴的,黃金是財富,誰占有黃金,就能獲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時也就取得了把靈魂從煉獄中拯救出來並使靈魂重享天堂之樂的手段。”
  另外,哥倫布的好奇心也被他博覽群書和長期的航海實踐所搏動着。在他的日記中有這樣一段話:“我自年輕的時候出海以來,至今還不曾離開海上的生活。這種職業,似乎使所有幹這一行的人,都産生了一種想知道世界奧秘的心情。”
  1476年,哥倫布加入了一隻法國的海盜船隊。在一次攻打意大利船衹的戰鬥中,他所乘的船起火下沉,他跳海逃生,在海中他遊了很長時間到達了葡萄牙。哥倫布認為他能大難不死並且到達了葡萄牙都是上帝對他做的安排。
  在葡萄牙這一“探險者”的國度裏,哥倫布學到了很多航海知識,知道了怎樣使用羅盤、海圖和各種新航海儀器,獲得了怎樣利用太陽、星星的位置來確定船的位置的方法,並且隨船參加了多次的遠洋航行。有一次,他獲得了一個航行到冰島的機會,他到達冰島後又繼續航行了160公裏,這很大程度地影響了哥倫布後來西航的志嚮。但對他有更大感召力的可能是關於北歐海盜的故事。
  北歐海盜原意是“居住在海灣的人”,由於北歐海盜的原字是Vikings,所以許多書上也譯作“維京人”。公元800~1500年間,由於人口增長很快再加上內部政治動亂,北歐地區一些善於航海的瑞典人、丹麥人、挪威人,往往結隊出海去尋求新的生路。他們在海上橫行一時,攔截來往商船,襲擊別國海岸進行掠奪,有的人也經商和探險。所謂“海盜時代”就是歐洲中世紀史學家對這一時期的稱呼。
  公元900年左右挪威的維京人到達格陵蘭並且把居民點建在了西海岸,這是他們的許多探險活動的一次。公元1000年前後,由冰島人萊夫·艾列剋遜帶領的一批人乘船從格陵蘭出海,到達了北美海岸。由於他們在那裏發現一種很像葡萄樣的藤科植物,就把這兒稱為“酒的土地”音譯就是“汶蘭”,現在的聖勞倫斯河的河口一帶可能就是那時“汶蘭”一帶。由於遭到當地土著人的襲擊使他們要在那裏建立居民點的打算沒能實現。
  對於許多人衹當故事聽的艾列剋遜探險到汶蘭一事,哥倫布卻深信不疑。他堅信橫跨大西洋可以到達陸地,並且認為“汶蘭”就是東亞的某一國傢。從一些傳聞中,哥倫布更堅定了他的想法。那就是在連續強西風的時候,海上有時飄 來一些屍體,這些屍體既非歐洲人也不是非洲人的屍體。對此,哥倫布認為那就是居住在大洋對面亞洲人的屍體。
  除了哥倫布認為自己是上帝選定的神舟——載運基督者,要去完成一項發現“新天新地”的使命這些神秘的,妄自尊大的靈感之外,更重要的是古希臘學者波昔多尼指出的大地的球形說以及中世紀思想傢培根關於地球概念的影響,這一切都促使他去冒險。
  在1474年哥倫布從故鄉意大利寫給著名的天文學家、兼地理學家托斯康內利的信中,他就曾詢問過從海上到達印度的最短航綫。這位學者指出:“通過大西洋到達黃金和香料的王國是一條比葡萄牙人所發現的沿非洲西海岸的道路更短的途徑。”隨信還給他寄來了一幅示意圖,並且對路程進行了推算。哥倫布根據《舊約》經外書中記載的:“到了第三天,你應將水集合於大地的第七個部分,使其餘的六個部分幹涸。”對地球的大小做了比托斯康內利的估計小得多的判斷。哥倫布認為歐亞非三個大陸的面積占地球總面積的6/7,而海洋衹有1/7。在把托勒密、馬可·波羅和達伊(1350~1420)的著作作了研究後,哥倫布得出結論:整個地球經度為360度,從西非往東到達廣阔的亞洲陸地占280度 (按托勒密的設想,非洲南端和亞洲大陸相連),從西非嚮西到東亞岸邊的海洋占不到80度。
  由於托勒密的《地理學》譯文中的“海裏”阿拉伯的計量單位,而哥倫布未經換算成歐洲的“海裏”就進行了計算,所以哥倫布又犯了錯誤。假使從加納利群島出發朝正西航行,由於該地的經度比赤道經度距離短,這樣每個經度的距離將減至50海裏 (80公裏)。這樣,由加納利群島嚮正西航行6400公裏,那麽就到了中國、日本和印度。
  哥倫布也會因此聲名遠揚。
追求支持
  哥倫布經過以上推想,認為亨利王子和他的後繼者采取沿非洲海岸南航的計劃是不足取的。可是,由於哥倫布自己沒有亨利王子那樣的條件來實施自己的計劃,所以,他衹有把希望寄托於裘安王子身上,當時葡萄牙的航海事業是由裘安王子掌管的。但是,哥倫布出身低微,沒有求見王子的機會。哥倫布卻憑自己英俊瀟灑,風流倜儻,在裏斯本常到貴族女兒們住的修道院做禮拜,獲得了一位大傢小姐的垂青,不久他們就結婚了。憑着這一婚姻纔使哥倫布得以同王室接近。1478年,他嚮裘安王子兜售自己的計劃時,也許是害怕他的計劃被別人竊取而隱瞞了關鍵部分,加上他平時愛說大話無人信任和要價太高:除了一年用的糧食、三艘船、船員外,他要求封他為騎士,並且擔任新發現地方的總督和分得該地一切財富的1/10,所以沒人相信。
  1482年,裘安王子當上國王後曾召開學者評價會來審查哥倫布的計劃,最後還是被否决了。3年後,哥倫布的妻子死去,他就帶着獨生子離開葡萄牙來到了建立不久的西班牙王國。由於害怕哥倫布的計劃被別國采納搶先到達印度,裘安二世曾下令召回哥倫布,但遭到拒絶。
  哥倫布到西班牙後就開始活動,想從西班牙國王菲迪南德和皇后伊麗貝拉那裏得到支持,1486年5月,國王和皇后終於召見了他。由於他的忠厚、自信及豐富的地理知識,哥倫布給國王和皇后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西班牙很想在開闢東印度群島航路的競爭中擊敗葡萄牙,所以對哥倫布的計劃很支持,並責成一個由海員和學者組成的委員會進行研究。遺憾的是委員會辦事拖拉,到1488年還未做出任何决定,等得不耐煩的哥倫布又回到了裏斯本,試圖從國王約翰那裏得到支持。可是,當時葡萄牙航海傢巴托洛門·迪亞斯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後勝利歸來。這樣國王約翰認為,東行到達亞洲的航路已通,於是對哥倫布的計劃就失去了興趣。
  儘管哥倫布又嚮英國和法國國王提出了建議,但都失敗了。毫無辦法的他,衹好等待西班牙的那個委員會的决定了。1490年,哥倫布的計劃不切實際的斷言終於被西班牙皇傢顧問們宣佈,但皇后仍然對此抱有信心。1491年一年新任命的委員會終於通過了哥倫布的東印度群島探險計劃。
  多年的冷遇非但沒使他妄自菲薄,相反竟使他自信到了狂妄的程度。他提出在試航成功後任命他為海洋將軍和新領地的總督,親且要把將來全部殖民地收入的10%歸他所有。
  這一要求遭到國王和皇后的斷然拒絶。幸虧一個替皇后管理個人財務的寵臣嚮皇后說明這次探險的代價比獲得的利益來說是微不足道的。1492年,同意哥倫布所提各項條件的正式文件終於簽定了。經過8年的挫折,哥倫布的計劃終於被采納了。(張振鈺著)
成功的首航
  8月初,出海的一切已準備就緒。一支將在大洋上航行的最赫赫有名的船隊停泊在西班牙西南的一個小海港帕洛斯港中。它包括哥倫布的旗艦聖瑪麗亞號和兩艘輕快帆船平塔號和尼娜號( la Pinta, la Niña y la Santa María)。三艘船大小各不相同,在船上裝有大炮,與當地土著居民做交易的物品以及6個月糧食和其他食品。旗艦“聖瑪利亞號”,重130噸,長約35米,甲板長18米,有3根桅桿,並備有角帆,由哥倫布任船長。第二艘是平塔號,船長是馬丁·賓森,重90噸,速度快,船體長度衹有旗艦長度的一半。第三艘尼娜號,重約60噸左右,船長是馬丁的兄弟維森特·賓森。賓森兄弟也是做為投資者參加這次探險的,是否成功也與他們的切身利益緊相關聯。
  最睏難的工作是召募水手,隊員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哥倫布的朋友,傭人,也有好奇的官員們。相當一部分是以這次航行為條件特赦的犯人。這樣湊成了88人,其中包括一名懂阿拉伯語的語言學家。這是因為在那時人們認為所有語言的母語是阿拉伯語,所以這位語言學家是打算在會見中國大汗時充當翻譯的。
  1492年8月3日,哥倫布率領船隊起錨出海了。那時沒有一點風,船帆無力地懸垂着,船隊緩緩地趁着落潮沿着廷托河駛出。
  8月12日,船隊駛到了位於非洲近海的加那利群島。補充了木柴和供應品之後,9月6日,船隊離開加那利群島,由於所有的船員情緒都很好,所以沒有一個逃亡的。船隊乘着加那利群島附近常起的東北風朝正西方航行,根據哥倫布幾年前在這一帶航海的經驗,這種東北風是越洋駛嚮日本國最好的風嚮。
  船隊順着偏東風日夜不停地航行着,有時一晝夜可以嚮西航行150多英裏。可是日復一日,總是那空無一物的海面展現在人們面前。船員們過着單調的海上生活。從早到晚,船童每隔30分鐘報告一次根據沙漏得到的時間。船員每隔4小 時換一次班,由於在15世紀後期的小船上,衹有船長和一兩名高級官員纔有享受舒適的船艙和臥鋪的權力,所以不當班的船員衹有懶洋洋地躺在甲板上閑聊,或縮在陰涼處好好地睡上一覺。
  遠航開始的日子裏,哥倫布過得非常愉快,空氣清新的早晨,煦暖的午後和寧靜的大海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喜悅。唯一使他焦慮不安的是海員們焦慮的心情。哥倫布在開始的時候就準備了兩本航海日志。一本記錄他估計的每天駛過的實際距離,是秘密的;另一本記載的航程比實際航程小得多,是公開的,這樣是為了在航期拖長時,使船員們不致感到驚恐而失去信心。但是由於哥倫布總是把航速估計過高,所以他這本假日志倒更接近於實際的情況。
  雖然,兩個星期後,由於風嚮改變,航隊開始逆風而行,可這卻使哥倫布感到寬慰。在他的日記中這樣寫道:“我正需要這逆風,因為船員們很擔心這一帶海上以後永遠不會有適當的風嚮來送他們返回西班牙。”
  不久,他們發現一簇簇碧緑的海草飄浮在海面上,這時他們已經航行到了大西洋中部由大量漂浮的馬尾藻覆蓋的馬尾藻海。當他們順利通過之後,他們纔意識到起初擔心船會觸上暗礁或被四周的海草纏住是沒有必要的。後來,一個海員找到了一隻附在海草上的海蟹,哥倫布認為這跡象表明陸地即將臨近了,因為在他看來,蟹是不可能在離陸地80裏以外被發現的。其實,這衹是一種在馬尾藻海裏到處繁生的小蟹。
  9月25日傍晚,平塔號的船衹高喊在前面到了陸地,另外船上的船員也跟着爬上了桅桿,一個海島在海天相接之處隱約可見。哥倫布激動不已,跪在地上感謝上帝,並且命令全體船員唱起了對上帝的頌歌。可是他們發現的海島在第二天卻無影無蹤了。這種事在過去和以後都發生過,他們是把低垂着的雷雨雲誤認為是陸地了。
  10月份,船隊已與世隔絶地在大洋上漂泊了3個星期了,可是陸地的影子還是看不見。滿面鬍茬,衣服也由於汗浸海水淋而成板塊的海員開始公開抱怨,他們說這次遠航是一種愚蠢的航行,有幾個海員要把哥倫布扔到大海裏後再返航回去。
  可是毫不動搖的哥倫布還是要繼續一直嚮西航行。10月7日,他們看到一種肯定不是海鳥的小鳥越過頭頂嚮西南方飛去。這時正值大批候鳥從北美飛嚮加勒比海島群和南美過鼕的轉徙高潮。因此哥倫布就率領整個船隊朝西偏西南方航進,這是以候鳥為航標的。
  10月11日,海浪送來了一根有樹葉的枝條,一根開滿花朵的樹枝和一塊好像人工砍鑿過的木頭……這些跡象表明陸地已臨近了。哥倫布在日落時帶着船員唱起了祝福歌。他提醒大傢,國王曾許諾以巨額年金做報酬給第一個發現陸地的人,並且哥倫布還以一件絲綢緊身上衣為奬勵。晚上,船上點起了明火,把燈籠懸挂在船尾,這樣可以保證各船互相不失散。晚上7點,船員開始值第一個夜班。
  在海浪洶涌的夜間,船隊顛簸在月光閃爍下的浪頭上。各船船長都凝神搜索着西邊遠處的洋面上,或在甲板上緊張地來回踱着。10點鐘,哥倫布終於發現了遠處的一點微弱的火光。好像有人拿着一隻蠟燭舉起後又放下,過了一段時間以後就永遠消失了。據後人分析,哥倫布看到的火光可能是印第安人在一個海島的東海岸燃起的野火,以用來驅趕室內的蚊蚋。
  使大傢空歡喜一場的誤報過去了,大傢又都恢復了平靜,在靜謐的星光下,船隊繼續嚮前航行。第二天上午兩點鐘,平塔號的一個船員又高呼道:
  “陸地!陸地!”這次他們的確發現了陸地,那些在月光中閃顯出灰白色調的砂石構成了崖岸。這衹是在佛羅裏達外緣成弧形展開的巴哈馬群島中的一個海島,卻不是東印度群島的一部分。
  這時哥倫布已不是一個探險傢,而是一個新大陸的發現者,這可以說是哥倫布一生中最偉大的日子。一哥倫布登上新大陸條項鏈似的珊瑚礁和光閃閃的沙灘環繞着的一個微微起伏的海島聳立在前方6英裏處。這個被哥倫布命名為聖薩爾瓦多的島上到處生長着緑油油的熱帶森林。聖薩爾瓦多西班牙語的意思是“神聖的救主”,實際上這衹是一個長13英裏,寬5英裏的小海島。
  哥倫布從船上看到有幾個裸體的人從樹林中出來,於是他把各船船長召集起來,“總督”哥倫布把石榴紅的服裝穿上,緑色的代表國王和女王的“F”和“Y”字旗也分別由另外兩名船長扛着,舉行儀式,然後在剛剛竪立的木桿上升起了那兩面旗子。哥倫布宣佈這裏已成為西班牙的國土。隨後他率衆踏上大地,匍伏在地上,以感謝上帝給他們帶來的好運。紅棕色皮膚的居民,看着這群白皮膚不速之客的“表演”感到十分好奇和睏惑。
  不久,居民們好奇地開始圍觀哥倫布,他們全是裸體,體態十分健美,自以為是到了東印度群島的哥倫布,把這些土著居民稱做印第安人。這樣,從那時起所有的美洲土著也都被這樣稱呼了。實際上,他們當時見到的這些人是散居於南美北岸諸海島上的阿拉瓦剋人。
  哥倫布同這些土著居民做了交易,以銅鈴、紅帽子、玻璃珠之類的小物品換得了黃金製成的小飾物、棉紗和鸚鵡等等。這項貿易是絶對不平等的交換,一枚普通的西班牙錢幣就可以換25磅棉紗。後來哥倫布描寫這些居民時說道:“我所見到的所有的人都很年輕……,他們沒攜帶也不懂得鐵的武器可以傷人,當我把劍拿給他們看時,他們抓住了劍刃,因無知而傷了手指。他們沒有任何鐵器……”
  船員們在聖薩爾瓦多停留了兩天,也用一些廉價的裝飾品從印第安人那裏換來了食物、淡水。
  那位帶來的阿拉伯語言學家在這裏是毫無用武之地的。哥倫布他們衹是依靠手勢和符號從阿拉瓦剋人那裏得知,南邊有一個擁有大量黃金的國王,且在南邊和西邊還有許多這樣的海島。
  這個消息是振奮人心的。在當時那帶有很多想象成份的地圖上,確實有許多海島散綴在亞洲東部的海上,包括那個所謂的日本國。根據《馬可·波羅行紀》的記載,那裏黃金豐富到這樣的程度,連宮殿的屋頂和地板都是用黃金製成的。於是哥倫布下定决心要嚮西南方尋找這塊寶地。抓了6個阿拉瓦剋人當翻譯和嚮導之後,船隊又朝西南方行進了約兩個多星期。在途中,他們又發現了一些新的海島,並且在這一帶首次嘗到了白薯、玉米和木薯,令他們贊賞不已的還有印第安人奇特的睡鋪——網絡狀吊床。這以後不久,歐洲的海員就采用了這種吊床。
  然而,尋遍了巴哈馬群島,他們也沒有找到很多黃金,因而根據印第安人的傳聞他們又繼續嚮南方去尋找一個更大的叫古巴的海島。這裏嚮東風景十分秀美,到處可見巍峨的青山,因而,哥倫布說古巴是他聽見到的最美麗的海島。可是,在那裏,他們同樣沒有找到什麽商船和黃金屋頂的宮殿,他們所見的衹是一些獨木舟和一些由圓形小屋組成的村落。
  哥倫布拿着一塊黃金指給當地土著人看時,他們指了指內陸的一個地方說:“古巴納坎。”“古巴納坎?”“……坎?”“……可汗?”就是它,哥倫布認為他們一定是說:“中國的大汗”。因此他認為自己現在到了中國,而不是什麽日本國。
  一個外交使團很快被哥倫布派出了,攜帶着菲迪南德和伊莎貝拉的公函去見大汗。顯然在這裏不可能見到中國的大汗也不可能找到什麽黃金的寶藏,可是卻發現了當地居民的一個奇特的習慣——就是把一種稱做托巴科斯的葉子捲起來塞進鼻孔,吸入點燃時冒出的煙。他們沒有料到這野草有一天會變得像黃金似的貴重,這就是煙草。
  沿古巴北岸航行了5個星期,船隊仍舊沒有找到黃金。由於聽信了阿拉瓦剋人的意見,有一天,平塔號船長自做主張起錨嚮東航行,去一個叫巴比剋的海島上尋找黃金,自此一去6個星期不見歸來。
  12月5日,哥倫布衹率領着尼娜號和聖瑪麗號到達了古巴的最東端,在繼續東行中,又一個人口衆多,風景優美的海岸出現了。全體人員都認為這是一個和西班牙同樣美麗的海島,西班牙島就這樣被哥倫布命名為這個海島的名稱,這就是現在的伊斯帕尼奧拉島,屬於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國。
  又過了兩個星期,哥倫布他們勘查了伊斯帕尼奧拉島北部海岸的大約1/3的地方,並且繪製了一幅相當準確的這一帶的地圖。有時他們去參觀阿瓦剋人的大部落並一同去尋找黃金。他們發現越是嚮東走,就越有找到黃金的苗頭。
  12月20日,船隊在四周環山的阿庫爾灣下錨。友好的當地居民將一些黃金飾物獻給了他們。一件嵌金的精綉棉布做為禮物送給了哥倫布,這是在東邊幾英裏外的一個部落酋長特意送來的,因此哥倫布决定馬上回訪。途中,聖瑪麗號不幸觸礁。哥倫布從這位酋長那裏得知在內地有一個黃金十分豐富的叫錫瓦奧的地方。錫瓦奧又被哥倫布誤解為可能是日本國的誤讀,因此他更認為無盡的寶藏已終於在這個西班牙島上被發現了,也更相信西班牙島就是位於中國東邊海上的日本國。他們在岸上修了一個寨堡,木料來自於聖瑪麗亞號船的殘骸,命名為納維達德,西班牙語的意思就是“聖誕節”。作為在這新大陸上的第一次殖民活動,哥倫布留下40人開採伊斯帕尼奧拉的金礦。隨後,他們帶着從島上弄到的各種特産,大量的黃金以及那6個印第安人作為這次發現的證物,於1493年1月4日起錨開始了返回西班牙的漫長航程。
  兩天後,哥倫布的尼娜號又和正貼岸嚮西航行的平塔號重新會合。兩衹探險船無畏地駛嚮茫茫大西洋。兩星期後,伊斯帕尼奧拉的群山就再也看不到了。歸航的旅途也是驚險萬狀的,同樣經歷了驚濤駭浪和狂猛的風暴,在亞速爾群島附近,兩艘船又被巨大的風浪所衝散。3月4日,歷盡坎坷的尼娜號終於到達了裏斯本,3月15日,船又駛進了出發時的帕洛斯港。平塔號在幾個小時後也進了港口。經過7個月零12天,這些疲倦的探險者終於又回來了。
  哥倫布一生中最愉悅的日子要算他回來後的幾個月,4月中旬他被召進宮,並且得到了將軍的封號,隆重的招待也大出哥倫布意料之外。哥倫布也因此成了風雲一時的英雄。
二次遠征
  急於想占有所發現的土地和財富的國王和皇后命令哥倫布馬上返航回伊斯帕尼奧拉。一支包括17艘船和1200船員的巨大船隊,在不到5個月的時間內就組建完成了。這次殖民遠征在當地歐洲派出去的遠征中要算是規模最大的一次。哥倫布把自己的弟弟迪戈也帶上做他的助手。本次遠征的目的是要哥倫布在那裏建一個永久殖民地,使當地土著人歸順,還要搞明白古巴是否真的是亞洲的一部分。
  這次遠航出發時與首次時不同,船隊是在喇叭伴奏下,堂皇地從良港加的斯出發的。而第一次是從沿河的一個小鎮出發的。其時正是1493年9月25日。為了找到印第安人提示的位於伊斯帕尼奧拉東南方的一些大島,船隊從加那利群島出發以後,航嚮定得比上次更靠南了一些。11月3日,正是禮拜天,禮拜天在西班牙語就是迪斯多米尼 (意為主日),由於在當天他們發現了一個風景秀美的海島,哥倫布就把多米尼加作為這個海島的名字。這個標志哥倫布在加勒比海巡航開端的海島位於小安的列斯群島的中部。
  在一個以哥倫布的旗艦命名的叫馬裏加朗特島的海島上稍事停留以後,船隊又繼續嚮北駛進,不久就靠岸在草木茂盛的火山島瓜德羅普。在這裏,船員們發現當地的加勒布人有吃人的習性,美味的菠蘿他們也是在這裏首次嘗到的。
  在繼續嚮北的航行中,船隊又經過了一係列海島——聖基茨、雷東達、安提瓜、蒙特塞拉特、尼維斯,這些海島的許多名字都是哥倫布起的。11月13日,船隊停在聖剋羅伊島,14日,第一次武裝衝突在他們與加勒布人之間發生了。船隊通過長長的維爾京群島,沿着波多黎各南岸行進。11月22日,船隊通過了莫納海峽,他們前次登陸的地方——伊斯帕尼奧拉出現在眼前。
  11月28日,船隊到達達納維達德,他們發現寨堡已經被燒毀,在這裏留守的人也無影無蹤了。原來哥倫布派駐在這裏開掘金礦的人沒有去采金卻到處掠奪、搶劫、霸占婦女,這惹怒了島上的土著人,把他們全部殺死了。於是哥倫布不敢在這裏駐紮,而是率領船隊到東邊估計100英裏外的伊薩貝拉,並且在那裏又建立了一個新殖民地。而後他們對這個海島的內陸進行了幾個月的考察,最後確認這裏並不是日本國。4月底,哥倫布的弟弟留下來駐守,而哥倫布自己率3艘帆船到古巴南岸去勘察。在那裏還是沒有找到黃金,於是他們决定於5月5日出發到熱帶海島牙買加去尋找。約1個星期之後,他們又失望地從牙買加回到了古巴。在這以後的1個月中,在哥倫布的帶領下,船隊謹慎地,緩緩穿過了布滿暗礁和小島的位於古巴南岸的彎麯狹長的海灣。
  在航行中,哥掄布做為一個航海傢的高超技術顯露無遺。當時哥倫布衹有一個羅盤,各種海圖,一副兩腳規,一個直尺和一個計時的沙漏這些最基本的航海儀器。由於船一直在運動,所以他的一個星盤和四分儀也毫無用武之地。哥倫布衹有用航位推測法來航行,這是一種當時有經驗的航海傢常采用的方法。他們每隔一段時間根據估計得來的船速、航嚮和航行的時間來估算船的大體位置。在那時衹有簡陋儀器的情況下,這樣的結果是很不精確的。在16世紀海員是用一定距離打有一個結的繩子來計算船速的,每隔約半個小時計算一下節的數目,從而得知船速。把“節”做為航速的單位一直延用到現在。可是,在哥倫布那個時代,由於人們根本不知這種方法,所以計算航速有很大的誤差。由於計時沙漏也必須根據地區的變換而定期進行調整,或依據當地正午的太陽高度角進行調校。海員們常根據小北斗七星像時針一樣每一天繞北極星旋轉一周做為在夜間報時的方法。這種方法具體是把人體假設在北極星的中心,周圍的輻射綫用來表示日期,這樣一個測星時鐘就形成了。例如 4月 15日,當時間是半夜的時候,會有一顆最亮的星星出現在頭頂。哥倫布就是采用的這種定時方法。海員本身的經驗是掌握好航位推測法的重要因素。在經驗方面,據當時的海員說,沒有人能在觀測海浪和天空的經驗上比哥倫布強。他往往根據天上的星星和雲就可以對未來的天氣進行預測。在第一次航行時發現的在當時尚沒被人們所知的遼闊的加勒比海面上的稀散分佈的島嶼,哥倫布能很容易地在後來的航行中找到它們。這都是說明哥倫布是一個偉大航海天才的事實。
  由於哥倫布的計算錯誤,到6月12日,船隊已經沿古巴南岸行進了約650英裏,所有的海員都說海島不可能有這麽長,因此哥倫布又把古巴錯誤地看成是他們這次西行的目的地——亞洲的延伸部分。
  在9月29日回到伊薩貝拉之前,哥倫布又考察和繪製了牙買加和伊斯帕尼奧拉南海岸的地圖。回到伊薩貝拉後,哥倫布發現在他們出海的5個月裏,剛建立不久的新殖民地又是一片混亂。成幫結隊的西班牙人在島上來回遊逛,不時地嚇唬當地土著人,偷竊他們的黃金,抓人做苦役,因此一場公開的戰爭不久就爆發了,由於情勢所逼,哥倫布也不得不率軍隊參戰,對土著人進行屠殺。從1492年開始的50年中,伊斯帕尼奧拉島上的幾十萬阿拉瓦剋人幾乎遭到了滅絶。
  由於有人控告哥倫布管理不力,剛愎自用,一個西班牙檢察官於 1495年10月來視察了這個殖民地。1496年3月,哥倫布不得不離開伊薩貝拉回到西班牙替自己辯白。30個印第安人及250個感到失望的殖民者也隨着哥倫布的兩衹小船回西班牙,因為船小人多,再加上一路上的饑餓,當 6月11日他們到達加的斯踏着艱難的步履走下舷梯時,這些面黃肌瘦的人都已幾乎成為骷髏了。
第三次探索
  兩年後,重振旗鼓的哥倫布纔又一次出海到新世界探險。其時,由於國王和皇后有別的事纏身,所以以前對探險表示出的熱心在這次已蕩然無存了。探險隊帶着一批包括一些婦女和一批以勞役折罪的囚徒的移民乘着衹有6艘船組成的船隊出洋了。雖然這次航行的主要目的衹是給伊斯帕尼奧拉島輸送供應品和人員,哥倫布還是打算去發現新土地,上次已發現的諸海島更是他的目標。
  哥倫布的船隊於1498年5月3日開出,到達加那利群島後,衹有3衹船仍嚮伊斯帕尼奧拉開進,另外的船在哥倫布的帶領下改嚮西南方向朝佛得角開進,這是比歷次航行都更為偏南的方向。
  7月31日,哥倫布發現了陸地,3個底部相連的山峰奇跡般地出現了。哥倫布把這個海島叫做特立尼達,這是感恩於神聖的三位體。第二天,在海天相接的南邊,另一個海島模糊的影子又顯現了出來。其實哥倫布看到的陸地就是南美洲,那個衹看到模糊側影的海島就是桑剋塔島。
  在特立尼達和南美洲之間的帕裏亞灣,也就是現在的委內瑞拉,哥倫布進行了兩周的考察。在考察中,哥倫布發現居住在委內瑞拉的印第安人佩帶着一串串珍珠和很大的金銅合金的飾物,而且個個都是棉紡織的能工巧匠。於是十分有利可圖的珍珠養殖業在之後不到1年的時間裏就被開發起來了。
  由於擔心船上所帶的酒和食物會在高溫下變質,哥倫布决定於8月15日回航到伊斯帕尼奧拉去。根據帕裏亞灣裏的水是淡水這一跡象哥倫布推知桑剋塔島遠比一個海島大得多。派上岸去的一支考察隊還發現了4條大河,這實際是現在的奧裏諾科河註入大洋的一些支流。想入非非的哥倫布竟把這裏當成了伊甸園,而發現的河也成了天堂的4條河。在那個時代這也不足為怪,當時的許多學者都認為在亞洲東南的某個地方坐落着地上的天堂。
  1498年8月19日,哥倫布的船隊回到了在伊斯帕尼奧拉島上由他的另一個兄弟建立的首府聖多明各。到達時,這裏的情況也是一團糟。哥倫布不得不應對那些不服從他的西班牙定居者和當地土著人。他還把一些不願聽從他的船員絞死,一些返回西班牙的定居者和船員在西班牙法院控告他和他的兄弟們治理總督區不當。另有一些西班牙人認為,伊斯帕尼奧拉島作為西班牙的一部分,不應由一個意大利人治理。很多人控訴說他像一個暴君一樣治理他的領地。那時的哥倫布無論在身體上還是精神上都已經極度疲乏,還患有關節炎等疾病。1499年10月,他派出兩艘船回到西班牙,嚮宮廷請求指定一位皇傢專員協助他治理伊斯帕尼奧拉島。
  宮廷指定了弗朗西斯科.德.博瓦迪亞。然而他的權力範圍卻遠超出哥倫布的請求,博瓦迪亞在他的任期內被授予全權。他一來到聖多明各,就聽取了當地人對哥倫布兄弟的抱怨。有了這些證據,哥倫布就在不允許辯護的情況下被戴上手銬和腳鐐,投入監獄,等候返回西班牙,當時他53歲。
  1500年10月1日,哥倫布和他的兄弟們被押回西班牙加的斯。他們在監獄裏度過了六個星期之後,繁忙的國王費爾南多才將他們放出來。不久以後,國王和王後在格拉納達的阿爾漢布拉宮召見了他們,恢復了他們的自由、名譽和財富。並且在哥倫布的勸說下,同意了他的第四次航海計劃,不過哥倫布再也當不成西印度群島領地的總督了。尼古拉斯.奧萬多被任命為新總督。
第四次無功而返
  在幾個月後恢復了尊嚴的哥倫布已是一個50多歲的老人了,而且視力減退,哥倫布美洲航綫身患關節炎,雖然這樣,1502年初,他又一次請求國王讓他去探險,得到國王的一口應承。
  5月1日,一隻由4艘輕快帆船組成的船隊在哥倫布率領下又從加的斯港出發了。這次哥倫布計劃從中國 (其實是古巴)南部海岸和他所發現的地上天堂 (其實是南美洲)中間穿過,目的地是印度,再從世界的另一邊回西班牙。
  6月29日,船隊在經過馬提尼剋島之後,臨時在聖多明各靠岸。而哥倫布把把在前面阻路的地方看成是印度支那,在之後的幾個月中,哥倫布一直企圖闖過這一關。船隊頂着強勁的逆嚮風,迎着滔天的巨浪從洪都拉斯開始,依次經過了尼加拉瓜、哥斯達黎加和現在的巴拿馬。12月6日,海面上颳起了持續一個月之久的大風暴,雷電交加,暴風雨傾盆而下。大海像瘋了一樣翻騰着,這是哥倫布有生以來從未經歷過的最大風浪。船隊除了任憑自然擺布外,根本毫無辦法,船隊沒法前進,又找不到避風港,隨時都有全軍覆沒的危險。濕熱的天氣又助長了蛆蟲的生長,船上帶的糕餅中生的滿是蛆蟲,人們衹有等到天黑連蛆一起吃下;有些人吃習慣了也就懶得剔除蛆蟲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挑食就很有可能被餓死,這是每個人都懂得的。
  即使在這種艱難的逆境中,哥倫布依舊保持着樂觀的情緒。為了找到一個能通過去到另一個大洋的海峽,他一個個海灣、一條條河流地探查,可是終未能如願。也許是因為從巴拿馬附近的印第安人那裏得知根本沒有水道或海峽連通兩大洋的緣故,哥倫布放棄了繼續尋找通路的探索,又開始尋找起黃金來了。
  可是船隊的情況變得越來越糟,開始是4月中旬,一隻輕快帆船在沙洲上擱淺。接着,另一隻船又被船蛆蛀漏,而且在如此的熱帶高溫下,另兩衹船也都面臨着蟲蛀的危險。在這種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哥倫布命令把船靠在一個避風的海灘上,全體船員勉強度日,因為乘這樣的船想回到伊斯帕尼奧拉島也是完全不可能的。之後,哥倫布也曾派過兩個人劃獨木舟回聖多明各求援,可是他們卻是一去無音訊。哥倫布關節炎發作臥床不起,耐不住苦苦等待的船員約有一半起來鬧事,1504年1月初,他們沒經哥倫布允許擅自離開,想回到伊斯帕尼奧拉島去。可是他們的獨木舟又怎經得起海上的大風浪,不久就又都被狂風吹回到牙買加。
  1504年6月29日,盼了1年多的船終於來到了這裏,哥倫布和船員們回到了伊斯帕尼奧拉島。死裏逃生的哥倫布帶着自己的兒子、弟弟和其他22名成員乘一隻租來的船回到了西班牙。到達西班牙的日期是1504年11月。
  1506年5月20日,哥倫布與世長辭。直到死他還一直認為自己到過的地方就是亞洲。後來另一位探險傢、意大利人亞美利加證實了哥倫布所到過的地方不是亞洲,而是一塊新大陸。這塊大陸也因此以亞美利加的名字而命名,稱為亞美利加洲,簡稱美洲。哥倫布最初發現的那個群島,被稱為西印度群島,用來區分東方的印度。而哥倫布西行到亞洲的目標也衹有留給別人去完成了。
  美國城市哥倫布
  Columbus
  美國俄亥俄州首府,該州第二大城市。位於州境中部 ,賽歐托河和奧倫坦吉河匯合處。市區面積469平方千米。人口約57萬,其中黑人占20%;大市區包括富蘭剋林等5縣,面積1430平方千米,人口約110萬。1797年白人開始定居。1812年以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命名。181 6年起為州首府,1834年正式設市。1830年以後隨着俄亥俄河-伊利湖運河的開通及鐵路的通達,發展為運輸和商業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工業迅速發展。現為州內重要工業城市,飛機製造業為工業發展的先驅,其他還有汽車零件、建築材料、采礦設備、玻璃等。周圍地區農牧業發達。為高速公路、鐵路、河運、航空樞紐。市中心區在賽歐托河畔,有全市最高建築物——萊弗剋-林肯塔、退伍軍人紀念堂、麥金利紀念堂、科學和工業中心、州議會大廈以及高6.096米的哥倫布青銅像等建築。文教事業發達,有俄亥俄州立大學、富蘭剋林大學等多所學府及幾所州立聾盲學校。有巴特爾紀念學會、奧爾頓陶瓷製品基金會和化學品提煉公司等研究機構。
  航行簡史
  1451年,哥倫布出生於意大利熱那亞。他的父親是一位羊毛商人。26歲時,他開始隨商船出海。他最遠到達的國傢是北歐的冰島和非洲的幾內亞。
  那時,許多歐洲國傢逐漸強大起來,他們的船衹到達了非洲和亞洲,從東方帶來大量的金銀、絲綢、茶葉等貴重物品。哥倫布想另外開闢一條通往印度和中國的航綫。
  1492年8月2日,哥倫布帶着三條船離開西班牙,開始了他的第一次遠航。經過兩個月的艱苦航行,10月12日,他們到達巴哈馬群島中的一個島。10月29日,他們到達了古巴。但幾天以後,有條船擅自離開船隊。12月25日,哥倫布的旗艦沉沒了。幸運的是離開他們的那條船又與他們會合了。1493年3月4日,他們回到裏斯本。
  雖然他們沒有到達富有的東方,沒有帶回金銀財寶,但是他們到了一個歐洲人從來沒有去過的地方。哥倫布認為他所去的地方屬於印度,他把那島叫做“西印度群島”。
  1492年到1504年間,哥倫布又三次航行至美洲。他到了面美的大部分的海岸,建了衆多的殖民地。
  1506年5月20日,哥倫布因病去世。
  -
  Columbus was born in 1451 in Genoa of Italy. His father was a wool merchant. When he was 26 years old, he became to make merchant voyages. The farthest countries he reached were Iceland and Guinea.
  At that time, many European countries became stronger and stronger. Their ships reached Africa and Asia. They got gold, silver, silk, tea and other things from the orient. Columbus wanted to make another way to China and India.
  On August 2,1492, Columbus left Spain and began his first voyage. He had three ships. After two months’ hard sailing, on October 12, they got to an island in the Bahamas. On October 29, they reached Cuba. But a few days later, one of his ships left them. And on December25, his flagship sunk. Fortunately, the ship that left them rejoined him again. They went back to Lisbon on March 4,1493.
  Although they didn’t get to rich orient countries and look back wealth, they found a new place that nobody had gone to. Columbus thought it was India and called the islands the West Indias.
  From 1493 to 1504, he sailed to America three times. He reached most of the coast of southern America and set up many colonies.
  On May 20,1506, Columbus died because of disease.
發現新大陸
  15世紀歐洲資本主義開始出現,許多國傢競相尋找海外市場,地處東方的亞洲是他們探險的目標。
  許多探險傢紛紛遠航,哥倫布在西班牙大金融傢和國王的支持下,開始了尋找東方的航行。1492年8月3日,哥倫布率領由三艘小帆船組成的船隊,從西班可巴羅斯港出發,嚮西航行,企圖橫渡大西洋,到達亞洲。
  哥倫布率領船隊在海面上航行了71天,來到一個小島。但並沒有見到馬可·波羅描寫的中國的城鎮和宮殿,哥倫布十分失望,衹好返回西班牙。
  從1493年9月開始,哥倫布再次進行探險,1498年8月,哥倫布來到南美洲北部大河奧裏諾科河的河口,無意中發現了美洲大陸。當時,哥倫布並沒意識到他的發現有多麽重要,直到後來,人們纔意識到發現美洲大陸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用另類的眼光來看待
  剋裏斯托弗·哥倫布是人類歷史上最為出色的航海傢之一,他發現新大陸的事跡為人們所熟知。哥倫布的成就在航海界無人能及,但是人們對他的功過是非從來就褒貶不一。
  出色的航海傢
  哥倫布很有肯能使人類歷史上至今為止最出色的航海傢,而這一切都要從他的童年說起。哥倫布出生在意大利熱那亞一個紡織工匠家庭。他從小就在傢中的紡織作坊中幫工。多年的勞作及動手實踐,培養了哥倫布細緻、耐心的性格和極強的動手操作能力,這位他以後出海及繪製海圖打下了必要的基礎。熱那亞是地中海北部重要和著名的港口,每天數以萬計的船衹在這裏停泊。港內膚色不同、着裝各異的人們,異國的香料、熱帶木料的信箱、千奇百怪的海上見聞,以及海産品的腥臭,給幼小的哥倫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此優越的外部條件為哥倫布成為航海傢買下了伏筆。在此需要一提的是,由於父親經商失敗,悲慘離世,使哥倫布對從商失去信心,這促使他將目光全部投到大海之上。當作為一個水手一旦成為可能的時候,哥倫布便離開了陸地,開始了他的海上生涯。青年哥倫布在熱那亞商船上當水手,曾到過西班牙、葡萄牙、英國、法國及冰島一代。這期間,哥倫布積纍了相當寶貴的航海經驗。在沒有經過正規的航海教育之前,使這些興趣與經驗支撐着未來的航海傢。
  1476年,哥倫布在航海途中的激戰中落入水中,靠着一塊破碎的船板泅渡到葡萄牙,從此在這裏學習航海知識。此時,聰慧與勤奮幫助了哥倫布。是的,在這裏,他學會了葡文及拉丁文,並利用這些語言深入研究了航海所必不可少的宇宙學和數學,並且學會了繪製地圖和使用各種航海工具。更為重要的事,在航海強國葡萄牙,哥倫布在思想上為遠航做好了準備:他閱讀了《馬可·波羅遊記》,對東方的富饒遐想無限,使他産生了到東方區的想法;他接觸了學者托斯勘內裏,接受了“地圓學說”,堅定了從海上到達東方的信念。至此,遠航西去,就衹欠“物質”東風了。
  當哥倫布嚮葡國王室提出資助要求被拒絶後,他來到了西班牙。出於共同的對黃金的追求,哥倫布與西班牙王室達成了一致(簽訂《聖塔菲協定》),他擁有了自己的船隊、自己的船員,帶着主的庇佑和任務起航了。
  1492年8月3日,第一次西航開始了。途中,因長期漂流,不見陸地,水手幾乎暴動。但他執著嚮西,於10月12日凌晨2點,在巴哈馬群島水域發現“陸地”。他將該島命名為“聖薩爾瓦多”。就這樣,新大陸被發現了。
  1493年3月4日,哥倫布回到裏斯本,並於1494年4月底回到巴塞羅那,被授予重奬。至此,第一次航行勝利結束。
  隨後,哥倫布又於1493~1496年,1498~1500年,1502~1504年分別進行了三次西航,不斷發現並“完善”這新大陸,新的時代到來了。
  虔誠的基督徒
  哥倫布的遺囑中這樣寫道:“聖靈佑助,我獲得了並在後來徹底明白了一種思想……承萬能的主宰,我在1492年了印度大陸……”將死之時,哥倫布仍然不忘其“主”,其虔誠可見一斑。再哥倫布遠航是懸挂十字軍的旗幟出航的,他以此來說明為上帝傳教是其己任,對“主”是忠誠的。而哥倫布西渡的目的之一便是傳教,這既是“王命”,又是作為基督徒的他義不容辭的義務。事實上,西歐的基督徒們認為,不信仰上帝的異教徒應該以殺戮來消滅之,這就不難解釋哥倫布在到達美洲後屠殺印第安人的行為了。哥倫布用屠殺印第安人來表明對上帝的虔誠。
  變革時代的先驅
  哥倫布的發現成為新大陸開發和殖民的新紀元,是歷史上一個重大的轉折點。15世紀歐洲人口急劇膨脹,新大陸的發現,是歐洲人有了可以移民的場所,也有了可以使歐洲經濟發生改觀的礦石和原材料。但同時,這一發現卻導致了美洲印第安人文明的毀滅。新航路地開闢,進一步地推動了世界各地之間的文化交流。美洲的橡膠、玉米、煙葉、番薯、可可與馬鈴薯等物産都是通過西班牙人帶回歐洲後傳遍世界各地的。而歐洲移民則把大麥、黑麥、燕麥、水稻等植物以及馬、牛、騾等牲畜帶入美洲並生根發芽,這大大豐富了東西半球的文明交流。另一方面,從長遠來看,此發現還致使西半球出現了一些與曾在該地區定居的各個印第安部落截然不同的新國傢(美國),對舊大陸的各個國傢帶來極大的影響。可以說,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具有非正義基礎上的客觀進步性。
  但是要註意到,引起歐洲資本原始積纍和價格革命的大量金銀,並非哥倫布一人帶回,而是他與其後諸多航海殖民者共同掠奪的結果,若將促使歐洲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的功績歸於哥倫布一人,太過牽強。
  並非偶然
  哥倫布與其他偉大的探險傢一樣,即使沒有哥倫布,他的發現同樣會被別人作出,這是歷史的必然。15世紀的歐洲通商貿易四通八達,經濟高速發展,此局面不可避免地産生和刺激探險活動。我們似乎可以斷言歐洲人遲早都會發現新大陸,且不會與哥倫布的發現相距很長時間。但如果不是哥倫布在1492年的探險中發現新大陸,而是此後的1510年由法國人或英國人來發現,那麽隨後的發展就會於今天的歷史截然不同。
百科辭典
  Gelunbu
  哥倫布
  Columbus
    美國俄亥俄州首府。位於該州中部,臨賽歐托河。面積469平方公裏,人口56.5萬,其中黑人約占1/5;大市區包括富蘭剋林等5縣,面積1430平方公裏,人口109.3萬(1980)。城市始建於1797年。1812年起為州府。以剋裏斯托弗□哥倫布的名字命名。1830年後南連俄亥俄河、北通伊利湖的運河開通,1850年後鐵路通達,遂發展為商業和交通中心。南北戰爭期間為給養和軍火補給地。19世紀末工業興起。現為州內重要工業城市,主要工業部門有採煤機械、建築材料、飛機製造、汽車部件、傢用電器和玻璃等。工業區主要分佈在城郊,附近有煤礦開採。周圍農牧業發達。為鐵路和高速公路的交點,也是重要的河港,有2個機場。市中心在賽歐托河畔,有州辦公大樓、州議會大廈和市政廳等建築物。市政廳外建有剋裏斯托弗□哥倫布的大銅像;附近的勒弗奎 -林肯塔高159米,為城市最高建築。鬧市區的擴建規劃正在實施中,已出現俄亥俄會議中心、大旅館等新建築物。城內有俄亥俄州立大學等高等學校、哥倫布美術館、俄亥俄歷史中心、藝術博物館和文化藝術中心等文化設施。
     (張紹飛)
    
英文解釋
  1. n.:  columbus,  Christopher Columbus, 1451-1506, discover of America
  2. adj.:  columbian
相關詞
島嶼法國三葉草法國大革命百科辭典美國節日電影
紀念日意大利歷史國傢巴塞羅那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西班牙世界歷史
娛樂錢幣紀念幣銀幣航海總督海地科西嘉
更多結果...
包含詞
哥倫布紀哥倫布的
哥倫布縣哥倫布日
哥倫布傳哥倫布學院
哥倫布分校哥倫布效應
哥倫布機員哥倫布水手
哥倫布之夢哥倫布故居
哥倫布燈塔哥倫布之謎
哥倫布銀幣哥倫布藍衣
哥倫布廣場哥倫布兄弟
哥倫布·肖特哥倫布紀念塔
哥倫布大劇院哥倫布猛獁象
剋裏斯·哥倫布哥倫布竪雞蛋
哥倫布藍衣隊哥倫布實驗艙
前哥倫布時期哥倫布紀念碑
哥倫布騎士團百科哥倫布計劃
哥倫布國際機場哥倫布國傢機場
哥倫布探險船隊哥倫布級運輸艦
美洲來的哥倫布哥倫布第一銀行
哥倫布太湖城堡哥倫布血紅蛋白
哥倫布是個傻瓜哥倫布航海日記
剋裏斯多福·哥倫布哥倫布身世6種猜測
哥倫布市會議中心剋裏斯托弗·哥倫布
拉勒米哥倫布運動巴塞羅那哥倫布塔
哥倫布提督的手記哥倫布發現美洲紀念日
拉勒米—哥倫布運動巴爾托洛梅奧·哥倫布
哥倫布四次西航時間表鄭和的寶圖與哥倫布的身世
哥倫布及追隨者的後代們歷史烽煙難掩哥倫布傳奇
俄亥俄州立大學哥倫布分校薩拉歌薩哥倫布廣場
印第安納大學─普度大學哥倫布分校美國印第安那州哥倫布市政府代表團訪問動物科學學院
美國哥倫布青年交響樂團訪滬演出科學家稱DNA可能會解開哥倫布一生之迷
熱那亞—西塞斯特裏剋裏斯托弗·哥倫布國際機場科學家稱可能會解開哥倫布一生之迷
熱那亞西塞斯特裏剋裏斯托弗·哥倫布國際機場哥倫布劉麟生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