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級行政區劃 : 上海 : 南匯區 [顯示全部] : 中國 >上海 >浦東新區 > 惠南鎮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惠南鎮是本縣縣治所在地,位於縣境中部偏東,距上海市中心人民廣場約48公裏。鎮區四周都為惠南鄉界。鎮區面積,解放初期約1平方公裏,1985年底為1.43平方公裏。人口,解放初期為4100人,1982年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時為21289人,1985年底為24492人。
  惠南鎮原名南匯城,城建於1386年(明洪武十九年),城內為鎮區,城外為鄉村。城墻高2丈,頂寬1丈,呈方形,四面各長約1公裏,是當時我國東南沿海守禦所之一,名守禦南匯嘴中後千戶所,屬金山衛管轄。1726年(清雍正四年),本縣建縣定縣治於此後,即改名為城廂鎮。惠南鎮之名啓用於1934年本縣實行保甲製之後,以“有惠於南匯”之意而得名。
  惠南鎮區原以南匯城的城墻為界。城的中心為鼓樓,由此中心輻射走嚮東(觀海)、南(迎勳)、西(聽潮)、北(拱極)四門,各築有一條寬約2米的石條磚塊街,即東、南、西、北大街,十字交叉於城的正中,人稱“十字街”,是全鎮的主街。當時,全城除這4條主街外,尚有麯折狹窄的裏弄約30餘條。解放後,黨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舊城區的改造和新建工作。1958年,城墻拆除,鎮區擴大,陸續填平有礙於衛生和交通的浜河溝潭,下水道係統全部翻建改建。從1949年到1985年,全鎮新建房捨3000餘幢,約80萬平方米,翻建新建道路25條,計長10公裏,並先後興建古鐘園、大會堂、遊泳池、體育館、展覽館、文化圖書館、工人俱樂部、少年宮、東方電影院等公共文化設施數十處。在街道兩邊新建花壇、花園、緑化帶等美化環境的設施228處。至1985年,全鎮主要街道已拓寬、修築竣工的有:東西嚮的東西大街、滬南公路鎮區段、人民路等;南北嚮的南北大街、城西路、川南公路鎮區段等。1985年統計,全鎮下轄15個居民委員會,共235個居民小組。鎮人民政府設在東西大街的東段,縣人民政府設在人民路的中段。
  惠南鎮本來是個消費性的小城鎮,解放以後,開始興辦各類工廠,發展工業生産。1985年底統計,全鎮有市、縣、鎮、鄉各級所屬的工廠60余家,主要産品有:蝴蝶牌縫紉機、柴油機、耐酸泵、鋼窗、各色襪子、毛巾、紙品、鎖具等約40餘種。其中鎮辦工廠6傢,年産值733.92萬元。
  惠南鎮是全縣的商業中心。1985年統計,全鎮共有商、飲、服企業630傢,社會商品零售額為12800.1萬元;另有個體商業戶527傢,全年成交額為250萬元。
  惠南鎮是全縣的交通中心。它是川南、周南、滬南3條跨縣境公交綫的終點站,也是南泥、南大等12條縣境內公交綫的起點站。陸路貨運:全鎮各企事業單位擁有運輸車輛約300輛左右,日運輸量在1000噸左右。水路運輸:各運輸單位擁有各種船駁達140艘,1400餘匹馬力。郵電事業:縣郵電局設在本鎮,郵路和電話綫直通各個鄉村。
  惠南鎮自本縣建縣起,一直是縣學的所在地,是全縣的文化中心。鎮上設有廣播電視臺、縣文化館、縣圖書館、縣工人俱樂部、少年宮、東方電影院、惠南影劇院、體育場、遊泳池等文化體育設施;教育方面設施有電視大學1所,中學、中專8所,小學4所,職工學校4所,幼兒園、托兒所6所。1985年,在校總人數已超過9000人。
  惠南鎮衛生設施在解放前比較差,全鎮沒有一座象樣的醫院。鎮區內的河浜雖多,因污染不能食用,食用水靠人力從城外運進。自1963年南匯水廠建成以後,居民吃上了自來水。環境衛生面貌也有了較大的改觀,醫療衛生設施有了很大的發展。截至1985年,惠南鎮除有全縣最大的縣中心醫院以外,尚有縣中醫院、縣傳染病院、縣精神病院、惠南鄉衛生院、惠南鎮衛生所等。自1983年起,惠南鎮已連續數年被評為上海市衛生城鎮。
  中國國務院批復同意上海南匯浦東兩區合併
  隨着國務院批復同意將上海市原南匯區行政區域並入浦東新區的消息落地,新的浦東新區幅員將由原先532.75平方公裏增至1210.41平方公裏,擴大到原來的兩倍多。
  浦東新區惠南鎮已經改名為浦東新區南匯鎮
No. 2
  惠南鎮(三團)是原南匯縣治所在地,位於縣境中部,距上海市中心人民廣場約48公裏。鎮區四周原為惠南鄉,東南為黃路鎮(原二團區)界,現三鄉鎮即原南匯縣城區及原二團區(南匯縣第一區)已合併。鎮區面積,解放初期約1平方公裏,1985年底為1.43平方公裏。人口,解放初期為4100人,1982年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時為21289人,1985年底為24492人。
  惠南鎮原名南匯城,城建於1386年(明洪武十九年),城內為鎮,城東外為廂,其餘為鄉村。城墻高2丈,頂寬1丈,呈方形,四面各長約1公裏,是當時我國東南沿海守禦所之一,名守禦南匯嘴中後千戶所,屬金山衛管轄。1726年(清雍正四年),本縣建縣定縣治於此後,即改名為城廂鎮。惠南鎮之名啓用於1934年本縣實行保甲製之後,以“有惠於南匯”之意而得名,最早源於鎮上的惠南書院。
  惠南鎮區原以南匯城的城墻為界。城的中心為鼓樓,由此中心輻射走嚮東(觀海)、南(迎勳)、西(聽潮)、北(拱極)四門,各築有一條寬約2米的石條磚塊街,即東、南、西、北大街,十字交叉於城的正中,人稱“十字街”,是全鎮的主街。當時,全城除這4條主街外,尚有麯折狹窄的裏弄約30餘條。解放後,黨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舊城區的改造和新建工作。1958年,城墻拆除,鎮區擴大,陸續填平有礙於衛生和交通的浜河溝潭,下水道係統全部翻建改建。從1949年到1985年,全鎮新建房捨3000餘幢,約80萬平方米,翻建新建道路25條,計長10公裏,並先後興建古鐘園、大會堂、遊泳池、體育館、展覽館、文化圖書館、工人俱樂部、少年宮、東方電影院等公共文化設施數十處。在街道兩邊新建花壇、花園、緑化帶等美化環境的設施228處。至1985年,全鎮主要街道已拓寬、修築竣工的有:東西嚮的東、西門大街、滬南公路(城南路)鎮區段、人民路等;南北嚮的南北(門)大街、城西路(河濱路)、川南奉公路鎮區段等。1985年統計,全鎮下轄15個居民委員會,共235個居民小組。鎮人民政府原設在拱極路川南奉公路口,現搬到人民路西段,原縣人民政府設在人民路的中段。
  惠南鎮本來是個消費性的小城鎮,解放以後,開始興辦各類工廠,發展工業生産。1985年底統計,全鎮有市、縣、鎮、鄉各級所屬的工廠60余家,主要産品有:蝴蝶牌縫紉機、柴油機、耐酸泵、鋼窗、各色襪子、毛巾、紙品、鎖具等約40餘種。其中鎮辦工廠6傢,年産值733.92萬元。
  惠南鎮是全縣的商業中心之一。1985年統計,全鎮共有商、飲、服企業630傢,社會商品零售額為12800.1萬元;另有個體商業戶527傢,全年成交額為250萬元。
  惠南鎮是全縣的交通中心。它是川南、周南、滬南、南南、南閔、奉南、石南、南新、張南等跨區縣境公交綫的終點站,也是南泥、南大等12條縣境內公交綫的起點站。陸路貨運:全鎮各企事業單位擁有運輸車輛約300輛左右,日運輸量在1000噸左右。水路運輸:各運輸單位擁有各種船駁達140艘,1400餘匹馬力。郵電事業:縣郵電局設在本鎮,郵路和電話綫直通各個鄉村。
  惠南鎮自本縣建縣起,一直是縣學的所在地,是全縣的文化中心。鎮上設有廣播電視臺、縣文化館、縣圖書館、縣工人俱樂部、少年宮、東方電影院、惠南影劇院、體育場、遊泳池、青年宮等文化體育設施;原教育方面設施有電視大學1所,中學、中專8所,小學4所,職工學校4所,幼兒園、托兒所6所。1985年,在校總人數已超過9000人。近幾年在東城建設了大學城,結束了南匯無正規大學的歷史。
  惠南鎮衛生設施在解放前比較差,全鎮沒有一座象樣的醫院。鎮區內的河浜雖多,因污染不能食用,食用水靠人力從城外運進。自1963年南匯水廠建成以後,居民吃上了自來水。環境衛生面貌也有了較大的改觀,醫療衛生設施有了很大的發展。截至1985年,惠南鎮除有全縣最大的縣中心醫院以外,尚有縣中醫院(光明中醫院)、縣傳染病院(南華醫院)、縣精神病院、惠南鄉衛生院和惠南鎮衛生所(均已並入光明中醫院)等。自1983年起,惠南鎮已連續數年被評為上海市衛生城鎮。
  中國國務院批復同意上海南匯浦東兩區合併
  隨着國務院批復同意將上海市原南匯區行政區域並入浦東新區的消息落地,新的浦東新區幅員將由原先532.75平方公裏,加上九段沙及南匯東灘新圍墾土地增至約1700平方公裏,擴大到原來的三倍多。
英文解釋
  1. :  Huinan Town
近義詞
惠南
包含詞
惠南鎮小學惠南鎮第二小學惠南鎮德鮮飯店
上海市南匯縣惠南鎮衛生所人民公路川南奉公路惠南鎮
分類詳情
張開團结村幸福村永樂村城北村東城社區
紅光村遠東村橋北村西門社區英雄村
東門社區南門社區北門社區梅花社區衛星社區
紅光社區海燕社區西門村民樂村長江村
勤豐村黃路村城南村徐廟村蕩灣社區
聽北社區聽南社區黃路社區靖海社區泰燕社區
明光村陸路村惠東村塘路村竈路村
同治村雙店村六竈灣村四墩村海瀋村
東徵村陸樓村陶橋村匯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