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鬱南縣位於廣東省西部,西鄰廣西壯族自治區。總面積1966平方千米。總人口48萬人(2003年)。
縣人民政府駐都城鎮,郵編:527100。代碼:445322。區號:0766。拼音:Yunan Xian。 |
|
周顯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越人侵犯楚國,敗後散逃南方各地,成為“百越”族人。其中一部分越人越過五嶺,在今廣東、廣西境內建立了許多大小不等的部落或奴隸製小國。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於公元前214年在該地分建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等三大行政新區。公元前206年,秦亡漢興。原南海郡尉趙佗乘機在嶺南地方建立南越國,他也接受了漢朝的封號。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滅南越國,在其疆域內分設9郡。其中一郡名蒼梧郡,該郡設10縣,10縣中有一縣名端溪縣。今鬱南縣是那時端溪縣域之部。
西晉太康年間(280一289年),在端溪縣域中增設都羅縣(縣治在今鬱南部城鎮)和武城縣。東晉永和七年(351年),從蒼梧郡分出晉康郡,端溪縣和今天的鬱南、德慶兩縣都是該郡的轄地。東晉末期,又在晉康郡設晉化縣(縣治在今鬱南南江口鎮)。南朝宋元嘉年問(424——453年), 都羅、武城兩縣合併,易名為都城縣(都城之名,由此而來),又從端溪縣分出安遂縣(縣治是令鬱南連灘鎮)。南朝南齊年間(479——502年),從端溪縣分出威城縣(縣治是今鬱南建城鎮)。南朝梁普通四年(523年),在古羅水(即文昌水)流域內設羅陽郡,今鬱南縣域有部分被劃人該郡。隋初,羅陽郡改為羅陽縣。開皇九年(589年)都城縣因晉康郡廢,改隸蒼梧郡。開皇十二年(592年),晉化、威城兩縣並入都城縣,開皇十八年(598年),羅陽縣改名正義縣。大業三年(607年),正義縣並入永熙郡的瀧水縣。安遂縣也同時轉隸永熙郡。唐朝推行州縣製。都城縣改隸康州,安遂縣則從永熙郡改隸康州,並改名晉康縣。宋開寶五年(972年),都城、晉康兩縣並入端溪縣,隸屬廣南東路德慶府。元朝沿用宋製。衹是德慶府改名德慶路。今鬱南縣仍是德慶路的轄地之一。明朝,德慶路復名德慶府,不久德慶府降為德慶州,隸屬肇慶府。萬歷四年(1576年),鎮壓了西江沿岸山區的瑤民起義之後,明朝政府在該地區設羅定直隸州,直隸廣東布政使司。該直隸州除了以瀧水縣為州治外,還統轄新設的東安縣(今雲浮縣)和西寧縣(今鬱南縣)。翌年,西寧縣在今鬱南建城鎮開始築城以作縣治,這就是建城之名的由來。清朝沿襲明朝建製,衹是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把西寧縣的部分域地劃回原屬的信宜縣。民國三年(1914年).因西寧縣與青海省西寧市同名,且鑒於該縣位於古鬱江(今西江)南岸,於是改名為鬱南縣。
1950年春,鬱南縣治改在都城鎮。1958年11月,鬱南縣、羅定縣合併;取名羅南縣。1961年4月,羅南縣撤消了.恢復鬱南縣和羅定縣的建製。鬱南縣總面積1944平方公裏,現有人口42萬。縣政府駐都城鎮 |
|
鬱南縣位於廣東省西部,西江中遊南岸,總面積1966.2平方公裏。東與雲安縣接壤,南與羅定市毗鄰,西與廣西梧州、蒼梧、岑溪交界,北與封開、德慶兩縣隔江相望。年均氣溫21.4℃,年均降雨量1433毫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夏長鼕短,雨量充沛。
鬱南縣礦産資源豐富,名優特産種類繁多。礦産資源儲量大,品位高。鬱南是粵西重要的農林産區。盛産木材、鬆脂、肉桂、木薯、蠶繭、水果、竹筍、以巴戟為主的南藥、茶葉等,建城無核黃皮、都城蜜棗、龐寨荔枝、河口呂宋芒和板慄、竹筍、南江口絳柚等名優特産更是聞名遐邇。木材蓄積量達394萬立方米,是廣東省用材林基地縣之一。
鬱南縣已形成了食品、醫藥、電池、電綫、電纜、塑料製品、林産化工、機械、服裝等頗具優勢的工業行業,並成為全國幹電池生産第一大縣和國內液力産品兩大生産基地之一。
鬱南縣旅遊資源豐富,景區風景有頗具觀賞的價值,給人們提供了旅遊、觀光的好去處。
縣城都城鎮依山傍水,是一座風景優美的江濱城鎮,城區居民7.5萬人,是鬱南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縣城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城區規模迅速擴大,城市架構基本形成。近幾年,鬱南縣新建擴建了寬40米的縣城出入口道路、一環路、二環路、教育路和平江路等一批城區道路,建成了錦秀湖公園及廣場、江濱公園、新涌口文化公園等公園廣場設施,在城郊規劃建設大王山萬畝森林公園、千畝工業園區以及九塘湖旅遊度假區;通過改造舊城區、建設新城區,縣城建成區面積已由九十年代初的2.5平方公裏擴大到現在7平方公裏。目前,正按照“城外有江、城中有湖、城郊有園、供水潔淨、空氣清新、堤上觀光、環境優美”的江濱新城的品位構想,把縣城城區修編面積擴大到32平方公裏,使其成為聚人聚財的地方。 |
|
鬱南縣經濟迅猛發展。工業方面,已形成食品、醫藥、電池、電綫電纜、塑料製品、玻璃燈飾、林産化工、機械、服裝等頗具規模的支柱産業,是全國縣級最大的幹電池和高效節能液力傳動重點生産基地,産品已出口到亞非、歐美及港澳臺地區,成功地打進了國際市場;農業方面,建立了用材林、鬆脂、桂皮、水果、木薯、蠶、筍竹等農業商品生産基地160萬畝,是廣東省的用材林基地之一。雲浮南江山區“三高”農業開發示範區形成了雞、鴨、豬、漁、蠶繭養殖走廊,省道水長綫沿綫鎮形成肉桂、南藥、水果種植走廊。
鬱南縣地處粵桂通衢,歷來是兩廣商品集散地,縣城素有小廣州之稱,商品貿易十分興旺,鬱南為促進商貿市場的繁榮和發展。建成較大型的綜合或專業市場25個,面積7.5萬平方公裏。1998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61億元,集市貿易成交額近4億元。 |
|
鬱南縣自然條件得天獨厚,資源豐富,名優特産種類繁多。木材、鬆脂、桂皮、木薯、蠶繭、水果、筍竹、茶葉等均有大宗産出,鬱南無核黃皮、都城蜜棗、龐寨荔枝、河口香芒和建城竹筍、板慄等名優特産,更是揚名遐邇。
礦産資源豐富,鈦鐵礦居全省之冠,儲量全國第二,開發前景相當廣阔。 |
|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鬱南縣轄15個鎮(都城、東壩、宋桂、連灘、河口、大灣、建城、千官、通門、桂圩、平臺、寶珠、歷洞、大方、南江口)。 |
|
1914年設縣,因在鬱江(又稱西江)之南而得名。
2000年,鬱南縣轄18個鎮。總人口人,各鎮人口:379299 都城鎮 68049 平臺鎮 18642 桂圩鎮 16406 羅順鎮 9943 通門鎮 13223 建城鎮 18101 寶珠鎮 10181 羅旁鎮 12888 大方鎮 8922 大全鎮 10682 千官鎮 21824 大灣鎮 16835 河口鎮 22507 宋桂鎮 17772 東壩鎮 28414 連灘鎮 43823 歷洞鎮 13112 南江口鎮 27975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2年,鬱南縣轄18個鎮(都城、羅旁、東壩、宋桂、連灘、河口、大灣、建成、遷官、通門、桂圩、平臺、寶珠、歷洞、大方、大全、羅順、南江口),177個村委會、31個居委會。
2003年12月,撤銷羅順、羅旁、大全三鎮,分別並入桂圩、建城、千官三鎮。調整後,鬱南縣轄15個鎮:都城鎮、平臺鎮、桂圩鎮、通門鎮、建城鎮、寶珠鎮、大方鎮、千官鎮、大灣鎮、河口鎮、連灘鎮、東壩鎮、宋桂鎮、歷洞鎮、南江口鎮。
2005年5月,鬱南縣轄15個鎮(都城、東壩、宋桂、連灘、河口、大灣、建城、千官、通門、桂圩、平臺、寶珠、歷洞、大方、南江口)。 |
|
農業狀況鬱南縣位於廣東省西部,是個“八分山地一分田,半分河道半分村”的山區縣,山區資源豐富,耕地相對較少。
近年來,該縣根據縣內地形、地貌、土壤、氣候等自然條件和當地農民的種養習慣,因地製宜,突出特色,明確發展農業商品基地的思路:北部平原地區以發展糧食生産、水果、禽畜、水産業為主;近縣城地區發展城郊型農業;中部群山地區以發展經濟林、水果生産為主;南部丘陵地區以發展水果、蠶桑、糧食生産為主。目前,已形成了西江、南江沿岸的蠶桑帶;中部山區以鬆、桂、果、竹為主的經濟林海;環縣公路沿綫的“水果走廊”和南片鎮的“養雞走廊”。全縣建立起木材、鬆脂、肉桂、筍竹、木薯、水稻、蠶桑、水果、禽畜、水産等十大農業商品基地共200多萬畝。涌現了一批以其主導産品聞名的“名牌”鎮,如通門鎮的肉桂、寶珠鎮的荔枝、東壩鎮的竜眼、河口鎮的芒果、大灣鎮的傢禽養殖、建城鎮的水産養殖等。1999年,全縣糧食總産21.56萬噸,其中稻穀16.66萬噸;肉桂種植面積36.38萬畝;水果種植面積28.83萬畝,其中荔枝11.85萬畝,鬆脂、蠶桑、木薯基地分別穩定在100萬畝、2萬畝、7.5萬畝;水産養殖面積 3萬畝。農村多種經濟項目,99年,桂皮總産3607噸,水果總産46401噸,鬆脂總産7101噸,木薯總産63789噸,竹筍幹945噸,蠶繭總産1687噸,水産品總量13098噸,生豬年出欄量15.13萬頭,三鳥全年上市量1308萬衹(其中肉雞1171萬衹)。99年,全縣山地畝産值247元,山地總産值5.2億元。全縣農村社會總産值44.03億元(90年不變價),農業總産值9.74億元(90年不變價),農民人均純收入3190元。
今年,全縣再次掀起山區綜合開發熱潮,進一步調整農業佈局,優化品種結構,以效益為中心,發展特色農業,推進農業産業化進程。
計劃用3-5年的時間,發展種植鬱南縣特有的名優水果無核黃皮3萬畝以上,糧食生産以發展優質糧為主,把“公司+農戶”養雞業模式發展到年上市量1千萬衹以上,加強水果、肉桂生産的科學管理,進一步提高産量和質量。大力發展資源型竜頭企業,推進農業産業化進程。 |
|
★連灘張公廟
lt鬱南連灘張公廟位於鎮區,距縣城65公裏。張公廟是雲浮市保存較完整的明代古建築,祭祀明代萬歷年間廣東總兵張元勳。該廟為紀念明代廣東總兵張元勳於明萬歷元年(1578)建。張元勳曾在戚繼光將軍摩下,徵戰沿海剿平倭冠有功,後又參加徵剿羅旁瑤,建立羅定村、東安縣、西寧縣建功,為主帥之一,生前在民間有很多開洲建功的傳聞,死後尊為神,歷來香火鼎盛。廟內詩詞、彩繪、圖畫、飛檐竜脊等裝飾,無不凝聚明清時代的民族文化。廟前為旅遊廣場,設億年活化石“沙欏”樹區,億年活化石“筆石”林,藝術碑林,民間藝術“禾樓舞”、“西江婚俗”表演區,與張公廟聯成一體,展現“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的風韻。
該廟宇歷代有修葺,明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重修,清代又經多次修葺、擴建。該廟原是內外構成發建築群體。主要建築有前殿、正殿、四戶秤亭、配殿、回廊、東西轅門;前後院有戲臺、炮臺、六角亭、花園等附屬建築。現存前殿、正殿、配殿和四角亭,屋廊、月門、廂房、東西轅門等建築,正殿設有六根格木圓柱,柱礎為石質鼓形。柱縱橫成行,形成三進深,二開間。整座建築物墻壁上刻畫各種人物鳥彩畫及詩詞,石柱上刻鑿有多首對聯。整座建築體的馱峰、鬥拱、檐板等構件形製是具有濃厚粵西地方特色和風格,對研究民族文化(特別對研究瑤族史)和當地民間習俗有重要科學價值。每年逢正月二十日為廟誕,羅定、雲浮、德慶、廣西等地群衆不怕路遠,紛紛前來參加廟誕活動,熱鬧異常。
1985年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羅旁神仙灘生態旅遊景區
羅旁神仙灘
神仙灘生態旅遊景區位於羅旁鎮東坑,距縣城16公裏。面積10平方公裏,區內森林茂密,
空氣清新,負離子濃度高,是一個天然的大氧吧。一座座青峰或雄健挺拔,或瑰麗奇異,或清秀脫俗,錯落有緻,坡度或陡或緩;水或湍急,或飛流,或舒暢,水量充足;樹木參天入雲,灌木藤林異卉,攀援石山上,青翠滿目。特別引人註目的是三疊瀑布,蔚為壯觀,可和廬山的三疊瀑布媲美。該景區主要開發大歷山風景區,度假山莊、瀑布群、漂流、滑草場、蹦極、冷水大屋等。
★三羅宋桂張公廟
36 三羅宋桂張公廟距宋桂圩鎮1.5公裏,位於宋桂、車崗、鳳塘三村交匯處的虎山腰。建於明萬歷五年,該廟為紀念開闢三羅(羅定州、東安、西寧兩縣為一單元)有功的敕封護國庇民英勇都督大將軍張元勳而立。張元勳曾在戚繼光麾下,徵剿浙、閩、粵沿海的倭寇立下大功。生前為國為民,死後尊為神。數百年來香火鼎盛。該廟正殿疊梁磚瓦結構,傍邊觀音殿,以及丹房、禪房等明代古建築。廟前設有廣場和戲臺等。
該廟在乾隆年間,葉氏六世祖葉繼熊回鄉擴建修繕張公廟,並規定今後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誕期,十六日為慶典。因此,每逢每年八月十五、六日,海內外各界人士,以及三羅群衆紛紛前來參加各項活動,熱鬧非凡。每十年即逢甲歲九月十三日組織大巡遊至廿四日,途經受瑤賊危害最嚴重的地方:宋桂、連灘、東壩、河口、白石等地,場面非常壯觀。
1999年海外知名人士、民國期間國大代表葉穎基長女葉美英女士捐資獻物再次重修,回鄉獨資建造張公廟牌坊,為該廟再添美境。
★都城無核黃皮觀賞園
dc無核黃皮觀賞園位於“中國無核黃皮之鄉”鬱南縣縣城城郊。是該縣近年發展種植的無核黃皮墓地,在省道雲蒼綫(S368)沿綫達20多公裏,種植面積1萬多畝。該園註重環境生態,集遊玩、觀賞、品嚐、加工銷售為一體,符合現代人回歸自然,返瑛歸真的精神需求,能陶冶情操,愉悅身心。
2002年7月鬱南縣被中國特産之鄉暨宣傳活動組織委員會命名為“中國無核黃皮之鄉”,“鬱江牌”無核黃皮以其果大、味美、無渣、色鮮、肉厚飛無核等特點著稱,並具有較高藥用價值,被譽為“水果珍品,黃皮之王”。
此外,該園還是該縣主要的芒果、荔枝、竜服、筍幹、沙糖桔、沙田袖、水産養殖等基地。更毗鄰建城竜井、石門,鬱南大王山森林公園等景點。
★都城大王山森林公園
sl大王山森林公園位於廣東西北部的中國無核黃皮之鄉——鬱南縣城——都城鎮的東北面,面積806公頃。區內林木青翠、山巒起伏、林蔭蔽日、空氣清新,既可享回歸自然的樂趣,又可眺望四周自然風光和西江兩岸美景。
根據民間傳說,古時候有一個叫陳敢的農民組織一支小小的農民起義軍與朝廷作對抗,占領了西江邊一座叫“鷯哥窿”易守難攻的山為大本營,專門截劫在西江來往的官船。地方官治不了,便把消息上報直到京城,請求官兵徵剿。
由於消息越傳越走樣,把本來毫無天險之處,說成一夫當關,萬夫莫敵。於是,竜顔震動,召來兵部尚書議派兵徵剿之事。兵部尚書根據地方官的報告,啓奏皇上道:“徵剿鷯哥窿,此舉非同小可。鷯哥窿衹為此等亂民所據之前哨,其大本營設在大王山,山上有山大王指揮兵馬。大王山前是倒圍、十二嶺、石門埇和鷯哥窿。要戰石門涌,石門為障,一綫之路。攻下石門埇,要戰十二嶺,十二嶺有十二道關卡,談何容易,即令攻下,直搗大王山要經過倒圍,兵馬進此倒圍,會被重重包圍……”。
皇帝聞言,亦覺此天險難攻,說道:“派兵在外邊把他們包圍一年,讓他缺糧自亂,活活餓死!”
兵部尚書說:“餓不得,大王山裏有個白米洞,有米可出。”
皇帝聽罷,一籌莫展,衹好下令招安,封陳敢為大王,負責當地軍政事務。此後,由於陳敢勤政廉潔為民,深受百姓擁戴和敬仰,他死後當地百姓自願捐建投勞在山上建了一座大王廟,紀念陳敢大王,後來人們把大王廟背後這座山叫大王山。
★大灣鎮古民居建築群
dw大灣古民居建築群位於鬱南縣大灣鎮五星村大灣寨。古建築規模較大,佈局較集中,具有濃厚粵西地方藝術特色和民俗風格的建築群,該古建築群有民居、李氏大宗祠、李氏宗支祠堂。宗支祠堂有的為父、子、連成群體佈局。
古民居有當時大灣富商李其敏於1920年(用三年建造時間)建造一院三進建築面積約1500平方米的磚瓦木結構“臣昌棧大屋”。有大灣富商李景獻第二兒子李祺波創建1885年的“祺波大屋”。有清鹹平元年至宣統年間興建李氏大宗祠、象翁李公祠、誠翁李公祠、峻峰李公祠、祿村李公祠、芳裕傢塾、潔翁李公祠、錦村李公祠、撥亭李公祠、介村李公祠、學充李公祠。
大灣古民建築群,保存完好,各具特色,美不勝收。主體建築的梁、柱、鬥拱、檐板、屏風用材考究。木雕、石雕、磚雕、壁畫(有絶對年代和技師、畫師的記述)脊飾等工藝之精在粵西也不多見。
該古民居建築群具有一定歷史價值外,還是有相當民間藝術、民族文化史、民俗生活文化史、古建築史等的科學研究價值。
★光儀大屋
光儀大屋鬱南連灘西壩石橋頭村的村民都把這座方圓幾公裏內最大的建築叫“清朝古堡”。這座“古堡”事實上既非貴族城堡又非軍事要塞,而是供紅塵小民繁衍生息的普通大宅。屋主叫邱光儀,建屋於清嘉慶年間。此間的村民眼看着他起高樓,眼看着他宴賓客,卻始終沒有看到他的樓垮了。讓人詫異的是,兩百年間光儀大屋始終穩穩矗立,威風凜凜,據說在日軍侵華的時候,這座大屋光憑氣勢就嚇跑了一隊害怕機關的日本人。
光儀大屋占地十畝,整體建築呈四方形,用厚一米的圍墻圈起來,圍墻最高處有13米,暮色中看來,是一個如假包換的青灰色堡壘。內部結構五進五入,共有房36間(據說每一間就是一個家庭),人口最繁密的時候,這裏曾經居住過700多人。除了傢丁,全部都是邱氏子孫。這裏有曬場、廳堂、倉庫和起居房屋,關起門來幾個月,大約裏面的人也可以自給自足,儼然一個小小的王國。
關於此屋是如何建成的,民間有許多種說法,記者覺得最可信的是以下說法:南江河畔普通村民邱光儀有一天厭倦了被洪水趕來趕去的日子,發動自己的5個兒子建一座萬世不拔之基,因為他們傢以賣油豆腐為業,蓋屋子和做油豆腐就衹能兼顧,我們現在看到的主體建築就是邱光儀和他5個兒子摸黑建起來的。後來人口繁衍日盛,房屋不斷添建,終於成為現在的規模。
光儀大屋立在南江畔的灘塗之上,每年南江水漲總免不了要被淹一回,大屋裏的人要生存,避免背井離鄉的命運,必須要防洪;除此之外,亂世常有山匪來吃大戶,大屋要考慮防盜;整個建築是磚木結構,萬一敵人火攻怎麽辦,因此還需要考慮防火。基於這三點,邱氏傢族在建這個“堡壘”的時候,在墻、門、內部排水係統上做足了文章。
高墻是半為夯土墻半砌青磚,厚為一米,密度高,透氣性好,洪水來時不滲水,洪水去時墻體內水分迅速蒸發。按照專傢的說法,這是一堵會呼吸的墻,而它的強度足可以和現在的鋼筋水泥墻媲美。光儀大屋的門可插三層木板,木板之間可灌泥夯實,木板、水、泥土共同作用抵擋洪水壓力綽綽有餘。
對付盜賊不僅有九竪五橫的木製防盜門,還有城墻上的24個槍眼,屋頂上可走人,有了望臺。如果盜賊想用火攻破門,門上還設有水槽,從屋內灌水,木門之上就可形成一層水簾。
光儀大屋體現出來的強悍求生意志、警惕性、防禦性和獨特的生存智慧,每年吸引5萬遊客前來參觀探訪。 |
|
★鬱南沙糖桔
鬱南縣以得天獨厚的優勢,使這裏出産的沙糖桔成為後起之秀,成為最優質的品種之一,從而聲名鶴起。種植面積約三十萬畝,今年總産量約五十萬噸。主要分佈在本縣北部的都城、平臺、桂圩、建城、通門等6個專業鎮,以都城、平臺、桂圩3個鎮為最多。鬱南無核沙糖桔四大顯著特點:一是皮簿和顔色鮮豔,光澤更加明亮;二是無核率和可食率高,其中無核率今年多次檢測已達100%;三是果肉汁多化渣,口感好;四是固酸比高,口感特別清甜,桔味濃郁,是沙糖桔中的極品。
鬱南沙糖桔鬱南沙糖桔的榮譽
1、 2003年11月,“鬱江牌”沙糖桔被中國緑色食品發展中心授予A級緑色食品稱號,證書號是:LB-18-0311190913A。
2、2004年4月,鬱南縣被廣東省農業廳批準為創建“緑色食品示範縣”
3、2005年11月,中國果菜産業發展論壇授予鬱南縣為“中國柑桔産業竜頭縣”。
4、2006年,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授予鬱南縣為“中國優質果品基地重點縣”,同時授予縣城都城鎮為“中國優質沙糖桔基地鄉鎮”
5、2008年5月,獲得國傢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批準實施地理標志産品保護。
★鬱南無核黃皮
鬱南無核黃皮原産於鬱南縣建城鎮,現存二株母樹,樹齡已有100多年歷史,仍然生勢旺盛;挂果纍纍。
鬱南無核黃皮以其果大、肉厚、味美、無核的特點成為黃皮中的珍品,平均單果重12剋,最大達29.3剋;其果肉含可溶性固形物18.6%,國酸比為10.7:1,檸檬酸1.74%,每100剋果汁含維生素c43.8毫剋;無核率達95%以上,可食率79.4%,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廣泛用途。
鬱南無核黃皮在1960年全省水果資源普查時發現,專傢確認屬廣東省優稀水果之一。1986年在全省第二次優稀水果鑒評會被評為優質水果;2001年,鬱江牌無核黃皮榮獲“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産品”稱號;2002年鬱南縣被中國特産之鄉推薦暨宣傳組織委員會授予“中國無核黃皮之鄉”稱號22003年;60iwxi&tbw中國緑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緑色食品。鬱南縣將無核黃皮作為發揮山區資源優勢,促進山區經濟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戰略來抓,成立了鬱南縣富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十基地十農戶”的形式,建立萬畝黃皮示範基地,促進規模種植發展。廣泛的市場潛力和巨大的經濟效益,吸引了廣州、深圳、珠三角的商人投巨資到鬱南進行規模發展種植。
鬱南無核黃皮 鬱南無核黃莊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廣大科技人員對無核黃皮的嫁接繁育、提高品種純度、種植規格和栽培管理,製訂了統一規範的綜合標準,經過長期的試驗研究,已經摸索出一整套矮出密植、早結、豐産、優質的栽培經驗,充分發揮了鬱南無核黃皮的品牌優勢;提高了産品質量和種植效益。目前無核黃皮種植面積6.2萬畝,投産2萬畝,産量280萬公斤,産值5600萬元,使鬱南無核黃慶從品牌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成為具有鬱南特色的名牌産品;全縣經濟發展的優勢産業。
★鬱南龐寨荔枝
龐寨黑葉荔枝是鬱南縣的名特産,其歷史悠久,馳名省港,具有色澤鮮豔,果肉潔白如玉,去殼後紙包過夜不濕,結實如凍膏,人口爽脆,清甜可口,果大核細,皮薄肉厚的特點,是西江一帶久負盛名的佳果,在市場上十分暢銷,其産品己形成規模。 |
|
★連灘張公廟
鬱南連灘張公廟位於鎮區,距縣城65公裏。張公廟是雲浮市保存較完整的明代古建築,祭祀明代萬歷年間廣東總兵張元勳。該廟為紀念明代廣東總兵張元勳於明萬歷元年(1578)建。張元勳曾在戚繼光將軍摩下,徵戰沿海剿平倭冠有功,後又參加徵剿羅旁瑤,建立羅定村、東安縣、西寧縣建功,為主帥之一,生前在民間有很多開洲建功的傳聞,死後尊為神,歷來香火鼎盛。廟內詩詞、彩繪、圖畫、飛檐竜脊等裝飾,無不凝聚明清時代的民族文化。廟前為旅遊廣場,設億年活化石“沙欏”樹區,億年活化石“筆石”林,藝術碑林,民間藝術“禾樓舞”、“西江婚俗”表演區,與張公廟聯成一體,展現“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的風韻。
該廟宇歷代有修葺,明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重修,清代又經多次修葺、擴建。該廟原是內外構成發建築群體。主要建築有前殿、正殿、四戶秤亭、配殿、回廊、東西轅門;前後院有戲臺、炮臺、六角亭、花園等附屬建築。現存前殿、正殿、配殿和四角亭,屋廊、月門、廂房、東西轅門等建築,正殿設有六根格木圓柱,柱礎為石質鼓形。柱縱橫成行,形成三進深,二開間。整座建築物墻壁上刻畫各種人物鳥彩畫及詩詞,石柱上刻鑿有多首對聯。整座建築體的馱峰、鬥拱、檐板等構件形製是具有濃厚粵西地方特色和風格,對研究民族文化(特別對研究瑤族史)和當地民間習俗有重要科學價值。每年逢正月二十日為廟誕,羅定、雲浮、德慶、廣西等地群衆不怕路遠,紛紛前來參加廟誕活動,熱鬧異常。
1985年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羅旁神仙灘生態旅遊景區
鬱南羅旁【神仙灘生態旅遊景區】
神仙灘生態旅遊景區位於羅旁鎮東坑,距縣城16公裏。面積10平方公裏,區內森林茂密,
空氣清新,負離子濃度高,是一個天然的大氧吧。一座座青峰或雄健挺拔,或瑰麗奇異,或清秀脫俗,錯落有緻,坡度或陡或緩;水或湍急,或飛流,或舒暢,水量充足;樹木參天入雲,灌木藤林異卉,攀援石山上,青翠滿目。特別引人註目的是三疊瀑布,蔚為壯觀,可和廬山的三疊瀑布媲美。該景區主要開發大歷山風景區,度假山莊、瀑布群、漂流、滑草場、蹦極、冷水大屋等。
★三羅宋桂張公廟
三羅宋桂張公廟距宋桂圩鎮1.5公裏,位於宋桂、車崗、鳳塘三村交匯處的虎山腰。建於明萬歷五年,該廟為紀念開闢三羅(羅定州、東安、西寧兩縣為一單元)有功的敕封護國庇民英勇都督大將軍張元勳而立。張元勳曾在戚繼光麾下,徵剿浙、閩、粵沿海的倭寇立下大功。生前為國為民,死後尊為神。數百年來香火鼎盛。該廟正殿疊梁磚瓦結構,傍邊觀音殿,以及丹房、禪房等明代古建築。廟前設有廣場和戲臺等。
該廟在乾隆年間,葉氏六世祖葉繼熊回鄉擴建修繕張公廟,並規定今後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誕期,十六日為慶典。因此,每逢每年八月十五、六日,海內外各界人士,以及三羅群衆紛紛前來參加各項活動,熱鬧非凡。每十年即逢甲歲九月十三日組織大巡遊至廿四日,途經受瑤賊危害最嚴重的地方:宋桂、連灘、東壩、河口、白石等地,場面非常壯觀。
1999年海外知名人士、民國期間國大代表葉穎基長女葉美英女士捐資獻物再次重修,回鄉獨資建造張公廟牌坊,為該廟再添美境。
★都城無核黃皮觀賞園
dc無核黃皮觀賞園位於“中國無核黃皮之鄉”鬱南縣縣城城郊。是該縣近年發展種植的無核黃皮墓地,在省道雲蒼綫(S368)沿綫達20多公裏,種植面積1萬多畝。該園註重環境生態,集遊玩、觀賞、品嚐、加工銷售為一體,符合現代人回歸自然,返瑛歸真的精神需求,能陶冶情操,愉悅身心。
2002年7月鬱南縣被中國特産之鄉暨宣傳活動組織委員會命名為“中國無核黃皮之鄉”,“鬱江牌”無核黃皮以其果大、味美、無渣、色鮮、肉厚飛無核等特點著稱,並具有較高藥用價值,被譽為“水果珍品,黃皮之王”。
此外,該園還是該縣主要的芒果、荔枝、竜服、筍幹、沙糖桔、沙田袖、水産養殖等基地。更毗鄰建城竜井、石門,鬱南大王山森林公園等景點。
★都城大王山森林公園
大王山森林公園位於廣東西北部的中國無核黃皮之鄉——鬱南縣城——都城鎮的東北面,面積806公頃。區內林木青翠、山巒起伏、林蔭蔽日、空氣清新,既可享回歸自然的樂趣,又可眺望四周自然風光和西江兩岸美景。
根據民間傳說,古時候有一個叫陳敢的農民組織一支小小的農民起義軍與朝廷作對抗,占領了西江邊一座叫“鷯哥窿”易守難攻的山為大本營,專門截劫在西江來往的官船。地方官治不了,便把消息上報直到京城,請求官兵徵剿。
由於消息越傳越走樣,把本來毫無天險之處,說成一夫當關,萬夫莫敵。於是,竜顔震動,召來兵部尚書議派兵徵剿之事。兵部尚書根據地方官的報告,啓奏皇上道:“徵剿鷯哥窿,此舉非同小可。鷯哥窿衹為此等亂民所據之前哨,其大本營設在大王山,山上有山大王指揮兵馬。大王山前是倒圍、十二嶺、石門埇和鷯哥窿。要戰石門涌,石門為障,一綫之路。攻下石門埇,要戰十二嶺,十二嶺有十二道關卡,談何容易,即令攻下,直搗大王山要經過倒圍,兵馬進此倒圍,會被重重包圍……”。
皇帝聞言,亦覺此天險難攻,說道:“派兵在外邊把他們包圍一年,讓他缺糧自亂,活活餓死!”
兵部尚書說:“餓不得,大王山裏有個白米洞,有米可出。”
皇帝聽罷,一籌莫展,衹好下令招安,封陳敢為大王,負責當地軍政事務。此後,由於陳敢勤政廉潔為民,深受百姓擁戴和敬仰,他死後當地百姓自願捐建投勞在山上建了一座大王廟,紀念陳敢大王,後來人們把大王廟背後這座山叫大王山。
★大灣鎮古民居建築群
dw大灣古民居建築群位於鬱南縣大灣鎮五星村大灣寨。古建築規模較大,佈局較集中,具有濃厚粵西地方藝術特色和民俗風格的建築群,該古建築群有民居、李氏大宗祠、李氏宗支祠堂。宗支祠堂有的為父、子、連成群體佈局。
古民居有當時大灣富商李其敏於1920年(用三年建造時間)建造一院三進建築面積約1500平方米的磚瓦木結構“臣昌棧大屋”。有大灣富商李景獻第二兒子李祺波創建1885年的“祺波大屋”。有清鹹平元年至宣統年間興建李氏大宗祠、象翁李公祠、誠翁李公祠、峻峰李公祠、祿村李公祠、芳裕傢塾、潔翁李公祠、錦村李公祠、撥亭李公祠、介村李公祠、學充李公祠。
大灣古民建築群,保存完好,各具特色,美不勝收。主體建築的梁、柱、鬥拱、檐板、屏風用材考究。木雕、石雕、磚雕、壁畫(有絶對年代和技師、畫師的記述)脊飾等工藝之精在粵西也不多見。
該古民居建築群具有一定歷史價值外,還是有相當民間藝術、民族文化史、民俗生活文化史、古建築史等的科學研究價值。
★光儀大屋
光儀大屋鬱南連灘西壩石橋頭村的村民都把這座方圓幾公裏內最大的建築叫“清朝古堡”。這座“古堡”事實上既非貴族城堡又非軍事要塞,而是供紅塵小民繁衍生息的普通大宅。屋主叫邱光儀,建屋於清嘉慶年間。此間的村民眼看着他起高樓,眼看着他宴賓客,卻始終沒有看到他的樓垮了。讓人詫異的是,兩百年間光儀大屋始終穩穩矗立,威風凜凜,據說在日軍侵華的時候,這座大屋光憑氣勢就嚇跑了一隊害怕機關的日本人。
光儀大屋占地十畝,整體建築呈四方形,用厚一米的圍墻圈起來,圍墻最高處有13米,暮色中看來,是一個如假包換的青灰色堡壘。內部結構五進五入,共有房36間(據說每一間就是一個家庭),人口最繁密的時候,這裏曾經居住過700多人。除了傢丁,全部都是邱氏子孫。這裏有曬場、廳堂、倉庫和起居房屋,關起門來幾個月,大約裏面的人也可以自給自足,儼然一個小小的王國。
關於此屋是如何建成的,民間有許多種說法,記者覺得最可信的是以下說法:南江河畔普通村民邱光儀有一天厭倦了被洪水趕來趕去的日子,發動自己的5個兒子建一座萬世不拔之基,因為他們傢以賣油豆腐為業,蓋屋子和做油豆腐就衹能兼顧,我們現在看到的主體建築就是邱光儀和他5個兒子摸黑建起來的。後來人口繁衍日盛,房屋不斷添建,終於成為現在的規模。
光儀大屋立在南江畔的灘塗之上,每年南江水漲總免不了要被淹一回,大屋裏的人要生存,避免背井離鄉的命運,必須要防洪;除此之外,亂世常有山匪來吃大戶,大屋要考慮防盜;整個建築是磚木結構,萬一敵人火攻怎麽辦,因此還需要考慮防火。基於這三點,邱氏傢族在建這個“堡壘”的時候,在墻、門、內部排水係統上做足了文章。
高墻是半為夯土墻半砌青磚,厚為一米,密度高,透氣性好,洪水來時不滲水,洪水去時墻體內水分迅速蒸發。按照專傢的說法,這是一堵會呼吸的墻,而它的強度足可以和現在的鋼筋水泥墻媲美。光儀大屋的門可插三層木板,木板之間可灌泥夯實,木板、水、泥土共同作用抵擋洪水壓力綽綽有餘。
對付盜賊不僅有九竪五橫的木製防盜門,還有城墻上的24個槍眼,屋頂上可走人,有了望臺。如果盜賊想用火攻破門,門上還設有水槽,從屋內灌水,木門之上就可形成一層水簾, 光儀大屋體現出來的強悍求生意志、警惕性、防禦性和獨特的生存智慧,每年吸引5萬遊客前來參觀探訪。
“雲浮勝景,美不勝收”鬱南縣平臺鎮同樂大山原生態景區
■同樂大山“簡歷”
同樂大山原生態景區位於鬱南縣平臺鎮與廣西蒼梧大坡鎮交界處,離縣城不遠,登同樂大山住宿、飲食都很方便。該鎮種植大量的沙糖桔、無核黃皮,附近還有大型水庫,是生態旅遊的好去處。該景區還保持着非常好的原始風貌,因此自7月20日開放以來,吸引了大量自駕遊旅客,成為驢友們“探秘嚐鮮”的好地方。
同樂大山是省級自然保護區,海拔400-500米,面積2.9萬畝。同樂大山的珍貴動植物與鼎湖山自然保護區同屬一個類型,地理緯度相同,各類動物、植物資源相似,是北回歸綫附近僅存的次原始闊葉林之一。
■同樂大山“居民”
景區內山巒疊嶂,樹木郁郁葱葱,古木參天,動植物資源異常豐富。林木以闊葉樹居多,亞熱帶常緑闊葉喬灌樹種達200多種,較珍貴的樹種及優質材種有20個科42種;山𠔌還有較豐富的陰生植物及野生花卉。
景區內屬於國傢二級保護樹種的有桫欏樹(號稱“恐竜時代活化石”,是恐竜的食物)、金毛狗樹、木蓮(專傢表示,在我國南方,見到這麽大的木蓮樹,實屬少見)。
另外,專傢在同樂大山發現一種黃杞樹,疑似新品種,暫定名為鬱南黃杞。華南植物園的專傢近期多次來同樂大山考察,發現該地的黃杞樹在花、葉、果上,都和常見黃杞有所不同,初步判斷有可能是新品種,已采樣回去研究驗證。
整座山上,幾人合抱的樹隨處可見,大樹除了上述保護樹種,還有羅浮栲、川鄂栲等栲科樹木
值得一提的是白肩海雕。這是一種國傢一級保護動物,專傢表示,這種鳥的活動範圍很廣,經常從同樂大山飛到鼎湖山,這也從另一方面證明了同樂大山和鼎湖山資質的相似。專傢表示,秋鼕季節可以在同樂大山看到白肩海雕。
感悟同樂大山
同樂大山裏負離子含量極高,是個典型的天然大氧吧,穿行其間,呼吸吞吐仿佛毛孔全開,暢快之極。忘情同樂,欣賞古藤纏繞又是一趣,其姿態各異,交錯攀爬,令人感嘆大自然之神奇。如果運氣好,你甚至可以遇到一棵野生靈芝,或者幾株不知名的靈草。
清涼 到了山腳,遠遠就聽到淙淙流水聲奏響了悅耳的晨麯,原來是一條清澈的溪澗,這是同樂大山的竜脈。
參天的古木遮擋住了夏日的驕陽,雖是炎熱天,但有裊裊清風拂面,一路漫行,身心清爽。聽溪泉的叮咚與鳥兒清鳴,嗅林間野花馥鬱的芬芳,都是一種美的享受。如果走纍了,不妨停下來捧起涼涼的清水洗一把臉,或者把雙手浸泡在水中幾分鐘,所有的煩惱與疲勞會在這一刻一掃而光。
愜意到了天然氧吧,你纔知道什麽叫心曠神怡,據說這裏的負離子最高的地方達到每立方釐米10萬個。衹要做一個深呼吸,就有大把大把的負離子馬上鑽入鼻子,沁入心肺,全身的細胞也動起來了,頓時,深感心情無比的愜意。在新鮮的空氣的“圍攻”下,你不得不“投降”,就這樣身不由己地讓負離子“入侵”到內心深處。伸一伸慵懶的手臂,幹脆讓身心來一次徹底的釋放吧。
探幽 樹上長草,藤上生刺,石上反光,這些奇妙的細節就呈現在眼前。還有景點大石雞、天上堂、屏風灘、水吧吧、將軍勒馬看芙蓉、老虎坑、蝦笱須、望天竜、龜兒坑、仰口蠃等等。一邊讓自己身心置身於青山緑水間,一邊聆聽導遊娓娓道來每個景點動人的故事,為同樂大山平添一份神秘的色彩。
感悟 在山頂,你可以在這裏找到一種山高人為峰的感覺。環視四周,山巒延綿,樹木茂盛,緑色逗人心眼。鳥瞰遠處,平臺水庫上的波光瀲灧,美不勝收。此刻,敞開心扉,慢慢進入寧靜致遠的境界,給人生一次視覺的衝擊,給記憶一回理性的思考。 |
|
- n.: Yunan County
|
|
鬱南 |
|
教育 | 學校 | 紀念中學 | 西江中學 | ????業公司 | ????務局 | |
|
|
鬱南縣????務局 | 鬱南縣中醫院 | 鬱南縣西江中學 | 鬱南縣人民醫院 | 鬱南縣衛生防疫站 | 鬱南縣獸醫防疫站 | 鬱南縣環狀糊精廠 | 鬱南縣河口棉紡廠 | 鬱南縣羅旁工藝廠 | 鬱南縣婦幼保健院 | 鬱南縣蔡朝焜紀念中學 | 鬱南縣五金木器工藝廠 | 鬱南縣建城鎮工藝廠 | 鬱南縣第二人民醫院 | 鬱南縣平臺木製工藝廠 | 廣東省鬱南縣萬頃青農藥廠 | 鬱南縣通門鎮新通飯店 | 鬱南縣職業技術學校 | 鬱南縣職業教育中心 | 鬱南縣南江口緯達棉紡廠 | 鬱南縣連灘華強皮革製品廠 | 鬱南縣華美針織服裝廠 | 鬱南縣慢性病防治站二門診 | 鬱南縣慢性病防治站民堂村門診 | 鬱南縣西江船舶五金總廠南方日用工藝廠 | 鬱南縣南江口港務所南園飯店 | 鬱南縣大灣珍妮化妝品有限公司 | |
|
|
南江口鎮 | 大方鎮 | 東壩鎮 | 河口鎮 | 寶珠鎮 | 大灣鎮 | 桂圩鎮 | 建城鎮 | 連灘鎮 | 平臺鎮 | 千官鎮 | 通門鎮 | 都城鎮 | 歷洞鎮 | 宋桂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