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級行政區劃 : 成都公交站 : 巴彥縣 : 拜泉縣 : 新田縣 : 靖宇縣 : 即墨市 : 壺關縣 : 陽高縣 : 隰縣 : 神池縣 : 閬中市 : 易門縣 : 東至縣 : 丹寨縣 : 鳳岡縣 : 淄川區 : 竜華區 : 官渡區 : 夷陵區 : 竜泉驛區 : 門頭溝區 : 牟平區 : 竜安區 : 嘉陵區 [顯示全部] > 竜泉鎮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北京市門頭溝區竜泉鎮·四川省成都市竜泉驛區竜泉鎮
·貴州省鳳岡縣竜泉鎮 Fenggang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Longquan Town·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竜泉鎮 Yiling District Yichang City, Hubei Province, Longquan Town·湖南省新田縣竜泉鎮 County, Hunan Province, Longquan Town, San Tin
·安徽省東至縣竜泉鎮 Longquan Town, Anhui Province, east county·吉林省靖宇縣竜泉鎮·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竜泉鎮
·雲南省易門縣竜泉鎮·山東省即墨市竜泉鎮 Longquan Town, Jimo City, Shandong Province·黑竜江省巴彥縣竜泉鎮
·山西省臨汾市隰縣竜泉鎮·河南省安陽市竜安區竜泉鎮 District, An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Longquan Town, Long An·山西省壺關縣竜泉鎮
·黑竜江省拜泉縣竜泉鎮·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竜泉鎮·山西省隰縣竜泉鎮
·海南省海口市竜華區竜泉鎮·No. 20·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
·黑竜江省哈爾濱市巴彥縣·黑竜江省齊齊哈爾市拜泉縣·山西省大同市陽高縣
·山西省長治市壺關縣·北京市北京市門頭溝區·No. 27
·No. 28·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市·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
·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No. 32·No. 33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No. 35·No. 36
·四川省成都市竜泉驛區·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四川省南充市閬中市
·貴州省遵義市鳳岡縣·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縣·雲南省玉溪市易門縣
·夷陵區竜泉鎮名片-湖北省宜昌市·竜安區竜泉鎮名片-河南省安陽市·壺關縣竜泉鎮名片-山西省長治市
·英文解釋·近義詞·相關詞
·包含詞·分類詳情·更多結果...
No. 1
  竜泉鎮:鎮政府駐門頭溝路21號,面積49平方千米,人口2.47萬。郵編102300。轄17個社區、16個村委會
  社區:東南街、中北街、西前街、後街、新河路、西老店、西寧路、華新路、新建路、東西排、新老宿舍、琉璃渠、東糧、梨園、峪新、峪坡、竜泉霧
  行政村;天橋浮、中門寺、石港、竜泉霧、東竜門、西竜門、東辛房、西辛房、嶽傢坡、城子、琉璃渠、滑石道、三傢店、大峪、門頭口、三店村。
  
  110109103 竜泉鎮(14個社區、16個村委會)
  110109103001 東南街社區
  110109103002 中北街社區
  110109103003 西前街社區
  110109103006 水閘西路社區
  110109103007 西寧路社區
  110109103008 華新建社區
  110109103011 新老宿舍社區
  110109103012 琉璃渠社區
  110109103013 竜泉務社區
  110109103014 梨園社區
  110109103015 峪坡社區
  110109103016 峪新社區
  110109103017 倚山傢園社區
  110109103018 藍竜傢園社區
  110109103201 大峪村
  110109103202 城子村
  110109103203 竜泉霧村
  110109103204 琉璃渠村
  110109103205 三傢店村
  110109103206 中門寺村
  110109103207 門頭口村
  110109103208 天橋浮村
  110109103209 三店村
  110109103212 西竜門村
  110109103213 東竜門村
  110109103214 西辛房村
  110109103215 東辛房村
  110109103216 石石巷村
  110109103217 滑石道村
  110109103218 嶽傢坡村
  
    竜泉鎮原轄16個居委會、18個村委會(東南街居委會、中北街居委會、西前街居委會、後街居委會、新河路居委會、西老店居委會、西寧路居委會、華新建居委會、東西排居委會、新老宿舍居委會、琉璃渠居委會、竜泉霧居委會、梨園居委會、峪坡居委會、峪新居委會、東糧居委會、大峪村、城子村、竜泉霧村、琉璃渠村、三傢店村、中門寺村、門頭口村、天橋浮村、三店村、西竜門村、東竜門村、西辛房村、東辛房村、石石巷村、滑石道村、嶽傢坡村、啦啦湖村、趙傢窪村)。
北京市門頭溝區竜泉鎮
  概 況
  竜泉鎮位於門頭溝區境東部,是區政府所在地,南與永定鎮、潭柘寺鎮毗連,西與王平鎮接壤,西北緊靠妙峰山鎮,北連軍莊鎮,東與石景山區的五裏屯、麻峪村為界。
  面積49平方公裏;轄18個行政村,16個社區居委會,共有15396 戶,38144人,其中:農村12121人,非農業26023人,為農居混雜區,是門頭溝區的窗口鎮。轄17個社區、16個村委會:東南街、中北街、西前街、後街、新河路、西老店、西寧路、華新路、新建路、東西排、新老宿舍、琉璃渠、東糧、梨園、峪新、峪坡、竜泉霧;天橋浮、中門寺、石港、竜泉霧、東竜門、西竜門、東辛房、西辛房、嶽傢坡、城子、琉璃渠、滑石道、三傢店、大峪、門頭口、三店村。鎮政府駐門頭溝路21號。郵編:102300。
  歷 史
  竜泉鎮歷史悠久,是歷史上各朝代通往西部的交通要道,隨着採煤業的發展,早在明代門頭溝的名字就廣為傳開,1949年以前,宛平縣設門頭溝鎮,解放後設門頭溝鎮,1958年成立門頭溝公社,1990年改為竜泉鎮
  景 觀
  竜泉鎮地處西高東低的半山區,背靠九竜山,東臨永定河,山地緑色植被豐富,有永定河水閘充足的水源,構成了美麗的自然景觀。這裏有着豐富的文化底藴,遼窯文化、琉璃文化、古街文化、古代建築遺址群成為豐富的永定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旅遊事業的最好地方。
  經 濟
  經過20多年的改革,竜泉鎮已經發展成為以二三産業為主導的經濟大鎮。進入新世紀,竜泉鎮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改革、發展、創新為動力,以服務城市發展都市經濟為目標。
  經過産業結構的調整,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形成了像竜泉乳品公司、瑞馳鑽石廠、藍竜金剛石廠和擁有五條煤矸石生産綫,設計年産值在一億元以上的建材生産小區;還擁有適應都市農業的竜泉特菜基地、連嫂冷凍食品有限公司和九元食品加工、九元農場等現代農業企業;擁有帶動全區商品貿易的雙峪、月季興、三傢店、河灘四座大型農貿市場;適應門頭溝衛星城建設的建築開發項目,已成為經濟發展的主體。
  水、電、路等市政基礎設施完備,為今後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創造了條件。現代企業的建立和發展,使全鎮經濟進入了快車道,綜合實力明顯增強。
  農 業
  九元農場有限公司,占地50畝,該農場共投資380萬元建成,年出欄生豬2000頭,父母代種豬600頭,引進了知名品係比利時斯格優良純種豬為祖代種豬。該農場的市場定位是:力求為市場提供高品質、安全瘦肉型商品豬和加工熟肉製品,胴體瘦肉率65%以上。
  1、竜泉務特菜基地
  竜泉務特菜基地現有占地20畝的現代化日光溫室。基地聘請了北京農學院等科研單位專傢為技術指導,使用天然的地下水和有機肥料,生産出無公害、無污染的緑色蔬菜。現基地特菜品種已達20多種,主要有以色列甜椒、大蕃茄、香蕉西葫蘆、碟形瓜、毛節瓜、板慄南瓜、油麥菜、櫻桃蘿蔔、荷蘭豆、番杏、紫甘藍、彩椒、迷你黃瓜等。是一個有高科技含量的精品特菜基地。
  2、竜泉香杏園
  竜泉務村的“竜泉香杏園”占地300畝,是門頭溝區十大觀光農業園之一,園內滿山遍野皆為品質獨特的香白杏樹,內有香白杏園、農傢飯風味餐廳、垂釣園等,園內環境優美,景色怡人,時逢香白杏成熟季節,更是滿園杏香,是集觀光、采摘、旅遊、度假、休閑、納涼、餐飲為一體的農業觀光園。
  3、三傢店同業養殖場
  三傢店同業養殖場是一個有相當規模的獺兎養殖場, 占地面積40畝, 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 其養殖規模可達到欄存30000衹。已被評為市級養殖小區。
  4、西辛房物華園
  西辛房村物華園占地30畝,是集種植、養植、農産品加工、農業科技培訓為一體的高效農業園區。園區內芽菜的種植是無土立體栽培,種植出的芽菜無污染、無公害,是人們食用、保健的緑色蔬菜,深受消費者的歡迎。園內還設有芽菜水餃加工基地,生産的芽菜水餃,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園區內種植的水草、蘑菇等也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此外,園區內還養殖奶牛、獺兔、觀賞鳥等。是該區獨具特色的高效農業園區。
  5、中門寺自然生態園區
  區域面積2﹒1平方公裏,山上為林地,樹木蔥籠,並有山泉數處,汩汩流淌。區域內分佈着果園210畝;香椿基地160畝;還建有“青少年培訓中心”,占地30多畝,建築面積1600平方米,有網球場、足球場、羽毛球場、等體育設施;還有教室、會議室、餐廳、客房、健身房、多功能娛樂廳等,可同時接待600餘人。是一個集教育、培訓、旅遊、觀光、采摘、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自然生態園區。
四川省成都市竜泉驛區竜泉鎮
  鄉鎮概況
  千年古驛竜泉鎮,位於成都市東南方,自古為成都東面屏障、軍事要地。始建於武後久視元年(公元700年),舊名王店鎮,天寶元年改稱靈池鎮,宋天聖四年改稱靈泉鎮,明洪武六年(公元1371年)置竜泉鎮巡檢司署,竜泉鎮名始於此。明清皆在鎮設驛站,故竜泉鎮又名竜泉驛。
  竜泉鎮地處國傢級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腹心地帶、竜泉驛區區委區政府所在地,是全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鎮轄10個行政村、97個生産合作社、5個社區居委會,41個居民小組,幅員面積32.5平方公裏,人口10萬餘。 
  地理條件
  竜泉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距市中心14公裏,距成都雙流國際機場28公裏,新建交通幹道及成渝鐵路、成昆鐵路、成渝高速公路、成竜路、成渝路連接成網,具有“近山不進山,近城不進城”的區位優勢。鎮內基礎設施、市政建設、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日趨完善,為省級衛生城鎮;有134處古跡、古墓、古建築,其中國傢、省、市文物保護單位30餘處,每年3月18日的“中國·成都國際桃花節”在全國以至世界享有盛譽。竜泉鎮是成都市城市東移的主要承納地,被列為成都市城市新區,城區面積達46平方公裏,規劃用地分為中心商貿區、環中心生活區、科技工業園區三大板塊。 
  經濟發展
  竜泉鎮認真貫徹“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圍繞“建經濟強鎮、富一方人民,創‘特區’一流”的發展目標,狠抓兩個文明建設。在全鎮範圍內深入紮實地開展了用一個理論、兩大成果、三個引導教育幹部群衆的“一、二、三”農民教育活動和“六百”活動,積極為農民增收致富出力,密切了幹群關係。
  在經濟建設方面,實施“強二進三”經濟發展戰略,以“農業産業化、規模工業、建工建築(裝飾)業、房地産開發業”四大板塊構成拉動全鎮經濟快速發展的四駕馬車。界牌工業園區、國際名城是該鎮推出的重點招商項目。全鎮各項工作圍繞“一把傘”發展戰略展開,實現了經濟跨越式發展。
貴州省鳳岡縣竜泉鎮 Fenggang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Longquan Town
  鄉鎮概況
  竜泉鎮位於縣城所在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326國道南北貫穿。轄文峰、三壩、六裏、柏梓、西山五個村及竜井、竜潭湖、和平路、體育場四個社區,59個村民組,54個居民小區,總面積104平方公裏,耕地面積18965.25畝(其中茶園2100畝),43232人。
  經濟方針
  該鎮確定了以非公有製經濟為主導,積極參與城鎮建設,促進城鄉共同發展的工作思路。與時俱進,搶抓機遇,加大改革和創新的力度,不斷完善經濟發展環境,統籌發展各項社會事業,進一步夯實發展基礎,實現社會全面進步。塑造開明、開放、開拓的竜泉新形象。同時,註重挖掘旅遊資源。着力實施好西山森林公園配套設施建設,力爭創建省級森林公園,積極打造西山休閑娛樂旅遊品牌。
  緊緊圍繞既定的工作目標,帶領全鎮廣大幹部群衆剋服睏難,真抓實幹,使全鎮經濟及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實現財政稅收、畜牧稅費徵收、農民人均收入的穩定增長,激活了一切因素,開創了全鎮工作的嶄新局面。二、三産業和非公有製經濟一直是竜泉鎮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堅持創造更加寬鬆的市場環境和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不斷為鎮域經濟的發展註入新的活力。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竜泉鎮 Yiling District Yichang City, Hubei Province, Longquan Town
  基本概述
  夷陵區竜泉鎮位於宜昌市東部,地處鄂西南,北倚長江三峽,東襟荊楚大地,是一個“六山一水兩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的丘陵鎮。竜泉鎮鎮政府駐竜泉鋪,鎮域面積210平方公裏,下轄19個行政村15956戶48419人,19個村委會包括:雙泉、雷傢畈、羅傢畈、香煙寺、法官泉、萬傢畈、跑馬崗、水府廟、土門、車站、梅花、宋傢嘴、青竜、竜鎮、竜泉、石花山、鐘傢畈、李傢臺、白廟。2006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産值24億元,財政收入8201.9萬元,農村人均純收入4875元。先後被國傢六部委列為“全國創建文明小城鎮示範點”和全國小康明星鄉鎮。
  1984年因行政區劃調整始設竜泉鎮,建鎮後,鎮政府根據發展趨勢,請省、市、區專傢對集鎮進行了總體規劃,後來分別於1989年、1994年、1999年、2004年進行了四次修編,最終確立了“山水園林濱河工業鎮”的總體目標,規劃總面積達3.2平方公裏,人口達2.2萬人,按照功能劃分了工業、商貿、居民、行政、教育、醫療、休閑等七個功能區。充分體現了城在林中,水在城中,街在緑中,人在園中的園林城鎮建設理念。規劃製定後,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嚴格執行,堅持規劃一張圖、審批一隻筆,“一張藍圖幹到底”,維護了規劃的嚴肅性,保證了城鎮建設健康有序的發展。
  近年來在集鎮發展的同時,也非常註重農村的建設。一是將人口較為密集的村列入中心村管理,截止目前,全鎮19個村106個組,已硬化村組主幹道316公裏,村村通了水泥路,是全省第一個村村通水泥路的鄉鎮。隨着農村環境的改善,農村經濟突飛猛進,農民日益富裕,如今農戶傢傢有摩托車、戶戶有電話,10%的農戶有了高檔小轎車。被國傢民政部鄉鎮工作委員會授予全國小康明星鄉鎮的稱號。
  竜泉鎮地處鄂西南,北倚長江三峽,東襟荊楚大地,離宜昌市城中心20公裏,是一個“六山一水兩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的丘陵鎮。鎮域面積210.5766平方公裏,總人口15956戶48419人,其中鄉村人口12390戶41889人。竜泉鎮以“稻花香”牌係列白酒和緑色食品“金銀崗”牌柑桔而享負盛名,是名酒之鄉、柑桔之鄉。
  鎮域經濟
  竜泉鎮連續多年躋身全省綜合經濟實力十強鄉鎮行列。2006年,該鎮實現工農業總産值27.57億元,其中工業總産值24億元,同比增長37.2%;規模工業企業總産值17.1億元,同比增長56.3%;農業總産值實現現行價3.57億元,同比增長9.2%;企業總産值38.2億元,同比增長34.1%;財政收入8201.9萬元,比上年增加1977.15萬元,增長31.8%;農民人平純收入實現4875元,比上年增加392元。
  農業發展
  竜泉鎮已形成以柑桔為主導的柑桔、畜禽、蔬菜、奶牛、水産等五大支柱産業。竜泉鎮是全市柑桔無公害標準化生産示範鄉鎮,2006年柑桔園65705畝,年産量75945噸,全面推行了柑桔無公害生産和全過程標準化管理。緑色食品“金銀崗”牌柑桔行銷全國各地。農産品(柑桔)産銷協會、用水者協會、畜牧獸醫協會等專業協會總量達到10個,網絡農戶達5216戶。全鎮柑桔初加工企業已達11傢,柑桔包裝産品生産企業1傢。
湖南省新田縣竜泉鎮 County, Hunan Province, Longquan Town, San Tin
  竜泉鎮地處縣城,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前身是城關鎮。1996年10月1日撤鄉並鎮,原城關鎮、城東鄉、田家乡合併為竜泉鎮。2000年4月根據管理需要,又分為一鎮兩處,即竜泉鎮、城東辦事處、田傢辦事處。現竜泉鎮總面積為23平方公裏,總人口為58930人,分為朝陽、中山、新華、雙碧、秀峰、雙勝6個社區居委會和17個行政村。
  該鎮主要有菜、煙、果三大産業,種植蔬菜7千餘畝,優質烤煙600多畝,開發優質水果大五星枇杷1000多畝,民營經濟發展迅速,全鎮擁有各類企業343個,個體私營主6000多戶,從業人員9000餘人,形成了以傢俱製造業、食品加工業、木材加工業、機械製造業為支柱的主導産業,民營經濟産值占全縣民營經濟總産值50%以上。近幾年來,竜泉鎮藉招商引資的東風,抓住沿海産業內移和本地能人回鄉創業的機遇,引進企業10多傢,年産值達1000萬元以上。
安徽省東至縣竜泉鎮 Longquan Town, Anhui Province, east county
  竜泉鎮位於皖贛兩省的東至、彭澤、鄱陽三縣交界處,周邊與本縣的青山、昭潭、泥溪及江西鄱陽的石門、侯崗等鄉鎮接壤,地處安徽最南端,俗有安徽“南大門”之稱。是安徽省十三個重點邊貿市場之一,是安徽省綜合體製改革試點鎮及省中心建製鎮、農村集體土地流轉試點鎮,2006年被省政府列為新農村建設示范镇。
  境內有竜泉河,迤邐北來,淼茫南去,源於仙寓山,註入鄱陽湖。與竜泉鎮隔河相望的是江西省鄱陽縣石門街鎮,其間有一橋如虹勾通兩地。景泉(景德鎮至竜泉)、大石(大渡口至石門街)兩條聯接兩省、溝通南北的公路,在此交匯,傍206國道,距景九高速僅24公裏,交通便捷。因地處交通要塞,歷史上戰亂時期為兵傢角逐之地,和平年代是商賈雲集之所。
  境內轄14個行政村,一個居委會、三個國有場(種子場、園藝場、茶樹良種場),人口2.7萬人,耕地面積3萬畝,鎮域面積187平方公裏。境內資源豐富,盛産棉花、糧食、油料、蓮子、木材、香菇、木耳、鮮魚等農副産品,一馬平川的萬畝????田大板是安徽久負盛名的“米糧之倉”,有26萬畝山場資源,木材蓄積量十分豐富。有國傢旅遊聖地,全國農業生態旅遊示範地,大板紅軍局、天主教堂、屈原祠、天子坡、小九華香山等一批旅遊景點,竜泉既有山色之靈秀,又兼具平原水鄉之旖旎。
吉林省靖宇縣竜泉鎮
  竜泉鎮位於靖宇縣西部,東南與靖宇鎮相接,西面以老嶺為屏障與輝南縣接壤,北與輝南縣四岔鄉、靖宇縣景山鎮毗鄰,總面積191平方公裏。
  竜泉鎮開發於1911年,1913年建屯,屯南有火山爆發後形成的天然湖,名為竜灣湖,屯附近又有多處自然泉水,遂名為竜泉。1931年至1945年為蒙江縣四區。1956年至1958年為竜泉鄉。1959年2月,改為竜泉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竜泉鄉。1985年1月改為竜泉鎮
  竜泉鎮地處長白山係竜崗山脈,竜崗山脈由東嚮西斜臥在縣境東南,支脈嚮西北伸延,構成全鎮東南低、西北高的特點。主要山脈有竜崗山脈、五臺山脈。
  竜泉鎮東亞季風區、寒溫帶濕潤型,其特點是大陸性氣侯,四季分明。春季溫帶變化劇烈,冷暖無常,多偏西風;夏季短,溫濕多雨;秋季涼爽;鼕季漫長而寒冷。年均降水量767。3毫米,年均日照2408。5小時,年均有效積溫2140℃,無霜期平均為100天。
  該鎮所轄10個行政村,15個自然屯。人口1.0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0.83萬人,鎮政府所在地位於竜西村。
  竜泉鎮屬鬆花江支流珠子河流域,珠子河橫貫鎮域,平均流速2米/秒,平均流量66.4立方米/秒。鎮政府所在地南0.5公裏處的竜灣湖,由於火山地質構造,周圍遍布礦泉,共有泉眼14處,日涌水量近萬噸,水質良好,經鑒定屬重碳酸鈣鎂型含偏硅酸類礦泉水,極有開發價值。鎮內礦産業主要有玄武岩、石灰岩、火山渣,其中石灰岩的儲量約有1700萬噸。
  竜泉鎮有耕地16605畝、林地面積136.3平方公裏,森林覆蓋率為73.5%。土壤以灰棕壤和白漿土為主。森林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野生動物有林蛙、鬆鼠、黃鼬、蝙蝠、野兔、山雞、刺蝟、蛇、狍子、麻雀、布𠔌鳥、畫眉、烏鴉、貓頭鷹等;植物有人參、天麻、細辛、蕨菜、大葉芹、黃花菜、山芹菜、猴腿、刺嫩芽、山核頭、圓棗子等。
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竜泉鎮
  【歷史沿革】
  建國初期為淄川縣三區,轄竜口鄉、韓聖鄉、圈子鄉、渭頭河鄉、石𠔌鄉、車宋鄉。1955年4月,撤淄川縣,竜泉劃為昆侖區、後歸屬洪山區,成立竜口辦事處和渭頭河辦事處。1958年3月,洪山區撤銷,並入淄川區。1958年9月,成立竜口人民公社。1960年6月18日成立竜泉城市人民公社(簡稱竜泉公社)。1984年3月撤社設竜泉鎮
  【地理位置】
  竜泉鎮位於淄川城東南,鎮機關駐地在竜一村。南與西河鎮以劈山為界,東與張莊鄉相鄰,北與洪山鎮接壤,西與城南鎮、昆侖鎮相連。
  【自然概況】
  竜泉鎮地處山丘地區,東部為石灰岩山區,西部為沙頁岩山區,中部地形較為平坦,整個地勢東西高,中間低,南高北低,成箕狀,東西最大距離6.9公裏,南北最大距離9.9公裏,全鎮總面積為40.16平方公裏。南部王山海拔高度373米,般陽河由南嚮北貫穿全境,韓莊溝、臺頭溝與般陽河相連。省道湖南公路貫穿南北,柳泉石礦、竜泉煤礦兩條鐵路支綫分列東西。全鎮共有耕地面積789公頃,適合種植小麥、玉米、大豆及各類蔬菜,全鎮植被面積1200公頃,覆蓋率達30%。主要礦産資源有煤炭、鋁礬土、陶土、紫砂石 、石灰石。主要特産有渭頭河大甕、竜口氈帽、泉頭砂鍋等。
  2002年,全鎮轄16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4.3萬人,人口增長率2.94‰,計劃生育率、晚婚率、晚育率和綜合措施落實率達到100%。2002年被評為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傢活動”先進單位,同年被評為全省“婚育新風進傢,宣傳教育進村”活動先進鄉鎮。
  【經濟狀況】
  鎮內以陶業發達著稱,明清時期譽為“大甕之鄉”。新中國建立初期,全社經濟總收入90萬元,1978年1149萬元,2002年24. 6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426萬元,年末各項存款餘額3億元。
  【第一産業】
  1949年糧食總産591萬斤,1978年糧食畝産617斤,總産1551.6萬斤。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實行家庭聯産承包責任製,鎮政府加大農業投入,村成立農機大院、農業服務站和農田水利專業組,購置鏈軌車、50拖拉機、旋耕機、播種機等農機具,實行統一耕播、統一供種、統一灌溉、統一運輸、統一脫粒,農業實現社會化服務。
  1996年始,全鎮發展特色農業,建蔬菜大棚46個,建大型花卉場8處,建綜合養殖場58處,分別養鹿、豬、羊、雞、肉食狗、奶牛等十幾個品種,年創産值760萬元。2002年底,全鎮實現農業總産值5200萬元,其中種植業4130萬元,林業90萬元,畜牧業980萬元。
  【第二産業】
  自宋元始有製陶業,明清以來,逐漸發展成為淄川製陶業中心,形成傳統産品——“渭頭河大甕”。建國初期,渭頭河一帶有窯場20傢,缸窯、碗窯、盆窯44座,年産日用陶瓷15萬件,産值49萬元。建國初相繼建木業社、竜口氈帽、泉頭砂鍋、紅爐、磚瓦窯、石灰窯等手工業,年收入90萬元。
  1958年始,發展社隊工業,建粘土礦、農具廠、磚瓦廠、陶瓷廠、耐火材料廠、缸廠等小型企業。1962年從業人員2000人,固定資産總值180萬元,1970年始建起中型缸瓦廠、機械加工廠、陶瓷廠、拖拉機站、運輸隊等企業,從業人員3000人。1978年建化工廠、建材廠、紙箱廠等企業,是年,社辦企業總産值337.78萬元,村辦企業産值502萬元。1985年,出現鎮、村聯戶等多種形式辦企業的局面。是年,鎮辦企業總産值493萬元,村辦企業總産值5200萬元。1987年始,全鎮以資源為依托,以高科技為導嚮,主攻建材主導産業,完善基礎設施建設,1988年建1.8萬 kw竜泉電廠,基本擺脫勞動密集型,拼體力、作坊式的自然經濟,形成以建材工業為主導,以高科技産業為導嚮,地下轉地上,內涵轉外延,結構比較合理的工業體係。是年,實現工業産值6272萬元,實現利稅400萬元,人均收入900元。
  10年間,全鎮工業纍计投入18.8億元,企業投入5.5億元,興辦合資企業17傢,步入國傢企業集團一傢,省級企業集團2傢,全國大型二檔鄉鎮企業3傢,中型一檔4傢,中型二檔10傢,有5傢企業評為省高新技術企業,有5傢企業通過iso9002質量體係認證,有6項産品填補國內空白,23項獲國傢專利,有2個部優、4個省優、8個市優産品,1996年被省科委評為高新技術示范镇,1996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振興工業”先進單位。
  2000年始,抓重點工程建設、進行企業改製和創新、壯大骨幹優勢企業、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培植高新技術企業,形成磁性材料、晶體材料、金剛石材料、高性能電池為代表的“三材一電”高新技術企業群體。建起淄博新材料工業園區,高新技術産業年産值5.9億元。淄博磁性材料有限公司年生産能力名列全國同行業第三位。
  2002年,全鎮共有工業企業164傢,其中建材企業30傢,年産量7000萬平方米,工業企業年産值21.73億元,實現利稅3.7億元,上交國傢稅金2911萬元。
  【第三産業】
  新中國建立前,竜泉靠着陶業、氈帽、砂鍋等傳統手工業的發展,使竜口、渭頭河形成較大集市。建國初,群衆入股,辦起竜口地區聯村供銷合作社、信用合作社。1953年,國傢對私營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1956年私營工商業納入合作化軌道。1978年,個體私營商業、飲食業、服務業日趨繁榮。1987年,有國營網點12處,集體網點36處,個體網點118戶。此外,農村尚有小商販120戶。1990年始,先後建起農貿市場5處,鎮政府駐地沿湖南路建商業街一條,開設各類門頭330傢,形成竜泉商貿集散地。2002年底,全鎮個體工商業戶8200戶,私營企業160傢。全鎮有大型超市2處,中小型酒店40處,全鎮第三産業人員6000人,年末固定資産原值6.2億元,實現總收入3.2億元,創利稅3000萬元。
  【文教衛生】
  1949年境內有學校8處(其中完小2處),學生850餘人,開辦農民夜校10年,多數青壯年達到初中文化水平。1958年,淄博第十四中學設竜泉。1986年成立成人教育中心,培養農村各類技術人才1000人。90年代,鎮投資500萬元建起2處高標準中學和2幢教師宿舍樓。2002年,全鎮有2處中學,在校學生2022人,6處小學,在校學生2708人,其中3處為市規範化學校,獲國傢級、省級、市級各項奬勵275項。1999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首批教育強鄉鎮之一。2002年全鎮現有教職工359人,學生入學率、鞏固率及學校設施均達到省級標準。
  1982年,竜泉鎮和莊村發現一古墓,出土青釉蓮花瓷尊1件,青釉瓷碗3件,現收藏市文化局。根據造型、紋飾和胎釉分析,應是北齊時期北方青瓷窯所産。經鑒定為國傢一級文物,代表着北齊時期的北方陶瓷藝術水平。1972年成立公社電影隊,1975年成立公社文化站,1984年建起竜泉影劇院。各村相繼建立圖書室、閱覽室、文化大院。1988年先後辦起《竜泉通訊》、《工程簡報》、《竜泉信息》、《工作動態》等內部刊物。
  新中國建立之前,鎮內醫療條件較差,衹有少數名中醫和部分個體藥鋪;1956年成立聯合診所,衛生人員22名,1959年建衛生保健站,1961年改為衛生院。1999年建門診大樓一幢,購置b超等先進醫療設備,改善醫療條件。2002年全鎮有衛生院1處,村衛生室18處,病床40張。
  1991年承辦“竜泉杯”全國少年足球賽,並組隊參加比賽。1992年舉辦“迎省運山東省‘竜泉杯’農民中國象棋比賽”。1992年9月淄川德利陶瓷廠與山東體育報合辦德利藝術攝影大奬賽。韓聖村連續舉辦八屆元宵燈會,尚莊高蹺、礬場舞獅均獲得優秀表演奬。
  【人民生活】
  20世紀70年代,以小麥、玉米、瓜幹為主糧。80年代,以面粉為主食。90年代,以面食為主,雞、魚、肉、蛋、奶、蔬菜多樣化,穿着趨嚮高檔化。1985年以來,全鎮有18個村實施舊村改造,拆平房、蓋樓房。住宅走嚮樓房化。臺頭、和莊、圈子村全部改造為二層小樓,渭二居委會蓋起16幢高層住宅樓,水電暖氣配套。2002年全鎮人均住房面積30平方米,電話裝機總量10200部,閉路電視普及率60 %,80年代,自行車,90年代,摩托車、機動三輪車,各種汽車已逐步成為運輸和代步工具。1996年,全鎮各村戶戶通電、通自來水、通柏油馬路,18 %的農民加入社會保險。鎮敬老院1989年被評為省級敬老院,1991年竜泉鎮列入省級文明鎮,1996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小康鎮,200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5428元。
  【鎮村建設】
  1985年始,鎮聘請省、市專傢進行小城鎮整體規劃。湖南路竜泉段拓寬改造工程長8.4公裏、寬31米,投資3500萬元。投資420萬元建江北第一傢程控電話工程,投資1440萬元完成全鎮供水工程,完善全鎮交通、電力、通訊、汽等基礎設施。2000年,為建設高標準中心鎮,聘請省勘察設計院,重新修編原有規劃。
  1995年始,總投資3.6億元新建農貿市場5個,完成小城鎮建設總面積30萬平方米,高層住宅樓7.3萬平方米,二層住宅樓20萬平方米,商住兩用樓3.3萬平方米,湖南路竜泉中心路段安裝路燈204盞,種植花草867600平方米,全鎮40個單位3000戶居民解决鼕季取暖和生産用汽,集中供熱8.5萬平方米,淄川城區供熱面積45萬平方米。和莊、渭二、臺頭村被省人事廳、省建委命名為“村鎮建設明星村”,1996年竜泉鎮獲得省級“城鎮建設新型鄉鎮”稱號,2001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市級中心鎮”。
  【中共地方組織】
  1946年建中共竜口地區黨總支,1949年建竜口鄉、韓聖鄉、圈子鄉、渭頭河鄉黨支部。1958年9月成立竜口鄉黨總支。1995年經市委批準設村級黨委,1992年鎮黨委被省委命名為“黨建工作先進單位”。2002年全鎮有村黨委7個,總支7個,黨支部86個,黨員1519名。
  【基層政權建設】
  1948年解放後,為淄川縣三區,轄竜口鄉政府、韓聖鄉政府、渭頭河鄉政府,1955年4月,淄川縣撤銷,成立竜口辦事處和渭頭河辦事處。1956年10月,洪山區撤銷辦事處,成立竜口鄉政府。1958年9月成立竜口鄉人民公社,1960年6月成立竜泉城市人民公社(簡稱竜泉公社),1968年3月建革命委員會,1984年3月,竜泉公社改稱竜泉鎮人民政府。
  【群衆組織】
  抗日戰爭時期,建農民抗日救國協會、婦女抗日救國會、青年抗日救國會,1945年更名為農救會、民主婦女聯合會、青年救國會。1949年10月,建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竜口區工作委員會。1957年8月改稱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竜泉委員會。1964年6月成立貧下中農協會,1980年撤銷。婦女組織解放前為民主婦女聯合會,1955年4月改稱婦女聯合會,1982年6月成立竜泉科學技術協會,1984年6月成立個體勞動者協會。1985年6月成立老幹部協會,是年,成立竜泉計劃生育協會。
  【領導班子】
   孫豐國 黨委副書記、鎮長 主持鎮政府全面工作。
  張 棟 黨委委員、副鎮長 主持鎮經濟發展辦公室全面工作;分工工業、三産、招商引資、外經外貿、工業園區建設、鎮辦企事業單位、民營經濟、勞動保障、統計、安全生産工作;綜合協調供電、金融、保險、工商、技術監督、東華水泥等相關部門、單位的工作。
  袁寶輝 副鎮長 分管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農機水利站、獸醫站、農業園區建設、經管、民政、老齡、移民工作。
  崔志波 副鎮長 分管城鎮建設服務中心工作;綜合協調國土資源、交通、環保、郵電工作。
  【內設機構】
   竜泉鎮政府內設黨政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社會事務辦公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財政審計所,計統辦,城鎮建設服務中心,計劃生育管理服務中心,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農機水利站,獸醫站,文化站等機構。其職責如下:
  黨政辦公室:主要負責黨委、政府的日常事務包括人事、文檔、老幹、機關後勤、綜合協調等工作;負責組織會議、起草文稿,及時做好上呈下達,保證政令暢通;負責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經濟發展辦公室:主要負責原鎮辦、村辦、個體私營企業等方面的行政管理工作。搞好經濟政策研究、發展規劃和經營、銷售、信息方面的服務,指導企業的生産經營管理活動,積極發展第三産業;積極做好鄉鎮勞動就業、安全生産管理工作,負責外經外貿和招商引資工作的協調和服務;協調工商、稅務、金融、農電、交通、環保、國土資源等相關部門的工作 。
  社會事務辦公室:主要負責民政、老齡等方面的行政管理工作。根據有關規定,製定各項事業的工作計劃和發展規劃;做好優撫安置、社會福利等方面的工作。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負責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司法、信訪、社會穩定等方面的工作;協調公安、檢察和法庭等單位的工作。
  財政審計所:主要負責鎮級財政的預决算工作,編製鎮級財政收預算、决算報表,按期嚮人代會報告;加強財源建設與研究, 協調稅務部門完成稅收任務,組織管理農業稅的徵收管理工作;加強預算外資金的“零戶統管”,做好住房公積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及工資等工作;負責對各村(居)、鎮直各企事業單位的審計監督工作。
  計統辦:主要負責指導全鎮農村經營管理工作;全鎮計劃安排工作,各種統計報表。
  城鎮建設服務中心:主要負責鎮域規劃的編製、實施;抓好鎮村開發建設和管理;組織實施城鎮綜合治理,規範市場秩序;負責城鎮緑化及維護工作;加強城鎮建設管理規範化、法製化。
  計劃生育管理服務中心:主要負責宣傳、普及計劃生育方針政策和節育、優生科學知識;開展婚、育、生、養全程服務,做好各種節育手術和優生優育咨詢;組織育齡婦女健康查體,做好一般治療工作;做好避孕藥具的儲存發放和推廣工作。
  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要負責全鎮農業結構調整工作;協調管理農、林等工作;抓好植樹造林、農業技術培訓、林業防火等工作;抓好科技推廣等工作。
  農機水利站:主要負責農業機械的管理、年審工作;農機推廣工作,農機安全、宣傳教育工作;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與管理;抗旱期間的人畜吃水、農作物灌溉及抗旱活動情況的統計摸底及上報工作;負責全鎮防汛工作;負責全鎮的社會化供水,做好自來水管 道、用戶水表的維修、維護工作;定期收取水費。
  獸醫站:主要負責全鎮畜牧業生産、管理與發展規劃,提供畜牧業技術服務,搞好動物檢驗、檢疫、防疫等項工作。
  文化站:做好社會文化宣傳報道工作。
雲南省易門縣竜泉鎮
  縣城所在地,海拔1580米,距省會昆明86千米,離玉溪市政府所在地紅塔區140千米。
  雲南省昆明市官渡區竜泉鎮農民居住的別墅區位和人口
   竜泉鎮位於易門縣城,是易門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鎮國土總面積為262.1平方公裏,東接安寧市、晉寧縣,南連易門浦貝鄉,西鄰易門銅廠鄉,北與易門六街鎮相連,下轄11個村(居)委會,155個居民小組,總人口53489人,其中農業人口占62.3%,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0.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裏204人,農業人口人均占有耕地0.96畝。
  氣候與水土
   竜泉鎮平均海拔1600米 ,屬中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15.9攝氏度 ,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初級水利化程度高,農業用水主要來自岔河水庫、大𠔌廠水庫和竜泉水庫,水質未受污染(其中的竜泉水庫更是天然高鍶礦泉水);鎮轄區內空氣潔淨,土壤多為衝積沙壤土,土質肥沃,少有工業廢水和有毒空氣污染,農作物種多質優,勝産優質蔬菜、水稻、烤煙、油菜籽等,且中心城區與國傢級森林公園----大竜口公園連成一片,極利於發展高效緑色農業和觀光農業,尤其是發展無公害蔬菜。
  資源與環境
   竜泉基礎設施完善,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鎮內公路四通八達,距滇中明珠----玉溪145公裏 ,距春城昆明 96公裏,易安高速公路在鎮城內穿行而過,到昆明僅需90分鐘,交通十分便利;通訊便捷,轄區內程控電話、移動通訊已全部開通,鎮內通車率、通郵率、廣播電視覆蓋率達100%,有綫電視已進入尋常百姓傢,全縣近2000個互聯網用戶中竜泉占了很大比例,網絡經濟、信息等概念已深入人心;鎮屬學校3所(其中中學2所和小學1所,共12個教學點,教職工419人),在校生6865餘人,已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高級中學和職業高中也在轄區內;衛生防疫覆蓋率廣;建有占地面積120餘畝,集交易、倉儲、冷庫和信息為一體的易門蔬菜批發交易市場;有豐富的野生菌(牛肝菌、鬆茸、幹巴菌、雞樅)和野菜(蕨菜等)資源;現該鎮優質蔬菜生産已具有了相當規模,所生産的優質蔬菜已由鎮産業化竜頭企業----源泉竜産品開發有限公司銷往廣東、香港和東南亞地區,倍受歡迎;另外,轄區內建有易門縣經濟開發區,開發區地理位置優越,基礎設施完善,並製定了相應的優惠政策。城區環境優美,緑樹成蔭,緊接大竜口國傢級森林公園,可謂“依山傍水”,是休閑、旅遊、度假的好去處;附近有石蓮寺、馬頭山、靜樂庵、梅營珍珠溫泉和素有“小三峽”之稱的大𠔌廠水庫風景區等極具有開發潛力的旅遊景點。
  業績報告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五大以來,竜泉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區位、氣候和資源條件,以市場為導嚮,積極調整農業産業結構,大力發展優質蔬菜生産、農産品加工、畜牧業和個體私營經濟。至2000年末,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達26389萬元;鄉鎮企業營業總收入過71982萬元;財政收入達1404.8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348元;有鄉鎮企業1631個,其中集體企業4個、私營企業48個、個體戶1579個,已形成了建築、運輸、農産品加工和商飲服務並舉的多元化格局,鎮內市場繁榮,設施齊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全鎮種植蔬菜達12047畝,總産蔬菜2937萬公斤;出欄肥豬49800頭,有能繁殖母豬4757頭,出欄傢禽209765頭(衹)。
  發展規劃
   該鎮圍繞雲南省省委、省政府“建設緑色經濟強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國連接東南亞、南亞國際大通道”的三大目標,根據易門縣“一強三基”的發展目標,結合該鎮實際,在堅持“保支柱、調結構、創産業、建市場、活流通、興科教、強素質、重服務、促發展”工作思路的基礎上,開拓創新。該鎮確定了“兩強三基”的發展目標,“兩強”----建設緑色經濟強鎮和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強鎮;“三基”----建立1萬畝優質烤煙、1.6萬畝退耕還林、種植優質早板慄4000畝、城區近山面山緑化造林5000畝、萬畝優質無公害蔬菜、6000畝花卉為主的緑色基地;以信息服務為中心,商品集散地和個私經濟為主的流通基地;以生産萬頭優良仔豬為主的畜牧業基地。
山東省即墨市竜泉鎮 Longquan Town, Jim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基本概況
  竜泉鎮位於山東半島東南部,在素有“青島後院”之稱的即墨市東郊,東涉黃海,南依嶗山,北與華山國際鄉村俱樂部毗鄰,總面積1.48平方公裏。轄65個行政村,人口5.6萬人,耕地8萬畝,山丘面積1.2萬畝。
  地理氣候
  竜泉鎮地處溫帶季風區域,四季分明,氣候宜人,鼕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降雨量750毫米,年平均氣溫12℃。
  交通網絡
  竜泉鎮係青島即墨市的衛星城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煙青(煙臺----青島)一級公路與青威(青島----威海)高速公路交岔穿越境內20余公裏。兩條公路是本地區與內陸地區進行資源配置的交通要道,並與轄區內道路形成縱橫交錯的交通網絡。東距青威高速公路5公裏,西去12公裏與山東交通大動脈——濟青高速公路、青銀高速公路相接,南距青島港15公裏、青島海港40公裏,西距藍村火車站30公裏。
  水、電、通訊
  竜泉鎮有水庫、塘壩16個,庫存容量達201萬立方米;有35KV變電站一座,供電能力為16000KVA;已開通程控電話裝機總容量3000門。
  海岸綫
  竜泉鎮位於黃海西北部,距海岸綫10公裏。
  空港情況
  轄區距青島國際機場15公裏,青島港40公裏,柴島碼頭10公裏。
  特色農産品
   玉米、花生、小麥、地瓜、蓮花、蔬菜、番茄、黃瓜、辣椒、西瓜、菜瓜、傢禽、肉食雞。
  行政轄區
  竜泉鎮下轄村:范家街村 河東楊頭村 河北楊頭村 韓傢後寨村
  東蔣戈莊村 西蔣戈莊村 張傢小莊村 河南崖村
  修傢街村 潘傢泊村 北窩洛子村 單傢街村
  李傢街村 劉傢街村 高傢屯村 邵傢屯村
  俞傢屯村 汪汪泊村 小王傢莊村 於傢蘭蒿埠村
  崔傢蘭蒿埠村 鐘傢蘭蒿埠村 何傢莊村 石泉頭後村
  石泉頭前村 小寨村 大寨村 柳林村
  玉石頭村 楊傢演泉村 何傢演泉村 劉傢演泉村
  呂傢演泉村 石門村 東塔子夼村 西塔子夼村
  前麥泊村 後麥泊村 黃甲山村 窯上村
  解傢村 大埠村 小埠村 辛疃村
  笏立頭村 果元村 嶺上村 汪河水南村
  汪河水北村 前碾子頭村 後碾子頭村 滿貢一村
  滿貢二村 滿貢三村 吳傢莊村 解戈莊村
  東河北村 西河北村 李傢蒲渠村 臺子村
  鄒傢蒲渠村 張傢莊村 前蒲渠店村 後蒲渠店村
  梁傢屯村
黑竜江省巴彥縣竜泉鎮
  竜泉鎮位於黑竜江巴彥縣東北部,距縣城16公裏,地處駱駝砬子山腳下,巴窪綫公理穿街而過。竜泉鎮歷史悠久,清道光元年(1821年)已有人煙,形成集鎮後,商賈雲集,工貿興隆。成為當時巴彥縣東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近年來,竜泉鎮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鎮內街道整齊,白色路面橫貫東西大街,路旁樓群林立,商貿雲集,新型城鎮已經初具規模。
  竜泉鎮,原名“天增泉”。後因竜泉河環繞其境,故改名“竜泉”。清代晚期,1852年(清鹹豐二年),始有人煙,隸屬呼蘭城守尉管轄。1862年12月(清同治元年十一月),劃歸呼蘭廳管轄。1878年(清光緒四年),有名為張振祿者來此領荒墾殖,逐漸形成村落。1883年(清光緒九年),揣萬寶於此開一燒鍋,名“天增泉”,後演化為地名。清末,1905年1月(清光緒三十年十二月),劃歸巴彥州管轄,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隸屬第二區。中華民國成立後,1913年1月,改隸巴彥縣管轄,仍屬第二區。東北淪陷後,商賈雲集,形成集鎮,始稱“竜泉鎮”,隸屬第二保,1939年1月改設竜泉村。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1月,設置竜泉區。1948年11月,改稱華山區,1950年改為第五區。1956年3月,設置竜泉鄉。1958年9月,改稱竜泉人民公社。同年11月,將原華山、通達鄉並入竜泉公社。1959年4月,劃分為竜泉、華山兩個公社。1984年2月,將竜泉公社改為竜泉鄉。同年8月,改設竜泉鎮
  竜泉鎮面積146.4平方公裏。東部為淺山丘陵區,有蒙古山餘脈富大山、駱駝砬子山、成志溝山等。其中:成志溝山高海拔564.3米,是巴彥縣的最高點。駱駝砬子山為巴彥、木蘭兩縣界山。山深林茂,樹木蔥鬱,清爽宜人,蜿蜒山路,直通山頂。玉皇廟石刻、抗聯活動遺址,殘垣斷壁猶在,每逢夏日,遊人絡繹不絶。西部平原區。以農業種植為主。 竜泉鎮轄5個行政村,2個居民委。有耕地面積166450畝,其中:水田面積13350畝,全鎮共有林地面積4340畝。全鎮共有戶數8052戶,人口29395人,其中:農業戶數7734戶,農業人口28453人,人均耕地面積4.1畝,是典型的農業大鎮。全鎮共有勞力15107人,其中:男勞力8113人,女勞力6994人。 全鎮有綫電視入戶率完成70%,住房磚瓦化率55%,人均居住面積達到17平方米。自來水入戶率為4%,3個自然屯1258口人能夠吃上安全水。
  竜泉鎮以農業為主,是商品糧重要産區,種植作物以玉米、大豆、𠔌子、高粱為主。鎮黨委、政府在確保農業主導産業的同時,大力發展畜牧産業,實現縣委確定的“半壁江山、豬坐殿”的戰略發展思路。生豬飼養量在7.4萬頭,以黃牛、生豬、羊、傢禽為主的養殖業成為農村經濟結構的重要支撐。 隨着農業生産技術的提高,越來越多的農民從第一産業中解脫出來,從事二、三産業。鎮黨委、政府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全年有組織的輸出富有勞動力6500人左右,創造勞務收入8000萬元。勞務經濟已經成為農民增收的又一重要途徑。竜泉鎮文化教育事業發展居全縣各鄉鎮的首位。1983年被評為全國農村體育工作先進集體,1984年鎮文化活動中心被評為全國群衆文化活動先進集體。2006年,竜泉鎮福鄉村被確定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省級試點村,現已建成10000平方米高等級農民文化休閑廣場,是全縣最大休閑廣場。2006年,鎮黨委、政府爭取資金670萬元,易地新建竜泉中學,泉中學,新樓寬敞明亮,軟硬件設施全縣一流,全校教職員工正在為爭創省級一類學校而努力工作。
  
  230126104 竜泉鎮
  230126104001 雙峰居委會
  230126104002 竜興居委會
  230126104200 竜泉村
  230126104201 平泉村
  230126104202 仁河村
  230126104203 長安村
  230126104204 福鄉村
山西省臨汾市隰縣竜泉鎮
  竜泉鎮位於山西臨汾市隰縣,是2001年4月鄉鎮撤並工作中,由原來的隰縣城關鎮和北莊鄉合併組建的。位於隰縣中部和紫川𠔌地,東經110°54′44″,北緯36°41′30″,城區東依堆金山,西屏鳳凰山,北進五裏後村,南出接官坪。東西寬1.5公裏,南北長4.5公裏。紫川河與古城河交匯流經其境,全部境域分為城區和城以東恆面地區。由兩川(紫川和古城川),六垣(東恆、西恆、古城恆、北莊垣、樂安恆、益其垣),四溝(陳傢河溝、路傢溝、汪傢溝、劉傢莊)組成。總面積108.8平方公裏。
  鎮區以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自然分區為基礎,分設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居民委員會,50餘個居民小組。全鎮有10個村民委員會,其中城區分佈3個村民委員會,城區以東垣面地區分佈有7個村民委員會。竜泉鎮人民政府設在北大街紅星巷內。全鎮共有居民9636戶,總人口3020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6881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9‰,總耕地面積為32655畝。
  竜泉鎮為千年古鎮,距今已有1377年歷史。舊城始建於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嚮為州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如今已發展成為臨汾市西山片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明清時稱為裏,民國後改為街公所。1946年11月28日隰縣解放,人民當傢作主,首建隰縣市。1949年後改建城關管理區,1956年建城關鄉,1958年稱城關公社,1966年改建城關鎮,1985設城關鎮人民政府,2001年4月和北莊鄉合併稱為隰縣竜泉鎮。由於竜泉鎮坐落於紫川河與古城河交匯環繞的開闊地,北西南三機臨水。古有“水包蓮花城”之稱。城中心有古建築“大觀樓”給這個地處黃土高坡的山區小鎮增添了無盡的光彩。
河南省安陽市竜安區竜泉鎮 District, An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Longquan Town, Long An
  竜泉鎮位於安陽市西南17公裏,屬淺山丘陵,總面積57平方公裏,人口3.1萬人。這裏交通便利,嚮北4公裏安林高速穿過,省道303綫境內穿過,嚮東緊鄰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和107國道。1700年前,蜀後主劉禪被囚於此,曾感嘆道:“此間樂不思蜀也!”成語“樂不思蜀”來源於此。
  河南省安陽市竜泉鎮有1700多年的花卉栽培歷史,是全國著名的"花卉之鄉"。近年來,該縣大力調整農業産業結構,推動了竜泉花木生産的發展。全鎮花木種植面積已達到1500公頃,花木品種達到1500多個,年總産值1.54億元。
  該鎮在生産上也實現了産業化,境內擁有投資500餘萬元興建的占地500餘畝的花卉批發市場和高標準育培中心。據統計目前全鎮每畝平均産值在7000-8000元左右,花木生産已發展成為竜泉鎮的支柱産業。花木生産的迅速發展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實現了財政增收。竜泉鎮被安陽市定為"特色農業鄉鎮",該鎮全年花木生産銷售收入0.85億元,占全鎮農業收入的45%。花農也從中獲得了可喜收益,人均收入達到2700元。
  竜泉鎮位於太行山麓東側,境內共有六個水庫,氣候適宜,是南花北移和北花南調的理想過渡馴化地帶。相傳竜泉花卉始於三國,發展到現在,已有2000多種花卉品種和3000多名能工巧匠。近兩年,該鎮立足實際,確立了“大力發揮傳統優勢和資源優勢,全面發展花卉林果生産,大搞特色農業”的工作思路,聘請有關專傢對全鎮特色農業發展進行了整體規劃,目前,全鎮基本形成了四個花卉林果專業區:一是以竜泉、吳傢洞、東平、陳傢坡四個村為中心,以省道303綫兩側為軸綫,嚮外輻射帶動周邊2萬畝的“中部花卉苗木區”;二是以羊毛屯、張傢崗、全林為中心,輻射帶動周邊4000畝“東南部優質無公害紅富士蘋果區”;三是以梨樹廠、九堰為中心,帶動周邊6000畝雪棗、鼕棗、柿樹、核桃為主的“西部小雜果區”;四是圍繞竜泉水庫、省級森林公園、吳傢洞珍稀苗木觀光示範區和梨樹廠林業小雜果采摘觀光園為中心,發展8000畝以山、水、花、果、林為主的“生態旅遊觀光區”。目前,這四個專業區的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已成為該鎮特色農業的支柱産業。
山西省壺關縣竜泉鎮
  竜泉鎮位於山西壺關縣,是縣政府所在地,全鎮轄40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農業人口3.9萬人,非農業人口1.9萬人,全鎮流動人口425人,暫住人口250人。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在為他們竜泉發展經濟提供了先决條件的同時,也給他們抓好社會穩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鑒於這種情況,鎮黨委、政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政法委、綜治辦的具體指導下,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發展思路,自覺把綜治工作作為維護社會穩定,創優發展環境的根本措施來抓,狠抓基層基礎建設,全面落實各項綜治措施,通過全鎮上下的共同努力,如今,竜泉鎮出現了各類案件下降了,違法犯罪少了,上訪告狀少了,外來投資、經商、居住的多了的良好局面,但當前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因素仍然不少,他們深感責任重大,任務艱巨。 回顧以往,他們始終把建設“平安竜泉”作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四為一體”建設的重要內容,並在年初規劃建議中明確提出了今後“平安竜泉”建設的目標任務。
  近年來,該鎮努力打造平安竜泉、北方緑城,創建全國文明衛生城市,取得顯著的成績。
黑竜江省拜泉縣竜泉鎮
  竜泉鎮隸屬拜泉縣管轄。位於縣境南部。哈黑公路穿過鎮區。鎮政府駐地距縣城23公裏。
  竜泉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8506男9526女8980家庭戶戶數5086家庭戶總人口(總)18471家庭戶男9498家庭戶女89730-14歲(總)40560-14歲男20990-14歲女195715-64歲(總)1350515-64歲男690015-64歲女660565歲及以上(總)94565歲及以上男52765歲及以上女418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7867
  竜泉鎮,曾名“韓瘸子店”、“中興鎮”。清末,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俗稱韓瘸子者從山東來此地開大車店,因是通往安達必經之路,又是過往大車的唯一食宿店,人煙日漸稠密,故得名“韓瘸子店”,並逐漸發展成為小集鎮。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劃歸拜泉縣管轄。中華民國時期,隸屬拜泉縣第三區管轄。東北淪陷後,初隸第五保,1938年5月改為振興村。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取名中興鎮,並設中興區,後改為第三區。1956年3月,撤區劃鄉,設置中興鄉。1958年9月,改為中興人民公社。1962年劃分為中興、繁榮兩個公社。1977年5月,因與甘南縣中興公社重名,將中興公社更名為保華公社。1984年初,改為竜泉鄉。1986年4月,改設竜泉鎮
  竜泉鎮轄區地處半丘陵地帶,土壤肥沃。全鎮總面積125.4平方公裏,有耕地13.7萬畝,林地2萬畝。主要農作物有玉米、小麥、大豆、亞麻、嚮日葵等。鎮辦工業有亞麻原料加工、鐵木加工廠等。全鎮共轄衛星、東星、擁政、新化、公義、增産、群富、民意、竜泉、朝陽等10個村。1992年末全鎮總人口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357人。鎮政府駐地衛星村。
  
  230231104 竜泉鎮
  230231104200 衛星村
  230231104201 仁義村
  230231104202 群富村
  230231104203 民意村
  230231104204 竜泉村
  230231104205 朝陽村
  230231104206 凡榮村
  230231104207 新發村
  230231104208 富裕村
  230231104209 群衆村
  230231104210 光輝村
  230231104211 新興村
  230231104212 富民村
  230231104213 同樂村
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竜泉鎮
  煙臺市牟平區轄鎮。1956年屬牟平縣為竜泉區,1958年並入薑格莊鄉。同年改公社,1962年設竜泉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設鎮。位於區境東部,昆崳山北麓,距城區中心20公裏。面積157平方公裏,耕地面積318公頃,人口3.4萬。上(莊)澤(口)、俚(島)李(格莊)、大(窯)竜(泉)、任(格莊)殿()、(嵐後)竜(泉)等公路在境內縱橫貫通。自然地理環境優越,半山半泊,著名的昆崳山風景旅遊區就在鎮境內。以駐地村竜泉湯得名。1992年撤鄉設鎮。
  轄竜泉湯、窯廠、北夼、高傢疃、西店子、東店子、東北疃、王石夼、鄒傢莊、趙傢夼、孔莊、官道南、星石泊、西杭格莊、埠後疃、丁傢莊、尤傢泊子、埠嶺觀、北峴村、南峴村、任格莊、呂格莊、神童、大葦子、小葦子、西橋、杜傢莊、北臺、六甲村、蘆其窪、河裏莊、官道北、巨格莊、趙傢莊、高傢疃、東湯、八甲村、麯傢屯、頭甲、匣子口、王傢口、西口子、金沙夼、獅子夼、西莊、西殿後、東殿後、湯西、南觀、潘格莊、河北崖、馬傢都、埠前、臥竜堡、灘上、澇夼、釣魚石、西臺、楊傢泉等60個村委會。
  主産玉米、小麥、地瓜、花生,盛産蘋果、梨、大櫻桃、杏等。種植板慄8000畝,年産160萬斤,被山東省林業廳和煙臺市委、市政府命名為省,市級板慄基地。有建材、冶金、木材加工、綉花等鎮村和私營企業。其中綉花、刺綉較為普及,金島漁具有限公司生産的碳素魚竿,熱銷30多個國傢和地區,為全國最大廠傢之一。2004年全鎮生産總值1.872億元。農村經濟總收入5.216億元。有衛生院一處,農村醫療點39個,中小學7所。臺灣著名實業傢苗育秀先生功成名就後不忘回報家乡,於1993年捐資600萬元在家乡煙臺市牟平區竜泉鎮建起了“ 育秀學校”。
  有國傢級森林公園--昆崳山,有久負盛名的溫泉療養院,有名勝煙霞洞。竜泉溫泉歷史悠久,舊負盛名,是膠東半島最著名的溫泉。
山西省隰縣竜泉鎮
  竜泉鎮是2001年4月鄉鎮撤並工作中,由原來的隰縣城關鎮和北莊鄉合併組建的。位於隰縣中部和紫川𠔌地,東經110°54′44″,北緯36°41′30″,城區東依堆金山,西屏鳳凰山,北進五裏後村,南出接官坪。東西寬1.5公裏,南北長4.5公裏。紫川河與古城河交匯流徑其境,全部境域分為城區和城以東恆面地區。由兩川(紫川和古城川),六垣(東恆、西恆、古城恆、北莊垣、樂安恆、益其垣),四溝(陳傢河溝、路傢溝、汪傢溝、劉傢莊)組成。總面積108.8平方公裏。
  鎮區以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自然分區為基礎,分設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居民委員會,50餘個居民小組。全鎮有10個村民委員會,其中城區分佈3個村民委員會,城區以東垣面地區分佈有7個村民委員會。竜泉鎮人民政府設在北大街紅星巷內。全鎮共有居民9636戶,總人口3020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6881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9‰,總耕地面積為32655畝。
  竜泉鎮為千年古鎮,距今已有1377年歷史。舊城始建於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嚮為州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如今已發展成為臨汾市西山片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明清時稱為裏,民國後改為街公所。1946年11月28日隰縣解放,人民當傢作主,首建隰縣市。1949年後改建城關管理區,1956年建城關鄉,1958年稱城關公社,1966年改建城關鎮,1985設城關鎮人民政府,2001年4月和北莊鄉合併稱為隰縣竜泉鎮。由於竜泉鎮坐落於紫川河與古城河交匯環繞的開闊地,北西南三機臨水。古有“水包蓮花城”之稱。城中心有古建築“大觀樓”
  俗稱“古樓”。登高而望,崇崗四周,清溪中貫。山地與河𠔌相對高差達到213.6米。城區建築青陶瓦捨,鱗次櫛比。街市樓廈相間,排列有序,大街十字交叉四嚮展開,呈古典棋盤式風格。城區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坡度約為33﹪,11條主要巷道坐標式排列有序,雖然是一個山區小鎮,但街道總長達到3公裏,城郊沿河築在防洪大壩1300餘米,209國道而過,孝午綫、隰永綫貫通內外。北至省城太原,南至臨汾大寧,西到永和過關即步入陝西境內,交通十分便利,給竜泉鎮運輸業和發展添上了翅膀。西郊小西天精妙懸雕藝術,堪稱中華奇寶,屬國傢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以其獨特的風格。獨有的魅力吸引着絡繹不絶和中外遊客,給這個地處黃土高坡的山區小鎮增添了無盡的光彩。
海南省海口市竜華區竜泉鎮
  竜泉鎮是2002年經省委、省政府批復,原十字路鎮和美仁坡鄉合併而成立,鎮政府設在原十字路政府所在地。地處東綫高速公路7—22公裏的東西兩側,東以南渡江為界,與竜塘鎮、舊州鎮隔江相望;西鄰遵譚鎮;南靠新坡鎮;北接竜橋鎮、竜塘鎮。全鎮總面積73.4平方公裏,其中耕地29227.4畝,坡園地17119.01畝,水旱田12108.39畝,總戶數7050戶,總人口41000多人,其中農業人口34639人,非農業人口2461人。全鎮有34個黨支部900多個黨員;有117個自然村,120個經濟社。按行政村設有東占居委會和十七個村委會、即新聯村委會、元平村委會、市井村委會、富偉村委會,永昌村委會、美定村委會、占符村委會、國揚村委會、揚亭村委會、漢香村委會、新江村委會、五一村委會、椰子頭村委會、美仁坡村委會、仁新村委、雅詠村委會和大疊村委會。竜泉鎮地處羊山地區,又是南渡江洪澇災害最為嚴重的鄉鎮,經濟基礎薄弱,農業生産條件落後,屬於瓊山市的貧睏鄉鎮,全鎮2003年國民生産總值1.9093億元,農民人均收入2335元。
No. 20
  面積180.3平方千米,人口77445人。鎮政府駐北門外。轄28個村委會。原城關鎮、孫仁堡鄉合併設立竜泉鎮
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
  竜泉鎮位於皖贛兩省東至、波陽、都昌三縣交界處,是安徽省十三個重點邊貿市場之一,同時也是省綜合體製改革試點鎮及省重點中心鎮,素有安徽省“南大門”之稱,與江西石門街鎮隔河相望,206國道、S222省道及“十五”期末將建的京福高速穿鎮而過,北接安慶、池州,南接景德鎮、九江,交通十分便利,區位優勢相當明顯。鎮域面積123.67平方公裏,其中規劃區面積2.5平方公裏,全鎮人口2.2萬人,其中鎮區人口5500多人,2003年國民收入9200萬元,邊貿市場交易額達1.8億元,鎮財政收入525萬元,農民人均收入2568元,鎮區個體工商戶248戶,從業人員達1100多人,竜泉邊貿市場既是一個對外綜合批發銷售的集散地,又是一個各類商品貨物大流通的中轉站。它集農業生産資料、日用百貨商品、傢電、農用車、建材、醫藥、煙草、食????、服裝鞋帽等九大類,嚮贛東北9鄉鎮35萬人口腹地輻射,市場份額的90%屬輕工産品,備受江西人青睞。以竜泉為中心在方圓80公裏內沒有一座中小城市,50公裏以內沒有一個縣城,竜泉自古就是交通要津,繁榮商埠,商傢瞄準竜泉的目的就是要進入南大門,採集標本,獲取信息,從而牟取商業利益。竜泉與江西省石門街鎮緊密相連,鳥瞰規模空前,兩鎮交織一起,同求發展,雙方相互競爭,相互合作,共同繁榮,竜泉是一個新興集鎮,基礎設施較好,政策優惠靈活,後發勢力強勁,竜泉周邊沒有一座中小城市,區域範圍內農村市場十分廣阔,因此,開發建設竜泉,全面啓動農村消費市場,擴大內需,帶動區域經濟的增長無疑是一個千載難逢的發展契機,以竜泉市場作為邊貿經濟的載體,將安徽農産品、輕工産品源源不斷銷往贛東北市場,必將拉動邊貿經濟的增長,成為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一個亮點,目前,竜泉集鎮共修築鎮區道路17公裏,形成了四通八達的道路網,與道路有關的供水、路燈、電訊、電力、緑化、排污等配套工程已經全面完成。鎮區居民自來水普及率達90%以上,固定電話用戶達85%,建成了廣播、電視、有綫電視臺。文化娛樂中心、賓館、醫院、養老院、幼兒園等一應俱全。在大力改善基礎設施的同時,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政策環境寬鬆靈活。
黑竜江省哈爾濱市巴彥縣
  一、基本概況
  竜泉鎮原名“天增泉”又稱“燒鍋街”。一九八四年建鎮。該鎮位於巴彥縣城東北部,距縣城16公裏。東隔小興安嶺的餘脈駱駝山脈與木蘭為界,南、西與巴彥港鎮、巴彥鎮接壤,北隔少陵河與鎮東鄉、華山鄉相望。全鎮地形略呈長方形,東高西低,東部為淺山丘陵區,西部為平原區,全鎮總面積143..3平方公裏。耕地面積130450畝,山林面積29000畝, 河流水面積15100畝,其它占地面積52202。全鎮轄5個行政村,43個自然屯,設兩個居民社區。總戶數為7682戶,總人口29442人,其中農業人口27975人。
  二、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
  竜泉鎮依山傍水,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東部山區藴藏着豐富的青石礦,總蓄量1.5億立方米,年開採量可達到3萬立方米,山沙年開採量1.6萬立方米;河流豐富,還有豐富的優質礦泉水資源,有待開發;林木總蓄量40萬立方米,樹種以鬆、楊、榆為主,還有珍貴木材黃波蘿、水麯柳、柞樹、白樺等原始林木。在茂密的森林裏,有黑熊、野豬、狐狸、狍子、飛竜、山雞等80餘種珍貴的野生動物,有人參、黨參、地竜、五味子、刺五加等珍貴藥材百餘種。竜泉鎮東部駱駝峰的“雷壁古洞”、“駝峰夕照”是巴彥縣“十大景觀”的其中兩個景觀,四季景色各有千秋,是我縣的主要旅遊景區,可修建大型的滑雪場,期盼有識人士來投資興業。
  竜泉鎮農業生産多年來始終堅持科學興農之路,廣泛應用新技術、新品種、新農藥,科學種田水平不斷提高,産量穩步增加,多年來給國傢的糧食生産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畜牧業生産不斷壯大,全鎮建起黃牛繁育基地6個,養豬專業屯4個,養蜂屯3個,養羊專業屯3個,養肉雞基地1個。教育、有綫電視、通訊、衛生事業迅速發展,現有2處中學,1個標準化幼兒園,11處小學,有綫電視入戶1544戶,固定電話總數3400部。中心衛生院設備齊全,保證了全鎮廣大群衆醫療保健的需要。基礎設施建設完備,鎮內主街白色路面和地下排水工程已建成使用,巴窪綫白色水泥路全境通過,鎮、村、屯交通十分便利。商服、居民住宅樓已達到40萬平方米。農機修理、門窗加工、食品加工、商飲服務、木材加工等個體工商戶124傢。全鎮城鄉經濟活躍,市場繁榮、物流、人流暢通,已經具備了現代化的農村小城鎮規模。
  行政負責人:賈樹文
  職 務:鎮 長
  電 話:57575121
  13199517878
  二、五個行政村
  1、竜泉村簡介:
  竜泉村位於竜泉鎮人民政府所在地,巴窪公路白色路面在村內穿過,交通便利。全村是長方形,均平原地,土質肥沃,黑土層深。全村幅員面積42839畝,其中,耕地面積28264畝,下轄8個自然屯,16個村民小組,農戶1563戶,總人口5900人,勞動力3149個。全村以種植業、養殖業、運輸業、加工業、飲食服務業、勞務輸出等為主,成為當地農民的主要經濟支柱。同時,縣有供電所等14傢機關企業,鎮轄一中等12傢單位座落在竜泉村內,使竜泉村成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行政負責人:張希臣
  職 務:村民委員會主任
  電 話:57575179
  13104019088
  2、長安村簡介
  長安村位於竜泉鎮西北部,少凌河南岸,西岸巴中綫公路,全村土地低窪,土地肥沃,是稻米主産區,素有魚米之鄉的稱號。全村幅員面積31715畝,其中,耕地面積21861備,下轄12個自然屯,19個村民小組,農戶1182戶,總人口4460人,勞動力1160個。全村的種植業、養殖業為主,以流動商販著名,主要營銷毛皮、羽絨等,成為鎮內一個較富裕的村。
  行政負責人:趙國庫
  職 務:村民委員會主任
  電 話:57575147
  13766948555
  3、平原村簡介
  平原村位於竜泉西南部,南與巴彥鎮接壤,巴東窪白色路面在村內橫穿。全村地勢平坦,土質肥沃,黑土層深,盛産玉米、大豆,是糧食主産區,全村幅員面積34658畝,其中,耕地面積25866畝,下轄7個自然屯,18個村民小組,農戶1269戶,總人口4935人,勞動力2715個。全村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糧食就地轉化,養殖業發展迅猛,已經成為經濟收入的主産業,規模不斷擴大,目前,陳傢崗屯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仔豬、育肥豬基地,遠銷哈市、大慶、河北省等地。
  行政負責人:馬春竜
  職 務:村民委員會主任
  電 話:57574002
  13895823086
  4、福鄉村簡介
  福鄉村位於在竜泉鎮東南部,駱駝峰腳下,南與巴彥港鎮接壤。全村地勢東高西低,以丘陵淺山為主,土質脊薄,糧豆産量不穩定。全村幅員面積41648畝,其中,耕地面積26384畝。下轄5個自然屯,18個村民小組,農民1504戶,總人口5880人,勞動力2515個。全村以勞務輸出為主,每年有1200人常年在外打工,已成為農戶收入的主導産業。同時,著名的駱駝峰旅遊區,每年都吸引數千人來此觀光,具有豐富旅遊市場資源,前明可觀。
  行政負責人:劉 國
  職 務:村民委員會主任
  電 話:57575175
  13704882939
  5、銀河村簡介
  銀河村位於竜泉鎮東北部,北與鎮東鄉毗鄰,東與木蘭縣接壤。全村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是典型的丘陵山區,土質非常脊薄,糧食以玉米、大豆、雜糧為玉,但是産量極不穩定。全村幅員面積43218畝。其中,耕地面積28255畝,下轄11個自然屯、17個村民小組,農戶1750戶,總人口6800人,勞動力3300個,是全鎮面積最大,人口數多的村,種植業、養殖業、勞務輸出等已經是當地的主導産業,具有廣阔的發展前景。
  行政負責人: 趙德軍
  職 務: 村民委員會主任
  電 話: 0451-57575416
  13664578575
  三、特色産業
  勞動力輸出
  竜泉鎮現在勞動力13939人。隨着農村改革的深入和農業機械化的不斷提高,勞動力剩餘越來越明顯,因此,加大了勞動力輸出工作,今年在外地建立固定用人單位9個,輸出過去7500人,年可收入4500萬元。勞務人均收入6000元。一抓基礎建設,規範勞動力的管理,把勞動力建檔立卡,推動了勞動力轉移工作。二抓能人帶動,發揮能人效應,通過鄉友會,利用本地在外埠從事做官、經商、公司法人等能人的優勢,主動聯繫,找用工單位。三抓技能培訓,壯大輸出群體,依托巴彥農廣校,針對所需工種進行企業技能培訓,使輸出的人員都掌握一技之長,提高了勞動力的專業技能。四抓信息反饋,構築信息平臺,積極尋找市場需求信息,聯繫用工單位,建立了輸出對象、市場需求、技能培訓的“三位一體”的輸出模式。
黑竜江省齊齊哈爾市拜泉縣
  拜泉縣轄鎮。1947年為第三區,1955年改中興區,1956年置鄉,1958年成立公社,1977年更名保華公社,1984年置竜泉鄉,1986年建鎮。位於縣境南部,距縣府23公裏。面積125平方公裏,人口2萬。202國道過境。衛星、東星、擁政、新化、公義、增産、群富、民意、竜泉、朝陽10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機械修理、釀酒、亞麻加工、糧油加工等廠。農業主産大豆、小麥、玉米,兼産馬鈴薯,盛産甜菜、亞麻、葵花子。
山西省大同市陽高縣
  該鎮主要有大面積的圓白菜,蔬菜生産。
山西省長治市壺關縣
  壺關縣竜泉鎮轄40個行政村,兩個居委會,農業人口3.9萬人,非農業人口1.9萬人,有小學40所,中學4所,全鎮流動人口425人,出租房屋328間,暫住人口250人,刑釋解教人員22人。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在為他們竜泉發展經濟提供了先决條件的同時,也給他們抓好社會穩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鑒於這種情況,鎮黨委、政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政法委、綜治辦的具體指導下,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發展思路,自覺把綜治工作作為維護社會穩定,創優發展環境的根本措施來抓,狠抓基層基礎建設,全面落實各項綜治措施,通過全鎮上下的共同努力,如今,竜泉鎮出現了各類案件下降了,違法犯罪少了,上訪告狀少了,外來投資、經商、居住的多了的良好局面,但當前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因素仍然不少,他們深感責任重大,任務艱巨。回顧以往,他們始終把建設“平安竜泉”作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四為一體”建設的重要內容,並在年初規劃建議中明確提出了今後“平安竜泉”建設的目標任務。竜泉鎮地處縣城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人口衆多,人員復雜,矛盾糾紛多,管理難度大。面對這種情況,黨委、政府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全國人大關於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兩個决定精神,堅持把綜治工作放在首要位置,與中心工作同安排,同落實、同奬懲,年初安排,半年檢查,年底總結兌現,一年到頭,凡是安排綜治工作的會議,主要領導都要親自到場,具體強調,在人力、物力、財力方面,更是優先保障。另外在去年配備了綜治專職幹事兩名的基礎上又增加一名綜治幹事,派出所、司法所具體協調,保證了鎮上綜治工作的順利開展,在鎮政府新樓建成後,優先安排了綜治辦公室,綜治版面、辦公用具全部更新配齊,並為轄區學校全部設立了交通警示標志。一年下來,鎮上用於印宣傳單、打印資料、標語等綜治日常工作的開支達到了一萬餘元,在“兩會一隊”報酬方面,全鎮40個村全部按要求落實工資待遇,多的達到了六、七千元,最少的也達到了三千元,保證了全鎮綜治工作的正常開展。
北京市北京市門頭溝區
  竜泉鎮位於門頭溝區境東部,是區政府所在地,南與永定鎮、潭柘寺鎮毗連,西與王平鎮接壤,西北緊靠妙峰山鎮,北連軍莊鎮,東與石景山區的五裏屯、麻峪村為界,面積49平方公裏;轄18個行政村,16個社區居委會,共有15396 戶,38144口人,其中:農村12121人,非農業26023人,為農居混雜區,是門頭溝區的窗口鎮。
  竜泉鎮歷史悠久,是歷史上各朝代通往西部的交通要道,隨着採煤業的發展,早在明代門頭溝的名字就廣為傳開,1949年以前,宛平縣設門頭溝鎮,解放後設門頭溝鎮,1958年成立門頭溝公社,1990年改為竜泉鎮
  竜泉鎮地處西高東低的半山區,背靠九竜山,東臨永定河,山地緑色植被豐富,有永定河水閘充足的水源,構成了美麗的自然景觀。這裏有着豐富的文化底藴,遼窯文化、琉璃文化、古街文化、古代建築遺址群成為豐富的永定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旅遊事業的最好地方。經過20多年的改革,竜泉鎮已經發展成為以二三産業為主導的經濟大鎮。進入新世紀,竜泉鎮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改革、發展、創新為動力,以服務城市發展都市經濟為目標。經過産業結構的調整,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形成了像竜泉乳品公司、瑞馳鑽石廠、藍竜金剛石廠和擁有五條煤矸石生産綫,設計年産值在一億元以上的建材生産小區;還擁有適應都市農業的竜泉特菜基地、連嫂冷凍食品有限公司和九元食品加工、九元農場等現代農業企業;擁有帶動全區商品貿易的雙峪、月季興、三傢店、河灘四座大型農貿市場;適應門頭溝衛星城建設的建築開發項目,已成為經濟發展的主體。水、電、路等市政基礎設施完備,為今後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創造了條件。現代企業的建立和發展,使全鎮經濟進入了快車道,綜合實力明顯增強。
  今後的發展思路是,按照中央和市區農村工作會的新要求,把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推進農村城市化當作檢驗實現“三個代表”的試金石,堅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銳意改革、創新發展的理念,圍繞區委“一城帶四區”的發展戰略,實施“一城帶兩建,打造三條綫”的經濟發展思路,積極參加城市建設。緊緊抓住門頭溝衛星城建設帶來的機遇,把發展大旅遊、大生態、大文化、大經濟作為今後我鎮經濟發展的主導思想,大力優化發展環境,推進全鎮經濟的跨躍式發展。將竜泉鎮建成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富裕和“三個文明”全面進步的現代化城鎮。
No. 27
  位於即墨市東北部。截至2004年底,面積110平方千米,轄65個村、5.44萬人。
No. 28
  轄渭二、廣通2個社區居委會;竜一、礬場、泉頭、渭一、圈子、臺頭、竜二、竜三、竜四、韓聖、和莊、尚莊、大土屋、韓莊、麓村、北旺16個村委會。
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市
  即墨市竜泉鎮位於山東半島東南部,在素有“青島後院”之稱的即墨市東郊,東涉黃海,南依嶗山,北與華山國際鄉村俱樂部毗鄰,總面積108.5平方公裏。轄65個行政村,人口5.6萬,耕地6.9萬畝,山丘面積1.2萬畝。鏡內有盟旺山、蓮花山、四捨山等文化積澱深厚的名山,還有著名的竜泉、金竜泉、銀竜泉、康竜泉等九大竜泉(這也是竜泉鎮得名的原因),這裏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是遠近聞名的“泉鄉”。
  全鎮農作物種植面積達10萬多畝,農作物以玉米、花生、小麥、地瓜等農産品為主;竜泉鎮還是青島市重要的蔬菜、瓜果生産基地之一,主要種植番茄、黃瓜、辣椒、西瓜等多種蔬菜瓜果;在植樹造林事業中,竜泉鎮成材林與經濟林並舉,近幾年來,全鎮成材林栽植近二百萬株,經濟林達一萬畝。養殖業也已形成規模,主要從事雞、豬、鴨等良種傢禽的養殖,2003年僅為青島正大有限公司提供肉食雞800餘萬衹。
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
  由蒲鬆齡故居沿湖南路南行3公裏,便來到了被淄博市政府命名的市級中心鎮-------淄川區竜泉鎮。該鎮總面積40.16平方公裏,轄16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總人口4.8萬。竜泉鎮通訊發達、交通便利,煤炭資源儲量豐富,程控電話近萬門,省道湖南路縱貫南北。優越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淳樸的民風,吸引着海內外賓朋雲集於此,共謀圖騰大計。改革開放持續深入發展使這座文化名鎮煥發出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機。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鎮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發展為主題,緊緊圍繞培植高新技術企業、扶強骨幹優勢企業、狠抓重點工程建設、發展壯大民營經濟等重點,全面規劃,分步實施,重點突破,整體推進,使全鎮經濟建設跨入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軌道。目前全鎮已擁有企業170傢(中外合資企業17傢,高新技術企業17傢),其中限額以上企業44傢,全區工業企業50強中占有7傢。國傢級企業集團1傢,省級企業集團4傢,全國中型二檔以上企業17傢,強力構築起了工業立鎮宏偉壯闊的發展戰略框架。2003年,全鎮招商引資完成1.6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産投入完成4.2億元,工業固定資産投入完成3.4億元,上繳國傢稅金3500萬元,三項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數為歷年來最高。尤其是引進了淄礦集團總投資達10億元的大水泥項目後,成為鎮域經濟發展的最大亮點。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704元。在新世紀希望與機遇同在,挑戰與成功共存的新形勢下,竜泉鎮黨委、政府立足經濟強鎮優勢,堅持高起點定位,咬定發展不放鬆,調整經濟結構,優化發展環境,進一步壯大鎮域經濟。建材是該鎮的主導産業,現有建材企業32傢,三磚年産量達到8600平方米,經濟總量占全鎮經濟總量的30%以上。“三材一電”(磁性材料、晶體材料、金剛石、高性能電池)和玻璃企業已成為鎮域經濟兩大特色。以“三材一電”為竜頭的17傢高新技術企業經濟總量已占到全鎮的30%,成為鎮域經濟的重要支撐。玻璃企業成為全鎮經濟新的增長點和新亮點,企業規模已達到9傢,生産的玻璃工藝品全部出口,初步實現了從玻璃製球、拉絲到玻璃纖維織布的一條竜生産。目前,竜泉鎮已形成了煤炭、建材、高新技術“三産鼎立”的工業結構新格局。170傢企業逐步形成了電子、建材、化工、玻璃、機械、服裝、陶瓷等門類齊全、結構合理,實力雄厚的生産體係。
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
  在牟平區東部,昆崳山北麓。面積15710、平方公裏,耕地面積318公頃,人口2.68萬人。自然地理環境優越,半山半泊,著名的昆崳山風景旅遊區就在鎮境內。以駐地村竜泉湯得名。1992年撤鄉設鎮。主産玉米、小麥、地瓜、花生,盛産蘋果、梨、大櫻桃、杏等。種植板慄8000畝,年産160萬斤,被山東省林業廳和煙臺市委、市政府命名為省,市級板慄基地。有建材、冶金、木材加工、綉花等鎮村和私營企業。其中綉花、刺綉較為普及,金島漁具有限公司生産的碳素魚竿,熱銷30多個國傢和地區,為全國最大廠傢之一。2004年全鎮生産總值1.872億元。農村經濟總收入5.216億元。有衛生院一處,農村醫療點39個,中小學7所。有國傢級森林公園--昆崳山,有久負盛名的溫泉療養院,有名勝煙霞洞。上(莊)澤(口)、俚(島)李(格莊)等多條公路在境內縱橫貫通。
No. 32
  竜泉鎮 竜泉鎮位於安陽市西部。面積63.43平方千米,人口3.5萬人。轄竜泉、陳傢坡、東平、吳傢洞、梨樹廠、東方山、九堰、大澗、牛傢崗、圪道、後洞、孟傢莊、平棘、西洪溝、東洪溝、周傢莊、西上莊、西溝、東上莊、樓莊、四門券、李潘流、羊毛屯、師潘流、白竜廟、張傢崗、高北河、張北河、張串、全林、許串、石岩、於串33個行政村。安鶴公路過境。古跡有元代建白竜潭廟。
  [代碼]410506100:~201竜泉村 ~202陳傢坡村 ~203東平村 ~204吳傢洞村 ~205梨樹廠村 ~206東方山村 ~207九堰村 ~208大澗村 ~209牛傢崗村 ~210圪道村 ~211後洞村 ~212孟傢莊村 ~213平棘村 ~214西洪溝村 ~215東洪溝村 ~216周傢莊村 ~217西上莊村 ~218西溝村 ~219東上莊村 ~220樓莊村 ~221四門券村 ~222李潘流村 ~223羊毛屯村 ~224師潘流村 ~225白竜廟村 ~226張傢崗村 ~227高北河村 ~228張北河村 ~229張串村 ~230全林村 ~231許串村 ~232石岩村 ~233於串村
  [沿革]1959年建竜泉公社,1983年改鄉。1997年,面積61.8平方千米,人口3.4萬,轄竜泉村、陳傢坡、東平、吳傢洞、東方山、北方山、東竜山、南漳武、九堰、大澗、牛傢崗、圪道、後洞、孟傢莊、平吉、西洪溝、東洪溝、周傢莊、西上莊、西溝、東上莊、樓莊、四門圈、李潘流、羊毛屯、師潘流、後廟、張傢崗、高北河、張北河、張串、全林、許串、於串、石岩35個行政村。?年撤鄉設鎮。
No. 33
  鎮政府駐竜泉鋪,人口50612人,面積210.5平方千米。轄19個村委會:雙泉、雷傢畈、羅傢畈、香煙寺、法官泉、萬傢畈、跑馬崗、水府廟、土門、車站、梅花、宋傢嘴、青竜、竜鎮、竜泉、石花山、鐘傢畈、李傢臺、白廟。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
  夷陵區竜泉鎮位於宜昌市城區東郊,鎮域面積210平方公裏,19個行政村,11434戶,人口4.8萬人,是一個丘陵小鎮。鎮政府駐竜泉鋪,人口50612人,面積210.5平方千米。轄19個村委會:雙泉、雷傢畈、羅傢畈、香煙寺、法官泉、萬傢畈、跑馬崗、水府廟、土門、車站、梅花、宋傢嘴、青竜、竜鎮、竜泉、石花山、鐘傢畈、李傢臺、白廟。
  長期以來,鎮委、鎮政府一班人堅持“一主三化”的工作方針不動搖,集中全力培養壯大支柱産業,帶動了農村經濟結構優化,促進了小城鎮發展,加快了農村小康建設進程。2004年,全鎮工業總産值達到15.2億元,財政收入突破5000萬元,城鎮居住人口2.2萬人,城鎮化率由2000年的17.39%上升到2004年的45.83%,竜泉鎮一舉成為全省聞名的白酒名鎮,經濟強鎮。
  “十一五”期間,竜泉鎮委、鎮政府對全鎮經濟建設、城鎮化建設信心更足,力爭在宜昌市率先實現農村小康社會,規劃集鎮建成面積4.1平方公裏,沿着土宋公路形成“一主三區”的城鎮化格局,即主城鎮—竜泉,宋傢嘴、大橋、土門三區相聯的城鎮帶。集鎮居住人口達到3.6萬人,城鎮化率達到75%,全鎮白酒生産規模達到10萬噸。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夷陵區竜泉鎮即是全省聞名的白酒名城,也將成為全國聞名的明星城鎮,更是鑲嵌在宜昌世界旅遊名城上的一顆燦爛明珠。
No. 35
  轄:朝陽、中山、新華、雙碧、秀峰、雙勝6個社區;觀音坪、榨上、譚田、青山腳、挂蘭、魚池頭、大灣、源頭、洞源、田傢嶺、塘傢洞、木山塘、土珠山、羅傢山、上車、大歷縣、陶寶、歐傢塘、竜脈塘、小崗、過肥田、柳溪坊、東門橋、螞蝗洞、下車、三裏亭、柏傢、瑤塘窩、扒田丘、盤傢壩、蛟竜塘、志木下、周傢洞、魚尤、殂下、環靈橋、白鶴倉、田傢、七裏坪、漆山裏、琶塘、坪頭嶺、石甑元、馬步嶺、大橋頭、李子源、五鄉圩、勝利、民主、鳳凰50個村委會。
No. 36
  竜泉鎮 竜泉鎮位於竜華區中部,東綫高速公路7—22千米的東西兩側,地處羊山地區。東以南渡江為界,與竜塘鎮、舊州鎮隔江相望;西鄰遵譚鎮;南靠新坡鎮;北接竜橋鎮、竜塘鎮。面積73.4平方千米,總人口4.1萬多人(約2003年),其中農業人口34639人,非農業人口2461人。轄1個社區、17個行政村,117個自然村,120個經濟社。瓊新公路與永竜公路在此交會。
  [代碼]460106104:~001東占社區 ~200漢香村 ~201揚亭村 ~202新江村 ~203五一村 ~204仁新村 ~205雅詠村 ~206大疊村 ~207椰子頭村 ~208美仁坡村 ~209新聯村 ~210元平村 ~211市井村 ~212富偉村 ~213永昌村 ~214美定村 ~215占符村 ~216國揚村
  [沿革]1987年置十字路鎮、美仁坡鄉。1997年,十字路鎮位於瓊山市南部,距市政府15千米,面積44平方千米,人口2.4萬人,轄東占、新聯、元平、富偉、市井、紅豐、漢香、美定、占符、國揚10個村委會;美仁坡鄉位於瓊山市中部,距市政府19千米,面積13.2平方千米,人口0.8萬人,轄新江、五一、椰子頭、美仁坡、大疊、雅詠、仁新7個村委會。2002年下半年經省委、省政府批復,原十字路鎮和美仁坡鄉合併成立竜泉鎮,鎮政府設在原十字路鎮政府所在地。同年劃歸竜華區管轄。
四川省成都市竜泉驛區
  竜泉鎮位於國傢級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腹心地帶,竜泉驛區委、區政府所在地,是全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鎮轄區10個行政村,5個居委會,32.5平方公裏,人口10萬,其中農業人口2.6萬。農作物主要是水果和蔬菜。水果占總耕地面積97%,總産量28167噸,總産值6878萬元。其中桃樹4015畝,産量8304噸;葡萄6604畝,産量15943噸;梨樹855畝,産量2115噸;其他水果825畝,産量1805噸。蔬菜生産面積為8983畝次,單産1740公斤,産量15634噸,總産值2474萬元。近年來,重點抓地膜覆蓋技術,良種推廣,反季節,無公害蔬菜。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
  竜泉鄉位於南充嘉陵區西北邊緣,面積24.5平方公裏,轄竜泉村、梁傢溝、觀音堂、五通堂、九棟碑、安樂院、新廟子、店子溝、大樓溝、宮子嶺、碑埡溝和大堰坎12個行政村,123個社。竜泉鄉地處中丘地帶,溪河縱橫,棕紫兼油沙泥土壤。全鄉耕地面積1.3萬畝,主産水稻、小麥、玉米、紅苕。經濟作物以花生、油菜、海椒、紅麻為主。
四川省南充市閬中市
  閬中市轄鎮。1940年置雙合鄉,1984年改建花冠鄉,1992年更名竜泉鎮。位於市境東北部,距市區40公裏。面積40.8平方公裏,人口1.7萬。構溪河流經境內。公路與閬(中)巴(中)公路交會。轄花冠紫、香爐山、黑竜碑、遠景、竜泉洞、嚴顔寺、鐵佛觀、花樹灣、????井壩、千丘榜、火焰彎、大木埡、新文廟、羅奉埡、中山寺15個村委會。農業主産水稻、小麥,植桑、梨、桔、杜仲千餘畝。三國蜀將嚴顔寺尚存。
貴州省遵義市鳳岡縣
  竜泉鎮是鳳岡縣城關鎮,是財政收入大鎮。全鎮人口2.96萬人,轄5個行政村、4個社區。2003年全鎮財政收入完成11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50元。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縣
  丹寨縣轄鎮。縣人民政府駐地。在縣境西部,竜泉山東麓。面積119平方公裏。人口3.19萬,其中苗、水、布依、侗等民族占95%。轄4居委會、34村委會。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設竜井塘。三年改為竜井鋪。十二年八寨廳治徙此。1913年後歷為縣治。1932年置治城、護城、護場、護廓4鎮及羊田鄉。1941年置竜泉鎮和金鐘鄉。1953年置竜泉鎮及合心、馬鞍、高排、生橋、羊田等鄉。1958年撤鎮、鄉建紅旗公社。1961年析置竜泉、金鐘公社,1963年增置合心公社。1981年以竜泉公社改置竜泉鎮。1984年以金鐘、合心2公社改置1鄉、1民族鄉。1992年合併置竜泉鎮。有金、汞、重晶石等礦。産茶葉。有中小學30所。鎮人民政府駐地在擺泥河上源西岸小山上。人口1.8萬,有苗、漢、水等民族。海拔960米。有農機修理、釀酒、陶瓷、爐竈、印刷、縫紉等廠。附近有大片茶園。為州大牲畜交易市場。隆昌—三都公路經此。
雲南省玉溪市易門縣
  區位和人口
  竜泉鎮位於易門縣城,是易門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鎮國土總面積為262.1平方公裏,東接安寧市、晉寧縣,南連易門浦貝鄉,西鄰易門銅廠鄉,北與易門六街鎮相連,下轄11個村(居)委會,155個居民小組,總人口53489人,其中農業人口占62.3%,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0.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裏204人,農業人口人均占有耕地0.96畝。
  氣候與水土
  竜泉鎮平均海拔1600米 ,屬中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15.9攝氏度 ,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初級水利化程度高,農業用水主要來自岔河水庫、大𠔌廠水庫和竜泉水庫,水質未受污染(其中的竜泉水庫更是天然高鍶礦泉水);鎮轄區內空氣潔淨,土壤多為衝積沙壤土,土質肥沃,少有工業廢水和有毒空氣污染,農作物種多質優,勝産優質蔬菜、水稻、烤煙、油菜籽等,且中心城區與國傢級森林公園----大竜口公園連成一片,極利於發展高效緑色農業和觀光農業,尤其是發展無公害蔬菜。
  資源與環境
  竜泉基礎設施完善,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鎮內公路四通八達,距滇中明珠----玉溪145公裏 ,距春城昆明 96公裏,易安高速公路在鎮城內穿行而過,到昆明僅需90分鐘,交通十分便利;通訊便捷,轄區內程控電話、移動通訊和無綫尋呼已全部開通,鎮內通車率、通郵率、廣播電視覆蓋率達100%,有綫電視已進入尋常百姓傢,全縣近2000個互聯網用戶中竜泉占了很大比例,網絡經濟、信息等概念已深入人心;鎮屬學校3所(其中中學2所和小學1所,共12個教學點,教職工419人),在校生6865餘人,已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高級中學和職業高中也在轄區內;衛生防疫覆蓋率廣;建有占地面積120餘畝,集交易、倉儲、冷庫和信息為一體的易門蔬菜批發交易市場;有豐富的野生菌(牛肝菌、鬆茸、幹巴菌、雞樅)和野菜(蕨菜等)資源;現本鎮優質蔬菜生産已具有了相當規模,所生産的優質蔬菜已由鎮産業化竜頭企業----源泉竜産品開發有限公司銷往廣東、香港和東南亞地區,倍受歡迎;另外,轄區內建有易門縣經濟開發區,開發區地理位置優越,基礎設施完善,並製定了相應的優惠政策。城區環境優美,緑樹成蔭,緊接大竜口國傢級森林公園,可謂“依山傍水”,是休閑、旅遊、度假的好去處;附近有石蓮寺、馬頭山、靜樂庵、梅營珍珠溫泉和素有“小三峽”之稱的大𠔌廠水庫風景區等極具有開發潛力的旅遊景點。無論從哪方面而言,這都是一塊適合人類居住生活和投資發展的好 地方。
  業績報告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五大以來,竜泉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區位、氣候和資源條件,以市場為導嚮,積極調整農業産業結構,大力發展優質蔬菜生産、農産品加工、畜牧業和個體私營經濟。至2000年末,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達26389萬元;鄉鎮企業營業總收入過71982萬元;財政收入達1404.8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348元;有鄉鎮企業1631個,其中集體企業4個、私營企業48個、個體戶1579個,已形成了建築、運輸、農産品加工和商飲服務並舉的多元化格局,鎮內市場繁榮,設施齊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全鎮種植蔬菜達12047畝,總産蔬菜2937萬公斤;出欄肥豬49800頭,有能繁殖母豬4757頭,出欄傢禽209765頭(衹)。
  發展規劃
  我鎮圍繞雲南省省委、省政府“建設緑色經濟強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國連接東南亞、南亞國際大通道”的三大目標,根據易門縣“一強三基”的發展目標,結合我鎮實際,在堅持“保支柱、調結構、創産業、建市場、活流通、興科教、強素質、重服務、促發展”工作思路的基礎上,開拓創新。我鎮確定了“兩強三基”的發展目標,“兩強”----建設緑色經濟強鎮和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強鎮;“三基”----建立1萬畝優質烤煙、1.6萬畝退耕還林、種植優質早板慄4000畝、城區近山面山緑化造林5000畝、萬畝優質無公害蔬菜、6000畝花卉為主的緑色基地;以信息服務為中心,商品集散地和個私經濟為主的流通基地;以生産萬頭優良仔豬為主的蓄牧業基地。
夷陵區竜泉鎮名片-湖北省宜昌市
  竜泉鎮地處鄂西南,北倚長江三峽,東襟荊楚大地,離宜昌市城中心20公裏,是一個“六山一水兩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的丘陵鎮。鎮域面積210.5766平方公裏,總人口15956戶48419人,其中鄉村人口12390戶41889人。竜泉鎮以“稻花香”牌係列白酒和緑色食品“金銀崗”牌柑桔而享負盛名,是名酒之鄉、柑桔之鄉。
  【鎮域經濟實力雄厚】竜泉鎮連續多年躋身全省綜合經濟實力十強鄉鎮行列。2006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産值27.57億元,其中工業總産值24億元,同比增長37.2%;規模工業企業總産值17.1億元,同比增長56.3%;農業總産值實現現行價3.57億元,同比增長9.2%;企業總産值38.2億元,同比增長34.1%;財政收入8201.9萬元,比上年增加1977.15萬元,增長31.8%;農民人平純收入實現4875元,比上年增加392元。
  【工業經濟強鎮優勢突出】全國最具價值品牌500強湖北稻花香集團位居竜泉集鎮,以白酒為主導的食品、包裝、紙品、建材、金屬電器、玻璃製品六大工業産業已成支柱。“稻花香”、“關公坊”牌係列白酒飲譽中外。竜泉食品工業園規劃工業用地1200畝,已建設650畝,“三通一平”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現已聚集了以稻花香酒業為主,關公坊酒業、綜藝包裝、天德玻璃製品等配套企業;園區外北陵紙業、固寶水泥、夷陵油脂、昌耀電桿和亞迪門窗等骨幹企業與之交相輝映。2006年,湖北稻花香集團實現企業産值16.1億元,營業收入15.3億元,連續第三年入選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稻花香”被國傢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成為全區唯一獲此殊榮的品牌。稻花香“151”工程總投資9000萬元,占地600畝,項目於5月24日正式建成投産,白酒年生産能力將達到15萬噸,年産值可突破30億元,形成以酒業為核心、富有特色的市級食品工業園,成為中南地區最大的白酒生産基地,企業規模和綜合實力將躋身全國白酒行業前三強。
  【農業産業化格局初步形成】竜泉鎮現有耕地面積畝,已形成以柑桔為主導的柑桔、畜禽、蔬菜、奶牛、水産等五大支柱産業。竜泉鎮是全市柑桔無公害標準化生産示範鄉鎮,2006年柑桔園65705畝,年産量75945噸,全面推行了柑桔無公害生産和全過程標準化管理。緑色食品“金銀崗”牌柑桔行銷全國各地。農産品(柑桔)産銷協會、用水者協會、畜牧獸醫協會等專業協會總量達到10個,網絡農戶達5216戶。全鎮柑桔初加工企業已達11傢,柑桔包裝産品生産企業1傢。
  【城鎮環境優美】現有集鎮規模2.1平方公裏,城鎮人口1.8萬人,城鎮規劃修編後至2020年,城鎮規模將達3.175平方公裏,人口2.2萬人。竜泉集鎮已形成三縱六橫的街道網絡佈局,先後建成了仿古式的竜沙街、歐式風格的關公坊小區、古典式的竜鳳石拱橋、風景如畫的鎮中心小遊園、酒鄉特色的稻花香廣場、閑適雅緻的人工湖等標志性建築,輔以桂花、石榴等名貴樹種和亭臺、麯徑等休憩場所。因傳說張法官放竜而得名的法官泉日供水1.5萬噸天然泉水、兩座3.5萬伏變電站和投資17億元的竜泉換流站充分保障了全鎮的水、電供應。規劃建設中的竜鳳山風景區建成後,竜泉鎮將真正成為“濱河式山水園林鎮”和“食品工業城”。
  【區域優勢明顯】竜泉鎮號稱宜昌市的東大門,交通、通訊網絡四通八達。漢宜公路、焦枝鐵路、宜黃高速公路、宜當高速公路和在建荊宜高速公路穿境傍鎮而過;鎮內各級道路300餘條656公裏,村級主幹綫216公裏全部進行了水泥硬化,是湖北省村村通水泥路的第一鎮,三峽機場、宜昌火車站和宜昌長江港距鎮僅20公裏;程控電話、移動通訊溝通全球,有綫電視光纖、廣電寬帶網光纖傢傢到、戶戶通,並已開通了數字電視。
  【文明建設形式豐富】鎮村兩級基層黨組織“五好”創建深入開展,全面推行“三聯三製”村級管理模式和聯繫幹部“一崗雙責”制度,竜泉鎮被列為全市基層組織建設聯繫點。全鎮深入開展了創建文明單位、文明村、十星級文明戶活動,實施“十百千萬”工程,依托農村科技文化中心戶和民間藝術團隊,深入挖掘民間文化藝術資源,結合節假日開展農民思想道德宣傳教育活動,積極推行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共建模式,棋藝、歌舞等文化體育活動豐富多彩。建立了1個鎮級和19個村級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中心,組建了110個治調小組,選聘農村中心戶290個,有效地維護了社會的穩定。教育、科技、文化、體育、衛生、廣播電視、移民安置、扶貧、紅十字會、郵政、電信、電力等各項社會事業穩步推進。
  【榮譽成果纍纍】近年來竜泉鎮先後被評為全省農村“雙帶”先進單位、全省城鎮規劃建設管理“楚天杯”、全省文明鄉鎮、全省衛生鄉鎮、全省楚天明星鄉鎮、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范镇、全省“百鎮千村”工程“百鎮”之一、省政府重點聯繫十五個鎮之一、省長重點聯繫鎮、全國創建文明小城鎮先進單位、全國小康建設明星鄉鎮、全國文明村鎮、國傢級發展改革試點鎮
竜安區竜泉鎮名片-河南省安陽市
  竜泉鎮位於安陽市西南17公裏,屬淺山丘陵,人口3.1萬,總面積57平方公裏。竜泉環境優雅,花卉歷史悠久,1700年前,蜀後主劉禪被囚於此,曾感嘆道:“此間樂不思蜀也!”
  成語“樂不思蜀”來源於此。迄今西部中部花卉基地規模達2萬畝,品種2000餘種,2003年被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森林公園。
  竜泉交通便利,嚮北4公裏安林高速穿過,省道303綫境內穿過,嚮東緊鄰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和107國道。通訊設施先進,網絡一體化。
  竜泉資源豐富,境內中型水庫兩座:彰武水庫、竜泉水庫,小型水庫四座。南水北調東部穿過。2004年底,竜泉110千伏變電站被國傢電網公司(國傢電網計,〈2004〉580號文件)批準建設項目,第一期投資1998萬元,目前正在建設中,年底投入使用。土地資源,工業園區已成規模,近年來在北部原有工業區基礎上又拓展發展空間800畝,場地尋求開發,工業園內40米的寬道正在建設中。
  竜泉這片熱土,以特優的土地出讓條件和優質的服務,歡迎有識之士前來投資發展。
壺關縣竜泉鎮名片-山西省長治市
  壺關縣竜泉鎮轄40個行政村,兩個居委會,農業人口3.9萬人,非農業人口1.9萬人,有小學40所,中學4所,全鎮流動人口425人,出租房屋328間,暫住人口250人,刑釋解教人員22人。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在為他們竜泉發展經濟提供了先决條件的同時,也給他們抓好社會穩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鑒於這種情況,鎮黨委、政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政法委、綜治辦的具體指導下,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發展思路,自覺把綜治工作作為維護社會穩定,創優發展環境的根本措施來抓,狠抓基層基礎建設,全面落實各項綜治措施,通過全鎮上下的共同努力,如今,竜泉鎮出現了各類案件下降了,違法犯罪少了,上訪告狀少了,外來投資、經商、居住的多了的良好局面,但當前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因素仍然不少,他們深感責任重大,任務艱巨。
  回顧以往,他們始終把建設“平安竜泉”作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四為一體”建設的重要內容,並在年初規劃建議中明確提出了今後“平安竜泉”建設的目標任務。
英文解釋
  1. :  Longquan Town
近義詞
竜泉
竜泉鎮
相關詞
旅遊即墨市地理村莊
包含詞
伏竜泉鎮臥竜泉鎮場竜泉鎮
場竜泉鎮村竜泉鎮中心即墨市竜泉鎮東豪希望小學
即墨市竜泉鎮石門中心小學即墨市竜泉鎮大屯小學即墨市竜泉鎮滿貢小學
即墨市竜泉鎮黃傢山小學宜昌縣竜泉鎮怡紅園賓館竜泉鎮衛生院中醫科
靖宇縣竜泉鎮衛生院牟平縣竜泉鎮服裝廠鳳岡縣竜泉鎮衛生防疫保健站
分類詳情
張開長安村張開新華社區張開三店村北莊村北莊村
小寨村大寨村高傢永昌村小埠村
嶺上村吳傢莊村東店子村西店子村潘格莊村
河裏莊村梨樹村南關村西街村西街村
東關村山後村周傢莊村東街村北街村
官道北村鄒傢莊村趙傢莊村東街村源頭村
鳳凰村城北村五鄉圩村後街社區三傢村
光輝村勝利村勝利村劉傢莊村湯西村
梨園社區東南街社區朝陽村群衆村秀峰社區
東湯村韓莊村小崗村南街村城子村
仁義村雙竜村南園村河南村臺頭村
六甲村大澗村土門村大灣村田傢村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