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龙泉镇:镇政府驻门头沟路21号,面积49平方千米,人口2.47万。邮编102300。辖17个社区、16个村委会
社区:东南街、中北街、西前街、后街、新河路、西老店、西宁路、华新路、新建路、东西排、新老宿舍、琉璃渠、东粮、梨园、峪新、峪坡、龙泉雾
行政村;天桥浮、中门寺、石港、龙泉雾、东龙门、西龙门、东辛房、西辛房、岳家坡、城子、琉璃渠、滑石道、三家店、大峪、门头口、三店村。
110109103 龙泉镇(14个社区、16个村委会)
110109103001 东南街社区
110109103002 中北街社区
110109103003 西前街社区
110109103006 水闸西路社区
110109103007 西宁路社区
110109103008 华新建社区
110109103011 新老宿舍社区
110109103012 琉璃渠社区
110109103013 龙泉务社区
110109103014 梨园社区
110109103015 峪坡社区
110109103016 峪新社区
110109103017 倚山家园社区
110109103018 蓝龙家园社区
110109103201 大峪村
110109103202 城子村
110109103203 龙泉雾村
110109103204 琉璃渠村
110109103205 三家店村
110109103206 中门寺村
110109103207 门头口村
110109103208 天桥浮村
110109103209 三店村
110109103212 西龙门村
110109103213 东龙门村
110109103214 西辛房村
110109103215 东辛房村
110109103216 石石巷村
110109103217 滑石道村
110109103218 岳家坡村
龙泉镇原辖16个居委会、18个村委会(东南街居委会、中北街居委会、西前街居委会、后街居委会、新河路居委会、西老店居委会、西宁路居委会、华新建居委会、东西排居委会、新老宿舍居委会、琉璃渠居委会、龙泉雾居委会、梨园居委会、峪坡居委会、峪新居委会、东粮居委会、大峪村、城子村、龙泉雾村、琉璃渠村、三家店村、中门寺村、门头口村、天桥浮村、三店村、西龙门村、东龙门村、西辛房村、东辛房村、石石巷村、滑石道村、岳家坡村、啦啦湖村、赵家洼村)。 |
|
概 况
龙泉镇位于门头沟区境东部,是区政府所在地,南与永定镇、潭柘寺镇毗连,西与王平镇接壤,西北紧靠妙峰山镇,北连军庄镇,东与石景山区的五里屯、麻峪村为界。
面积49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16个社区居委会,共有15396 户,38144人,其中:农村12121人,非农业26023人,为农居混杂区,是门头沟区的窗口镇。辖17个社区、16个村委会:东南街、中北街、西前街、后街、新河路、西老店、西宁路、华新路、新建路、东西排、新老宿舍、琉璃渠、东粮、梨园、峪新、峪坡、龙泉雾;天桥浮、中门寺、石港、龙泉雾、东龙门、西龙门、东辛房、西辛房、岳家坡、城子、琉璃渠、滑石道、三家店、大峪、门头口、三店村。镇政府驻门头沟路21号。邮编:102300。
历 史
龙泉镇历史悠久,是历史上各朝代通往西部的交通要道,随着采煤业的发展,早在明代门头沟的名字就广为传开,1949年以前,宛平县设门头沟镇,解放后设门头沟镇,1958年成立门头沟公社,1990年改为龙泉镇。
景 观
龙泉镇地处西高东低的半山区,背靠九龙山,东临永定河,山地绿色植被丰富,有永定河水闸充足的水源,构成了美丽的自然景观。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辽窑文化、琉璃文化、古街文化、古代建筑遗址群成为丰富的永定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旅游事业的最好地方。
经 济
经过20多年的改革,龙泉镇已经发展成为以二三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大镇。进入新世纪,龙泉镇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改革、发展、创新为动力,以服务城市发展都市经济为目标。
经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了像龙泉乳品公司、瑞驰钻石厂、蓝龙金刚石厂和拥有五条煤矸石生产线,设计年产值在一亿元以上的建材生产小区;还拥有适应都市农业的龙泉特菜基地、连嫂冷冻食品有限公司和九元食品加工、九元农场等现代农业企业;拥有带动全区商品贸易的双峪、月季兴、三家店、河滩四座大型农贸市场;适应门头沟卫星城建设的建筑开发项目,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
水、电、路等市政基础设施完备,为今后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条件。现代企业的建立和发展,使全镇经济进入了快车道,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农 业
九元农场有限公司,占地50亩,该农场共投资380万元建成,年出栏生猪2000头,父母代种猪600头,引进了知名品系比利时斯格优良纯种猪为祖代种猪。该农场的市场定位是:力求为市场提供高品质、安全瘦肉型商品猪和加工熟肉制品,胴体瘦肉率65%以上。
1、龙泉务特菜基地
龙泉务特菜基地现有占地20亩的现代化日光温室。基地聘请了北京农学院等科研单位专家为技术指导,使用天然的地下水和有机肥料,生产出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蔬菜。现基地特菜品种已达20多种,主要有以色列甜椒、大蕃茄、香蕉西葫芦、碟形瓜、毛节瓜、板栗南瓜、油麦菜、樱桃萝卜、荷兰豆、番杏、紫甘蓝、彩椒、迷你黄瓜等。是一个有高科技含量的精品特菜基地。
2、龙泉香杏园
龙泉务村的“龙泉香杏园”占地300亩,是门头沟区十大观光农业园之一,园内满山遍野皆为品质独特的香白杏树,内有香白杏园、农家饭风味餐厅、垂钓园等,园内环境优美,景色怡人,时逢香白杏成熟季节,更是满园杏香,是集观光、采摘、旅游、度假、休闲、纳凉、餐饮为一体的农业观光园。
3、三家店同业养殖场
三家店同业养殖场是一个有相当规模的獭兎养殖场, 占地面积40亩, 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 其养殖规模可达到栏存30000只。已被评为市级养殖小区。
4、西辛房物华园
西辛房村物华园占地30亩,是集种植、养植、农产品加工、农业科技培训为一体的高效农业园区。园区内芽菜的种植是无土立体栽培,种植出的芽菜无污染、无公害,是人们食用、保健的绿色蔬菜,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园内还设有芽菜水饺加工基地,生产的芽菜水饺,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园区内种植的水草、蘑菇等也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此外,园区内还养殖奶牛、獭兔、观赏鸟等。是该区独具特色的高效农业园区。
5、中门寺自然生态园区
区域面积2﹒1平方公里,山上为林地,树木葱笼,并有山泉数处,汩汩流淌。区域内分布着果园210亩;香椿基地160亩;还建有“青少年培训中心”,占地30多亩,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有网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等体育设施;还有教室、会议室、餐厅、客房、健身房、多功能娱乐厅等,可同时接待600余人。是一个集教育、培训、旅游、观光、采摘、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自然生态园区。 |
|
乡镇概况
千年古驿龙泉镇,位于成都市东南方,自古为成都东面屏障、军事要地。始建于武后久视元年(公元700年),旧名王店镇,天宝元年改称灵池镇,宋天圣四年改称灵泉镇,明洪武六年(公元1371年)置龙泉镇巡检司署,龙泉镇名始于此。明清皆在镇设驿站,故龙泉镇又名龙泉驿。
龙泉镇地处国家级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腹心地带、龙泉驿区区委区政府所在地,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镇辖10个行政村、97个生产合作社、5个社区居委会,41个居民小组,幅员面积32.5平方公里,人口10万余。
地理条件
龙泉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市中心14公里,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28公里,新建交通干道及成渝铁路、成昆铁路、成渝高速公路、成龙路、成渝路连接成网,具有“近山不进山,近城不进城”的区位优势。镇内基础设施、市政建设、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日趋完善,为省级卫生城镇;有134处古迹、古墓、古建筑,其中国家、省、市文物保护单位30余处,每年3月18日的“中国·成都国际桃花节”在全国以至世界享有盛誉。龙泉镇是成都市城市东移的主要承纳地,被列为成都市城市新区,城区面积达46平方公里,规划用地分为中心商贸区、环中心生活区、科技工业园区三大板块。
经济发展
龙泉镇认真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围绕“建经济强镇、富一方人民,创‘特区’一流”的发展目标,狠抓两个文明建设。在全镇范围内深入扎实地开展了用一个理论、两大成果、三个引导教育干部群众的“一、二、三”农民教育活动和“六百”活动,积极为农民增收致富出力,密切了干群关系。
在经济建设方面,实施“强二进三”经济发展战略,以“农业产业化、规模工业、建工建筑(装饰)业、房地产开发业”四大板块构成拉动全镇经济快速发展的四驾马车。界牌工业园区、国际名城是该镇推出的重点招商项目。全镇各项工作围绕“一把伞”发展战略展开,实现了经济跨越式发展。 |
贵州省凤冈县龙泉镇 Fenggang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Longquan Town |
乡镇概况
龙泉镇位于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326国道南北贯穿。辖文峰、三坝、六里、柏梓、西山五个村及龙井、龙潭湖、和平路、体育场四个社区,59个村民组,54个居民小区,总面积1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965.25亩(其中茶园2100亩),43232人。
经济方针
该镇确定了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导,积极参与城镇建设,促进城乡共同发展的工作思路。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加大改革和创新的力度,不断完善经济发展环境,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塑造开明、开放、开拓的龙泉新形象。同时,注重挖掘旅游资源。着力实施好西山森林公园配套设施建设,力争创建省级森林公园,积极打造西山休闲娱乐旅游品牌。
紧紧围绕既定的工作目标,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克服困难,真抓实干,使全镇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实现财政税收、畜牧税费征收、农民人均收入的稳定增长,激活了一切因素,开创了全镇工作的崭新局面。二、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一直是龙泉镇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坚持创造更加宽松的市场环境和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为镇域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龙泉镇 Yiling District Yichang City, Hubei Province, Longquan Town |
基本概述
夷陵区龙泉镇位于宜昌市东部,地处鄂西南,北倚长江三峡,东襟荆楚大地,是一个“六山一水两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丘陵镇。龙泉镇镇政府驻龙泉铺,镇域面积210平方公里,下辖19个行政村15956户48419人,19个村委会包括:双泉、雷家畈、罗家畈、香烟寺、法官泉、万家畈、跑马岗、水府庙、土门、车站、梅花、宋家嘴、青龙、龙镇、龙泉、石花山、钟家畈、李家台、白庙。2006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24亿元,财政收入8201.9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4875元。先后被国家六部委列为“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和全国小康明星乡镇。
1984年因行政区划调整始设龙泉镇,建镇后,镇政府根据发展趋势,请省、市、区专家对集镇进行了总体规划,后来分别于1989年、1994年、1999年、2004年进行了四次修编,最终确立了“山水园林滨河工业镇”的总体目标,规划总面积达3.2平方公里,人口达2.2万人,按照功能划分了工业、商贸、居民、行政、教育、医疗、休闲等七个功能区。充分体现了城在林中,水在城中,街在绿中,人在园中的园林城镇建设理念。规划制定后,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严格执行,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只笔,“一张蓝图干到底”,维护了规划的严肃性,保证了城镇建设健康有序的发展。
近年来在集镇发展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农村的建设。一是将人口较为密集的村列入中心村管理,截止目前,全镇19个村106个组,已硬化村组主干道316公里,村村通了水泥路,是全省第一个村村通水泥路的乡镇。随着农村环境的改善,农村经济突飞猛进,农民日益富裕,如今农户家家有摩托车、户户有电话,10%的农户有了高档小轿车。被国家民政部乡镇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小康明星乡镇的称号。
龙泉镇地处鄂西南,北倚长江三峡,东襟荆楚大地,离宜昌市城中心20公里,是一个“六山一水两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丘陵镇。镇域面积210.5766平方公里,总人口15956户48419人,其中乡村人口12390户41889人。龙泉镇以“稻花香”牌系列白酒和绿色食品“金银岗”牌柑桔而享负盛名,是名酒之乡、柑桔之乡。
镇域经济
龙泉镇连续多年跻身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十强乡镇行列。2006年,该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7.57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4亿元,同比增长37.2%;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17.1亿元,同比增长56.3%;农业总产值实现现行价3.57亿元,同比增长9.2%;企业总产值38.2亿元,同比增长34.1%;财政收入8201.9万元,比上年增加1977.15万元,增长31.8%;农民人平纯收入实现4875元,比上年增加392元。
农业发展
龙泉镇已形成以柑桔为主导的柑桔、畜禽、蔬菜、奶牛、水产等五大支柱产业。龙泉镇是全市柑桔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乡镇,2006年柑桔园65705亩,年产量75945吨,全面推行了柑桔无公害生产和全过程标准化管理。绿色食品“金银岗”牌柑桔行销全国各地。农产品(柑桔)产销协会、用水者协会、畜牧兽医协会等专业协会总量达到10个,网络农户达5216户。全镇柑桔初加工企业已达11家,柑桔包装产品生产企业1家。 |
湖南省新田县龙泉镇 County, Hunan Province, Longquan Town, San Tin |
龙泉镇地处县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前身是城关镇。1996年10月1日撤乡并镇,原城关镇、城东乡、田家乡合并为龙泉镇。2000年4月根据管理需要,又分为一镇两处,即龙泉镇、城东办事处、田家办事处。现龙泉镇总面积为23平方公里,总人口为58930人,分为朝阳、中山、新华、双碧、秀峰、双胜6个社区居委会和17个行政村。
该镇主要有菜、烟、果三大产业,种植蔬菜7千余亩,优质烤烟600多亩,开发优质水果大五星枇杷1000多亩,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全镇拥有各类企业343个,个体私营主6000多户,从业人员9000余人,形成了以家俱制造业、食品加工业、木材加工业、机械制造业为支柱的主导产业,民营经济产值占全县民营经济总产值50%以上。近几年来,龙泉镇借招商引资的东风,抓住沿海产业内移和本地能人回乡创业的机遇,引进企业10多家,年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 |
安徽省东至县龙泉镇 Longquan Town, Anhui Province, east county |
龙泉镇位于皖赣两省的东至、彭泽、鄱阳三县交界处,周边与本县的青山、昭潭、泥溪及江西鄱阳的石门、侯岗等乡镇接壤,地处安徽最南端,俗有安徽“南大门”之称。是安徽省十三个重点边贸市场之一,是安徽省综合体制改革试点镇及省中心建制镇、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试点镇,2006年被省政府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镇。
境内有龙泉河,迤逦北来,淼茫南去,源于仙寓山,注入鄱阳湖。与龙泉镇隔河相望的是江西省鄱阳县石门街镇,其间有一桥如虹勾通两地。景泉(景德镇至龙泉)、大石(大渡口至石门街)两条联接两省、沟通南北的公路,在此交汇,傍206国道,距景九高速仅24公里,交通便捷。因地处交通要塞,历史上战乱时期为兵家角逐之地,和平年代是商贾云集之所。
境内辖14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三个国有场(种子场、园艺场、茶树良种场),人口2.7万人,耕地面积3万亩,镇域面积187平方公里。境内资源丰富,盛产棉花、粮食、油料、莲子、木材、香菇、木耳、鲜鱼等农副产品,一马平川的万亩盐田大板是安徽久负盛名的“米粮之仓”,有26万亩山场资源,木材蓄积量十分丰富。有国家旅游圣地,全国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地,大板红军局、天主教堂、屈原祠、天子坡、小九华香山等一批旅游景点,龙泉既有山色之灵秀,又兼具平原水乡之旖旎。 |
|
龙泉镇位于靖宇县西部,东南与靖宇镇相接,西面以老岭为屏障与辉南县接壤,北与辉南县四岔乡、靖宇县景山镇毗邻,总面积191平方公里。
龙泉镇开发于1911年,1913年建屯,屯南有火山爆发后形成的天然湖,名为龙湾湖,屯附近又有多处自然泉水,遂名为龙泉。1931年至1945年为蒙江县四区。1956年至1958年为龙泉乡。1959年2月,改为龙泉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龙泉乡。1985年1月改为龙泉镇。
龙泉镇地处长白山系龙岗山脉,龙岗山脉由东向西斜卧在县境东南,支脉向西北伸延,构成全镇东南低、西北高的特点。主要山脉有龙岗山脉、五台山脉。
龙泉镇东亚季风区、寒温带湿润型,其特点是大陆性气侯,四季分明。春季温带变化剧烈,冷暖无常,多偏西风;夏季短,温湿多雨;秋季凉爽;冬季漫长而寒冷。年均降水量767。3毫米,年均日照2408。5小时,年均有效积温2140℃,无霜期平均为100天。
该镇所辖10个行政村,15个自然屯。人口1.0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0.83万人,镇政府所在地位于龙西村。
龙泉镇属松花江支流珠子河流域,珠子河横贯镇域,平均流速2米/秒,平均流量66.4立方米/秒。镇政府所在地南0.5公里处的龙湾湖,由于火山地质构造,周围遍布矿泉,共有泉眼14处,日涌水量近万吨,水质良好,经鉴定属重碳酸钙镁型含偏硅酸类矿泉水,极有开发价值。镇内矿产业主要有玄武岩、石灰岩、火山渣,其中石灰岩的储量约有1700万吨。
龙泉镇有耕地16605亩、林地面积136.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73.5%。土壤以灰棕壤和白浆土为主。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野生动物有林蛙、松鼠、黄鼬、蝙蝠、野兔、山鸡、刺猬、蛇、狍子、麻雀、布谷鸟、画眉、乌鸦、猫头鹰等;植物有人参、天麻、细辛、蕨菜、大叶芹、黄花菜、山芹菜、猴腿、刺嫩芽、山核头、圆枣子等。 |
|
【历史沿革】
建国初期为淄川县三区,辖龙口乡、韩圣乡、圈子乡、渭头河乡、石谷乡、车宋乡。1955年4月,撤淄川县,龙泉划为昆仑区、后归属洪山区,成立龙口办事处和渭头河办事处。1958年3月,洪山区撤销,并入淄川区。1958年9月,成立龙口人民公社。1960年6月18日成立龙泉城市人民公社(简称龙泉公社)。1984年3月撤社设龙泉镇。
【地理位置】
龙泉镇位于淄川城东南,镇机关驻地在龙一村。南与西河镇以劈山为界,东与张庄乡相邻,北与洪山镇接壤,西与城南镇、昆仑镇相连。
【自然概况】
龙泉镇地处山丘地区,东部为石灰岩山区,西部为沙页岩山区,中部地形较为平坦,整个地势东西高,中间低,南高北低,成箕状,东西最大距离6.9公里,南北最大距离9.9公里,全镇总面积为40.16平方公里。南部王山海拔高度373米,般阳河由南向北贯穿全境,韩庄沟、台头沟与般阳河相连。省道湖南公路贯穿南北,柳泉石矿、龙泉煤矿两条铁路支线分列东西。全镇共有耕地面积789公顷,适合种植小麦、玉米、大豆及各类蔬菜,全镇植被面积1200公顷,覆盖率达30%。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炭、铝矾土、陶土、紫砂石 、石灰石。主要特产有渭头河大瓮、龙口毡帽、泉头砂锅等。
2002年,全镇辖16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4.3万人,人口增长率2.94‰,计划生育率、晚婚率、晚育率和综合措施落实率达到100%。2002年被评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同年被评为全省“婚育新风进家,宣传教育进村”活动先进乡镇。
【经济状况】
镇内以陶业发达著称,明清时期誉为“大瓮之乡”。新中国建立初期,全社经济总收入90万元,1978年1149万元,2002年24. 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426万元,年末各项存款余额3亿元。
【第一产业】
1949年粮食总产591万斤,1978年粮食亩产617斤,总产1551.6万斤。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镇政府加大农业投入,村成立农机大院、农业服务站和农田水利专业组,购置链轨车、50拖拉机、旋耕机、播种机等农机具,实行统一耕播、统一供种、统一灌溉、统一运输、统一脱粒,农业实现社会化服务。
1996年始,全镇发展特色农业,建蔬菜大棚46个,建大型花卉场8处,建综合养殖场58处,分别养鹿、猪、羊、鸡、肉食狗、奶牛等十几个品种,年创产值760万元。2002年底,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5200万元,其中种植业4130万元,林业90万元,畜牧业980万元。
【第二产业】
自宋元始有制陶业,明清以来,逐渐发展成为淄川制陶业中心,形成传统产品——“渭头河大瓮”。建国初期,渭头河一带有窑场20家,缸窑、碗窑、盆窑44座,年产日用陶瓷15万件,产值49万元。建国初相继建木业社、龙口毡帽、泉头砂锅、红炉、砖瓦窑、石灰窑等手工业,年收入90万元。
1958年始,发展社队工业,建粘土矿、农具厂、砖瓦厂、陶瓷厂、耐火材料厂、缸厂等小型企业。1962年从业人员2000人,固定资产总值180万元,1970年始建起中型缸瓦厂、机械加工厂、陶瓷厂、拖拉机站、运输队等企业,从业人员3000人。1978年建化工厂、建材厂、纸箱厂等企业,是年,社办企业总产值337.78万元,村办企业产值502万元。1985年,出现镇、村联户等多种形式办企业的局面。是年,镇办企业总产值493万元,村办企业总产值5200万元。1987年始,全镇以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为导向,主攻建材主导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1988年建1.8万 kw龙泉电厂,基本摆脱劳动密集型,拼体力、作坊式的自然经济,形成以建材工业为主导,以高科技产业为导向,地下转地上,内涵转外延,结构比较合理的工业体系。是年,实现工业产值6272万元,实现利税400万元,人均收入900元。
10年间,全镇工业累计投入18.8亿元,企业投入5.5亿元,兴办合资企业17家,步入国家企业集团一家,省级企业集团2家,全国大型二档乡镇企业3家,中型一档4家,中型二档10家,有5家企业评为省高新技术企业,有5家企业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有6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23项获国家专利,有2个部优、4个省优、8个市优产品,1996年被省科委评为高新技术示范镇,1996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振兴工业”先进单位。
2000年始,抓重点工程建设、进行企业改制和创新、壮大骨干优势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培植高新技术企业,形成磁性材料、晶体材料、金刚石材料、高性能电池为代表的“三材一电”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建起淄博新材料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年产值5.9亿元。淄博磁性材料有限公司年生产能力名列全国同行业第三位。
2002年,全镇共有工业企业164家,其中建材企业30家,年产量7000万平方米,工业企业年产值21.73亿元,实现利税3.7亿元,上交国家税金2911万元。
【第三产业】
新中国建立前,龙泉靠着陶业、毡帽、砂锅等传统手工业的发展,使龙口、渭头河形成较大集市。建国初,群众入股,办起龙口地区联村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1953年,国家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私营工商业纳入合作化轨道。1978年,个体私营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日趋繁荣。1987年,有国营网点12处,集体网点36处,个体网点118户。此外,农村尚有小商贩120户。1990年始,先后建起农贸市场5处,镇政府驻地沿湖南路建商业街一条,开设各类门头330家,形成龙泉商贸集散地。2002年底,全镇个体工商业户8200户,私营企业160家。全镇有大型超市2处,中小型酒店40处,全镇第三产业人员6000人,年末固定资产原值6.2亿元,实现总收入3.2亿元,创利税3000万元。
【文教卫生】
1949年境内有学校8处(其中完小2处),学生850余人,开办农民夜校10年,多数青壮年达到初中文化水平。1958年,淄博第十四中学设龙泉。1986年成立成人教育中心,培养农村各类技术人才1000人。90年代,镇投资500万元建起2处高标准中学和2幢教师宿舍楼。2002年,全镇有2处中学,在校学生2022人,6处小学,在校学生2708人,其中3处为市规范化学校,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各项奖励275项。1999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首批教育强乡镇之一。2002年全镇现有教职工359人,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及学校设施均达到省级标准。
1982年,龙泉镇和庄村发现一古墓,出土青釉莲花瓷尊1件,青釉瓷碗3件,现收藏市文化局。根据造型、纹饰和胎釉分析,应是北齐时期北方青瓷窑所产。经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代表着北齐时期的北方陶瓷艺术水平。1972年成立公社电影队,1975年成立公社文化站,1984年建起龙泉影剧院。各村相继建立图书室、阅览室、文化大院。1988年先后办起《龙泉通讯》、《工程简报》、《龙泉信息》、《工作动态》等内部刊物。
新中国建立之前,镇内医疗条件较差,只有少数名中医和部分个体药铺;1956年成立联合诊所,卫生人员22名,1959年建卫生保健站,1961年改为卫生院。1999年建门诊大楼一幢,购置b超等先进医疗设备,改善医疗条件。2002年全镇有卫生院1处,村卫生室18处,病床40张。
1991年承办“龙泉杯”全国少年足球赛,并组队参加比赛。1992年举办“迎省运山东省‘龙泉杯’农民中国象棋比赛”。1992年9月淄川德利陶瓷厂与山东体育报合办德利艺术摄影大奖赛。韩圣村连续举办八届元宵灯会,尚庄高跷、矾场舞狮均获得优秀表演奖。
【人民生活】
20世纪70年代,以小麦、玉米、瓜干为主粮。80年代,以面粉为主食。90年代,以面食为主,鸡、鱼、肉、蛋、奶、蔬菜多样化,穿着趋向高档化。1985年以来,全镇有18个村实施旧村改造,拆平房、盖楼房。住宅走向楼房化。台头、和庄、圈子村全部改造为二层小楼,渭二居委会盖起16幢高层住宅楼,水电暖气配套。2002年全镇人均住房面积30平方米,电话装机总量10200部,闭路电视普及率60 %,80年代,自行车,90年代,摩托车、机动三轮车,各种汽车已逐步成为运输和代步工具。1996年,全镇各村户户通电、通自来水、通柏油马路,18 %的农民加入社会保险。镇敬老院1989年被评为省级敬老院,1991年龙泉镇列入省级文明镇,1996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小康镇,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428元。
【镇村建设】
1985年始,镇聘请省、市专家进行小城镇整体规划。湖南路龙泉段拓宽改造工程长8.4公里、宽31米,投资3500万元。投资420万元建江北第一家程控电话工程,投资1440万元完成全镇供水工程,完善全镇交通、电力、通讯、汽等基础设施。2000年,为建设高标准中心镇,聘请省勘察设计院,重新修编原有规划。
1995年始,总投资3.6亿元新建农贸市场5个,完成小城镇建设总面积30万平方米,高层住宅楼7.3万平方米,二层住宅楼20万平方米,商住两用楼3.3万平方米,湖南路龙泉中心路段安装路灯204盏,种植花草867600平方米,全镇40个单位3000户居民解决冬季取暖和生产用汽,集中供热8.5万平方米,淄川城区供热面积45万平方米。和庄、渭二、台头村被省人事厅、省建委命名为“村镇建设明星村”,1996年龙泉镇获得省级“城镇建设新型乡镇”称号,2001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中心镇”。
【中共地方组织】
1946年建中共龙口地区党总支,1949年建龙口乡、韩圣乡、圈子乡、渭头河乡党支部。1958年9月成立龙口乡党总支。1995年经市委批准设村级党委,1992年镇党委被省委命名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2002年全镇有村党委7个,总支7个,党支部86个,党员1519名。
【基层政权建设】
1948年解放后,为淄川县三区,辖龙口乡政府、韩圣乡政府、渭头河乡政府,1955年4月,淄川县撤销,成立龙口办事处和渭头河办事处。1956年10月,洪山区撤销办事处,成立龙口乡政府。1958年9月成立龙口乡人民公社,1960年6月成立龙泉城市人民公社(简称龙泉公社),1968年3月建革命委员会,1984年3月,龙泉公社改称龙泉镇人民政府。
【群众组织】
抗日战争时期,建农民抗日救国协会、妇女抗日救国会、青年抗日救国会,1945年更名为农救会、民主妇女联合会、青年救国会。1949年10月,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龙口区工作委员会。1957年8月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龙泉委员会。1964年6月成立贫下中农协会,1980年撤销。妇女组织解放前为民主妇女联合会,1955年4月改称妇女联合会,1982年6月成立龙泉科学技术协会,1984年6月成立个体劳动者协会。1985年6月成立老干部协会,是年,成立龙泉计划生育协会。
【领导班子】
孙丰国 党委副书记、镇长 主持镇政府全面工作。
张 栋 党委委员、副镇长 主持镇经济发展办公室全面工作;分工工业、三产、招商引资、外经外贸、工业园区建设、镇办企事业单位、民营经济、劳动保障、统计、安全生产工作;综合协调供电、金融、保险、工商、技术监督、东华水泥等相关部门、单位的工作。
袁宝辉 副镇长 分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机水利站、兽医站、农业园区建设、经管、民政、老龄、移民工作。
崔志波 副镇长 分管城镇建设服务中心工作;综合协调国土资源、交通、环保、邮电工作。
【内设机构】
龙泉镇政府内设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财政审计所,计统办,城镇建设服务中心,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中心,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机水利站,兽医站,文化站等机构。其职责如下:
党政办公室:主要负责党委、政府的日常事务包括人事、文档、老干、机关后勤、综合协调等工作;负责组织会议、起草文稿,及时做好上呈下达,保证政令畅通;负责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经济发展办公室:主要负责原镇办、村办、个体私营企业等方面的行政管理工作。搞好经济政策研究、发展规划和经营、销售、信息方面的服务,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做好乡镇劳动就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负责外经外贸和招商引资工作的协调和服务;协调工商、税务、金融、农电、交通、环保、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的工作 。
社会事务办公室:主要负责民政、老龄等方面的行政管理工作。根据有关规定,制定各项事业的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做好优抚安置、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工作。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负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司法、信访、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工作;协调公安、检察和法庭等单位的工作。
财政审计所:主要负责镇级财政的预决算工作,编制镇级财政收预算、决算报表,按期向人代会报告;加强财源建设与研究, 协调税务部门完成税收任务,组织管理农业税的征收管理工作;加强预算外资金的“零户统管”,做好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及工资等工作;负责对各村(居)、镇直各企事业单位的审计监督工作。
计统办:主要负责指导全镇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全镇计划安排工作,各种统计报表。
城镇建设服务中心:主要负责镇域规划的编制、实施;抓好镇村开发建设和管理;组织实施城镇综合治理,规范市场秩序;负责城镇绿化及维护工作;加强城镇建设管理规范化、法制化。
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宣传、普及计划生育方针政策和节育、优生科学知识;开展婚、育、生、养全程服务,做好各种节育手术和优生优育咨询;组织育龄妇女健康查体,做好一般治疗工作;做好避孕药具的储存发放和推广工作。
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全镇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协调管理农、林等工作;抓好植树造林、农业技术培训、林业防火等工作;抓好科技推广等工作。
农机水利站:主要负责农业机械的管理、年审工作;农机推广工作,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抗旱期间的人畜吃水、农作物灌溉及抗旱活动情况的统计摸底及上报工作;负责全镇防汛工作;负责全镇的社会化供水,做好自来水管 道、用户水表的维修、维护工作;定期收取水费。
兽医站:主要负责全镇畜牧业生产、管理与发展规划,提供畜牧业技术服务,搞好动物检验、检疫、防疫等项工作。
文化站:做好社会文化宣传报道工作。 |
|
县城所在地,海拔1580米,距省会昆明86千米,离玉溪市政府所在地红塔区140千米。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龙泉镇农民居住的别墅区位和人口
龙泉镇位于易门县城,是易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国土总面积为262.1平方公里,东接安宁市、晋宁县,南连易门浦贝乡,西邻易门铜厂乡,北与易门六街镇相连,下辖11个村(居)委会,155个居民小组,总人口53489人,其中农业人口占62.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04人,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0.96亩。
气候与水土
龙泉镇平均海拔1600米 ,属中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5.9摄氏度 ,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初级水利化程度高,农业用水主要来自岔河水库、大谷厂水库和龙泉水库,水质未受污染(其中的龙泉水库更是天然高锶矿泉水);镇辖区内空气洁净,土壤多为冲积沙壤土,土质肥沃,少有工业废水和有毒空气污染,农作物种多质优,胜产优质蔬菜、水稻、烤烟、油菜籽等,且中心城区与国家级森林公园----大龙口公园连成一片,极利于发展高效绿色农业和观光农业,尤其是发展无公害蔬菜。
资源与环境
龙泉基础设施完善,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镇内公路四通八达,距滇中明珠----玉溪145公里 ,距春城昆明 96公里,易安高速公路在镇城内穿行而过,到昆明仅需90分钟,交通十分便利;通讯便捷,辖区内程控电话、移动通讯已全部开通,镇内通车率、通邮率、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有线电视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全县近2000个互联网用户中龙泉占了很大比例,网络经济、信息等概念已深入人心;镇属学校3所(其中中学2所和小学1所,共12个教学点,教职工419人),在校生6865余人,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级中学和职业高中也在辖区内;卫生防疫覆盖率广;建有占地面积120余亩,集交易、仓储、冷库和信息为一体的易门蔬菜批发交易市场;有丰富的野生菌(牛肝菌、松茸、干巴菌、鸡枞)和野菜(蕨菜等)资源;现该镇优质蔬菜生产已具有了相当规模,所生产的优质蔬菜已由镇产业化龙头企业----源泉龙产品开发有限公司销往广东、香港和东南亚地区,倍受欢迎;另外,辖区内建有易门县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并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城区环境优美,绿树成荫,紧接大龙口国家级森林公园,可谓“依山傍水”,是休闲、旅游、度假的好去处;附近有石莲寺、马头山、静乐庵、梅营珍珠温泉和素有“小三峡”之称的大谷厂水库风景区等极具有开发潜力的旅游景点。
业绩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龙泉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气候和资源条件,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蔬菜生产、农产品加工、畜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至2000年末,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6389万元;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过71982万元;财政收入达1404.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48元;有乡镇企业1631个,其中集体企业4个、私营企业48个、个体户1579个,已形成了建筑、运输、农产品加工和商饮服务并举的多元化格局,镇内市场繁荣,设施齐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全镇种植蔬菜达12047亩,总产蔬菜2937万公斤;出栏肥猪49800头,有能繁殖母猪4757头,出栏家禽209765头(只)。
发展规划
该镇围绕云南省省委、省政府“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的三大目标,根据易门县“一强三基”的发展目标,结合该镇实际,在坚持“保支柱、调结构、创产业、建市场、活流通、兴科教、强素质、重服务、促发展”工作思路的基础上,开拓创新。该镇确定了“两强三基”的发展目标,“两强”----建设绿色经济强镇和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强镇;“三基”----建立1万亩优质烤烟、1.6万亩退耕还林、种植优质早板栗4000亩、城区近山面山绿化造林5000亩、万亩优质无公害蔬菜、6000亩花卉为主的绿色基地;以信息服务为中心,商品集散地和个私经济为主的流通基地;以生产万头优良仔猪为主的畜牧业基地。 |
山东省即墨市龙泉镇 Longquan Town, Jim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
基本概况
龙泉镇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在素有“青岛后院”之称的即墨市东郊,东涉黄海,南依崂山,北与华山国际乡村俱乐部毗邻,总面积1.48平方公里。辖65个行政村,人口5.6万人,耕地8万亩,山丘面积1.2万亩。
地理气候
龙泉镇地处温带季风区域,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降雨量750毫米,年平均气温12℃。
交通网络
龙泉镇系青岛即墨市的卫星城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烟青(烟台----青岛)一级公路与青威(青岛----威海)高速公路交岔穿越境内20余公里。两条公路是本地区与内陆地区进行资源配置的交通要道,并与辖区内道路形成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东距青威高速公路5公里,西去12公里与山东交通大动脉——济青高速公路、青银高速公路相接,南距青岛港15公里、青岛海港40公里,西距蓝村火车站30公里。
水、电、通讯
龙泉镇有水库、塘坝16个,库存容量达201万立方米;有35KV变电站一座,供电能力为16000KVA;已开通程控电话装机总容量3000门。
海岸线
龙泉镇位于黄海西北部,距海岸线10公里。
空港情况
辖区距青岛国际机场15公里,青岛港40公里,柴岛码头10公里。
特色农产品
玉米、花生、小麦、地瓜、莲花、蔬菜、番茄、黄瓜、辣椒、西瓜、菜瓜、家禽、肉食鸡。
行政辖区
龙泉镇下辖村:范家街村 河东杨头村 河北杨头村 韩家后寨村
东蒋戈庄村 西蒋戈庄村 张家小庄村 河南崖村
修家街村 潘家泊村 北窝洛子村 单家街村
李家街村 刘家街村 高家屯村 邵家屯村
俞家屯村 汪汪泊村 小王家庄村 于家兰蒿埠村
崔家兰蒿埠村 钟家兰蒿埠村 何家庄村 石泉头后村
石泉头前村 小寨村 大寨村 柳林村
玉石头村 杨家演泉村 何家演泉村 刘家演泉村
吕家演泉村 石门村 东塔子夼村 西塔子夼村
前麦泊村 后麦泊村 黄甲山村 窑上村
解家村 大埠村 小埠村 辛疃村
笏立头村 果元村 岭上村 汪河水南村
汪河水北村 前碾子头村 后碾子头村 满贡一村
满贡二村 满贡三村 吴家庄村 解戈庄村
东河北村 西河北村 李家蒲渠村 台子村
邹家蒲渠村 张家庄村 前蒲渠店村 后蒲渠店村
梁家屯村 |
|
龙泉镇位于黑龙江巴彦县东北部,距县城16公里,地处骆驼砬子山脚下,巴洼线公理穿街而过。龙泉镇历史悠久,清道光元年(1821年)已有人烟,形成集镇后,商贾云集,工贸兴隆。成为当时巴彦县东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龙泉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镇内街道整齐,白色路面横贯东西大街,路旁楼群林立,商贸云集,新型城镇已经初具规模。
龙泉镇,原名“天增泉”。后因龙泉河环绕其境,故改名“龙泉”。清代晚期,1852年(清咸丰二年),始有人烟,隶属呼兰城守尉管辖。1862年12月(清同治元年十一月),划归呼兰厅管辖。1878年(清光绪四年),有名为张振禄者来此领荒垦殖,逐渐形成村落。1883年(清光绪九年),揣万宝于此开一烧锅,名“天增泉”,后演化为地名。清末,1905年1月(清光绪三十年十二月),划归巴彦州管辖,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隶属第二区。中华民国成立后,1913年1月,改隶巴彦县管辖,仍属第二区。东北沦陷后,商贾云集,形成集镇,始称“龙泉镇”,隶属第二保,1939年1月改设龙泉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1月,设置龙泉区。1948年11月,改称华山区,1950年改为第五区。1956年3月,设置龙泉乡。1958年9月,改称龙泉人民公社。同年11月,将原华山、通达乡并入龙泉公社。1959年4月,划分为龙泉、华山两个公社。1984年2月,将龙泉公社改为龙泉乡。同年8月,改设龙泉镇。
龙泉镇面积146.4平方公里。东部为浅山丘陵区,有蒙古山余脉富大山、骆驼砬子山、成志沟山等。其中:成志沟山高海拔564.3米,是巴彦县的最高点。骆驼砬子山为巴彦、木兰两县界山。山深林茂,树木葱郁,清爽宜人,蜿蜒山路,直通山顶。玉皇庙石刻、抗联活动遗址,残垣断壁犹在,每逢夏日,游人络绎不绝。西部平原区。以农业种植为主。 龙泉镇辖5个行政村,2个居民委。有耕地面积166450亩,其中:水田面积13350亩,全镇共有林地面积4340亩。全镇共有户数8052户,人口29395人,其中:农业户数7734户,农业人口28453人,人均耕地面积4.1亩,是典型的农业大镇。全镇共有劳力15107人,其中:男劳力8113人,女劳力6994人。 全镇有线电视入户率完成70%,住房砖瓦化率55%,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7平方米。自来水入户率为4%,3个自然屯1258口人能够吃上安全水。
龙泉镇以农业为主,是商品粮重要产区,种植作物以玉米、大豆、谷子、高粱为主。镇党委、政府在确保农业主导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畜牧产业,实现县委确定的“半壁江山、猪坐殿”的战略发展思路。生猪饲养量在7.4万头,以黄牛、生猪、羊、家禽为主的养殖业成为农村经济结构的重要支撑。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从第一产业中解脱出来,从事二、三产业。镇党委、政府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全年有组织的输出富有劳动力6500人左右,创造劳务收入8000万元。劳务经济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重要途径。龙泉镇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居全县各乡镇的首位。1983年被评为全国农村体育工作先进集体,1984年镇文化活动中心被评为全国群众文化活动先进集体。2006年,龙泉镇福乡村被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级试点村,现已建成10000平方米高等级农民文化休闲广场,是全县最大休闲广场。2006年,镇党委、政府争取资金670万元,易地新建龙泉中学,泉中学,新楼宽敞明亮,软硬件设施全县一流,全校教职员工正在为争创省级一类学校而努力工作。
230126104 龙泉镇
230126104001 双峰居委会
230126104002 龙兴居委会
230126104200 龙泉村
230126104201 平泉村
230126104202 仁河村
230126104203 长安村
230126104204 福乡村 |
|
龙泉镇位于山西临汾市隰县,是2001年4月乡镇撤并工作中,由原来的隰县城关镇和北庄乡合并组建的。位于隰县中部和紫川谷地,东经110°54′44″,北纬36°41′30″,城区东依堆金山,西屏凤凰山,北进五里后村,南出接官坪。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4.5公里。紫川河与古城河交汇流经其境,全部境域分为城区和城以东恒面地区。由两川(紫川和古城川),六垣(东恒、西恒、古城恒、北庄垣、乐安恒、益其垣),四沟(陈家河沟、路家沟、汪家沟、刘家庄)组成。总面积108.8平方公里。
镇区以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自然分区为基础,分设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居民委员会,50余个居民小组。全镇有10个村民委员会,其中城区分布3个村民委员会,城区以东垣面地区分布有7个村民委员会。龙泉镇人民政府设在北大街红星巷内。全镇共有居民9636户,总人口302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88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总耕地面积为32655亩。
龙泉镇为千年古镇,距今已有1377年历史。旧城始建于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向为州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今已发展成为临汾市西山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明清时称为里,民国后改为街公所。1946年11月28日隰县解放,人民当家作主,首建隰县市。1949年后改建城关管理区,1956年建城关乡,1958年称城关公社,1966年改建城关镇,1985设城关镇人民政府,2001年4月和北庄乡合并称为隰县龙泉镇。由于龙泉镇坐落于紫川河与古城河交汇环绕的开阔地,北西南三机临水。古有“水包莲花城”之称。城中心有古建筑“大观楼”给这个地处黄土高坡的山区小镇增添了无尽的光彩。 |
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龙泉镇 District, An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Longquan Town, Long An |
龙泉镇位于安阳市西南17公里,属浅山丘陵,总面积57平方公里,人口3.1万人。这里交通便利,向北4公里安林高速穿过,省道303线境内穿过,向东紧邻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和107国道。1700年前,蜀后主刘禅被囚于此,曾感叹道:“此间乐不思蜀也!”成语“乐不思蜀”来源于此。
河南省安阳市龙泉镇有1700多年的花卉栽培历史,是全国著名的"花卉之乡"。近年来,该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了龙泉花木生产的发展。全镇花木种植面积已达到1500公顷,花木品种达到1500多个,年总产值1.54亿元。
该镇在生产上也实现了产业化,境内拥有投资500余万元兴建的占地500余亩的花卉批发市场和高标准育培中心。据统计目前全镇每亩平均产值在7000-8000元左右,花木生产已发展成为龙泉镇的支柱产业。花木生产的迅速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实现了财政增收。龙泉镇被安阳市定为"特色农业乡镇",该镇全年花木生产销售收入0.85亿元,占全镇农业收入的45%。花农也从中获得了可喜收益,人均收入达到2700元。
龙泉镇位于太行山麓东侧,境内共有六个水库,气候适宜,是南花北移和北花南调的理想过渡驯化地带。相传龙泉花卉始于三国,发展到现在,已有2000多种花卉品种和3000多名能工巧匠。近两年,该镇立足实际,确立了“大力发挥传统优势和资源优势,全面发展花卉林果生产,大搞特色农业”的工作思路,聘请有关专家对全镇特色农业发展进行了整体规划,目前,全镇基本形成了四个花卉林果专业区:一是以龙泉、吴家洞、东平、陈家坡四个村为中心,以省道303线两侧为轴线,向外辐射带动周边2万亩的“中部花卉苗木区”;二是以羊毛屯、张家岗、全林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4000亩“东南部优质无公害红富士苹果区”;三是以梨树厂、九堰为中心,带动周边6000亩雪枣、冬枣、柿树、核桃为主的“西部小杂果区”;四是围绕龙泉水库、省级森林公园、吴家洞珍稀苗木观光示范区和梨树厂林业小杂果采摘观光园为中心,发展8000亩以山、水、花、果、林为主的“生态旅游观光区”。目前,这四个专业区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该镇特色农业的支柱产业。 |
|
龙泉镇位于山西壶关县,是县政府所在地,全镇辖40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农业人口3.9万人,非农业人口1.9万人,全镇流动人口425人,暂住人口250人。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为他们龙泉发展经济提供了先决条件的同时,也给他们抓好社会稳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鉴于这种情况,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政法委、综治办的具体指导下,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发展思路,自觉把综治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创优发展环境的根本措施来抓,狠抓基层基础建设,全面落实各项综治措施,通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如今,龙泉镇出现了各类案件下降了,违法犯罪少了,上访告状少了,外来投资、经商、居住的多了的良好局面,但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仍然不少,他们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回顾以往,他们始终把建设“平安龙泉”作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为一体”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在年初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了今后“平安龙泉”建设的目标任务。
近年来,该镇努力打造平安龙泉、北方绿城,创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取得显著的成绩。 |
|
龙泉镇隶属拜泉县管辖。位于县境南部。哈黑公路穿过镇区。镇政府驻地距县城23公里。
龙泉镇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8506男9526女8980家庭户户数5086家庭户总人口(总)18471家庭户男9498家庭户女89730-14岁(总)40560-14岁男20990-14岁女195715-64岁(总)1350515-64岁男690015-64岁女660565岁及以上(总)94565岁及以上男52765岁及以上女418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7867
龙泉镇,曾名“韩瘸子店”、“中兴镇”。清末,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俗称韩瘸子者从山东来此地开大车店,因是通往安达必经之路,又是过往大车的唯一食宿店,人烟日渐稠密,故得名“韩瘸子店”,并逐渐发展成为小集镇。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划归拜泉县管辖。中华民国时期,隶属拜泉县第三区管辖。东北沦陷后,初隶第五保,1938年5月改为振兴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取名中兴镇,并设中兴区,后改为第三区。1956年3月,撤区划乡,设置中兴乡。1958年9月,改为中兴人民公社。1962年划分为中兴、繁荣两个公社。1977年5月,因与甘南县中兴公社重名,将中兴公社更名为保华公社。1984年初,改为龙泉乡。1986年4月,改设龙泉镇。
龙泉镇辖区地处半丘陵地带,土壤肥沃。全镇总面积125.4平方公里,有耕地13.7万亩,林地2万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大豆、亚麻、向日葵等。镇办工业有亚麻原料加工、铁木加工厂等。全镇共辖卫星、东星、拥政、新化、公义、增产、群富、民意、龙泉、朝阳等10个村。1992年末全镇总人口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57人。镇政府驻地卫星村。
230231104 龙泉镇
230231104200 卫星村
230231104201 仁义村
230231104202 群富村
230231104203 民意村
230231104204 龙泉村
230231104205 朝阳村
230231104206 凡荣村
230231104207 新发村
230231104208 富裕村
230231104209 群众村
230231104210 光辉村
230231104211 新兴村
230231104212 富民村
230231104213 同乐村 |
|
烟台市牟平区辖镇。1956年属牟平县为龙泉区,1958年并入姜格庄乡。同年改公社,1962年设龙泉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设镇。位于区境东部,昆嵛山北麓,距城区中心20公里。面积1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8公顷,人口3.4万。上(庄)泽(口)、俚(岛)李(格庄)、大(窑)龙(泉)、任(格庄)殿(后)、松(岚后)龙(泉)等公路在境内纵横贯通。自然地理环境优越,半山半泊,著名的昆嵛山风景旅游区就在镇境内。以驻地村龙泉汤得名。1992年撤乡设镇。
辖龙泉汤、窑厂、北夼、高家疃、西店子、东店子、东北疃、王石夼、邹家庄、赵家夼、孔庄、官道南、星石泊、西杭格庄、埠后疃、丁家庄、尤家泊子、埠岭观、北岘村、南岘村、任格庄、吕格庄、神童、大苇子、小苇子、西桥、杜家庄、北台、六甲村、芦其洼、河里庄、官道北、巨格庄、赵家庄、高家疃、东汤、八甲村、曲家屯、头甲、匣子口、王家口、西口子、金沙夼、狮子夼、西庄、西殿后、东殿后、汤西、南观、潘格庄、河北崖、马家都、埠前、卧龙堡、滩上、涝夼、钓鱼石、西台、杨家泉等60个村委会。
主产玉米、小麦、地瓜、花生,盛产苹果、梨、大樱桃、杏等。种植板栗8000亩,年产160万斤,被山东省林业厅和烟台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省,市级板栗基地。有建材、冶金、木材加工、绣花等镇村和私营企业。其中绣花、刺绣较为普及,金岛渔具有限公司生产的碳素鱼竿,热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国最大厂家之一。2004年全镇生产总值1.872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5.216亿元。有卫生院一处,农村医疗点39个,中小学7所。台湾著名实业家苗育秀先生功成名就后不忘回报家乡,于1993年捐资600万元在家乡烟台市牟平区龙泉镇建起了“ 育秀学校”。
有国家级森林公园--昆嵛山,有久负盛名的温泉疗养院,有名胜烟霞洞。龙泉温泉历史悠久,旧负盛名,是胶东半岛最著名的温泉。 |
|
龙泉镇是2001年4月乡镇撤并工作中,由原来的隰县城关镇和北庄乡合并组建的。位于隰县中部和紫川谷地,东经110°54′44″,北纬36°41′30″,城区东依堆金山,西屏凤凰山,北进五里后村,南出接官坪。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4.5公里。紫川河与古城河交汇流径其境,全部境域分为城区和城以东恒面地区。由两川(紫川和古城川),六垣(东恒、西恒、古城恒、北庄垣、乐安恒、益其垣),四沟(陈家河沟、路家沟、汪家沟、刘家庄)组成。总面积108.8平方公里。
镇区以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自然分区为基础,分设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居民委员会,50余个居民小组。全镇有10个村民委员会,其中城区分布3个村民委员会,城区以东垣面地区分布有7个村民委员会。龙泉镇人民政府设在北大街红星巷内。全镇共有居民9636户,总人口302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88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总耕地面积为32655亩。
龙泉镇为千年古镇,距今已有1377年历史。旧城始建于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向为州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今已发展成为临汾市西山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明清时称为里,民国后改为街公所。1946年11月28日隰县解放,人民当家作主,首建隰县市。1949年后改建城关管理区,1956年建城关乡,1958年称城关公社,1966年改建城关镇,1985设城关镇人民政府,2001年4月和北庄乡合并称为隰县龙泉镇。由于龙泉镇坐落于紫川河与古城河交汇环绕的开阔地,北西南三机临水。古有“水包莲花城”之称。城中心有古建筑“大观楼”
俗称“古楼”。登高而望,崇岗四周,清溪中贯。山地与河谷相对高差达到213.6米。城区建筑青陶瓦舍,鳞次栉比。街市楼厦相间,排列有序,大街十字交叉四向展开,呈古典棋盘式风格。城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坡度约为33﹪,11条主要巷道坐标式排列有序,虽然是一个山区小镇,但街道总长达到3公里,城郊沿河筑在防洪大坝1300余米,209国道而过,孝午线、隰永线贯通内外。北至省城太原,南至临汾大宁,西到永和过关即步入陕西境内,交通十分便利,给龙泉镇运输业和发展添上了翅膀。西郊小西天精妙悬雕艺术,堪称中华奇宝,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以其独特的风格。独有的魅力吸引着络绎不绝和中外游客,给这个地处黄土高坡的山区小镇增添了无尽的光彩。 |
|
龙泉镇是2002年经省委、省政府批复,原十字路镇和美仁坡乡合并而成立,镇政府设在原十字路政府所在地。地处东线高速公路7—22公里的东西两侧,东以南渡江为界,与龙塘镇、旧州镇隔江相望;西邻遵谭镇;南靠新坡镇;北接龙桥镇、龙塘镇。全镇总面积73.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9227.4亩,坡园地17119.01亩,水旱田12108.39亩,总户数7050户,总人口41000多人,其中农业人口34639人,非农业人口2461人。全镇有34个党支部900多个党员;有117个自然村,120个经济社。按行政村设有东占居委会和十七个村委会、即新联村委会、元平村委会、市井村委会、富伟村委会,永昌村委会、美定村委会、占符村委会、国扬村委会、扬亭村委会、汉香村委会、新江村委会、五一村委会、椰子头村委会、美仁坡村委会、仁新村委、雅咏村委会和大叠村委会。龙泉镇地处羊山地区,又是南渡江洪涝灾害最为严重的乡镇,经济基础薄弱,农业生产条件落后,属于琼山市的贫困乡镇,全镇2003年国民生产总值1.909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2335元。 |
|
面积180.3平方千米,人口77445人。镇政府驻北门外。辖28个村委会。原城关镇、孙仁堡乡合并设立龙泉镇。 |
|
龙泉镇位于皖赣两省东至、波阳、都昌三县交界处,是安徽省十三个重点边贸市场之一,同时也是省综合体制改革试点镇及省重点中心镇,素有安徽省“南大门”之称,与江西石门街镇隔河相望,206国道、S222省道及“十五”期末将建的京福高速穿镇而过,北接安庆、池州,南接景德镇、九江,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相当明显。镇域面积123.67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区面积2.5平方公里,全镇人口2.2万人,其中镇区人口5500多人,2003年国民收入9200万元,边贸市场交易额达1.8亿元,镇财政收入52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568元,镇区个体工商户248户,从业人员达1100多人,龙泉边贸市场既是一个对外综合批发销售的集散地,又是一个各类商品货物大流通的中转站。它集农业生产资料、日用百货商品、家电、农用车、建材、医药、烟草、食盐、服装鞋帽等九大类,向赣东北9乡镇35万人口腹地辐射,市场份额的90%属轻工产品,备受江西人青睐。以龙泉为中心在方圆80公里内没有一座中小城市,50公里以内没有一个县城,龙泉自古就是交通要津,繁荣商埠,商家瞄准龙泉的目的就是要进入南大门,采集标本,获取信息,从而牟取商业利益。龙泉与江西省石门街镇紧密相连,鸟瞰规模空前,两镇交织一起,同求发展,双方相互竞争,相互合作,共同繁荣,龙泉是一个新兴集镇,基础设施较好,政策优惠灵活,后发势力强劲,龙泉周边没有一座中小城市,区域范围内农村市场十分广阔,因此,开发建设龙泉,全面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内需,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以龙泉市场作为边贸经济的载体,将安徽农产品、轻工产品源源不断销往赣东北市场,必将拉动边贸经济的增长,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目前,龙泉集镇共修筑镇区道路17公里,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道路网,与道路有关的供水、路灯、电讯、电力、绿化、排污等配套工程已经全面完成。镇区居民自来水普及率达90%以上,固定电话用户达85%,建成了广播、电视、有线电视台。文化娱乐中心、宾馆、医院、养老院、幼儿园等一应俱全。在大力改善基础设施的同时,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政策环境宽松灵活。 |
|
一、基本概况
龙泉镇原名“天增泉”又称“烧锅街”。一九八四年建镇。该镇位于巴彦县城东北部,距县城16公里。东隔小兴安岭的余脉骆驼山脉与木兰为界,南、西与巴彦港镇、巴彦镇接壤,北隔少陵河与镇东乡、华山乡相望。全镇地形略呈长方形,东高西低,东部为浅山丘陵区,西部为平原区,全镇总面积14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0450亩,山林面积29000亩, 河流水面积15100亩,其它占地面积52202。全镇辖5个行政村,43个自然屯,设两个居民社区。总户数为7682户,总人口29442人,其中农业人口27975人。
二、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龙泉镇依山傍水,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东部山区蕴藏着丰富的青石矿,总蓄量1.5亿立方米,年开采量可达到3万立方米,山沙年开采量1.6万立方米;河流丰富,还有丰富的优质矿泉水资源,有待开发;林木总蓄量40万立方米,树种以松、杨、榆为主,还有珍贵木材黄波萝、水曲柳、柞树、白桦等原始林木。在茂密的森林里,有黑熊、野猪、狐狸、狍子、飞龙、山鸡等80余种珍贵的野生动物,有人参、党参、地龙、五味子、刺五加等珍贵药材百余种。龙泉镇东部骆驼峰的“雷壁古洞”、“驼峰夕照”是巴彦县“十大景观”的其中两个景观,四季景色各有千秋,是我县的主要旅游景区,可修建大型的滑雪场,期盼有识人士来投资兴业。
龙泉镇农业生产多年来始终坚持科学兴农之路,广泛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新农药,科学种田水平不断提高,产量稳步增加,多年来给国家的粮食生产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畜牧业生产不断壮大,全镇建起黄牛繁育基地6个,养猪专业屯4个,养蜂屯3个,养羊专业屯3个,养肉鸡基地1个。教育、有线电视、通讯、卫生事业迅速发展,现有2处中学,1个标准化幼儿园,11处小学,有线电视入户1544户,固定电话总数3400部。中心卫生院设备齐全,保证了全镇广大群众医疗保健的需要。基础设施建设完备,镇内主街白色路面和地下排水工程已建成使用,巴洼线白色水泥路全境通过,镇、村、屯交通十分便利。商服、居民住宅楼已达到40万平方米。农机修理、门窗加工、食品加工、商饮服务、木材加工等个体工商户124家。全镇城乡经济活跃,市场繁荣、物流、人流畅通,已经具备了现代化的农村小城镇规模。
行政负责人:贾树文
职 务:镇 长
电 话:57575121
13199517878
二、五个行政村
1、龙泉村简介:
龙泉村位于龙泉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巴洼公路白色路面在村内穿过,交通便利。全村是长方形,均平原地,土质肥沃,黑土层深。全村幅员面积42839亩,其中,耕地面积28264亩,下辖8个自然屯,16个村民小组,农户1563户,总人口5900人,劳动力3149个。全村以种植业、养殖业、运输业、加工业、饮食服务业、劳务输出等为主,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支柱。同时,县有供电所等14家机关企业,镇辖一中等12家单位座落在龙泉村内,使龙泉村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行政负责人:张希臣
职 务:村民委员会主任
电 话:57575179
13104019088
2、长安村简介
长安村位于龙泉镇西北部,少凌河南岸,西岸巴中线公路,全村土地低洼,土地肥沃,是稻米主产区,素有鱼米之乡的称号。全村幅员面积31715亩,其中,耕地面积21861备,下辖12个自然屯,19个村民小组,农户1182户,总人口4460人,劳动力1160个。全村的种植业、养殖业为主,以流动商贩著名,主要营销毛皮、羽绒等,成为镇内一个较富裕的村。
行政负责人:赵国库
职 务:村民委员会主任
电 话:57575147
13766948555
3、平原村简介
平原村位于龙泉西南部,南与巴彦镇接壤,巴东洼白色路面在村内横穿。全村地势平坦,土质肥沃,黑土层深,盛产玉米、大豆,是粮食主产区,全村幅员面积34658亩,其中,耕地面积25866亩,下辖7个自然屯,18个村民小组,农户1269户,总人口4935人,劳动力2715个。全村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粮食就地转化,养殖业发展迅猛,已经成为经济收入的主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陈家岗屯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仔猪、育肥猪基地,远销哈市、大庆、河北省等地。
行政负责人:马春龙
职 务:村民委员会主任
电 话:57574002
13895823086
4、福乡村简介
福乡村位于在龙泉镇东南部,骆驼峰脚下,南与巴彦港镇接壤。全村地势东高西低,以丘陵浅山为主,土质脊薄,粮豆产量不稳定。全村幅员面积41648亩,其中,耕地面积26384亩。下辖5个自然屯,18个村民小组,农民1504户,总人口5880人,劳动力2515个。全村以劳务输出为主,每年有1200人常年在外打工,已成为农户收入的主导产业。同时,著名的骆驼峰旅游区,每年都吸引数千人来此观光,具有丰富旅游市场资源,前明可观。
行政负责人:刘 国
职 务:村民委员会主任
电 话:57575175
13704882939
5、银河村简介
银河村位于龙泉镇东北部,北与镇东乡毗邻,东与木兰县接壤。全村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是典型的丘陵山区,土质非常脊薄,粮食以玉米、大豆、杂粮为玉,但是产量极不稳定。全村幅员面积43218亩。其中,耕地面积28255亩,下辖11个自然屯、17个村民小组,农户1750户,总人口6800人,劳动力3300个,是全镇面积最大,人口数多的村,种植业、养殖业、劳务输出等已经是当地的主导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行政负责人: 赵德军
职 务: 村民委员会主任
电 话: 0451-57575416
13664578575
三、特色产业
劳动力输出
龙泉镇现在劳动力13939人。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农业机械化的不断提高,劳动力剩余越来越明显,因此,加大了劳动力输出工作,今年在外地建立固定用人单位9个,输出过去7500人,年可收入4500万元。劳务人均收入6000元。一抓基础建设,规范劳动力的管理,把劳动力建档立卡,推动了劳动力转移工作。二抓能人带动,发挥能人效应,通过乡友会,利用本地在外埠从事做官、经商、公司法人等能人的优势,主动联系,找用工单位。三抓技能培训,壮大输出群体,依托巴彦农广校,针对所需工种进行企业技能培训,使输出的人员都掌握一技之长,提高了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四抓信息反馈,构筑信息平台,积极寻找市场需求信息,联系用工单位,建立了输出对象、市场需求、技能培训的“三位一体”的输出模式。 |
|
拜泉县辖镇。1947年为第三区,1955年改中兴区,1956年置乡,1958年成立公社,1977年更名保华公社,1984年置龙泉乡,1986年建镇。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23公里。面积125平方公里,人口2万。202国道过境。卫星、东星、拥政、新化、公义、增产、群富、民意、龙泉、朝阳1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机械修理、酿酒、亚麻加工、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大豆、小麦、玉米,兼产马铃薯,盛产甜菜、亚麻、葵花子。 |
|
该镇主要有大面积的圆白菜,蔬菜生产。 |
|
壶关县龙泉镇辖40个行政村,两个居委会,农业人口3.9万人,非农业人口1.9万人,有小学40所,中学4所,全镇流动人口425人,出租房屋328间,暂住人口250人,刑释解教人员22人。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为他们龙泉发展经济提供了先决条件的同时,也给他们抓好社会稳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鉴于这种情况,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政法委、综治办的具体指导下,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发展思路,自觉把综治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创优发展环境的根本措施来抓,狠抓基层基础建设,全面落实各项综治措施,通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如今,龙泉镇出现了各类案件下降了,违法犯罪少了,上访告状少了,外来投资、经商、居住的多了的良好局面,但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仍然不少,他们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回顾以往,他们始终把建设“平安龙泉”作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为一体”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在年初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了今后“平安龙泉”建设的目标任务。龙泉镇地处县城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人口众多,人员复杂,矛盾纠纷多,管理难度大。面对这种情况,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两个决定精神,坚持把综治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与中心工作同安排,同落实、同奖惩,年初安排,半年检查,年底总结兑现,一年到头,凡是安排综治工作的会议,主要领导都要亲自到场,具体强调,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更是优先保障。另外在去年配备了综治专职干事两名的基础上又增加一名综治干事,派出所、司法所具体协调,保证了镇上综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在镇政府新楼建成后,优先安排了综治办公室,综治版面、办公用具全部更新配齐,并为辖区学校全部设立了交通警示标志。一年下来,镇上用于印宣传单、打印资料、标语等综治日常工作的开支达到了一万余元,在“两会一队”报酬方面,全镇40个村全部按要求落实工资待遇,多的达到了六、七千元,最少的也达到了三千元,保证了全镇综治工作的正常开展。 |
|
龙泉镇位于门头沟区境东部,是区政府所在地,南与永定镇、潭柘寺镇毗连,西与王平镇接壤,西北紧靠妙峰山镇,北连军庄镇,东与石景山区的五里屯、麻峪村为界,面积49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16个社区居委会,共有15396 户,38144口人,其中:农村12121人,非农业26023人,为农居混杂区,是门头沟区的窗口镇。
龙泉镇历史悠久,是历史上各朝代通往西部的交通要道,随着采煤业的发展,早在明代门头沟的名字就广为传开,1949年以前,宛平县设门头沟镇,解放后设门头沟镇,1958年成立门头沟公社,1990年改为龙泉镇。
龙泉镇地处西高东低的半山区,背靠九龙山,东临永定河,山地绿色植被丰富,有永定河水闸充足的水源,构成了美丽的自然景观。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辽窑文化、琉璃文化、古街文化、古代建筑遗址群成为丰富的永定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旅游事业的最好地方。经过20多年的改革,龙泉镇已经发展成为以二三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大镇。进入新世纪,龙泉镇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改革、发展、创新为动力,以服务城市发展都市经济为目标。经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了像龙泉乳品公司、瑞驰钻石厂、蓝龙金刚石厂和拥有五条煤矸石生产线,设计年产值在一亿元以上的建材生产小区;还拥有适应都市农业的龙泉特菜基地、连嫂冷冻食品有限公司和九元食品加工、九元农场等现代农业企业;拥有带动全区商品贸易的双峪、月季兴、三家店、河滩四座大型农贸市场;适应门头沟卫星城建设的建筑开发项目,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水、电、路等市政基础设施完备,为今后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条件。现代企业的建立和发展,使全镇经济进入了快车道,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今后的发展思路是,按照中央和市区农村工作会的新要求,把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农村城市化当作检验实现“三个代表”的试金石,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锐意改革、创新发展的理念,围绕区委“一城带四区”的发展战略,实施“一城带两建,打造三条线”的经济发展思路,积极参加城市建设。紧紧抓住门头沟卫星城建设带来的机遇,把发展大旅游、大生态、大文化、大经济作为今后我镇经济发展的主导思想,大力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全镇经济的跨跃式发展。将龙泉镇建成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和“三个文明”全面进步的现代化城镇。 |
|
位于即墨市东北部。截至2004年底,面积110平方千米,辖65个村、5.44万人。 |
|
辖渭二、广通2个社区居委会;龙一、矾场、泉头、渭一、圈子、台头、龙二、龙三、龙四、韩圣、和庄、尚庄、大土屋、韩庄、麓村、北旺16个村委会。 |
|
即墨市龙泉镇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在素有“青岛后院”之称的即墨市东郊,东涉黄海,南依崂山,北与华山国际乡村俱乐部毗邻,总面积108.5平方公里。辖65个行政村,人口5.6万,耕地6.9万亩,山丘面积1.2万亩。镜内有盟旺山、莲花山、四舍山等文化积淀深厚的名山,还有著名的龙泉、金龙泉、银龙泉、康龙泉等九大龙泉(这也是龙泉镇得名的原因),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远近闻名的“泉乡”。
全镇农作物种植面积达10万多亩,农作物以玉米、花生、小麦、地瓜等农产品为主;龙泉镇还是青岛市重要的蔬菜、瓜果生产基地之一,主要种植番茄、黄瓜、辣椒、西瓜等多种蔬菜瓜果;在植树造林事业中,龙泉镇成材林与经济林并举,近几年来,全镇成材林栽植近二百万株,经济林达一万亩。养殖业也已形成规模,主要从事鸡、猪、鸭等良种家禽的养殖,2003年仅为青岛正大有限公司提供肉食鸡800余万只。 |
|
由蒲松龄故居沿湖南路南行3公里,便来到了被淄博市政府命名的市级中心镇-------淄川区龙泉镇。该镇总面积40.16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4.8万。龙泉镇通讯发达、交通便利,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程控电话近万门,省道湖南路纵贯南北。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淳朴的民风,吸引着海内外宾朋云集于此,共谋图腾大计。改革开放持续深入发展使这座文化名镇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镇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培植高新技术企业、扶强骨干优势企业、狠抓重点工程建设、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等重点,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使全镇经济建设跨入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目前全镇已拥有企业170家(中外合资企业17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其中限额以上企业44家,全区工业企业50强中占有7家。国家级企业集团1家,省级企业集团4家,全国中型二档以上企业17家,强力构筑起了工业立镇宏伟壮阔的发展战略框架。2003年,全镇招商引资完成1.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完成4.2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入完成3.4亿元,上缴国家税金3500万元,三项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数为历年来最高。尤其是引进了淄矿集团总投资达10亿元的大水泥项目后,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04元。在新世纪希望与机遇同在,挑战与成功共存的新形势下,龙泉镇党委、政府立足经济强镇优势,坚持高起点定位,咬定发展不放松,调整经济结构,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壮大镇域经济。建材是该镇的主导产业,现有建材企业32家,三砖年产量达到8600平方米,经济总量占全镇经济总量的30%以上。“三材一电”(磁性材料、晶体材料、金刚石、高性能电池)和玻璃企业已成为镇域经济两大特色。以“三材一电”为龙头的17家高新技术企业经济总量已占到全镇的30%,成为镇域经济的重要支撑。玻璃企业成为全镇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新亮点,企业规模已达到9家,生产的玻璃工艺品全部出口,初步实现了从玻璃制球、拉丝到玻璃纤维织布的一条龙生产。目前,龙泉镇已形成了煤炭、建材、高新技术“三产鼎立”的工业结构新格局。170家企业逐步形成了电子、建材、化工、玻璃、机械、服装、陶瓷等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生产体系。 |
|
在牟平区东部,昆嵛山北麓。面积157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8公顷,人口2.68万人。自然地理环境优越,半山半泊,著名的昆嵛山风景旅游区就在镇境内。以驻地村龙泉汤得名。1992年撤乡设镇。主产玉米、小麦、地瓜、花生,盛产苹果、梨、大樱桃、杏等。种植板栗8000亩,年产160万斤,被山东省林业厅和烟台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省,市级板栗基地。有建材、冶金、木材加工、绣花等镇村和私营企业。其中绣花、刺绣较为普及,金岛渔具有限公司生产的碳素鱼竿,热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国最大厂家之一。2004年全镇生产总值1.872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5.216亿元。有卫生院一处,农村医疗点39个,中小学7所。有国家级森林公园--昆嵛山,有久负盛名的温泉疗养院,有名胜烟霞洞。上(庄)泽(口)、俚(岛)李(格庄)等多条公路在境内纵横贯通。 |
|
龙泉镇 龙泉镇位于安阳市西部。面积63.43平方千米,人口3.5万人。辖龙泉、陈家坡、东平、吴家洞、梨树厂、东方山、九堰、大涧、牛家岗、圪道、后洞、孟家庄、平棘、西洪沟、东洪沟、周家庄、西上庄、西沟、东上庄、楼庄、四门券、李潘流、羊毛屯、师潘流、白龙庙、张家岗、高北河、张北河、张串、全林、许串、石岩、于串33个行政村。安鹤公路过境。古迹有元代建白龙潭庙。 [代码]410506100:~201龙泉村 ~202陈家坡村 ~203东平村 ~204吴家洞村 ~205梨树厂村 ~206东方山村 ~207九堰村 ~208大涧村 ~209牛家岗村 ~210圪道村 ~211后洞村 ~212孟家庄村 ~213平棘村 ~214西洪沟村 ~215东洪沟村 ~216周家庄村 ~217西上庄村 ~218西沟村 ~219东上庄村 ~220楼庄村 ~221四门券村 ~222李潘流村 ~223羊毛屯村 ~224师潘流村 ~225白龙庙村 ~226张家岗村 ~227高北河村 ~228张北河村 ~229张串村 ~230全林村 ~231许串村 ~232石岩村 ~233于串村
[沿革]1959年建龙泉公社,1983年改乡。1997年,面积61.8平方千米,人口3.4万,辖龙泉村、陈家坡、东平、吴家洞、东方山、北方山、东龙山、南漳武、九堰、大涧、牛家岗、圪道、后洞、孟家庄、平吉、西洪沟、东洪沟、周家庄、西上庄、西沟、东上庄、楼庄、四门圈、李潘流、羊毛屯、师潘流、后庙、张家岗、高北河、张北河、张串、全林、许串、于串、石岩35个行政村。?年撤乡设镇。 |
|
镇政府驻龙泉铺,人口50612人,面积210.5平方千米。辖19个村委会:双泉、雷家畈、罗家畈、香烟寺、法官泉、万家畈、跑马岗、水府庙、土门、车站、梅花、宋家嘴、青龙、龙镇、龙泉、石花山、钟家畈、李家台、白庙。 |
|
夷陵区龙泉镇位于宜昌市城区东郊,镇域面积210平方公里,19个行政村,11434户,人口4.8万人,是一个丘陵小镇。镇政府驻龙泉铺,人口50612人,面积210.5平方千米。辖19个村委会:双泉、雷家畈、罗家畈、香烟寺、法官泉、万家畈、跑马岗、水府庙、土门、车站、梅花、宋家嘴、青龙、龙镇、龙泉、石花山、钟家畈、李家台、白庙。
长期以来,镇委、镇政府一班人坚持“一主三化”的工作方针不动摇,集中全力培养壮大支柱产业,带动了农村经济结构优化,促进了小城镇发展,加快了农村小康建设进程。2004年,全镇工业总产值达到15.2亿元,财政收入突破5000万元,城镇居住人口2.2万人,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17.39%上升到2004年的45.83%,龙泉镇一举成为全省闻名的白酒名镇,经济强镇。
“十一五”期间,龙泉镇委、镇政府对全镇经济建设、城镇化建设信心更足,力争在宜昌市率先实现农村小康社会,规划集镇建成面积4.1平方公里,沿着土宋公路形成“一主三区”的城镇化格局,即主城镇—龙泉,宋家嘴、大桥、土门三区相联的城镇带。集镇居住人口达到3.6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5%,全镇白酒生产规模达到10万吨。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夷陵区龙泉镇即是全省闻名的白酒名城,也将成为全国闻名的明星城镇,更是镶嵌在宜昌世界旅游名城上的一颗灿烂明珠。 |
|
辖:朝阳、中山、新华、双碧、秀峰、双胜6个社区;观音坪、榨上、谭田、青山脚、挂兰、鱼池头、大湾、源头、洞源、田家岭、塘家洞、木山塘、土珠山、罗家山、上车、大历县、陶宝、欧家塘、龙脉塘、小岗、过肥田、柳溪坊、东门桥、蚂蝗洞、下车、三里亭、柏家、瑶塘窝、扒田丘、盘家坝、蛟龙塘、志木下、周家洞、鱼尤、殂下、环灵桥、白鹤仓、田家、七里坪、漆山里、琶塘、坪头岭、石甑元、马步岭、大桥头、李子源、五乡圩、胜利、民主、凤凰50个村委会。 |
|
龙泉镇 龙泉镇位于龙华区中部,东线高速公路7—22千米的东西两侧,地处羊山地区。东以南渡江为界,与龙塘镇、旧州镇隔江相望;西邻遵谭镇;南靠新坡镇;北接龙桥镇、龙塘镇。面积73.4平方千米,总人口4.1万多人(约2003年),其中农业人口34639人,非农业人口2461人。辖1个社区、17个行政村,117个自然村,120个经济社。琼新公路与永龙公路在此交会。 [代码]460106104:~001东占社区 ~200汉香村 ~201扬亭村 ~202新江村 ~203五一村 ~204仁新村 ~205雅咏村 ~206大叠村 ~207椰子头村 ~208美仁坡村 ~209新联村 ~210元平村 ~211市井村 ~212富伟村 ~213永昌村 ~214美定村 ~215占符村 ~216国扬村
[沿革]1987年置十字路镇、美仁坡乡。1997年,十字路镇位于琼山市南部,距市政府15千米,面积44平方千米,人口2.4万人,辖东占、新联、元平、富伟、市井、红丰、汉香、美定、占符、国扬10个村委会;美仁坡乡位于琼山市中部,距市政府19千米,面积13.2平方千米,人口0.8万人,辖新江、五一、椰子头、美仁坡、大叠、雅咏、仁新7个村委会。2002年下半年经省委、省政府批复,原十字路镇和美仁坡乡合并成立龙泉镇,镇政府设在原十字路镇政府所在地。同年划归龙华区管辖。 |
|
龙泉镇位于国家级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腹心地带,龙泉驿区委、区政府所在地,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镇辖区10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32.5平方公里,人口10万,其中农业人口2.6万。农作物主要是水果和蔬菜。水果占总耕地面积97%,总产量28167吨,总产值6878万元。其中桃树4015亩,产量8304吨;葡萄6604亩,产量15943吨;梨树855亩,产量2115吨;其他水果825亩,产量1805吨。蔬菜生产面积为8983亩次,单产1740公斤,产量15634吨,总产值2474万元。近年来,重点抓地膜覆盖技术,良种推广,反季节,无公害蔬菜。 |
|
龙泉乡位于南充嘉陵区西北边缘,面积24.5平方公里,辖龙泉村、梁家沟、观音堂、五通堂、九栋碑、安乐院、新庙子、店子沟、大楼沟、宫子岭、碑垭沟和大堰坎12个行政村,123个社。龙泉乡地处中丘地带,溪河纵横,棕紫兼油沙泥土壤。全乡耕地面积1.3万亩,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苕。经济作物以花生、油菜、海椒、红麻为主。 |
|
阆中市辖镇。1940年置双合乡,1984年改建花冠乡,1992年更名龙泉镇。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区40公里。面积40.8平方公里,人口1.7万。构溪河流经境内。公路与阆(中)巴(中)公路交会。辖花冠紫、香炉山、黑龙碑、远景、龙泉洞、严颜寺、铁佛观、花树湾、盐井坝、千丘榜、火焰弯、大木垭、新文庙、罗奉垭、中山寺15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植桑、梨、桔、杜仲千余亩。三国蜀将严颜寺尚存。 |
|
龙泉镇是凤冈县城关镇,是财政收入大镇。全镇人口2.96万人,辖5个行政村、4个社区。2003年全镇财政收入完成11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50元。 |
|
丹寨县辖镇。县人民政府驻地。在县境西部,龙泉山东麓。面积119平方公里。人口3.19万,其中苗、水、布依、侗等民族占95%。辖4居委会、34村委会。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设龙井塘。三年改为龙井铺。十二年八寨厅治徙此。1913年后历为县治。1932年置治城、护城、护场、护廓4镇及羊田乡。1941年置龙泉镇和金钟乡。1953年置龙泉镇及合心、马鞍、高排、生桥、羊田等乡。1958年撤镇、乡建红旗公社。1961年析置龙泉、金钟公社,1963年增置合心公社。1981年以龙泉公社改置龙泉镇。1984年以金钟、合心2公社改置1乡、1民族乡。1992年合并置龙泉镇。有金、汞、重晶石等矿。产茶叶。有中小学30所。镇人民政府驻地在摆泥河上源西岸小山上。人口1.8万,有苗、汉、水等民族。海拔960米。有农机修理、酿酒、陶瓷、炉灶、印刷、缝纫等厂。附近有大片茶园。为州大牲畜交易市场。隆昌—三都公路经此。 |
|
区位和人口
龙泉镇位于易门县城,是易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国土总面积为262.1平方公里,东接安宁市、晋宁县,南连易门浦贝乡,西邻易门铜厂乡,北与易门六街镇相连,下辖11个村(居)委会,155个居民小组,总人口53489人,其中农业人口占62.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04人,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0.96亩。
气候与水土
龙泉镇平均海拔1600米 ,属中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5.9摄氏度 ,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初级水利化程度高,农业用水主要来自岔河水库、大谷厂水库和龙泉水库,水质未受污染(其中的龙泉水库更是天然高锶矿泉水);镇辖区内空气洁净,土壤多为冲积沙壤土,土质肥沃,少有工业废水和有毒空气污染,农作物种多质优,胜产优质蔬菜、水稻、烤烟、油菜籽等,且中心城区与国家级森林公园----大龙口公园连成一片,极利于发展高效绿色农业和观光农业,尤其是发展无公害蔬菜。
资源与环境
龙泉基础设施完善,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镇内公路四通八达,距滇中明珠----玉溪145公里 ,距春城昆明 96公里,易安高速公路在镇城内穿行而过,到昆明仅需90分钟,交通十分便利;通讯便捷,辖区内程控电话、移动通讯和无线寻呼已全部开通,镇内通车率、通邮率、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有线电视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全县近2000个互联网用户中龙泉占了很大比例,网络经济、信息等概念已深入人心;镇属学校3所(其中中学2所和小学1所,共12个教学点,教职工419人),在校生6865余人,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级中学和职业高中也在辖区内;卫生防疫覆盖率广;建有占地面积120余亩,集交易、仓储、冷库和信息为一体的易门蔬菜批发交易市场;有丰富的野生菌(牛肝菌、松茸、干巴菌、鸡枞)和野菜(蕨菜等)资源;现本镇优质蔬菜生产已具有了相当规模,所生产的优质蔬菜已由镇产业化龙头企业----源泉龙产品开发有限公司销往广东、香港和东南亚地区,倍受欢迎;另外,辖区内建有易门县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并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城区环境优美,绿树成荫,紧接大龙口国家级森林公园,可谓“依山傍水”,是休闲、旅游、度假的好去处;附近有石莲寺、马头山、静乐庵、梅营珍珠温泉和素有“小三峡”之称的大谷厂水库风景区等极具有开发潜力的旅游景点。无论从哪方面而言,这都是一块适合人类居住生活和投资发展的好 地方。
业绩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龙泉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气候和资源条件,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蔬菜生产、农产品加工、畜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至2000年末,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6389万元;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过71982万元;财政收入达1404.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48元;有乡镇企业1631个,其中集体企业4个、私营企业48个、个体户1579个,已形成了建筑、运输、农产品加工和商饮服务并举的多元化格局,镇内市场繁荣,设施齐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全镇种植蔬菜达12047亩,总产蔬菜2937万公斤;出栏肥猪49800头,有能繁殖母猪4757头,出栏家禽209765头(只)。
发展规划
我镇围绕云南省省委、省政府“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的三大目标,根据易门县“一强三基”的发展目标,结合我镇实际,在坚持“保支柱、调结构、创产业、建市场、活流通、兴科教、强素质、重服务、促发展”工作思路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我镇确定了“两强三基”的发展目标,“两强”----建设绿色经济强镇和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强镇;“三基”----建立1万亩优质烤烟、1.6万亩退耕还林、种植优质早板栗4000亩、城区近山面山绿化造林5000亩、万亩优质无公害蔬菜、6000亩花卉为主的绿色基地;以信息服务为中心,商品集散地和个私经济为主的流通基地;以生产万头优良仔猪为主的蓄牧业基地。 |
|
龙泉镇地处鄂西南,北倚长江三峡,东襟荆楚大地,离宜昌市城中心20公里,是一个“六山一水两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丘陵镇。镇域面积210.5766平方公里,总人口15956户48419人,其中乡村人口12390户41889人。龙泉镇以“稻花香”牌系列白酒和绿色食品“金银岗”牌柑桔而享负盛名,是名酒之乡、柑桔之乡。
【镇域经济实力雄厚】龙泉镇连续多年跻身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十强乡镇行列。2006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7.57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4亿元,同比增长37.2%;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17.1亿元,同比增长56.3%;农业总产值实现现行价3.57亿元,同比增长9.2%;企业总产值38.2亿元,同比增长34.1%;财政收入8201.9万元,比上年增加1977.15万元,增长31.8%;农民人平纯收入实现4875元,比上年增加392元。
【工业经济强镇优势突出】全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湖北稻花香集团位居龙泉集镇,以白酒为主导的食品、包装、纸品、建材、金属电器、玻璃制品六大工业产业已成支柱。“稻花香”、“关公坊”牌系列白酒饮誉中外。龙泉食品工业园规划工业用地1200亩,已建设650亩,“三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现已聚集了以稻花香酒业为主,关公坊酒业、综艺包装、天德玻璃制品等配套企业;园区外北陵纸业、固宝水泥、夷陵油脂、昌耀电杆和亚迪门窗等骨干企业与之交相辉映。2006年,湖北稻花香集团实现企业产值16.1亿元,营业收入15.3亿元,连续第三年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稻花香”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全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品牌。稻花香“151”工程总投资9000万元,占地600亩,项目于5月24日正式建成投产,白酒年生产能力将达到15万吨,年产值可突破30亿元,形成以酒业为核心、富有特色的市级食品工业园,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企业规模和综合实力将跻身全国白酒行业前三强。
【农业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龙泉镇现有耕地面积亩,已形成以柑桔为主导的柑桔、畜禽、蔬菜、奶牛、水产等五大支柱产业。龙泉镇是全市柑桔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乡镇,2006年柑桔园65705亩,年产量75945吨,全面推行了柑桔无公害生产和全过程标准化管理。绿色食品“金银岗”牌柑桔行销全国各地。农产品(柑桔)产销协会、用水者协会、畜牧兽医协会等专业协会总量达到10个,网络农户达5216户。全镇柑桔初加工企业已达11家,柑桔包装产品生产企业1家。
【城镇环境优美】现有集镇规模2.1平方公里,城镇人口1.8万人,城镇规划修编后至2020年,城镇规模将达3.175平方公里,人口2.2万人。龙泉集镇已形成三纵六横的街道网络布局,先后建成了仿古式的龙沙街、欧式风格的关公坊小区、古典式的龙凤石拱桥、风景如画的镇中心小游园、酒乡特色的稻花香广场、闲适雅致的人工湖等标志性建筑,辅以桂花、石榴等名贵树种和亭台、曲径等休憩场所。因传说张法官放龙而得名的法官泉日供水1.5万吨天然泉水、两座3.5万伏变电站和投资17亿元的龙泉换流站充分保障了全镇的水、电供应。规划建设中的龙凤山风景区建成后,龙泉镇将真正成为“滨河式山水园林镇”和“食品工业城”。
【区域优势明显】龙泉镇号称宜昌市的东大门,交通、通讯网络四通八达。汉宜公路、焦枝铁路、宜黄高速公路、宜当高速公路和在建荆宜高速公路穿境傍镇而过;镇内各级道路300余条656公里,村级主干线216公里全部进行了水泥硬化,是湖北省村村通水泥路的第一镇,三峡机场、宜昌火车站和宜昌长江港距镇仅20公里;程控电话、移动通讯沟通全球,有线电视光纤、广电宽带网光纤家家到、户户通,并已开通了数字电视。
【文明建设形式丰富】镇村两级基层党组织“五好”创建深入开展,全面推行“三联三制”村级管理模式和联系干部“一岗双责”制度,龙泉镇被列为全市基层组织建设联系点。全镇深入开展了创建文明单位、文明村、十星级文明户活动,实施“十百千万”工程,依托农村科技文化中心户和民间艺术团队,深入挖掘民间文化艺术资源,结合节假日开展农民思想道德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推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共建模式,棋艺、歌舞等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建立了1个镇级和19个村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组建了110个治调小组,选聘农村中心户290个,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广播电视、移民安置、扶贫、红十字会、邮政、电信、电力等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
【荣誉成果累累】近年来龙泉镇先后被评为全省农村“双带”先进单位、全省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全省文明乡镇、全省卫生乡镇、全省楚天明星乡镇、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全省“百镇千村”工程“百镇”之一、省政府重点联系十五个镇之一、省长重点联系镇、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先进单位、全国小康建设明星乡镇、全国文明村镇、国家级发展改革试点镇 |
|
龙泉镇位于安阳市西南17公里,属浅山丘陵,人口3.1万,总面积57平方公里。龙泉环境优雅,花卉历史悠久,1700年前,蜀后主刘禅被囚于此,曾感叹道:“此间乐不思蜀也!”
成语“乐不思蜀”来源于此。迄今西部中部花卉基地规模达2万亩,品种2000余种,2003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森林公园。
龙泉交通便利,向北4公里安林高速穿过,省道303线境内穿过,向东紧邻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和107国道。通讯设施先进,网络一体化。
龙泉资源丰富,境内中型水库两座:彰武水库、龙泉水库,小型水库四座。南水北调东部穿过。2004年底,龙泉110千伏变电站被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计,〈2004〉580号文件)批准建设项目,第一期投资1998万元,目前正在建设中,年底投入使用。土地资源,工业园区已成规模,近年来在北部原有工业区基础上又拓展发展空间800亩,场地寻求开发,工业园内40米的宽道正在建设中。
龙泉这片热土,以特优的土地出让条件和优质的服务,欢迎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发展。 |
|
壶关县龙泉镇辖40个行政村,两个居委会,农业人口3.9万人,非农业人口1.9万人,有小学40所,中学4所,全镇流动人口425人,出租房屋328间,暂住人口250人,刑释解教人员22人。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为他们龙泉发展经济提供了先决条件的同时,也给他们抓好社会稳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鉴于这种情况,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政法委、综治办的具体指导下,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发展思路,自觉把综治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创优发展环境的根本措施来抓,狠抓基层基础建设,全面落实各项综治措施,通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如今,龙泉镇出现了各类案件下降了,违法犯罪少了,上访告状少了,外来投资、经商、居住的多了的良好局面,但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仍然不少,他们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回顾以往,他们始终把建设“平安龙泉”作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为一体”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在年初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了今后“平安龙泉”建设的目标任务。 |
|
- : Longquan Town
|
|
龙泉 龙泉镇村 |
|
|
|
伏龙泉镇 | 卧龙泉镇 | 场龙泉镇 | 场龙泉镇村 | 龙泉镇中心 | 即墨市龙泉镇东豪希望小学 | 即墨市龙泉镇石门中心小学 | 即墨市龙泉镇大屯小学 | 即墨市龙泉镇满贡小学 | 即墨市龙泉镇黄家山小学 | 宜昌县龙泉镇怡红园宾馆 | 龙泉镇卫生院中医科 | 靖宇县龙泉镇卫生院 | 牟平县龙泉镇服装厂 | 凤冈县龙泉镇卫生防疫保健站 | |
|
|
长安村 | 新华社区 | 三店村 | 北庄村 | 北庄村 | 小寨村 | 大寨村 | 高家 | 永昌村 | 小埠村 | 岭上村 | 吴家庄村 | 东店子村 | 西店子村 | 潘格庄村 | 河里庄村 | 梨树村 | 南关村 | 西街村 | 西街村 | 东关村 | 山后村 | 周家庄村 | 东街村 | 北街村 | 官道北村 | 邹家庄村 | 赵家庄村 | 东街村 | 源头村 | 凤凰村 | 城北村 | 五乡圩村 | 后街社区 | 三家村 | 光辉村 | 胜利村 | 胜利村 | 刘家庄村 | 汤西村 | 梨园社区 | 东南街社区 | 朝阳村 | 群众村 | 秀峰社区 | 东汤村 | 韩庄村 | 小岗村 | 南街村 | 城子村 | 仁义村 | 双龙村 | 南园村 | 河南村 | 台头村 | 六甲村 | 大涧村 | 土门村 | 大湾村 | 田家村 | | | | | | 更多结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