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陽 : 成都 [顯示全部] > 竜居寺
目錄
No. 1
  竜居寺投訴電話德陽市旅遊投訴電話:0838-96927
  四川省旅遊投訴電話:028—8665730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竜居寺是四川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位於廣漢市城西八公裏新豐鎮竜居村。據記載:竜居寺“相傳為唐代禪宗八祖大寂禪師馬祖道一創建的佛寺”。寺內尚存其塑像。
  殿堂建築40多間,周圍楠木、香樟近百株。主要建築中殿,建於明正統十二年1447年),三間九檀歇山式筒瓦屋頂,正方形建築,屋頂為角柱、檐柱和外檐橫枋上的鬥拱承重(托住)。內壁有明成化二年(1466年)彩繪壁畫12幅,畫面各高3米,寬2.3至2.5米。繪有十二賀覺、護法、諸天、四衆弟子等。神態生動,筆法靈巧。屬國中珍品,已被收入《中國名勝詞典》一書。中殿後10餘米為藏經樓,左廂壁間有一“梅花碑”,鎸刻瘦梅數枝,有較高藝術價值。
  中殿建於明正統十二年,坐北嚮南,寬深各10.10米,呈正方形。其格局係九宮八卦模式,融入“八天幹”“十二地支”組成的擱榫式建築體係。這種格局是古代天子居住的“明堂”,為一般建築少用。四周不用裙板,而采用中國的傳統建材,從闌額到地袱高3米,通體編篾,然後塗上棕絲搗絨泥和白灰。主體工程完在後,隔了19年(明成化二年)方在壁上繪上“十二園覺菩薩”。歷時550年,無蟲蛀、無裂紋。而闌額部分樓臺亭閣,猶金光熠熠,神采飛揚,煙雲舒捲自如,堪稱民間壁畫精品,《中國佛像藝術》贊美有“唐代遺風”。惜“大躍進”進期,毀掉佛像,作為倉庫堆積糧食,緻畫斑剝。據壁畫師研究,此畫非一般顔料,乃礦物精粉,可管800餘年。
  寺門上方嵌石刻“竜居古剎”四字,其字筆勢雄渾,莊嚴古樸。中殿外兩側耳門,石刻對聯二副,係清代著名書法傢半支筆、縣人張懷泗撰書,至今完好無缺。
  藏經樓側廡刊有“梅花碑”石刻。疏梅數枝,勁秀挺拔,為清代作品,頗為人們所贊賞。
  左側配殿壁上,刊有縣人吳思訓撰的《題竜居寺有懷先正履空逸士並序》碑,贊揚了明末漢州遺民“履空逸士”(侯拱堂)“恥事異族,鄙薄功名,自甘泉石,終老山林”的高尚情操及其佚事。此碑具有史料價值。
  1988年至1992年,竜居寺新建“羅漢堂”,並從緬甸請回玉佛十餘尊,其中有座玉石觀音高1.80米。1993年至1997年,利用三水鎮拆廟之機,運回石柱,於原藏經樓之後新建“大雄寶殿”一座。落成之日,臺灣佛陀教育基金會陳正智贈送《大藏書》一部40件共85捲,儲於新建之“大雄寶殿”內。經過連年不斷的維修和保護,使這座具有1200餘年歷史的“竜居古剎”,更加璀璨奪目。
四川省廣漢市竜居寺
  竜居寺是廣漢市最大的一處佈局合理、功能完善、壁畫絶、玉佛多、佛塔多、獨具特色的佛教寺院,於1956年被列為四川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寺位於廣漢市新豐鎮青白江畔,距市區4.5公裏,為廣漢第一大佛教旅遊勝地。竜居寺始建於唐代中葉,為佛教禪宗八祖馬祖道一禪師所建,明代重修,一直沿用此名,1987年開放,現寺院占地面積為40餘畝,除中殿為明代建築外,其餘建築為開放後新建。
  中殿保存有明代壁畫86平方米,內容為佛教十二圓覺72僧衆及供養人等,筆法靈巧,綫條敷以金粉,人物莊嚴美妙,樓閣壯麗輝煌,菩薩小有鬍須,各持法器,栩栩如生,張大千先生臨摹時贊嘆:“大有敦煌遺風”,是四川明代民間繪畫藝術珍品,極具研究、欣賞價值。
  竜居寺山門、天王殿、壁畫殿、觀音殿、財神殿、鐘樓、鼓樓、念佛堂、大雄寶殿、藏經樓、接引殿、五百羅漢堂、馬祖殿、素餐廳、僧寮、居士寮、繞寺長廊等構成寺廟建築群。正在建設中的有十三層護國捨利塔、塔林、大型佛教音樂廣場等建築。
  每年的除夕、農歷的二月、六月、九月十九日,竜居寺都要舉行大型佛教文化活動,屆時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每日接待遊客量近五萬人次。
相關詞
宗教寺廟廣漢
包含詞
題竜居寺什邡竜居寺
竜居寺壁畫廣漢竜居寺
重過竜居寺廣漢竜居寺壁畫
竜居寺偶題寺有新取華嚴方結閣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