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 : 東莞市 [顯示全部] > 黃江鎮
顯示地圖
目錄
概況
  黃江鎮地處粵港經濟走廊的腹地,交通發達,西距廣州80公裏,南至香港60公裏,北離京九鐵路東莞站6公裏,驅車往深圳國際機場和福永客運碼頭僅48公裏,40分鐘車程即可到達,每天有多班直通巴士到達香港。全鎮總面積約98平方公裏,轄19個村,1個居民委員會。 本地人口2萬人,外來人口近20萬人。 相傳於太平天國時期,有幾戶人傢聚居河邊,因河水混濁黃色而得名黃江。鹹豐年間,黃江因有集市,稱為黃江圩。清末(1910年前)黃江隸屬第六都第七圖。民國時期(1911年—1949 年9月),黃江分別隸屬常平區廣裕鄉和長江鄉、梅塘鄉。
  1944年4月,遊擊隊在黃江老區成立長江鄉和梅塘鄉。建國後,1949年10月起,黃江隸屬於新一區廣裕鄉。1960年黃江人民公社成立。1984年撤社建區改稱黃江區。1987年10月撤區建鎮稱黃江鎮,科級建製。
  黃江山青水秀,資源豐富,是有名的水果之鄉,荔枝、竜眼享譽四方。
  黃江鎮位於東莞市東南部,北緯23°02′,東經113°82′ 。東鄰樟木頭,東南與國營樟木頭林場相連,南與塘廈接壤,西南與光明農場交界,西邊的蜆殼海與大朗隔岸相望,北與常平相接。
  黃江是東江縱隊遊擊革命老區,也是惠東寶人民護鄉團遊擊革命老區。遊擊隊在黃江播下革命種子,發展黨組織和吸收黃江部分青年入伍,隨後三團團部進駐黃京坑,同時也在長竜、梅塘、黃牛埔、北岸、雞啼崗等(刁朗除外)農村成立村政權、農會,組建民兵、基幹隊。先後一批批青年參加革命遊擊隊。遊擊隊抗擊日、偽、蔣三方面敵軍,參加大小戰鬥30多次。 1943年3月31日 黃京坑大捷,我遊擊隊抗擊日軍100多人和偽李益榮一個團的兵力,擊斃日軍80餘人,消滅李益榮一個營,繳獲大批槍械。1944年5月7日 馬山戰鬥,我遊擊隊獨立中隊挫敗炮兵十倍於我的兵力的日軍加藤大隊配備馬隊。 1948 年5月16日 ,國民黨三路大舉進攻梅塘,我遊擊隊在東山廟殲滅敵兵一個連,繳獲大批軍需物資。革命遊擊隊常駐黃江的領導人有麥定棠、何棠、鄔強、彭沃、黃布、謝金重等。
  黃江人民具有光榮的革命歷史,對黨和革命事業衷心擁護。在建國前十年的遊擊戰爭中有100多人參加革命遊擊隊伍,10多名優秀兒女為革命捐軀,大批基幹隊、民兵平時種田,戰時投入戰鬥。
  黃江人民在建國後的各項建設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為了建設新黃江,黃江人民長期開展整山治水的艱巨工作。 1952 年大面積緑化荒山, 1959 年興建黃牛埔水庫大堤,隨後興建蝴蝶地水庫、打古山水庫、石水口水庫等 8 個小型水庫。 1963 年開始建設排灌係統, 1973 年掀起了大規模平田改土高潮,開挖溝渠,從而降低地下水位。田園大道化實施後,黃江從根本上改變了旱患無窮或山洪淹稼的落後面貌。 1986 年稻穀總産 21 萬擔,水果 14 萬擔,總值 900 萬元,人平收入 675 元,其中橙柑桔收入 550 萬元。工業廠房 59 間,職工 4580 人,主要是對外加工毛織、製衣、玩具、電子、滕器、傢私等。鎮辦工業有汽車修配、糧食加工、副食、食品加工、煙花爆竹等。 1985 年工業總産值達 2617 萬元。
  建國後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着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黃江人民收入不斷增加,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不斷改善,特別是落實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經濟的政策,大辦對外加工,農業生産關係改革後實行土地責任承包、專業承包,大搞商品生産,農民的生産積極性大大提高,多種經營,全面發展。農民收入大幅度增加,萬元戶、十萬元戶不斷涌現。 1986 年全鎮人民存款儲蓄額達 1190 萬元,比 1966 年增長 149 倍,比 1978 年增長 29.5 倍,比 1982 年增長 0.9 倍。 20 世紀 90 年代末以後,由於經濟的大發展,黃江人民的生活基本上達到了小康水平,大部分家庭都擁有自己的私人樓宇和花園套房,甚至還購買了豪華私傢車。
  改革開放以來,黃江鎮充分發揮人緣地緣優勢,積極發展外嚮型經濟,特別是近幾年來,鎮委鎮政府以建設電子工業強鎮為目標,大力推行 “ 設園招商、以商引商 ” 的發展戰略,取得了十分引人註目的成績。目前鎮內有兩個大型的高新科技産業園區 —— 裕元工業園區和田美北區工業園。飛利浦公司、精成科技、技嘉電子等多傢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跨國集團公司,先後落戶這兩個工業園區,並産生了良好的效應,帶動了一批高新科技産業公司紛紛前來投資黃江,為黃江産業結構升級轉型,實現電子工業強鎮的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現在黃江已形成了以國際大企業集團為竜頭,以發展電子信息工業為主導,集電子、塑膠、五金、鞋業、傢私、玩具等産業於一體的現代工業體係。
  隨着工業的快速發展,黃江第三産業的發展也非常迅猛,鎮內有嘉榮超級商場、天和百貨、華潤萬傢、民樂福商場等一批有規模上檔次的商場,有太子、康湖、伯爵、裕元、假日、泰園、金怡等一批上星級的酒店,有多個高爾夫球練習場、遊泳場、兒童樂園,是人們購物休閑經商的理想之地。有一個占地 280 多畝的人民公園,是健身、休閑的好場所。
  東莞 “ 八景 ” 之一的 “ 寶山石甕出芙蓉 ” 就在黃江寶山之麓。清泉滴滴匯入黃牛埔水庫,水庫容量達 1000 多萬立方米,水質甘甜,水源充足,全鎮有 4 間供水廠,日供水 16 萬立方米。黃江自來水廠被評為全國農村優秀水廠。
  黃江基礎設施完備,供電十分充足,鎮內現有三座 110 千伏輸變電站,形成佈局合理的供電網絡,切實保證了城鎮居民和工商用電的需要。 IDD 網絡和聯通網絡適應工商發展要求,服務功能齊全,通訊快捷方便,程控電話、數字移動電話綱絡覆蓋全鎮,郵政服務快、準、方便;市政設施完善,鎮內交通十分方便,有等級公路 99.5 公裏,莞樟公路、公常公路、莞深高速公路縱貫全鎮。
  黃江鄉情濃郁,民風淳樸;地方黨政領導班子作風務實、勤政廉政,熱誠為外商服務,不斷優化投資發展的軟環境。鎮委鎮政府專門製定了 “ 四個一 ” 的辦事制度,即一個工作日辦事制度,黃江鎮政府和職能部門能辦到的事,保證一天內辦完;一個窗口收費制度,嚴格按市政府文件規定收取各項費用,保證不搭車收費;一個辦事協調小組,政府屬下各職能部門都成立由主要領導組成的專門幫助投資者、企業商戶辦事的協調小組,為投資者及時排難解憂;一套服務承諾制度,各單位、各部門按客商和群衆的要求,訂出一套服務承諾規定,致力提高辦事效率。
  黃江社會治安狀況穩定,秩序良好,群衆安居樂業。鎮委鎮政府在全鎮實行了 “ 以區定崗、以崗定人、以人定責 ” 的治安 “ 三定 ” 責任製,並正在積極推行建立警務責任區,全面實行 24 小時治安巡邏和幹部查崗查哨制度,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 2000 年在全市兩個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被評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鎮。
  黃江,還以良好的教育質量而聞名。幼兒教育、成人職業培訓、農業科技教育等方興未艾。鎮內文化設施齊全,文化活動豐富,廣場文化活躍, “ 村村有球場,周周有比賽 ” 蔚然成風, 2000 年被評為 “ 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 ” 。大批高素質人才紛紛涌入,並紮根在這片土地上,發光發熱。
  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在全鎮上下共同努力下,黃江鎮經濟和社會取得了飛快地發展。 2005 年,全鎮完成生産總值 37.2 億元,同比增長 12.3% ;工業總産值 50.8 億元,同比增長 30.06% ;各項稅收總額 4.83 億元,同比增長 40% ,鎮本級可支配收入 3.39 億元,同比增長 27.3% ,鎮本級資産總額 15.6 億元,同比增長 16% ;社會固定資産投資 10.4 億元,同比增長 8.8% ,各項人民幣存款餘額 47.3 億元,同比增長 17.4% ;外貿出口總額 21 億美元,同比增長 40.4% ,人均出口額在全市排名第二,增長速度排名第三。 2005 年,在全市鎮級領導班子工作實績量化考核中榮獲綜合總分一等奬和經濟建設、社會管理、黨的建設三個單項奬。
  乘改革開放之東風,攜時代發展之精氣。黃江鎮委、鎮政府正以加快新一輪發展為目標,以昂揚的精神和嶄新的姿態,高舉鄧小平理論和 “ 三個代表 ” 重要思想偉大旗幟,樹立和落實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通過精心組織,抓搶機遇,大力加強城鎮建設、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為打造宜居、宜商、宜工、宜旅的生態緑鎮、文化新鎮、教育強鎮,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努力奮鬥!
  黃江鎮地處粵港經濟走廊的腹地,交通發達,經濟繁榮,山清水秀,資源豐富,鄉情濃郁,民風淳樸,東莞“八景”之一的“寶山石甕出芙蓉”就在黃江寶山之麓。全鎮總面積約98平方公裏,本地人口1.9萬人,外來人口近10萬人。
  黃江鎮是“全國百強鄉鎮”之一,工業發達,配套完善,目前在黃江投資設廠的有國際著名的飛利浦等外資企業700多傢,主要産業有電子、塑膠、五金、鞋業、傢私、玩具等,裕元工業園和田美北區高科技工業園發展勢頭迅猛。聞名中外的廣東太陽神集團就在這裏創業發展,因此黃江鎮也被稱為“太陽神”升起的地方。2002年全鎮國內生産總值12.69億元,出口總額6.27億美元。
  黃江是有名的水果之鄉,荔枝、竜眼享譽四方。至2002年末,該鎮有水果面積5478畝,其中荔枝為4800畝,總産2529噸。通過農作物結構調整,2002年常年蔬菜面積2000畝,總産8357噸,水産養殖4034畝,總産362噸,生豬上市3.8萬頭,三鳥49萬衹,形成以水果、蔬菜、水産、畜牧為主的農業産業化格局,2002年該鎮農業總産值8600萬元。黃江鎮大力致力於“公司+基地+農戶”的集農産品生産、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産業化經營,占地20000平方米、總投資2500萬元的“懋豐園”農副産品加工廠將於年內動工投産,所加工的荔枝幹、蔬菜幹等産品將供應香港和國內超級市場,農業發展將再上新的臺階。
詳細介紹
  1、地理位置和面積
   黃江鎮位於東莞市東南部,北緯 23°02′, 東經 113°82′ 。東鄰樟木頭,東南與國營樟木頭林場相連,南與塘廈接壤,西南與光明農場交界,西邊的蜆殼海與大朗隔岸相望,北與常平相接。鎮境呈靈龜狀分佈,西南山地高而大起於星光,東北埔田地勢低而少止於刁朗,鎮境全長 13 公裏 , 總面積 98 平方公裏,其中耕地面積 24573 畝,耕地中水田面積占 21817 畝、旱地面積占 2756 畝。鎮境屬山地,一般標高為 12 米 ,最高處的雷公山標高為 296.3 米 。
  2、地形地貌
  地形特點
   黃江鎮屬於東莞南部丘陵山區,地勢西南山地高,東北低,是以低丘、臺地為主的半山區。 “ 黃江河 ” 南源北流,流經西北部大朗鎮、常平鎮,註入東莞西北邊的東江支流。由於已入熱帶範圍,故地帶性土壤已劃入赤紅壤地區,衹有山上纔有紅壤和黃壤分佈。係山區黃色粘土,地質條件好,宜於建設。黃江轄區地形平坦,地勢由南嚮北坡,坡度 4‰ ;由東嚮西坡,坡度約為 3‰ ,總的地勢則是由東南嚮西北坡,平均坡度為 2.6‰ 。
  山地
  黃江鎮最高的山是 “ 寶山 ” 。寶山古稱慮山,又名蘆山。位於黃江鎮東部,橫貫黃江、樟木頭、塘廈三個鎮。山脈呈南北方向,坡度一般為 20-30 度。主峰筆架頂海拔 458.9 米 ,是中條北行主山。西北行為七姐頂山( 243.4 米 )、藍坑山,東北行為小逕口山。寶山別出一支東南行為石門前山,東行經大棟頂山、大石嶺、河背嶺等山至長山( 119.8 米 )止。
  東條北行之西中條,北行之東,其中各山分四小支,均由寶安縣界入東莞市境。東二支分別叫水坑山、橫坑山。水坑山東南有鳳凰山,跨東莞與寶安二縣(市),由寶安縣界入本市境,至山廈圍村南山分開。西二支別叫公逕背山、光背頂山,由寶安縣界入境,至飛鵝地山分開。
  西條北行之山由大屏嶂第二支起,西北行為花公山( 202 米 )黃象山( 267 米 )、蚺蛇山( 200 米 )雨滴腦山;西北為跌死牛山,西南行為穿心坑山,南行為蓮花逕,入寶安縣界。又西行為小逕埔山、馬鞍山( 329.4 米 )黃麻岡;西北行為蓮花山。
  3、河流 、水庫
  河流
   黃江的主要河流是南源北流的黃江河,全長 17.86 公裏。它發源於南面的長竜註入黃牛埔水庫瀉下黃江河,另一支流發源於西南梅塘,西邊支流發源於黃京坑,三道支流在中遊的黃牛埔匯合,繼往北流合路支流註入蜆殼海。東南的雞啼崗支流和田美支流均發源於寶山北面,東北面的刁朗支流嚮西匯合社貝支流經板湖、玉堂圍、鎮中心區,然後註入蜆殼海。
  水庫
  全鎮有小二型以上水庫共十二宗,大部分建於五、六十年代,其中:中型水庫一宗、小一型水庫四宗、小二型水庫七宗,總庫容共 3004.4 萬立方米,正常庫容共 2306.6 萬立方米。
  4、氣 候
   黃江的春夏秋鼕季節性氣候明顯。春有小寒至春分 6 個農時節氣。大寒至立春,即 1 月下旬至 2 月中旬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期。一般年份氣溫在 5℃ -15℃ 之間,極端低溫 0℃ -4℃ ;
  通常 3 至 4 年就有一次霜凍。春天的降雨量較少,約有 100-200 毫升,且多集中在 3 月份。
  夏有清明到夏至 6 個節氣。夏天氣溫逐步回升,但 4 月份是春末夏初時分,乍冷乍熱,人類和禽畜容易感冒發病,故要做好防病治病工作,尤其要做好疫病發生傳播的各種控製應變措施,確保人畜健康。夏天氣溫升高,降雨較多,農作物和大自然一片生機。 4 、 5 月份,氣溫一般在 20℃ -28℃ ,有時上升到 32℃ -33℃ ;降雨量約 500-700ml 。
  秋天 7-9 月。 7 月和 8 月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月份,氣溫一般在 28℃ -34℃ ,有時高達 35℃ -38℃ , 9 月份氣溫明顯回落,俗稱 “ 秋高氣爽 ” 、 “ 天高雲淡 ” 、 “ 一葉知秋 ” 。秋天是果實、糧食等成熟收穫季節。例如黃江鎮的嶺南佳果有荔枝、竜眼、菠蘿、蕃石榴、芒果、黃皮、揚桃等,糧食有水稻、粟米等。 8 月份是東莞地區臺風最多的月份,也是降雨較多的月份,其次是 9 月份, 7 月份臺風較少。真正對東莞地區造成較大經濟損失的臺風一般是 8-10 號臺風,當然 11-13 號臺風在某些年份也會造成相當的損失。一年中,秋天降雨約為 500-700 毫升。
  鼕天 10-12 月份,氣候轉寒冷,降水量減少,整個鼕季降水量約 150-200 毫升左右,在 10-11 月,平均氣候約 18℃ -22℃ , 12 月,平均氣溫約 16℃ -20℃ ,在鼕季能種上粟米、薯類和各種蔬菜等。
  5、生物資源
  野生動物
   本鎮野生動物種類繁多,主要分佈在山上或叢林中。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及之前,野生動物出沒頻繁,山豬,黃猄成為農作物的損害者,目前有部分野生動物已極為罕見甚至絶跡。
  主要野生動物有:
  哺乳類:水獺、山豬、箭豬、狸貓、黃 猄 、果子狸、白麵狸、田鼠、穿山甲(別名鯪鯉)、布狗、蝙蝠、果蝠、黃鼠狼等。
  鳥類:鷓鴣、斑鳩、百靈鳥、畫眉、白頭翁、啄木鳥、貓頭鷹、燕子、翠鳥、山雀、喜鵲、麻鷹、黃雀、鶴、雁、鷯哥、鷂子、伯勞、烏鴉、水鴨、水潭鵝、毛雞、白麵雞、牛屎雀、田 氹 雞、相思鳥、禾鶴、鵓鴣、米雞等。
  魚類:黑鯇、草鯇、鱅、鰱、鯉、鯪、白鱔、黃鱔、藍刀、白鯽、苦鯽、鱸魚、泥鰍、非洲鯽、大眼厥、塘虱、生魚、鬍鯰、坑鯰等。
  甲殼類和貝類:河蝦、蚌、田蠃、苦督蠃、福壽蠃、蜆、坑蠃、河蟹、石蟹、蝸牛等。
  兩棲、爬行類:青蛙、蟾蜍、鱉、烏龜、金錢龜、眼鏡蛇、金環蛇、眼鏡王蛇、銀環蛇、三索綫、白花蛇、黃花蛇、泥蛇、蟒蛇、南蛇、青竹蛇、過樹容、四腳蛇、草竜、壁虎、蛤蚧等。
  昆蟲類:蜜蜂、黃蜂、蝴蝶、蟋蟀、螞蟻、螳螂、蟬、蜻蜓、蜘蛛、蜈蚣、金邊土鱉、蚱蜢、紡織娘、金龜子、象鼻蟲、椿象、鬆毛蟲、竜虱等。
  此外,還有環節類、蚯蚓、水蛭等。
  野生植物
  主要野生植物有:
  樹類:松樹、苦楝、桑、大葉榕、細葉榕、黃牛木、木棉、臺灣相思、大葉相思、半楓荷、木麻黃、山蒼樹、樟樹、水楊梅、山烏桕、榕、桃金娘、大葉桉、細葉桉、檸檬桉、馬尾鬆、桄榔、鴨腳麻、楓樹、稔樹等。
  竹類:主要有黃竹、泥竹、 簕 竹、麻竹等。
  中草藥:七葉一枝花、一包針、雷公根、九裏香、了哥黃、土茯苓、土茵陳、土黃連、鳳尾草、大艾、大茶藥、馬齒莧、千斤拔、大力牛、水楊梅、車前草、冰糖草、布京樹、白花蛇舌草、白茅根、白花鬼點火、半楓荷、半邊蓮、田基王、地膽頭、金銀花、雞屎藤、雞血藤、苦楝子、 簕 莧菜、老鴉膽子、金櫻子、金錢草、獨腳仙草、穿心蓮、豬牯稔、蓖麻、鵝不食草、辣蓼、寮刁竹、淡竹葉、九節茶、狗腳跡、水推沙等。
  其它:水浮蓮、浮萍、藻類等。
  6、礦産資源
   硫鐵礦:礦物主要集中在梅塘地區雷公山下的 “ 竜船坑 ” ,儲藏量頗為豐富。這種礦石裸露在山坡表面的,其顔色就多呈黑色,而埋藏在山裏面的,其顔色多為黑褐色。現時這種礦石在 “ 竜船坑 ” 山坡表面很容易找到,礦石有大有小,它的質量比普通的石頭重得多。在大躍進年代,即 1958 年,黃江公社各個生産隊,及塘廈公社長山口大隊的一些生産隊均開設土辦法煉鋼爐,幾乎每天都有很多人前往此地把礦石挑運回去煉鋼,斷斷續續達一年,當時煉鋼用的燃料都是社員從山上砍下的大樹,就地起窯燒成的木炭。現時在山上都能偶爾看到當時遺留下來的炭窯。煉出來的鋼鐵有如煮熟的雞血,裏面為蜂窩狀,但由於品質劣,不具備開採條件,後來就停止了開採。如今礦山仍然存在 , 山坡表面的礦物依然可見。
  銀礦:主要集中在寶山。寶山古稱慮山,位於黃江鎮東部,因産銀礦,古人曾在此煉銀而改名寶山。何時及何人開採已無資料可查。寶山除産銀礦外,它自古還以瀑布而揚名。主峰東側有芙蓉寺(今已成遺址),寺前有潭,名寶潭。飛瀑自山崖瀉下,衝擊着中空的石甕形巨石,奔響如雷,甕中水花激濺,狀若芙蓉,故有 “ 寶山石甕出芙蓉 ” 的盛景。是東莞古八景之一。清代中後期,石甕終於被衝破。
  清代是寶山風景全盛期,當地人自立了古剎、石甕、靈鳥、仙床、竜潭、石井、廚洞、鬆徑等八景。現景點不存,但山色依然秀麗,吸引着衆多遊客。下錄古詩二首:
  夜宿寶山 (宋 張登辰)
  堂虛四壁風蕭騷,山激萬竅聲嘈嘈。
  巨靈約束虎豹遁,飛簾叱咤蛇竜嗥。
  麻姑搔癢十指爪,王母分賜千年桃。
  酒酣橫臥北斗柄,鵾雞咿喔蟾蜍高。
  寶山石甕 (明 吳中)
  天公造化跡莫窺,有石如甕何神奇。
  山靈終古為呵護,烏獲有力應難移。
  尋幽來此停驂久,甕底泉聲雷怒吼。
  寶山雲暖鬆花香,疑是仙甕釀春酒。
  金砂礦:主要集中在黃猄坑大隊的 “ 青山 ” ,當地曾經有村民在此開採淘洗過。七十年代有社員到過那裏,還可清晰地看見當時采礦遺留下來的坑坑窪窪,至於何時為何人所開採已無資料可查。傳說有關部門也派人來進行勘探。由於數量稀少、品質極差,沒有開採價值。
  花崗岩:花崗岩是本鎮岩石中質量最好的一種,在灰白色中帶有點點的黑色,猶如拌上了芝麻,故又稱為麻石,均為晶狀結構。此石為群帶埋藏在山中或地下,主要分佈在 “ 牛屎坳 ” 、梅塘地區的竜見田和大冚的 “ 石岩峰 ” ,尤其是 “ 石岩峰 ” 與 “ 牛屎坳 ” 的麻石質體最好,八十年代就在 “ 石岩峰 ” 一帶開設有 5 、 6 個采石場。九十年代是鼎盛時期,投資者多為福建人和當地人。開採出的石材主要作為建築材料。為保護生態環境,所有石場已於 2003 年全部關閉。
  陶 土:(又稱白泥、觀音土、鬍椒泥、酒餅泥),分佈在梅塘大隊的 “ 元埔坑 ” 、 “ 將軍碑 ” 、 “ 白坭山 ” 。 “ 元埔坑 ” 的白泥質量較好。 1974 年,黃江公社成立一間陶瓷廠,該陶瓷廠的白泥都來自 “ 元埔坑 ” ,後因技術不過關,於 1977 年停産,歷時三年有餘。六十年代,佛山陶瓷廠也到此採購白泥。當時梅塘大隊有部分社員去元埔坑挖掘或挑土作為一項副業,每天可賺幾元錢。後來,由於運輸問題或其他原因,佛山陶瓷廠再也沒有來採購。
  黑碳土:即腐殖酸土,是一種屬酸性而又含有大量腐殖質的黑色泥土,所以稱為黑碳土。黑碳土主要集中在聚竜圍、梅塘墟、舊村廟和星光一帶(傳說這兒在古代是一條河流),呈綫狀,且一層黑碳土一層沙或一層黃土疊着。大躍進年代,梅塘大隊的社員曾在此挖掘這種黑碳土,把它曬幹打碎後作肥料用。挖出來的黑碳土還可清晰見到樹紋。由於肥效不明顯,兩年後漸漸就停止了開採。
  7、基礎設施
  公路建設
  黃江鎮對外公路有莞樟公路、公常公路、莞深高速公路和常虎高速公路。其中莞樟公路寬36米,四車道,東西貫穿黃江鎮北部,東通深圳,西連大朗至莞城,莞樟公路除為北部各鎮區交通聯繫綫外,亦是東莞經濟發展的大動脈,帶動沿綫城鎮的快速發展;公常公路寬30~40米,四至六車道,,往北連接常平鎮,往南連接深圳市,其功能是黃江鎮連接周邊鎮區的主要綫路;莞深高速公路是全封閉式的快速幹道,嚮南接深圳梅觀高速公路,往北經莞城至廣州,從鎮域中部經過,在黃牛埔有一出口與公常公路相接,其功能主要為貫穿東莞中部南北嚮重要的交通走廊,是廣深高速公路的重要輔助綫路。
  黃江鎮以莞樟路、公常路為支架,構架城市內部路網建設和鄉村道路建設,並逐步搞好道路兩旁的緑化配套,現有公路總長171.82公裏,主要道路有莞樟路黃江段、莞深高速公路黃江段、公常公路黃江段、黃江大道、擁軍二路、裕元工業大道、東環路、西環路等。各村之間也完成了路面拓寬的水泥路。形成四縱六橫的道路網絡。至2004年,全鎮公路建設成網,實現村村通水泥路。
  供水設施
  1992年,黃江水廠遷址黃牛埔水庫下,飲用黃牛埔水庫的水,日供水量迅速增加到1萬噸。1994年,全鎮農村普及了自來水廠,全鎮農民都用上了自來水。1996年擴建黃牛埔水廠,鎮中心日供水量急劇增加到3萬噸。
  隨着工業化的快速推進,常住人口的急劇增加,工業和生活用水大量增加,黃牛埔水庫所蓄水不夠滿足鎮中心用水的需求。1999年8月,啓動東江引水工程,投資3500萬元,從常平九江水鋪設了一條總長13.7公裏的輸水管道,把東江水駁接入黃牛埔水庫,日供原水9萬噸,徹底解决了黃江工業、生活用水水源不足的難題。2000年5月,分兩期動工興建日供水量12萬噸的新水廠,第一期於2001年9月建成通水,日供水量6萬噸,第二期於2002年10月建成通水,日供水量也是6萬噸。新水廠是用進口或國內先進的設備建成。
  隨着供水事業的發展,2001年9月,黃江鎮鎮中自來水公司正式成立。自公司成立開始,就開展了ISO達標活動。2001年10月,水廠又推行5S活動,圍繞ISO管理體係的“整理”、“整頓”、“清潔”、“清掃”、“素養”標準,規範生産操作流程的每個環節。全面導入並實行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係和ISO14001:1996環境管理體係和IMS綜合管理體係,實現了生産流程自動化、管理監控現代化、廠區環境園林化。2002年6月24日通過英國標準協會(BSI)的ISO9001:2000質量管理和ISO14001:1996環境管理以及IMS三項國際認證。成為東莞市第一傢通過ISO國際認證、與國際標準接軌的供水企業。2002年10月28日,舉行了通過ISO國際認證慶典。
  供電設施
  隨着經濟改革的開放,工業發展和人口增加,為解决工業區用電和民用電問題,於1993年8月,黃江鎮110千伏電站竣工,總投資1100萬元,安裝主變機兩臺,容量達6000伏安,配套綫路投資250萬元,1.05萬伏輸出綫路10回,全長115公裏,變電站的建成使用從根本上改變了我鎮長期電壓不足的現狀。1999年實行農電體製改革,由村市、鎮、村三級管理體製改革為二級管理體製,對全鎮農網進行改造,共改造10千伏綫路33公裏,0.4千伏綫路90多公裏,平均降低綫損12個百分點,有效地提高用電量。
  目前電力已擁有三座110KV變電站,主變容量39萬KVA,6410KVF饋綫,變備1064臺,總容量28.7萬KVA,低壓配電綫路380千米,年供電量達3.4億千瓦時。其中黃江站裝變容量為5萬KVA一臺,4萬KVA一臺;田心站裝變容量5萬KVA二臺。黃江站電源引自大朗220KV變電站,田心站電源引自塘廈220KV變電站。形成了完善的供電網絡係統,保證全鎮電網的安全運行及工廠、企業、商業、農業、居民生活用電安全、穩定。
No. 3
  黃江鎮 Huangjiang Zhen 概況 黃江鎮(Huangjiang Zhen)位於市境東南部,距市區32千米、北距常平火車站6千米,南臨深圳國際機場和福永客運碼頭48千米。轄1個社區、19個行政村。
  代碼 441901114:~002 新市社區 ~200 刁朗村 ~201 社貝村 ~202 田美村 ~203 板湖村 ~204 雞啼崗村 ~205 合路村 ~206 袁屋圍村 ~207 北岸村 ~208 黃牛埔村 ~209 黃江村 ~210 黃京坑村 ~211 田心村 ~212 大冚村 ~213 竜見田村 ~214 長竜村 ~215 星光村 ~216 舊村 ~217 勝前崗村 ~218 玉堂圍村
  沿革 建國前屬常平區,1953年屬大良區,1960年析大朗公社設黃灑公社,1983年撤社設區,1987年撤區建鎮。1997年,面積93平方千米,人口1.7萬,另有外來人口2.8萬,轄刁朗、杜貝、田美、板湖、雞啼崗、合路、袁屋圍、北岸、黃江、黃京坑、黃牛埔、田心、竜見田、大冚、長竜、星光、舊村17個農村管理區和黃江和新市2居民管理區。
東莞市黃江鎮名片-廣東省東莞市
  黃江鎮地處粵港經濟走廊的腹地,交通發達,西距廣州80公裏,南至香港60公裏,北離京九鐵路東莞站6公裏,驅車往深圳國際機場和福永客運碼頭僅48公裏,40分鐘車程即可到達,每天有多班直通巴士到達香港。全鎮總面積約98平方公裏,轄19個村,1個居民委員會。
  本地人口2萬人,外來人口近20萬人。相傳於太平天國時期,有幾戶人傢聚居河邊,因河水混濁黃色而得名黃江。鹹豐年間,黃江因有集市,稱為黃江圩。清末(1910年前)黃江隸屬第六都第七圖。民國時期(1911年—1949年9月),黃江分別隸屬常平區廣裕鄉和長江鄉、梅塘鄉。
  1944年4月,遊擊隊在黃江老區成立長江鄉和梅塘鄉。建國後,1949年10月起,黃江隸屬於新一區廣裕鄉。1960年黃江人民公社成立。1984年撤社建區改稱黃江區。1987年10月撤區建鎮稱黃江鎮,科級建製。
   黃江山青水秀,資源豐富,是有名的水果之鄉,荔枝、竜眼享譽四方。
   黃江鎮位於東莞市東南部,北緯23°02′,東經113°82′。東鄰樟木頭,東南與國營樟木頭林場相連,南與塘廈接壤,西南與光明農場交界,西邊的蜆殼海與大朗隔岸相望,北與常平相接。
   黃江是東江縱隊遊擊革命老區,也是惠東寶人民護鄉團遊擊革命老區。遊擊隊在黃江播下革命種子,發展黨組織和吸收黃江部分青年入伍,隨後三團團部進駐黃京坑,同時也在長竜、梅塘、黃牛埔、北岸、雞啼崗等(刁朗除外)農村成立村政權、農會,組建民兵、基幹隊。先後一批批青年參加革命遊擊隊。遊擊隊抗擊日、偽、蔣三方面敵軍,參加大小戰鬥30多次。1943年3月31日黃京坑大捷,我遊擊隊抗擊日軍100多人和偽李益榮一個團的兵力,擊斃日軍80餘人,消滅李益榮一個營,繳獲大批槍械。1944年5月7日馬山戰鬥,我遊擊隊獨立中隊挫敗炮兵十倍於我的兵力的日軍加藤大隊配備馬隊。1948年5月16日,國民黨三路大舉進攻梅塘,我遊擊隊在東山廟殲滅敵兵一個連,繳獲大批軍需物資。革命遊擊隊常駐黃江的領導人有麥定棠、何棠、鄔強、彭沃、黃布、謝金重等。
  黃江人民具有光榮的革命歷史,對黨和革命事業衷心擁護。在建國前十年的遊擊戰爭中有100多人參加革命遊擊隊伍,10多名優秀兒女為革命捐軀,大批基幹隊、民兵平時種田,戰時投入戰鬥。
  黃江人民在建國後的各項建設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為了建設新黃江,黃江人民長期開展整山治水的艱巨工作。1952年大面積緑化荒山,1959年興建黃牛埔水庫大堤,隨後興建蝴蝶地水庫、打古山水庫、石水口水庫等8個小型水庫。1963年開始建設排灌係統,1973年掀起了大規模平田改土高潮,開挖溝渠,從而降低地下水位。田園大道化實施後,黃江從根本上改變了旱患無窮或山洪淹稼的落後面貌。1986年稻穀總産21萬擔,水果14萬擔,總值900萬元,人平收入675元,其中橙柑桔收入550萬元。工業廠房59間,職工4580人,主要是對外加工毛織、製衣、玩具、電子、滕器、傢私等。鎮辦工業有汽車修配、糧食加工、副食、食品加工、煙花爆竹等。1985年工業總産值達2617萬元。
   建國後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着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黃江人民收入不斷增加,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不斷改善,特別是落實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經濟的政策,大辦對外加工,農業生産關係改革後實行土地責任承包、專業承包,大搞商品生産,農民的生産積極性大大提高,多種經營,全面發展。農民收入大幅度增加,萬元戶、十萬元戶不斷涌現。1986年全鎮人民存款儲蓄額達1190萬元,比1966年增長149倍,比1978年增長29.5倍,比1982年增長0.9倍。20世紀90年代末以後,由於經濟的大發展,黃江人民的生活基本上達到了小康水平,大部分家庭都擁有自己的私人樓宇和花園套房,甚至還購買了豪華私傢車。 
  改革開放以來,黃江鎮充分發揮人緣地緣優勢,積極發展外嚮型經濟,特別是近幾年來,鎮委鎮政府以建設電子工業強鎮為目標,大力推行“設園招商、以商引商”的發展戰略,取得了十分引人註目的成績。目前鎮內有兩個大型的高新科技産業園區——裕元工業園區和田美北區工業園。飛利浦公司、精成科技、技嘉電子等多傢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跨國集團公司,先後落戶這兩個工業園區,並産生了良好的效應,帶動了一批高新科技産業公司紛紛前來投資黃江,為黃江産業結構升級轉型,實現電子工業強鎮的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現在黃江已形成了以國際大企業集團為竜頭,以發展電子信息工業為主導,集電子、塑膠、五金、鞋業、傢私、玩具等産業於一體的現代工業體係。
  隨着工業的快速發展,黃江第三産業的發展也非常迅猛,鎮內有嘉榮超級商場、天和百貨、華潤萬傢、民樂福商場等一批有規模上檔次的商場,有太子、康湖、伯爵、裕元、假日、泰園、金怡等一批上星級的酒店,有多個高爾夫球練習場、遊泳場、兒童樂園,是人們購物休閑經商的理想之地。有一個占地280多畝的人民公園,是健身、休閑的好場所。
  東莞“八景”之一的“寶山石甕出芙蓉”就在黃江寶山之麓。清泉滴滴匯入黃牛埔水庫,水庫容量達1000多萬立方米,水質甘甜,水源充足,全鎮有4間供水廠,日供水16萬立方米。黃江自來水廠被評為全國農村優秀水廠。
  黃江基礎設施完備,供電十分充足,鎮內現有三座110千伏輸變電站,形成佈局合理的供電網絡,切實保證了城鎮居民和工商用電的需要。IDD網絡和聯通網絡適應工商發展要求,服務功能齊全,通訊快捷方便,程控電話、數字移動電話綱絡覆蓋全鎮,郵政服務快、準、方便;市政設施完善,鎮內交通十分方便,有等級公路99.5公裏,莞樟公路、公常公路、莞深高速公路縱貫全鎮。
  黃江鄉情濃郁,民風淳樸;地方黨政領導班子作風務實、勤政廉政,熱誠為外商服務,不斷優化投資發展的軟環境。鎮委鎮政府專門製定了“四個一”的辦事制度,即一個工作日辦事制度,黃江鎮政府和職能部門能辦到的事,保證一天內辦完;一個窗口收費制度,嚴格按市政府文件規定收取各項費用,保證不搭車收費;一個辦事協調小組,政府屬下各職能部門都成立由主要領導組成的專門幫助投資者、企業商戶辦事的協調小組,為投資者及時排難解憂;一套服務承諾制度,各單位、各部門按客商和群衆的要求,訂出一套服務承諾規定,致力提高辦事效率。
  黃江社會治安狀況穩定,秩序良好,群衆安居樂業。鎮委鎮政府在全鎮實行了“以區定崗、以崗定人、以人定責”的治安“三定”責任製,並正在積極推行建立警務責任區,全面實行24小時治安巡邏和幹部查崗查哨制度,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2000年在全市兩個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被評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鎮。
  黃江,還以良好的教育質量而聞名。幼兒教育、成人職業培訓、農業科技教育等方興未艾。鎮內文化設施齊全,文化活動豐富,廣場文化活躍,“村村有球場,周周有比賽”蔚然成風,2000年被評為“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大批高素質人才紛紛涌入,並紮根在這片土地上,發光發熱。
  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在全鎮上下共同努力下,黃江鎮經濟和社會取得了飛快地發展。2005年,全鎮完成生産總值37.2億元,同比增長12.3%;工業總産值50.8億元,同比增長30.06%;各項稅收總額4.83億元,同比增長40%,鎮本級可支配收入3.39億元,同比增長27.3%,鎮本級資産總額15.6億元,同比增長16%;社會固定資産投資10.4億元,同比增長8.8%,各項人民幣存款餘額47.3億元,同比增長17.4%;外貿出口總額21億美元,同比增長40.4%,人均出口額在全市排名第二,增長速度排名第三。2005年,在全市鎮級領導班子工作實績量化考核中榮獲綜合總分一等奬和經濟建設、社會管理、黨的建設三個單項奬。
  乘改革開放之東風,攜時代發展之精氣。黃江鎮委、鎮政府正以加快新一輪發展為目標,以昂揚的精神和嶄新的姿態,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樹立和落實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通過精心組織,抓搶機遇,大力加強城鎮建設、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為打造宜居、宜商、宜工、宜旅的生態緑鎮、文化新鎮、教育強鎮,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努力奮鬥!
  說
英文解釋
  1. :  Huangjiang Town
  2. n.:  Huangjiang Zhen
近義詞
黃江
包含詞
東莞市黃江鎮勝玉衛生站東莞市黃江鎮合路針織廠東莞黃江鎮長竜玩具廠
黃江鎮黃東坑村民委員會衛生站東莞黃江鎮順玉玩具服裝二廠
分類詳情
星光村田心村長竜村新市社區社貝村
黃江村北岸村田美村舊村大冚村
刁朗村板湖村合路村袁屋圍村黃京坑村
勝前崗村竜見田村玉堂圍村雞啼崗村黃牛埔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