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雞籠山投訴電話南京市旅遊投訴電話:025-52260123
江蘇省旅遊投訴電話:025-8341818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雞籠山又名北極閣,位於南京市區,東連九華山,西接鼓樓崗,北近玄武湖,為鐘山延伸入城餘脈。春秋戰國時期,以其山勢渾圓,形似雞籠而得名。雞籠山高62米,古時是城中重要製高點。南朝齊武帝到鐘山射雉至此聞雞鳴,故雞籠山又改稱雞鳴山。明初設觀象臺於山上,又名欽天山,清朝初年,在山上重建北極閣後,民間俗稱此山為北極閣。
雞籠山在六朝時曾先後為皇傢花園和佛教聖地,這裏還是科學家、文史學家雲集之所。劉宋時期,在山頂建立了第一個日觀臺,既觀天象,又測風候。山下建立了史學館、文學館,當時全國有名的文史學家、哲學家常聚於此,著書立說,講學授徒,堪稱全國學術文化中心。
到蕭梁時期,雞籠山上建同泰寺。梁武帝四次捨身佛寺,然後大臣們不惜重金把他贖回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這個虔誠的佛教徒最後在侯景之亂中餓死臺城。南朝末代皇帝陳後主,在雞籠山大造殿宇,用香木做梁柱門窗,清風吹過,香飄數裏。他和寵妃張麗華、孔貴嬪終日在宮內或花園裏尋歡作樂。公元589年,隋軍入城,陳後主無處可逃,衹好帶着張、孔兩妃嬪躲進井內,結果被隋軍所獲。三人從井內爬出時,脂粉淋漓,沾滿井欄。後以帛拭之,其石有胭脂痕,所以此井被稱為“胭脂井”,又名“辱井”。元朝詩人陳孚在《胭脂井》一詩中寫道:“淚痕滴透緑苔香,回首宮中已夕陽。萬裏河山天不管,衹留一井屬君王。”哀婉之意溢於言表。隋大將見張麗華豔麗絶倫,怕遞解回去擾亂了君王之心,立即抽刀把她斬首。這就是後人詩句中所責怪的“不斬君王斬麗人”。
1387年,在原來同泰寺填充的遺址上修整了宋、元時期的法寶寺,因山名已改為雞鳴山,故寺名亦改稱“雞鳴寺”,沿稱至今。
清朝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康熙帝登上雞籠山,站在觀象臺上俯瞰玄武湖,心曠神怡,欣然提筆寫了“曠觀”二字。這年鼕,兩江總督王新命、安徽巡撫薛柱鬥等官吏,為紀念康熙來此,特在西峰上建北極閣、禦碑亭,並立一碑,碑額為“曠觀碑記”,碑文記載了康熙巡遊經過。從此,西峰稱北極閣,東峰稱雞鳴寺。 |
|
雞籠山,舊名亭山,亦作歷山,又名鳳臺山。坐落在和縣西北約20公裏處。群山環拱,一峰獨雄,狀若雞籠,故名雞籠山。道傢《洞天福地記》稱其為“第四十二福地”, 素有“江北第一名山”之稱。山中遍布參天古樹,面積4500公頃,立木積蓄16萬立方米。迂回於山間小道,目不見天,宛如置身碧海,為國傢級森林公園。
江北第一名山 鳳臺山道傢杜光庭所著《洞天福地記》,稱雞籠山為“第四十二福地”。因其山巒連綿,上冠巨石,狀似蓮花,為“一州奇勝”。山上有“三清殿”、“南天門”、“一綫天”、“溶岩洞”、“百歲缺”諸景點。相傳,東漢末年,高僧金佛、金乾、金坤三兄弟,在此悟道成佛。後人為之興殿名“三清殿”。奉為三毛祖師,塑像供於殿中,殿內兩旁為十八羅漢。內懸大鐘一口,重千斤;大鼓一面,鼓面直徑近2米。每逢朔望之日,各地群衆前往朝山拜佛,絡繹不絶,故有“江北小九華”之稱。歷代有李白、許渾、李思聰、楊萬裏、賀鑄、朱元璋、莊昶、王元翰、戴重、湯懋綱等,都留有題詠。其中:李白《歷陽壯士勤將軍名界齊歌》詩曰:“太古歷陽郡,化為洪川在。江山憂鬱盤,竜虎秘光彩。蓄泄數千載,風雲何 。特生勤將軍,神力百夫倍。”唐許渾《題勤尊師歷陽山居》詩曰:“二十知兵在羽林,中年潛識子房心。蒼鷹出塞邊塵靜,白鶴還鄉楚水深。春坼酒瓶浮藥氣,晚攜棋局帶鬆蔭。雞籠山上去多處,自屬斤黃精不可尋。”朱元璋《登雞籠山》詩曰:“罷獵西山坐擁旗,一山出地萬山卑。崔巍巨石如天柱,撐著老天天自知。”
大雄寶殿唐初,山上山下,寺廟甚多。後歷經兵亂,原有建築被毀較多。建國後,尚存寺廟37間,內供大小佛像百餘尊,有僧數十衆。“文化大革命”中,寺廟及佛像均被毀。1978年後,縣人民政府撥款重修,將山麓至山頂道路,用石條重鋪,並加鋼管欄桿。鳳林禪寺,亦修葺一新,內塑佛像七尊。現存有民國13年(1924)《鳳林禪寺碑記》碑刻一塊,每年接待來山香客遊人甚多。雞籠山現已被批準為國傢一級森林公園。 |
|
雞籠山是著名的佛教、道教聖地,它坐落在和縣西北隅,腳踏嵐籠山,懷抱九條壠,群山環拱,一峰獨秀,拔地而起,享譽“江北第一山”、“江北小九竜”、“中華四十二福地”之稱。夏朝稱亭山,秦稱歷山,唐謂雞籠山,明曰鳳臺山。《和州志》雲:該山“下盤綿巒,上冠巨石,縱列棱折,狀若蓮花,高數十仞,斫磴亙鐵,引以登嶺,俯視群山,無敢並者。”《太平寰宇記》載:“麻湖初陷,一老母提雞籠登是山,因化為石,故名。”相傳,東漢末年,有金福、金乾、金坤兄弟三人在此山悟道成仙,被後人奉為“三茅祖師”,後人為之塑金身於佛殿,千百年來,香火不絶。
風光綺旎的雞籠山,山雀噪空而過,鬆濤撼𠔌而鳴。清風陣陣,令人神清志遠,心曠神怡。歷代詩人、墨客、學士名流、帝王將相,乘興遊覽,托物抒情,每多吟詠。《竹書紀年》載:“夏桀放逐南巢,卒於亭山。”故桀之荒塚留之於此。唐武則天授封“遊擊將軍”、賜“勤將軍宅”的主人,便是雞籠山壯士勤思齊將軍。大詩仙李白遊此山時,曾寫下《歷陽壯士勤將軍思齊歌》,贊頌“神力百夫倍”的勤將軍。
974年,宋太祖趙匡胤在此山安營,喜得太子,把原淳熙宮(許由隱居之所)加賜匾額為“壽寧宮”。宋朝大詩人楊萬裏離開雞籠山時寫下一首《舟過鵝行口回望和州雞籠山》:
兩月青山不暫離,
入城未見有山時。
萬峰送我都回去,
衹有雞籠未肯辭。
朱元璋在和州建立反元根據地時,偕夫人來此山狩獵遊憩,一時詩興大發,揮毫寫下《登雞籠山》:
罷獵西山坐擁旗,
一山出地萬山卑。
崔巍巨石如天柱,
撐着老天天自知。
近代著名書法傢草聖林散之先生遊山時寫下《和友登鳳臺山原韻》:
漫雲明鏡亦非臺,鬆閣峨峨賓壯哉。
入夜鐘聲驚寤夢,滿天風色太沉霾。
此山以作十年別,拜佛曾經兩度來。
試問先生醉遊處,春光能否到蒿萊。
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化,秀美的景點,引來四面八方遊客和善男信女,觀光、朝山禮佛者絡繹不絶。此山已闢為國傢級森林公園。林深如海,鬆濤似麯,山泉淙淙,煙雲飄渺。適逢雨霽,雲霧升騰。“雨霽衆山碧,鬆翠濕衣裳”,歷陽八景之一的“雞籠山曉霽”宛如畫屏,令人贊美忘返!
掩映在莽莽山林中的千年古寺——鳳林禪寺,宛如緑草叢中的一朵奇葩,燦爛奪目!寶剎占地181畝,全寺僧衆自籌資金,依山就勢,高低錯落,疏密相間,建立宮殿式總體佈局,既獨立又統一。殿堂廟宇,明清建築風格,忽隱忽現在青山緑林間,如入淨土佛國,甚是壯嚴。
山前牌坊、山門、放生池、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念佛堂、地藏殿、觀音殿、齋堂等建築齊備。入寺清淨幽雅,晨鐘暮鼓悠然。扶鐵鏈攀登至寶頂(山頂),三清殿、百歲缺、一綫天、鐘亭等景點,幽奇險絶。極目遠眺,長江如練,飄然輕拂,鬆濤撼𠔌,轟然有聲,山風拂面,白雲蕩胸,令人志清意遠,仿佛置雲天勝景!
鳳林禪寺每逢正月十五和六月初一,數萬人朝山禮佛,場面宏大。這一傳統廟會吸引各地遊人和廣大信衆,成為和縣重要廟會之一。
寺院現任住持定昌法師,童貞入道,信仰虔誠,道心堅固,嚴守淨戒。自1994年任職以來,帶領全寺僧衆,全身心投入道場建設之中,逐步落實學修一體化的叢林制度,着力道風建設和僧纔培養。2004年,雞籠山鳳林禪寺被巢湖市政府授予首批市級重點寺院。定昌法師一心致力於雞籠山歷史文化的發掘,打造以佛教文化為核心的雞籠山風景區建築,推動了和縣旅遊業的發展和佛教文化事業的發展。 |
|
雞籠山村 |
|
雞籠山村 | 下雞籠山 | 安徽雞籠山 | 雞籠山戰鬥 | 雞籠山林場 | 雞籠山林場村 | 雞籠山辣椒醬 | 俚人謂之雞籠山 | 回望和州雞籠山 | 臨桂縣雞籠山林場 | 雞籠山國傢森林公園 | 歷陽十詠之二雞籠山 | 湖北雞籠山黃金礦業有限公司 | 舟過鵝行口,回望和州雞籠山 | 予初謫嶺南,過田氏水閣,東南一峰,豐下銳上,俚人謂之雞籠山,予更名獨秀峰。今復過之,戲留一絶 | 舟過鵝行口回望和州雞籠山 | 予初謫嶺南過田氏水閣東南一峰豐下銳上俚人謂之雞籠山予更名獨秀峰今復過之戲留一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