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鳍鱼亚纲 : 骨鳔系 > 鲤形目
目录
No. 1
  鲤形目(cypriniformes)
  硬骨鱼纲辐鳍鱼亚纲的1目,也是现生淡水鱼类中最大的1目,有6科256属2422种。本目鱼类体前端4~5椎骨已特化与内耳联系,成韦伯氏器;口常能伸缩,无齿;头无鳞;无脂背鳍(少数鳅科鱼类例外);下咽骨镰刀状且有齿1~4行(双孔鲤科无齿;鳃膜条骨3;左右顶骨互连;有肌隔骨刺即肌间骨);有或无圆鳞;须有或无;终生不入海(仅雅罗鱼属有2种海边越冬索食)。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其次为北美洲、非洲及欧洲。南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几内亚与马达加斯加岛均无。
  鲤形目鱼类适应性很强;有耐非洲及东南亚热带高水温的鲅亚科鱼类,也有耐西伯利亚严寒的鮨属,属等;既有平原鱼类,又有能适应海拔高程5200米高寒山区的高原鳅属;有大型平原上层水域的鲢、鳙、鳡鱼等,也有体最长仅25毫米的小似鲴的;有鳡等大型凶猛肉食性鱼类,也有大型食浮游植物的鲢、食草的草鱼及食固着藻类的齐口裂腹鱼等;有在大水体急流中产大量浮性卵的四大家鱼──鲢、鳙、青(鱼)、草鱼,也有产沉粘性卵的鲤、鲫等。麦穗鱼喜将卵产在水下石、柱等硬物体上,鳑鲏亚科不仅雌鱼生殖期有伸出体外长的产卵管且还将卵产在蚌类体内免遭干死;裂腹鱼亚科鱼类和有些鲃亚科鱼类的卵有毒,食用时应防备。
  鲤科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南部,中国约有156属563种,其中许多是中国的特产鱼类。科克雷尔,伯格等认为鲤形目起源于白垩纪的狼鳍鱼类(lycopteridae);罗森和格林伍德认为超源于虱目鱼科(chanidae),经鼠鱚科(gonorhynchidae)而演变成鲑鲤目、电鳗目、鲤形目及鲇形目,因虱目鱼前三椎骨已特化且至少有一头助。但虱目鱼等左右顶骨已被隔离,无眶蝶骨及下咽齿,最大耳石为星耳石(asteriscus),与鲤形目正相反,且鲤形目化石最早始于亚欧的古新统及始新统,而非洲最早为中新统,故有人仍认为鲤形目起源于亚洲北部白垩纪的狼鳍鱼类。
  鲤科鱼类在形态结构、摄食、成体的大小以及繁殖习性等方面也都表现出非
  常显著的多样性。取食附着生物的鲮(labeo)和墨头鱼(garra)通常具有精致的口
  唇结构和适应急流生活的形态特征(reid,1982)。专门滤食浮游生物的鲢
  (hypophthalmichthys) 和鳙(aristichthys) 则具有特化的鳃耙。捕食鱼类的鳡
  (elopichthys)的上颌变得特化,吻骨(kinethmoid)膨大以限制上颌的伸出(howes,
  1978);而另一种捕食性鱼类鰎(luciobrama)则具有特化的头部形态,它的头部
  延长(是眼后区域的延长而并非吻端延长),它的口与鳃腔之间延伸成狭窄的管状
  以保证它们最大限度地吸取食物(howes,1978)。鲌类(cultrins)是鲤科中一个包
  括了若干不同种类的复合类群,它们通常身体侧扁具腹棱,背鳍偏后,头部狭窄
  而口倾斜。裂腹鱼类(schizothoracins)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区域,它们具有
  不同的食性和口唇结构,但是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它们的肛门和臀鳍基部两侧各
  有一排特化的膨大鳞片。鮨类(gobionins)通常是一群底栖生活的鱼类,其中绝
  大多数种类分布于东亚地区,它们中的一些属通常具有骨质化鳔囊这一显著特
  征
  在成体的个体大小上,小型鲤科鱼类如小似鲴(xenocyprioides parvulus)和唐
  鱼(tanichthys albonubes) 等性成熟个体体长仅30 毫米(mm) 左右; 而鳡
  (elopichthys bambusa)和青鱼等体长可超过1 米(m),体重达数十公斤。在产卵
  习性上,鲤科鱼类绝对怀卵量少的只有几百粒,多者可达几十万粒。受精卵或具
  粘性,附着水草和石上孵化;或吸水膨胀漂浮于江河中孵化。
百科大全
  lixing mu
  鲤形目
  Cypriniformes; carplike fishes
  硬骨鱼纲辐鳍鱼亚纲的1目,也是现生淡水鱼类中最大的1目,有6科256属2422种。本目鱼类体前端4~5椎骨已特化与内耳联系,成韦伯氏器;口常能伸缩,无齿;头无鳞;无脂背鳍(少数鳅科鱼类例外);下咽骨镰刀状且有齿1~4行(双孔鲤科无齿;鳃膜条骨3;左右顶骨互连;有肌隔骨刺即肌间骨);有或无圆鳞;须有或无;终生不入海(仅雅罗鱼属有 2种海边越冬索食)。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其次为北美洲、非洲及欧洲。南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几内亚与马达加斯加岛均无。
  鲤形目鱼类适应性很强;有耐非洲及东南亚热带高水温的□亚科鱼类,也有耐西伯利亚严寒的□属,□属等;既有平原鱼类,又有能适应海拔高程5200米高寒山区的高原鳅属;有大型平原上层水域的鲢、鳙、□鱼等,也有体最长仅25毫米的小似鲴的;有□等大型凶猛肉食性鱼类,也有大型食浮游植物的鲢、食草的草鱼及食固着藻类的齐口裂腹鱼等;有在大水体急流中产大量浮性卵的四大家鱼──鲢、鳙、青(鱼)、草鱼,也有产沉粘性卵的鲤、鲫等。麦穗鱼喜将卵产在水下石、柱等硬物体上,□□亚科不仅雌鱼生殖期有伸出体外长的产卵管且还将卵产在蚌类体内免遭干死;裂腹鱼亚科鱼类和有些□亚科鱼类的卵有毒,食用时应防备。
  鲤科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南部,中国约有156属563种,其中许多是中国的特产鱼类。
  科克雷尔(1925),伯格(1940)等认为鲤形目起源于白垩纪的狼鳍鱼类(Lycopteridae);罗森和格林伍德(1970)认为超源于虱目鱼科(Chanidae),经鼠□科(Gonorhynchidae)而演变成鲑鲤目、电鳗目、鲤形目及鲇形目,因虱目鱼前三椎骨已特化且至少有一头助。但虱目鱼等左右顶骨已被隔离,无眶蝶骨及下咽齿,最大耳石为星耳石(Asteriscus),与鲤形目正相反,且鲤形目化石最早始于亚欧的古新统及始新统(胡萨科夫,1932;唐鑫,1959;郑家坚,1962;罗默1933,1966等),而非洲最早为中新统,故有人仍认为鲤形目起源于亚洲北部白垩纪的狼鳍鱼类(李思忠,1986)。
  (李思忠)
英文解释
  1. n.:  cypriniformes
相关词
鱼类鲈形目生物学脂鲤科动物生命力最强的鱼类鲤科
四大家鱼饮食百科辞典草鱼属北方重要经济鱼类鮊亚科鳊鱼属水产
百科大全生物淡水鱼更多结果...
分类详情
张开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