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青龙镇位于泸州市泸县西面,离泸县县城4公里。隆纳高速公路横穿该镇中央,其互通式口子——泸县(青龙)站与泸县县城的连接线公路穿境2.2公里,担负泸县西面出口的泸富公路纵贯全镇,隆叙铁路福集火车站紧挨镇域边界,集镇基础设施完善,村村社社通公路。全镇幅员面积43平方公里,辖17个村,总人口3.4万,其中农业人口3.2万,耕地面积近2万亩,是省农业厅命名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镇",是市级"小集镇试点镇","综治模范镇",也是县级工业园区。
青龙镇矿产、水利资源丰富,镇内拥有可开采的优质石英沙1亿吨以上,优质煤200万吨以上,有大量优质石灰石矿及丰富的页岩矿,有3座小Ⅰ型水库,蓄水985万立方米,2座小Ⅱ型水库,蓄水75万立方米,加之众多的山坪塘,可灌溉全镇耕地。全镇有建筑业、纸业、煤业、酒业、化工业方面的私营企业25个,年产值8,600万元,其中有固定资产2,000万元的纸厂1个,投资200多万元的石英砂粗加工厂一个。
该镇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的"121211"工程(即建成1,000亩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种植2,000亩名优特新稀水果、1,000亩名贵中药材、2,000亩优质无公害蔬菜、培育100户养殖大户、抓好100亩休稻养鱼),目前已初见成效。 |
|
青龙镇位于赣州市大余县东部,323国道穿境而过,东邻池江镇,南与广东南雄县毗邻,西边黄龙镇,北接左拔、樟斗两镇。青龙镇面积为108.19平方公里,共有人口2万8千多人,现有行政村11个,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2031元,境内资源丰富,人均可耕面积多,矿产、水产、森林资源都有很大的开发潜力。2005年全镇财政收入163.3万元。水稻为主,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进一步完善引导和服务体系,甜玉米、高山椒、甜竹笋等特色农业的种植规模也占相当大的比例。 |
|
青龙镇(Qinglong Zhen) 上海市早期兴起的集镇之一。位于市境西部青浦县东北境,白鹤以东,重固以北,北滨青龙江。青龙江为古松江(今吴淞江)故道,相传三国时曾于此建造青龙战舰而得名。唐天宝年间,(742~755)置青龙镇,成为当时东南通商大邑。宋置市舶司,一度成为对外贸易港口,有“小杭州”之称。繁华兴盛,前后持续近200年,宋末,青龙镇则因松江上游日益淤浅,下游日趋渐窄,大船难以直接出入,原有港口贸易活动便渐移至今上海旧城区内,遂趋衰落。明嘉靖年间(1522~1566),曾设县治于青龙镇,后又移青浦县治至唐行镇(今青浦城厢镇),青龙镇因有旧青浦镇之称。镇后有南宋酒瓶山遗址。 |
|
【自然概况】青龙镇位于安宁市西北部,距安宁城区27千米,距昆明60千米。因政府驻地原址为青龙寺而得名。东与温泉镇毗邻,东北与西山区团结乡接壤,西与禄脿镇、南与草铺镇相依,西北与禄丰县勤丰镇接壤。辖区面积138平方千米。东西长、南北短。最高海拔2343米,最低海拔1883米,昼夜温差偏大,多西南风。霜期偏长。辖白塔、青龙、赵家庄、双湄4个村委会36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居委会。螳螂川流经白塔、青龙、赵家庄3个村委会,禄脿河流经双湄和青龙村委会汇入螳螂川。
2005年末,全镇总户数1830户,总人口7303人,其中:农业人口6509人、非农业人口794人;男性3 635人、女性3668人;少数民族人口862人,占总人口的11.8%。世居民族主要有汉族、彝族、苗族,其中:汉族6441人、彝族711人、苗族77人。农村劳动力4427人,其中:男劳力2188人、女劳力2239人。从事第二、三产业1661人。耕地面积8092.7亩,其中,水田面积6027.7亩、旱地面积2065亩。大企业在青龙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大量外来流动人口进入青龙,据统计外来户1053户,人口3500人,是前所未有的流动人口高峰期。
【经济发展概况】 2005年,青龙镇工农业总产值完成53 027万元,比上年增长29.9%。其中:工业总产值完成49 095万元,比上年增长33%;乡镇企业总收入52858万元,比上年增长29%;实交税金2941万元,比上年增长102%。全镇农作物播种面积18 342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888亩,总产值3172.7吨;油料作物播种面积4528亩,总产量783.3吨;烤烟种植面积1800亩,收购烟叶243吨,上等烟占54.2%,总产值290.1万元;水稻种植面积3610亩,其中:进行生物多样性示范100亩,推广种子包衣剂2508亩,摆秧376亩,抛秧425亩,水稻平均单产554千克;包谷种植1720亩,平均亩产587千克。完成383.2亩红梨拉枝整形,在双湄平头建红梨示范基地100亩;种植洋蓟374亩,收购花苞23次53840千克;种浅水藕81亩,葡萄100亩,青花椒505亩,核桃106亩,全年投入扶持农业发展资金76万元,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力度,举办培训班6期,全年转移334人。全镇青壮年劳动力2820人,现已转移1992人,占70.6%,达到户均转移1人的水平,为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农民人均纯收入3688元,比上年3384元增加304元,增长9%。
全镇林业用地面积11818.3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8258.8公顷,覆盖率60.5%。灌木林地3 481.9公顷,覆盖率25.5%。全年义务植树25 430株,防治松毛虫害2000亩,处理林政案件32件。为做好护林防火工作,成立43人组成的专业扑火队伍,驻镇工作时间从2004年12月15日至2005年5月30日。为保护青龙峡旅游风景区一线的绿色林木,抽调13人组成的灭火队伍常驻赵家庄村委会,遇火情及时快速地处理。
2005年,大牲畜存栏1261头(匹),其中:牛1177头、马63匹。大牲畜出栏496头(匹),其中:牛出栏483头、马出栏13匹。羊存栏1 460只,出栏1014只。生猪存栏7 027头,出栏10 010头,家禽出栏27 192只,出栏34 000只。肉类总产量1 103.1吨,禽蛋产量21.2吨。完成赤龙城村民小组母猪示范村建设,引进优质母猪84头,种公猪1头,母猪发展到229头。畜牧业产值1 450万元,比上年增长8%。水产品产量254吨。
全镇个体私营企业218个,从业人员3073人,劳动者报酬3 145万元。骨干企业中:永昌钢铁有限公司营业收入39 000万元,现价工业总产值43 000万元;青龙铸造厂营业收入3 166万元,现价工业总产值2 865万元;青龙建筑实业公司营业收入2 597万元,青龙机械厂营业收入551万元,现价工业总产值551万元;粤安钢铁厂营业收入1 873万元,现价工业总产值1 995万元。乡镇企业增加值全年计划9 200万元,完成9 233万元。
2005年,全镇财政收入完成2834万元,完成预算收入2 693万元的1052%,比上年1577万元增收1257万元,增长79.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839万元,完成预算数1793万元的102.6%,比上年地方财政收入839万元增收1000万元,增长119.2%;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完成995万元,完成预算数900万元的110.6%,比上年799万元增收196万元,增长24.5%。地方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706万元,比上年增支996万元,增长140.3%。
【交通·邮电】2005年,青龙镇有昆瑞公路昆大高等级公路过白塔村委会松坪村民小组地界各1千米;安武公路过双湄村委会花箐、小河边、安康、多依树、双湄、一摆田、界牌大、小村8个小组,长11千米;安富公路过白塔村委会赤龙城、罗鸣村小组,过青龙村委会大李白、小李白村小组,过赵家庄村委会小庄、赵庄、立格亩、竹箐口、大田亩、马鹿塘村民小组,长18千米;昆瑞公路51千米处到青龙集镇公路,长9千米;双湄村委会到青龙集镇柏油路5.5千米。全年投入资金195万元,对13个村民小组的村间道路进行硬化。
2005年末固定电话装机总数1 450部,全镇邮电业务总收入3.3万元。
【水利·电力】 2005年,青龙镇有大小库坝38件,其中:小二型水库14件,蓄水量215.6万立方;坝塘24件,蓄水量103万立方,总蓄水量419.2万立方。完成各项水利建设工程58件,其中:农村人畜饮水工程16件,烟水配套工程3件,面上小小型岁修工程39件,投入资金200万元。为加强农村人畜饮水管理,镇政府成立了“供水服务公司”,在4个村委会设立水管员,负责全镇供水、收费及设施检修与维护,水资源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全年农村用电量4 591.1万度。
【商·饮业】 2005年末,青龙镇有商业网点55个,从业人员215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 099万元。旅游、饮食、服务网点61个,从业人员296人,营业额1 576万元。集贸市场1个,集市贸易成交额2 467万元。
【教·科·文·卫】 2005年末,青龙镇有初级完全学校1所,村级小学2所。1~9年级学生1265人。其中:1~6年级学生935人,7至9年级学生330人,6年级毕业163人,9年级毕业89人。教师总数78人,其中:1~6年级教师60人,小学高级教师23人,一级教师21人,二级教师22人;7~9年级教师18人,中学一级教师10人,二级教师7人。投入资金20万元,用于免杂费、教科书费、补助寄宿生生活、扶持贫困学生以及对教师的奖励。
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34期,培训1 286人次。新建沼气池13口,节能改灶110眼,发展科技示范村、科普文明村1个,能源生态村1个,发展科技示范户75户。镇读书中心藏书11136册,比上年增购新书1000册,借阅13200人次。有线电视开通到1 417户,入网率76.9%。有7块篮球场、1块足球场,用于教学、文体活动、运动会和全民健身。有卡拉OK厅3个、网吧2个,检查文化市场24次。有12支农村文艺队常年开展演出活动。放映科教片、故事片各180场。投入资金17282元,购置松下GS400数码摄像机一台,购置佳能数码照相机POr1一部及配件。
4个村委会各有1所卫生所,乡村医务人员各2人,医疗病床各3张。全镇有1所卫生院,医务人员9人,医疗病床18张,全年门诊13136人次,业务收入52万元,门诊比上年增加4780人次,业务收入比上年增加29万元。有中、西医个体诊所各1所,医务人员各1人。全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人口6093人,参合率98%,比上一年增加579人,增长10.5%。
【社会·治安】 2005年,青龙镇有五保户12户、困难户40户、烈属31户、复员退伍军人24人、18岁以下残疾人27人。镇政府投入民政工作经费30000元,临时救济72户163人,发放救济金10 010元,发放救济粮136户417人8 725千克。慰问驻地部队2次,召开复转军人座谈会12次。发放冬寒衣裤48套,棉被18床。办理结婚登记37对,办理离婚3对。为5人办理残疾证。
进行农村法律宣传36次,受教育4 352人次,农村“四五”普法率86%,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普法率100%。中小学法制讲座2次,普法律100%。受理各类民间纠纷207件,调解成功201件。调解成功率98%。防止群众集体上访8次,防止群众械斗1件。参加执法检查4次,为基层政府提出司法建议14条。法律服务工作,调解各类纠纷18件,代写法律事务文书63份,解答法律咨询72人次。有6个调解委员会,36个调解小组,43个调解员。协调企业发展与农村补偿362件,协办公证2件。刑事拘留14人,逮捕14人,移送起诉15人,取保候审2人。受理治安案件51件,查处31起,查处违法人员62人。为应对经济大发展、外来流动人口剧增带来的社会治安压力,镇人民政府投入资金26万元,为青龙派出所购置警车,装备巡防人员,提高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效率。为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以及调解、审判工作提供经济基础和硬件保障。
【集镇新区开发】2005年,青龙镇集中财力在356.5亩面积内实施集镇新区开发。6月份镇人民政府投入资金7.5万元,购置洒水车1辆。全年投入资金65988元,用于街道保洁及垃圾清运,采取竞标承包方式,共4个标段,其中:街道、道路清扫3个村段,垃圾清运1个标段,每月费用5 469元。分别于9月15日及10月1日开始4个标段的承包,集镇街道、道路卫生得到有效整治,面貌焕然一新;投入资金820万元,完成恒安路130米、沿川路800米、小李白至电厂新桥391米道路改扩建及路灯安置,集镇实现“绿、亮、美”;由安宁永昌钢铁公司投资1亿元,在集镇新区建设综合办公楼及住宅区;8月,镇人民政府投入资金964万元新建政府办公楼;投资246万元建盖青龙卫生院,于12月19日开工;投资260万元建盖“青龙镇公安消防站”,正在办理报批手续,新型集镇初具雏形。 |
|
一、概况
青龙镇位于云南建水县西南部,地处东经102°43′,北纬23°23′。镇政府驻青龙街75号,距县城14千米。东接陈官,南至官厅镇,西与石屏牛街镇为邻,北与西庄镇接壤,总面积342.01平方公里,镇内最高海拔2149.2米,最低海拔1347米,平均海拔1748米。全镇辖老里硐、青龙、中寨、排楼坡、业租、水塘寨六个村委会,50个自然村、55个村民小组。至2003年末,全镇有人口1470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02人,汉族6028人,彝族8673人,占总人口的59%,其他少数民族130人。青龙镇地处半山区,少数地区为山区,地势西高东低。最高气温31℃,最低气温2℃,年均温20℃。平均年降雨量800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温差较大,雨量多分布在水塘寨村委会一带。全年有霜期45天。主要河流有塔冲河,经中寨、排楼坡、青龙3个村委会,流入天华山水库。
二、经济与社会发展
解放前,青龙镇发展缓慢。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青龙镇基础设施建设、科教文卫、精神文明建设等各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在“稳粮、强烟、抓林果、兴畜牧,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种植结构,以小集镇建设带动个私经济发展”的经济思路下,镇党委、政府积极发展烤烟、西瓜、花生等经济作物。2003年,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45849亩,其中水稻种植7000亩,包谷种植5600亩,薯类种植2000亩,烤烟种植7400亩。粮食总产7618吨,人均有粮517千克。2003年种植烤烟7400亩,收购20000担,收入1115万元。调整农村产业结以来,青龙镇注重了林果业与养殖业的发展。2003年以来共种植酸甜石榴6000亩,脐橙1013亩,连片种植优质包谷种籽共计936亩,日本萝卜400多亩。2003年全年大牲畜存栏7438头,出栏754头;生猪年末存栏6276头,肥猪出栏10078头,;家禽出栏58000只,出栏35150只;羊出栏1856只,出栏677只;全年完成牛冻精改良311头,产犊34头;种植黑麦草150亩。由于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农民收入有了提高。根据2003年统计,实现财政总收入289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51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55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90元。
解放前青龙有小学6所,学生200余人。现在有小学30所,镇办中学1所,在校学生2055人,教职员工15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86%。全镇设有1所卫生院,各村委会均设有医疗点,解决了山区的医疗困难。实现了村村通电,接通了闭路电视。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排楼坡村委会双山村民小组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天扒寺村民小组被评为“县级文明村”,青龙村委会小王庄村民小组被评为“州级文明村”,青龙镇2被评为“州级文明乡镇”。全镇已有1600户参加“十星级文明户”的创建活动。
三、资源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
全镇有耕地23324亩,其中水田5154亩。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红薯、小麦。矿产资源主要有石矿和钛矿,是良好的建筑、工艺生产用材和工业用料。水草冲水库和塔冲水库环境优美,是良好的休闲去处。
解放以来修建了小一型水库两座,坝塘74个,总蓄水量1249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3000亩。水利条件的不断改善,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94年青龙镇被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过去全镇仅有简易的几条牛车路,现在交通四通八达,城镇水平不断提高,6个村委会,55个村民小组均有一般公路相通。全镇兴建水窑890口,极大改善了人民群众的饮水条件。 |
|
德江县青龙镇位于武陵山脉与大娄山脉交汇处,是黔东南高原上的一个大镇,是德江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全县最大的商品集散地,集农、工、商、贸为一体,城市功能配套较为齐全,全镇总面积92.29平方公里,辖20个村3个社区,143个村民组,有总户数14012户,总人口47330人,现有耕地面积2430公顷。已全面实现了村村通电、通公路。二OO四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1.33亿元,农民人均严粮500公斤,财政收入达45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2780元。
近年来,青龙镇党委、政府深入贯彻执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党建创先为载体;以社会稳定为首位;以加强环境治理和诚信教育、创建文明城镇为目标;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伍、协凋发展镇域经济为目的”的工作思路。立足“拼”与“抢”,消灭了无电村,实现了公路村村通,电视、通讯覆盖率达100%;全镇注册资金10万元以上的工商业户有3000多户,财政税收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人均纯收入达2780元,城区突发性案件较少,人民群众安全感系数达95.7%;全面工作在每年全县综合评比中都位居前列,2003年被铜仁地委评为“党建先进乡镇”,2004年被县委、政府授予“文明乡镇”。
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该镇将紧紧抓住区位优势,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绿色产业、旅游业和特色农业为重点,力争在五年内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财政税收达580万元,人均收入达4000元。 |
|
一、基本情况
青龙镇位于奉节县长江以南距县城60公里,全镇幅员面积107.84平方公里,海拔500-1800米,耕地面积25050亩(其中水田5937亩),退耕还林总面积6043亩,天然林73000亩。下辖10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29416人,其中农业人口22350人。镇内交通发达,奉恩、奉利主干线穿镇而过。青龙镇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山高坡陡,是典型的高山地形,呈山地气候。
二、资源丰富
青龙镇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全镇河流、沟渠纵横交错,落差较大,水能开发利用前景极为广阔。煤、硫铁矿、煤矸石等各类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现已探明煤储量为6000万吨,享有“奉节煤海”之美誉,具有极大开采价值。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既有大鲵、獐、野猪等珍稀动物,也有水杉、银杏等珍稀植物。山地立体气候明显,冬暖夏凉,四季分明,盛产菜叶、大枣、药材、烟叶、脐橙。青龙的蚕茧更是以茧丝纤维长、质量好而在奉节声名远播。
三、高山移民
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成果显著,截至2007年底,青龙镇实施完成苟家高山移民118户,集中安置358人。目前,各搬迁户生产生活情况良好,实现了“迁得出、安得稳、逐步能致富”目标。同时,进一步加强苟家村基础设施建设,硬化道路1150米,改造排水沟2000米,建设沼气池68个,2000方水池一个,铺设自来水管5000米,新建休闲广场一个,敬老院一个,希望小学一个。
四、场镇建设
青龙镇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契机,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以10+1工程为目标,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目前,青龙场镇有中心小学一所,有中心卫生院1所,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站1所,信用合作社1所。拟在两年内投资1000万新建园林式街道、等级车站、标准化自来水厂、派出所、司法所、垃圾处理厂、宣传文化站、环卫所。进一步完善场镇的服务功能,逐步改善场镇居民的生活环境。
五、特色农业
青龙镇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森林覆盖率达31.6%,并以此为契机,在高中山区重点发展核桃、板栗、大枣、烟叶、蚕茧,特别是蚕茧产业已成为该镇中高山区的支柱产业,另外在低山区大力发展晚熟脐橙,不断培育壮大绿色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同时狠抓以生猪、小家禽为主的畜牧业,出栏生猪23000头,家禽70200只,截至2007年底,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85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00元,比2006年净增200元。 |
|
【基本镇情】 四川彭山县青龙镇地处成都“30分钟经济圈内”,是眉山市的“北大门”,是全国小城镇建设综合体制改革试点镇、四川省首批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省级重点镇、省级经济开发区,是市委、市政府命名的市级文明卫生单位。全镇面积42.8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4.5万人。2007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0.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290元。
【区位交通】 青龙镇有“成都后花园”之称,成乐、成雅高速公路在此交汇,距成都仅32公里,距双流机场仅30公里。省道103线,成昆铁路线纵贯全境,在建的成绵乐城际轻轨也将穿境而过。青龙火车站有3条铁路专用线,年货物吞吐能力300万吨以上,是成昆铁路第二大货运站。
【基础设施】 城镇建成区面积2.8平方公里,拥有日产5000立方米自来水厂一个,110千伏、220千伏变电站各一座,省级联网天然气配气站日供气能力20—30万立方米;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电话、无线市话小灵通,光纤电视实现村村通;修建了客运汽车站,村道全面实现硬化;镇域内两所中学、两所小学均为市级校风示范校,彭山县第二人民医院,辐射近十万人的医疗。
【集镇贸易】 青龙充分发挥物资集散地的特点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投资4000多万元,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粮食批发大市场及铁路转运站、农贸市场、综合贸易市场、木材专业市场。青龙火车站作为大宗货物集散地,是我国北粮南运的重要站口,年货物吞吐量300多万吨,各类服务商家近200户,粮食贸易、蔬菜、水果、运输等可辐射到成都、雅安、乐山、甘孜、重庆、云南、贵州、西藏等省市区。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以粮食大市场为依托,狠抓招商引资,加大市场建设规模,引进新的企业和商家,从而带动省道103线沿线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2007年,全镇新增服务业172家,完成投入1854万元,新增税收75万元,实现增加值1.95亿元。
【支柱工业】 以打造“青龙北部工业新城”为目标,继续坚持“工业强镇”的理念,突出区位优势,以诚招商、强化服务,坚持把项目建设尤其是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壮大工业经济的关键之举。全镇现有工业企业7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3家,产值上亿的企业7家。2007年全镇完成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11.32亿元,工业销售收入26亿元,工业增加值7.2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实现6.54亿元。
【特色农业】 以开展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格局。即:以古佛为核心,辐射周边村的葡萄种植业,以桂林、先锋等丘区村为核心的丰水梨种植业,以四河、桂林为核心的大棚蔬菜种植,以狮子、同乐等为核心的柑桔种植业、以同乐、四河为核心的养殖业,以先锋为核心的木耳种植业。2007年,全镇转移农村劳动力9600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787万元,粮食总产1386万公斤,发展优质水稻16818亩,品改寿果1100亩,新植寿果610亩,出栏优质商品猪5.95万头,出栏优质小家禽兔121.32万只,出产成鱼1005吨。 |
|
青龙镇地处简阳市沱江河以东,距简阳市城区23公里,东与三合镇相邻,南接平武镇,西同石钟镇毗邻,北和三星镇接界,是简城至三星、金堂公路的必经地。镇域幅员44平方公里,场镇面积1.2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164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一个居民小组,全镇总人口24109人,其中农业人口23897人、常住场镇人口3500人。耕地面积27116亩,人均1.15亩,辖区内有初中2所、中心校2所、村小6所、幼儿园12所,简阳市精神病院在本镇。青龙镇区位优势显著,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盛产小麦,油菜,水稻,玉米花生,养殖有生猪、山羊、等,常年外出务工4500余人。乡镇以砖厂,预制厂,面粉加工等。
青龙镇在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49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891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15亿元,财政收入11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74元。 |
|
青龙镇地处滇中南部,华宁县北部,位于东经102°53′9″至103°6′42″、北纬24°19′02″至24°34′12″。镇政府驻地距昆明市93公里、玉溪市85公里、县城37公里。东至南盘江,连弥勒县、宜良县,南与本县宁州镇接壤,西至抚仙湖,与江川县一衣带水,北与澄江县海口河隔水相望。辖区面积433.15平方公里,辖21个村委会,227个村民小组,244个自然村。耕地总面积56631亩,其中:田12008亩、水浇地19489亩。总人口52485人,其中:农业人口50758人,占总人口的96.7%。
一、自然
青龙镇东西宽22.88公里,南北长28.06公里,海拔最高点磨豆山2663.1米,最底点糯节河与南盘江交汇点1166米,相对高差1497.1米。青龙河谷南北狭长,由分水岭至革勒,形成青龙“V”地形。境内山脉主要有象山、过梁子山等18支山脉。境内河流属珠江水系,辖抚仙湖水域面积19.2平方公里,湖岸线15.7公里,主要有青龙河、海口河、糯节河三大河流,珍珠泉、黎花山温泉等数十个潭泉,
青龙镇属中亚热带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由于地貌类型复杂,垂直高差大,形成了多种类型的生态物候区,具有“冬暖夏凉,冬春干旱,夏秋多雨,雨热同季,干湿分明,地区差异明显”的特点。年均气温15.2℃,年降雨量921.1毫升,无霜期255天,年日照2025小时。
青龙镇境内山地属中线切割中山类型,坝子盆地分属岩溶陷落河谷冲积坝和峰脊洼地冲积类型。因气候、生物、地质、地形相互作用,土壤类型多种多样。有黄红壤、红壤、棕红壤、紫红土、水稻土五个土类;按全国土地评级标准,全镇土地生产力共分八级。红壤在境内分布最广,是最主要的土地资源。
二、矿产资源及分布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现已发现磷、褐铁矿、硫铁矿、铜、铅锌、石灰石、石膏、石英砂8个矿种,以磷矿储量最为丰富,预储量96576.83万吨,开采价值大。磷矿主要分布在大黄草岭、小黄草岭、秧草塘、福禄德及黄翠山等地,已探明储量3处:大黄草岭365万吨、小黄草岭274万吨、秧草塘至福禄德427万吨,共计1066万吨,P2 O5含量均大于或等于27%。石英砂主要分布在老得坎一带,已探明储量167万吨,SIO2含量大于或等于97%。铜矿主要分布在超保、子弹山一带,储量不清。硫铁矿主要分布在噜租、大母公竜一带,为砂岩铜产出,已探明储量3万吨。铅、锌主要分布在白沙沟、银厂、凤阳村一带,储量不清。硫铁矿主要分布在水井湾、起则、马鞍山一带。其中:水井湾地质储量为66万吨,起则、马鞍山未做地质工作,储量不清。石灰石主要分布在拖别、福禄德一带,已探明地质储量430万吨。石膏主要分布在住姑斗一带,已探明地质储量11万吨。
三、经济
200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25825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6425万元,第二产业3450万元,第三产业5950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892元。一二三产业比重为63.6∶13.4∶23.0。实现农业总产值22866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12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68元。完成农村集体固定资产投资3417万元,实现本级财政收入1157.79万元。收购烟叶890.6万公斤,收购金额10422.04万元,中上等烟比例97%,均价11.70元。粮食总产2149.26万公斤,比上年增加12.93万公斤。
四、基础设施
1、水利
青龙镇水资源总量大,流经青龙镇的南盘江、海口河多年平均水资源量24.06亿立方米。青龙河南起分水岭界碑,向东北流经斗居、矣马白、落梅、青龙、海迤、革勒6个村委会,注入南盘江,全长27.8公里。
全镇现有坝塘68座,水库3个,小水窖17500口,总蓄水量182万M3,其中:过埂、舍得、范姑得水库蓄水量分别为20万M3、65万M3、28万M3,小水窖总蓄水量为28万M3。共建成三面光沟12公里,小沟400余件,照顾面积31000亩,水利化程度68.8%。
2、交通
青龙镇地处玉溪市、昆明市、红河洲交界,自古为华宁县的北大门,是滇中交通网络的重要一环,澄华路及环湖路从境内通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全镇现有乡村公路581公里,已基本建成乡村公路网络。
3、电力
全镇现有110KV、35KV变电站各一座,已完成17个村委会农村电网改造。正在修建的糯租电站、禄丰电站,装机容量分别为7.5万KW、2.2万KW,2008年可建成使用。
4、集镇
青龙集镇人口6305人,现状用地41.52公顷。现有南北老街1条,东西街道2条,老农贸街3条,综合农贸市场2个,已完成集镇街道硬化、绿化、亮化。另有海镜、禄丰、糯租三个传统集市。 |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青龙镇 Qinglong Zhen |
概况 青龙镇(Qinglong Zhen),青龙县政府驻地。面积304.2平方千米,人口6.18万人(2002年)。辖4个社区、28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大杖子村。京建(昌)、平(泉)青(龙)大(青河)、秦青(龙)公路交会过境。
代码 130321100:~001东街居委会 ~002南街居委会 ~003西街居委会 ~004北街居委会 ~201大杖子村 ~202老爷庙村 ~203大营子村 ~204孟家铺村 ~205头道杖子村 ~206谢家岭村 ~207北坎子村 ~208响水沟村 ~209大石门村 ~210逃军山村 ~211土坎子村 ~212三杈榆树村 ~213广茶山村 ~214苏杖子村 ~215佟杖子村 ~216向阳村 ~217湾杖子村 ~218满杖子村 ~219前庄村 ~220河南村 ~221拉马沟村 ~222马杖子村 ~223五道沟村 ~224蛇盘兔村 ~225平顶山村 ~226肖杖子村 ~227西双山村 ~228龙潭村
沿革 1956年建青龙乡,1958年属跃进公社,1961年析置大丈子乡,1984年更名青龙镇。1995年西双山乡并入。1997年,面积301.4平方千米,人口5.7万,辖三叔榆树、满丈子、孟家铺、大丈子、前庄、逃军山、土坎子、河南、大石门、广茶山、拉马沟、响水沟、苏丈子、马丈子、北坎子、佟丈子、五道沟、谢家峪、向阳、大营子、老爷庙、头道丈子、湾丈子、蛇盘兔、西双山、龙潭、平顶山、肖丈子、乔丈子29个行政村。
青龙镇政府驻大杖子村。面积304.2平方千米,人口6.18万人。辖4个社区居委会、28个村委会:东街、南街、西街、街北;大杖子、满杖子、广茶山、逃军山、五道沟、拉马沟、大石门、马杖子、土坎子、谢家岭、响水沟、苏杖子、北杖子、佟杖子、大营子、湾杖子、西双山、平顶山、老爷庙、蛇盘兔、河南、向阳、龙潭、前庄、三叉榆树、孟家窝棚、头道杖子。 |
|
Qinglong Zhen青龙镇Qinglong Zhen 上海市早期兴起的集镇之一。位于市境西部青浦县东北境,白鹤以东,重固以北,北滨青龙江。青龙江为古松江(今吴淞江)故道,相传三国时曾于此建造青龙战舰而得名。唐天宝年间,(742~755)置青龙镇,成为当时东南通商大邑。宋置市舶司,一度成为对外贸易港口,有“小杭州”之称。繁华兴盛,前后持续近200年。宋末,青龙镇则因松江上游日益淤浅,下游日趋束狭,大船难以直接出入,原有港口贸易活动便渐移至今上海旧城区内,遂趋衰落。明嘉靖年间(1522~1566),曾设县治于青龙镇,后又移青浦县治至唐行镇(今青浦城厢镇),青龙镇因有旧青浦镇之称。镇后有南宋酒瓶山遗址。 陆心贤 |
|
|
|
青龙镇 青龙镇位于大余县东部,距县城15千米。面积108.2k㎡,人口2.7万人。辖青龙、双联、平岗、长里、联合、九龙、二塘、元龙畲族、同盟、赤江、河南等11个行政村,镇政府驻青龙村。323国道、章江河横贯境中部。龙涧里水库在境内。明理学家王阳明病故于赤江村,建有纪念亭。 [沿革]以境内青龙圩命名。解放前夕属双龙、云山两乡。解放初属第二、第三区,1955年属青龙区。1958年成立燎原公社(含左拔),次年改称青龙公社,1961年冬析置左拔、二塘公社,1962年冬二塘公社并入。1984年5月改青龙公社为青龙乡,1993年改为青龙镇。1997年,面积108.1平方千米,人口2.6万,辖青龙、遨里、双湾、长坑、双联、联合、地心、九龙、响龙、元龙、二塘、固营、同盟、赤江、河南、谢背地、留地1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草坪里。
[邮编]341503 [2008年代码]360723104:~200青龙村 ~201平岗村 ~202赤江村 ~203双联村 ~204河南村 ~205二塘村 ~206同盟村 ~207联合村 ~208元龙村 ~209九龙村 ~210长里村 |
|
青龙镇 青龙镇位于奉节县西南部,距县城60千米。面积107.84平方千米,人口29416人(2007年),其中农业人口22350人。辖柑坪、大窝2个社区,海坝、东相、红阳、竹柏、苟家、覃家、黄坪、发祥、上庄、康营10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柑坪社区。海拔500-1800米,耕地面积25050亩(其中水田5937亩),退耕还林总面积6043亩,天然林73000亩。煤、硫铁矿、煤矸石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奉恩、奉利公路过境。 [邮编]404606 [代码]500236129:~001柑坪社区 ~002大窝社区 ~200海坝村 ~201东相村 ~202红阳村 ~203竹柏村 ~204苟家村 ~205覃家村 ~206黄坪村 ~207发祥村 ~208上庄村 ~209康营村
[沿革]1940年置青龙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2年建镇。1997年,面积66.9平方千米,人口1.3万,辖柑坪、东相、高泉、谭坪、海坝、简家、覃家、万家、龙家、金凤、白果、大窝、堰塘、苟家、竹柏、红阳16个行政村。
2004年,区划调整后的青龙镇:辖原青龙镇、上庄乡,共10个村委会、1个社区,面积107.84平方千米,总人口21894人,政府驻地在柑坪社区。
附:上庄乡位于奉节县西南部,距县城71千米。公路与奉(节)利(川)公路连接。 [沿革]民国初属青龙乡,1953年置上庄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7年,面积40.9平方千米,人口0.9万,辖康营、红坪、黄土、黄坪、发祥、柏林、上庄、云丰、云乡9个行政村。2004年撤销。 |
|
青龙镇位于奉节县长江以南距县城60公里。东邻五马乡,南与兴隆镇接壤,西与吐祥镇相连,北靠甲高镇。全镇幅员面积107.84平方公里,海拔300-1800米,管辖海坝村、覃家村、红阳村、竹柏村、苟家村、东相村、上庄村、康营村、黄坪村、发祥村、大窝社区居委会(含硫磺厂)、柑坪社区居委会。共103个社,6877户,总人口27300人,耕地面积25050亩(其中水田5937亩),退耕还林总面积6043亩,天然林73000亩。
青龙镇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山高坡陡。最低海拔高度300公尺(政府所在地),最高海拔1800米(金凤山)。是典型的高山地形,呈山地气候。
青龙镇自然资源丰富,一是矿藏资源丰富,主要是磷矿、铜矿。二是煤炭资源分布广、煤层高、煤质好,主要是油煤和无烟煤。三是森林覆盖率30%。四是建筑材料储量丰富,主要是石灰岩、粘土等。五是已发现多种国家保护的珍稀动植物,有银杏、锦鸡、野猪、香獐等。六是旅游景点发展看好,万家石笋溶洞、金凤云海、堪称世外桃源的大王寨。
全镇通车里程217.5公里。其中省道:43公里,乡道7.5公里,村道167公里。有人畜饮水池10口。全面完成了村村通广播电视工作。安装了程控电话600门,移动电信网络全面覆盖,用户占20%。有中心小学一所,一至六年级在校学生760人。村级小学9所,在校学生774人。私立小学一所,在校学生240人。有中心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12所,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站1所。有敬老院1所,信用合作社1所。
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810万元,粮食总产量14023吨,财政收入完成49.6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 3.5‰,大牲畜1220头,生猪存栏35000头,养蚕2500张,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玉米、水稻、红苕、洋芋、小麦等。支柱产业有煤炭、加工、运输。主要骨干项目有生猪、蚕茧、核桃、大枣等。 |
|
眉山市北大门---彭山县青龙镇
彭山县青龙镇属工贸型部、省级试点镇,是中国乡镇之星、全国全优乡镇,四川省首批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四川省综合体制改革试点镇,全国小城镇综合体制改革试点镇和省级经济开发区。青龙镇地处成都平原西南部,是眉山市的北大门,全镇17个行政村、2个居民委员会,幅员面积42.8平方公里,城镇规划建设面积为7平方公里,其中集镇建城区已达3.4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入达2.5亿元。全镇总人口6.8万,其中城镇人口3.2万。镇域内工业发达、商贸繁荣。境内现有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38家,并初步形成了以同庆南风、华西外加剂、四川科威电工、青龙耐火材料和东日页岩砖厂为代表的化工、机电、建材三大支柱产业,已建成了青龙粮食大市场、青龙农贸市场、青龙综合贸易市场。
青龙具有优越的交通区位,是川西南交通枢纽重镇。成乐、成雅高速公路,成昆铁路、省道103线以及岷江在镇内交汇,集镇距成都32公里,距双流国际机场25公里,距彭山县城15公里。整个集镇已被形成的立体交通网络所包容。镇内基础设施完善。交通、电力、天然气、邮政、电信、金融、光纤电视、宽带网络、自来水及教育医疗设施与功能完善。自然资源丰富。芒硝矿与页岩资源尤为突出,芒硝矿探明储量9.408亿吨,页岩储量达8500万立方。穿境而过的岷江带来丰富的沙石资源。香山仙洞、柏杨湖、古佛葡萄新村等旅游资源极具开发潜力。
鸟瞰眉州大地,状如蓄势腾飞的巨龙,而青龙则如在巨龙前探之掌,紧邻着西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成都市,乘着十六大的春风,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紧跟四川跨越式发展的步伐,青龙镇将成为一片投资的热土,一个实现企业及个人价值的福地。 |
|
青龙镇 青龙镇位于安宁市北部,距市区26千米。面积138平方千米,人口0.73万人(2006年)。辖1个社区、4个行政村:青龙;青龙、白塔、赵家庄、双眉。镇政府驻青龙。320国道、成(都)昆(明)铁路过境。 [沿革]元初,在乡境内建造寺庙,取名“青龙寺”。相继在此寺周围兴建各种庙宇,僧侣最多时达数百人,青龙乡因此得名。明代为董氏土官辖地,清代称青龙里,属安宁州。民国初与禄脓乡合并为县属第三区。民国十七年,与禄腋分开,称青龙乡。1950年4月属第二区。1958年10月,并入禄腋片,成立和平公社。1961年5月,与禄腋分开,成立青龙公社。1968年5月称“青龙乡革命委员会”,后改称“青龙乡管理委员会”。1984年2月,改为青龙区公所,1988年2月命名为青龙乡(中国政区大典:1987年设乡)。1997年设镇,面积138平方千米,人口1.1万,辖青龙、赵家庄、双湄、白塔4个行政村。
[邮编]650308 [2006年代码]530181104:~001青龙社区 ~201青龙村 ~202白塔村 ~203赵家庄村 ~204双湄村 |
|
青龙镇 位于建水县西南部,地处东经102°43′,北纬23°23′。镇政府驻青龙街75号,距县城14千米。东接陈官,南至官厅镇,西与石屏牛街镇为邻,北与西庄镇接壤,总面积342.01平方千米,镇内最高海拔2149.2米,最低海拔1347米,平均海拔1748米。全镇辖老里硐、青龙、中寨、排楼坡、业租、水塘寨六个村委会,50个自然村、55个村民小组。至2003年末,全镇有人口1470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02人,汉族6028人,彝族8673人,占总人口的59%,其他少数民族130人。 |
|
青龙镇是安宁市内正在快速发展中的一个生态旅游镇,位于安宁市西北部,距安宁城27公里,距昆明60公里。东与温泉镇毗邻,东北与西山区团结乡、谷律乡接壤,西与禄脿镇、南与草铺镇相依,西北与禄丰县勤丰镇接壤。辖区面积1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507亩。全镇辖白塔、青龙、赵家庄、双湄4个村委会,34个村民小组。2001年末,全镇人口6471人。其中,农业人口5783人,非农业人口688人。镇内植被覆盖率高达86%,是名副其实的绿色之乡。 |
|
青龙镇地处滇中南部,华宁县北部,位于东经102°53′9″至103°6′42″、北纬24°19′02″至24°34′12″。镇政府驻地距昆明市93公里、玉溪市85公里、县城37公里。东至南盘江,连弥勒县、宜良县,南与本县宁州镇接壤,西至抚仙湖,与江川县一衣带水,北与澄江县海口河隔水相望。辖区面积433.15平方公里,辖21个村委会,227个村民小组,244个自然村。耕地总面积56631亩,其中:田12008亩、水浇地19489亩。总人口52485人,其中:农业人口50758人,占总人口的96.7%。
一、自然
青龙镇东西宽22.88公里,南北长28.06公里,海拨最高点磨豆山2663.1米,最底点糯节河与南盘江交汇点1166米,相对高差1497.1米。青龙河谷南北狭长,由分水岭至革勒,形成青龙“V”地形。境内山脉主要有象山、过梁子山等18支山脉。境内河流属珠江水系,辖抚仙湖水域面积19.2平方公里,湖岸线15.7公里,主要有青龙河、海口河、糯节河三大河流,珍珠泉、黎花山温泉等数十个潭泉,
青龙镇属中亚热带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由于地貌类型复杂,垂直高差大,形成了多种类型的生态物候区,具有“冬暖夏凉,冬春干旱,夏秋多雨,雨热同季,干湿分明,地区差异明显”的特点。年均气温15.2℃,年降雨量921.1毫升,无霜期255天,年日照2025小时。
青龙镇境内山地属中线切割中山类型,坝子盆地分属岩溶陷落河谷冲积坝和峰脊洼地冲积类型。因气候、生物、地质、地形相互作用,土壤类型多种多样。有黄红壤、红壤、棕红壤、紫红土、水稻土五个土类;按全国土地评级标准,全镇土地生产力共分八级。红壤在境内分布最广,是最主要的土地资源。
二、矿产资源及分布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现已发现磷、褐铁矿、硫铁矿、铜、铅锌、石灰石、石膏、石英砂8个矿种,以磷矿储量最为丰富,预储量96576.83万吨,开采价值大。磷矿主要分布在大黄草岭、小黄草岭、秧草塘、福禄德及黄翠山等地,已探明储量3处:大黄草岭365万吨、小黄草岭274万吨、秧草塘至福禄德427万吨,共计1066万吨,P2 O5含量均大于或等于27%。石英砂主要分布在老得坎一带,已探明储量167万吨,SIO2含量大于或等于97%。铜矿主要分布在超保、子弹山一带,储量不清。硫铁矿主要分布在噜租、大母公竜一带,为砂岩铜产出,已探明储量3万吨。铅、锌主要分布在白沙沟、银厂、凤阳村一带,储量不清。硫铁矿主要分布在水井湾、起则、马鞍山一带。其中:水井湾地质储量为66万吨,起则、马鞍山未做地质工作,储量不清。石灰石主要分布在拖别、福禄德一带,已探明地质储量430万吨。石膏主要分布在住姑斗一带,已探明地质储量11万吨。
三、经济
200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25825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6425万元,第二产业3450万元,第三产业5950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892元。一二三产业比重为63.6∶13.4∶23.0。实现农业总产值22866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12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68元。完成农村集体固定资产投资3417万元,实现本级财政收入1157.79万元。收购烟叶890.6万公斤,收购金额10422.04万元,中上等烟比例97%,均价11.70元。粮食总产2149.26万公斤,比上年增加12.93万公斤。
四、基础设施
1、水利
青龙镇水资源总量大,流经青龙镇的南盘江、海口河多年平均水资源量24.06亿立方米。青龙河南起分水岭界碑,向东北流经斗居、矣马白、落梅、青龙、海迤、革勒6个村委会,注入南盘江,全长27.8公里。
全镇现有坝塘68座,水库3个,小水窖17500口,总蓄水量182万M3,其中:过埂、舍得、范姑得水库蓄水量分别为20万M3、65万M3、28万M3,小水窖总蓄水量为28万M3。共建成三面光沟12公里,小沟400余件,照顾面积31000亩,水利化程度68.8%。
2、交通
青龙镇地处玉溪市、昆明市、红河洲交界,自古为华宁县的北大门,是滇中交通网络的重要一环,澄华路及环湖路从境内通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全镇现有乡村公路581公里,已基本建成乡村公路网络。
3、电力
全镇现有110KV、35KV变电站各一座,已完成17个村委会农村电网改造。正在修建的糯租电站、禄丰电站,装机容量分别为7.5万KW、2.2万KW,2008年可建成使用。
4、集镇
青龙集镇人口6305人,现状用地41.52公顷。现有南北老街1条,东西街道2条,老农贸街3条,综合农贸市场2个,已完成集镇街道硬化、绿化、亮化。另有海镜、禄丰、糯租三个传统集市。
五、今后一段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生态农业和新型工业建设两个重点,努力完成“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平安和谐青龙”三大任务,大力发展“矿电、烤烟”两优产业,积极培植“旅游文化、生态畜牧”两新产业,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开创青龙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新局面。 |
|
一、概况
青龙镇位于建水县西南部,地处东经102°43′,北纬23°23′。镇政府驻青龙街75号,距县城14千米。东接陈官,南至官厅镇,西与石屏牛街镇为邻,北与西庄镇接壤,总面积342.01平方公里,镇内最高海拔2149.2米,最低海拔1347米,平均海拔1748米。全镇辖老里硐、青龙、中寨、排楼坡、业租、水塘寨六个村委会,50个自然村、55个村民小组。至2003年末,全镇有人口1470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02人,汉族6028人,彝族8673人,占总人口的59%,其他少数民族130人。青龙镇地处半山区,少数地区为山区,地势西高东低。最高气温31℃,最低气温2℃,年均温20℃。平均年降雨量800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温差较大,雨量多分布在水塘寨村委会一带。全年有霜期45天。主要河流有塔冲河,经中寨、排楼坡、青龙3个村委会,流入天华山水库。
二、经济与社会发展
解放前,青龙镇发展缓慢。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青龙镇基础设施建设、科教文卫、精神文明建设等各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在“稳粮、强烟、抓林果、兴畜牧,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种植结构,以小集镇建设带动个私经济发展”的经济思路下,镇党委、政府积极发展烤烟、西瓜、花生等经济作物。2003年,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45849亩,其中水稻种植7000亩,包谷种植5600亩,薯类种植2000亩,烤烟种植7400亩。粮食总产7618吨,人均有粮517千克。2003年种植烤烟7400亩,收购20000担,收入1115万元。调整农村产业结以来,青龙镇注重了林果业与养殖业的发展。2003年以来共种植酸甜石榴6000亩,脐橙1013亩,连片种植优质包谷种籽共计936亩,日本萝卜400多亩。2003年全年大牲畜存栏7438头,出栏754头;生猪年未存栏6276头,肥猪出栏10078头,;家禽出栏58000只,出栏35150只;羊出栏1856只,出栏677只;全年完成牛冻精改良311头,产犊34头;种植黑麦草150亩。由于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农民收入有了提高。根据2003年统计,实现财政总收入289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51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55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90元。
解放前青龙有小学6所,学生200余人。现在有小学30所,镇办中学1所,在校学生2055人,教职员工15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86%。全镇设有1所卫生院,各村委会均设有医疗点,解决了山区的医疗困难。实现了村村通电,接通了闭路电视。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排楼坡村委会双山村民小组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天扒寺村民小组被评为“县级文明村”,青龙村委会小王庄村民小组被评为“州级文明村”,青龙镇2被评为“州级文明乡镇”。全镇已有1600户参加“十星级文明户”的创建活动。
三、资源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
全镇有耕地23324亩,其中水田5154亩。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红薯、小麦。矿产资源主要有石矿和钛矿,是良好的建筑、工艺生产用材和工业用料。水草冲水库和塔冲水库环境优美,是良好的休闲去处。
解放以来修建了小一型水库两座,坝塘74个,总蓄水量1249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3000亩。水利条件的不断改善,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94年青龙镇被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过去全镇仅有简易的几条牛车路,现在交通四通八达,城镇水平不断提高,6个村委会,55个村民小组均有一般公路相通。全镇兴建水窑890口,极大改善了人民群众的饮水条件。
四、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发展思路:稳粮、强烟、抓林果、兴畜牧,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种植结构,以小集镇建设带动个私经济发展。
主要目标:力争在“十五”期间,全镇经济总收入年均增长7%,到2005年达5564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5%,到2005年达3156万元;地方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到2005年达1458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
|
青龙镇地处成都“三十分钟经济圈”内,是眉山市的北大门,自古就是交通咽喉枢纽,商贾云集之地。全镇幅员面积4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8万亩,辖16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3.7万人。距成都市区32公里,距双流机场仅30公里,成乐、成雅高速公路在此交汇,省道103线、岷江水道穿越全镇,成昆铁路线纵贯全境。青龙火车站年货物吞吐能力300万吨,是成昆铁路第二大货运站。优越的区位,便捷的交通铸就了青龙镇川西南交通枢纽和重要物资集散地地位。1994年被列为四川省首批小城镇建设试点镇,1995年列为四川省10个综合改革试点镇,2000年被国务院体改办改革发展中心列为全国小城镇改革试点镇,2001年被列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眉山新村建设十佳乡镇,2003年创建为县级卫生集镇、市星级文明集镇、省级文化先进乡镇和省级综合治理模范镇,2004年创建为全市首个卫生先进集镇,并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入首批30个省级重点镇。2004年,全国清理整顿开发区,省级经济开发区青龙园区被保留。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2003年全镇GDP实现3.89亿元,工商税收完成25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30元,圆满完成了县上下达的各项经济发展任务。2004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15.5亿元,全镇GDP实现4.9501亿元,工业增加值实现2.603亿元,完成工业生产性固定资产投入2.5843亿元,居全市第一,辖区内工商税收3600万元,镇本级财政收入21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481元。
——集镇配套功能不断完善和提升。
1994年,青龙镇在被列为四川省首批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后,制定了《青龙镇总体规划》。经过10年发展,小城镇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从城市环境到政策环境上,都呈现出逐步深入、深化的过程。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达2.5亿元,城镇建城区面积从0.8平方公里扩大到2.8平方公里,集镇人口由0.8万人增加到2.2万人。集镇新区基本形成“三横三纵”的布局,旧城区改造与新区建设同步进行,新硬化集镇道路15条(宽12——22米,长16公里),并配套完善了供排水管道,新建宽50米,长2.5公里的高速公路引道,新增绿化面积1.28万平方米。拥有日产5000立方米自来水厂一个,110千伏、220千伏变电站各一座,省级联网天然气配气站日供气能力20—30万立方米,按三级甲等标准建设的青龙客运中心站已投入营运;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电话、无线市话小灵通,光纤电视、电话实现村村通,村道全面实现硬化;镇域内两所中学、两所小学均为市级校风示范校,其中青龙一小从1997年获省级校风示范校称号并保持至今,被誉为“眉山北大门第一校”。将青龙一、二卫生院合并为彭山县第二人民医院,提升了技术水平,辐射青龙附近乡镇近十万人的医疗。充分发挥物资集散地的特点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投资4000多万元建成了西南地区最大的粮食批发市场及铁路转运站、农资市场、综合贸易市场、木材专业市场。服务职能不断完善,建立了眉山市第一个乡镇级金库,成立了全省唯一的镇级110巡逻队,有力地保障了乡镇经济的发展和周边环境的治安稳定,促进了青龙的全面发展。
——工业发展及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全镇现有工业企业6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8家,产值上亿元的企业5家,形成了以同庆南风、晨祥铁厂、华西外加剂、四川科威电工、柏龙水泥厂、铁道部成都车辆厂第五分厂、昌泉科农为代表的化工、机电、冶金建材、生物科技四大支柱工业。2003年,全镇工业生产性总投资1.348亿元(其中大宏远金属厂、晨祥铁厂等企业新上、扩建和技改项目11个,完成工业生产性投入1.0368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5.88亿元,工业增加值实现1.86亿元。在招商引资工作中,镇党委、政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健全、落实激励机制,在全镇上下形成“抓招商、强服务、兴工业”的氛围,制定了为企业服务的“十项制度”。通过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以及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青龙镇在招商引资工作上取得明显成效。2003年3月至今,全镇协议引资11亿元,实际到位3.4亿元,新引进吉龙化工、华诚科技、PPS、方舟铝业、金鑫焦化、山西昶力高科4A沸石、巨星饲料、绵阳三江化工、四川农资公司青龙农膜厂等11个工业生产性项目,这些项目的投产将会使我镇工业产值增加40多亿元。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各村根据自己的特点,坚持“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已形成一定规模的种植业有:古佛-先锋为核心,辐射桂林、高桥、同乐、四河、上莲、双莲等村的葡萄种植业,葡萄种植总面积5000亩,其中核心区有近2000亩;在先锋、桂林、同乐、狮子等村成片发展的丰水梨和脆冠梨2000亩,丰水梨已进入丰产期;在丘陵地区的狮子、柏杨、峨公等村有近2000亩柑桔,并于近年进行了新品种“天草”、“青见”、“不知火”、“寿柑”的改良;四河村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大棚蔬菜300亩;在峨公和高桥、同乐成片发展以李子、油桃为主的小水果400亩;桂林、古佛引进业主种植西瓜600亩;在交通、高桥两村种植蘑菇200亩;坝区发展优质稻15000亩,优质油菜6000亩。养殖业方面:沿通济堰流域流水养鱼面积有4.6万平方米,年产商品鱼1145吨;同乐、上莲等村发展养殖大户30多户;桂林村有养兔专业户120多户;雨台、狮子、峨公养羊专业户有200多户。全镇粮经比现已达59:41,形成14.5公里的葡萄绿色长廊,旅游观光农业已具雏形。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加大了农业招商引资力度,2003年先后引进天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及浙江省台州市、广东等地业主进行农业开发,共计投资900万元,开发土地1060亩。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计生工作继续保持良好态势,计划生育率达到96.46%,在古佛村建成了计划生育外事接待点。教育工作始终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大了对教育硬件设施的投入,教育布局合理,办学设备逐步提高,教学质量稳居全县前例。文化工作成绩显著,全镇群众性文化活动繁荣,获得了“省级文化先进镇”的称号。卫生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农村合作医疗不断健全,医改参保率达88%。民政工作取得新成绩,组建了龙都社区,改革了敬老院的经营管理模式,完成了112户城镇低保工作,加大了扶贫、帮困工作力度等。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青龙镇创建为市星级文明集镇,古佛村建成省级文明村。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类突发事件得到有效处理,“处法”工作实现“四零”目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绩优异,连续10年被县委政府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1990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1998年被省司法厅评为“省级优质法律服务所”;1999年被司法部评为“部级文明司法所”;2003年创建为省级综合治理模范镇。
发展战略:
坚持“工业强镇、农业稳镇、经营城镇、实干兴镇”的发展思路,顺应于整个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目标,结合本镇实际,以改革、开拓、求实、创新去把握机遇,加快经济发展,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其发展战略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城镇化建设为载体,以改革开放和科技投入为动力,依托城建,立足农业,主攻工业,启动旅游业,全面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把青龙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的彭山县副中心。
战略目标:
——逐步完成工业化初期向中期发展过程,壮大城镇经济容量,提高经济素质,使青龙镇成为以农业为基础、工业和市场为依托的区域功能服务中心。力争到2010年,我镇工农业总产值达80亿元,镇域内工商税收2亿元,人均GDP达4万元。
——强化城镇功能,加快城镇化步伐,推动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有序转移,引导人口向城镇区积聚。力争到2010年青龙镇城镇面积将达1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10万人。
——以人为本,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内在素质,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重点围绕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素质的提高,改善居住环境,完善社会服务设施,改进社会服务水平,促进整个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工作措施:
——多策并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青龙城镇化、工业化,根本靠招商。要抓住新一轮国际国内资本流动加速、沿海产业梯度转移趋势加强与成都市区向外扩展的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一是要瞄准重要地区招商。对外招商要突出江浙、福建、广东、上海、北京、成都等地区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尤其是进入全国500强的企业。二是要拓宽领域招商。以工业、加工业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项目库等各项前期工作,推出一批富有吸引力的项目。拓展物流、教育、卫生和城镇功用设施等行业的招商,积极采用多种方式,以市场换资金,以资源换资本,以地换路,以旧换新,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局面。三是要积极探索间接招商。重点推广“业主开发、以商招商”办法,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激发老板、老乡的投资热情,广泛为青龙牵线搭桥,推进项目投资。四是要推进网上招商。发挥网络覆盖广、时效性强、运行成本低的优势,充分利用我镇的招商网站,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网络招商。五是要以安商促招商。各有关部门要对照自身招商引资进展情况。以抓好第一个项目为中心,排计划,排项目,排时效,全力以赴抓好落实。对外来投资企业采取人盯人、人盯项目的办法,分解跟踪落实责任,争取意向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到资,开业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见效。
——突出特色,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加速工业园的建设,有利于发挥工业资源聚集效应,有利于城镇化发展,有利于新技术的应用和环境的保护。要加紧对省级经济开发区的开发,着力打造高速公路引道两旁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沿103线两旁的机电、化工产业园区,在火车站周围建成西南最大的物流配送中心。建立起以对外开放和产业建设的新平台,成为管理规范、功能完善、产业配套、优势明显的工业发展示范区。要以省级经济开发区开发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吸引投资者进区办厂。促进资本向产业、企业向园区聚集。
——统筹发展,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要坚持以工业为主导,跳出农业抓农业,用工业化理念、工业化的管理和营销方式,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农业副产品加工业,探索农产品的加工、生产、销售一体化、一条龙经营模式,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通过各种方式,促使土地、劳动、资本、技术及其他生产要素集中。以企业化方式整合农业资源和组织农业生产。要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以镇为中心,统筹规划,功能定位与产业布局有机结合,运用市场机制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宜、层次分明、功能多样、各具特色的城镇网络。要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消除不利于农村人口向外转移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加快建设以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网络系统、就业培训系统、维权服务系统为重点的就业服务体系,实现农村富余人员有序流动。
——积极发展城镇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事业,使全镇的综合实力上个新台阶。 |
|
简阳市青龙镇位简城以东二十公里,,所辖十七个村,164个社,农业人口23982人,党支队22个,党小组成122个,党员862人,耕地27611亩,人均1.15亩,总面积42平方公里。盛产小麦,油菜,水稻,玉米花生,养殖有生猪、山羊、等,常年外出务工4500余人。乡镇以砖厂,预制厂,面粉加工等。 |
|
青龙镇位于安宁市西北部,距安宁城区27千米,距昆明60千米。因政府驻地原址为青龙寺而得名。东与温泉镇为邻,南与草铺相依,西接禄脿镇,东北与西山区团结镇,西北与禄丰县勤丰镇接壤。辖区面积138平方千米。最高海拔2343米,最低海拔1883米,昼夜温差偏大,霜期3.5个月,辖白塔、青龙、赵家庄、双湄4个村委会35个村民小组和1个社区居委会。其中:彝族村民小组6个,苗族村民小组1个。螳螂川流经白塔、青龙、赵家庄3个村委会,禄脿河流经双湄和青龙村委会汇入螳螂川。
2006年末,全镇总户数2315户,总人口7323人,其中:农业人口6572人,非农业人口751人;男性3649人,女性3674人;少数民族人口838人,占总人口的11.44%。世居民族主要有汉族6485人,彝族672人,苗族80人。农村劳动力4511人,其中:男劳动力2202人、女劳动力2309人,从事第二、三产业1642人,耕地面积8011亩,其中:水田面积5940亩,旱地面积2071亩,人均耕地面积1.2亩,其中:水田0.9亩,旱地0.3亩。外来流动户300户,流动人口1200人。 |
|
Qinglong Zhen
青龙镇
Qinglong Zhen
上海市早期兴起的集镇之一。位于市境西部青浦县东北境,白鹤以东,重固以北,北滨青龙江。青龙江为古松江(今吴淞江)故道,相传三国时曾于此建造青龙战舰而得名。唐天宝年间,(742~755)置青龙镇,成为当时东南通商大邑。宋置市舶司,一度成为对外贸易港口,有“小杭州”之称。繁华兴盛,前后持续近200年。宋末,青龙镇则因松江上游日益淤浅,下游日趋束狭,大船难以直接出入,原有港口贸易活动便渐移至今上海旧城区内,遂趋衰落。明嘉靖年间(1522~1566),曾设县治于青龙镇,后又移青浦县治至唐行镇(今青浦城厢镇),青龙镇因有旧青浦镇之称。镇后有南宋酒瓶山遗址。
(陆心贤) |
|
青龙镇位于大余县中东部,东邻池江镇,南与广东省南雄市山脉相连,西连黄龙镇,北与左拔乡、樟斗镇山峦相接。323国道以东西走向于中部贯穿本镇,赣州•大余高速公路在该镇南部穿过,中段拱上、郭屋坝处设置高速公路出入口通道,东至赣州,西至广东出口跨省。规划中的铁路也从镇北部穿行而过,并设火车站,交通十分便捷。全镇总面积108.1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782亩,旱地面积1323亩,林业面积13万亩。
青龙镇辖11个行政村,村民小组194个,总人口28323人,其中党员665人。以汉族为主,辖区1个畲族村(1086人)。
近年来,青龙镇实施“产业兴镇”策略,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了蔬菜种植1万亩、脐橙种植2万亩、立体养殖、仙人掌种植及加工为主的主导产业,使经济发展迅速。该镇充分利用丰富的山塘水库资源,大力发展水面立体养殖,年产白鸭300万羽,年产鲜鱼200万斤以上,年出栏生猪5万余头,以“果—猪—禽—鱼”养殖模式遍及全镇11个行政村,惠及农户2000余户,占全镇30%以上,年人均纯收入增收300元。
青龙镇有着优越的投资环境,有安徽亳州兴邦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千万元仙人掌基地及加工厂落户在二塘村;江兴隆工艺制品厂在该镇小工业园区进行生产加工,产品销往欧美;有产品出口东南亚、欧美的振达家具厂;以麦氏生态农庄为龙头的万亩脐橙基地及脐橙加工厂等,大大地促进了该镇的经济发展。 |
|
- : Qinglong Town
- n.: Qinglong Zhen
|
|
青龙集镇, 青龙, 青龙集 |
|
|
|
向阳村 | 向阳村 | 联合村 | 团结村 | 平顶山村 | 赵家庄村 | 五星村 | 龙都社区 | 西街社区 | 光辉村 | 先锋村 | 青龙社区 | 东街社区 | 北街社区 | 上庄村 | 红岩村 | 南街社区 | 河南村 | 河南村 | 民主村 | 高桥村 | 柏杨村 | 明星村 | 柏杨村 | 新寨村 | 海坝村 | 中村村 | 大刘庄村 | 同盟村 | 九龙村 | 红阳村 | 黄坪村 | 桂林村 | 中华村 | 桥头村 | 龙潭村 | 大杖子村 | 老爷庙村 | 大营子村 | 谢家岭村 | 大石门村 | 佟杖子村 | 前庄村 | 拉马沟村 | 马杖子村 | 五道沟村 | 肖杖子村 | 西双山村 | 路口村 | 邱庄村 | 青龙村 | 平岗村 | 双联村 | 二塘村 | 双湾村 | 长坑村 | 覃家村 | 康营村 | 顺河村 | 双莲村 | | | | | | 更多结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