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學村位於福建省廈門市,是由已故華僑領袖、愛國老人陳嘉庚老先生傾資創建起來的。
它以高雅壯麗的雄姿,聳峙在祖國東南海疆。集美大學校歌稱頌道:“閩海之濱有我集美鄉,山明兮水秀,勝地冠南疆。天然位置,惟序與黌,英才樂育,蔚為國光......”
集美,俗名“盡尾”, 即大陸盡處;又名“潯尾”,即潯江之尾。明末集美進士陳文瑞嫌“潯尾” 不雅,改稱“集美”, 寓集天下之美, 但未通行。至陳嘉庚先生1894年創辦惕齋學塾, 1913年辦集美小學, 1917年辦女子學校, 1918年辦師範和中學, 1919年辦幼稚園, 1920年辦水産科和商科。1921年辦女師後, 於1921年2月將這些學校定名為“福建私立集美學校”總校名。又因軍閥混戰, 給學校帶來嚴重滋擾, 經陳嘉庚先生和校長嚮南北軍政府呼籲保證學校的安全和寧靜, 要求劃定為“永久和平學村”, 得到南北方承諾。1923年10月, 由孫中山先生大本營批準“承認集美學校為中國永久和平學村”, 並電令閩粵省長及統兵長官“特別保護”。“集美學村”纔因此得名。此後, 1921年創辦廈門大學。1925年又在集美辦農林部, 1926年辦國學專門部, 1927年辦幼稚師範, 並建有醫院圖書館科學館美術館水廠電廠等公共設施, 統稱“集美學校”。集美學校從幼稚園小學中學以及師範水産航海商業農林國學等都設有專科, 其規模之宏大, 設備之完善, 為當時國內所罕見。
集美係福建省“十佳”風景區(點)之一,是風景薈萃的遊覽區,距市區17公裏,面積2.83平方公裏。以它命名的“集美學村”是集美各類學校及各種文化機構的總稱。它由陳嘉庚先生於1913年創辦,前後耗資一億多元,譽滿東南亞。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目前,集美學村的總建築面積達十萬多平方米,擁有在校師生一萬餘人。學村包括有廈門水産學院,集美航海專科學校,福建體育學院,集美師範專科學校,集美財經專科學校等高校以及中專、中小學和幼兒園、托兒所。除校捨之外有大禮堂、遊泳池、體育館、電影院、醫院、航海俱樂部等。規模之宏大,設備之完美,在國內尚屬罕見。
集美學村是在陳嘉庚先生親自指導下創立的,由於學村的建築熔中西風格於一爐,成為集美的一個象徵。尤其是集美中學的道南樓、集美僑校的南薫樓、航海學院的教學大樓,或巍峨挺拔,或凌空欲飛,建築很富有個性。
八十多年來, 集美學校不斷充實擴建, 現在已擁有學領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共12所院校、具備現代化教育體係的學村了。八十年來, 集美學校共有81131名畢業生, 他們遍布世界各國和臺港澳地區, 有不少是著名科學家, 社會活動傢, 實業傢和專傢學者。現在集美學校擁有在校師生員工15000餘人, 其中學生12000人, 有高級職稱的教師200餘人, 設50個專業, 開設課程800多門。
陳嘉庚先生傾資興學舉世無雙, 他為保證學校費用, 把國外所有不動産7000畝橡膠園和店屋貨棧以及50萬平方英尺的地皮, 均作為集美學校的基金, 他在廈門大學發起人會議上慷慨陳詞:“民心不死, 國脈尚存, 四萬人民决無甘居人下之理!今日不達, 尚有來日,及身不達, 尚有子孫。如精衛之填海, 愚公之移山, 終有貫徹目的之一日”, 决心之大, 千古一人!為完成陳嘉庚的遺願, 1993年10月, 國傢農業部交通部福建省廈門市共同籌辦集美大學, 以廈門水産學院、集美航海學院、福建體育學院、集美財政專科學校、集美師專為基礎, 同時成立工商管理學校, 1994年1月正式揭牌。1995年9月, 新建立的工商管理學院正式開課, 前後不到兩年。集美大學是一所面嚮海內外, 面嚮21世紀, 培養現代化應用型人才, 具有國際性, 綜合性, 開放型, 多層次, 多功能的大學。近年來,華僑大學的華文學院等高校也都在集美學村建立分校區,集美正在發展成為杏林灣畔的新型大學灣。
解放後, 集美學村展開了大規模建設, 現在,具有“嘉庚風格”的數十棟教學樓和體育館音樂廳購物中心等掩映在白雲緑樹之間, 萬頃碧波之畔, 寧靜而瑰麗, 參差而恢宏, 加上那竜舟池畔的七座亭臺閣榭, 重檐飛翹, 雕梁畫棟, 金碧輝煌, 真乃是人間仙境, 旅人之傢!
“延平故壘”位於集美學村旁, 是陳嘉庚先生特意保留下來的古跡。明末清初, 鄭成功距廈門與清兵對抗, 清軍就是從這裏攻擊對面的高崎, 故而集美就為雙方爭奪的軍事要點了。為此, 擁歷十三年, 鄭成功的部將中提督劉國軒在這裏築“集美寨”, 一夜而成, 與對面的高崎寨互為犄角。自後, 鄭軍與清軍多次在此激戰, “集美寨”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因此“集美寨”是鄭成功的重要防禦設施。1922年9月, 陳嘉庚先生在集美寨遺址建成集美小學, 將樓房定名為“延平樓”, 同時, 保留了這個寨門, 在巨石上鎸刻“延平故壘”四字, 並在其旁安放了一尊古炮, 以資紀念。抗日戰爭期間, 延平樓被日軍炮火摧毀, 1953年陳先生重建延平樓, 撫今追昔, 民族英雄鄭成功在此做出一番事業, 陳嘉庚也在此興學育人, 都給我們後人莫大的鼓勵, 我們衹有奮發前進, 才能告慰先人。
在延平樓右邊有一座手持快槍躍馬飛奔的銅雕像, 那是歸僑集美校友抗日女英雄李林的雕像。李林原是一棄嬰, 被華僑收養, 4歲赴印尼探親, 後又回到集美求學, 參加抗日救亡活動。再到上海入中學, 北平國民大學參加抗日愛國鬥爭, 並參加中國共産黨。受黨的派遣到山西雁北建敵後根據地, 任雁北遊擊隊政委, 騎兵營教導員專署秘書主任等職, 馳騁長城內外, 1940年4月, 在反圍攻中陷入重圍, 壯烈殉國, 犧牲時不滿30歲。李林領導山西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 為中國革命做出了巨大功勳, 同樣值得我們崇敬和懷念!
2006年05月25日,集美學村和廈門大學早期建築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