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赤溪镇:面积50.00平方公里,人口2.29万人,辖1个居民区、19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南行村,邮政编码:325808。 居民区:赤溪 行政村:南行、过溪、塘头、北岙内、赤溪、园林、白湾、流歧岙、半垟、双联、泗安、官岙、信智、棕利头、后垵、乌岩、韭菜园、湖井、园屿 |
|
|
|
赤溪镇是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辖镇,位于苍南县东南沿海大渔湾口,距苍南县县城东南21.8公里,东临大海,西靠鹤峰,与中墩乡、龙沙乡、昌禅乡、凤阳乡、马站镇、渔寮乡相邻。赤溪镇境内水源丰富,山地广阔,海涂、浅海利用率好。陆上有赤溪至矾山、赤溪至金乡公路,海上可通全国沿海各港埠。
2005年,全镇总人口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万人,少数民族常住人口1500多人。镇政府驻地南行村,邮政编码:325808。 |
|
赤溪镇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润湿性气候区,全年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夏季为东南风,冬季为西北风,年平均气温18.2℃,多年平均降雨量1670mm,且集中在5~6月份梅雨期和7~9月台风期,平均湿度为83%。受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影响,年平均为三次,出现月份一般在5~10月,尤以7~9月出现频率较高。 |
|
赤溪镇全镇区域面积49.33平方公里,辖半垟、信智2个办事处,19个行政村(南行、过溪、塘头、北岙内、赤溪、园林、白湾、流歧岙、半垟、双联、泗安、官岙、信智、棕利头、后垵、乌岩、韭菜园、湖井、园屿),1个居民区(赤溪)。 |
|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4678男7774女6904家庭户户数4492家庭户总人口(总)14498家庭户男7672家庭户女68260-14岁(总)35730-14岁男18520-14岁女172115-64岁(总)928315-64岁男494715-64岁女433665岁及以上(总)182265岁及以上男97565岁及以上女847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3922 |
|
赤溪镇历史悠久,风光秀美,文化底蕴浓厚。据建宋咸淳三年的过溪五洞桥碑文记载,此地潮涨之际,溪水与海水混合,呈现红色,故溪名为赤溪,遂为村名,古人赞此“鹤山环绕,赤水东流”。民国《平阳县志》为七溪,一作赤溪,有市。因境内有七条溪流汇集于此入海,“七”“赤”闽南话方言谐音,讹为赤溪。赤溪镇拥有过溪五洞桥、白湾古城堡两处国家级文保单位。赤溪镇是原赤溪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93年被浙江省民政厅认定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老区镇。 |
|
溪镇历史悠久,风光秀美,文化底蕴深厚,拥有过溪五洞桥、白湾古城堡两处国家级文保单位。闻名遐迩的老君岛,位于赤溪镇信智港外侧,全岛三分之二为五彩礁石,结构镂空,具有极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此外,赤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宋代五洞石桥横卧于田野之上,元代兄弟诗人郑东郑采系湖井人氏,曾以诗文扬名于吴中,明代抗倭遗址散落于山巅海滨,清代百米碇步连接两岸灯火,名胜古迹阅尽人间沧桑;沿环海公路一路走来,背倚巍巍青山,面向浩瀚东海,更向人们展示了“青山绿水、蓝天碧海”的美妙自然风光。加之地处一隅,交通曲折,少有现代污染,广阔山海之间,人迹罕至的深山峡谷,鲜活美味的野生海鲜,森林荫翳深处,放羊老汉朝出暮归;海上日出磅礴,渔家马达惊醒沉睡美梦;浓郁的乡土气息为现代社会的人们铺展许多童年的记忆,颇具特色的原生态旅游景观,形成了“老君彩石”、“白湾古堡”、“湖井龙潭”、“赤溪碇步”、“五洞石桥”、“耕海牧渔”、“渔村美食”、“山海揽胜”、“安基峡谷”、“半垟农家”等“赤溪十景”。 |
|
2000年来,赤溪镇充分挖掘利用原有的农业资源,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农渔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近海捕捞、水产养殖、蘑菇种植、山区特色种养业为主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渔经济。浅海滩涂养殖逐成特色,形成以紫菜、蛏子、牡蛎、贻贝为主的万亩养殖基地,紫菜加工也蓬勃发展,安盛、鹤翔、海翔紫菜远销全国;蘑菇种植面积达到300万平方尺,建成了南行省级高效生态蘑菇示范园区;山区特色种养业逐渐成型,马蹄笋、中草药、水果、茶叶的种植项目和山区“生态猪”、本土鸡、山羊等养殖项目构成特色种养业系列,产业发展较为迅速。当地拥有独特山海人文原生态景观,旅游开发等第三产业发展前景良好。
2006年,赤溪镇在深化发展战略中抓机遇,夯基础,谋跨越,在应对各种艰难险阻和自然灾害过程中破难题、促协调, 全镇各项建设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全镇实现生产总值12963万元,人均纯收入达2887元,分别增长了13%和9%。
【巩固传统产业】 2006年,赤溪镇在大力推进灾后生产重建进程,通过信用贷款、政策补助、技术扶持、人员培训等手段,逐步加快赤溪海洋捕捞、紫菜养殖、蘑菇种植等传统产业,并获得了大丰收。三项产值分别达到了3564、1974、1132万元,分别增长了8.4%、52.7%和15.5%。成为山海之间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投入100多万元在南行村建成了省级高效生态蘑菇园区,在部分山区村建成了省级特色畜牧基地,为规模化产业发展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培育特色产业】 2006年,赤溪镇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以安盛、鹤翔、创富等企业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效益逐步呈现,紫菜、马蹄笋系列产品得到开发,产值实现2000万元以上,安盛产品获得了绿色有机认证、QS认证和国家后稷奖;山区特色种养渐成规模,园林白湾四季柚、泗安马蹄笋本土鸡、过溪杨梅、官岙中草药、半垟茶叶、湖井后垵乌岩的良种畜牧基地已成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新途径;来料加工发展势头良好,以富源来料加工厂等为龙头的一批手工来料加工业企业,充分利用赤溪镇妇女劳动力闲置在家的资源,吸纳了500多名闲置劳动力就业;浅海海涂开始深度利用,通过省水产研究所的技术力量支持,引进了海水养殖新品种,青蛤、泥蚶、海瓜子等开始试养,为深度利用4000多亩海涂资源提供新路子。
【强化发展动力】 2006年,赤溪镇逐步创新农村管理、农业增效和农民致富的发展机制,扶持培育3家农业企业和多家来料加工型企业、成立了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大户—农户”四位一体、四方联动的致富路子;成立了镇农村劳动力培训中心,与有关企业协会及县培训中心实行挂钩,大力开展专业农民、转业农民和农村预备劳动力素质培训,举办9期种植养殖畜牧及电脑信息培训班,培训人次达到642人;突出科技信息带动辐射功能,以科技信息小组为载体,以科技特派员为核心,邀请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市县农渔畜牧业专家与赤溪镇科技示范户开展了技术结对活动,建设了一支科技型农村兴业带头人,实施了2个省级农业科技实验课题,建立了赤溪经济信息网;投入近2000万元,实现了半垟片公路硬化,建成了11条40多公里的通村康庄公路,为赤溪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基础动力。
【推进下山脱贫】 2006年,赤溪镇通过整村搬迁与分散下山相结合的办法,积极实施白湾路、流岐岙等自然村整村搬迁,吸纳下山异地脱贫人口342人,加快下山异地脱贫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滨海社区水电工程和北岙、白湾路小区的村庄整治工程;按照“搬的下、稳的住、富得起”原则,加强下山群众的培训和就业服务工作。
【招商引资】 2006年,赤溪镇积极通过包装策划和宣传,逐步引起外界对赤溪山海旅游资源的重视。加快招商引资进程,注册成立了浙江凤凰湾旅游有限公司,其中实际引入市外资金600万元,积极筹建凤凰湾旅游度假村,该项目投入使用后,新增旅游年收入1200元。 |
|
赤溪镇陆上有环海公路贯穿而过,海上可通全国沿海各港埠。2000年来,赤溪镇党委、政府十分注重基础设施投入,努力突破基础设施这一制约赤溪经济发展的“瓶颈”。以水、电、路、厕、通讯、渔埠为重点,加大投资力度,相继完成了矾赤公路砂改柏油路面改造、环海公路拓宽升级、“村村通”康庄工程建设、河道疏浚整治、信智、韭菜园渔用埠头、移动通讯信号台、滨海畲族社区等一批重点工程,实现村村通道路、村村道路硬化和村村通电话的目标,使全镇交通便捷,通讯条件有了改善,发展环境得到优化。供水方面,有自来水厂一座,于1993年建成运行,日供水能力为1500吨。镇内有一座八角潭水力发电站,装机容量500KW,每年发电200万度。 |
|
【科教文卫事业】全镇科教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成果进一步得到巩固,2005年,顺利通过“两基”验收,全镇有赤溪中学、赤溪小学、信智小学等4所学校,其中1所为希望小学。小学在校生1804人,初中在校生912人,中小学教师175人;此外,全镇先后举办各类在职职工培训班30期、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班28期,青壮年非文盲率为99.3%。同时,卫生、体育、广电、民政、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发展,全镇初级卫生保健体系基本建立,有赤溪卫生院一座,另在信智和半垟分设了卫生室。2006年获浙江省民政先进乡镇称号。全镇有15个行政村开通有线电视,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建成镇文化中心、农村文体俱乐部,并在6个村建设了群众性健身场所。
【文化设施建设】 2006年赤溪镇启动了赤溪文化中心建设,投入资金60多万元建成了建筑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文化中心,解决了赤溪文化建设的瓶颈问题;宋代五洞桥、明代白湾堡荣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称号,成为苍南县文物保护重点镇;积极筹建大渔湾战斗纪念馆,广泛征集珍贵历史资料加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依托群众集资20多万元,建设了龙山休闲健身公园,建成了城镇广播网络和圆屿村有线电视网;在全镇范围内建设了荣辱观、计生、法治、禁毒、森林防火等大型主题宣传标语10多处,倡导了社会主义新风尚。
【生态建设改善环境】 2006年,赤溪镇按照构建赤溪生态镇规划的目标要求,加快创建生态城镇步伐。完成了流岐岙、赤溪、北岙、南行等村的村庄整治工作,并完成了3个村的生态村创建材料整理,为生态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完成了圆屿、韭菜园、流岐岙等村的饮水工程建设,初步解决了人口集聚村的饮水难问题,完善了城镇垃圾和中心村垃圾处理机制;开展了环境污染整治集中行动,坚决打击小造纸、褪色污染、废旧塑料洗涤等污染专项整治突击行动,依法打击了4处污染加工点。
【提升服务保障民生】 2006年,赤溪镇加大医疗器械设备投入力度,配备了专门的医疗救护车,使赤溪群众就医条件有了重大改变;依照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要求,落实了农民健康档案整理工作,健全了村级公共卫生管理员、卫生服务专职人员和健康服务宣传栏,做到了农村卫生服务专人负责制,11月份召开了全县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现场会,健全了农村卫生初级保健和重大传染性疾病控防机制,积极推进预防控制禽流感、狂犬病工作;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完成了参合对象健康体检工作,群众因病返贫的势头得以缓解。 |
|
赤溪镇 位于台山市东南部,总面积238.2平方千米,海岸线长76.6千米,总人口3.31万人。 |
|
赤溪镇位于苍南县东南沿海大渔湾口,距苍南县县城东南21.8公里,东临大海,西靠鹤峰,与龙沙乡、昌禅乡、凤阳乡、马站镇、渔寮乡相邻,陆地界于东经120°26'51'-120°33'54',北纬27°17'22'-27°22'55'。赤溪镇境内水源丰富,山地广阔,海涂、浅海利用率好。陆上有赤溪至矾山、赤溪至金乡公路,海上可通全国沿海各港埠。
——行政区划和人口:
赤溪镇全镇区域面积49.33平方公里,辖2个办事处,19个行政村,1个居民区。2004年全镇总人口22855人,男12307人,女10548人,其中农业人口11605人,占94.33%。全镇共有6366户,其中农业户数4091户。2004年全镇出生率为12.47‰,自然增长率为6.74‰,平均人口密度为459.1人/平方公里。
——气象:
赤溪镇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润湿性气候区,全年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夏季为东南风,冬季为西北风,全年盛行东风,平均风速1.62米/秒。年平均气温18.2℃,多年平均降雨量1670mm,且集中在5~6月份梅雨期和7~9月台风期,平均湿度为83%。受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影响,年平均为三次,出现月份一般在5~10月,尤以7~9月出现频率较高。
——历史沿革:
赤溪镇历史悠久,风光秀美,文化底蕴浓厚。据建宋咸淳三年的过溪五洞桥碑文记载,此地潮涨之际,溪水与海水混合,呈现红色,故溪名为赤溪,遂为村名,古人赞此“鹤山环绕,赤水东流”。民国《平阳县志》为七溪,一作赤溪,有市。因境内有七条溪流汇集于此入海,“七”“赤”闽南话方言谐音,讹为赤溪。现赤溪镇拥有过溪五洞桥、白湾古城堡两处省级文保单位,并正在申请国家级文保单位。赤溪镇是原赤溪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93年被浙江省民政厅认定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老区镇。
——经济发展概况:
2004年,赤溪镇工农业总产值为10235万元,其中农业收入1847万元,渔业收入449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99元,财政总收入512.1万元(财政体制列入县代理报帐制试点)。近年来,赤溪镇充分挖掘利用现有的农业资源,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农渔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水产养殖、蘑菇种植、山区特色种养业为主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经济。浅海滩涂养殖逐成特色,形成以紫菜、蛏子、牡蛎、贻贝为主的万亩养殖基地,紫菜加工也蓬勃发展,安盛、鹤翔紫菜远销全国;蘑菇种植面积达到300万平方尺,省级高效生态蘑菇示范园区正在积极建设中;山区特色种养业逐渐成型,马蹄笋、特色中草药、水果、茶叶的种植项目和山区“放心猪”、本土鸡、山羊等养殖项目构成特色种养业系列,产业发展较为迅速。本地拥有独特的山海人文原生态景观,旅游开发等第三产业发展前景良好。
——基础设施水平:
赤溪县陆上有赤溪至矾山、赤溪至金乡公路,海上可通全国沿海各港埠。近几年来,赤溪镇党委,政府十分注重基础设施投入,努力突破基础设施这一制约赤溪经济发展的“瓶颈”。以水、电、路、厕、通讯、渔埠为重点,加大投资力度,相继完成了矾赤公路砂改柏油路面改造、环海公路拓宽升级、康庄工程建设、信智、韭菜园渔用埠头、移动通讯信号台等一批重点工程,实现村村通道路、村村道路硬化和村村通电话的目标,使全镇交通便捷,通讯条件有了改善,发展环境得到优化。供水方面,现有自来水厂一座,于1993年建成运行,日供水能力为1500吨。镇内有一座八角潭水力发电站,装机容量500KW,每年发电200万度。
——科教文卫水平:
全镇科教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成果进一步得到巩固,顺利通过“两基”验收,全镇共有半垟、信智、赤溪、白湾、流岐岙五所小学,1所赤溪中学,其中小学在校生1804人,初中在校生719人,共有中小学教师175人;此外,全镇在五年中先后举办各类在职职工培训班30期、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班25期,青壮年非文盲率为99.3%。同时,卫生、体育、广电、民政、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发展,至全镇初级卫生保健体系基本建立,现有赤溪卫生院一座,另在信智和半垟分设了卫生室。全镇有15个行政村开通有线电视,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并且在南行和信智各有1个健身场所。
——旅游资源:
赤溪镇历史悠久,风光秀美,文化底蕴深厚,现拥有过溪五洞桥、白湾古城堡两处省级文保单位,并正在申请国家级文保单位。闻名遐尔的老君岛,位于赤溪镇信智港外侧,全岛三分之二为五彩礁石,结构镂空,具有极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此外,赤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元代兄弟诗人郑东郑采系湖井人氏,曾以诗文扬名于吴中;宋代五洞石桥横卧于田野之上,明代抗倭遗址散落于山巅海滨,清代百米碇步连接两岸灯火,名胜古迹阅尽人间沧桑;沿环海公路一路走来,背倚巍巍青山,面向浩瀚东海,更向人们展示了“青山绿水、蓝天碧海”的美妙自然风光。加之地处一隅,交通曲折,少有现代污染,广阔山海之间,人迹罕至的深山峡谷,鲜活美味的野生海鲜,森林荫翳深处,放羊老汉朝出暮归;海上日出磅礴,渔家马达惊醒沉睡美梦;浓郁的乡土气息为现代社会的我们铺展许多童年的记忆,颇具特色的原生态旅游景观,形成了“老君彩石”、“白湾古堡”、“湖井龙潭”、“赤溪碇步”、“五洞古桥”、“耕海牧渔”、“渔村美食”、“山海揽胜”、“安基峡谷”、“半垟农家”等“赤溪十景”。 |
|
赤溪镇 赤溪镇位于蕉城区北部,距市区27千米。辖26个行政村。 [代码]350902106:~201班竹村 ~202赤溪村 ~203大坛村 ~204东边村 ~205东牛村 ~206墩头村 ~207官岭村 ~208黄田村 ~209留洋村 ~210炉田村 ~211牛洞村 ~212芹格村 ~213社洋村 ~214松柴岭村 ~215桃源村 ~216西坑村 ~217溪园村 ~218夏村村 ~219小坛村 ~220宣洋村 ~221岩坪村 ~222洋林村 ~223阳谷村 ~224由知村 ~225院前村 ~226禅地村
[沿革]1958年设赤溪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建镇。1997年,面积119.4平方千米,人口2.3万,辖赤溪、东牛、油知、桃源、溪园、西坑、夏村、黄田、东边、大兰、芹格、炉田、官岭、牛洞、禅地、松柴岭、宣洋、社洋、班竹、洋林、墩头、岩坪、院前、留洋24个村委会。 |
|
宁德市辖镇。1958年设赤溪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建镇。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府27公里。面积119.4平方公里,人口2.3万。辖赤溪、东牛、油知、桃源、溪园、西坑、夏村、黄田、东边、大兰、芹格、炉田、官岭、牛洞、禅地、松柴岭、宣洋、社洋、班竹、洋林、墩头、岩坪、院前、留洋24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薯类、小麦,兼产茶叶、香菇、蘑菇。 |
|
赤溪镇 赤溪镇位于台山市东南部,总面积238.2平方千米,海岸线长76.6千米,总人口3.31万人。 代码 440781108:~001赤溪圩居委会 ~201冲金村 ~202田头村 ~203长安村 ~204长沙村 ~205铜鼓村 ~206护岭村 ~207磅礴村 ~208北门村 ~209渡头村 ~210曹冲村 |
|
赤溪镇位于台山市东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毗邻港澳,总面积238.2平方公里,海岸线长76.6公里,总人口3.31万人,旅外华侨、港澳台乡亲5万人,既是华侨之乡,又是台山实施“南线”开发,发展沿海经济的重镇。
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赤溪镇抢抓机遇,开拓进取,使经济建设迅速发展,村镇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处处生机盎然。近年,随着亚洲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台山发电厂在镇内的建设,基础设施大大改善,赤溪镇的地理位置也愈来愈显得优越。交通快捷,公路四通八达,陆路:新台高速公路与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在镇内交汇,往广州1个多小时的车程,往珠海只需1小时的车程。水路:镇内有国家一类万吨级港口——鱼塘港,距香港87海里、距澳门48海里,可通往港、澳和世界各地。通讯发达,市内已建成近3000皮长公里光纤电缆通达镇内各自然村,还建立了两个联接国际互联网的信息交换平台,程控电话、无线传呼、图文传真等电讯服务遍及全镇,直通世界各地。水电充足:镇内有库容量2705万立方米的猪乸潭、大坑、白秀、护岭4个中小型水库以及十多条长流不息的坑河,自来水管道直通渔塘港,其他供水管道贯通全镇,工农业和居民用水十分充裕。电力有11万伏的鱼塘变电站由江门专线供电,以及2003年投产的装机容量为600万千瓦的亚洲最大型的台山火力发电厂,使电力更加充足。资源丰富:赤溪地属半岛,有大衾、黄茅等大小岛屿二十多个,滩涂辽阔,海洋优势十分明显,旅游资源独特,沿海岸滩环境优美,风景怡人,有“铜鼓黑沙滩”、“钦头湾”、“鱼塘湾”、“大湾”、“腰古湾”、“大浪湾”、“鹿颈湾”等,境内山青水秀,令人陶醉,闻名遐迩的“曹峰耸翠”、“龙潭沸墨”、“猪乸石”等风景如诗如画,都是兴办旅游区、度假村的胜地。
根据江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区三线”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赤溪镇是“南线”开发的属地镇,具有优越的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目前,随着投资环境的不断完善和长安湾工业园的设立,投向本镇的外资、侨资、民资也越来越多。目前,镇内已形成:电子、塑胶玩具、制衣、印花、木钟、家具、五金、修配、建材、粮食加工、饮料生产以及旅游、酒店、饮食等行业。 |
|
赤溪镇位于浙江省苍南县东南沿海,距县城21.8公里,与著名的渔寮大沙滩毗邻。全镇陆地面积50.2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9公里,辖1个居民区,19个行政村,总人口两万两千多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六百多人,是原赤溪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赤溪镇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气候宜人,年平均降雨量为1400-1600毫米,1993年被浙江省民政厅认定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老区镇。
赤溪镇历史悠久,风光秀美,文化底蕴深厚,早在宋朝就有人聚居于此。据建于宋咸淳三年的过溪五洞桥碑文记载,此地潮涨之际,溪水与海水混合,呈现红色,故溪名为赤溪,遂为村名,故人赞此“鹤山环绕,赤水东流”。现赤溪镇拥有过溪五洞桥、白湾古城堡两处省级文保单位,并正在申请国家级文保单位。闻名遐尔的老君岛,以其美丽的五彩奇石和众多的神话传说而倾倒众多的游客,中央电视台“人与自然”栏目曾慕名而来进行拍摄报道。
改革开放以来,全镇人民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励精图治,奋力进取,艰苦创业,围绕“抓机遇、调结构、促落实、求发展”工作思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基地建设,使赤溪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2003年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8289万元,财政总收入60万元,全镇人民的生活水平比以前有了提高,并形成了以水产养殖、畜牧业、四季柚、马蹄笋为主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经济。近几年来,赤溪镇充分挖掘利用现有的农业资源,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采取一系列扶农、保农、强农有力措施,大力发展效益农业,有力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赤溪镇利用2万亩草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养殖山羊为重点的山区畜牧养殖业,现已形成以园林村为主的山羊基地,拥有山羊1000多头。渔业作为赤溪经济的重头戏,镇委、镇政府提出“优化捕捞,主攻海涂,开发浅海”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浅海、滩涂养殖,形成以紫菜、蛏子、牡蛎、贻贝为主的1万亩养殖基地,同时,赤溪镇充分利用优越的气候条件和自然条件,在半?山区大力发展马蹄笋种植业,已形成1500亩的生产规模,成为苍南县最大的马蹄笋基地和市级高效林业示范基地,并成立龙头企业苍南县安盛马蹄笋开发公司,将对马蹄笋进行深加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推进农业规模化、工业化、产业化经营。除此之外,赤溪镇还加大对传统名优果茶的改造力度,今年4月,对园林村600亩的四季柚进行清查,以提高其质量和品牌知名度。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近几年来,赤溪镇党委、政府十分注重基础设施投入,努力突破基础设施这一制约赤溪经济发展的“瓶颈”。以水、电、路、厕、通讯、渔埠为重点,加大投资力度,相继完成了矾赤公路砂改柏油路面改造,环海公路拓宽升级,信智、韭菜园渔用埠头,移动通讯信号台第一批重点工程,并实现村村通机耕路和村村通电话,使全镇交通便捷,通讯条件有了改善,发展环境得到优化。近年来,围绕建设一个滨海旅游城镇的目标,1998年进行赤溪镇城镇总体规划,严格按照规划有序地推进城镇建设,现镇建成区第二第三规划区按规划进行建设,提高城镇形象。同时以环海公路为纽带,带动环海线中心村的发展,逐步完善信智、流岐岙、白湾等中心村的规则。
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得到蓬勃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教兴镇”战略引导下,赤溪镇各项社会事业出现百花齐放,蓬勃发展的喜人景象,全镇科教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成果进一步得到巩固,顺利通过“两基”验收。同时卫生、体育、广电、民政、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发展,至2000年全镇健全初级卫生保健体系,有15个行政村开通有线电视,有线电视终端达1500个,消灭电视空白村。人口自然增长率在8‰以内,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基础组织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镇党委以“抓重点,抓关键,抓基层,创一流”和创建“五好”党支部为目标,狠抓党的各级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和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为我镇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同时按照“为民、务实、高效、廉洁”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规范政府行政行为,树立政府工作良好形象,积极开展普法教育和实施“依法治镇”战略,学习“枫桥经验”推进平安社区建设,完善村民自治,认真实行村务,政务公开。 |
|
- : Chixi Town
|
|
赤溪 |
|
|
|
中心村 | 长安村 | 北门村 | 长沙村 | 水围村 | 元山村 | 杨梅村 | 田头村 | 铜鼓村 | 护岭村 | 渡头村 | 曹冲村 | 冲口村 | 南湾村 | 亲仁村 | 赤溪圩居委会 | 冲金村 | 磅礴村 | 茭笋村 | 罗卜坑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