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计谋策略予既奇(陆)逊之谋略,又叹(孙)权之识才。 |
|
计谋策略。《后汉书·崔駰传》:“时 鲜卑 数犯边,詔三公举威武谋略之士,司空 黄琼 荐 寔 ,拜 辽东 太守。”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以 太宗 之神武, 赵普 之谋略, 彬美 之为将,百战百胜,征伐四方。” 峻青 《海啸》第三章:“我知道,他会想出这个点子。好,有心机,有谋略。” |
|
辛亥革命时军政府职官名。 张难先 《都督府之组织设施及人选》:“当推 蔡济民 …… 谢石钦 等十五人,任谋略。” |
谋略的目的: The purpose of strategy: |
计谋、权谋、谋略的目的都是为了达到某人或某个集团的需求(即有价值的物品、头衔或土地等)而想出的方法。谋略目的所追求的效果就是以最小的代价赢得最大的胜利。宏观上看谋略目的,是指谋略者在运用谋略过程中解决矛盾中,想要得到的最终结果或最终目标。谋略的本质是解决矛盾。这种矛盾包括:政治、军事、外交、商业等,也包括生活和情感、人际沟通中的各种矛盾。
谋略从宏观方面考虑的范围包括政治、军事、外交、文化、体育、科学技术等方面,而从微观方面考虑的范围则从个人所处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去考虑。
但是谋略说到底还是过眼云烟,强大的实力能让大部分的阴谋诡计失败!真正实在的是要有强大的实力(包括精神与物质方面)!祖国需要、人民需要、我们都需要!
但强大实力的形成过程,无疑也需要足够的谋略。
中外经济界,处处散在"珍珠"。"经济谋略库",从宝藏中挖掘有益的财富。
军事科学、经济建设,彼此间存在着血缘关系。
军事斗争中,"师出有道"、"运筹帷幄"、"战略战术"等,都在经济谋略中有所体现。
"道可道,非常道。"这是《老子》首篇首语。意思是可以名状的道不是常恒的道。也就是说,世界的事情是变化的,把变化状态的道求索出来指导变化,那是很有意义的。
当代许多有名的大亨,都是从经营小本生意开始,继而走向世界:
"船王"包玉刚,当初仅经营一条破船,用了20年的时间,终于发展成为庞大的远洋船队;
香港大亨李嘉诚,14岁兜售胶衣沿街叫卖,22岁自立门户开一间小胶衣厂,到了60年代他已成为香港妇孺皆知的大富豪了;
日本松下幸之助,最初经营的是电源插座小作坊,现在松下电器的家用电器已遍及全球;
美国李·亚科卡,一生几起几落,最后奇迹般地使濒临破产的汽车公司起死回生。
事实上人不是神。怎样伟大的"董事长"都不能三头六臂,成事在天,谋事在人。
创意魅力无穷,计谋点石成金。
假如把"谋"纳入一条特殊的轨道,它就会变成神话。
当人们埋头于生产,他注意市场;当人们注意市场,他走向竞争;当人们开始竞争时,他协作联合。
谋不仅是略,而且是创,是闯,是思路。
商品经济的规律是人人平等。
日本精工表通过东京奥运会驰名;法国白兰地借助总统打开美国市场;帕根利用计谋指导雀巢公司渡过信誉危机。
任何一个国家试图长期占领市场的企业,都离不开"战",离不开智慧的较量。
经济竞争,是当今世界的主流。
经济竞争集中表现为经济谋略的竞争,谋略成了现代社会助人走向成功、走向辉煌的阶梯。
出奇制胜的力量源泉在于创造性的思维。
无限循环,上升发展。
没有斗争,就没有征服。
经济舞台是全球性的。
经济战略的路线图,有时也反映在广告竞争上。
在70年代,百事可乐向可口可乐市场发动了一场势如破竹的广告战。可口可乐在"百事可乐挑战"面前,终于清醒过来,修正其策略去迎战,进而转守为攻。两家公司交替或同时都实行进攻的策略,也在执行防御的策略。
这几乎成为经济谋略的一个完整写照。
谋略也是哲学。
不论谋论多么高深,不论情势多么有利,没有实弹,战争也只有失败一途。
英国伦敦的哈罗茨百货商场,领带的品种,达7000种;
钢琴的牌号,有150个;时装的款式,库存8000种;奶酪也有450个制造商提供。
有1000家优秀的企业,就有1000条智慧。"变富"的奥秘,蕴藏于"个性的艺术"创造之中。
"张小泉"剪刀,"盛锡福"礼帽,"边福茂"绣鞋……从商品可以看出一个企业的等级。
五胡十六国时前秦苻坚派30万大军去西域抢印度高僧鸠摩罗什,50年代代表科学院的郭沫若与代表高教部的杨秀峰为争夺人才演出"二聋夺珠"(二人均有些耳聋)的喜剧,历史今日又重演了。
在经济战中,抢人才抢技术等同抢钱,这是经济谋略的"大谋"。
威震全球的经营巨头,令人赞叹。
神——市场机遇一抓一个准;
奇——面对万千竞争者,独领风骚。
寻根究底,他们也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只不过是多一份勇于创业的深谋远虑罢了。
经济谋略说到底是创造经济。
世上真不知有多少宝贵的精力,都白白地牺牲在毫无意义的守旧工作中。这真是人类文明上最大的损失。
洛克菲勒在1890年到1896年,将"标准石油"的利润由每年1900万美元上升到3400万美元。在大赚的颠峰时期,把商业变成战争。
兰得博士发明一具瞬间相照的相机,那次发明给他赚进了1.85亿万美元左右的财富。
1875年以前整个世界历史上富翁的总和还比不上美国一年新富翁的人数。
经商真是一种最伟大的教育,惟有它能训练出一个头脑清楚、目光锐利、能够自给自足的人。
世界不是宿命的。
有人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将是一场经济战争"。实际上,这场战争已经开始,而发动者正是日本人。
在商业竞争中,西方不能战胜日本的原因是,西方在同一个不是在"经营"商业而是在"打商业仗"的社会进行竞争。日本是用进行战争的那种紧张、专注和战术参与商业竞争的。
猎人狩猎,发现目标后,等待、引逗、穷追、砍杀,一切都是为了将目的物弄到手。
狩猎程序"战略战术"自在其中。
一个正在振兴的民族,它是不会拒绝历史经验的,不管这种经验来自何方。
当今时代是经济竞争激烈的时代,有国际上的竞争,也有国内竞争,经济竞争,"上兵伐谋"。
人们普遍欠缺一个最基本的因素,那就是经验。
从前经商,只要有些计谋,敏捷迅速,就可以成功;可现在的企业家,谋略在胸,还必须有相当的学识,对于国内外的地理、风俗、人情、市场调查、会计统计等都非常熟悉不可。
对于后人来说,不仅需要前人的物质财富、硬件,更需要前人留下的精神财富、软件。
英国作家约翰·德莱顿认为,世上一切事物都可以利用。
常识是战斗在实业界中的实业家们最佳的武器。"经济谋略库",使企业家审时度势,心领神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一个人对完全陌生的知识是无法吸收的,因为你根本不理解;但完全熟悉的东西,也不能为你增添新知识。谋略是使你达到理解边缘的知识,能激起你紧张的智力活动,成为你知识宝库中的一部分。
拿破仑一生中最大的功绩并不在于他打了100多次胜仗:而是在于他创立了拿破仑《民法典》。
人类高度发展的智慧,主要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水稻为什么长成米粒,无非是那稻叶吸收了太阳光的光量子,然后再与二氧化碳和水化合成葡萄糖。 |
谋略的六重境界 Six Levels of strategy |
谋略是什么?长的什么样?一般人的概念是相当模糊的,也因此才经常对谋略产生莫名的误解,以为谋略就是彼此勾心斗角的算计,要不然就是使诡、耍诈的伎俩,是用来害人骗人的。事实上不然,谋略可以涵盖这些,但绝不等同于这些,这些只不过是谋略中一小部分租随、伯浅的斗技而已。
依层次的不同,可分为六个层次:入神、坐照、具体、通幽、用智、小巧。
每种品级谋略的长相、特质和内涵并不全一样。例如,“小巧”级的只是“点”状,影响层面有限,大约跟“点子”差不多。“用智”级和“迈幽”级的谋略构造则可达“片”或“面”状的境界,不过还是局部的。到‘具体“级谋略才是全而性的,而且已经有谋略的形体构架。到了”坐照“的境界,那已不只有形体的构架,而且已经出形人意,超越了形体的表象而进入“意”的世界。至于“入神”级的谋略,比坐照又高一层,那足把“神”贯入谋略形体内,使谋略形体摆脱外造性,变成有独立生命。可产生内部自发性需求的机制层谋略。这层谋略已经进入y5—咖(制度、体系或系统)的境界,施展开来,所产生的威力往往超越谋略主体所能驾御的能力范围。好像有一股形势之力在推着所有的主体和客体去行动一般。这与一般入所言谋略是勾心斗角、使诈,在概念上是有极大差距的。
所以说,我们要研习谋略,就必须懂得谋略的种种构造及其品级。大谋士必须贯通谋略的六层境界。历史的进展通常是一组人在推动几个大型的权力企划案所构筑的,而负责这大型权力企划案之上、中、下及外围建筑的,就是一群谋士或称智囊。
一般来说谋士依其运谋功夫深浅,也可分为这六种品级:小巧、用智、通幽、具体、坐照和入神。
历史上任何一个大型的权力企划案,在机构里头都会包含着许许多多的元子企划案(元子企划案是整体大型企划案的构成或关连要件),其中这些元子企划案和大型的整体企划案所需都有不同,有的只需略施“小巧”即可,有的则须到达“通幽”、“具体”的程度,甚至(完整大型的企划案)都要用到“具体”、“坐照”,甚或“入神”的功夫才能致力全功。所以大谋士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担当的,大谋土的蕴思筹策也不是策策都用到高层功力,要看看什么事情,什么目的。
但是大谋士的功力一定要达坐照层,才能统筹全局,否则其策谋容易入枝节,就难成大事业。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什么是“小巧”,什么是“用智”,什么是“通幽”,什么是“具体”,什么是“坐照”,什么是“入神”这六层谋略的境界。 |
《谋略》塞克斯图斯·尤利乌斯·弗龙蒂努斯 "Strategy" Seck Stuttgart Siyou Darius Staver Frontinus |
《谋略》塞克斯图斯·尤利乌斯·弗龙蒂努斯
《谋略》作者塞克斯图斯·尤利乌斯·弗龙蒂努斯[古罗马](公元约35—约103),古罗马政治家和军事理论家。先后担任罗马城执政官、不列颠行省总督、亚细亚行省总督等职。他一生军事著述颇多,但其中绝大部分均已散佚,留传至今的仅存《谋略》(又译《谋略例说》)一书。
有关他的生平细节,历史少有记载。公元70年,弗龙蒂努斯任市行政长官。后来曾三度被推举为执政官。第一次执政官任期满后,他被派往不列颠任行省总督。
据塔西陀《历史》记载,弗龙蒂努斯在这个职位上保持了他的前任佩蒂利乌斯·西雷阿利斯的优良作风,需要他处理棘手的紧急情况时,他能应付自如。他组织指挥平息了威尔士地区强盛而好战的西卢尔人的起义,并在征服地区立即进行公路建设,这条公路的名字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尤利乌斯大道至今还有所保存。
在他43岁到62岁期间,撰写过大量著作。公元78年他完成《战争艺术》一书(已散佚)。《谋略》一书则成书于公元84年到96年之间。这本书旨在补充叙述战略上获得成功的战例,用以说明军事学的规律,并使将军们对这些规律能有充分的认识,以提高作战指挥的能力。全书共分4卷,50章,分类详尽,举例繁多(总计达581条)。前3卷由弗龙蒂努斯所写,第4卷据考证系后人添加。卷1提供的是进入交战前使用的谋略实例,共计12类。卷2则罗列与交战本身有关以及对完全制服敌人有影响的实例,概括为13类。卷3的内容涉及围困和解除围困的谋略,分成18类。
该书实为一本与战争有关的各种军事活动特别是谋略实例的分类集。其中概括出了以下重要军事思想:为在交战中取胜,必须周密进行准备,正确选择交战地点和时间,善于布置战斗队形,并要设法瓦解敌军;强调谋略运用对于争取战争主动权乃至作战胜负的决定性影响;重视兵力集中与分散问题、军人士气纪律的地位和作用等。书中概括出的大量用兵法则如出敌不意、示假隐真、声东击西、策反用间、攻其元备、诱敌入瓮等,与中国古代的军事谋略思想不谋而合,反映出带有共性的军事指导规律的内容。《谋略》一书尽管是史例的分类集锦,但其中隐含着丰富的古代军事哲学思想和古代用兵之道,诸如,以逸待劳、弱守强攻、避实击虚、兵贵神速、欲擒故纵、联盟击敌等,都能在书中找到相应的例证。
《谋略》一书不仅有反映带普遍性的军事指导规律内容的学术价值,而且还有军事史学研究价值。书中的绝大部分史例,均来自古希腊、古罗马的各次重大战争,涉及大流士、居鲁士、腓力、亚历山大、汉尼拔、凯撒、马略等世界著名统帅的事迹,这就使这本以介绍谋略为主旨的学术著作,多少也带有一点古代战史类书的性质。通过阅读此书,可以获得对古代战争特点和规律的基本认识。当然,书中有些观点和结论有其历史局限性。阅读时必须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况和作者的认识能力的局限加以辨析。
运用史例研究和阐发军事理论,是西方军事理论研究的一大传统及特色。《谋略》可谓这方面最早的代表作之一,它在欧美的军事学术界受到一定的重视。本书初以拉丁文问世,后来又有不少其他文字的译本相继出版,中文本由袁坚依据洛布古典丛书贝内特教授英译本1921年版译出,1991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完) |
|
《谋略》
Strategemata
MoUltie
((谋略))(S,ra,e、emat’l),‘f罗只
名著。一译《谋略例说》。成书于公了
纪下半叶。作者5.J.弗龙蒂努斯(丝
35一约103),占罗马军事著作家,先斤
马执政官、不列颠行省总督、亚细亚去
督等职,飞J过一些军事理论著作,大剖
散失。该朽除拉J‘文本外,还有多种文
本。中译本由袁坚翻译,解放军出
1991年出版。
全书共4卷。前3卷为弗龙蒂努
撰,后1卷由后人补写。第1卷主要
进人交战前使用谋略的各种实例,i
类。依次为:隐蔽己方计划,刺探敌
划,选定作战方式,率领军队通过受酗
地方,摆脱困境,行军途中设伏和遭士
如何掩饰物资质乏或怎样补足,分散
精力,平息兵变,遏止不合时宜的求
望,激励军队的作战热情,消弹因不和
兆而在士兵中产生的恐惧心理。第2
举了’j交战本身有关以及对制服敌人
响的实例,计13类。依次为:选择交
机,选择交战地点,交战之兵力部署,
人队伍中制造混乱,设伏,欲擒故纵、
出现困兽犹斗之势,不露败绩,倾全力
士气,若战斗顺利结局、如何r结未
战,见兔顾犬、亡羊补牢,坚定动摇分
信心,为将者对自己的部队失去信心
稳住阵脚应做些什么,退却。第3卷献
涉及围困和解除围困的谋略,计18类
弹泄玩胖毓祀辩赚姗哒12研蜘吠红掀肤删裸姗锹腿振缸撇楠礴依
外:名军:作
谋略
﹁言,.︺.。t。......
曰盆…性
《谋略》中译本封面 |
|
- n.: artifice, countermine, device, ruse, stratagem, tactics
|
|
- n. stratagème, ressources
|
|
计画或管理, 策略 |
|
历史 | 典故 | 三国演义 | 处世之道 | 三十六计 | 军事 | 清史 | 战争 | 阵法 | 战略 | 孙子兵法 | 百科大全 | 汉字 | 图书 | 中医 | 字典 | 中医词典 | 上行下效 | 决策 | 领导者 | 社交 | 对话 | 幽默 | 计谋 | 兵法 | 诸葛亮 | 书籍 | 著作 | 毛泽东 | 伏击战 | 抗日战争 | 战役 | 更多结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