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说唱艺术是广泛流行于民间的一种文学表现形式,可单口说唱,可多口说唱;可乐器伴奏,可无伴奏。 |
|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30多个民族拥有80余种说唱形式,它们拥有独立的音乐唱腔体系、特殊的唱词押韵方法、不拘一格的表演手法,极具艺术魅力。但在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下,少数民族曲艺的发展空间十分有限,大部分说唱形式和曲目已经很少为人所知,有的甚至已经濒临消亡的边缘。 |
|
现存的少数民族说唱艺术遗产包括并称中国三大说唱史诗的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还有蒙古族的乌力格尔《嘎达梅林》、好来宝《燕丹公主》、满族长篇说唱《尼桑萨满》、鄂温克族雅库特《十五岁的阿拉泰.崇保尔夫》、达斡尔族长篇乌钦《绍郎与岱夫》、哈萨克族冬不拉弹唱史诗《阿尔帕米斯》、维吾尔族达斯坦《艾里甫与塞乃姆》、白族大本曲《白王的故事》、水族双歌《龙女与渔郎》、侗族说唱《吴勉王》等等。 |
|
唐代寺院用边唱边讲的方式讲说佛经故事和世俗故事,称为“俗讲”或“啭变”,这类讲唱的本子叫做“变文”。变文的文体是一段散文和一段七言或五言的韵文相间。
北宋中叶,说唱艺人孔三传创造了一种诸宫调来说唱长篇故事。诸宫调的形式是在乐曲上不限于用一支曲子,而且不限于用同一宫调的曲子,而是按故事的情节需要,选用合适的宫调的曲子来表现。 中国的说唱艺术到了13世纪的金代,出现了董解元的说唱诸宫调《西厢记》。“董西厢”的出现,表明说唱艺术无论在文学上还是音乐上都已经完全成熟;而说唱艺术的成熟,则为戏曲的产生在文学上和音乐上铺平了道路。
这种文体后来为宋代鼓子词所继承,用以咏唱故事,如《蝶恋花鼓子词》,叙述崔莺莺与张生的故事,就先念诵一段元稹《莺莺传》的原文,接着咏唱一支〔蝶恋花〕词,这样一段散文一首词咏唱下去,直到讲完这个故事。
元代钟嗣成《录鬼簿》认为董解元是北曲的首创人。在唱腔音乐上,金代诸宫调是元代北曲的先行者。元杂剧中王实甫的《西厢记》在文学上正是“董西厢”进一步的戏剧化。 |
|
说唱对于戏曲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是说唱文学对剧本创作的影响;一是说唱音乐对戏曲唱腔的影响。
中国戏曲是融诗歌、表演、音乐、舞蹈、美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这个综合形态不是拼凑杂陈,而是一个有序的组织。它是以叙事诗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以演员装扮、表演人物形象的原则来进行结构的。其它艺术成分进入这个戏剧结构形态,必须承认、服从这个原则。如果说,民间歌舞为中国戏曲的形成做好了第一种准备的话,那么叙事诗就是第二种准备,即文学准备。
这种文学准备,是由说唱艺术提供的。因为说唱艺术一方面为之提供了引人入胜的有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另一方面又提供了有说有唱的艺术表达方式。 |
|
藏族人民在还没有自己文字的远古时代,就开始以口头说唱的形式,艺术地反映自己的生活,抒发思想感情,传授生产和生活经验,表现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在藏族地区主要有以下一些民族说唱艺术品种:
1、岭仲,即格萨尔说唱。通过古代岭和霍尔等国的战争,真实地反映了吐蕃王朝崩溃后三四百年间西藏的割据混战局面和当时老百姓水深水热的生活境地。语言上堪称一座藏语语汇的宝库。通篇尽是夹叙夹唱,大量的唱段用藏族人民喜闻乐见的"鲁"体民歌形式,并集中了大量的藏族谚语和生动的比喻。
2、仲和仲鲁,包括主要以口头流传为主的民间故事,直接来自佛经的书面故事,格言注释收录的故事,有关西藏政教历史的故事,人物传记以及涉及西藏风物的历史掌故等等。
3、古尔鲁,道歌说唱,敦煌文献中就有布德贡杰时期的古尔鲁,证明当时在藏族社会中流行有"古尔鲁"这种说唱艺术。后来佛教传入西藏后,佛教徒们利用"古尔鲁"来宣传佛教教义,致使民间的这一说唱艺术染上了宗教色彩,特别是自从噶举派的喇嘛玛尔巴、米拉日巴等以来,在噶举派的师徒中古尔鲁广为流传。
4、堆巴和谐巴,即"赞词祝颂",我们在《巴协》一书中就能看到藏王赤德松赞(815-857年)在桑耶寺建成后开光大典上所作的一段热情洋溢的赞歌。"谐巴"在民间也十分流行。谐巴说唱分单口和群口,除了有一些固定的唱段之外,说唱者一般都能即兴创作。而堆巴也是那个时期形成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形式。祝颂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其所涉及生活面也是极广泛的。堆巴通常是以朗诵说唱形式,用优美流畅的韵文祝其未来兴旺发达、前景美好。
5、"百",是古代藏族士兵征战和壮威歌。
6、喇嘛玛尼,是在宗教仪式的酬鬼娱神等各类不同的民间艺术土壤中形成的,有自己说唱书目和独特的表演程式。喇嘛玛尼产生于藏戏出现以前,其发展与宗教关系密切,同时在内容和形式上反映出来的宗教色彩也十分浓厚。
7、折嘎,是指在每逢新年佳节和喜庆盛会之际上门祝福唱赞颂词的民间艺人。他们的社会地位很低,一般都手持五色棍,肩背假面具,怀揣大木碗到全藏各地进行乞讨性的表演。
8、扎年弹唱,扎年琴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藏族弹拨乐器。扎年有八弦琴、十六弦琴、二十弦琴、六弦琴等种类,其中以六弦琴最为普遍,最为著称,地区之间演唱内容基本相同,但在弹奏风格上各有区别。
9、夏,从藏语字面可理解为"对唱歌谣",是在新年、婚礼、搬新房庆典和望果节时,至少有两人相向对吟对诵或对唱对歌的一种说唱艺术。
10、藏语相声,与西藏历史悠久的说笑话和喜剧丑角表演的传统相融合发展而成的一种新兴曲艺品种。此外文章对这些民间说唱的艺术形式和特点进行了研究。
藏民族的文化艺术瑰宝《格萨尔王传》就是以说唱形式来表现并在民间广泛流传。 说唱体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史诗,它的散文部分除外,仅史诗部分就有100万至150万行,史诗估计有三十六部,一千五百万字。 史诗《格萨尔王传》自十一世纪以来陆续创作而成,塑造了以格萨尔王为首的一群英雄人物勇敢机智地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的形象,篇幅宏大,情节奇特,语言优美,主题鲜明。它既保存有古代藏族吐蕃王朝与邻近部落民族以及邻国之间发生战争的历史事实,同时也记录了古代藏族社会生活的真实情景。 长期以来,《格萨尔王传》深得广大人民的喜爱,各地有专门的艺人说唱和多种卷数不同的传抄本。国内有汉、蒙等文译本,国外有俄、德、英、法等文译本。在西藏和国外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对《格萨尔王传》进行整理、翻译出版和研究工作。 据说,多数《格萨尔王传》说唱艺人本不会说唱,由于机缘巧合,突然能够流利地且一字不漏地进行说唱。 |
蒙古族说唱艺术——“好力宝” Mongolian rap art - the "good Lippo" |
“好力宝”(故事)是蒙古族民间流传很广的一种演唱形式,有固定的曲调,唱词是触景生情的即兴创作。一般是两人对唱或一人自问自答,演唱人以四胡伴奏,自拉自唱。这种形式多在蒙古包或牧区乡镇的蒙古族居民家中进行。有的演唱人走家串户以演唱“好力宝“为生,有时是家人朋友相聚自唱。50年代末,随着乌兰牧骑艺术表演团体的出现,舞台上的“好力宝”演唱也颇受观众喜欢。 |
达斡尔族说唱艺术——“乌春” Daur Rap Art - "Wu Chun" |
“乌春”也称“乌钦”,由1人说唱。一个完整的“乌春”由序、正文、结尾3个部分组成。一般是一曲至终,专曲专用。多演唱达斡尔民间长篇故事,如《仙鹤之死》、《母鹿、子鹿对唱》等,有的是改译的汉族古典作品,如《西厢记》、《三国演义》等。这种形式在民间流传很普遍,几乎所有村屯在年节期间都有艺人演唱。 |
|
弹词 | 古乐 | 戏曲 | 中国文学 | 艺术 | 藏族 | 曲种 | 文学 | 曲艺 | 历史 | 唐代 | 金 | 历史人物 | 达斡尔族 | 佛教 | 扎年琴 | 文化 | 百戏 | 宋代 | 更多结果... |
|
|
|
|
歌曲 | 曲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