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住区 : 管理 : 人口学 > 计划生育
目录
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宣传画 计划生育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自制订以来,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但计划生育一味的只控制人口数量,忽略世代更替,造成国家严重的老龄化,未富先老的格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文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宪法还规定:“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而《婚姻法》则将计划生育作为一个基本原则确立在总则之中。
  1、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而言,计划生育就是在全国或整个地区范围内,对人口发展进行有计划的调节,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对一个汉族家庭或一对汉族育龄夫妇而言,则是有计划的安排生育子女。
  2、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
  计划生育对人口的出生增长实行计划调节和控制,以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①一个汉族家庭或一对汉族育龄夫妇有计划地安排生育孩子的时间和数目,以适应家庭和社会的需要;
  ②在一定社会范围内(如国家或地区)有计划地安排人口出生的数量和确定生育对象,即对人口发展进行有计划的调节,使人口发展同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
  实行计划生育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资料生产与人类自身再生产应该相适应的原理,结合当时我国国情而制定的决策。70年代初以来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推行计划生育;1978年以后计划生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007年10月28日,修改后的节能法将节约资源确定为基本国策。计划生育不再作为我国基本国策。
  《宪法》第25条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宪法》49条规定:“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婚姻法》也规定,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生育政策:推行一对汉族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下列特殊情况之一者,由夫妻双方共同申请,经县级(含县级市、区,下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批,可按人口计划及间隔期规定安排再生育一个子女:
  (一)经市(不含县级市)以上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织鉴定,独生子女患非遗传性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为的;
  (二)再婚夫妻,一方生育过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过的;或再婚前双方各生育过一个子女,离婚时依法判决或离婚协议确定子女随前配偶,新组合家庭无子女的;
  (三)婚后五年以上不孕,经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鉴定患不孕症,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又怀孕的;
  (四)独生子与独生女结婚的;
  (五)夫妻中一方在矿山井下、海洋深水下的工作岗位作业连续五年以上,现仍从事该项工作的;
  (六)夫妻双方均属农业人口,第一个子女是女孩的。
  计划生育执行过程中的错误政策
  少数民族增长快于汉族,从1953年占全国人口6.1%,到1990的8.04%,2000年的8.41%,2005年9.44%
  2005年全国抽样普查中,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增加2355万人,增长了2.03%;少数民族增加了1690万人,增长了15.88%。少数民族增长速度为汉族7倍以上
  城镇居民生育率只有乡村居民的一半左右
  针对汉族的生育指标限制,违反我国宪法各民族平等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章 第四条 写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目前,我国在城市中普遍实施一孩儿政策,使得很多人将国家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在认识上等同于一孩儿政策。其实,一孩儿政策只是特定时间段实施的短期政策,如果国家始终保持一孩儿政策,用不了百十年中华民族将在世界民族之林变的无足轻重。人口剩七八亿,其中老头老太太占一大半,这样垂垂老亦的国度不是我们计划生育政策制定者想看到的结果。期待通过消减人口提升人均GDP的想法是十分幼稚可笑的。我们来看一下当今世界七个主要发达国家(简称“西方七国”)的人口数量和国土面积,按国土面积的排列次序为:加拿大、美国、法国、日本、德国、意大利、英国。按人口数量的排列次序为: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其中法国、英国、意大利这三国的人口数量很接近,都是六千万左右。而西方七国的经济总量基本上也是按照人口数量排列的,而不是按国土面积排列的。西方七国之中,加拿大面积最大,但人口排在末尾,所以经济总量也排在末尾。加拿大国土面积与美国差不多,人口只相当于美国的十分之一,但人均GDP反而比美国低一些。可见,“减少人口有利于提高人均GDP”,这种观点是没有根据的。
  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已经施行了30多年,也经历过修改和完善,虽然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但有舆论认为,国家应当而且必须在适当的时候,对计划生育政策的具体实施规定做出及时的调整,以改进其与社会发展不完全适应的地方,比如放开二胎生育等。否则,计划生育就不能完全取得预期的成果,给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使得这个基本国策更加的合理、更加的适应社会正常发展的要求,是关乎中国未来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的又一重大命题。
避孕的一般常识
  一、避孕原理
  所谓避孕原理,就是用科学的方法来阻止和破坏正常受孕过程中的某些环节,以避免怀孕,防止生育。目前所采用的避孕方法很多,根据它们的避孕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方法:
  (1)抑制卵巢排卵
  具有抑制卵巢排卵作用的有女用短效、长效避孕药以及皮下埋植避孕剂等。卵细胞的发育和成熟受下丘脑和脑垂体的影响,这类避孕药能抑制下丘脑和脑垂体的功能来阻止卵细胞发育,从而达到避孕目的。另外,妇女在哺乳期也具有抑制卵巢排卵的作用,所以哺乳期也能避孕。
  (2)抑制精子的正常发育
  从棉子中提取的棉酚具有抑制精子的正常发育,长期服用棉酚可使精子数明显减少或完全消失,从而达到不能生育的目的。这种男用避孕药尚未推广使用。近几年来有些地方采用物理方法(如超声波、微波、温热等刺激睾丸)来抑制睾丸的生精功能,也取得一定进展。
  (3)阻止精子和卵子结合
  这类避孕方法较多,其目的是不让精子和卵子结合,以达到避孕的目的。例如避孕套、阴道隔膜等,使精子不能进入阴道,或进入阴道的精子不能进入子宫腔;外用避孕药具有较强的杀精子作用,将其放入阴道内能杀死已进入阴道内的精子,使精子不能进入子宫腔;男女绝育手术能阻止精子排出或阻止精子与卵子结合,是一种永久性的避孕措施;在性交过程中,采用体外排精或会阴部尿道压迫法,使精液排在阴道外或逆行射入自己的膀胱,使精液不进入阴道。
  (4)阻止受精卵着床
  子宫是孕育胎儿的地方,如果设法干扰子宫的内部环境,就不利于受精卵的生长发育。在子宫内放置节育环以及各种探亲避孕药均可使子宫内膜发生变化,阻止受精卵着床和发育。
  (5)错开排卵期避孕
  错开排卵期避孕就是在安全期避孕,即利用月经周期推算法、基础体温测量法及宫颈粘液观察法等,掌握女性的排卵期,避开排卵期性交来避孕,使精子和卵子错过相逢的机会。
  二、男性常用的避孕方法
  目前人们能够采用的避孕方法虽然很多,但是男用避孕方法比较少,常用的有避孕套、输精管结扎或堵塞,其他还有口服避孕药、体外排精和会阴部尿道压迫法避孕等。
  (1)避孕套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一种男用避孕工具,只要使用正确,避孕效果较好,但有些人怕影响性感或使用不习惯,故不愿意使用。
  (2)输精管结扎或堵塞为一种绝育手术,适用于不再生育的夫妇或妻子因并不能生育的丈夫使用。
  (3)男用口服避孕药虽然已研究成功,但具有一定的缺点,目前还不能推广使用。
  (4)体外排精和会阴部尿道压迫法因不易正常掌握,故避孕效果不可靠,现在很少有人使用。
  三、女性常用的避孕方法
  女用避孕方法较多,常用的有避孕药物、节育环、输卵管结扎或堵塞、阴道隔膜、阴道避孕药环,其他还有安全期和哺乳期避孕等。
  避孕药的种类很多,有短效避孕药、长效避孕药、探亲避孕药、皮下埋植避孕药、外用避孕药等,其中应用最多的力短效避孕药,如能正确服用,避孕效果几乎达百分之百。长效避孕药每月只使用1次,有的可2-3个月使用1次;可以减少天天服药的麻烦,避孕效果略逊于短效避孕药。皮下埋植避孕药一次埋植可避孕5年左右,由于国内尚未生产,目前靠进口,故还不能广泛使用。探亲避孕药为速效避孕药,主要适用于探亲夫妇,也适用于新婚夫妇。外用避孕药主要作用是杀死精子其中以避孕药膜效果最好,避孕药膏效果较差。
  节育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长效避孕工具。常用的为不锈钢圆形环,这种节育环一次放入可以避孕20年左右,缺点是脱落率和带环怀孕率较高。带铜节育环的避孕效果较好,脱落率和带环怀孕率均较低,目前已在各地推广使用。
  阴道避孕药环使用方法简便,避孕效果也不错,有些地区已在推广使用。
  阴道隔膜使用时比较麻烦,如不能正确掌握放置技术,容易导致失败,所以不能广泛使用。
  输卵管绝育手术为一种永久性避孕措施,一次手术可以终身避孕,特别适用于不再生育或因病不能生育的妇女。
  安全期和哺乳期避孕方法不易正确掌握。容易导致失败,所以不宜推广使用。
  四、如何保证避孕不失败
  我国《婚姻法》规定女性的结婚年龄为22周岁,妇女结婚以后还有20多年的生育期,目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所以妇女在整个生育期内绝大部分时间需要坚持避孕,否则会造成失败。那么,如何才能保证避孕不失败呢?
  首先,夫妇双方必须认识到计划生育的重要意义,应高度重视避孕,任何时候(如哺乳期)都不能存在侥幸心理。
  避孕是夫妇双方的事,尤其是丈夫更要关心、爱护和体贴妻子,不能把避孕的事完全推给女方。为了妻子的健康,丈夫要多承担一些责任,不能只图一时方便,造成避孕失败,给妻子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目前使用的避孕方法很多,各有特点,在选择避孕方法时,既要考虑到方便,更要考虑到效果,还要根据个人的情况,特别是女方的健康情况和所处不同时期的特点,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切实可行而有效的避孕方法。有些避孕方法,如安全期避孕、哺乳期避孕以及体外排精避孕等,因避孕效果不可靠,尽量不要使用。
  要学会正确使用避孕套、阴道隔膜等外用避孕工具,否则就会造成失败。如使用外用避孕工具万一失败了(如避孕套破裂),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防止怀孕。
  总之,避孕是一件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任何时候都不能麻痹大意。
环球时报:人口变迁挑战中国安全
  人口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结构上的变迁,都会对国家安全产生深刻影响,而中国今天正处在新一轮人口变迁中。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面临的人口再生产状况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人口在上世纪50、60年代,由传统的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转变到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后,仅仅30年左右的时间,就已过渡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而且,出生率下降的趋势基本不可逆转。
  可以预见,在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仍在加速推进的情况下,无论人口政策如何调整,今后中国人的生育观念也将很难回头,人口总和出生率将继续保持在世代更替水平之下甚至进一步下落。日本、俄罗斯和韩国等国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人口变迁经历,都已说明了这一点。这两点变化决定了未来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的走势,比如老龄化时代到来,性别比的失衡,还有独生子女在主流城镇社会成为中坚人口,以及少数族群人口在中国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在西部地区聚居度增大等。
  这些变化使中国国家安全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首先就是发展安全。由于老龄化程度加深,社会总抚养比增大,用于老龄人口养老、医疗等的费用增多,将使国民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增加,而用于投资的部分将不得不减少,使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财政能力受到制约。如果中国因此发生经济停滞,今天中国人热衷说着的“大国崛起”、“伟大复兴”等等,将不过是镜花水月,一厢情愿。
  二是军事安全。近20余年来中国国家利益日益拓展,对军事安全的需求不断增多。但在国民收入三部分:消费、投资和防务中,由于用于消费的部分增多,投入到国防的国民收入,将来也可能不得不压缩或受到很大限制。一个老龄化的社会必然在心理上总体趋向保守和防御,公众对于良好社会保障的压力会使国家不可能将更多财富用于国防建设。这一问题目前在中国还不明显,但再过一二十年,情况就有可能发生显著变化。
  在中国国家利益日益拓展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足够的财政能力支撑足够的军事能力,这不仅影响军事安全,也影响发展安全。同时,一个独生子女占劳动力主体、老龄化程度日深的社会,也将侵蚀一个国家防范和进行战争的能力。在独生子女家庭占中国家庭总量几乎一半的情况下,整个社会对战争的承受能力将完全不同于以往。
  三是社会安全。目前,中国尚未初步建成完善的全民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在社会保障上城乡分别明显,中国两种社会和人口———城市社会与农村社会、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间的对立,今后也可能加剧,从而影响社会安定。
  中国人口正由传统农业人口向现代工商业人口转换,大量农业人口进入城市后,一旦城市经济发生危机,很多人就将会在城市成为流民或游民。从一些国家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商业社会转型的情况看,人口转型同样产生过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由此引发过革命。
  还有一点不能忽视,大量适婚男性将因男女比例失衡而无法组织正常家庭生活,这将不仅诱发贩卖人口现象的增多,而且可能加剧黑社会活动及其他危害社会安定因素。
  四是文化安全。中国近些年来日益突出的信仰危机、价值观问题,很大程度上也与上世纪70年代以来人口结构的变化有关。中国传统儒家文明的继承是靠中国特定的生育文化来支撑的。然而,独生子女群体不仅在改变人口结构、社会结构,也在改变文明结构。有调查显示,独生子女在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集体意识、合作精神和牺牲奉献观念等方面,与以往多子女家庭出身的人群相比,有显著差异,在这一代人身上,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色彩更为淡薄。
  由人口变迁所带来的国家安全问题,有些已处于逐渐爆发期,有些还处于积累期,现在来看还不是特别严峻,但未来会对中国的发展形成重大影响。为此,中国的人口政策应该做出一些相应的调整。
  与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防止人口突然增长过多不同,今后中国更应防止的是,新出生人口规模因出生率下降而出现大幅度下降,以及人口性别比失衡程度加重。为此,应促使独生子女家庭在全国家庭数量中的比重逐渐减小,以保证国家发展安全,同时也保证中国传统信仰结构和文明传统不至于在一两代人之间就完全断绝,和保证未来中国军队中的绝大部分成员不是独生子女构成。再比如,在人口政策上,中国目前在不同地区对不同人口群体分别对待,这在一定时期有其必要性,但现在已有调整的必要。
  更重要的是,中国应根据“人口红利”可能将于2015年左右丧失的情况,加快产业升级,摆脱单纯的劳动密集型经济发展模式。同时,推动产业转移,促进西部地区工商业发展,带动人口空间移动。在西部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人口聚居程度比较高的地方,如果也能实现更高程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将大大减小地区发展差别,促进社会发展公平,以及东西部之间的人口交流。(作者是北京学者;本文刊于2008年2月19日《环球时报》11版)
  我国宪法明文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宪法还规定:“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而婚姻法则将计划生育作为一个基本原则确立在总则之中。概括的讲,计划生育就是指有计划的调节人口的增长速度,使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1、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而言,计划生育就是在全国或整个地区范围内,对人口发展进行有计划的调节,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对一个家庭或一对育龄夫妇而言,则是有计划的安排生育子女,以适应家庭与社会的要求。
  2、在人口发展速度超过社会和经济发展速度时,应采取节制生育的政策、降低人口增长速度。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以降低人口出生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针对我国的国情,计划生育不仅是对人口数量上的控制,而且是为提高人口素质把关。提高人口素质人口实体的各种素质,如思想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等等,是计划生育的更高层次上的要求。为了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应采取如下措施:控制人口数量;积极提倡优生;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扩大集体福利,保障妇幼健康,同时对青年加强优生、卫生、婚姻生育观和性知识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
计划生育条例执行办法
  第一条
  为实施 《计划生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对生育子女实行《生育服务证》管理制度。育龄夫妻符合《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办理《生育服务证》。
  第三条
  各级计划生育主管机关负责《生育服务证》的管理工作。卫生、公安、工商行政管理、劳动保障等行政机关配合计划生育主管机关做好《生育服务证》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
  育龄夫妻达到晚育年龄的,可以自行选择生育第一个子女的最佳孕期,但应当在怀孕前或怀孕后三个月内办理《生育服务证》。育龄夫妻符合《条例》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再生育一个子女情况的,应当在怀孕前申请办理再生育一个子女的《生育服务证》。
  第五条
  育龄夫妻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办理《生育服务证》:
  (一) 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应当到女方工作单位(无工作单位的到户籍所在地居民、村民委员会)领取《生育服务证》,填写夫妻双方基本情况后,由双方工作单位(无工作单位的由户籍所在地居民、村民委员会)签署意见并盖章,由女方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主管机关审核批准并对《生育服务证》统一登记、编号、加盖公章后,交由当事人保存。
  (二) 申请再生育一个子女的,应当按前项规定填报,经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主管机关审核后报区(县)计划生育主管机关或市计划生育主管机关审批,发给再生育一个子女的《生育服务证》,同时收回生育第一个子女的《生育服务证》。
  第六条
  对夫妻达到晚育年龄生育第一个子女的,计划生育主管机关应当及时予以办理《生育服务证》;对未达到晚育年龄的,应当动员其推迟生育时间。对申请再生育一个子女有关证明完备的,计划生育主管机关应当在一个月内给予答复;特殊情况应当在两个月内予以答复。对符合《条例》第十五条规定但不符合第十六条规定申请再生育一个子女情况的,计划生育主管机关应当动员其推迟生育时间。
  第七条
  已婚育龄妇女在怀孕三个月内,应当持《生育服务证》接受围产期医疗保健服务。
  计划生育主管机关应当建立与围产期医疗保健部门联系的制度,掌握育龄妇女办理围产期医疗保健及新生儿出生情况。
  第八条
  在婚姻状况无变化的情况下,《生育服务证》在本市范围内长期有效。育龄妇女在领取了《生育服务证》但尚未生育期间在本市范围内迁移户口的,须持《生育服务证》到新入户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主管机关办理变更手续。
  《生育服务证》由市计划生育主管机关统一印制,不得涂改、转借、伪造。
  领取了《生育服务证》的夫妻,因丢失或不慎损坏等原因需补领的,应当向原发证机关书面申请补办。
  第九条
  领取了《生育服务证》的夫妻,在其子女出生后,应当持《生育服务证》和医疗机构《出生医学证明》到户籍部门办理新生儿入户手续。
  计划生育主管机关应当加强与户籍部门的联系,双方应建立新生儿入户情况的通报制度。
  第十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将审批再生育一个子女的情况通过适当方式予以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第十一条
  计划生育主管机关应当为育龄群众提供有关生殖保健、避孕节育知识的宣传、咨询、培训和服务,育龄夫妻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参加宣传、咨询、培训,并接受生殖保健、避孕节育服务。计划生育主管机关负责将有关情况登记在《生育服务证》上。
现行政策的漏洞
  歧视市民,歧视河南人。
  歧视市民:市民只能生一个孩子,而农民却可以生两个,农民现在也进城打工,农民也做工人的工作,那为啥农民能生两个孩子?
  歧视河南人:河南省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即使夫妻双方(河南户籍)都是独生子女,也不能要两个孩子;这与其他各个省的政策都是不一样的,别的省市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就能要两个孩子。
  农民进城了,也就不再种地了,不需要男劳力了,凭啥不跟市民一视同仁?不能因为河南是人口第一大省就歧视河南人吧?政策应该是平等的呀。
英文解释
  1. :  planning the number of children, intervals between births, etc in a family by using birth-control
  2. n.:  family planning,  planned parenthood,  birth control
法文解释
  1. n.  planning familial, contrôle des naissances
相关词
健康育儿孕期保健堕胎人流手术妇产科百科大全
人口罚款社会医学性生活避孕节育器种类医疗技术
避孕套安全套法律证件国家机关清华大学人物妇联
浏阳更多结果...
包含词
计划生育率优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工计划生育证
计划生育谜计划生育法
实行计划生育计划生育保险
计划生育条例计划生育政策
计划生育系统计划生育手术
计划生育奖励计划生育管理
农村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指导
计划生育宣传计划生育责任制
中国的计划生育计划生育与扶贫
乾县计划生育局计划生育服务证
人口与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性流产
省计划生育学校计划生育服务站
计划生育办公室计划生育指导所
乾县计划生育协会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计划生育抽样调查计划生育经济措施
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宁波计划生育医院
计划生育手术器械中国计划生育协会
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区计划生育指导站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妇幼保健计划生育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手册英山县人口和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投入与产出南山区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东莞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江西省计划生育条例
南溪县人口和计划生育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临沂计划生育专科医院
内江市计划生育附属医院莒南县人口和计划生育
滕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
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管理办法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乾县城镇计划生育办公室
乾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乾县计划生育抽查队
依兰县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站依兰县计划生育宣传站
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规范常宁市人口和计划生育
辽宁省计划生育科学研究院计划生育药具工作管理办法
浙江大学计划生育研究所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
安徽省计划生育科研所医院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国际计划生育联合会
湖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柳州市计划生育协会
吉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陕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沈北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庄浪县计划生育服务站药房
机关人口和计划生育小组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马关县计划生育服务站安徽省计划生育学校
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池州市计划生育协会
计划生育管理干部学院郑州大学计划生育办公室
郑大计划生育办公室计划生育指导所大五酒家
计划生育手术证明表华亭县计划生育服务站药房
会宁县计划生育服务站药房灵台县计划生育服务站药店
梅州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隆回县计划生育医院
汨罗市计划生育服务站义马市计划生育宣传技术站
滑县计划生育宣传技术站浠水县计划生育服务站
武冈市计划生育医院勉县计划生育服务站
留坝县江口计划生育服务站汉滨区计划生育服务站
望奎县计划生育服务站华县计划生育服务站
武义县人口和计划生育武义县计划生育协会
计划生育世界人口组织计划生育一代新人茁壮成长
乌盟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爱辉区计划生育指导中心
讷河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繁昌县计划生育服务站
肥东县计划生育服务站扎赉特旗计划生育服务站
喀喇沁旗计划生育服务站石狮市人口和计划生育
石狮市计划生育协会河南省计划生育干部学院
郊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唐海县计划生育服务站
安远县计划生育服务站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
凤冈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2008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的通知凤冈县农村计划生育利益导向试行办法
习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习水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计划生育研究所
上海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全国“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
四川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习水县乡镇村计划生育妇幼保健工作整合实施方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道真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启用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印章的通知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计划生育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道真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计划生育知情选择保证金等计生收费专项检查的通知
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公示制度仁怀市人民政府关于2007年度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
山东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方案(试行)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人员工作规范
道真自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开相在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上的讲话哈尔滨市“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
吉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若干规定河北省“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
成都市“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上海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江苏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南京市“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
福建省“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专项规划道真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规范全县人口与计划生育费征管用的通知
西部地区计划生育“少生快富”工程信息管理规范温州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
上海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暂行规定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上海市计划生育奖励与补助若干规定
山西省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附属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计划生育条例
全国计划生育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与题集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
广东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管理办法计划生育系统统计调查管理办法
计划生育流动服务车管理办法黑龙江省人口计划生育教育发展中心
辽宁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临沂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甘肃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北京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四川省计划生育管理干部学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若干规定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管理规定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员计划生育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上海市计划生育用品管理协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全国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哈尔滨市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
河北省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上海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江苏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南京市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
成都市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福建省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专项规划
西部地区计划生育少生快富工程信息管理规范荆州区南门居委会计划生育服务站
云南省计划生育技术科学研究所生殖医学服务河北威县计划生育局技术服务站
开鲁县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服务站包头市达茂旗计划生育服务站
唐山市滦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范县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站
修文县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站安远县高云山乡人民政府计划生育服务所
更多结果...
分类详情
张开计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