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区 : 佛教用语 : 佛教寺塔 : 福州市区 : 南通 : 成都 [显示全部] > 西禅寺
显示地图
目录
《西禅寺 Xi Chansi》
诗人: 喻良能 Yu Liangneng

西禅寺
西禅寺
西禅寺
西禅寺
西禅寺
西禅寺
  修廊千柱压城阴,山并庐山胜二林。
  六月檐楹无暑气,四时山水有清音。
  鸟飞不尽上方远,鲸吼希闻别院深。
  更欲题诗发佳境,泮林讲说总关心。
No. 2
西禅寺
西禅寺
西禅寺
西禅寺
  西禅寺联系方式地址:福州市西郊怡山凤尾村。
  邮编:350000西禅寺投诉电话福州市旅游投诉电话:0591-83300119
  福建省旅游投诉电话:0591—87535640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西禅寺门票价格5元/人,报恩塔1元/人西禅寺节庆活动福州传统节庆活动和时令节俗很多,春节拜年、正月十五闹元宵、逛灯市、清明节祭祖扫墓、端午划龙舟、七夕话鹊桥、中秋赏月、重阳敬老、过小年(十二月廿四,也叫”祭灶”;家家户户打扫厨房,迎接新年,食品主要是灶糖灶饼),除了以上这些中国传统节日外,福州地区独有的节俗主要有拗九节、冬节搓丸、祭灶、迎春、迎年、中元节、做夏等。西禅寺最佳旅游时间到福州旅游的最佳季节是秋冬,届时这里阳光明媚,树木常青,一派南国风光,尤其适合北方的游客。西禅寺特别提醒福州“因州北有福山”,故名。又因九百多年前就遍植榕树,“绿荫满城,暑不张盖”,故又有“榕城”的美称。西禅寺美食驰名中外的“佛跳墙”是聚春园的传统首席菜肴。选用鱼翅、海参、干贝、鲍鱼等二十多种原料和配料煨而成。选料精细,刀工讲究,烹制严格。此菜品尝起来,醇香浓郁、烂而不腐、味中有味,使人唇齿留香,余味无穷。曾荣获国家商业部优质产品金鼎奖,并曾作为国宴的主菜多次招待过外国元首和贵宾。西禅寺住宿目前,福州已拥有涉外宾馆,饭店28家,其中四星级的西酒、外酒、温泉;三星级的闽江、东湖、华侨、闽都、融桥等。有中高档床位8000多张,旅游车辆600多辆;设置了涉外购物、餐饮定点单位25家。西禅寺购物福州的主要商业路段有五四路(以品牌服装、旅游产品为主);五一路(大商场、大型购物中心集中区域);台江路小商品及特色旧货市场;福州传统商业街区东街口;福州最古老最繁华的购物街——八一七路;福州最大的批发市场区——鳌峰路;还有东亚第一室内步行街——中亭街,第一步行购物岛——中洲岛。此外福州还有众多的大型商场及旅游商场等(具体请参见福州大型商场名录、工艺美术及旅游商场名录)。
  福州也有不少大型、多功能、现代化的超市:世界三大零售业巨头沃尔玛(3家),麦德龙(1家),家乐福(1家)都在榕城落了户,其中山姆会员商店在全国仅3家,福州就有一家,其他大超市就更不胜枚举了。
  福州当地盛产多种土特产品,市果福桔在全国柑桔评比中名列前茅;福州软木画国内外独一无二;寿山石雕是福州的千年工艺珍品;脱胎漆器,当年荣获国际头奖。此外,福州玉雕、牙雕、角梳、肉松、福果等,亦久负盛名,十分畅销。
  福州还荟萃了福建各地的土特产,有乌龙茶、建莲、桂圆、荔枝,还有著名的“八大干”,即连城地瓜干、武平猪胆干、上杭萝卜干、明溪肉脯干、宁化辣椒干、长汀豆腐干等,还有蛏、牡蛎、蛤、蚶“四大贝类”。除此以外,在福州还应该买些片仔癀、水仙花及清源茶饼作为礼品带回家去。西禅寺交通公交33、38及39路都能到。西禅寺玩法参观、旅游、
  西禅寺坐落于福州市西郊怡山凤尾村。怡山是一座小山坡,因形如飞凤落坡,又名凤山。原为南朝梁炼丹士王霸所居。唐咸通八年(867),观察使李景温延请长安大禅师来此地建寺,两年后改名请禅寺,不久又改名延寿寺。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改名长庆寺,后遭战乱破坏。宋天圣年间(1023-1032)复建,景祐五年(1038)敕号"怡山长庆禅寺"。旧时福州东南西北郊均有禅寺,此寺在西郊,故俗称"西禅寺"。
  
  寺庙占地约100亩,有三道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客堂、祖堂、斋堂、念佛堂、方丈室、禅堂、明远阁、钟鼓楼、伽蓝殿等大小殿堂四十多座,大部分是清光绪年间(1875-1908)微妙禅师在海外募金重建,其规模在清末居福州五大禅寺之首。寺内有玉佛阁、明远阁、懒安祖师塔、内真身铭等建筑。垣内寄园,花木似锦,周围有古荔三百株,因荔枝品种不同,成熟时间不一,"怡山啖荔"传为佳话韵事,也留下很多名人字画。
  
  玉佛阁在西禅寺内,供奉两尊玉佛。阁为两层建筑。底层供奉释迦牟尼玉佛像,高2.8米,重8吨;第二层卧佛像,长3.7米,重10吨。这一坐一卧两玉佛为我国目前最大的两尊玉佛。阁两旁有联曰:"一宇澄清,闽峤新开楼阁好;佛光普照,禅窗依旧荔枝红。"由苏渊雷、虞愚、林宪民等题。阁掩映在荔枝丛中,颇为壮观。
  
  明远阁在寄园内,为清顺治七年(1650)创建。荔枝红时,文人名士,争相邀约,会聚此间品荔,啖荔和咏荔,素称风雅。现存建筑为清光绪三年(1877)重建,双层翘檐,中为厅堂,旁为客房。
  
  寺内懒安祖师塔真身铭,是1952年建在椤枷山的懒安祖师塔毁时迁居入的。懒安和尚名大安,唐代福州长溪人,初入福清县黄檗山学戒律,后往江西洪洲百丈山参拜百丈禅师怀海,深造《禅门规式》,再居沩山,因号大沩。唐咸通八年(867)观察使李景温请来此兴建佛寺,为开山祖师,僧众达三千余人,鼎盛一时。中和三年(883)坐化于方丈室,世寿九十一。今塔内真身铭已建碑亭。此外,寺中文物古迹甚多。除梁代王升天之"冲虚观"、"白龟吐泉"遗址外,还有本寺开山祖师懒安禅师塔内真身铭石碑、唐七星井,弘一大师放生池碑,雪庵禅师朱地金字百寿屏,康熙御笔之《药师经》,佚名僧人剌血缮写的《法华经》、《楞严经》等。西禅寺在历史上还派出僧人任新加坡双村寺、马来西亚槟城双庆寺、越南南普陀寺等地主持,这些国外的寺庙火亦十分兴旺。
No. 3
西禅寺
  1西禅寺名列福州五大禅林之一,为全国重点寺庙,位于西郊怡山之麓,工业路西边南侧,巍峨而壮观。古刹大门坊柱上镌刻一副楹联:“荔树四朝传宋代,钟声千古响唐音。”这是清代周莲撰写的联句,点明"西禅寺"是唐朝的古寺。
  古寺距格城中心约1.5千米,原为王霸仙人修道的场地,到了唐代咸通八年(867年)改建佛寺。宋代《三山志》记载:梁时有王霸在怕山修道,隋末废记,唐观察使李景温招僧起新。立寺距今已有1130余年历史了。步人大坊前,石坦广阔,佛殿斋堂在松林和荔枝树掩映下,自显园林艺术和佛地风韵。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玉佛楼、观音阁以及客堂、禅堂、方丈室等大小建筑36座,占地7.7公顷。放生池的九曲桥有似江南园林格局。在拱桥上观赏景致,塔影湖光,红梅翠竹,与数百本大小不一荔枝树相映,秀色宜人。另有“寄园”遗,荔木稀疏,假山嶙峋,刻石昭示:“宋荔”。附近有一座明远阁,是历代名家应邀映荔吟唱的所在。史有韵事,其中有清代朱彝尊、吴震、查慎行等《咏荔》联吟和黄宰田的“荔支风点佛宪灯”传世,广布佳话。30年代作家郁达夫的《西禅唆荔》,以“陈紫方红供大嚼,此行真为荔枝来”名句,轰动一时。西禅寺荔枝诗会,形成禅地的独特文化氛围,驰名远近。
  顺着林间石砌南道,入山门,步进天王殿,穿廊历庑,来到大雄宝殿。这里佛相庄严,画梁雕栋,尤增金光辉煌:大柱刻有一副楹联:“宝刹镇怕山,溯当年初辟荆棒,七源通斗极;法轮转瀛海,喜此日重装龙象,上方钟梵迦陵。”署名“三品卿衔候补道淡水林维源敬题”。林维是清代台湾巨富,居淡水县。殿后通向法堂前庭,埕地清,花丛幽雅。右有一株荔枝树,盘根错节,高不过3米,粗于则双臂难搂,标名“宋荔古迹”,非同凡品。对峙在左侧的一株唐代慧棱禅师手植的荔枝,俗名"天洗碗",几年前已枯毁。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首次访遏时,题咏一绝:“百柱堂空观劫后,千年象教话当时。禅师会得西来意, 引向庭前看荔枝。”历经“文化大革命”的“劫后”,只见“百柱堂空”的初复景象,丛生百慨。
  出了法堂,绕过后墙,新建一座华严三圣佛殿,与西禅古寺3殿坐落在一个中轴线上。佛宪新铸3尊大佛,左殊骑狮,右普贤驮象,形象逼真。从这里左行几十步,便进玉佛楼,径登阶石,步入观音阁。阁厅正中新塑一尊千手千眼观世音佛像,纯用黄铜铸成,重达29吨,为全国仅见。阁前玉佛楼,柱刻:“宏法大雄,胜迹重开存宋荔;安禅贞志,空门高讽隐诗僧。”概述“胜迹重开”的艰辛和“宏法大雄”的盛况。重修古寺的诗僧梵辉,著有《福建名山大寺丛谈》、《西禅古寺》等书行世。楼内有两尊玉雕佛像,全由海外侨胞捐赠。一在楼下,坐佛,身高2.3米,为释迎牟尼正面坐像;一在楼上卧佛,身长4米,重10吨,为释迎牟尼卧像,居全国最大的玉佛之一。 附近还有一座藏经楼,藏有清康熙御笔的《药师经》、刺血缮写的《法华经》等,属于珍贵文物的经卷。
  顺着阶石,穿过花庭甬道,来到新建的报恩塔前。这座以现代建筑材料施工的高塔,高67米,15层。塔内设8厅,外造9廊,仿古建造8角飞檐,屹立突兀,为国内最高的石塔。塔旁新筑一座罗汉阁,塑有500罗汉,各具神态,栩栩如生。
  西禅寺有白龟吐泉的遗址、唐代开山祖师懒安禅师塔内真心铭碑、五代慧棱法师塔、唐代七星井,还有弘一法师放生池碑......都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见证。
  海外新加坡双林寺,马来西亚摈城双庆寺,越南南普陀寺、二府庙、观音寺等寺院,都属西禅下院,至今仍由西禅寺派僧常住管理,所以说这里是福州与东南亚一带文化交流的窗口,每年许多国外高僧信徒登临参遏,又成古刹与众不同的一大景观。
  2福建西禅寺
  西禅寺坐落在福州市西郊怡山凤尾村。寺的大殿坐北朝南,寺的头门却坐西朝东。整个寺庙占地100多亩,规模宏伟,居福州五大丛林之首。
  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客堂、禅堂、方太室、念佛堂、库房、斋堂、明远阁、钟楼、鼓楼、玉佛楼、观音阁、报恩塔、新念佛堂、上客堂、海会楼等四十多座建筑物。还有华严三圣殿、五百罗汉堂、天后宫等尚在建设中。整个寺庙廊庑广阔,园林遍布,荔枝树数百株环绕其间,小桥绿水,清幽古雅,是福州市一大名胜。
  据宋代淳熙年间梁克家《三山志》载:“梁时有王霸仙人在怡山修道。”据传说,怡山是“飞凤落羊”的一块福地,是炼丹士王霸居所。后来王霸在皂荚树下“蝉蜕而去”,羽化成仙。接《福建通志》载:唐贞元中,观察使李若初登城楼望见有五种色彩的云在王霸住所上向天上飘去,于是就在原址上建冲虚观祀之。唐咸通八年(公元867年)观察使李景温延请长沙懒安禅师来此兴建佛寺。两年后改名清禅寺,不久又改名延寿寺。
  五代后唐长兴四年(公元933年)改名长庆寺。后遭战乱破坏,唯大殿、藏经阁、法堂、西僧堂尚存。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复建。景祐五年(公元1038年)敕号“怡山长庆寺。”请顺治七年粤东空隐禅师来访懒安旧迹,巡远佟国鼎延请住持,捐金重建,未几复驰。清光绪间,微妙禅师,渡洋募金,兴废举坠,今之殿宇田园,皆其遗泽,寺周围垣内地一顷余,垣外同。福州旧时东西南北四郊均有禅寺,而长庆寺在西郊,故俗称“西禅寺”。
  抗日战争期间,西禅寺被日军飞机炸毁,后由该寺监院证亮等以及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各地的下院积极募款修复,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布局。
  十年“文革”动乱,西禅寺再次遭劫,佛像全部被毁,殿堂被占无余。1979年,省、市政府落实宗教政策,西禅寺才得到重新开放。1982年国务院正式批准西禅寺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海外华侨闻讯纷纷回国朝觐,谈禅、清禅、法禅、成雄、达贤、李光前、李成义父子,以及郑格如居士及其子郭鹤年、郭鹤举等为修复各殿堂慷慨解囊,并创建了玉佛楼,修建了报恩塔,使西禅寺的规模得到扩充。
包含词
西禅寺村广元西禅寺早登西禅寺阁
游荷溪西禅寺南归宿营西禅寺早登西禅寺阁王建
和尚善西禅寺冲虚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