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界 : 觸手冠動物 > 腕足動物門
目錄
No. 1
  腕足動物門是具兩枚殼瓣的海生底棲固着動物.兩枚殼瓣大小不等,每枚殼瓣左右對稱.按照一般用法,大的殼瓣叫腹殼,小的殼瓣叫背殼.這裏的“背” 和“腹”並不一定表明其生活定位。兩殼瓣的鉸合部分位於後方,相對以防可以張開,位於前方。腹殼的後段可有一孔洞,稱肉莖孔(pedicle opening),由此伸出肉莖的柄,叫肉莖(pedicle),用以固着底質或挖掘潛穴,顧腹殼又稱為莖殼(pedicle valve)。腕足動物主要根據兩殼瓣鉸合構造的有無,分為低等的無鉸綱(inarticulata)和高等的有鉸綱(articulata)。已描述的腕足動物,估計約有3000個屬(其中無鉸綱約150屬),3萬個種,大多生活於古生代,現生種衹有300個,分屬於74個屬。
  無鉸綱(inarticulata)腹莖綱(gastrocaulia)
  舌形貝目lingulida
  乳房貝目acrotretida
  小圓貨貝目obolellida
  神父貝目paterinida
  有鉸綱(articulata)尾莖綱(pygocaulia)
  正形貝目(orthida)
  五房貝目(pentamerida)
  紐月貝目(strophomendia)
  長身貝目(productia)
  小嘴貝目(rhynchonellida)
  無洞貝目(atrypida)
  石燕貝目(spiriferida)
  穿孔貝目(terebratulida)
  腕足類動物有介殼兩枚,大小相等或不等,掩蓋背腹兩面,是其特點。介殼的形狀和飾紋以及內部器官的構造,是鑒定腕足綱屬、種的主要依據。身體柔軟,左右對稱。頭頂有突出部,上生許多觸手,稱“腕足”。消化道呈u字形彎麯,常缺肛門。具體腔和後腎。海産。在地質時代種類很多,寒武紀即已出現,晚古生代達於全盛,中生代開始衰退,現代殘遺的已很少。我國沿海常見的有酸醬貝和海豆芽,均為活化石。腕足綱化石是主要的標準化石之一。
  酸醬貝(terebratella coreanica)與真正雙殼貝的差別是兩殼一大一小,如上中便是一種深海酸醬貝的大殼。另外大殼端有一孔,活體內生肉質伸出附着於海床,如上右的那個孔非常明顯。
  海豆芽(linguta)古生物學上又稱“舌形貝”。腕足綱的一屬。貝體長舌形,背腹兩殼瓣都稍稍隆凸,殼面光滑。寒武紀開始出現,至現代仍未絶滅。我國沿海常見的一種海豆芽學名殼長約40毫米,寬約20毫米;柄長約60毫米。
No. 2
  全部生活在海洋中,多數分佈在淺海。體外具背腹兩殼,很像軟體動物,故以前將其歸為擬軟體動物門,但這兩類動物差異極大。腕足類的背殼小、腹殼大,腹殼後端常具一肉質柄,以固着外物。背腹二殼內面各具一片外套膜。體腔發達,充滿體腔液;開管式循環,血液即體腔液。總擔具有攝食、呼吸功能,也是幼體孵化袋。雌雄異體。現存300多種,已描述的化石種在30000種以上。下寒武紀出現,奧陶紀至二疊紀最繁盛,中生代時大為減少,到新生代時大部分絶滅。可分為2綱:無鉸綱Ecardines背腹兩殼幾乎相等,殼多為幾丁質,二殼由閉殼肌連在一起,有肛門,如海豆芽Lingula anatina、大海豆芽L. murphiana;有鉸綱Testicardines背殼小,腹殼大,多為鈣質;二殼由齒和槽絞合,無肛門,如釀醬貝Terebratella coreanina。
英文解釋
  1. lat.:  Brachiopoda
相關詞
動物自然具鉸綱終穴目生物分類生物學古生物貝類
無脊椎動物
分類詳情
張開無鉸綱張開有鉸綱張開無絞綱張開有絞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