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纲 : 真兽亚纲 > 翼手目
目录
No. 1
  通称“蝙蝠”。哺乳纲的一目。能飞的哺乳动物。前肢变为翼,故名。指间、前肢与后肢间、后肢间有翼膜,胸肌发达,龙骨突起。分大蝙蝠和小蝙蝠两大类。主要在夜间活动,大多依靠回声定位判定外界物体及自身的位置。齿细小而尖锐,一般以昆虫为食,也有吃果实、花蜜或花粉以及食鱼、吸血的。
No. 2
  翼手目(chiroptera )
  哺乳纲、兽亚纲、真兽次亚纲的一目。
  翼手目是哺乳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动物的第二大类群,现生种共有19科185属962种,除极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岛屿外,分布遍于全世界。翼手目的动物在四肢和尾之间覆盖着薄而坚韧的皮质膜可以像鸟一样鼓翼飞行,这一点是其他任何哺乳动物所不具备的,为了适应飞行生活,翼手目动物进化出了一些其他类群所不具备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特化伸长的指骨和链接期间的皮质翼膜,前肢拇指和后肢各趾均具爪可以抓握,发达的胸骨进化出了类似鸟类的龙骨突,以利胸肌着生,发达的听力等。
  蝙蝠是对翼手目动物的总称,
  分类
  翼手目可以分为两个亚目:大蝙蝠亚目和小蝙蝠亚目。前者体形较大,多以水果为食,如著名的狐蝙,翼展可达90厘米之巨;后者体形远较前者为小,多以昆虫为食。
  大蝙蝠亚目的种类眼大,主要以花、果实为食物;小蝙蝠亚目体型和眼较大蝙蝠亚目小,以昆虫、血、小动物、果实、花为食。
  蝙蝠科是小蝙蝠亚目下的一科,约有300多种。
  蝙蝠科:棕蝠属 梓蝠属 伏翼属 拟伏翼属 长翼蝠属 宽耳蝠属 南蝠属 山蝠属 长耳蝠属 斑蝠属 黄蝠属 扁颅蝠属 蝙蝠属 鼠耳蝠属 毛翼管鼻蝠属 管鼻蝠属 彩蝠属
  狐蝠科:长舌果蝠属 小长舌果蝠属 犬蝠属 狐蝠属 果蝠属 球果蝠属
  菊头蝠科:菊头蝠属
  蹄蝠科:三叶蹄蝠属 无尾蹄蝠属 蹄蝠属
  假吸血蝠科:假吸血蝠属
  鞘尾蝠科:墓蝠属
  犬吻蝠科:犬吻蝠属
  翼手目(chiroptera)
  翼手目拇指短而游离,腰带及后肢弱,相对较短;头骨吻部较短,矢状脊发达,听囊大。门齿弱,犬齿尖利,上臼齿有w型外脊,下臼齿三角座高,跟座低,臼齿结构与原始食虫类者极为相似。牙齿数目22~38个不等,齿式有重要的分类意义。
  迄今,翼手目的两个亚目都有化石发现。其中,大翼手亚目(megachiroptera),化石仅零星发现在欧洲渐新世至中新世,起源不清。小翼手亚目(microchiroptera),化石种类较多。
  翼手类起源于食虫类,可能在古新世时已能飞行。但由于它的骨骼脆弱,生态特殊,化石保存较少,因此整个翼手目的系统发育历史还不清楚。
  最早的翼手目化石发现在中始新世,包括北美的第二指仍处游离状态食指伊神蝠 (icaronycteris index)和德国的类树鼩古蝠(palaeochiropteryx tupaiodon)。它们分属两绝灭科,都保存有完整骨架及印模,表明已完全适应飞行。新生代中期的翼手类化石,主要发现在欧洲,如法国渐新世的库尔西磷矿蝙蝠动物群等,现在已知绝灭属约20余。新生代晚期,主要为第四纪时,蝙蝠化石较多,约有50余现生属的化石材料发现在世界各地的洞穴裂隙堆积中。
  中国最早的蝙蝠化石为发现在山东临朐山旺的意外山旺蝠(shanwangia unexpectuta)。第四纪时,北京周口店洞穴堆积中找到翼手类化石有8属10种。另外,近年来在江苏、安徽等上新世裂隙中也找到不少完整的蝙蝠化石。
百科辞典
  yishou mu
  翼手目
  Chiroptera
    哺乳纲真兽次亚纲的1 目。通称蝙蝠。具有适于能真正飞行的、由前肢衍变而成的翼膜。现生种共有19科185属962种。除极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岛屿外,分布遍于全世界。其种类之多,在哺乳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
    蝙蝠的前肢骨骼(包括指骨)延长而支撑着的大片皮膜称为手膜,向前由游离的拇指联到颈侧略呈三角形的皮膜称为前膜,往后伸展到后肢踵部上下的为斜膜,由后肢伸展到尾部的为肢间膜,亦称尾膜。踵部生有软骨性的距,起辅助支撑尾膜的作用。前足拇指和后足5趾均具爪。许多种类停息时均以后足倒钩,呈倒悬姿势。胸骨发达,龙骨突起。有些种类吻鼻部的皮肤衍生成各种复杂结构的鼻叶。外耳常具耳屏或对耳屏。雌体具乳头1对,胸位。雄性具阴茎骨。牙齿20~38枚,齿冠构造因种类和食性而异,种类间的差异也相当大。不同种类蝙蝠的体型大小相差悬殊,最大的狐蝠体重可达1千克左右,翼展长约1.5米;最小的蝙蝠重仅4克,翼展不超过15厘米。
    蝙蝠栖息于岩穴溶洞、岩石缝隙、房檐瓦缝、树洞或树冠下。温带生活的蝙蝠或有冬眠习性,或迁飞至较温暖而有食料的地区越冬。通常秋季交配,精子在雌体生殖道内越冬,至春末产仔,每产常为1仔。
    主要在夜间活动,大多数蝙蝠依靠特有的回声定位能力判定外界物体及其自身的位置。由口腔或鼻部发出的高频短波可达30~100千赫,被外界物体反射回来的声波可由蝙蝠的耳朵接收。各类蝙蝠所发出的声波不同。食果蝠视觉较好,能不依赖回声定位而在弱光下飞行。蝙蝠的飞行速度约为15~50公里/小时。翼膜狭长者的飞行速度高于翼膜宽短者。
    大多数蝙蝠以昆虫为食;部分种类以植物的果实、绿色部分、花粉或花蜜为食;个别种类吸血或捕食小动物(小兽、小鸟、蜥蜴、蛙、鱼等)。
    依据形态特征和食性的不同,蝙蝠可分为两大类:大蝙蝠亚目体型一般较大,吻较长,以花果为食,下属仅1科,即狐蝠科,包括39属173种;小蝙蝠亚目多数体型较小,吻较短,以食昆虫为主,间有食花果或吸血者,包括18科146属789种。
    蝙蝠因大量捕食昆虫而有益于人类,其洞穴中的粪便为上好的磷肥。有些吸血蝠是病原体的传递者或宿主。蝙蝠可传播花粉但也可给果树带来危害。
     (汪松)
    
英文解释
  1. lat.:  chiroptera
近义词
蝙蝠
相关词
古生物学哺乳纲生物学动物科目蝙蝠自然菊头蝠科
菊头蝠属哺乳动物更多结果...
包含词
翼手目的翼手目动物
分类详情
张开鞘尾蝠科张开狐蝠科张开菊头蝠科张开叶口蝠科张开蝙蝠科
张开鼠尾蝠科张开兔唇蝠科张开犬吻蝠科张开凹脸蝠科张开烟蝠科
张开假吸血蝠科张开髯蝠科张开盘翼蝠科张开夜凹脸蝠科张开长腿蝠科
张开吸足蝠科张开短尾蝠科蝙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