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綱 : 真獸亞綱 > 翼手目
目錄
No. 1
  通稱“蝙蝠”。哺乳綱的一目。能飛的哺乳動物。前肢變為翼,故名。指間、前肢與後肢間、後肢間有翼膜,胸肌發達,竜骨突起。分大蝙蝠和小蝙蝠兩大類。主要在夜間活動,大多依靠回聲定位判定外界物體及自身的位置。齒細小而尖銳,一般以昆蟲為食,也有吃果實、花蜜或花粉以及食魚、吸血的。
No. 2
  翼手目(chiroptera )
  哺乳綱、獸亞綱、真獸次亞綱的一目。
  翼手目是哺乳動物中僅次於嚙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群,現生種共有19科185屬962種,除極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島嶼外,分佈遍於全世界。翼手目的動物在四肢和尾之間覆蓋着薄而堅韌的皮質膜可以像鳥一樣鼓翼飛行,這一點是其他任何哺乳動物所不具備的,為了適應飛行生活,翼手目動物進化出了一些其他類群所不具備的特徵,這些特徵包括特化伸長的指骨和鏈接期間的皮質翼膜,前肢拇指和後肢各趾均具爪可以抓握,發達的胸骨進化出了類似鳥類的竜骨突,以利胸肌着生,發達的聽力等。
  蝙蝠是對翼手目動物的總稱,
  分類
  翼手目可以分為兩個亞目:大蝙蝠亞目和小蝙蝠亞目。前者體形較大,多以水果為食,如著名的狐蝙,翼展可達90釐米之巨;後者體形遠較前者為小,多以昆蟲為食。
  大蝙蝠亞目的種類眼大,主要以花、果實為食物;小蝙蝠亞目體型和眼較大蝙蝠亞目小,以昆蟲、血、小動物、果實、花為食。
  蝙蝠科是小蝙蝠亞目下的一科,約有300多種。
  蝙蝠科:棕蝠屬 梓蝠屬 伏翼屬 擬伏翼屬 長翼蝠屬 寬耳蝠屬 南蝠屬 山蝠屬 長耳蝠屬 斑蝠屬 黃蝠屬 扁顱蝠屬 蝙蝠屬 鼠耳蝠屬 毛翼管鼻蝠屬 管鼻蝠屬 彩蝠屬
  狐蝠科:長舌果蝠屬 小長舌果蝠屬 犬蝠屬 狐蝠屬 果蝠屬 球果蝠屬
  菊頭蝠科:菊頭蝠屬
  蹄蝠科:三葉蹄蝠屬 無尾蹄蝠屬 蹄蝠屬
  假吸血蝠科:假吸血蝠屬
  鞘尾蝠科:墓蝠屬
  犬吻蝠科:犬吻蝠屬
  翼手目(chiroptera)
  翼手目拇指短而遊離,腰帶及後肢弱,相對較短;頭骨吻部較短,矢狀脊發達,聽囊大。門齒弱,犬齒尖利,上臼齒有w型外脊,下臼齒三角座高,跟座低,臼齒結構與原始食蟲類者極為相似。牙齒數目22~38個不等,齒式有重要的分類意義。
  迄今,翼手目的兩個亞目都有化石發現。其中,大翼手亞目(megachiroptera),化石僅零星發現在歐洲漸新世至中新世,起源不清。小翼手亞目(microchiroptera),化石種類較多。
  翼手類起源於食蟲類,可能在古新世時已能飛行。但由於它的骨骼脆弱,生態特殊,化石保存較少,因此整個翼手目的係統發育歷史還不清楚。
  最早的翼手目化石發現在中始新世,包括北美的第二指仍處遊離狀態食指伊神蝠 (icaronycteris index)和德國的類樹鼩古蝠(palaeochiropteryx tupaiodon)。它們分屬兩絶滅科,都保存有完整骨架及印模,表明已完全適應飛行。新生代中期的翼手類化石,主要發現在歐洲,如法國漸新世的庫爾西磷礦蝙蝠動物群等,現在已知絶滅屬約20餘。新生代晚期,主要為第四紀時,蝙蝠化石較多,約有50餘現生屬的化石材料發現在世界各地的洞穴裂隙堆積中。
  中國最早的蝙蝠化石為發現在山東臨朐山旺的意外山旺蝠(shanwangia unexpectuta)。第四紀時,北京周口店洞穴堆積中找到翼手類化石有8屬10種。另外,近年來在江蘇、安徽等上新世裂隙中也找到不少完整的蝙蝠化石。
百科辭典
  yishou mu
  翼手目
  Chiroptera
    哺乳綱真獸次亞綱的1 目。通稱蝙蝠。具有適於能真正飛行的、由前肢衍變而成的翼膜。現生種共有19科185屬962種。除極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島嶼外,分佈遍於全世界。其種類之多,在哺乳動物中僅次於嚙齒目。
    蝙蝠的前肢骨骼(包括指骨)延長而支撐着的大片皮膜稱為手膜,嚮前由遊離的拇指聯到頸側略呈三角形的皮膜稱為前膜,往後伸展到後肢踵部上下的為斜膜,由後肢伸展到尾部的為肢間膜,亦稱尾膜。踵部生有軟骨性的距,起輔助支撐尾膜的作用。前足拇指和後足5趾均具爪。許多種類停息時均以後足倒鈎,呈倒懸姿勢。胸骨發達,竜骨突起。有些種類吻鼻部的皮膚衍生成各種復雜結構的鼻葉。外耳常具耳屏或對耳屏。雌體具乳頭1對,胸位。雄性具陰莖骨。牙齒20~38枚,齒冠構造因種類和食性而異,種類間的差異也相當大。不同種類蝙蝠的體型大小相差懸殊,最大的狐蝠體重可達1千克左右,翼展長約1.5米;最小的蝙蝠重僅4剋,翼展不超過15釐米。
    蝙蝠棲息於岩穴溶洞、岩石縫隙、房檐瓦縫、樹洞或樹冠下。溫帶生活的蝙蝠或有鼕眠習性,或遷飛至較溫暖而有食料的地區越鼕。通常秋季交配,精子在雌體生殖道內越鼕,至春末産仔,每産常為1仔。
    主要在夜間活動,大多數蝙蝠依靠特有的回聲定位能力判定外界物體及其自身的位置。由口腔或鼻部發出的高頻短波可達30~100千赫,被外界物體反射回來的聲波可由蝙蝠的耳朵接收。各類蝙蝠所發出的聲波不同。食果蝠視覺較好,能不依賴回聲定位而在弱光下飛行。蝙蝠的飛行速度約為15~50公裏/小時。翼膜狹長者的飛行速度高於翼膜寬短者。
    大多數蝙蝠以昆蟲為食;部分種類以植物的果實、緑色部分、花粉或花蜜為食;個別種類吸血或捕食小動物(小獸、小鳥、蜥蜴、蛙、魚等)。
    依據形態特徵和食性的不同,蝙蝠可分為兩大類:大蝙蝠亞目體型一般較大,吻較長,以花果為食,下屬僅1科,即狐蝠科,包括39屬173種;小蝙蝠亞目多數體型較小,吻較短,以食昆蟲為主,間有食花果或吸血者,包括18科146屬789種。
    蝙蝠因大量捕食昆蟲而有益於人類,其洞穴中的糞便為上好的磷肥。有些吸血蝠是病原體的傳遞者或宿主。蝙蝠可傳播花粉但也可給果樹帶來危害。
     (汪鬆)
    
英文解釋
  1. lat.:  chiroptera
近義詞
蝙蝠
相關詞
古生物學哺乳綱生物學動物科目蝙蝠自然菊頭蝠科
菊頭蝠屬哺乳動物更多結果...
包含詞
翼手目的翼手目動物
分類詳情
張開鞘尾蝠科張開狐蝠科張開菊頭蝠科張開葉口蝠科張開蝙蝠科
張開鼠尾蝠科張開兔唇蝠科張開犬吻蝠科張開凹臉蝠科張開煙蝠科
張開假吸血蝠科張開髯蝠科張開盤翼蝠科張開夜凹臉蝠科張開長腿蝠科
張開吸足蝠科張開短尾蝠科蝙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