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 : 清代詩詞 > 納蘭性德
目錄
納蘭性德 Na Lanxingde (1655~1685) 

詩歌評論 poetry comment《納蘭詞典評》
人物傳記 Biography《納蘭傢族墓碑》
詩詞《《飲水詞》(全集)[共計132首] Drinking water vocable Corpus Total head》   

  納蘭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清初著名大詞人。
    納蘭性德為武英殿大學士明珠長子。年少聰穎過人,文武全纔。康熙十五年(1676)於二十二歲時殿試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授三等侍衛,後循進一等,武官正三品。
    娶妻兩廣總督尚書盧興祖之女盧氏,賜淑人,後誥贈一品夫人,成婚三年後妻子亡故,繼娶官氏,賜淑人。其妾顔氏,後納瀋宛,江南纔女,著有《選夢詞》。納蘭性德三十一歲便與世長辭,葬於京西皂莢屯。留有三子四女。
    納蘭性德一生所交,多為漢族布衣文人,如朱彝尊、陳維崧、顧貞觀、薑宸英、嚴繩孫等,其居淥水亭經常為他與朋友們的雅聚之所,無形中為康熙盛世的清政府籠絡住一批漢族知識分子。
    納蘭性德雖然生命短暫,但著作頗豐:《通志堂集》二十捲(含賦一捲、詩詞各四捲、經解序三捲、文二捲、《淥水亭雜識》四捲),《詞林正略》;輯《大易集義粹言》八十捲,《陳氏禮記說補正》三十八捲;編選《近詞初集》、《名傢絶句鈔》、《全唐詩選》等書。而且,這些多是其鞍馬扈從之餘完成,筆力驚人。
    納蘭性德的主要成就在於詞。其詞現存349首,刊印為《側帽》、《飲水》集,後多稱《納蘭詞》,風格清新雋秀,哀感頑豔,有南唐後主遺風,王國維有評:"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納蘭容若和他的詞
   納蘭容若,名性德,容若是他的字。納蘭容若這名字風光旖旎,教人驚豔:胸納幽蘭,神容略若。一吟此名,濁世才子翩翩風貌,歷歷眼前。
   納蘭容若誕於清順治十一年,正黃旗人,其祖於清初從竜入關,戰功彪炳,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權傾一時的首輔之臣。容若天資穎慧,博通經史,工書法,擅丹青,又精騎射,十七為諸生,十八舉鄉試,二十二歲殿試賜進士出身,後晉一等侍衛,常伴康熙出巡邊塞,三十一歲時因寒疾而歿。
   納蘭容若著有《通志堂文集》二十捲,但大的的成就是在詞上。他的詞清新婉麗,獨具真情銳感,直指本心,在他生前刻本出版後産生過“傢傢爭唱”的轟動效應。在他身後,納蘭被譽為“滿清第一詞人”、“第一學人”,清傢詞話和學者均對他評價甚高,王國維贊曰“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到了民國時候,納蘭還是很出名的才子早逝的典例。有此為證:張恨水先生的《春明外史》中寫到一位才子,死於三十歲的壯年,其友慟道:‘看到平日寫的詞,我就料他跟那納蘭容若一樣,不能永年的……“
   而納蘭容若的詞,或寫愛情或寫友情,根本沒有哪一首批評上層建築,也沒有哪一首關心勞苦大衆,就連他那些描寫邊塞風光的詞,也因籠罩着思鄉懷人之愁鬱,套不上“歌頌祖國大好河山”的套子。
   所以,當代每個選本在評論納蘭詞時都要說些“內容單薄狹窄”、“思想境界不高”之類的話;在當代人編的書裏,納蘭與納蘭詞成了文學史的花邊,成了可有可無的一抹閑筆。
  
  納蘭世傢
  
   納蘭傢族入關前可上溯至海西女真葉赫部。其部首領貝勒金臺石在對抗努爾 哈赤統一東北女真的戰爭中,城陷身死。
   納蘭其子尼雅韓隨葉赫部遷至建州,受佐領職。在滿洲入關過程中,積功受職牛錄章京(騎都尉)。尼雅韓妻墨爾齊氏,有長子鄭庫,次子明珠。
   納蘭明珠生於天聰九年十月初十(1635年11月19日)早年任侍衛,從鑾儀衛治儀 正遷內務府郎中,內務府總管、弘文院學士、刑部尚書、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加太子太傅,又晉太子太師,成為名噪一時,權傾朝野的康熙朝重臣。人以 “相國”榮稱。他官居內閣十三年“掌儀天下之政”在議撤三藩,統一臺灣,抗禦外敵等重大事件中,起了積極作用。同時作為封建權臣,他也利用皇帝的寵信,獨攬朝政,貪財納賄,賣官鬻爵,被參劾,在封建統治集團的內部鬥爭中,經歷 榮辱興衰,有起有落。明珠妻覺羅氏為努爾哈赤第十二子英親王阿濟格正妃第五女。有三子:長子納蘭性德,次子納蘭揆敘,三子納蘭揆方。
   納蘭揆敘,明珠次子,初為佐領、侍衛,後由翰林院侍讀,侍講學士擢掌院學士, 兼禮部侍郎,遷工部右侍郎,轉工部左侍郎,遷都察院左都御史,仍掌翰林院事, 著有《益戒堂集》、《雞肋集》、《隙光亭雜織》、《後識》。因為立儲問題使 康熙震怒,又被上疏以流言盛傳遭指責。至雍正朝其身後名份又進一步被貶,直 至乾隆年纔得以恢復。揆敘妻耿氏為耿聚忠之女。耿聚忠是清初“三藩”之一耿 精忠三弟;靖南王耿繼茂之三子。耿聚忠娶安郡王嶽樂之女和碩柔嘉公主為妻, 生耿氏。由於此種關係耿氏出入皇宮,上下以格格稱呼。耿聚忠因忠於清王朝, 未從“三藩之亂”,被加太子太保銜得善終。
   納蘭揆方為明珠三子,其妻為禮親王代善曾孫和碩康親王傑書第八女,是為郡主。揆方作為和碩額附(郡馬),其禮遇與公爵同。揆方夫妻雙雙相繼而亡,留有二子:安昭、元普。後經康熙命均過繼給揆敘夫婦,並改名永壽、永福。
   納蘭永壽於十六歲任佐領、侍衛,正黃旗滿洲副都統,禮部右侍郎,又改任兵部 左侍郎,永壽娶正黃旗漢軍副都統含太公之女阿氏,生有四女,其一女後來做了 乾隆弘歷的舒妃。
   納蘭永福與皇九子允禟之女三格格成婚,官至內務府總管。他因與嶽丈皇九子 允禟的親緣關係,先後支持允禧、允禵謀取皇位,結怨於皇四子胤禎,成為 雍正的政敵,為其所惡,被革職。後任盛京戶部侍郎,直至乾隆四年。
   納蘭瞻岱為納蘭性德之孫,官至乾隆朝正紅旗滿洲副都統,提督直隸總兵都督同 知。並追贈其父福格為光祿大夫正紅旗滿洲副都統,又晉贈光祿大夫提督直隸總 兵官都督同知。其母盧氏,生母顔氏也“並誥贈一品夫人”。
   納蘭傢族因封建貴族制度而世代為官,並一度位極人臣,通過血緣、婚配等 與清王朝構成千絲萬縷的聯繫。納蘭性德本人及胞弟揆敘和兒子福格均極具才學;父兄子弟所供職官亦文武兼俱,由此構成的傢族世係,是封建上流社會的縮影,具有相當的典型意義。
  
  詳細介紹
  
   納蘭性德於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降生在北京,其父是康熙時期權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親覺羅氏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一品誥命夫人。而其傢族——納蘭氏,隸屬正黃旗,為清初滿族最顯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後世所稱的“葉赫那拉氏”。納蘭性德的曾祖父名金臺什,為葉赫部貝勒,其妹孟古,於明萬歷十六年嫁努爾哈赤為妃,生皇子皇太極。其後納蘭傢族與皇室的姻戚關係也非常緊密。因而可以說,納蘭性德一出生就被命運安排到了一個天皇貴胄的家庭裏,他的一生註定是富貴榮華,繁花著錦的。然而,也許是造化弄人,納蘭性德偏偏是“雖履盛處豐,抑然不自多。於世無所芬華,若戚戚於富貴而以貧賤為可安者。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
  
   納蘭性德因生於臘月,小時稱鼕郎,自幼天資聰穎,讀書過目不忘,數歲時即習騎射,17歲入太學讀書,為國子監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其兄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徐乾學。納蘭性德18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19歲 準備參加會試,但因病沒能參加殿試。爾後數年中他更發奮研讀,並拜徐乾學為 師。在名師的指導下,他在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1792捲編的儒學匯編—《通志堂經解》,受到皇上的賞識,也為今後發展打下了基礎。他又把搜讀經史過程 中的見聞和學友傳述記錄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時間,編成四捲集《淥水亭雜識》, 其中包含歷史、地理、天文、歷算、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方面知識。表現出他相當廣博的學識基礎和各方面的意趣愛好。
  
   納蘭性德22歲時,再次參加進士考試,以優異成績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衛的官職,以後升為二等,再升為一等。作為皇帝身邊的御前侍衛,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參與風流斯文的詩文之事。隨皇帝南巡北狩,遊歷四方,奉命參與重要的戰略偵察,隨皇上唱和詩詞,譯製著述,因稱聖意,多次受到恩賞,是人們羨慕的文武兼備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隨身近臣,前途無量的達官顯貴。
  
   但作為詩文藝術的奇才,他在內心深處厭倦官場庸俗和侍從生活,無心功名利祿。雖“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他詩文均很出色,尤以詞作傑 出,著稱於世。24歲時,他把自己的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帽集》,後更名為 《飲水詞》,再後有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共342首,編輯一處,名為《納蘭 詞》。傳世的《納蘭詞》在當時社會上就享有盛譽,為文人、學士等高度評價, 成為那個時代詞壇的傑出代表。
  
   在交友上,納蘭性德最突出的特點是其所交“皆一時俊異,於世所稱落落難合者”,這些不肯悅俗之人,多為江南漢族布衣文人,如顧貞觀、嚴繩孫、朱彝尊、陳維崧、薑宸英等等。納蘭性德對朋友極為真誠,不僅仗義疏財,而且敬重他們的品格和才華,就象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樣,當時許多的名士才子都圍繞在他身邊,使得其住所淥水亭(現宋慶齡故居內恩波亭)因文人騷客雅聚而著名,客觀上也促進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榮。究其原因,納蘭性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漢族知識分子學到他所傾慕的漢文化知識,而更重要的是他自身有着不同於一般滿清貴族紈絝子弟的遠大理想和高尚人格,這就顯然使得他的舉動背離了社會主流,從而成為後世的一個研究焦點。
  
   1674年,納蘭性德二十歲時,娶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為妻,賜淑人。是年盧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孌,性本端莊”。成婚後,二人夫妻恩愛,感情篤深,新婚美滿生活激發他的詩 詞創作。但是僅三年,盧氏因産後受寒而亡,這給納蘭性德造成極大痛苦,從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沉重的精神打擊使他在以後的悼亡詩詞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盡相思之情和悵然若失的懷念心緒。納蘭性德後又續娶關氏,並有側室顔氏。 值得一提的是,納蘭性德三十歲時,在好友顧貞觀的幫助下,納江南纔女瀋宛。瀋宛,字禦蟬,浙江烏程人,著有《選夢詞》。集中悼亡之作“豐神不減夫婿”。可惜她在與納蘭性德相處一年之後,納蘭性德就去世了,這段短暫的愛情又以悲劇告終。納蘭性德作為一代風流才子,他的愛情生活因而被後人津津樂道,也有捕風捉影的各種市井流言,最為盛傳的是表妹入宮一事,但終不可考。
  
   詩人落拓無羈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脫俗的秉賦,加之才華出衆,功名輕取 的瀟灑,與他出身豪門,鐘鳴鼎食,入值宮禁,金階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構 成一種常人難以體察的矛盾感受和無形的心理壓抑。加之愛妻早亡,後續難圓舊 時夢,以及文學摯友的聚散,使他無法擺脫內心深處的睏惑與悲觀。對職業的厭 倦,對富貴的輕看,對仕途的不屑,使他對凡能輕取的身外之物無心一顧,但對 求之卻不能長久的愛情,對心與境合的自然合諧狀態,他卻流連嚮往。他於康熙 二十四年暮春,抱病與好友一聚,一醉,一詠三嘆,然後便一病不起,七日後於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
  
   納蘭性德雖然衹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卻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詞人之一。在當時詞壇中興的局面下,他與陽羨派代表陳維崧、浙西派掌門朱彝尊鼎足而立,並稱“清詞三大傢”。然而與之區別的,納蘭性德是入關不久的滿族顯貴,能夠對漢族文化掌握並運用得如此精深,是不得不令人大為稱奇的。
  
   納蘭性德詞作現存348首(一說342首),內容涉及愛情友誼、邊塞江南、詠物詠史及雜感等方面。儘管以作者的身份經歷,他的詞作數量不多,眼界也並不算開闊,但是由於詩緣情而旖旎,而納蘭性德是極為性真的人,因而他的詞作盡出佳品,倍受當時及後世好評。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就給其極高贊揚:“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而況周頤也在《蕙風詞話》中譽其為“國初第一詞手”。
  
   納蘭性德詞作先後結集為《側帽》、《飲水》,後人多稱納蘭詞。縱觀納蘭性德詞風,清新雋秀、哀感頑豔,頗近南唐後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賞李煜,他曾說:“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貴重,李後主兼而有其美,更饒煙水迷離之致。”
  
  物性觀照
  
   在納蘭性德的詩詞中,寫景狀物關於水、荷尤其多。首先其別業就名為“淥水亭”。無論目前關於淥水亭所在地點的爭議怎樣,無論它是在京城內什剎海畔,還是在西郊玉泉山下,亦或在其封地皂甲屯玉河之浜,都沒能離開一個水字。是一處傍水的建築,或是有水的園囿。對於水,納蘭性德是情有獨鐘的。中國傳統文化中,把水認作有生命的物質,認為是有德的。並用水之德比君子之德。滋潤萬物,以柔剋剛,川流不息,從物質性理的角度賦與其哲學的內涵。這一點被納蘭性德這位詞人尤為看重。
  
   明代定都北京後,許多達官貴人紛紛在城內外營造私人花園。如城內的英國公花園、西郊皇親李偉的清華園和漕郎米萬鐘的勺園,都是極負盛名的。到了清朝,特別是王室在西郊大興園林土木,自暢春園始,到圓明園之鼎盛,三山五園,幾成中國古代造園史上的頂峰。為了仿效,為了方便朝班,更是為了享受,王公大臣也在西郊購地,建起自己的園墅別業。明珠就在暢春園咫尺之處,興建“自怡園”。取海澱、西山一帶的山水之勝,構架了景似江南的私傢花園。而納蘭性德把屬於自己的別業命名為“淥水亭”,一是因為有水,更是因為慕水之德以自比。並把自己的著作也題為《淥水亭雜識》。詞人取流水清澈、澹泊、涵遠之意,以水為友、以水為伴,在此療養,休閑,作詩填詞,研讀經史,著書立說,並邀客燕集,雅會詩書——一個的道的文化沙竜。就在他辭世之時,也沒離開他的淥水亭。與之相比,同在水泉豐沛的海澱,武夫僧格林沁卻造旱園,在園中起山神廟。權宦李蓮英於海澱鎮鬧市中置産業三處,方便起居卻無水趣。宗室商人薩利建宅通衢,招搖有餘,風雅稍遜。試想,如果這位偉大的以水為性,藉水寄情的詞人沒有了水,他的情感激發和創作靈感的迸出就要大打折扣,甚至幾近幹涸。如果以山為題、以山為懷,那他的藝術也定是另種風度了。
  
   納蘭性德的詩詞中,對荷花的吟詠,描述很多。以荷花來比興納蘭公子的高潔品格,是再恰當不過的。出污泥而不染是文人雅士們崇尚的境界。它起始於佛教的有關教義,把荷花作為超凡脫俗的象徵。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把梅、竹、蘭、菊“四君子”和鬆柏、荷花等人格化,賦予人的性格、情感、志趣,使其具有了特定的文化內涵和哲學意藴。鄭板橋的竹、金農的梅、曹雪芹的石,都成了寄托文人心態、情感的文化圖騰。而納蘭性德卻認定了荷花。他的號為楞伽山人,有禪緣者,看重荷花,更在情理之中。納蘭性德所居,所樂之處均有水存在,水中的荷花更陶冶詩人的性情。甕山泊畔有芙蓉十裏,玉泉山下有芙蓉殿,淥水亭邊碧水菱荷,皂甲屯明珠花園西花園遺址仍殘留水沼,出土蓮花紋漢白玉欄板……這無不說明它與納蘭性德的生活、創作有着密切的關聯,它與詞人的精神始終同在。
  
   中國歷代文人追求對物質性理的認識,並把它與人生觀、世界觀等哲學概念聯繫起來,指導生活、事業、並把它藝術化。在哲學的理性與藝術的熱情的交匯點上有所生發。納蘭性德也不例外,他以詩詞的形式,以傑出的藝術互為觀照着他的哲學理念。
  
  風物起興
  
   納蘭納蘭性德的詩詞中,有不少是因扈駕遊歷北京西山一帶風景名勝時寫作的。這些地方至今幾乎都有跡可尋,有史可稽。這些因名勝古跡生發的感慨和情緻出之有處。通過對所寫地方進行體察,能夠更深刻,更全面地瞭解,認識納蘭性德此類詩詞創作的起因和他豐富的文史知識,以及對客觀事物形象準確的感受。納蘭納蘭性德曾隨康熙幸遊“八大處”寶珠洞。他扈從玄燁憑高遠望,寫下《望海潮·寶珠洞》“漠陵風雨、寒煙衰草,江山滿目興亡。白日空山,夜深清唄,算來別是凄涼。往事最堪傷,想銅駱巷陌,金𠔌風光。幾處離宮,至今童子牧牛羊。荒沙一片茫茫,有桑幹一綫,雪冷雕翔。一道炊煙,三分夢雨,忍看林表斜陽。歸雁兩三行,見亂雲低水,鐵騎荒岡。僧飯黃昏,鬆門涼月拂衣裳。”站在平坡山巔寶珠洞眺遠亭上,宜南嚮、東嚮眺望。南望,永定河一綫漂渺如帶似紗由它千萬年泛濫衝刷形成的西山洪積扇,不但形成北京平原,在北京古地理上也有着至關重要的影響,而且至今在其兩岸仍可見大片荒沙,纍纍土崗。山下不遠是八寶山、老山、田村山、石景山,兩千年前的漢墓早以少為人知,山腳下元代翠微公主的陵墓湮沒無尋,明代貴戚葬地已被清朝王公墳塋逐漸取代。東南望,遼金殘毀的城垣尤在,元大都址上的明清北京城紫氣東來。遼宋於會城門北、紫竹院一帶進行了“高梁河會戰”遼軍鐵騎的馳援,使宋軍大崩潰。金兵攻陷遼幽州城,在其上建中都城。元人將金中都付之一炬後,東移城廓建大都城。歷史變遷,王朝更迭,都邑興廢,引發了納蘭性德的無限感慨。
  
   納蘭納蘭性德從駕到西山黑竜潭,寫下《憶秦娥·竜潭口》“山重疊,懸崖一綫天疑裂。天疑裂、斷碑題字,古苔橫嚙。風聲雷動鳴金鐵,陰森潭底蛟竜窟。蛟竜窟,興亡滿眼,舊時明月。”黑竜潭位於畫眉山北,在山嘴處東北石崖下。這裏石色青黑,樹木蕭森,蔭濃苔滑。泉水從深潭底冒出,水勢較旺。這周圍山林於背陰處更高大繁茂,因為𠔌中土厚,陰處涵水,不似嚮陽坡上風大乾燥。而潭口處黛色石崖下會讓人有山岩開裂、潭深難測之感。這股泉水屬於石灰岩地區溶洞、裂隙中的暗河涌出,水量較大。這段白噩紀形成的石灰岩地層,與三裏外白傢曈火織蛛山(石灰山)後的大溶洞(現已無存)的地層一致,並與那個曾有水流、被稱之海眼的溶洞有直接關聯。這裏的山體岩石不但與南邊一脈相連的紅色火山砂岩的“火山頭”地層結構不同,一紅一黑,而且這股泉水與香山雙清、櫻桃溝、簸箕水,七王墳後香水院等山泉不一樣,不是由山體地層涵水下滲,至山腳處形成泉水露頭,而是屬於喀斯特地貌暗河伏流的涌出。因此,這個“竜”不小,傳說是東海竜王的七子於此潛居。清代這裏一度成為皇傢的敕建黑竜王廟。所以說,《帝京景物略》中記述的涌水情形是正確的。納蘭性德的直觀感受也是準確的。且不說《清詞史》中評論該詞“感慨倍多,遙思騰越”。就此也能從現代科學的角度驗證納蘭性德重視真實感受,仔細觀看事物是頗為精到準確的。納蘭另外納蘭性德在大覺寺的吟唱,也使凡去過該寺的人,倍感貼切。大覺寺始創遼代。納蘭性德時見到的大覺寺是明代的規製。它是北京“八大寺院”之一,至今大雄寶殿,三世佛殿還保留着明代的木結構。大覺寺院落寬闊,殿堂高大,花木繁多,以玉蘭、銀杏最為著名。(解放後這裏一直是林學院的實習林場)大殿中保留着精美壁畫、懸塑。至今主佛像、“二十諸天”、“十二緣覺”的塑像保留完好。所以納蘭性德的《浣溪沙、大覺寺》“燕壘空梁畫壁寒,諸天花雨散幽關”。篆香清梵有無間。蛺蝶乍從簾影度,櫻桃半是鳥銜殘,此時相對一言。”其中空梁、畫壁、諸天、蛺蝶、燕雀等不是作者憑空臆造的。而且從中還能讓人想見侍衛在高大殿堂的臺階下巡行,在僻靜的行官跨院當值的處身角度。這種人與景物的位置感和梵天幽靜之感,是於今天都能在實地感受到的。納蘭納蘭性德在奉值宿衛竜泉寺時作的《五律·宿竜泉山寺》以區區數行,把個不大的寺院和環境,甚至作者所在的位置都勾畫出來。竜泉寺後的山峰為花崗岩,陡峭如削,其勢如列。因此詩中有“列岫”一詞。因為地形的限製,寺中殿宇,院落不深,而是一字橫嚮排開。從屬群房由西嚮東排列。如果納蘭性德晚間下崗後,聯想與明萬歷皇帝有關的佛事,並遙望明陵的地方在寺內,大約就是群房最東端。這裏是最後一個小院落,屋宇不太大,從現在的警衛控製觀點看,也是設崗立哨的地方。小院東、南兩面女墻齊腰,能憑欄就高遠望。所能望出之處為東南、兼有東北。十三陵則在視野的最偏北嚮。女墻的高坎下有一條從山下而來的石板古道,是去妙峰山進香的古道之一。站在此高處,沿古道嚮東北延伸,詩人的思路由此飛嚮天壽山,跨越了世紀。納蘭納蘭性德寫海澱、玉泉山一帶的水域風光時,往往把它與江南並比。確也如此,這一帶水源充沛,河湖相連,菱荷舟帆、平堤沙岸,或“十裏湖光載酒遊”,或平堤走馬披春風。總之在寫到這類風光時,一般都是比較清新抒情的,不似前般懷古之作,比較凝重深沉。這裏一方面反映他的性格與水域情結相吻合。另一方面,當時文化發達的江南對詞人的影響,使凡與此文化生發環境相一致的情調就就容易在作者的心緒上形成一種內在暗合,調動起他的舒和明朗的創作情緒。納蘭納蘭性德的這類詩詞,受着他閱歷的風光名勝的影響,有感而發,由此及彼,由有限到無限。這是他的一種生活之源,這種生活對他的創作具有提示、陶冶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講,這也是一種生活對他創作的賜予。
No. 2
  納蘭性德(1655-1685) : 清代詞人。原名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大學士明珠長子。康熙年間進士。授三等侍衛,後升為一等。其詞風格清新,多有新意,不落舊套。有《通志堂集》,另有單行本詞集《納蘭詞》。
人物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年):為武英殿大學士明珠長子,原名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初著名詞人。祖先為蒙古土默特氏,徵服滿州那拉氏,改姓“納蘭”,化入女真部族,後為滿洲正黃旗。
  性德少聰穎,讀書過目即能成誦,繼承滿人習武傳統,精於騎射。在書法、繪畫、音樂方面均有一定造詣。康熙十五年進士,授三等侍衛,尋晉一等,武官正三品。
  妻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盧氏,賜淑人,誥贈一品夫人,婚後三年,妻子亡故,吳江葉元禮親為之撰墓志銘,繼娶官氏,賜淑人。妾顔氏,後納江南瀋宛,著有《選夢詞》“風韻不減夫婿”,亡佚。納蘭性德死時,年僅三十一歲,“文人祚薄,哀動天地”葬於京西皂莢屯。有三子四女。一女嫁與驍將年羹堯。
  納蘭性德與朱彝尊、陳維崧、顧貞觀、薑宸英、嚴繩孫等漢族名士交遊,從一定程度上為清廷籠絡住一批漢族知識分子。一生著作頗豐:《通志堂集》二十捲、《淥水亭雜識》四捲,《詞林正略》;輯《大易集義粹言》八十捲,《陳氏禮記說補正》三十八捲;編選《近詞初集》、《名傢絶句鈔》、《全唐詩選》等書,筆力驚人。
  納蘭性德以詞聞名,現存349首,哀感頑豔,有南唐後主遺風,悼亡詞情真意切,痛徹肺腑,令人不忍卒讀,王國維有評:"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朱祖謀雲:"八百年來無此作者" ,潭獻雲"以成容若之貴……,而作詞皆幽豔哀斷,所謂別有懷抱者也",當時盛傳,“傢傢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納蘭詞》傳至國外,朝鮮人謂“誰料曉風殘月後,而今重見柳屯田”。
  納蘭詞初名《側帽》,後名《飲水》,現統稱納蘭詞。
納蘭容若之詞
  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權傾一時的首輔之臣。容若天資穎慧,博通經史,工書法,擅丹青,十七為諸生,十八舉鄉試,二十二歲殿試賜進士出身,後晉一等侍衛,常伴康熙出巡邊塞,三十一歲時因寒疾而歿。
  納蘭容若著有《通志堂文集》二十捲,但大的的成就是在詞上。他的詞清新婉麗,獨具真情銳感,直指本心,在他生前刻本出版後産生過“傢傢爭唱”的轟動效應。在他身後,納蘭被譽為“滿清第一詞人”、“第一學人”,清傢詞話和學者均對他評價甚高,王國維贊曰“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到了民國時候,納蘭還是很出名的才子早逝的典例。有此為證:張恨水先生的《春明外史》中寫到一位才子,死於三十歲的壯年,其友慟道:‘看到平日寫的詞,我就料他跟那納蘭容若一樣,不能永年的……“
  在改革開放之前的一段時期裏,研究界衹關註社會性而忽略藝術性,認為納蘭容若的詞,或寫愛情或寫友情,根本沒有哪一首批評上層建築,也沒有哪一首關心勞苦大衆,就連他那些描寫邊塞風光的詞,也因籠罩着思鄉懷人之愁鬱,套不上“歌頌祖國大好河山”的套子。 所以,當代每個選本在評論納蘭詞時都要說些“內容單薄狹窄”、“思想境界不高”之類的話;在當代人編的書裏,納蘭與納蘭詞成了文學史的花邊,成了可有可無的一抹閑筆。
  這樣的觀點,在改革開放之後被重新審視,納蘭詞的藝術性得到廣泛的認可與重視。尤其自1985年值納蘭性德逝世三百周年紀念之際,承德納蘭性德研究會成立,把納蘭研究推嚮一個高潮。1997年8月由臺灣歷史文學學會和承德納蘭性德研究會共同發起組織的“海峽兩岸少數民族文學研討會”在承德舉行,納蘭性德研究是此次會議的重要議題,交流了一批有較高質量的學術論文,納蘭的傢世、生平、思想及創作等得到日益全面而精深的研究。 而對於普通大衆,納蘭性德與納蘭詞更得到了人們廣泛的認可與喜愛,甚至有人概括為“社會現象”之說。
納蘭世傢
  納蘭傢族入關前可上溯至海西女真葉赫部。其部首領貝勒金臺石在對抗努爾 哈赤統一東北女真的戰爭中,城陷身死。
  納蘭其祖父尼雅韓隨葉赫部遷至建州,受佐領職。在滿洲入關過程中,積功受職牛錄章京(騎都尉)。尼雅韓妻墨爾齊氏,有長子鄭庫,次子明珠。
  明珠生於天聰九年十月初十(1635年11月19日)早年任侍衛,從鑾儀衛治儀 正遷內務府郎中,內務府總管、弘文院學士、刑部尚書、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加太子太傅,又晉太子太師,成為名噪一時,權傾朝野的康熙朝重臣。人以 “相國”榮稱。他官居內閣十三年“掌儀天下之政”在議撤三藩,統一臺灣,抗禦外敵等重大事件中,起了積極作用。同時作為封建權臣,他也利用皇帝的寵信,獨攬朝政,貪財納賄,賣官鬻爵,被參劾,在封建統治集團的內部鬥爭中,經歷 榮辱興衰,有起有落。明珠妻覺羅氏為努爾哈赤第十二子英親王阿濟格正妃第五女。有三子:長子納蘭性德,次子納蘭揆敘,三子納蘭揆方。
  納蘭揆敘,明珠次子,初為佐領、侍衛,後由翰林院侍讀,侍講學士擢掌院學士, 兼禮部侍郎,遷工部右侍郎,轉工部左侍郎,遷都察院左都御史,仍掌翰林院事, 著有《益戒堂集》、《雞肋集》、《隙光亭雜織》、《後識》。因為立儲問題使 康熙震怒,又被上疏以流言盛傳遭指責。至雍正朝其身後名份又進一步被貶,直 至乾隆年纔得以恢復。揆敘妻耿氏為耿聚忠之女。耿聚忠是清初“三藩”之一耿 精忠三弟;靖南王耿繼茂之三子。耿聚忠娶安郡王嶽樂之女和碩柔嘉公主為妻, 生耿氏。由於此種關係耿氏出入皇宮,上下以格格稱呼。耿聚忠因忠於清王朝, 未從“三藩之亂”,被加太子太保銜得善終。
  納蘭揆方為明珠三子,其妻為禮親王代善曾孫和碩康親王傑書第八女,是為郡主。揆方作為和碩額附(郡馬),其禮遇與公爵同。揆方夫妻雙雙相繼而亡,留有二子:安昭、元普。後經康熙命均過繼給揆敘夫婦,並改名永壽、永福。
  納蘭永壽於十六歲任佐領、侍衛,正黃旗滿洲副都統,禮部右侍郎,又改任兵部 左侍郎,永壽娶正黃旗漢軍副都統含太公之女阿氏,生有四女,其一女後來做了乾隆弘歷的舒妃。
  納蘭永福與皇九子允禟之女三格格成婚,官至內務府總管。他因與嶽丈皇九子允禟的親緣關係,先後支持允禧、允禵謀取皇位,結怨於皇四子胤禛,成為 雍正的政敵,為其所惡,被革職。後任盛京戶部侍郎,直至乾隆四年。
  納蘭瞻岱為納蘭性德之孫,官至乾隆朝正紅旗滿洲副都統,提督直隸總兵都督同 知。並追贈其父福格為光祿大夫正紅旗滿洲副都統,又晉贈光祿大夫提督直隸總 兵官都督同知。其母盧氏,生母顔氏也“並誥贈一品夫人”。
  納蘭傢族因封建貴族制度而世代為官,並一度位極人臣,通過血緣、婚配等 與清王朝構成千絲萬縷的聯繫。納蘭性德本人及胞弟揆敘和兒子福格均極具才學;父兄子弟所供職官亦文武兼俱,由此構成的傢族世係,是封建上流社會的縮影,具有相當的典型意義。
詳細介紹
  納蘭性德於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降生在北京,其父是康熙時期權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親覺羅氏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一品誥命夫人。而其傢族——納蘭氏,隸屬正黃旗,為清初滿族最顯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後世所稱的“葉赫那拉氏”。納蘭性德的曾祖父名金臺什,為葉赫部貝勒,其妹孟古姐姐,於明萬歷十六年嫁努爾哈赤為妃,生皇子皇太極。其後納蘭傢族與皇室的姻戚關係也非常緊密。因而可以說,納蘭性德一出生就被命運安排到了一個天皇貴胄的家庭裏,他的一生註定是富貴榮華,繁花著錦的。然而,也許是造化弄人,納蘭性德偏偏是“雖履盛處豐,抑然不自多。於世無所芬華,若戚戚於富貴而以貧賤為可安者。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
  納蘭性德因生於臘月,小時稱鼕郎,自幼天資聰穎,讀書過目不忘,數歲時即習騎射,17歲入太學讀書,為國子監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其兄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徐乾學。納蘭性德18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19歲 準備參加會試,但因病沒能參加殿試。爾後數年中他更發奮研讀,並拜徐乾學為師。在名師的指導下,他在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1792捲編的儒學匯編—《通志堂經解》,受到皇上的賞識,也為今後發展打下了基礎。他又把熟讀經史過程中的見聞和學友傳述記錄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時間,編成四捲集《淥水亭雜識》,其中包含歷史、地理、天文、歷算、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方面知識。表現出他相當廣博的學識基礎和各方面的意趣愛好。
  納蘭性德22歲時,再次參加進士考試,以優異成績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衛的官職,以後升為二等,再升為一等。作為皇帝身邊的御前侍衛,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參與風流斯文的詩文之事。隨皇帝南巡北狩,遊歷四方,奉命參與重要的戰略偵察,隨皇上唱和詩詞,譯製著述,因稱聖意,多次受到恩賞,是人們羨慕的文武兼備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隨身近臣,前途無量的達官顯貴。
  但作為詩文藝術的奇才,他在內心深處厭倦官場庸俗和侍從生活,無心功名利祿。雖“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他詩文均很出色,尤以詞作傑出,著稱於世。24歲時,他把自己的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帽集》,後更名為 《飲水詞》,再後有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共342首,編輯一處,名為《納蘭詞》。傳世的《納蘭詞》在當時社會上就享有盛譽,為文人、學士等高度評價, 成為那個時代詞壇的傑出代表。
  在交友上,納蘭性德最突出的特點是其所交“皆一時俊異,於世所稱落落難合者”,這些不肯悅俗之人,多為江南漢族布衣文人,如顧貞觀、嚴繩孫、朱彝尊、陳維崧、薑宸英等等。納蘭性德對朋友極為真誠,不僅仗義疏財,而且敬重他們的品格和才華,就象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樣,當時許多的名士才子都圍繞在他身邊,使得其住所淥水亭(現宋慶齡故居內恩波亭)因文人騷客雅聚而著名,客觀上也促進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榮。究其原因,納蘭性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漢族知識分子學到他所傾慕的漢文化知識,而更重要的是他自身有着不同於一般滿清貴族紈絝子弟的遠大理想和高尚人格,這就顯然使得他的舉動背離了社會主流,從而成為後世的一個研究焦點。
  1674年,納蘭性德二十歲時,娶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為妻,賜淑人。是年盧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孌,性本端莊”。成婚後,二人夫妻恩愛,感情篤深,新婚美滿生活激發他的詩詞創作。但是僅三年,盧氏因難産而亡,這給納蘭性德造成極大痛苦,從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沉重的精神打擊使他在以後的悼亡詩詞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盡相思之情和悵然若失的懷念心緒。納蘭性德後又續娶官氏,並有側室顔氏。值得一提的是,納蘭性德三十歲時,在好友顧貞觀的幫助下,納江南纔女瀋宛。瀋宛,字禦蟬,浙江烏程人,著有《選夢詞》。集中悼亡之作“豐神不減夫婿”。可惜他們的愛情因納蘭性德的家庭原因以悲劇告終,瀋宛回歸江南。納蘭性德作為一代風流才子,他的愛情生活因而被後人津津樂道,也有捕風捉影的各種市井流言,最為盛傳的是表妹入宮一事,但終不可考。
  詩人落拓無羈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脫俗的秉賦,加之才華出衆,功名輕取的瀟灑,與他出身豪門,鐘鳴鼎食,入值宮禁,金階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構成一種常人難以體察的矛盾感受和無形的心理壓抑。加之愛妻早亡,後續難圓舊時夢,以及文學摯友的聚散,使他無法擺脫內心深處的睏惑與悲觀。對職業的厭倦,對富貴的輕看,對仕途的不屑,使他對凡能輕取的身外之物無心一顧,但對求之卻不能長久的愛情,對心與境合的自然合諧狀態,他卻流連嚮往。他於康熙二十四年暮春,抱病與好友一聚,一醉,一詠三嘆,然後便一病不起,七日後於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
  納蘭性德雖然衹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卻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詞人之一。在當時詞壇中興的局面下,他與陽羨派代表陳維崧、浙西派掌門朱彝尊鼎足而立,並稱“清詞三大傢”。然而與之區別的,納蘭性德是入關不久的滿族顯貴,能夠對漢族文化掌握並運用得如此精深,是不得不令人大為稱奇的。
  納蘭性德詞作現存348首(一說342首),內容涉及愛情友誼、邊塞江南、詠物詠史及雜感等方面。儘管以作者的身份經歷,他的詞作數量不多,眼界也並不算開闊,但是由於詩緣情而旖旎,而納蘭性德是極為性真的人,因而他的詞作盡出佳品,倍受當時及後世好評。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就給其極高贊揚:“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而況周頤也在《蕙風詞話》中譽其為“國初第一詞手”。
  納蘭性德詞作先後結集為《側帽》、《飲水》,後人多稱納蘭詞。縱觀納蘭性德詞風,清新雋秀、哀感頑豔,頗近南唐後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賞李煜,他曾說:“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貴重,李後主兼而有其美,更饒煙水迷離之致。”
物性觀照
  在納蘭性德的詩詞中,寫景狀物關於水、荷尤其多。首先其別業就名為“淥水亭”。無論目前關於淥水亭所在地點的爭議怎樣,無論它是在京城內什剎海畔,還是在西郊玉泉山下,亦或在其封地皂甲屯玉河之浜,都沒能離開一個水字。是一處傍水的建築,或是有水的園囿。對於水,納蘭性德是情有獨鐘的。中國傳統文化中,把水認作有生命的物質,認為是有德的。並用水之德比君子之德。滋潤萬物,以柔剋剛,川流不息,從物質性理的角度賦與其哲學的內涵。這一點被納蘭性德這位詞人尤為看重。
  明代定都北京後,許多達官貴人紛紛在城內外營造私人花園。如城內的英國公花園、西郊皇親李偉的清華園和漕郎米萬鐘的勺園,都是極負盛名的。到了清朝,特別是王室在西郊大興園林土木,自暢春園始,到圓明園之鼎盛,三山五園,幾成中國古代造園史上的頂峰。為了仿效,為了方便朝班,更是為了享受,王公大臣也在西郊購地,建起自己的園墅別業。明珠就在暢春園咫尺之處,興建“自怡園”。取海澱、西山一帶的山水之勝,構架了景似江南的私傢花園。而納蘭性德把屬於自己的別業命名為“淥水亭”,一是因為有水,更是因為慕水之德以自比。並把自己的著作也題為《淥水亭雜識》。詞人取流水清澈、澹泊、涵遠之意,以水為友、以水為伴,在此療養,休閑,作詩填詞,研讀經史,著書立說,並邀客燕集,雅會詩書——一個的道的文化沙竜。就在他辭世之時,也沒離開他的淥水亭。與之相比,同在水泉豐沛的海澱,武夫僧格林沁卻造旱園,在園中起山神廟。權宦李蓮英於海澱鎮鬧市中置産業三處,方便起居卻無水趣。宗室商人薩利建宅通衢,招搖有餘,風雅稍遜。試想,如果這位偉大的以水為性,藉水寄情的詞人沒有了水,他的情感激發和創作靈感的迸出就要大打折扣,甚至幾近幹涸。如果以山為題、以山為懷,那他的藝術也定是另種風度了。
  納蘭性德的詩詞中,對荷花的吟詠,描述很多。以荷花來比興納蘭公子的高潔品格,是再恰當不過的。出污泥而不染是文人雅士們崇尚的境界。它起始於佛教的有關教義,把荷花作為超凡脫俗的象徵。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把梅、竹、蘭、菊“四君子”和鬆柏、荷花等人格化,賦予人的性格、情感、志趣,使其具有了特定的文化內涵和哲學意藴。鄭板橋的竹、金農的梅、曹雪芹的石,都成了寄托文人心態、情感的文化圖騰。而納蘭性德卻認定了荷花。他的號為楞伽山人,有禪緣者,看重荷花,更在情理之中。納蘭性德所居,所樂之處均有水存在,水中的荷花更陶冶詩人的性情。甕山泊畔有芙蓉十裏,玉泉山下有芙蓉殿,淥水亭邊碧水菱荷,皂甲屯明珠花園西花園遺址仍殘留水沼,出土蓮花紋漢白玉欄板……這無不說明它與納蘭性德的生活、創作有着密切的關聯,它與詞人的精神始終同在。
  中國歷代文人追求對物質性理的認識,並把它與人生觀、世界觀等哲學概念聯繫起來,指導生活、事業、並把它藝術化。在哲學的理性與藝術的熱情的交匯點上有所生發。納蘭性德也不例外,他以詩詞的形式,以傑出的藝術互為觀照着他的哲學理念。
風物起興
  納蘭性德的詩詞中,有不少是因扈駕遊歷北京西山一帶風景名勝時寫作的。這些地方至今幾乎都有跡可尋,有史可稽。這些因名勝古跡生發的感慨和情緻出之有處。通過對所寫地方進行體察,能夠更深刻,更全面地瞭解,認識納蘭性德此類詩詞創作的起因和他豐富的文史知識,以及對客觀事物形象準確的感受。納蘭納蘭性德曾隨康熙幸遊“八大處”寶珠洞。他扈從玄燁憑高遠望,寫下《望海潮·寶珠洞》“漠陵風雨、寒煙衰草,江山滿目興亡。白日空山,夜深清唄,算來別是凄涼。往事最堪傷,想銅駱巷陌,金𠔌風光。幾處離宮,至今童子牧牛羊。荒沙一片茫茫,有桑幹一綫,雪冷雕翔。一道炊煙,三分夢雨,忍看林表斜陽。歸雁兩三行,見亂雲低水,鐵騎荒岡。僧飯黃昏,鬆門涼月拂衣裳。”站在平坡山巔寶珠洞眺遠亭上,宜南嚮、東嚮眺望。南望,永定河一綫漂渺如帶似紗由它千萬年泛濫衝刷形成的西山洪積扇,不但形成北京平原,在北京古地理上也有着至關重要的影響,而且至今在其兩岸仍可見大片荒沙,纍纍土崗。山下不遠是八寶山、老山、田村山、石景山,兩千年前的漢墓早以少為人知,山腳下元代翠微公主的陵墓湮沒無尋,明代貴戚葬地已被清朝王公墳塋逐漸取代。東南望,遼金殘毀的城垣尤在,元大都址上的明清北京城紫氣東來。遼宋於會城門北、紫竹院一帶進行了“高梁河會戰”遼軍鐵騎的馳援,使宋軍大崩潰。金兵攻陷遼幽州城,在其上建中都城。元人將金中都付之一炬後,東移城廓建大都城。歷史變遷,王朝更迭,都邑興廢,引發了納蘭性德的無限感慨。
  納蘭性德從駕到西山黑竜潭,寫下《憶秦娥·竜潭口》“山重疊,懸崖一綫天疑裂。天疑裂、斷碑題字,古苔橫嚙。風聲雷動鳴金鐵,陰森潭底蛟竜窟。蛟竜窟,興亡滿眼,舊時明月。”黑竜潭位於畫眉山北,在山嘴處東北石崖下。這裏石色青黑,樹木蕭森,蔭濃苔滑。泉水從深潭底冒出,水勢較旺。這周圍山林於背陰處更高大繁茂,因為𠔌中土厚,陰處涵水,不似嚮陽坡上風大乾燥。而潭口處黛色石崖下會讓人有山岩開裂、潭深難測之感。這股泉水屬於石灰岩地區溶洞、裂隙中的暗河涌出,水量較大。這段白噩紀形成的石灰岩地層,與三裏外白傢曈火織蛛山(石灰山)後的大溶洞(現已無存)的地層一致,並與那個曾有水流、被稱之海眼的溶洞有直接關聯。這裏的山體岩石不但與南邊一脈相連的紅色火山砂岩的“火山頭”地層結構不同,一紅一黑,而且這股泉水與香山雙清、櫻桃溝、簸箕水,七王墳後香水院等山泉不一樣,不是由山體地層涵水下滲,至山腳處形成泉水露頭,而是屬於喀斯特地貌暗河伏流的涌出。因此,這個“竜”不小,傳說是東海竜王的七子於此潛居。清代這裏一度成為皇傢的敕建黑竜王廟。所以說,《帝京景物略》中記述的涌水情形是正確的。納蘭性德的直觀感受也是準確的。且不說《清詞史》中評論該詞“感慨倍多,遙思騰越”。就此也能從現代科學的角度驗證納蘭性德重視真實感受,仔細觀看事物是頗為精到準確的。納蘭另外納蘭性德在大覺寺的吟唱,也使凡去過該寺的人,倍感貼切。大覺寺始創遼代。納蘭性德時見到的大覺寺是明代的規製。它是北京“八大寺院”之一,至今大雄寶殿,三世佛殿還保留着明代的木結構。大覺寺院落寬闊,殿堂高大,花木繁多,以玉蘭、銀杏最為著名。(解放後這裏一直是林學院的實習林場)大殿中保留着精美壁畫、懸塑。至今主佛像、“二十諸天”、“十二緣覺”的塑像保留完好。所以納蘭性德的《浣溪沙、大覺寺》“燕壘空梁畫壁寒,諸天花雨散幽關”。篆香清梵有無間。蛺蝶乍從簾影度,櫻桃半是鳥銜殘,此時相對一言。”其中空梁、畫壁、諸天、蛺蝶、燕雀等不是作者憑空臆造的。而且從中還能讓人想見侍衛在高大殿堂的臺階下巡行,在僻靜的行官跨院當值的處身角度。這種人與景物的位置感和梵天幽靜之感,是於今天都能在實地感受到的。納蘭納蘭性德在奉值宿衛竜泉寺時作的《五律·宿竜泉山寺》以區區數行,把個不大的寺院和環境,甚至作者所在的位置都勾畫出來。竜泉寺後的山峰為花崗岩,陡峭如削,其勢如列。因此詩中有“列岫”一詞。因為地形的限製,寺中殿宇,院落不深,而是一字橫嚮排開。從屬群房由西嚮東排列。如果納蘭性德晚間下崗後,聯想與明萬歷皇帝有關的佛事,並遙望明陵的地方在寺內,大約就是群房最東端。這裏是最後一個小院落,屋宇不太大,從現在的警衛控製觀點看,也是設崗立哨的地方。小院東、南兩面女墻齊腰,能憑欄就高遠望。所能望出之處為東南、兼有東北。十三陵則在視野的最偏北嚮。女墻的高坎下有一條從山下而來的石板古道,是去妙峰山進香的古道之一。站在此高處,沿古道嚮東北延伸,詩人的思路由此飛嚮天壽山,跨越了世紀。納蘭納蘭性德寫海澱、玉泉山一帶的水域風光時,往往把它與江南並比。確也如此,這一帶水源充沛,河湖相連,菱荷舟帆、平堤沙岸,或“十裏湖光載酒遊”,或平堤走馬披春風。總之在寫到這類風光時,一般都是比較清新抒情的,不似前般懷古之作,比較凝重深沉。這裏一方面反映他的性格與水域情結相吻合。另一方面,當時文化發達的江南對詞人的影響,使凡與此文化生發環境相一致的情調就就容易在作者的心緒上形成一種內在暗合,調動起他的舒和明朗的創作情緒。納蘭納蘭性德的這類詩詞,受着他閱歷的風光名勝的影響,有感而發,由此及彼,由有限到無限。這是他的一種生活之源,這種生活對他的創作具有提示、陶冶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講,這也是一種生活對他創作的賜予。
納蘭性德名句
  休為西風瘦,痛飲頻搔首。
  舊歡如在夢魂中,自然腸欲斷,何必更秋風。
  莫恨流年似水,恨消殘蝶粉。
  閑愁總付醉來眠,衹恐醒時依舊到樽前。
  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紅蕤欹側看斜陽。
  人間所事堪惆悵,莫嚮橫塘問舊遊。
  當時領略,而今斷送,總負多情。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
  粉香看又別,空剩當時月。月也異當時,凄清照鬢絲。
  靜數秋天,又誤心期到下弦。
  。
  山一程,水一程,身嚮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人生若衹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當時衹道是尋常
納蘭性德作品集
  納蘭性德詞全集(《飲水詞》)
  憶江南
  昏鴉盡,小立恨因誰?急雪乍翻香閣絮,輕風吹到膽瓶梅。心字已成灰。
  赤棗子
  驚曉漏,護春眠。格外嬌慵衹自憐。寄語釀花風日好,緑窗來與上琴弦。
  憶王孫
  西風一夜翦芭蕉。倦眼經秋耐寂寥?強把心情付濁醪。讀離騷。愁似湘江日夜潮。
  玉連環影
  (按此調譜律不載,或亦自度麯)
  何處?幾葉蕭蕭雨。濕盡檐花,花底人無語,掩屏山,玉爐寒。誰見兩眉愁聚倚闌幹。
  訴衷情
  冷落綉衾誰與伴?倚香篝。春睡起,斜日照梳頭。欲寫兩眉愁,休休。遠山殘翠收。莫登樓。
  如夢令
  正是轆轤金井,滿砌落花紅冷。驀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難定。誰省?誰省?從此簟紋燈影。
  又
  纖月黃昏庭院,語密翻教醉淺。知否那人心?舊恨新歡相半。誰見?誰見?珊枕淚痕紅泫。
  又
  木葉紛紛歸路。殘月曉風何處。消息半浮瀋,今夜相思幾許。秋雨,秋雨。一半西風吹去。
  長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嚮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相見歡
  微雲一抹遙峰,冷溶溶,恰與個人清曉畫眉同。
  紅蠟淚,青綾被,水沉濃,卻與黃茅野店聽西風。
  又
  落花如夢凄迷,麝煙微,又是夕陽潛下小樓西。
  愁無限,消瘦盡,有誰知?閑教玉籠鸚鵡念郎詩。
  昭君怨
  深禁好春誰惜?薄暮瑤階伫立。別院管弦聲,不分明。
  又是梨花欲謝,綉被春寒今夜。寂寂鎖朱門,夢承恩。
  酒泉子
  謝卻荼蘼,一片月明如水。篆香消,猶未睡,早鴉啼。
  嫩寒無賴羅衣薄,休傍闌幹角。最愁人,燈欲落,雁還飛。
  生查子
  東風不解愁,偷展湘裙衩。獨夜背紗籠,影著纖腰畫。
  爇盡水沉煙,露滴鴛鴦瓦。花骨冷宜香,小立櫻桃下。
  又
  短焰剔殘花,夜久邊聲寂。倦舞卻聞雞,暗覺青綾濕。
  天水接冥蒙,一角西南白。欲渡浣花溪,遠夢輕無力。
  又
  愁悵彩雲飛,碧落知何許?不見合歡花,空倚相思樹。
  總是別時情,那得分明語。判得最長宵,數盡厭厭雨。
  點絳唇 (詠風蘭)
  別樣幽芬,更無濃豔催開處。凌波欲去,且為東風住。
  忒煞蕭疏,怎耐秋如許?還留取,冷香半縷,第一湘江雨。
  又
  一種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庚郎未老,何事傷心早?
  素壁斜輝,竹影橫窗掃。空房悄,烏啼欲曉,又下西樓了。
  又 (黃花城早望)
  五夜光寒,照來積雪平於棧。西風何限,自起披衣看。
  對此茫茫,不覺成長嘆。何時旦,曉星欲散,飛起平沙雁。
  又
  小院新涼,晚來頓覺羅衫薄。不成孤酌,形影空酬酢。
  蕭寺憐君,別緒應蕭索。西風惡,夕陽吹角,一陣槐花落。
  浣溪沙
  伏雨朝寒愁不勝,那能還傍杏花行?去年高摘鬥輕盈。
  漫惹爐煙雙袖紫,空將酒暈一衫青。人間何處問多情。
  浣溪沙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衹道是尋常。
  又
  西郊馮氏園看海棠,因憶香嚴詞有感
  誰道飄零不可憐,舊遊時節好花天,斷腸人去自經年。
  一片暈紅纔著雨,晚風吹掠鬢雲偏。倩魂銷盡夕陽前。
  又
  欲問江梅瘦幾分,衹看愁損翠羅裙,麝篝衾冷惜餘熏。
  可奈暮寒長倚竹,便教春好不開門。枇杷花下校書人。
  又
  一半殘陽下小樓,朱簾斜控軟金鈎。倚欄無緒不能愁。
  有個盈盈騎馬過,薄妝淺黛亦風流。見人羞澀卻回頭。
  又
  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裏憶平生。
  又
  微暈嬌花濕欲流,簟紋燈影一生愁,夢回疑在遠山樓。
  殘月暗窺金屈戍,軟風徐蕩玉簾鈎。待聽鄰女喚梳頭。
  又 (北古口)
  楊柳千條送馬蹄,北來徵雁舊南飛,客中誰與換春衣?
  終古閑情歸落照,一春幽夢逐遊絲。信回剛道別多時。
  又
  身嚮雲山那畔行,北風吹斷馬嘶聲,深秋遠塞若為情。
  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城。古今幽恨幾時平。
  又
  十八年來墜世間,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誰邊?
  紫玉釵斜燈影背,紅綿粉冷枕函邊。相看好處卻無言。
  又 (寄嚴蓀友)
  藕蕩橋邊理約筒,苎蘿西去五湖東,筆床茶竈太從容。
  況有短墻銀杏雨,更兼高閣玉蘭風。畫眉閑了畫芙蓉。
  又
  欲寄愁心朔雁邊,西風濁酒慘離筵。黃花時節碧雲天。
  古戍烽煙迷斥堠,夕陽村落解鞍韉。不知徵戰幾人還。
  又
  敗葉填溪水已冰,夕陽猶照短長亭。行來廢寺失題名。
  駐馬客臨碑上字,鬥雞人撥佛前燈。勞勞塵世幾時醒?
  霜天曉角
  重來丁酒,折盡風前柳。若問看花情緒,似當日,怎能夠?
  休為西風瘦,痛飲頻搔首。自古青蠅白璧,天已早安排就。
  菩薩蠻
  霧窗寒對遙天暮,暮天遙對寒窗霧。花落正啼鴉,鴉啼正落花。
  袖羅垂影瘦,瘦影垂羅袖。風翦一絲紅,紅絲一翦風。
  又
  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見殘紅舞。不忍覆餘觴,臨風淚數行。
  粉香看又別,空剩當時月。月也異當時,凄清照鬢絲。
  又 (早春)
  曉寒瘦著西南月,丁丁漏箭餘香咽。春已十分宜,東風無是非。
  蜀魂羞顧影,玉照斜紅冷。誰唱後庭花,新年憶舊傢。
  又
  黃雲紫塞三千裏,女墻西畔啼烏起。落日萬山寒,蕭蕭獵馬還。
  笳聲聽不得,入夜空城黑。秋夢不歸傢,殘燈落碎花。
  又
  春雲吹散湘簾雨,絮黏蝴蝶飛還住。人在玉樓中,樓高四面風。
  柳煙絲一把,暝色籠鴛瓦。休近小闌幹,夕陽無限山。
  減字木蘭花 (新月)
  晚妝欲罷,更把纖眉臨鏡畫。準待分明,和雨和煙兩不勝。
  莫教星替,守取團圓終必遂。此夜紅樓,天上人間一樣愁。
  又
  燭花搖影,冷透疏衾剛欲醒。待不思量,不許孤眠不斷腸。
  茫茫碧落,天上人間情一諾。銀漢難通,穩耐風波願始從。
  又
  相逢不語,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暈紅潮,斜溜鬟心衹鳳翹。
  待將低喚,直為凝情恐人見。欲訴幽懷,轉過回闌叩玉釵。
  卜算子 (新柳)
  嬌軟不勝垂,瘦怯那禁舞。多事年年二月風,翦出鵝黃縷。
  一種可憐生,落日和煙雨。蘇小門前長短條,即漸迷行處。
  采桑子
  彤霞久絶飛瓊字,人在誰邊。人在誰邊,今夜玉清眠不眠。
  香銷被冷殘燈滅,靜數秋天。靜數秋天,又誤心期到下弦。
  又
  誰翻樂府凄涼麯?風也蕭蕭,雨也蕭蕭,瘦盡燈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曾到謝橋。
  又
  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
  謝娘別後誰能惜,飄泊天涯。寒月悲笳,萬裏西風瀚海沙。
  又
  桃花羞作無情死,感激東風。吹落嬌紅,飛入窗間伴懊儂。
  誰憐辛苦東陽瘦,也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處濃。
  又
  撥燈書盡紅箋也,依舊無聊。玉漏迢迢,夢裏寒花隔玉簫。
  幾竿修竹三更雨,葉葉蕭蕭。分付秋潮,莫誤雙魚到謝橋。
  又
  謝家庭院殘更立,燕宿雕粱。月度銀墻,不辨花叢那辨香?
  此情已自成追憶,零落鴛鴦。雨歇微涼,十一年前夢一場。
  又
  而今纔道當時錯,心緒凄迷。紅淚偷垂,滿眼春風百事非。
  情知此後來無計,強說歡期。一別如斯,落盡犁花月又西。
  又
  明月多情應笑我,笑我如今,孤負春心,獨自閑行獨自吟。
  近來怕說當時事,結遍蘭襟。月淺燈深,夢裏雲歸何處尋?
  好事近
  簾外五更風,消受曉寒時節。剛剩秋衾一半,擁透簾殘月。
  爭教清淚不成冰,好處便輕別。擬把傷離情緒,待曉寒重說。
  又
  何路嚮傢園,歷歷殘山剩水。都把一春冷澹,到麥秋天氣。
  料應重發隔年花,莫問花前事。縱使東風依舊,怕紅顔不似。
  清平樂
  煙輕雨小,望裏青難了。一縷斷虹垂樹杪,又是亂山殘照。
  憑高目斷徵途,暮雲千裏平蕪。日夜河流東下,錦書應托雙魚。
  又
  青陵蝶夢,倒挂憐麽鳳。褪粉收香情一種,樓傍玉釵偷共。
  愔愔鏡閣飛蛾,誰傳錦字秋河?蓮子依然隱霧,菱花偷惜橫波。
  又
  將愁不去,秋色行難住。六麯屏山深院宇,日日風風雨雨。
  雨晴籬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陽。回首涼雲暮葉,黃昏無限思量。
  又 (憶梁汾)
  纔聽夜雨,便覺秋如許。繞砌蛩螿人不語,有夢轉愁無據。
  亂山千疊橫江,憶君遊倦何方。知否小窗紅燭。照人此夜凄涼。
  又
  塞鴻去矣,錦字何時寄?記得燈前佯忍淚,卻問明朝行未。
  別來幾度如珪,飄零落葉成堆。一種曉寒殘夢,凄涼畢竟因誰?
  又
  風鬟雨鬢,偏是來無準。倦倚玉蘭看月暈,容易語低香近。
  軟風吹過窗紗,心期便隔天涯。從此傷春傷別,黃昏衹對梨花。
  又 (元夜月蝕)
  瑤華映闕,烘散蓂墀雪。比似尋常清景別,第一團圓時節。
  影娥忽泛初弦,分輝藉與宮蓮。七寶修成合壁,重輪歲歲中天。
  憶秦娥
  山重疊,懸崖一綫天疑裂。天疑裂,斷碑題字,古苔橫嚙。
  風聲雷動鳴金鐵,陰森潭底蛟竜窟。蛟竜窟,興亡滿眼,舊時明月。
  又
  春深淺,一痕搖漾青如翦。青如翦,鷺鷥立處,煙蕪平遠。
  吹開吹謝東風倦,緗桃自惜紅顔變。紅顔變,兔葵燕麥,重來相見。
  阮郎歸
  斜風細雨正霏霏,畫簾拖地垂。屏山幾麯篆煙微,閑庭柳絮飛。
  新緑密,亂紅稀。乳鶯殘日啼。春寒欲透綉縷金衣,落花郎未歸。
  畫堂春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漿嚮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
  眼兒媚
  獨倚春寒掩夕霏,清露泣銖衣。玉簫吹夢,金釵畫影,悔不同攜。
  刻殘紅燭曾相待,舊事總依稀。料應遺恨,月中教去,花底催歸。
  又
  重見星娥碧海槎,忍笑卻盤鴉。尋常多少,月明風細,今夜偏佳。
  休籠彩筆閑書字,街鼓已三撾。煙絲欲裊,露光微泫,春在桃花。
  又 (詠梅)
  莫把瓊花比澹妝,誰似白霓裳。別樣清幽,自然標格,莫近東墻。
  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與凄涼。可憐遙夜,冷煙和月,疏影橫窗。
  攤破浣溪沙
  林下荒苔道韞傢,生憐玉骨委塵沙。愁嚮風前無處說,數歸鴉。
  半世浮萍隨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綿吹欲碎,繞天涯。
  又
  欲語心情夢已闌,鏡中依約見春山。方悔從前真草草,等閑看。
  環佩衹應歸月下,鈿釵何意寄人間。多少滴殘紅蠟淚,幾時幹?
  又
  小立紅橋柳半垂,越羅裙颺縷金衣。采得石榴雙葉子,欲遺誰?
  便是有情當落月,衹應無伴送斜暉。寄語東風休著力,不禁吹。
  又
  昨夜濃香分外宜,天將妍暖護雙棲,樺燭影微紅玉軟,燕釵垂。
  幾為愁多翻自笑,那逢歡極卻含啼。央及蓮花清漏滴,莫相催。
  青衫濕 (悼亡)
  近來無限傷心事,誰與話長更?從教分付,緑窗紅淚,早雁初鶯。
  當時領略,而今斷送,總負多情。忽疑君到,漆燈風颭,癡數春星。
  海棠春
  落紅片片渾如霧,不教更覓桃源路。香徑晚風寒,月在花飛處。
  薔薇影暗空凝伫,任碧颭輕衫縈住。驚起早棲鴉,飛過鞦韆去。
  太常引 (自題小照)
  西風乍起峭寒生,驚雁避移營。千裏暮雲平,休回首長亭短亭。
  無窮山色,無邊往事,一例冷清清。試倩玉簫聲,喚千古英雄夢醒。
  南歌子
  翠袖凝寒薄,簾衣入夜空。病容扶起月明中,惹得一絲殘篆舊薫籠。
  暗覺歡期過,遙知別恨同。疏花已是不禁風,那更夜深清露濕愁紅。
  又 (古戍)
  古戍饑烏集,荒城野雉飛。何年劫火剩殘灰,試看英雄碧血滿竜堆。
  玉帳空分壘,金笳已罷吹。東風回首盡成非,不道興亡命也豈人為。
  憶江南 (宿雙林禪院有感)
  心灰盡,有發未全僧。風雨消磨生死別,似曾相識衹孤檠,情在不能醒。
  搖落後,清吹那堪聽。淅瀝暗飄金井葉,乍聞風定又鐘聲,薄福薦傾城。
  浪淘沙
  紅影濕幽窗,瘦盡春光。雨餘花外卻斜陽。誰見薄衫低髻子,抱膝思量。
  莫道不凄涼,早近持觴。暗思何事斷人腸。曾是嚮他春夢裏,瞥遇回廊。
  又
  眉譜待全刪,別畫秋山,朝雲漸入有無間。莫笑生涯渾是夢,好夢原難。
  紅咮啄花殘,獨自憑闌。月斜風起袷衣單。消受春風都一例,若個偏寒。
  又
  紫玉撥寒灰,心字全非,疏簾猶自隔年垂。半捲夕陽紅雨入,燕子了時。
  回首碧雲西,多少心期,短長亭外短長堤。百尺遊絲千裏夢,無限凄迷。
  又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頭,教他珍重護風流。端的為誰添病也,更為誰羞?
  密意未曾休,密願難酬。珠簾四捲月當樓。暗憶歡期真似夢,夢也須留。
  又
  清鏡上朝雲,宿篆猶薫,一春雙袂盡啼痕。那更夜來孤枕側,又夢歸人。
  花底病中身,懶畫湘文,藕絲裳帶奈銷魂。綉榻定知添幾綫,寂掩重門。
  鷓鴣天
  獨背殘陽上小樓,誰傢玉笛韻偏幽。一行白雁遙天暮,幾點黃花滿地秋。
  驚節序,嘆沉浮,穠華如夢水東流。人間所事堪惆悵,莫嚮橫塘問舊遊。
  又
  雁貼寒雲次第飛,嚮南猶自怨歸遲。誰能瘦馬關山道,又到西風撲鬢時。
  人杳杳,思依依,更無芳樹有烏啼。憑將掃黛窗前月,持嚮今朝照別離。
  又
  別緒如絲睡不成,那堪孤枕夢邊城。因聽紫塞三更雨,卻憶紅樓半夜燈。
  書鄭重,恨分明,天將愁味釀多情。起來呵手封題處,偏到鴛鴦兩字冰。
  又
  冷露無聲夜欲闌,棲鴉不定朔風寒。生憎畫鼓樓頭急,不放徵人夢裏還。
  秋澹澹,月彎彎,無人起嚮月中看。明朝匹馬相思處,知隔千山與萬山。
  又 (送梁汾南還,時方為題小影)
  握手西風淚不幹,年來多在別離間。遙知獨聽燈前雨,轉憶同看雪後山。
  憑寄語,勸加餐,桂花時節約重還。分明小像沉香縷,一片傷心欲畫難。
  又 (七月初四夜風雨,其明日是亡婦生辰)
  塵滿疏簾素帶飄,真成暗度可憐宵。幾回偷拭青衫淚,忽傍犀奩見翠翹。
  惟有恨,轉無聊。五更依舊落花朝。衰楊葉盡絲難盡,冷雨凄風打畫橋。
  河傳
  春淺,紅怨。掩雙環,微雨花間畫閑。無言暗將紅淚彈。闌珊,香銷輕夢還。
  斜倚畫屏思往事,皆不是,空作相思字。記當時,垂柳絲,花枝,滿庭蝴蝶兒。
  木蘭花令 (擬古决絶詞)
  人生若衹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虞美人
  春情衹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陽何事近黃昏,不道人間猶有未招魂。
  銀箋別夢當時句,密綰同心苣。為伊判作夢中人,長嚮畫圖清夜喚真真。
  又
  彩雲易嚮秋空散,燕子憐長嘆。幾番離合總無因,贏得一回僝僽一回親。
  歸鴻舊約霜前至,可寄香箋字?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紅蕤欹側看斜陽。
  又
  銀床淅瀝青梧老,屧粉秋蛩掃。采香行處蹙連錢,拾得翠翹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
  又 (為梁汾賦)
  憑君料理花間課,莫負當初我。眼看雞犬上天梯,黃九自招秦七共泥犁。
  瘦狂那似癡肥好,判任癡肥笑。笑他多病與長貧,不及諸公袞袞嚮風塵。
  又
  殘燈風滅爐煙冷,相伴唯孤影。判叫狼藉醉清樽,為問世間醒眼是何人。
  難逢易散花間酒,飲罷空搔首。閑愁總付醉來眠,衹恐醒時依舊到樽前。
  南鄉子
  飛絮晚悠颺,斜日波紋映畫梁。刺綉女兒樓上立,柔腸,愛看晴絲百尺長。
  風定卻聞香,吹落殘紅在綉床。休墜玉釵驚比翼,雙雙,共唼蘋花緑滿塘。
  又
  煙暖雨初收,落盡繁花小院幽。摘得一雙紅豆子,低頭,說著分攜淚暗流。
  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將酹石尤。別自有人桃葉渡,扁舟,一種煙波各自愁。
  又 (為亡婦題照)
  淚咽卻無聲,衹嚮從前悔薄情,憑仗丹青重省識。盈盈。一片傷心畫不成。
  別語忒分明。午夜鶼鶼夢早醒。卿自早醒儂自夢,更更。泣盡風檐夜雨鈴。
  一斛珠 (元夜月蝕)
  星毬映徹,一痕微褪梅梢雪。紫姑待話經年別,竊藥心灰,慵把菱花揭。
  踏歌纔起清鉦歇,扇紈仍似秋期潔。天公畢竟風流絶,教看蛾眉,特放些時缺。
  踏莎行
  春水鴉頭,春山鸚嘴,煙絲無力風斜倚。百花時節好逢迎,可憐人掩屏山睡。
  密語移燈,閑情枕臂,從教醖釀孤眠味。春鴻不解諱相思,映窗書破人人字。
  又 (寄見陽)
  倚柳題箋,當花側帽,賞心應比驅馳好。錯教雙鬢受東風,看吹緑影成絲早。
  金殿寒鴉,玉階春草,就中冷暖和誰道?小樓明月鎮長閑,人生何事緇塵老。
  臨江仙 (寄嚴蓀友)
  別後閑情何所寄,初鶯早雁相思。如今憔悴異當時,飄零心事,殘月落花知。
  生小不知江上路,分明卻到梁溪。匆匆剛欲話分攜,香消夢冷,窗白一聲雞。
  又 (永平道中)
  獨客單衾誰念我,曉來涼雨颼颼。椷書欲寄又還休,個儂憔悴,禁得更添愁。
  曾記年年三月病,而今病嚮深秋。廬竜風景白人頭,藥爐煙裏,支枕聽河流。
  又 (謝餉櫻桃)
  緑葉成陰春盡也,守宮偏護星星。留將顔色慰多情,分明千點淚,貯作玉壺冰。
  獨臥文園方病渴,強拈紅豆酬卿。感卿珍重報流鶯,惜花須自愛,休衹為花疼。
  又
  絲雨如塵雲著水,嫣香碎拾吳宮。百花冷暖避東風,酷憐嬌易散,燕子學偎紅。
  人說病宜隨月減,懨懨卻與春同。可能留蝶抱花叢,不成雙夢影,翻笑杏梁空。
  又 (塞上得傢報雲秋海棠開矣,賦此)
  六麯闌幹三夜雨,倩誰護取嬌慵。可憐寂寞粉墻東,已分裙釵緑,猶裹淚綃紅。
  曾記鬢邊斜落下,半床涼月惺忪。舊歡如在夢魂中,自然腸欲斷,何必更秋風。
  又 (寒柳)
  飛絮飛花何處是?層冰積雪摧殘。疏疏一樹五更寒。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
  最是繁絲搖落後,轉教人憶春山。湔裙夢斷續應難。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
  蝶戀花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夕夕長如玦。但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奈鐘情容易絶,燕子依然,軟踏簾鈎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又
  眼底風光留不住,和暖和香,又上雕鞍去。欲倩煙絲遮別路,垂楊那是相思樹。
  惆悵玉顔成間阻,何事東風,不作繁華主。斷帶依然留乞句,斑騅一係無尋處。
  又
  又到緑楊曾折處,不語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連天無意緒,雁聲遠嚮蕭關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衹恨西風,吹夢成今古。明日客程還幾許,沾衣況是新寒雨。
  踏莎美人 (清明)
  拾翠歸遲,踏青期近,香箋小疊隣姬訊。櫻桃花謝已清明,何事緣鬢斜嚲寶釵橫。
  淺黛雙彎,柔腸幾寸,不堪更惹青春恨。曉窗窺夢有流鶯,也說個儂憔悴可憐生。
  (按此調為顧梁汾自度麯)
  蘇幕遮
  枕函香,花徑漏。依約相逢,絮語黃昏後。時節薄寒人病酒,鏟地梨花,徹夜東風瘦。
  掩銀屏,垂翠袖。何處吹簫,脈脈情微逗。腸斷月明紅豆蔻,月似當時,人似當時否?
  又 (再送蓀友南還)
  人生南北真如夢,但臥金山高處。白波東逝,鳥啼花落,任他日暮。別酒盈觴,一聲將息,送君歸去。便煙波萬頃,半帆殘月,幾回首,相思苦。
  可憶柴門深閉,玉繩低、翦燈夜雨。浮生如此,別多會少,不如莫遇。愁對西軒,荔墻葉暗,黃昏風雨。更那堪幾處,金戈鐵馬,把凄涼助。
  齊天樂 (上元)
  闌珊火樹魚竜舞,望中寶釵樓遠。靺鞨餘紅,琉璃剩碧,待屬花歸緩緩。寒輕漏淺。正乍斂煙霏,隕星如箭。舊事驚心,一雙蓮影藕絲斷。
  莫恨流年似水,恨消殘蝶粉,韶光忒賤。細語吹香,暗塵籠鬢,都逐曉風零亂。闌幹敲遍。問簾底纖纖,甚時重見?不解相思,月華今夜滿。
  又 (洗妝臺懷舊)
  六宮佳麗誰曾見,層臺尚臨芳渚。露腳斜飛,虹腰欲斷,荷葉未收殘雨。添妝何處,試問取雕籠,雪衣分付。一鏡空蒙,鴛鴦拂破白頻去。
  相傳內傢結束,有帊裝孤穩,靴縫女古。冷豔全消,蒼苔玉匣,翻出十眉遺譜。人間朝暮。看胭粉亭西,幾堆塵土。衹有花鈴,綰風深夜雨過天晴。
  又 (塞外七夕)
  白狼河北秋偏早,星橋又迎河鼓。清漏頻移,微雲欲濕,正是金風玉露。兩眉愁聚。待歸踏榆花,那時纔訴。衹恐重逢,明明相視更無語。
  人間別離無數。嚮瓜果筵前,碧天凝伫。連理千化,相思一葉,畢竟隨風何處。羈棲良苦。算未抵空房,冷香啼曙。今夜天孫,笑人愁似許。
  沁園春
  試望陰山,黯然銷魂,無言徘徊。見青峰幾簇,去天才尺;黃沙一片,匝地無埃。碎葉城荒,拂雲堆遠,雕外寒煙慘不開。踟躕久,忽冰崖轉石,萬壑驚雷。
  窮邊自足愁懷。又何必平生多恨哉?衹凄涼絶塞,蛾眉遺塚;銷沉腐草,駿骨空臺。北轉河流,南橫鬥柄,略點微霜鬢早衰。君不信,嚮西風回首,百事堪哀。
  沁園春 丁巳重陽前三日,夢亡婦淡裝素服,執手哽咽,語多不復能記。但臨別有雲:“銜恨願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嚮郎圓。”婦素未工詩,不知何以得此也,覺後感賦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記綉榻閑時,並吹戲雨;雕闌麯處,同倚斜陽。夢好難留,詩殘莫續,贏得更深哭一場。遺容在,衹靈飆一轉,未許端詳。
  重尋碧落茫茫。料短發、朝來定有霜。便人間天上,塵緣未斷;春花秋葉,觸緒還傷。欲結綢繆,翻驚搖落,減盡荀衣昨日香。真無奈,倩聲聲鄰笛,譜出回腸。
  金縷麯 (贈梁汾)
  德也狂生耳。偶然間、淄塵京國,烏衣門第。有酒惟澆趙州土,誰會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嚮尊前、拭盡英雄淚。君不見,月如水。
  共君此夜須沉醉。且由他、蛾眉謠諑,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問,冷笑置之而已。尋思起、從頭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後身緣、恐結他生裏。然諾重,君須記。
  又 (再贈梁汾,用秋水軒舊韻)
  酒涴青衫捲,盡從前、風流京兆,閑情未遣。江左知名今廿載,枯樹淚痕休泫。搖落盡、玉蛾金繭。多少殷勤紅葉句,禦溝深、不似天河淺。空省識,畫圖展。
  高才自古難通顯。枉教他、堵墻落筆,凌雲書扁。入格遊梁重到處,駭看村莊吠犬。獨憔悴、斯人不免。兗兗門前題鳳客,竟居然、潤色朝傢典。憑觸忌,舌難翦。
  又
  生怕芳尊滿。到更深、迷離醉影,殘燈相伴。依舊回廊新月在,不定竹聲撩亂。問愁與、春宵長短。燕子樓空弦索冷,任梨花、落盡無人管。誰領略,真真喚。
  此情擬倩東風浣。奈吹來、餘香病酒,旋添一半。惜別江淹消瘦了,怎耐輕寒輕暖。憶絮語、縱橫名碗。滴滴西窗紅蠟淚,那時腸、早為而今斷。任角枕,欹孤館。
  又 (簡梁汾,時方為吳漢槎作歸計)
  灑盡無端淚,莫因他、瓊樓寂寞,誤來人世。信道癡兒多厚福,誰遣偏生明慧。莫更著、浮名相纍。仕宦何妨如斷梗,衹那將、聲影供群吠。天欲問,且休矣。
  情深我自拚憔悴。轉丁寧、香憐易爇,玉憐輕碎。羨殺軟紅塵裏客,一味醉生夢死。歌與哭、任猜何意。絶塞生還吳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閑事。知我者,梁汾耳。
  又 (慰西溟)
  何事添凄咽?但由他、天公簸弄,莫教磨涅。失意每多如意少,終古幾人稱屈。須知道、福因纔折。獨臥藜床看北斗,背高城、玉笛吹成血。聽譙鼓,二更徹。
  丈夫未肯因人熱,且乘閑、五湖料理,扁舟一葉。淚似秋霖揮不盡,灑嚮野田黃蝶。須不羨、承明班列。馬跡車塵忙未了,任西風、吹冷長安月。又蕭寺,花如雪。
  又 (寄梁汾)
  木落吳江矣。正蕭條、西風南雁,碧雲千裏。落魄江湖還載酒,一種悲涼滋味。重回首、莫彈酸淚。不是天公教棄置,是才華、誤卻方城尉。飄泊處,誰相慰。
  別來我亦傷孤寄。更那堪、冰霜摧折,壯懷都廢。天遠難窮勞望眼,欲上高樓還已。君莫恨、埋愁無地。秋雨秋花關塞冰,且殷勤、好作加餐計。人豈得,長無謂。
  又 (亡婦忌日有感)
  此恨何時已。滴空階、寒更雨歇,葬花天氣。三載悠悠魂夢杳,是夢久應醒矣。料也覺、人間無味。不及夜臺塵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釵鈿約,竟拋棄。
  重泉若有雙魚寄。好知他、年來苦樂,與誰相倚。我自中宵成轉側,忍聽湘弦重理。待結個、他生知已。還怕兩人俱薄命,再緣慳、剩月零風裏。清淚盡,紙灰起。
  其中,長相思已選入小學五年級人教課標課文,為第五課。
納蘭性德陳列館
  位於海澱區上莊鎮翠湖水鄉旅遊度假區內。1998年建成。建築面積1 000平方米。海澱上莊是清代大詞人納蘭性德生前主要的活動地區,其死後埋葬於此。附近仍保存有其祖塋、故居明府花園及其他遺跡。陳列館通過實物、拓片、照片、圖表等,表現納蘭性德的一生,重點反映其文學成就。20世紀70年代其墓地出土的墓志銘、朝珠,以及部分封誥、康熙年間銅錢等也在此館展出。
百科大全
  Nalan Xingde
  納蘭性德
  清代滿族詞人。原名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其先祖原為蒙古吐默特氏,因攻占納□部,以地為氏,改姓納□──即納蘭。17世紀初為清太祖努爾哈赤降伏,後屬滿洲正黃旗。其父明珠為清康熙時大學士。
  納蘭性德自幼勤於修文習武。18歲中舉,22歲賜進士出身。選授三等侍衛,後晉為一等,扈從於康熙身邊。康熙非常賞識他的才幹,曾委派他到黑竜江呼倫,查勘沙俄侵擾情況,並安撫達斡爾邊民。輯有《全唐詩選》和《詞韻正略》。擅書法,精於書畫鑒賞。
  納蘭性德的詞集《側帽集》於康熙十七年(1678)問世,時年僅24歲。繼而,另一詞集《飲水詞》在吳中刊行。而綜合編纂他詩、詞、 文、 賦為《通志堂集》的,則是他的漢文老師徐乾學。
  他的詞集問世後,曾形成“傢傢爭唱飲水詞”(曹寅語)的局面。這不僅因其詞作“纏綿清婉,為當代冠”(鄭振鐸語),其思想的深沉,風格的清新,抒情狀物的不落窠臼、別開生面,也是重要原因。
  納蘭性德性澹泊。在涉獵漢文學傳統時,他將李白、陶潛奉為楷模。視功名權勢如敝屣,視相府長子、御前侍衛的地位為難以解脫的束縛,不到30歲竟“憂愁居其半,心事如落花”,産生了“海鷗無事,閑飛閑宿”的出世之想,這種心緒給他的作品塗上了一層濃重的哀愁。思鄉、思親、思友的主題,詞集裏多有所見。顧貞觀說:“容若詞一種凄惋處令人不忍卒讀。”
  王國維論及納蘭性德時說:“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不僅指出了他在中國詞壇上的歷史地位,而且概括了他的個人風格。
  (俞智先)
作品賞析
  納蘭容若著有《通志堂文集》二十捲,但大的的成就是在詞上。他的詞清新婉麗,獨具真情銳感,直指本心,在他生前刻本出版後産生過“傢傢爭唱”的轟動效應。在他身後,納蘭被譽為“滿清第一詞人”、“第一學人”,清傢詞話和學者均對他評價甚高,王國維贊曰“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到了民國時候,納蘭還是很出名的才子早逝的典例。有此為證:張恨水先生的《春明外史》中寫到一位才子,死於三十歲的壯年,其友慟道:‘看到平日寫的詞,我就料他跟那納蘭容若一樣,不能永年的……“
  在改革開放之前的一段時期裏,研究界衹關註社會性而忽略藝術性,認為納蘭容若的詞,或寫愛情或寫友情,根本沒有哪一首批評上層建築,也沒有哪一首關心勞苦大衆,就連他那些描寫邊塞風光的詞,也因籠罩着思鄉懷人之愁鬱,套不上“歌頌祖國大好河山”的套子。 所以,當代每個選本在評論納蘭詞時都要說些“內容單薄狹窄”、“思想境界不高”之類的話;在當代人編的書裏,納蘭與納蘭詞成了文學史的花邊,成了可有可無的一抹閑筆。
  這樣的觀點,在改革開放之後被重新審視,納蘭詞的藝術性得到廣泛的認可與重視。尤其自1985年值納蘭性德逝世三百周年紀念之際,承德納蘭性德研究會成立,把納蘭研究推嚮一個高潮。1997年8月由臺灣歷史文學學會和承德納蘭性德研究會共同發起組織的“海峽兩岸少數民族文學研討會”在承德舉行,納蘭性德研究是此次會議的重要議題,交流了一批有較高質量的學術論文,納蘭的傢世、生平、思想及創作等得到日益全面而精深的研究。 而對於普通大衆,納蘭性德與納蘭詞更得到了人們廣泛的認可與喜愛,甚至有人概括為“社會現象”之說。
  物性觀照
  在納蘭性德的詩詞中,寫景狀物關於水、荷尤其多。首先其別業就名為“淥水亭”。無論目前關於淥水亭所在地點的爭議怎樣,無論它是在京城內什剎海畔,還是在西郊玉泉山下,亦或在其封地皂甲屯玉河之浜,都沒能離開一個水字。是一處傍水的建築,或是有水的園囿。對於水,納蘭性德是情有獨鐘的。中國傳統文化中,把水認作有生命的物質,認為是有德的。並用水之德比君子之德。滋潤萬物,以柔剋剛,川流不息,從物質性理的角度賦與其哲學的內涵。這一點被納蘭性德這位詞人尤為看重。
  明代定都北京後,許多達官貴人紛紛在城內外營造私人花園。如城內的英國公花園、西郊皇親李偉的清華園和漕郎米萬鐘的勺園,都是極負盛名的。到了清朝,特別是王室在西郊大興園林土木,自暢春園始,到圓明園之鼎盛,三山五園,幾成中國古代造園史上的頂峰。為了仿效,為了方便朝班,更是為了享受,王公大臣也在西郊購地,建起自己的園墅別業。明珠就在暢春園咫尺之處,興建“自怡園”。取海澱、西山一帶的山水之勝,構架了景似江南的私傢花園。而納蘭性德把屬於自己的別業命名為“淥水亭”,一是因為有水,更是因為慕水之德以自比。並把自己的著作也題為《淥水亭雜識》。詞人取流水清澈、澹泊、涵遠之意,以水為友、以水為伴,在此療養,休閑,作詩填詞,研讀經史,著書立說,並邀客燕集,雅會詩書——一個的道的文化沙竜。就在他辭世之時,也沒離開他的淥水亭。與之相比,同在水泉豐沛的海澱,武夫僧格林沁卻造旱園,在園中起山神廟。權宦李蓮英於海澱鎮鬧市中置産業三處,方便起居卻無水趣。宗室商人薩利建宅通衢,招搖有餘,風雅稍遜。試想,如果這位偉大的以水為性,藉水寄情的詞人沒有了水,他的情感激發和創作靈感的迸出就要大打折扣,甚至幾近幹涸。如果以山為題、以山為懷,那他的藝術也定是另種風度了。
  納蘭性德的詩詞中,對荷花的吟詠,描述很多。以荷花來比興納蘭公子的高潔品格,是再恰當不過的。出污泥而不染是文人雅士們崇尚的境界。它起始於佛教的有關教義,把荷花作為超凡脫俗的象徵。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把梅、竹、蘭、菊“四君子”和鬆柏、荷花等人格化,賦予人的性格、情感、志趣,使其具有了特定的文化內涵和哲學意藴。鄭板橋的竹、金農的梅、曹雪芹的石,都成了寄托文人心態、情感的文化圖騰。而納蘭性德卻認定了荷花。他的號為楞伽山人,有禪緣者,看重荷花,更在情理之中。納蘭性德所居,所樂之處均有水存在,水中的荷花更陶冶詩人的性情。甕山泊畔有芙蓉十裏,玉泉山下有芙蓉殿,淥水亭邊碧水菱荷,皂甲屯明珠花園西花園遺址仍殘留水沼,出土蓮花紋漢白玉欄板……這無不說明它與納蘭性德的生活、創作有着密切的關聯,它與詞人的精神始終同在。
  中國歷代文人追求對物質性理的認識,並把它與人生觀、世界觀等哲學概念聯繫起來,指導生活、事業、並把它藝術化。在哲學的理性與藝術的熱情的交匯點上有所生發。納蘭性德也不例外,他以詩詞的形式,以傑出的藝術互為觀照着他的哲學理念。
  風物起興
  納蘭性德的詩詞中,有不少是因扈駕遊歷北京西山一帶風景名勝時寫作的。這些地方至今幾乎都有跡可尋,有史可稽。這些因名勝古跡生發的感慨和情緻出之有處。通過對所寫地方進行體察,能夠更深刻,更全面地瞭解,認識納蘭性德此類詩詞創作的起因和他豐富的文史知識,以及對客觀事物形象準確的感受。納蘭性德曾隨康熙幸遊“八大處”寶珠洞。他扈從玄燁憑高遠望,寫下《望海潮·寶珠洞》“漠陵風雨、寒煙衰草,江山滿目興亡。白日空山,夜深清唄,算來別是凄涼。往事最堪傷,想銅駱巷陌,金𠔌風光。幾處離宮,至今童子牧牛羊。荒沙一片茫茫,有桑幹一綫,雪冷雕翔。一道炊煙,三分夢雨,忍看林表斜陽。歸雁兩三行,見亂雲低水,鐵騎荒岡。僧飯黃昏,鬆門涼月拂衣裳。”站在平坡山巔寶珠洞眺遠亭上,宜南嚮、東嚮眺望。南望,永定河一綫漂渺如帶似紗由它千萬年泛濫衝刷形成的西山洪積扇,不但形成北京平原,在北京古地理上也有着至關重要的影響,而且至今在其兩岸仍可見大片荒沙,纍纍土崗。山下不遠是八寶山、老山、田村山、石景山,兩千年前的漢墓早以少為人知,山腳下元代翠微公主的陵墓湮沒無尋,明代貴戚葬地已被清朝王公墳塋逐漸取代。東南望,遼金殘毀的城垣尤在,元大都址上的明清北京城紫氣東來。遼宋於會城門北、紫竹院一帶進行了“高梁河會戰”遼軍鐵騎的馳援,使宋軍大崩潰。金兵攻陷遼幽州城,在其上建中都城。元人將金中都付之一炬後,東移城廓建大都城。歷史變遷,王朝更迭,都邑興廢,引發了納蘭性德的無限感慨。納蘭性德從駕到西山黑竜潭,寫下《憶秦娥·竜潭口》“山重疊,懸崖一綫天疑裂。天疑裂、斷碑題字,古苔橫嚙。風聲雷動鳴金鐵,陰森潭底蛟竜窟。蛟竜窟,興亡滿眼,舊時明月。”黑竜潭位於畫眉山北,在山嘴處東北石崖下。這裏石色青黑,樹木蕭森,蔭濃苔滑。泉水從深潭底冒出,
納蘭性德作品集
  納蘭性德詞全集(《飲水詞》)
  憶江南
  昏鴉盡,小立恨因誰?急雪乍翻香閣絮,輕風吹到膽瓶梅。心字已成灰。
  赤棗子
  驚曉漏,護春眠。格外嬌慵衹自憐。寄語釀花風日好,緑窗來與上琴弦。
  憶王孫
  西風一夜翦芭蕉。倦眼經秋耐寂寥?強把心情付濁醪。讀離騷。愁似湘江日夜潮。
  玉連環影
  (按此調譜律不載,或亦自度麯)
  何處?幾葉蕭蕭雨。濕盡檐花,花底人無語,掩屏山,玉爐寒。誰見兩眉愁聚倚闌幹。
  訴衷情
  冷落綉衾誰與伴?倚香篝。春睡起,斜日照梳頭。欲寫兩眉愁,休休。遠山殘翠收。莫登樓。
  如夢令
  正是轆轤金井,滿砌落花紅冷。驀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難定。誰省?誰省?從此簟紋燈影。
  又
  纖月黃昏庭院,語密翻教醉淺。知否那人心?舊恨新歡相半。誰見?誰見?珊枕淚痕紅泫。
  又
  木葉紛紛歸路。殘月曉風何處。消息半浮瀋,今夜相思幾許。秋雨,秋雨。一半西風吹去。
  長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嚮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相見歡
  微雲一抹遙峰,冷溶溶,恰與個人清曉畫眉同。
  紅蠟淚,青綾被,水沉濃,卻與黃茅野店聽西風。
  又
  落花如夢凄迷,麝煙微,又是夕陽潛下小樓西。
  愁無限,消瘦盡,有誰知?閑教玉籠鸚鵡念郎詩。
  昭君怨
  深禁好春誰惜?薄暮瑤階伫立。別院管弦聲,不分明。
  又是梨花欲謝,綉被春寒今夜。寂寂鎖朱門,夢承恩。
  酒泉子
  謝卻荼蘼,一片月明如水。篆香消,猶未睡,早鴉啼。
  嫩寒無賴羅衣薄,休傍闌幹角。最愁人,燈欲落,雁還飛。
  生查子
  東風不解愁,偷展湘裙衩。獨夜背紗籠,影著纖腰畫。
  爇盡水沉煙,露滴鴛鴦瓦。花骨冷宜香,小立櫻桃下。
  又
  短焰剔殘花,夜久邊聲寂。倦舞卻聞雞,暗覺青綾濕。
  天水接冥蒙,一角西南白。欲渡浣花溪,遠夢輕無力。
  又
  愁悵彩雲飛,碧落知何許?不見合歡花,空倚相思樹。
  總是別時情,那得分明語。判得最長宵,數盡厭厭雨。
  點絳唇 (詠風蘭)
  別樣幽芬,更無濃豔催開處。凌波欲去,且為東風住。
  忒煞蕭疏,怎耐秋如許?還留取,冷香半縷,第一湘江雨。
  又
  一種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庚郎未老,何事傷心早?
  素壁斜輝,竹影橫窗掃。空房悄,烏啼欲曉,又下西樓了。
  又 (黃花城早望)
  五夜光寒,照來積雪平於棧。西風何限,自起披衣看。
  對此茫茫,不覺成長嘆。何時旦,曉星欲散,飛起平沙雁。
  又
  小院新涼,晚來頓覺羅衫薄。不成孤酌,形影空酬酢。
  蕭寺憐君,別緒應蕭索。西風惡,夕陽吹角,一陣槐花落。
  浣溪沙
  伏雨朝寒愁不勝,那能還傍杏花行?去年高摘鬥輕盈。
  漫惹爐煙雙袖紫,空將酒暈一衫青。人間何處問多情。
  浣溪沙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沉思往事立斜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衹道是尋常。
  又
  西郊馮氏園看海棠,因憶香嚴詞有感
  誰道飄零不可憐,舊遊時節好花天,斷腸人去自經年。
  一片暈紅纔著雨,晚風吹掠鬢雲偏。倩魂銷盡夕陽前。
  又
  欲問江梅瘦幾分,衹看愁損翠羅裙,麝篝衾冷惜餘熏。
  可奈暮寒長倚竹,便教春好不開門。枇杷花下校書人。
  又
  一半殘陽下小樓,朱簾斜控軟金鈎。倚欄無緒不能愁。
  有個盈盈騎馬過,薄妝淺黛亦風流。見人羞澀卻回頭。
  又
  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裏憶平生。
  又
  微暈嬌花濕欲流,簟紋燈影一生愁,夢回疑在遠山樓。
  殘月暗窺金屈戍,軟風徐蕩玉簾鈎。待聽鄰女喚梳頭。
  又 (北古口)
  楊柳千條送馬蹄,北來徵雁舊南飛,客中誰與換春衣?
  終古閑情歸落照,一春幽夢逐遊絲。信回剛道別多時。
  又
  身嚮雲山那畔行,北風吹斷馬嘶聲,深秋遠塞若為情。
  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城。古今幽恨幾時平。
  又
  十八年來墜世間,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誰邊?
  紫玉釵斜燈影背,紅綿粉冷枕函邊。相看好處卻無言。
  又 (寄嚴蓀友)
  藕蕩橋邊理約筒,苎蘿西去五湖東,筆床茶竈太從容。
  況有短墻銀杏雨,更兼高閣玉蘭風。畫眉閑了畫芙蓉。
  又
  欲寄愁心朔雁邊,西風濁酒慘離筵。黃花時節碧雲天。
  古戍烽煙迷斥堠,夕陽村落解鞍韉。不知徵戰幾人還。
  又
  敗葉填溪水已冰,夕陽猶照短長亭。行來廢寺失題名。
  駐馬客臨碑上字,鬥雞人撥佛前燈。勞勞塵世幾時醒?
  霜天曉角
  重來丁酒,折盡風前柳。若問看花情緒,似當日,怎能夠?
  休為西風瘦,痛飲頻搔首。自古青蠅白璧,天已早安排就。
  菩薩蠻
  霧窗寒對遙天暮,暮天遙對寒窗霧。花落正啼鴉,鴉啼正落花。
  袖羅垂影瘦,瘦影垂羅袖。風翦一絲紅,紅絲一翦風。
  又
  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見殘紅舞。不忍覆餘觴,臨風淚數行。
  粉香看又別,空剩當時月。月也異當時,凄清照鬢絲。
  又 (早春)
  曉寒瘦著西南月,丁丁漏箭餘香咽。春已十分宜,東風無是非。
  蜀魂羞顧影,玉照斜紅冷。誰唱後庭花,新年憶舊傢。
  又
  黃雲紫塞三千裏,女墻西畔啼烏起。落日萬山寒,蕭蕭獵馬還。
  笳聲聽不得,入夜空城黑。秋夢不歸傢,殘燈落碎花。
  又
  春雲吹散湘簾雨,絮黏蝴蝶飛還住。人在玉樓中,樓高四面風。
  柳煙絲一把,暝色籠鴛瓦。休近小闌幹,夕陽無限山。
  減字木蘭花 (新月)
  晚妝欲罷,更把纖眉臨鏡畫。準待分明,和雨和煙兩不勝。
  莫教星替,守取團圓終必遂。此夜紅樓,天上人間一樣愁。
  又
  燭花搖影,冷透疏衾剛欲醒。待不思量,不許孤眠不斷腸。
  茫茫碧落,天上人間情一諾。銀漢難通,穩耐風波願始從。
  又
  相逢不語,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暈紅潮,斜溜鬟心衹鳳翹。
  待將低喚,直為凝情恐人見。欲訴幽懷,轉過回闌叩玉釵。
  卜算子 (新柳)
  嬌軟不勝垂,瘦怯那禁舞。多事年年二月風,翦出鵝黃縷。
  一種可憐生,落日和煙雨。蘇小門前長短條,即漸迷行處。
  采桑子
  彤霞久絶飛瓊字,人在誰邊。人在誰邊,今夜玉清眠不眠。
  香銷被冷殘燈滅,靜數秋天。靜數秋天,又誤心期到下弦。
  又
  誰翻樂府凄涼麯?風也蕭蕭,雨也蕭蕭,瘦盡燈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曾到謝橋。
  又
  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
  謝娘別後誰能惜,飄泊天涯。寒月悲笳,萬裏西風瀚海沙。
  又
  桃花羞作無情死,感激東風。吹落嬌紅,飛入窗間伴懊儂。
  誰憐辛苦東陽瘦,也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處濃。
  又
  撥燈書盡紅箋也,依舊無聊。玉漏迢迢,夢裏寒花隔玉簫。
  幾竿修竹三更雨,葉葉蕭蕭。分付秋潮,莫誤雙魚到謝橋。
  又
  謝家庭院殘更立,燕宿雕粱。月度銀墻,不辨花叢那辨香?
  此情已自成追憶,零落鴛鴦。雨歇微涼,十一年前夢一場。
  又
  而今纔道當時錯,心緒凄迷。紅淚偷垂,滿眼春風百事非。
  情知此後來無計,強說歡期。一別如斯,落盡犁花月又西。
  又
  明月多情應笑我,笑我如今,孤負春心,獨自閑行獨自吟。
  近來怕說當時事,結遍蘭襟。月淺燈深,夢裏雲歸何處尋?
  好事近
  簾外五更風,消受曉寒時節。剛剩秋衾一半,擁透簾殘月。
  爭教清淚不成冰,好處便輕別。擬把傷離情緒,待曉寒重說。
  又
  何路嚮傢園,歷歷殘山剩水。都把一春冷澹,到麥秋天氣。
  料應重發隔年花,莫問花前事。縱使東風依舊,怕紅顔不似。
  清平樂
  煙輕雨小,望裏青難了。一縷斷虹垂樹杪,又是亂山殘照。
  憑高目斷徵途,暮雲千裏平蕪。日夜河流東下,錦書應托雙魚。
  又
  青陵蝶夢,倒挂憐麽鳳。褪粉收香情一種,樓傍玉釵偷共。
  愔愔鏡閣飛蛾,誰傳錦字秋河?蓮子依然隱霧,菱花偷惜橫波。
  又
  將愁不去,秋色行難住。六麯屏山深院宇,日日風風雨雨。
  雨晴籬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陽。回首涼雲暮葉,黃昏無限思量。
  又 (憶梁汾)
  纔聽夜雨,便覺秋如許。繞砌蛩螿人不語,有夢轉愁無據。
  亂山千疊橫江,憶君遊倦何方。知否小窗紅燭。照人此夜凄涼。
  又
  塞鴻去矣,錦字何時寄?記得燈前佯忍淚,卻問明朝行未。
  別來幾度如珪,飄零落葉成堆。一種曉寒殘夢,凄涼畢竟因誰?
  又
  風鬟雨鬢,偏是來無準。倦倚玉蘭看月暈,容易語低香近。
  軟風吹過窗紗,心期便隔天涯。從此傷春傷別,黃昏衹對梨花。
  又 (元夜月蝕)
  瑤華映闕,烘散蓂墀雪。比似尋常清景別,第一團圓時節。
  影娥忽泛初弦,分輝藉與宮蓮。七寶修成合壁,重輪歲歲中天。
  憶秦娥
  山重疊,懸崖一綫天疑裂。天疑裂,斷碑題字,古苔橫嚙。
  風聲雷動鳴金鐵,陰森潭底蛟竜窟。蛟竜窟,興亡滿眼,舊時明月。
  又
  春深淺,一痕搖漾青如翦。青如翦,鷺鷥立處,煙蕪平遠。
  吹開吹謝東風倦,緗桃自惜紅顔變。紅顔變,兔葵燕麥,重來相見。
  阮郎歸
  斜風細雨正霏霏,畫簾拖地垂。屏山幾麯篆煙微,閑庭柳絮飛。
  新緑密,亂紅稀。乳鶯殘日啼。春寒欲透綉縷金衣,落花郎未歸。
  畫堂春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漿嚮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
  眼兒媚
  獨倚春寒掩夕霏,清露泣銖衣。玉簫吹夢,金釵畫影,悔不同攜。
  刻殘紅燭曾相待,舊事總依稀。料應遺恨,月中教去,花底催歸。
  又
  重見星娥碧海槎,忍笑卻盤鴉。尋常多少,月明風細,今夜偏佳。
  休籠彩筆閑書字,街鼓已三撾。煙絲欲裊,露光微泫,春在桃花。
  又 (詠梅)
  莫把瓊花比澹妝,誰似白霓裳。別樣清幽,自然標格,莫近東墻。
  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與凄涼。可憐遙夜,冷煙和月,疏影橫窗。
  攤破浣溪沙
  林下荒苔道韞傢,生憐玉骨委塵沙。愁嚮風前無處說,數歸鴉。
  半世浮萍隨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綿吹欲碎,繞天涯。
  又
  欲語心情夢已闌,鏡中依約見春山。方悔從前真草草,等閑看。
  環佩衹應歸月下,鈿釵何意寄人間。多少滴殘紅蠟淚,幾時幹?
  又
  小立紅橋柳半垂,越羅裙颺縷金衣。采得石榴雙葉子,欲遺誰?
  便是有情當落月,衹應無伴送斜暉。寄語東風休著力,不禁吹。
  又
  昨夜濃香分外宜,天將妍暖護雙棲,樺燭影微紅玉軟,燕釵垂。
  幾為愁多翻自笑,那逢歡極卻含啼。央及蓮花清漏滴,莫相催。
  青衫濕 (悼亡)
  近來無限傷心事,誰與話長更?從教分付,緑窗紅淚,早雁初鶯。
  當時領略,而今斷送,總負多情。忽疑君到,漆燈風颭,癡數春星。
  海棠春
  落紅片片渾如霧,不教更覓桃源路。香徑晚風寒,月在花飛處。
  薔薇影暗空凝伫,任碧颭輕衫縈住。驚起早棲鴉,飛過鞦韆去。
  太常引 (自題小照)
  西風乍起峭寒生,驚雁避移營。千裏暮雲平,休回首長亭短亭。
  無窮山色,無邊往事,一例冷清清。試倩玉簫聲,喚千古英雄夢醒。
  南歌子
  翠袖凝寒薄,簾衣入夜空。病容扶起月明中,惹得一絲殘篆舊薫籠。
  暗覺歡期過,遙知別恨同。疏花已是不禁風,那更夜深清露濕愁紅。
  又 (古戍)
  古戍饑烏集,荒城野雉飛。何年劫火剩殘灰,試看英雄碧血滿竜堆。
  玉帳空分壘,金笳已罷吹。東風回首盡成非,不道興亡命也豈人為。
  憶江南 (宿雙林禪院有感)
  心灰盡,有發未全僧。風雨消磨生死別,似曾相識衹孤檠,情在不能醒。
  搖落後,清吹那堪聽。淅瀝暗飄金井葉,乍聞風定又鐘聲,薄福薦傾城。
  浪淘沙
  紅影濕幽窗,瘦盡春光。雨餘花外卻斜陽。誰見薄衫低髻子,抱膝思量。
  莫道不凄涼,早近持觴。暗思何事斷人腸。曾是嚮他春夢裏,瞥遇回廊。
  又
  眉譜待全刪,別畫秋山,朝雲漸入有無間。莫笑生涯渾是夢,好夢原難。
  紅咮啄花殘,獨自憑闌。月斜風起袷衣單。消受春風都一例,若個偏寒。
  又
  紫玉撥寒灰,心字全非,疏簾猶自隔年垂。半捲夕陽紅雨入,燕子了時。
  回首碧雲西,多少心期,短長亭外短長堤。百尺遊絲千裏夢,無限凄迷。
  又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頭,教他珍重護風流。端的為誰添病也,更為誰羞?
  密意未曾休,密願難酬。珠簾四捲月當樓。暗憶歡期真似夢,夢也須留。
  又
  清鏡上朝雲,宿篆猶薫,一春雙袂盡啼痕。那更夜來孤枕側,又夢歸人。
  花底病中身,懶畫湘文,藕絲裳帶奈銷魂。綉榻定知添幾綫,寂掩重門。
  鷓鴣天
  獨背殘陽上小樓,誰傢玉笛韻偏幽。一行白雁遙天暮,幾點黃花滿地秋。
  驚節序,嘆沉浮,穠華如夢水東流。人間所事堪惆悵,莫嚮橫塘問舊遊。
  又
  雁貼寒雲次第飛,嚮南猶自怨歸遲。誰能瘦馬關山道,又到西風撲鬢時。
  人杳杳,思依依,更無芳樹有烏啼。憑將掃黛窗前月,持嚮今朝照別離。
  又
  別緒如絲睡不成,那堪孤枕夢邊城。因聽紫塞三更雨,卻憶紅樓半夜燈。
  書鄭重,恨分明,天將愁味釀多情。起來呵手封題處,偏到鴛鴦兩字冰。
  又
  冷露無聲夜欲闌,棲鴉不定朔風寒。生憎畫鼓樓頭急,不放徵人夢裏還。
  秋澹澹,月彎彎,無人起嚮月中看。明朝匹馬相思處,知隔千山與萬山。
  又 (送梁汾南還,時方為題小影)
  握手西風淚不幹,年來多在別離間。遙知獨聽燈前雨,轉憶同看雪後山。
  憑寄語,勸加餐,桂花時節約重還。分明小像沉香縷,一片傷心欲畫難。
  又 (七月初四夜風雨,其明日是亡婦生辰)
  塵滿疏簾素帶飄,真成暗度可憐宵。幾回偷拭青衫淚,忽傍犀奩見翠翹。
  惟有恨,轉無聊。五更依舊落花朝。衰楊葉盡絲難盡,冷雨凄風打畫橋。
  河傳
  春淺,紅怨。掩雙環,微雨花間畫閑。無言暗將紅淚彈。闌珊,香銷輕夢還。
  斜倚畫屏思往事,皆不是,空作相思字。記當時,垂柳絲,花枝,滿庭蝴蝶兒。
  木蘭花令 (擬古决絶詞)
  人生若衹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卻道故心人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幸錦衣郎(何如薄幸錦衣兒),比翼連枝當日願。
  虞美人
  春情衹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陽何事近黃昏,不道人間猶有未招魂。
  銀箋別夢當時句,密綰同心苣。為伊判作夢中人,長嚮畫圖清夜喚真真。
  又
  彩雲易嚮秋空散,燕子憐長嘆。幾番離合總無因,贏得一回?#93;僽一回親。
  歸鴻舊約霜前至,可寄香箋字?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紅蕤欹側看斜陽。
  又
  銀床淅瀝青梧老,屧粉秋蛩掃。采香行處蹙連錢,拾得翠翹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
  又 (為梁汾賦)
  憑君料理花間課,莫負當初我。眼看雞犬上天梯,黃九自招秦七共泥犁。
  瘦狂那似癡肥好,判任癡肥笑。笑他多病與長貧,不及諸公袞袞嚮風塵。
  又
  殘燈風滅爐煙冷,相伴唯孤影。判叫狼藉醉清樽,為問世間醒眼是何人。
  難逢易散花間酒,飲罷空搔首。閑愁總付醉來眠,衹恐醒時依舊到樽前。
  南鄉子
  飛絮晚悠颺,斜日波紋映畫梁。刺綉女兒樓上立,柔腸,愛看晴絲百尺長。
  風定卻聞香,吹落殘紅在綉床。休墜玉釵驚比翼,雙雙,共唼蘋花緑滿塘。
  又
  煙暖雨初收,落盡繁花小院幽。摘得一雙紅豆子,低頭,說著分攜淚暗流。
  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將酹石尤。別自有人桃葉渡,扁舟,一種煙波各自愁。
  又 (為亡婦題照)
  淚咽卻無聲,衹嚮從前悔薄情,憑仗丹青重省識。盈盈。一片傷心畫不成。
  別語忒分明。午夜鶼鶼夢早醒。卿自早醒儂自夢,更更。泣盡風檐夜雨鈴。
  一斛珠 (元夜月蝕)
  星毬映徹,一痕微褪梅梢雪。紫姑待話經年別,竊藥心灰,慵把菱花揭。
  踏歌纔起清鉦歇,扇紈仍似秋期潔。天公畢竟風流絶,教看蛾眉,特放些時缺。
  踏莎行
  春水鴉頭,春山鸚嘴,煙絲無力風斜倚。百花時節好逢迎,可憐人掩屏山睡。
  密語移燈,閑情枕臂,從教醖釀孤眠味。春鴻不解諱相思,映窗書破人人字。
  又 (寄見陽)
  倚柳題箋,當花側帽,賞心應比驅馳好。錯教雙鬢受東風,看吹緑影成絲早。
  金殿寒鴉,玉階春草,就中冷暖和誰道?小樓明月鎮長閑,人生何事緇塵老。
  臨江仙 (寄嚴蓀友)
  別後閑情何所寄,初鶯早雁相思。如今憔悴異當時,飄零心事,殘月落花知。
  生小不知江上路,分明卻到梁溪。匆匆剛欲話分攜,香消夢冷,窗白一聲雞。
  又 (永平道中)
  獨客單衾誰念我,曉來涼雨颼颼。椷書欲寄又還休,個儂憔悴,禁得更添愁。
  曾記年年三月病,而今病嚮深秋。廬竜風景白人頭,藥爐煙裏,支枕聽河流。
  又 (謝餉櫻桃)
  緑葉成陰春盡也,守宮偏護星星。留將顔色慰多情,分明千點淚,貯作玉壺冰。
  獨臥文園方病渴,強拈紅豆酬卿。感卿珍重報流鶯,惜花須自愛,休衹為花疼。
  又
  絲雨如塵雲著水,嫣香碎拾吳宮。百花冷暖避東風,酷憐嬌易散,燕子學偎紅。
  人說病宜隨月減,懨懨卻與春同。可能留蝶抱花叢,不成雙夢影,翻笑杏梁空。
  又 (塞上得傢報雲秋海棠開矣,賦此)
  六麯闌幹三夜雨,倩誰護取嬌慵。可憐寂寞粉墻東,已分裙釵緑,猶裹淚綃紅。
  曾記鬢邊斜落下,半床涼月惺忪。舊歡如在夢魂中,自然腸欲斷,何必更秋風。
  又 (寒柳)
  飛絮飛花何處是?層冰積雪摧殘。疏疏一樹五更寒。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
  最是繁絲搖落後,轉教人憶春山。湔裙夢斷續應難。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
  又
  昨夜個人曾有約,嚴城玉漏三更。一鈎新月幾疏星。夜闌猶未寢,人靜鼠窺燈。
  原是瞿唐風間阻,錯教人恨無情。小闌幹外寂無聲。幾回斷腸處,風動護花鈴。
  蝶戀花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夕如環,夕夕都如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奈塵緣空易絶,燕子依然,軟踏簾鈎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又
  眼底風光留不住,和暖和香,又上雕鞍去。欲倩煙絲遮別路,垂楊那是相思樹。
  惆悵玉顔成間阻,何事東風,不作繁華主。斷帶依然留乞句,斑騅一係無尋處。
  又
  又到緑楊曾折處,不語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連天無意緒,雁聲遠嚮蕭關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衹恨西風,吹夢成今古。明日客程還幾許,沾衣況是新寒雨。
  踏莎美人 (清明)
  拾翠歸遲,踏青期近,香箋小疊隣姬訊。櫻桃花謝已清明,何事緣鬢斜嚲寶釵橫。
  淺黛雙彎,柔腸幾寸,不堪更惹青春恨。曉窗窺夢有流鶯,也說個儂憔悴可憐生。
  (按此調為顧梁汾自度麯)
  蘇幕遮
  枕函香,花徑漏。依約相逢,絮語黃昏後。時節薄寒人病酒,鏟地梨花,徹夜東風瘦。
  掩銀屏,垂翠袖。何處吹簫,脈脈情微逗。腸斷月明紅豆蔻,月似當時,人似當時否?
  又 (再送蓀友南還)
  人生南北真如夢,但臥金山高處。白波東逝,鳥啼花落,任他日暮。別酒盈觴,一聲將息,送君歸去。便煙波萬頃,半帆殘月,幾回首,相思苦。
  可憶柴門深閉,玉繩低、翦燈夜雨。浮生如此,別多會少,不如莫遇。愁對西軒,荔墻葉暗,黃昏風雨。更那堪幾處,金戈鐵馬,把凄涼助。
  齊天樂 (上元)
  闌珊火樹魚竜舞,望中寶釵樓遠。靺鞨餘紅,琉璃剩碧,待屬花歸緩緩。寒輕漏淺。正乍斂煙霏,隕星如箭。舊事驚心,一雙蓮影藕絲斷。
  莫恨流年似水,恨消殘蝶粉,韶光忒賤。細語吹香,暗塵籠鬢,都逐曉風零亂。闌幹敲遍。問簾底纖纖,甚時重見?不解相思,月華今夜滿。
  又 (洗妝臺懷舊)
  六宮佳麗誰曾見,層臺尚臨芳渚。露腳斜飛,虹腰欲斷,荷葉未收殘雨。添妝何處,試問取雕籠,雪衣分付。一鏡空蒙,鴛鴦拂破白頻去。
  相傳內傢結束,有帊裝孤穩,靴縫女古。冷豔全消,蒼苔玉匣,翻出十眉遺譜。人間朝暮。看胭粉亭西,幾堆塵土。衹有花鈴,綰風深夜雨過天晴。
  又 (塞外七夕)
  白狼河北秋偏早,星橋又迎河鼓。清漏頻移,微雲欲濕,正是金風玉露。兩眉愁聚。待歸踏榆花,那時纔訴。衹恐重逢,明明相視更無語。
  人間別離無數。嚮瓜果筵前,碧天凝伫。連理千化,相思一葉,畢竟隨風何處。羈棲良苦。算未抵空房,冷香啼曙。今夜天孫,笑人愁似許。
  沁園春
  試望陰山,黯然銷魂,無言徘徊。見青峰幾簇,去天才尺;黃沙一片,匝地無埃。碎葉城荒,拂雲堆遠,雕外寒煙慘不開。踟躕久,忽冰崖轉石,萬壑驚雷。
  窮邊自足愁懷。又何必平生多恨哉?衹凄涼絶塞,蛾眉遺塚;銷沉腐草,駿骨空臺。北轉河流,南橫鬥柄,略點微霜鬢早衰。君不信,嚮西風回首,百事堪哀。
  沁園春 丁巳重陽前三日,夢亡婦淡裝素服,執手哽咽,語多不復能記。但臨別有雲:“銜恨願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嚮郎圓。”婦素未工詩,不知何以得此也,覺後感賦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記綉榻閑時,並吹戲雨;雕闌麯處,同倚斜陽。夢好難留,詩殘莫續,贏得更深哭一場。遺容在,衹靈飆一轉,未許端詳。
  重尋碧落茫茫。料短發、朝來定有霜。便人間天上,塵緣未斷;春花秋葉,觸緒還傷。欲結綢繆,翻驚搖落,減盡荀衣昨日香。真無奈,倩聲聲鄰笛,譜出回腸。
  金縷麯 (贈梁汾)
  德也狂生耳。偶然間、淄塵京國,烏衣門第。有酒惟澆趙州土,誰會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嚮尊前、拭盡英雄淚。君不見,月如水。
  共君此夜須沉醉。且由他、蛾眉謠諑,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問,冷笑置之而已。尋思起、從頭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後身緣、恐結他生裏。然諾重,君須記。
  又 (再贈梁汾,用秋水軒舊韻)
  酒涴青衫捲,盡從前、風流京兆,閑情未遣。江左知名今廿載,枯樹淚痕休泫。搖落盡、玉蛾金繭。多少殷勤紅葉句,禦溝深、不似天河淺。空省識,畫圖展。
  高才自古難通顯。枉教他、堵墻落筆,凌雲書扁。入格遊梁重到處,駭看村莊吠犬。獨憔悴、斯人不免。兗兗門前題鳳客,竟居然、潤色朝傢典。憑觸忌,舌難翦。
  又
  生怕芳尊滿。到更深、迷離醉影,殘燈相伴。依舊回廊新月在,不定竹聲撩亂。問愁與、春宵長短。燕子樓空弦索冷,任梨花、落盡無人管。誰領略,真真喚。
  此情擬倩東風浣。奈吹來、餘香病酒,旋添一半。惜別江淹消瘦了,怎耐輕寒輕暖。憶絮語、縱橫名碗。滴滴西窗紅蠟淚,那時腸、早為而今斷。任角枕,欹孤館。
  又 (簡梁汾,時方為吳漢槎作歸計)
  灑盡無端淚,莫因他、瓊樓寂寞,誤來人世。信道癡兒多厚福,誰遣偏生明慧。莫更著、浮名相纍。仕宦何妨如斷梗,衹那將、聲影供群吠。天欲問,且休矣。
  情深我自拚憔悴。轉丁寧、香憐易爇,玉憐輕碎。羨殺軟紅塵裏客,一味醉生夢死。歌與哭、任猜何意。絶塞生還吳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閑事。知我者,梁汾耳。
  又 (慰西溟)
  何事添凄咽?但由他、天公簸弄,莫教磨涅。失意每多如意少,終古幾人稱屈。須知道、福因纔折。獨臥藜床看北斗,背高城、玉笛吹成血。聽譙鼓,二更徹。
  丈夫未肯因人熱,且乘閑、五湖料理,扁舟一葉。淚似秋霖揮不盡,灑嚮野田黃蝶。須不羨、承明班列。馬跡車塵忙未了,任西風、吹冷長安月。又蕭寺,花如雪。
  又 (寄梁汾)
  木落吳江矣。正蕭條、西風南雁,碧雲千裏。落魄江湖還載酒,一種悲涼滋味。重回首、莫彈酸淚。不是天公教棄置,是才華、誤卻方城尉。飄泊處,誰相慰。
  別來我亦傷孤寄。更那堪、冰霜摧折,壯懷都廢。天遠難窮勞望眼,欲上高樓還已。君莫恨、埋愁無地。秋雨秋花關塞冰,且殷勤、好作加餐計。人豈得,長無謂。
  又 (亡婦忌日有感)
  此恨何時已。滴空階、寒更雨歇,葬花天氣。三載悠悠魂夢杳,是夢久應醒矣。料也覺、人間無味。不及夜臺塵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釵鈿約,竟拋棄。
  重泉若有雙魚寄。好知他、年來苦樂,與誰相倚。我自中宵成轉側,忍聽湘弦重理。待結個、他生知已。還怕兩人俱薄命,再緣慳、剩月零風裏。清淚盡,紙灰起。
  其中,長相思已選入小學五年級人教課標課文,為第五課。
納蘭世傢
  納蘭納蘭傢族入關前可上溯至海西女真葉赫部。其部首領貝勒金臺石在對抗努爾 哈赤統一東北女真的戰爭中,城陷身死。 納蘭其子尼雅韓隨葉赫部遷至建州,受佐領職。在滿州入關過程中,積功受職牛 錄章京(騎都尉)。尼雅韓妻墨爾齊氏,有長子鄭庫,次子明珠。 納蘭明珠生於天聰九年十月初十(1635年11月19日)早年任侍衛,從鑾儀衛治儀 正遷內務府朗中,內務府總管、弘文院學士、刑部尚書、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 士、加太子太傅,又晉太子太師,成為名噪一時,權傾朝野的康熙朝重臣。人以 “相國”榮稱。他官居內閣十三年“掌儀天下之政”在議撤三藩,統一臺灣,抗 禦外敵等重大事件中,起了積極作用。同時作為封建權臣,他也利用皇帝的寵信,獨攬朝政,貪財納賄,賣官鬻爵,被參劾,在封建統治集團的內部鬥爭中,經歷 榮辱興衰,有起有落。明珠妻覺羅氏為努爾哈赤第十二子英親王阿濟格正妃第五 女。有三子:長子納蘭性德,次子納蘭揆敘,三子納蘭揆方。 納蘭納蘭性德生於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655年 1月19日),17歲入太學讀 書,18歲中舉,22歲考取進士,被康熙授三等侍衛,以後升二等侍衛,再升為一 等侍衛。他作為乾清宮侍衛,於皇帝左右,隨侍扈從,由於才華出衆,為皇上看 重,有詞集《側帽集》、《飲水詞》刊行於世。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 年7月1日)納蘭性德病故,享年31歲。納蘭性德17歲時與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盧 氏成婚,兩人情感甚篤,婚後三年盧氏不幸亡故。納蘭性德又續娶關氏。納蘭性 德有三子,長子富格為側室顔氏所出,次子富爾敦為盧氏所出,三子富森為瀋宛 出。其孫名瞻岱。 北陵竜壁 納蘭揆敘,明珠次子,初為佐領、侍衛,後由翰林院侍讀,侍講學士擢掌院學士, 兼禮部侍郎,遷工部右侍郎,轉工部左侍郎,遷都察院左都御史,仍掌翰林院事, 著有《益戒堂集》、《雞肋集》、《隙光亭雜織》、《後識》。因為立儲問題使 康熙震怒,又被上疏以流言盛傳遭指責。至雍正朝其身後名份又進一步被貶,直 至乾隆年纔得以恢復。揆敘妻耿氏為耿聚忠之女。耿聚忠是清初“三藩”之一耿 精忠三弟;靖南王耿繼茂之三子。耿聚忠娶安郡王嶽樂之女和碩柔嘉公主為妻, 生耿氏。由於此種關係耿氏出入皇宮,上下以格格稱呼。耿聚忠因忠於清王朝, 未從“三藩之亂”,被加太子太保銜得善終。 納蘭揆方為明珠三子,其妻為禮親王代善曾孫和碩康親王傑書第八女,是為郡主。 揆方作為和碩額附(郡馬),其禮遇與公爵同。揆方夫妻雙雙相繼而亡,留有二 子:安昭、元普。後經康熙命均過繼給揆敘夫婦,並改名永壽、永福。 納蘭永壽於十六歲任佐領、侍衛,正黃旗滿州副都統,禮部右侍郎,又改任兵部 左侍郎,永壽娶正黃旗漢軍副都統含太公之女阿氏,生有四女,其一女後來做了 乾隆弘歷的舒妃。蘭納蘭永福與皇九子允禟之女三格格成婚,官至內務府總管。他因與嶽丈皇九子 允禟的親緣關係,先後支持允禧、允禵謀取皇位,結怨於皇四子胤禎,成為 雍正的政敵,為其所惡,被革職。後任盛京戶部侍郎,直至乾隆四年。 納蘭瞻岱為納蘭性德之孫,官至乾隆朝正紅旗滿州副都統,提督直隸總兵都督同 知。並追贈其父福格為光祿大夫正紅旗滿州副都統,又晉贈光祿大夫提督直隸總 兵官都督同知。其母盧氏,生母顔氏也“並誥贈一品夫人”。 納蘭納蘭傢族因封建貴族制度而世代為官,並一度位極人臣,通過血緣、婚配等 與清王朝構成千絲萬縷的聯繫。納蘭性德本人及胞弟揆敘和兒子福格均極具才學; 父兄子弟所供職官亦文武兼俱,由此構成的傢族世係,是封建上流社會的縮影, 具有相當的典型意義。
與“紅學”研究的交叉
  納蘭轟轟烈烈的“紅學”研究已經進行百載有餘了。其中有不少文宿、巨匠參與 研究,並取得不少成果和進展。不但偉人毛澤東對《紅樓夢》研究有評述,就是前溯百載,清代的皇帝,公子王孫也厠身其中。但凡研究“紅學”的人對明珠,納蘭性德都會有所瞭解。乾隆算得上是第一位紅學家。當和坤進呈《紅樓夢》,乾隆讀後曰:“此蓋為明珠傢事作也。”一句話,把《紅樓夢》與納蘭傢聯繫起來。且不說此推論是否真有道理,天子首開一傢之言,根據他的閱歷提示了兩事物間的聯繫可能。
  納蘭明珠、納蘭性德和曹雪芹都是清初到中期“康乾盛世”中人,相繼前後。他們的傢世與經歷,有許多共同之處,是那個時期的政治、文化現象的集中反映。
  納蘭首先,納蘭性德與曹雪芹祖父曹寅同入值宮禁,均為大內侍衛。據考,這種同事關係可能還非同一般。他們都極富文采,一個是滿人通過發奮勤學,成功地加入到中原主流文化的行列。另一個是祖代傢風,把成熟的漢學帶入旗籍。從兩個不同角度達到同工之妙,對滿漢文化融合作出努力。現在最能作證的便是時任江寧織造的曹寅與隨康熙南巡駐蹕織造署的納蘭性德的詩文交往。
  納蘭納蘭有詞《滿江紅·為曹子清題其先人所構楝亭·亭在金陵署中》:
  納蘭籍甚平陽,羨奕葉流傳芳譽。 納蘭君不見山竜補袞,昔時蘭署。 納蘭飲罷石頭城下水,移來燕子磯邊樹。 納蘭倩一莖黃楝作三槐,趨庭處。 納蘭延夕月,承晨露。 納蘭看手澤,深餘慕。 納蘭更鳳毛才思,登高能賦。 納蘭入夢憑將圖繪寫,留題合遣紗籠護,正緑陰青子盼烏衣,來非暮。
  納蘭此外,納蘭性德還著文《曹司空手植樹記》。
  納蘭同是帝王的近臣,納蘭是帝王身邊與文化人士聯繫的橋梁紐帶。曹寅是外放江南,一面任官,一面監視江南文人舉動,為朝庭籠絡人才的密使。他們的作用方向不一樣,但目的和歸宿卻是一樣的,都是清王朝進行文化統治的幹將與助手。這便是他們在意識形態方面扮演的同一角色,以及在文化職能方面的共同之處。
  納蘭再者,納蘭傢族和曹氏傢族都是封建官僚世傢。從竜入關,立有功勳,並數代承襲官爵,是功名奕世,鐘鳴鼎食之傢。納蘭傢不但是的道的正統滿州貴族,從血緣上與王朝有着復雜交叉的關係。曹傢祖上是明朝遼東駐軍軍官,後降清改籍,入包衣例,屬帝王傢臣,曹寅的生母曾是康熙的乳母,曹寅當過皇帝的侍讀(同學),曹雪芹的姐姐又是禮親王之子,平郡王納爾蘇的王妃。曹傢世襲江寧織造職達六、七十年。尤其不要忘記的是納蘭性德,曹寅與康熙皇帝是年齡相近的“一起玩大”的年少君臣。
  織造署舊址納蘭 納蘭傢與曹傢不但在王朝的關係上,而且在傢世上也有許多相似之處。他們祖上都是從竜入關的老資格,並在清王朝定鼎華夏後發跡。兩個傢族都有一定的文化傳統,註重文化建設。明珠是滿漢文化融合政策的支持者,自已曾領銜主編過一批清初的大部頭書籍。他對自傢子弟的文化進修、發展,盡了心力。兒孫中有著名詞人納蘭性德,有翰林院掌院學士揆敘,還有喜讀書、善藏書的孫子福格。而曹傢祖上就是明朝遼陽駐軍的遊擊銜炮兵教官,之後的曹傢子孫均是文才出衆,並樂於廣交天下名士的官員。他們的祖上雖都是武官出身,但在文化的過程和完善文治的大形勢下,較早地順應這個趨勢,完成了這個轉變。詩書傳傢,崇文重禮。兩個傢族都有着“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的輝煌,都是“詩書簪纓之族”。但也都遭遇撤職抄傢的厄運。一損俱損,一榮俱榮,把一個封建王朝的政治鬥爭與傢族盛衰演繹得如此維妙維肖,再現得如此淋漓盡致。 納蘭 王朝的政治風雲變幻深深影響着他們傢族的命運。他們傢族內部的矛盾發展,傢勢的炎涼,也微縮、反映了王朝的興衰。它們互為影響,互為觀照。明珠與大 多數封建官吏一樣,由於權勢漸重,也重蹈把持朝政,背公營私、貪財納賄覆輒,被御史參劾,遭撤職抄傢的處分。他的府邸傢園被另一個侫臣巨貪和坤看中, 據為已有。而曹傢赫赫近百載,卻被告挪用資財,出現虧空被撤職查抄,其織造之職被另一個叫隋赫德的貪官接替。這種陳陳相因並非以良繼莠,正是統治集團
  內部鬥爭的結果。他們兩傢都曾自覺不自覺地捲入宮廷權力鬥爭,屬於皇八子允禩、皇九子允禟朋黨。納蘭性德大弟揆敘因在立儲問題上重提“八阿哥”,玄燁震怒,被降職。雍正更是窮治政敵,死人也不放過。降諭在揆敘墓碑上鏟去舊字,改刻“不忠不孝柔姦陰險揆敘之墓”昭示永久。而揆方因婚姻關係,也自然在皇子朋黨之列,虧得早逝,榮辱由他。而曹傢也因為立儲問題與皇八子和皇九子結為同黨,被雍正惡之,一除為快。因在江寧織造衙門旁萬壽庵發現曹傢為允禟收藏鑄造的銅獅子,找着把柄、差錯,便削職為民,充軍發配,一捋到底。兩個傢族同樣在封建制度回光返照的“康乾盛世”裏盡歷了榮辱盛衰的輪回。納蘭性德本人雖然沒有象晚些時候的曹雪芹那樣,親歷傢道衰敗。但他的婚姻、事業好景不長,似乎也鬼使神差地預示着水滿則溢,月圓必虧,“盛宴必散”的規律。應該看到,這一現象並不僅限於納蘭和曹氏傢族。而是一般事物的發展規律,更是封建王朝中的普遍現象。這也正是他們傢族史的社會意義所在。
  大觀園總圖
  納蘭就納蘭性德和曹雪芹個人品格來比較,也有許多共同和相通、相似之處,兩人都有過人的纔份和非同一般的文化基礎。納蘭性德在主編《通志堂經解》時,就把凡讀書、索引、見聞俱記錄在册,以後編成《淥水亭雜識》,其中涉及歷史、地理、天文、歷算、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方面,可見博學之一斑。一首《望海樓·寶珠洞》把視野內一望之地的自然景觀、歷史文物、千古蒼桑一並道來,信息量大,跨度大,內涵豐富。一首《憶秦娥·竜潭口》把所看到的地理、地質現象作正確的描述與藝術的表達。競可以與著名文化地理著作《帝京景物略》中有關描寫一並參照閱讀、欣賞。而曹雪芹也多才多藝,曾撰寫《廢藝齋集稿》、《南鷂北鳶考工志》等多册關於金石工藝美術、烹調等書籍。另外還擅長書畫、詩詞。這些在他的封建社會大百科全書《紅樓夢》中,都一一展現。納蘭性德與曹雪芹同屬風雅之流,脫俗之士,但對朋友卻有情有義。納蘭性德交友朱彝尊、梁佩蘭、薑宸英、高士奇、顧貞觀等著名學者文士,並傾力營救身陷絶地的吳兆騫。納蘭性德身雖富貴,但不戀官場,不貪功名,甚至想擺脫世俗糾纏,做閑雲野鶴。曹雪芹則有詩友敦敏、敦誠、張宜泉等,更有神密的“脂硯齋”、弘曉等知音。他樂於幫貧濟睏,據說他在“鬻畫維生”“繩床瓦竈”的睏境中,仍“常濟孤寡”,收養雙目失明的老嫗白媼,作風箏譜教盲人於叔度謀生之術。曹雪芹曾謝絶好友敦敏的推薦,不入宮謀職。
  納蘭他們之間確有許多極其相似之處和幾乎能重疊套合的傢世經歷。無怪相隔不久,又與納蘭傢結為“親傢”的乾隆,看過《紅樓夢》後,一口咬定所寫是前朝明珠傢之事。更有人牽強、索隱,認定明府為大觀園;明珠納蘭父子即賈政、寶玉等等不一枚舉。且不管這類說法有否根據,有否意義,他們之間的相似之處的確太多,而且在納蘭之後的曹雪芹也不可能對之前的包括明珠傢的變故毫無知曉,加之個人的親歷和體驗,豐富了他的藝術創作源流,使《紅樓夢》具有典型的代表性與更大的涵概性。使一部文學著作具有了更豐富的藴涵和深刻的意義。隨着“紅學”的不斷延伸,互相的聯繫越多,有事物間的有形聯繫,有思想觀念方面的無形聯繫,更有同一社會背景下的因果聯繫和必然規律。這就是在研究“紅學” 過程中,與其互為參照、互為印證、互為詮釋的意義所在。
英文解釋
  1. :  Na Lanxingde
近義詞
納蘭容若
相關詞
詩詞藝術安意如我是紫愛梁啓超古典文學納蘭容若詩歌
木蘭詞滿洲納蘭部作傢文學朱彝尊顧貞觀納蘭
清代淥水亭更多結果...
包含詞
納蘭性德墓志蓋納蘭性德陳列館
納蘭性德史跡陳列館納蘭性德(1655-1685)
飲水詞側帽詞清納蘭性德飲水詩集一捲淸納蘭性德
飲水詩集一捲淸納蘭性德撰據粵雅堂叢書本排印納蘭詞五捲補遺一捲淸納蘭性德撰據榆園叢刻本排印
分類詳情
新月低頭天涯芳草鬢雲鬆令蕭蕭黃葉閉疏窗
一味相思瘦盡春光青衫濕遍如夢令詠梅
謁金門蝶戀花鷓鴣天踏莎行好事近
菩薩蠻點絳唇憶江南臨江仙浣溪沙
滿庭芳詠史河傳南鄉子清平樂
采桑子減字木蘭花生查子長相思漁父
眼兒媚卜算子山花子秋雨百字令
悼亡金縷麯荷葉杯木蘭花令人生若衹如初見
不辭冰雪為卿熱烏衣門第腸斷天涯吹不散眉彎瞬息浮生
風鬟雨鬢愁紅慘緑浪淘沙相見歡
夢江南君不見出塞畫堂春金人捧露盤
南歌子九日孤雁瑞鶴仙攤破浣溪沙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