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什么是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它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部分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而造成的社会问题;开展社区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我国社会工作不仅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还包括移风易俗等社会改造方面的工作。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理解社会工作:
⒈社会工作是一门科学
①客观性。
②工作方法的科学性。
③工作过程的逻辑性。
⒉社会工作是一门艺术
①社会工作过程是对社会工作方法和技术的灵活运用。
②社会工作需要细致地分析、奇妙地应对问题。
③社会工作常常面对新的、独特的、特殊的任务。
⒊社会工作是一种制度
社会工作的制度性特征
①有一套明确的理论作指导。
②有严密而科学的行为规则,从而保证了职业行为的规范性。
③有专门的机构和受过专门训练的社会工作者。从而确保社会工作科学、有效地进行。
史柏林(M.Siporin)(西普林)的观点
⒋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
⑴有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
⑵被社会所认可。
⑶具有专业权威。
⑷职业群体内部有伦理守则。
⑸有专业文化。
王思斌的定义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一种助人活动,其特征是提供服务。更确切一点说,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的助人服务活动,它不同于一般的行善活动。”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p13
社会工作的国际定义:
社会工作职业促进社会变迁与人类关系的融洽,加强和解放人类对福祉的追寻。社会工作借助人类行为与社会系统等理论帮助人类更好的与环境交流融合。它是基于人权与社会公正的基本原则而开展的。(注释 :社会工作以多种方式帮助人类与环境进行着多样化、复杂的交流。它的宗旨是促进人类发展全部潜能,丰富人类的生活并阻止人类功能失调。职业社会工作专注于问题的解决和变化。社会工作者们正是社会变迁、个人生活、家庭与社区生活进步的代理人。社会工作是一个融合价值观、理论与实践的多维系统)
二、社会工作之起源
1、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1601)
2、德国汉堡制与爱尔伯福制
3、英美之慈善组织会社
4、英美之睦邻组织运动
5、社会安全制度之建立
三、社会工作者的道德操守与伦理守则
1、专业伦理的基本信念
⑴要保持中立,不歧视,无偏见
⑵要保密,尊重个人隐私权
⑶要尊重个人尊严、个人价值及案主自决
⑷要尽职,保证服务品质
⑸要和睦相处,协调相关专业
2、专业伦理守则
(1)全美社会工作人员协会所颁布之专业伦理守则16条
(2)社会工作者应遵守的12条基本伦理守则
四、社会工作的理论
社会工作的理论(theory of social work)
(实务理论,Practice Theories)
实务理论是用来直接实现社会工作的目标,又叫助人模式或助人的理论架构。
它包括:助人的理念、评估、计划与评估。
实务领域:社会系统变迁;人格变迁(人际关系的改善)。
格林伍德(Greenwood)曾提出科学理性是描述性的,社会工作的实施理论可由两种理论构成。
⒈评估理论
⒉介入(干预)理论
五、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过程与方法
社会个案工作
(Social Casework)
一、定义
社会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领域中一种主要的服务方法,在服务过程中,社会个案工作者和案主之间维持一种面对面的或是一对一的专业关系,通过运用专业知识及技巧协助案主处理其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增进案主的社会福利。
⒈社会个案工作者-案主;
⒉专业关系:面对面、一对一;
⒊方法:运用专业知识和技巧;
⒋目标(功能):
二、特点
⒈特征
⒉个案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
⒊基本信念
⒋个案工作的要领
⒌基本原则
三、个案工作的历史发展
四、社会个案工作主要理论及模式
⒈功能派的社会个案工作
⒉心理暨社会派的个案工作
⒊问题解决派社会个案工作
⒋行为修正派社会个案工作
5、“Ps模式”
社会团体工作(Social Group Work)
一、定义
社会团体工作简称团体工作,亦称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三大直接服务方法之一,“它通过团体动力过程和团体工作者的协助,使参与团体的个人获得行为的改变、社会功能的恢复与发展,并达成团体目标及社区发展,进而促进整体社会繁荣。”(林、徐p170)团体(或小组)工作是继个案工作之后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工作方法,它在40年代被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 (NASW)接纳为一种专业工作方法,也是社会工作三大方法的支柱之一。
⒈发展的观点
⒈发展的观点
⒉治疗的观点
⒊运作的观点
二、发展历史
三、工作模式
社会目标模式
治疗模式
交互模式
发展模式
折衷模式
四、小组工作的基本原则:
第一、小组的形成;
第二、小组的目的和详细目标;
第三、工作者与小组成员之间关系建立;
第四、小组内的个体差异和优势;
第五、小组动力学(成员之间的互动);
第六、成员之间分享积极的人生经验;
第七、资源动员和评估。
五、团体工作本质
发展的目标:提供社交和娱乐的机会,促进个人的社会化和全面发展。
治疗的目标:矫治不恰当的人格、行为与态度,提供解决特定问题的信息和途径,恢复与发展个人的社会功能。
社会行动:通过团体实现特定的社会目标。
社会团体工作就是通过专业的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创设需要的社会团体,并用专业知识与技术指导团体活动,以实现上述的部分和全部目标
社区工作(Community Work)
一、定义
Kramer & Specht ( 1983)认为,社区工作是透过工作者使用各种工作方法, 去帮助一个社区行动系统, 包括个人, 小组及机构, 在民主价值观念的指引下, 参与有计划的集体行动, 以解决社区内的社会问题.工作目标是改变环境及机构的条件.它包含两个过程:第一社会政治过程, 第二是技术作业过程(问题分析与解决阶段).
二、社区工作的三大模式
George Brager(1987)提出社区工作的三大策略: 合作策略, 运动策略和竞争策略.
Jack Rothman(1987)提出社区组织实践的三大模式:
--- 地区发展 ( Locality development )
--- 社会行动 ( Social action )
--- 社会策划 ( Social planning )
三、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几个概念
1、多样性和文化多元主义
2、增权
3、倡导
六、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莫拉莱斯和谢弗(1989)把社会工作价值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对人的价值偏好
相信人的价值和尊严是与生俱来的;
人具有能力与动机去追求更满意的生活
人要对自身与他人负责,除了自己之外还要想到其他人
人需求归属
人有共同需求也有独特偏好。
第二、对社会的价值偏好
社会必须提供机会让每个人成长和发展,以实现其最大的潜能
社会应提供资源与服务,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并避免食而无粮、教而无师、病无良医、住无蔽身以及种族歧视等问题的发生
人人有平等机会参与社会的模塑过程
第三、社会工作的工具价值
社会工作者相信所有人均受尊敬与保持尊严,应使人有最大机会决定其生活方向
应协助每个人与他人互动以建立满足人人需要的社会
相信个人具有独特性而不以刻板印象对待之。
个人价值与尊严、对人的尊重
重视个人改变的潜能
案主自我决定权
提供个人发挥潜能的机会、寻求满足人类共同的需求、寻求提供个人足够的资源与服务以满足其基本的需求
赋予案主权利、平等的机会
没有歧视、尊重多元化
对社会改革与社会正义的承诺
保密与隐私权
愿意将专业知识与技巧提供给他人等等
七、有关社会工作师的介绍:
社会工作师成为新的职业资格,《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大纲》日前已获人事部审定通过,这意味着社会工作者首次被纳入国家专业技术人员范畴。
中新社援引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在该考试大纲出版发行新闻发布会上的介绍说,社会工作一般指由那些掌握专业化的科学知识、方法与技能的职业社会工作者,通过为社会成员提供专业化社会服务以及相关的福利保障,调整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一项专门事业和一门学科。在编写考试大纲时,在确保专业性的同时,尽量回避过宽、过深、过难的内容,文字表述力求通俗易懂,言简意赅。考试更注重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应用相关知识,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据悉,目前事业单位从事民政社会工作的有40万工作者,全国社区从业人员约有40多万,加上基层的民政助理员、民政干部5万人,这些工作者都将是考试的对象。通过考试的考生将获得人事部、民政部颁发的不同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
项目背景:
目前,我国的社会工作师大多活跃在社会福利、社区矫治、司法等各个领域,并开始逐步向卫生、教育、社会保障、心理辅导等广大领域扩展。他们发挥的维系社会良好秩序的作用如今日益得到社会的认可。
一 职业定义:
社会工作师是指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利用各案、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社会服务人员。
二 职业概况:
目前,我国的社会工作师大多活跃在民政、妇联、慈善机构、社会团体机构、社区服务机构、街道办事处等各个领域,并开始逐步向卫生、教育、社会保障、心理辅导等广大领域扩展。他们发挥的维系社会良好秩序的作用如今日益得到社会的认可。
有相当一部分社工专业的大学生在本科就读阶段选择转专业或者读二专。对于社工专业的学生来说,普遍的情况是,调剂而来,懵懂的学。甚至进行一个两个学期的学习后仍不是太明白自己学的是什么,学来能干什么,对自己进而对社会有什么意义。
全国有200多所高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每年培养的社工人才约为10000人,尽管按照社会需求,这些人远远不够用, 但实际上却仅有10%-30%的学生选择了相应的社会工作,其他相当部分则进了机关、企业等单位从事“不对口”的工作。不少社工专业的学生觉得自己“就业前景太不乐观”了,专家认为,造成这种“不乐观”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专业化走在了职业化的前面。
社会工作人员,相当于政府的雇员。目前,这一新兴专业作为一门职业受到社会的“冷淡”,每年能被民政部录取成为专业社工的本专业学生不过百分之一二,甚至有的学校该专业的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为零。社会工作专业就业率低和公务员考试的火暴从另外一个侧面证明,要实现“大市场、小政府”,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统计显示,广州目前有政府支付薪酬的社会工作者近2万人,其中,广州市市区社会工作者人数达到了8000多人。主要在协助青少年教育、妇女工作和残疾人康复辅导等领域开展工作,以社区居委会为主要工作平台。
尽管如此,我国很多实质上从事社会工作的人仍面临尴尬的境地,社会工作为专业从事社会工作的职业,目前的从业者多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另一方面,社工的资质认定标准在我国刚刚起步,社工的定义尚不明朗,做着社会工作的人难以称为严格意义上的社工。
社会急需大量社工,而社会工作专业的就业率又低得可怜,这两种情况为什么会同时存在呢?一是社会专业毕业生的最大雇主――政府将工作机会给了公务员们。二是全社会的社工意识没有形成。社会工作的学生去应聘,十有八九会不得不跟招聘方解释什么是社会工作。他们参加工作后,又往往被当成护理或干脆是杂工来使用。这样又产生一个问题:他们根本不知道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在国外需要执证),更愿意花很少的钱去找便宜的非专业劳动力。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社工体系已经非常完善和专业,社工们是维系社会健康运转的重要力量。他们在预防犯罪特别是预防青少年犯罪、老人陪护等扶持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方面,已经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环。在香港,平均每1000人中就有1人是社工。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许多社会问题也随之增加。可以说,社会工作者职业涉及的面极其广泛,医院内从事病人心理疏导工作的人员、司法机构处理和疏导家庭纠纷的人员等,均属于社会工作者范围。按照“大市场,小政府”的发展趋势,以及参照上海正在实行的“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由政府通过招标,聘请民间服务机构帮助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和问题青少年等边缘人群回归社会等),上述社会工作终究会从民政、司法、卫生等执法系统中剥离出来市场化、社会化――这都会提供大量的社会工作机会。
专家预计,在未来十年内,公民将慢慢形成社工意识,而政府也将随之出台配套政策。社会工作,这个新兴的职业将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根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的统计,全国30余万工作人员中三分之一学历在大专以下。仅按上海市政府规定为全市近3000个居(村)委会配备两名就业援助员和社会救助员一项,就需要6000人。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从事社会工作是一项非常崇高和体面的工作,报酬也很不错。近在咫尺的我国香港地区,社会工作者收入稳定,一般初级社工月薪在1.2万元-1.8万元港币,高级社工年薪能达到40万元以上。
而在内地,情况则大大不同,目前社工的薪资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除了每年民政部以公务员等形式招聘的一部分毕业生可以旱涝保收之外,其他职位例如福利院或街道办的社工,其待遇不过和普通护理工作人员差不多,而且,由于人事编制问题,他们的很多户口、住房等都很难解决。
在浦东新区禁毒、社区矫正、青少年事务社工”试用期内大专、本科学历的社工月薪分别为800元和1000元。试用期满,大专学历的社工月薪约1500元,本科学历的月薪约2000元。根据工作考核情况,社会工作者的收入按工作年限逐步递增。凡通过上海市社会工作者资格考试,取得“社会工作师助理”资格的社工,其月薪相应增加5%;取得“社会工作师”资格的社工,其月薪相应增加10%。
专家建议
及早准备转行。根据本专业的就业情况现状,同学们应当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是否与专业一致。
如果职业兴趣与专业不匹配,那意味着毕业后你必将转行。这样的话,建议你做一个职业兴趣测试,找到与你性格最匹配的行业和职业,然后再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这些行业和职业的信息,然后再分析你的自身条件,尽早确定你毕业后欲从事的职业。其实,有很多社工系的学生还没毕业或一进社工系就很清楚自己不适合走社工这条路,完全不用为着自己没走社工而有罪恶感,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才是真正的对自己负责,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转往媒体、人力资源管理、保险业等薪水和前景较好的领域,所以请你先澄清自己是不是真的要走社工,如果拿不定主意请跟学长姐、或找个你信任的老师谈谈,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是百年身。
然后,你的任务就是针对该职业的从业资历要求进行自我学习。要学什么?最简单的方式是找到与该职业最相关的大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表,还有在网络上找一些该职业的招聘要求,两者结合起来分析,你就明白什么是你需要掌握的知识了。
如果职业兴趣与专业匹配,也建议在学好社会工作专业课程的同时,另外能有一技傍身,因为,谁都无法保证你在毕业后能百分之百对口就业。
对于专业社工来说,公共关系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统计学、个案、小组工作等专业学科十分重要,当然,大学英语和计算机则是重中之重,因为熟练掌握英语和计算机就相当于拿到了一扇通往更高层次大门的钥匙,等于拥有让你在职业发展过程中“进可攻,退可守”的武器:如果社工职业发展不顺利,你可以在英语、数学能力强的基础上考研。
社会工作需要大量的实习来检验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一般学校都会为本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些实习机会。另外,最好能利用寒暑假期间到上海、北京等社工体系相对完善的地区去实习,那样能积累到更多更先进的经验。需要实习生的机构联系电话和地址,一般在网上都能搜索到。 | 百科大全 Wikipedia Encyclopedia | shehui gongzuo
社会工作
social work
国家和社会解决并预防社会成员因缺乏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社会功能失调而产生的社会问题的一项专门事业和一门学科。它的性能是通过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调整社会关系,改善社会制度,推进社会建设,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世界各国对社会工作概念的界说纷繁,较具代表性的定义有:①个人扶助社会贫困者与不幸者的专门事业。②政府、社团为解决社会上失业、贫困、疾病、衰老、孤苦、身心障碍、精神病患及其他问题而进行的有组织的活动。③政府、社团为全体社会成员改善生活而举办的专业服务。
起源与形成 存在3种不同的观点:①多数人认为渊源于中世纪教会举办的慈善事业,形成于资本主义时期。②有人认为起源于个人与社会的需要。这种需要得不到应有的满足,就会形成问题,就有社会工作。③还有人认为有人类社会就有社会问题,也就有社会工作。
思想萌芽 人类在原始社会,很多问题都由当事人自己解决,各种社会关系主要靠习俗来调节。这个时期,只有朴素的社会自治性事务,没有专门的社会工作。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阶级剥削和压迫造成各种社会问题。剥削阶级最初采取压制手段,如对流浪、乞讨者施幽禁、鞭打、烙印、切耳、挖鼻等刑罚,或对社会问题不闻不问,任其蔓延泛滥。后来虽然规定一些解决的办法,却很少实行。劳动群众憧憬一个各种社会问题能得到圆满解决的社会。古代的一些思想家反映了他们的这种愿望。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大同”思想。《礼记·礼运》中有“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记载。墨家提出“兼爱”思想,主张“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若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墨子·尚贤下》)。法家提出“实利”思想,主张调节贫富悬殊,富民以富国,实行老老、慈幼、恤孤、养疾、合独、问疾、通穷、振困、接绝等“九惠之教”(《管子·入国》)。道家提出“无为”思想,反对上“多为”,主张下“有为”(《庄子》),以“甘其食,美其服,安其民,乐其俗”(《老子》)为理想社会之内容。
西方古希腊的“幸福论”认为,幸福是与别人共享而得来的,富人要幸福,要控制穷人,就要为穷人提供财富,使穷人有机会获得幸福。古罗马提倡宗教责任观,认为富人为穷人解除痛苦,是教义中所包含的一种责任,要使受救济的穷人不因此丧失尊严,而富人则因此愈显尊贵。希伯莱人认为,人们公平地享有社会物质财富,是一种正义的观念。公正就是个人按其功劳获得应有的财富,每个人都应公平地享有社会财富。这些在当时社会条件下不可能实现的理想和思想,包含了不同动机的慈善事业和社会工作的思想萌芽。
慈善事业的出现 在奴隶社会后期和封建社会,由于奴隶和农奴反抗奴隶主和封建主的斗争加剧,使剥削者、统治者意识到单靠镇压不足以维护其统治和社会生产,应辅之以对穷苦人的恩赐性救济施舍。一些社会人士出于对弱者、不幸者的同情怜悯心理,或从不同的宗教观念出发,举办各种不同的慈善事业。这项事业起源于奴隶社会,兴盛于封建社会,残存于资本主义社会。
中国的慈善事业起于周朝。《周礼·司徒》记载,“以保息六养万民”,即慈幼、养老、振穷、恤贫、宽疾、安富。“荒政”(实行灾民救济)措施亦从周朝开始。历史上慈善事业有5种类型:①官办的慈善事业。如乞丐收容所、疯人院、济良所(收容妓女)、感化院(改造罪犯)、残废人习艺场等。②宗教团体办的慈善事业。如由基督教、天主教教会主办的孤儿院、育 | | - n.: community service
| | 北京大学 | 社会学 | 个案 | 社会 | 百科大全 | 行政 | 社会行政 | 行政工作 | 科学 | 理疗 | 心理学 | 个案工作模式 | 社会学理论 | 深圳大学 | 婚姻家庭 | 社会福利 | 法学院 | 犯罪社会学 | 教育 | 高校 | 更多结果... |
| | 社会工作者 | 社会工作师 | 社会工作局 | 社会工作网 | 社会工作学院 | 妇女社会工作 | 英国社会工作 | 社会工作协会 | 学校社会工作 | 社会工作概论 | 社会工作实务 | 社会工作理论 | 矫治社会工作 | 工业社会工作 | 社会工作硕士 | 社会工作方法 | 社会工作评估 | 城乡社会工作 | 社会工作立法 | 老年社会工作 | 农村社会工作 | 司法社会工作 | 社会工作专业 | 社会工作行政 | 医务社会工作 | 企业社会工作 | 家庭社会工作 | 个案社会工作 | 社区社会工作 | 团体社会工作 | 小组社会工作 | 医疗社会工作 | 国外社会工作 | 香港社会工作 | 女性社会工作 | 地方社会工作 | 专业社会工作 | 国内社会工作 | 大陆社会工作 | 社会工作者考试 | 加拿大社会工作 | 社会工作信息网 | 残疾人社会工作 | 澳门社会工作司 | 性别与社会工作 | 世界社会工作日 | 青少年社会工作 | 社会工作师考试 | 社会工作价值观 | 国家社会工作师 | 青翼社会工作网 | 社会工作杂志社 | 助理社会工作师 | 高级社会工作师 |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 |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 | 精神科社会工作者 | 妇女社会工作实务 | 社会工作项目精选 |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 | 宏观社会工作实务 | 社会工作实务手册 | 社会工作案例精选 |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 | 社会工作研究方法 | 本土中国社会工作 | 中国社会工作论坛 | 中国社会工作制度 | 社会工作方法与实务 |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 | 残疾人社会工作案例评析 | 社会工作本土化之路 |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 | 社会工作:一体多面的专业 |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中级) |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 | 矫正社会工作研究(2008) |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工作系 | 社会工作基础知识读本 | 2009社会工作实务初级 | 武汉理工大学社会工作协会 | 普爱社会工作者服务社 |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 | 国际社会工作者联盟 | 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思想 | 浙江工商大学社会工作协会 | 重庆社会工作职业学院 | 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 | 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 |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中级 |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报告(1988 | 重庆社会工作职业技术学院 | 精神病学社会工作者 | 与社会工作者不和的问题 |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 | 社会工作局青洲灾民中心 | 青洲区社会工作中心 | 社会工作局避寒中心 |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 | 国外及港台地区社会工作发展报告 | 中国社会工作相关政策法规汇编 | 南京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 |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过关必做1000题 | 社会工作实务过关必做习题集 |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报告(1988-2008) | 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 | 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执业水平考试大纲 | 社会工作实务过关必做1000题 | 民政部关于印发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办法的通知 | 社会工作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 国社会工作师执业水平考试大纲 | 全国社会工作师执业水平考试大纲 |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文件资料选编 | 中国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探索 | 全国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大纲(2007版) | 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大纲(2007版) | 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 | 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辅导初级(2008实战版) | 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 | 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登记办法 | 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 | 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 | 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 | 社会工作局马柯曼丽耆老中心及膳堂 | |
| | 社区 | 犯罪学 | 军队政治工作 | 吸毒者 | 团体 | 介入 | 小组 | 社会工作协会 | 社会工作理论 | 社会工作实务 | 社会工作概论 | 反贫困 | 马居里 | 农业出版社 | 学校社会工作 | 系统理论 | 后现代理论 | 交流分析理论 | 向荣 | 吴思 | 义工 | 商务印书馆 | 社会工作者 | 社工 |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 | 个案工作 | 社区工作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弱势群体 | 于建嵘 | 社会学习理论 | 个案 |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 | 民间组织 | 小组工作 | 社区建设 | 乡村建设运动 | 以自由看待发展 | 血酬定律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社会支持 | 个案社会工作 | 社区社会工作 | 社会行政 | 性工作者 | 治疗模式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社工协会 | 小组社会工作 | 团体社会工作 | 青翼社会工作网 | 地方社会工作 | 社工文化 | 社会工作网 | 中国社会工作论坛 | 准社工 | 中国民间组织 | 社工博客 | 社会工作杂志社 | 专业社会工作 | | | | | 更多结果... |
人口学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