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故事 : 中國煤礦 : 電力 : 冶金 : 穴位 : 紫金鎮 : 石門縣 : 清平鎮 : 沙田區 [顯示全部] > 石門
目錄
《石門 adit》
詩人: 陳洵直 Chen Xunzhi

石门
石门
  神力何年揭此門,破雲穿月扣天閽。
  平生不得朝天路,猿鶴相招試與言。
《石門 adit》
詩人: 方信孺 Fang Xinru

  呂嘉積石浪相傳,雙闕天開尚宛然。
  成改古來俱一夢,千秋何似老樓船。
《石門 adit》
詩人: 黃榦 Huang Gan

  吳越天下富,京畿遊俠鄉。
  隴畝盡膏腴,第宅皆侯王。
  世言蘇湖熟,沾丐及四方。
  自我來石門,觸目何凄涼。
  清晨開務門,有酒誰復嘗。
  纍纍挈妻子,汲汲求糟糠。
  父老稱近年,十載嘗九荒。
  聚落成丘墟,少壯爭逃亡。
《石門 adit》
詩人: 黃庚 Huang Geng

  贏馬東山路,駸駸抵石門
  落花春夜雨,流水暮煙村。
  久客悲行役,清愁攪夢魂。
  勞生多感慨,餘恨付乾坤。
更多詩歌...
請鑒賞:

  陸遊 Lu You:石門 adit
  釋心月 Shi Xinyue:石門 adit
  曾鞏 Zeng Gong:石門 adit
古道路名
  古道路名。(1)隋唐時自四川盆地通嚮雲貴高原的重要道路,在秦五尺道的基礎上修築而成,因路經今四川省高縣境內的石門山得名。起自今四川宜賓,南抵雲南麯靖,再通往昆明﹑大理等處。唐與南詔之間的交通,多經由此道。(2)指古褒斜𠔌通道。在今陝西西南,道旁多摩崖刻石,以東漢的《石門頌》﹑北魏的《石門銘》最為著名。
春秋魯城外門 Lu outside the city gate Spring
  春秋 魯 城外門。《論語·憲問》:“ 子路 宿於 石門 。晨門曰:‘奚自?’ 子路 曰:‘自 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藉指賢者 Sage by means
  藉指賢者。 漢 焦贛 《易林·革之旅》:“ 石門 晨開,荷蕢疾貧,遁世隱居,竟不逢時。”《後漢書·蔡邕傳》:“是故天地否閉,聖哲潛形, 石門 守晨, 沮 溺 耦耕。”
控製水流的石閘 Control the flow of the stone gate
  控製水流的石閘。 北魏 酈道元 《水經註·河水五》:“ 靈帝 建寧 中,又增脩石門,以遏渠口,水盛則通註,津耗則輟流。”
古代用於控扼要道的一種石砌防禦工事 Brief for the control of ancient stone fortifications of a Road
  古代用於控扼要道的一種石砌防禦工事。《三國志·蜀志·張嶷傳》“拜為牙門將,屬 馬忠 ” 裴鬆之 註引《益部耆舊傳》:“ 羌 於要厄作石門,於門上施牀,積石於其上,過者下石槌擊之,無不糜爛。”
No. 11
  石門投訴電話常德市旅遊投訴電話:0736-7256407
  湖南省旅遊投訴電話:0731—4717614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石門是常德地區一處山水秀麗、名勝薈萃的地方。這裏有燕爾洞晚期智人遺址、仙陽春秋古城遺址、二都寶塔商代遺址等多處遺跡,展示着石門具有古老悠久的文明歷史。
  
  距石門縣城13公裏有一座夾山寺,這裏是澧水流域的佛教文化中心和茶道文化源頭。相傳李自成兵敗後曾禪隱於此,寺旁的“奉天玉和尚墓”中出土了多件文物,證明該墓為李自成之墓。有"湖南屋脊"之稱的壺瓶山也位於石門縣,它海拔2098米,山上有4萬餘畝原始次生林,風光如畫。相傳唐代詩人李白在流放途中經過此地時,曾寫下“壺瓶飛瀑布,洞口落桃花”的千古佳句。
  
  離石門縣城不遠處還有一個“竜王洞”,該洞內闊如中堂,縱深數裏,蕩舟入洞,恍如置身竜宮;此外,石門的熱水溪溫泉是休閑療養的好去處;峽𠔌河兩岸十幾裏生長着的大片野生臘梅群,寒鼕梅花怒放時,香溢長𠔌,景色奇麗醉人;蒙泉千島湖則有着旖旎的湖光山色。總之,石門山水美如畫捲,來常德是不可不來石門的。
  
  有600多年歷史的文廟,以其古樸典雅的建築風格屹立在縣城腹地。縣城東南12公裏處有唐代古剎夾山寺,是集佛教聖地、闖王陵園、茶道源頭、森林風光於一體的國傢示範森林公園,飲譽海內外;李白成歸宿夾山通過大量的出土文物和史學界的深入研究已成為主流說。
  
  城西38公裏處的竜王洞,有“洞中畫捲、地下畫廊”之稱。城西北62公裏處的熱水溪,溫泉終年噴涌,極具醫療價值。城西北138公裏處的渫水發源地——竜門出水奇景,令人嘆為觀止。與其對峙呼應、被列為國傢級自然保護區的壺瓶山,神秘莫測,令人神往。
詞彙
  1.春秋魯城外門。 《論語·憲問》:“ 子路 宿於 石門 。晨門曰:‘奚自?’ 子路 曰:‘自 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2.藉指賢者。 漢 焦贛 《易林·革之旅》:“ 石門 晨開,荷蕢疾貧,遁世隱居,竟不逢時。”《後漢書·蔡邕傳》:“是故天地否閉,聖哲潛形, 石門 守晨, 沮 溺 耦耕。”
  3.控製水流的石閘。 北魏 酈道元 《水經註·河水五》:“ 靈帝 建寧 中,又增脩石門,以遏渠口,水盛則通註,津耗則輟流。”
  4.古代用於控扼要道的一種石砌防禦工事。 《三國志·蜀志·張嶷傳》“拜為牙門將,屬 馬忠 ” 裴鬆之 註引《益部耆舊傳》:“ 羌 於要厄作石門,於門上施牀,積石於其上,過者下石槌擊之,無不糜爛。”
  5.古道路名。(1)隋唐時自四川盆地通嚮雲貴高原的重要道路,在秦五尺道的基礎上修築而成,因路經今四川省高縣境內的石門山得名。起自今四川宜賓,南抵雲南麯靖,再通往昆明﹑大理等處。唐與南詔之間的交通,多經由此道。(2)指古褒斜𠔌通道。在今陝西西南,道旁多摩崖刻石,以東漢的《石門頌》﹑北魏的《石門銘》最為著名。
  【地質】石門
  連通竪井斜井的水平巷道,總稱石門
  【中醫】 石門
  石門,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別名命門、丹田、利機、精露。屬任脈。三焦的募穴。位於腹正中綫,臍下2寸。布有第十一肋間神經前皮支,腹壁淺動、靜脈分支和腹壁下動、靜脈分支。主治小腹痛,疝氣,月經不調,痛經,經閉,泄瀉,痢疾,遺尿,尿閉,以及功能性子宮出血,尿瀦留,高血壓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10-20分鐘。《針灸甲乙經》:“女子禁不可刺灸中央,不幸使人絶子。”
  〖取穴方法〗該穴位於人體的下腹部,前正中綫上,當臍中下2寸。
  〖解剖〗在腹白綫上,深部為小腸;有腹壁淺動、靜脈分支,腹壁下動、靜脈分支;布有第十一肋間神經前皮支的內側支。
  〖主治疾病〗腹脹,泄利,繞臍疼痛,奔豚疝氣,水腫,小便不利,遺精,陽痿,閉經,帶下,崩漏,産後惡露不止。
  〖人體穴位配伍〗配陰陵泉穴、關元穴、陰交穴治四肢水腫、小便不利(腎氣不化);配腎俞穴、三陰交穴治遺尿;配關元穴、天樞穴、氣海穴、足三裏穴治腹脹泄瀉、繞臍痛;配大敦穴、歸來穴治疝氣;配三陰交穴、帶脈穴治崩漏、帶下。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孕婦慎用。
  〖附註〗手少陽之募穴。
  石門穴 三焦募。
  〖別名〗利機穴,精露穴,丹田穴,命門穴,端田穴。
  〖穴義〗任脈氣血中的水濕在此再一次冷縮。
  〖名解〗
  1)石門。石,腎主之水也。門,出入的門戶也。該穴名意指任脈氣血中的水濕在此再一次冷縮。本穴物質為關元穴傳來的水濕雲氣,至本穴後再一次散熱冷縮為天之下部的水濕雲氣,衹有少部分水濕吸熱後循任脈上行,本穴如同任脈水濕之關卡,故名。
  2)利機。利,便利之意。機,古指弩箭的發動機關,為至巧之物。利機名意指本穴承傳的陰柔水濕之氣有通利、濡潤人體全身關節的作用。
  3)精露。精,水化之氣也。露,顯見之意。精露名意指本穴有明顯的水濕之氣循任脈上行。
  4)丹田。此為道傢術語,道傢視臍下部位為丹田。
  5)命門。命,性命也。門,出入的門戶也。命門穴名意指本穴的上行氣有維係人體性命的作用。
  6)端田。端,盡頭也。田,地也。端田名意指任脈的滯重水濕之氣在此上升至盡頭,維有清氣方可上行。
  7)三焦募。本穴物質為滯重的水濕之氣,其性溫,不同的膀胱之氣血的寒濕,因此別走三焦所在的天部層次,故為三焦募。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之下部的水濕雲氣。
  〖運行規律〗大部分外走三焦經所在的天部層次,小部分循任脈上行。
  〖功能作用〗募集三焦經氣血。
  〖治法〗寒則先瀉後補或補之灸之,熱則水針或瀉針出氣。
地理
  位於今漢中市北17公裏處,褒斜道南端段,又稱“小石門”。現淹沒於褒河水庫中。
  石門大約是戰國時期,為修褒斜棧道而鑿的,後經歷代修鑿,方告開通。門洞長13.6米,寬4.2米,南口高3.45米,北口高3.75米。它是用我國古代原始攻鑿山石的辦法“火燒水激”鑿成的,是我國最早的人工隧道,是研究我國古代交通史的寶貴資料。
  石門作為1900多年前完成的一項偉大工程,它的開鑿技術是值得註意的。清代更漢復《棧道歌》中有“積薪一炬石為橋,錘鑿既加如削腐”的詩句,是說明石門采用火燒水淬的辦法破石開鑿的。
  石門漢魏十三品。在古漢臺的碑廊裏,嵌鑲着一塊黑色大理石碑刻。上面8個行書大字“漢中石門,日本之師”,是由日本著名書法傢種𠔌扇舟先生題寫的。題詞中的“漢中石門”是指陳列在(古漢臺)漢中市博物館的摩崖石刻精品——石門十三品。
  自石門開通後,過往的仕官商賈、文人墨客,在飽覽勝跡之餘,記事詠物,抒懷為文,鎸刻於石門內外的崖壁上,世代不絶。這樣就形成了蔚為壯觀的石門摩崖石刻。
  1960年文物普查統計,在石門故址的石刻有104種,僅石門內壁就有34種,上自漢魏,下至明清。琳琅滿目,儼然一座石刻寶庫。在衆多的石刻中,以13種漢至南宋時代的石刻出類拔萃、蜚聲古今,世稱石門漢魏十三品。
  70年代初,國傢修建石門水庫,為保護文物,不致於淹埋於水庫之下,纔將這批石刻鑿遷下來,陳列於古漢臺博物館寬敞明亮的展覽大廳內。
地理
  石門 ,石傢莊市的舊名。
  石門市的由來
  20世紀初葉,石傢莊還是獲鹿縣轄下的一個鄉野小村。隨着1903年、1907年京漢、正太鐵路的建成,石傢莊村東一舉成為京漢鐵路與正太鐵路的交會處。使石傢莊迅猛發展起來。1925年8月29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以1273號指令批準,石傢莊與休門、慄村等村合併,取石傢莊與休門首尾各一字,稱“石門市”。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頒布《普通市組織大綱》,因石門市不符合建市要求被取消。1937年10月,日軍占領石門。1939年10月7日王剋敏簽發《行政委員會指令(秘字第1027號)》,批準石門設市。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9月初,國民黨搶占石門市。
  日偽對石門的黑暗統治
  舊石門從日偽統治開始到國民政府結束,僅僅十年,卻給石門廣大勞動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日本占領石門後除了利用石傢莊糧棉基地和煤炭礦山中心的優勢,大肆進行掠奪外,還對石門人民進行了血腥統治。據《石傢莊開埠1902-1947》一書介紹:“據不完全統計,8年間,日軍在石傢莊製造10人以上慘案61起,殺害無辜者4萬多人,搶殺傢畜18000餘頭,搶劫糧食、財物難以計數。而最令人發指的是對建在市區內的戰俘集中營的野蠻暴行。該營從1939年建立到1945年日本投降的6年間,石傢莊集中營以及與之相配合的軍、警、憲、特的小監獄和華北勞工協會石門辦事處,先後抓捕關押抗日軍民和無辜群衆約5萬人,其中約2萬人被折磨致死,約3萬人被送往華北、東北和日本各地當勞工。它是日軍血腥鎮壓中國抗日軍民的人間地獄。
  國民黨接管石門後,把主要精力用於打內戰上,僅1946年一年內就修建防空壕30公裏,環市鐵路29.5公裏,修內防空壕17公裏,飛機場外壕15公裏以及圍壕修築碉堡400餘座。加之國民政府腐朽統治,致使石門的社會風氣敗壞,三大公害(妓院、毒品、賭場)泛濫成災,市面貨物短缺,物價飛漲,饑民無數。
  舊石門的廣大人民群衆過着暗無天日的生活,人民的身心健康受到嚴重侵害。
  結束“石門”舊稱的歷史
  石傢莊解放後,為了清除敵偽時期統治石傢莊的影響,1947年12月26日,經晉察冀邊區中央局批準,市政府發佈秘字第一號通知,宣佈石門市改為石傢莊市。結束了“石門”舊稱的歷史,標志着她又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在石門改為石傢莊的同時,一些街道也正式改名,如中正街和中正路因是以蔣介石(名中正,字介石)的名字命名的,為消除其影響將其分別改為解放大街和南大街,象徵着國民黨腐朽統治的結束。為適應市名的改變,原挂有石門字樣的名稱也隨即作了更改,如創刊於1947年11月18日的關內第一份共産黨的城市黨委機關報《新石門日報》,從1948年1月1日起更名為《石傢莊日報》。
  石門改稱石傢莊市時,共有人口188475人,據原6個區的統計,一區(橋西)二區(橋東)為市區分別為60366人和39740人,三、四、五、六區是市郊區,分別為16865人、28862人、22804人和19838人。可以看出一區和二區人口比其它區要多得多。為加強市區的領導,市政府把市區由兩個改為四個,石傢莊的行政區也就由六個變成了八個。
湖南省石門縣
  石門縣位於湖南省西北部,隸屬常德市。全縣共轄20個鄉鎮(區),5個農林場,806個村(居)民委員會。據公安部門統計,全縣2006年末總戶數235648戶,總人口688196人。自南北朝置石門郡始,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縣城古為荊楚之地,秦隸黔中郡慈姑縣,漢屬武陵郡零陽縣,三國吳永安六年改隸天門郡,晉屬天門郡澧陽縣(西北部曾置渠陽縣),南北朝時天門郡治由今大庸縣境下遷石門,陳武帝永安二年(公元558年),後梁肖察(即皇帝位於江陵之後)罷天門郡,更置石門郡,隋文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廢石門郡,建石門縣,劃歸澧州管轄。此後,雖隸屬有變,而縣名未易。
  石門,是湘西北門戶,地形呈現彎把葫蘆狀,地勢自西嚮東南傾斜,西北部,群山疊翠,東南部,平崗交錯。陸地最低處為蔡傢溪與澧水匯合處,海拔42.5米,最高處是壺瓶山頂,海拔2098.7米,為湖南省第一高峰。石門是全國最大的早熟蜜桔生産、出口基地,四大臍橙産地之一,全縣桔橙面積達42萬畝,年産桔橙26萬噸。石門是全國馬頭羊中心産區和原産地。1992年被列入“國際小母牛基金會”首選品種,為亞洲地區推廣的優良肉用山羊品種,年出欄80多萬衹。石門是湖南最大的茶葉生産基地,面積6.8萬畝,其中有機茶面積3700畝,年産量3000多噸,現有東山峰、白雲山、安溪、太青山四大茶葉生産基地,白雲山有機茶通過歐盟認證。高山蔬菜面積5萬畝,均種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高山上,無污染,産品遠銷東南沿海。烤煙面積2.4萬畝,年産量2000多噸,是常德捲煙廠的優質煙葉生産基地之一。
  石門縣區位優勢明顯,交通通訊發達。鐵路:焦(焦作)—柳(柳州)綫橫貫縣境,石(石門)—長(長沙)綫與焦柳綫在石門形成縣城T型交匯。石門名勝古跡頗多,自然風景迷人,人文底藴深厚。石門歷史上是添平土司統治的中心區域,土傢族占全縣總人口比例的51%,土傢傳統習俗濃郁。位於縣城東南12公裏處的夾山寺,自唐至明七百多年間為澧水流域佛教文化中心。宋朝圓悟禪師主持著有《碧岩錄》一書,是佛傢寶典,又被稱為“宗門第一書”,流傳全國及朝鮮、日本。寺旁有“奉天玉和尚”墓,據考證是明末清初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兵敗禪隱圓寂的墓葬,已引起史學界的高度重視,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夾山寺國傢森林公園被定為AAA級風景區。坐落在縣境西北部的壺瓶山國傢自然保護區,距縣城108公裏,總面積665.8平方公裏,主峰高達2098.9米,為湖南第一高峰,有“湖南屋脊”之稱,被列為湖南省十大山嶽景觀之一,湖南省十個生態旅遊示範區開發建設單位之一,國傢AAAA級景區建設目標單位之一。2001年,世界自然基金會、世界自然聯盟、世界銀行將壺瓶山確定為全球200個重點生態區之一(中國共9個)。區內森林茂密,森林覆蓋率94%,走進原始森林,遮天蔽日,青苔如帶如毯,古藤如簾如網,極具生態旅遊開發價值。目前已開發湖南屋脊漂、生態遊等旅遊項目。位於縣境南部的蒙泉湖,因北宋書法大傢黃庭堅所書“蒙泉”二字碑而出名,水面5800餘畝,秀水如鏡,麯波銜山,蜿蜒數十裏,自成山中澤國。鬼斧神工的“竜王洞”,蜿蜒數十公裏,洞內鐘乳石爭奇鬥妍,異彩紛呈,洞口清泉潺潺,如竜吐水。位於渫水中下遊的石傢坪商代遺址,出土有土陶俑、鼎足、矮足豆、煉鐵爐竈及骨刀、骨錐等不少文物。皂市鎮燕耳洞舊石器時代晚期智人化石的發現,為研究現代人的起源,研究湖南本土古人類的發展和舊石器時代的歷史提供了寶貴資料。
  石門,本名陳澤生 1942年生,字曉明,號石門。四川江津人。1986年結業於東方美術函授學院。峨眉山博物館館員。四川省書法傢協會會員、省書學會會員。書畫作品多次參加省級、國傢級展出。書作曾獲四川省文化係統書展一等奬,國傢舉辦的"稅收帶來祖國美"書展優秀奬。書論《試論審美意識的研究在古書畫鑒定中的作用》一文,參加了省書學會二次大會交流。近年書畫作品已在日本、東南亞各國及地區展覽。
  【煤礦】煤礦中常提到的名詞之一石門,就是一條上山(材料上山、運煤上山、人行上山)跟與工作面相連的巷道,都打在岩石中。起運輸材料、煤、行人的功能。
  @@@@
  河北省秦皇島市盧竜縣石門
  205國道橫穿石門
中醫詞典
  石門 石門   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別名命門、丹田、利機、精露。屬任脈。三焦的募穴。位於腹正中綫,臍下2寸。布有第十一肋間神經前皮支,腹壁淺動、靜脈分支和腹壁下動、靜脈分支。主治小腹痛,疝氣,月經不調,痛經,經閉,泄瀉,痢疾,遺尿,尿閉,以及功能性子宮出血,尿瀦留,高血壓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10-20分鐘。《針灸甲乙經》:“女子禁不可刺灸中央,不幸使人絶子。”
百科辭典
  石門
  cross cut
    經穴名。亦稱丹田、利機、精露、命 門。出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為三焦之募穴。位置:臍下2寸。主治:腹痛、水腫、 疝氣、小便不利、經閉、月經不調、痛經、崩漏、帶下等。《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謂其主“ 崩中漏下”。刺灸:直刺1~2寸。艾炷灸3~7壯或溫灸15~30分鐘。使用註意:孕婦慎刺。 
    
佛教百科
  【石門】 (人名)宋洪覺範居於石門,故曰石門
英文解釋
  1. :  shih men,  cv 5,  cross cut,  cross measures
  2. n.:  adit
近義詞
石門
石門
石門社區
石門居委會
石門
石門
相關詞
人物抗日戰爭黃埔係民國將領學校初等教育中學教育機構
漢中市蕭何廟褒河中學褒斜棧道中國歷史摩崖石刻文化藝術臺北
燈塔岬角臺灣海峽道教橫山名山名勝旅遊
地理地域景觀舒筋丸風味的食品南海初中公園
旅遊哦更多結果...
包含詞
石門縣石門鄉石門鎮石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