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位于南阳市市区北部,距市中心20公里。地处方城县、南召县、卧龙区结合部,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焦枝铁路、豫02线南北穿境而过,设有闻庄火车站和石桥汽车站,交通便利。地势西高东低,西北部为岗丘地带,最高海拔173米,其余为平原,最低海拔160米,总面积39.73平方公里,平原有31平方公里;全镇耕地28900余亩,其中潮土占70%,黄棕土占25%,其余为砂姜黑土。这里属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区域,白河南北贯穿,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温度适宜。
全镇辖12个行政村,53个自然村,13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156人。全镇人口中,汉族居多,回族次之,还有藏、蒙古、苗等兄弟民族。这里英才辈出,是汉代科学家、文学化、政治家有“科圣”之尊称的张衡的故乡。这里自古就是商贸重镇,物产富饶,是“古南阳四大名镇之一”,素有“银石桥”之称。是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命名的“中国月季之乡”、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省建设厅命名的“中州名镇”。
石桥镇历史文化悠久,传统文化积淀浓厚,古系黄帝儿子姑姓后裔鄂部落故地,夏、商、周鄂侯国中心。因其扼宛洛古道必经要塞,东临白河,水陆交通便利,距今1400多年前已形成繁华集镇,古称“盈溢镇”、“永安寨”、“石桥店”等。境内张衡博物馆、鄂城寺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明代清真寺、明清古街、古商号、古民居等。大调曲、舞狮、大小锣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仍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石桥镇还是我国姓氏中“晁”的发源地。这里有很多历史的足迹和神奇动人的传说。众多的人文古迹和秀美的田园风光使石桥镇成为人们旅游休闲的好去处,如今,石桥古镇旅游集张衡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于一体,进一步深入开发潜在的人文资源,奠定了石桥镇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格局。
石桥镇始终坚持全方位引进、全过程服务的工商业发展思路,强化项目建设目标管理,突出项目建设这一工作重点。通过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性资金,以实现基地规模的突破。通过对外招商引资,以实现资源转化的突破。通过对内激活民间投资,以实现非公有制经济的突破。几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和激活民营资本,有以瑞光变压器公司为龙头的电力变压器科技集群正日益形成,端旺食品有限公司、果蔬批发市场等项目的建成,兴办企业100多家,引进外资9000万元,大大改善石桥的经济结构,使石桥的经济有了新的增长点。
近年来,石桥镇特色农业基地强劲发展。以月季、双孢菇发展为重点,大力发展蔬菜花卉产业,“建基地、扶龙头、促发展”,被省政府命名为“特色农业百强乡镇”,被市评为“农业结构调整先进单位”。充分利用“中国月季之乡”的效应,全镇月季稳步发展,面积达5000余亩,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8%,石桥牌月季种苗被评为“河南名牌农产品”,并与石桥镇人文资源相得益彰,成为了一大旅游亮点。以“双千双万”工程为重点的蔬菜生产,坚持以精品园示范带动引导菜农发展优、早适销对路蔬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镇瓜果蔬菜面积达到8000余亩,形成了以豫02线为中心的蔬菜花卉带,每年通过果蔬专业市场销售蔬菜达5000吨以上。蔬菜已通过河南省无公害委员会无公害认证。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重大疫情防治措施得力,效果明显,畜禽防疫工作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小城镇建设经过多年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围绕“绿、洁、畅、亮、美”的要求,抓规划,抓建设,抓管理。聘请市规划设计院专家对该镇的总体规划进行了高标准的修编。将人文资源和自然风光以及工业园区合理进行规划与划分,使之更加合理与科学。 |
|
浦口区石桥镇位于南京西南郊,东北紧靠南京老山国家森林公园和汤泉旅游风景区,东南与南京主城隔江相望。属北亚热带农业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3℃,日照2100小时,降雨量931毫米,全年无霜期220天。全镇总面积70平方公里,总人口3万人。
石桥镇环境优美,生态系统良好,空气质量优良。
石桥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镇内区级公路至312国道、南京绕城公路15公里,经宁乌一级公路至南京长江大桥、浦口火车站、浦口码头35公里,至板桥汽渡20公里,距南京禄口机场和新生圩外贸码头分别为50公里和30公里,乘车1个多小时可抵达合肥机场。水路有连接长江和滁河的驷马河贯穿全镇,常年通航。
石桥镇城镇建设发展迅速,初具规模。新、老镇区市容整洁,基础设施配套齐全。110千伏变电站作为主供电源,双回路供电安全可靠。日供水能力3500吨,水质优良,供应充足。高标准程控电话网,可提供DDD、DDN、ISDN、ADSL、INTERNET。
石桥镇经济发展迅猛。工业已形成了以机电、化工、建材、冶金、服装等多种门类的布局,现有工业企业22家,其中中外合资和国内合作企业5家。镇工业园区距312国道12公里,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一期占地面积516亩,区内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生态、植被和大气环境俱佳,是中外客商投资办企业的理想宝地。农副业形成了数家较大规模的种植和养殖基地,产品主要有茶叶、家禽、苗木花卉、果蔬、特种水产和意杨等。
石桥历史沿革大事记
周
石桥镇境属扬州邑。
春秋
石桥镇域属吴,吴亡入越,越亡入楚。战国时期,楚东侵至泗水,故石桥境域属之。
秦
政元年(公元前221)秦始皇并吞燕、赵、齐、楚、韩魏统一全国,分设郡、县制、置三十六郡。灭楚后,置历阳县(今和县)、怀德县(今星甸、石桥境域)属九江郡。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后,收天下兵器铸铁人12樽,统一全国度、量、衡。十寸为尺,寸、尺、斗、担均为十进位。惟秤不同,十钱为两,十六两为斤,百斤称担。
汉
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怀德属淮南国。
东汉分十三州、郡,怀德属扬州邑。
三国时期(公元220?D265年)怀德属魏。
章武元年(221)魏派曹仁大司马、督诸军据乌江,屯兵怀德。
西晋
太康元年(280)晋命安东将军王浑,扬州刺史周浚帅兵伐吴,吴派丞相张悌迎战于历阳。
东晋
咸和二年(327)历阳太守苏峻反晋,自横江登牛渚,为晋军陶侃所杀。
北齐
天宝六年(555)冬,北齐与梁,协和联盟于历阳,改历阳为和州。
隋
大业十三年(617),山东农民赵义军首领杜伏威,攻占历阳,自称总管。
唐
咸通九年(868),赵义军首领庞勋率部进驻乌江,占领和州。
广明元年(880),赵义军首领黄巢攻占滁、和二州。
五代
显德五年(958),二月,柴荣率兵攻克淮南十四洲,以江为界。南唐失和州,侨置于太平州(当今滁县)谓新和州。
南宋
建元三年(1129),十月,金兀术第一次侵犯和州,次日再犯州,守城防御使李涛以城降。
建炎四年(1130),九月,进仕赵霖率领民兵收复和州。
明
至正十五年(1355)正月,朱元璋率农民赵义军攻占和州,六月一日,带领徐达。常遇春,廖永安等水师,从杨林河口渡江,大破采石矾,乘胜进取太平。
洪武九年(1376)建江浦县,边邻怀德(今星甸、石村庙)。
建文四年(1402)御史刘观游驷马山。
宣德九年(1434)春夏连旱,河塘涸裂,禾枯竭,民食草根、树皮,饿死众多。
弘治元年(1488)久无雨,旱 。
三年(1940)夏末,大雨,冬降大雪一个多月。
正统六年(1441)、州(和)境9乡,35都,6镇,怀德乡在州北70里(今星甸镇)下辖西九都,汤集,西十都(今石村)。
嘉靖二年(1523)夏秋大旱,禾苗枯绝。
三年(1524)夏疫游行死相枕于道。
五年(1526)十月,免征各卫所屯粮。
十年(1526),御史张心勘定听民,认垦 科怀德,遵教等草坊。
十四年(1535)蝗 严重。
二十三年(1544)夏、秋无雨。
隆庆元年(1967)知县王之绸令石桥诸多会文青山寺,曰:青锁会。(《碑乘》)
正德七年(1576)夏,流贼刘六等犯境,典史谈杰率民兵驱至驷溃山,斩其前锋,余众溃《碑乘》
万历十五年(1587)火水连月,圩埠尽泛,民居荡没,哭声遍野。
二十七年(1589)大旱。
三十二年(1604)夏无雨。
四十五年(1617)秋旱。
崇祯十一年(1638)旱荒。
十三年(1640)久无雨。
十四年(1641)旱荒欠收。
清
顺治九年(1652)少雨减收,谷价腾贵。
康熙二年(1663)和含大水泱及怀德境。
十八年(1679)久不雨,民失收,食草根树皮。免江淮旱灾额赋。
十九年(1680)麦大稔。八月祥云满天氤 离奇,似轮如 ,五色万状。冬至日,西方有星光芒如练,直贯北斗百日方没。
二十九年(1690)十一月,大雪积阴五十日。
四十一(1702)正月朔,太白经天,太阳尽见二十二日,夜有星陨如箕,赤天烛天,天鼓鸣。
雍正元年(1723)飞蝗蔽损庄稼。
四年(1727)划石桥境隶西乡辖十二保。
乾隆十三年(1723)全年无透雨。
嘉庆十九年(1814)久无雨,河塘裂,卖牛马,当田地,买谷物,以渡生。
道光元年(1821)山地旱,圩淹没。
十五年(1835)旱、蝗二灾并发。
咸丰元年(1856)秋大旱,飞蝗蔽野,饿死者无数。
八年(1864)皖道陈玉成勾结捻军掠石桥薛家口,筑垒大刘庄,北军鞠殿华,富明阿及协领博乌分五路迎击,平石桥,毙贼数千。
光绪十一年(1885)二月大雨,山洪泛滥,圩田淹没。
十七年(1891)六月旱,蝗成灾。
三十年(1894)石桥境地分属石碛乡和星甸市。
宣统元月(1909)四月旱,民谣起,“宣统宣统无水泡种”。
中华民国(1914?D1949)
民国三年(1914)设立江浦县第三区第三国民小学,即王村小学。
十年(1921)石桥境划归第四区,分漫石乡和石村乡。
十四年(1925)十月九日,奉军溃部由江宁镇北渡江经石桥境沿途纵掠,受灾尤酷。
十七年(1928),设石村、石桥、漫家庙、王村庙四所国民小学。分别由王安德、胡彰 、陈维栋、蒋仕道任校长。
十八年(1929)改设漫家庙,石桥、石村、王村为镇建制。当年大旱,县赈粮赈银。
二十年(1931)秋大水,山洪发。
二十三年(1934)秋无雨,河塘涸,田龟裂,禾苗枯,高温43度为百年未见。
二十七年(1938)四月十二日,县政府在三户汤(今归和县)重建,同时成立保安团。经代江苏省长德勤批准,姚镜涵任县长兼司令。姚走后由何汉武接县长兼司令。县政府机关由大赵祠堂迁胡家 、漫家庙孙村庵、八大禁等地。
二十八年(1939)七月,新四军江北济南纵队四连抵石桥境西地区,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二十九年(1940)五月,中共江和全工委成立,胡克诚任书记。
三十年(1941),九月二十五日,日军入侵石桥、漫家庙、王村庙,筑堡清乡,制造“血染三甲村”,“火烧干子刘”两大惨案,犯下滔天罪刑。十日,成立维持会。十一月成立伪石桥乡政府,滕姬岂任伪乡长。同年秋,国民党桂系白崇喜部属秦南甫溃兵在青山同尾随追赶日军占领石村山头对峙,双方炮击一个多小时,日军伤亡众多败撤东退,国军也有少量伤亡,后西汇大部队。
三十一年(1942)夏,石村庙中共党员乔正才组织地方游击武装配合江和全大队开展保卫党的交通线中枢——石村庙的抗日斗争。
三十二年(1943),中共江和全县委成立,时生任书记,在八大禁、驷马山一带区域开展抗日活动,捣毁石桥日军三光洋行,袭击驻河口日伪税务所。迫使日军于四月撤离石桥、漫家庙、王村庙等据点。
三十三年(1944)二月十七日,新四军和含独立大队,和江全大队在石村庙乔家岗围歼日军清乡队一个连,打死日军十人生浮十九人散逃伪军六十多人,全连武器全被缴获。
7月15日,国民党171师513团和第十纵队一部分,加江浦保团400余人进攻江和全地区,占领石村庙、漫家庙等集镇,江和全大队退转香南区和县范桥、南义一带。
4月19日,新四军第七师代师长谭希林率和含部队攻打石村庙顽军。23—26日,新四军二师独立旅进入和含地区,与和含部队汇师收复了漫家庙、石村庙等地区。
9月10日,七师北撤,江全县委书记时生,交通站长徐皖东转入正规部队,二?D七师交通线使命结束。
三十四年(1945)二月,中共江浦民主政府成立,在石村庙地区开展减租减息活动,发展武装力量。在驷马山召开参军报名大会,茆伯义父亲送子报名参军,胸佩大红花,骑着毛驴,扩大影响,革命青年刘有其、刘有国、滕新怀、刘寿生、吴夕贤、陈大财、徐佐军、苏斌、刘承炎踊跃报名参军。
三十五年(1946)国民党保安团县大队丁祥林(绰号丁大炮)、黄家治先后驻扎石村庙、漫家庙,石桥、王村,夏:秘密杀害地下党员,中共石村乡指导员,邓本硕。新四军七师和含独立团马长贵则控石桥地区大部分农村。
三十六年(1947)石桥至汤泉土公路建成,石村成为国、共两军争夺的中心。
三十七年(1948)春,江全县委书记王信友,领导七、二师几个团兵力,开展“拨钉”战斗,经三昼夜围攻,迫使驻石村国军刘忠信献堡投降。全部解除顽军武装,驻扎漫家庙胡孔谋第三大队顽军星夜弃堡潜逃,石村乡人民政府成立,陈大财任乡长。北到全椒、花山、藕塘,南抵南依,陶厂长达两百公里的中共交通线,二师和七师运输枢——石村庙从此畅通无阻。
二十八年(1949)二月中旬,中共江浦县委、县政府成立,王信友、石永家、分别任县委书记和县长机关驻在石村庙街。
一九四九年
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25军南下,先行55团抵石村一带驻防,训练,不久开赴裕溪口作战渡江。
4月21日,废除保甲制,以区、乡村行政区划为单位,石村、石桥、汤集三乡属星甸区后归桥
林区,隶皖北滁县专区。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普天同庆。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年4月-1956年12月) |
|
石桥镇位于吉安市永新县东部,永里公路贯穿全境,禾水河依绕而行,为东部中心城镇,距县城10km,辖16个行政村,184个村小组,75个自然村,总人口26000人,劳动力12600人。国土面积1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000亩,有林面积76500亩,境内气候宜人,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风景秀丽,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石灰石、锰、铁等,其中以梅田石灰石为主,储量在1000万吨以上,熟石灰产量和质量均位居全县前列,其他矿产资源储量也相当丰富,尚待开发。境内著名的旅游景点有梅田洞、碧波崖和斗上水库等,古人作诗文记游者甚众,其中“碧波飞瀑”为永新县“八大旅游精品”之一,每年吸引众多游客。
近几年来,石桥镇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农业方面注重培育特色产业,形成了以珍珠长毛兔、长岭立体种养,高产油菜,水稻良种培育、优质果业、种桑养蚕、鱼苗繁育及黑山羊养殖等8大示范基地为依托的特色农业,日光高产油菜多次荣获“金花奖”,其菜油物美价廉,深受消费者青睐。工业方面坚持以招商引资为统领经济工作的总抓手,扩大工业总量,壮大经济规模。目前逐渐形成涉及石灰、精粉、矿泉水、建材、皮革、机电、医药、造纸、塑胶、涂料等多门类、多品牌的工业发展格局。城镇建设方面,随着饮用水工程、照明工程的启用,“农民一条街”各项投资环境进一步完善,带动了农民进镇经商的积极性,逐渐成为永新东路经济增长的新亮点。2004年实现经济总收入6100万元,农林牧鱼总收入4170万元,人均收入1600元。同时,文化、卫生、教育、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和计划生育及综治工作取得全面协调发展。 |
|
石桥镇位于苍梧县东北部,距梧州市63公里。辖十三个村委会和一个街委会,2008年总人口54000多人。全镇总面积230.29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41831亩,其中水田36074亩。石桥镇水陆交通方便,东安江、梧信二级公路贯通全境,有纵横乡村公路七条、村村通汽车,村村通程控电话。
石桥镇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国道207线(二级路标准)贯穿全镇,即将动工兴建的洛湛铁路路经集镇而过,距广西东部主要城市梧州市仅53公里,距贺州市不到100公里。全镇村村通汽车和程控电话,全球通、联通移动通信覆盖全镇,苍梧闻名的龙岩名胜风景区和宋代古石拱桥就坐落于石桥集镇内。
石桥镇属亚热带、半丘陵地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俗称苍梧县北部粮仓,是苍梧县优质谷主产区,年产优质谷3000吨,镇内种植的迟熟荔枝在区内外享有一定声誉,建设有万亩优质迟熟荔枝基地。各种资源十分丰富,矿产资源有石灰石、重晶石、白云石、黄金、磷矿、磷赤铁等,其中石灰石储藏量达8000万吨以上。森林资源丰富,有林面积25亩,木材蓄积量达10万立方米以上。
石桥镇的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优质稻谷,年产3.4万吨以上;有以迟熟荔枝为主的水果基地近两万亩;乡镇主要企业有日产10吨以上的石灰厂九个,日产20000块红砖以上的红砖厂五个,家私木器厂七间,水电站一座;石桥镇有十一种矿藏,以石灰石最盛,蕴藏量一亿吨以上。石材开发为石桥镇龙头产业,现有碎石场43处,块石场45家,年产块石30万立方米以上;石桥山羊、三黄鸡、地瓜渣、名菜“鱼眼米”、寒水蜂蜜、牛辣晒烟是石桥镇的主要特产,年产山羊10000只以上。2009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4.21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3.8亿元,乡镇企业总收入1.2亿元,财政收入528万元,银行、信用社存款余额42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03元。
石桥镇是自治区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是市、县文明圩镇和文明市场。石桥圩镇街面积300多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有商住户560多家,圩镇人口近万人。圩镇市场三个,集市年成交额4000多万元。
石桥镇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1998年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32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2001年被自治区列为“十五”计划城镇发展重点镇。圩镇面积近2平方公里,已建成水泥硬化街道15条近2公里。圩镇人口 1万多人,有各种个体、集体工商企业400多家。各种圩镇基础设施齐全,现代化的小城镇初具规模。2008年被评为中国诗乡
石桥镇十分重视招商引资和乡镇企业的发展,目前已组织对重晶石、石灰石资源进行开采,特别是对石灰石的开采,年开采量达40万吨以上,并销往梧州、贺州、广东等地用于生产水泥、瓷砖、耐磨砖、石灰等。镇内还有年产10万吨水泥的水泥厂一家,优质石灰厂100家,年发电量10万千瓦时以上的镇办水力发电站一座,木器加工厂、食品加工厂共40多家。为了加快乡镇企业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善投资环境,镇党委、政府除制定了土地利用、用水、用电、税收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外,还争取上级支持配合镇乡镇企业发展建设了11万伏输变电站一座,开发了共140亩的镇属企业发展基地两处,其中一处50亩,已建钢筋水泥结构、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楼房两座可供用作厂房;另一处90亩,已完成了三通一平工作。
石桥镇是文化之乡和游览胜地。有东安采茶剧、舞狮、舞龙、舞鲤鱼、舞鹿儿、东安山歌等民间传统文艺,每年龙岩院农历“三月三”炮节活动波及东安五镇,新兴的民办“东安诗社”名誉广西乃至区外。村村有篮球场,其中灯光球场六个,文体活动十分活跃。石桥镇有“苍梧名胜——龙岩”、“猪婆洞”、“想思石人”、“马鞍山”、“宝鸭塘”和“千年石拱桥”、“天后宫”、“中共地下支部旧址”、“史贤升烈士纪念碑”、“抗日阵亡纪念碑”十大游览观光点。“龙岩”,素称苍梧名胜,位于石桥圩西边约700米,为石灰岩溶洞。洞长100米,宽60米,南北贯通,洞内可容5000多人。洞内有一洞通天,“抬头可望月,侧耳闻鸟鸣”,故又称通天岩。洞内钟乳石奇悬,有天然的石马、石羊、石兔、石龟、石蛇和关帝像、刘三姐对歌台等,洞内外崖壁刻有李宗仁、白祟禧、黄旭初等达官和墨客的题咏。原自治区党委常委、现任区政协副主席、广西书协主席、诗词学会会长钟家佐多次观光龙岩,并有题诗刻于崖壁。“千年石拱桥”位于石桥圩南面,碑记“建于宋时”,相传,石桥镇就是以这座石拱桥而取名石桥。这座桥为半圆形单孔式石拱桥,与水中倒影相衬,恰成一轮圆月。桥长30余米,宽4米多,拱跨10米,高7.5米。这座桥全部为人工凿成的石灰岩青石板建筑(青石板规格有0.8米×0.3米×0.3米、1.5米或1.2米×0.8米×0.15米等),建筑时不用灰浆粘砌,每块青石板衔接口不露缝隙,整齐划一。桥面两旁有宽0.3米,高0.3米的青石条栏杆。这座石拱桥虽经历近千年的风雨沧桑,但基本完好,桥身安然自泰,看不出倾斜或沉陷迹象。只是两边桥墩的某些青石板稍有变动,出现裂缝,对于研究古建筑技术有着不可多得的价值。“猪婆洞”,位于龙岩出西边,洞口仅能一人出入,顺洞口入约100米,有100多平方米的“小天地”。再入便黑暗无光,且有呼吸困难之感,这个洞多长多宽目前还是个谜。“中共石桥地下支部旧址,位于石桥中心小学校内,为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门面有五围拱式门口。民国32年1月,中共党员杨月英、李林林、覃舜恩到此任教,以教师身份作掩护从事革命工作,建立党组织。同年8月,中共广西省工委派庄炎林、韦立仁到此任教,庄炎林任党支部书记,把石桥作为建立省工委预备基地,开展秘密革命活动。后因国民党当局的注意和怀疑,民国33年春,庄炎林等五同志分批撤离石桥。现尚存他们的卧室、工作室和办公桌、椅,有他们开展革命活动的图片(展览室)。“龙岩”、“千年石拱桥”、“中共石桥地下支部旧址”均是苍梧县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
|
基本概况
位于济宁市区东南部,南临微山湖畔,北依327国道,西靠京杭运河,东仰孔孟故里,距市区17公里,面积62.4平方公里,35个行政村,47512人。以农副产品加工、造纸、建材、非煤产业,水陆运输、皮毛加工等行业为主的民营企业蓬勃发展。千亩工业小区初具规模,内有正常的供电专线,水源充沛水质优良,煤炭资源丰富。山东金桥油脂公司和山东兖煤航运有限公司两大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被誉为亚洲第一、世界一流的济三煤矿坐落在该镇。年吞吐量500万吨的泗河港煤码头已正式开航营运,开辟了我国南北物资交流的水上通道。万亩速生林、早春西红柿、“石桥”牌西瓜和湖区养殖是该镇农业的四大特色。该镇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产业优势明显,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优质的煤、廉价的电、丰富的水资源和传统的皮毛产业是该镇的四大优势。
自然资源
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孕育了我镇自然、标准、特色农业。新闸、辛店基本发展成水产养殖专业村,扩大精养、优质、高产渔业养殖面积2000亩,主要发展了甲鱼、河蟹、乌鳢、大口胭脂鱼等特色品种,同时积极发展休闲垂钓渔业。投资100万元前李奶牛场、崔院养猪场、刘庄养鸽场、李二养鸡场等节粮型、食草型畜禽养殖,形成规模化和集约化。2002年造林67公顷,用材林年产量达4000多立方。新增经济作物3500亩(其中经济林800亩),以崔院为中心的大葱发展到800亩;以刘营为中心的西红柿发展到500亩;以刘庄为中心的优质葡萄发展到500亩;以朱庄、后石为中心的杏树、桃树发展到200亩。高庄村1000多亩大豆标准化生产基地促进全镇"绿色农业"发展,"绿色农业"达1万亩,构筑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推进的格局。
经济发展
工业、第三产业蓬勃发展。2002年新上民营企业和技改项目11个,实际到位资金3433万元。国家重点工程二号矿井、三号矿井在境内开发建设,带动济三煤销公司、北三矿运公司成立,拉动了沿矿区的第三产业。吴湾皮毛专业市场历史悠久,吸引了18个省市的皮货商,天龙裘革服装有限责任公司投资80万美元,产品全部销往俄罗斯,皮毛商城一期工程的运营,壮大了皮毛购销加工、饮食服务、交通运输等个体私营经济。山东金桥"一生缘"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一生缘"纯净油、色拉油,形成拳头产品,呈现明显竞争优势,吸引了众多客商,规模、效益均居鲁西南油脂行业前列。 下一步工作打算:紧抓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围绕水产、畜牧、林果、蔬菜等主导产业,积极推广新品种、高品质,增加科技含量,形成规模效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2003年引资额达1000万元。坚持园区、市场、小城镇建设扭在一起抓。启动吴湾皮毛商城二期工程,预计投资550万元,使商城规模再上档次,唱响品牌,提高吴湾皮毛知名度,把吴湾建成全国最大的皮毛专业基地。加速构建矿外公路经济隆起带,重点搞好前李段开发建设,同时抓住泗河港码头开运通航时机,在其附近加速规划建设杂品货物市场,不断开辟我镇经济新亮点。加强软、硬件环境建设,打造"诚信石桥",建设美丽家园,推进石桥镇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45502男23299女22203家庭户户数12749家庭户总人口(总)44672家庭户男22635家庭户女220370-14岁(总)105550-14岁男57030-14岁女485215-64岁(总)3120115-64岁男1589015-64岁女1531165岁及以上(总)374665岁及以上男170665岁及以上女2040户口本地住在本地44047 |
|
石桥镇,一个位于新杭城中心区域充满活力的经济发展区。区域面积9.73平方公里,辖天堂园、石桥、华丰、永丰、杨家、景荣、景安7个社区,总人口7.5万,街道周边小区密布。已建成的小区有北景园小区、杭钢生活区,已开工建设和即将开工建设的小区有田园居住区、丁桥居住区、杨家居住区和重机居住区。待这些小区全部完工,预计整个石桥地区及周边居住人口有50余万。人气极旺,有很强的商业氛围。
街道邮电通信网络、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完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发达,东接沪杭甬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南通市区高架及杭宁高速公路,距市中心仅5公里;有石桥路、石祥路、石大路、华丰路、临丁路、永华路、杭玻路、同协路、华中路等多条主干道,建设中的石石立交、规划中重工路、杭浦高速公路将贯穿石桥中心;区域有地铁出入口、磁浮列车从街道南部通过。条条道路纵横交错,密布成网。占地500亩的杭州市公交总公司停车场和占地3000亩的下城区“都市经济园”也在石桥辖区内。
2004年8月石桥镇撤镇建街,商贸流通发展迅速,已逐步成为杭城北部的客货流集散地。同时,先后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鼓励投资开发,促进经贸合作的优惠政策和措施。
石桥,正以与时俱进的开放理念、战略性的区位优势、日臻完善的城市功能、发达的产业经济、强劲的市场需求和丰富的人才资源,在杭州市经济、社会、文化舞台上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的作用。 |
|
素有“一脚踏两省、鸡鸣闻三县”的石桥镇是鄂豫两省的边贸重镇,该镇位于襄阳、老河口、邓州三县的交界处。南距襄樊53公里,北至河南省邓州市52公里,西离老河口38公里,东到河南新野62公里。全共辖34个村261个组,版图面积20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万亩。总人口8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6万人。城镇面积达4.5平方公里,集镇区域内常驻人口1.5万人。境内有襄樊市最大水库排子河水库和蔚为壮观的“地上银河”亚洲第一大渡槽。 引丹干渠自西向东穿境而过,水源十分丰富。 石桥镇地理位置优赿,交通便利。东临焦枝铁路和许樊高速路出口8公里,南临汉十高速路出口10公里,省道黄老路横贯东西、牛黑路纵穿南北。镇域内柏油路村村相通,形成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接壤焦枝铁路线上的魏集火车站为石桥镇的农副产品外流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
|
石桥镇位于河南省宝丰县东北部,因坚固雄伟的石河桥而得名。有汝河、石河、净肠河等河流穿境而过,林茂水清,花香鸟语,景色怡人。石桥地处平原,半丘陵,水利条件优越,农业技术先进,素有宝丰县的“粮仓”之称。境内交通便利,豫02线、石香公路、石岔公路交汇于镇区。
石桥镇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从境区内发现的高铁炉、窦庄、冢坡等地新石器时代遗址得知,这里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迄今已有上万年的历史,出土的文物如新石器时代的双孔石铲、宋代的天青瓷壶等,对研究当时的社会文化生活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虽代有盛衰,然亦足名世。这里有很多的历史古迹。如:汉高帝庙、云阳寺、高铁卓君庙、寺门寄料天寺等。它们都静静地诉说着人类历史的变迁,最值一提的当属高皇庙的汉高帝庙,始建于西汉,现存建筑高帝殿、文昌殿各3间,为清道光十年重修,虽历经时空的轮回,但其庄重典雅的艺术风格,观之仍不禁令人肃然起敬。大殿前有古柏、木香,木香藤条似长龙抱柱,缠绕于柏树之上,木香枝叶繁茂,点缀在翠柏之间,既有松柏苍劲之态,又有木香娇柔之姿,木香花开香气四溢,蔚为奇观,成其“一百(柏)架木香”而声名远播。石桥的戏剧、曲艺、铜器乐等异彩纷呈,早已声名在外。每逢节日、集会,演员们便粉墨登场,尽展演技,以娱乡民,那歌者“问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的精湛技艺,那勇武剽捍的舞者雄风,不知陶醉了几多众生。
地灵人杰的乐土,孕育造就了不少为国家统一、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文化昌盛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明代的牛金星饱读诗书,通晓兵法,因不堪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率邑民参加闯王义军,凭借过人的才气辅佐李自成,发展壮大义军,推翻明王朝的统治;革命家、妇女运动的先驱者余自修,石桥师庄村人,1926年受中共河南省委派遣,在南阳一带组织农民自卫军,击败四川军阀向国民革命军的进攻,后返乡创建宝丰妇女协会,开展妇女解放运动,从而青史留名;先儒徐璞玉,石桥赵庄村人,同治元年进士,为官政令平易,清正廉明,其创办义塾百余所,造就端人正士以万计之举,后世皆善之,后积劳成疾,卒于任所,著有《汝舫集》,为后人广为传诵;亢宝位,石桥小胡庄人,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专家,一生致力于半导体与微电子技术研究,多次获得了国家发明奖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其著作著述颇丰,影响很大。他们都使石桥大地日月增辉,山河添色。
石桥这块肥沃的土地,有充足的日照,特别适宜种植烟草。它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朝中叶,烟叶叶片光泽鲜亮,气味醇和,质量好,被称为“山西烟儿”。上世纪80年代,中外先进种植、烘烤技术的引进,烟叶质量进一步提高,受到市场的青睐,经济效益稳步上升,成为该地的支柱产业之一。
石桥镇全镇共辖28个行政村,73个自然村,土地面积51074亩,农业人口42898人,人均耕地1.2亩。随着近几年中央政策对农业、农村倾斜,农业投入的加大和中央转移支付额度的增加,加大了农民收入,使石桥镇经济有很大的发展。截止2007年底,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2866万元,其中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到63271万元,占GDP比重的86.8%,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39197万元,增长26%;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0601万元,增长18%;粮食总产量和农民收入都有很大的提高。 |
|
该镇位于泸州市北大门,泸县东北部,与重庆市荣昌县双河镇接壤。全镇面积87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3882人,耕地面积21391亩。2004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GTP)实现26490万元,增长31%,财政收入实现1116万元,增长38%,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7003万元,增长230%,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232元,增加381元,计生率达到95%,全镇人民安居乐业,社会保持稳定。
石桥镇是工业发展大镇,镇党委、政府把“工业强镇”作为全镇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树立了强抓工业促发展,亲商才能大发展的工作目标,连续五年被泸州市委、市政府评为经济发展“十强乡镇”。境内主要以煤炭、冶铁、水泥、矸砖、冶金铸件、建材、玻璃等生产为主,现有个体私营企业68个。2004年全镇乡镇工业总产值实现33132万元,比上年增加6544万元,增长25%;工业增加值实现11089万元,比上年增加2305万元,增长26%;乡企利润实现1500万元,比上年增加650万元,增长43%;招商引资新办企业9个,招商引资项目固定资产投入完成4380万元,比上年增加1890万元,增长76%。
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已建成优质水果基地、休稻养鱼基地、仔猪生产基地等示范带动型基地7个。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已实现光纤电视、电话、公路“村村通”。 |
|
石桥镇位于甘肃礼县城西部5公里处,行政区域面积19635公顷,耕地面积73485亩。平均海拔1450米,年平均降雨量460毫米,年平均气温10.9℃,全年无霜期183天。全镇辖33个村民委员会。2005年,全镇总户数7257户,总人口36632人,从业人员18483人。经济总收入8063万元,财政收入85万元,粮食总产量17691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685元。
名优特产:苹果、旱烟。
旅游景点:“圣泉映月”、三国古战场铁笼山。 |
|
【概况】
石桥镇地处黄海之滨,位于苏鲁两省交界处,总面积79.9平方公里,耕地4.36万亩,现辖23个行政村, 35个自然村,人口6.8万,共1.8万户。石桥镇依山傍海,自古“享山川之饶,受渔盐之利”,沿海、平原、山区各占三分之一,海岸线长达10多公里,境内有海拔高195米的芦山和90米的龟山,两山相距3公里。
【发展思路】
按照“发挥优势、融入临港(工业园)、做大园区(硅工业园)、项目拉动、以工兴镇、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打造高新硅业,突破临海经济,重抓民营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区位交通】
石桥镇交通便捷,204国道、同三高速公路南北纵贯全镇,南距连云港港口、白塔埠机场和连云港火车站各45公里,北距山东省日照市岚山港10公里,距同三高速公路出入口仅5公里。
【自然资源】
石桥镇资源丰富,矿藏富集。主要有:石英石、陶土、瓷土、千枚岩、榴辉岩、花岗石、云母、偏硅酸矿泉水、黄沙等10多种矿产资源。经江苏省地质矿产厅第六地质大队勘探,全镇拥有石英脉500余条及大量碎石英,储量达1.8亿吨,其中SiO2含量99.9%,现已发现石英资源主要分布在白石头、苏岭、木套、九里、石桥、东温庄、拱齐、大温庄、石岭、石东等村;瓷石、瓷土储量达4亿吨,黑土资源1亿吨,粘土资源4亿吨,风化石资源100亿吨,集中分布在芦山、龟山周边地区;石东村南地下储藏千枚岩6000万吨;陶土、云母储量分别达1亿吨和5000吨;沿海海域及内陆河库黄沙储量10亿吨;芦山矿泉水被鉴定为苏北储量最大、品位最高的偏硅酸型优质矿泉水。
【人文旅游】
石桥镇是革命老区,罗荣桓、符竹庭、彭雄和朱爱周等革命前辈曾在此流血战斗过,连云港市最早纪念抗日史实的“民族英雄”碑和纪念抗日战斗中著名的小沙东海战而矗立的“小沙东海战纪念碑”等红色景观颇具革命教育意义;名胜古迹龟山“泊船石缆”为赣榆八景之一。
【综合经济】
2005年,石桥镇实现GDP5.35亿元,其中一产1.87亿元、二产3.21亿元、三产0.75亿元;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40元。
【工业经济】
2005年,石桥镇抓住振兴苏北的历史机遇,坚持以“项目兴镇,工业立镇”战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8亿元,其中工业投入1.84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24.73%,同比增长2个百分点。目前,全镇已形成以高科技硅产业为主导,以铸造、玩具、海洋食品、陶艺等产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共拥有工业项目52个,其中在建项目13个,投产项目39个。2005年,全镇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12827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11307万元,利税2946万元。全镇具有资质的建筑企业4家,从业人员达3000人以上,年创产值3亿元,创收3000万元。
石桥镇位于连云港“一体两翼”战略的凤凰北翼,工业园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由硅工业园区、工业区、海洋食品加工区、临港产业区及配套生活服务区组成。目前,已建成占地1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起步区,起步区以硅资源加工为主导产业,园内七纵五横水泥道路以及供水、供电、通讯、排污、亮化、美化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具有承载大项目能力,发展前景广阔。
【农业经济】
石桥镇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9万亩,粮食播种面积3.2万亩,总产量3.5万吨;油料播种面积2.5万亩,总产量0.8万吨。先后建成2万亩小麦、2万亩花生、5000亩水稻、2万亩杂色蛤四角蛤、启迪养鸡场3万只蛋鸡、官庄村100万只鹌鹑6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培育启迪鸡蛋、启迪鹌鹑蛋、九里三疣梭子蟹3个无公害产品。以龙头村为中心的日光温室蔬菜基地逐步辐射石东、潮口等村,年产量达1.2万吨,产品畅销南京、上海等地。东部沿海建立了6000公顷10米等深线浅海域圈护养基地、2000公顷潮间带滩涂贝类和3000亩紫菜养殖基地以及潮上带6000亩梭子蟹养殖基地,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3000亩梭子蟹四茬养殖及越冬技术》等2个国家级、6个省级课题研究。全镇农村劳动力2.27万个,年输出1.86万人以上。
【对外开放】
石桥镇坚持“以港澳台地区为重点,突破日韩”的战略,对外开放型经济呈现较好的发展趋势。2005年新上新加坡客商投资250万美元的连云港鑫鑫硅业等5个外资项目,协议利用外资114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36.2万美元。各类玩具、钢铁铸件、深加工海产品和保鲜蔬菜等产品出口美国、日本、韩国、德国、加拿大、新加坡、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
【第三产业】
2005年,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1424万元,贷款余额8950万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79万元。全镇拥有石桥、九里等6个集贸市场,年成交额达1.1亿元。
【社会事业】
石桥镇现有省重点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2所,完全小学10所,师资队伍506人,中小学在校生10118人;另有幼儿园10所,省级重点成教校1所和村级技术学校24所,企业职工学校6所。
【城镇建设】
石桥镇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镇区已形成三纵三横的主框架,面积2712.8亩,区内共有2014户、7131人,建房面积249585平方米,公共绿地面积8554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35平方米。
【重点企业】
赣榆县鑫润硅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石桥镇硅工业园区内,该企业由东海客商投资1.2亿元兴建,工程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总投资2000万元,于2004年7月份开工建设,建成6台石英拉管炉,6台高温烧制石英电熔炉及相关配套设施,实行35千伏和10千伏电路双向运行,已于2005年1月投产,实现年产值4800万元,创利税800万元。二期工程于2005年5月份开工建设,计划投资1亿元,占地面积40亩,计划新建2幢5层石英拉管楼,新上24台石英拉管炉及焙烧炉等生产设备。目前第1幢5层拉管楼已竣工,已预订石英拉管炉、焙烧炉16台套,已完成投资6000万元,2006年10月份可全部建成投产运营。
意顺农机配件加工厂:位于石桥镇西工业园区,由山东省临沂意顺化工有限公司投资兴建,计划总投资1亿元,主炉208立方米,2005年12月底建成投产,其生产驱动箱体、旋耕机体、轴承座、铸钢件、高锰钢件和合金钢件等各类钢铁、生铁铸件畅销青岛、烟台、江阴、淮阴、马鞍山、扬州、常州、盐城等地,并出口日本、美国等国家,年销售收入可达6000万元,创利税600万元。
连云港众鑫硅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石桥镇硅工业园区内,总投资250万美元,该项目于2005年2月份开工建设,目前,3层拉管楼、办公楼、脱羟车间、厂房、围墙、回填土、厂区水泥路、绿化、亮化等全部完工,石英拉管炉等生产设备已订购,预计2006年上半年可全部安装完毕投入生产。该项目主要从事石英拉管、石英棒、石英砂、石英灯具及高纯硅微粉加工、销售。所生产的石英系列产品主要销往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投产后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800万元,获利税1000万元。
赣榆县富安紫菜公司:由香港九龙陈氏贸易有限公司与富安紫菜有限公司合资1000万元兴建,厂房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主要生产干紫菜系列产品,年可加工紫菜1亿张,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创利税400万元,并可吸纳当地80余劳动力就业,产品全部出口到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地。
【特色产品】
石英产品:硅工业园区内石英深加工型企业已达10家,区内硅企业集群主要产品有:直径1.5mm-160mm透明石英玻璃管、无臭氧石英玻璃管、滤紫外(UV)系列石英玻璃管、低脱羟石英管、乳白色石英玻璃管、石英棒、异型石英玻璃管、石英玻璃泡壳、优质水晶粉等各种型号产品,产品主要用于卤素灯、汞灯、金卤灯、光纤照明、石英纤维、微波炉远外加热材料等方面,其产品已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
“启迪”牌鸡蛋、鹌鹑蛋:连云港市启迪禽业发展有限公司是赣榆县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其生产的启迪牌鸡蛋、鹌鹑蛋具有蛋白浓稠、蛋黄橘红、高维生素、高卵磷脂、低脂肪、低胆固醇等特点,产品于2004年经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并获得首届“江苏省食品质量安全高层论坛指定产品”等称号,产品远销长三角洲等地区,成为苏果、华联等大型超市指定供货商。
【乡镇名片】
石桥镇先后荣获“江苏省建筑之乡”、“连云港市新型小城镇”、“连云港市梭子蟹养殖之乡”、“连云港治安安全乡镇”、“赣榆县八强工业镇”等荣誉称号。 |
|
石桥镇1992年建镇,地处盘县东南部,距红果新城75公里,东临民主镇,南接乐民镇,西与红果毗邻,北与水塘接壤。全镇总面积58.7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南冲、古里、东冲、大地、妥乐、西冲、鲁番。共5587户,总人口20909人,现有耕地总面积1059.47公顷。
境内有汉、彝、苗、布依等民族,其中南冲村彝族242人,苗族1人,回族19人,布依族1人,白族2人;古里村彝族105人,壮族1人;东冲村彝族16人,布依族1人,白族1人;大地村彝族18人;妥乐村彝族2人,水族1人;西冲村彝族7人,鲁番村彝族155人,回族31人,布依族5人。海拔在1053——1993米之间,平均海拔1700米,年降雨量在1450——1530毫米,年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全年无霜期280天,地处东经104°30′——104°35′,北纬28°53′——35°41′之间。
刘石桥镇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煤、石膏、钎锌、铁等矿产资源。全镇现有有证矿8对,机焦厂2个,洗煤厂3个。到2006年底,实现财政总收入3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14元。
全镇共有9对煤矿,3个洗煤厂(已扩能2个)、2个机焦厂、5个非煤矿山企业、批发零售业120个、交通运输业120个、住宿及餐饮业98个、社会服务业18个。
目前,全镇现有公、民办学校13所,社会力量办学2所。有教师 139 人(其中大学本科5 人,专科 77人,师范及以下 57人),教师合率格达100 %。有在校生4207人(其中初中生1323 人,小学生288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为99.16%,中学为98.13%,小学辍学率为0.84%,中学辍学率为1.87%;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19.04%。
初步汇总,全镇现有绝对贫困户432户,1409人;低收入贫困户528户,2017人;五保户81户,111人;民政救助户358户,539人。 |
|
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石桥镇位于当涂县东南,地处大公圩中心,全镇辖15个村,2个居委会,人口4.8万人,面积84平方公里。属全国文明城镇、安徽省的中心建制镇、马鞍山市卫星城、可持续发展试点镇和当涂县的工业重点镇。全镇民风淳朴、社会风气良好,多年来,全镇经济社会综合指标一直处于全县领先位置。
石桥镇水陆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距205国道20公里,马芜高速5公里,314省道10公里,距规划中的宁安城际铁路新当涂站20公里。境内围乌、青大公路贯穿,并有常年通航的长江支流青山河码头。
现有的工业企业有精密特钢铸造、可锻造、灰铁铸造和机械加工为一体的重工企业,电力金具、砂轮制造和粮油、建材加工企业以及服装生产、加工、毛巾被、毛巾生产的轻纺工业。
全镇境内有良田3883公顷,可养水面2660公顷,农业主要是水稻、油菜和棉花种植为主。境内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原水网圩区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与实践》一书就是以本地区为实例来阐述。
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在全市属先进乡镇,全镇拥有一甲等医院一座、中学两所(有全县唯一的一所农村高中)、成人学校一所、培智学校一所、中心小学、实验小学各一所,形成了从幼儿教育到成人教育的一条龙教育体系。有一座投资规模达7000多万元的大公圩中心水厂,该工程目前是全省农村规模最大的自来水厂。
为加快全镇经济步伐,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狠抓招商引资平台工业集中区建设,目前入园企业十多家,园区内“三通一平”,基础设施较完善。为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园区成立了管委会,负责对入园企业的全方位、全程服务。 |
|
石桥镇,简阳市辖镇。1909年置石桥乡,1935年改石桥镇。位于市境中部,距市府4公里。面积93平方公里,人口8.3万,成渝铁(公)路、成渝高速公路过境。沱江通航。辖43个村委会和6个居委会。品牌企业有:石桥挂面、建元油脂有限公司、国发油脂有限公司、农业产业结构大地公司、水力发电等二十多家企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籽、兼产甘蔗、薯类和豆类,特产有金剑、玫瑰香柑等10000亩、花椒5000亩、优质苗木基地2000亩、黄背木耳、中药材。养殖业以生猪为主,近年来山羊 、獭兔养殖发展迅速。目前,石桥、解放乡的蔬菜生产、小家禽养殖,石埝乡的药材生产和山羊养殖,海井乡的果品、优质苗木生产,赤水乡的海椒、黄背木耳生产已具规模,形成产业。石桥挂面闻名遐迩。现代女作家罗素的故里,四川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科技示范镇,国家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试点区。该镇的两个文明建设成绩令人振奋,先后被评为国家级乡镇企业先进单位、资阳市计划生育先进单位、拥军优属模范镇、抗洪救灾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镇,被评为简阳市乡镇企业先进单位、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先进单位、小城镇建设先进单位、生态环境及退耕还林先进单位。 |
|
石桥镇位于嘉禾县县境北部,海拔高度:197米。地理位置东临肖家镇、南接田心乡、西临坦坪乡、西北与永州市新田县接壤、北抵桂阳县,距县城16.5公里。镇政府驻石市,辖石市、枫梓溪、石鼓元、石塘、上坪、桥头、岛石、醒狮、瀚石、石仙、白珠、秀庭、南岸、泮桥、周家、村尾、木牛、仙江、岐峰、山坡塘、石门、神渡等22个村和石桥、焦冲元等2个居委会。
全镇地势东部、东南、西部较高,北部、西部较低。钟水河由南向北流经该镇。
全镇总面积5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26公顷,总人口29077人,其中农业人口28033人,非农业人口1044人。镇经济以农业生产为主,畜牧业生产为辅,镇年工农业总产值1.4亿元,年财政收入210.66万元。全镇交通便利。镇内设中学2所,小学19所,医疗机构1个。
石桥镇下辖村:枫梓溪村石塘村桥头村南岸村醒狮村石仙村周家村木牛村歧峰村石古元村神渡村上坪村岛石村汉石村白珠村石市村秀庭村泮桥村村尾村仙江村山坡村石门村
石桥镇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25239男13235女12004家庭户户数7237家庭户总人口(总)25009家庭户男13069家庭户女119400-14岁(总)69850-14岁男39420-14岁女304315-64岁(总)1621215-64岁男831515-64岁女789765岁及以上(总)204265岁及以上男97865岁及以上女1064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4981 |
|
当涂县石桥镇位于当涂县东南,地处大公圩中心,全镇辖15个村,2个居委会,人口4.8万人,面积84平方公里。属全国文明城镇、安徽省的中心建制镇、可持续发展试点镇和当涂县的工业重点镇。全镇民风纯朴、社会风气良好,多年来,全镇经济社会综合指标一直处于全县领先位置。
石桥镇水陆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距205国道20公里,马芜高速5公里,314省道10公里,境内围乌、青大公路贯穿,并有常年通航的长江支流青山河码头。
现有的工业企业有精密特钢铸造、可锻造、灰铁铸造和机械加工为一体的重工企业,电力金具、砂轮制造和粮油、建材加工企业以及服装生产、加工、毛巾被、毛巾生产的轻纺工业。
全镇境内有良田3883公顷,可养水面2660公顷,农业主要是水稻、油菜和棉花种植为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贤进渔业发展公司、金马水产养殖公司正在发展之中。
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在全市属先进乡镇,全镇拥有一甲等医院一座、中学两所、成校一所、培智学校一所、中心小学、实验小学各一所,形成了从幼儿教育到成人教育的一条龙教育体系。
为加快全镇经济步伐,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狠抓招商引资平台工业集中区建设,目前入园企业十多家,园区内“三通一平”,基础设施较完善。为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园区成立了管委会,负责对入园企业的全方位、全程服务。石桥镇人民将以饱满的热情,优质的服务,热忱欢迎各界人士前来投资兴业。 |
|
|
|
面积108k㎡,人口23764人。 [邮编]343421 [代码]360830101 [区划]辖石桥、官田、江背、一山、奇山、黄岭、白鹭、樟枧、长溪、北岭、日光、垅中、梅荷、合光、沿曲、燎原等16个行政村。 |
|
全镇总人口47380人,共12346户,行政村35个。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5亿元,林牧渔业增加值3646 万元。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545万元,地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7593万元。粮食总产量36708吨,耕地面积53025亩,其中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960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3301元。乡镇企业实现利税787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58万元,民营经济上缴税金787万元,实现引进外资和外地资金3433万元。
我镇发展优势:我镇地处我国著名淡水湖南阳湖畔,东依泗河,西邻京杭运河,大运河从南阳湖区穿过, 沟通了祖国南北的水上航道。
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孕育了我镇自然、标准、特色农业。新闸、辛店基本发展成水产养殖专业村,扩大精养、优质、高产渔业养殖面积2000亩,主要发展了甲鱼、河蟹、乌鳢、大口胭脂鱼等特色品种,同时积极发展休闲垂钓渔业。投资100万元前李奶牛场、崔院养猪场、刘庄养鸽场、李二养鸡场等节粮型、食草型畜禽养殖,形成规模化和集约化。2002年造林67公顷,用材林年产量达4000多立方。新增经济作物3500亩(其中经济林800亩),以崔院为中心的大葱发展到800亩;以刘营为中心的西红柿发展到500亩;以刘庄为中心的优质葡萄发展到500亩;以朱庄、后石为中心的杏树、桃树发展到200亩。高庄村1000多亩大豆标准化生产基地促进全镇"绿色农业"发展,"绿色农业"达1万亩,构筑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推进的格局。
工业、第三产业蓬勃发展。2002年新上民营企业和技改项目11个,实际到位资金3433万元。国家重点工程二号矿井、三号矿井在境内开发建设,带动济三煤销公司、北三矿运公司成立,拉动了沿矿区的第三产业。吴湾皮毛专业市场历史悠久,吸引了18个省市的皮货商,天龙裘革服装有限责任公司投资80万美元,产品全部销往俄罗斯,皮毛商城一期工程的运营,壮大了皮毛购销加工、饮食服务、交通运输等个体私营经济。山东金桥"一生缘"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一生缘"纯净油、色拉油,形成拳头产品,呈现明显竞争优势,吸引了众多客商,规模、效益均居鲁西南油脂行业前列。 下一步工作打算:紧抓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围绕水产、畜牧、林果、蔬菜等主导产业,积极推广新品种、高品质,增加科技含量,形成规模效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2003年引资额达1000万元。坚持园区、市场、小城镇建设扭在一起抓。启动吴湾皮毛商城二期工程,预计投资550万元,使商城规模再上档次,唱响品牌,提高吴湾皮毛知名度,把吴湾建成全国最大的皮毛专业基地。加速构建矿外公路经济隆起带,重点搞好前李段开发建设,同时抓住泗河港码头开运通航时机,在其附近加速规划建设杂品货物市场,不断开辟我镇经济新亮点。加强软、硬件环境建设,打造"诚信石桥",建设美丽家园,推进石桥镇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
|
石桥镇 石桥镇位于宝丰县东北部,距县城10千米。与郏县隔汝河相望,西邻赵庄乡、肖旗乡;南至周庄镇;东至闹店镇、郏县堂街镇。全镇总面积72平方千米,人口41981人(2003年),辖石桥、兴隆、水泉、田庄、交马岭、邢庄、小彦湾、朱元、谷官营、吕寨、东大庄、寺门、冢坡、师庄、邱楼、高铁、何寨、李丰山、大牛、肖坟、肖楼、西大庄、高皇、赵庄、大胡庄、闫庄、王庄、边庄28个行政村,73个自然村,236个村民小组。郑(州)南(阳)西线公路与石香公路、石赵公路在镇区交汇。境内有窦庄新石器时代裴里岗文化遗址、冢坡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 [代码]410421103:~201石桥村 ~202兴隆村 ~203水泉村 ~204田庄村 ~205交马岭村 ~206邢庄村 ~207小彦湾村 ~208朱元村 ~209谷官营村 ~210吕寨村 ~211东大庄村 ~212寺门村 ~213冢坡村 ~214师庄村 ~215邱楼村 ~216高铁村 ~217何寨村 ~218李丰山村 ~219大牛村 ~220肖坟村 ~221肖楼村 ~222西大庄村 ~223高皇村 ~224赵庄村 ~225大胡庄村 ~226闫庄村 ~227王庄村 ~228边庄村
[沿革]1955年置石桥中心乡,1958年改红星公社,翌年更名石桥公社,1983年改乡,1990年建镇。1997年,面积67.5平方千米,人口4.2万,辖大石桥、肖坟、何寨、东赵庄、肖楼、邢庄、高皇庙、大边庄、谷官营、大胡庄、小颜庄、东大庄、田庄、高铁炉、阎庄、兴隆庄、冢坡、王庄、李凤山庄、寺门、交马岭、大牛庄、邱楼、水泉、竹园、西大庄、吕寨、师庄28个行政村。 |
|
石桥镇 石桥镇位于南阳市区北部。东隔白河与方城县博望镇相望,西与龙兴乡接壤,南濒泗水河与蒲山镇搭界,北与南召县皇路店乡毗邻。面积39.73平方千米,人口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808人。辖一村、二村、夏村、小石桥、贾寨、龙窝、蔡官屯、闻庄、和寨、郭庄、朱庄、施庄12个行政村,53个自然村,138个村民小组。镇人民政府驻石桥街,距市区22.3千米。焦枝铁路、豫02线公路穿境,白河南北贯穿。古迹有张衡墓遗址、鄂城寺隋塔。 [邮编]473112 [代码]411303101:~200一村 ~201二村 ~202夏村 ~203小石桥村 ~204贾寨村 ~205龙窝村 ~206蔡官屯村 ~207闻庄村 ~208和寨村 ~209郭庄村 ~210朱庄村 ~211施庄村
[沿革]史称石桥店,1958年建石桥公社,1984年改乡,1985年设镇。1997年,面积39.7平方千米,人口3.7万,辖石桥一村、石桥二村、夏庄、小石桥、贾寨、龙窝、蔡官屯、闻庄、和寨、郭庄、朱庄、施庄12个行政村。 |
|
石桥镇位于宝丰县东北部,距县城10公里,郑南西线与石香公路、石赵公路在石桥镇中心交汇,与郏县隔汝河相望,西邻赵庄乡、肖旗乡;南至周庄镇;东至闹店镇、郏县堂街镇。全镇总面积72平方千米,辖28个行政村,73个自然村,23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1792户,人口41981人,耕地4350公顷,人均耕地1.57亩。
2003年,全镇GDP达到33729万元,财政收入222万元,人均纯收入2547元,分别比2002年增加12.13%、1.8%、1.6%,在全市综合位次排名第10名,全县排名第4。 |
|
石桥镇(史称“盈溢镇”“石桥店”“永安寨”)是东汉科学家张衡故里,位于市境北部,东隔白河与方城县博望相望,西与小寨乡接壤,南濒泗水河与蒲山镇搭界,北与南召县皇路店乡毗邻,铁路、公路贯穿全境,是洛阳-南阳、南阳-南召公路交汇处。镇人民政府驻石桥街。该镇辖12个行政村,53个自然村,13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7483人,其中农业人口35808人,汉族居多,回族次之,另有藏、蒙、苗兄弟民族。全镇总面积39.7平方公里,耕地1915公顷。南距市区22.3公里。1985年改建为石桥镇至今。
石桥地肥水美,资源丰富,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花生、蔬菜、月季、西瓜等,经过近年来种植业结构调整,已有原来的单一、粗放型的粮棉种植发展成为特色农业和高效含税农业并举的多种经营模式;同时加大力度搞市场建设,依据总体规划、建设、管理并重的原则,拉大镇区框架,扩大镇区容量,美化镇区环境,全面提高集镇的整体服务功能。将原有的一条1500米长的大街扩建成东西、南北各三条的总长7700米的大集镇形成了百货、布匹、日杂、服装、粮油、禽蛋、肉类、竹木家具、牲畜交易、蔬菜批发等十大专业市场。
工业从零起步,依托本镇经济特色,大力进行电力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从发展建材、大理板材、玻璃制品、化工、水晶雕刻食品加工入手,进尔带动交通、运输、科技、通讯、养殖、屠宰、制革、冷藏、包装印刷、机织刺锈手工艺产品、建筑安装、农机修造等行业的发展。
石桥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物荟萃、风景秀丽,据考证,这里是黄帝儿子姤姓后裔鄂部落故地,夏、商、周鄂侯国中心。因其地处南阳、南召、方城三县交界,又东临白河,水旱码头,商贾云集,成为宛北最大农副产品集散地,故有“银石桥”之称。这里不仅孕育了张衡这样一位旷世伟人,还有朱佑、张堪、张辅等历史名人达士。主要文物古迹有:张衡墓,座落在镇南,郭沫若为墓碑题词,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鄂城寺隋塔,座落在张衡中学校内,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桥街汉槐,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树枝凌空横过街东,俗称“过街槐”。另有西鄂城遗址、宋代石狮、平子读书台、神道碑、山陕石刻和石桥清真寺。 |
|
镇政府驻石桥,人口 81256人,面积235平方千米。辖2个居委会、32个村委会:石桥、黑龙集、小河、梁营、竹园、周洼、宏道、上坡、石庙、柴岗、柳堰、杜河、郭营、老家、李庄、杨营、张史、柳营、朱杨、张营、崔岗、关庙、史李、田营、司岗、前常、石黄、加岗、马坡、吴集、李百户、付加、付王、大户杨。 |
|
襄樊市樊城区辖镇。1987年置余家岗乡,1994年建团山镇。位于市区北部。面积40平方公里,人口3.1万。樊魏公路、邓城大道过境。具有水、陆、空立体交通优势。辖邓城、蔡庄、台子湾、陆寨、余岗、黄家、施坡7个村委会。农业以小麦、水稻、蔬菜、林果、养殖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境内。邓城村是春秋时期邓国都城遗址。 |
|
辖:石桥居、焦冲元矿2个居委会;枫梓溪、石塘、桥头、南岸、醒狮、石仙、周家、木牛、歧峰、石古元、神渡、上坪、岛石、汉石、白珠、石市、秀庭、泮桥、村尾、仙江、山坡、石门22个村委会。 |
|
嘉禾县辖乡。1949年为石桥乡,1950年属第三区石桥乡,1958年设先锋公社,1961年更名石桥公社,1986年复改乡。位于县城北面,距县城17.5公里,面积57.8平方公里,人口2.9万。乡政府驻石桥圩。通公路。辖枫梓溪、石塘、桥头、醒狮、石仙、秀庭、南岸、周家、木牛、岐峰、石门、石鼓元、上坪、神渡、岛石、汉石、白珠、石市、泮桥、村尾、仙江、山塘22个村委会和石桥、焦冲元煤矿2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煤矿、化工厂、建材厂、修配厂。农业主产水稻,兼产竹木、西瓜。仙人桥是嘉禾八景之一。 |
|
石桥镇位于苍梧县北部,距梧州市63公里,是东安地区(包括沙
头、石桥、梨埠、六堡、木双5个镇)的经济、文化、卫生、交通中心。东邻广东封开县大玉口区,南连梨埠,北接沙头,四面环山,中间低平,素有“石桥小盆地”之称。
石桥全镇总面积230平方公里,总人口4.7万多人,有山地面积31.9万亩,耕地面积41831亩,其中水田面积3.6万亩。下辖13个村委会和1个街委会,有356个村民小组。 石桥镇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也有相当大的发展。1999年,石桥镇国内生产总值2.21亿元,工农业总产量2.8亿元,乡镇企
业总收入1.79亿元,镇财政收入5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00元。石桥镇多年来成为苍梧县粮食生产、计划生育、卫生工作、土地执法、圩镇建设先进单位,镇党委1999年被评为“梧州市‘六个好’乡镇党委”。
石桥镇物产富饶,既有丰富的农林资源,也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石灰石蕴藏量在一亿吨以上。
石桥镇是自治区首批32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目前圩镇街区占地面积300亩,新建楼房300多幢,人口近万人。圩镇已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崭新小都市,是苍梧县的一流小城镇。
石桥镇有“龙岩”、“千年石拱桥”、“天后宫”、“中共石桥地下支部旧址”等县级重点保护文物,其中“龙岩”又是旅游胜地。 |
|
石桥镇 石桥镇位于泸县东北部,距县城33千米。与重庆市荣昌县双河镇接壤。辖2个社区、12个行政村。泸荣公路过境。 代码 510521110:~004狐狸坡社区 ~005十三坡社区 ~228兴盛村 ~229永定村 ~230吉祥村 ~231农丰村 ~232银朝村 ~233红山村 ~234大堰村 ~235洪安桥村 ~236秦家坝村 ~237新屋咀村 ~238黄荆湾村 ~239大王山村
沿革 1940年设石桥乡,1958年改石桥公社,1984年复乡,1992年建镇。1997年,面积82平方千米,人口4.2万,辖银朝、红山、阳华、大堰、向庄、端冲、杉木、檬子、石粱、农丰、阳光、五甲湾、大王山、新屋咀、黄荆湾、大屋基、秦家坝、凤风坳、永定、甲冲、毛岩、银岩、新民、优胜、顶峰、吉祥、太平27个行政村和石桥街、石桥新街2居委会。 2004年,面积87平方千米,辖27个农业村、2个社区,总人口43882人。 |
|
泸县石桥镇是“泸州市经济发展十强乡镇”、“四川省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四川省文化先进乡镇”、泸州市道林沟风景名胜区位于境内。该镇位于泸州市北大门,泸县东北部,与重庆市荣昌县双河镇接壤。全镇幅员面积87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3882人,耕地面积21391亩。2004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GTP)实现26490万元,增长31%,财政收入实现1116万元,增长38%,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7003万元,增长230%,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232元,增加381元,计生率达到95%,全镇人民安居乐业,社会保持稳定。
石桥镇是工业发展大镇,镇党委、政府把“工业强镇”作为全镇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树立了强抓工业促发展,亲商才能大发展的工作目标,连续五年被泸州市委、市政府评为经济发展“十强乡镇”。境内主要以煤炭、冶铁、水泥、矸砖、冶金铸件、建材、玻璃等生产为主,现有个体私营企业68个。2004年全镇乡镇工业总产值实现33132万元,比上年增加6544万元,增长25%;工业增加值实现11089万元,比上年增加2305万元,增长26%;乡企利润实现1500万元,比上年增加650万元,增长43%;招商引资新办企业9个,招商引资项目固定资产投入完成4380万元,比上年增加1890万元,增长76%。
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已建成优质水果基地、休稻养鱼基地、仔猪生产基地等示范带动型基地7个。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已实现光纤电视、电话、公路“村村通”。
镇党委书记:鲁世友 联系电话:8875859
镇政府镇长:卢启芬 联系电话:8875508 |
|
石桥镇位于简城以北3公里处,幅员面积93.6平方公里,下辖43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375个社,总人口79000余人,耕地面积6400多亩,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成渝铁路、318国道横贯全镇。沱江河自西北向东南穿过,交通十分便利,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的商贸重镇和物流集散地,是著名的川中四大名镇之一。
2003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实现农业产值0.8亿元,比上年增长5.2%;乡镇企业实现产值4.8亿元,比上年增加22%;实现乡镇企业增加值1.2亿元,工业增加值8860万元,利润1816万元;实现财政收入528万元,粮食生产达到22550吨,农村劳务收入33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43元,比上年增加180元。 |
|
石桥镇地处盘县东南部,距盘县古城约36公里,距县城红果约32公里,全镇辖13个行政村,全镇总人口2.05万人,辖区总面积58多平方公里。于一九九二年四月建镇,由原盘县特区乐民区公所管辖的石桥、鲁番两个小乡合并组建而成。
境内蕴藏有丰富的优质有烟煤和无烟煤资源,现有有证煤矿13对,年产原煤30万吨;焦化厂6个,年产优质焦煤4.6万吨;有洗煤厂5个。全镇财政总收入的82%来自于煤炭生产。妥乐古银杏群于2000年2月经省人民政府审定批准为第四批省级风景名胜区。
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和加强。赵(官)威(箐)公路横跨全境,南(宁)昆(明)铁路贵州段有约14公里通过本镇的5个行政村,并在鲁番设有年运输能力近期15万吨、远期30万吨的货场及转运站、客运站。全镇共有乡村公路里程近50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乡村公路网络。通过多年的努力,全镇80%以上的村寨及农户饮上了清洁的自来水。电力设施完善,农网改造工程基本结束,实现了村村通电的目标。通讯发展迅速,快捷方便,自九七年开通程控电话以来已安装程控电话近500门,11个行政村通了电话。境内建有机站,手机信号覆盖了全镇的大部分地区,手机拥有量达到了300余部。
乡镇企业迅猛发展,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01年乡镇企业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2003年可望突破一亿五仟万元。截至2003年八月底止,全镇共有招商引资企业18家,引进资金达5000余万元。境外的马绍尔群岛,国内的江西、福建、湖南、广西、广东、云南、山东等省市及省内的客商纷纷前往石桥镇经商办企业。成为招商引资的一片热土。 |
|
621226102000 石桥镇 621226102200 圣泉村 621226102201 汉阳村 621226102202 石桥村 621226102203 孙家湾村 621226102204 范坝村 621226102205 鲁班石村 621226102206 谷峪村 621226102207 刘庄村 621226102208 高寺村 621226102209 瑶峪村 621226102210 斩龙村 621226102211 田坪村 621226102212 王坪村 621226102213 刘杨村 621226102214 雍山村 621226102215 古泉村 621226102216 二土村 621226102217 谢河村 621226102218 柳树村 621226102219 魏墩村 621226102220 白金村 621226102221 仲集村 621226102222 坪道村 621226102223 周家庄村 621226102224 三合村 621226102225 钟紫村 621226102226 八龙村 621226102227 兴阳村 621226102228 马龙村 621226102229 常山村 621226102230 八图村 621226102231 王赵村 621226102232 谢家村 |
|
石桥镇位于四川之东北,(东经107度,北纬31度)地处达县铁山以西,距县城61公里,南临渠县,西接营山,北通平昌,素具达县“西大门”之美誉。有“巴彭”省道东西穿镇而过,乃为县西之重镇和物资集散之所。
全镇幅员面积56.33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委会,222个村民小组,9221户人家,总人口70000人,其中场镇人口近40000人,2005年全镇GDP总收入突破1.8亿元大关,人均纯收入达3135元。
石桥镇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有纯厚的民俗风情,更有饮誉海内外的“中国红色第一街”,这使得该古镇吸引了大批的游客。传统的“烟花”“龙灯”“狮舞”“唢呐”“烟火架”(1959年、1968年两次参加四川省在成都举办的烟花比赛中分别获一、二等奖)“翻山跤子”等蜚声华夏,享誉神州。石桥镇1981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农村文化艺术先进集体”荣誉称号,1997年被达州市誉为“一级文化站”。“列宁街石牌坊及红军标语”被省市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对象。石桥镇1991年被省建设厅列入“全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1992年被原达县地区选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年被批准为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2003年进入全省100个重点镇之列,2004年被评为全国重点镇。2005年国家旅游局、四川省人民政府将“石桥列宁街”列入川、陕、渝红色旅游经典区,2007年石桥镇又被四川省评为“首批民间艺术特色之乡”。 |
|
浦口区石桥镇位于南京西南郊,东北紧靠南京老山国家森林公园和汤泉旅游风景区,东南与南京主城隔江相望。属北亚热带农业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3℃,日照2100小时,降雨量931毫米,全年无霜期220天。全镇总面积70平方公里,总人口3万人。
石桥镇环境优美,生态系统良好,空气质量优良。
石桥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镇内区级公路至312国道、南京绕城公路15公里,经宁乌一级公路至南京长江大桥、浦口火车站、浦口码头35公里,至板桥汽渡20公里,距南京禄口机场和新生圩外贸码头分别为50公里和30公里,乘车1个多小时可抵达合肥机场。水路有连接长江和滁河的驷马河贯穿全镇,常年通航。
石桥镇城镇建设发展迅速,初具规模。新、老镇区市容整洁,基础设施配套齐全。110千伏变电站作为主供电源,双回路供电安全可靠。日供水能力3500吨,水质优良,供应充足。高标准程控电话网,可提供DDD、DDN、ISDN、ADSL、INTERNET。
石桥镇经济发展迅猛。工业已形成了以机电、化工、建材、冶金、服装等多种门类的布局,现有工业企业22家,其中中外合资和国内合作企业5家。镇工业园区距312国道12公里,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一期占地面积516亩,区内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生态、植被和大气环境俱佳,是中外客商投资办企业的理想宝地。农副业形成了数家较大规模的种植和养殖基地,产品主要有茶叶、家禽、苗木花卉、果蔬、特种水产和意杨等。 |
|
石桥镇地处黄海之滨,位于苏鲁两省交界处,总面积79.9平方公里,耕地4.36万亩,现辖23个行政村, 35个自然村,人口6.8万,共1.8万户。石桥镇依山傍海,自古“享山川之饶,受渔盐之利”,沿海、平原、山区各占三分之一,海岸线长达10多公里,境内有海拔高195米的芦山和90米的龟山,两山相距3公里。
【区位交通】
石桥镇交通便捷,204国道、同三高速公路南北纵贯全镇,南距连云港港口、白塔埠机场和连云港火车站各45公里,北距山东省日照市岚山港10公里,距同三高速公路出入口仅5公里。
【自然资源】
石桥镇资源丰富,矿藏富集。主要有:石英石、陶土、瓷土、千枚岩、榴辉岩、花岗石、云母、偏硅酸矿泉水、黄沙等10多种矿产资源。经江苏省地质矿产厅第六地质大队勘探,全镇拥有石英脉500余条及大量碎石英,储量达1.8亿吨,其中SiO2含量99.9%,现已发现石英资源主要分布在白石头、苏岭、木套、九里、石桥、东温庄、拱齐、大温庄、石岭、石东等村;瓷石、瓷土储量达4亿吨,黑土资源1亿吨,粘土资源4亿吨,风化石资源100亿吨,集中分布在芦山、龟山周边地区;石东村南地下储藏千枚岩6000万吨;陶土、云母储量分别达1亿吨和5000吨;沿海海域及内陆河库黄沙储量10亿吨;芦山矿泉水被鉴定为苏北储量最大、品位最高的偏硅酸型优质矿泉水。
【人文旅游】
石桥镇是革命老区,罗荣桓、符竹庭、彭雄和朱爱周等革命前辈曾在此流血战斗过,连云港市最早纪念抗日史实的“民族英雄”碑和纪念抗日战斗中著名的小沙东海战而矗立的“小沙东海战纪念碑”等红色景观颇具革命教育意义;名胜古迹龟山“泊船石缆”为赣榆八景之一。
【综合经济】
2005年,石桥镇实现GDP5.35亿元,其中一产1.87亿元、二产3.21亿元、三产0.75亿元;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40元。
【工业经济】
2005年,石桥镇抓住振兴苏北的历史机遇,坚持以“项目兴镇,工业立镇”战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8亿元,其中工业投入1.84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24.73%,同比增长2个百分点。目前,全镇已形成以高科技硅产业为主导,以铸造、玩具、海洋食品、陶艺等产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共拥有工业项目52个,其中在建项目13个,投产项目39个。2005年,全镇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12827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11307万元,利税2946万元。全镇具有资质的建筑企业4家,从业人员达3000人以上,年创产值3亿元,创收3000万元。
石桥镇位于连云港“一体两翼”战略的凤凰北翼,工业园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由硅工业园区、工业区、海洋食品加工区、临港产业区及配套生活服务区组成。目前,已建成占地1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起步区,起步区以硅资源加工为主导产业,园内七纵五横水泥道路以及供水、供电、通讯、排污、亮化、美化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具有承载大项目能力,发展前景广阔。
【农业经济】
石桥镇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9万亩,粮食播种面积3.2万亩,总产量3.5万吨;油料播种面积2.5万亩,总产量0.8万吨。先后建成2万亩小麦、2万亩花生、5000亩水稻、2万亩杂色蛤四角蛤、启迪养鸡场3万只蛋鸡、官庄村100万只鹌鹑6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培育启迪鸡蛋、启迪鹌鹑蛋、九里三疣梭子蟹3个无公害产品。以龙头村为中心的日光温室蔬菜基地逐步辐射石东、潮口等村,年产量达1.2万吨,产品畅销南京、上海等地。东部沿海建立了6000公顷10米等深线浅海域圈护养基地、2000公顷潮间带滩涂贝类和3000亩紫菜养殖基地以及潮上带6000亩梭子蟹养殖基地,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3000亩梭子蟹四茬养殖及越冬技术》等2个国家级、6个省级课题研究。全镇农村劳动力2.27万个,年输出1.86万人以上。
【对外开放】
石桥镇坚持“以港澳台地区为重点,突破日韩”的战略,对外开放型经济呈现较好的发展趋势。2005年新上新加坡客商投资250万美元的连云港鑫鑫硅业等5个外资项目,协议利用外资114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36.2万美元。各类玩具、钢铁铸件、深加工海产品和保鲜蔬菜等产品出口美国、日本、韩国、德国、加拿大、新加坡、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
【第三产业】
2005年,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1424万元,贷款余额8950万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79万元。全镇拥有石桥、九里等6个集贸市场,年成交额达1.1亿元。
【社会事业】
石桥镇现有省重点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2所,完全小学10所,师资队伍506人,中小学在校生10118人;另有幼儿园10所,省级重点成教校1所和村级技术学校24所,企业职工学校6所。
【城镇建设】
石桥镇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镇区已形成三纵三横的主框架,面积2712.8亩,区内共有2014户、7131人,建房面积249585平方米,公共绿地面积8554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35平方米。
【重点企业】
赣榆县鑫润硅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石桥镇硅工业园区内,该企业由东海客商投资1.2亿元兴建,工程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总投资2000万元,于2004年7月份开工建设,建成6台石英拉管炉,6台高温烧制石英电熔炉及相关配套设施,实行35千伏和10千伏电路双向运行,已于2005年1月投产,实现年产值4800万元,创利税800万元。二期工程于2005年5月份开工建设,计划投资1亿元,占地面积40亩,计划新建2幢5层石英拉管楼,新上24台石英拉管炉及焙烧炉等生产设备。目前第1幢5层拉管楼已竣工,已预订石英拉管炉、焙烧炉16台套,已完成投资6000万元,2006年10月份可全部建成投产运营。
意顺农机配件加工厂:位于石桥镇西工业园区,由山东省临沂意顺化工有限公司投资兴建,计划总投资1亿元,主炉208立方米,2005年12月底建成投产,其生产驱动箱体、旋耕机体、轴承座、铸钢件、高锰钢件和合金钢件等各类钢铁、生铁铸件畅销青岛、烟台、江阴、淮阴、马鞍山、扬州、常州、盐城等地,并出口日本、美国等国家,年销售收入可达6000万元,创利税600万元。
连云港众鑫硅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石桥镇硅工业园区内,总投资250万美元,该项目于2005年2月份开工建设,目前,3层拉管楼、办公楼、脱羟车间、厂房、围墙、回填土、厂区水泥路、绿化、亮化等全部完工,石英拉管炉等生产设备已订购,预计2006年上半年可全部安装完毕投入生产。该项目主要从事石英拉管、石英棒、石英砂、石英灯具及高纯硅微粉加工、销售。所生产的石英系列产品主要销往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投产后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800万元,获利税1000万元。
赣榆县富安紫菜公司:由香港九龙陈氏贸易有限公司与富安紫菜有限公司合资1000万元兴建,厂房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主要生产干紫菜系列产品,年可加工紫菜1亿张,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创利税400万元,并可吸纳当地80余劳动力就业,产品全部出口到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地。
【特色产品】
石英产品:硅工业园区内石英深加工型企业已达10家,区内硅企业集群主要产品有:直径1.5mm-160mm透明石英玻璃管、无臭氧石英玻璃管、滤紫外(UV)系列石英玻璃管、低脱羟石英管、乳白色石英玻璃管、石英棒、异型石英玻璃管、石英玻璃泡壳、优质水晶粉等各种型号产品,产品主要用于卤素灯、汞灯、金卤灯、光纤照明、石英纤维、微波炉远外加热材料等方面,其产品已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
“启迪”牌鸡蛋、鹌鹑蛋:连云港市启迪禽业发展有限公司是赣榆县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其生产的启迪牌鸡蛋、鹌鹑蛋具有蛋白浓稠、蛋黄橘红、高维生素、高卵磷脂、低脂肪、低胆固醇等特点,产品于2004年经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并获得首届“江苏省食品质量安全高层论坛指定产品”等称号,产品远销长三角洲等地区,成为苏果、华联等大型超市指定供货商。
【乡镇名片】
“十五”期间,石桥镇先后荣获“江苏省建筑之乡”、“连云港市新型小城镇”、“连云港市梭子蟹养殖之乡”、“连云港治安安全乡镇”、“赣榆县八强工业镇”等荣誉称号。
党委书记:闫志勇 联系电话:86811111
镇 长:韦典余 联系电话:86811791
招商热线:0518-86811000、86822522 |
|
卧龙区石桥镇,位于市区北部,距市中心20公里。地处方城县、南召县、卧龙区结合部,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焦枝铁路、豫02线南北穿境而过,设有闻庄火车站和石桥汽车站,交通便利。地势西高东低,西北部为岗丘地带,最高海拔173米,其余为平原,最低海拔160米,总面积39.73平方公里,平原有31平方公里;全镇耕地28900余亩,其中潮土占70%,黄棕土占25%,其余为砂姜黑土。这里属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区域,白河南北贯穿,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温度适宜。全镇辖12个行政村,53个自然村,13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156人。全镇人口中,汉族居多,回族次之,还有藏、蒙古、苗等兄弟民族。这里英才辈出,是汉代科学家、文学化、政治家张衡的故乡。这里自古就是商贸重镇,物产富饶,是“古南阳四大名镇之一”,素有“银石桥”之称。是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命名的“中国月季之乡”、省建设厅命名的“中州名镇”,市级重点镇,市“三星级小城镇”。
石桥镇历史文化悠久,传统文化积淀浓厚,古系黄帝儿子姑姓后裔鄂部落故地,夏、商、周鄂侯国中心。因其扼宛洛古道必经要塞,东临白河,水陆交通便利,距今1400多年前已形成繁华集镇,古称“盈溢镇”、“永安寨”、“石桥店”等。境内张衡博物馆、鄂城寺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调曲、舞狮、大小锣鼓等优秀的民间文艺至今仍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石桥镇的发展在建国后驶上快车道,在国家的各项政策方针的指引下,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按照国家“改革开放”的大方针,石桥镇全面推进农村的各项工作,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近年来,石桥镇党委、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狠抓产业结构调整、非公有制经济、项目建设、小城镇建设,成效显著。
特色农业基地强劲发展。近年来,石桥镇以月季、双孢菇发展为重点,大力发展蔬菜花卉产业,“建基地、扶龙头、促发展”,被省政府命名为“特色农业百强乡镇”,被市评为“农业结构调整先进单位”。充分利用“中国月季之乡”的效应,全镇月季稳步发展,面积达5000余亩,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8%,石桥牌月季种苗被评为“河南名牌农产品”。在中国首届月季博览会上,该镇花卉企业的业绩和信誉度名列第一。龙头企业南阳月季基地顺利通过了ISO9000国际标准体系认证,具有自营出口,产品30%实现出口销售。以“双千双万”工程为重点的蔬菜生产,坚持以精品园示范带动引导菜农发展优、早适销对路蔬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镇瓜果蔬菜面积达到8000余亩,形成了以豫02线为中心的蔬菜花卉带,每年通过果蔬专业市场销售蔬菜达5000吨以上。蔬菜已通过河南省无公害委员会无公害认证。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重大疫情防治措施得力,效果明显,畜禽防疫工作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项目建设工作整体推进。石桥镇始终坚持全方位引进、全过程服务的思路,强化项目建设目标管理,突出项目建设这一工作重点。通过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性资金,以实现基地规模的突破。通过对外招商引资,特别是围绕花卉、蔬菜、河沙等农产品及自然资源进行招商,以实现资源转化的突破。通过对内激活民间投资,以实现非公有制经济的突破。在此项工作中,定目标、定任务、定奖罚,取得明显成效。几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和激活民营资本,有月季基地保鲜库、瑞光变压器厂扩建、金源汇绝缘材料有限公司、万方变压器有限公司、端旺食品有限公司、果蔬批发市场等项目的建成,兴办企业100多家,引进外资9000万元,大大改善石桥的经济结构,使石桥的经济有了新的增长点。
小城镇建设经过多年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围绕“绿、洁、畅、亮、美”的要求,抓规划,抓建设,抓管理。聘请市规划设计院专家对我镇的总体规划进行了高标准的修编。树立经营城镇的观念,走社会捐资、招商引资、农民带资、政府投资、以地生财、以商活财的城镇发展之路。通过吸纳民间资金,在建设白河东街、康民街、豫02线西市场中,硬化街道1360米,建门面房500余间,修建下水道2700多米。同时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区项目资金近千万元,完成农网改造、地下光缆、有线电视、移动及联通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对镇一中进行标准化建设。投资230万元,建成镇卫生院门诊大楼,投资830万元,建成占地40亩的文化小区,利用政府适当补贴与动员商户投资结合的方式筹资300多万元,对镇区内的五条主干道及豫02线镇区段进行了绿化、美化,修筑了排水管道,安装了路灯。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一方面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居民的文明意识,另一方面组建20余人的城建中队,从规划、施工、镇容等进行全面管理,并形成制度,建立了做有规范、管有标准的长效机制。 |
|
石桥镇,1990年建镇,2001年原九里乡并入石桥镇,成为沿海大镇。位于苏鲁两省交界处,赣榆县最北部,西有龟山、芦山,东临黄海,拥有10华里的黄金海岸线,204国道、同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通榆水道通过青龙大沟进入石桥。石桥镇集山区、平源、沿海风光于一体,地理位置良好,自然环境优越。全镇面积79.9平方公里,耕地58620亩,人口63500口人,下辖23个行政村,今年共计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3.68亿元,其中农业产值 2.081亿元,工业产值11.61亿元,粮食总产量1.6万吨,油料11.2万吨。共引进资金1.2亿元,到位资金7900万元,累计新增值税源3000万元。实现招商引资鉴约项目24个,已签协议项目4个,在谈项目6个。新增个体工商户124户,新上私营企业43家,改制集体企业2家,实现财政收入1028万元。
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立足资源抓特色。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有海、有山、有平原的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市场,按照“东渔、中菜、西果茶”的区域特色农业经济规划格局,增加投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初步建成了东部沿海10华里长黄金海岸线,6.5万亩7米等深线浅海域圈护养基地,2万亩潮间带滩涂贝类和3000亩紫菜养殖基地,万亩潮上带滩涂对虾、梭子蟹养殖基地,并相继建成了16家河蟹育苗厂,3家对虾、紫菜育苗厂,3家紫菜加工厂,6家海产品冷冻加工厂,1个海产品批发零售市场,海产品远销全国10多个大中城市及韩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2001年水产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30%,占农业总产值的65%,海洋捕捞又是水产业的支柱产业,占水产业总产值的70%。中部平原地区,以龙头村为中心,向周围村庄辐射,建成万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并以基地为依托,建成和信食品有限公司,加工的各类蔬菜出口到日本和韩国。西部山区,以大庄、朱官庄等村为中心,建成万亩优质杂果基地和3万亩花生油料种植基地。全镇捕捞养殖专业村5个、畜禽养殖专业村4个、蔬菜种植专业村2个,加快了发展高效农业、创汇农业、生态农业的进程。
工业经济高速发展,招商引资取得可喜成绩。石桥镇是一个工业重镇,镇党委、政府切实加大抓工业经济的力度,加大投入,增加科技含量,强化龙头骨干企业建设,工业经济呈现了迅猛发展态势。今年上半年实现工业产值7.3亿元,销售收入7.14亿元,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54%和52%,招商引资取得可喜成绩。仅2002年上半年就引进资金4560万元,新上工业项目11个。目前,全镇已建成占地200亩的陶艺工业园区1个,共有琉璃瓦厂、高压电瓷厂、玛钢金加工车间、和信食品有限公司、配肥厂等9家企业入驻工业园区,并有海产品冷冻加工、青贮饲料加工、加油城、造船厂、海立信工厂化水产育苗厂等9家企业正在建设之中。全镇共有工业企业19家,私营个体企业48家,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460户,已形成铸造、建材、陶艺、化工、蔬菜加工、海产品加工等为主的工业体系。
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海滨城镇”建设的规划目标,加大拆迁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外资,启动民资,高起点、大手笔,加快城镇建设的步伐,促使城镇规划建设日新月异。204国道、同三高速公路南北纵贯全镇,村村实现通公路,镇村公路总长达78公里,全镇自来水入户率达80%以上。目前镇政府驻地两侧和204国道两侧已基本实现楼房化,新建高标准商住楼近400幢;投资500多万元的204国道九里段3000多米长的国道两侧美化亮化工程增添了新的亮点;投资50万元的南起小沙村,北到白石头村,西至石桥村的亮化工程也已竣工,共新安装不锈钢高架路灯378盏,营造了一个优美的招商引资环境。投资1500万元的韩口港挡潮闸西移和港口扩建改造工程,以及以韩口港为载体的韩口水产品批发市场也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之中。
21世纪是石桥镇由小康向现代化迈进的新阶段,镇党委、镇政府牢牢抓住我国入世和建设海上苏东这一机遇,调整工作思路,进一步明确了“工业立镇、海洋兴镇、建筑强镇、民营富镇”的四镇发展战略,继续发扬“务实求真,敢为人先”的石桥精神,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再掀全民招商引资高潮;进一步加大集中整治投资发展软环境活动的力度,营造一个“亲商、安商、富商”的浓烈招商引资氛围,抓好在建项目,落实在谈项目,再洽谈引进一批项目,为全镇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备足后劲;进一步加快海洋经济建设步伐,加大滩涂开发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力度,坚持养捕并举的方针,高速度、高质量抓好韩口港拓宽改造工程,尽快建好以韩口港为载体的韩口水产品批发市场和“海”字号工业园区,引进外资,启动民资,再上一批水产品育苗和海产品深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尽快把石桥镇建设成为工业经济重镇、农业经济大镇、海洋经济强镇。 |
|
- : Danqiao Town
|
|
石桥 |
|
|
|
石桥镇站 | 上石桥镇 | 金石桥镇 | 襄阳区石桥镇黑龙村中学 | 达县石桥镇中心卫生院 | |
|
|
光华村 | 虎山村 | 竹园村 | 张营村 | 团结村 | 新民村 | 三元村 | 石庙村 | 施庄村 | 石桥村 | 双桥村 | 石桥村 | 太平村 | 复兴村 | 水东村 | 周家庄村 | 三合村 | 红山村 | 五四村 | 山西村 | 黎明村 | 团林村 | 水西村 | 永新村 | 胜利村 | 垅中村 | 周家村 | 石桥社区 | 周家村 | 东升村 | 谢家村 | 大庄村 | 石岭村 | 九里村 | 石东村 | 王坪村 | 王集村 | 圣泉村 | 新桥 | 华丰村 | 石桥村 | 石桥村 | 北岭村 | 靳庄村 | 陆桥村 | 石塘村 | 石门村 | 永安村 | 学田村 | 白鹤村 | 利民村 | 杨柳村 | 西冲村 | 大地村 | 刘庄村 | 龙头村 | 金桥村 | 夏村 | 湾岛村 | 石村村 | | | | | | 更多结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