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 : 监测 : 电池 : 通信工程 : 冶金 > 环境监测
目录
环境监测概述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verview
  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环境检测的过程一般为接受任务,现场调查和收集资料,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样品运输和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环境监测的对象: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污染组分。
  环境监测包括: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
环境监测的发展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一)环境监测发展的三个阶段
  1、典型污染事故调查监测发展阶段或被动监测阶段
  2、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发展阶段或主动监测、目的监测阶段
  3、以环境质量监测为主的发展阶段或自动监测阶段
  (二)发展趋势
  1、由经典的化学分析向仪器分析发展;
  2、由手工操作向连续自动化迈进;
  3、微量分析(0.01%~1%)向痕量(<0.01%)、超痕量发展;
  4、由污染物成分分析发展到化学形态分析;
  5、仪器的联合使用和电子计算机化。
环境监测的目的 The purpose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具体归纳为:
  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2、根据污染分布情况,追踪寻找污染源,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3、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和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订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环境监测的特点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features
  (一)环境监测的综合性
  1、监测手段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等一切可以表征环境质量的方法。
  2、监测对象包括空气、水体、土壤、固废、生物等客体。
  3、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综合分析时,涉及该地区的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的情况,必须综合考虑。
  (二)环境监测的连续性
  由于环境污染具有时空性等特点,只有坚持长期测定,才能从大量的数据中揭示其变化规律。
  (三)环境监测的追踪性
  为保证监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可比性、代表性和完整性,需要有一个量值追踪体系予以监督。
环境监测的类别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ategory
  (一)按监测目的或监测任务划分
  1、监视性监测(例行监测、常规监测)
  包括对污染源的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这是监测工作中量最大面最广的工作。
  2、特定目的监测(特例监测、应急监测)
  (1)污染事故监测
  在发生污染事故时及时深入事故地点进 行应急监测,确定污染物的种类、扩散方向、速度和污染程度及危害范围,查找污染发生的原因,为控制污染事故提供科学依据。这类监测常采用流动监测(车、船等)、简易监测、低空航测、遥感等手段。
  (2)纠纷仲裁监测
  主要针对污染事故纠纷、环境执法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进行监测,提供公证数据。
  (3)考核验证监测
  包括人员考核、方法验证、新建项目的环境考核评价、排污许可证制度考核监测、“三同时”项目验收监测、污染治理项目竣工时的验收监测。
  (4)咨询服务监测
  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生产单位所提供的服务性监测。为国家政府部门制订环境保护法规、标准、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和手段。如建设新企业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需要按评价要求进行监测。
  3、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
  针对特定目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高层次监测,是通过监测了解污染机理、弄清污染物的迁移变化规律、研究环境受到污染的程度,例如环境本底的监测及研究、有毒有害物质对从业人员的影响研究、为监测工作本身服务的科研工作的监测(如统一方法和标准分析方法的研究、标准物质研制、预防监测)等。这类研究往往要求多学科合作进行。
  (二)按监测介质或对象分类
  可分为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监测、噪声和振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放射性监测、热监测、光监测、卫生监测(病原体、病毒、寄生虫等)等。
  (三)按专业部门分类
  可分为:气象监测、卫生监测、资源监测等。
  此外,又可分为: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等。
  (四)按监测区域分类
  可分为:厂区监测和区域监测。
百科大全 百科 Daquan
  huanjing jiance
  环境监测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间断或连续地测定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观察、分析其变化和对环境影响的过程。由于污染源强度、地理条件、气象因素的不同,排放有害物质的分散性、扩散性、化学活性等的差异,污染的范围和影响也就不同。污染的范围有局部性的、区域性的甚至全球性的;污染的影响有些是短期、急性的,有些是长期、慢性的或者潜在性的。因此,要在一定范围内设置若干监测点,组成监测网络,监测污染物浓度变化及其影响,并据此制定防治对策。
    环境监测一般采用人工或半自动采样,用实验室化学分析方法进行定期、定点测定。随着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建立了大气污染固定监测站、大气污染流动监测站、水污染固定监测站、水污染流动监测站等。在污染物排放量激增的情况下,间断性的监测已不能掌握污染源和环境污染状况的变化。60年代末70年代初,大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和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也相继建立起来。
    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可分为三种。①研究性监测:研究确定污染物从污染源到受体的运动过程,鉴定环境中需要注意的污染物。这类监测需要化学分析、物理测量、生物和生理生化检验技术,并涉及大气化学、大气物理、水化学、水文学、生物学、流行病学、毒理学、病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如果监测数据表明存在环境污染问题时,则必须确定污染物对人、生物和其他物体的影响。②监视性监测:监测环境中已知有害污染物的变化趋势,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判断环境标准实施的情况和改善环境取得的进展,建立各种监测网,如大气污染监测网、水体污染监测网,累积监测数据,据此确定一个城市、省、区域、国家,甚至全球的污染状况及其发展趋势。③事故性监测:对事故性污染,如石油溢出事故所造成的海洋污染,核动力厂发生事故时放射性微尘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等进行监测,包括用监测车或监测船的流动监测、空中监测、遥测、遥感等,确定污染范围及其严重程度,以便采取措施。按监测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大气污染监测、水质污染监测、土壤污染监测、生物污染监测等。按污染物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化学毒物监测、卫生(包括病原体、病毒、寄生虫、霉菌毒素等的污染)监测、热污染监测、噪声污染监测、电磁波污染监测、放射性污染监测、富营养化监测等。
    影响环境的污染物种类繁多,可根据下列原则确定优先监测的污染物:①对环境影响大的污染物。②已有可靠的监测方法并能获得准确的数据。③已定有环境标准或其他规定。④在环境中的含量已接近或超过规定的标准浓度,其污染趋势还在上升。⑤样品有广泛的代表性,如采集河流底泥作为监测水体在一段时间内的重金属含量样品,比经常监测个别水样更为经济有效;又如监测树干上的地衣群落的组成和数量来了解某一地区硫氧化物和光化学烟雾的情况,比监测个别大气样品更具有代表性。
    存在于环境中的污染物,大多含量很低,属于微量和痕量范围,一般采用化学法和物理法进行监测分析。用于大气污染自动连续监测的方法,早期采用比色、电导等化学方法,现已发展到用化学发光法、脉冲紫外荧光光谱法、色谱法等物理方法。用于水体污染自动连续监测的方法有紫外吸收分光光度法、离子选择性电极法、电导法等(见环境分析方法)。
    鉴于某些污染物已造成全球性的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气象组织(WMO)于1970年开始制订全球大气监测计划,建立了为统一测定和采样方法的大气监测程序。这个程序已逐步在成员国中实施。世界卫生组织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协助下,于1974年开始制订全球水质监测计划,1976年11月制定了全球水质监测的联合规划。中国分别于1979年和1980年成为全球大气监测计划和全球水质监测计划的成员国。
    50年代中期,中国卫生部门和城建部门曾在一些城市进行大气、水和土壤污染的卫生学调查和常规分析工作。70年代中期,各地环境保护机构和监测站相继建立,开展了大气、河流、水库、污染源的监测工作。对大的河流、湖泊,如长江、黄河、淮河、松花江、湘江、珠江、海河、官厅水库、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以及渤海、黄海、南海和东海等也已进行水质监测。
     (吴鹏鸣)
    
英文解释
  1. 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相关词
自然气象科学环境工程化学分析化学百科大全污染物
氧化物氮氧化物科研医疗器械环境环保给排水叶绿素荧光
毒理学水质研究生物毒性微生物更多结果...
包含词
环境监测站辐射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地衣环境监测计量
环境监测苔藓大气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管理区域环境监测
农业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基础
环境监测功能环境监测仪器
无线环境监测土壤环境监测
职业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工
海洋环境监测水虿与环境监测
大气环境监测工环境监测中心站
土壤环境监测工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环境监测管理办法萍乡市环境监测站
中国环境监测体系南昌市环境监测站
全球环境监测系统太仓市环境监测站
安徽省环境监测站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其他环境监测人员渔业水域环境监测
生物利用环境监测安徽省人居环境监测中心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环境监测仪器发展指南
陕西省室内环境监测中心环境监测原理与技术
火力发电厂环境监测钢铁厂环境监测站设计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人事处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办公室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编辑部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信息室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门诊部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财务处小浪底水环境监测信息系统
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甘肃省环境监测科技公司
柳州铁路局桂林环境监测长沙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环境监测工程技术人员甘肃省石油化工环境监测
无锡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监测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设备管理处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科技外事与项目管理处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环境咨询评估中心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党群办公室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西峰寺培训中心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科技情报资料中心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图书档案室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环境地质评价室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离退休干部处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国土资源环境咨询评估中心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元地质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三峡地质灾害监测中心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服务中心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矿山环境与国土整治评价室
江苏省辐射环境监测管理站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综合研究室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下水资源环境调查监测室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中心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下水模型中心全国环境监测机构名录与简介
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研究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室
其他环境监测与废物处理人员武威市室内环境监测治理中心
分类详情
张开质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