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環境科學的分支學科。應用化學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化學物質(包括人為污染物和天然排放物)在生態環境體係中的來源、積纍、分佈、遷移、轉化、影響和歸宿,以及對生態係統的影響等問題,並探討污染物的綜合利用與無害化處理。廣義上包括環境分析化學、環境污染化學和污染控製化學等。 |
|
環境化學(environmental chemistry)
概述
環境科學中的重要分支學科之一。造成環境污染的因素可分為物理的、化學的及生物學的三方面,而其中化學物質引起的污染約占80%-90%。環境化學即是從化學的角度出發,探討由於人類活動而引起的環境質量的變化規律及其保護和治理環境的方法原理。就其主要內容而言,環境化學除了研究環境污染物的檢測方法和原理(屬於環境分析化學的範圍)及探討環境污染和治理技術中的化學、化工原理和化學過程等問題外,需進一步在原子及分子水平上,用物理化學等方法研究環境中化學污染物的發生起源、遷移分佈、相互反應、轉化機製、狀態結構的變化、污染效應和最終歸宿。隨着環境化學研究的深化,為環境科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治理環境污染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
環境科學的分支學科。主要應用化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大氣、水、土壤等環境介質中化學物質的特性、存在狀態、化學轉化過程及其變化規律、化學行為與化學效應的科學。研究的內容主要有:(1)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對化學物質在環境中的發生、分佈、理化性質、存在狀態(或形態)及其滯留與遷移過程中的變化等進行化學表徵,闡明化學物質的化學拓性與環境效應的關係;(2)運用化學動態學(chemical dynamics)、化學動力學(chemical kinetics)和化學熱力學(chemical thermodynamics)等原理研究化學物質在環境中(包括界面上)的化學反應、轉化過程以及消除的途徑,闡明化學物質的反應機製及源與匯的關係;(3)研究用化學的原理與技術控製污染源,減少污染排放,進行污染預防;“三廢”綜合利用,合理使用資源,實現清潔生産;促進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持續地協調發展。從環境介質的不同,可劃分為大氣、水和土壤的環境化學等,現分別稱之為大氣環境化學、水環境化學和土壤環境化學。從研究內容可分為環境分析化學、環境污染化學和污染控製化學等。
主要研究領域和內容
1.研究污染物(主要是化學污染物)在環境(包括大氣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中的遷移、轉化的基本規律,形成環境污染化學這一介於環境科學與化學之間的一門新興的邊緣分支學科。
2.研究環境中污染物的種類和成分及其定量分析方法,形成環境分析化學(常簡稱環境分析)。它是環境化學的分支學科。
3.研究環境中天然的和人為釋放的化學性質的遷移、轉化規律及其與環境質量和人類健康的關係,形成環境地球化學。它是介於環境與地球化學之間的一門新興的邊緣分支學科。 |
|
《環境化學》(Environmental Chemistry)
《環境化學》(雙月刊)是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性刊物。自1982年創刊以來,為推動我國環境化學學科的發展,促進國際學術交流,發揮了重要作用。 迄今為止,《環境化學》是我國環境化學學科的唯一科技期刊。
《環境化學》以促進我國環境保護事業及環境化學學科的發展,加強國內外學術交流為方向,主要刊登我國環及大氣、水體、土壤、生態、工程等各個層面,包括大氣、水和土壤環境化學、環境分析化學、污染生態化學、污染控製和緑色化學等方面。主要涉及行業有:科研、教育、環境保護、環境監測、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市政、印染、化工、造紙、煤炭、食品、醫療、農業等。
讀者遍及全國各個省市自治區和部分海外讀者。訂戶包括全國各大專院校,中國科學院和環保部下屬的科研機構,全國各級環保監測站和各種污染處理及化工、印染、造紙等企業。
《環境化學》作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選用刊物,被列為化學類中文核心期刊。本刊被美國的《化學文摘》、《中國化學文摘》、《中國化工文摘》、《中國環境科學文摘》、《中國醫學文摘(衛生學分册) 》、《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和《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等收錄,並在《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數據庫》和“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全文網上刊登。自2005年6月起,加入竜源期刊網。
為了推進環境分析測試方法的儀器化和自動化,自1993年起,《環境化學》已經先後與安捷倫科技有限公司,Waters公司和戴安公司合作,長期開辦固定專欄,每期專門報道宣傳儀器分析方面的最新成果和應用。 |
|
圖書信息
書 名: 環境化學
作 者:王紅雲,趙連俊
出版社: 化學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8-1
ISBN: 9787122059123
開本: 16開
定價: 25.00元
內容簡介
本書包括緒論、大氣環境化學、水環境化學、土壤環境化學、污染物在生物體內的遷移轉化、典型污染物的特性及其在環境各圈層中的遷移轉化、環境化學研究方法與實驗等主要內容。本書的側重點是化學污染物在環境中的遷移轉化規律,並註重理論聯繫實際,每章均附有閱讀材料,具有較好的實用性和可讀性。
本書為高職高專環境類及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環保工作者的參考書或培訓教材。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學習指南
第一節 環境化學的幾個基本概念
一、環境污染和環境污染物
二、環境科學與環境化學
三、污染物的遷移與轉化
四、環境自淨
五、生物圈
第二節 環境化學簡介
一、環境化學的任務及研究內容
二、環境化學與相關環境學科的關係
閱讀材料環境的化學污染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二章 大氣環境化學
學習指南
第一節 大氣環境化學基礎知識
一、大氣的組成
二、大氣層結構
三、大氣溫度層結
四、大氣穩定度
五、影響大氣污染物遷移的因素
第二節 大氣污染及其影響和危害
一、大氣污染和大氣污染物
二、大氣污染的影響及其危害
三、大氣污染物濃度表示法
第三節 大氣中污染物的轉化
一、大氣中的光化學反應
二、大氣中重要自由基的來源
三、硫氧化物在大氣中的化學轉化
四、氮氧化合物在大氣中的化學轉化
五、碳氫化合物在大氣中的化學轉化
六、光化學煙霧
第四節 幾個突出的大氣環境問題
一、酸性降水
二、溫室效應
三、臭氧層破壞
四、室內空氣污染
五、汽車尾氣污染
第五節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
閱讀材料居室環境污染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三章 水環境化學
學習指南
第一節 水環境化學基礎
一、天然水的基本特性
二、天然水體中的化學平衡
三、水體污染及水體污染源
四、水體的自淨作用與水環境容量
第二節 水體中重金屬污染物的遷移轉化
一、水體中重金屬污染物的遷移轉化途徑
二、主要重金屬污染物在水體中的遷移轉化
第三節 水體中有機污染物的遷移轉化
一、水體中的氧平衡模型
二、有機污染物在水體中的遷移轉化
三、難降解有機物在水體中的行為
第四節 水體富營養化過程
一、水體富營養化類型及富營養化程度判別標準
二、水體富營養化過程
閱讀材料水體污染與人體健康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四章 土壤環境化學
學習指南
第一節 土壤的組成與性質
一、土壤的形成和剖面形態
二、土壤的組成
三、土壤的性質
第二節 土壤環境污染
一、土壤環境污染
二、土壤環境污染的主要發生途徑
第三節 重金屬在土壤中的遷移轉化
一、影響重金屬在土壤中遷移轉化的因素
二、重金屬在土壤中遷移轉化的一般規律
三、主要重金屬污染物在土壤中的遷移轉化
四、土壤主要重金屬污染防治簡介
第四節 化學農藥在土壤中的遷移轉化
一、農藥在土壤中遷移轉化的一般規律
二、土壤環境中化學農藥污染的防治
第五節 其他污染物質在土壤中的遷移轉化
一、酚在土壤中的遷移轉化
二、氟在土壤中的遷移與纍積
閱讀材料緑色食品基礎知識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五章 污染物在生物體內的遷移轉化
學習指南
第一節 生物污染和生物污染的主要途徑
一、生物污染
二、植物受污染的主要途徑
三、動物受污染的主要途徑
第二節 環境污染物在生物體內的分佈
一、污染物在植物體內的分佈
二、污染物在動物體內的分佈
第三節 污染物質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積纍
一、生物富集
二、生物放大
三、生物積纍
第四節 微生物對環境污染物的降解轉化作用
一、微生物的生理特徵
二、生物酶的基礎知識
三、微生物對有機污染物的降解作用
四、微生物對重金屬元素的轉化作用
第五節 環境污染物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一、污染物質的毒性
二、有毒重金屬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三、有毒有機物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閱讀材料環境對基因的作用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的特性及其在環境各圈層中的遷移轉化
學習指南
第一節 重金屬類污染物及其遷移轉化
一、汞
二、鉛
三、砷
第二節 有機污染物
一、有機鹵代物
二、多環芳烴
三、表面活性劑
四、亞硝胺
閱讀材料環境與人體健康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七章 環境化學研究方法與實驗
學習指南
第一節 環境化學的研究方法
一、環境化學實驗室模擬方法
二、環境化學的化學分析和儀器分析研究方法
三、環境化學圖示研究方法
第二節 環境化學實驗
實驗一 硫酸????化速率的測定(鹼片重量法)
實驗二 碳酸種類與pH值關係的測定
實驗三 河流中水的縱嚮擴散係數的測定
實驗四 天然水的淨化
實驗五 污水簡易處理趣味實驗
實驗六 硬水的軟化實驗
實驗七 土壤中有機氯農藥的測定
實驗八 生物樣品中氟的測定
實驗九 吸附實驗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附錄
附錄1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摘錄)
附錄2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摘錄)
附錄3 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15618—1995)(摘錄)
參考文獻 |
|
huanjing huaxue
環境化學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環境科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它主要是運用化學的理論和方法,鑒定和測量化學污染物在大氣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中的含量,研究它們在環境中存在形態及其遷移、轉化和歸宿的規律。
形成 環境化學是在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化學工程學的基礎上形成的。人們對於水化學、大氣化學、土壤化學等早就開始研究。但研究工作主要是圍繞着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進行的,很少註意環境污染問題。後來,人們大量使用煤作燃料,底層大氣中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以及顆粒物等含量不斷增加,以至接連發生由煤煙引起的煙霧污染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又大量使用石油作燃料,出現了光化學煙霧污染問題,從而使人們對大氣的化學研究從還原性煙霧的研究,發展到氧化性煙霧的研究,包括對臭氧、過氧乙酰硝酸酯、烴類、醛類、酮類、鉛塵、酸霧的分佈狀況、生成機理和化學反應動力學的研究。另外,核爆炸把放射性塵埃拋射至平流層,造成全球性放射性污染,超聲速飛機在平流層飛行,排出大量的氮氧化物等,對臭氧層有破壞作用,又使大氣的化學研究的範圍從對流層擴展到平流層。
隨着城市的擴大和工業的發展,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排入水體。進入水體的化學物質,或者通過飲水,或者通過食物鏈危害人體健康,促使人們對水體的化學研究從生化耗氧、自然淨化、衛生學等方面的研究發展到水的環境毒理學、水生生態平衡等方面的研究。進入水體的化學物質即使數量很少,通過生物富集,最終也會危害人類,所以,化學物質的量的研究,也從常量發展到微量和痕量;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研究,也從常量的急性中毒轉嚮微量的慢性中毒。
化學肥料和農藥的施用,以及工業和生活廢棄物進入土壤,造成農藥、重金屬和其他化學物質在土壤中的積纍,並進入農作物中。日本的痛痛病事件,主要是用含鎘的礦山廢水灌溉農田的結果;農藥稻瘟醇進入稻稈,在堆肥中分解為四氯苯甲酸,含有這種物質的肥料可引起秧苗畸形。因此,人們對土壤的化學研究也從研究土壤的化學物質的分佈、積纍、遷移、轉化等方面的宏觀研究,逐漸發展到從細胞水平研究其毒性影響以及緻畸、緻突變、緻癌作用的機理等方面的微觀研究。在此基礎上,尤其是60年代以後,對化學物質在大氣、水體、土壤等自然環境中引起的化學現象的研究,發展迅速,一些原來不受重視的化學問題,從保護自然生態和人體健康的角度出發,成為重要的、急待解决的問題。為了探討這些問題,逐漸發展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新的觀點和理論,形成一門新的化學分支學科──環境化學。另一方面,環境化學與環境科學的其他分支有着密切聯繫,因而它又是環境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
特點 環境中的化學污染物一般情況下是人工合成的和環境中原來有的天然污染物共存。而且,各種污染物在環境中可以發生化學反應或物理變化,即使是一種化學污染物,所含的元素也有不同的化合價和化合態的變化。這就决定了環境化學研究的對象是一個多組分、多介質的復雜體係。
化學污染物在環境中的含量是很低的,一般衹有百萬分之幾(ppm)或十億分之幾(ppb)的水平,但是分佈範圍廣大,且處於很快的遷移或轉化之中。為了求得這些化學污染物在環境中的含量和污染程度,不僅要對污染物進行定性和定量的檢測,而且還要對其毒性和影響作出鑒定。這就决定了環境化學的分析技術和方法具有一些新的特點,如要求對污染物進行靈敏、準確、連續、自動的分析等。
研究化學污染物在環境中的遷移 |
|
- n.: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
|
自然科學 | 化學 | 環境科學 | 環境學 | 百科大全 | 生物學 | 科學 | 有機化學 | 物理化學 | 係數 | 百科辭典 | 百科知識 | 環境 | 定義 | 物質 | 大氣 | 逆溫層 | 無機化學 | 中國礦業大學 | 人物 | 教授 | 博導 | 更多結果... |
|
|
水環境化學 | 環境化學演化 | 環境化學實驗 | 環境化學效應 | 地球環境化學 | 環境化學教程 | 海洋環境化學 | 養殖水環境化學 | 地理環境化學演化 | 環境化學緻癌物快速篩檢 | 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傢重點實驗室 | 《環境化學(第4版)——上海普通高校九五重點教材》 | |
|
|
硫酸???? | 新陳代謝 | 硫酸 | 放射性 | ????酸 | 有機物質 | 氧化鋁 | 毒性 | 固氮 | 酸化 | 外激素 | 酸 | 光合作用 | 硫化氫 | 植物油 | 酚 | 氯 | 電離輻射 | 有機硅化合物 | 非電離輻射 | 生物降解 | 脫氮作用 | 光化學效應 | 無機物質 | 光化學試劑 | 生物化學過程 | 需氧過程 | 厭氧過程 | 富營氧化 | 殺蟲劑的相互作用 | 物理-化學過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