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教育 : 生物学 : 行业 : 环保绿化 > 环境保护
目录
·No. 1·huán jìng bǎo hù huán jìng bǎo hù·定义 Definition
·破坏环境的结果 The result of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公民环保行为规范 Citizens Environmental Code of Conduct·环保纪念日 Green Day
·关于环保的法律 The law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关于环保的资料 Information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酸雨简介: Acid Rain Description:
·环境保护的新概念:自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New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at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有关保护环境的句子 Senten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有关环境保护的电影 Films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著名环保机构 Well-known environmental organizations·百科辞典 Encyclopedia·英文解释
·法文解释·相关词·包含词
·分类详情·更多结果...
No. 1
  有关防止自然环境恶化,改善环境使之适于人类劳动和生活的工作。简称环保。
huán jìng bǎo hù huán jìng bǎo hù
  为了防止恶劣的气候或其他废水、废气、废渣等环境因素危害而对人或设备所作的保护
定义 Definition
  环境保护(简称环保)是由于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问题过于严重,首先引起工业化国家的重视而产生的,利用国家法律法规和舆论宣传而使全社会重视和处理污染问题。
  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出版了一本名为《寂静的春天》的书,书中阐释了农药杀虫剂DDT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作用,由于该书的警示,美国政府开始对剧毒杀虫剂问题进行调查,并于1970年成立了环境保护局,各州也相继通过禁止生产和使用剧毒杀虫剂的法律。该书被认为是20世纪环境生态学的标志性起点。
  1972年6月5日至16日由联合国发起,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第一届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是环境保护事业正式引起世界各国政府重视的开端。中国政府也参加了这个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也是从1972年开始起步,北京市成立了官厅水库保护办公室,河北省成立了三废处理办公室共同研究处理位于官厅水库畔属于河北省的沙城农药厂污染官厅水库问题,导致中国颁布法律正式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和使用滴滴涕。
  1973年成立国家建委下设的环境保护办公室,后来改为由国务院直属的部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2008年“两会”后,环保总局升格为“环保部”。并对全国的环境保护实施统一的监督管理。
  各省(市、区)也相继成立了环境保护局(厅)。并设立环保举报热线12369和网上12369中心,接受群众举报环境污染事件。
  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主要职责是执行各级议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控制污染物排放政策,鼓励开发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以控制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
破坏环境的结果 The result of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
  疯牛病、|SARS|、 禽流感,这些家禽为什么一下子成了人类的敌人?
  一直与人类相安无事的动物,为什么近年来身上携带的病毒频频入侵人类的生存领域?除了世界人口的极端增长外,是否还与人类无休止的占有欲望有关;对生物圈处于极度脆弱;对野生动物的特殊食用嗜好使人类与动物处于零距离接触中;环境污染造成大量动物的病毒变种……
  国际著名数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除非我们扩展到宇宙空间去,我并不认为人类可以生存到下一个一千年。有太多的意外事件会降临到我们这个孤立的有生命生存的行星上。甲型H1N1流感是否是意外事件之一?霍金说他是乐观的,“我们一定会到其他星球上去”。
  但我们却乐观不起来。如果人类没有学会敬畏自然,那么,糟蹋一个地球,未必不会糟蹋另一个星球。
  一、土壤遭到破坏。
  据参考消息报道,110个国家(共10亿人)可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由于森林植被的消失、耕地的过分开发和牧场的过度放牧,土壤剥蚀情况十分严重。裸露的土地变得脆弱了,无法长期抵御风雨的剥蚀。在有些地方,土壤的年流失量可达每公顷100吨。化肥和农药过多使用,与空气污染有关的有毒尘埃降落,泥浆到处喷洒,危险废料到处抛弃,所有这些都在对土地构成一般来是不可逆转的污染。
  二、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 温室效应严重威胁着全人类。
  据2500名有代表性的专家预计,海平面将升高,许多人口稠密的地区(如孟加拉国、中国沿海地带以及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多数岛屿)都将被水淹没。气温的升高也将对农业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影响。 据预计,1990-2010年,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能源消费将增加一倍,拉丁美洲的能源消费将增加50%-70%。因此,西方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应加强能源节约技术的转让进程。我们特别应当采用经济鼓励手段,使工业家们开发改进工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工艺技术。
  三、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由于城市化、农业发展、森林减少和环境污染,自然区域变得越来越小了,这就导致了数以千计物种的灭绝。因为一些物种的绝迹会导致许多可被用于制造新药品的分子归于消失,还会导致许多能有助于农作物战胜恶劣气候的基因归于消失,甚至会引起瘟疫。
  四、森林面积的减少。
  最近几十年以来,热带地区国家森林面积减少的情况也十分严重。在1980-1990 年,世界上有1 .5亿公顷森林消失了。按照目前这种森林面积减少的速度,40年以后,一些东南亚国家就再也见不到一棵树了。
  五、淡水资源受到威胁。
  据专家估计,从下个世纪初开始,世界上将有四分之一的地方长期缺水。请记住, 我们不能造水,我们只能设法保护水。
  六、化学污染 。
  工业带来的数百万种化合物存在于空气、土壤、水、植物、动物和人体中。即使 作为地球上最后的大型天然生态系统的冰盖也受到污染。那些有机化合物、那些重 金属、那些有毒产品,都集中存在于整个食物链中,并最终将威胁到动植物的健康, 引起癌症,导致土壤肥力减弱。
  七、混乱的城市化。
  到本世纪末,世界上的大城市将达21个,大城市里的生活条件将进一步恶化:拥 挤、水被污染、卫生条件差、无安全感—— 这些大城市的无序扩大也损害到了自然区。因此,无限制的城市化应当被看作是文明的新弊端。
  八、海洋的过度开发和沿海地带被污染。
  由于过度捕捞,海洋的渔业资源正在以令人可怕的速度减少。因此,许多靠摄取海产品蛋白质为生的穷人面临着饥饿的威胁。集中存在于鱼肉种的重金属和有机磷化合物 等物质有可能给食鱼者的健康带来严重的问题。 沿海地区受到了巨大的人口压力。全世界有60%的人口挤在离大海不到100公里的地方。这种人口拥挤状态使常常很脆弱的这些地方失去了平衡。
  九、空气污染。
  多数大城市里的空气含有许多取暖、运输和工厂生产带来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威胁 着数千万市民的健康,导致许多人失去了生命。 有毒气体主要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
  十、极地臭氧层空洞。
  尽管人们已签署了蒙特利尔协定书,但每年春天,在地球的两个极地的上空仍再次 形成臭氧层空洞,北极的臭氧层损失20%到30%,南极的臭氧层损失50%以上。
公民环保行为规范 Citizens Environmental Code of Conduct
  1.节水为荣——随时关上水龙头,别让水空流。
  中国是世界上12个贫水国家之一,淡水资源还不到世界人均水量的 1/4。全国600多个城市半数以上缺水,其中108个城市严重缺水。地表水 资源的稀缺造成对地下水的过量的开采。50年代,北京的水井在地表下约5米处就能打出水来,现北京4万口井平均深达49米,地下水资源已近枯竭。
  2.监护水源——保护水源就是爱护生命
  据环境监测,全国每天约有1亿吨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全国七大水系 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35个重点湖泊中,有17个被严重污染, 全国1/3的水体不适于灌溉。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50%以上城镇的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的水源已不能饮用,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 60%-70%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
  3.一水多用——让水重复使用
  地球表面的70%是被水覆盖着的,约有14亿千立方米的水量,其中有 96.5%是海水。剩下的虽是淡水,但其中一半以上是冰,江河湖泊等可直 接利用的水资源,仅占总水量的0.003%左右。
  4.阻止滴漏——检查维修水龙头
  5.慎用清洁剂——尽量用肥皂,减少水污染
  大多数洗涤剂都是化学产品,洗涤剂含量大的废水大量排放到江河 里,会使水质恶化。长期不当的使用清洁剂,会损伤人的中枢系统,使人的智力发育受阻,思维能力、分析能力降低,严重的还会出现精神障 碍。清洁剂残留在衣服上,会刺激皮肤发生过敏性皮炎,长期使用浓度较高的清洁剂,清洁剂中的致癌物就会从皮肤、口腔处进入人体内,损害健康。
  6.关心大气质量——别忘了你时刻都在呼吸
  全球大气监测网的监测结果表明,北京、沈阳、西安、上海、广州 这五座城市的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日均浓度分别在每立方米 200-500微 克,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标准3-9倍,被列入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之中。
  7.随手关灯——省一度电,少一份污染
  中国是以火力发电为主、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在一次性能源结构中占70%以上。如按常规方式发展,要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至少需要100 亿吨煤当两的能源消耗,这将相当于全球能源消耗的总和,煤炭燃烧时 会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严重污染大气,并形成酸雨和造成温室效应。
  8.节用电器——为减缓地球温暖化出一把力
  大量的煤、天然气和石油燃料被用在工业、商业、住房和交通上。这些燃料燃烧时产生的过量二氧化碳就象玻璃罩一样,阻断地面热量向 外层空间散发,将热气滞留在大气中,形成“温室效应”,“温室效应” 使全球气象变异,产生灾难性干旱和洪涝,并使南北极冰山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科学家们估计,如果气候变暖的趋势继续下去,海拔较低 的孟加拉、荷兰、埃及、中国低洼三角洲等地及若干岛屿国家将面临被 海水吞没的危险。
  9. 减用空调——降低能源消耗
  煤炭等燃料在燃烧时以气体形式排出碳和氮的氧化物,这些氧化物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后形成高腐蚀性的硫酸和硝酸,又与雨、雪、雾 一起回落到地面,这就是被称做“空中死神”的酸雨。全球已有三大酸 雨区:美国和加拿大地区、北欧地区、中国南方地区。酸雨不仅能强烈 的腐蚀建筑物,还使土壤酸化,导致树木枯死,农作物减产,湖泊水质 变酸,鱼虾死亡。我国因大量使用煤炭燃料,每年由于酸雨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00亿元左右。我国酸雨区的降水酸度仍在升高,面积仍在扩 大。
  10.支持绿色照明——人人都用节能灯
  “中国绿色照明工程”是我国节能重点之一。按照该工程实施计划 ,“九五”期间全国将推广节能高效照明灯具。到2000年争取节约照明 用电220亿千瓦时,并节省相应的电厂燃煤,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灰渣及二氧化碳的排放。
  11.利用可再生资源—别等到能源耗竭的那一天
  人类目前使用的能源90%是石油、天然气和煤。这些燃料的形成过程需要亿万年,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则是可再生的,被称为可再生能源。人们把那些不污染环境的能源称为“ 清洁能源”。
  12. 做“公交族”——以乘坐公共交通车为荣
  我国首都北京有近120万辆机动车,仅为东京和纽约等城市机动车拥有量的1/6。但是每辆车排放的污染物浓度却比国外同类机动车高3-10 倍。北京大气中有73%的碳氢化合物、63%的一氧化碳、37%的氮氧化物来自于机动车的排放污染。
  13.当“自行车英雄”——保护大气,始于足下
  在欧洲,很多人为了减少因驾车带来的空气污染而愿意骑自行车上班,这样的人被视为环保卫士而受到尊敬。美国的报纸经常动员人们去超级市场购物时,尽量多买一些必需品,减少去超市的次数,以便节省 汽油,同时减少空气污染。颇有影响的美国自行车协会一直呼吁政府在 建公路时修自行车道。在德国,很多家庭喜欢和近邻用同一辆轿车外出 ,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为洁净城市空气,伊朗首都德黑兰规定了“ 无私车日”,在这一天,伊朗总统也和市民一道乘公共汽车上班。在上海,一些公司职员经常合乘一辆出租车,名曰:“拼打”。
  14.减少尾气排放——开车人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机动车船向大气排放污染物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对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船,应当采取治理措施,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的汽车,不得制 造、销售或者进口。
  15.用无铅汽油——开车人的选择
  使用含铅汽油的汽车会通过尾气排放出铅。这些铅粒随呼吸进入人体后,会伤害人的神经系统,还会积存在人的骨骼中;如落在土壤或河 流中,会被各种动植物吸收而进入人类的食物链。铅在人体中积蓄到一 定程度,会使人得贫血、肝炎、肺炎、肺气肿、心绞痛、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
  16.珍惜纸张——就是珍惜森林与河流
  纸张需求量的猛增是木材消费增长的原因之一,全国年造纸消耗木材1000万立方米,进口木浆130多万吨,进口纸张400多万吨,这要砍伐多少树木啊!纸张的大量消费不仅造成森林毁坏,而且因生产纸浆排放 污水使江河湖泊受到严重污染(造纸行业所造成的污染占整个水域污染的30%以上)。
  17.使用再生纸——减少森林砍伐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4。据统计,我国森林在10年间锐减了23%,可伐蓄积量减少了50%,云南西双版纳的天然森林,自50 年代以来,每年以约1.6万公顷的进度消失着。当时55%的原始森林覆盖面积现已减少了一半。
  18.替代贺年卡——减轻地球负担
  礼节繁多的日本人近年来也在改变大量赠送贺年卡的习惯。一些大 公司登广告声明不再以邮寄贺年卡表示问候。我国的大学生组织了“减卡救树”的活动,提倡把买贺卡的钱省下来种树,保护大自然。
  19.节粮新时尚——让节俭变成荣耀
  我国有1.3亿多公顷耕地,占世界耕地的7%。人均耕地不及世界人均 值的47%,东部600多个县(区)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05 公顷的警戒线。
  20.控制噪声污染——让我们互相监督
  噪声会干扰居民的正常生活,也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害。噪声对人的神经系统和心工程血管系统等有明显影响。长期接触噪声的人,会产 生头痛、脑胀、心慌、记忆力衰退和乏力等症状。低频噪声使人胸闷、恶心。噪声还会影响消化系统,可以导致冠心病和动脉硬化。
  21.维护安宁环境——让我们从自己做起
  德国规定,在室内使用音响设备时,音量以室内能听清美国法律规 定在学校中设置有关噪声的课程。英国规定,广告宣传、娱乐和商业活动不得使用音响设备,夜间不得在公共场所使用音响设备。日本规定要控制餐饮业夜间作业产生的噪声和使用音响设备进行宣传产生的噪声为限;车辆不得产生影响他人的、不必要的噪声,禁止汽车不必要的空转。
  22.认“环境标志”——选购绿色食品
  已被中国绿色标志认证委员会认证的环保产品有低氟家用制冷器具 、无氟发用摩丝和定型发胶、无铅汽油、无镉汞铅充电电池、无磷织物 洗涤剂、低噪声洗衣机、节能荧光灯等。这些环境标志产品上贴有“中国环境标志”的标记。该标志图形的中心结构是青山、绿水、太阳,表 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外围的10个环表示公众共同参与保护环境。
  23.用无氟制品——保护臭氧层
  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保护人和动植物免受伤害。氟里昂中的氯原子对臭氧层有极大的破坏作用,它能分解吸收紫外线的臭氧,使臭氧层变薄。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会损害人和动物的免疫功能,诱发皮肤癌和白内障,会破坏地球上的生态系统。1994年,人们在南极观测到了至今为止最大的臭氧屋空洞,它的面积有用2400平方千米。据有关资料表明,位于南极臭氧层边缘的智利南 部已经出现了农作物受损和牧场的动物失明的情况。北极上空的臭氧层 也在变薄。目前,最早使用CFC(氟里昂是CFC物质中的一类)的24个发 达国家已签署了限制使用CFC的《蒙特利尔议定书》,1990年的修订案将发达国家禁止使用CFC的时间定位在2000年。1993年2月,中国政府批准了《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逐步淘汰方案》,确定在2010年完全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
  24.选无磷洗衣粉——保护江河湖泊
  我国生产的洗衣粉大都含磷。我国年产洗衣粉200万吨,按平均15% 的含磷量计算,每年就有7万多吨的磷排放到地表水中,给河流湖泊带来 很大的影响。据调查,滇池、洱海、玄武湖的总含磷水平都相当高,昆明的生活污水中洗衣粉带入的磷超过磷负荷总量的50% 。大量的含磷污水进入水源后,会引起水中藻类疯长,使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水中含氧量下降,水中生物因缺氧而死亡。水体也由此成为死水、臭水。
  25.买环保电池——防止汞镉污染
  日常使用的电池是靠化学作用,通俗地讲就是靠腐蚀作用产生 电能的。而其腐蚀物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污染物——镉、汞、锰等。当其被废弃在自然界时,这些有毒物质便慢慢从电池中溢出,进入土壤或水源,再通过农作物进入人的食物链进入人的食物链。这些有毒物质在 人体内会长期积蓄难以排除,损害神经系统、造血功能、肾脏和骨骼,有的还能够致癌。电池可以说是生产多少废弃多少;集中生产,分散污染;短时使用,长期污染。
  26.选绿色包装——减少垃圾灾难
  每人每天丢掉的垃圾重量超过人体平均重量的五六倍。北京年产垃 圾430万吨,日产垃1.2万吨,人均每天扔出垃圾约1千克,相当于每年堆起两座景山。中国目前垃圾的产生量是1989年的4倍,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过度过包装造成的。不少商品特别是化妆品、保健品的包装费用已占到 成本的30%—50%。过度包装不仅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也加重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同时还增加了垃圾量,污染了环境。
  27.认绿色食品标志——保障自身健康
  目前,全国有绿色食品生产企业300多家,按照绿色食品标准开发生 产的绿色食品达700多种,产品涉及饮料、洒类、果品、乳制品、谷类、 养殖类等各个食品门类。其它一些绿色食品,如全麦面包、新鲜的五谷 杂粮、豆类、菇类等也是对人体健康很有益处的。
  28.买无公害食品——维护生态环境
  食品污染源:一是工业废弃物污染农田、水源和大气,导致有害物 质在农产品中聚集;二是化学肥料、农药等在农产品中残留;三是一些 化学色素、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不适当使用;四是储存加工不当导致的微生物污染。水果和蔬菜上的农药侵入人体数年后,就会通过癌症和免疫系统、激素分泌系统及生殖系统的紊乱表现出来。
  29.少用一次性制品——节约地球资源
  那些“用了就扔”的塑料袋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使垃圾量剧增。中国每年塑料废弃量为100多万吨,北京市如果按平均每人每天消费一个塑料袋计算,每个袋重4克,每天就要扔掉4.4克聚乙烯膜,仅原料就扔掉近4万元。如果把这些塑料铺开的话,每人每年弃置的塑料薄膜面积达240平方米,北京1000万人每年弃置的塑料袋是市区建筑面积的2倍。
  30.自备购物袋——少用塑料袋
  在德国,不少超市里的塑料袋不是免费提供的,这是为了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很多德国人买东西时,习惯提着布兜子,或直接将货物装到车上,不用塑料袋。一些家庭主妇为了少用塑料袋而挎着硕大的藤篮上街购物。德国的旅馆也不提供一次性的牙刷、牙膏、梳子、拖鞋。饭店 里都使用不锈钢刀叉,高温消毒后再重复使用。
  31.自备餐盒——减少白色污染
  环境浪潮使生产一次性产品的行业正在走下坡路,很多国家在开发生产可降解塑料,使其在使用过后能够在自然界中化解;有的国家已淘汰使用塑料,而用特种纸包装代替。很多国家提倡包装物的重复使用和再生处理。丹麦、德国规定,装 饮料的玻璃瓶使节后经过消毒处理可多次重复使用,瑞典一家最大的乳制品厂推出一种可以重复使用75次的玻璃奶瓶;一些发达国家把制造木杆笔视为“夕阳工业”,开始生产自动铅笔。
  32.少用一次性筷子——别让森林变木屑
  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但他们却不砍伐自己国土上的树木来做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我国的森林覆盖 率不到14%,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我国北方的一次性筷子产业每 年要向日本和韩国出口150万立方米,减少森林蓄积200万立方米。
  33.旧物巧利用——让有限的资源延长寿命
  全球性和生态危机使人们不得不考虑放弃“牧童经济”,而接受“ 宇宙飞船经济”观念。前者把自然界当作随意放牧、随意扔弃废物的场所;后者则非常珍惜有限的空间和资源,就像宇宙飞船上的生活一样,周而复绐,循环不已地利用各种物质。
  34.交流捐赠多余物品——闲置浪费,捐赠光荣
  35.回收废塑料——开发“第二油田”
  不少废塑料可以还原为再生塑料,而所有的废塑料——废餐盒、食 品袋、编织袋、软包装盒等都可以回炼为燃油。 1吨废塑料至少能回炼 600千克汽油和柴油,难怪有人称回收旧塑料为开发“第二油田”。
  36.回收废电池——防止悲剧重演
  “痛痛病”和“水俣病”都是在日本发生的工业公害病。这是由于含镉或汞的工业废水污染了土壤和水源,进入了人类的食物链。“水俣 病”是汞中毒,患者由于体内大量的积蓄甲基汞而发生脑中枢神经和末 梢神经损害,轻者手足麻木,重者死亡。“痛痛病”是镉中毒,患者手 足疼痛,全身各处都很容易发生骨折。得这种病的人都一直喊着“痛啊 !痛啊!”,直到死去,所以被叫做“痛痛病”。由于普通土干电池都 含有这两种有毒金属元素,所以说电池从生产到废弃,时刻都潜伏着污 染。电池的回收势在必行!
  37.回收废纸——再造林木资源
  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好纸800千克,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省3立方米 的垃圾填埋场空间,还可以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能源,减少35%的水污染 ,每张纸至少可以回收两次。 办公用纸、旧信封信纸、笔记本、书籍、报纸、广告宣传纸、货物包装纸、纸箱纸盒、纸餐具等在第一次回收后,可再造纸印制成书籍、 稿纸、名片、使条纸等。第二次回收后,还可制成卫生纸。
  38.回收生物垃圾——再生绿色肥料
  垃圾混装是把垃圾当成废物,而垃圾分装是把垃圾当成资源;混装 的垃圾被送到填埋场,侵占了大量的土地,分装的垃圾被分送到各个回 收再造部门,不占用土地;混装垃圾无论是填埋还是焚烧都会污染土地 和大气,而分装垃圾则会促进无害化处理;混装垃圾增加环卫和环保部 门的劳作,分装垃圾只需我们的举手之劳。
  39.回收各种废弃物——所有的垃圾都能变成资源
  北京的生活垃圾中,每天约有180吨废金属可回收。铝制易拉罐再制 铝,比用铝土提取铝少消耗71%的能量,减少95%的空气污染;废玻璃再 造玻璃,不仅可节约石英砂、纯碱、长石粉、煤炭,还可节电,减少大 约32%的能量消耗,减少20%的空气污染和50%的水污染。回收一个玻璃瓶 节省的能量,可使灯泡发亮4小时。
  40.推动垃圾分类回收——举手之劳战胜垃圾公害
  “Recycle"(回收再生)是世界性的潮流和时尚,分类垃圾箱在许多国家随处可见,回收成为妇孺皆知的常识。欧盟各国自1990年以来为 推行“零污染”的经济计划努力;德国开始实施循环经济和垃圾法,旨在要从“丢弃社会”变成“无垃圾社会”;奥地利制订法规,要求到2000 年废物回收率达到80%;法国要求回收75%的包装物,规定只有不能再处 理的废物才允许填埋;瑞典的新法规要求生产者对其产品和平共处包装 物形成的废物负有回收的责任;美国一些州政府从1987年开始制定了回收的地方法规。
  41.拒食野生动物——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在恐龙时代,平均每1000年才有一种动物绝种;20世纪以前,地球 上大约每4年有一种动物绝种;现在每年约有4万种生物绝迹。近150年来 ,鸟类灭绝了80种;近50年来,兽类灭绝了近40种。近100年来,物种灭绝的速度超出其自然灭绝率的1000倍,而且这种速度仍有增无减。
  42.拒用野生动植物制品——别让濒危生命死在你手里
  生物多样性:一是指生态系统多样性,如森林、草原、湿地、农田等;二是物种多样性,即自然界有上千万种生物,是丰富多彩的;三是遗传多样性,即基因多样性,是指在同一种类中,又有不同的个体或品种,我国是最旱的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之一。
  43.不猎捕和饲养野生动物——保护有脆弱的生物链
  我国已建立400多处珍稀植物迁地保护繁育基地、100多处植物园及 近800个自然保护区。我国于1988年发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列入陆生野生动物30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长臂猿、丹顶鹤等约90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小熊猫、穿山甲、黑熊、天鹅、鹦鹉230种。
  44.制止偷猎和买卖野生动物的行为——行使你神圣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禁止出售、收购国家重 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产品。商业部规定,禁止收购和以任何形式买卖国 家重点保护动物及其产品(包括死体、毛皮、羽毛、内脏、血、骨、肉 、角、卵、精液、胚胎、标本、药用部分等)。我国也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和成员国之一。
  45.做动物的朋友——善待生命,与万物共存
  为挽救野生动物和生存,一些人捐钱“认养”自然保护区中的指定 动物,并像看望亲属一样去定期看望它们。北京部分大学生假期到云南 动员当地人保护原始森林和栖息于那里的珍稀动物滇金丝猴。很多人常 去濒危动物保护中心,吊唁已灭绝的野生动物。在美国,一些孩子像对 待朋友一样给动物园的动物过生日。一位世界著名歌手在上海举办了一 次特殊的音乐会,听众是海里那些濒临灭绝的鲸。
  46.不买珍稀木材用具——别摧毁热带雨林
  资料表明,大约1万年以前地球有62亿公顷的森林覆盖着近1/2的陆 地,而现在只剩28亿公顷了。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每年1700万公顷的速 度减少着,等于每分钟失去一块足球场大小的森林。照此下去,到本世 纪末,世界森林面积将再减少2.25亿公顷,用不了多少年,世界热带森林资源就可能被全部毁坏殆尽。
  47.植树护林——与荒漠化抗争
  森林的消失意味着大面积的水土流失、荒漠化的加速。目前全球有 100多国家,9亿人口和25%的陆地受到荒漠化威胁,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 直接经济损失达400多亿美元。 我国受荒漠化影响的地区超过国土总面积的1/3,生活在荒漠地区和 受荒漠影响的人口近4亿,每年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以上。
  48.领养树——做绿林卫士
  印度加尔各答农业大学德斯教授对一棵树的生态价值进行了计算: 一棵50年树龄的树,产生氧气的价值约31200美元;吸收有毒气体、防止 大气污染价值约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价值约31200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00美元;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繁衍场所价值31250美元 ;产生蛋白质价值2500美元。除去花、果实和木材价值, 总计创值约 196000美元。
  49.做环保志愿者——拯救地球,匹夫有责
  做一个环境志愿者已成为一种国际性朝流。据报道,美国18岁以上的公民中有49%的人作过义务工作,每人平均每周义务工作4.2小时,相当于2000亿美元的价值。在日本 及欧洲各国,做环保志愿者也是公民普遍的常规行动。在我国,做环保 志愿者日益成为风尚。各地公民自顾去内蒙古恩格贝沙漠植树;深圳市 民自发到长江源头建自然保护站;北京大学生周末去社区进行垃圾分类宣传;西安有“妈妈环保志愿者活动日”;吉林志愿者多次组织大规模 环保公益活动……这些行动影响着更多的人,环保志愿者的队伍正在不断扩大。
  50. 一粒钮扣电池就会使600吨的水无法饮用——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
  在世界公认的剧毒元素中,电池就占了其中三种,这些剧毒元素一旦进入人体是很难排除的,严重影响神经系统,甚至使大脑永久破坏。
  看到这样的数据和实例,您一定意识到了一颗小小电池如果处理不当,它将会给我们生存的环境带来的危害。如果您真的不希望前面那美好的一幕幕轻易地消失的话,那么,赶快与我们携手保护我们的地球吧!您只需要从自己做起,动员您身边的亲人朋友,大家身体力行,将日常生活中用过的废旧电池投放至我们发放的回收桶中。这一举动,对于地球,对于我们自己,将是最大的善行!
环保纪念日 Green Day
  国际湿地日
  2月2日为国际湿地日。根据1971年在伊朗拉姆萨尔(RAMSAR)签定的《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湿地是指“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禽类的生息和迁徙有重要的作用。
  世界水日
  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做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决议提请各国政府根据各自的国情,在这一天开展一些具体的活动,以提高 公众意识。从1994年开始,我国政府把“中国水周”的时间改为每年的3月22日至28 日,使宣传活动更加突出“世界水日”的主题。
  世界气象日
  1960年,世界气象组织把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以提高公众对气象问题的关注。
  地球日
  1969年美国威斯康星州参议员盖洛德 纳尔逊提议,在美国各大学校园内举办环保问题的讲演会。不久,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的学生丹尼斯海斯将纳尔逊的提议扩展为在全美举办大规模的社区环保活动,并选定1970年4月22日为第一个“地球日”。当天,美国有2000多万人,包括国会议员、各阶层人士,参加了这次规模盛大的环保活动。在全国各地,人们高呼着保护环境的口号,在街头和校园,游行、集会、演讲和宣传。随后影响日渐扩大并超出美国国界,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最终形成为世界性的环境保护运动。4月22日也日渐成为全球性的“地球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地都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环保活动。
  世界无烟日
  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把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以提醒人们重视香烟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世界环境日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各国环境保护运动的深入,环境问题已成为重大社会问题,一些跨越国界的环境问题频繁出现,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逐步进入国际社会生活。 1972年6月5~16日,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来自113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和民间人士就世界当代环境问题以及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制定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和109条建议的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提出了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以鼓舞和指导世界各国人民保持和改善人类环境,并建议将此次大会的开幕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1972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联合国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每年都在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宣传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时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召开表彰“全球500佳”国际会议。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由于日益严重的全球荒漠化问题不断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从1995年起,每年的6月17日被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世界人口日
  1987年7月11日,以一个南斯拉夫婴儿的诞生为标志,世界人口突破50亿。1990年,联合国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1987年9月16日,46个国家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开始采取保护臭氧层的具体行动。联合国设立这一纪念日旨在唤起人们保护臭氧层的意识,并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以保护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健康。
  世界动物日
  意大利传教士圣· 弗朗西斯曾在100多年前倡导在10月4日“向献爱心给人类的动物们致谢”。为了纪念他,人们把10月4日定为“世界动物日”。
  世界粮食日
  全世界的粮食正随着人口的飞速增长而变得越来越供不应求。从1981年起,每年的10月16日被定为“世界粮食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生物多样性公约》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为纪念这一有意义的日子,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1995年起每年的12月29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01年5月17日,根据第55届联合国大会第201号决议,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改为每年5月22日。
关于环保的法律 The law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1979年我国通过了第一部环境保护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环境保护法律体系。1973年我国的第一个环境标准——《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诞生。截至1998年底,中国历年来共发布国家环境标准412项,现行的有361项,其中环境质量标准10项,污染物排放标准80项,环境监测方法标准230项,环境标准样品标准29项,环境基础标准12项,历年共发布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即环境行业标准)34项。 与此同时到1998年,中国共颁布了环境保护法律6部、与环境相关的资源法律9部、环境保护行政法规34件、环境保护部门规章90多件、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900余件、环境保护军事法规6件,缔结和参加了国际环境公约37项,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为适应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客观需要,1995年和199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分别通过了关于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的决定。1997年3月,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增加了有关“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规定。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污染者付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依靠群众保护环境。2002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颁布,为项目的决策、项目的选址、产品方向、建设计划 和规模以及建成后的环境监测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于环保的资料 Information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1。从喝纯净水想起
  时下,饮用水正成为一种潮流.尽管媒介不只一次地介绍过饮用水的种种弊端,但"饮用水"族仍然日益扩大.
  饮用水不单单指纯水,还包括矿泉水,蒸馏水甚至太空水等等. 而我们喝着长大的自来水则成了相对的"非饮用水". 我们并不排除目前饮用水风靡,炒作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它反映了当前水体污染的严重已经到了难以下口的程度.
  有报道说:"据报道979年对全国798座城镇的调查, 全国日污水排放量为国为民258万吨, 其中工业废水占用819,生活污水占据199. 1989年对全国代表大会854个城镇进行调查,每天的排放量达365.3亿吨.其中工业废水达成协议5.5亿吨. 这些废水绝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 污染了江河湖海.
  此外, 更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每个上海人面前.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50年代中期(1958年)之前是一条水质清澈,鱼虾成群的河道,1962年水质开始受到污染, 1963年开始出现为期22天的黑臭期,1988年上升到场29天,占全年约2/3, 水质不合格江段占64.5km,占全长113.5km的56.99%.
  水污染的危害是不是不言而喻的.水体污染,水质恶化对人体健康和人类生活,生产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洁净的人能给人们带来葱茏花木,鸟语花香,恬静舒适,美丽如画的优美环境,给人们带来宁静,愉悦和和平.但是今天污染了的水给人们带来的是痛苦,恐怖和灾难.为了使生活更美好,让秀丽的山水永驻人间,让清水长流不断,人们已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防止水污染的重要性.
  2.“环保风暴”
  2005年,一场“环保风暴”在中国内地刮起,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属正部级单位的三峡总公司的三个项目。理由是,这些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
  环境恶化无路可退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1995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875亿元。
  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目前,中国的荒漠化土地已达267.4万多平方公里;全国18个省区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而且荒漠化还在以每年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水质已超过40%。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宁波市,地处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汇口,却因水质污染,最缺水时需要靠运水车日夜不停地奔跑,将乡村河道里的水运进城里的各个企业。
  中国平均1万元的工业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并产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28.8万吨废水。还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进河道,要不了10年,中国就会出现无水可用的局面。
  全国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经济发达的浙江省,酸雨覆盖率已达到100%。酸雨发生的频率,上海达11%,江苏大概为12%。华中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宾、怀化、绍兴、遵义、宁波、温州等,酸雨频率超过了90%。
  在中国,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许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00万~1400万吨。而2003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就达到2158.7万吨,比2002 年增长12%,其中工业排放量增加了14.7%。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国仅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将达 2100万吨以上,全部排放量将超过大气环境容量1倍以上,这对生态环境和民众健康将是一场严重灾难。
  1月27日,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有人预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类历史上突发性环境危机对经济、社会体系的最大摧毁,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中国。
  治理污染陷于两难有一种说法,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控制好环境,在环保方面的投入须达到GDP的1.5%以上。但这是在环境保护本来就非常良好的情况下,在中国,根据上海的经验,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环境,环保投入须占到GDP的3%以上。而在过去20年里,中国每年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 0.5%,最近几年也只有1%多一点。环保是一种“奢侈性消费”,投入大,对GDP贡献小,因此,一些本应用于环保方面的专项资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国在环境问题上进退两难:再不治理,未来无法保障;真要治理,则需大规模投入,眼前的经济又难以承受。
  有人算过,云南滇池周边的企业在过去20年间,总共只创造了几十亿元产值,但要初步恢复滇池水质,至少得花几百亿元,这是全云南省一年的财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纸厂,20年累计产值不过500亿元。但要治理其带来的污染,即使是干流达到起码的灌溉用水标准也需要投入3000亿元。要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的三类水质,不仅花费是个可怕的数字,时间也至少需要100年。
  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就微观角度说,在过去20年里,国内制造业在无法依靠技术进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只能朝两个方面挖潜:一是工资,二是环保。最简单的事,例如水泥生产,要达到起码的环保要求,每吨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厂价的5%。纺织业每年排放的废水超过10亿立方米,如要处理,则每吨需花费1.2~1.8元。提高生产成本5%。而绝大多数企业根本就没有这么高的利润率。因此只能在环保问题上打游击:或是不建任何废水处理设施:或是建立以后就当摆设,白天把污水放到处理池里,晚上没人时就排放到河里,这样就可以节省一大笔成本。在市场的无序化竞争中,这5%的成本。往往就决定了企业的盈与亏、生与死。
  而中国在环保执法上的两高一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也助长了这种倾向。通常的情况是,环保部门为取证一件违法偷排事件,需耗费50万元,而最终落到违法企业头上的罚款,则只有区区5万元,包括正在劲刮的所谓“环保风暴”。
  一些投资数十亿元的特大电站项目,违反环境评价擅自开工建设,最后的罚款也不过20万元。区区20万元罚款,对于一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这样的处罚力度对违法行为谈何震慑力?因此《环保法》历来被人称为“豆腐法”。
  一场环保风暴将涉及数十万家企业,由此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大批企业的破产倒闭,大量人员失业,企业成本大幅提高,国内物价指数迅速地突破两位数。因此,无论是宏观成本,还是微观成本,实际上都无法承受。
  四个因素阻碍环境治理对环保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遭遇的巨大阻力,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总结出了四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些地方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不到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小冶炼、小铁合金、小化工等被明令禁止的项目,在一些地方竟然呈现蔓延的趋势。
  其次,部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片面强调简化审批,限期办理相关手续。而不管项目是否会存在污染情况,只要来投资就批准,个别地方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中存在“首长意志”、“先上车,后买票”等违法现象。
  再次,环评质量亟待提高。有些环评单位不坚持科学评价,不敢以客观的事实和科学的数据说话,评价结论含糊,模棱两可,将项目的环境可行性与否的结论推给审批部门,甚至极个别的环评单位弄虚作假,编造、伪造数据,或者隐瞒事实,严重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落实,使环境影响评价流于形式,丧失了第三方咨询机构起码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最后,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工作开展不足。我国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政府主导型,以有限的政府力量去监管数量庞大的建设项目,显然力不从心。
  其实,环评法遇到的阻力更有背后的经济利益在驱使。
  中国是一个在环境上回旋余地极小的大国,又是一个在全球资源、市场基本被瓜分完毕后崛起的一个后起国家。中国没有任何可能像某些先行国家那样,等到环境恶劣到极点后再来治理。
  但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别人走过的先发展经济、再治理污染的道路,中国不可避免的也会走一遭。
  世界各国的历史已经表明,在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之间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会有一个环境污染随国内生产总值同步高速增长的时期,尤其是重化工业时代:但当GDP增长到一定程度,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以及居民环境支付意愿的增强。污染水平在到达转折点后就会随着GDP的增长反而戛然向下,直至污染水平重新回到环境容量之下,此即所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当年日本的发展过程就是这一规律。
  毫无疑问,中国没有可能跨越这样一个重化工业时代。因为中国的人口太多,国家太大,无法像芬兰那样,在本国制造业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借助于全球化分工,直接进入高科技时代。
  上世纪90年代末,笔者曾回过苏南老家,小时候那种清清河水,坐着船就可到达四乡八镇的情景已一去不复返了。而令笔者吃惊的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竟然是最普通的生活垃圾。在中国,即使不发展工业,由人口增长带来的污染物,也足以使环境恶化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即便是治理这样的污染,也需要大笔投资,需要有经济基础。
  中国在治理污染问题上,任重道远,需要依法办事,制止恶性环保事件的发生,延缓环境恶化的速度。
酸雨简介: Acid Rain Description:
  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pH值小于5.65的雨叫酸雨。什么是酸?纯水是中性的,没有味道;柠檬水,橙汁有酸味,醋的酸味较大,它们都是弱酸;小苏打水有略涩的碱性,而苛性钠水就涩涩的,碱味较大,它们是碱。科学家发现酸味大小与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有关;而碱味与水溶液中羟基离子浓度有关;然后建立了一个指标:氢离子浓度对数的负值,叫pH值。于是,纯水(蒸馏水)的pH值为7;酸性越大,pH值越低;碱性越大,pH值越高
环境保护的新概念:自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New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at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地球环境的恶化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于是,环境保护日渐得到了各国的重视。但是,由于环境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与经济发展、社会问题有着比较难协调的冲突,因此,近年来,对于环境保护概念的理解也日趋新颖和合理。
  环境保护就是通过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措施,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还要依据人类的意愿,保护和改善环境,使它更好地适合于人类劳动和生活以及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存,消除那些破坏环境并危及人类生活和生存的不利因素。环境保护所要解决的问题大致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类身心的健康,防止机体在环境的影响下变异和退化;二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以及保护自然资源(包括生物资源)的恢复和扩大再生产,以利于人类生命活动。
  当然,环境保护还必须考虑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只有互相之间协调发展,才是新时代的环境保护新概念。
  环境保护工作的好坏,直接与国家的安定有关,对保障社会劳动力再生产免遭破坏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人类对环境认识的深入,环境是资源的观点,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空气、水、土壤、矿产资源等,都是社会的自然财富和发展生产的物质基础,构成了生产力的要素。由于空气污染严重,国外曾有空气罐头出售;由于水体污染、气候变化、地下水抽取过度,世界许多地方出现水荒;由于人口猛增、滥用耕地、土地沙漠化,使得土地匮乏等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不保护环境,不保护环境资源,就会威胁到人类社会的生存,也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发展下去。
  工业发达国家在本世纪初,只注意发展经济,不顾环境保护,以牺牲环境作代价去谋求经济的发展。当污染形成公害,引起广大人民的强烈反对并影响到经济的顺利发展时,才被迫去治理,付出了昂贵的代价。被后人称之为走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这种发展方式,不但使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甚至会破坏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人类不按照环境科学规律办事,肆意破坏生态环境,也必然会遭到环境的报复。统计资料表明:云南省1950年森林覆盖率为50%,平均九年遭到一次大的水旱灾害。由于乱砍滥伐等破坏,到1980年森林覆盖率仅为24.9%,影响了对气候的调节作用,1950~1980年间竟发生了11次灾害,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环。这是环境给予人类的报复。
有关保护环境的句子 Senten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1、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2、保护环境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3、实施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4、199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主题是:"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5、保护蓝天碧水。
  6、建设美丽的边疆,爱护我们的家园。
  7、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8、保护环境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责任。
  9、环境保护从我身边做起。
  10、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11、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12、破坏环境,就是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13、土壤不能再生,防止土壤污染和沙化,减少水土流失。
  14、环境与人类共存,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
  15、保护水环境,节约水资源。
  16、保护戈壁植被,防止沙尘污染,保护大气环境。
  17、环保不分民族,生态没有国界 不要旁观,请加入行动者的行列 今天节约一滴水,留给后人一滴血。
  18、没有地球的健康就没有人类的健康 与自然重建和谐,与地球重修旧好 垃圾混置是垃圾,垃圾分类是资源。
  19、用行动护卫家园,用热血浇灌地球。
  20、把消费限制在生态圈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破坏环境,祸及千古,保护环境,功盖千秋。
  21、垃圾回收,保护地球,举手之劳,参与环保。
  22、拣回垃圾分类老传统,倡导绿色文明新时尚。
  23、人类若不能与其他物种共存,便不能与这个星球共存。
  24、人类只有一个可生息的村庄——地球。保护环境是每个地球村民的责任。
  25、你的星球需要你,联合起来应对气候变化!(200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
有关环境保护的电影 Films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大气层消失> (1990)
  导演: 冯小宁
  类型: 故事片
  地区: 中国大陆
  色彩: 彩色
  制作单位:儿童电影制片厂
  <可可西里> (2004)
  主演: 张磊 亓亮 多布杰
  导演: 陆川
  地区: 中国
  语种: 国语
  电影介绍:电影《可可西里》根据一个真实故事改编而来,故事发生地可可西里,位于中国版图的西部、青藏高原的中心地带。电影花絮:导演陆川眼中的《可可西里》:我不拍环保,而是拍生死。《可可西里》是一部用生命换来的电影,可可西里是世界第三位、中国第一位的无人区,剧组在可可西里这个无人荒地里度过了120多天艰苦的拍摄生活,为了这部电影,太多的人付出了肉体和精神上的代价,当中甚至有两位剧组人员因为拍摄过程中出意外身亡。
  《抢救地球》(2009)
  电影介绍:
  纪录片《抢救地球》是由法国知名导演吕克·贝松监制,所有画面都是航拍的,花了3年时间深入全球54国,才拍摄的影片。该纪录片以客观的角度阐述地球的诞生,演变以及地球现今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以一幕幕自然漂亮的画面带观众认识美丽的地球,并借此宣扬环保的重要以及迫切性。
著名环保机构 Well-known environmental organizations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简称 UNEP) )成立于1973年,总部设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是全球仅有的两个将总部设在发展中国家的联合国机构之一。所有联合国成员国、专门机构成员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成员均可加入环境署,到2009年,已有100多个国家参加其活动。在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对全球环境状况及世界可持续发展前景愈加深切关注的21世纪,环境署受到越来越高度的重视,并且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中华环保联合会
  中华环保联合会(All-China Environment Federation,英文缩写为ACEF。)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注册,国家环保总局主管,由热心环保事业的人士、企业、事业单位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的、全国性的社会组织。中华环保联合会的宗旨是围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围绕实现国家环境与发展的目标,围绕维护公众和社会环境权益,充分体现中华环保联合会“大中华、大环境、大联合”的组织优势,发挥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中国环境事业发展,推动全人类环境事业的进步。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成立于1993年(前身为1984年成立的中国环境保护工业协会),是由在中国境内登记注册的从事环境保护产业的科研、设计、生产、流通和服务单位以及中国境内从事环境保护产业的行业专家自愿组成的社会团体,是具有社团法人资格的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全国性、行业性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共有团体会员46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环保产业协会),单位会员超过1100家,并通过省市协会联系着上万家企业。
  环保中国产业联盟
  环保中国产业联盟(英文缩写:EPCIU):简称环保中国,是致力推进“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非法人、活动性、学术性民间组织。联盟由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主流媒体、领袖企业共同发起,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大力支持。联盟宗旨:环保使世界更加美好。加速中国环保事业产业化发展,打造成熟环保产业链,整合政府部门、研究机构、环保企业、主流媒体等各方资源,促进环保产业上、中、下游企业有效融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
  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
  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英文名称为:China Environmental Culture Promotion Association,英文缩写:CECPA)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是具有社团法人资格的跨地区、跨部门、非盈利性质的全国性环境文化组织。该会由社会各界专家学者、文学家、艺术家、新闻工作者、宣传教育工作者、企业家及社会知名人士等自愿加盟组成。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英文名称:Chinese Society For Environmental Sciences;英文缩写:CSES)于1978年5月批准成立,是中国国内成立最早、专门从事环境保护事业的非盈利全国性非政府科技社团组织,是中国科协所属的全国一级学会,具有跨部门、跨行业、横向联系广泛的优势和特点。业务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百科辞典 Encyclopedia
  huanjing baohu
  环境保护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多方面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扩大有用自然资源的再生产,保障人类社会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有些国家出现反污染运动。当时人们对环境保护的理解比较狭隘,大多认为只是大气和水污染的控制,废物的处置这些事情,并且认为是局部地区的问题。1962年美国出版了R.卡逊写的《寂静的春天》一书。该书指出农药污染造成的生态危机,震动了欧美各国。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短暂的几十年时间内,工业的发展却把人类带进了一个被毒化了的环境,而且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是全面的、长期的、严重的。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环境问题不仅是一个区域性问题,而且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于是,“环境保护”这一术语被广泛地采用了。例如,苏联将“自然保护”这一传统用语逐渐改为“环境保护”。中国在1956年提出了“综合利用”工业废物的方针,60年代末期提出了“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处理和回收利用的概念,70年代改用“环境保护”这个比较完整的概念。
    现代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人类对物质的需要量不断增长,导致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断扩大,返回到环境的废物也日益增加。于是,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的作用和反作用不断加剧,即环境同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资源利用之间的相互影响日益加强。这样,环境保护的任务,由传统的保护自然环境的工作演变为保护人类发展和生态平衡的工作。环境保护的内容世界各国不尽相同,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居民身心健康,防止机体在环境的影响下产生变异和退化;二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以及保护自然资源(包括生物资源)的恢复和扩大再生产,以利于人类生命活动。1979年9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规定的环境保护的任务是:“保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合理地利用自然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人民造成清洁适宜的生活和劳动环境,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
    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对环境保护采取了一些重大措施。包括建立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调整和加强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法律、规章制度等。同时,在工程措施上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例如,从废物处理到废物资源化;由工艺末端的废物处理到改革生产工艺,建立不排放或少排放废物的生产工艺系统和闭路循环用水系统;由治到防,由单一治理到综合防治;由局部治理到区域规划防治。十几年来,各国的环境保护工作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从整体上看,各国消除污染改善环境的程度距人类所需要的环境目标还相差很远。例如地下水污染刚刚为人们所认识,进入环境的大量化学毒物对人体和生物的影响还了解得很少,某些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海洋污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等,也有待深入研究。
    中国于1974年成立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1982年撤销,其办事机构并入新成立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各级地方政府也建立了环境保护机构和环境保护科研单位,同时开展了环境质量评价、区域性环境综合防治、环境管理的体制和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人类环境的保护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从总体上看,面临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还不少。例如,当解决某些具体环境问题时,往往与总体环境产生矛盾;对环境保护和资源无控制利用之间的矛盾缺乏科学的认识;自然环境在人为影响下对人类社会的反作用还难于作出可靠的预测等。解决这些问题,既要研究自然规律而同时又要研究社会规律,使人和自然协调发展。
     (李宪法)
    
英文解释
  1. :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 n.: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法文解释
  1. n.  protection de l'environnement
相关词
生物词语自然名词生态环境污染环保百科大全
生存环境百科辞典社会问题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地理节日纪念日
湿地美国地球园林绿化规划百科气候世界公约化学
期刊学科环境科学法律基本国策国土法农业
渔业更多结果...
包含词
环境保护论环境保护税
水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法
环境保护费环境保护林
环境保护局环境保护部
环境保护管环境保护论者
化工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基础
环境保护法规农村环境保护
社区环境保护环境保护辞典
环境保护协会环境保护标准
农业环境保护海洋环境保护
电磁环境保护渔业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档案环境保护概论
城市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战略
生态环境保护新环境保护法
环境保护管理环境保护法制
环境保护设备环境保护专业
环境保护规定环境保护工作
环境保护部门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保护产业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保护植物环境保护方针
市环境保护局环境保护工程
环境保护名词环境保护知识
土壤环境保护县环境保护局
大气环境保护中国环境保护法
美国环境保护局环境保护的博弈
煤化工环境保护中国环境保护网
环境保护标准化非洲环境保护日
中国环境保护徽动物与环境保护
香港环境保护署特殊环境保护法
环境保护催化剂环境保护基本法
新疆环境保护局环境保护监测站
环境保护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中国环境保护公司环境保护调查方法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亚太环境保护协会
四川省环境保护局环境保护执法手册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环境保护资金渠道
家用电器环境保护临沂市环境保护局
莒南县环境保护局环境保护许可制度
电力工业环境保护地热开发环境保护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电力环境保护技术
南京市环境保护局北京市环境保护局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上虞市环境保护局
合肥市环境保护局化工环境保护概论
中国环境保护协会环境保护审批制度
惠州市环境保护局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中国环境保护会议水环境保护功能区
自然环境保护论者南昌市环境保护局
环境保护工程专业山东环境保护学校
苏联环境保护手册淮北市环境保护局
石狮市环境保护局长沙市环境保护局
台湾环境保护联盟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
四川省环境保护条例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
新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
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环境保护常用法规手册
环境保护部环境认证中心中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
辽宁省环境保护条例甘肃农业大学环境保护协会
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国际环境保护组织协会国际石油工业环境保护协会
汽车发动机与环境保护广东省环境保护战略研究
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原理常用环境保护产品标准汇编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桂林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微生物生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与管理技术问答环境保护展览会管理办法
环境保护部工作规则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工作规则环境保护法规制定程序办法
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办法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章程
广州市环境保护条例甲醛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
油田环境保护技术综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吉林大学环境保护协会
绿色环境保护者协会中国黄河环境保护奖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苏州市环境保护有限公司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程序中国高校环境保护协会
华北科技学院环境保护协会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有关北极环境保护的条约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苏州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学院
杭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沈北新区环境保护局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燕山大学环境保护协会
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福建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清新早晨环境保护会社
广东省环境保护学校中国环境保护政策研究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中国青年丰田环境保护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环境保护管理现代化
广州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碧水蓝天工程石油环境保护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区
环境保护及海洋保护环境保护产品认定管理办法
环境保护法规解释管理办法上海宽若环境保护有限公司
a4 环境保护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
其他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人员项目的环境保护措施评估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知识全九册
绿化及环境保护工程兰州兰泰环境保护研究所
庆阳市环境保护研究所甘肃兰泰环境保护有限公司
兰州天际环境保护有限公司主张环境保护和维持生态平衡的
道真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县环境保护工作委员会成员的通知道真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环境保护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的通知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环境保护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道真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1998—2002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执行情况自查工作的通知
道真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通知道真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
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办法水力发电工程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与技术的最新发展
港口环境保护与绿色港口建设中国科学院—英国东安格里亚大学生态学与环境保护中心
更多结果...
分类详情
张开节能设备
张开动物园张开河流张开人口张开淡水张开火灾
张开灾难张开自行车张开道路张开照明张开声学
张开湖泊张开大气张开污染物张开环境管理张开岩石圈
张开污染源张开环境法张开环境化学张开自然景观张开给排水
张开海洋环境张开陆地生态系统张开农业生产张开监测张开人体健康
张开人类住区张开海洋张开细胞学张开硫化物张开污染治理
张开化工废料张开废金属处理设施张开纺织废料处理设施张开皮革废料及处理设施张开化工废料及处理设施
张开废气处理设施张开水污水处理设施张开废料回收再利用张开降噪音设备张开公共环卫设施
张开公共环卫机械轨迹火山垃圾木炭
沙漠群岛清洗灌溉硫酸
沉淀石棉高炉飞机沼气
发电厂因特网照片术语同义词
更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