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區 : 銀川 [顯示全部] > 牛首山
目錄
No. 1
  牛首山投訴電話銀川市旅遊投訴電話:0951-6723298
  寧夏省旅遊投訴電話:0951—672329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位於青銅峽市南20公裏處的黃河東岸。牛首山,因其主峰小西天(文華峰)和大西天(武英峰)南北聳峙,宛若牛首,故名之。
  牛首山的古寺廟群,初建於唐代以前,分“西寺”和“東寺”兩部分。“可與四方九華、普陀、峨眉、五臺名山勝地,同其高深,靈感利濟群生於無窮也”,為朔方名剎,是寧夏境內建築規模最大的古寺廟群。
  東寺廟群,廟宇分佈在山崖和幽𠔌之中,以金寶塔寺為中心,從東嚮西,有保安寺、捨身崖、睡佛洞等19座廟宇;西寺廟群,枕山面河,依山勢而建,以萬佛閣、淨土寺、觀音殿等26座廟宇組成。
  每年農歷三月十五廟會,大小廟宇,香煙繚繞,衆僧雲集,遊人香客,熙熙攘攘,熱鬧非凡。這裏山巒重迭,草木蔥蘢,雲海茫茫,變幻無窮,古有“秀麗如芙蓉出水”的贊譽。
No. 2
  牛首山投訴電話南京市旅遊投訴電話:025-52260123
  江蘇省旅遊投訴電話:025-8341818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牛首山導遊圖
  
  牛首山位於南京城南13公裏,跨江寧和雨花臺兩區,因山頂南北兩峰對峙,形似牛首而得名,最高峰海拔243米。
  據傳東晉大興年間,晉元帝打算在建康都城的正南門──宣陽門外立雙闕,丞相王導認為國傢草創,財力薄弱,連城墻都用籬笆代替,不能大興土木。於是,他指着正對宣陽門的牛首山的兩峰,對晉元帝說“此天闕也”。元帝因此打消了建闕的念頭。唐天寶年間,山名改為“天闕山”。
  牛首山還被稱為“仙窟山”,這與佛寺有關。在南朝時,許多帝王崇信佛教,大興寺院。牛首山幽雅寧靜,環境優美,是佛教徒修身養性的理想場所。南朝年間有一位叫闢支的高僧,曾在牛首山兩峰下的一個山洞裏修身,這個山洞後稱“闢支洞”。傳說闢支在這裏“成佛上天”,因而這個洞便被稱為“仙窟洞”。梁武帝時期,司空徐度在雙峰間建了一座寺廟,稱做佛窟寺,後梁武帝又在佛窟寺下建仙窟寺。因此,牛首山又稱為“仙窟山”。唐代的法融禪師曾在佛窟寺設禪布教,因而此地成為佛教中重要流派“牛頭宗”的發祥地。佛窟寺在南唐時稱為宏覺寺。日軍侵華期間,寺廟被付之一炬,殿宇全毀,僅存宏覺寺塔一座。宏覺寺塔又名唐塔,因建於唐代而得名。其實,今存殘塔已非唐時原塔,乃是明初所建之塔,已有五百多年歷史。宏覺寺塔七級八面,高25米,用磚砌成。塔每面開壺門一座,小窗兩扇,每層均挑出雕木飛檐。碉在該塔已微有傾斜,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牛首山還有南宋嶽飛抗金故壘和鄭和墓。牛首山東麓鬆林深處有一開闊地帶,現在尚有用石塊壘成的一圍墻遺址,這就是嶽飛大破金兀術的故壘。鄭和衣冠塚位於牛首山南麓.墓位於一小山坡上,北對宏覺寺塔,東鄰獻花岩,東、北、西三面有山環繞,婁地群衆稱此小山坡為“回子山”。
  清明前後,牛首山景色絶佳。故有“春牛首”之說。
No. 3
  牛首山是一座聞名遐邇、歷史悠久的名山,海拔240米,位於南京南郊,距中華門10公裏,逶迤於長江和外秦淮河之間的丘陵地帶。北連翠屏山,南接祖堂山,山勢均力敵奇特,狀如牛頭雙騎,故名牛首山。 明清年代,牛首山遍種桃樹,陽春三月滿山桃花爭豔,又有大量潔白的綉球花點綴其間,美不勝言,當時南京人傾城而至觀賞桃花,盛況非尋常節慶可比。牛首山天工造化,自然景色極佳。陽春三月,茂林修竹,桃花爭豔;黃昏時分,暮色蒼茫,雲蒸霞蔚,“牛首煙崗”,令人沉醉。“春牛首,秋棲霞”,古風依然。而著名的航海傢鄭和就葬於此地.1433年(宣德八年 癸醜) 62歲 鄭和於歸國途中,積勞成疾,在古裏(今印度卡利卡特)病逝。七月船隊回國,宣宗賜葬此地.
  東晉丞相王導稱此山為“天闕”,所以牛首山又叫天闕山。早在梁朝,司空徐度在此興建寺院,取名佛窟寺。唐代改名長樂寺。南唐後主李煜時又改名為弘覺寺,塔便因寺得名。宋、元、明時,寺院名稱屢易,到明正德年間纔又恢復原名。清代,為避乾隆皇帝之諱(愛新覺羅弘歷),將寺名改為宏覺寺,塔也改稱宏覺寺塔。始建於唐大歷九年(774年)的宏覺寺塔,相傳是唐代宗李豫為“感夢而築”,後毀,現塔身是明初重建。宏覺寺塔塔高25米,七級八面,正中有拱形假塔門,四隱四現;門頂兩側各有小窗。塔頂鐵剎和各層腰檐均已損壞,但塔身仍舊完好。是南京現存最雄偉的磚製仿木結構樓閣式古塔,登臨塔上,南郊風光一鑒無餘。
  唐太宗貞觀年間慧能和尚來牛首山修行,法融曾在此談禪,創立了牛頭宗,這裏便成了佛教南宗的發祥地。據《金陵梵剎志》記載:塔上的碑銘是由唐朝著名詩人劉禹錫撰寫的,可惜這塊碑今不存。
  嶽飛抗金故壘起源於韓府山,沿山脊南去直至牛首山主峰北側,殘長達4200餘米。故壘完整處底寬2.5米,高約1米,壘砌整齊。 南宋建炎四年(1103年)5月,嶽飛在牛首山設伏,嶽傢軍就地取石,壘築工事,伏擊金兵。牛首山大捷後,乘勝追擊,將金兵驅逐過江,收復建康(今南京)。
  鄭和墓位於牛首山南麓,南北長300米,東西寬60米,高約8米。墓按伊斯蘭風格修建,整個墓形是“回”字形,墓前臺階有四組7層28級,寓意鄭和7次下南洋,歷時28年,遍訪40多個國傢和地區。
  牛首山森林公園內除原有的牛首山古塔、南唐二陵、鄭和墓、摩崖石刻、嶽飛抗金故壘、觀音洞、觀音閣等古跡外,近年來又發展建設了祖堂山的宏覺寺、李瑞清墓、南京市苗圃基地、國際馬術俱樂部等新的觀光點。
包含詞
銀川牛首山青銅峽牛首山牛首山寺廟群
牛首山風景區牛首山宏覺寺搭牛首山破金故壘
同葉夢錫趙德莊遊牛首山寒食前一日行部過牛首山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