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显示地图 |
|
|
溪口镇:面积380 7.9 88859073 溪口中山路8号
居民区:武岭、畸山、茗山、班溪
行政村:溪口一、里村、上山、上白、湖山、新建、联胜、三十六湾、钟甘家村等
概况 截至2006年12月,面积379.6平方千米,人口8.4万人。邮编:315502。辖4个居民区、 54个行政村:武岭、畸山、茗山、班溪;溪口一、溪口二、溪口三、里村、上山、上白、五林、湖山、东西岙、沙堤、新建、畸上、畸东、畸南、状元岙、大张、联胜、后葛、任宋、东岙、东姜坑、西坑、三十六湾、东山、董村一、董村二、直岙、兰峰、栖霞坑、岩坑、班溪、亭下湖、公棠、康岭、徐溪、许江岸、岩头、榆樟场、石门、界岭、上跸驻、下跸驻、三石、桕坑、塔下、六诏、剡溪、锦溪、斑竹、明溪、葛竹、石敏、升纲、壶潭。镇政府驻(溪口)中山路8号。
沿革 2001年,撤销班溪镇、跸驻乡、斑竹乡,并入溪口镇,辖114个村、4个居委会,驻地不变。
行政村规模调整 2004年9月10日,奉化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溪口镇部分行政村区划调整的批复》(奉政发45号):同意溪口镇对上白等87个行政村区划实施调整。调整后的新行政村名单如下:上白、玉溪、入山亭三村合并,新行政村定名为上白村;五林、外村两村合并,新行政村定名为五林村;后葛、大岙两村合并,新行政村定名为后葛村;界岭、田鸡山、铁山、大水坑四村合并,新行政村定名为界岭村;岩头、坪峰、东坑、董家坪、许家五村合并,新行政村定名为岩头村;榆林、樟墅、杨墅、中华岙四村合并,新行政村定名为榆樟杨村;高岙、亭下、木家弯、倪家山四村合并,新行政村定名为亭下湖村;康岭、西隅两村合并,新行政村定名为康岭村;班溪、深坑、细田岗三村合并,新行政村定名为班溪村;徐家埠、小溪岙两村合并,新行政村定名为徐溪村;石门一村、石门二村、高坑、石岭、金竹地、长龙头六村合并,新行政村定名为石门村;东山、横涧两村合并,新行政村定名为东山村;东岙、王高岙、陈家、水门头四村合并,新行政村定名为东岙村;东姜、蛤蟒坑两村合并,新行政村定名为东姜坑村;中峰、兰田两村合并,新行政村定名为兰峰村;石家田、俞家地、新屋里、单家四村合并,新行政村定名为岩坑村;栖霞坑、油竹坪两村合并,新行政村定名为栖霞坑村;董村一村、董村二村、岙底、檫树岗、岭脚五村合并,新行政村定名为董溪二村;董村三村、董村四村、董村五村、姚家四村合并,新行政村定名为董溪一村;晦溪、应白、大鸟、箬溪四村合并,新行政村定名为明溪村;石门、敏坑两村合并,新行政村定名为石敏村;斑竹、驻岭、溪南、溪北四村合并,新行政村定名为斑竹村;升纲、左溪两村合并,新行政村定名为升纲村;六诏、白畈、曹家地三村合并,新行政村定名为六诏村;黄沙坑、石桥头、西岙、大坑四村合并,新行政村定名为锦溪村;晚香岭、水碓头、前岙三村合并,新行政村定名为剡源村;三石陈家、三石何家、三石赵家三村合并,新行政村定名为三石村。 |
|
区位概况
溪口镇位于长三角南翼,奉化市西部,距宁波市区38公里,是宁波市唯一一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以其独特的人文景观,秀丽的山水风光,渊深的佛教文化蜚声海内外。全镇区域面积379.6平方公里,为浙江省行政区域面积第一大镇,设有7个便民工作站,辖溪口一、里村、上山、上白、湖山、新建、联胜、三十六湾等54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总人口8.5万余人。
溪口古镇依山傍水,钟灵毓秀,早在汉代就有“海上蓬莱”之称,是华东黄金旅游干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千年古镇溪口镇、幽谷飞瀑雪窦山、青山秀水亭下湖”三个各具特色的景系,向世人展示了她无穷的魅力。近几年,溪口镇党委、政府以加快发展为中心,大力实施“旅游兴镇、产业强镇、城建美镇、生态立镇、文化名镇、依法治镇”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宁波市先进特色制造业基地、特色农产品基地和最佳旅游休闲胜地、最佳山水人居胜地”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先后取得了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联合国计划开发署中国可持续开展小城镇试点镇、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森林公园、全国卫生镇、全国水蜜桃特色基地乡镇、中国美容美发器具生产基地、中国气动元件之乡等多项桂冠。
2006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4.08亿元,完成工业销售收入36.5亿元,旅游业总收入16.5亿元,一二三产的比例是1 :9:4,以旅游为龙头的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特色高效农业规模优势明显,建成了水蜜桃、雷笋、花卉、银杏、板栗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其中以水蜜桃、花卉、雷笋为主导的三大特色农产品,在科技、市场、品牌、加工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占整个农业产值比重的80%以上。武岭泰新食品、今日食品等农业龙头企业加工的农产品已成功打入日本、美国、欧洲等国际市场。工业企业结构合理,全镇现有规模以上企业累计90家,年销售五千万企业13家,年销售超亿元企业5家,基本形成了以液压气动、节能照明、纺织服装、美容美发器具、食品加工、电线电缆、工艺品等为主的七大特色块状经济。其中液压气动、美容美发器具产品分别占全国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的40%、30%。2006年,全镇实现应税销售26.5亿元,实缴税金1.5亿元,完成自营出口2.8亿美元,有168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系列质量体系认证。旅游目标的转型初步实现,紧紧抓住弥勒大佛和武岭广场等旅游大项目建设带来的重要机遇,以争创AAAAA级旅游风景区、全国文明景区为载体,全面推动溪口旅游产业大发展。镇上有五星级宾馆酒店1家、三星级宾馆酒店4家,中型规模以上饭店63家,大中型超市5家,高档别墅度假小区2只。 |
|
基本概况
合坑源的山溪口镇位于衢州市龙游县城以南23公里,面积113平方公里,是浙江古镇之一。溪口历史悠久,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是龙游南部山区经济、文化中心。溪口民风淳朴、山清水秀,空气质量为全年Ⅰ级。溪口镇交通便捷,区域优势明显,是浙西地区及闽、皖、赣等邻近诸省市通行浙东南地区的咽喉之处。南通丽水遂昌县、松阳县,北走杭州、金华、衢州等地。溪口是个有几百年历史的商埠,浙西南山区的竹木材及制品都经溪口集散。2005年末进行了区划调整,将原来的灵山乡与原溪口镇合并为新溪口镇,镇政府驻地为原溪口镇政府驻地。
溪口镇资源丰富,因其独特的地埋环境,构成农产品的集散地。一年中春笋、冬笋、茶叶、板栗市场十分红火,远近闻名。尤以盛产毛竹为著,被誉为“浙西竹乡明珠”。全县35万亩竹林分布在溪口镇及周边乡镇。年产毛竹800多万支、鲜笋5.2万吨。全镇初步形成竹胶板、水煮笋罐头、竹木工艺品、系列竹餐具、竹席、竹炭等产业。70余家竹木加工企业分布全镇,具有2万立方米的竹胶板生产企业——腾龙竹业有限公司和中资企业——金铭竹木有限公司坐落在镇工业园区内。
溪口镇积极鼓励现有企业进行技改。以此来提升企业产品档次、扩大生产规模。天时食品有限公司原来只是一家竹笋加工企业,由于是季节性生产,企业厂房得不到充分利用,2003年,企业根据溪口的产业优势,投资600多万元,新上竹地板加工项目,经过两年的技术改造,去年竹地板产值将达1200万元,利润140万元。与此同时,企业还新上了旅游帐篷项目,全年自营出口达100万美元,在有效利用闲置资产的同时,企业实现了产业链条的延伸,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另据统计,随着竹木加工园区产业集聚效应的显现,溪口笋竹企业发展到98家,去年1-7月份,全镇笋竹加工企业实现产值1.6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8%。溪口工业总产值由2002年的2.2亿元,扩张到2004年的3.4亿元,去年工业总产值将突破4.5亿元,实现了三年翻番。行政区划
全镇辖溪口1个社区,溪口、溪西、扁石、上洋、合坑源、双港口、桥头、大垄、枫林、眠犬形、长田畈、灵上、灵下、大沃口、下徐、西京坞、冷水、红庙、罗林岗、大安源、大阳家、寺下、石郭、步坑口、步坑源25个村委会。25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人口25000人,区域面积112.47平方公里。
经济成就
2005年8月,由义乌和温州客商投资3000万元的金辉竹业有限公司在溪口竹木工业园区开工建设,这家生产竹地板和竹板材下游产品的企业,从7月份签约到8月份动工,整个过程只用了一个月。
严把项目质量关,确保入园项目的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投产率和贡献率,是溪口党委政府繁荣竹木工业园区、抓好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溪口竹木工业园区从2002年建设以来,共吸引了15家企业落户,目前15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履约率和开工率达到100%,资金到位率和项目投产率达到57%,去年年底项目投产率也将接近100%。这批实力强、带动产业集聚发展的招商引资项目成为溪口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去年溪口竹木加工园区新增工业产值突破亿元大关。
在做好招商引资文章的同时,溪口镇积极鼓励现有企业进行技改。以此来提升企业产品档次、扩大生产规模。天时食品有限公司原来只是一家竹笋加工企业,由于是季节性生产,企业厂房得不到充分利用,2003年,企业根据溪口的产业优势,投资600多万元,新上竹地板加工项目,经过两年的技术改造,去年竹地板产值将达1200万元,利润140万元。与此同时,企业还新上了旅游帐篷项目,全年自营出口达100万美元,在有效利用闲置资产的同时,企业实现了产业链条的延伸,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另据统计,随着竹木加工园区产业集聚效应的显现,溪口笋竹企业发展到98家,去年1-7月份,全镇笋竹加工企业实现产值1.6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8%。
溪口工业总产值由2002年的2.2亿元,扩张到2004年的3.4亿元,去年工业总产值将突破4.5亿元,实现了三年翻番。
地方特产
一、“方山茶” 位于龙南山区中心位置的溪口镇,历来就是远近闻名的产茶之乡,镇东西面合坑源、枫林等村不仅茶园主地条件优越,更因其土地属香灰土质地所产茶叶具有兰花香味,加之特殊的加工方法制成的“方山茶”,更受消费者所青睐。多次荣获省级以上的奖励,并被评为省级名茶,在今年的中国国际茶博会中又喜获银奖。
二、竹笋 溪口镇以盛产竹笋为主,一年四季均有鲜笋销售,特别是冬、春笋。由于竹林均立于红黄壤的山坡上,竹、笋质量上乘。年产冬笋百余吨,春笋近万吨,出产竹材200万支。
三、板栗 溪口既是板栗的主产地,更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构成为农产品的集散地。板栗交易非常红火,主要品种有毛板红、桂花栗、魁栗等。所成交量百余吨,且商品质量好,价格适中。
四、各类竹、笋加工产品 目前我镇已开发各类竹、笋加工产品数十个。包括:竹篾积成胶合板系列产品。竹席、竹餐具系列产品,竹工艺品系列产品及水煮笋四大类,特别是具实用、观赏价值于一体的竹工艺品产品让人流连忘返。
五、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龙游发糕 是经过严格的选料,精细的制作,以粳米为主,白糖,茶油为辅,按传统发醇蒸制而成的江南名点。早在明清时期,就一直作为贡品,进贡朝廷。乾隆帝游江南时品尝龙游发糕后,对发糕的色、香、味、形给以大加赞赏。发糕与“福高”谐音,故千百年来一直作为祥和、吉利之礼品馈赠亲友。
历史名人
汤显祖(1550一1616),是明代的戏曲家、文学家,江西临川人,以创作《牡丹亭》等“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闻名于世。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他由广东调入浙江遂昌任知县。因为龙游溪口是进出遂昌的必经之路,所以他在遂昌为官的5年中多次经过龙游溪口,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感人肺腑的轶事。
万历二十六年,汤显祖在龙游溪口镇写下《题溪口店寄劳生希召龙游二首》。其一:“谷雨将春去,茶烟满眼来。如花立溪口,半是采茶回。”诗人以“花立溪口”比喻一群美丽勤快的采茶姑娘,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其二:“忽忽登楼去,长安五度春。云何冷水店,尚有热心人。”诗人借称赞“冷水店”(宿店酒楼之名)中的“热心人”(店伙计),抒发了自己在遂昌为官5年的心境。
张葆灵:张葆灵是个思想进步的国民党左派人士,早年曾参加同盟会,他在溪口其间,积极宣传民主和科学,组织镇上的一些进步青年宣传进步的文明戏,使“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春风得以吹进龙游山区。汪子望、吴雄、华岗等人先后走上革命道路,都和张葆灵有着直接关系。他常骑白马,驰驱于溪口山道之中,终使改良造纸传习工场得以顺利创办,为我县土纸生产的改良开创了先河。他在溪口七年,时间并不很长,但现在仍有口碑在民间留传。
旅游资源
合坑源农家乐
成片35万亩的浙西大竹海,尉为壮观,被誉名为“中国笋竹之乡”。境内峰峦叠嶂、竹海绵延、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资源丰富、人杰地灵,是个风景如画的山村,这里有许多文人墨客为之赞美的秀丽风景,与涛涛竹海、独特的酒文化、竹文化。在竹乡,冬去春来,夏逝秋至,都有当令竹笋尝鲜,春笋与韭菜竟长,鞭笋与雪藕比美,冬笋与沙鲫争肥。山上挖笋,砍毛竹,感受山里人家的新鲜生活;在农家乐接待户家中或村里山底大树下约几好友,喝茶打牌,感受南部山区别有的清凉与欢乐;晚上住宿合坑源,好客的农家旅店,给您在家般的温暖。 |
|
基本情况
溪口地处九江市修水县的西北部,幕阜山脉南麓,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全镇辖25个行政村,188平方公里,3.3万余人。邮编:332438 辖溪口街居委会,蒲口、南田、田仓、咀头、陈坊、义坑、包家庄、北岸、围丘、上庄、榨下、下庄、罗家窝、大坑、港背等15个村委会。
丰富资源
山清水秀,物阜人勤的溪口有着丰富的物产资源和水力资源。非金属矿——无烟煤储量达 万吨,热量达到5800大卡,可供露天开采;溪口毛竹以粗、壮、质地优良而著称,年销量达10万根;油茶、板栗、锥栗以溪口为最,溪口的茶油洁净、清亮、香甜润口,年产量达1.2万担,溪口板栗早在民国26年(1937年)就有出售800担的历史。目前,全镇共有板栗6000余亩,年产量达1万余担;常年生长在海拔500米以上山区的全天然绿色食品——薇菜远销海内外,年产量可达50余吨,并且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溪口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达1.33万千瓦,可开发量1.25万千瓦。
工作动态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溪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镇党委、政府制订产业发展计划,形成了板栗、花椒、山羊、生猪四大主导产业,1000亩花椒、6000亩板栗、2万只山羊、3万头生猪,正以良好的效益牵引着山里人圆脱贫的梦,走致富的路。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实现了村村通电、通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集镇建设初具规模,集镇人口由原来的3000余人发展到19000余人,集镇个体私营企业已达500余家,一个崭新的集镇已崛起在群山之中,全镇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
安徽省休宁县溪口镇 Anhui Xiuning Xikou |
区位概况
溪口镇位于黄山市休宁县西南部,地处率水河上游,面积220.72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157个村民组,人口2.42万人。是休宁县工业重镇,也是休宁县人口最多,幅员最广阔的山区大镇和物资集聚的商贸强镇。1999年被黄山市列为市级中心镇和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05年冰潭、江潭两乡并入溪口镇。
旅游交通
溪口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风昌盛,是全国农科教发源地,境内气候怡人、山川秀丽、古迹众多,拥有文物价值珍贵的清朝名臣汪由敦古墓和建于清光绪17年的黄山市唯一的关帝庙红庙古迹,清乾隆游江南时晒过龙袍的晒袍滩和鱼乐国遗址,境内长洪村出有嘉庆年间状元吴信中,还有开发前景良好的阳干生态休闲旅游资源。境内交通便利,服务设施完善,休汪公路、兰樟公路、新通的休婺公路穿境而过,区位优势明显,自撤区并乡后顺延成为溪口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休宁县西南部重要的商贸集镇和物资集聚地,周边辐射功能强劲,东临休宁县城,西靠流口革命老区,南接江西省婺源县,北邻道教圣地齐云山。随着改革开放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深入发展,溪口镇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条件以及丰富的山区资源,各项事业和建设都取得了很大发展,供电、供水、程控电话、广播电视、初级卫生保健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集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小城镇建设发展迅速。
资源建设
境内气候独特,资源丰富,全镇有耕地面积1358.25公顷,活立木蓄积量748182立方米,毛竹蓄积量700万株,茶园面积1134.11公顷,年产量3000吨。水能开发资源丰富,建有装机总容量达2520千瓦的溪口水电站和冰潭电站以及在建的太溪电站。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大理石、花岗岩、砚石、赤铁矿、高岭土等,其中黑绿色和灰色大理石储量达30万立方米,高岭土储量达200万吨以上。
产业经济
溪口镇已确立了坚持“农业富镇、工业强镇、三产活镇、科教兴镇”的发展战略,以加快发展,富民强镇为主题,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小城镇建设为突破口,以招商引资项目为抓手,以发展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营造发展环境,加大落实力度,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力争把溪口镇建设成为全县的经济强镇和全市最早实现“三最”目标的乡镇之一而努力。
行政辖村
溪口村 和村村 山培村 大路村 章川村 阳干村 石田村 木杆村 祖源村 金城村 花桥村 中和村 木坑村 源头村 占梨村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2607男6387女6220家庭户户数4318家庭户总人口(总)12545家庭户男6351家庭户女61940-14岁(总)28460-14岁男14560-14岁女139015-64岁(总)854815-64岁男440015-64岁女414865岁及以上(总)121365岁及以上男53165岁及以上女682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1752 |
|
概况
溪口镇位于宣城市宣州区南端,东南与宁国市交界,西与泾县接壤,北邻周王及新田镇,全镇总面积187.8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7%,辖高峰村、狮峰村、吕辉村、东华村、红星村、山岗村、梅龙村、金牌村、新汤村、溪口村15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人口26000人。
资源
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其中林业用地24.58万亩,茶园2.1万亩,年产干茶450吨,有以高山茶为品牌的系列茶,如:塔泉云雾、溪口剑芽、天竺云芽、古雪剑芽等品牌,年产值3100万元,木材蓄积量26.23万立方米,毛竹蓄积量537万根)。境内有着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优越的生态环境。这里山峦叠翠,林木森森,自然景观清奇峻美,是人们休闲、度假、旅游的好去处;这里香气清新、水质纯洁甘甜,农副产品来自天然,无任何污染,系安徽省生态经济示范镇、农业部农产品标准化绿茶项目示范建设区;这里人文景观古朴,文化积淀深邃,旅游产品体现了厚重的文化底蕴。
历史
2004年,古溪镇更名为溪口镇。 |
|
区位概况
溪口镇,是澧水流域的著名古镇之一。位于张家界市慈利县城31公里的九渡溪与杜家溪汇入口,故名。西南与桃源、永定接壤,西北与武陵源风景区相望。往昔,溪口曾凭一条澧水的舟楫之利,上通永顺、保靖、桑植、龙山,下抵津市、汉口,很久以来就是商贾靡之所,兵家常争之地。辖:新街、老街2个居委会;长潭、坪坦、王家坪、杜坪、天桥、卓家山、湖凹、白岩、丁竹、和爱、里仁、立功、茅坡、同盟、双峪、岗头、云桂、岩门、渡坦19个村委会。于1952年建镇,1956年并入溪口乡,1984年撤乡建镇,辖一个居委会,18个自然村,17549人。
旅游环境
登高俯瞰,如今溪口婉如一副融古今文明于一体的五彩缤纷的立体画。枝柳铁路横贯全境,四通八达的大小公路汇往溪口与慈利至张家界的公路干线相连。在宽广的杜家溪口,一座古老典雅的五十米木楼桥,与雄伟巍峨的铁路桥、平坦宽阔的公路桥毗邻相望,把两岸城镇连通一起,凌空飞架的数条简易立交桥则贯通山镇的大街小巷,依山傍水的三里长街,一条条古色古香的青石板道与吊脚楼组成的街巷,和现代柏油马路大街和谐相处。其间,身着汉、土、苗不同服装的人流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机车的呼啸与汽油笛时而和着骡马车铃的叮当,伴着鼎沸的人声,向着莽莽武陵山奏起溪口文明奋进的强音。
历史文化
土地革命时期,红二、六军团以此为活动根据地,是全国最早建立了红色政权的革命老区之一。中国著名作家沈从文曾以此地为背景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乡土作品,著名作家秦培春曾在此地创作了电影剧本《风流古镇》。溪口镇八十年代之前,溪口是个十足的“老、少、边、穷”的山乡,改革开放的政策导向给溪口镇的振兴与发展注入了生机。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狠抓了“城内与城外综合发展”,“山上与山下立体开发”。
产业资源
为促进本乡镇的工业化、商品化进程,溪口镇各方筹措资金,修了2里长的新街道,在镇内新建了印刷厂等18家工商企业;扩大了集市规模,把往日的“五日集”改为“三日集”,直接促进了本地农业商品化进程。在城外开发上,溪口着重抓了挖宜林荒山,大规模种植:草莓、桔、橙、柚、梨、杜仲、黄柏、乌桕、黄姜等水果与药材,大办绿色企业,促进农业的商品化。溪口镇早年兴种的桔柚、杜仲已成片受益,现在以每年3000亩的速度发展。另一方面,利用溪口丰富的矿藏,大办工矿企业。溪口地方,镍、钼、磷、铀、铜等矿贮量丰富。近年,溪口镇已办起了镍钼矿、磷矿、人造大金刚石等工矿企业。镍钼矿厂产值800多万能元。是镇办骨干企业,磷矿矿石畅销华北,亦是镇里的主要创汇企业。还有重金石等矿产远销全国各地油田。现在溪口镇正组织人力物力开发当地贮量丰富、品质优良的陶土。 |
|
| 通道侗族自治县溪口镇位于该县北部,东与杉木桥乡相连,西与江口乡毗邻,南与菁芜洲镇、临口镇交界,北与靖州县接壤。境内峰峦叠翠,溪河交错,位于北部最高点的野羊洞山峰,海拔809.9米。羊须河及其支流流经全乡南北,菁杉公路穿越南北,林道四通八达,村村寨寨通公路。建有小(二)型水库2座,有坪头水电站,有以木材加工为主的个人及乡办企业。辖:团尾居委会;溪口、北山、大沙头、坪头、古友、北堆、下寨、北麻、画笔、罗城10个村委会。 |
|
川东门户第一镇——溪口镇
四川省华蓥市溪口镇位于川东华蓥山中段西缘宝鼎山下,与重庆合川市渝北区接壤,是华蓥市的“南大门”。辖6个行政村(37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6个居民小组)。幅员面积57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4万人,场镇常住人口1万余人。
区位优势明显。广溪路、仪北路、襄渝铁路由北至南穿镇而过,西去庆华火车站3公里(三级站),是原南充、广安的交通枢纽,系有“川东门户”之称。随着成渝经济合作的逐步加强,成为伟人故里——广安对渝合作的前沿区域。
境内矿藏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石灰石等,煤炭探明储量达5000万吨,可持续开采100年,现已建成锦春、林丰、溪口等煤矿3个,年总产煤约80万吨。石灰石资源储量巨大,现已建成永益水泥公司、五岔沟水泥公司、溪口水泥公司、华蓥水泥厂等水泥生产企业4个,年产水泥约200万吨。军工企业闲置厂房利用空间大,现有可利用厂房面积2万平方米,厂房水、电、路设施全面配套,建成长城、燎原工业园区,引进生产耐火材料、蓄电池产品、建材等企业9家,总投资规模达1.7亿元,年产值2.5亿元。
旅游业迅猛发展。溪口镇境内旅游景点密布,既有宝鼎佛教圣地,又有仙鹤洞、玛琉岩瀑布等自然景观,此地还是当年华蓥山游击队战斗的遗址,具有红色旅游文化内涵。现已配合华蓥市旅游总体规划,引进深圳洪涛旅游开发公司,对宝鼎大雄宝殿、光明寺等景点景观 进行恢复性建设,可望2008年形成接待能力。
城镇功能设施完善,溪口镇于95年被列为四川省级试点小城镇,城镇开发成效明显,新建成功能完善、管理有序、人气活跃商业街7条,镇内共有可供开发的存量土地150亩,场镇功能完善,建日供水
5000立方米自来水厂1个,液化气充装站1个,居民约50%使用天然气。电力丰富,110KV桐子梁变电站位于溪口镇回龙桥村。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镇内教学、医疗、文化娱乐设施齐全,卫生院住院部扩建工程竣工,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2%,文化建设被省命名为“文化先进镇”,广播、有线电视覆盖全镇。平安建设深入推进,全镇社会治安良好,风清气正,政通人和。
借得春光花正红。开明开放的溪口热忱期盼各位成功人士莅临考察,投资置业,携手共谋发展大计,同创丰硕成果。
溪口镇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林木较多,外山人造松林,覆盖面积达50%以上。每年6月至9月最热,最高气温38℃,10月至次年5月多雨,最低气温零下3.5℃,年平均气温20℃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282毫米,适宜农业生产。但高山和平坝温差较大,物候象征,山顶比山腰以下农作物,要迟一至一个半季节。有“山下打谷,山上才出”的农谚。
溪口镇的发展,是和当时社会政治脉搏相通的。在明末清初,它和四川其它各地一样,有过衰落时期。统治阶级明王朝和清王朝,对农民起义军张献忠进行残酷镇压,以致人口锐减,地广人稀。清政府不得不采取从外省移民入川的政策。清康熙、乾隆年间(公元1662年至1795年)大量从湖南、湖北、广东、福建、江西移民入川。现在当地居民中,祖籍多是“湖广煤填四川”时迁入。镇上的禹王宫(现为镇小学)是湖广人建。华蓥煤矿内还有江西会馆遗址。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是这里的兴旺时期。《华银山志》载,清高宗乾隆十六年于大溪口置顺庆府通判署(遗址在华蓥煤矿内),清宣宗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省并。又载:大溪口场市在今溪口场西街口,旧在东林寺侧,河西对岸,街地遗址尚存。乾隆年间,移场市入今地。大溪口有寺庙35座,可证其兴旺概貌。
1978年以前,溪口镇仅是一个小集市场。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条街,230户人家,2130多人。从1978年到1993年,溪口镇的发展、建设,走过了一条曲折艰辛的道路。
由于1958年生产大跃进,华蓥山13万亩森林(约56万立方米木材),被砍伐殆尽。到1962年溪口炼铁厂停办,煤窑关闭。在农业上,由于受“浮夸风”及单一抓粮食的“左”的错误思想影响,未能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农业粮食亩产长期徘徊在300斤左右,致富无门,仍过着用钱靠贷款,吃粮食返销的苦日子。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达到800多斤。人民的温饱得到了根本解决。在“改革、开放、搞活”政策的鼓舞下,溪口农工林牧副渔,很快得到发展。以集镇为依托的乡镇企业,在国营骨干企业的带动下,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遍布镇区。
1993年建区后,溪口镇的发展建设突飞猛进,新兴工业、旅游业,特色农业以及社会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如今溪口镇不仅是引进巨桉业主,在工业、旅游等产业发展上,该镇变传统发展为依托自身实际,坚持科学发展,做大做强“资源”文章,经过近年来的不断探索,该镇今年1至9月,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0669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267万元,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90669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5941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250万元。在同期增加一个规模企业的基础上,同比增加205%、106%、127%、56%。 |
|
溪口镇位于建宁县城北郊,连接县城下坊街,东南丘陵起伏,西北群山耸翠,属丘陵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南北坦长。西北郊与江西省南丰县康都交界,北部与本县黄坊乡相连,东南与城关镇、金溪乡接壤,西部与里心镇毗邻,西南与伊家乡相接。溪口因发源于半元的长塘溪在此注入濉溪,曾经叫做“溪子口”,后简称“溪口”。建国初期,溪口、濉城一带划为建宁县第一区,共辖十七个乡、两个镇,1958年公社化后,溪口区所属的水南、将屯、河东三个乡划为地方国营综合农场,1961年城关镇单独划出。1971年,器村、大源、长吉、斗埕等四个大队并入城关人民公社,1984年建立溪口乡人民政府,1994年撤乡建镇。溪口镇2005年辖13个行政村,142个村民小组,113个自然村。2005年全镇总户数4723户,18035人(其中农业人口15904人,非农农业人口2131人),全镇有182姓,其中千人以上有9姓,百人以下有118姓,其中1人1姓有29姓。全镇土地总面积222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27.72万亩,占总面积87.4%,森林覆盖率64%,木材蓄积量185万立方米,毛竹200万根。境内水利资源丰富,主要有兰溪和开山溪两条,兰溪流经7个行政村25公里,开山溪流经6个行政村17公里;有兰陂水库、联丰水库、高家岭水库三座,总库容量244万立方米,建有半坡等水电站14处,装机容量663千瓦,年发电量210万度。境内有辉绿岩、钾长岩、花岗岩、云母矿等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全年平均气温在15—17℃,年均降水量1700毫米,日照年平均在2095.5小时。
农村经济
耕地面积38904亩(水田面积36624亩,旱地面积2280亩),是建宁县主要产粮区,农业结构粮经比例从1988年的9.5:0.5调整至2005年的5:5,并逐步形成规模化的特色农业产业带,粮食作物以“公司+基地+农户”订单经营模式为主,2005年粮食播种面积6.62万亩,产量2.8万吨。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1.6亿元,比1988年增长300%,其中,工业总产值4650万元,农业总产值8095万元,是1988年的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118元,是1988年的5倍多。莲子1988年种植9000亩,但产量不高亩产仅33公斤,后因建选17号的推广,产量比1988年翻一番,亩产达65公斤;食用菌生产以杏孢菇、茶树菇、金针菇、香菇为主,年产16万袋。并利用城郊优势,大力发展大棚反季节蔬菜,全镇共发展大棚50个,以种植辣椒、茄子、苦瓜、豆角、西瓜等品种,亩产值3000元以上。制种已有农嘉、闽丰、六三、神龙大丰、隆平高科等种业公司在镇内建立制种基地,年制种1.2万亩左右,产量5吨以上,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有枫元、溪口、鹅业养殖场三个,全年养殖1万羽以上,年产值400万元。1988-2005年,先后投资208万元,建立桐元、渠村、枫元三个肉牛养殖基地,全年出栏900余头;1976年创办艾阳鹿场,由1988年的6头发展至2005年的46头,建立艾阳梅花鹿饲养基地;建立渠村太湖母猪养殖基地60头,年产仔猪1200头,艾阳村建立了毛竹基地千亩以上,果园改造投资127万元,在各村建立了果山基地;1997年引进台湾应德农产品有限公司,在高圳村和溪口村投资1500万元的建立黄花菜基地和加工厂,种植面积近2000亩,年产值650万元,产品全部销往台湾、日本等东南亚地区。1972年溪口首次推广使用机动脱谷机17台,2001年引进全喂式联合收割机9台,至2005年全镇推广至44台,收割面积1.9万亩,机割率62%,全镇拥有各类运输车辆465辆。
乡镇企业
80年代末,有农机具修配厂、家具厂、精制革厂、乡办企业,有高圳、马元、半元茶厂,高山、枫元活性炭厂,渠村、溪枫、艾阳木材加工厂,枫元、溪口机砖厂,艾阳梅花鹿养殖场等村办企业。90年代中期,因体制改革,大部分企业关、停、并、转。九十年代后期,开展“项目年”活动后,个体、私营企业蓬勃发展,溪口先后引进电化厂、精细化工厂、养鳗场、宝石厂等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2000年后,在七里坑建立占地6.6万平方米的溪口工业小区,小区交通便利,距城关1.5公里。镇政府先后投入70万元,建设小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先后在小区内新上投资436万元的爱心木业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元的瑞峰竹木制品有限公司,投资700万元先后兴办明城装饰板厂、辉龙硅业等规模企业,2005年,小区产值3100万元,实现利润650万元。2005年全镇有三鑫科技有限公司、新豪木业、羽绒厂、长英矿业、振发木业、远光皮具厂、锦辉纸箱厂等企业3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家,乡镇企业总产值2.28亿元,是1988年的14倍;个体私营506户。
社会事业
1988—2005年,投资3000多万元,先后完成杨林溪万亩灭旱工程,高圳、枧头片农业综合开发,枫元片耕地治理,溪口灾毁耕地修复,桐元标准农田建设和马元烟田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共投资2298万元,先后完成镇村水泥公路建设40.3公里,其中,杨杉公路504万元,长14公里;溪枧公路246万元,长6.59公里,半元至茶亭130万元,长3.67公里,桐元寒坡岭降坡116万元,长5公里,溪黄公路816万元,长11公里。水利建设投资225万元,农田基本建设175万元。80年代,农村住房主要是木板房,80年代后逐步转变为砖木结构,90年代中期开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并开始设计卫生间,1988—2005年,全镇共有26个新村点,个人建房1410户14.8万平方米,其中,2002年因“6.16”洪灾重建家园206户。2005年投资450万元完成镇政府驻地搬迁工程。 |
|
| 镇政府驻溪口村。面积112.5平方千米,人口2.46万人。邮编:324406。辖1个居民区、25个行政村:溪口;溪口、溪西、扁石、石示上、合坑源、双港口、桥头、大垄、枫林、眠犬形、长田畈、灵上、灵下、大沃口、下徐、西京坞、冷水、红庙、罗林岗、大安源、大阳家、寺下、石角、步坑口、步坑源。 |
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 Huangshan City Xiuning |
溪口镇位于休宁县西南部,地处率水河上游,面积220.72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157个村民组,人口2.42万人。是休宁县工业重镇,也是休宁县人口最多,幅员最广阔的山区大镇和物资集聚的商贸强镇。1999年被黄山市列为市级中心镇和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
溪口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风昌盛,是全国农科教发源地,境内气候怡人、山川秀丽、古迹众多,拥有文物价值珍贵的清朝名臣汪由敦古墓和建于清光绪17年的黄山市唯一的关帝庙红庙古迹,清乾隆游江南时晒过龙袍的晒袍滩和鱼乐国遗址,境内长洪村出有嘉庆年间状元吴信中,还有开发前景良好的阳干生态休闲旅游资源。
境内气候独特,资源丰富,全镇有耕地面积1358.25公顷,活立木蓄积量748182立方米,毛竹蓄积量700万株,茶园面积1134.11公顷,年产量3000吨。水能开发资源丰富,建有装机总容量达2520千瓦的溪口水电站和冰潭电站以及在建的太溪电站。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大理石、花岗岩、砚石、赤铁矿、高岭土等,其中黑绿色和灰色大理石储量达30万立方米,高岭土储量达200万吨以上。
境内交通便利,服务设施完善,休汪公路、兰樟公路、新通的休婺公路穿境而过,区位优势明显,自撤区并乡后顺延成为溪口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休宁县西南部重要的商贸集镇和物资集聚地,周边辐射功能强劲,东临休宁县城,西靠流口革命老区,南接江西省婺源县,北邻道教圣地齐云山。随着改革开放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深入发展,溪口镇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条件以及丰富的山区资源,各项事业和建设都取得了很大发展,供电、供水、程控电话、广播电视、初级卫生保健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集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小城镇建设发展迅速。 |
|
溪口镇位于休宁县西南部,地处率水河上游,面积220.72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157个村民组,人口2.42万人。是休宁县工业重镇,也是休宁县人口最多,幅员最广阔的山区大镇和物资集聚的商贸强镇。1999年被黄山市列为市级中心镇和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
溪口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风昌盛,是全国农科教发源地,境内气候怡人、山川秀丽、古迹众多,拥有文物价值珍贵的清朝名臣汪由敦古墓和建于清光绪17年的黄山市唯一的关帝庙红庙古迹,清乾隆游江南时晒过龙袍的晒袍滩和鱼乐国遗址,境内长洪村出有嘉庆年间状元吴信中,还有开发前景良好的阳干生态休闲旅游资源。
境内气候独特,资源丰富,全镇有耕地面积1358.25公顷,活立木蓄积量748182立方米,毛竹蓄积量700万株,茶园面积1134.11公顷,年产量3000吨。水能开发资源丰富,建有装机总容量达2520千瓦的溪口水电站和冰潭电站以及在建的太溪电站。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大理石、花岗岩、砚石、赤铁矿、高岭土等,其中黑绿色和灰色大理石储量达30万立方米,高岭土储量达200万吨以上。
境内交通便利,服务设施完善,休汪公路、兰樟公路、新通的休婺公路穿境而过,区位优势明显,自撤区并乡后顺延成为溪口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休宁县西南部重要的商贸集镇和物资集聚地,周边辐射功能强劲,东临休宁县城,西靠流口革命老区,南接江西省婺源县,北邻道教圣地齐云山。随着改革开放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深入发展,溪口镇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条件以及丰富的山区资源,各项事业和建设都取得了很大发展,供电、供水、程控电话、广播电视、初级卫生保健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集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小城镇建设发展迅速。
溪口镇已确立了坚持“农业富镇、工业强镇、三产活镇、科教兴镇”的发展战略,以加快发展,富民强镇为主题,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小城镇建设为突破口,以招商引资项目为抓手,以发展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营造发展环境,加大落实力度,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力争把溪口镇建设成为全县的经济强镇和全市最早实现“三最”目标的乡镇之一而努力。 |
|
| 溪口镇位于龙游县城以南23公里,是浙江省东方明珠乡镇。溪口历史悠久,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是龙游南部山区经济、文化中心。溪口民风淳朴、山清水秀,空气质量为全年Ⅰ级。溪口镇交通便捷,区域优势明显,是浙西地区及闽、皖、赣等邻近诸省市通行浙东南地区的咽喉之处。溪口是个有几百年历史的商埠,浙西南山区的竹木材及制品都经溪口集散。2005年末进行了区划调整,将原来的灵山乡与原溪口镇合并为新溪口镇,镇政府驻地为原溪口镇政府驻地。下辖25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人口25000人。溪口镇资源丰富,因其独特的地埋环境,构成农产品的集散地。一年中春笋、冬笋、茶叶、板栗市场十分红火,远近闻名。尤以盛产毛竹为著,被誉为“浙西竹乡明珠”。全县35万亩竹林分布在溪口镇及周边乡镇。年产毛竹800多万支、鲜笋5.2万吨。全镇初步形成竹胶板、水煮笋罐头、竹木工艺品、系列竹餐具、竹席、竹炭等产业。70余家竹木加工企业分布全镇,具有2万立方米的竹胶板生产企业——腾龙竹业有限公司和中外合资企业——晶图竹木有限公司座落在镇工业园区内。 |
|
溪口镇 溪口镇位于县城北郊,距县城1千米。辖13个行政村。沙甘公路、建(宁)客(坊)公路过境。 [邮编]354501 [代码]350430102:~201艾阳村 ~202桐源村 ~203马源村 ~204半源村 ~205枫源村 ~206杨林村 ~207溪枫村 ~208渠村村 ~209杉溪村 ~210高圳村 ~211枧头村 ~212溪口村 ~213高山村
[沿革]1958年建溪口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改镇。1997年,面积222平方千米,人口2万,辖溪口、高山、杉溪、渠村、溪枫、杨林、马源、桐源、半源、枫源、枧头、高圳、艾阳13个村委会。 |
|
| 溪口镇位于建宁县北郊,镇域面积222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4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万多人,是以生产种子、莲子、果子为主要特色的城郊型农业镇。去年初以来,为了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推动镇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全镇上下开展了“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诚心和农民交朋友、消除干部与群众疑虑”活动(简称“加、减、诚、除”活动)。通过活动的深入开展,溪口镇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社会保持安定稳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基本做法1、精心制定方案。去年2月份,镇党委、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活动的实施意见》,明确活动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和方法步骤。要求全镇干部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做到真心关爱农民、真诚对待农民、诚心帮助农民,实现镇域经济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稳定增加。2、认真组织实施。开展“加、减、诚、除”主题活动,重点在增加农民收入:主要是积极宣传中央、省、市、县有关农业农村工作总体部署,认真落实2004年镇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结合各村户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帮助村里和农户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增收措施,落实增收项目,解决实际问题,确保农民年增收目标的实现。减轻农民负担:就是落实好上级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禁止任何单位向农民征收除农业税以外的任何税费,明确各村为民办实事项目实行“一事一议”,量力而行,决不允许借为民办实事之名向农民征收或变向征收任何税费。诚心和农民交朋友:就是组织全镇200多名干部驻村入户,与广大农民群众谈心交友,与农户一起制定生产计划,解决生活问题。消除干部与群众疑虑:就是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落实中央、省、市、县有关“三农”的政策,落实各项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干部自身素质,在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消除群众以往对干部的某些不良看法,打消农民扩大再生产的疑虑,从而增进干部与群众之间感情。3、狠抓措施落实。一是落实农民增收项目。以台湾应德农产品有限公司为示范,落实果山试套种黄花菜100亩;以绿源果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大力实施精品果园建设,促进黄花梨产业改造升级。 |
|
溪口镇 溪口镇位于修水县西北部,幕阜山脉南麓,与湖北崇阳县接壤。面积189k㎡,人口31866人。辖溪口街居委会,蒲口、南田、田仓、咀头、陈坊、义坑、包家庄、北岸、围丘、上庄、榨下、下庄、罗家窝、大坑、港背等15个行政村。茅(坪)溪(口)公路南北过境,上庄新屋为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 [沿革]1958年设大椿、红旗两公社,1960年并为溪口公社,1961年分溪口和陈坊两公社,1966年复并为溪口公社,1984年建乡,1992年建镇。1995年,撤销上庄乡,划归溪口镇,驻溪口。1997年,面积188.5平方千米,人口3.2万,辖吴家湾、蒲口、南田、祁源、田仓、嘴头、溪口、陈坊、港背、义杭、包家庄、小溪、阻马坑、大坑、下港、北岸、大石口、围丘、上庄、榨下、下庄、罗家窝、车头、高峰岭24个行政村。
[邮编]332438 [2008年代码]360424109:~001溪口街居委会 ~200北岸村 ~201下港村 ~202义坑村 ~203溪口村 ~204南田村 ~205蒲口村 ~206田仑村 ~207嘴头村 ~208陈坊村 ~209包家庄村 ~210罗家埚村 ~211围丘村 ~212榨下村 ~213上庄村 ~214下庄村 |
|
一、基本情况
溪口地处修水的西北部,幕阜山脉南麓,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全镇辖25个行政村,188平方公里,3.3万余人.
二、丰富资源
山清水秀,物阜人勤的溪口有着丰富的物产资源和水力资源。非金属矿——无烟煤储量达 万吨,热量达到5800大卡,可供露天开采;溪口毛竹以粗、壮、质地优良而著称,年销量达10万根;油茶、板栗、锥栗以溪口为最,溪口的茶油洁净、清亮、香甜润口,年产量达1.2万担,溪口板栗早在民国26年(1937年)就有出售800担的历史。目前,全镇共有板栗6000余亩,年产量达1万余担;常年生长在海拔500米以上山区的全天然绿色食品——薇菜远销海内外,年产量可达50余吨,并且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溪口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达1.33万千瓦,可开发量1.25万千瓦。
三、工作动态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溪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了板栗、花椒、山羊、牲猪四大主导产业,1000亩花椒、6000亩板栗、2万只山羊、3万头牲猪,正以良好的效益牵引着山里人圆脱贫的梦,走致富的路。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实现了村村通电、通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集镇建设初具规模,集镇人口由原来的3000余人发展到19000余人,集镇个体私营企业已达500余家,一个崭新的集镇已崛起在群山之中,全镇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
|
| 辖:新街、老街2个居委会;长潭、坪坦、王家坪、杜坪、天桥、卓家山、湖凹、白岩、丁竹、和爱、里仁、立功、茅坡、同盟、双峪、岗头、云桂、岩门、渡坦19个村委会。 |
|
| 辖:团尾居委会;溪口、北山、大沙头、坪头、古友、北堆、下寨、北麻、画笔、罗城10个村委会。 |
|
基本概况
溪口镇位于慈利县西南部,因九都溪、杜家溪交汇入澧水而得名。主要特点是:
区域大镇。它东毗南山坪乡,西连金岩乡,南邻洞溪乡,北面与甘堰、阳和、许家坊三个土家族乡共饮澧水。版土面积达111平方公里,耕地13500亩,水田9400亩。辖区有19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1.82万,其中城镇居民3200人。
历史古镇。它始建于清末,建国后设溪口乡,1958年又恢复了镇建制,是慈利县的三大古镇之一。老街居委会的康乐街永葆着古镇的风貌和土家风情,吊脚楼处处可见。
革命老镇。1934年,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就在此建立了区、乡苏维埃政权。1935年2月,红六军团首长肖克在此指挥了著名的棉花山阻击战;在中国现代革命战争中,英雄的溪口儿女为革命的胜利甘洒热血,做出了大无畏的牺牲。
商贸重镇。古往今来,溪口就是一个商贸中心,远近闻名,是周边7个乡镇及桃源、永定、武陵源等区县农产品的集散地,同时还吸收着鄂川黔等省的商人,现镇区有3000多人经商。
交通要镇。铁路有枝湛线横贯,并建有客运站和货运站;陆路与洞溪、金岩相连,过甘堰与原省道1801线相通,现正修建的常张高速公路经过溪口镇的渡坦村;水路可直达许家坊乡、阳和乡、南山坪乡、宜冲桥乡和张家界市。
文化名镇。土家族是主要民族,民风纯朴,热情好客。仍保留着过赶年等独特的土家习俗。感于此,大文豪沈从文曾专旅溪口体验。此地名胜颇多,有红军桥、芭蕉洞、千年古樟、千年银杏,澧水河流经溪口,全长20多公里,呈“几”字环绕,是一个漂流胜地。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镇建有中心完小、中心幼儿园、镇中学各1所,村小15所。始建于清末的澧西中学,现已成为远近闻名、人才辈出的慈利三中,校内环境优雅,设施齐全。有线电视网络覆盖率达30%,能播放21个频道。现已村村通电话。
经济新镇。境内资源丰富,物产富饶,动植物品种繁多。野生动物有野猪、鹿、兔、竹鸡、锦鸡、果子狸、蛇、岩鸡;澧水和杜家溪、九都溪河中有野生鲶鱼、河鳖等;有松树、银杏树、山竹等丰富的森林资源;境内山脉纵横,含有高品位的镍钼、磷、重晶石、煤等矿藏;在发展传统农业的基础上,新的农产品不断推出,有草莓、金秋梨、黄桃、萘李、山东大枣、沙田柚、官溪蜜柚、脐橙、碰柑等,还有棕、猕猴桃、板栗、黄姜等山林作物;草场资源丰富,养羊、养牛专业户日益增多,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2002年工农业总产值达3842.5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675元,粮食产量达7476吨。
城乡基地设施日臻完善。2001年投资80多万元兴建了集镇自来水工程,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近年来先后投资近200多万元,修通了集镇至狮子垴、和爱、立功、里仁、岗头、双峪、湖凹至天桥村30多公里的公路,改建、整修了集镇至卓家山13公里的盘山公路,浇筑了集镇1.7公里的水泥路面,建成了慈利县第一条集镇亮化街,街道两旁商贾云集,有大小店铺1000多家。 |
|
溪口镇 溪口镇(Xikou)位于华蓥山南部,距市政府26千米。辖1个社区、6个行政村。襄渝铁路和203省道公路过境。境内有省级旅游景点宝鼎。 代码 511681108:~001溪口街道社区 ~201觉庵村 ~203平桥村 ~204顺天寨村 ~206袁家坝村 ~207回龙桥村 ~208渔槽村
沿革 1950年置溪口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建镇。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1997年,面积55平方千米,人口2.7万,辖觉庵、玉荷沟、平桥、顺天寨、单龙桥、袁家坝、回龙桥、渔漕、六池堡、巴茅垭、马鞍坪11个行政村和溪口街道居委会。 |
|
溪口镇位于宣城市南端,距市区47公里,是个具有皖南山区特色的百年古镇,全镇面积188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人口26000人,森林覆盖率达87%,境内峰峦叠翠,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景色宜人,常年云雾缭绕,有着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优越的生态环境。
溪口镇林特产品丰富,农业结构调整初具规模,形成了以“古雪剑芽”、“塔泉云雾”、“天竺云芽”、狮峰银钩”为标志的系列溪口高山茶;以“宣华”牌香菇为标志的溪口菌业更是享誉大江南北,名噪上海等大中城市。此外,张苏宣笔、香榧、蓼叶、绞股兰、天麻、矿泉水等特色产品,—直紧俏于消费市场。
溪口镇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帅里涌泉、龙潭朝雾、高山积雪、鲍坑瀑鸣等因景致独特,载入县志,省政府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朝天洞,京山堂更是游人如织,双河探石、白云洞景观为游览者提供了遐想的空间。
勤劳的溪口人民正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通过优化茶业、强化菌业,活化林业、发展旅游业,满怀信心地全面建设溪口的小康社会。 |
|
- : Xikou Town
|
|
| 溪口 |
|
| 溪口镇站 | 黄溪口镇 | 明溪口镇 | | 尤溪口镇 | 裕溪口镇 | 华蓥市溪口镇防保站 | | 溪口镇联丰羊毛衫厂 | 奉化溪口镇友谊羊毛衫厂 | 奉化市溪口镇纺织厂 | | 奉化市溪口镇上白玉崖楼饭店 | 宣州区溪口镇东溪村乌泥坑村民组 | 宣城市宣州区溪口镇原溪口一矿矿区 | | 宣城市宣州区溪口镇新大街幢 | 宣城市宣州工溪口镇社区大桥东侧 | |
|
|
| 下徐村 | 西坑村 | 姚家村 | 东坑村 | 源头村 | | 岭脚村 | 白岩村 | 东山村 | 老街社区 | 湖山村 | | 新街社区 | 红庙村 | 岩头村 | 新建村 | 枫林村 | | 大阳家村 | 阳干村 | 花桥村 | 大岙村 | 陈家村 | | 下港村 | 小溪村 | 车头村 | 溪口村 | 北山村 | | 赵家村 | 黄沙坑村 | 寺下村 | 天桥村 | 同盟村 | | 坪头村 | 枫源村 | 半源村 | 溪口一村 | 上山村 | | 上白村 | 联胜村 | 三十六湾村 | 溪口二村 | 溪口三村 | | 五林村 | 东西岙村 | 沙堤村 | 畸上村 | 畸东村 | | 畸南村 | 状元岙村 | 大张村 | 后葛村 | 任宋村 | | 东岙村 | 东姜坑村 | 董村一村 | 董村二村 | 直岙村 | | 兰峰村 | 栖霞坑村 | 岩坑村 | 班溪村 | 亭下湖村 | | | | | | | 更多结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