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 浙江方言 > 温州话
显示地图
目录
学术地位
  温州话是南部吴语的代表方言,属正统的古汉语“化石”,保留了大量的古语古音,很接近华夏祖先的语言。普通话受北方古游牧民族的影响,北部吴语受雅音官话的影响,而南部吴语则由于地理原因,成为古吴语的继承者。
  温州话与古闽语、古楚语、古江东语都有密切的联系,对研究汉语语音史和语言史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温州是南戏的发源地,留传的南戏作品都含有不少温州话。由于南戏对元曲及元、明小说的影响深远,学者们在注释、考证这些作品时都需要大量引用温州话
演变历史
  瓯越在秦以前属“于越”,主体为“百越族”,说吴、越相通的古越语(属于侗台语),与齐国、楚国说的“汉语”不能通言。却与今日的侗语、壮语、缅甸掸语、越南京语及泰国泰语同源。现代温州话的常用口语中,仍留有相当多的侗台语痕迹。
  公元前333年,楚国灭越,加强了对吴越的统治,直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历时112年。由于楚人在吴越的势力和影响,东楚方言与古吴越语相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汉语——“江东方言”,吴语的直接祖先。唐代《慧琳音义》把江东一带所说的方言合称为“吴楚之音”。温州话中较古老的词汇,大多可以追溯到“江东方言”,亦是温州话中白读系统的主要来源。
  秦汉时期,汉人对吴越地区正式开拓,但浙南、福建仍是越人天下,越人建立的东瓯国与闽越国一直处于独立状态。虽然汉武帝时,东瓯国“举国徙中国,乃悉举众来,处江淮之间”,但迁走的仅限瓯越的王族与豪强。期间来自汉语的借用词越来越多,不过瓯越方言的主要词汇仍是侗台词语。
  “江东方言”六朝时期开始分为“吴语”和“闽语”。温州从东汉至公元323年建郡一直属会稽郡,据东晋郭璞的记载,瓯越人应从六朝开始说古吴语。因与闽语区接壤,温州话中也保留了较多与古闽语相同的特征。
  唐宋时期,几次大规模的移民潮,尤其是南宋迁都后,温州汉人大量增加,汉人从中原带到瓯越的正统汉文化对当地汉语方言进行了同化,中原方言在温州话中留下了文白异读的特点。温州方言在宋代已和今语很接近,在北方汉语几经变更后,温州话仍然保持了很多汉语的古老特征,故现在用温州话文读唐诗宋词比用普通话更加通顺。
声韵调
  温州话的发音和语言结构相对古老,与普通话或其它吴方言都不能相通,温州地区以外的人比较难以读懂。重读位置的发音是不送气的清音,听觉上却有浊音感,跟北部吴语有很大不同,常令人不解。根据《温州方言词典》,温州话声母有 29 个,韵母有 35 个,声调 8 个,两字组变调调型13 种∶
  声母
  1. b (便), 2. p (边), 3. p' (片), 4. m (面), 5. f (火), 6. v (武), 7. d (电), 8. t (店), 9. t' (天), 10. n (呢), 11. l (连), 12. g (个), 13. k (该), 14. k' (开), 15. h (海), 16. ɦ (孩), 17. ŋ (呆), 18. tɕ (尖), 19. tɕ' (千), 20. ɕ (先), 21. dʑ (健), 22. ȵ (念), 23. j (夜), 24. ts (鸡), 25. ts' (溪), 26. s (输), 27. dz (住), 28. z (事), 29. 0 (无声母)
  韵母
  1. ɿ (志), 2. i (天), 3. u (火), 4. y (女), 5. a (板), 6. ia (晓), 7. ua (弯), 8. ɛ (杏), 9. iɛ (叫), 10. uiɛ (奣), 11. e (改), 12. ə (毛), 13. ø (看), 14. uɔ (炒), 15. yɔ (重), 16. o (巴), 17. yo (玉), 18. ai (北), 19. iai (吸), 20. uai (㾯), 21. ei (非), 22. au (斗), 23. iau (久), 24. ɣu (左), 25. ieu (手), 26. øy (夫), 27. aŋ (本), 28. ianŋ (斤), 29. uaŋ (温), 30. eŋ (井), 31. oŋ (送), 32. yoŋ (中), 33. m (?(轻音)), 34. n (唔(轻音)), 35. ŋ (儿(轻音))
  声调
  1. 阴平 2. 阴上 3. 阴去 4. 阴入 5. 阳平 6. 阳上 7. 阳去 8. 阳入
词汇
  温州话中有些常用词和名称在汉语的古文献中无从考证,而有些词汇与语法在文言文中才可以找到。对比现代中国GB 18030、统一码 (Unicode) 所定义字库,某些字也不能找到,对于一些常用字如<土夅>、<缶畏>、<石官>在表意文字起草组(IRG) 中的文件中才可以找到,而对于另一字<㇇丨亅𡿨>则在表意文字起草组的文件中也不能找到。
语言特征
  温州话习惯将名词置于定语之前,而将动词置于副词之前,与现代汉语正好相反。
举例
  一· 语法方面
  ⒈最为明显的佐证是定语后置于名词(如:“腰身,闹热,菜咸,笋干,饭焦,豆腐软,鱼生,菜头生,楼阁,酒汗,板砧,膀蹄,头衔,鞋拖,墙围”等);副词后置于动词(如:“吃添、走好”等)及副词后置于形容词(如:“红显、苦倒”等)。
  ⒉对不同性别的动物称呼常后加,如:猪牯,猪娘。
  二· 词汇方面
  古越语有许多基本词汇跟今泰傣壮侗语相同,也有一些跟京语相同。例如:㯱(pe33,柚子)同侗语;雾(moe22,雾),同水语;篺(bba31,木筏)、捋(lai35,轻轻抚摩)、謴(gang42,辱骂)同泰语;迫(ba213,鞋隔褙)、咄(dai213,鸟啄物)、亦(yi213,又、也)、埕(zzeng31,酒瓮,酒坛)同壮语、侗语;念头(nyi22 ddeu31,上瘾)、玍(nie22,勉力支撑)、蕊(nyv22,蓓蕾)同越南语。
  再如温州话称田野为“垟”,有许多地名中带有“垟”字,如:“翁垟、林垟”等。《集韵·阳韵》虽收了此字,但义为“土怪”,与田野义无关。有人考证此字可能是古代百越语的遗留,音同傣语。
  又如温州人将傻、蠢、不明事理说成“憨”,hoe33,音似“蚶”,如个人全憨个。个人真憨里塌气。也可与名词连用,如:“憨猪”。壮侗语也有近似的音义,这可能是古百越语残留的“底层”。
  三· 语音方面
  在壮侗语族语言中,先喉塞声母是最常见的声母,而浙南,古帮母和端母有好些地方也念成先喉塞音,如:“疤、带”等,这是典型的古吴越语的遗留。
典籍
  1784 年∶《六书故》,元·永嘉载侗撰,清·李鼎元校
  清朝∶ 《因音求字》,清·永嘉谢思泽
  1921 年∶《新编音画字考》,叶衡编纂,共四册,载 8000 多字
  1995 年∶《温州词典》,复旦大学出版社 ,共752页
  1998 年∶《温州方言词典》,李荣主编/游汝杰、杨乾明编纂/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共445页,载有 8965 个温州词语
  1999 年∶《温州音档》,上海教育出版社,潘悟云著
  2004 年∶《瑞安方言读音字典》,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张永凯编纂
  2004 年∶《乐清方言词典》,包文朴编纂
  2004 年∶《温州话第一册 · 温州话文化研究》、《温州话第二册 · 温州话特征汇编》,宁波出版社出版,沈克成、沈迦合著,共 256 + 435 页,载有 5751 个温州词语
  2005 年∶《温州方言字典词典》,叶建敏著,载有 1881 个温州词语
英文解释
  1. n.:  Wenzhou dialect
相关词
温州糕点美食温州小吃方言粤语客家话武汉话
干净古汉语
包含词
献华温州话培训中心浙江土话—温州话常用对话100句
分类详情
讲话咻咻学堂头颈雄鸡烦心
天光灵清日昼吧吧牢监后生
夹灰啊爸浮懂里懂噶么意思那私你那该蓓蕾
哈比过那卧是糖儿一呆物达国囊和给老老吃哇
妈妈早啊该内踢锅恩思虚你给内给鹅副哟卡次尼倔嘎聂
亿哈奏啊发阿嘛阿部好兮童子佬阿得
大猫次次阿扎相打走归头毛儿
副早勒噶咬类只乃广尼累过噶捏
恩妮约九囊约九大古男脑踏给老捏
泥和恩些你服和给碟啊你累恩累
更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