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 : 桂东县 : 广丰县 : 高州市 : 新丰县 : 合浦县 : 东莞市 : 惠阳区 : 玉州区 : 八步区 [显示全部] > 沙田镇
显示地图
目录
广东省东莞市沙田镇
  沙田镇位于东莞市西南部20千米,珠江狮子洋和东江南支流的出口交汇处。距广州和深圳均一小时车程,是珠江三角洲的几何中心地带。全镇面积106平方千米,辖管16个村委会和一个居委会。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镇共有97829人,其中常住人口36342人,外来人口61487人。
  沙田镇是一片汪洋,经过长年累月的冲积,在东江南支流和狮子洋交汇处逐步形成滩涂和沙洲。至清代中叶才有一些“疍民”和周边的贫苦农民在沙洲上拍围立村,散居在各条围的基堤上,从此才有沙田人居住生活的历史。建国前,沙田分别由虎门、厚街、麻涌等地多方管属。至建国后的1954年6月东莞县在东江口一带成立第11区,1955年9月改称沙田区,1957年东莞县撤区拼大乡时,撤销沙田区,1961年6月成立沙田人民公社,管辖沙田、新沙、大洲和立沙4个片,从此真正成为一个政治经济的区划实体。1983年改称沙田区,1987年4月撤区建镇,称沙田镇
  1958年沙田人民大搞水利建设,开挖河涌,修建水闸,筑堤联围。改变沙田地区支离破碎的状况,使沙田由25个小围逐渐形成一个近5万亩的大围。1958年至1963年间,全社总共建水闸5座,堵河35处,总长4234米,开河30千米,共完成273.847万个土石方,大大地改变沙田的自然面貌,提高了对台风和咸潮等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为沙田的工农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七八十年代以前沙田公社以农业为主,以水稻、甘蔗、香蕉三大作物为农业支柱。由于1977年至1979年连续三年农业大丰收、水稻亩产由原来六七百斤增至超千斤,1979年沙田公社被评为全国农业先进单位,受到国务院嘉奖。
  改革开放以来,沙田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00年工农业总值190226万元(当年价,下同),是1980年的1657.4万元的114.8倍,是1990年8041.7万元的23.6倍。其中工业总产值为161606万元,是1980年117.5万元的1396倍,是1990年4215.7万元的38倍;农业生产总产值为28620万元,是1980年1540万元的18.6倍,是1990年3826万元的7.5倍。外资企业发展迅速,到2000年止全镇共有“三资”企业98家、“三来一补”企业62家,年产值141168万元。共有5个工业园区和一个港口区。民营企业发展迅猛,至2000年有民营企业215家,是1990年的8.6倍,产值61883万元,是1990年66万元的937倍。沙田占有黄金海岸线28千米,具有天然建设良港条件,至2000年积极引进外资24亿元,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码头14座,其中3.5万吨级舶位一座;1万吨级舶位3座;5千吨级舶位10座。1997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沙田货运港与太平客运港合并为虎门港,升格为一类口岸,直接对外国船舶开放。交通、邮电、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从1980年至2000年建成公路32.8千米,公路桥14座,合计长1145米;建成自来水厂3座,其中规模较大的沙田水厂2000年的年供水量为1144万立方米;建成110千伏变电站2座,年供电量31980万千瓦时,年总用电量30788万千瓦时;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6000门,安装电话11300门。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2000年农民人均收入5819元,是1980年408元的14.3倍,是1990年1391元的4.2倍。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大大增强,镇政府加强对环境的整治力度,到2000年底,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01公顷,建成公园2个,占地面积51公顷,“三化”建设总投资474万元,通过对街道改造,使沙田镇貌焕然一新。
  百业俱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1985年沙田中学新校舍建成,1995年又新建一所中学。目前每年在校的中学生有3200多人,1995年已普及高中教育。沙田镇男女龙舟队多次参加国内外龙舟大赛,并屡获殊荣。1997年沙田镇成功地承办了第二届“炎黄怀”世界华侨华人龙舟系列赛东莞赛区的赛事,沙田龙舟队受国家委派参赛并夺得男女混合组总冠军和男子队单项冠军。1998年沙田镇受男子龙舟队国家委派参加在马来西亚槟城举行的“第三届亚洲龙舟锦标赛”勇夺男子250米和500米两项冠军,同时囊括“槟城龙舟邀请赛”男子国际项目的两面金牌。同年六月代表国家参加“1998年香港国际龙舟赛”夺得冠军。1999年9月沙田镇女子龙舟队受国家委托参加在英国诺西汉举行的第三届世界龙舟锦标赛,一举囊括女子250米、500米、1000米等三项比赛的世界冠军。2000年1月沙田镇被国家授予全国第一个“龙舟之乡”称号。
  浓厚的龙舟文化
  历史沙田镇具有浓厚的龙舟文化历史,沙田龙舟队曾多次代表国家出征欧洲、亚洲、参加国际性的比赛,力压群雄,成绩优异,并于2000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了全国第一个“龙舟之乡”的称号。在每年的5月12日前后,在具有水乡特色的淡水湖上会隆重举办一年一度的龙舟赛事,以此传承和发扬该镇的龙舟文化。
  海鲜长堤:
  观山望海、诗情画意品海鲜。沙田地处珠江狮子洋和东江南支流的出口交汇处,河流纵横交错贯穿于整个沙田,因此,沙田的海鲜河鲜特别丰富,而且沙田具有28千米的海岸线,风景优美的“海鲜长堤”就位于沙田镇西南面的西大坦村的海岸线上,它是镇委镇政府打造“发展港口经济、建设滨海城市、构建和谐沙田”这一战略目标的一张特色牌。
  五一长假,不下数万游客从各地专程开车辗转来到东莞沙田一个名不经传的靠海小村,在“孤帆远影碧空尽”的意境中体味这谜人的海景与诱人的海鲜,坐在建于海上的吊脚楼上用餐,凭海临风,涛声阵阵,大虎山和小虎山就正对着这些别致的海边大排档,著名的虎门大桥也遥遥雄踞南面。
  晴天时,夕阳西下,落霞满天,归来的渔船和远航的货轮就从眼前缓缓驶过。雨天时,大虎山和小虎山在雨中约隐约现。此情此景,让人顿时觉得旅途的疲惫立消,这是任何豪华的星级酒店都无法比拟的。有美景助阵,慕名而来的食客们自是胃口大开,海边大排档的海鲜更是新鲜生猛、又平又靓,有约一百多个品种,其中一些特价海鲜如麻虾、濑尿虾等500克只要20元,这里还有一些其他地方吃不到的沙田土菜如正宗焖南瓜咸蛋炒冬瓜等,这些都是地道的普通农家菜,但却是顾客们每次必选的心水选择。如果你是一家老少从喧哗的城市来到这里,想过上一天农家的田园生活,你可以到菜地里自己挑选新鲜的蔬菜或到渔塘边垂钓,亲身感受一下农家的田园生活。
  正如一位食客所说,那么多人不辞偏远,慕名而来,最重要的还不是在这里吃到什么更便宜的海鲜,而是找到一种真正的舒适放松,在海边一边欣赏海景,一边吃海鲜的新鲜感和乐趣,沙田海面附近都是农田,没有受到任何污染,保留了大海的自然情致,这才是吸引食客的真正原因。
  立沙岛:典型的滨海水乡
  立沙岛位于沙田镇西北面,岛内设有4个村民委员会,总面积30978.6亩,户籍人口9500多人,岛内三面环水,其古朴的风貌和滨海水乡的特色让无数涉足过岛内的人们大为惊叹,称其可与苏杭的江南水乡媲美。立沙岛内地势平坦,河道如织、石桥纵横,岛上大部分村民依水而居,房屋临河而筑,前街后河,处处绿波荡漾,家家临水映人,呈现典型的滨海水乡景致。在立沙岛内游览,眼里满是水的影子,人在桥上走,船在水上游,自有一股悠然自得的情趣。在东莞这繁华的大城市中,这样古风犹存的滨海水乡小岛,实为难得。
  先锋村:渔歌晚唱的风情画
  先锋村位于沙田镇西北,西临东江南支流,与立沙岛对面而望,水陆交通便利,土地面积0.7平方公里,总人口2036人,村民以渔业为主,是个纯渔业村。
  全村现拥有捕捞船只190艘,各种小船不计其数。捕鱼时节,在碧波荡漾的东江南支流上将呈现百柯争流的壮丽的景观;当夜幕降临之际,这里的岸边更是点点风帆、灯光闪烁、渔歌晚唱。随着渔船维修基地以及水产综合市场的逐步落成使用,这里将成为我镇继“十里海鲜长廊”又一个假日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亲临于此,你将忘记都市的烦嚣,既可寄情于渔船捕捞的另一番情趣,又可以赏阅东江渔歌晚唱的风情画,更可以随意在岸边海鲜大排档品尝到新鲜捕捞出来的各种海鲜。当中的风情意境和享乐情趣,也许在亲临其境中才能慢慢地感受到!
  沙田从1961年成立人民公社至今,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沙田人民经过几十年的辛勤劳动、改造自然、大搞水利和路桥建设,奋发图强,大力发展经济。1987年8月广东省政府批准沙田镇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重点工业镇之后,沙田的经济发展更是一日千里。近年来,沙田镇委、镇政府正在精心规划,抓住机遇,加大力度,打好“城市牌、外资牌、民营牌”,朝着把沙田建成现代化港口重镇这一目标前进。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沙田镇
  沙田镇是惠阳区新兴的工业卫星镇,全镇总面积85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常住人口1.2万人,外来人口近2万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然资源丰富,能源充足,通讯先进,全面享受国家给予沿海开放城市及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的各项优惠政策,诚为各界人士投资办实业理想宝地。
  沙田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毗邻港澳,位于惠阳区南端,已纳入惠阳区新城规划区内。西距市政府所在地10公里、淡水火车站5公里;南临大亚湾深水港23公里;北距惠州机场38公里。深汕一级公路和深水港23公里;北距惠州机场38公里。深汕一级公路和深汕高速公路贯穿沙田新城区,拥有深汕高速公路的出入口和生活服务区,惠澳疏港大道挨镇而过。由此构成立体交通纲络,可谓四通八达。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沙田11万伏输变电站和一座占地9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的沙田综合市场已交付使;开通了3000门程控电话,建立了手提电话、BB机中转站;沙田水库总容量1420万立方米,可供三十多万人口生活及工业用水。 工业初具规模。几年来,沙田镇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地理优势,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广泛开展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开辟了石塘埔、横岭、桥背、长龙岗等六个以工业为主、商贸结合的开发区。
  目前,全镇工业形成制衣、家私、表带、电子、五金、手袋、制鞋、磁性材料、化妆品等行业。全镇已逐步形成了以外向型为主、以集团公司为骨干,三大产业协调发展,贸、工、农综合并进的经济发展格局。已有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前来投资。"三来一补"项目达31个,合资、合作、独资项目达25个,国内横向经济联系正走向新的发展阶段,已有北京、山东、贵州等省市和部级企业(单位)以及省内其他企业(单位)前来沙田镇投资办实业。
  为确保投资者利益,沙田镇委、镇政府推行优惠政策,强化服务职能,依法行政,管理高效,办事、审批手续简便;与海关、检验局、口岸等机构协调合作,为投资者排忧解难,确保出人境顺畅。全镇致力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活动,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
  沙田镇将按照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目标,营造更加优良的社会经济环境,实现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蓝图。
  教育概况
  沙田镇位于惠州市惠阳区东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能源充足。现有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5所、教学点2个,幼儿园1所。有公办教职工170人,幼儿园教职工28人。在校中小学生、幼儿共有3554人。
  沙田镇素有“尊师重教”的优良风气与传统。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制订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在镇政府办公条件极其简陋的情况下,也坚持教育经费的最大投入,确保了教育优先发展。
  在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沙田镇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务实创新,开拓进取,大力推进“普九”工作,不断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整体水平和质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合理调整初中、小学布局,于1999年高标准、高质量地通过了省“普九”检查验收。自2006年以来,沙田镇学前适龄幼儿入园率达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阶段入学率达100%,初中毕业升学率为97.2%以上。
  近年来,沙田镇规范化学校建设全面提速,按照“整体布局、长远规划”的要求,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各中小学校舍、围墙、校道等不断完善,校园美化、绿化、净化,校容校貌明显改观,涌现了沙田中学、沙田中心小学、东澳小学等一批区一级学校。同时,全镇中小学还添置了大量的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已建成多媒体教学平台22个、多媒体电教室5间、计算机室8间电脑共310台、计算机校园网7个。目前,中学生人机比为57台/千人,小学生人机比为118台/千人,沙田中学和中心小学已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普及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随着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沙田镇的教学质量也得到了全面提升。在教学成绩方面,小学语文、数学、英语毕业考试合格率为90.4%以上,初中毕业生考试全科合格率在90.3%以上。沙田中学考上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的人数逐年递增,录取率在全区初级中学中名列前茅,生源的素质得到录取学校的一致好评。在学科竞赛方面,全镇有16人获得国家级竞赛奖项、2人获省级竞赛奖项、6人获市级竞赛奖项、92人获区级竞赛奖项。
  根据教育现代化要求,沙田镇不断加强教师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建设,注重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积极探索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坚持每年举办全镇性的教学大比拼和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评比活动,致力于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教学管理队伍。几年来,沙田镇各中小学承担国家级、省级立项课题各1项,区级立项课题3项,已完成课题结题的有2项。沙田镇教师在省级报刊发表教学论文4篇,市级报刊发表的教学论文4篇,获区级以上论文奖励的有42篇。
广东省高州市沙田镇
  沙田镇地处高州市西部,总面积98.8平方公里。东与宝光街道接壤,南与石鼓镇相邻,西北通往化州及广西。总人口43000人,辖13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地貌为南东北西向,成不规则长方形。南部为平原,中部丘陵,北部山区。沙田江南北相贯,南流与鉴江合拢,流人石鼓经吴川出海。地处亚热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宜发展水稻及水果,有“粤西粮仓”及“中国金牌龙眼第一镇”之称。沙田龙眼种植历史悠久,相传1900多年前的汉代,龙眼便成为皇帝的贡品。《汉书和帝记》有“旧南海(沙田)献龙眼”的记述:“十里一置,五里一堠。帝敕太官,勿复受献。”《茂名县志》记载:“高州沙田列汉南海图经。”除龙眼、荔枝等水果外,三黄鸡、仔猪也久负盛名,上世纪50年代就销往香港等地并出口。主要矿产有高岭土,勘明储量达110万吨。该镇重视发展民营经济。全镇有工业企业838家,其中国营、集体3家,其他均为民营企业。有五金、日用塑料、食品加工、竹木器工艺、缝纫、纺织、化工、皮革、手套、皮鞋、灯饰、矿山、建材等行业。2004年工业总产值3.96亿元。第三业以产品流通服务业为主,从业人员约5000多人。该镇重点发展一镇一品“三高”农业。从1982年起,该镇便致力于带领农民开发山地,走耕山种果致富之路,实现“山上果田垌粮”的作物布局。至2004年,共开发山坡地种植木本水果8.3万亩,其中6万亩为名优龙眼,当年水果总产量16513吨,总产值达0.87亿元,农民水果人均收入达2000多元。粮食作年年获得丰收,继1993年实现年均亩产稻谷1001.6公斤后,续多年获得“吨谷镇”称号。该镇外贸出口势头良好。沙田高岭土矿质优色白,纯度高、手感松软光滑,是高级陶瓷、国防工业用纸、工业填充物、建筑涂料等的重要原料,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台湾等lO多个国家和地区。皮手套、木器制品以及农产品等多年来均有出口市场,赢得外汇。该镇坚持科技兴农创品牌,1983年率先把龙眼引至山上大面积种植,并掌握了龙眼早结、高产、优质的种植技术,攻克龙眼大小年技术难关,1992年该镇选送参评的龙眼品种储良大广眼荣获全国首届农博会金质奖。该镇近年投入大笔资金,用于学校“改薄”,中小学升学率提高,特别是省一级重点学校的人读率年年有进步。文化建设起点高,得到上级的好评。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27666男14332女13334家庭户户数7979家庭户总人口(总)27180家庭户男14023家庭户女131570-14岁(总)114340-14岁男63990-14岁女503515-64岁(总)1363815-64岁男675615-64岁女688265岁及以上(总)259465岁及以上男117765岁及以上女1417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6672
广东省新丰县沙田镇
  基本概况
  沙田镇新丰县辖镇。在县境的西南部。驻地原属清远县。明洪武元年(1368)在河流自然沙堤上设拔中所旗军田粮屯田,故名沙田。明隆庆元年(156 7)改称麻石岗,因河西岸有大麻石(花岗岩)得名。隆庆三年复名,为沙田约。民国30年(194 1)设沙坪乡。1958年成立沙田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
  自然环境
  沙田镇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以种植水稻、反季节蔬菜为主。省道347线贯穿镇内,北通回龙、翁源、韶关;西通遥田、英德;南通从化;东通新丰县城。沙田镇属山区镇,全镇总面积242.2平方公里,下辖17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17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1769人,其中农业人口20329人,总耕地面积20124亩,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和瓷土、稀土等矿产资源。
  经济状况
  近随着脱贫奔康工程的稳步推进,沙田镇初步建立起蔬菜、水果、三元杂交猪“三大龙头”企业和竹子、松香“二大基地”。本地特有的水力、瓷土、稀土等资源也得到有效开发,农村生活水平整体提高。2005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16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48元,全镇粮食总产量为10323吨,增长79%。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电话、通电、通卫星电视,农村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地方特色
  民族方言:客家方言;该镇人口均为汉族。
  咸水温泉位于沙田镇咸水村。此温泉共有三个出水孔,孔与孔之间相距约为十米,每个井孔的排水量达30立方米/小时,常年水温均在38℃以上,地下热水补给相当充沛,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如果一旦开发,加泵自吸,温度与水流量均有大幅度的提高 ,温度达45℃左右,出水量可达1000立方米/小时。泉水中含有重碳酸磷、硫酸盐、硼、铅锌、钡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浸泡后对身体疲劳、皮肤病、心血管堵塞、精神不振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沙田镇
  沙田镇地处合浦县东南沿海边陲,距离县城92公里。镇辖沙田港位于北部湾的东北端,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西望铁山港,毗邻越南及我国广东、海南两省,港口距广东湛江市,距海口市123海里,距越南海防市154海里,距玉林120公里,是桂东和粤西地区通往海南及至整个东南亚地区的海上的海上“窗口”。
  沙田镇有6个村委会,其中2个纯渔村,4个半渔半农村,2006年末, 总人口17870人。总面积3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6.8公里,耕地面积8033亩,海域滩涂5万亩。
  沙田镇渔业发达,全镇有机动渔船600多艘,总马力27924千瓦。海产品资源丰富,主要有鱿鱼、墨鱼、黄鱼、对虾、蟹、包螺、带子螺、圣主螺、沙虫等。2006年捕捞量为 万吨,占全县产量三分之一以上。
  沙田镇矿产资源有高岭土、石英砂和煤,名优特产有:珍珠、鱿鱼、墨鱼、对虾、包螺、带子螺、圣子螺、沙虫等。 沙田镇浅海滩涂资源丰富,可养珍珠、贝类、大蚝、对虾、蟹等。
  沙田镇境内淀州沙西侧海面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儒艮(俗称海牛、美人鱼)的生态自然保护区,故沙田有“美人鱼”故乡之美称;大坡岭山岗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沙田镇党委、政府以机制创新和体制创新为保障,全面推进“渔港兴镇”和“工业强镇”发展战略,建造渔港产业群,为推动沙田大发展而努力奋斗,实现了各项事业的新跨越,尤其是招商引资和港口建设开创了新局面。2006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2637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93元,增长203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130万元。
  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的海洋功能区划,沙田港定位为商、渔两用港口,至2007年底建成一级渔港可供1000艘渔船使用。渔货年卸港量达16万吨以上,3000吨级的泊位一个,5000吨级泊位2个,年吞吐量达1300万吨以上。港区建成后将成为北海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方的经济发展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7275男8945女8330家庭户户数3590家庭户总人口(总)17177家庭户男8875家庭户女83020-14岁(总)61730-14岁男32930-14岁女288015-64岁(总)964915-64岁男496915-64岁女468065岁及以上(总)145365岁及以上男68365岁及以上女770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6639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沙田镇
  沙田镇位于贺州市八步区西南面,东接鹅塘,南接苍梧县、西接公会镇、钟山县,北连贺州市区。镇政府所在地沙田圩距市中心15公里。全镇现有25个村委会、106个自然村,主要居住有汉、壮、瑶3个民族,2002年末总人口90834人,为八步区第一人口大镇。
  全镇总面积4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598亩,有林面积199517公顷。镇内石灰岩、铜、锰、重晶石等矿产储量丰富、品位高,颇具开采价值。沙田河由西向东流贯镇内,一年四季不断流,镇里建有大中型狮洞水库、桂山水库2座,其容量分别为1200万立方米、350立方米,贺州市220KV变电站建在该镇田厂村,全镇生产、生活用水、用电非常丰富。北面与贺州市城西路连接,桂梧高速公路贺州段穿越镇内,交通十分便利。
  2002年工农业生产总值达8.06亿元,其中农业产值为2.78亿元,人均纯收入2180元。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盛产马蹄、茨菇、果蔗、蔬菜、生姜、沙田柚、三华李、生猪、杉木、速生桉,其中马蹄每年种植2.5万亩,产量5万吨,2003年退耕还林6180亩,配套荒山造林1800亩,面上造林3400亩。农产品加工以大成食品厂为龙头,每年加工马蹄、蘑菇等农产品1.2万吨。工业以发展田厂工业园区为载体,并发挥其聚焦作用,形成产业群体。目前,全镇有农产品加工、化工、五金加工、炮竹、建材等90多家企业。运输、建筑、商业、服务、旅游等第三产业方兴未艾。全镇现有中学5所,小学34所,在职中小学教师989人,在校中小学生17956人。
  沙田镇素有小桂林之称。名胜古迹有龙井古民居、马峰五桂桥、道东螺仙岩、马京堂金龟潭等。龙井古民居中的龙井泉水从井底冒出水珠串串;常年川流不息,古井全部采用石砖垒砌而成,周围有花草树木,甚是美观。马峰五桂桥建于清道光绪年(1826年),全用四方石砌成,三弯拱月,设计精湛,造型美观。电视剧《茶是故乡浓》、《酒是故乡醇》、《围屋里的女人》外景之一曾在这里拍摄。
  2006年以来,八步区沙田镇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充分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农民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全镇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预计今年该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2600元,同比增收150元以上。
  沙田镇是一个有近10万人口的农业大镇,今年3月该镇新一届领导班子组成后,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本镇实际提出了“优化农业”的目标,通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
  一是在全面推广“烟叶——马蹄”种植模式。今年上半年,该镇发展烟叶种植1万余亩,下半年发展马蹄种植2.8万亩,仅此两项产业产值就达80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00多元。
  二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在民田村发展优质巨锋葡萄种植60亩;在芳林、田厂等村建立500亩优质果蔗种植基地;在马峰、逸石等村建立1500亩茨菇种植基地;在山区村建立梅李等水果示范点800亩。
  三是进一步发展壮大肉猪养殖业。重点是抓好龙平、道东、马峰、沙田等村的瘦肉型猪养殖基地建设,并加大了肉猪养殖技术培训力度。今年以来,该镇邀请专家和养殖大户开办讲座18期,培训肉猪养殖户400多人次,全镇猪花出栏40多万头,肉猪出栏12万多头,产值达8000多万元。
  四是因地制宜大力扶持特种养殖业。该镇通过政策引导、信贷扶持、技术指导等方式,积极鼓励农民因地制宜发展市场前景广阔、附加值高的特种养殖业。在道西、道石、芳林等村发展水鱼特种养殖户近50户,年可出产优质水鱼1万公斤和鱼苗10万只,产值200多万元;在龙井村发展奶牛养殖,经济效益可观;在红星、沙田、马峰等村大力发展肉牛养殖,年出栏肉牛3500多头,产值700多万元。
湖南省桂东县沙田镇
  【区位概况】
  沙田镇系郴州市桂东县的“南大门”,1982年12月为沙田镇建制。沙田镇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处,东与江西上犹、崇义相邻,南与湖南汝城接壤,西接本县,贝溪乡,北邻本县大塘乡,平均海拔635m,年平均气温17.4℃,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1928地理位置年4月3日,毛泽东同志在沙田圩旁的三十六担丘召开工农革命会议,颁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发展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沙田戏台、沙田万寿宫至今保存完好。2005年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2006年被评为群众喜爱的湖南风景之一。镇域面积81.13平方公里,辖12个村和2个居委会,143个村民小组。2006年末总人口22889人,镇区常住人口1.5万人,是湖南六大集镇之一。106国道贯穿南北。交通便利,区域优势十分明显。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弘扬“攻坚克难,务实创新”桂东精神,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突出抓小城镇建设、工业企业发展工作,以此推动沙田镇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加快打创平安沙田,构建和谐沙田的进程。
  【产业经济】
  2006年沙田镇狠抓招商引资,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206万元,完成财税总收入超千万元,占全县财税收入的六分之一,现在民营企业757家,全年共引进新上项目20个,合同利用外资11200万元。一是以丰富的资源优势为依托,拉动工业支柱产业的发展。截止2006年底,沙田有电站8座,装机26000千瓦,其中石磨岭电站、石壁山电站年创税均过百万元。沙田在抓好原有电站的同时,又新建装机450千瓦投资220万元的江湾电站,改建了装机460千瓦投资220万元的文昌电站,装机2000千瓦,投资1200万元的文昌大河电站也正在筹建中。小水电的发展,促进了冶炼、化工、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的发展。二是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投资1200万元的珠海金属硅厂,投资5000万元的香港利达锌业有限公司,投资800万元的水庄高氯酸钾厂,投资800万元的湘浙活性碳厂,投资600万元的民晋高氯酸钾厂,投资400万元的江湾机砖厂,投资600万元的浔盛木业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元百龄木业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元的沙田汶昊包装有限公司,投资1800万元的永泰水泥厂等规模企业相继落户沙田工业园区。其中汶昊包装有限公司现已建成3条生产线,每年可创利税100多万元。三是创新引资思路,优化发展环境,采用外出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的有效办法,派人下广东,赴江西、浙江等地招商引资。加强了政府与企业的联系,建立了领导联系企业制度,项目跟踪负责制,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家庭座谈会为企业排忧解难,优化投资环境。四是搭建引资平台,扩大引资空间。进一步完善了沙田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周江红桥至水泥厂、沙田至东洛、沙田至石磨岭、江湾村等道路进行了硬化,自来水全部供应到各厂矿企业。在巩固发展沙田原有工业园区的基础上,积极筹建大皮坳工业园和沙田工业园,占地50公顷的沙田工业园区已完成论证和规划。 耕地面积1.1万亩,主要作物有水稻、蔬菜等。已建成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2.5万亩,板栗、四月李等果木基地2000余亩,粮食总产量各年在6000吨左右,活立木总蓄积量14万立方米。 矿产丰富,煤炭采掘、经砖制作、石灰烧制是镇域主要产业。境内现主要企业有新、老水泥厂、煤矿以及各类招商引资项目,如水泥预制件厂、钾长石加工厂、木材加工厂、铸铁厂等。全镇实现农村社会总产值13311万元,财政总收303万元,农民人平纯收1248元。
  【基础设施建设】
  沙田镇狠抓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镇有龙头农业企业11农。2006年实现农产品加工值3000万元,镇企业增加值5124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193元。农产品质量进一步优化,一批名优特新农产品已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公司+农户”为基础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对规模较大、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业主,在土地流转、银行信贷、税费征管等方面给予优惠。大力开展科技致富的典型宣传,全面深入开展“农村科技建设年活动”,实现科技项目6个,运用远程教育等形式对广大农民进行技术培训,万寿宫社区农民均学会了板栗、猕猴桃等果木栽培、嫁接技术,户平果园年收入达7000余元。重点加强了百龄木业、泰兴木业、广友人造板厂、德隆米业四家成规模、市场牵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建设。全年龙头企业带动联结基地面积4100亩,带动农户1800户,实现销售收入500万元,税金100万元。大力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全镇成立了板栗协会、花椒协会、猕猴桃协会、枇杷协会、反季节蔬菜协会等5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户1380户。坚持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引进外资400万元,兴建了800亩反季节蔬菜基地,引进外资400万元兴建了精细活性碳厂。。
  【社会事业】
  沙田是湘南六大墟镇之一,2005年被列为全省建设重点镇,城区面积达3平方公里,每逢赶集日,商贾云集,人气旺盛,江西、广东及周边县、乡商客均纷纷赶赴,日人流量达3.5万人,为加快城镇化步伐,沙田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截止2007年上半年,沙田镇完成了沙田至石磨岭、沙田至东洛、周江红桥至水泥厂、大河至文昌、大坑、联洞村级公路改造和文化路的硬化,新建了484.4平方米的沙田中学实验大楼,2056平方米的明德小学教学大楼,786平方米的江湾小学教学大楼,1980平方米的二中综合楼,810平方米的派出所办公楼,投资500万元兴建了沙田大道,美化、亮化东平路1800米,全镇主要街道均安装了路灯,沙田大道两旁铺设了人行道。引进外资3600万元,兴建了占地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的湘赣边贸大市场,该市场已成为我县最大的农贸市场。二是加强城镇管理,根据沙田的实际制订了《沙田镇总体规划》,加大城镇管理力度,杜绝了乱建、乱占的现象。向社会公开招聘了5名临时执法人员,与原城管站人员组建成了综合执行中队,负责沙田城镇管理和执法工作。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综合执法的加强,进一步繁荣了市场,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达4528万元,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000余户。借助“环境保护日”、镇容镇貌集中整治等活动,印发宣传资料2000余份,发放《致城镇居民的一封信》3000余份,深入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的宣传。聘请了多名保洁员,专门负责街道日常卫生保洁,做到城镇垃圾日产日清。严格把好招商办企业关,对环境有污染的企业、项目坚决不引进。对原有企业排污问题,按照环保要求,分别落实达标排放计划,跟踪督查,确保各项指标合格,真正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三是加强弘扬历史文化。沙田紧紧抓住“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地列为全国重点红色旅游景点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契机,积极抓好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产业开发。加强了旅游服务工作,到沙田旅游观光的省内外游客每年达10万多人次。2006年投资5000万元的第一军规广场建设的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毛泽东同志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史料展室的改版工作也正在进行。
  【人口数据】
  2001年沙田镇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7852男9171女8681家庭户户数4721家庭户总人口(总)17805家庭户男9129家庭户女86760-14岁(总)42160-14岁男21650-14岁女205115-64岁(总)1238215-64岁男642215-64岁女596065岁及以上(总)125465岁及以上男58465岁及以上女670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7722
No. 8
  沙田镇 沙田镇位于广丰县中部,丰溪上游。面积45.7k㎡,人口30429人。辖沙田、碧石、港口、溪淤、十六都、溪头、坞垄、沙溪等8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沙田,距县城15千米。二(度关)上(饶)、五(都)岭(底)公路过境。棠岭港流经东部,十五都港流贯西部。
  [沿革]1958年设沙田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面积45.7平方千米,人口2.8万,辖沙田、碧石、港口、潭头、溪淤、十六都、溪头、坞垄、沙溪9个行政村。2002年撤乡设镇。2002年底,面积45.7平方千米,人口2.788万人,辖8个行政村:沙田、碧石、港口、溪淤、十六都、溪头、坞垄、沙溪。
  [邮编]334612 [2008年代码]361122115:~200沙田村 ~201碧石村 ~202港口村 ~203十六都村 ~204沙溪村 ~205坞垄村 ~206溪淤村 ~207溪头村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
  广丰县辖乡。1958年设沙田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中部,丰溪上游,距县城15公里。面积45.7平方公里,人口2.8万。二(度关)上(饶)、五(都)岭(底)公路过境。辖沙田、碧石、港口、潭头、溪淤、十六都、溪头、坞垄、沙溪9个村委会。棠岭港流经东部,十五都港流贯西部。农业主产水稻、烟叶、油菜。乡镇企业有水泥、酿酒、砖瓦、造纸、农机等厂。
No. 10
  辖:万寿宫、燕岩桥2个居委会;水庄、江湾、周江、大河、文昌、龙头、大湖、大坑、胜利、开山、径口、联洞12个村委会。
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
  沙田镇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处,东与江西上犹、崇义相邻,南与湖南汝城接壤,西接本县,贝溪乡,北邻本县大塘乡,平均海拔635m,年平均气温17.4℃,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1928年4月3日,毛泽东同志在沙田圩旁的三十六担丘召开工农革命会议,颁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发展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沙田戏台、沙田万寿宫至今保存完好。2005年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2006年被评为群众喜爱的湖南风景之一。镇域面积81.13平方公里,辖12个村和2个居委会,143个村民小组。2006年末总人口22889人,镇区常住人口1.5万人,是湖南六大集镇之一。106国道贯穿南北。交通便利,区域优势十分明显。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弘扬“攻坚克难,务实创新”桂东精神,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突出抓小城镇建设、工业企业发展工作,以此推动沙田镇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加快打创平安沙田,构建和谐沙田的进程。
  一、以新型工业化发展为基础,实现工业发展集约化
  近年来,沙田镇狠抓招商引资,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206万元,完成财税总收入超千万元,占全县财税收入的六分之一,现在民营企业757家,全年共引进新上项目20个,合同利用外资11200万元。一是以丰富的资源优势为依托,拉动工业支柱产业的发展。截止2006年底,沙田有电站8座,装机26000千瓦,其中石磨岭电站、石壁山电站年创税均过百万元。沙田在抓好原有电站的同时,又新建装机450千瓦投资220万元的江湾电站,改建了装机460千瓦投资220万元的文昌电站,装机2000千瓦,投资1200万元的文昌大河电站也正在筹建中。小水电的发展,促进了冶炼、化工、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的发展。二是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投资1200万元的珠海金属硅厂,投资5000万元的香港利达锌业有限公司,投资800万元的水庄高氯酸钾厂,投资800万元的湘浙活性碳厂,投资600万元的民晋高氯酸钾厂,投资400万元的江湾机砖厂,投资600万元的浔盛木业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元百龄木业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元的沙田汶昊包装有限公司,投资1800万元的永泰水泥厂等规模企业相继落户沙田工业园区。其中汶昊包装有限公司现已建成3条生产线,每年可创利税100多万元。三是创新引资思路,优化发展环境,采用外出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的有效办法,派人下广东,赴江西、浙江等地招商引资。加强了政府与企业的联系,建立了领导联系企业制度,项目跟踪负责制,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家庭座谈会为企业排忧解难,优化投资环境。四是搭建引资平台,扩大引资空间。进一步完善了沙田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周江红桥至水泥厂、沙田至东洛、沙田至石磨岭、江湾村等道路进行了硬化,自来水全部供应到各厂矿企业。在巩固发展沙田原有工业园区的基础上,积极筹建大皮坳工业园和沙田工业园,占地50公顷的沙田工业园区已完成论证和规划。
  二、以城镇扩容提质为基础,实现城镇建设产业化
  沙田是湘南六大墟镇之一,2005年被列为全省建设重点镇,城区面积达3平方公里,每逢赶集日,商贾云集,人气旺盛,江西、广东及周边县、乡商客均纷纷赶赴,日人流量达3.5万人,为加快城镇化步伐,沙田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截止2007年上半年,沙田镇完成了沙田至石磨岭、沙田至东洛、周江红桥至水泥厂、大河至文昌、大坑、联洞村级公路改造和文化路的硬化,新建了484.4平方米的沙田中学实验大楼,2056平方米的明德小学教学大楼,786平方米的江湾小学教学大楼,1980平方米的二中综合楼,810平方米的派出所办公楼,投资500万元兴建了沙田大道,美化、亮化东平路1800米,全镇主要街道均安装了路灯,沙田大道两旁铺设了人行道。引进外资3600万元,兴建了占地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的湘赣边贸大市场,该市场已成为我县最大的农贸市场。二是加强城镇管理,根据沙田的实际制订了《沙田镇总体规划》,加大城镇管理力度,杜绝了乱建、乱占的现象。向社会公开招聘了5名临时执法人员,与原城管站人员组建成了综合执行中队,负责沙田城镇管理和执法工作。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综合执法的加强,进一步繁荣了市场,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达4528万元,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000余户。借助“环境保护日”、镇容镇貌集中整治等活动,印发宣传资料2000余份,发放《致城镇居民的一封信》3000余份,深入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的宣传。聘请了多名保洁员,专门负责街道日常卫生保洁,做到城镇垃圾日产日清。严格把好招商办企业关,对环境有污染的企业、项目坚决不引进。对原有企业排污问题,按照环保要求,分别落实达标排放计划,跟踪督查,确保各项指标合格,真正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三是加强弘扬历史文化。沙田紧紧抓住“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地列为全国重点红色旅游景点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契机,积极抓好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产业开发。加强了旅游服务工作,到沙田旅游观光的省内外游客每年达10万多人次。投资5000万元的第一军规广场建设的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毛泽东同志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史料展室的改版工作也正在进行。
  三、以农业规模化发展为基础 实现农业发展市场化
  沙田镇狠抓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镇有龙头农业企业11农。2006年实现农产品加工值3000万元,镇企业增加值5124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193元。农产品质量进一步优化,一批名优特新农产品已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公司+农户”为基础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对规模较大、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业主,在土地流转、银行信贷、税费征管等方面给予优惠。大力开展科技致富的典型宣传,全面深入开展“农村科技建设年活动”,实现科技项目6个,运用远程教育等形式对广大农民进行技术培训,万寿宫社区农民均学会了板栗、猕猴桃等果木栽培、嫁接技术,户平果园年收入达7000余元。重点加强了百龄木业、泰兴木业、广友人造板厂、德隆米业四家成规模、市场牵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建设。全年龙头企业带动联结基地面积4100亩,带动农户1800户,实现销售收入500万元,税金100万元。大力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全镇成立了板栗协会、花椒协会、猕猴桃协会、枇杷协会、反季节蔬菜协会等5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户1380户。坚持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引进外资400万元,兴建了800亩反季节蔬菜基地,引进外资400万元兴建了精细活性碳厂。
No. 12
  1950年设沙坪区、 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区,1987年建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50千米,面积242.4平方千米,人口2.4万。辖金青、河洞、长春、排岭、羊石、长引、阳福、龙潭、咸水、白楼、善塘、天中、缠良、乌石、新岭、下埔、叶屋17个管理区(村委会)。
No. 13
  沙田镇 Shatian Zhen 概况 沙田镇(Shatian Zhen)位于市境西南部,濒临珠江口狮子洋。辖1个社区、16个行政村。
  代码 441901123:~002 横流社区 ~200 中围村 ~201 和安村 ~202 大流村 ~203 泥洲村 ~204 杨公洲村 ~205 阇西村 ~206 民田村 ~207 大泥村 ~208 福禄沙村 ~209 西大坦村 ~210 穗丰年村 ~211 齐沙村 ~212 稔洲村 ~213 义沙村 ~214 西太隆村 ~215 先锋村
  沿革 清代前是一片汪洋,后筑围造田。1958年属虎门、厚街、麻涌3公社,1961年析设沙田公社,1983年撤社设区,1987年撤区建镇。1997年,面积90平方千米,人口3.2万,另有外来人口0.9万,辖中围、和安、大流、泥洲、扬公洲、磜西、民田、大坭、福禄沙、西大坦、穗丰年、齐沙、稔洲、义沙、西术隆15个农村管理区和黄流居民管理区。
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
  沙田镇位于新丰县西部,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以种植水稻、反季节蔬菜为主。省道347线贯穿镇内,北通回龙、翁源、韶关;西通遥田、英德;南通从化;东通新丰县城。沙田镇属山区镇,全镇总面积242.2平方公里,下辖17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17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1769人,其中农业人口20329人,总耕地面积20124亩,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和瓷土、稀土等矿产资源。
  沙田镇初步建立起蔬菜、水果、三元杂交猪“三大龙头”企业和竹子、松香“二大基地”。本地特有的水力、瓷土、稀土等资源也得到有效开发,农村生活水平整体提高。2003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0975万元,农业总收入64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90元。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其中12个村已完成公路硬底化建设)、通电话、通电、通卫星电视,农村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民族方言:客家方言;该镇人口均为汉族。
  咸水温泉位于沙田镇咸水村。此温泉共有三个出水孔,孔与孔之间相距约为十米,每个井孔的排水量达30立方米/小时,常年水温均在38摄氏度以上,地下热水补给相当充沛,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如果一旦开发,加泵自吸,温度与水流量均有大幅度的提高 ,温度达45度左右,出水量可达1000立方米/小时。
  [咸水温泉介绍]
  泉水中含有重碳酸磷、硫酸盐、硼、铅锌、钡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浸泡后对身体疲劳、皮肤病、心血管堵塞、精神不振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
  沙田镇地处高州市西部,总面积98.8平方公里。东与宝光街道接壤,南与石鼓镇相邻,西北通往化州及广西。总人口43000人,辖13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地貌为南东北西向,成不规则长方形。南部为平原,中部丘陵,北部山区。沙田江南北相贯,南流与鉴江合拢,流人石鼓经吴川出海。地处亚热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宜发展水稻及水果,有“粤西粮仓”及“中国金牌龙眼第一镇”之称。沙田龙眼种植历史悠久,相传1900多年前的汉代,龙眼便成为皇帝的贡品。《汉书和帝记》有“旧南海(沙田)献龙眼”的记述:“十里一置,五里一堠。帝敕太官,勿复受献。”《茂名县志》记载:“高州沙田列汉南海图经。”除龙眼、荔枝等水果外,三黄鸡、仔猪也久负盛名,上世纪50年代就销往香港等地并出口。主要矿产有高岭土,勘明储量达110万吨。该镇重视发展民营经济。全镇有工业企业838家,其中国营、集体3家,其他均为民营企业。有五金、日用塑料、食品加工、竹木器工艺、缝纫、纺织、化工、皮革、手套、皮鞋、灯饰、矿山、建材等行业。2004年工业总产值3.96亿元。第三业以产品流通服务业为主,从业人员约5000多人。该镇重点发展一镇一品“三高”农业。从1982年起,该镇便致力于带领农民开发山地,走耕山种果致富之路,实现“山上果田垌粮”的作物布局。至2004年,共开发山坡地种植木本水果8.3万亩,其中6万亩为名优龙眼,当年水果总产量16513吨,总产值达0.87亿元,农民水果人均收入达2000多元。粮食作年年获得丰收,继1993年实现年均亩产稻谷1001.6公斤后,续多年获得“吨谷镇”称号。该镇外贸出口势头良好。沙田高岭土矿质优色白,纯度高、手感松软光滑,是高级陶瓷、国防工业用纸、工业填充物、建筑涂料等的重要原料,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台湾等lO多个国家和地区。皮手套、木器制品以及农产品等多年来均有出口市场,赢得外汇。该镇坚持科技兴农创品牌,1983年率先把龙眼引至山上大面积种植,并掌握了龙眼早结、高产、优质的种植技术,攻克龙眼大小年技术难关,1992年该镇选送参评的龙眼品种储良大广眼荣获全国首届农博会金质奖。该镇近年投入大笔资金,用于学校“改薄”,中小学升学率提高,特别是省一级重点学校的人读率年年有进步。文化建设起点高,得到上级的好评。
No. 16
  辖 上新、对达、淡水、山寮、沙田、海战6个行政村。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
  沙田镇西南面临北部湾,镇政府驻地沙田圩镇距县城92公里。是合浦、博白、廉江三县市交汇点。全镇面积4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8公里。耕地面积535.5公顷,辖6个村委会,2个纯渔村,4个半渔半农村,2001年末,总人口1.8万。
  交通便利 海陆交通十分便利。沙田港现有三个300吨船泊位及500吨混装码头一个,渔业码头2个,其中货吞吐量达40万。与国内外多个港口相通,越南雄基煤炭、玉林和合浦县水泥等货物经常通过沙田港进出。沙田港是广西和广东西部通往海南乃至东海亚的便捷出口通道。陆上,合山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到山口镇,距沙田镇15公里,进出货物十分方便。
  环境资源 沙田港是桂东南与海南省货运距离最近港口。海上可直达东南亚各国。有商、渔业码头各一个。商业码头年吞吐量达5O万吨,且可泊5OOO吨轮船。沙田镇渔业发达,全镇有机动渔船416艘,总马力为16094马力。海产品资源丰富,主要有鱿鱼、墨鱼、黄鱼、对虾、蟹、包螺、带子螺、圣主螺、沙虫等。2001年捕捞量为3.99万吨,占全县产量三分之一以上。
  沙田镇矿产资源有高岭土、石英砂和煤,名优特产有:珍珠、鱿鱼、墨鱼、对虾、包螺、带子螺、圣子螺、沙虫等。
  沙田镇浅海滩涂资源丰富,可养珍珠、贝类、大蚝、对虾、蟹等,目前已开发养殖的浅海滩涂面积达519多公顷。年产量2.09万吨。镇养殖的珍珠珠体圆滑、色泽光亮,为优质珠。沙田镇种植业发展较快,现水果种植面积66公顷。
  沙田镇境内淀州沙西侧海面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儒艮(俗称海牛、美人鱼)的生态自然保护区,故沙田有“美人鱼”故乡之美称;大坡岭山岗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沙田镇附近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区——山口红树林和永安大士阁(四排楼)。因此,开辟沙田——北海——海南三角海上旅游航线很有发展前途。
  经济成就 有镇、村企业13家,联户、个体企业728家。主要产业有捕捞、造船、炮竹、码头装卸、海产品加工等,2001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4.38亿元,财政收入3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55元。 文教卫生 沙田镇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7所,镇卫生院1所。
  投资导向:①万吨级码头建设;②渔船避风港建设;②海产品批发市场建设;④海产品加工厂建设;⑤浅海滩涂养殖;⑤土地承包种养。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
  沙田镇位于贺州市西南部,距市区16公里,总面积476平方公里,辖25个村委会,2004年末总人口9.3万人。居住有壮、汉、瑶三个民族。全镇有经济林地24万亩,有林面积48万亩,活林蓄积量13万立方米。主要农特产品有田厂甘蔗、芳林马蹄、马峰茨菇等。芳林马蹄以果大、皮薄、肉脆、无渣而闻名区内外,现己注册成商标。大成食品厂生产的“清水马蹄”远销欧美及东南亚各国。畜牧业迅猛发展,年产淡水鱼10万公斤;出栏生猪84万头,肉猪存栏5.4万头,家禽出栏67.2万羽,存栏12.1万羽,2004年农业总产值3.1亿元。乡镇企业总收入7.2亿元。2005年引进永丰锰业化工有限公司投资6500万元,投产后年产值将达2亿元。建筑业为该镇的支柱产业,建筑队伍遍布全广西。旅游业开发前景广阔,有龙井、马峰、小凉河等景点,多部电视剧曾在该镇取景,国家级文物“麒麟尊”也出土于该镇龙中山洞。2004年沙田镇被国家农业部、体育总局评为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
桂东县沙田镇名片-湖南省郴州市
  被称为“桂东之上海”的沙田镇是湘南六大集镇之一。该镇党委书记郭远高、镇长朱奎向记者介绍,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建设“开放型经济重镇、特色型边贸名镇、和谐型现代新镇”的工作目标,强力推进建设具有沙田特色的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镇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2006年实现GDP1.3亿元,实成财税收入710元,农民收入人平收入达到2193元。在全县乡镇年度考核综合列名列前矛,其中工业经济招商引资、城镇建设、第三产业、安全生产、新农村示范整治村工作单列全县第一。
  招商引资风生水起
  近年来,该镇狠抓招商引资,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206万元,现有民营企业757家,全年共引进和新上项目20个,合同利用外资11200万元。一是以丰富的资源优势为依托,拉动工业支柱产业的发展。2006年在巩固抓好了石磨岭、石壁山、燕岩桥、水庄等电站管理的情况下,新建装机450千瓦投资220万元的江湾电站,改建了装机640千瓦投资220万元的文昌、龙头电站。小水电的迅速发展,拉动了冶炼、化工、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的发展。二是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投资600万元的民晋高氯酸钾厂、投资400万元的江湾红砖加工厂、投资600万元的浔盛木业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元的百龄木业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元的沙田汶昊包装有限公司、投资1800万元的永泰水泥厂等规模企业相继落户沙田工业园区。其中汶昊包装有限公司现已建成3条生产线,每年可创利税100多万元。三是创新引资思路,优化发展环境。采用外出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的有效办法,派人下广东、赴江西等地招商引资。加强了政府与企业的联系,建立了领导联系企业制度、项目跟踪负责制、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等形式,竭力为企业排忧解难。同时加大打击阻工霸工力度,优化投资环境。四是搭建引资平台,扩大引资空间。进一步完善了沙田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周江红桥至水泥厂、沙田至东洛、沙田至石磨岭三条道路分别进行了硬化,自来水全部供应到各厂矿企业。在巩固发展沙田工业园区的基础上,科学规划,积极筹建106国道周江—径口大皮坳工业园和沙田工业园,占地50公顷的沙田工业园区已完成论证和规划。
  小城镇建设如火如荼
  2006年完成了沙田至石磨岭、沙田至东洛、周江红桥至水泥厂、大河至文昌等四条道路12公里的硬化,大坑、联洞村级公路硬化工程正加紧施工;新建了484.4平方米的沙田中学实验大楼、2056㎡的明德小学教学大楼、786平方米的江湾小学教学大楼、1980平方米的二中综合楼、810平方米的派出所办公大楼;投资190万元实施了沙田大道、东平路1800米街道的美化、亮化工程,全镇安装照明路灯66盏、沙田大道两旁铺设了人行道,为沙田圩增添了新的亮点;按照《沙田镇总体规划》,加强城镇管理力度,杜绝了乱建、乱占现象。全年组织了2次大规模的城镇“脏、乱、差”整治行动,拆除违章建筑20多处。向社会公开招聘了两名临时执法人员,与原城管站人员组建了桂东县综合执法大队沙田中队,负责沙田城镇管理和执法工作。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综合执法的加强,进一步繁荣了市场,拉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达4528万元,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000多户。借助“环境保护日”、镇容镇貌集中整治等活动,印发宣传资料2000余份、发放《致城镇居民一封信》3000余份,深入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宣传。聘请了两名保洁员,专门负责日常街道卫生保洁,做到了城镇垃圾日产日清。对环境有污染的企业和项目坚决不引进、不办理;对原有企业排放问题,按照环保要求,分别落实达标排放计划,跟踪督查,确保各项指标合格,真正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抓住“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地列为全国重点红色旅游景点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契机,积极抓好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产业开发,到沙田自驾游、旅游观光人员比去年有了大幅度增长。
  特色农业形成规模
  该镇狠抓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镇有龙头企业11家,2006年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3000万,乡镇企业增加值5124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193元;农产品质量进一步优化,一批名优特新农产品已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该镇依托基地,认真落实扶持措施,加大对重点基地的基础设施、技术改造、品种优化投入。大力开发业主式经营,形成“业主+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对规模较大,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业主,在土地流转、银行信贷、税费征管等方面给予优惠。集中人、财、物力,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实现集中成片开发改造一片,结构调整一片,辐射带动一片。该镇大力开展科技致富典型宣传,全面深入开展了“农村科技建设年”活动,实施科技项目6个,运用远程教育等式形式对广大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周江、江湾的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基地,水庄、江湾、胜利的沼气池示范基地,大坑、大湖、开山、径口的林业基地,周江、大河、江湾、万寿宫的小水果生产基地得到了有效扶持,形成了具有沙田特色的农业科技产业。该镇精选了板栗、猕猴桃、枇杷、四月李等优势小水果参加全省科技博览会的展示、展销活动,大力推介了沙田。重点加强了百龄木业、泰兴木业、广友人造板厂、德隆米业、兴桂果蔬五家成规模、市场牵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建设。全年龙头企业带动联结基地面积4000亩,带动农户1800户,实现销售收入140万元,税金30万元。大力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全镇有板栗协会、花椒协会、猕猴桃协会、枇杷协会、反季节蔬菜协会等5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户总数1380户。该镇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活动,引进外资40万元兴建200亩反季节蔬菜基地,;引进外资400万元兴建了精细活性碳厂。
  新农村建设亮点纷呈
  2006年,该镇按照省委张春贤书记视察江湾村时提出的“创家业、兴产业、干事业”的精神,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建立工业园区,拉动经济增长。江湾工业小区有民营企业6家,解决该村300多劳动力的就业。6家企业年总产值超过6000万元,每年村民可以获土地租赁费2.1万元,村集体可增加收入3万元。二是建立农业产业基地,促进农民增收。在江湾村、周江村采用“公司+基地”、公司+农户“的模式与广东金葵籽公司签订合同,由公司负责技术、种子、按照合同保护价收购产品,由农民提供土地、劳动力,建起了青刀豆和甜玉米两个农业产业基地,种植面积600余亩,为村民人均增收500元以上。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夯实发展基础。水庄、江湾、大河、文昌、龙头等村实现了通村公路的硬化。2006年,江湾村完成组级公路总长11公里,修复河堤600米。投资20万元,使全村户户用上了自来水,村小学、村部建设已经竣工;联洞村完成村部建设;完成了大河、文昌2212亩国土整理项目;对转湖、曲寨水库、盆形山塘等进行了除险加固。村级集体经济有了大幅度增长,村级集体收入2万元以上的达到10个村。四是狠抓生态农业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建成了水庄、胜利、江湾三个沼气百池村,猪-沼-菜(果)循环经济模式在沙田基本形成。
惠阳区沙田镇名片-广东省惠州市
  沙田镇是惠阳区新兴的工业卫星镇,全镇总面积85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常住人口1.2万人,外来人口近2万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然资源丰富,能源充足,通讯先进,全面享受国家给予沿海开放城市及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的各项优惠政策,诚为各界人士投资办实业理想宝地。
   沙田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毗粼港澳,位于惠阳区南端,已纳入惠阳区新城规划区内。西距市政府所在地10公里、淡水火车站5公里;南临大亚湾深水港23公里;北距惠州机场38公里。深汕一级公路和深水港23公里;北距惠州机场38公里。深汕一级公路和深汕高速公路贯穿沙田新城区,拥有深汕高速公路的出入口和生活服务区,惠澳疏港大道挨镇而过。由此构成立体交通纲络,可谓四通八达。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沙田11万伏输变电站和一座占地9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的沙田综合市场已交付使;开通了3000门程控电话,建立了手提电话、BB机中转站;沙田水库总容量1420万立方米,可供三十多万人口生活及工业用水。工业初具规模。几年来,沙田镇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地理优势,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广泛开展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开辟了石塘埔、横岭、桥背、长龙岗等六个以工业为主、商贸结合的开发区。
   目前,全镇工业形成制衣、家私、表带、电子、五金、手袋、制鞋、磁性材料、化妆品等行业。全镇已逐步形成了以外向型为主、以集团公司为骨干,三大产业协调发展,贸、工、农综合并进的经济发展格局。已有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前来投资。"三来一补"项目达31个,合资、合作、独资项目达25个,国内横向经济联系正走向新的发展阶段,已有北京、山东、贵州等省市和部级企业(单位)以及省内其他企业(单位)前来沙田镇投资办实业。
  为确保投资者利益,沙田镇委、镇政府推行优惠政策,强化服务职能,依法行政,管理高效,办事、审批手续简便;与海关、检验局、口岸等机构协调合作,为投资者排忧解难,确保出人境顺畅。全镇致力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活动,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
  沙田镇将按照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目标,营造更加优良的社会经济环境,实现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蓝图。沙田蕴藏着巨大的投资发展潜力,期待着海内外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兴业、大展宏图、共创沙田更加灿烂的明天。
  说
东莞市沙田镇名片-广东省东莞市
  沙田镇位于东莞市西南部,地处广州至东莞、深圳、香港等大中城市发展轴带的中间和珠三角经济圈的几何中心位置,面积107平方公里,下辖16个村和1个社区,总人口20多万人。
  沙田镇物阜民丰,素有“鱼米之乡”美誉,曾被评为全国农业先进单位。2000年被国家授予全国首个“龙舟之乡”的称号,2005年被评为全国小城镇综合发展千强镇,2006年被评为“广东省教育强镇”,2007年被授予“中国港口物流重镇”。
  沙田镇具有优越的海岸资源,在东莞58公里海岸线中,拥有了28公里的黄金海岸线,具备天然深水港的建港条件,3万吨线船舶可全天候通过,5万吨级船舶可乘潮进出,辖区内正在建设的沙田港区是虎门港的主港区。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建设中的广深沿江高速贯穿沙田,并留有多个出口;广深港高速客运铁路贯穿沙田,并在距离沙田不到2公里处设立东莞唯一的客运站点;沙田大道、滨江路、滨港路、进港中路、进港南路、进港北路等镇内主干道路与虎门港港口大道相连接,构成便利的交通网络。
  近两年来,沙田镇委、镇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理念为指导,紧紧抓住虎门港开发建设的机遇,确立了“港口经济、滨海城市、和谐沙田”的发展定位和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发展临港工业、石化产业、物流业、现代服务旅游业,加快开发建设临海产业园、物流园、立沙岛石化产业园、环保城工业园等四大园区,在全镇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下,经济社会取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2006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45.2亿元,同比增长22.05%;工业总产值116.6亿元,同比增长19.85%;镇级可支配财政收入3.3亿元,同比增长35.77%;各项税收总额4.9亿元,同比增长44.84%。
  我镇坚持走内外源经济协调发展之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拥有东莞市同舟化工有限公司、东莞市东沙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东莞市银通玻璃有限公司、东莞市金明商贸发展有限公司等较好的民营企业。拥有井上建上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东莞新长桥塑料有限公司、永晋集团、诚达鞋业有限公司等较大型的外资企业。初步建立了物流、石化、建材、五金、电子、纺织、塑料等主要产业体系,并开始涉足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生物制药、环保和新材料、大中型石化等科技含量高、税收产出大、附加值高、环境污染小的产业,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目前,全镇共有省高新科技企业3家,省民营科技企业2家,市民营科技企业8家。沙田顺发畜禽实业有限公司先后被评为东莞民营企业50强、东莞农业龙头企业、省优秀民营企业等称号。东莞市同舟化工有限公司被评为全国进出口百强民营企业。我镇现有广东省著名商标有3个,分别是沙田顺发(饲料)、恒昌(木业)和圣雅(洁具)。广东省名牌产品3个,分别是东莞圣雅洁具有限公司的陶瓷阀芯水龙头、东莞华润水泥厂有限公司的硅酸盐水泥和东莞市沙田顺发畜禽实业有限公司的猪配合饲料。国家质量免检产品2个,分别是东莞华润水泥厂有限公司的硅酸盐水泥和东莞市沙田顺发畜禽实业有限公司的配合饲料。
  近两年来,沙田镇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镇内基础配套设施网络日益完善。沙田城市总体规划于2003年已获市政府审批通过。目前,我镇拥有沙田医院、沙田汽车站、沙田中学、行政办事大楼、公安分局办公大楼、东港城等一批富有现代化气息的标志性建筑。在镇中心区建成沙田广场、湖滨休闲公园等休闲娱乐场所,斜西山公园和文化体育公园也即将投入使用。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建成了沙田大道、滨江路、滨港路、横流南路、湖东路、湖西路等城市景观道路。拥有11万千伏的变电站2个,22万千伏的变电站和污水处理厂也即将建成投入使用。
  近两年来,沙田镇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治安、科教文卫、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得到全面发展,社会更加稳定和谐。我镇加大社会治安整治力度,健全群防群治长效机制,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教育实力雄厚,是广东省教育强镇,拥有沙田中学、广荣中学等6所市一级学校。文化氛围浓厚,近年来,我镇先后举办文化艺术节、运动节、龙舟节等大型文化体育活动,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全面繁荣。更加注重民生工作,认真解决农村“一保五难”问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依托虎门港的开发建设,我镇正大力发展港口经济,建设滨海城市,构建和谐沙田,以新的姿态迈向新的辉煌。
  说
英文解释
  1. :  Shatian Town
  2. n.:  Shatian Zhen
近义词
沙田
包含词
沙田镇府东莞市沙田镇西太隆宝隆工艺厂
分类详情
张开和平村张开新民村龙潭村大河村沙溪村
胜利村红星村先锋村云龙村桂山村
和安村溪头村潭头村江湾村万新村
龙井村十六都村大泥村六龙村金竹村
桥头村大流村义沙村沙田村港口村
溪淤村万寿宫社区水庄村周江村文昌村
龙头村大湖村大坑村开山村径口村
联洞村上新村沙田村关塘村南流村
大江村中流村上中村良平村沙田村
狮南村松木村狮中村宝马村大盘村
马东村龙中村龙平村道石村田厂村
芳林村西太隆村穗丰年村福禄沙村西大坦村
更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