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cement一词由拉丁文caementum发展而来,是碎石及片石的意思。水泥 的历史可追溯到古罗马人在建筑工程中使用的石灰和火山灰的混合物 。1796年英国人J.帕克用泥灰岩烧制一种棕色水泥 ,称罗马水泥 或天然水泥 。1824年英国人J.阿斯普丁用石灰石和粘土烧制成水泥 ,硬化后的颜色与英格兰岛上波特兰地方用于建筑的石头相似,被命名为波特兰水泥 ,并取得了专利权。20世纪初,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工程的要求日益提高,在不断改进波特兰水泥 的同时,研制成功一批适用于特殊建筑工程的水泥 ,如高铝水泥 ,特种水泥 等,水泥 品种已发展到100多种。
水泥 的生产工艺,以石灰石和粘土为主要原料,经破碎、配料、磨细制成生料,喂入水泥 窑中煅烧成熟料,加入适量石膏(有时还掺加混合材料或外加剂)磨细而成。 水泥分类 Cement classification 2.1水泥 按用途及性能分为:
(1)通用水泥 : 一般土木建筑工程通常采用的水泥 。通用水泥 主要是指:GB175—2007规定的六大类水泥 ,即硅酸盐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 、矿渣硅酸盐水泥 、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和复合硅酸盐水泥 。
(2)专用水泥 :专门用途的水泥 。如:G级油井水泥 ,道路硅酸盐水泥 。
(3)特性水泥 :某种性能比较突出的水泥 。如:快硬硅酸盐水泥 、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 、膨胀硫铝酸盐水泥 。
2.2水泥 按其主要水硬性物质名称分为:
(1)硅酸盐水泥 ,即国外通称的波特兰水泥 ;
(2)铝酸盐水泥 ;
(3)硫铝酸盐水泥 ;
(4)铁铝酸盐水泥 ;
(5)氟铝酸盐水泥 ;
(6) 以火山灰或潜在水硬性材料及其他活性材料为主要组分的水泥 。
2.3主要技术特性分为:
(1) 快硬性:分为快硬和特快硬两类;
(2) 水化热:分为中热和低热两类;
(3) 抗硫酸盐性:分中抗硫酸盐腐蚀和高抗硫酸盐腐蚀两类;
(4) 膨胀性:分为膨胀和自应力两类;
(5) 耐高温性:铝酸盐水泥 的耐高温性以水泥 中氧化铝含量分级。
2.4水泥 命名的原则:
水泥 的命名按不同类别分别以水泥 的主要水硬性矿物、混合材料、用途和主要特性进行,并力求简明准确,名称过长时,允许有简称。
通用水泥 以水泥 的主要水硬性矿物名称冠以混合材料名称或其他适当名称命名。
专用水泥 以其专门用途命名,并可冠以不同型号。
特性水泥 以水泥 的主要水硬性矿物名称冠以水泥 的主要特性命名,并可冠以不同型号或混合材料名称。
以火山灰性或潜在水硬性材料以及其他活性材料为主要组分的水泥 是以主要组分的名称冠以活性材料的名称进行命名,也可再冠以特性名称,如石膏矿渣水泥 、石灰火山灰水泥 等。
2.5水泥 类型的定义
(1) 水泥 :加水拌和成塑性浆体,能胶结砂、石等材料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的粉末状水硬性胶凝材料。
(2) 硅酸盐水泥 :由硅酸盐水泥 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硅酸盐水泥 ,分P.I和P.II,即国外通称的波特兰水泥 。
(3) 普通硅酸盐水泥 :由硅酸盐水泥 熟料、6%~15%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普通硅酸盐水泥 (简称普通水泥 ),代号:P.O。
(4) 矿渣硅酸盐水泥 :由硅酸盐水泥 熟料、粒化高炉矿渣和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称为 矿渣硅酸盐水泥 ,代号:P.S。
(5) 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由硅酸盐水泥 熟料、火山灰质混合材料和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代号:P.P。
(6)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由硅酸盐水泥 熟料、粉煤灰和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代号:P.F。
(7) 复合硅酸盐水泥 :由硅酸盐水泥 熟料、两种或两种以上规定的混合材料和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复合硅酸盐水泥 (简称复合水泥 ),代号P.C。
(8) 中热硅酸盐水泥 :以适当成分的硅酸盐水泥 熟料、加入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具有中等水化热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9) 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 :以适当成分的硅酸盐水泥 熟料、加入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具有低水化热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10)快硬硅酸盐水泥 :由硅酸盐水泥 熟料加入适量石膏,磨细制成早强度高的以3天抗压强度表示标号的水泥 。
(11) 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 :由硅酸盐水泥 熟料,加入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抗硫酸盐腐蚀性能良好的水泥 。
(12) 白色硅酸盐水泥 :由氧化铁含量少的硅酸盐水泥 熟料加入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白色水泥 。
(13) 道路硅酸盐水泥 :由道路硅酸盐水泥 熟练,0%~10%活性混合材料和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道路硅酸盐水泥 ,(简称道路水泥 )。
(14) 砌筑水泥 :由活性混合材料,加入适量硅酸盐水泥 熟料和石膏,磨细制成主要用于砌筑砂浆的低标号水泥 。
(15) 油井水泥 :由适当矿物组成的硅酸盐水泥 熟料、适量石膏和混合材料等磨细制成的适用于一定井温条件下油、气井固井工程用的水泥 。
(16) 石膏矿渣水泥 :以粒化高炉矿渣为主要组分材料,加入适量石膏、硅酸盐水泥 熟料或石灰磨细制成的水泥 。 水泥生产工艺 Cement production process水泥生产工艺 水泥生产工艺
3.1生产方法
硅酸盐类水泥 的生产工艺在水泥 生产中具有代表性,是以石灰石和粘土为主要原料,经破碎、配料、磨细制成生料,然后喂入水泥 窑中煅烧成熟料,再将熟料加适量石膏(有时还掺加混合材料或外加剂)磨细而成。
水泥 生产随生料制备方法不同,可分为干法(包括半干法)与湿法(包括半湿法)两种。
①干法生产。将原料同时烘干并粉磨,或先烘干经粉磨成生料粉后喂入干法窑内煅烧成熟料的方法。但也有将生料粉加入适量水制成生料球,送入立波尔窑内煅烧成熟料的方法,称之为半干法,仍属干法生产之一种。
②湿法生产。将原料加水粉磨成生料浆后,喂入湿法窑煅烧成熟料的方法。也有将湿法制备的生料浆脱水后,制成生料块入窑煅烧成熟料的方法,称为半湿法,仍属湿法生产之一种。
干法生产的主要优点是热耗低(如带有预热器的干法窑熟料热耗为3140~3768焦/千克),缺点是生料成分不易均匀,车间扬尘大,电耗较高。湿法生产具有操作简单,生料成分容易控制,产品质量好,料浆输送方便,车间扬尘少等优点,缺点是热耗高(熟料热耗通常为5234~6490焦/千克)。
3.2 生产工序
水泥 的生产,一般可分生料制备、熟料煅烧和水泥 制成等三个工序。
(1) 生料磨制
分干法和湿法两种。干法一般采用闭路操作系统,即原料经磨机磨细后,进入选粉机分选,粗粉回流入磨再行粉磨的操作,并且多数采用物料在磨机内同时烘干并粉磨的工艺,所用设备有管磨、中卸磨及辊式磨等。湿法通常采用管磨、棒球磨等一次通过磨机不再回流的开路系统,但也有采用带分级机或弧形筛的闭路系统的。
(2) 煅烧
煅烧熟料的设备主要有立窑和回转窑两类,立窑适用于生产规模较小的工厂,大、中型厂宜采用回转窑。
①立窑:
窑筒体立置不转动的称为立窑。分普通立窑和机械化立窑。普通立窑是人工加料和人工卸料或机械加料,人工卸料;机械立窑是机械加料和机械卸料。机械立窑是连续操作的,它的产、质量及劳动生产率都比普通立窑高。近年来,国外大多数立窑已被回转窑所取代,但在当前中国水泥 工业中,立窑仍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建材技术政策要求,小型水泥 厂应用机械化立窑,逐步取代普通立窑。
②回转窑:
窑筒体卧置(略带斜度,约为3%),并能作回转运动的称为回转窑。分煅烧生料粉的干法窑和煅烧料浆(含水量通常为35%左右)的湿法窑。
a.干法窑
干法窑又可分为中空式窑、余热锅炉窑、悬浮预热器窑和悬浮分解炉窑。70年代前后,发展了一种可大幅度提高回转窑产量的煅烧工艺──窑外分解技术。其特点是采用了预分解窑,它以悬浮预热器窑为基础,在预热器与窑之间增设了分解炉。在分解炉中加入占总燃料用量50~60%的燃料,使燃料燃烧过程与生料的预热和碳酸盐分解过程,从窑内传热效率较低的地带移到分解炉中进行,生料在悬浮状态或沸腾状态下与热气流进行热交换,从而提高传热效率,使生料在入窑前的碳酸钙分解率达80%以上,达到减轻窑的热负荷,延长窑衬使用寿命和窑的运转周期,在保持窑的发热能力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产量的目的。
b.湿法窑
用于湿法生产中的水泥 窑称湿法窑,湿法生产是将生料制成含水为32%~40%的料浆。由于制备成具有流动性的泥浆,所以各原料之间混合好,生料成分均匀,使烧成的熟料质量高,这是湿法生产的主要优点。
湿法窑可分为湿法长窑和带料浆蒸发机的湿法短窑,长窑使用广泛,短窑目前已很少采用。为了降低湿法长窑热耗,窑内装设有各种型式的热交换器,如链条、料浆过滤预热器、金属或陶瓷热交换器。
(3) 粉磨
水泥 熟料的细磨通常采用圈流粉磨工艺(即闭路操作系统)。为了防止生产中的粉尘飞扬,水泥 厂均装有收尘设备。电收尘器、袋式收尘器和旋风收尘器等是水泥 厂常用的收尘设备。
近年来,由于在原料预均化、生料粉的均化输送和收尘等方面采用了新技术和新设备,尤其是窑外分解技术的出现,一种干法生产新工艺随之产生。采用这种新工艺使干法生产的熟料质量不亚于湿法生产,电耗也有所降低,已成为各国水泥 工业发展的趋势。
3.3 生产工艺流程举例
原料和燃料进厂后,由化验室采样分析检验,同时按质量进行搭配均化,存放于原料堆棚。 粘土、煤、硫铁矿粉由烘干机烘干水分至工艺指标值,通过提升机提升到相应原料贮库中。 石灰石、萤石、石膏经过两级破碎后,由提升机送入各自贮库。化验室根 据石灰石、粘土、无烟煤、萤石、硫铁矿粉的质量情况,计算工艺配方,通过生料微机配料系统进行全黑生料的配料,由生料磨机进行粉磨,每小时采样化验一次生料的氧化钙、三氧 化二铁和细度的百分含量,及时进行调整,使各项数据符合工艺配方要求。磨出的黑生料经过斗式提升机提入生料库,化验室依据出磨生料质量情况,通过多库搭配和机械倒库方法进行生料的均化,经提升机提入两个生料均化库,生料经两个均化库进行搭配,将料提至成球盘料仓,由设在立窑面上的预加水成球控制装置进行料、水的配比,通过成球盘进行生料的成球。所成之球由立窑布料器将生料球布于窑内不同位置进行煅烧,烧出的熟料经卸料管、鳞板机送至熟料破碎机进行破碎,由化验室每小时采样一次进行熟料的化学、物理分析。根据熟料质量情况由提升机放入相应的熟料库,同时根据生产经营要求及建材市场情况,化验室将熟料、石膏、矿渣通过熟料微机配料系统进行水泥 配比,由水泥 磨机分别进行425号、5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 的粉磨,每小时采样一次进行分析检验。磨出的水泥 经斗式提升机提入3个水泥 库,化验室依据出磨水泥 质量情况,通过多库搭配和机械倒库方法进行水泥 的均化。经提升机送入2个水泥 均化库,再经两个水泥 均化库搭配,由微机控制包装机进行水泥 的包装,包装出来的袋装水泥 存放于成品仓库,再经化验采样检验合格后签发水泥 出厂通知单。 性能指标 Performance indicators 4.1 水泥 主要技术指标
(1)比重与容重:普通水泥 比重为3:1,容重通常采用1300公斤/立方米。
(2)细度:指水泥 颗粒的粗细程度。颗粒越细,硬化得越快,早期强度也越高。
(3)凝结时间:水泥 加水搅拌到开始凝结所需的时间称初凝时间。从加水搅拌到凝结完成所需的时间称终凝时间。硅酸盐水泥 初凝时间不早于45分钟,终凝时间不迟于6.5小时。实际上初凝时间在1~3h,而终凝为4~6小时。水泥 凝结时间的测定由专门凝结时间测定仪进行
(4)强度:水泥 强度应符合国家标准。
(5)体积安定性:指水泥 在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的均匀性能。水泥 中含杂质较多,会产生不均匀变形。
(6)水化热:水泥 与水作用会产生放热反应,在水泥 硬化过程中,不断放出的热量称为水化热。
(7)标准稠度:指水泥 净浆对标准试杆的沉入具有一定阻力时的稠度。
4.2 水泥 标准的修订
我国水泥 新标准与老标准相比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采用GB/T 17671—1999《水泥 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代替现行GB177—85《水泥 胶砂强度检验方法》;二是以ISO强度为基础修订了我国六大通用水泥 标准。
(1) GB/T 17671—1999《水泥 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标准制订
GB/T 17671—1999是我国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 679—1989制定的,于1999年2月8日发布,1999年5月1日起生效。
GB/T 17671—1999与GB177—85同属检验水泥 胶砂强度的“软练法”,即采用塑胶砂,4X4X160cm棱柱试体,将试体先进行抗折强度试验,折断后的两个半截试体再进行抗压强度试验。两者的核心差别在于胶砂组成不同,ISO方法采用的水灰比适中,灰砂比适中,特别是采用了级配标准砂,因而ISO方法检验得到的强度数值比GB-177方法更接近于水泥 在砼中的使用效果。
(2)六大水泥 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
a.水泥 胶砂强度检验方法改为GB/T 17671—1999方法
六大水泥 产品标准均引用GB/T 17671—1999方法作为水泥 胶砂的强度检验方法,不再采用GB 177—85方法。因此GB/T 17671—1999方法上升为强制性方法,而GB 177—85方法下降为推荐性方法。
b.水泥 标号改为强度等级
六大水泥 老标准实行以Kgf/cm2表示的水泥 标号,如32.5、42.5、42.5R、52.5、52.5R等。
六大水泥 新标准实行以Mpa表示的强度等级,如32.5、32.5R、42.5、42.5R、52.5、52.5R等,使强度等级的数值与水泥 28天抗压强度指标的最低值相同。
新标准还统一规划了我国水泥 的强度等级,硅酸盐水泥 分为三个等级6个类型,42.5、42.5R、52.5、52.5R、62.5、62.5R,其他五大水泥 也分3个等级6个类型即32.5、32.5R、42.5、42.5R、52.5、52.5R
c.强度龄期与各龄期强度指标设置
六大水泥 新标准规定的水泥 强度龄期均为3天、28天两个龄期,每个龄期均有抗折与抗压强度指标要求。 cement一词由拉丁文caementum发展而来,是碎石及片石的意思。水泥 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古罗马人在建筑中使用的石灰与火山灰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与现代的石灰火山灰水泥 很相似。用它胶结碎石制成的混凝土,硬化后不但强度较高,而且还能抵抗淡水或含盐水的侵蚀。长期以来,它作为一种重要的胶凝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
1756年,英国工程师J.斯米顿在研究某些石灰在水中硬化的特性时发现:要获得水硬性石灰,必须采用含有粘土的石灰石来烧制;用于水下建筑的砌筑砂浆,最理想的成分是由水硬性石灰和火山灰配成。这个重要的发现为近代水泥 的研制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1796年,英国人J.帕克用泥灰岩烧制出了一种水泥 ,外观呈棕色,很像古罗马时代的石灰和火山灰混合物,命名为罗马水泥 。因为它是采用天然泥灰岩作原料,不经配料直接烧制而成的,故又名天然水泥 。具有良好的水硬性和快凝特性,特别适用于与水接触的工程。
1813年,法国的土木技师毕加发现了石灰和粘土按三比一混合制成的水泥 性能最好。
1824年,英国建筑工人J.阿斯普丁取得了波特兰水泥 的专利权。他用石灰石和粘土为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后,在类似于烧石灰的立窑内煅烧成熟料,再经磨细制成水泥 。因水泥 硬化后的颜色与英格兰岛上波特兰地方用于建筑的石头相似,被命名为波特兰水泥 。它具有优良的建筑性能,在水泥 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1907年,法国比埃利用铝矿石的铁矾土代替粘土,混合石灰岩烧制成了水泥 。由于这种水泥 含有大量的氧化铝,所以叫做“矾土水泥 ”。
1871年,日本开始建造水泥 厂。
1877年,英国的克兰普顿发明了回转炉,并于1885年经兰萨姆改革成更好的回转炉。
1889年,中国河北唐山开平煤矿附近,设立了用立窑生产的唐山“细绵土”厂。1906年在该厂的基础上建立了启新洋灰公司,年产水泥 4万吨。
1893年,日本远藤秀行和内海三贞二人发明了不怕海水的硅酸盐水泥 。
20世纪,人们在不断改进波特兰水泥 性能的同时,研制成功了一批适用于特殊建筑工程的水泥 ,如高铝水泥 ,特种水泥 等。全世界的水泥 品种已发展到100多种,2007年水泥 年产量约20亿吨。
中国在1952年制订了第一个全国统一标准,确定水泥 生产以多品种多标号为原则,并将波特兰水泥 按其所含的主要矿物组成改称为矽酸盐水泥 ,后又改称为硅酸盐水泥 至今。2007年中国水泥 年产量约11亿吨。 装饰水泥选购与使用 Purchase and use of decorative concrete 6.1 装饰水泥 品种
装饰水泥 常用于装饰建筑物的表层,施工简单,造型方便,容易维修,价格便宜。品种有如下几种:
(1)白色硅酸盐水泥 :以硅酸钙为主要成分,加少量铁质熟料及适量石膏磨细而成。
(2)彩色硅酸盐水泥 :以白色硅酸盐水泥 熟料和优质白色石膏,掺入颜料、外加剂共同磨细而成。常用的彩色掺加颜料有氧化铁(红、黄、褐、黑),二氧化锰(褐、黑),氧化铬(绿),钴蓝(蓝),群青蓝(靛蓝),孔雀蓝(海蓝)、炭黑(黑)等。
装饰水泥 与硅酸盐水泥 相似,施工及养护相同,但比较容易污染,器械工具必须干净。
6.2 运用与选购
在家庭装修中,地砖、墙砖粘贴以及砌筑等都要用到水泥 砂浆,它不仅可以增强面材与基层的吸附能力,而且还能保护内部结构,同时可以作为建筑毛面的找平层,所以在装修工程中,水泥 砂浆是必不可少的材料。
许多客户认为,水泥 占整个砂浆的比例越大,其粘接性就越强,因此往往在水泥 使用的多少上与装修公司产生分歧。其实不然,以粘贴瓷砖为例,如果水泥 标号过大,当水泥 砂浆凝结时,水泥 大量吸收水分,这时面层的瓷砖水分被过分吸收就容易拉裂,缩短使用寿命。水泥 砂浆一般应按水泥 :砂=1:2(体积比)的比例来搅拌。
目前市场上水泥 的品种很多,有硅酸盐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 、矿渣硅酸盐水泥 等等,家庭装修常用的是硅酸盐水泥 。
6.3 使用水泥 的八忌
(1)忌受潮结硬
受潮结硬的水泥 会降低甚至丧失原有强度,所以规范规定,出厂超过3个月的水泥 应复查试验,按试验结果使用。 对已受潮成团或结硬的水泥 ,须过筛后使用,筛出的团块搓细或碾细后一般用于次要工程的砌筑砂浆或抹灰砂浆。对一触或一捏即粉的水泥 团块,可适当降低强度等级使用。
(2)忌曝晒速干
混凝土或抹灰如操作后便遭曝晒,随着水分的迅速蒸发,其强度会有所降低,甚至完全丧失。因此,施工前必须严格清扫并充分湿润基层;施工后应严加覆盖,并按规范规定浇水养护。
(3)忌负温受冻
混凝土或砂浆拌成后,如果受冻,其水泥 不能进行水化,兼之水分结冰膨胀,则混凝土或砂浆就会遭到由表及里逐渐加深的粉酥破坏,因此应严格遵照《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进行施工。
(4)忌高温酷热
凝固后的砂浆层或混凝土构件,如经常处于高温酷热条件下,会有强度损失,这是由于高温条件下,水泥 石中的氢氧化钙会分解;另外,某些骨料在高温条件下也会分解或体积膨胀。
对于长期处于较高温度的场合,可以使用耐火砖对普通砂浆或混凝土进行隔离防护。遇到更高的温度,应采用特制的耐热混凝土浇筑,也可在不泥中掺入一定数量的磨细耐热材料。
(5)忌基层脏软
水泥 能与坚硬、洁净的基层牢固地粘结或握裹在一起,但其粘结握裹强度与基层面部的光洁程度有关。在光滑的基层上施工,必须预先凿毛砸麻刷净,方能使水泥 与基层牢固粘结。
基层上的尘垢、油腻、酸碱等物质,都会起隔离作用,必须认真清除洗净,之后先刷一道素水泥 浆,再抹砂浆或浇筑混凝土。
水泥 在凝固过程中要产生收缩,且在干湿、冷热变化过程中,它与松散、软弱基层的体积变化极不适应,必然发生空鼓或出现裂缝,从而难以牢固粘结。因此,木材、炉渣垫层和灰土垫层等都不能与砂浆或混凝土牢固粘结。
(6)忌骨料不纯
作为混凝土或水泥 砂浆骨料的砂石,如果有尘土、粘土或其他有机杂质,都会影响水泥 与砂、石之间的粘结握裹强度,因而最终会降低抗压强度。所以,如果杂质含量超过标准规定,必须经过清洗后方可使用。
(7)忌水多灰稠
人们常常忽视用水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施工中为便于浇捣,有时不认真执行配合比,而把混凝土拌得很稀。由于水化所需要的水分仅为水泥 重量的20%左右,多余的水分蒸发后便会在混凝土中留下很多孔隙,这些孔隙会使混凝土强度降低。因此在保障浇筑密实的前提下,应最大限度地减少拌合用水。
许多人认为抹灰所用的水泥 ,其用量越多抹灰层就越坚固。其实,水泥 用量越多,砂浆越稠,抹灰层体积的收缩量就越大,从而产生的裂缝就越多。一般情况下,抹灰时应先用1:(3—5)的粗砂浆抹找平层,再用1:(1.5—2.5)的水泥 砂浆抹很薄的面层,切忌使用过多的水泥 。
(8)忌受酸腐蚀
酸性物质与水泥 中的氢氧化钙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物体积松散、膨胀,遇水后极易水解粉化。致使混凝土或抹灰层逐渐被腐蚀解体,所以水泥 忌受酸腐蚀。
在接触酸性物质的场合或容器中,应使用耐酸砂浆和耐酸混凝土。矿渣水泥 、火山灰水泥 和粉煤灰水泥 均有较好耐酸性能,应优先选用这三种水泥 配制耐酸砂浆和混凝土。严格要求耐酸腐蚀的工程不允许使用普通水泥 。 水泥 使用注意“四点” Note the use of cement "four point" 在完成了选购水泥 之后,并不意味着已经大功告成!拉法基专家特提醒消费者,正确选用合格的水泥 ,同时还要配合正确的使用方法。
对此,专家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注意砂浆的合理配比。例如,要按照使用的部位例如抹墙,贴地砖,贴墙砖等选择合适的砂浆比例,每次搅拌好的砂浆以在两个小时使用完毕为宜。
二、选用建材市场上专用的砂浆用砂,尤其要控制沙子质量的含泥,泥含量高将降低粘结程度。
三、瓷砖使用前应充分浸泡后(两小时以上)阴干,避免砂浆因失水降低强度;地砖宜用干铺,墙砖宜湿铺。
四、砂浆搅拌要均匀,拌制砂浆后建议在2小时30分钟内使用。
国家水泥 新标准GB175-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通用硅酸盐水泥 的定义与分类、组分与材料、强度等级、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包装、标志、运输与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通用硅酸盐水泥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76 水泥 化学分析方法(GB/T176-1996,eqv ISO680:1990)
GB/T203 用于水泥 中的粒化高炉矿渣
GB/T750 水泥 压蒸安定性试验方法
GB/T1345 水泥 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
GB/T1346 水泥 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2001,eqv ISO9597:1989)
GB/T1596 用于水泥 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T2419 水泥 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GB/T2847 用于水泥 中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
GB/T5483 石膏和硬石膏
GB/T8074 水泥 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GB9774 水泥 包装袋
GB12573 水泥 取样方法
GB/T12960 水泥 组分的定量测定
GB/T17671 水泥 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1999,idt ISO679:1989)
GB/T18046 用于水泥 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JC/T420 水泥 原料中氯离子的化学分析方法
JC/T667 水泥 助磨剂
JC/T742 掺入水泥 中的回转窑窑灰
3 定义与分类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通用硅酸盐水泥 Common Portland Cement
以硅酸盐水泥 熟料和适量的石膏、及规定的混合材料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4 4 分类
本标准规定的通用硅酸盐水泥 按混合材料的品种和掺量分为硅酸盐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 、矿渣硅酸盐水泥 、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和复合硅酸盐水泥 。各品种的组分和代号应符合5.1的规定。
关于水泥 标号
通用水泥 新标准是:GB175-1999《硅酸盐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 》、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 、火山灰硅酸盐水泥 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 》。从2001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
5 组分与材料
5.1 组分
通用硅酸盐水泥 的组分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
品种 代号
组 分
熟料+石膏 粒化高炉
矿渣 火山灰质
混合材料 粉煤灰 石灰石
硅酸盐水泥 P•I 100 - - - -
P•Ⅱ ≥95 ≤5 - - -
≥95 - - - ≤5
普通硅酸盐水泥 P•O ≥80且<95 >5且≤20a -
矿渣硅酸盐水泥 P•S•A ≥50且<80 >20且≤50b - - -
P•S•B ≥30且<50 >50且≤70b - - -
火山灰质硅酸盐
水泥 P•P ≥60且<80 - >20且≤40c - -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P•F ≥60且<80 - - >20且≤40d -
复合硅酸盐水泥 P•C ≥50且<80 >20且≤50e
a本组分材料为符合本标准5.2.3的活性混合材料,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 质量8%且符合本标准5.2.4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或不超过水泥 质量5%且符合本标准5.2.5的窑灰代替。
b本组分材料为符合GB/T203或GB/T18046的活性混合材料,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 质量8%且符合本标准第5.2.3条的活性混合材料或符合本标准第5.2.4条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或符合本标准第5.2.5条的窑灰中的任一种材料代替。
c本组分材料为符合GB/T2847的活性混合材料。
d本组分材料为符合GB/T1596的活性混合材料。
e本组分材料为由两种(含)以上符合本标准第5.2.3条的活性混合材料或/和符合本标准第5.2.4条的非活性混合材料组成,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 质量8%且符合本标准第5.2.5条的窑灰代替。掺矿渣时混合材料掺量不得与矿渣硅酸盐水泥 重复。
5.2 材料
5.2.1 硅酸盐水泥 熟料
由主要含CaO、SiO2、Al2O3、Fe2O3的原料,按适当比例磨成细粉烧至部分熔融所得以硅酸钙为主要矿物成分的水硬性胶凝物质。其中硅酸钙矿物不小于66%,氧化钙和氧化硅质量比不小于2.0。
5.2.2 石膏
5.2.1.1 天然石膏:应符合GB/T 5483中规定的G类或M类二级(含)以上的石膏或混合石膏。
5.2.1.2 工业副产石膏:以硫酸钙为主要成分的工业副产物。采用前应经过试验证明对水泥 性能无害。
5.2.3 活性混合材料
符合GB/T203、GB/T18046、GB/T1596、GB/T2847标准要求的粒化高炉矿渣、粒化高炉矿渣粉、粉煤灰、火山灰质混合材料。
5.2.4 非活性混合材料
活性指标分别低于GB/T203、GB/T18046、GB/T1596、GB/T2847标准要求的粒化高炉矿渣、粒化高炉矿渣粉、粉煤灰、火山灰质混合材料;石灰石和砂岩,其中石灰石中的三氧化二铝含量应不大于2.5%。
5.2.5窑灰
符合JC/T742的规定。
5.2.6 助磨剂
水泥 粉磨时允许加入助磨剂,其加入量应不大于水泥 质量的0.5%,助磨剂应符合JC/T667的规定。
6 强度等级
6.1 硅酸盐水泥 的强度等级分为42.5、42.5R、52.5、52.5R、62.5、62.5R六个等级。
6.2 普通硅酸盐水泥 的强度等级分为42.5、42.5R、52.5、52.5R四个等级。
6.3 矿渣硅酸盐水泥 、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复合硅酸盐水泥 的强度等级分为32.5、32.5R、42.5、42.5R、52.5、52.5R六个等级。
注:R——早强型(主要是3d强度较同强度等级水泥 高
7 技术要求
7.1 化学指标
化学指标应符合表2规定。
表2 %
品种 代号
不溶物
(质量分数) 烧失量
(质量分数) 三氧化硫
(质量分数) 氧化镁
(质量分数) 氯离子
(质量分数)
硅酸盐水泥 P•I ≤0.75 ≤3.0
≤3.5
≤5.0a
≤0.06c
P•Ⅱ ≤1.50 ≤3.5
普通硅酸盐水泥 P•O - ≤5.0
矿渣硅酸盐水泥 P•S•A - - ≤4.0 ≤6.0b
P•S•B - - -
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P•P - - ≤3.5
≤6.0b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P•F - -
复合硅酸盐水泥 P•C - -
a如果水泥 压蒸试验合格,则水泥 中氧化镁的含量(质量分数)允许放宽至6.0%。
b如果水泥 中氧化镁的含量(质量分数)大于6.0%时,需进行水泥 压蒸安定性试验并合格。
c当有更低要求时,该指标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
7.2 碱含量(选择性指标)
水泥 中碱含量按Na2O+0.658K2O计算值表示。若使用活性骨料,用户要求提供低碱水泥 时,水泥 中的碱含量应不大于0.60%或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
7.3 物理指标
7.3.1 凝结时间
硅酸盐水泥 初凝不小于45min,终凝不大于390min;
普通硅酸盐水泥 、矿渣硅酸盐水泥 、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和复合硅酸盐水泥 初凝不小于45min,终凝不大于600min。
7.3.2 安定性
沸煮法合格。
7.3.3 强度
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通用硅酸盐水泥 ,其不同各龄期的强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单位为兆帕
品 种 强度等级 抗 压 强 度 抗 折 强 度
3d 28d 3d 28d
硅酸盐水泥
42.5 ≥17.0 ≥42.5 ≥3.5 ≥6.5
42.5R ≥22.0 ≥4.0
52.5 ≥23.0 ≥52.5 ≥4.0 ≥7.0
52.5R ≥27.0 ≥5.0
62.5 ≥28.0 ≥62.5 ≥5.0 ≥8.0
62.5R ≥32.0 ≥5.5
普通硅酸盐水泥 42.5 ≥17.0 ≥42.5 ≥3.5 ≥6.5
42.5R ≥22.0 ≥4.0
52.5 ≥23.0 ≥52.5 ≥4.0 ≥7.0
52.5R ≥27.0 ≥5.0
矿渣硅酸盐水泥
火山灰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复合硅酸盐水泥 32.5 ≥10.0 ≥32.5 ≥2.5 ≥5.5
32.5R ≥15.0 ≥3.5
42.5 ≥15.0 ≥42.5 ≥3.5 ≥6.5
42.5R ≥19.0 ≥4.0
52.5 ≥21.0 ≥52.5 ≥4.0 ≥7.0
52.5R ≥23.0 ≥4.5
7.3.4 细度(选择性指标)
硅酸盐水泥 和普通硅酸盐水泥 以比表面积表示,不小于300m2/kg;矿渣硅酸盐水泥 、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和复合硅酸盐水泥 以筛余表示,80μ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10%或45μ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30%。
8 试验方法
8.1组分
由生产者按GB/T12960或选择准确度更高的方法进行。在正常生产情况下,生产者应至少每月对水泥 组分进行校核,年平均值应符合本标准第5.1条的规定,单次检验值应不超过本标准规定最大限量的2%。
为保证组分测定结果的准确性,生产者应采用适当的生产程序和适宜的方法对所选方法的可靠性进行验证,并将经验证的方法形成文件。
8.2 不溶物、烧失量、氧化镁、三氧化硫和碱含量
按GB/T176进行试验。
8.3 压蒸安定性
按GB/T750进行试验。
8.4 氯离子
按JC/T420进行试验。
8.5 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和安定性
按GB/T 1346进行试验。
8.6 强度
按GB/T17671进行试验。但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复合硅酸盐水泥 和掺火山灰质混合材料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在进行胶砂强度检验时,其用水量按0.50水灰比和胶砂流动度不小于180mm来确定。当流动度小于180mm时,须以0.01的整倍数递增的方法将水灰比调整至胶砂流动度不小于180mm。
胶砂流动度试验按GB/T2419进行,其中胶砂制备按GB/T17671进行。
8.7 比表面积
按GB/T8074进行试验。
8.8 80μm和45μm筛余
按GB/T1345进行试验。
9 检验规则
9.1 编号及取样
水泥 出厂前按同品种、同强度等级编号和取样。袋装水泥 和散装水泥 应分别进行编号和取样。每一编号为一取样单位。水泥 出厂编号按年生产能力规定为:
200×104t以上,不超过4000t为一编号;
120×104t~200×104t,不超过2400t为一编号;
60×104t~120×104t,不超过1000t为一编号;
30×104t~60×104t,不超过600t为一编号;
10×104t~30×104t,不超过400t为一编号;
10×104t以下,不超过200t为一编号。
取样方法按GB12573进行。可连续取,亦可从20个以上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总量至少12kg。当散装水泥 运输工具的容量超过该厂规定出厂编号吨数时,允许该编号的数量超过取样规定吨数。
9.2 水泥 出厂
经确认水泥 各项技术指标及包装质量符合要求时方可出厂。
9.3 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项目为7.1、7.3.1、7.3.2、7.3.3条。
9.4 判定规则
9.4.1 检验结果符合本标准7.1、7.3.1、7.3.2、7.3.3条为合格品。
9.4.2 检验结果不符合本标准7.1、7.3.1、7.3.2、7.3.3条中的任何一项技术要求为不合格品。
9.5 检验报告
检验报告内容应包括出厂检验项目、细度、混合材料品种和掺加量、石膏和助磨剂的品种及掺加量、属旋窑或立窑生产及合同约定的其他技术要求。当用户需要时,生产者应在水泥 发出之日起7d内寄发除28d强度以外的各项检验结果,32d内补报28d强度的检验结果。
9.6 交货与验收
9.6.1 交货时水泥 的质量验收可抽取实物试样以其检验结果为依据,也可以生产者同编号水泥 的检验报告为依据。采取何种方法验收由买卖双方商定,并在合同或协议中注明。卖方有告知买方验收方法的责任。当无书面合同或协议,或未在合同、协议中注明验收方法的,卖方应在发货票上注明“以本厂同编号水泥 的检验报告为验收依据”字样。
9.6.2 以抽取实物试样的检验结果为验收依据时,买卖双方应在发货前或交货地共同取样和签封。取样方法按GB12573进行,取样数量为20kg,缩分为二等份。一份由卖方保存40d,一份由买方按本标准规定的项目和方法进行检验。
在40d以内,买方检验认为产品质量不符合本标准要求,而卖方又有异议时,则双方应将卖方保存的另一份试样送省级或省级以上国家认可的水泥 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进行仲裁检验。水泥 安定性仲裁检验时,应在取样之日起10d以内完成。
9.6.3 以生产者同编号水泥 的检验报告为验收依据时,在发货前或交货时买方在同编号水泥 中取样,双方共同签封后由卖方保存90d,或认可卖方自行取样、签封并保存90d的同编号水泥 的封存样。
在90d内,买方对水泥 质量有疑问时,则买卖双方应将共同认可的试样送省级或省级以上国家认可的水泥 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进行仲裁检验。
10. 包装、标志、运输与贮存
10.1 包装
水泥 可以散装或袋装,袋装水泥 每袋净含量为50kg,且应不少于标志质量的99%;随机抽取20袋总质量(含包装袋)应不少于1000kg。其它包装形式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但有关袋装质量要求,应符合上述规定。水泥 包装袋应符合GB9774的规定。
10.2 标志
水泥 包装袋上应清楚标明:执行标准、水泥 品种、代号、强度等级、生产者名称、生产许可证标志(QS)及编号、出厂编号、包装日期、净含量。包装袋两侧应根据水泥 的品种采用不同的颜色印刷水泥 名称和强度等级,硅酸盐水泥 和普通硅酸盐水泥 采用红色,矿渣硅酸盐水泥 采用绿色;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和复合硅酸盐水泥 采用黑色或蓝色。
散装发运时应提交与袋装标志相同内容的卡片。
10.3 运输与贮存
水泥 在运输与贮存时不得受潮和混入杂物,不同品种和强度等级的水泥 在贮运中避免混杂。 shuini
水泥
cement
一种细磨材料,加入适量水后成为塑性浆体,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并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粘结在一起,形成坚固的石状体的水硬性胶凝材料。水泥 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中使用量最大的一种建筑材料和工程材料,广泛用于建筑、水利、道路、石油、化工以及军事工程中。近年来,工业发达国家的水泥 产量因需要量基本达到饱和,水泥 年产量已趋于平稳或下降,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水泥 产量则增长较快,例如:1983年世界水泥 产量为900Mt,中国的水泥 产量则为100Mt。
沿革 大约2000年前,希腊和古罗马人在建筑工程中使用了一种石灰和火山灰的混合物,它们在水中缓慢反应生成坚硬的固体,这是最早应用的水泥 。19世纪初,英、法等国将粘士化的石灰(或泥灰岩)经烧结成为水硬性材料,当其中氧化铝和氧化硅含量之和达到20%~35%时,称为天然水泥 。这种水泥 的烧成温度低,不控制成分。1824年英国人J.阿斯普丁用石灰石和粘土的人工混合物烧成一种水硬性的胶凝材料,它在凝结硬固后的颜色、外观和当时英国用于建筑的优质波特兰石头相似,故称之为波特兰水泥 。他为此取得了专利,1825年,在英国建厂生产。但阿斯普丁所得产物。因烧成温度低而质量不够好。真正类似于现在的波特兰水泥 是1850年英国人I.C.约翰孙制造的。从此开始了波特兰水泥 工业。一百多年来,硅酸盐水泥 的生产工艺和性能不断得到改进,同时又研制了为数众多的新品种,迄今已发展到100多种水泥 。
中国在1889年于唐山建立了第一座水泥 厂,1906年在唐山成立启新洋灰股份有限公司(见启新水泥 厂),开创了中国的水泥 工业。1949年的水泥 产量为660kt,到1984年已达 120Mt,水泥 品种也从单一的硅酸盐水泥 发展至60多个品种。(见彩图中国大型水泥 厂之一──湘乡水泥 厂)
分类 水泥 的分类方法有多种:①根据生产的原料性质分为天然水泥 、有熟料水泥 (用石灰石和粘土按所需成分配合,在较高温度下煅烧得到的产物称为熟料)和无熟料水泥 (利用粉煤灰、高炉矿渣等工业废料或天然火山灰与石灰、水玻璃等碱性激发剂以及石膏按比例磨细,不经煅烧而制得的水泥 )。②根据水泥 的性能,可分为快硬水泥 (早强水泥 )、低热水泥 、膨胀水泥 、耐酸水泥 、耐火水泥 等。③根据用途,可分为油井水泥 、大坝水泥 、喷射水泥 、海工水泥 等。④根据水泥 中主要化学成分,分为硅酸盐水泥 、铝酸盐水泥 (高铝水泥 )、磷酸盐水泥 等,后者应用较少。虽然水泥 的品种繁多,但95%以上属硅酸盐水泥 类,只是根据工程的要求改变其中化学组成,或在使用时加入某些调节性能的物质而已。
硅酸盐水泥 一类以高碱性硅酸盐为主要化合物的水硬性水泥 的总称(在西方国家通称波特兰水泥 )。它是将钙质(石灰石等)和铝硅酸质(粘土等)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磨细后在水泥 窑内经高温(约1720K)煅烧,得到水泥 熟料,再与适量的石膏共同研磨至一定细度而制得的。
性能 硅酸盐水泥 的相对密度为3.1~3.2。水泥 与水接触会放出热量,经过一定时间便凝结(不同品种的水泥 有不同的凝结时间)。为保证水泥 有合适的凝结时间,常加入适量的石膏,化肥工业副产品磷石膏、氟石膏也可作代用品。石膏的加入量主要决定于水泥 熟料中铝酸盐的含量,加入量以三氧化硫计不能超过3.5%。水泥 应有良好的体积安定性。凝结后的水泥 在空气中和水中很快硬固并具有机械强度(抗压和抗折强度)。一般以水泥 :砂=1:2.5的砂浆试样在水中养护3天、7天和28天的抗压和抗折强度,均符合国家标准作为水泥 的强度指标,以kg/cm□计,并以28天的抗压强度的数值称为水泥 的标 n.: concrete, slurry, unsound cement, cement, grey powder, made by burning lime and clay, that sets hard after mixing with water and is used in building to stick bricks together or for making very hard surfaces n. ciment 水泥社区 水泥村 水泥街道 材料 建筑 百科大全 造纸 玻璃 印刷 陶瓷 江西 土木工程 山东 企业 建材 临沂 涂料 生态 环保 健康 绿色 更多结果...
污染源 石灰石 硅酸盐 污染治理新建 烟囱 乙醇 备忘录 俯视 溶剂 装置 起重机 湿度 硫酸 虚线 原料 烧杯 法令 卡车 主管 量筒 专业 热带 功率 破碎 雷电 轨道 润滑 手推车 容积 冷却 小车 总计 重建 规格 总机 订货 储存 配件 杂质 环保 消防 编制 负责人 装运 型号 定量 磨盘 夜间 器皿 链条 快速 无烟煤 顺时针 重心 烘干 耐火材料 毛重 烟煤 褐煤 更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