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四川省邛崃市水口镇 Qionglai City Water Town |
乡镇概况
水口镇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陲,文井江畔,四川邛崃市以西7公里,东与临邛镇、北与大同乡、南与平乐镇相邻,西与油榨乡、南宝乡、大邑县接壤。属于山区乡镇,全镇辖12个行政村,1个社区,176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106.24平方公里,总人口2300余人,是西路片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自然资源
水口镇是邛崃市的西大门第一大镇乡,国家级旅游景点天台山环线邛芦路贯穿全境。文井江两岸南北高、东西低,山丘坝均有,水资源极其丰富,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植被、宜人的气候,年均气温13℃,降雨量1659毫米,无霜期230天,适宜农作物生长,属亚热带针阔叶林带,森林覆盖率70%,境内竹、木、中药材、珍稀动物和石灰石矿丰富。全镇有丰富的森林,竹子资源,名优产品,主要是年出栏优质的成都麻羊约6000余只。茶叶2000余亩,年产20余万斤干茶。农业占有主导产业地位,最具特色的是六大基地(蚕桑基地、制种基地、色块基地、秋海椒基地、竹源基地、茶叶基地)等产业。
基础设施
辖区内有工商、信用社、电力、卫生、派出所、林业工作站、农技服务站等7个派出机构;有高完中一所、初中2所,小学6所,幼儿园2所,幼儿入园率和小学升学率均达到98%;有中心卫生院2个,村级医疗机构15个,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普及率达85%;集镇自来水普及率60%,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70%,村村通水泥路、村村通电视、村村通电话,科普教育宣传面达80%。水口镇集贸市场繁荣,每月赶集9天,逢2、5、8日赶集,日交易额约为10--15万元。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4328男7589女6739家庭户户数3943家庭户总人口(总)13969家庭户男7377家庭户女65920-14岁(总)25320-14岁男13250-14岁女120715-64岁(总)1025215-64岁男551915-64岁女473365岁及以上(总)154465岁及以上男74565岁及以上女799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3843 |
|
水口镇位于江华瑶族自治县中部,东邻贝江乡,南接小圩镇,西与清塘壮族乡相邻,北与湘江乡、花江乡接壤。东西长14公里,南北宽12公里。境内有冯河、崇河两河汇流。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属山区地形,年降雨量14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22℃。
水口镇辖:水口街、水源、源潭子、第四4个居委会;暗冲、泮水、高滩、山门、大车洞、山马、文亮、金源、得贵9个村委会。
水口镇原名城关镇,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山区小城镇,是江华瑶族自治县的老县城。1995年5月撤区并乡建镇将原高滩乡并入水口镇。至2003年全镇总面积84.95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4个居民委员会,2090户818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79人,瑶族6549人,壮族211人,城区面积1.5平方公里。
水口镇不仅是林区的交通要道,也是连接广东的主要通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而吸引了众多的商贾来此经商发财,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是瑶胞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森林资源、水能资源都非常丰富,又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旅游休闲的理想去处。 |
|
水口镇位于德化县东北部,东经118°2′,北纬25°42′,与仙游、永泰、尤溪三县交界。镇人民政府所在地——湖坂村,海拔250米,距县城46公里,距省城福州150公里。土地总面积260.31平方公里,耕地1.47万亩。全镇分102个自然村,设16个村民委员会,110个村民小组。2004年末人口1.73万人,均系汉族。海外华侨、华裔和港澳台同胞2000多人。水口镇是革命老区,1944年3月,中共福建省委机关从永泰青溪转移到水口镇昆坂村坂里自然村,成为抗日战争时期福建省委领导全省革命的中心。
宋、明两代,水口镇隶属永宁乡清泰里(淳湖一带属常平乡杨梅中团);清代属清泰里丘坂社和南埕社(淳湖一带属梅中里淳湖社);民国时期隶属德化县第二区,设水口乡;解放后,设德化县第三区;1956年8月,改为水口区;1958年10月成立水口人民公社;1984年9月改为水口乡;1992年7月撤乡建镇。
水口镇地处浐溪和涌溪的下游,地势南北高,中部较低。境内群峰林立,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30多座,其中石牛山主峰海拔1781.6米,地形错综复杂,气候因地而异。年平均气温17.6℃,全年无霜期226-282天,年降雨量1600毫米左右。
水口镇的交通、通讯便捷。福州经德化至漳平的省道203线横穿镇区中部;乡村公路形成网络,总长190多公里,其中柏油路24公里,水泥路127公里。各行政村均开通了程控电话,建立电视接收站或有线电视网。
水口镇是一个风景幽美、闻名遐迩、正在开发的旅游胜地。
石牛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集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为一体,是旅游、观光、朝圣、健身、休闲的好去处。森林公园东临水口镇境内的墘头、北接承泽、梨坑,西至浐溪,南连南埕镇的石龙溪。范围涉及水口镇的榜上、昆坂、梨坑、承泽、村场等村,总面积9.7万亩(6472公顷),于2003年12月通过了国家级森林公园的评审。
久负盛名的石牛山,以其山腰石壶池中石牛和顶峰有一巨石状似牛头而得名。石牛山主峰海拔1781.6米,素以峰险、石怪、树奇、洞幽闻名,是我国两处放射状古火山爆发口之一,有龙泉洞、碧虚洞、飞凤石、老龟征途等景点百来处。山岗石林遍布,成片的原始红豆杉与数十种国家保护珍贵树种郁郁葱葱。石牛山闻名始于南宋,绍兴年间,闽清道人张慈观与章、肖两道人结义,云游四方,来到石牛山,遇魑魅,仗剑与之连斗数日,如今山顶岩石数十处脚印、指纹以及剑插石、铁砧石、洗剑泉传为当时斗魅之遗迹。石牛山上的石壶殿,始建于南宋,历来香火不断,声名远播台、港澳及东南亚。1984年重新修建。山顶尚有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演法台。晴天,登临石牛山顶峰,极目千里,饱览仙、莆、泉名山风光,境界开阔,气派非凡,令人心旷神怡。每年秋夏到此浏览的游客络绎不绝。
泉州十八景之一有“华东第一瀑”之誉的岱仙瀑布发源于石牛山的赤石溪,流经山势雄浑的飞仙山峰,飞泻直下184米,其瀑布宽110多米,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晴天,阳光直射,水帘闪闪发光,彩虹时隐时现,像彩绸飞舞,似巨幅珠帘下垂;阴天,溅瀑飞花如烟如雾如尘,倩影隐隐约约;清晨,山谷弥漫乳白色的浓雾,浩渺苍茫,扑朔迷离,观者如浮飘空中,畅游仙山琼阁。
1999年开发的岱仙溪竹筏漂流,从亮天湾至赤石口渡口,途经九濑、九潭、九弯十八曲,全长10公里,有“闽中第一漂”之称。两岸奇峰竞秀,怪石嶙峋,绿树成荫,花果飘香,山、水、石、树相映成趣。沿途有石柱擎天、苏潭映月、金牛戏水、树中树、莲花呈祥、仙人岛等景点,有古松、榕树、樟、楠等千年名木上百种。一路上,可边欣赏山水奇观,边品尝民间传说,尽情领略神奇大自然的优美风光。
石牛山度假村在距石牛山主峰数百米处,配备有宾馆、别墅、人工湖等,可满足夜宿石牛山的需求,让人们去感受“天下第一牛”的独特神韵。
中共福建省委旧址(坂里)位于德化县水口镇东南的石牛山麓,与永泰、仙游交界,海拔900多米,省委旧址(坂里)修建工程于2002年8月动工建设,省委旧址陈列馆于2003年6月竣工并正式开馆。陈列馆位于水口镇昆坂村坂里,占地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2002年7月,省委旧址(坂里)被命名为泉州市第三批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6月,被命名为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列馆自开馆以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中小学生纷纷前来陈列馆追慕先烈英风,接受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日平均接待受教育者200多人次。
水口的优势在于山。全镇有林地面积33万多亩,森林覆盖率达82.1%,是泉州三个重点林业乡镇之重点,为德化最大的林区。林木蓄积量171.92万立方米,毛竹林3.3万亩,立竹量558.35万株。树种繁多,主要有杉、松、栲树等,还有珍贵的樟树、红豆杉、楠木等。1987年以来,全镇掀起营造工程林热潮,万亩松脂林基地、万亩速生丰产毛竹林基地已初具规模。年销售商品材1万多立方米,毛竹30多万支,商品笋300多吨。水口镇还是德化的水果主产区,李、柑桔、桃、柿、梨、板栗、油柰、酸梅等水果面积2.3万亩,人均1.5亩。2004年全镇水果投产面积2.3万亩,产量9654吨。
水口镇水利资源十分丰富。德化县最大的溪流浐溪和第二大的溪流涌溪在该镇汇合流入永泰。可开发水利资源12万千瓦,已建成水电站19座,总装机容量107490千瓦,全部并入县电网,供电充足。水口镇的主要矿产资源有黄金、磁铁、高岭土、石灰石、花岗岩石、石英石、叶腊石、铜等,其中淳湖金矿、铅锌矿尤为著名。
2004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2656亿元,其中农业产值0.6389亿元,工业产值0.6267亿元;粮食总产量6949吨,企业总产值1.814亿元;财政收入294.22万元,旅游业直接收入101.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96元。
企业以农、林产品加工为主,其中竹木加工企业21家。产品有车木、陶瓷配件、包装箱材料、藤草编织、木屑加工及各种家具;芙蓉李、酸梅、竹、蔬菜等加工企业13家。全镇形成以湖坂为中心,辐射村场、丘坂、墘头公路沿线的“一点三线”企业经济带,以及华安竹木制品有限公司等“公司+农户”企业的生产格局。
水口镇自古以来是浐溪下游农副产品集散地,商业贸易活跃。1998年以来,水口镇进行镇区改造,铺设水泥路,安装路灯,建设农贸市场,商业店铺发展到200多间,每年贸易成交额2000万元以上。
全镇有中学1所、小学10所、幼儿园2所。有影剧院、文化室、老人活动室等文化娱乐场所。镇有中心卫生院,村村有卫生所。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2910男6761女6149家庭户户数3721家庭户总人口(总)12408家庭户男6342家庭户女60660-14岁(总)36750-14岁男18210-14岁女185415-64岁(总)829415-64岁男447015-64岁女382465岁及以上(总)94165岁及以上男47065岁及以上女471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2243 |
|
水口镇位于龙州县西北部,因两条发源于越南的河流在镇内交汇而得名,是国家一级口岸之一,镇政府驻地距县城35公里,东与武德乡、霞秀乡毗邻,南接下冻镇,西部、北部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56公里。全镇总面积183平方公里,辖10个村委会,1个居会委,120个自然屯,总人口20964人。全镇耕地面积39859亩,水田7800亩,旱地3200多亩。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主要经济作物有甘蔗、木薯、香蕉、果蔗、西瓜等,主要特产有桄榔粉、山黄皮果,矿产资源有金、铅、锌矿。
水口是一个边关重镇,历史悠久,气候怡人,民风淳朴,交通便利,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镇内有着优美的自然景观、奇异的民俗风情和珍贵的历史文物。中越界河两岸风光、中越烈士墓园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镇内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景点就有苏保德衣冠墓、奉村炮台、水口二炮台、业秀园(陆荣廷故居)四处,当前以苏保德衣冠墓、奉村炮台(311高地)等景点的保存、开发最为完好,随着沿边三级公路等边境建设大会战建设项目的竣工,这些旅游景点将涣发更加迷人的光彩。
311高地又名奉村炮台,位于水口镇西面,距水口集镇2.5公里。中法战争(公元1885年)以后,清末抗法名将士苏元春奉旨边疆,为了巩固国防,抗御外侮,用了近二十年时间,在中越边界线上建立了关、隘、卡和炮台等一系列国防设施,奉村炮台建于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是这些设施中规模较大的一处。奉村炮台海拔311米,1979年我边防某部进驻炮台后,对原有设施进行了修葺、加固和扩建,并把它命名为311高地,从山脚到山顶共有622级台阶。主、副炮台共6座,建筑在周围1平方公里的几个不同高度的山峰上,与越南隔河相望,登高眺望,中越界河两岸风景和越方景物尽收眼底。
1998年2月,驻守311高地的边防某部撤离后,311高地交由龙州县旅游局管理,1998年5月被列为龙州县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被中共南宁地委、南宁地区行署、中国人民解放军南宁军分区共同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并对景区进行了大量维修,修筑了一条l公里的水泥道路与沿边三级公路相接,使311高地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目前,311高地已成为龙州县一个著名的旅游度假景区,景区内停车、饮食、住宿、娱乐等设施齐全,每到节假日,都有大量游客到景区旅游、休闲。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21309男11297女10012家庭户户数5677家庭户总人口(总)21157家庭户男11186家庭户女99710-14岁(总)50030-14岁男26050-14岁女239815-64岁(总)1486515-64岁男806915-64岁女679665岁及以上(总)144165岁及以上男62365岁及以上女818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1076 |
|
水口镇位于信宜市南部,距信宜市区10公里,距茂名市区80公里,207国道贯穿南北,规划中的洛湛铁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镇面积123.5平方公里,辖20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6.7万人。
该镇是著名侨乡,是广东省工业卫星镇之一,该镇山地综合开发效益好,“三高”农业发展快,全镇形成金牌“鉴江红糯”荔枝、优质香蕉、龙眼、黄红烟、北运莱等拳头产品的农业新格局,拥有信宜最大的香蕉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有云母、花岗岩等10多种矿产资源。工业主要有造纸、陶瓷、建材、家具、皮子套、竹器加工等。
该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交通发达,全镇建成二级公路26公里,村村通公路,水电、通讯发达,城镇建设初具规模。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51695男26187女25508家庭户户数13512家庭户总人口(总)51480家庭户男26055家庭户女254250-14岁(总)201630-14岁男109970-14岁女916615-64岁(总)2756315-64岁男1331315-64岁女1425065岁及以上(总)396965岁及以上男187765岁及以上女2092户口本地住在本地48070 |
|
水口镇地处黔、桂、湘三省边陲,位于黎平县东南部,镇所在地距县城37公里,是黎平县南下两广的重要通道,与洪州、德顺、中朝、顺化、肇兴、龙额、雷洞等乡镇毗邻,辖3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03个自然寨,258个村民小组7390户33827人,是黎平县第二大镇。全镇共有51个党支部,党员689名,其中女党员21名。镇内以侗族、苗族为主聚居,总面积26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115亩,其中水田面积15278亩,人均耕地0.45亩。属边远贫困的典型山区。全镇通公路9个村,通电37个村,通程控电话10个村,各项基础设施落后。境内平均海拔425M,年平均气温16.4℃,年降雨量1100毫米,无霜期290—300天。
全镇国民生产总值9181万元(其中第一产业4569万元、第二产业3000万元、第三产业1612万元),人均纯收入950元,人均产粮314公斤。截止2003年底各项存款余额135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100万元,资产总额1389万元。全年共完成财税收入863556.56元。
镇内主产木材、茶叶、中药材、植物油及商品牛、羊等农牧产品,油茶籽年产量达1500000公斤,松脂平均年产量150000公斤,百合年产量80000公斤,茯苓年产量30000公斤,天麻年产量4000公斤,茶叶年产量30000公斤,罗汉果年产量1000公斤,竹笋年产量90000公斤,其它中药材年产量70000公斤,肉类产品1641吨,禽、蛋产量60吨,猪年存栏15004头、出栏12485头,牛年存栏14285头、出栏8447头,羊年存栏16296头、出栏11244头。家禽年存栏63821只、出栏57607只。镇内森林履盖率61.8%,其中91--92年世行贷款植造的3.48万亩的杉木林长势喜人。
原水口区辖水口镇、南江乡、已流乡、东郎乡、安民乡、雷洞瑶乡、牙双乡、肇兴乡、新平乡9个乡镇。1992年撤并建新水口镇辖原水口镇、南江乡、已流乡、东郎乡、安民乡5个小乡镇。
水口镇境内以侗、苗为主多种民族交错聚居,民族文化底蕴浓厚,各种民族传统节日、活动十分丰富。水口村新寨---农历正月初八的“圣母节”广大村民穿着民族盛装吹芦笙比赛、跳民族舞蹈、唱侗族酒令歌,此节日隔年举行一次,热闹非凡。平善村--农历八月十八“团圆节”村民们着盛装、吹芦笙、载歌载舞庆祝丰收。美嫩村--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开展斗牛、球赛、棋类、斗画眉比赛等活动。胜利村--农历七月初七“新米节”开展斗牛、球赛、唱侗戏、琵琶歌比赛等活动。己流村--农历正月初五祭庙、祭祖,广大村民穿着民族盛装、白布长街歌舞祭庙(用家织的白布铺置通往庙宇的道路),为期七天的祭社活动,邻近村寨均受邀前来参加,节日气氛异常隆重。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31809男16812女14997家庭户户数7579家庭户总人口(总)31780家庭户男16786家庭户女149940-14岁(总)96920-14岁男54450-14岁女424715-64岁(总)2044315-64岁男1049315-64岁女995065岁及以上(总)167465岁及以上男87465岁及以上女800户口本地住在本地31525 |
|
炎陵县水口镇是炎陵南片交通枢杻,电力供输和商贸中心,水泥公路直接连通南片其他5个乡镇,106国道纵贯全镇。是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同志主持连队建党的纪念地,1927年-1928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中国工农红军数次进驻水口,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文自然资源丰富 全镇辖20个村,1个居民委员会;170个村民小组,10个居民小组;面积199.7平方公里。2005年末有耕地面积12686亩(其中水田11493亩,旱土1193亩);山林面积25.3万亩(其中林地21.06万亩);森林覆盖率71%,木材蓄积量50.5万立方米;河溪干流40余公里;年末总人口15762人(其中农业人口3935户,14484人,非农业人口1278人),男性人口8267人,女性人口7395人,农村劳动力8389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0.9‰;死亡率7.5‰,自然增长率3.4‰;初步建成新农村示范村一个。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85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562万元,林业产值593万元,牧业产值1762万元,渔业产值8万元,服务业产值180万元;农作物播种面积28022亩,其中粮食作物21927亩,经济作物6095亩,其主要产品产量粮食8326吨,其中稻谷8039吨,油料101吨,茶叶4吨,水果260吨,水产品12吨,生猪出栏26920头,年末存栏12980头,耕牛存栏1477头,家禽出笼26300羽,禽蛋产量21吨,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50亩,幼林抚育2590亩,油茶垦复1300亩,笋竹两用林300亩,木材生产量6500立方米,楠竹生产量5万根。
电力资源丰富 建有3万千伏和1.5万千伏升(变)压站各一座,是炎陵县“三点一园”工业区的一个重要工业发展点区。目前,全镇境内建成水电站15座,装机容量达4.5万千瓦。镇域内拥有各类企业542家,其中较大规模企业7家(阿尔法化工厂、天元化工厂、湘顺硅业公司、和鑫硅厂、宏发硅厂、神农玻纤厂、横溪江硅厂),从业人员1965人,年完成企业总产值1.2亿元,工业产值6600万元,税金、产值比2000年增长1倍以上。主要产品有硅铁、玻纤、工业氯酸钾、木材、楠竹、红砖、石灰石等。
城镇发展迅速 城镇面积达到1平方公里,城镇街道、环卫排污、供水、供电设施完备,镇区设有公安、汽车客运、交通警察、国税、地税、工商、邮政、电信、信用社、中国移动、联通等分支机构;拥有石油加油站;集市有农贸市场、商贸宽广的一条街和商住小区,大型宾馆、酒楼、饮食店多家。
红色旅游胜地 拥有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连队建党纪念地――叶家祠,毛泽东同志旧居――桥头江家,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旧址――朱家祠,红军打靶场――松山坝。同时,水口镇还得存有独具特色的晚清客家民居――戴家大屋和赖家大屋等等。
交通、通讯网络健全 全镇21个村(居)委会开通程控电话,建成移动、联通信号发射塔5座,信息畅通无阻。全镇公路总长159公里,其中国道22公里,县道23公里,乡道34公里,村(林)道80公里,贯通两广、江西省要道;拥有各类汽车70余辆(含农用车),手扶拖拉机(含耕田机)90辆。
经济发展迅速 全镇社会消费品销售额8500万元,集市贸易成交额超亿元,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600万元,人均2320元,农民人均纯收2150元。
社会事业发达 全镇有科技示范户215户,其中省级1户,市级25户,县级189户,科技培训人数2550人;各类学校3所,其中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合格幼儿园1所,幼教托儿所5所,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年巩固率小学为99.8%,中学98.5%;建有万册图书馆1个,年末藏书6.2万册;有中心医院1所,村级卫生室16个,医生52人;新建敬老院1所,近1000㎡,入住人员30人;计划生育率达99%。
水口镇连续3年评为株洲市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4948男7824女7124家庭户户数4149家庭户总人口(总)14217家庭户男7281家庭户女69360-14岁(总)29710-14岁男15390-14岁女143215-64岁(总)1061815-64岁男563215-64岁女498665岁及以上(总)135965岁及以上男65365岁及以上女706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4032 |
|
水口镇地处铜梁县城东北部,距县城15公里,交通便利。全镇幅员面积23平方公里,人口11234人,辖1个居委会、10个村、65个社。
该镇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揽,坚持“心贴群众,超常发展”为主题,以“兴工富镇”为中心,认真落实县委“2363”发展战略和农业“222”工程的发展思路,奋力拼搏,强抓机遇,狠抓招商引资工作和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
该镇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生产布局、农业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优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积极推广杂优良种,全镇粮食种植面积2500亩,水果总产量450吨。蚕桑、种养殖等支柱产业不断壮大,年产茧124吨,水禽饲养量达到70万只, 2000亩撑绿竹长势良好。
积极改造和提升特色农业:以粉葛为特色的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如火如荼,重庆市铜梁县天星寨粉葛食品有限公司“天星寨”牌粉葛系列产品开发,进一步做大做强了该镇粉葛产业,年产优质野生葛粉500余吨,实现销售收入800余万元;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产量和质量,使君子、棕制品产业得到加强和发展,年产鲜使君子500余吨,产值500余万元,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使君子基地;扩大棕制品生产加工规模和品种,扩大销售市场,规范市场运作,形成水口棕制品的特色优势。
基础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遂渝高速公路出入口距离水口镇7公里。镇村道路全部硬化,且形成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通信事业迅猛发展,全镇程控电话总装机容量2000门,电话普及率70%。
招商引资再结硕果。已引进工业企业3家落户铜梁金龙工业园区,重庆金驰皮鞋厂征地5.5亩,投资850万元;重庆新艺印务公司投资1000万元的印刷企业将于今年10月建成投产,成为铜梁第一家上规模上档次的印刷包装企业;注册资金50万元的重庆市天星寨葛粉有限公司落户该镇,现产品已投放市场。
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全镇有小学1所,集贸市场1个,镇级中心医院1所,文化站1所,广播电视站1所。农村群众文化体活动日益丰富,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进一步提高,全镇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 |
|
水口镇位于八步区西南部,东北与苍梧县沙头、石桥镇相邻,南面与苍梧县犁埠镇接壤,西南与苍梧县六堡、狮寨镇相接,西边与昭平县富罗镇毗邻,北与贺州市大平瑶族乡相邻,镇政府所在地距八步区政府驻地84公里。全镇现辖6个行政村,114个村民小组,2002年末总人口11771人。
全镇总面积169平方公里。现有森林面积21.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7%,用材林11万亩,占森林面积的55%,年可产木材5000立方米;经济林5.6万亩,占森林面积的25%;拥有八角林2.48万亩,年可产八角100多吨;松脂林5.5万亩,年可产松脂800多吨;竹子1.55万亩,年可产竹子1800吨;速生桉树林2万亩。全镇现有耕地面积7260亩,其中水田面积4605亩,有微型耕田机588台,有63%的耕地面积实行机械耕作。2002年粮食总产量417万公斤,其中稻谷339万公斤,人均有粮354公斤,全镇建有沼气池1456座,入户率达58%,初具沼气生态建设规划。全镇盛产松木、松脂、八角、毛楠竹、甜笋竹、香菇、蜂蜜等,地下矿藏丰富,主要有黄金、石英石等。
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5573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271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184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118万元。财政收入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38元。全镇现拥有木器加工厂6家,石英矿厂2家。在建的小水电站10家,装机容量达到l0500千瓦。
公路经水口通往贺州、梧州,镇内公路贯通6个行政村96个村民小组,有4个行政村实行了农网改造,解决生产生活用电农户1830户,占全镇总户数的72%,全镇6个行政村开通了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通讯便利。
全镇现有中学1所,小学7所,在职教职工135人,在校学生2117人:现有镇级图书馆1个,藏书达5000多册。 |
|
乡镇简介
水口镇位于乐山市城西5公里处,海拔高度:385米.因位于青衣江、地理位置大渡河、临江河一江三河出口交汇地带而得此名。水口镇位眉山、乐山大佛和郭沫若故居三大旅游胜地中心地域,幅员面积20.68平方公里,可耕地8000亩,人口1.82万人,辖11个村,76个经济社和1个社区,4个居民小组。从90年代初期开始,水口镇党委、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度重视农业产业结构高速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镇党委、政府提出了“以工业强镇、以农业富民”的发展思路,因势利导,以市场为契机,引导村民大力发展无公害优质蔬菜,全镇共发展蔬菜种植面积4000余亩。使菜农民增收450万元;另外,大力发展农业经纪人等中介组织,每年外销青椒、匣子、豇豆、苦瓜、四季豆等蔬菜1500万斤,年增收150万元,确保菜农在田边就能销售蔬菜,逐步引导农民向农业标准化、商品化、市场化迈进。
行政辖区
水口镇下辖村:徐月村谢村埝塘村石羊村周陆村周桥村金坝村石古村雷坝村张徐坝村罗李坝村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8137男8937女9200家庭户户数5401家庭户总人口(总)18026家庭户男8875家庭户女91510-14岁(总)31440-14岁男15710-14岁女157315-64岁(总)1308415-64岁男648215-64岁女660265岁及以上(总)190965岁及以上男88465岁及以上女1025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7155乡属学校
乐山市中区水口镇中心小学
乐山市中区水口镇初级中学
乐山市中区水口镇周桥小学
乐山市中区水口镇罗李坝小学 |
|
水口镇地处彬县南塬,境内平均海拔1000-1300米,总面积67.04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31099.31亩,人均约1.9亩。水口镇塬面地形大致似“川”字形,东西两塬窄而较短,中塬宽而较长,县道彬底公路贯穿其中,全镇入村道路已全部砂石化。镇政府驻地水口村,距县城约11公里,交通较为便利。
彬县自商以来3100余年的城镇历史变迁中,水口地区曾有过一段辉煌。北魏盛兴二年(公元468年)设白土县,治所在今彬县西南十里水口塬,是关中通往豳州城(今县城)及丝绸之路西行古道的必经之地。隋开皇三年(公元584年)改白土县为新平县,移县治于今城中。
水口镇人杰地灵,公孙贺是水口镇吕兴村人,为汉代名将。水口镇九田村,有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肥水之战”前秦王符坚墓。公孙贺墓(在今祁家崖村)与符坚墓均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水口是彬县的历史名镇,是彬县南塬的中心集镇,1998年,经省政府批准,水口撤乡设镇。
全镇辖12个村民委员会,到2007年年底,全镇共4032户,68个村民小组,16556人。
2007年,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新农村建设统揽全局,扎实工作,狠抓落实,全镇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了7623万元,较上年增长12.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30元,较上年增长9%。
(一)农村经济蓬勃发展,新村建设起步良好。
1、果业生产迈上新台阶。在狠抓挂果园和幼园管理的同时,筹集苗木款2.4万元,购买优质无公害苗木4.8万株,对去年新建果园3000亩进行了补植。全镇苹果园累计达到13000亩,水果总产量7600吨,实现产值1,520万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490元,较上年增长10%。
2、草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镇畜禽饲养总量达到23100头(只),大家畜存栏350头。特别是形成了一批养殖示范村,祁家崖规模养猪已达到35户,张家堡肉牛养殖20户。2007年全镇饲草产量150万斤,产值达20万元。
3、劳务经济迅速发展。全年输出劳务人员2168人,累计3160人;其中省内1517人,省外651人,实现劳务收入2097万元。
4、通村油路建设成绩显著。继续抢抓全省通村油路建设的机遇,完成投资61万元,修建了张家堡、雷村、九田、吕兴4个村 12.5公里的通村油路;投资15万元,对大王村2.9公里道路进行了砂石化。5 条路建成后,解决了8000余群众行路难问题。
5、新村建设实现新突破。镇上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坚持标准、注重实效”的原则,继续抓好张家堡、九田2个示范村新村建设,张家堡村新建住户20户、房屋160间,九田村新建住户11户、房屋70间,给排水工程、通电工程、主副街道水泥路铺筑工程等基础设施全面完工。
6、林业生产不断巩固。一是在绿色家园建设上,绿化镇村道路7条8.5公里,栽植国槐树6240株,四旁植树4.5万株。二是在退耕还林工作上,完成1000亩补植任务,完成了400亩酸枣接大枣任务。三是2850亩中幼林进行了抚育。
7、招商引资成绩喜人,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河北客商投资50万元,建成水口镇永宏面粉厂,且已投产;水口街个体户投资60万元,建成水口加油站,目前已正式运营。投资200万元拟建的苹果气调库,正在洽谈中。
(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教育创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一是对小学教育布点进行了调整。今年撤销吕兴、九田、上长初小、小王完小并入西留完小和水口中心校。二是投资90万元的祁家崖小学教学楼前期准备工作到位,现已工程招标阶段。三是投资65万元建成水口中心校综合楼一栋,10月份已投入使用。四是狠抓教育教学质量。上学期期末考试水口中心校名列全县第一、学区名列全县第三,3名教师受到县委、县政府表彰奖励。五是积极实施农村“两馆一站一室”建设,建成张家堡村全民健身广场一座,配有篮球杆、健身器材等设施。
(三)安全创建工作成效明显。一是按照“基层综治队伍抓提高、治安中心户长抓巩固、群防群治组织抓发展、矛盾纠纷调处抓延伸”的要求,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二是对村治保、调解、巡逻队、治安中心户长等人员进行充实,并且加强了培训。三是开展创建“平安村”活动。吕兴、雷村、水口3个村已达到了“平安村”创建的要求。四是全年查处各类治安案件6起,处理各类民事纠纷20起,有力地维护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为92%以上。 |
|
安徽省来安县水口镇是安徽省195个中心建制镇之一,滁州市的东窗口,来安县的南大门,全镇总面积185.9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2万人,辖36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1个水稻良种场,22家企业,36家镇直单位,城镇建城区4.8平方公里,城镇化人口2.28万人,城镇化率36.8%,流动人口5000余人。蚌宁高速公路、104国道贯穿而过。交通便捷,集贸繁荣,经济发展迅猛。
水口汉墓群
水口汉墓群位于水口镇东0.5公里处的上蔡村下蔡生产队,占地约2000平方米,地面平坦,无坟冢遗迹。墓地北300米处为汉时建阳县城址。1978年前后,因建水口草席厂掘出2座棺墓,椁长4米,宽1.5米;棺长2.4米。棺椁均以卯榫构结,表面油漆光亮可鉴,棺内无遗骸。随葬品尚存铁剑、铜镜、五铢钱、梳子及丝织品残片等。经考证,该墓群属新莽时期墓葬。
周球墓,位于新安镇东南9公里处的水口镇清水村周大郢生产队。墓地北高南低,地势差为12米。该墓坐北朝南,前有石狮4对,恩坊1座,占地2000平方米。1967年,该墓地面建筑全部被毁,墓地废为农田。周球为清代太子少保,本县水口镇周大郢人。清道光十年版《来安县志》有传。 |
|
水口镇地处兴宁市最南端,由原水口、下堡、宋声三镇合并而成,素有“南大门”和“司城”之美誉,是梅州三大古镇和省中心镇之一,属红色革命老区。镇政府距市区约28公里,行政区域总面积230平方公里,总人口7.8万人。境内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兴畲高速、S120线、S225线和梅华公路横跨全镇,梅江、琴江、宁江交错贯穿而过。
境内山水资源、矿产资源相当丰富。随着大水口的合成,新的党政班子凭着水口特有的区位优势、中心镇潜能和纯朴的民风,以“三市”战略为指导,大力树立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政府形象,为诸多有识之士投资置业水口,为水口的建设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众人划浆开大船。勤劳勇敢的水口人民将与聪明能干的在外乡亲及各届人士携手合作,共同把水口这片红土地建设成为后发有为、活力四射、团结奋进的和谐新水口。
财务公开
兴宁市水口镇2009年第一季度财务公开
井下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615.0元,收入 10692.4元,支出 10181.0元,本季结余615.0 元。
石下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2210.5元,收入 7200.0元,支出 6500.0元,本季结余2210.5 元。
官岭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25.0元,收入 9560.0元,支出 9560.0元,本季结余25.0 元。
东升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2604.1元,收入 7350.0元,支出 4989.0元,本季结余2604.1 元。
光华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63904.7元,收入 2560.0元,支出 59678.5元,本季结余63904.7 元。
洋槐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136.1元,收入 7100.0元,支出 6994.0元,本季结余136.1 元。
洋新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2281.9元,收入 17352.0元,支出 17182.5元,本季结余2451.4 元。
盐米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26271.8元,收入 6115.0元,支出 16995.0元,本季结余26271.8 元。
水洋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4547.3元,收入 515668.8元,支出 511121.5元,本季结余4547.3 元。
小丰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1378.2元,收入 31151.0元,支出 30468.1元,本季结余1378.2 元。
彭洞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27832.2元,收入 489800.0元,支出 479140.0元,本季结余27832.2 元。
英勤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303.0元,收入 7672.0元,支出 7369.0元,本季结余303.0 元。
水东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1197.2元,收入 22330.0元,支出 21608.0元,本季结余1197.2 元。
益华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4901.8元,收入 0.0元,支出 0.0元,本季结余4901.8 元。
达新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2951.5元,收入 18678.5元,支出 16405.4元,本季结余2951.5 元。
荷树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914.5元,收入 42500.0元,支出 42536.0元,本季结余914.5 元。
大坑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4765.8元,收入 17850.0元,支出 13491.7元,本季结余4765.8 元。
邹洞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2965.7元,收入 70679.7元,支出 73341.7元,本季结余2965.7 元。
光夏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121.8元,收入 16400.0元,支出 16282.0元,本季结余121.8 元。
河口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44806.9元,收入 7880.0元,支出 98975.0元,本季结余44806.9 元。
黎光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13.4元,收入 363130.0元,支出 363122.0元,本季结余13.4 元。
布头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12326.5元,收入 25000.0元,支出 32311.0元,本季结余12326.5 元。
博溪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1482.7元,收入 29100.0元,支出 27906.0元,本季结余1482.7 元。
群兴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1007.0元,收入 7256.0元,支出 6631.0元,本季结余1007.0 元。
先锋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807.3元,收入 4000.0元,支出 3234.0元,本季结余807.3 元。
前锋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21770.8元,收入 0.0元,支出 5384.0元,本季结余21770.8 元。
教美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38164.5元,收入 4800.0元,支出 5700.0元,本季结余38164.5 元。
松陂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195.2元,收入 7240.0元,支出 7089.0元,本季结余195.2 元。
双成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1042.5元,收入 25460.0元,支出 24460.0元,本季结余1042.5 元。
璜江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761.0元,收入 55223.5元,支出 59723.0元,本季结余761.0 元。
宋声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18.0元,收入 17740.2元,支出 17800.2元,本季结余18.0 元。
径下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4400.0元,收入 0.0元,支出 0.0元,本季结余4400.0 元。
共寨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118.5元,收入 0.0元,支出 0.0元,本季结余118.5 元。
茂兴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124.6元,收入 2983.1元,支出 6414.6元,本季结余124.6 元。
森丰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2281.9元,收入 17352.0元,支出 17182.5元,本季结余2451.4 元。
下畲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7219.9元,收入 11817.0元,支出 4643.0元,本季结余7219.9 元。
新坪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2307.5元,收入 9445.0元,支出 7138.5元,本季结余2307.5 元。
坪畲村第一季度数据未更新
领导机构
董海文 党委书记、人大主席 主持党委、人大的全面工作
吴远青 党委副书记、镇长 主持政府的全面工作
潘启东 党委副书记 协助书记主持党委日常工作、党群、信访、政法、维稳、
圩镇开发
张苑龙 党委委员、副镇长 协助镇长主持政府日常工作、计育、卫生
张云青 副镇长 农业、农机、水利、规划
罗东强 副镇长 国土、林业
钟自红 副镇长 企业、环保、安全生产
吴国彬 党委委员、人大副主席 人大、公路、交通、扶贫、旅游
陈天文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纪检
潘光辉 党委委员、武装部长 人武、民兵、城监、财贸
王慈珍 党委委员 组织人事、协管卫生
谢秋莹 党委委员 教育、科技、妇联
李予民 党委委员 宣传、文化、广播、民政、残联
何妙军 党委委员 党政办、人才劳保、协管林业
李志雄 党委委员 合作医疗、侨务统战、经管、统计、协管农业
幸志辉 党委委员 兼司法所所长、协管政法
范春锋 党校校长 党校、协管组织人事 |
|
一、镇域概况
水口镇位于南雄市东南部,距市区21公里,与本市黄坑、南亩、江头、黎口、湖口等镇相邻,西南面与江西省全南县陂头镇接壤。境内有市属中型水库宝江水库、小型水库梅花水库和泷头林场。全镇总面积114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910亩(其中水田16821亩,旱地 10089亩),林地面积8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4万亩。全镇辖13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现有总人口23679人,其中农业人口22322人,居有少数民族畲族。
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情况
水口镇是著名的革命老区。1932年7月,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央红军入粤作战史上历时最久,歼敌最多,影响最大的战役──水口战役就在此发生。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水口镇社会经济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 1、行政、 企事业机构设置较为完善。 水口镇是南雄南山片区域中心镇,法院、工商、税务、邮政、电信、供电、保险、信用等部门都在此设立了中心办事机构;烟草公司也在此设立了水口烟站、河坪烟站,负责烟叶生产与收购工作。 2、交通、通讯十分便利。 境内有二级水泥县道342线,338线纵横贯穿,客运、贷运十分便利,通往周边地区的道路全面实现水泥硬底化,所有行政村都通了公路,其中80%的行政村通了水泥路。全镇固定电话实现了程控化,建有全球通、联通移动电话卫星信号地面接收站,国内外通讯畅通无阻。 3、文教、卫生事业全面发展。 基础教育设施完善,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全镇现有完全小学11所、初级中学1所, 薄弱学校改造工作完成了95%;建有文化中心大楼,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全镇;拥有卫生院1所,乡村医疗站13个, 初级卫生保健得到全面普及。 4、农、林生产。 水口镇主产黄烟、水稻、花生、大豆、西瓜以及木材、毛竹、丛生竹、松香等,其中优质烟为支柱产业,优质稻、花生、丛生竹为南雄市的重要生产基地。
三、资源优势及招商引资情况
水口镇南部为山区,中、北部为丘陵地带,境内有浈江河及浈江河支流宝江河纵横贯穿,水力发电资源非常丰富,除原有宝江电站、水口电站外,2002年已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了泷头电站、和平一级电站、和平二级电站,其中泷头电站已建成发电,和平一级电站、和平 二级电站正在紧张施工建设,预计2003年底可完工投产发电
四、农业概况
水口镇农业资源丰富,具备种植亚热带季风气候作物的自然条件,农业以黄烟、优质稻、花生为主。近年来,水口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正逐步向基地化、特色化、产业化方面发展。
主要高产高效农作物产品
1、粮食作物:
优质水稻1460亩、超甜玉米500亩。
2、经济作物:
黄烟19000亩、地膜花生、西瓜、大豆、朝天椒
3、养殖业:
甲鱼、淡水鱼(鲩鱼)
4、林业:
速生丰产林2100亩、松林41000亩、毛竹3100亩、丛生竹25000亩、白果3000亩、栗子1000亩、三华李2500亩。 |
|
水口镇位于广东省开平市东郊,总面积80.1平方公里,总人口7万多人。古称单水口,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城镇。驰名中外的 “广合腐乳”、“金山火蒜”和“水口白菜”为当地特产。2007年,财政收入9117.1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21%,财政收入总量在开平市排第一位。
水口镇地理环境优越,水陆交通方便,是台山、新会、鹤山、开平的交汇处,设有对外开放口岸,325国道、佛开高速公路、开阳高速公路、江开公路贯通全境,东通香港、澳门和广州、深圳、珠海,西至湛江、海南岛。商贸往来便利,通讯事业发达,全镇装有程控电话一万多门,供水、供电保障,镇内旅业配套完善,有侨联大酒店、月亮酒店等数十家旅店,由外商投资3亿港元、配套星级酒店的“雅乐苑”高尚住宅小区已进入筹建阶段。水口镇已成为经商办企业的“黄金宝地”。
水口镇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首批重点工业卫星镇。由于该镇有优越的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客商前来办厂经商,成为江门地区个体私营企业发展较多的镇。水暖器材、纺织、小五金、摩托车零配件是当地的特色工业,水口镇已发展成为全国有名的水暖器材生产基地。据统计,目前全镇工商业户已发展到3695家,其中工业企业800多家,从事水暖卫浴生产的企业就达468家。水暖卫浴产业从业人员2万多人,华艺、希恩、迪丽奇、胜发、彩洲等十多家水暖卫浴企业产值超亿元,水暖卫浴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继2002年10月被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命名为“水龙头生产基地”后,2007年2月又被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命名为“水暖卫浴生产基地”。纺织业成为了水口镇继水暖卫浴业后的第二支柱产业,年产值占全镇工业产值的50%以上,更有奔达第二纺织城和富琳纺织制衣有限公司第二期工程这两个大型项目落户水口。
镇内建有占地面积128亩,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广场面积20000平方米的全国最大的卫浴设备展贸中心;建有1公里长216间二层美观、宽敞、适用的商铺,建筑面积共35810平方米的水暖卫浴商贸街。为了增强水暖卫浴业核心竞争力,在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去年投资380万元兴建总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的水口科技创新中心大楼和配备各项科研设施。2000年至2007年分别成功地举办了七届中国(水口)水暖卫浴设备展销洽谈会,对该镇的招商引资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以“卫展效应”为契机,2002年、2003年成功引入了世界著名卫浴企业意大利吉星集团公司和著名品牌西班牙赛道陶瓷阀芯公司在该镇投资办企业。新引入世界铜材生产量排名第七的韩国大昌工业株式会社使该镇的水暖卫浴产业链渐趋完善。
水口镇重视品牌战略,以品牌强工业。到目前止,全镇有希恩、华艺、乔顿等3家企业获得“中国水龙头十大知名品牌”称号, “Huayi”、“Hongkee”、“海鸿升”、“乔顿”、“广合”和“广中皇”等六个商标获得广东省著名商标称号;“广合”、“华艺”、“广中皇”等荣获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广合腐乳”还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近年,镇内设有工业集中地,吸引了国内外的水暖卫浴企业前来落户办企业,进一步壮大了水口水暖卫浴产业。此外,水口镇还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加强资源整合和利用,吸引了电子、电器、化纤、制衣、纺织、食品、五金、塑料、水暖器材等25家企业落户沙冈。
农业设施完善,基础扎实。近年来,水口镇对农业结构进行了科学调整,传统农业正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目前,建有“三高”农业基地47个,其中丰产优质粮食基地11个共8560亩,优质塘鱼基地5个共2820亩,果蔗基地1个1000亩,常年蔬菜基地3个共1600亩,花卉基地2个947亩,闻名遐迩的金山火蒜每年种植4000亩;三鸟、皇鸽、母猪、美国肉蛙养殖场20个。
目前,水口镇已成为农、工、商、贸于一体,功能齐全的小城镇。文体活动活跃,是著名的粤剧演员、艺术家红线女的故乡,2000年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镇”、2004年被评为“广东省卫生镇”。现水口镇是广东省的中心镇、卫生先进镇、科技专业镇、小城镇建设中心镇、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单位,城乡规划、建设高标准进行。为创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水口镇计划筹资建设污水处理厂,预计在近年可投入运作 |
|
古蔺县辖镇。1951年建水口乡,1958年设水口公社,1984年复水口乡,1992年庙林、九岭两乡与水口乡合并建水口镇。位于县境东南部,东与贵州省接壤,与贵州茅台酒厂隔河相望。距县城98公里。面积200平方公里,人口3.2万。辖水口、平阳、长石、碧云、金钟、白腊、付里、马跃、天成、槐场、正龙、碧河、庙山、天富、水井、九坝、长坝、大平、方平、樟树、民德、台沙、合兴、中平、木林、环山、青龙、望江、密腊、九岭、浮营、来龙、瓦房、田榜、兰平35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34872男18513女16359家庭户户数7757家庭户总人口(总)34834家庭户男18489家庭户女163450-14岁(总)111470-14岁男59310-14岁女521615-64岁(总)2166615-64岁男1152015-64岁女1014665岁及以上(总)205965岁及以上男106265岁及以上女997户口本地住在本地34537 |
|
福建省古田县水口镇
水口镇地处闽江中游,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东距福州84公里,西距南平89公里,是水口电站库区搬迁的重镇之一,因其有闽江航道、316国道等便利交通运输条件,又有古田南大门之称.水口镇辖6个村、2个居委会,人口1.1万多人,村民主要以食用菌生产、网箱养鱼、水果种植等生产为主.因果园经济效益比农田高,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水口镇水果种植面积已达10000亩,其中脐橙3000亩,油奈3000亩,枇杷2000亩,还有橄榄、桃子等,果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
广东省惠州市水口镇 Water Town,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
惠州市水口街道办事处水口镇(水口街道办事处)位于惠州市区的东部,是省政府确定的首批中心镇之一。全镇总面积120平方公里,辖有17个行政村和3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约11万人,其中户籍人口5万多人,外来人口6万人。2007年上半年全办上半年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如下:1、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1-6月份,我办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75亿元,同比增长23.5%。三大产业总产值35.84亿元,同比增长19.4%;其中工业产值29亿元,同比增长18.2%;第三产业产值6.03亿元,同比增长27.5%;农业产值0.81亿元,同比增长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6亿元,同比增长12.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税收总额6966万元,增长42.4%,其中,国税3966万元,增长37.1%,地税3000万元,增长50%。人均纯收入2958元,同比增长7%。
。近年来,水口街道办事处先后荣获“广东省群众性体育活动先进单位”、“惠州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六好示范镇”、“惠州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六好先进乡镇党委”和“惠州市创建文明城市十佳文明小城镇”等称号。
第三产业
随着水口街道办事处工业妁不断发展以及工业园区的日益壮大,在水口街道办事处居住的人口将越来越多、人们生活需要娱乐、休闲和购物、这就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水口距离惠州中心城区 仅4公里左右,往来惠州极其方便;自驾车经惠澳大道十分钟以内即可到达惠州市中心,属于惠城区15分钟居家半径之内,可以很好地依托惠州城区完善的配套;水口距大亚湾区仅20分钟车程,在大亚湾工作的人群进出惠城区必须经过水口街道办事处大湖溪地带,水口将成为大亚湾重要的后勤居住中心,同时也将成为惠澳大道沿线经济区的重要居住基地。
水口街道办事处第三座业蓬勃发展,随着“蓝波湾花园洋房”、“东江明珠生态园林高尚社区”等一批打造居住经典的房地产项目落户,及占地十万平方米的大型商贸城的规划建设,未来水口将形成以房地产为龙头,以商贸、旅游、休闲娱乐为依托,以环境培育为基础的第三产业发展格局。 |
|
水口镇位于滁州东首,来安县南部重镇,104国道、蚌宁高速、西气东输贯穿全境,新来河穿越南北直达长江,是南京经济1小时都市圈核心层,全镇面积123.5平方公里,下辖24个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4.1万人。
水口镇工业迅速崛起,商贸十分繁荣,经济发展前景广阔。近几年,水口镇狠抓经济建设,发挥地方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效益农业发展迅速,小南瓜和芦蒿生产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席蔺草生产形成规模,建成了万亩优质水稻和油料生产基地。佳枫钢构件、长达塑料制品、迎春草席、三星服装等一批民营企业成为当地骨干企业;联华、华联超市、苏果店、海尔、海信电器等连锁店落户水口。随着商贸园区的建成,吸引了千家万户向园区聚集,活跃了商贸流通。2004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5亿元,财政收入近一千万元,超1000万元产值的企业就有6家,并出现了2家超亿元产值的企业,初步形成了钢构件、塑料制品、服装、蔺草、粮油等生产加工五大支柱产业。 |
|
水口镇 水口镇位于德化县东北部,胵溪下游,距县城31千米。人口17686人(2003年末)。辖16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湖坂村。103省道过境。泉州市重点林区镇。景点有岱仙瀑布、石牛山风景区和石壶古寺。 [代码]350526106:~201亭坑村 ~202丘坂村 ~203凤坪村 ~204上湖村 ~205久住村 ~206祥光村 ~207八逞村 ~208樟境村 ~209村场村 ~210湖坂村 ~211淳湖村 ~212毛厝村 ~213昆坂村 ~214梨坑村 ~215承泽村 ~216榜上村
[沿革]1958年置水口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改镇。1997年,面积302.3平方千米,人口1.8万,辖湖坂、淳湖、上湖、凤坪、久住、亭坑、丘坂、祥光、八逞、樟镜、毛厝、承泽、村场、梨坑、榜上、昆坂16个村委会。 |
|
水口镇 水口镇位于古田县南部,距县城22千米。东、南与闽清县相邻,西南与延平区接壤。辖2个居委会、6个行政村。外福铁路、316国道过境,闽江航运要地。 [代码]350922107:~001水口居委会 ~002朝天桥居委会 ~201湾口村 ~202溪岚村 ~203汶潭村 ~204水潮村 ~205嵩溪村 ~206岭边村
[沿革]宋代曾为古田县治。1986年析莪洋镇置水口镇。1997年,面积150平方千米,人口1.3万,辖湾口、溪岚、汶潭、水潮、岭边、嵩溪6个村委会和水口、朝天桥2个居委会。 |
|
水口镇
水口镇位于德化县东北部,东经118°2′,北纬25°42′,与仙游、永泰、尤溪三县交界。镇人民政府所在地——湖坂村,海拔250米,距县城46公里,距省城福州150公里。土地总面积260.31平方公里,耕地1.47万亩。全镇分102个自然村,设16个村民委员会,110个村民小组。2004年末人口1.73万人,均系汉族。海外华侨、华裔和港澳台同胞2000多人。水口镇是革命老区,1944年3月,中共福建省委机关从永泰青溪转移到水口镇昆坂村坂里自然村,成为抗日战争时期福建省委领导全省革命的中心。
宋、明两代,水口镇隶属永宁乡清泰里(淳湖一带属常平乡杨梅中团);清代属清泰里丘坂社和南埕社(淳湖一带属梅中里淳湖社);民国时期隶属德化县第二区,设水口乡;解放后,设德化县第三区;1956年8月,改为水口区;1958年10月成立水口人民公社;1984年9月改为水口乡;1992年7月撤乡建镇。
水口镇地处浐溪和涌溪的下游,地势南北高,中部较低。境内群峰林立,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30多座,其中石牛山主峰海拔1781.6米,地形错综复杂,气候因地而异。年平均气温17.6℃,全年无霜期226-282天,年降雨量1600毫米左右。
水口镇的交通、通讯便捷。福州经德化至漳平的省道203线横穿镇区中部;乡村公路形成网络,总长190多公里,其中柏油路24公里,水泥路127公里。各行政村均开通了程控电话,建立电视接收站或有线电视网。水口镇是一个风景幽美、闻名遐迩、正在开发的旅游胜地。
石牛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集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为一体,是旅游、观光、朝圣、健身、休闲的好去处。森林公园东临水口镇境内的墘头、北接承泽、梨坑,西至浐溪,南连南埕镇的石龙溪。范围涉及水口镇的榜上、昆坂、梨坑、承泽、村场等村,总面积9.7万亩(6472公顷),于2003年12月通过了国家级森林公园的评审。
久负盛名的石牛山,以其山腰石壶池中石牛和顶峰有一巨石状似牛头而得名。石牛山主峰海拔1781.6米,素以峰险、石怪、树奇、洞幽闻名,是我国两处放射状古火山爆发口之一,有龙泉洞、碧虚洞、飞凤石、老龟征途等景点百来处。山岗石林遍布,成片的原始红豆杉与数十种国家保护珍贵树种郁郁葱葱。石牛山闻名始于南宋,绍兴年间,闽清道人张慈观与章、肖两道人结义,云游四方,来到石牛山,遇魑魅,仗剑与之连斗数日,如今山顶岩石数十处脚印、指纹以及剑插石、铁砧石、洗剑泉传为当时斗魅之遗迹。石牛山上的石壶殿,始建于南宋,历来香火不断,声名远播台、港澳及东南亚。1984年重新修建。山顶尚有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演法台。晴天,登临石牛山顶峰,极目千里,饱览仙、莆、泉名山风光,境界开阔,气派非凡,令人心旷神怡。每年秋夏到此浏览的游客络绎不绝。
泉州十八景之一有“华东第一瀑”之誉的岱仙瀑布发源于石牛山的赤石溪,流经山势雄浑的飞仙山峰,飞泻直下184米,其瀑布宽110多米,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晴天,阳光直射,水帘闪闪发光,彩虹时隐时现,象彩绸飞舞,似巨幅珠帘下垂;阴天,溅瀑飞花如烟如雾如尘,倩影隐隐约约;清晨,山谷弥漫乳白色的浓雾,浩渺苍茫,扑朔迷离,观者如浮飘空中,畅游仙山琼阁。
1999年开发的岱仙溪竹筏漂流,从亮天湾至赤石口渡口,途经九濑、九潭、九弯十八曲,全长10公里,有“闽中第一漂”之称。两岸奇峰竞秀,怪石嶙峋,绿树成荫,花果飘香,山、水、石、树相映成趣。沿途有石柱擎天、苏潭映月、金牛戏水、树中树、莲花呈祥、仙人岛等景点,有古松、榕树、樟、楠等千年名木上百种。一路上,可边欣赏山水奇观,边品尝民间传说,尽情领略神奇大自然的优美风光。
石牛山度假村座落在距石牛山主峰数百米处,配备有宾馆、别墅、人工湖等,可满足夜宿石牛山的需求,让人们去感受“天下第一牛”的独特神韵。
中共福建省委旧址(坂里)位于德化县水口镇东南的石牛山麓,与永泰、仙游交界,海拔900多米,省委旧址(坂里)修建工程于2002年8月动工建设,省委旧址陈列馆于2003年6月竣工并正式开馆。陈列馆位于水口镇昆坂村坂里,占地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2002年7月,省委旧址(坂里)被命名为泉州市第三批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6月,被命名为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列馆自开馆以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中小学生纷纷前来陈列馆追慕先烈英风,接受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日平均接待受教育者200多人次。
水口的优势在于山。全镇有林地面积33万多亩,森林覆盖率达82.1%,是泉州三个重点林业乡镇之重点,为德化最大的林区。林木蓄积量171.92万立方米,毛竹林3.3万亩,立竹量558.35万株。树种繁多,主要有杉、松、栲树等,还有珍贵的樟树、红豆杉、楠木等。1987年以来,全镇掀起营造工程林热潮,万亩松脂林基地、万亩速生丰产毛竹林基地已初具规模。年销售商品材1万多立方米,毛竹30多万支,商品笋300多吨。水口镇还是德化的水果主产区,李、柑桔、桃、柿、梨、板栗、油柰、酸梅等水果面积2.3万亩,人均1.5亩。2004年全镇水果投产面积2.3万亩,产量9654吨。
水口镇水利资源十分丰富。德化县最大的溪流浐溪和第二大的溪流涌溪在该镇汇合流入永泰。可开发水利资源12万千瓦,已建成水电站19座,总装机容量107490千瓦,全部并入县电网,供电充足。水口镇的主要矿产资源有黄金、磁铁、高岭土、石灰石、花岗岩石、石英石、叶腊石、铜等,其中淳湖金矿、铅锌矿尤为著名。
2004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2656亿元,其中农业产值0.6389亿元,工业产值0.6267亿元;粮食总产量6949吨,企业总产值1.814亿元;财政收入294.22万元,旅游业直接收入101.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96元。
企业以农、林产品加工为主,其中竹木加工企业21家。产品有车木、陶瓷配件、包装箱材料、藤草编织、木屑加工及各种家具;芙蓉李、酸梅、竹、蔬菜等加工企业13家。全镇形成以湖坂为中心,辐射村场、丘坂、墘头公路沿线的“一点三线”企业经济带,以及华安竹木制品有限公司等“公司+农户”企业的生产格局。
水口镇自古以来是浐溪下游农副产品集散地,商业贸易活跃。1998年以来,水口镇进行镇区改造,铺设水泥路,安装路灯,建设农贸市场,商业店铺发展到200多间,每年贸易成交额2000万元以上。
全镇有中学1所、小学10所、幼儿园2所。有影剧院、文化室、老人活动室等文化娱乐场所。镇有中心卫生院,村村有卫生所。
水口镇近中期的发展思路是:立足水口资源优势,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坚持“能快则快”的方针,组织实施“五三三”工程,即加强商品材、毛竹林、芙蓉李、油茶林、养殖业五大基地建设;发展壮大旅游、林业、矿产三大支柱产业,大力培育水果、农副产品加工、畜牧等三大重点产业,扩大经济总量,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基础设施,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的旅游强镇。 |
|
水口镇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
古田县水口镇地处闽江中游,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东距福州84公里,西距南平89公里,是水口电站库区搬迁的重镇之一,因其有闽江航道、316国道等便利交通运输条件,又有古田南大门之称.水口镇辖6个村、2个居委会,人口1.1万多人,村民主要以食用菌生产、网箱养鱼、水果种植等生产为主.因果园经济效益比农田高,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水口镇水果种植面积已达10000亩,其中脐橙3000亩,油奈3000亩,枇杷2000亩,还有橄榄、桃子等,果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
|
水口镇 面积:200.09平方千米 人口:15600人 。邮编:412505 代码:430225103 全镇辖1个居委会、20个村委会:水口镇;桃岭、木湾、官仓下、水口、水西、水南、联坑、楂村、板桥、枣树、大塘、西垅、盐池、双山、桃源、小湾、自源、白源、浆村、下垅。镇政府驻水口圩。
驻地北为河漠水支流桃溪、浆溪合水口,故名。清光绪《湖南通志》称水口圩。镇以圩名。1984年由公社改为水口乡,1986年撤乡建镇。 |
|
辖:水口街、水源、源潭子、第四4个居委会;暗冲、泮水、高滩、山门、大车洞、山马、文亮、金源、得贵9个村委会。 |
|
炎陵县水口镇是炎陵南片交通枢杻,电力供输和商贸中心,水泥公路直接连通南片其他5个乡镇,106国道纵贯全镇。是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同志主持连队建党的纪念地,1927年-1928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中国工农红军数次进驻水口,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自然资源丰富 全镇辖20个村,1个居民委员会;170个村民小组,10个居民小组;面积199.7平方公里。2005年末有耕地面积12686亩(其中水田11493亩,旱土1193亩);山林面积25.3万亩(其中林地21.06万亩);森林覆盖率71%,木材蓄积量50.5万立方米;河溪干流40余公里;年末总人口15762人(其中农业人口3935户,14484人,非农业人口1278人),男性人口8267人,女性人口7395人,农村劳动力8389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0.9‰;死亡率7.5‰,自然增长率3.4‰;初步建成新农村示范村一个。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85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562万元,林业产值593万元,牧业产值1762万元,渔业产值8万元,服务业产值180万元;农作物播种面积28022亩,其中粮食作物21927亩,经济作物6095亩,其主要产品产量粮食8326吨,其中稻谷8039吨,油料101吨,茶叶4吨,水果260吨,水产品12吨,牲猪出栏26920头,年末存栏12980头,耕牛存栏1477头,家禽出笼26300羽,禽蛋产量21吨,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50亩,幼林抚育2590亩,油茶垦复1300亩,笋竹两用林300亩,木材生产量6500立方米,楠竹生产量5万根。电力资源丰富 建有3万千伏和1.5万千伏升(变)压站各一座,是炎陵县“三点一园”工业区的一个重要工业发展点区。目前,全镇境内建成水电站15座,装机容量达4.5万千瓦。镇域内拥有各类企业542家,其中较大规模企业7个(阿尔法化工厂、天元化工厂、湘顺硅业公司、和鑫硅厂、宏发硅厂、神农玻纤厂、横溪江硅厂),从业人员1965人,年完成企业总产值1.2亿元,工业产值6600万元,税金、产值比2000年增长1倍以上。主要产品有硅铁、玻纤、工业氯酸钾、木材、楠竹、红砖、石灰石等。 |
|
位于信宜市南部,距信宜市区10公里,距茂名市区80公里,207国道贯穿南北,规划中的洛湛铁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镇面积123.5平方公里,辖20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6.7万人。 |
|
一、镇域概况水口镇位于南雄市东南部,距市区21公里,与本市黄坑、南亩、江头、黎口、湖口等镇相邻,西南面与江西省全南县陂头镇接壤。境内有市属中型水库宝江水库、小型水库梅花水库和泷头林场。全镇总面积1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910亩(其中水田16821亩,旱地10089亩),林地面积8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4万亩。全镇辖13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现有总人口23679人,其中农业人口22322人,居有少数民族畲族。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情况水口镇是著名的革命老区。1932年7月,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央红军入粤作战史上历时最久,歼敌最多,影响最大的战役──水口战役就在此发生。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水口镇社会经济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1、行政、企事业机构设置较为完善。水口镇是南雄南山片区域中心镇,法院、工商、税务、邮政、电信、供电、保险、信用等部门都在此设立了中心办事机构;烟草公司也在此设立了水口烟站、河坪烟站,负责烟叶生产与收购工作。2、交通、通讯十分便利。境内有二级水泥县道342线,338线纵横贯穿,客运、贷运十分便利,通往周边地区的道路全面实现水泥硬底化,所有行政村都通了公路,其中80%的行政村通了水泥路。全镇固定电话实现了程控化,建有全球通、联通移动电话卫星信号地面接收站,国内外通讯畅通无阻。3、文教、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基础教育设施完善,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全镇现有完全小学11所、初级中学1所,薄弱学校改造工作完成了95%;建有文化中心大楼,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全镇;拥有卫生院1所,乡村医疗站13个,初级卫生保健得到全面普及。4、农、林生产。水口镇主产黄烟、水稻、花生、大豆、西瓜以及木材、毛竹、丛生竹、松香等,其中优质烟为支柱产业,优质稻、花生、丛生竹为南雄市的重要生产基地。三、资源优势及招商引资情况水口镇南部为山区,中、北部为丘陵地带,境内有浈江河及浈江河支流宝江河纵横贯穿,水力发电资源非常丰富,除原有宝江电站、水口电站外,2002年已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了泷头电站、和平一级电站、和平二级电站,其中泷头电站已建成发电,和平一级电站、和平二级电站正在紧张施工建设,预计2003年底可完工投产发电。 |
|
水口镇地处珠江三角洲、潭江北岸平原区,位于广东省开平市东郊,距三埠市区10公里,总面积33.1平方公里,总人口5万多人。全镇有10个村委会99条自然村及2个城镇居委会,古称单水口,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城镇。水口镇地理环境优越,水陆交通方便。是台山、新会、鹤山、开平的交汇处,设有对外开放口岸,325国道、佛开高速公路、开阳高速公路、江开公路贯通全境,东通香港、澳门和广州、深圳、珠海,西至湛江、海南岛。商贸往来便利,通讯事业发达,全镇装有程控电话一万多台、供水、供电保障,镇内有16层的侨联大酒店,是南来北往客商、港澳华侨出入必往之地。水口镇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首批重点工业卫星镇。驰名中外的“水口白菜”、“广合腐乳”、“嘉士利花生”为当地特产。由于有优越的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吸引大量客商前来办厂经商,成为江门五邑地方个体私营发展较多的镇,去年统计个体私营已发展到2500家,尤其特色的小五金、水暖器材、摩托车零配件是当地的特色工业产品,水暖器材已发展成为全国有名的生产基地。2000年成功地举办中国(水口)2000年水暖卫浴设备展销洽谈会。现有企业411家,经销商108家,称为水暖卫浴王国。镇内建立有水暖器材专业市场,个体私营经济方兴未艾,增强了镇级经济实力。农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培育有水稻、蔬菜、水果、水产等生产基地,经济效益显著,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水口镇已成为农、工、商、贸于一体,功能齐全的镇。水口镇又是著名的粤剧演员、艺术家红线女故乡。镇的文体活动活跃,2000年10月评为全国体育先进镇,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城乡规划、建设高标准进行,1995年被誉“五邑杯”达标镇。一九九九年和今年列为江门市(地级市)和开平市规划建设三个中心城镇之一。一九九五、九七、九九、二○○一年评为省卫生先进镇。近年,不断投入资金,继续抓好小城镇建设,使水口镇真正成为工业、商业的中心城镇。 |
|
著名侨乡水口镇位于信宜市南部,总面积123.5平方公里,距信宜市区仅9公里,207国道从境内穿过,是广东省工业卫星镇之一,辖20个村委会和一个居委会。该镇山地综合开发效益好,“三高”农业发展快,全镇形成金牌‘鉴江红糯”荔枝、优质香蕉、龙眼、黄红烟、北运莱等拳头产品的农业新格局,拥有信宜最大的香蕉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有云母、花岗岩等10多种矿产资源。工业主要有造纸、陶瓷、建材、建筑、家具、皮手套、竹器加工等。该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交通发达,全镇建成二级公路26公里,村村通公路,水电、通讯发达,城镇建设初具规模。 |
|
水口镇地处兴宁市最南端,由原水口、下堡、宋声三镇合并而成,素有“南大门”和“司城”之美誉,是梅州三大古镇和省中心镇之一,属红色革命老区。镇政府距市区约28公里,行政区域总面积230平方公里,总人口7.8万人。境内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兴畲高速、S120线、S225线和梅华公路横跨全镇,梅江、琴江、宁江交错贯穿而过。境内山水资源、矿产资源相当丰富。随着大水口的合成,新的党政班子凭着水口特有的区位优势、中心镇潜能和纯朴的民风,以“三市”战略为指导,大力树立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政府形象,为诸多有识之士投资置业水口,为水口的建设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
|
水口镇位于贺州市八步区西南部,东、南与苍梧县接壤、西与昭平县相邻。辖6个行政村,总面积145平方公里,2004年末总人口1.23万,其中瑶族1200多人。水口镇地处山区,全镇森林覆盖率达90%。1995年被国家绿化委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镇)”,现有林面积19.5万亩,其中八角林3万亩,其它经济林4万亩。有耕地面积7600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兼种木薯等经济作物。水口镇盛产松木、松脂、八角、毛楠竹、竹笋、香菇、粉蕉、蜂蜜、腐竹等,八角远销全国各地。水口镇水力资源丰富,适宜开发小水电站,可开发装机容量3万千瓦。现已引进外资兴建的水电开发项目有12个。装机容量近1.2万千瓦。矿产资源有黄金、石英石等。风景点有沐虹瀑布、大冲瀑布、梨头顶风景区等。 |
|
水口镇 水口镇位于铜梁县东北部,距县城15千米。辖清泉社区以及树荫等4个行政村。 [代码]500224104:~001清泉社区 ~211树荫村 ~212汪祠村 ~213天寨村 ~214大滩村
[沿革]1919年置水口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3年建镇。1997年,面积23平方千米,人口1.2万,辖高石、康山、万安、树荫、余桥、汪祠、柏树、大滩、天寨、三河10个行政村和街道1个居委会。 |
|
水口镇地处铜梁县城东北部,距县城15公里,距渝遂高速公路铜梁互通口12公里,交通便利,民风淳朴,环境优雅。全镇幅员面积23平方公里,辖4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人口11000人。
该镇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围绕“一小时经济圈”内“打造重庆主城功能拓展区”的定位,发展承接型经济、服务型经济和劳务经济,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狠抓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招商引资,抓好重点工业项目的建设,促进了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2007年,全镇社会经济总产值达到1.2亿元,全年财政收入完成210万元,同比增长42%;工业增加值完成1040万元,
同比增长37%;农业增加值完成2802万元,
同比增长4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3710万元,同比增长49%,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30元。各项社会事业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综合改革顺利推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特色产业得以拓展。“一小时经济圈”内的粉葛基地初具规模,纯绿色保健食品、“天星寨”牌葛粉畅销全市。使君子年产量300余吨,形成全国最大的使君子基地。棕制品生产加工销售形成一条龙产业,是重庆市棕制品唯一特色镇。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投资2700万元的重庆德君机械有限公司和投资8700万元的重庆长庆压铸有限公司为该镇稳定的财政税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全镇有小学一所,中心卫生院一所,敬老院一个,五保家园两个,文化活动中心一个。基本实现了低保、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全镇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 |
|
水口镇 水口镇位于古蔺县东南部,东与贵州省接壤,与贵州茅台酒厂隔河相望。面积190.08平方千米,总人口3.95万人(2006年末)。辖15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水口寺,距县城95千米。309省道过境。景点有碧云寺。 代码 510525108:~201水口村 ~202碧云村 ~203柏腊村 ~204马跃村 ~205怀场村 ~206浮云村 ~207密腊村 ~208青龙村 ~209来龙村 ~210天府村 ~211九坝村 ~212庙林村 ~213民心村 ~214台沙村 ~215中坪村
沿革 1951年建水口乡,1958年设水口公社,1984年复水口乡,1992年庙林、九岭两乡与水口乡合并建水口镇。1997年,面积200平方千米,人口3.2万,辖水口、平阳、长石、碧云、金钟、白腊、付里、马跃、天成、槐场、正龙、碧河、庙山、天富、水井、九坝、长坝、大平、方平、樟树、民德、台沙、合兴、中平、木林、环山、青龙、望江、密腊、九岭、浮营、来龙、瓦房、田榜、兰平35个行政村。 |
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 Chengdu Qionglai |
水口镇位于邛崃市西部,国家级旅游环线(天台山主干道)通过本镇约18公里,直通班车往邛崃市区25分钟,到成都只需1个多小时;进入成温邛高速公路只需30分钟车程;新建的"水彭公路、水大路、马下公路等,穿过全镇十二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交通的便利,可实现现代物流高速运转。全镇幅员面积106.42平方公里,人口2万多人,耕地总面积2万多亩。山、丘、坝地形都有,特产丰富,土特产知名度高,包括秋海椒、茶叶、色块、蚕桑等,都是著名特产,享有盛名。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物产资源和传统产品等各方面分析,水口镇发展“三高”农业及工业企业都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
|
古蔺县辖镇。1951年建水口乡,1958年设水口公社,1984年复水口乡,1992年庙林、九岭两乡与水口乡合并建水口镇。位于县境东南部,东与贵州省接壤,与贵州茅台酒厂隔河相望。距县城98公里。面积200平方公里,人口3.2万。辖水口、平阳、长石、碧云、金钟、白腊、付里、马跃、天成、槐场、正龙、碧河、庙山、天富、水井、九坝、长坝、大平、方平、樟树、民德、台沙、合兴、中平、木林、环山、青龙、望江、密腊、九岭、浮营、来龙、瓦房、田榜、兰平35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 |
|
乐山市水口镇,素有“鱼为之乡”美称的水口镇,地处市中区西部,乐沙公路穿过镇境,全镇幅员面积20.68平方公里,辖11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77个经济社,总人口18000多人。是名山、名佛、名人城旅游地辐射地带,四面环水,风景怡人。
2003年GDP实现5011.6万元,比去年增长13%;农民人均收入达2126元,比去年增加135元。 |
|
水口镇地处黔、桂、湘三省边陲,位于黎平县东南部,镇所在地距县城37公里,是黎平县南下两广的重要通道,与洪州、德顺、中朝、顺化、肇兴、龙额、雷洞等乡镇毗邻,辖3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03个自然寨,258个村民小组7390户33827人,是黎平县第二大镇。全镇共有51个党支部,党员689名,其中女党员21名。镇内以侗族、苗族为主聚居,总面积26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115亩,其中水田面积15278亩,人均耕地0.45亩。属边远贫困的典型山区。全镇通公路9个村,通电37个村,通程控电话10个村,各项基础设施落后。境内平均海拔425M,年平均气温16.4℃,年降雨量1100毫米,无霜期290—300天。
2003全镇国民生产总值9181万元(其中第一产业4569万元、第二产业3000万元、第三产业1612万元),人均纯收入950元,人均产粮314公斤。截止2003年底各项存款余额135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100万元,资产总额1389万元。全年共完成财税收入863556.56元。
镇内主产木材、茶叶、中药材、植物油及商品牛、羊等农牧产品,油茶籽年产量达1500000公斤,松脂平均年产量150000公斤,百合年产量80000公斤,茯苓年产量30000公斤,天麻年产量4000公斤,茶叶年产量30000公斤,罗汉果年产量1000公斤,竹笋年产量90000公斤,其它中药材年产量70000公斤,肉类产品1641吨,禽、蛋产量60吨,猪年存栏15004头、出栏12485头,牛年存栏14285头、出栏8447头,羊年存栏16296头、出栏11244头。家禽年存栏63821只、出栏57607只。镇内森林履盖率61.8%,其中91--92年世行贷款植造的3.48万亩的杉木林长势喜人。
原水口区辖水口镇、南江乡、已流乡、东郎乡、安民乡、雷洞瑶乡、牙双乡、肇兴乡、新平乡9个乡镇。1992年撤并建新水口镇辖原水口镇、南江乡、已流乡、东郎乡、安民乡5个小乡镇。
水口镇境内以侗、苗为主多种民族交错聚居,民族文化底蕴浓厚,各种民族传统节日、活动十分丰富。水口村新寨---农历正月初八的“圣母节”广大村民穿着民族盛装吹芦笙比赛、跳民族舞蹈、唱侗族酒令歌,此节日隔年举行一次,热闹非凡。平善村--农历八月十八“团圆节”村民们着盛装、吹芦笙、载歌载舞庆祝丰收。美嫩村--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开展斗牛、球赛、棋类、斗画眉比赛等活动。胜利村--农历七月初七“新米节”开展斗牛、球赛、唱侗戏、琵琶歌比赛等活动。己流村--农历正月初五祭庙、祭祖,广大村民穿着民族盛装、白布长街歌舞祭庙(用家织的白布铺置通往庙宇的道路),为期七天的祭社活动,邻近村寨均受邀前来参加,节日气氛异常隆重。 |
|
610427107000 水口镇 610427107200 水口村
610427107201 大王村
610427107202 小王村
610427107203 上长禄村
610427107204 下长禄村
610427107207 祁家崖村
610427107208 白土村
610427107209 雷村
610427107210 张家堡村
610427107214 九田村
610427107215 西留村
610427107217 吕兴村 |
|
水口镇地处彬县南塬,境内平均海拔1000-1300米,总面积67.04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31099.31亩,人均约1.9亩。水口镇塬面地形大致似“川”字形,东西两塬窄而较短,中塬宽而较长,县道彬底公路贯穿其中,全镇入村道路已全部砂石化。镇政府驻地水口村,距县城约11公里,交通较为便利。全镇辖12个村民委员会,到2006年年底,全镇共4023户,68个村民小组,人口16526人。彬县自商以来3100余年的城镇历史变迁中,水口地区曾有过一段辉煌。北魏盛兴二年(公元468年)设白土县,治所在今彬县西南十里水口塬,是关中通往豳州城(今县城)及丝绸之路西行古道的必经之地。隋开皇三年(公元584年)改白土县为新平县,移县治于今城中。 |
|
水口镇位于乐山市城西5公里处,因位于青衣江、大渡河、临江河一江三河出口交汇地带而得此名。水口镇位眉山、乐山大佛和郭沫若故居三大旅游胜地中心地域,幅员面积20.68平方公里,可耕地8000亩,人口1.82万人,辖11个村,76个经济社和1个社区,4个居民小组。从90年代初期开始,水口镇党委、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度重视农业产业结构高速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镇党委、政府提出了“以工业强镇、以农业富民”的发展思路,因势利导,以市场为契机,引导村民大力发展无公害优质蔬菜,全镇共发展蔬菜种植面积4000余亩。
一、镇党委、政府始终把蔬菜发展作为全镇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
一是在适宜种植蔬菜的罗李、张徐等七个村专门配备了蔬农技员;二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省、市、区农科所农业专家对蔬菜种植户进行培训,包括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和无公害生产管理要求,并组织到省内蔬菜种植技术先进地区彭州市等地进行参观学习。
二、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1999年以来,镇党委、政府加大投入,多方筹措一百余万元修建7.8公里混凝土道路,并建设完善了机井、输水管道、蓄水池、防满腔沟渠等基础设施,逐步使基地内道路四通八达沟渠纵横,既能灌又能排,逐步改善和增强了菜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减少自然灾害。
三、依托天成公司,大力开展“支部+协会”、“公司+农户+基地“的蔬菜种植模式。
多年来,我镇充分发挥天成公司优势,积极实施“支部+协会”的农业生产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结合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罗李、张徐、周桥等村建设优质无公害蔬菜基地,其中,青葱种植300余亩,大白菜600余亩,韭菜200亩,青梗菜400亩,达1500余亩,使菜农民增收450万元;另外,大力发展农业经纪人等中介组织,每年外销青椒、匣子、豇豆、苦瓜、四季豆等蔬菜1500万斤,年增收150万元,确保菜农在田边就能销售蔬菜,逐步引导农民向农业标准化、商品化、市场化迈进。
四、大力推广新技术,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
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农民,选用抗病、高产优质蔬菜品种,大力推广塑料大棚、地膜、遮阳网、防虫网等先进栽培技术,尤其是天成公司基地,实行计划种植、科学统一的专业防治病虫害,推广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我镇已通过无公害蔬菜基地各项检测标准。
五、抓好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
多年来,加强了镇党委政府加强与水口在外创业能人的联系,依靠他们引进项目、资金,先后引进了投资150万元的春达建材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的瑞和祥动物药业公司、投资80万元的农贸市场、投资100多万元的深溪湾渡假村、投资3000多万元的庄大混凝土公司。 |
|
水口镇地处黔、桂、湘三省边陲,位于黎平县东南部处于东经109013′—109024′,北纬25026′—26004′之间′,镇所在地距县城93公里,是黎平县南下两广的重要通道,境内平均海拔425米,年平均气温16.4℃,年降雨量1100毫米,无霜期限290——300天。与洪州、德顺、中朝、顺化、肇兴、龙额、雷洞等乡镇毗邻,总面积26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115亩,其中水田面积15278亩,人均耕地0.45亩。全镇辖有3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03个自然寨,258个村民小组7537户,总人口35187人,是黎平县第二大镇。有侗、苗、水、汉等民族占99%,其中侗族人口占82.6%,2.9万余人。属边远贫困的典型山区。主产木材、茶叶、中药村、植物油及商品牛、羊等农牧产品。
水口有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千姿百态的民族歌舞,瑰丽奇美的民族工艺品。有誉为民族建筑奇葩的花桥、鼓楼,有侗族信奉的女神“萨岁”。如南江的侗族大歌、侗族服饰,而己流的手工银饰制作更是凝聚了侗族儿女的智慧和心灵手巧,它以其精湛的工艺赢得了“银饰之乡”的美誉。
水口交通便利,信息畅通,37个村全部开通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国际互联网已使用。如今的水口正按照“123”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即:一个中心(以建设畜牧业大镇为中心),两个基础(加强交通建设、巩固“普六”和发展“普九”两大基础),三大产业(抓好油茶林改造、松脂基地建设、发展中药材三大产业)的发展思路开发建设,正走向和谐、繁荣。 |
会计百科 Accounting encyclopedia |
位于四川邛崃市临邛镇以西22公里处,属於山区乡镇,全镇有人口5000余人,幅园辽阔,全镇72.5平方公里。镇辖15个行政村,104个生产小组,是西路片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全镇有丰富的森林,竹子资源,名优产品,主要是年出栏优质的成都麻羊约6000余只。茶叶2000余亩,年产20余万斤干茶。
水口镇集贸市场繁荣,每月赶集9天,疑缝2、5、8日赶集,日交易额约为10--15万元。 |
|
- : weir Town, Shuikou Town
|
|
水口 |
|
|
|
清水口镇 | 凉水口镇 | 水口镇居委会 | 南雄市水口镇木制工艺厂 | 开平市水口镇健辉工艺厂 | 古田县水口镇湾口村工艺二厂 | |
|
|
向阳村 | 光明村 | 光华村 | 新民村 | 建华村 | 八墩村 | 水南村 | 板桥村 | 寺前村 | 水东村 | 高庄村 | 永乐村 | 水东村 | 沙头村 | 水西村 | 水西村 | 万安村 | 东方红社区 | 人民社区 | 河西村 | 水口村 | 水口村 | 桃源村 | 水口村 | 水口村 | 水口村 | 胜利村 | 水口村 | 西垅村 | 新市社区 | 渔业社区 | 下湖村 | 群星村 | 东升村 | 大王村 | 白土村 | 下庄村 | 西留村 | 渡口村 | 双山 | 永安村 | 新风村 | 新屋村 | 大坪村 | 石庄村 | 高石村 | 三河村 | 柏树村 | 金钟村 | 大坪村 | 谢村 | 湖坂村 | 三溪村 | 清水村 | 新河村 | 东方红村 | 来龙村 | 富里村 | 樟树村 | 合心村 | | | | | | 更多结果... |
岭上村 | 独山村 | 飞马村 | 群丰村 | 高岭村 | 共和村 | 水口居委会 | 双山村 | 大甲村 | 贺家村 | 简坡村 | 赤坎村 | 横茶村 | 旧县村 | 旺冲村 | 双狮村 | 合平村 | 沿山村 | 北胜村 | 康宁村 | 垌心村 | 都龙村 | 到永村 | 大垌村 | 平冲村 | 骑马村 | 洞桂村 | 埂宜村 | 罗回村 | 思奇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