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级行政区划 : 顺昌县 : 将乐县 : 吉水县 : 资中县 : 高要市 : 章贡区 [显示全部] > 水南镇
显示地图
目录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水南镇
  水南镇位于赣州市章贡区南部,古称黄金洲,曾称黄金乡、水南公社、水南乡。东临火车站,南隔章江与沙石镇相邻,西与赣州机场、黄金区接壤,东南北三面环水总面积10平方公里,交通十分便利,镇政府距火车站3公里,距黄金飞机场2.5公里,市政中心、市体育中心、图书馆均建在境内,水南已成为赣州市的政治、体育、文化中心,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开发地域。
  水南现有金龙、金湖、高楼、南桥、腊长、长塘等6个村民委员会,74个村民小组,岭头上、沙角2个居委会,总户数6319户,总人口27825人,其中男性13888人,农业人口23251人,全镇汉族居多,在高楼有合族蓝姓8户30人。镇政府驻岭头上;距新城区市委、市政府1公里,距区政府3公里,内设7办1所,党政、镇村建设、农业、企业、计生、农经审计、综合治理办公室和财政所,在职人员68人,驻镇企事业单位有章贡区水南国税分局、水南地税所、水南工商所、南桥信用社、农业银行新区支行水南营业所、南电公司、九0九队、市安居工程、赣州监狱等。
  水南镇地势平坦,农业以蔬菜、畜禽、水产为主,工业较齐,以采掘、建材、化工、食品为支柱,赣州市建设用材的沙、石子、红砖50%来源于水南。劳动力丰富,能工巧匠多,装修装潢队伍遍及全国各地。随着新区的开发建设,水南已成为办厂、商贸、房地产开发的风水宝地。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30376男15505女14871家庭户户数7968家庭户总人口(总)29421家庭户男14824家庭户女145970-14岁(总)66410-14岁男34750-14岁女316615-64岁(总)2161515-64岁男1110515-64岁女1051065岁及以上(总)212065岁及以上男92565岁及以上女1195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4370
  下辖村
  
  南桥村腊长村高楼村金龙村金湖村长塘村黄金村
广东省高要市水南镇
  水南镇位于高要市的西北部,全镇总面积126平方公里,管辖14个村民委员会和一个居民委员会,有119条自然村,总人口1.45万多人。
  镇山多林密,空气清新,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全镇拥有耕地面积5692亩(其中水旱田5195亩),山地面积168697亩。主要的土特产有桂皮、桂油、石槁、松香、佛手、巴戟等等。
  近年来,镇的工业生产有较大发展,形成了以资源型工业龙头,开发地方资源型深加工为主体的工业格局。桂皮厂、桂油厂、供发电站、蜜蜂公司、综合厂等多家企业,经过不断的技改挖潜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效益不断提高。
  “三高”农业增创新优势,形成十一大商品生产基地,即6万亩石槁基地、9万亩玉桂基地、9万亩松脂基地、4000亩佛手基地、2万亩杉林基地、1.5万亩油茶基地、1500亩巴戟基地、3000亩水果基地、1000亩竹笋基地、8000群蜜蜂基地、650亩桂苗、佛手苗基地。
  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投资了约3200多万元进行村村通水泥路的“八达”工程、程控电话、自来水厂等设施配套日臻完善,投资环境逐步改善,为镇经济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水南镇位于高要市北部,镇域东北与广宁、四会两县市交界,西南分别与本市的乐城、禄步等镇接壤,县道平宾(禄步平水至广宁宾亨)线横贯其中,距肇庆仅50公里,距广州150多公里,全镇实现了村村通水泥硬底化道路。全镇总面积12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16.8万多亩,耕地面积4500多亩。辖14个村民委员和1个社区居委会,13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万多人,其中镇城区非农业人口1010多人。主要姓氏有陈、甘、赖、杨、钟、苏、卢等。
  2006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350万元,比增5%;工农业总产值13104万元,比增5%;财政税收入库179.8万元,比增112.8%;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发展,签订项目合同3100万元,实际引进民营资金1500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985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4938.5元,比增3.9%。
  水南镇矿产和土特产资源十分丰富。高品位的瓷土储量大,土特产以肉桂、石槁(香粉)、深山蜂蜜、松香、南药佛手、柑桔(沙糖桔、贡柑)等为主要产品。
  水南镇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0875男5585女5290家庭户户数2978家庭户总人口(总)10729家庭户男5472家庭户女52570-14岁(总)33770-14岁男17610-14岁女161615-64岁(总)634115-64岁男327915-64岁女306265岁及以上(总)115765岁及以上男54565岁及以上女612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0345
  下辖村庄
  
  水南村坑告村坳兰村山寮村社坑村对口村西牛村双坡村下坪村江背坑村洲村村坑口村大播村分界村
四川省资中县水南镇
  水南镇位于资中县城以南,是省级资中经济技术开发区,是资中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资中县工业重镇,地处成渝“一条线”经济走廊,为成渝高速公路资中进出口所在地,成渝铁路、321国道、成渝高速公路、资威公路、沱江河横贯全境。全镇面积46.51平方公里,海拔高度:339米。辖23个行政村、214个村民小组,6个社区、5 7个居民小组,总人口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1229人,耕地面积17793亩,其中土9006亩、田8387亩,退耕还林3188亩,有乡村公路85.9公里,3座小二型水库,规模以上企业30户,2 004年列为全国重点小城镇。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兼产甘蔗、花生、油菜籽、蔬菜。古迹有东岩唐代摩崖石刻。(如图)
  水南镇下辖村:奉安村圣宫村松山村交通村长山村李五沟村乘家村长河堰村河联坝村凉水井村九郎庙村坳泉村石堰河村姊妹桥村大石桥村垒房冲村瓦窑坝村碑溪村高山村石膏村板桥村钎子坟村花香村
  水南镇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56304男28673女27631家庭户户数16427家庭户总人口(总)55331家庭户男28215家庭户女271160-14岁(总)130130-14岁男67900-14岁女622315-64岁(总)3939215-64岁男2005815-64岁女1933465岁及以上(总)389965岁及以上男182565岁及以上女2074户口本地住在本地45561
福建省将乐县水南镇
  乡镇概况
  水南镇位于将乐县境中部,总面积25.4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溪南村处县城金溪河南岸,距县城1公里。福银高速公路、省道金泰线、岭文线纵贯境内。1998年1月,水南建镇。原农场1至6管区分别改为乾滩、渡头、溪南、三班、水南、新兴等6个村委会;6月,水南镇设立林场、黄紫墩、金华园、白云山庄、陈厝陇、金华等6个居委会。2003年5月,林场、黄紫墩、金华园、白云山庄、陈厝陇、金华等6个居委会整合为金华、银华2个社区居委会。2005年1月,镇政府从水南村迁至溪南村。全镇辖2个社区居委会、6个村委会、20个村民小组,有3944户11772人。
  全镇有耕地面积1488亩,其中水田1232亩;林业用地面积3.06万亩,其中有林地3.03万亩,森林覆盖率79.5 %,林木蓄积量7.67万立方米,立竹量18万根。矿藏有煤、铁、铅、锌、石灰石、粘土等。
  境内人文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人类生息,现存遗址5处。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葬于乌石山腰。九八洞位于境内东南,内有1万年前哺乳动物化石。四望台、春岩、宝头岩、蛟窟等处景观壮美。
  农业
  1991年,全镇农业总产值8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160元。粮食作物种植3906亩,经济作物种植2699亩。1993年,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部分农田实行稻、菜轮作,扩大商品菜种植面积,建立商品菜基地,开发更新果园,发展养殖业。1997年,农场第二、三、四管区引种烟叶共80亩,烤烟产量6吨。1998年,引进饲养淡水白鲳、单性罗非鱼、彩虹雕等新品种。1999年,乌石坑茶园失管抛荒。2000年,引种花卉。2001年,三间渡茶园改造开发为耕地。至2002年,水南镇茶叶种植面积减为零。 2005年,全镇农业总产值12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56元。粮食作物种植1113亩,种植面积比1991年减少72%;经济作物种植2437 亩,种植面积比1991年减少10%。粮食总产量416吨,亩产374公斤;果园1013亩,产果302吨,其中柑桔园372亩,产量237吨、梨园113亩,产量30吨;食用菌干品产量76吨;烟叶种植 406亩,产量51吨;蔬菜与瓜果种植1653亩,总产量5123吨;淡水产品产量692吨 ;牛存栏116头,羊存栏10头、猪存栏3320头;家禽存栏2.53万只。
  乡镇企业
  1991年,全镇有企业329家,从业人员2224人,总产值3178万元。工业企业有化工、木制品、雕刻、机械修理制造、建材、采掘、农副产品加工等。此后,相继引进矿产品加工、彩色印刷、变形拖拉机组装改造、豆腐条加工、小家具、人造板等私营工业企业。个体、私营批发零售企业和餐饮、旅馆、运输、娱乐、健身等服务企业迅速发展。雕刻、小家具等产品销往日本、东南亚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各村以出租厂房、住房等方式办有粮食加工、竹木制品、机械修理、旅馆、饮食等企业。有相当部分农户在自家房屋开办小饮食、旧商品杂货店等。1998年后,水南茶厂、三涧渡茶场、水南茶队、鸿泰房地产公司、机砖厂、木雕总厂、漆艺厂等集体企业相继改制为民营企业或破产。2005年,镇内有企业633家,从业人员2478人,总产值18948万元,实现利税831万元。其中三华胶合板厂、木雕厂、锦达木业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年产值达500-1000万元,三农重钙公司、综合农场煤矿、东南矿业、华田木业等企业年产值达千万元以上。
  文化教育卫生
  1991年,境内中心校附设初中部有教学班6个,在校生342名;小学1所,在校生847名;幼儿园1所8个班,在园幼儿428名;教职工总数74名。1997年9月,水南中心校附设初中部与小学部分开办学,初中部改为初级中学,校舍建于水南白云山庄。同年,镇中、小学通过省政府"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验收。1999年7月,水南中学开设电脑室,配电脑30台。2000年5月,水南幼儿园被三明市教育局评为农村示范幼儿园。2001年8月,水南初级中学增设高中部,成为完全中学,招收首届高一新生6个班共336人。2001-2005年间,水南小学综合楼、水南中学实验楼、高中部教学楼、学生食堂综合楼、2幢学生宿舍楼、400米跑道运动场等先后建成。2004年6月,水南小学被省政府授予"福建省小公民道德建设先进集体"称号。2005年1月,水南中学通过省三级达标学校验收。2月,水南中学被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共青团中央少年部、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和中国儿童中心评为"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主题教育活动先进集体"。当年底,水南镇有完全中学1所,在校生2344名,其中初中生1104名、高中生1240名,教职工153名;小学3所,在校生939名,教职工60名;幼儿园6所,在园幼儿984名,教职工232名。
  1991年水南镇文化技术学校有兼职教师2名,主要开展电脑培训教育。1996年6月,成立三明市第一个专业计算机应用职业技能鉴定站。文技校逐步发展为文化进修、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文化技术学校。1997年通过省政府"两基"验收。2000年成立三明市第一个ATA考试站。2003-2005年,连续三年获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颁发的2002-2004年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先进单位""优秀单位"奖。2005年有专兼职教师7名,培训场所2678平方米。
  1991年,水南文化站有工作人员2名。社区文娱活动活跃,有村女子乐队、老年人业余舞蹈队、龙灯队等。每逢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群众自发组织开展舞龙灯、舞狮等文化体育活动;篮球、乒乓球、羽毛球、门球、田径等体育竞赛活动常年开展。2001年,新建门球场1个;新建全民健身体育路径场所 1个,场内安装慢步机等健身器材15件(套)。2004年,各村新建或改建村老年人活动中心,总占地面积720平方米。次年,新建全民健身体育路径场所 1个,场内安装慢步机等健身器材12件(套)。2005年,镇文化站有工作人员2名。
  由于水南镇地处城南,未设广播站。 各行政村闭路电视及调频广播与县城同时开通。1996年,闭路电视延伸到自然村。2004年,全面实现县、镇、村(自然村)闭路电视联网,可以收看30套电视节目。电视覆盖率100%; 程控电话也与县城同年开通。1997年,实现"村村通电话"。2005年,固定电话用户约3900多户,电话入户率达99.6%,移动电话拥有量3800部,拥有率32%;家庭电脑普及。
  1991年,水南农场卫生所有医护人员4名,床位2张。1993年,医护人员增至7名,床位6张。1999年,因拆迁改造,水南农场卫生所撤销,医护人员各自回村开设村卫生所。2005年,镇内有村卫生所5个,社区卫生室2个,共有医护人员13名,卫生所(室)均达到甲级卫生所(室)标准。
  镇村建设
  1991年后,按照城区建设规划要求,境内先后改造三华大道、溪南路等街道,相继新建龙珠大酒店、天龙酒店、水南财政所、航华大厦、山水大酒店、盛亚花园、镇政府办公楼等公共建筑,总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1992年,镇政府驻地至渡头村、新兴村共计4.2公里的水泥路面铺设完成。1997年9月,镇政府驻地至乾滩村柏油路铺设完成,实现村村通硬化公路。1999年,拆迁改造水南桥头,镇政府办公楼、农场电影院、水南农场卫生所、企业供销公司等一批建筑拆迁。2002年,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生产生活用电实现城乡同网同价。2005年,新建成镇政府办公楼(由水南村迁建溪南村),建筑面积3670平方米。15年中,先后有渡头村、水南村 、新兴村、溪南村、三班村等村建新村部;镇内2个社区和6个行政村进行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多数居民和农户建新房,全镇共新建居民住房1500户,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全镇人均住房面积36平方米。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建成区面积拓宽,高层建筑逐年增多,逐步形成三横五纵网络。2005年,全镇公路通车总里程13公里,镇政府驻地建成区面积353公顷。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8694男9966女8728家庭户户数5045家庭户总人口(总)17468家庭户男9073家庭户女83950-14岁(总)38900-14岁男21430-14岁女174715-64岁(总)1394215-64岁男736415-64岁女657865岁及以上(总)86265岁及以上男45965岁及以上女403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0696
  下辖村
  
  乾滩村渡头村溪南村三班村水南村新兴村南排村
福建省顺昌县水南镇
  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顺昌县水南镇位于闽北金溪、富屯溪交汇处,水南大桥飞架南北,把水南镇与县城连为一体,是顺昌县经济、文化以及对外开放的发展重镇。
  全镇总面积161平方公里,9个行政村,2个林果场,人口18264人,耕地面积11328亩,山地面积191731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1%,木材蓄积量达39.7万立方米,竹山面积16672亩,毛竹立株数达212万根;有丰富的水力,矿产以及石材资源。这里土壤肥沃,物产丰富,是良好的投资、发展场所。
  水南镇党委、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发挥资源优势,实施科技兴农,优化产业结构,走贸、工、农发展路子。建材、电力、冶炼、竹木制品、食品加工迅速发展,木碗、木蝶、竹席、竹筷、清水笋等十几种产品享誉海内外。1996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14523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达3823万元,粮食总产量达7198吨,企业总产值219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20元,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8个村初步达到小康村的标准。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22069男11559女10510家庭户户数6789家庭户总人口(总)21322家庭户男10988家庭户女103340-14岁(总)47040-14岁男24570-14岁女224715-64岁(总)1601815-64岁男840515-64岁女761365岁及以上(总)134765岁及以上男69765岁及以上女650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4533
  下辖村
  
  水南村陈布村余墩村溪兰村井垄村下沙村吉舟村新屯村文新村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水南镇
  位置面积及概况
   水南镇位于吉水县东南部,作为吉安市国土面积最大的一个乡镇,拥有国土面积342平方公里。全镇辖21个村委会,225个村小组,1个居委会,总人口约2.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约1921人。
  建制沿革
   水南镇原为乡、区、公社驻地。经省人民政府批准,1986年由乡建制改为镇建制。2001年,原邱陂乡并不入水南镇至今。
  总体地貌特征及季候特征
   境内六点二山一水二点八分田,圩镇一万亩平原,四周群山此起彼伏形成天然习障,全镇属半丘陵地区。水南地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春夏两季气候潮湿,雨量集中常有洪水出现,秋冬雨量稀少,十二月起初霜,正月前后冷空气活动频繁,四至六月份雨量集中,降雪降温明显,二十年来平均气温摄氏十八点零二度。最高气温四十度,平均三十七点八度。最低气温零下五度。年降雨量一千五百一十二毫米左右,其中雷雨日七十三天,全年无霜期在二百九十四天左右。
  人文景观
   水南镇的革命战争年代属于苏区,为公略县县址所在地,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留下朱德、曾山等革命先烈的足迹,其中就有公略县旧址尊德堂、毛主席下塌的怀德堂、如开过党员大会的西堡祠。
  主要经济作物及特色产业
  水南地区宜种水稻、大豆、红薯等作物。芝麻、花生、油菜、荆芥、甘蔗是当地传统经济作物,近几年来水果种植在大量发展。境内蕴藏丰富的铁矿、煤矿资源,以天然植物为原料的药用香料油的生产企业是水南镇特色工业,水南腐竹更是水南独有的农家特色产品。
  经济总量
   2005年,水南镇实现工农业业总产值2.03亿,其中工业总产值达1.03亿,实现财政由入187万元,农业人均纯收入2764元。
  水南镇党委、政府确立“加快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努力构建各谐平安水南”的工作思路,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特色产业上下功夫,以新的理念力求新的突破,促进水南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20096男10629女9467家庭户户数4662家庭户总人口(总)19538家庭户男10206家庭户女93320-14岁(总)53780-14岁男29580-14岁女242015-64岁(总)1338115-64岁男703915-64岁女634265岁及以上(总)133765岁及以上男63265岁及以上女705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9414
No. 7
  水南镇 水南镇位于将乐县中部,辖2个社区、7个行政村。
  [邮编]353300 [代码]350428105:~001金华社区 ~002银华社区 ~201乾滩村 ~202渡头村 ~203溪南村 ~204三班村 ~205水南村 ~206新兴村 ~207南排村
  [沿革]
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
  概况
  水南镇位于县境中部,总面积25.4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溪南村处县城金溪河南岸,距县城1公里。福银高速公路、省道金泰线、岭文线纵贯境内。1998年1月,水南建镇。原农场1至6管区分别改为乾滩、渡头、溪南、三班、水南、新兴等6个村委会;6月,水南镇设立林场、黄紫墩、金华园、白云山庄、陈厝陇、金华等6个居委会。2003年5月,林场、黄紫墩、金华园、白云山庄、陈厝陇、金华等6个居委会整合为金华、银华2个社区居委会。2005年1月,镇政府从水南村迁至溪南村。当年,全镇辖2个社区居委会、6个村委会、20个村民小组,有3915户11750人。
  由于城区建设征用耕地,镇内耕地面积逐年减少,2005年,全镇有耕地面积0.13万亩,其中水田0.11万亩,分别比1991年减少0.11万亩和0.08万亩;林业用地面积3.06万亩,其中有林地3.03万亩,森林覆盖率79.5 %,林木蓄积量7.67万立方米,立竹量18万根。矿藏有煤、铁、铅、锌、石灰石、粘土等。
  境内人文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人类生息,现存遗址5处。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葬于乌石山腰。九八洞位于境内东南,内有1万年前哺乳动物化石。四望台、春岩、宝头岩、蛟窟等处景观壮美。
  农业
  1991年,全镇农业总产值8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160元。粮食作物种植3906亩,经济作物种植2699亩。1993年,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部分农田实行稻、菜轮作,扩大商品菜种植面积,建立商品菜基地,开发更新果园,发展养殖业。1997年,农场第二、三、四管区引种烟叶共80亩,烤烟产量6吨。1998年,引进饲养淡水白鲳、单性罗非鱼、彩虹雕等新品种。1999年,乌石坑茶园失管抛荒。2000年,引种花卉。2001年,三间渡茶园改造开发为耕地。至2002年,水南镇茶叶种植面积减为零。 2005年,全镇农业总产值12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56元。粮食作物种植1113亩,种植面积比1991年减少72%;经济作物种植2437 亩,种植面积比1991年减少10%。粮食总产量416吨,亩产374公斤;果园1013亩,产果302吨,其中柑桔园372亩,产量237吨、梨园113亩,产量30吨;食用菌干品产量76吨;烟叶种植 406亩,产量51吨;蔬菜与瓜果种植1653亩,总产量5123吨;淡水产品产量692吨 ;牛存栏116头,羊存栏10头、猪存栏3320头;家禽存栏2.53万只。
  乡镇企业
  1991年,全镇有企业329家,从业人员2224人,总产值3178万元。工业企业有化工、木制品、雕刻、机械修理制造、建材、采掘、农副产品加工等。此后,相继引进矿产品加工、彩色印刷、变形拖拉机组装改造、豆腐条加工、小家具、人造板等私营工业企业。个体、私营批发零售企业和餐饮、旅馆、运输、娱乐、健身等服务企业迅速发展。雕刻、小家具等产品销往日本、东南亚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各村以出租厂房、住房等方式办有粮食加工、竹木制品、机械修理、旅馆、饮食等企业。有相当部分农户在自家房屋开办小饮食、旧商品杂货店等。1998年后,水南茶厂、三涧渡茶场、水南茶队、鸿泰房地产公司、机砖厂、木雕总厂、漆艺厂等集体企业相继改制为民营企业或破产。2005年,镇内有企业633家,从业人员2478人,总产值18948万元,实现利税831万元。其中三华胶合板厂、木雕厂、锦达木业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年产值达500-1000万元,三农重钙公司、综合农场煤矿、东南矿业、华田木业等企业年产值达千万元以上。
  文化教育卫生
  1991年,境内中心校附设初中部有教学班6个,在校生342名;小学1所,在校生847名;幼儿园1所8个班,在园幼儿428名;教职工总数74名。1997年9月,水南中心校附设初中部与小学部分开办学,初中部改为初级中学,校舍建于水南白云山庄。同年,镇中、小学通过省政府"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验收。1999年7月,水南中学开设电脑室,配电脑30台。2000年5月,水南幼儿园被三明市教育局评为农村示范幼儿园。2001年8月,水南初级中学增设高中部,成为完全中学,招收首届高一新生6个班共336人。2001-2005年间,水南小学综合楼、水南中学实验楼、高中部教学楼、学生食堂综合楼、2幢学生宿舍楼、400米跑道运动场等先后建成。2004年6月,水南小学被省政府授予"福建省小公民道德建设先进集体"称号。2005年1月,水南中学通过省三级达标学校验收。2月,水南中学被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共青团中央少年部、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和中国儿童中心评为"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主题教育活动先进集体"。当年底,水南镇有完全中学1所,在校生2344名,其中初中生1104名、高中生1240名,教职工153名;小学3所,在校生939名,教职工60名;幼儿园6所,在园幼儿984名,教职工232名。
  1991年水南镇文化技术学校有兼职教师2名,主要开展电脑培训教育。1996年6月,成立三明市第一个专业计算机应用职业技能鉴定站。文技校逐步发展为文化进修、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文化技术学校。1997年通过省政府"两基"验收。2000年成立三明市第一个ATA考试站。2003-2005年,连续三年获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颁发的2002-2004年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先进单位""优秀单位"奖。2005年有专兼职教师7名,培训场所2678平方米。
  1991年,水南文化站有工作人员2名。社区文娱活动活跃,有村女子乐队、老年人业余舞蹈队、龙灯队等。每逢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群众自发组织开展舞龙灯、舞狮等文化体育活动;篮球、乒乓球、羽毛球、门球、田径等体育竞赛活动常年开展。2001年,新建门球场1个;新建全民健身体育路径场所 1个,场内安装慢步机等健身器材15件(套)。2004年,各村新建或改建村老年人活动中心,总占地面积720平方米。次年,新建全民健身体育路径场所 1个,场内安装慢步机等健身器材12件(套)。2005年,镇文化站有工作人员2名。
  由于水南镇地处城南,未设广播站。 各行政村闭路电视及调频广播与县城同时开通。1996年,闭路电视延伸到自然村。2004年,全面实现县、镇、村(自然村)闭路电视联网,可以收看30套电视节目。电视覆盖率100%; 程控电话也与县城同年开通。1997年,实现"村村通电话"。2005年,固定电话用户约3900多户,电话入户率达99.6%,移动电话拥有量3800部,拥有率32%;家庭电脑普及。
  1991年,水南农场卫生所有医护人员4名,床位2张。1993年,医护人员增至7名,床位6张。1999年,因拆迁改造,水南农场卫生所撤销,医护人员各自回村开设村卫生所。2005年,镇内有村卫生所5个,社区卫生室2个,共有医护人员13名,卫生所(室)均达到甲级卫生所(室)标准。
  镇村建设
  1991年后,按照城区建设规划要求,境内先后改造三华大道、溪南路等街道,相继新建龙珠大酒店、天龙酒店、水南财政所、航华大厦、山水大酒店、盛亚花园、镇政府办公楼等公共建筑,总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1992年,镇政府驻地至渡头村、新兴村共计4.2公里的水泥路面铺设完成。1997年9月,镇政府驻地至乾滩村柏油路铺设完成,实现村村通硬化公路。1999年,拆迁改造水南桥头,镇政府办公楼、农场电影院、水南农场卫生所、企业供销公司等一批建筑拆迁。2002年,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生产生活用电实现城乡同网同价。2005年,新建成镇政府办公楼(由水南村迁建溪南村),建筑面积3670平方米。15年中,先后有渡头村、水南村 、新兴村、溪南村、三班村等村建新村部;镇内2个社区和6个行政村进行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多数居民和农户建新房,全镇共新建居民住房1500户,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全镇人均住房面积36平方米。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建成区面积拓宽,高层建筑逐年增多,逐步形成三横五纵网络。2005年,全镇公路通车总里程13公里,镇政府驻地建成区面积353公顷。
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
No. 10
  水南镇 水南镇位于章贡区中部,地处黄金州,属章江河套。面积20.5k㎡,人口33550人。辖岭头上、沙角等2个居委会,南桥、长塘、腊长、高楼等4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岭头上,距区政府3.4千米。黄金飞机场位于境内,105国道纵贯西部。
  [沿革]以大部分辖域位于章江之南而得名。解放前夕属赣县赣州镇、白云乡、黄金乡部分辖地。1950年分属赣州市白云乡和赣县长塘乡、腊长乡。1952年分属赣州市西外乡、南外乡、白云乡及赣县长塘乡、腊长乡。1956年6月属赣州市白云乡和赣县黄金乡。1958年分属赣州市跃进公社(章贡乡)和赣县红旗公社。1959年属赣州市南外公社(又名南外街道办事处)和黄金公社(又名黄金乡)。1963年属市南外街道办事处及南桥公社。
  1964年8月属白云、南桥公社。1968年属郊区公社。1972年11月撤销郊区公社,原白云公社所辖大队并入南桥公社,随即南桥公社改称水南公社。1984年4月改名水南乡。1997年,面积23平方千米,人口2.9万,辖南桥、长塘、腊长、黄金、金湖、金龙、高楼7个行政村及岭头上、沙角2个居委会,乡政府驻岭头上。1998年8月5日,撤销水南乡,设立水南镇(赣民字[1998]126号批复)。
  [邮编]341000 [2008年代码]360702102:~001岭头上居委会 ~002沙角居委会 ~200长塘村 ~201腊长村 ~202高楼村 ~203南桥村
No. 11
  面积341.2k㎡,人口26589人。 [邮编]331613 [代码]360822114 [区划]辖水南居委会,水北、双坑、曲排、村背、沙田畲族、西团、店背、华山、三甲、水南、上车、新居、车田、毛家、高中、邱陂、带元、金城、鄢陂、中庄、白果等21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水北。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
  章贡区水南镇位于赣州市新城区,市政中心所在地,是赣州市城市建设重点区域。东临火车站,南隔章江与章贡区沙石镇相邻,西与赣州机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接壤,东南北三面环水,总面积20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2.9万人。镇直属党(总)支部15个,党员人数718人。
  近年来,水南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实践“三个代表”,立足镇情,与时俱进,大力推进“农村向城市,农民向市民”的二大转变,促进经济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4年,全镇实现地方财政收入871.7万元,比上年增长50.8%,实际引进内资9635万元,完成计划任务的101.4%,引进外资300万美元,完成计划任务的136.4%;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327元。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
  一、位置面积及概况
  水南镇位于吉水县东南部,作为吉安市国土面积最大的一个乡镇,拥有国土面积342平方公里。全镇辖21个村委会,225个村小组,1个居委会,总人口约2.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约1921人。
  二、建制沿革
  水南镇原为乡、区、公社驻地。经省人民政府批准,1986年由乡建制改为镇建制。2001年,原邱陂乡并不入水南镇至今。
  三、总体地貌特征及季候特征
  境内六点二山一水二点八分田,圩镇一万亩平原,四周群山此起彼伏形成天然习障,全镇属半丘陵地区。水南地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春夏两季气候潮湿,雨量集中常有洪水出现,秋冬雨量稀少,十二月起初霜,正月前后冷空气活动频繁,四至六月份雨量集中,降雪降温明显,二十年来平均气温摄氏十八点零二度。最高气温四十度,平均三十七点八度。最低气温零下五度。年降雨量一千五百一十二毫米左右,其中雷雨日七十三天,全年无霜期在二百九十四天左右。
  四、人文景观
  水南镇的革命战争年代属于苏区,为公略县县址所在地,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留下朱德、曾山等革命先烈的足迹,其中就有公略县旧址尊德堂、毛主席下塌的怀德堂、如开过党员大会的西堡祠。
  五、主要经济作物及特色产业
  水南地区宜种水稻、大豆、红薯等作物。芝麻、花生、油菜、荆芥、甘蔗是当地传统经济作物,近几年来水果种植在大量发展。境内蕴藏丰富的铁矿、煤矿资源,以天然植物为原料的药用香料油的生产企业是水南镇特色工业,水南腐竹更是水南独有的农家特色产品。
  六、经济总量
  2005年,水南镇实现工农业业总产值2.03亿,其中工业总产值达1.03亿,实现财政由入187万元,农业人均纯收入2764元。
  近年来,水南镇党委、政府确立“加快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努力构建各谐平安水南”的工作思路,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特色产业上下功夫,以新的理念力求新的突破,促进水南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市
  水南镇位于高要市的西北部,全镇总面积126平方公里,管辖十四个村民委员会和一个居民委员会,有119条自然村,总人口1.45万多人。
  我镇山多林密,空气清新,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全镇拥有耕地面积5692亩(其中水旱田5195亩),山地面积168697亩。主要的土特产有桂皮、桂油、石槁、松香、佛手、巴戟等等。
  近年来,我镇的工业生产有较大发展,形成了以资源型工业龙头,开发地方资源型深加工为主体的工业格局。桂皮厂、桂油厂、供发电站、蜜蜂公司、综合厂等多家企业,经过不断的技改挖潜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效益不断提高。
  “三高”农业增创新优势,形成十一大商品生产基地,即6万亩石槁基地、9万亩玉桂基地、9万亩松脂基地、4000亩佛手基地、2万亩杉林基地、1.5万亩油茶基地、1500亩巴戟基地、3000亩水果基地、1000亩竹笋基地、8000群蜜蜂基地、650亩桂苗、佛手苗基地。
  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投资了约3200多万元进行村村通水泥路的“八达”工程、程控电话、自来水厂等设施配套日臻完善,投资环境逐步改善,为我镇经济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
  资中县辖镇。1951年置石膏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2年建水南镇。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府1公里。面积45.7平方公里,人口4.4万。成渝铁(公)路、成渝高速公路过境。辖李五沟、长河堰、交通、长山、奉安、圣宫、乘家、大石桥、松山、姊妹桥、房冲、石堰河、九郎庙、凉水井、河联坝、坳泉、花香、钎子坟、石膏、碑溪、板桥、高山、瓦窑坝23个村委会和奉安、凉水、石膏3个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兼产甘蔗、花生、油菜子、蔬菜。古迹有东岩唐代摩崖石刻。
英文解释
  1. :  Shuinan Town
近义词
水南
包含词
资中县水南镇中心学校资中县水南镇凉水卫生分院
分类详情
张开长山村张开林场张开长塘村水南村水南村
板桥村南桥村城南社区源头下沙村
新屯村黄金村三班村松山村凉水井村
高山村棋盘社区金西社区文新村渡头村
溪南村高楼村水南社区双坑村沙田村
西团村华山村三甲村上车村新居村
车田村水北村毛家村高中村金城村
中庄村白果村金龙村金湖村上村
人和社区水南社区交通村长河堰村石堰河村
姊妹桥村大石桥村石膏村花香村新兴村
陈布村余墩村溪兰村井垅村吉舟村
井垄村南排村金华社区银华社区乾滩村
更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