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研究档案和档案工作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档案的形成、发展以及档案管理、利用的规律和方法。包括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学、文书学、档案保护技术学、中外档案事业史等分支学科。 |
|
以档案和档案工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社会科学 |
|
档案学是研究档案和档案工作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档案的形成、发展以及档案管理、利用的规律和方法。包括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学、文书学、档案保护技术学、中外档案事业史等分支学科。目前,中国最资深的档案学学府为人民大学,其核心期刊《档案学通讯》更是业界权威。其官方网站为http://www.daxtx.cn
远在五千多年前,当人类发明了文字,并用以记言记事时,档案就出现了。档案是人类由野蛮时代过渡到文明时代的产物,并伴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从古老的石刻、泥板、纸草、甲骨等档案,到纸质档案的产生,再到近现代照片、影片、录音、录像、机读等档案形式的出现,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档案财富,记录着人类历史的每一步足迹。
自古以来,人类就重视档案的保存和利用,设置馆库、选派专人进行管理。近代,特别是现代,各种档案的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社会各个领域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也普遍增长,档案工作也由简单的、封闭的、经验性的管理方式,发展到复杂的、开放的、科学的管理系统,并成为一项专门的事业。
档案学就是探索档案、档案工作的发展规律,研究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的理论、原则与方法的学科。它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档案事业管理和档案管理的科学水平,更有效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档案学的产生和发展
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历史可上溯数千年,但档案学则形成于18世纪末欧洲实行档案改革之后,此前经历了漫长的孕育过程。
档案学的萌芽时期 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档案工作不断地发展,积累了许多经验,但主要是整理与编目的经验。
在欧洲,古罗马人把档案按发文和收文进行分类保管;公元5~11世纪,封建庄园档案馆和教会档案馆把档案分为“开式”(一般性文件)和“闭式”(机密或人事任命文件)两类;11~15世纪,一些档案馆把档案按业务部门序列、时间序列、文件种类序列进行分类保管;16~17世纪出现了按君主、臣民、外交三大类别整理档案的方法,按地区、事由、时间顺序整理档案的方法,以及按中央机关的分支机构划分为教会统治、政治领导、司法事务、财政管理等类别的整理方法等。
档案编目在档案整理的基础上也发展起来,如古代罗马人按时间顺序编制了发文誊录簿,那不勒斯王国从1284年起编制了档案目录,法国宪典宝库从1318年起编制了档案目录等。
16世纪中期,出现了早期的档案工作著作,如拉明根著的《综合报告—怎样才算一个完美的登记室》和《登记室及其机构和管理》。
在中国,商代采用穿扎成册的方法保管甲骨档案;唐代实行“每三年一拣除”的档案鉴定制度;宋代采用“置册分门编录”、按年月次序整理档案的方法;元代将入库的档案进行编类、立号、封题;明代整理黄册采用年代-地区分类标准;清代嘉庆年间,内阁典籍厅编制的《清理东大库分类目录》采用按文件名称和问题进行分类的方法。中国古代学者很重视总结档案文献编纂的经验,提出了“述而不作”(即尊重原文)和“多闻阙疑(即不妄加校改)的编纂原则。
古代社会出现的档案学思想因素和萌芽,是局部的、片断的、经验性的知识,尚未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但为档案学的形成准备了条件。
欧美档案学的形成和发展 18世纪末以后,欧洲一些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下,对档案工作进行了改革,建立国家档案馆,颁布档案馆条例和其他规章制度,提出档案“公开原则”,将档案馆的档案向公众开放,兴办档案学校,培养档案专业人才等等,发展成一项国家事业。这种档案工作实践的变化和发展以及档案事业的兴起,不仅对档案学研究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而且也为档案学的创建提供了条件。
19世纪初叶,“档案学”概念首先在德国出现。1804年奥格写的《一种档案学理论思想》和1834年创办的《档案学、古文书学、历史》杂志,都使用了档案学的概念。1885年法国学者朗格卢瓦在巴黎出版的《国际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杂志第一期发表了《关于档案馆的科学》一文,首次提出档案学是一门科学的见解。
19世纪,欧洲许多档案学者对档案馆性质、地位、作用以及档案的整理、鉴定、编目、利用、公布等作了广泛的探讨,涉及到档案工作各个环节的基本内容。档案的整理理论是欧洲档案学形成时期所探讨的核心问题,档案学家们先后提出了事由原则、尊重全宗原则和来源原则,并对这些原则的优缺点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了论证。
1898年出版的荷兰档案学家缪勒、斐斯和福罗英合著的《档案整理和编目手册》,总结了欧洲档案工作经验,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研究成果,系统地阐述了档案整理与编目的理论、原则与方法,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对全宗理论的深刻论述,提出档案全宗的有机联系和不可分散的原则。
进入20世纪,档案学著作随着档案工作实践发展而增多,代表作有英国詹金森著的《档案管理手册》、意大利卡萨诺瓦著的《档案学》、和法国档案工作者协会编写的《档案学手册》、美国谢伦伯格著的《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和《档案的管理》等。
中国档案学的形成和发展 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封建帝制,一向秘藏清宫的明清档案不再为皇家所专有。20年代初,由于大内档案流散到社会,引起学术界关注,并开展了收集整理明清档案的活动。30年代,史学界人士沈兼士、徐中舒、吴晗、郑天挺等,撰写了不少论文,对明清档案的史料价值和档案整理与编目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
国民党政府机关为提高行政效率发起文书档案改革运动,一些行政工作者和档案工作者,以现行机关档案室为研究对象,对档案管理进行了研究,出版了一批档案管理著作。
20世纪40年代中国开始兴办档案专业教育,在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设立档案管理专科,在重庆创办私立崇实档案学校,开设档案管理课程,研究档案学,并介绍欧洲一些国家的档案学思想和管理经验。
民国时期的档案学研究,是由史学界、行政界和档案教育界各自分别进行的,从各自需要的角度研究档案管理问题,对建设和发展中国档案学有一定的贡献。但受当时档案工作实践发展水平的限制,档案学研究还停留在对明清档案管理和现行机关档案管理的经验总结方面,侧重具体业务研究,缺乏理论概括。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具有国家规模的档案事业,为档案学研究开辟了广阔道路。中国重视档案学学科体系的建设,50~60年代中期,创建了文书学、中国档案事业史、外国档案事业史、等诸多学科。80年代,建立了档案学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技术并重的档案学学科体系,各门学科有了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国际档案理事会的学术活动 自1950年国际档案理事会成立以来,在组织国际档案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组织作用。为了便于在国际间交流业务经验,出版有《档案》(年刊)、《国际档案理事会通报》(半年刊)、《国际档案杂志》(半年刊)等多种刊物。1979年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档案理事会在全世界范围内有计划地开展档案业务专题调查研究和专项试点工作。
档案学的内容
档案学以档案和档案工作为研究对象。其基本任务是:在研究档案和档案工作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档案工作的科学理论、原则与方法,指导档案工作实践,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水平,以便充分实现档案的价值,为各项社会实践服务。
档案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档案基础理论、档案史、档案管理、档案资源开发、档案应用五个方面。
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即研究档案的起源与发展、档案的本质属性与一般属性、档案种类的划分、档案价值及其实现的规律性、国家档案全宗的实质与结构;档案工作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社会环境,档案工作的性质与基本原则,档案工作与文书、图书、情报工作的关系;国家档案事业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与国家建设的关系,档案法规体系结构与功能;档案学产生的条件与标志、档案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档案学的体系结构、档案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档案学的研究方法等。
档案专业史研究,即以历史时期为序,运用具体史料研究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学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规律。其任务是阐明各个社会形态的档案、档案工作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诸方面的关系和产生的社会效果,寻求对今天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在分析、总结前人档案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索档案学思想的源流、派别和发展规律,以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档案学思想、理论、原则的形成过程,提高档案学理论水平。
档案事业管理研究,即研究档案事业管理工作的产生与发展,档案事业管理的指导思想原则和体制,档案事业管理的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检查、监督、指导的功能,档案事业管理的行政手段、政策手段、法律手段、计划手段、经济手段、教育手段等。其任务是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水平,促进档案事业整体协调发展,为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开发创造一切有利条件,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档案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研究,即对档案实体管理系统、档案信息开发系统及其反馈系统整个过程的研究。档案实体管理研究包括对档案原件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的研究;档案信息开发研究包括对档案信息的选择、加工编辑和输出的研究,也就是对档案的编目、编研与提供利用的研究;档案管理反馈的研究包括档案统计工作、档案用户调查的研究等。其任务是不断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水平,及时、准确、广泛地组织档案信息交流,为档案用户提供高效率服务。
档案工作应用技术研究。包括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如对档案存储环境控制技术、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和修复技术的研究;档案缩微复制技术研究,如对档案的摄影、冲洗、加工、拷贝、还原、存储、检索等技术过程的研究;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研究,包括输入前的档案数据的收集和前处理工作,计算机对档案数据的录入、存储和加工,计算机对档案信息输出的整个过程的研究,其任务是逐步实现档案管理技术现代化,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学科体系 档案学产生初期,学科是单一的,主要是研究档案的整理与编目问题。随着各种类型档案的大量增长和档案工作实践、档案事业建设的发展,档案学分化和发展出多门分支学科,分别担负着某一方面的研究任务。
20世纪50~60年代,中国把档案学分为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学、科学技术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技术学、中国档案事业史、外国档案事业史等分支学科。80年代,中国档案学界对档案学的体系结构进行了研讨,代表性观点有:
把档案学划分为理论档案学与应用档案学两个部分,然后再下分学科;把档案学划分为基础理论、管理学科和应用技术三个部分,或分为理论档案学、应用档案学和档案管理技术三个部分,然后再下分学科;把档案学划分为基础理论、档案专业史、档案事业管理学、档案管理学、档案人才学、档案利用与效益学、外国档案工作和档案学研究七个部分,然后再下分学科。
理论档案学是从整体上把握档案学各门分支学科研究对象之间的联系,在应用档案学基础上进行高层次的理论概括,揭示档案、档案工作、档案事业和档案学自身的本质和一般规律,为档案工作实践和国家档案事业建设提供一般性理论依据。
应用档案学是档案事业管理、档案资源管理与开发、档案工作应用技术研究的总称。所属学科有:档案事业管理学、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统计学、档案目录学、档案保护技术学、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档案缩微复制技术等。
应用档案学的特点:一是实践性强,它所阐明的理论、制度、原则与方法,直接应用于档案事业管理实践和档案业务工作实践,具体原则和方法在学科知识中占很大比重。二是技术性强,它研究现代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解决档案保护技术现代化、档案管理自动化、档案复制缩微化、档案信息传递网络化等问题。
当代档案管理和国家档案事业管理是一个复杂系统,包括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因此要求档案学也必须进行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理论档案学是应用档案学的高层次理论概括,对应用档案学起指导作用;应用档案学的研究成果或提出的问题将推动理论档案学的发展。两者相互协调,同步发展,有利于提高档案学的整体水平。
档案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
档案学是一门社会科学,或者说基本上属于社会科学,这是由档案学研究对象的性质决定的。档案工作是管理档案和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实践服务的一项社会活动。档案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即研究档案、档案工作运动规律及其与人们社会实践关系的学科,因此属于社会科学范畴。
学科特点 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决定档案学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档案学的重要理论、原则受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制约和影响,另一个特点是它的实践性很强。档案工作实践发展水平,决定着档案学的发展水平。档案学提供的知识,不仅是有关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学自身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从事档案工作的具体原则、方法与技术。
档案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档案学与文书学是关系最为密切的姊妹学科。从两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来看,文书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书的转化,文书工作是档案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档案学与历史学 档案与历史不可分割的关系决定了档案学与历史学的密切关系。档案是历史文化财富,如何收藏、整理、编辑和利用档案史料,是档案学者和历史学者共同关心的问题。研究历史离不开历史资料,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对研究历史尤为重要。
档案学与图书馆学、情报学 三者是各自独立而又密切联系的相关学科。由于各自研究对象具有它的特殊性, 因此在管理制度、 原则和方法上各有特点。档案大部分是原稿、原本,或称“抓本”,因此有特殊的利用制度,一般不外借出馆;档案在一定时间内具有较强的机密性,要建立保密制度和开放制度等等。所有这些与图书管理、情报管理都有明显的差别。
档案与图书都属文献,都是知识的载体,都是信息资源,图书的手稿是档案,档案文献汇编可以转化为图书。档案与图书都是文字信息,情报是针对性的知识信息,档案与图书载有的知识信息都可以转化为情报……。
总之,由于档案、图书、情报工作有许多共同之处,决定了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密切关系,这三门学科的研究成果,可以相互借鉴和参考,相互从对方吸取适合本学科需要的知识。
此外,研究档案学尚与其他一些学科发生密切关系,诸如采用数学的定量分析方法,运用系统科学、社会学、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利用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的知识等等。
档案学的发展已有将近两个世纪的历史,但还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当代世界新的技术革命也正在向档案工作提出挑战,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将向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方式转变。 |
|
文件 | 电视节目 | 百科辞典 | 档案术语 | 档案学术语 | 档案 | 管理 | 社会 | 百科大全 | 江苏 | 人物 | 教授 | 应用 | 应用写作 | 富溢德家具 | 信息管理 | 图书馆学 | 管理学 | 文档管理 | 图书馆情报 | 档案馆 | 防潮 | 图书馆 | 除潮 | 更多结果... |
|
|
档案学史 | 档案学会 | 档案学家 | 档案学者 | 比较档案学 | 档案学专业 | 档案学研究 | 档案学通讯 | 档案学手册 | 档案学概论 | 档案学原理 | 档案学术语 | 档案学名词 | 中国档案学会 | 图书档案学类 | 北京市档案学会 | 惠州市档案学会 | 湖北省档案学校 | 江西省档案学会 | 图书馆学档案学 | 池州市档案学会 | 国际档案学术交流 | 莫斯科历史档案学院 | 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 | |
|
|
咨询服务 | 科技档案 | 日期 | 副本 | 捐赠 | 载体 | 接收 | 编纂 | 修复 | 加固 | 关键词 | 档案 | 原稿 | 案卷 | 封面 | 开放 | 大事记 | 阅览室 | 手稿 | 征集 | 编目 | 移交 | 寄存 | 公布 | 备注 | 销毁 | 档案检索 | 防磁柜 | 电子公文 | 档案馆 | 介质 | 熏蒸 | 档案室 | 归档 | 复制件 | 定稿 | 地名索引 | 去污 | 解密 | 字号 | 文本 | 正本 | 电子文件 | 会计档案 | 无酸纸 | 档案工作 | 档案管理 | 文书档案 | 音像档案 | 电子档案 | 私人档案 | 档案收藏 | 档案收集 | 馆藏 | 保管期限 | 联合全宗 | 汇集全宗 | 卷内备考表 | 著录 | 主题标引 | | | | | | | 更多结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