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级行政区划 : 松溪县 : 庆元县 : 梅县 [显示全部] > 松源镇
显示地图
目录
广东省梅县松源镇
  区域概况
  松源镇地处梅县东北部,四面环山,中间盆地,毗邻闽粤两省十乡镇,辖区总面积149.5平方公里,共中山地18万亩,耕地1.8万亩,22个行政村和一个居委会,总人口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万人,是梅县的农业大镇之一。2001年被省政府核定为300个中心镇之一。
  古时,松源境内森林茂密,松木参天,同时,因地处松源河上游,有源头之意,故命名松源。松源镇地处东经116°22′,北纬24°11′,位于梅县东北部,四面环山,中间盆地。总面积149.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18万亩,耕地1.8万亩,下辖22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总人口3.97万多人,是梅县的农业大镇之一。2001年被省政府核定为300个中心镇之一。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锰、碳石和瓷土。交通便利,路况良好,省道S223线、通往福建永定洪山的松洪公路穿境而过,是闽粤两省五县十乡镇的集散地。通讯、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镇容镇貌日新月异。
  改革开放以来,勤劳智慧的松源人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坚持稳定压倒一切,发展才是硬道理,解放思想,励精图治,事业蓬勃发展,农村安定团结。至2007年底,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4.2亿元,财政收入完成2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666元。2006年、2007年被县委评为“五好”镇党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先进单位。
  历史名人
  黄慕松(1883--1937),原名汝海,松源宝坑人,少时广东武备学堂毕业后选派到日本留学,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炮工学校,回国后任广东黄埔陆军小学教官、校长。后再到日本陆军大学深造,1918年赴英国留学。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任国民革命军参谋长,民国成立后任参谋部第五局局长。
  1913年担任国防考察委员,曾赴蒙古、新疆实地考察,回京后,任陆军测量总局局长。后任中俄界务公署参议专门委员,兼交通部路线审查会主任。
  1925年广州军政府成立后,任粤军总司令部编审委员会副委员长。
  1927年初,任粤军第三师师长,率部参加北伐战争。
  1929年8月任参谋本部测量总局局长,首次完成全国军事测量任务,被誉为“中国军事测量之父”。
  1925年黄埔军校高级班副主任,1927、1930年两次代理陆军大学校长。
  1931年12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四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推选为中央海外党务委员。
  1933年4月特任新疆宣慰使,同年冬任新疆省党部指导员。
  1934年奉派西藏任致祭达赖专使。
  1935年3月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4月任中将,同年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
  1936年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兼任广东省保安司令。
  1937年3月病逝于广州。国民政府追赠他为民国陆军上将。
  黄镇球(1898--1979),原名洪秀,字剑灵,籍贯松源宝坑,1919年毕业于湖北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分配在边防军见习。
  1920年南下广东,先任粤军第一师上尉参谋,后任少校。
  1922年参加北伐、东征等战役,作战有功,升任团长。
  1926年底率33团驻防海南岛任琼崖警备司令,1927年任师长,参加第二次北伐。
  1931年6月赴德国学习防空,1934年回国后历任防空学校校长、少将、中将等职。
  1937年任首都防空司令部副司令、航空委员会航空厅厅长、全国防空总监等职。他创办中国防空体系,培训大批防空人才,主管8年抗战防空,抗战胜利后,获颁“青天白日勋章”。
  抗战胜利后,任后方勤务总司令、联合勤务总司令,被称为“国军现代后勤之奠基者”。
  1950年随国民党政府往台,1951年升陆军二级上将,历任国防部副部长、总统府参军长、台北卫戌总司令。
  1961年升任陆军一级四星上将、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席、参军长等职。
  松源由来
  松源境内山林茂密,满山遍野古松参天,同时又因她地居松江河上游,有源头之意,而得名松源。
  松源是梅县的根源,客家人宋朝入粤进梅多经此地。宋朝年间,梅县有六位进士,其中三位就是松源的蔡若霖、蔡定夫、蔡蒙吉祖孙三人,特别蔡蒙吉年轻中举后不去做官,而是回家乡办学校,推进梅县教育事业的发展。梅县今天能成为“文化之乡”,不应忘记“三蔡”奠定的教育基础。“三蔡”读书“梅花夺魁”,为梅县人树立了最早的榜样,也是梅县松源应有之义。好象省委副书记蔡东士是松源蔡氏后裔,我道听途说,未有考证。还有黄慕松、黄镇球、王维、王立潮等都是松源的乡贤俊彦,吾等后辈景仰的典范。
  松源是当年红军入粤的第一站,她原本就是革命老区。早在一九二六年秋,这里就成立了松源支部,一九二八年成立苏维埃政权,一九二九年十月,朱德军长亲自率领红四军出击东江时路经松源,并留下十多名红军骨干,加强松江区赤卫队的建设,抗日战争时期,松源区委是闽西南潮地区唯一的模范区委,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边区重点游击根据地,为了全国的解放,母送子,妻送郎,一大批优秀的松源儿女奔赴战火连天的战场。
  松源镇地处梅县东北部,四面环山,中间盆地。这里为广东梅县、蕉岭,福建永定、上杭、武平交界之处,为“两省五县十乡”商旅云集之地。
  松源圩虽地处边区,但自古就是个买卖热闹的场所,久负盛名的松源麦芽糖就是通过这里众多的商贩旅客传扬而声名远播的,不少海外归来的客家侨胞慕名在这松源圩上购买麦芽糖。(不少梅州市民和海外客家侨胞都知道,麦芽糖要数梅县松源镇出产的最为有名,香甜爽脆,适口不腻。)松源圩逢农历三六九日为集市贸易日。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圩场物产比过去更为丰富,周边贸易非常活跃。平日里,周边地区的商贩往来频繁,买办货物,采购商品。每逢圩期,四面八方成百上千的客运货运车辆及摩托车等涌向这里,热闹非凡。当地土特产麦芽糖、五香豆干、桃子豆腐、红菇等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周边地区的山货和农副产品如茶叶、灵芝、香菇、木材、生猪等也运到这里交易,外地商贩和群众从这里采购回大批日用、家电、家具等商品。。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由于毗邻的兄弟省田地丰足,许多松源女性都向往北地,多嫁于邻省周边乡镇。改革开放以来,本地经济发展快,北地周边乡镇的姑娘纷纷南飞,来松源成亲落户。由于周边地区群众往来频繁,相互走亲访友,松源形成了“月半”节日多的独特风俗习惯,据说松源是梅县各乡镇中“做月半”最多的一个乡镇。每逢“做月半”,松源的酒楼饭店就生意繁忙。兄弟省的亲友到松源来作客,热情的主人往往都带上自己的亲戚到街上吃馆子。周边地区的群众办喜事或朋友聚会也经常到松源圩上宴请客人,常常一请就摆好几台甚至十几台的席。
  说到松源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王寿山了。它由何而得名,也没听祖辈的人提起。但它的秀丽几景,是去过了的人都不会忘记的。王寿山主峰海拔一千二百四十二米。为花岗地貌,常年翠绿葱郁,松树、杉树、杂树遍布全山,山茶、山药、山果到处皆是。大山之中还栖息着多种飞禽走兽,有五颜六色的小飞鸟、长尾鸟,雄冠白羽的雉鸡,以及野猪、豹、狼等一些猛兽。据说,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有华南虎在此活动。
  山势雄奇,高山云表,风景壮观,为群山之冠。登主峰棋盘石鸟瞰,左右百里尽收眼底。有人云:上看汀洲八角楼,下看潮州汀子桥;汀江飘带绕山脚,梅江滚滚向东来。
  山中名胜古迹,引人入胜。“阳持笔、冈甲湖、棋盘石、半天炉、真武殿、隆武岩、风髻石、仙人迹”为山中八景,“登高望八景、景景醉游人”名不虚传。更有各奇形异石,或如螳螂爬壁,或如金龟窥探……还有一些岩石,至今残留着古人游览时所作诗句。
  山下汀江,现已被截流,原浩浩荡荡之江水今成一泓碧玉。乘船至山脚,登高远望,实为现今森林旅游之佳景。这里已规划为龙湖风景区中之王寿山森林度假区。
  松源特产
  麦芽糖
  麦芽糖是松源的土特产之一,以其独特的风味,深受世人欢迎。
  松源制作麦芽糖历史悠久,其制法精良。它根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麦芽糖性甘温,健脾开胃、下气中和、消食化积而性不损元,故为健脾温中之药,据此药理加上和糯米有补中益气之妙用,两者配合而成。其制法是以二十斤大米配半斤小麦为度,把小麦温湿下芽,待其芽长如针,根系特别发达时,便可把米煮成饭,以适度的恒温,经过6---7小时发酵,由淀粉转化成糖分,此时可把渣榨去,把榨出来的水放到锅里煮,开始时以猛火功,后以小火慢煮的浓缩方法,使化解的水浓缩成糖。初成时是赤色固体,再经过不停地拉绞,变为清甜可口的呈白色的麦芽糖。麦芽糖有补气治病的作用,如和老姜每天早晨吃适量,可对老年性胃虚寒咳嗽、支气管炎有补导作用;炖鸡蛋服对小孩和婴儿是比较佳的营养品,故为世人所喜爱,凡来松源的商旅都喜欢买松源麦芽糖回去品尝,或作礼品送客。60年代,粮食紧张时,麦芽糖无法生产。改革开放后,麦芽糖的生产又恢复起来了。
  麦芽糖主要产于松源的径口、园岭、彩山、横坊等村。
  领导分工
  李建煌
  党委书记、
  人大主席
  负责党委全面工作
  李顺华
  党委副书记、
  镇 长
  负责政府全面工作
  张宝基
  党委副书记
  分工管党群、办公室、民政、主管教育、生协、
  老干、工商联工作
  黄康中
  党委委员、
  副镇长
  协助镇长负责政府日常工作,分工管财贸、文化、体育、城建、公路、交通工作,兼安委主任
  王利灵
  副镇长
  分工管农业、水利、畜牧、水产、烤烟、科技、
  科协、扶贫工作
  陈 浩
  副镇长
  分工管计划生育、政法工作
  卢志勇
  党委委员、
  纪委书记
  分工管纪检监察工作,协管计划生育、生协工作
  何兰芬
  党委委员、
  人大副主席
  分工管人大、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刘志文
  党委委员、
  人武部长
  分工管武装、林业工作
  张忠胜
  党委委员
  分工管组织、人事、工会工作,协管教育、文化、体育工作
  李友康
  党委委员
  分工管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兼安委副主任
  李小勇
  党委委员
  分工管党政办公室、信访工作,兼党政办主任
  冯行山
  党委委员
  分工管宣传、国土、侨务、统战、宗教、
  广播电视工作
浙江省庆元县松源镇
  为县城所在地,位于县域中部偏西,介于东经118°45′50″—119°27′49″,北纬27°25′23″—27°51′45″之间,平均海拔353m。松源镇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总的特点是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具有冬暖夏凉,春季回温早,气候相对稳定。由于松源镇特殊的地理位置、优越的气候条件,使其蕴藏着丰富的植被资源,据资料统计,松源镇境内有种子植物173科,809属,1924种。松源镇境内群山环抱,绿水洄流,风光绮丽,自古以来就有巾子祥云、霞帔丽日、双潭石印、云鹤松荫、石龙烟净等风景胜地,目前主要景点有石龙山公园和大济历史文化村。
  庆元县始建于南宋庆元三年(公元1197年),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自置县以来,松源镇就一直是庆元县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全镇总面积120km2,城镇建成区面积3.8 km2,现辖后碓村,大坂垟村,北门村,林后村,西门村,底村村,西演村,喜鹊村,应岭尾村,范源村,大济村,菜业村,周墩村,南门村,大坑村,五四村,坳后村,上庄村,城北村,下坞村,半湾村,会溪村,下庄亭村,坑西村,乌石岭村,五三村,下滩村,田墩村,牛路洋村,洋心村,星源村,吴宅村,东门村,姚家村,半岱村,黄象村,道岗村,五一村,上叶村,五二村,街尾村。共41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54167人,县外流入人口2738人,其中非农业户口人口3014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
  2004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96亿元,同比增长16%;工业总产值4.65亿元,同比增长8.4%;农村人均纯收入2965元。目前,全镇已基本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发展新格局。农业结构调整和效益农业发展取得成效,培育了以茶、蔬菜、水干果等为主导的产业,到2004底全镇共开发茶叶基地935亩,无公害蔬菜基地4029亩,水干果基地2848亩。工业经济和财政收入有了新突破,在抓工业经济中着重做好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和环境优化三大文章,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梦天、四通为代表的竹木制品,以百兴、咸丰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以新星、中和、飞越为骨干的铅笔制造三大传统行业,塑料、医药、彩印三个行业正在崛起,全镇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在快速推进。
  松源镇风光绮丽,古谓“蒙洲八景”中就有巾子祥云、霞帔丽日、双潭石印、云鹤松荫、石龙烟净等胜景坐落松源,经过重整修缮,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进士村”大济以充满远古神韵的扁鹊庙、飞檐斗拱的明清古建筑、神秘的古地道吸引着八方来客,生态公园、蒙洲公园、市民广场成为群众休闲健身的绝佳去处。
福建省松溪县松源镇
  松源镇位于松溪盆地中心,是福建省松溪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五代闽永隆三年(941年)置镇,宋开宝八年(975年)后为县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名城关镇,1984年复今名。现辖6个村委会和6个居委会,总人口3万人,土地总面积52.2平方公里,有山地55475亩,耕地7556亩。改革开放以来,农工商并举,重点发展工、商、运、服五大行业,建成蔬菜、茶叶、茉莉花、水果、淡水鱼、肉禽蛋等六大基地。境内有建于清代奎光塔,为松溪县重点保护文物。
No. 4
  镇政府驻后田街1号,面积120.4平方千米,人口5.18万。邮编:323800。辖5个社区、41个行政村:新建、咏归、石龙、濛洲、玉田;城北、西门、东门、上叶、大坂洋、后碓、白象、下坞、范源、星源、林后、道岗、下滩、洋心、西演、应岭尾、牛路洋、会溪、坑西、北门、南门、街尾、姚家、吴宅、大坑、菜业、下庄亭、半岱、乌石岭、大济、半湾、周墩、田墩、喜鹊、底村、岙后、上庄、五都一、五都二、五都三、五都四。
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
  松源镇为县城所在地,位于县域中部偏西,介于东径118°45′50″—119°27′49″,北纬27°25′23″—27°51′45″之间,平均海拔353m。松源镇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总的特点是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具有冬暖夏凉,春季回温早,气候相对稳定。由于松源镇特殊的地理位置、优越的气候条件,使其蕴藏着丰富的植被资源,据资料统计,松源镇境内有种子植物173科,809属,1924种。松源镇境内群山环抱,绿水洄流,风光绮丽,自古以来就有巾子祥云、霞帔丽日、双潭石印、云鹤松荫、石龙烟净等风景胜地,目前主要景点有石龙山公园和大济历史文化村。
  庆元县始建于南宋庆元三年(公元1197年),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自置县以来,松源镇就一直是庆元县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全镇总面积120km2,城镇建成区面积3.8 km2,现辖41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54167人,县外流入人口2738人,其中非农业户口人口3014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
  2004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96亿元,同比增长16%;工业总产值4.65亿元,同比增长8.4%;农村人均纯收入2965元。目前,全镇已基本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发展新格局。农业结构调整和效益农业发展取得成效,培育了以茶、蔬菜、水干果等为主导的产业,到2004底全镇共开发茶叶基地935亩,无公害蔬菜基地4029亩,水干果基地2848亩。工业经济和财政收入有了新突破,在抓工业经济中着重做好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和环境优化三大文章,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梦天、四通为代表的竹木制品,以百兴、咸丰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以新星、中和、飞越为骨干的铅笔制造三大传统行业,塑料、医药、彩印三个行业正在崛起,全镇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在快速推进。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
  松源镇地处梅县东北部,四面环山,中间盆地,毗邻闽粤两省十乡镇,辖区总面积149.5平方公里,共中山地18万亩,耕地1.8万亩,22个行政村和一个居委会,总人口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万人,是梅县的农业大镇之一。2001年被省政府核定为300个中心镇之一。
   至2003年,全镇社会总产值实现3.26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18亿元,工业总产值1.33亿元;镇级机动财力达165万元;农村人均收入达4220元。通讯、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镇容镇貌日新月异,是商饮服务业,手工制造业和来料加工的理想投资风水宝地。
英文解释
  1. :  Songyuan Town
近义词
松源
相关词
教育学校
分类详情
张开新建社区水南村姚家村五星村城北村
五四村黄坑村金星村东门村东门村
上庄村北门村北门村大济村青塘村
东王村钱桥西门村南门村西门村
上叶村大坂洋村后碓村白象村下坞村
范源村星源村林后村道岗村下滩村
洋心村西演村应岭尾村牛路洋村会溪村
坑西村南门村街尾村吴宅村大坑村
菜业村下庄亭村半岱村乌石岭村半湾村
周墩村田墩村喜鹊村岙后村五都一村
五都二村五都三村五都四村咏归社区石龙社区
濛洲社区玉田社区坳后村五一村宝坑村
更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