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 : 诗人 : 南唐 > 李煜
目录
李煜 Li Yu (937~978) 

诗词《相见欢 Huan meet》   《浪淘沙 Waves》   《虞美人》   《浣溪沙 Huan Xisha》   《玉楼春 Yu Louchun》   《更漏子 change loophole》   《菩萨蛮 Song Form》   《又 and》   《又 and》   《喜迁莺 Xi Ying move》   更多诗歌...
李煜的南唐往事:原本只想平平凡凡过一生

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李璟第六子,90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欲。 975年,宋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作违侯命,实已沦为阶下囚。太平兴国三年七月卒。据宋人王至《默记》,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李煜(937年-978年),或称李后主,为南唐的末代君主(因为其父南唐中主李璟在位时,已向后周皇帝柴荣称臣,去了帝号),祖籍徐州。李煜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山隐士、钟峰隐者、白莲居士、莲峰居士等。政治上毫无建树的李煜在南唐灭亡后被北宋俘虏,但是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词人,被誉为词中之帝,作品为千古流传。

[南唐词人与李煜]
  李璟的儿子李煜(937—978)即李后主,字重光,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
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他洞晓音律,工书善画,尤擅于作词。李煜的性格本来不合适做
政治家,而南唐的军事力量也根本不能与宋相提并论,所以他二十五岁当了国君以后,
只能在年年向宋朝称臣纳贡的情况下,苟安于一隅之地。当他三十九岁时,南唐终于为
宋所灭,已经投降的李煜也被押到汴京,开始了半是俘虏、半是寓公的生活,过了两年
多被宋太宗用毒药杀死。
  李煜的前半生,尽管当的是宋朝附属国的儿皇帝,但毕竟是富庶的南唐的一国之主,
生活相当豪华奢侈。他的词作的题材范围,也没有超出花间词人、冯延巳及其父李璟,
或写宫廷生活及歌舞宴饮,如《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浣溪沙》(“红
日已高三丈透”),或是沿袭传统题材写男女恋情,如《一斛珠》(“晓妆初过”)、
《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或写离愁别恨,如《采桑子》(“庭前春逐红英
尽”)、《清平乐》(“别来春半”)等等;但当他成了亡国之君,被拘于汴京之后,
“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王铚《默记》),亡国的悔恨,对江南故国的思念,伴着孤寂、
悲凉的心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像《望江梅》(“闲梦远”)、
《望江南》(“多少恨”)、《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以及著名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等。
  在李煜之前,冯延巳、李璟等人已经开始采用一些比较清新的文人语言及比较流畅
的形式结构来写抒情的词了,这使南唐词风与西蜀词风有了一些差异。李煜早期的词虽
说没有太大的创新,一些花间词人常用的秾丽光鲜的辞语典故也每每出现在他的作品中,
但他还是沿着其前辈的方向前进了一步,更多地表现了一种与晚唐及西蜀花间词不同的
风格。花间词的意象细密堆砌,意绪隐约,在镂金错玉、五光十色中呈现一种云遮雾罩、
曲折回环的效果,但由于它注重的是视觉意象的外在描摹,而且跳跃性太大,所以每每
显得零乱纷散,而李煜的词则流动清晰。他多以描述对象的心理活动、感情起伏为主线,
把视觉意象贯穿在情绪主线之中一一呈露,意象与意蕴结合得十分自然。我们以花间词
人牛峤的《菩萨蛮》与他的《菩萨蛮》相比,牛词作:
  玉楼冰簟鸳鸯锦,粉融香汗流山枕。帘外辘轳声,敛眉含笑惊。柳阴烟漠漠,低鬓
蝉钗落。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
  李词作: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
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两首词写的都是男女幽会。牛词用语显然秾丽香艳,李词显然自然清新;牛词中,
玉楼、冰簟、鸳鸯锦、粉、汗、枕、辘轳、柳阴、鬓、钗,意象重叠稠密,令人目不暇
给,但相当多的是一种外在点缀,而李词则完全是一个连贯的动态过程,就连首句,也
是为了构成一种气氛来烘托幽会之“幽”,而后面每一个细节,都通过女子偷跑出来的
过程描写来形象地表现少女幽会时又惊又喜、向心上人撒娇的微妙情感。字面虽仍显得
华丽,却没有妨碍抒情。再以花间词人魏承班《渔歌子》与李煜的《清平乐》比较,魏
词如下:
  柳如眉,云似发,鲛绡雾縠笼春雪。梦魂惊,钟漏歇,窗外晓莺残月。几多情,无
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少年郎,容易别,一去音书断绝。
  李煜词如下: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
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两首写的都是女子春日里思念远人的离愁别恨。魏词上阕除了“梦魂惊”外,用了
许多词藻来描摹女子的容貌与她所处的环境,而与主题联系并不紧密;李词上阕则一下
子便揭出“别”这一主题,而在写外部环境时,实际上是在写人的心理:
  相思之情尤如雪花般飞舞的梅瓣,令人烦乱惆怅,这烦乱惆怅又如落花拂了又满似
地绵绵不绝。下阕,魏词显得有些粗率,而李词则很细腻;魏词下阕与上阙构不成一个
意脉连贯的完整氛围,而李词下阕则紧接上阕,末两句以春草无际来形容离恨不绝如缕
而难以排解,以“更行更远还生”与上阕“拂了一身还满”相呼应,烘托出一腔绵绵愁
绪。因而,李煜的词在语言、意象上显得清新,在结构、意脉上显得完整连贯,不仅注
重外在视觉感受而且更注重内在心理描述,不仅注重静态物体而且更注重动态过程,因
此抒情内涵更丰富,表现力更强。
  代表李煜最高成就的是他的后期词,主要是写亡国的愁苦、悔恨和绝望。据说下面
这首《破阵子》写于他亡国之时: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显然这首词有软弱的儿皇帝的可怜相,但这是他从一国之君一下子变为阶下囚时最
真诚的自白了。他过去写情人幽会,写男女离愁,写旷逸情致,其实不全是他作为国君
的真实生活内容,有许多是通过揣摩他人的心理写出来的,毕竟隔了一层,有时不免有
点做作。而亡国之后的愁苦、悔恨、绝望,则是他自己亲身的体验,真情的流露,因此,
便更真挚,更深切。无论是《相见欢》中抒写的时光倏忽、人生长恨,还是《乌夜啼》
中所叹息的往事成空如一梦;无论是《浪淘沙》中“一任珠帘闲不卷”的满怀愁绪,还
是另一首同调中的“梦里不知身是客”的伤感,都源自他那“一江春水向东流”似的内
心感情,因而具有感人的力量。
  出自真情的词并不需要过多的修饰,何况李煜周围此时也没有了那金镶玉砌的凤阁
龙楼、肌雪肤明的春殿嫔娥了,因此,李煜后期词便完全脱去了秾丽色彩与脂粉气味,
也减少了对于感情直接显露的阻碍,使胸中的真情一泄而出,如《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上阕虽写景,但这大自然的岁华变迁无一不是抒写人生的岁华变迁,朝雨晚风苦苦
相逼,摧残着春意,也销磨人的青春;
  下阕写人,而人也与自然一样,在风风雨雨中韶华消尽,所以末句说“人生长恨水
长东”。没有一点秾丽香艳的修饰,没有一点镶金嵌玉的词藻,完全是直率地倾吐情怀。
并不是说真情的抒发便不需要语言的锤炼和修辞的琢磨,但语言上过分的雕琢、过分的
罗列、过分的修饰会造成读者注意力的分散,使读者注意外在的描摹而减弱了阅读时凝
心观照中的移情体验,因此,写情的词很忌讳过分艳丽的词藻与过分密集的意象。李煜
的词在这一点上把握得极好,他多采用白描手法,自然流畅地表达某种情思,如著名的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
依然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语言是清晰的,意境是透明的,它不依靠外在的描摹来烘托气氛,而是以自己的心
境去观照事物、想象事物,使一切都笼罩在他的故国之思中。这样,词中所用的意象就
在“情”的贯穿下,构成了和谐完整的意境。再看另一首著名的《浪淘沙》:
  帘外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
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首词的层次比上两首丰富一些,变化也多一些。先写帘外雨,春意渐去,渲染出
一种令人怅惘的氛围;再写睡,五更时寒意侵人,静谧而凄清,梦醒忆梦,梦里唤起的
往日的欢娱恰与醒后孤寂相映,梦中贪欢心境恰与醒时悔恨痛苦心境相对,表现出一种
悔恨的复杂情绪。下阕拓开,写凭栏远眺,与梦境相配合,写自己亡国之恨,最后以无
可奈何的一声长叹收束,又与上阕开头相呼应,写出一种涵意复杂的“春去也”的悲哀。
这首词也完全是以主体的心理活动的呈露来贯穿意象,即以情御景的,结构回环往复,
首尾呼应,给人以清晰完整而流动的感觉。
  应该说,李煜前后期词在艺术上是有一致之处的,即它以动态的呈露为词的意脉,
因而使词显得流畅连贯;它以抒情为词的目的,因而词中不多用辞藻;它的意象选择得
很精心,常能与情感表现融为一体;它的结构设计也很巧妙,能使词的感情基调鲜明突
出。但是,前期词题材比较陈旧,语言上受唐五代词人影响较多,而且有些并非出自切
身体验,所以不易深入。后期词则发自内心,写的是从未有人写过的作为亡国君主的故
国之思,而词中流露的,又主要是追惜年华、感慨人事变迁无情、哀叹命运等容易引起
普通人共鸣的情绪,因此艺术感染力大大加强;更由于他采用了唐五代词人少用的白描
手法,以清新的语言写情,因而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
(中国文学史,章培恒 骆玉明,youth扫校)


Li Yu (Chinese李煜c. 937 – 15 August 978), before 961 known as Li Congjia (李從嘉), also known as Li Houzhu (李後主; literally "Last Ruler Li" or "Last Lord Li"), was the third ruler of the Southern Tang state during imperial China's Five Dynasties and Ten Kingdoms period. He reigned from 961 until 976, when he was captured by the invading Song dynasty armies which annexed his kingdom. He died by poison on orders of Emperor Taizong of Song after 2 years essentially as an exiled prisoner.

Although an incompetent ruler, he was a representative lyric poet during his era, even to the extent of having been called the "first true master" of the ci form.


Early life

In the same Chinese year Li Congjia was born, his grandfather Xu Zhigao, also known as Xu Gao (Li Bian) founded the state Qi (), renaming it Tang (known as the Southern Tang) 2 years later. When Li Congjia was 6, his father Li Jing became the next Southern Tang emperor. With Li Jing naming his younger brother Li Jingsui his heir apparent, his sixth eldest son Li Congjia seemed unlikely to ever succeed the throne. However, many of Li Congjia's brothers died very young, and after the death of the second eldest brother Li Hongmao (李弘茂) in 951, Li Congjia all of a sudden found himself right behind Li Hongji — the eldest brother — and uncle Li Jingsui in the succession line.

Li Hongji, a withdrawn and troubled young man, resented his crown prince uncle, whom he saw as a political enemy standing in his way. He also disliked his younger brother Li Congjia, even though they shared the same biological mother, Empress Zhong. Fearing the possible results of this family enmity, Li Congjia tried hard to be inconspicuous and focused on the arts, including poetry, painting and music. He loved reading, a passion encouraged by his father, also an acclaimed poet. At the age of 17, Li Congjia married Zhou Ehuangchancellor Zhou Zong's daughter and a year his senior. Lady Zhou was not only highly educated but also multi-talented in music and the arts and the young couple enjoyed a very intimate relationship.

Accession to the throne

In 955, a year after Li Congjia's marriage, Southern Tang was invaded by Later Zhou. The resistance war did not end until spring 958, after Li Jing ceded all prefectures north of the Yangtze River to his powerful northern neighbor. Li Jing also relinquished all imperial trappings, degrading his own title from emperor to king (國主). The national humiliation was soon followed by familial tragedy: later that year Li Hongji poisoned uncle Li Jingsui to death, which was followed by his own death a few months later, allegedly hastened by many encounters with Li Jingsui's vengeful ghost.

Not long after Li Hongji's death in 959, Li Congjia was given the post of royal secretary (尚書令) so that he could familiarize himself of governmental affairs. However, despite being the king's eldest surviving son, a few ministers considered him too dissolute and weak for the crown prince position, including Zhong Mo, who pleaded to have Li Congjia's younger brother Li Congshan chosen instead. Li Jing found Zhong's suggestion offensive and demoted him.

Suffering from poor health, Li Jing decided to transfer all responsibilities to his successor. He named Li Congjia the crown prince in spring 961 to take over in the capital Jinling (金陵; modern NanjingJiangsu) while he retired to the southern city of Hongzhou (洪州; modern NanchangJiangxi). A few months later he died, and Li Congjia officially succeeded the throne, not without a last-second effort by Li Congshan to challenge him. By then Zhong Mo had also died, so Li Congshan asked chancellor Xu You to bring Li Jing's last will to him. Xu refused and confided in Li Congjia of Li Congshan's intentions. Li Congjia — changing his name to Li Yu — did not punish his younger brother other than a slight demotion.

As Southern Tang ruler

Appeasing the Song Dynasty

A year before Li Yu ascended the throne, Southern Tang's nominal overlord Later Zhou had been replaced by the Song dynasty established by former Later Zhou general Zhao Kuangyin, who had earlier participated in several campaigns against Southern Tang. Knowing the limit of Southern Tang's military strength and trying hard to be subservient to the northern court, Li Yu immediately sent a high official Feng Yanlu with a letter — whose language was of extreme humility — to inform Song of his succession. Things got to a rocky start: during his accession to the throne Li Yu built a golden rooster, a symbol of imperial power, the news of which infuriated Zhao Kuangyin. In the end, the Southern Tang ambassador in the Song capital of Bianliang (汴梁; modern KaifengHenan) had to give the explanation that the golden rooster was actually a "weird bird" to satisfy the Song emperor.

Such an embarrassing relationship would define Li's entire reign, as tribute payments, both regular and irregular, drained the Southern Tang treasury. Essentially Li was ready to fulfill Emperor Taizu of Song's every demand except go to Bianliang himself. In 963, Li Congshan who accompanied a tributary mission was held hostage in Bianliang and had to write letters on behalf of the Song emperor asking his elder brother also join him at the Song court. Li Yu, naturally, did not heed the request.

Successive deaths in the family

Li Yu remained close to his musically gifted wife Zhou Ehuang — now Queen Zhou — so close that he sometimes canceled government meetings to enjoy her performances. The absences continued until a censor (監察御史) spoke out against it.

In around 964, the second of the couple's 2 sons, a 3-year-old still called by his milk name Ruibao (瑞保), died unexpectedly. Li would mourn his son by himself so as not to sadden his wife more than necessary, but Queen Zhou was completely devastated and quickly deteriorated in health. During her illness, Li attended her so devotedly that he did not disrobe for days. When the queen finally succumbed to illness, Li mourned so bitterly until "his bones stuck out and he could stand up only with the aid of a staff." In addition to several grieving poems, he chiseled the roughly 2000 characters of his "Dirge for the Zhaohui Queen Zhou" (昭惠周后誄) — "Zhaohui" being her posthumous name — to her headstone himself. Part of the dirge read (as translated by Daniel Bryant):

孰謂逝者Who is it says, of those departed,
荏苒彌疏they grow more remote as times goes by?
我思姝子I long for her, that beautiful lady,
永念猶初eternally remembering, just as at first.
愛而不見"I love her but I cannot see her";
我心毀如my heart seems to blaze and burn.
寒暑斯疚With chills and fever I am afflicted,
吾寧禦諸can I ever overcome this?

While Li Yu was almost certainly sincere in his love for his wife, during her last days he also engaged in a secret sexual relationship with Queen Zhou the Younger, the queen's younger sister, who was only around 14 at that time. Worst of all, the queen discovered the "affair" which probably hastened her demise and multiplied Li Yu's regret. A few months later, in late 965, disaster stroke again: Queen Dowager Zhong died after several months of attentive care-taking by Li. The subsequent mourning period delayed Li's marriage to the younger Lady Zhou until 968.

Deaths of Lin Renzhao and Pan You

After conquering Jingnan, the Hunan region and Later Shu, the Song Dynasty army set off to invade Southern Han in 971, Southern Tang's southwestern neighbor. Lin Renzhao, the Southern Tang military governor of Zhenhai Command (鎮海軍) centering in Wuchang (in modern Hubei), believed the opportunity golden to attack the Song cities around Yangzhou (in modern Jiangsu) as the main Song army would be a long distance away and already severely fatigued. Li Yu immediately rejected Lin's request: "Stop the nonsense talks, (stop) destroying (our) country!"

What Li was perhaps unaware was a year before, the Song military had gotten hold of an important chart with detailed measurements of Yangtze River crossing points, provided by a Southern Tang defector named Fan Ruoshui. After the conquest of Southern Han, their next step was to eliminate Lin Renzhao. In 974, Emperor Taizu of Song got hold of a Lin portrait through agents working in Southern Tang, and Li Congshan, the hostage kept in Bianliang, was then made to believe that Lin's loyalty was with Song. When Li Yu was told of this, he without a thorough investigation secretly poisoned Lin to death. Chancellor Chen Qiao angrily reacted to Lin's death: "Seeing loyal ministers killed, I don't know where I will die!".

Fall of Southern Tang

Not known for his governing skill, Houzhu was nevertheless a highly accomplished scholar, he allowed himself indulgence with artistic and literature pursuits, with little regard to the strong Song Kingdom that was eying its weaker neighbor. In 971, Houzhu dropped the name of Tang from its Kingdom's name, in a desperate move to please the mighty Emperor Taizu of Song.

Of the many other kingdoms surrounding the Southern Tang, only Wuyue to the east had yet to fall. The Southern Tang's turn came in 974, when, after several refusals to summons to the Song court, on the excuse of illness, Song dynasty armies invaded. After a year long siege of the Southern Tang capital, modern Nanjing, Li Houzhu surrendered, in 975; and, he and his family were taken as captives to the Song capital at present-day Kaifeng. In a later poem, Li wrote about the shame and regret he had on the day he was taken away from Jinling (as translated by Hsiung Ting):

四十年來家國For forty years my country and my home —
三千里地山河Three thousand li of mountains and rivers.
鳳閣龍樓連霄漢The Phoenix Pavilion and Dragon Tower reaching up to the Milky Way,
玉樹瓊枝作烟蘿Jade trees and jasper branches forming a cloudy net —
幾曾識干戈Not once did I touch sword or spear!
一旦歸為臣虜Suddenly I became a captive slave.
沈腰潘鬢銷磨Frail my waist, gray my temples, grinding away.
最是倉皇辭廟日Never shall I forget the day when I bade hasty farewell at the ancestral temple.
教坊猶奏別離歌The court musicians played the farewell songs,
揮淚對宮娥My tears streamed as I gazed at the court maidens.

Devotion to the arts

Although, Li Yu indeed was a great exponent and developer of the Ci poetry form, which form sometimes or often seems to characterize poetry of the Song Dynasty, there is also some difficulty in categorizing him as a Song poet: the Southern Tang state is more of a continuation of Tang than a precursor on the Song side of the divide of the history of the Tang-Song transition, also known as the Five Dynasties and Ten Kingdoms period. Li Yu represents both a continuation of the Tang poetry tradition, as well as representing the Ci poetic style which is so especi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poetry of Song.

Li Houzhu devoted much of his time to pleasure-making and literature, and this is reflected in his early poems. A second phase of Li's ci poems seems to have been the development of an even sadder style after the death of his wife, in 964. His best-known, and saddest, poems were composed during the years of his captivity, after he formally abdicated his reign to the Song, in 975. He was created the Marquess of Wei Ming (Chinese: 違命侯; literally, the Marquess of Disobeyed Edicts), a token title only: actually, he was a prisoner, though with the outward accoutrements of a prince. Li's works from this period dwell on his regret for the lost kingdom and the pleasures it had brought him.

He developed the ci by broadening its scope from love to history and philosophy, particularly in his later works. He also introduced the two stanza form, and made great use of contrasts between longer lines of nine characters and shorter ones of three and five. Only 45 of his ci poems survive, thirty of which have been verified to be his authentic works, the other of which are possibly composed by other writers: also, seventeen shi style poems remain to his credit. His story remains very popular in many Cantonese operas.

Death

He was poisoned by the Song emperor Taizong in 978, after he had written a poem that, in a veiled manner, lamented the destruction of his empire and the rape of his second wife Empress Zhou the Younger by the Song emperor. After his death, he was posthumously created the Prince of Wu (吳王).

Writing

Ci poetry

The roughly 40 (some of which incomplete owing to damaged manuscripts) ci poems possibly written by Li Yu are summarized in the table below. The ci as a poetic form follows set patterns or tunes (詞牌).

A few poems have been set to music in modern times, most notably the 3 songs in superstar Teresa Teng's 1983 album Light Exquisite Feelings. Some of the songs are mentioned below.

TuneFirst lineNotes
Cǎi Sāng Zǐ (采桑子)Lù Lú Jīn Jǐng Wú Tóng Wǎn (轆轤金井梧桐晚)
Tíng Qián Chūn Zhú Hóng Yīng Jìn (庭前春逐紅英盡)
Cháng Xiāng Sī (長相思)Yún Yī Guā (雲一緺)
Dǎo Liàn Zǐ Ling (搗練子令)Shēn Yuàn Jìng (深院靜)
Dié Liàn Huā (蝶戀花)Yáo Yè Tíng Gāo Xián Xìn Bù (遙夜亭臯閑信步)
Huàn Xī Shā (浣溪沙)Hóng Rì Yǐ Gāo Sān Zhàng Tòu (紅日已高三丈透)
Làng Táo Shā (浪淘沙)Lián Wài Yǔ Chán Chán (簾外雨潺潺)Tune written as Làng Táo Shā Lìng (浪淘沙令)
Wǎng Shì Zhǐ Kān Āi (往事只堪哀)
Lín Jiāng Xiān (臨江仙)Qín Lóu Bù Jiàn Chuī Xiāo Nǚ (秦樓不見吹簫女)Tune written as Xiè Xīn Ēn (謝新恩)
Missing 1 character in the sixth line
Yīng Táo Luò Jìn Chūn Guī Qù (櫻桃落盡春歸去)Authenticity of the last 3 lines questioned
Liǔ Zhī (柳枝)Fēng Qíng Jiàn Lǎo Jiàn Chūn Xiū (風情漸老見春羞)
Pò Zhèn Zǐ (破陣子)Sì Shí Nián Lái Jiā Guó (四十年來家國)Shiao Lih-ju sang it in Mandarin
Pú Sà Mán (菩薩蠻)Huā Míng Yuè Àn Lóng Qīng Wù (花明月暗籠輕霧)
Péng Lái Yuàn Bì Tiān Tái Nǚ (蓬萊院閉天台女)
Rén Shēng Chóu Hèn Hé Néng Miǎn (人生愁恨何能免)Tune written as Zǐ Yè Gē (子夜歌)
Tóng Huáng Yùn Cuì Qiāng Hán Zhú (銅簧韻脆鏘寒竹)
Xún Chūn Xū Shì Xiān Chūn Zǎo (尋春須是先春早)Tune written as Zǐ Yè Gē (子夜歌)
Qīng Píng Yuè (清平樂)Bié Lái Chūn Bàn (別來春半)
Ruǎn Láng Guī (阮郎歸)Dōng Fēng Chuī Shuǐ Rì Xián Shān (東風吹水日銜山)Possibly by Feng Yansi
Sān Tái Lìng (三臺令)Bù Mèi Juàn Cháng Gèng (不寐倦長更)Authorship questioned
Wàng Jiāng Nán (望江南)Duō Shǎo Hèn (多少恨)
Duō Shǎo Lèi (多少淚)
Xián Mèng Yuǎn (閑夢遠)
2nd line: Nán Guó Zhèng Fāng Chūn (南國正芳春)
Tune written as Wàng Jiāng Méi (望江梅)
Xián Mèng Yuǎn (閑夢遠)
2nd line: Nán Guó Zhèng Qīng Qiū (南國正清秋)
Wū Yè Tí (烏夜啼)Zuó Yè Fēng Jiān Yǔ (昨夜風兼雨)
Xǐ Qiān Yīng (喜遷鶯)Xiǎo Yuè Zhuì (曉月墜)
Xiāng Jiàn Huān (相見歡)Lín Huā Xiè Liǎo Chūn Hóng (林花謝了春紅)Teresa Teng sang it in Mandarin
Wú Yán Dú Shàng Xī Lóu (無言獨上西樓)Teresa Teng sang it in Mandarin
Shiao Lih-ju sang it in Mandarin
Xiè Xīn Ēn (謝新恩)Jīn Chuāng Lì Kùn Qǐ Huán Yōng (金窗力困起還慵)Missing the rest of the poem
Rǎn Rǎn Qiū Guāng Liú Bù Zhù (冉冉秋光留不住)Possibly missing lines and/or characters
Tíng Kōng Kè Sàn Rén Guī Hòu (庭空客散人歸後)
Yīng Huā Luò Jìn Chūn Jiāng Kùn (櫻花落盡春將困)Missing 2 lines
Yīng Huā Luò Jìn Jiē Qián Yuè (櫻花落盡階前月)
Yī Hú Zhū (一斛珠)Wǎn Zhuāng Chū Guò (晚妝初過)
Yú Fù (漁父)Làng Huā Yǒu Yì Qiān Chóng Xuě (浪花有意千重雪)
Yī Zhào Chūn Fēng Yī Yè Zhōu (一棹春風一葉舟)
Yù Lóu Chūn (玉樓春)Wǎn Zhuāng Chū Liǎo Míng Jī Xuě (晚妝初了明肌雪)Chang Chen sang it in Mandarin
Yú Měi Rén (虞美人)Chūn Huā Qiū Yuè Hé Shí Liǎo (春花秋月何時了)Teresa Teng sang it in Mandarin
Chan Ho Tak sang it in Cantonese
Huang Yee-ling and others sang it in Taiwanese
Huang Fei sang it in Taiwanese
Fēng Huí Xiǎo Yuàn Tíng Wú Lǜ (風回小院庭蕪綠)

Poetry Examples

Poems like these are often invoked in later periods of strife and confusion by literary figures.

"Western Tower" (獨上西樓)

One of Li Yu's most famous poems, popularly known as "Alone Up the Western Tower" (獨上西樓), was written after his capture. As translated by Chan Hong-mo: This was also rendered into a song by Teresa Teng,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Asian singers ever. Teresa Teng 1983: 獨上西樓

無言獨上西樓Alone to silence, up the western tower, I myself bestow.
月如鉤Like silver curtain hook, so does the moon glow.
寂寞梧桐The fallen leaves of one forsaken parasol
深院鎖清秋Make deeper still the limpid autumn locked up in the court below.
剪不斷Try cutting it, it is still profuse –
理還亂More minding will but more confuse –
是離愁Ah, parting's such enduring sorrow!
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It leaves behind a very special taste the heart alone could know.

<<望江南>> "Jiangnan Remembrance" (second stanza)

多少恨,Such hatred,

昨夜梦魂中。Last night I departed in my dream.

还似旧时游上苑,To enjoy the park as of yore,

车如流水马如龙。The carriages flow like water and the horses like dragon.

花月正春风。 Blossoms and the moon in the spring breeze

Shi poetry

Li Yu's poems in the form of shi include:

  • "Bìng Qǐ Tí Shān Shě Bì" (病起題山舍壁; "Getting up while Ill: Written Upon the Wall of My Mountain Lodge")
  • "Bìng Zhōng Gǎn Huái" (病中感懷; "Feelings while Ill")
  • "Bìng Zhōng Shū Shì" (病中書事; "Written while Ill")
  • "Dào Shī" (悼詩; "Poem of Mourning")
  • "Dù Zhōng Jiāng Wàng Shí Chéng Qì Xià"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Gazing at Stone City from Mid-river and Weeping")
  • "Gǎn Huái" (感懷; "My Feelings") — 2 poems
  • "Jiǔ Yuè Shí Rì Ǒu Shū" (九月十日偶書; "Jotted Down on the Tenth Day of the Ninth Month")
  • "Méi Huā" (梅花; "Plum Blossoms") — 2 poems
  • "Qiū Yīng" (秋鶯; "Autumn Warbler")
  • "Shū Líng Yán Shǒu Jīn" (書靈筵手巾; "Written on the Napkin for a Sacrificial Banquet")
  • "Shū Pí Pá Bèi" (書琵琶背; "Written on the Back of a Pipa")
  • "Sòng Dèng Wáng Èr Shí Dì Cóng Yì Mù Xuān Chéng" (送鄧王二十弟從益牧宣城; "On Saying Farewell to My Younger Brother Chongyi, the Prince of Deng, Who is Going Away to Govern Xuancheng") — including a long letter
  • "Tí jīn lóu zi hòu" (題金樓子後; "Written at the end of the Jinlouzi") — including a preface
  • "Wǎn Chí"(輓辭; "Poem of Mourning") — 2 poems

"To the Tune of Liǔ Zhī" mentioned in the ci section may also be classified as a shi.

Prose writing

Though miscellaneous in character, Li Yu's surviving prose writings also demonstrated his poetic genius. For example, "Dirge for the Zhaohui Queen Zhou" is rhymed and almost entirely in regular four-character metre, resembling the dominant fu form a millennium before.

Calligraphy

"Traveling on the River in First Snow" (江行初雪) by the Southern Tang painter Zhao Gan (趙幹), National Palace MuseumTaipei, Taiwan. The column of 11 characters on the right edge of the painting, which specified the artist and the title, was written by Li Yu.

Li Yu's calligraphy style has been dubbed "golden inlaid dagger" (金錯刀) for its perceived force and clarity. As one Song Dynasty writer noted: "The large characters are like split bamboo, the small ones like clusters of needles; altogether unlike anything done with a brush!"

Television series

Three independent television series focused on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s between Li Yu (Li Houzhu), Emperor Taizu of Song (Zhao Kuangyin) and the various women in their lives. They are:

  • The Sword and the Song (絕代雙雄), a 1986 Singaporean series starring Li Wenhai as Li Yu.
  • Love, Sword, Mountain & River (情劍山河), a 1996 Taiwanese series starring Chin Feng as Li Yu.
  • Li Houzhu and Zhao Kuangyin (李後主與趙匡胤), a 2006 Chinese series starring Nicky Wu as Li Yu.

See also

Notes and references

  1. Jump up to:a b Unlike his father and grandfather, Li Yu never ruled as an emperor. His official title as a ruler was a king (國主), the same as his father after 958. During Li Yu's reign from 961 until 974, Southern Tang was nominally a vassal state of the Song Dyasty. Even after the rejec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following the Song invasion in 974, Li Yu never declared himself emperor.
  2. ^ Xu Zizhi Tongjian Changbianch. 16.
  3. Jump up to:a b From his date and Chinese age at death we can deduct that he was born some time between 13 February 937 and 1 February 938.
  4. Jump up to:a b Book of Southern Tangch. 3.
  5. ^ Indiana Companion p. 555
  6. Jump up to:a b c d Shiguo Chunqiuch. 19.
  7. Jump up to:a b Wudai Shijich. 62.
  8. Jump up to:a b Kurz, p. 91.
  9. Jump up to:a b c d e Shiguo Chunqiuch. 18.
  10. ^ Shiguo Chunqiuch. 16.
  11. Jump up to:a b Shiguo Chunqiuch. 17.
  12. Jump up to:a b Bryant, p. xxiv.
  13. ^ The child was posthumously called Li Zhongxuan (李仲宣).
  14. ^ Bryant, p. 118.
  15. ^ No Chinese sovereign was expected to be completely faithful to one's spouse.
  16. Jump up to:a b Shiguo Chunqiuch.24
  17. ^ Wu, 213
  18. ^ Hsiung, p. 332
  19. Jump up to:a b Davis, xx
  20. ^ Bryant, p. 69.
  21. ^ The song, "Shān Hé Lèi" (山河淚), with music by Lee Shih Shiongand Lee Wei Shiong, served as an ending theme song of the 1986 Singaporean TV series The Sword and the Song, of which Li Yu is a central character. It was also included in her 1986 album Heart Rain(心雨).
  22. ^ Bryant, p. 85.
  23. ^ Bryant, p. 131.
  24. ^ The song, "Yān Zhǐ Lèi" (胭脂淚), with music by Liu Chia-chang, was included in her 1983 album Light Exquisite Feelings.
  25. ^ The song, "Dú Shàng Xī Lóu" (獨上西樓), with music by Liu Chia-chang, was included in her 1983 album Light Exquisite Feelings.
  26. ^ The song, "Dú Shàng Xī Lóu", with music by Lee Shih Shiong and Lee Wei Shiong, served as an ending theme song of the 1986 TV series The Sword and the Song. It was also included in her 1986 album Heart Rain.
  27. ^ Bryant, p. 97.
  28. ^ The song, "Yù Lóu Chūn", with music by Tso Hung-yuen, served as an ending theme song of the 1996 Taiwanese TV series Love, Sword, Mountain & River, of which Li Yu is a central character. It was also included in the drama's soundtrack album.
  29. ^ The song, "Jǐ Duō Chóu" (幾多愁), with music by Tan Chien-chang, was included in her 1983 album Light Exquisite Feelings. It was later covered by Fei Yu-ching for the ending theme song to the 2006 Chinese TV series Li Houzhu and Zhao Kuangyin, of which Li Yu is a central character.
  30. ^ The song, "Chèun Fà Chàu Yùht" (春花秋月), with music by Lai Siu Tin, was included in his 1994 compilation album Greatest Hits(金碟精選).
  31. ^ The song, "Chhun Hoe Chhiu Go̍at" (春花秋月) featuring Cheng Jun-wei, Hsu Fu-kai and Wu Jun-hong, with music by Ho Ching-ching, was included in her 2008 album Telling Myself (講乎自己聽).
  32. ^ The song, "Gû Bí Jîn" (虞美人), with music by Chang Nai-jen, served as the ending theme song of the 2008 Taiwanese TV series Pili Shen Zhou II: The Devil Relics. It was also included in her 2012 compilation album The Best of Huang Fei 2 (盛開).
  33. ^ Chan, p. 169.
  34. ^ "望江南李煜"Baike.baidu.
  35. ^ "望江南·多少恨"古诗文网.
  36. ^ "Fan Calligraphy Zhang Fengju 张风举"Flickr.com.
  37. ^ Bryant, p. xxiii.

Sources

Primary sources
Secondary sources
 
lǐ yù lǐ yù
  (937—978) 字重光,南唐后主。公元975年,宋灭南唐,他被封为“违命侯”,过了三年阶下囚的生活,终被杀死
No. 3
  李煜(937-978) : 五代时南唐国主,词人。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世称李后主。公元961年至975年在位,其间生活奢华,不理国事。宋兵破金陵,出降称臣,封违命侯,后被宋太宗毒死。工书画,精音律,尤擅词。词风疏朗,在题材上突破了晚唐五代词仅写“艳情”的藩篱。后人将其词及其父fe69(中主)的作品,合刻为《南唐二主词》。
千年一瞬 Millennium moment
  一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阐述了一代词帝的兴衰荣辱,他一心潜没于诗词文学的深海。对于身为一个皇家的他,他从无鹤立群雄当皇帝的心思。然而,历史总喜欢开这样那样的玩笑:在南唐王朝皇帝的继承人中,当时的中主李璟在烈祖李昪灵位前发过誓言“兄终弟及”,即把皇位传给其弟景遂,但因为李煜的哥哥弘翼即李璟的长子当时立下了战功,就立弘翼为太子了,“兄终弟及”的事就多年未提。但是李煜的哥哥弘翼与其父李璟的性格是有天壤之别的,弘翼为人果断刚毅,权力欲极强,所以总会让正在当皇帝的李璟不满意,李璟便又想起兄终弟及的事情。李弘翼担心父亲遵照誓言将皇位传给叔父,便秘密的将自己的叔父景遂杀害了,尽管如此李弘冀还是没能当上皇帝。为什么呢?因为历史毕竟是历史。一门心思想做皇帝的他居然在叔父死了之后没几月也跟着去了。
  那么我们的主人公李煜就顺应大局接下了这个后唐的烂摊子做起了皇帝。李煜当了皇帝之后,便给北方的宋朝写了一封《即位上宋太祖表》。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李煜接下来的的确是一个烂摊子,这个同时也表达了他无意做皇帝。这一点在以后的皇帝生涯中也能够体现,因为李煜的优柔寡断,使得他犯下了许多政治错误——该杀的不杀,不该杀的杀了,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点。由此可想而知,李煜必然将成为后来宋钦宗和宋徽宗那样的俘虏。尽管当皇帝的路没有能够走好,而且走得相当糟糕,但是,他在诗词史中的地位是非凡的。在亡国之后,他在宋朝的首都大书特书自己的亡国伤感之情,毫不畏惧。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豪迈思国之感,开创了词亦可抒情的先河。同时他的那种爱国之情也被后人称颂至今,一首《虞美人》的春花秋月葬送了一代伟大的词人,但与此同时也造就了这个悲剧词帝的万古流传。
  下面我们就来走进这个词帝的内心世界,用他当年的文字去遐想一代词帝的兴衰荣辱!
李煜其人 Li Yu of its people
  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汉族,在位时间(961-975),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为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李煜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皆成于此时。此时期的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对“往事”的无限留恋。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亦甚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及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有其父李璟之作)中。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愁宗”
概述 Outline
  李煜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是被后人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本无心争权夺利,一心向往归隐生活的李煜能登上王位完全是个意外,无奈命运弄人,也是刻于历史卷宗上的亡国之君,他痛恨自己生在帝王家。功过事非,已成历史之轨迹。
  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多次入宋朝进贡,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据宋人王至《默记》,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荒废的生活,风格柔靡,但是这并不是他向往的生活,多为空虚无奈;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后主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六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
生平
  李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是南唐元宗(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由于李璟的第二子到第五子均早死,故李煜长兄李弘冀为皇太子时,其为事实上的第二子。李弘冀“为人猜忌严刻”,时为安定公的李煜害怕李弘冀猜忌他,不敢参与政事,每天只是读书为乐。
  959年李弘冀在毒死李璟未遂后不久也死了。李璟打算立李煜为太子,钟谟说:“从嘉德轻志懦,又酷信释氏,非人主才。从善果敢凝重,宜为嗣。”李璟怒,找了个借口把钟谟贬为国子司业,流放到饶州。封李煜为吴王、尚书令、知政事,令其住在东宫。
  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璟迁都南昌并立李煜为太子监国,令其留在金陵。六月李璟死后,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
  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971年宋军灭南汉后,李煜为了表示他不对抗宋,对宋称臣,将自己的称呼改为江南国主。
  973年,宋太祖命令李煜去开封时他托病不去。宋太祖就派曹彬领军队去攻打南唐。
  974年十二月,曹彬攻克金陵。
  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南唐后主。
  975年,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
  978年(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息:“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徐铉退而告之,宋太宗闻之大怒。据宋代王铚的《默记》记载,李煜最后因写“故国不堪回首”“一江春水向东流”之词而被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牵机药有人说是中药马钱子,服后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抽搐,头脚缩在一起,状极痛苦。李煜死后,葬洛阳北邙山,小周后悲痛欲绝,不久也随之而死。
  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性宽恕,威令不素著”,好生戒杀,死后,江南人闻之,“皆巷哭为斋”。
写作背景 Writing background
  被俘后,在开封被封为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史书上说赵匡义多次强留小周后于宫中。每次小周后回去,都是又哭又骂,李煜在痛苦郁闷中,写下《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等名曲。古代画家还绘有《熙陵幸小周后图》,明人沈德符《野获编》中:“宋人画《熙陵幸小周后图》,太宗戴幞头,面黔色而体肥,周后肢体纤弱,数宫人抱持之,周后作蹙额不胜之状”。元人冯海粟就在图上题诗:“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冲地起,御园红紫满龙堆。”(小周后乃娥皇的妹妹,后被封为郑国夫人,并被规定定期进宫参拜。而小周后是个绝色美女,赵光义即宋太宗垂涎其美色)。
家庭 Family
  子女
  子
  长子太子清源郡公仲寓
  次子岐怀献王仲宣
  后妃
  后
  尊圣后昭惠国后周娥皇(大周后)
  继国后娥皇妹妹(小周后)
  妃
  保仪黄氏
  嫔御流珠
  宫人乔氏
  舞伎
  窅娘
艺术成就 Artistic achievement
  李煜在艺术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最有名的词是虞美人和浪淘沙令。 书画他能书善画,对其书法:陶谷《清异录》曾云:“后主善书,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作大字不事笔,卷帛书之,皆能如意,世谓‘撮襟书’”。对其的画,宋代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曰:“江南后主李煜,才识清赡,书画兼精。尝观所画林石、飞鸟,远过常流,高出意外”。惜无书画传世于后。词李煜的词的风格可以以975年被俘分为两个时期。他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根据内容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写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和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如《菩萨蛮》,《相见欢》 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如《虞美人》,《浪淘沙令》 王国维认为:“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而且还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此最后一句乃是针对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所道:“王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王氏认为此评乃扬温、韦,抑后主。而学术界亦有观点认为,周济的本意是指李煜在词句的工整对仗等修饰方面不如温庭筠、韦庄,然而在词作的生动和流畅度方面,则前者显然更为生机勃发,浑然天成,“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李煜词摆脱了《花间集》的浮靡,他的词不假雕饰,语言明快,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用情真挚,亡国后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超过晚唐五代的词,成为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后世尊称他为“词圣”。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又受了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其主要成就表现在: ①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在李煜之前,词以艳情为主,内容浅薄,即使寄寓一点怀抱,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而李煜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所以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人间词话》) ②具有较高的概括性。李煜的词,往往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境界。“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见欢〕)、“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等名句,深刻而生动地写出了人生悲欢离合之情,引起后世许多读者的共鸣。 ③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他的词不镂金错彩,而文采动人;不隐约其词,却又情味隽永;形成既清新流丽又婉曲深致的艺术特色。 ④在风格上有独创性。《花间集》和南唐词,一般以委婉密丽见长,而李煜则出之以疏宕。如《玉楼春》的“豪宕”,《乌夜啼》的“濡染大笔”,《浪淘沙》的“雄奇幽怨,乃兼二雄”(俱见谭献《复堂词话》)《虞美人》的“自然奔放”、“如生马驹不受控捉”(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兼有刚柔之美,确是不同于一般婉约之作,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正如纳兰性德所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饶烟水迷离之致。”(《渌水亭杂说》) 李煜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四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他的旧臣说他有《文集》30卷及“杂说”百篇。《郡斋读书志》载《李煜集》10卷,《宋史·艺文志》也载《南唐李后主集》10卷,均佚。《直斋书录解题》中载《南唐二主词》1卷,现能见到的有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墨华斋本,录李煜词34首,其中《望江南》一首可分为二首。后清代邵长光又录得 1首,近代王国维为《南唐二主词》补遗,增加了9首,不过其中有问题的似不少。据近代多数学者的意见,能确定为李煜词的不过32首。其词集注本有清刘继增的《南唐二主词笺》、近人唐圭璋的《南唐二主词汇笺》、王仲闻的《南唐二主词校订》等。詹安泰的《 李璟李煜词》,注释颇详。事迹见《新五代史》、《宋史》及马令、陆游二家《南唐书》,今人夏承焘《南唐二主年谱》。
  与大周后一同修补《霓裳羽衣曲》。
李煜的文学作品 Li Yu's literary works
  【谢新恩】
  樱花落尽阶前月,
  象床愁倚薰笼。
  远似去年今日,
  恨还同。
  双鬟不整云憔悴,
  泪沾红抹胸。
  何处相思苦?
  纱窗醉梦中。
  【九月十日偶书】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
  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秋莺】
  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
  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
  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
  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病起题山舍壁】
  山舍初成病乍轻,杖藜巾褐称闲情。
  炉开小火深回暖,沟引新流几曲声。
  暂约彭涓安朽质,终期宗远问无生。
  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
  【更漏子】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珊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一说温庭筠做)
  【更漏子】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重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帏垂,梦长君不知。
  (一说温庭筠做)
  【长相思】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长相思】
  云一緺(涡),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
  且维轻舸更迟迟,别酒重倾惜解携。
  浩浪侵愁光荡漾,乱山凝恨色高低。
  君驰桧楫情何极,我凭阑干日向西。
  咫尺烟江几多地,不须怀抱重凄凄。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挽辞】
  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
  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
  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
  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
  【悼诗】
  永念难消释,孤怀痛自嗟。雨深秋寂寞,愁引病增加。
  咽绝风前思,昏蒙眼上花。空王应念我,穷子正迷家。
  【感怀】
  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
  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
  层城无复见娇姿,佳节缠哀不自持。
  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蛾眉。
  【梅花】
  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
  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书灵筵手巾】
  浮生共憔悴,壮岁失婵娟。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
  【书琵琶背】
  侁自肩如削,难胜数缕绦。天香留凤尾,余暖在檀槽。
  【病中感怀】
  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
  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
  【病中书事】
  病身坚固道情深,宴坐清香思自任。
  月照静居唯捣药,门扃幽院只来禽。
  庸医懒听词何取,小婢将行力未禁。
  赖问空门知气味,不然烦恼万涂侵。
  【赐宫人庆奴】
  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消魂感旧游。
  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态拂人头。
  【题金楼子后】
  牙签万轴里红绡,王粲书同付火烧。
  不于祖龙留面目,遗篇那得到今朝。
  【句】
  迢迢牵牛星,杳在河之阳。粲粲黄姑女,耿耿遥相望。
  莺狂应有恨,蝶舞已无多。(《落花》)
  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咏扇》)
  病态如衰弱,厌厌向五年。(以下《律髓注》)
  衰颜一病难牵复,晓殿君临颇自羞。
  冷笑秦皇经远略,静怜姬满苦时巡。
  鬓从今日添新白,菊是去年依旧黄。(以下《翰府名谈》)
  万古到头归一死,醉乡葬地有高原。
  人生不满百,刚作千年画。(《野客丛谈》)
  日映仙云薄,秋高天碧深。(《海录碎事》)
  乌照始潜辉,龙烛便争秉。(以下《孔帖》)
  凝珠满露枝。
  游飏日已西,肃穆寒初至。
  九重开扇鹄,四牖炳灯鱼。
  忌觞无算酌。
  倾碗更为寿,深卮递酬宾。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
  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
  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乌夜啼】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留人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一斛珠】
  晚妆初过,
  沉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
  一曲清歌,
  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
  杯深旋被香醪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
  烂嚼红茸,
  笑向檀郎唾。
  【浣溪沙】
  红日已高三丈透,
  金炉次第添香兽,
  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
  酒恶时拈花蕊嗅,
  别殿遥闻箫鼓奏。
  【浣溪沙】
  转烛飘蓬一梦归,
  欲寻陈迹怅人非,
  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
  荫花楼阁谩斜晖,
  登临不惜更沾衣。
  【菩萨蛮】
  李煜
  花明月暗笼轻雾,
  今霄好向郎边去!
  刬袜步香阶,
  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
  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
  教君恣意怜。
  【临江仙】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
  玉钩牵幕,惆怅暮烟垂。
  门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
  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
  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
  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
  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
  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一作“挥”)泪对宫娥。
  【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望江南】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滚轻尘,
  忙杀看花人!
  【望江南】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望江南】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
  肠断更无疑!
  【三台令】
  不寐倦长更,披衣出户行。
  月寒秋竹冷,风切夜窗声。
  【采桑子】
  辘轳金井梧桐晚,
  几树惊秋。昼雨新愁。
  百尺虾须在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皴,
  回首边头,欲寄鳞游,
  九曲寒波不溯流。
  【柳枝】
  风情渐老见春羞,
  到处芳魂感旧游;
  多谢长条似相识,
  强垂烟穗拂人头。
  【谢新恩】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粉英金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襟香。
  琼窗□(原缺)梦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杨。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
  【清平乐】
  别来春半,
  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
  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
  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阮郎归】
  呈郑王十二弟
  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
  落花狼籍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佩声悄,晚妆残,凭谁整翠鬟?
  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
  【采桑子】
  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
  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
  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
  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
  【捣练子令】
  深院静,小庭空,
  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
  数声和月到帘栊。
  【捣练子】
  云鬓乱,晚妆残,
  带恨眉儿远岫攒。
  斜托香腮春笋嫩,
  为谁和泪倚阑干?
  【渔父】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渔父】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蝶恋花】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子夜歌】
  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
  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
  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
  同醉与闲平,诗随羯鼓成。
  【菩萨蛮】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
  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
  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菩萨蛮】
  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
  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
  雨云深绣户,来便谐衷素。
  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
  【喜迁莺】
  晓月坠,宿云微,
  无语枕边欹。
  梦回芳草思依依,
  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余花乱,
  寂寞画堂深院。
  片红休扫尽从伊,
  留待舞人归。
  《应天长》:一钩初月临妆镜,蝉鬓凤钗慵不整。重帘静,层楼迥,惆怅落花风不定。 柳堤芳草径,梦断辘轳金井。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病。
  【昭惠周后诔】
  天长地久,嗟嗟蒸民。嗜欲既胜,悲欢纠纷。缘情攸宅,触事来津。赀盈世逸,乐尠愁殷。沉乌逞兔,茂夏凋春。年弥念旷,得故忘新。阙景颓岸,世阅川奔。外物交感,犹伤昔人。诡梦高唐,诞夸洛浦,构屈平虚,亦悯终古。况我心摧,兴哀有地。苍苍何辜,歼予伉俪?
  窈窕难追,不禄于世。玉泣珠融,殒然破碎。柔仪俊德,孤映鲜双,纤秾挺秀,婉娈开扬。艳不至冶,慧或无伤。盘绅奚戒,慎肃惟常。环佩爰节,造次有章。会颦发笑,擢秀腾芳。鬓云留鉴,眼彩飞光。情漾春媚,爱语风香。瑰姿禀异,金冶昭祥。婉容无犯,均教多方。茫茫独逝。舍我何乡?
  昔我新婚,燕尔情好。媒无劳辞,筮无违报。归妹邀终,咸爻协兆。俯仰同心,绸缪是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今也如何,不终往告?呜呼哀哉,志心既违,孝爱克全。殷勤柔握,力折危言。遗情盼盼,哀泪涟涟。何为忍心,览此哀编。
  绝艳易凋,连城易脆。实曰能容,壮心是醉。信美堪餐,朝饥是慰。如何一旦,同心旷世?呜呼哀载!丰才富艺,女也克肖。采戏传能,奕棋逞妙。媚动占相,歌萦柔调。兹鼗爰质,奇器传华。翠虬一举,红袖飞花。情驰天际,思栖云涯。发扬掩抑,纤紧洪奢。穷幽极致,莫得微瑕。审音者仰止,达乐者兴嗟。曲演来迟,破传邀舞,利拨迅手,吟商呈羽。制革常调,法移往度。翦遏繁态,蔼成新矩。霓裳旧曲,韬音沦世,失味齐音,犹伤孔氏。故国遗声,忍乎湮坠。我稽其美,尔扬其秘。程度馀律,重新雅制。非子而谁,诚吾有类。今也则亡,永从遐逝。呜呼哀哉!该兹硕美,郁此芳风,事传遐禩,人难与同。
  式瞻虚馆,空寻所踪。追悼良时,心存目忆。景旭雕薨,风和绣额。燕燕交音,洋洋接色。蝶乱落花,雨晴寒食。接辇穷欢,是宴是息。含桃荐实,畏日流空。林雕晚箨,莲舞疏红。烟轻丽服,雪莹修容。纤眉范月,高髻凌风。辑柔尔颜,何乐靡从?蝉响吟愁,槐凋落怨。四气穷哀,萃此秋宴。我心无忧,物莫能乱。弦乐清商,艳尔醉盼。情如何其,式歌且宴。寒生蕙幄,雪舞兰堂。珠笼暮卷,金炉夕香。丽尔渥丹,婉尔清扬。厌厌夜饮,予何尔忘?年去年来,殊欢逸赏。不足光阴,先怀怅怏。如何倏然,已为畴曩?呜呼哀哉!孰谓逝者,荏苒弥疏。我思姝子,永念犹初。爱而不见,我心毁如。
  寒暑斯疚,吾宁御诸?呜呼哀哉!万物无心,风烟若故。惟日惟月,以阴以雨。事则依然,人乎何所?悄悄房栊,孰堪其处?呜呼哀哉!佳名镇在,望月伤娥。双眸永隔,见镜无波。皇皇望绝,心如之何?暮树苍苍,哀摧无际。历历前欢,多多遗致。丝竹声悄,绮罗香杳。想淡乎忉怛,恍越乎悴憔。呜呼哀哉!岁云暮兮,无相见期。情瞀乱兮,谁将因依!维昔之时兮亦如此,维今之心兮不如斯。呜呼哀哉!神之不仁兮,敛怨为德;既取我子兮,又毁我室。镜重轮兮何年,兰袭香兮何日?呜呼哀哉!天漫漫兮愁云曀,空暧暧兮愁烟起。峨眉寂寞兮闭佳城,哀寝悲气兮竟徒尔。呜呼哀哉!日月有时兮,龟蓍既许,萧笳凄咽兮旂常是举。龙輀一驾兮无来辕,金屋千秋兮永无主。呜呼哀哉!木交枸兮风索索,鸟相鸣兮飞翼翼。吊孤影兮孰我哀,私自怜兮痛无极。呜呼哀哉!夜寤皆感兮,何响不哀?穷求弗获兮,此心隳摧。号无声兮何续,神永逝兮长乖。呜呼哀哉!杳杳香魂,茫茫天步,抆血抚榇,邀子何所?苟云路之可穷,冀传情于方士!呜呼哀哉!
  【即位上宋太祖表】
  臣本于诸子,实愧非才。自出胶庠,心疏利禄。被父兄之荫育,乐日月以优游。思追巢许之馀尘,远慕夷齐之高义。既倾恳悃,上告先君,因非虚词,人多知者。徒以伯仲继没,次第推迁。先世谓臣克习义方,既长且嫡,俾司国事,遽易年华。及乎暂赴豫章,留居建业,正储副之位,分监抚之权。惧弗克堪,常深自励。不谓奄丁艰罚,遂玷缵承。因顾肯堂,不敢灭性。
  然念先世君临江表,垂二十年,中间务在倦勤,将思释负。臣亡兄文献太子从冀,将从内禅,已决宿心。而世宗敦劝既深,议言因息。及陛下显膺帝箓,弥笃睿情,方誓子孙,仰酬临照,则臣向于脱屣,亦匪邀名。既员宗祊,敢忘负荷。惟坚臣节,上奉天朝。若曰稍易初心,辄萌异志,岂独不遵于祖祢,实当受谴于神明。方主一国之生灵,遐赖九天之覆焘。况陛下怀柔义广,煦妪仁深,必假清光,更逾曩日。远凭帝力,下抚旧邦,克获宴安,得从康泰。
  然所虑者,吴越国邻于敝土,近似深雠,犹恐辄向封疆,或生纷扰。臣即自严部曲,终不先有侵渔,免结衅嫌,挠干旒扆。仍虑巧肆如簧之舌,仰成投杼之疑。曲构异端,潜行诡道。愿回鉴烛,显论是非。庶使远臣,得安危恳。
其他 Other
  李煜(南唐后主)与他的红颜知己周后在后人脑海里留着一个鲜明印象,就是他留给了我们不少香艳、柔情、悲哀的词。他的词,确实给他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伟大,所以后人对他的评价,除了作为曾经的国君,还被誉为“词中之帝”。 但是我们要知道他的成功——文学的成功,是不能忘记一个被他迷恋着的女人——周后。
  周后,名娥皇,生于公元九三六年,比后主大一岁。她在文史记载中,确是个多情而贤慧的女人,因为古代帝王们,多是后宫佳丽三千人,很少能将全部灵魂寄托在一个后妃身上的,更很少不变迁其爱情,而表现于文学的,周后之能得到一个多情帝王的专宠,且使将爱情流露于文学,当然她是一个资质佳惠,美艳多才的女子了。 据陆游《南唐书》载:她精通书史,善音律,尤工琵琶。元宗(后主父亲)赏其艺,赐以焦桐琵琶。后主作念家山,后亦作邀醉舞。二人曾重订霓裳羽衣曲,此曲在唐之盛传,最为大曲,后主独得其谱,乃与后变易讹谬,颇去洼,繁手新昔,清越可听。 她常弹奏后主的词调,极得后主赞美,这就是后主作词的原动力了。
  李煜的初作《浣溪纱》: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把迷恋周后的情感,深宫香艳的情形,全部写托出来。请读他的《一斛珠》: 晓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这种香闺韵事,儿女柔情,真赤裸裸地写了出来。“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多烂漫,多么娇柔的儿女姿态,以现代眼光看,固然不足为奇,但是,在千年以前的封建社会里,那就够奇特的了。 周后的多情,感动了后主的词笔,后主的词笔,介绍了多情的周后给千古瞻仰,文学是环境的产物,是情感的交流,在这里完全得到印证了。
  人生总没有不散之筵席,不幸的事总要有一天降临到最欢乐的人们身边的。当后主二十八岁那年,周后生病了。后主朝夕视食,药非亲尝不进,衣不解带者累夕,如侍父母之痴。然而,周后终被秋风吹去了,其时,后主哀苦骨立,杖而后起,亦如其丧考妣,且将投井以殉,赖救之获免。又自制诔词数千言,皆极酸楚。 对后主来说,真是天大的不幸,后来将她葬于懿陵,谥号昭惠,从下面词中,可以看到后主那时的心情。
  请看下面这首: 珠碎眼前珍,花雕世外春,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 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 这首词表达了后主对周后深挚情意以及深哀巨痛的心情。 后主自失了他的爱妻,这种痛苦,这种刺激,已深种在他底心灵深处,把他从温柔沉醉的大国,拖到悲哀凄惨的境域里来,于是他的词也从“烂嚼红茸”而转变为“为谁和泪倚栏杆”、“秋风多……夜长人奈何”的凄惨调子,以后家破国亡,更给他许多词的材料。
  周后生前能使后主做香艳的词,死后又影响后主做感伤悲切的词,这种功绩,是后人应该感谢她的。 自古文人与美人,是结着不解缘的;几多伟大文艺作品,都是以香草美人为题材,为背景的。《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和“金陵十二副钗”都是绝代佳人。 周后去世,李煜又娶了周后之妹小周后为皇后。的确,美人的魔力,足以感应文人的心灵,而使之写出血和泪的文学来。后主不会做皇帝,而无意中做了词中之帝,被后世推崇在一切帝王们之上,谁说这不是周后的力量呢? 窅娘 李煜的宫嫔。据传为女子缠足的第一个人。 陶宗仪 《辍耕录·缠足》引《道山新闻》:“ 李后主 宫嫔 窅娘 ,纤丽善舞。 后主 作金莲,高六尺……令 窅娘 以帛绕脚,令纤小,屈上作新月状,素袜舞云中,回旋有凌云之态。”
部分诗词鉴赏 Part poetry appreciation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有人说,在我国历史上,如果少了象李煜这样一个皇帝人们也许不会太在意,但是,如果少了象李煜这样一位词人恐怕就会给后人留下一些遗憾。此话看来,很是在理。李煜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词作远过于他在位期间的作为,尤其是亡国以后的词作相当沉痛、深切和凄恻动人,如果撇开思想内容,仅就艺术技巧来说,大部分词作已经达到了词的最高境界,特别是小令。这首《相见欢》又名《乌夜啼》便是他自述囚居生活,抒写离愁的力作。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感人至深。首句“无言独上西楼”看似平淡,意蕴却极为丰富。“无言”并非真的无言,从一个“独”字便可看出,是无人共言。登“西楼”,词人可以东望故国。仅六字,一下子简练的勾勒出主人公的凄惋、悲苦的神态。接着“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用月光笼罩下的梧桐突出环境的寂寞清冷,用“深”字用得极准确,极通俗,真可谓境界全出。上片十八字共写了四项内容,即人物、地点、时间、季节,虽然只是疏笔勾勒,但却是一副非常美丽的图画,而且背景极为广阔,读之使人如身临其境,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言:“一切景语皆情语。” 下片具体写离愁,是词的旨意所在,也是这首词写的最深刻的地方。“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像波涛汹涌,把全篇推向高潮。离愁本身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情绪,它能感觉到,但却看不见,摸不着,要对它本身作具体描写,确实非常困难。然而,在这首词中,词人通过比喻使之变得具体可感,而且表达得如此贴切、自然,以至成为千古名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又用了一个比喻,写离愁的另外一个境界,即人对它的具体感受。这种感受是不可名状的,不知是什么滋味,它既不能用酸、甜、苦、辣之类滋味来概括,也不能用任何一种具体东西的滋味来比拟,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只能称之为“别是一般滋味”,亦即稼轩词所谓“欲说还休”,可见词人体验之深,愁情之苦。《相见欢》广为流传。全词区区三十六个字,同一首七绝差不多,但在这简短的篇幅中,词人却把离愁的愁人、缠人写得无比深刻,凄凉、寂寞、孤独的心情袒露得栩栩如生,感人至深,读者为之泪下: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栏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望江南二首》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
   这两首词,是后主入宋以后,追恋故国之作。李煜词笔,挥洒自如,以寥寥五句,写人间大悲剧,以昔日之荣盛反托今日之凄凉。凭着他的高度艺术技巧,把重温旧梦的一腔悲恨,表露得隐而实显,浅而深致。陡然“多少恨”领起全篇,令人惊悚。原来悲恨之源来自昨夜一梦,昔日繁华鼎盛在梦中重现,使梦醒后的李煜格外痛苦,乃至恨声不绝。当年游乐御苑,凤舆銮驾,香车宝马,随从列队,宫女如云,“车如流水马如龙”一句,袭用成语,浑然天成。李煜后,宋人多效此种技巧。《望江南》第二首“多少泪,断脸复横颐”。这泪流得纵横满面,难止难歇。后主入宋后,曾给金陵旧宫人带信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用这首词印证,可见真实。李煜这首小词,从流泪始,到断肠终,表达了他当俘虏后极端悲哀、痛恨的心情。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李煜最后的一首感怀故国的名作,作者以形象的比喻,诘问的口吻,悲愤的情怀,激宕的格调,放笔悲号,写尽亡国君主的哀愁。上阕曲调高亢悲慨,唯有作家经历过大灾难,炼就大手笔,才能究诘人生,写有如此深度和力度的词作,大有负荷全人类之悲哀的气概。下阕则用了曲笔,“朱颜”暗描江山易改,“改”字点出全词题旨:是悲恨的根源。最后,词人把难以说明的去国之思、失国之悲、亡国之恨全部纳入一个“愁”字中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真乃千古绝唱。王国维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可谓以血书者也 。 ”
  宋黄升《花庵词选》称:“此词最凄惋,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是也。
  《渔父》: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不求威仪天下,万古不朽;但求独善其身,性情而为!正如李煜所说,他崇尚的不是武力与征战,而是一种春风暖雨,落絮飞雁的诗意生活。
  《渔父》又: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李煜常自诩“隐士”,这两首渔父正好反映了他渴望和沉醉在“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的隐士生活中以及“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的那种畅快!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 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 作“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两说都可通。“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天上人间”句,颇感迷离恍惚,众说纷纭。其实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天上人间”,本是一个专属名词,并非天上与人间并列。李煜用在这里,似指自己的最后归宿。李煜词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调短字少,然包孕极富,寄慨极深,没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做不到的。
李煜大事年表 Li Yu Chronology
  后晋天福二年 南唐升元元年(公元937年) 1岁
  七月七日,李煜生.
  后周显德元年 南唐保大十二年(公元954年) 18岁
  娶娥皇
  后周显德五年 南唐中兴元年(公元958年) 22岁
  长子仲寓生
  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 23岁
  九月太子弘翼卒,李煜自郑王徙封吴王
  北宋建隆二年 (公元961年) 25岁
  二月,立为太子.
  七月,继位于金陵.尊母钟氏为圣尊后,立娥皇为皇后.遣使如宋表陈袭位.
  次子仲宣生于此年.
  北宋建隆三年(公元962年) 26岁
  三月,遣使赴宋朝贡.
  六月,遣使赴宋朝贡.
  十一月,遣使赴宋朝贡.
  北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 27岁
  三月,宋平荆南,遣使犒师.
  十一月,宋改元.
  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 28岁
  三月,始行铁钱.
  十一,次子仲宣卒.
  十一月,皇后娥皇卒,亲撰<昭慧周后诔>
  北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 29岁
  正月,葬昭慧后于懿陵.
  四月,宋灭蜀.贡银绢万计.
  九月,母圣尊后钟氏卒.
  北宋乾德四年(公元966年) 30岁
  奉诏匡胤命,约南汉俱宋事,未成.宋始决议伐南汉.
  北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 32岁
  南唐大饥.
  六月,遣弟从谦赴宋朝贡.
  十一月,娶小周后并立为皇后.
  北宋开宝二年(公元969年) 33岁
  校猎青龙山,录囚大理寺,诸郡普渡僧尼
  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 35岁
  遣弟从谦入宋,贡珍宝数倍于前.
  十月,遣弟从善入宋朝贡.上表请去南唐国号,印文改为江南国,自称江南
  国主.
  北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 36岁
  正月,贬损仪制,改诏为教,衣紫袍见宋.
  闰二月,宋留从善为泰宁军节度使.于汴梁建礼贤馆,待李煜降.
  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3年) 37岁
  上表愿受宋爵命,宋不许.杀名将林仁肇.
  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 38岁
  上表宋,求从善归国,宋不许.遣使诏李煜入朝,不行,遂伐南唐.
  北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 39岁
  六月,宋军与吴越兵围金陵.赵匡胤谕降.
  十一月二十七日,城破.李煜率子弟及官属4人出降.北上汴梁,南唐亡.
  北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 40岁
  正月,受封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十一月,进封陇西公.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 42岁
  七月七日,被赵光义毒杀.追封吴王.
  十月,以王礼葬于北邙山.小周后亦卒于此年,于李煜同葬.
  前主,李知诰,登基后改名李昪
  中主,李景通,即位后改名李璟
  后主,李从嘉,即位后改名李煜
李煜研究的主要文献及传记 Li Yu major research literature and biography
  《南唐二主词》 陈振孙《墨华斋本》 春吕远《十名家词集》 侯文灿《南唐二主词析释》傅正谷、王沛霖《南唐二主词诗文集译注》载刘孝《李璟李煜词》 詹安泰《南唐李后主词研究》 谢世涯《南唐二主词笺》刘继增《粟香宝丛书》 金武祥 陆游 马令《南唐书》田居俭《李煜传》 《旧五代史》
百家讲坛·李煜 Lecture · Li Yu
百家讲坛·李煜
  百家讲坛系列节目之李煜(百家讲坛:2008年7月18日起播出 频道:CCTV-10 首播时间:12:45)
  主讲人简介:
  赵晓岚,女,文学博士后,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词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唐宋诗词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已出版学术专著《姜夔与南宋文化》、《学者闻一多》(合著),主编《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近年来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等国家级权威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在全国多种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在国家八五重点项目《传世藏书·彊村丛书》的整理中,任第一副主编,并参与《全唐诗》、《宋诗话全编》、《明诗话全编》等多部大型古籍整理及《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的撰写工作。目前正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辛弃疾文化析论》的研究任务。所担任的本科与研究生的教学课程,一直以来广受欢迎,多次受到嘉奖。
  内容简介:
  作为杰出词人的李煜,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举世公认。但是作为南唐后主的李煜,他能够登上权力的顶峰却纯粹是个意外。在古代父死子继的家天下,生于帝王之家便有了继承王位的可能,然而皇子李从嘉不但无心参与权力的争夺,甚至还有心主动地退避。他对待权力的这种态度与他家庭中的两个重要人物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这两个人物是谁呢?他们又究竟是怎样影响到李煜的人生选择的呢?
  在封建时代,王位的争夺往往手足相残,血雨腥风,然而,南唐太子的确立却波澜不惊,李弘冀既是长子,又建有战功,的确当仁不让。但是这位众望所归的太子却十分猜忌自己与世无争,一心向往隐士生活的弟弟李煜,确实有几分奇怪。那么,李弘冀为什么要猜忌自己的弟弟呢?
  李冀弘之所以如此猜忌自己的弟弟,恰恰是因为李煜的"面相"刚好符合了传说中的"帝王之相"。在中国古代社会,由于文化以及社会的多种因素,人们认为各种奇特的相貌、民谣或梦境等,都含有"天命"的神秘暗示,所以心生敬畏。这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当然是不可靠的迷信思想,但是,赵晓岚教授分析认为,李弘冀对自己弟弟这种基于迷信的猜忌是很有道理的,那么,它的道理是在哪里呢?
  当时的李从嘉,也就是后来的李煜,面对哥哥的猜忌采取的是"惹不起躲得起"的办法,把自己融入了艺术和自然之中。对他而言,这样做虽然存在无奈避祸的因素,但实际结果是获得了一片广阔的精神家园,他在其中感到了真正的快乐和自由。然而,让他根本想象不到的是,这种隐士般的浪漫生活即将因为一桩残酷的宫廷血案而划上句号,他的人生就此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完全偏离了他为自己设定的道路。那么,这桩宫廷血案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关视频:http://you.video.vnet.cn/a/1968340.html
相关评价 Related evaluation
  南唐杂咏 郭磨
  我思昧昧最神伤,
  予季归来更断肠.
  作个才人真绝代,
  可怜薄命作君王.
  王国维认为:“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而且还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此最后一句乃是针对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所道:“王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王氏认为此评乃扬温、韦,抑后主。而学术界亦有观点认为,周济的本意是指李煜在词句的工整对仗等修饰方面不如温庭筠、韦庄,然而在词作的生动和流畅度方面,则前者显然更为生机勃发,浑然天成,“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胡应麟《诗薮•杂篇》:
  后主目重瞳子,乐府为宋人一代开山。盖温韦虽藻丽,而气颇伤促,意不胜辞。至此君方为当行作家,清便宛转,词家王、孟。
  王世贞《弇州山人词评》:
  花间犹伤促碎,至南唐李王父子而妙矣。
  沈谦(徐釚《词苑丛谈》引语):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沈谦(沈雄《古今词话•词话》卷上引语):
  后主疏于治国,在词中犹不失南面王。觉张郎中、宋尚书,直衙官耳。
  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四:
  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余怀《玉琴斋词•序》:
  李重光风流才子,误作人主,至有入宋牵机之恨。其所作之词,一字一珠,非他家所能及也。
  周之琦《词评》:
  予谓重光天籁也,恐非人力所及。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李后主词如生马驹,不受控捉。
  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后主词思路凄惋,词场本色,不及飞卿之厚,自胜牛松卿辈。(卷一)
  余尝谓后主之视飞卿,合而离者也;端己之视飞卿,离而合者也。(卷一)
  李后主、晏叔原,皆非词中正声,而其词无人不爱,以其情胜也。情不胜而为词,虽雅不韵,何足感人。(卷七)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词至南唐,二主作于上,正中和于下,诣微造极,得未曾有。宋初诸家,靡不祖述二主,宪章正中,譬之欧唐褚薛之书,皆出逸少。
  王鹏运《半塘老人遣稿》:
  莲峰居士(后主别号)词,超逸绝伦,虚灵在骨。芝兰空谷,未足比其芳华;笙鹤瑶天,讵能方兹清怨?后起之秀,格调气韵之间,或月日至,得十一于千首。若小晏、若徽庙,其殆庶几。断代南流,嗣音阒然,盖间气所钟,以谓词中之帝,当之无愧色矣。
  王国维《人间词话》: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感,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之作及永叔、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
教师李煜 Teacher Li Yu
  2001年四川美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毕业,北京服装学院版型高级研修班毕业。广西艺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党总支组织委员兼青工委员,支部书记,服装与形象设计专业教师,主要从事服装工艺与制作、发型创意、色彩、装饰画等专业教学,对服装版型有深入研究。作品曾获“第二届国际服装文化节设计创新银奖”,合著有《三个月服装快速达标》一书。
南唐国君李煜
  人物生平
  李煜图片
  李煜,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愁宗”。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诗。皆成于此时。此时期的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对“往事”的无限留恋。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亦甚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及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有其父李璟之作)中。
  李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是南唐元宗(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由于李璟的第二子到第五子均早死,故李煜长兄李弘冀为皇太子时,其为事实上的第二子。李弘冀“为人猜忌严刻”,时为安定公的李煜害怕李弘冀猜忌他,不敢参与政事,每天只是读书为乐。
  959年李弘冀在毒死李璟未遂后不久也死了。李璟打算立李煜为太子,钟谟说:“从嘉德轻志懦,又酷信释氏,非人主才。从善果敢凝重,宜为嗣。”李璟怒,找了个借口把钟谟贬为国子司业,流放到饶州。封李煜为吴王、尚书令、知政事,令其住在东宫。
  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璟迁都南昌并立李煜为太子监国,令其留在金陵。六月李璟死后,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
  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973年,宋太祖命令李煜去开封时他托病不去。宋太祖就派曹彬领军队去攻打南唐。
  974年十二月,曹彬攻克金陵。
  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南唐后主。
  975年,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
  978年(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息:“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徐铉退而告之,宋太宗闻之大怒。据宋代王铚的《默记》记载,李煜最后因写“故国不堪回首”“一江春水向东流”之词而被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牵机药有人说是中药马钱子,服后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抽搐,头脚缩在一起,状极痛苦。李煜死后,葬洛阳北邙山,小周后悲痛欲绝,不久也随之而死。
  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性宽恕,威令不素著”,好生戒杀,死后,江南人闻之,“皆巷哭为斋”。
  李煜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是被后人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本无心争权夺利,一心向往归隐生活的李煜能登上王位完全是个意外,无奈命运弄人,也是刻于历史卷宗上的亡国之君,他痛恨自己生在帝王家。功过事非,已成历史之轨迹。
  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多次入宋朝进贡,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据宋人王至《默记》,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荒废的生活,风格柔靡,但是这并不是他向往的生活,多为空虚无奈;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后主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六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
  成就及荣誉
  一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阐述了一代词帝的兴衰荣辱,他一心潜没于诗词文学的深海。对于身为一个皇家的他,他从无鹤立群雄当皇帝的心思。然而,历史总喜欢开这样那样的玩笑:在南唐王朝皇帝的继承人中,当时的中主李璟在烈祖李昪灵位前发过誓言“兄终弟及”,即把皇位传给其弟景遂,但因为李煜的哥哥弘翼即李璟的长子当时立下了战功,就立弘翼为太子了,“兄终弟及”的事就多年未提。但是李煜的哥哥弘翼与其父李璟的性格是有天壤之别的,弘翼为人果断刚毅,权力欲极强,所以总会让正在当皇帝的李璟不满意,李璟便又想起兄终弟及的事情。李弘翼担心父亲遵照誓言将皇位传给叔父,便秘密的将自己的叔父景遂杀害了,尽管如此李弘冀还是没能当上皇帝。为什么呢?因为历史毕竟是历史。一门心思想做皇帝的他居然在叔父死了之后没几月也跟着去了。
  那么我们的主人公李煜就顺应大局接下了这个后唐的烂摊子做起了皇帝。李煜当了皇帝之后,便给北方的宋朝写了一封《即位上宋太祖表》。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李煜接下来的的确是一个烂摊子,这个同时也表达了他无意做皇帝。这一点在以后的皇帝生涯中也能够体现,因为李煜的优柔寡断,使得他犯下了许多政治错误——该杀的不杀,不该杀的杀了,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点。尽管当皇帝的路没有能够走好,而且走得相当糟糕,但是,他在诗词史中的地位是非凡的。在亡国之后,他在汴京大书特书自己的亡国伤感之情,毫不畏惧。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豪迈思国之感,开创了词亦可抒情的先河。一首《虞美人》葬送了一代伟大的词人,但与此同时也造就了这个悲剧词帝的万古流传。
  下面我们就来走进这个词帝的内心世界,用他当年的文字去遐想一代词帝的兴衰荣辱!
  写作背景
  被俘后,在开封被封为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史书上说赵匡义多次强留小周后于宫中。每次小周后回去,都是又哭又骂,李煜在痛苦郁闷中,写下《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等名曲。古代画家还绘有《熙陵幸小周后图》,明人沈德符《野获编》中:“宋人画《熙陵幸小周后图》,太宗戴幞头,面黔色而体肥,周后肢体纤弱,数宫人抱持之,周后作蹙额不胜之状”。元人冯海粟就在图上题诗:“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冲地起,御园红紫满龙堆。”(小周后乃娥皇的妹妹,后被封为郑国夫人,并被规定定期进宫参拜。而小周后是个绝色美女,赵光义即宋太宗垂涎其美色)。
  家庭子女
  子
  长子太子清源郡公仲寓
  次子岐怀献王仲宣
  后妃
  后
  尊圣后昭惠国后周娥皇(大周后)
  继国后娥皇妹妹(小周后)
  妃
  保仪黄氏
  嫔御流珠
  宫人乔氏
  舞伎
  窅娘
  艺术成就
  李煜在艺术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最有名的词是虞美人和浪淘沙令。
  书画:
  他能书善画,对其书法,陶谷《清异录》曾云:“后主善书,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作大字不事笔,卷帛书之,皆能如意,世谓‘撮襟书’”。
  对其的画,宋代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曰:“江南后主李煜,才识清赡,书画兼精。尝观所画林石、飞鸟,远过常流,高出意外”。惜无书画传世于后。
  词:
  李煜的词的风格可以以975年被俘分为两个时期。他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
  根据内容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写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和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如《菩萨蛮》,《相见欢》 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如《虞美人》,《浪淘沙令》 ……
  王国维认为:“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而且还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此最后一句乃是针对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所道:“王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
  王氏认为此评乃扬温、韦,抑后主。而学术界亦有观点认为,周济的本意是指李煜在词句的工整对仗等修饰方面不如温庭筠、韦庄,然而在词作的生动和流畅度方面,则前者显然更为生机勃发,浑然天成,“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李煜词摆脱了《花间集》的浮靡,他的词不假雕饰,语言明快,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用情真挚,亡国后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超过晚唐五代的词,成为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后世尊称他为“词圣”。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又受了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其主要成就表现在:
  ①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在李煜之前,词以艳情为主,内容浅薄,即使寄寓一点怀抱,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而李煜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所以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人间词话》)
  ②具有较高的概括性。李煜的词,往往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境界。“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见欢〕)、“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等名句,深刻而生动地写出了人生悲欢离合之情,引起后世许多读者的共鸣。
  ③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他的词不镂金错彩,而文采动人;不隐约其词,却又情味隽永;形成既清新流丽又婉曲深致的艺术特色。
  ④在风格上有独创性。《花间集》和南唐词,一般以委婉密丽见长,而李煜则出之以疏宕。如《玉楼春》的“豪宕”,《乌夜啼》的“濡染大笔”,《浪淘沙》的“雄奇幽怨,乃兼二雄”(俱见谭献《复堂词话》)《虞美人》的“自然奔放”、“如生马驹不受控捉”(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兼有刚柔之美,确是不同于一般婉约之作,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正如纳兰性德所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饶烟水迷离之致。”
  (《渌水亭杂说》) 李煜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四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他的旧臣说他有《文集》30卷及“杂说”百篇。《郡斋读书志》载《李煜集》10卷,《宋史·艺文志》也载《南唐李后主集》10卷,均佚。《直斋书录解题》中载《南唐二主词》1卷,现能见到的有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墨华斋本,录李煜词34首,其中《望江南》一首可分为二首。后清代邵长光又录得 1首,近代王国维为《南唐二主词》补遗,增加了9首,不过其中有问题的似不少。据近代多数学者的意见,能确定为李煜词的不过32首。其词集注本有清刘继增的《南唐二主词笺》、近人唐圭璋的《南唐二主词汇笺》、王仲闻的《南唐二主词校订》等。詹安泰的《 李璟李煜词》,注释颇详。事迹见《新五代史》、《宋史》及马令、陆游二家《南唐书》,今人夏承焘《南唐二主年谱》。
  与大周后一同修补《霓裳羽衣曲》。
  部分诗词鉴赏《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有人说,在我国历史上,如果少了象李煜这样一个皇帝人们也许不会太在意,但是,如果少了象李煜这样一位词人恐怕就会给后人留下一些遗憾。此话看来,很是在理。李煜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词作远过于他在位期间的作为,尤其是亡国以后的词作相当沉痛、深切和凄恻动人,如果撇开思想内容,仅就艺术技巧来说,大部分词作已经达到了词的最高境界,特别是小令。这首《相见欢》又名《乌夜啼》便是他自述囚居生活,抒写离愁的力作。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感人至深。首句“无言独上西楼”看似平淡,意蕴却极为丰富。“无言”并非真的无言,从一个“独”字便可看出,是无人共言。登“西楼”,词人可以东望故国。仅六字,一下子简练的勾勒出主人公的凄惋、悲苦的神态。接着“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用月光笼罩下的梧桐突出环境的寂寞清冷,用“深”字用得极准确,极通俗,真可谓境界全出。上片十八字共写了四项内容,即人物、地点、时间、季节,虽然只是疏笔勾勒,但却是一副非常美丽的图画,而且背景极为广阔,读之使人如身临其境,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言:“一切景语皆情语。” 下片具体写离愁,是词的旨意所在,也是这首词写的最深刻的地方。“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像波涛汹涌,把全篇推向高潮。离愁本身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情绪,它能感觉到,但却看不见,摸不着,要对它本身作具体描写,确实非常困难。然而,在这首词中,词人通过比喻使之变得具体可感,而且表达得如此贴切、自然,以至成为千古名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又用了一个比喻,写离愁的另外一个境界,即人对它的具体感受。这种感受是不可名状的,不知是什么滋味,它既不能用酸、甜、苦、辣之类滋味来概括,也不能用任何一种具体东西的滋味来比拟,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只能称之为“别是一般滋味”,亦即稼轩词所谓“欲说还休”,可见词人体验之深,愁情之苦。《相见欢》广为流传。全词区区三十六个字,同一首七绝差不多,但在这简短的篇幅中,词人却把离愁的愁人、缠人写得无比深刻,凄凉、寂寞、孤独的心情袒露得栩栩如生,感人至深,读者为之泪下: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栏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望江南二首》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
   这两首词,是后主入宋以后,追恋故国之作。李煜词笔,挥洒自如,以寥寥五句,写人间大悲剧,以昔日之荣盛反托今日之凄凉。凭着他的高度艺术技巧,把重温旧梦的一腔悲恨,表露得隐而实显,浅而深致。陡然“多少恨”领起全篇,令人惊悚。原来悲恨之源来自昨夜一梦,昔日繁华鼎盛在梦中重现,使梦醒后的李煜格外痛苦,乃至恨声不绝。当年游乐御苑,凤舆銮驾,香车宝马,随从列队,宫女如云,“车如流水马如龙”一句,袭用成语,浑然天成。李煜后,宋人多效此种技巧。《望江南》第二首“多少泪,断脸复横颐”。这泪流得纵横满面,难止难歇。后主入宋后,曾给金陵旧宫人带信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用这首词印证,可见真实。李煜这首小词,从流泪始,到断肠终,表达了他当俘虏后极端悲哀、痛恨的心情。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李煜最后的一首感怀故国的名作,作者以形象的比喻,诘问的口吻,悲愤的情怀,激宕的格调,放笔悲号,写尽亡国君主的哀愁。上阕曲调高亢悲慨,唯有作家经历过大灾难,炼就大手笔,才能究诘人生,写有如此深度和力度的词作,大有负荷全人类之悲哀的气概。下阕则用了曲笔,“朱颜”暗描江山易改,“改”字点出全词题旨:是悲恨的根源。最后,词人把难以说明的去国之思、失国之悲、亡国之恨全部纳入一个“愁”字中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真乃千古绝唱。王国维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可谓以血书者也 。 ”
  宋黄升《花庵词选》称:“此词最凄惋,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是也。
  《渔父》: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不求威仪天下,万古不朽;但求独善其身,性情而为!正如李煜所说,他崇尚的不是武力与征战,而是一种春风暖雨,落絮飞雁的诗意生活。
  《渔父》又: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李煜常自诩“隐士”,这两首渔父正好反映了他渴望和沉醉在“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的隐士生活中以及“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的那种畅快!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 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 作“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两说都可通。“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天上人间”句,颇感迷离恍惚,众说纷纭。其实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天上人间”,本是一个专属名词,并非天上与人间并列。李煜用在这里,似指自己的最后归宿。李煜词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调短字少,然包孕极富,寄慨极深,没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做不到的。
  李煜的文学作品
  【谢新恩】
  樱花落尽阶前月,
  象床愁倚薰笼。
  远似去年今日,
  恨还同。
  双鬟不整云憔悴,
  泪沾红抹胸。
  何处相思苦?
  纱窗醉梦中。
  【九月十日偶书】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
  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秋莺】
  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
  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
  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
  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病起题山舍壁】
  山舍初成病乍轻,杖藜巾褐称闲情。
  炉开小火深回暖,沟引新流几曲声。
  暂约彭涓安朽质,终期宗远问无生。
  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
  【更漏子】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珊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一说温庭筠做)
  【更漏子】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重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帏垂,梦长君不知。
  (一说温庭筠做)
  【长相思】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寒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长相思】
  云一緺(涡),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
  且维轻舸更迟迟,别酒重倾惜解携。
  浩浪侵愁光荡漾,乱山凝恨色高低。
  君驰桧楫情何极,我凭阑干日向西。
  咫尺烟江几多地,不须怀抱重凄凄。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挽辞】
  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
  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
  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
  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
  【悼诗】
  永念难消释,孤怀痛自嗟。雨深秋寂寞,愁引病增加。
  咽绝风前思,昏蒙眼上花。空王应念我,穷子正迷家。
  【感怀】
  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
  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
  层城无复见娇姿,佳节缠哀不自持。
  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蛾眉。
  【梅花】
  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
  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书灵筵手巾】
  浮生共憔悴,壮岁失婵娟。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
  【书琵琶背】
  侁自肩如削,难胜数缕绦。天香留凤尾,余暖在檀槽。
  【病中感怀】
  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
  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
  【病中书事】
  病身坚固道情深,宴坐清香思自任。
  月照静居唯捣药,门扃幽院只来禽。
  庸医懒听词何取,小婢将行力未禁。
  赖问空门知气味,不然烦恼万涂侵。
  【赐宫人庆奴】
  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消魂感旧游。
  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态拂人头。
  【题金楼子后】
  牙签万轴里红绡,王粲书同付火烧。
  不于祖龙留面目,遗篇那得到今朝。
  【句】
  迢迢牵牛星,杳在河之阳。粲粲黄姑女,耿耿遥相望。
  莺狂应有恨,蝶舞已无多。(《落花》)
  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咏扇》)
  病态如衰弱,厌厌向五年。(以下《律髓注》)
  衰颜一病难牵复,晓殿君临颇自羞。
  冷笑秦皇经远略,静怜姬满苦时巡。
  鬓从今日添新白,菊是去年依旧黄。(以下《翰府名谈》)
  万古到头归一死,醉乡葬地有高原。
  人生不满百,刚作千年画。(《野客丛谈》)
  日映仙云薄,秋高天碧深。(《海录碎事》)
  乌照始潜辉,龙烛便争秉。(以下《孔帖》)
  凝珠满露枝。
  游飏日已西,肃穆寒初至。
  九重开扇鹄,四牖炳灯鱼。
  忌觞无算酌。
  倾碗更为寿,深卮递酬宾。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
  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
  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乌夜啼】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留人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一斛珠】
  晚妆初过,
  沉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
  一曲清歌,
  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
  杯深旋被香醪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
  烂嚼红茸,
  笑向檀郎唾。
  【浣溪沙】
  红日已高三丈透,
  金炉次第添香兽,
  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
  酒恶时拈花蕊嗅,
  别殿遥闻箫鼓奏。
  【浣溪沙】
  转烛飘蓬一梦归,
  欲寻陈迹怅人非,
  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
  荫花楼阁谩斜晖,
  登临不惜更沾衣。
  【菩萨蛮】
  李煜
  花明月暗笼轻雾,
  今霄好向郎边去!
  刬袜步香阶,
  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
  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
  教君恣意怜。
  【临江仙】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
  玉钩牵幕,惆怅暮烟垂。
  门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
  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
  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
  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
  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
  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一作“挥”)泪对宫娥。
  【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望江南】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滚轻尘,
  忙杀看花人!
  【望江南】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望江南】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
  肠断更无疑!
  【三台令】
  不寐倦长更,披衣出户行。
  月寒秋竹冷,风切夜窗声。
  【采桑子】
  辘轳金井梧桐晚,
  几树惊秋。昼雨新愁。
  百尺虾须在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皴,
  回首边头,欲寄鳞游,
  九曲寒波不溯流。
  【柳枝】
  风情渐老见春羞,
  到处芳魂感旧游;
  多谢长条似相识,
  强垂烟穗拂人头。
  【谢新恩】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粉英金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襟香。
  琼窗□(原缺)梦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杨。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
  【清平乐】
  别来春半,
  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
  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
  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阮郎归】
  呈郑王十二弟
  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
  落花狼籍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佩声悄,晚妆残,凭谁整翠鬟?
  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
  【采桑子】
  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
  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
  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
  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
  【捣练子令】
  深院静,小庭空,
  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
  数声和月到帘栊。
  【捣练子】
  云鬓乱,晚妆残,
  带恨眉儿远岫攒。
  斜托香腮春笋嫩,
  为谁和泪倚阑干?
  【渔父】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渔父】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蝶恋花】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子夜歌】
  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
  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
  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
  同醉与闲平,诗随羯鼓成。 
  【菩萨蛮】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
  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
  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菩萨蛮】
  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
  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
  雨云深绣户,来便谐衷素。
  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
  【喜迁莺】
  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边欹。
  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
  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应天长】
  一钩初月临妆镜,蝉鬓凤钗慵不整。
  重帘静,层楼迥,惆怅落花风不定。
  柳堤芳草径,梦断辘轳金井。
  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病。
  【昭惠周后诔】
  天长地久,嗟嗟蒸民。嗜欲既胜,悲欢纠纷。缘情攸宅,触事来津。赀盈世逸,乐尠愁殷。沉乌逞兔,茂夏凋春。年弥念旷,得故忘新。阙景颓岸,世阅川奔。外物交感,犹伤昔人。诡梦高唐,诞夸洛浦,构屈平虚,亦悯终古。况我心摧,兴哀有地。苍苍何辜,歼予伉俪?
  窈窕难追,不禄于世。玉泣珠融,殒然破碎。柔仪俊德,孤映鲜双,纤秾挺秀,婉娈开扬。艳不至冶,慧或无伤。盘绅奚戒,慎肃惟常。环佩爰节,造次有章。会颦发笑,擢秀腾芳。鬓云留鉴,眼彩飞光。情漾春媚,爱语风香。瑰姿禀异,金冶昭祥。婉容无犯,均教多方。茫茫独逝。舍我何乡?
  昔我新婚,燕尔情好。媒无劳辞,筮无违报。归妹邀终,咸爻协兆。俯仰同心,绸缪是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今也如何,不终往告?呜呼哀哉,志心既违,孝爱克全。殷勤柔握,力折危言。遗情盼盼,哀泪涟涟。何为忍心,览此哀编。
  绝艳易凋,连城易脆。实曰能容,壮心是醉。信美堪餐,朝饥是慰。如何一旦,同心旷世?呜呼哀载!丰才富艺,女也克肖。采戏传能,奕棋逞妙。媚动占相,歌萦柔调。兹鼗爰质,奇器传华。翠虬一举,红袖飞花。情驰天际,思栖云涯。发扬掩抑,纤紧洪奢。穷幽极致,莫得微瑕。审音者仰止,达乐者兴嗟。曲演来迟,破传邀舞,利拨迅手,吟商呈羽。制革常调,法移往度。翦遏繁态,蔼成新矩。霓裳旧曲,韬音沦世,失味齐音,犹伤孔氏。故国遗声,忍乎湮坠。我稽其美,尔扬其秘。程度馀律,重新雅制。非子而谁,诚吾有类。今也则亡,永从遐逝。呜呼哀哉!该兹硕美,郁此芳风,事传遐禩,人难与同。
  式瞻虚馆,空寻所踪。追悼良时,心存目忆。景旭雕薨,风和绣额。燕燕交音,洋洋接色。蝶乱落花,雨晴寒食。接辇穷欢,是宴是息。含桃荐实,畏日流空。林雕晚箨,莲舞疏红。烟轻丽服,雪莹修容。纤眉范月,高髻凌风。辑柔尔颜,何乐靡从?蝉响吟愁,槐凋落怨。四气穷哀,萃此秋宴。我心无忧,物莫能乱。弦乐清商,艳尔醉盼。情如何其,式歌且宴。寒生蕙幄,雪舞兰堂。珠笼暮卷,金炉夕香。丽尔渥丹,婉尔清扬。厌厌夜饮,予何尔忘?年去年来,殊欢逸赏。不足光阴,先怀怅怏。如何倏然,已为畴曩?呜呼哀哉!孰谓逝者,荏苒弥疏。我思姝子,永念犹初。爱而不见,我心毁如。
  寒暑斯疚,吾宁御诸?呜呼哀哉!万物无心,风烟若故。惟日惟月,以阴以雨。事则依然,人乎何所?悄悄房栊,孰堪其处?呜呼哀哉!佳名镇在,望月伤娥。双眸永隔,见镜无波。皇皇望绝,心如之何?暮树苍苍,哀摧无际。历历前欢,多多遗致。丝竹声悄,绮罗香杳。想淡乎忉怛,恍越乎悴憔。呜呼哀哉!岁云暮兮,无相见期。情瞀乱兮,谁将因依!维昔之时兮亦如此,维今之心兮不如斯。呜呼哀哉!神之不仁兮,敛怨为德;既取我子兮,又毁我室。镜重轮兮何年,兰袭香兮何日?呜呼哀哉!天漫漫兮愁云曀,空暧暧兮愁烟起。峨眉寂寞兮闭佳城,哀寝悲气兮竟徒尔。呜呼哀哉!日月有时兮,龟蓍既许,萧笳凄咽兮旂常是举。龙輀一驾兮无来辕,金屋千秋兮永无主。呜呼哀哉!木交枸兮风索索,鸟相鸣兮飞翼翼。吊孤影兮孰我哀,私自怜兮痛无极。呜呼哀哉!夜寤皆感兮,何响不哀?穷求弗获兮,此心隳摧。号无声兮何续,神永逝兮长乖。呜呼哀哉!杳杳香魂,茫茫天步,抆血抚榇,邀子何所?苟云路之可穷,冀传情于方士!呜呼哀哉!
  【即位上宋太祖表】
  臣本于诸子,实愧非才。自出胶庠,心疏利禄。被父兄之荫育,乐日月以优游。思追巢许之馀尘,远慕夷齐之高义。既倾恳悃,上告先君,因非虚词,人多知者。徒以伯仲继没,次第推迁。先世谓臣克习义方,既长且嫡,俾司国事,遽易年华。及乎暂赴豫章,留居建业,正储副之位,分监抚之权。惧弗克堪,常深自励。不谓奄丁艰罚,遂玷缵承。因顾肯堂,不敢灭性。
  然念先世君临江表,垂二十年,中间务在倦勤,将思释负。臣亡兄文献太子从冀,将从内禅,已决宿心。而世宗敦劝既深,议言因息。及陛下显膺帝箓,弥笃睿情,方誓子孙,仰酬临照,则臣向于脱屣,亦匪邀名。既员宗祊,敢忘负荷。惟坚臣节,上奉天朝。若曰稍易初心,辄萌异志,岂独不遵于祖祢,实当受谴于神明。方主一国之生灵,遐赖九天之覆焘。况陛下怀柔义广,煦妪仁深,必假清光,更逾曩日。远凭帝力,下抚旧邦,克获宴安,得从康泰。
  然所虑者,吴越国邻于敝土,近似深雠,犹恐辄向封疆,或生纷扰。臣即自严部曲,终不先有侵渔,免结衅嫌,挠干旒扆。仍虑巧肆如簧之舌,仰成投杼之疑。曲构异端,潜行诡道。愿回鉴烛,显论是非。庶使远臣,得安危恳。
  其他
  李煜(南唐后主)与他的红颜知己周后在后人脑海里留着一个鲜明印象,就是他留给了我们不少香艳、柔情、悲哀的词。他的词,确实给他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伟大,所以后人对他的评价,除了作为曾经的国君,还被誉为“词中之帝”。 但是我们要知道他的成功——文学的成功,是不能忘记一个被他迷恋着的女人——周后。
  周后,名娥皇,生于公元九三六年,比后主大一岁。她在文史记载中,确是个多情而贤慧的女人,因为古代帝王们,多是后宫佳丽三千人,很少能将全部灵魂寄托在一个后妃身上的,更很少不变迁其爱情,而表现于文学的,周后之能得到一个多情帝王的专宠,且使将爱情流露于文学,当然她是一个资质佳惠,美艳多才的女子了。 据陆游《南唐书》载:她精通书史,善音律,尤工琵琶。元宗(后主父亲)赏其艺,赐以焦桐琵琶。后主作念家山,后亦作邀醉舞。二人曾重订霓裳羽衣曲,此曲在唐之盛传,最为大曲,后主独得其谱,乃与后变易讹谬,颇去洼,繁手新昔,清越可听。 她常弹奏后主的词调,极得后主赞美,这就是后主作词的原动力了。
  李煜的初作《浣溪纱》: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把迷恋周后的情感,深宫香艳的情形,全部写托出来。请读他的《一斛珠》: 晓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这种香闺韵事,儿女柔情,真赤裸裸地写了出来。“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多烂漫,多么娇柔的儿女姿态,以现代眼光看,固然不足为奇,但是,在千年以前的封建社会里,那就够奇特的了。 周后的多情,感动了后主的词笔,后主的词笔,介绍了多情的周后给千古瞻仰,文学是环境的产物,是情感的交流,在这里完全得到印证了。
  人生总没有不散之筵席,不幸的事总要有一天降临到最欢乐的人们身边的。当后主二十八岁那年,周后生病了。后主朝夕视食,药非亲尝不进,衣不解带者累夕,如侍父母之痴。然而,周后终被秋风吹去了,其时,后主哀苦骨立,杖而后起,亦如其丧考妣,且将投井以殉,赖救之获免。又自制诔词数千言,皆极酸楚。 对后主来说,真是天大的不幸,后来将她葬于懿陵,谥号昭惠,从下面词中,可以看到后主那时的心情。
  请看下面这首: 珠碎眼前珍,花雕世外春,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 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 这首词表达了后主对周后深挚情意以及深哀巨痛的心情。 后主自失了他的爱妻,这种痛苦,这种刺激,已深种在他底心灵深处,把他从温柔沉醉的大国,拖到悲哀凄惨的境域里来,于是他的词也从“烂嚼红茸”而转变为“为谁和泪倚栏杆”、“秋风多……夜长人奈何”的凄惨调子,以后家破国亡,更给他许多词的材料。
  周后生前能使后主做香艳的词,死后又影响后主做感伤悲切的词,这种功绩,是后人应该感谢她的。 自古文人与美人,是结着不解缘的;几多伟大文艺作品,都是以香草美人为题材,为背景的。《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和“金陵十二副钗”都是绝代佳人。 周后去世,李煜又娶了周后之妹小周后为皇后。的确,美人的魔力,足以感应文人的心灵,而使之写出血和泪的文学来。后主不会做皇帝,而无意中做了词中之帝,被后世推崇在一切帝王们之上,谁说这不是周后的力量呢? 窅娘 李煜的宫嫔。据传为女子缠足的第一个人。 陶宗仪 《辍耕录·缠足》引《道山新闻》:“ 李后主 宫嫔 窅娘 ,纤丽善舞。 后主 作金莲,高六尺……令 窅娘 以帛绕脚,令纤小,屈上作新月状,素袜舞云中,回旋有凌云之态。”
  李煜大事年表
  后晋天福二年 南唐升元元年(公元937年) 1岁
  七月七日,李煜生.
  后周显德元年 南唐保大十二年(公元954年) 18岁
  娶娥皇
  后周显德五年 南唐中兴元年(公元958年) 22岁
  长子仲寓生
  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 23岁
  九月太子弘翼卒,李煜自郑王徙封吴王
  北宋建隆二年 (公元961年) 25岁
  二月,立为太子.
  七月,继位于金陵.尊母钟氏为圣尊后,立娥皇为皇后.遣使如宋表陈袭位.
  次子仲宣生于此年.
  北宋建隆三年(公元962年) 26岁
  三月,遣使赴宋朝贡.
  六月,遣使赴宋朝贡.
  十一月,遣使赴宋朝贡.
  北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 27岁
  三月,宋平荆南,遣使犒师.
  十一月,宋改元.
  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 28岁
  三月,始行铁钱.
  十一,次子仲宣卒.
  十一月,皇后娥皇卒,亲撰<昭慧周后诔>
  北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 29岁
  正月,葬昭慧后于懿陵.
  四月,宋灭蜀.贡银绢万计.
  九月,母圣尊后钟氏卒.
  北宋乾德四年(公元966年) 30岁
  奉诏匡胤命,约南汉俱宋事,未成.宋始决议伐南汉.
  北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 32岁
  南唐大饥.
  六月,遣弟从谦赴宋朝贡.
  十一月,娶小周后并立为皇后.
  北宋开宝二年(公元969年) 33岁
  校猎青龙山,录囚大理寺,诸郡普渡僧尼
  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 35岁
  遣弟从谦入宋,贡珍宝数倍于前.
  十月,遣弟从善入宋朝贡.上表请去南唐国号,印文改为江南国,自称江南
  国主.
  北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 36岁
  正月,贬损仪制,改诏为教,衣紫袍见宋.
  闰二月,宋留从善为泰宁军节度使.于汴梁建礼贤馆,待李煜降.
  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3年) 37岁
  上表愿受宋爵命,宋不许.杀名将林仁肇.
  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 38岁
  上表宋,求从善归国,宋不许.遣使诏李煜入朝,不行,遂伐南唐.
  北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 39岁
  六月,宋军与吴越兵围金陵.赵匡胤谕降.
  十一月二十七日,城破.李煜率子弟及官属4人出降.北上汴梁,南唐亡.
  北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 40岁
  正月,受封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十一月,进封陇西公.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 42岁
  七月七日,被赵光义毒杀.追封吴王.
  十月,以王礼葬于北邙山.小周后亦卒于此年,于李煜同葬.
  前主,李知诰,登基后改名李昪
  中主,李景通,即位后改名李璟
  后主,李从嘉,即位后改名李煜
  李煜研究的主要文献及传记
  《南唐二主词》 陈振孙《墨华斋本》 春吕远《十名家词集》 侯文灿《南唐二主词析释》傅正谷、王沛霖《南唐二主词诗文集译注》载刘孝《李璟李煜词》 詹安泰《南唐李后主词研究》 谢世涯《南唐二主词笺》刘继增《粟香宝丛书》 金武祥 陆游 马令《南唐书》田居俭《李煜传》 《旧五代史》
  社会评价
  百家讲坛系列节目之李煜(百家讲坛:2008年7月18日起播出 频道:CCTV-10 首播时间:12:45)
  主讲人简介:
  赵晓岚,女,文学博士后,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词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唐宋诗词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已出版学术专著《姜夔与南宋文化》、《学者闻一多》(合著),主编《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近年来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等国家级权威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在全国多种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在国家八五重点项目《传世藏书·彊村丛书》的整理中,任第一副主编,并参与《全唐诗》、《宋诗话全编》、《明诗话全编》等多部大型古籍整理及《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的撰写工作。目前正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辛弃疾文化析论》的研究任务。所担任的本科与研究生的教学课程,一直以来广受欢迎,多次受到嘉奖。
  内容简介:
  作为杰出词人的李煜,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举世公认。但是作为南唐后主的李煜,他能够登上权力的顶峰却纯粹是个意外。在古代父死子继的家天下,生于帝王之家便有了继承王位的可能,然而皇子李从嘉不但无心参与权力的争夺,甚至还有心主动地退避。他对待权力的这种态度与他家庭中的两个重要人物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这两个人物是谁呢?他们又究竟是怎样影响到李煜的人生选择的呢?
  在封建时代,王位的争夺往往手足相残,血雨腥风,然而,南唐太子的确立却波澜不惊,李弘冀既是长子,又建有战功,的确当仁不让。但是这位众望所归的太子却十分猜忌自己与世无争,一心向往隐士生活的弟弟李煜,确实有几分奇怪。那么,李弘冀为什么要猜忌自己的弟弟呢?
  李冀弘之所以如此猜忌自己的弟弟,恰恰是因为李煜的"面相"刚好符合了传说中的"帝王之相"。在中国古代社会,由于文化以及社会的多种因素,人们认为各种奇特的相貌、民谣或梦境等,都含有"天命"的神秘暗示,所以心生敬畏。这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当然是不可靠的迷信思想,但是,赵晓岚教授分析认为,李弘冀对自己弟弟这种基于迷信的猜忌是很有道理的,那么,它的道理是在哪里呢?
  当时的李从嘉,也就是后来的李煜,面对哥哥的猜忌采取的是"惹不起躲得起"的办法,把自己融入了艺术和自然之中。对他而言,这样做虽然存在无奈避祸的因素,但实际结果是获得了一片广阔的精神家园,他在其中感到了真正的快乐和自由。然而,让他根本想象不到的是,这种隐士般的浪漫生活即将因为一桩残酷的宫廷血案而划上句号,他的人生就此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完全偏离了他为自己设定的道路。那么,这桩宫廷血案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关评价
  南唐杂咏 郭磨
  我思昧昧最神伤,
  予季归来更断肠.
  作个才人真绝代,
  可怜薄命作君王.
  王国维认为:“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而且还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此最后一句乃是针对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所道:“王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王氏认为此评乃扬温、韦,抑后主。而学术界亦有观点认为,周济的本意是指李煜在词句的工整对仗等修饰方面不如温庭筠、韦庄,然而在词作的生动和流畅度方面,则前者显然更为生机勃发,浑然天成,“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胡应麟《诗薮•杂篇》:
  后主目重瞳子,乐府为宋人一代开山。盖温韦虽藻丽,而气颇伤促,意不胜辞。至此君方为当行作家,清便宛转,词家王、孟。
  王世贞《弇州山人词评》:
  花间犹伤促碎,至南唐李王父子而妙矣。
  沈谦(徐釚《词苑丛谈》引语):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沈谦(沈雄《古今词话•词话》卷上引语):
  后主疏于治国,在词中犹不失南面王。觉张郎中、宋尚书,直衙官耳。
  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四:
  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余怀《玉琴斋词•序》:
  李重光风流才子,误作人主,至有入宋牵机之恨。其所作之词,一字一珠,非他家所能及也。
  周之琦《词评》:
  予谓重光天籁也,恐非人力所及。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李后主词如生马驹,不受控捉。
  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后主词思路凄惋,词场本色,不及飞卿之厚,自胜牛松卿辈。(卷一)
  余尝谓后主之视飞卿,合而离者也;端己之视飞卿,离而合者也。(卷一)
  李后主、晏叔原,皆非词中正声,而其词无人不爱,以其情胜也。情不胜而为词,虽雅不韵,何足感人。(卷七)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词至南唐,二主作于上,正中和于下,诣微造极,得未曾有。宋初诸家,靡不祖述二主,宪章正中,譬之欧唐褚薛之书,皆出逸少。
  王鹏运《半塘老人遣稿》:
  莲峰居士(后主别号)词,超逸绝伦,虚灵在骨。芝兰空谷,未足比其芳华;笙鹤瑶天,讵能方兹清怨?后起之秀,格调气韵之间,或月日至,得十一于千首。若小晏、若徽庙,其殆庶几。断代南流,嗣音阒然,盖间气所钟,以谓词中之帝,当之无愧色矣。
  王国维《人间词话》: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感,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之作及永叔、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
百科大全 Wikipedia Encyclopedia
  Li Yu
  李煜
  五代词人。南唐国君。字重光,初名从嘉。徐州(今属江苏)人,一说湖州(今属浙江)人。南唐中主李□第六子。建隆二年(961)继位,史称后主。38岁时,宋师长驱渡江,迫围金陵,明年城陷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被宋太宗赵光义毒死。
  南唐在中主后期,已称臣于宋。李煜在位时,一直卑屈事宋,岁时贡献,府藏为之空竭。但他仍不思振作,浮华奢侈,迷信佛教,终于为宋所灭。他在政治上是庸驽无能的皇帝,却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工书法、善绘画、精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的造诣,词的成就尤高。
  李煜墨迹
  李煜的词,可以分为前后两期,以宋太祖开宝八年(975) 他降宋时作为界线。前期的词已表现出他非凡的才华和出色的技巧,但题材较窄,主要反映宫廷生活与男女情爱,如〔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喜迁莺〕“晓月坠”、“宿云微”、〔一斛珠〕“晚妆初过”、〔菩萨蛮〕“花明月暗飞轻雾”等;也有写离别相思的作品如〔清平乐〕“别来春半”等,写景抒情,融成一片,比较健康可读。到了后期,李煜由小皇帝变为囚徒。屈辱的生活,亡国的深痛,往事的追忆,“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王□《默记》),使他的词的成就大大超过了前期。〔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反映了他身世与词风的转折。《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无言独上西楼”等是他后期的代表作,主要抒写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往事”的无限留恋,抒发了明知时不再来而心终不死的感慨,艺术上达到很高的境界。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又受了李□、冯延巳等的影响,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其主要成就表现在:
  ①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在李煜之前,词以艳情为主,内容浅薄,即使寄寓一点怀抱,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而李煜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所以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人间词话》)
  ②具有较高的概括性。李煜的词,往往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境界。“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乌夜啼〕)、“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等名句,深刻而生动地写出了人生悲欢离合之情,引起后世许多读者的共鸣。
  ③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他的词不镂金错彩,而文采动人;不隐约其词,却又情味隽永;形成既清新流丽又婉曲深致的艺术特色。
  ④在风格上有独创性。《花间集》和南唐词,一般以委婉密丽见长,而李煜则出之以疏宕。如〔玉楼春〕的“豪宕”,〔乌夜啼〕的“濡染大笔”,〔浪淘沙〕的“雄奇幽怨,乃兼二雄”(俱见谭献《复堂词话》),〔虞美人〕的自然奔放,“如生马驹不受控捉”(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兼有刚柔之美,确是不同于一般婉约之作,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正如纳兰性德所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饶烟水迷离之致。”(《渌水亭杂说》)
  李煜诗、文、词以及书、画创作均富,他的旧臣说他有《文集》30卷及“杂说”百篇。《郡斋读书志》载《李煜集》10卷,《宋史·艺文志》也载《南唐李后主集》10卷,均佚。《直斋书录解题》中载《南唐二主词》1卷,现能见到的有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墨华斋本,录李煜词34首,其中《望江南》一首可分为二首。后清代邵长光又录得 1首,近代王国维为《南唐二主词》补遗,增加了9首,不过其中有问题的似不少。据近代多数学者的意见,能确定为李煜词的不过32首。其词集注本有清刘继增的《南唐二主词笺》、近人唐圭璋的《南唐二主词汇笺》、王仲闻的《南唐二主词校订》等。詹安泰的《李□李煜词》,注释颇详。事迹见《新五代史》、《宋史》及马令、陆游二家《南唐书》,今人夏承焘《南唐二主年谱》。
  (万云骏)
英文解释
  1. n.:  Li Yu
近义词
重光, 李后主
相关词
朝代宋词五代十国百科辞典文学清词庄棫
相思中国文学借景抒情诗词温庭筠皇甫松词牌河南
历史寺庙景区人物仙剑4思念讽刺词牌名
感慨更多结果...
分类详情
只是朱颜改此情须问天天上人间
菩萨蛮浣溪沙玉楼春
更漏子喜迁莺一晌贪欢
无言独上西楼小楼昨夜又东风太匆匆
春意阑珊浪淘沙相见欢
破阵子乌夜啼梦里不知身是客
往事知多少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无限江山
问君能有几多愁独自莫凭栏别时容易见时难
春花秋月何时了帘外雨潺潺林花谢了春红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四十年来家国
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
雕栏玉砌应犹在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胭脂泪相留醉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罗衾不耐五更寒流水落花春去也
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
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红日已高三丈透
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
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晚妆初了明肌雪
更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