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体亚纲 > 有尾目
目录
No. 1
  有尾目
  caudata;urodela
  两栖动物中的一目。终身有尾,幼体及成体体形近似,最不特化。有8~9科60余属350余种。主要分布于全北界。非洲热带和大洋洲无有尾类。中国已知有3科15属约35种左右。小鲵科和蝾螈科的特有属较多。
  颈部较明显,四肢匀称(两栖鲵类体长而四肢细弱,鳗螈类只有前肢)。皮肤光滑湿润,紧贴皮下肌肉,全无小鳞。一般不能发声。舌不能从后端翻出撮食。上下颌均有小齿,仅鳗螈类覆以角质片。椎体双凹型或后凹型,有肋骨。肢带软骨质成分多,肩带仅肩臼周围的部分骨化,适于在水中迅速游动,在陆上活动时,躯干很少抬离地面,以交替的迈步动作和躯干与尾的波状弯曲前进。能疾走或树栖的种类,其四肢较长,或尾有攀援能力。
  大多生活于淡水水域。生活在池塘、江河、湖泊、山溪、沼泽中的多为半水栖,其他以终生水栖或陆栖为主。无交接器;多为卵生。个别种类卵胎生或胎生。某些种类的成体保留多种幼态性状。即已达性成熟阶段者称为童体型或幼态持续型。
  有尾目可能直接起源于总鳍鱼类的孔鳞鱼类或起源于壳椎类,特别是石炭纪的弛顶螈,甚至有人把它从细螈目中分出,作为有尾类最原始的祖先类型而建立弛顶螈目。有尾目最早的化石见于早侏罗世。该目动物摄取动物性食物。再生能力强。食用、药用的种类不多,多用于实验和教学。鳗螈属原始类群或属高级类群尚无定论。
  两栖纲中适应于水栖生活,体长形,终生具尾的一个目。多数种类终生栖于水中,也有些种类变态后离水而栖于湿地。多数种类具四肢,少数仅具前肢,尾发达且终生存在。皮肤裸露,富于皮肤腺。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也有些种类终生具鳃,肺很不发达或无肺,而皮肤呼吸却占重要地位。循环系统显示了比无尾目更为原始的特点,如心房间隔不完整,左右心房仍相通;静脉系统出现了后腔静脉,但终生还保留着后主静脉。有些种类终生还保留着鱼类特有的侧线。一般为卵生,体外受精或体内受精。雄性无交配器,体内受精者,雄性泄殖腔内腺体分泌的胶质,能将大量精子粘在精包内;雌性的泄殖腔边缘突出,能将雄性排出的精包纳入泄殖腔内,完成受精作用。本目在全世界有8科,300余种,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少数种类进入热带,我国有3科,24种。例如,蝾螈科的东方蝾螈,小鲵科的极北小鲵,隐鳃鲵科的大鲵。
  有尾目包括:
  隐腮鲵科(cryptobranchidae )
  美洲大鲵
  中国大鲵(娃娃鱼),日本大鲵
  小鲵科(hynobiidae)
  中国小鲵,新疆北鲵,台湾小鲵,东北小鲵等
  蝾螈科(salamandridae)
  鳗螈科(sirenidae)
  钝口螈科(ambystomatidae)
  两栖鲵科(amphiumidae)
  陆巨螈科(dicamptodontidae)
  无肺螈科(plethodontidae)
  洞螈科(proteidae)
  急流螈科(rhyacotritonidae)
No. 2
  分类地位:有尾目(Caudata;Urodela)是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两栖纲、滑体亚纲中的一目。
  种属分布:有8~9科60余属350余种。主要分布于全北界。非洲热带和大洋洲无有尾目动物。中国已知有3科15属约35种左右。小鲵科和蝾螈科的特有属较多。例如,蝾螈科的东方蝾螈,小鲵科的极北小鲵,隐鳃鲵科的大鲵。
  形态特征:终身有尾,尾较长侧扁,适于游泳。幼体及成体体形近似,最不特化。体长形,分头、躯干和尾3部,颈部较明显,四肢匀称(两栖鲵类体长而四肢细弱,鳗螈类只有前肢)。皮肤光滑湿润,紧贴皮下肌肉,富于皮肤腺,全无小鳞。耳无鼓膜和鼓室。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也有些种类终生具鳃,肺很不发达或无肺,而皮肤呼吸却占重要地位。循环系统显示了比无尾目更为原始的特点,如心房间隔不完整,左右心房仍相通;静脉系统出现了后腔静脉,但终生还保留着后主静脉。有些种类终生还保留着鱼类特有的侧线。一般不能发声。舌不能从后端翻出撮食。上下颌均有小齿,仅鳗螈类覆以角质片。椎体双凹型或后凹型,有肋骨。肢带软骨质成分多,肩带仅肩臼周围的部分骨化,适于在水中迅速游动,在陆上活动时,躯干很少抬离地面,以交替的迈步动作和躯干与尾的波状弯曲前进。能疾走或树栖的种类,其四肢较长,或尾有攀援能力。
  体皮肤无鳞,多数具有四肢,少数只有前肢而无后肢。变态不显著。有的具有外鳃,终生生活于水中,有的在变态后移到陆上湿地生活。雄性无交接器。有的体外受精,如小鲵、大鲵;有的体内受精,如蝾螈,雄性先排精包,雌性将精包纳入泄殖腔,当排卵时,精包释放精子,受精是在输卵管内进行。多卵生。幼体先出前肢再出后肢。在我国分布的种类不多,约20余种,如小鲵、大鲵、蝾螈等。
  生活习性:适应于水栖生活,大多生活于淡水水域,也有些种类变态后离水而栖于湿地。生活在池塘、江河、湖泊、山溪、沼泽中的多为半水栖,其他以终生水栖或陆栖为主。
  繁殖:无交接器;多为卵生。个别种类卵胎生或胎生。体外受精或体内受精。体内受精者,雄性泄殖腔内腺体分泌的胶质,能将大量精子粘在精包内;雌性的泄殖腔边缘突出,能将雄性排出的精包纳入泄殖腔内,完成受精作用。某些种类的成体保留多种幼态性状。即已达性成熟阶段者称为童体型或幼态持续型。
  起源:有尾目可能直接起源于总鳍鱼类的孔鳞鱼类或起源于壳椎类,特别是石炭纪的弛顶螈,甚至有人把它从细螈目中分出,作为有尾类最原始的祖先类型而建立弛顶螈目。有尾目最早的化石见于早侏罗世。该目动物摄取动物性食物。再生能力强。食用、药用的种类不多,多用于实验和教学。鳗螈属原始类群或属高级类群尚无定论。
  有尾目包括:
  隐腮鲵科(Cryptobranchidae )
  美洲大鲵
  中国大鲵(娃娃鱼),日本大鲵
  小鲵科(Hynobiidae)
  中国小鲵,新疆北鲵,台湾小鲵,东北小鲵等
  蝾螈科(Salamandridae)
  鳗螈科(Sirenidae)
  钝口螈科(Ambystomatidae)
  两栖鲵科(Amphiumidae)
  陆巨螈科(Dicamptodontidae)
  无肺螈科(Plethodontidae)
  洞螈科(Proteidae)
  急流螈科(Rhyacotritonidae)
英文解释
  1. lat.:  Caudata
相关词
动物两栖类疣螈属蝾螈科鳗螈科生物学两栖纲蝾螈
钝口螈科两栖动物生物大鲵隐鳃鲵科古生物学更多结果...
包含词
有尾目的
分类详情
张开急流螈科陆巨螈科鳗螈科两栖鲵科洞螈科
钝口螈科隐鳃鲵科小鲵科无肺螈科蝾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