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公交站 : 华安县 : 蓝山县 : 新田县 : 饶平县 : 兴宁市 : 阳西县 : 德庆县 : 宾阳县 : 北流市 : 灵山县 : 蒙山县 : 青原区 : 翔安区 : 惠阳区 [显示全部] > 新圩镇
显示地图
目录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新圩镇·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新圩镇·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新圩镇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新圩镇·广东省德庆县新圩镇·湖南省蓝山县新圩镇
·广东省兴宁市新圩镇·湖南省新田县新圩镇·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新圩镇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新圩镇·福建省华安县新圩镇·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新圩镇
·广东省饶平县新圩镇·No. 14·No. 15
·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No. 17·No. 18
·No. 19·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
·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No. 26·No. 27
·广西南宁地区宾阳县·广西梧州市蒙山县·广西钦州市灵山县
·广西玉林市北流市·蓝山县新圩镇名片-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新圩镇名片-湖南省永州市
·惠阳区新圩镇名片-广东省惠州市·宾阳县新圩镇名片-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翔安区新圩镇名片-福建省厦门市
·英文解释·近义词·包含词
·分类详情·更多结果...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新圩镇
  新圩镇位于惠阳区西南部,地处深圳、东莞、惠州交界处,是惠州的南大门。全镇有11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委员会,总人口10多万人,其中常住人口2.2万人。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42.34亿元,财政税收收入6142万元,农业产值6125万元,农村人平均收入3033元。总面积158.4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16.08万亩,耕地保护面积万亩,素以低山、矮丘、坡地的地理环境而著称。
  2008年工农业总产值112.51亿元,财政税收收入7130万元。总面积158.4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16.08万亩,耕地保护面积万亩,素以低山、矮丘、坡地的地理环境而著称。
  境内资源丰富,特别是山地资源非常富足,加上地域优势,极宜发展工业。海拔10035米高的白云嶂,是惠阳区最高峰,山上松林覆盖,四季常青,有山羊、野猪、穿山甲、果子狸等数十种国家保护动物,山下是该镇采取与外商合作方式开发的盘古庙,是惠阳区风景胜地之一。地下资源有铜矿、钨矿、锡矿等矿产资源,水资源存量达10万立方,还有取之不尽的石灰石。
  “工业富镇”是新圩镇发展战略之一。该镇发挥地域上的优势,积极转变利用外资的思路,做到外引、内联相结合,引资、引技相结合,不断拓展引资方式,在继续实行节会招商、专业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网络招商的基础上,重点实行以形成和延长产业链以及产业基地的产业招商,先后建成了新星、约场、高布龙三大工业组团,其中新星工业组团目前已引进7个工业项目,利用土地面积为10万多平方米。目前,全镇外向型企业达350多家,主要有成衣、织带、玩具、电子、洋伞、磁带、鞋类、皮具、塑胶五金等50多个行业,产品远销美国、欧洲、日本、中东等世界各地。今年以来,该镇坚持把民营经济作为富民强镇的重点工作来抓,制定落实了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有效措施。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使民营企业呈现出平稳的发展势头。2005年该镇新发展私营企业66户,新发展个体工商户550户。商检等办事机构的设立,加上服务优质、治安稳定等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着外商陆续前来新圩投资。
  在抓好工业的同时,新圩人民紧紧抓住农业基础,带动全镇经济发展。目前止,全镇已种下各种水果10194亩,年产水果377.3吨,办起了较大型的蔬菜基地3个,红虫养殖场1个,均收到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新圩镇交通便利,惠(州)深(圳)。惠(州)惠(淡)公路和惠深高速公路横贯全镇,惠深高速公路新圩花边岭开发区设有大型的立交口。从新圩至盐田港及与香港通航的惠州港只需20分钟车程,距陈江火车站仅有20公里。新圩镇投资环境日臻完善。日前,全镇已建有两座11万伏变电站,现正筹建第三个11万伏变电站。两个供水总量为3万吨的水厂,现正筹建日供水量7万立方的饮水工程。通讯邮政发达,电话、数据通信网、有线电视网遍布全镇每一个角落。同时,完善了一批综合性的服务设施。影剧院、卡拉OK歌厅、中、西餐厅、旅业等各种生活设施。全镇十一个村委会中。村村都有纵横交错的公路网络,各种大小车辆行走畅通无阻。新圩镇市场设施完善,新圩、塘吓、约场三大市场各具特色,市场面积达13万平方米,市容市貌整洁,环境优美,社会秩序稳定,治安良好。
  新圩镇受到广东省、惠州、惠阳区的多次嘉奖,被省授予的荣誉有:绿化造林先进单位、老区建设先进单位、党员电化教育先进单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双拥共建先进单位、国防教育先进单位、民兵基层建设先进单位;被惠州、惠阳区授予的荣誉有:热情支持国防建设先进党委、农村基层组织先进党委、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发展私营企业先进单位、外经工作先进镇、惠州市先进集体、惠阳区劳动模范。
  我镇拥有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镇内交通网络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惠(州)深(圳)公路,惠(州)淡(水)公路和惠深高速公路贯穿全镇。全镇各村村道基本实现硬底化,是惠州市第一个实现村村通公交车的乡镇。供电供水充足,有3座11万伏变电站,有2个日供水总量为3万立方米的自来水厂,现正兴建日供水量7万立方米引水工程。通信邮政发达,电话网、数据通信网、宽带网、有线电视网遍布全镇每一个角落。文化休闲娱乐体育设施配套齐全,全镇共有大型酒店8家,正逐步成为惠州市南部消费娱乐中心。
  新圩镇充分发挥地理上的优势,近年来,大力抓好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至今,我镇已发展“三高”农业基地22个,面积12490亩,其中,蔬菜基地3个,共2100亩;三鸟场2个;养猪场3个;红虫场3个;优质果基地9个,共8390亩;高产优质粮基地3个,共2000亩。
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新圩镇
  新圩镇位于县西北部,是金秀县、荔浦县交界地。321国道二级公路贯穿全镇南北,北通桂林、南达梧州。全镇总面积144平方公里,有9个村民委员会,191个村民小组,人口23360多人。新圩镇是自治区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现已初具规模。
  新圩镇盛产优质稻米,生产的“七桂粘”优质米在区内外市场享有声誉。境内屯巴山白毛茶,在广西区茶叶评比中荣获名茶称号。石灰石开采全县最多。重晶矿蕴藏丰富,土特产有桑蚕、松脂、大肉姜、柿子、椪柑、脐橙、甲鱼、山猪、果蔗等。全镇桑蚕种植面积达4500亩,优质水果种植面积达16000多亩,产品远销广东、上海、北京等地。全镇有15000多亩柿子园,年产柿子8000万公斤以上,部分鲜果加工成柿饼,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全镇3000亩椪柑。镇办企业有 7个,私营企业 13个,个体企业820个。镇骨干企业:新圩水泥厂,年产优质“南雁牌”水泥13万吨,产值达2000多万元。速丰林基地20000亩,旅游资源明胜古迹有:新圩村“月亮桥”,四联村“出水龙洞”“汉代古墓群”和“屯巴天然牧场”等。镇办企业还有红砖一厂、二厂、屯巴茶场等。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21127男11199女9928家庭户户数5677家庭户总人口(总)21063家庭户男11163家庭户女99000-14岁(总)52180-14岁男27070-14岁女251115-64岁(总)1399315-64岁男759415-64岁女639965岁及以上(总)191665岁及以上男89865岁及以上女1018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0494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新圩镇
  新圩镇位于厦门市翔安区北部,北接南安市,东邻大帽山农场,西邻同安区五显镇,南与同安区洪塘镇和本区马巷镇、内厝镇接壤,总面积77.03平方公里(不包括大帽山农场),其中山地面积49平方公里,属半山区。镇区距翔安区驻地新店镇15公里,与厦门岛直线距离25公里。
  新圩镇政府驻地设在新圩村,下辖古宅、后亭、后埔、金柄、凤路、村尾、乌山、新圩、马塘、云头、面前埔、上宅、诗坂、东寮、桂林、庄安等16个村委会和龙新居委会。全镇共有67个自然村,175个村民小组,10841户,39285人。(不包括大帽山农场)
  新圩镇经济比较发达。全镇2004年工农业总产值达17.96亿元,其中工业企业产值达17亿元,农业产值9600万元。工业企业主要以食品饮料、塑料建材、轻工电子产业,现已建成的企业有银鹭集团、武峰塑料、利胜电光源、吉源制罐、联合化学等48家企业,目前正着手规划占地8平方公里的以食品轻工为主的银鹭高科技园区及占地20平方公里的翔安北部生态休闲旅游区。农业以生产蔬菜、花生、稻谷为主,果业以产龙眼、荔枝、芭乐、菠萝、释迦等。“古宅大蒜”以其色香味辣而饮誉海内外,远销东南亚、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古宅大蒜”现有注册专利商标,其发展前景广阔,还有香誉厦门地区的作坊加工“新圩豆干”也有注册专利商标,可供客商投资开发。
  新圩镇投资环境良好。辖区内道路、通讯、供水、供电、排水、排污及文化体育设施等基础配套设施日趋完善。道路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实现了村村通硬质水泥路;境内群山叠翠,森林覆盖率达51%,拥有容量为300万立方米的古宅水库及容量为500万立方米的曾溪水库,日处理8000吨的新圩自来水厂,3.5万伏变电站一座;程控电话容量充足,已装有1万门程控电话;文体设施完善,已建成农村硬质水泥篮球场20座及多个农村文化活动中心,成功举办“厦门市全民健身周”活动。
  新圩镇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镇区社会秩序井然,人民安居乐业。镇政府大院是目前厦门市农村乡镇唯一的花园式单位,现正在开展创建全国优美乡镇活动。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新圩镇
  新圩镇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南部,距吉安市火车站30公里,地处赣中吉泰盆地底部,属中纬地带,镇北靠文陂乡,东南与富田镇为邻,西南与泰和县接壤。
  全镇总面积为49.56平方公里,城区面积为2平方公里,全镇辖新圩社区,大前、河边、江头、马塘、黄塘、璋塘、炉下、洋田、田北、城山、郭城、新圩、粟溪等13个村委会(共11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约为18000人,城区居住人口约6000人,邮政编码为343061。地域呈“顿字”状,东西长约11公里,南北长约8公里,镇区属低丘陵地带,地势中部低平,四周略高,但高度不大。
  新圩始建于1365年,民国时属纯化乡辖,解放后建乡、人民公社,1993年8月撤乡改建制镇至2000年前属吉安县管辖,2001年1月至今隶属青原区管辖。
  全镇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8.2℃,年降水量为1500毫米左右,年平均日照为1850小时,全年主导风为北风或偏北风,但6-8月多为南风,年平均风速为2.4米/秒,全年无霜期为285天。
  镇区内主要河流为富水河。富水河由南往北贯穿全镇,水流从四周向富水河汇集。全镇水利资源丰富,水利工程有大渡槽5座,有小(一)型水库(珠源水库)1座、小(二)型(火焰山水库)1座和多座小型水库。白云山水库总干渠、二支、三支和江头支渠环绕全镇。
  全镇野生动物有野猪、狼,主要农作物是稻谷,主要矿产有砂、石等。
广东省德庆县新圩镇
  新圩镇位于德庆县南部,毗邻县城,南临西江,水路经康州港,上往广西梧州等地,下达珠江三角洲及港、澳,直出海外,陆路是新旧国道321线的交汇点,是县内后乡各镇出城必经之地,处于沟通县城与各镇交通的枢纽。全镇总面积138平方公里,辖11个村委会,96个自然村,总人口23601人。全镇国内生产总值222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71元,实现财税收入181.9万元,完成年任务的10%。
  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工农业初具规模。现已形成三大中心(圩镇商业、经济、文化中心),三大区(格木、西景山、河口工业区)以及以大同万亩水果基地为龙头的六大农业基地(水果、蔬菜、桑蚕、鱼塘、林业、优质水稻基地);主要矿产资源有稀土、花岗岩及天然优质矿泉水;土特产有荔枝、龙眼、沙田柚、沙糖柚、无核黄皮、柑桔、首乌、肉桂等;主要行业有化工、农药、饮料、建材制品、农产品加工等。目前,该镇已被纳入县城规划区内,市政设施日臻完善,水电、通讯等已并入县城网,是一块投资置业的宝地。
  2006 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 34686.6 万元,财政税收入库 233.08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5307 元。多年来,我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工农业初具规模。现已形成三大中心(圩镇商业、经济、文化中心),三大区(格木、西景山、河口工业区)以及以大同万亩水果基地为龙头的六大农业基地(水果、蔬菜、桑蚕、鱼塘、林业、优质水稻基地);主要矿产资源有稀土、花岗岩及天然优质矿泉水;土特产有荔枝、龙眼、贡柑、沙糖桔、无核黄皮、沙田柚、首乌、肉桂等;主要行业有化工、农药、饮料、建材制品、农产品加工等。目前,我镇已被纳入县城规划区内,市政设施日臻完善,水电、通讯等已并入县城网,是一块投资置业的宝地。 
  工业
  我镇加快乡镇企业发展,拓展 " 双引进 " 采取扶持、引进、技改、挖潜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增强企业发展活力,提高乡镇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培植经济新的增长点,推动整体经济的发展。 2006 年,全镇有乡镇企业 20 家,从业人员 672 人,总产值 4000 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 2217 万元),上缴税费 94.4 万元,实现利润 266.9 万元。工业产品主要有木制品( 350 万件),鱼藤氰系列农药( 1100 多吨),棉纱( 2000 多吨),活性炭( 2000 多吨),油漆 (400 多吨)等。 2006 年,我镇招商引资再创新辉煌,共引进项目 4 个,合同投资总额 3700 万元。
  农林水牧渔
  全镇经济以农业为主。镇政府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同时逐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以贡柑、沙糖桔为主项的特色农业, 2006 年底,全镇种植贡柑、沙糖桔 2 万多亩,有 1 万多亩挂果,年产量达 2 万吨,产值 8000 多万元,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还大力发展优质蔬菜种植。 2006 年,优质蔬菜种植 1500 亩,以发展优质大青冬、节瓜、苦瓜、茄瓜为主。养殖方面以发展山地鸡、优质鸭、瘦肉型猪、优质鱼为主, 2006 年全镇养殖山地鸡 38 万只,优质鸭 18.3 万只,瘦肉型猪 11010 头,优质鱼 2000 多亩。 2006 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到 11303 万元。
  第三产业
  90 年代以来,新旧国道 321 公路贯通境内,有交通便利的优势,发挥路网效应,使第三产业迅猛发展。 2006 年,全镇共有商饮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 640 个,其中商业 356 个,交通运输业 262 个,服务业 22 个,从业人员 1077 人,其中商业饮食业 943 人,服务业 330 人,总产值 3933 多万元,总收入 4163 万元。
  新圩镇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1842男11412女10430家庭户户数5385家庭户总人口(总)21294家庭户男11053家庭户女102410-14岁(总)66140-14岁男34640-14岁女315015-64岁(总)1361915-64岁男725715-64岁女636265岁及以上(总)160965岁及以上男69165岁及以上女918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0088
  下辖村
  
  历麻村山咀村新圩村格木村大沙洲村中垌村官车村塘北村大同村上咀村河东村
湖南省蓝山县新圩镇
  新圩镇位于湖南永州市蓝山县境东部,东南邻郴州市临武县,西连毛俊镇,北与太平圩乡、嘉禾县交界。总面积136.2平方公里,辖龙家坊、新圩、下清涵、竹山、上清水、楼下、神溪、上清涵、上田家、双何、岸山、滨溪、关溪、砠里、朱木水、水尾、老屋里、尧仁、彭家、李家、唐家、水源、江溪洞、邹家、山下、杨家坊、田心、石虎、板屋、厚冲、水冲、田心铺、南汪、同乐、大塘、毛江、上源、下源、小富岭、东联、五都、傅家、麦田、可富、牛形45个村,425个村民组,1个居委会。共有10779户,人口43914人。镇政府驻新圩村。
  二十世纪初,田心铺圩场迁来新圩后,圩场所在地人口逐渐增加,形成新的闹市,新圩缘此得名。解放前为三义乡,1950年建新圩乡,1958年与早禾、田心2乡合并更名为东方红公社,1961年恢复新圩公社,1984年改新圩乡,1995年撤区并乡,将新圩乡、田心乡、早禾乡、县园艺场合并建立新圩镇
  全镇耕地3752.3公顷,林地9594公顷,境内盛产烤烟、茶抽、花生、辣椒、桐油等。农户用传统方式酿制的“黑糊酒”,香甜可口,兼有清暑解热功能,为县内特产,旧时为朝廷贡品。早禾所产簸箕、米筛、棕绳销往省内多地。爆竹生产为该镇支柱产业之一,其产品远销全国各地。镇年国内生产总值6897万元,年财政收入552.2万元。
  境内设有中学3所,小学43所,医疗机构3个。环境优美,景色迷人的甘竹山水库、蓝嘉水库,是人们避暑的好地方, 名胜古迹有道光五年(1825年)修的单拱石桥——青龙桥、岸山烈士墓等。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40796男21441女19355家庭户户数10750家庭户总人口(总)40400家庭户男21176家庭户女192240-14岁(总)113040-14岁男59830-14岁女532115-64岁(总)2682315-64岁男1421015-64岁女1261365岁及以上(总)266965岁及以上男124865岁及以上女1421户口本地住在本地40502
广东省兴宁市新圩镇
  区域位置
  新圩镇位于兴宁市南部宁江下游,东邻梅县畲坑,北连永和、径南,西靠坭陂,南接水口和五华县边境。辖19个村和1个居委会。总面积117.79平方公里,耕地21358亩,其中水田17038亩,旱畲地4320亩。2006年年末统计总人口42375人,其中农业人口39751人。新圩镇素有“工艺之乡”的美誉,2000年被兴宁市政府评为“工艺基地镇”;2004年被省科技厅授予“广东省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单位”。 历史简介
  1947年5月18日兴宁解放,21日接管新圩国民党新兴乡公所,6月中旬宣布新圩区人民民主政府正式成立,50年4月全县16个 区并为10个区公所,当时新圩排为第10区称为水新区公所,51年全县划为15个区,新圩排为第九区(区址坭陂镇);57年1月撤区并乡,新圩称新圩乡(辖区8个小乡)人民委员会;58年冬改称为新圩公社管理委员会;62年冬又改为新圩公社革命委员会;78年4月全县由27个公社分设为43个公社,新圩分出观丰公社,其中新圩辖15个大队,观丰辖11个大队。81年恢复公社管理委员会;83年11月改变“政社合一”体制,撤销公社设新圩区公所,89年冬改新圩区公所为新圩镇人民政府至现在。
  新圩解放前只有20来间店铺和一座当铺,街道成为“T”字形,建筑面积约为500多平方米。今非昔比,如今的新圩圩镇面貌焕然一新,厂房林立,建筑面积为1.1平方公里。
  发展情况
  近年来,新圩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实施“四个梅州”和兴宁“三市”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经济、社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6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3.12亿元,同比去年增8.7%;镇级财政收入267.3万元,比增 32%;人均收入3898元,比增0.35%;民营工艺企业快速发展,总产值达2.53亿元,比增41%。交通网络建设不断完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广梅汕铁路、省道S1939线、梅华公路、兴松公路、新畲公路,纵横贯穿全镇,正在兴建的兴畲高速公路途经该镇,并在工艺工业园设有兴宁境内唯一的出入口。
  各村小学简介
  民新小学
  民新小学创办于1968年,是由原民新村杨阁小学和黎陂寨分校合并而成,校址位于新圩新圩中心小学镇民新村村址附近。
  学校初办时校舍为廖氏祖祠,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有教室6个,住房2间,学生约80人。新中国成立后,杨阁小学更名为民新小学。学校曾于1973年办附中班(初中、高中各1班),至1978年停办。
  大村小学
  大村小学前身是迪兴学堂,创办于1912年,当年选在防乱所建的土楼阁作课堂,学生装有10多人。以授“四书”、“家礼”等为教学内容。1952年至1958年是步东、民新、茶星、大村等四村唯一的一所完全小学。
  步东小学
  步东小学原为马步小学,创办于1940年。曾改名为郭添乡第四堡国民学校。解放后,又名为步东小学。是一所生源较大的山区完小。
  步东小学位于步东村址对面,新畲公路旁。从2004年下学期起,经过学校的布局调整,学生来源比较分散,有步东村、曹田村、寨塘村的鸡公塘和山猪窝、茶星村的东角上,大村西等地区。覆盖人口达3500多人。
  双头小学
  双头小学创办于1941年冬,位于新圩镇北部山区双头村,服务范围是双头自然村,服务人口2350人。创办初期,校舍面积750平方米,砖瓦结构,学生80多人。
  观丰小学
  观丰小学原名“官峰小学”,创办于1934年,坐落于新圩镇官峰村。创办时为私塾,有教师2人,学生近20人,校址设寨塘村 窝子,后迁至官峰村上月池,设备简陋,只有两间瓦房。1950年迁至现址,是完小,开设过初中班。1967年更名为观丰小学。1978年4月,新圩公社分出观丰公社,该校改为观丰公社第一小学。刘焕松任校长,朱启章任副校长。1983年11月,撤社复区,观丰公社并入新圩区,学校复名为观丰小学。
  崇正小学
  崇正小学创办于1919年,校址在崇上大水坑楼下屋,学校创办初期只有1个教室,2个教师房,全校学生40人。
  1948年,村中仁人志士将校舍迁至上下排(与坭陂黄垌交界),校名一直沿用至今。初建校舍属砖瓦结构,共有教室3个,教师房4个,学生约80多人。1986年香港同胞彭金泉、彭琪龙等带头捐资扩建学校,建有教室9个,教师房11个,使校园面积达1700多平方米。扩建费达2万多元。
  石崖小学
  石崖小学创办于1951年2月,地处石崖村荷树下。创办初期校舍约300平方米,学生150人,教师6人。
  蓝布小学
  蓝布小学位于新圩镇蓝布村公路边,离圩镇3公里,覆盖人口约4000人。
  学校原名“益群小学”,创办于1935年。1947年更名为“般石乡中心小学”,解放后改为蓝布小学。办学初期,学校只办3—6年级,教师4人,学生约100人。校舍呈“门”状,没有校门。1947年在地方乡贤的支持下,扩建2间教室,办成一所完全小学,面积相当于现在的四分之一。
  虎洞小学
  虎洞小学原名川上学校,创办于1925年,创始人刘天得。位于新圩镇东南面的虎洞村。解放后更名为虎洞小学,校址不变。学校范围是虎洞村,服务人口3000多。
  经济发展篇
  发挥优势,创新思路,工艺产业蓬勃发展
  立足“三大优势”即区位优势、品牌优势、园区优势,积极招商引资,大力推介工艺产品,发挥园区规模经济效益。全镇工艺企业17家,其中8家进入新圩工艺工业园,产值约占全镇工艺总产值的9成左右,集群效应明显。2007年以来,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拟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努力破除发展“瓶颈”,强力实施“三大转变” 即政府由管理型角色向服务型角色转变、企业由家庭作坊式生产向公司集团化方式转变、产品由挂靠出口向谋求自营出口权转变,通过为工艺企业提供服务、搭建信息平台、引导企业利用科技人才和市场创新发展思路,步入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进一步提升壮大工艺产业。目前,该镇工艺从业人员达1.8万人,工艺产业为全镇人平增收1000元以上。工艺产品品种有近百万种,产品远销欧美、中东、香港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工艺已经成为该镇的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重点工程篇
  因地制宜,招商引资,现代绿色农业趁势而上
  积极招商引资梅州市宝兴畜牧投资有限公司新圩种猪场,该项目是今年3月广东省首批授予百家重点生猪养殖场之一、是2009年1月3日兴宁市经贸洽谈会签约项目。项目总投资7千多万元,占地2500多亩。第一期工程为养殖场,总投资5000多万元。至目前,共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占计划投资总额的80%),已建成功能区有隔离区、生产区第一期工程、分娩区、生活区共1万多平方建筑;引进国外纯种种猪800多条,并进入初期生产。第二期工程计划建设一个投资2000多万元、占地1600多亩,集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景观园。与“台湾艺人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主要种植 “逢年木、亚热带樱花” 等名贵树木。目前,已在永和总部进行500株“逢年木”的试种,一旦试验成功,即开展第二期工程。
  新圩种猪场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初期年生产量预期是3万多头,按照农户每饲养1头猪获取利润80元计,全年可为群众增收250多万元;至2010年全面投产后,年产量将达到7万多条,可为群众创收600多万元。将为当地及周边群众的稳定增收提供可靠途径,是继该镇工艺产业为人民群众增收致富的又一重要行业。
  民生民利篇
  以人为本,纾困民生,新农村建设有效推进
  一是健全医疗服务体系。配合做好基层医疗机构改革,完善卫生院和乡村卫生站服务功能,满足人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继续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保,并做好医药费报销等相关服务工作。
  二是做好重建家园和农村安居工程工作。筹资 328.5万元以党政领导干部包村包片包户的形式做好灾后85户“全倒户”重建家园工作。统筹安排、稳步推进农村安居工程工作,投入资金20万元使60户农居已全部建成验收。投入70多万元兴建的新圩老人院,提高了五保老人供养水平。
  三是抓好信访维护稳定工作。领导重视,明确职责,层层落实责任;加强信访积案、重案的清理排查调处工作,力争“消除小事,解决大事”。社会稳定情况良好,民情平静,连续15年未出现有到省进京上访的事件。
  四是增强环保意识争创宜居宜业乡镇 。坚持“提高全民环保意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着眼长远,发挥工艺协会作用,加强与上级环保部门的沟通,处理好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基础建设篇
  科学规划,投资投劳,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一是全力配合市委市府做好宁江河陂新联围堤除险加固工程和兴畲高速公路的建设,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完成,早日发挥作用。
  二是加强道路网络及城镇化建设。不断完善圩镇交通网络,现已初步形成圩镇路网“五纵四横”格局,并对穿圩段公路进行扩宽改造,投资10万元进行美化亮化;全力协调做好各项公路改造建设工程在新圩境内建设,确保工程顺利实施;推进村村通水泥硬底化建设。
  三是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发动开展冬修水利,修复里湖、崇上等村电排,重建大村陂头,解决了近千亩农田的灌溉排涝问题;投入资金75万多元,对鲤湖、曹田村250亩土地进行垦复开发;多方筹资37万多元,大力疏理整治大村河、官峰河,解除了两河遇洪必灾的忧患;全力做好涉及民新、大村、曹田等7个村的农业综合开发工程。
  四是改善教育教学设施。先后筹资230多万元对民新、步东、蓝布、石崖等村的16间小学和新圩中学进行危房改造,教学资源能得到更好的配置。
  旅游资源
  鸡鸣山,属古兴宁“八景”之一,其位于新圩镇双头村与永和镇锦洞村交界处,距兴城东二十公里,距新圩圩镇约10公里。鸡鸣山景色优美,诸山环抱,一峰独秀,遥望状若引颈啼鸣的雄鸡。山顶有一寺,名为“灵化寺”。鸡鸣山岭秀,是鸡鸣山的山岭秀,也指鸡鸣的时候天亮了,山岭在天亮时特别秀丽。
  历史故事
  神光山、鸡鸣山、墨池寺的由来传说
  在兴宁市区西南方和东南方有一座挂榜山和鸡灵山,后来分别改为神光山、鸡鸣山,这里有一段传说。
  相传,宋朝天禧年间,挂榜山下住有母子俩,儿子取名罗孟郊。他自幼聪慧,勤奋好学,日夜攻读诗书文赋,时常到深夜。但是,家里生活贫穷,往往连买煤油的钱也没有。这天,煤油用完了,母亲只好劝他早点睡觉。他想到考试日期将近,功课还没温习好,煤油又没有了,心里很焦急。晚上,他躺在床上,突然做了个梦,梦见一个白发童颜的老人,自称是山神。山神告诉他,见他读书认真,深受感动,特上天采得五彩祥云,悬挂在挂榜山顶,供他照明读书。罗孟郊梦醒,起身下床,拿着书爬上山顶,果然见神光璀灿,他便在山上读起书来。此后,他每晚都爬到山上读书,一读起来就放不下,通宵达旦也不觉困倦。不知不觉,听到遥远的鸡灵山传来“喔喔”的鸡鸣报晓声。此外,罗孟郊白天在较为僻静的泉水池边,一边刻苦读书,一边用池水磨墨,孜孜不倦练习书法,学业突飞猛进。天长日久,天天在池里洗砚,使池水都变成淡黑色。到了十九岁,罗孟郊学成,在天圣年间上京应试,高中探花,官到谏议大夫,翰林学士。人们为了纪念罗孟郊刻苦攻读的精神,便把“挂榜山”改为“神光山”,把“鸡灵山”改为“鸡鸣山”,在山顶建立一座“灵化寺”。把泉水池叫作“墨池”,并在旁边建了一座“墨池寺”。在“灵化寺”大门两侧还刻了一幅对联:“犬吠云中僧客到,鸡鸣山上日轮升”。神光山、鸡鸣山、墨池成为兴宁的古八景之一。
  财务公开
  兴宁市新圩镇2009年第一季度财务公开
  民新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965.3元,收入 7114.0元,支出 8433.5元,本季结余965.3 元。
  大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398.8元,收入 7232.0元,支出 7158.2元,本季结余398.8 元。
  茶星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1474.3元,收入 7650.0元,支出 8188.0元,本季结余1474.3 元。
  步东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3239.2元,收入 29577.0元,支出 26563.4元,本季结余3239.2 元。
  曹田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392.7元,收入 13749.0元,支出 13426.0元,本季结余392.7 元。
  双头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4655.7元,收入 16123.0元,支出 12595.4元,本季结余4655.7 元。
  官峰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121.0元,收入 121490.0元,支出 121733.0元,本季结余121.0 元。
  寨塘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1390.0元,收入 8706.2元,支出 7403.6元,本季结余1390.0 元。
  新丰村第一季度数据未更新
  船添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14651.7元,收入 8270.0元,支出 10754.5元,本季结余14651.7 元。
  新里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0.4元,收入 4080.0元,支出 4370.0元,本季结余0.4 元。
  新北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0.1元,收入 12040.0元,支出 12240.0元,本季结余0.1 元。
  里湖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42910.0元,收入 59730.0元,支出 26593.0元,本季结余42910.0 元。
  崇上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3049.7元,收入 10678.0元,支出 10892.0元,本季结余10678.0 元。
  石崖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1173.7元,收入 16195.0元,支出 15102.1元,本季结余1173.7 元。
  莲塘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1911.4元,收入 39080.0元,支出 37497.0元,本季结余1911.4 元。
  蓝布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2145.4元,收入 12840.0元,支出 14846.9元,本季结余138.5 元。
  蓝二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2102.7元,收入 8645.0元,支出 6586.0元,本季结余2102.7 元。
  虎洞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 59.4元,收入 27040.0元,支出 27040.0元,本季结余59.4 元。
  领导分工
  姓名:陈伟平
  职务:党委书记、人大主席
  分工:主持全面工作
  姓名:刘冠伟
  职务:党委副书记、镇长
  分工:主持政府全面工作及经济工作
  姓名:陈 静
  职务:党委专职副书记
  分工:党群、党政办、民政、
  机关事务、信访、关工委
  姓名:黄振辉
  职务:党委委员、常务副镇长
  分工:计育、财贸、政法、城管、
  环保、圩镇卫生
  姓名:罗 超
  职务:副镇长
  分工:教育、水利、农业、林业
  姓名:李新强
  职务:副镇长
  分工:企业、安全生产、科技、交通、公路
  姓名:罗红娟
  职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分工:机关作风评议、纪检、
  农村合作医疗、卫生
  姓名:李标明
  职务:党委委员、武装部长
  分工:武装、国防教育、民兵
  姓名:刁利娖
  职务:党委委员
  分工:组织、人事、基层建设、
  党建、老干
  姓名:罗媛霞
  职务:党委委员
  分工:宣传、文化、中心组学习、扶贫、
  广播电视、妇联、侨务、统战
  姓名:罗区元
  职务:党委委员
  分工:国土、规划、劳保、人才
  姓名:宋博鹏
  职务:党委委员
  分工:农机、经管、统计
  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是三高农业)
湖南省新田县新圩镇
  新圩镇位于新田县城南部17公里,东邻高山乡,南连石羊镇,西靠三井、茂家两乡,北接大坪塘乡。镇人民政府驻新圩村,全镇面积39.1平方公里,总人口2.2万。辖桐木窝、祖亭下、湾头观、三占塘、仓下坠、山水塘、磻溪、大岭脚、上禾塘、蒋家、新圩、杏干、万年、下梧、道塘、车田、伍家、白芒、兰溪19个村。
  新圩镇沿用驻地名。新圩圩前河中有一石,形状如牛,得名石牛圩。嘉庆23年改建圩场,改名新圩。解放初境内属第五区。1956年为新圩乡。1958年为新圩公社。1961年新圩公社分为大坪塘、邓家村、新圩、高山、新隆五个公社。1981年因同名,以驻地名改为下漕洞公社。1984年改为下漕洞乡。1986年撤乡建镇,为大漕洞镇。1994年因名称不雅,更名为新圩镇
  新圩镇境内属于丘陵地区,地势平缓,土地肥沃,总耕地面积14152亩,其中水田11709亩,新田河流经境内,灌溉条件优越,是新田主要产粮区之一,亦是全县的烤烟重镇、新圩为新田农产品的主要集散地,省道215从北至南穿越境中部,与通乡通村公路相连。设有中学1所,小学12所,医疗机构1个。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21428男11321女10107家庭户户数6072家庭户总人口(总)21233家庭户男11222家庭户女100110-14岁(总)54900-14岁男30530-14岁女243715-64岁(总)1466115-64岁男763715-64岁女702465岁及以上(总)127765岁及以上男63165岁及以上女646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1397
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新圩镇
  新圩镇位于灵山县城南郊,辖31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291个自然村。全镇总人口92055人,其中农业人口89490人,总面积1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44公顷,其中水田2671公顷,是灵山县重要的粮食、蔬菜生产基地。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注重发挥区域优势,继续抓好烟花企业这个支柱财源的建设,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带税农业,实现钱粮并举。
  目前,农业生产正向“一村一品、几村一品”的规模化生产发展,已形成了养鸡、种菜等专业村,譬如白泥岭、大水塘等养鸡专业村,大里蕃茄村、独树包玉菜等种菜专业村。种植模式如:蒙塘“稻一菜一菜”、邓家“稻一稻一菜一菜”、元屋岭“旱地一年四熟”、“万元田”示范片。1999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7738万元,农业总产值17216万元,财政收入5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55元,冬种收入7057.8万元。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82389男44855女37534家庭户户数19770家庭户总人口(总)82311家庭户男44822家庭户女374890-14岁(总)297810-14岁男167640-14岁女1301715-64岁(总)4611315-64岁男2502315-64岁女2109065岁及以上(总)649565岁及以上男306865岁及以上女3427户口本地住在本地80674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新圩镇
  新圩镇位于北流市西北部,324道穿境而过,镇政府所在地距离玉林市、北流市中心均为14公里。全镇辖13个村委会,1个街委会,213个村民小组,人口6.5万人;全镇总面积86平方公里,新圩镇面积2.5平方公里,各村均通四级硬化路。
  在“城在林中,房在绿中”的小城镇建设中,发动农民兴建文化生态家园,沼气池入户率达80%以上。环境改善,农民收入增多,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质大大提高。文化体育、教育卫生、商业服务等设施齐备。科教兴镇,大投入建立电子信息馆和镇政府网站(WWW.BLXX.NET),藏书5000册以上的图书馆2个。各村建有农民公园和文化广场,内设灯球场,老年活动中心和阅报亭,公园景点均由农民设计和建造,有浓厚地方历史文化和风土特点。
  新圩镇是广西商品粮基地之一,农副产品丰富,工商业发达,市场繁荣,有个体户11000户。乡镇企业有年产能力15万吨水泥厂2家,年产能力1万吨的纸厂1家,皮革厂3家,大型瓷厂1家,企业总产值达7亿元。
  新圩镇,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大量黄泥粘土和优质瓷土。可供产砖和陶瓷使用,甘蔗是远近闻名的特产。
福建省华安县新圩镇
  新圩镇地处华安县中部,九龙江北溪中游两岸,镇政府距漳州市区57公里,距华安县城11公里,距厦门135公里。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醋暑,气候温和,雨量丰富,年平均气温17.5-21.4℃ 之间,年平均降水量1700毫米,无霜期300天以上,属南亚热带季雨林气候。全镇东西长15公里,南北长25公里,境内山地、洲地、盆谷相间,属丘陵山区,总面积186.7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18.4 万亩,耕地面积1.6万亩,森林面积13万亩,森林覆盖率为76%。
  全该镇辖9个行政村(新圩、黄枣、华山、天宫、下路、玉山、五岳、高宅、绵治)1个民族村(官畲)1个社区居委会(新航居委会),人口1.25万人。
  主要产业:2004年完成工业产值2.7亿元,新投产工业企业22家,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家。2005年在建项目4个,水电业已建成投产水电站32家、装机2.46万千瓦,年发电量1.1亿度,创产值2660万元。竹木产业:林木蓄积量32万立方米,肉桂1500亩,竹林1.54万亩;竹凉席加工厂9家,年产值500万元。
  农业主导产业:水果1.8万亩,蘑菇10.5万平方米,香菇10万袋、蔬菜6500亩。
  旅游:主要景点有温泉浴、江心岛鲤鱼滩、畲族少数民族风情村等。
  这里农业发达,中国四大名柚之一----坪山柚的原产地就在该镇的黄枣村。全镇建成了8000亩茶叶基地,50多家茶叶加工厂;年产上万吨的绵治甘蔗基地,5000亩的龙眼基地等一批高优农产品生产基地。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2632男6617女6015家庭户户数3166家庭户总人口(总)12302家庭户男6353家庭户女59490-14岁(总)28670-14岁男14650-14岁女140215-64岁(总)890115-64岁男479115-64岁女411065岁及以上(总)86465岁及以上男36165岁及以上女503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22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新圩镇
  新圩镇位于宾阳县北部,镇政府驻四镇圩,距县城14公里。地处低丘陵平原,宾(阳)上(林)二级公路贯穿镇境。行政区域面积66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111.67公顷,其中水田1404.53公顷。2003年,辖6个村民委员会共54个自然村、160个村民小组。年末总户数5975户,总人口27596人。其中,农业人口26948人(农村劳动力18227人),非农业人口648人。
  该镇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大豆、花生、甘蔗、木薯、西瓜,是宾阳县粮食、花生主要产区之一。乡镇企业主要有红砖厂和滑石粉厂。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015万元。其中,农业产值3525万元,林业产值3万元,牧业产值2801万元,渔业产值642万元,农业服务业产值44万元。粮食种植面积2934.47公顷,粮食总产量13102吨;乡镇企业总产值5911万元,营业总收入6954万元;财政收入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61元。肉类总产量2910.11吨肉猪出栏29970头;肉牛出栏885头,家禽出栏15.8万羽;年末生猪存栏9376头,牛存栏1798头。水产品养殖面积156.6公顷,水产品总产量959吨。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24889男13076女11813家庭户户数5482家庭户总人口(总)24546家庭户男12869家庭户女116770-14岁(总)87340-14岁男47420-14岁女399215-64岁(总)1458915-64岁男770415-64岁女688565岁及以上(总)156665岁及以上男63065岁及以上女936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4595
  -
广东省饶平县新圩镇
  新圩镇地处饶平县中部丘陵地带,辖15个村委会,2.5万人,镇域面积68平方公里,有山地6万亩。农业是全镇经济主体。
  近几年,新圩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特色产业,全镇有青梅、荔枝、龙眼等优质水果二万多亩,年产果9000多吨,建成一个面积约万亩的青梅生产基地,年产量3500多吨,闻 名于粤东。新圩青梅果大均匀,果实品位高,历来受省内外加工户的青睐。资源型加工业发展较快,全镇拥有年加工量1000吨以上的水果加工企业2家和40多家民营小型水果加工厂,年水果加工能力2500吨,水果专业市场相继配套建成,投资环境良好,实现交通要道水泥化,通讯程控化,电力、水资源充足,圩镇建设、服务配套日臻完善,社会稳定。
  随着新圩“三高”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产品尤其是水果产品资源丰富,投资兴办资源型水果加工业条件优越,前景广阔。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22372男11548女10824家庭户户数5609家庭户总人口(总)22210家庭户男11413家庭户女107970-14岁(总)54220-14岁男28830-14岁女253915-64岁(总)1497615-64岁男789115-64岁女708565岁及以上(总)197465岁及以上男77465岁及以上女1200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2077
No. 14
  新圩镇 新圩镇位于翔安区北部,北接南安市,东邻大帽山农场,西邻同安区五显镇,南与同安区洪塘镇和本区马巷镇、内厝镇接壤,总面积77.03平方千米,其中山地面积49平方千米,属半山区。人口39285人。辖1个社区、15个行政村。共有67个自然村,175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新圩村,镇区距翔安区驻地新店镇15千米,与厦门岛直线距离25千米。同(安)下(潭尾)公路过境。
  [邮编]361111 [代码]350213103:~001新圩社区(原为:~001龙新社区 ~201新圩村) ~202古宅村 ~203后埔村 ~204金柄村 ~205凤路村 ~206村尾村 ~207乌山村 ~208云头村 ~209面前埔村 ~210上宅村 ~211诗坂村 ~002东寮社区 ~213桂林村 ~214庄垵村 ~215后亭村 ~216马塘村 (旧代码还有~501新圩良种场 ~502白云飞林场 ~503曾溪水库)
  [沿革]1958年建新圩乡,1959年并入布塘公社,1961年析置新圩公社,1984年复改乡,1988年改镇。1997年,面积77平方千米,人口3.9万,辖新圩、古宅、后埔、金柄、凤路、村尾、乌山、云头、面前埔、上宅、诗坂、东寮、桂林、庄、后亭、马塘16个村委会和龙新居委会。2004年,面积80.56平方千米,户籍人口39314人,辖龙新居委会,新圩、古宅、后埔、金柄、凤路、村尾、乌山、云头、面前埔、上宅、诗坂、东寮、桂林、庄垵、后亭、马塘16个行政村。
No. 15
  新圩镇 新圩镇位于华安县中部。辖1个社区、10个行政村。鹰(潭)厦(门)铁路、漳(州)华(安)公路过境,通水运。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华山石刻。
  [代码]350629103:~001新航居委会 ~201新圩村 ~202官畲村 ~203华山村 ~204玉山村 ~205黄枣村 ~206天宫村 ~207五岳村 ~208高宅村 ~209下路村 ~210绵治村
  [沿革]1958年置新圩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改镇。1997年,面积186.4平方千米,人口1.4万,辖新圩居委会和官畲、黄枣、华山、天宫、下路、玉山、五岳、高宅、绵治9个村委会。
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
  新圩镇地处华安县中部,九龙江北溪中游两岸,冬无严寒,夏无醋暑,气候温和,雨量丰富,年平均气温17.5-21.4℃ 之间,年平均降水量1700毫米,无霜期300天以上。全镇东西长15公里,南北长25公里,境内山地、洲地、盆谷相间,属丘陵山区,总面积186.7平方公
  里,其中山地面积19.7 万亩,占总面积的80 .7 %;耕地面积1.6万亩,占总面积的6.6;森林面积13万亩,占山地总面积的66.3%,森林覆盖率为54%;木材蓄积量32万立方米,矿产资源丰富,九龙璧、高岭土、铁矿储量大,全镇人口13028人,其中:农业人口2715户,11543人,占89%,非农业人口l485人,占11% 。全镇华侨总数 363人,其中归侨眷79人,港澳同胞77人,畲族403人。全镇辖10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94个村民小组。全镇有17个党支部,党员349人,其中女党员32人。
  全镇实现村村通电话,总装机492部,移动电话总数为83部,传呼机总数为1318部。沿江公路贯穿全境,镇内村村通路,公路长l28公里。电力总装机容量3000千瓦,年发电量2000万度,与装机容量6万千瓦的省属华安水电厂并网,3.5万伏变电站,工业用电专线的使用,更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我镇有科技示范村2个,科技示范户40个,10 个科技示范项目,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大科技宣传力度,增加科技经费投入,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单位产值,设立农函大函授站1个,科技培训学校1所,5个科技应用研究会。现有初级中学1所(华安六中),教职工数34人,共有(12个班级637名学生;小学l0所,其中完小4所,小学教师105名,共有66个班2007名学生,幼儿园9所221人,全镇非文盲率达97.3%。
  全镇文化站1个,广播站1个,文技校1所。全镇农村共有电视机2011台,户拥有率达75.1%,有线电视用户300多户,卫生院面积400平方米,病天数14个,个体卫生所2家。
  新圩镇以“发挥优势,强企活商,菌蔗致富,竹果兴镇”为经济发展战略,围绕一个中心(经济建设),增加两个收入农民、集体增收),夯实三个基础(组织基础、农业基础、基础设施),发挥四种优势(山多、田多、电力充足、矿产丰富),写好五篇文章(竹、果、菇、蔗、电),做好六项工作(党建、计生、小康、科教、卫生、乡镇企业)。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主要抓好果竹业、糖蔗业、食用菌业、香蕉业等农业主导产业,走农业产业化路子,到去年底,全镇竹14103亩,肉桂1500,水果12787亩,其中世界名袖之一坪山抽3000亩。低产果、竹园改造6000亩,甘蔗种植面积5150亩,美蕉1400亩,烟叶1400亩,蘑菇种植10万平方米,香菇、木耳种植10万条,种植蔬菜6500亩,其中反季节蔬菜2000亩。着手抓好产品质量,建立农副产品营销中心,抓好产品流通,树立品牌,提高效益。
No. 17
  面积49k㎡,人口17827人。 [邮编]343061 [代码]360803102 [区划]辖新圩社区,大前、河边、江头、马塘、黄塘、璋塘、炉下、洋田、田北、城山、郭城、新圩、粟溪等13个行政村。
No. 18
  辖:新圩镇居委会;龙家坊、新圩、下清涵、竹山、上清水、楼下、神溪、上清涵、上田家、双何、岸山、滨溪、关溪、砠里、朱木水、水尾、老屋里、尧仁、彭家、李家、唐家、水源、江溪洞、邹家、山下、杨家坊、田心、石虎、板屋、厚冲、水冲、田心铺、南汪、同乐、大塘、毛江、上源、下源、小富岭、东联、五都、傅家、麦田、可富、牛形45个村委会。
No. 19
  辖:伍家、白茫、兰溪、上禾塘、仓下坠、山水塘、桐木窝、蒋家、新圩、万年、祖亭下、杏干、山占塘、车田、道塘、大岭脚、梧村、潘溪头、湾头19个村委会。
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
  新圩镇位于蓝山县东部,距塔峰镇30公里处。东南邻郴州市临武县,西连毛俊镇,北与太平圩乡、嘉禾县交界。镇政府驻新圩村,辖新圩、龙家坊、上清水、竹山、下清涵、楼下、神溪、上清涵、田家、双何、岸山、滨溪、关溪、砠里、尧仁、彭家、水源、江溪洞、邹家、山下、杨家坊、水冲、石虎、板屋、厚冲、田心、李家、唐家、水尾、株木水、老屋里、田心铺、南湾、同乐、大塘、毛江、上源、下源、牛形、麦田、傅家、五都、东联、可富、小富岭等45个村,425个村民组,1个居委会。
  镇沿用驻地新圩自然地名。二十世纪初,田心铺圩场迁来新圩后,圩场所在地人口逐渐增加,形成新的闹市,新圩缘此得名。解放前为三义乡,1950年建新圩乡,1958年与早禾、田心2乡合并更名为东方红公社,1961年恢复新圩公社,1984年改新圩乡,1995年撤区并乡,将新圩乡、田心乡、早禾乡、县园艺场合并建立新圩镇
  全镇总面积141.9平方公里,耕地3752.3公顷,林地9594公顷,10779户,43061人。南岭余脉延伸镇境内,茂林修竹,涧峻泉幽,田心河、新圩河穿境而过,分别在毛俊、太平圩境内注入俊水和钟水。省道324线、县道大钟公路都穿境而过,与乡村公路相连,交通十分便利。该镇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烤烟、茶油、花生、辣椒、玉米等,传统配制的黑糊酒为蓝山县特产,畅销省内外,油茶远近闻名。双何村红枣以脆甜畅销市内外。新圩又是蓝山县重要烤烟基地。烟花、炮竹为该镇企业龙头产品,远销外地。镇年国内生产总值6897万元,年财政收入552.2万元。
  境内设有中学3所,小学43所,医疗机构3个。环境优美,景色迷人的甘竹山水库、蓝嘉水库,是人们避暑的好地方, 名胜古迹有道光五年(1825年)修的单拱石桥——青龙桥、岸山烈士墓等。
  【新圩镇居委会】 Xīnxūzhènjūwénhuì
  新圩居委会以在新圩集镇取名。驻新圩村,辖3个居民组。面积0.4平方公里,320户,810人。镇政府机关、派出所、地税分局、国税所、交管站、邮电所、镇中学、中心小学均在其境。
  【新圩】 Xīnxū
  解放前田心铺圩场分迁此地,以及外地人来该地经商,开辟了新的圩场,故名新圩。村委会驻新圩,辖8个村民组。该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省道324线从境中通过,有一座全县较大规模的农贸交易市场。总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50公顷,322户,1162人。
  【竹山】 Zhúshān
  因1956年修建甘竹山水库时,大部分村民由库区移过来建村庄,随甘竹山水库取名竹山。村委会驻竹山,辖竹山、砠里坪,枫木桥等5个村民组。总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24公顷,124户,580人。
  【下清涵】 Xiàqīnghán
  该村后有一岩洞,流水清澈见底,村建在下游,得名下清涵村。村委会驻下清涵,辖下清涵、上走马冲等12个村民组。总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48.4公顷,400户,1492人。
  【上清水】 Shàngqīngshuǐ
  村旁有一岩洞,水质清澈,河水往下流向嘉禾,村处上游,取名上清水。村委会驻上清水,辖2个村民组。总面积1.4平方公里,耕地5.7公顷,79户,325人。
  【龙家坊】 Lóngjiāfāng
  因姓得名。村委会驻龙家坊,辖龙家坊等20个村民组。该村农家酿制的“黑糊酒”最为出名,种植烤烟是该村特色。村企业有砖厂、纸厂、炮竹厂等。总面积5.3平方公里,耕地74公顷,580户,2405人。
  【上清涵】 Shàngqīnghán
  因村前有一条清秀的河水,村建在河的上游得名上清涵。村委会驻上清涵,辖上清涵、十八圭、枞山背等22个村民组。总面积5.8平方公里,耕地86公顷,652户,2705人。
  【田家】 Tiánjiā
  因村中田姓家族来得早,故称。村委会驻田家。辖田家、段家等5个村民组。总面积3.2平方公里,耕地20.1公顷,192户,773人。
  【关溪】 Guānxī
  由滨溪分出,村委会驻关塘,取名关溪。辖关塘、盘家等5个村民组。总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17.8公顷,155户,619人。
  【滨溪】 Bīnxī
  该村村临溪畔,故名滨溪。村委会驻谭家,辖谭家、李家园等10个村民组。总面积5.8平方公里,耕地47公顷,229户,892人。
  【岸山】 ànshān
  该村处河岸小山上,故名岸山。村委会驻岸山,辖岸山、石井、破塘等8个村民组。经济作物以西瓜、花生为主。总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31.2公顷,208户,752人。
  【楼下】 Lóuxià
  旧时有八角楼,村建于楼下,故名。村委会驻楼下,辖4个村民组。村民以种植蔬菜为主。总面积0.8平方公里,耕地20公顷,122户,507人。
  【神溪】 Shénxī
  解放前,该地地势隐蔽,有一神山,传说山中有一石洞,可通往其它的村子,是逃难、躲灾的好场所,山上的积水常年不断地往下流淌,汇成了一条美丽的小溪,故得名神溪。村委会驻神溪,辖8个村民组。总面积1平方公里,耕地25公顷,192户,714人。
  【砠里】 Chóulǐ
  村周围是石山,旁边有两口水塘,十年九旱,村民用水十分不便,因得名愁里,后雅称砠里。村委会驻砠里,辖砠里、肖家等5个村民组。总面积4.8平方公里,耕地20.8公顷,200户,766人。
  【双何】 Shuānghé
  双何因上何、下何合并而称双何。村委会驻下何铺,辖上何、下何、下何铺等5个村民组。总面积3.3平方公里,耕地30公顷,133户,582人。
  【牛形】 Niúxíng
  因其后垅山的形状象牛,故名。村委会驻周家,辖周家、钟家、黄家等6个村民组。总面积1平方公里,耕地15公顷,77户,350人。
  【毛江】 Máojiāng
  因毛江溪水贯穿全境而得名。村委会驻长尾岐,辖长尾岐、黄瓜冲、老虎坝、茶山下、山岭圭、十八板、四奎田、大田里、新庵、桐子坪、移民区、马兰下、羊角山、杨柳冲、老庵等15个村民组。总面积16.5平方公里,耕地40公顷,236户,866人。
  【下源】 Xiàyuán
  由于有一条小溪贯穿整个山脉,村处于小溪的下游,而得名于下游,后来村民将其雅化为下源。村委会驻下源,辖6个村民组。总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13公顷,158户,647人。
  【上源】 Shàngyuán
  因该村处于小溪上游一个比较开阔的四面环山的地方,取名上源洞,后来村民简化为上源。村委会驻上源洞,辖上源洞、青山傍、下山岭、大冲里、卢家、水牯岭、五湾岭、庙脚、榕树下、破古寨、槽头冲、大园里等12个村民组。总面积9平方公里,耕地28.5公顷,215户,889人。
  【南湾】 Nánwān
  由于田姓人前辈居住的地方大多取名“××湾”,该村位于祖先居住地的南方故名“南湾”。村委会驻南湾,辖南湾、杨柳水等7个村民组。总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40公顷,211户,865人。
  【小富岭】 Xiǎofùlǐng
  小富岭原名大富岭,渴望富有,后按村民意思改为小富岭。村委会驻小富岭,辖10个村民组。总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20公顷,196户,783人。
  【五都】 Wǔdū
  五都又名下侧,因五都人原居住于鸭婆洞,清朝时鸭婆洞叫五都,后渐往鸭婆洞下方迁移,故叫下侧,现本地方言均称五都为下侧,五都之称一般用于书面和官方。村委会驻枫木山,辖五都、枫木山、大山脚等5个村民组。总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20.3公顷,106户,468人。
  【同乐】 Tónglè
  因村中原有一丘形状象铜锣的水田而得名铜锣,后谐音演化为同乐。村委会驻同乐田,辖同乐田、坳背、清水头等7个村民组。该村土地肥沃,常年以生产烤烟为主。总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20公顷,205户,740人。
  【可富】 Kěfù
  原祖先名为黄可贺,原系宜章锁石人氏,因家境贫寒,便以自己的辈份取名可富。村委会驻可富岭,辖7个村民组。总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38公顷,175户,780人。
  【大塘】 Dàtáng
  因该村大部分地方四面环山,象一口很大的塘,故名大塘。村委会驻城下塘,辖城下塘、雷杨家、王家、红凉亭、山口岭、梨背、神垒等15个村民组。系毛江水库移民。总面积9.5平方公里,耕地100公顷,325户,1468人。
  【东联】 Dōnglián
  因有9个自然村联合在一起,所以称东联,一直沿用至今。村委会驻梁家,辖东瓜冲、新屋场、梁家、新房子脚、李家冲、鸭婆洞、东岭、蛇口岭、小源冲等13个村民组。总面积6.5平方公里,耕地36公顷,216户,1045人。
  【田心铺】 Tiánxīnpù
  该村原取名田家村,后因办事处驻在该村,设有市场、铺面,村民便改称田心铺。村委会设田心铺,辖田心铺、田家、李家等22个村民组。总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30公顷,310户,1140人。
  【麦田】 Màitián
  村前有一片田,过去习惯种荞麦,故取名麦田。村委会驻麦田,辖3个村民组。总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21公顷,107户,502人。
  【傅家】 Fùjiā
  该村原从江西迁至此地,以姓氏取村名。村委会驻傅家,辖8个村民组。总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35公顷,112户,430人。
  【尧仁】 Yáorén
  解放前后一直称牛冲,后改名尧仁。村委会驻尧仁,辖尧仁、早禾背等18个村民组。总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106.1公顷,530户,2078人。
  【彭家】 Péngjiā
  该村原为彭姓人在此聚居,故名。村委会驻彭家,辖寺下、彭家、塘家冲等6个村民组。总面积1平方公里,耕地46.7公顷,280户,951人。
  【唐家】 Tángjiā
  该村原为唐姓人在此聚居而得名。村委会驻唐家,辖唐家、犁耙庵、上坪山等5个村民组。总面积1平方公里,耕地25.6公顷,116户,483人。
  【李家】 Lǐjiā
  该村原为李姓人在此聚居而得名。村委会驻李家,辖6个村民组。总面积1平方公里,耕地35.1公顷,170户,685人。
  【老屋里】 Lǎowūlǐ
  该村建居较周围村子早而得名。村委会驻老屋里,辖4个村民组。总面积1.6平方公里,耕地16.9公顷,80户,361人。
  【株木水】 Zhūmùshuǐ
  该村株木树多,水又好,故名。村委会驻株木水,辖12个村民组。总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60.4公顷,280户,1248人。
  【水尾】 Shuǐwěi
  地处溪水之尾,得名。村委会驻水尾,辖2个村民组。总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20公顷,79户,372人。
  【江溪洞】 Jiāngxīdòng
  该村建于小河边,故名。村委会驻江溪洞,辖8个村民组。总面积1.3平方公里,耕地21.8公顷,112户,437人。
  【水源】 Shuǐyuán
  村建在靠石山附近,并有一口好泉水,过去石山上还设过寨子,得名水源寨,取名水源。村委会驻水源寨,辖8个村民组。总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40.4公顷,242户,972人。
  【邹家】 Zōujiā
  该村有一河流可供游泳,故名游溪村,后因邹姓居多,改名邹家。村委会驻邹家,辖邹家、社山下、蛋山等10个村民组。总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67.7公顷,319户,1300人。
  【田心】 Tiánxīn
  村建在田洞中,得名田心。村委会驻田心,辖洞中田心、岭脚田心2个村民组。总面积1平方公里,耕地13.3公顷,67户,322人。
  【山下】 Shānxià
  该村建在山的下部,故名山下。村委会驻上山下,辖上山下、下山下等10个村民组。总面积1.3平方公里,耕地45.6公顷,194户,851人。
  【杨家坊】 Yángjiāfāng
  原为杨姓人在此聚居而得名。村委会驻杨家坊,辖杨家坊、下杨家坊、大坪里、张家围等11个村民组。总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43.3公顷。223户,971人。
  【石虎】 Shíhǔ
  村前一石象虎,故名。村委会驻石虎塘,辖石虎塘、瓦屋下等6个村民组。总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41.5公顷,180户,839人。
  【水冲】 Shuǐchōng
  四周的水汇流该村,故名水冲。村委会驻水冲,辖水冲、苦珠砠等7个村民组。总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36.3公顷,154户,628人。
  【厚冲】 Hòuchōng
  该村周围是大山,树林稠密,看不见村子,故名厚冲。村委会驻厚冲,辖12个村民组。总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60.6公顷,307户,1220人。
  【板屋】 Bǎnwū
  该村旧时房屋多用木板建筑,故名板屋。村委会驻板屋,辖板屋、润冲、三头冲、楼下、曹家坪、塘下等16个村民组。总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68.9公顷,380户,1749人。
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
  新圩镇位于县境南部,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人民政府驻地龙泉镇16公里。东邻高山乡,南连石羊镇,西靠三井、茂家两乡,北接大坪塘乡。镇人民政府驻新圩村,辖桐木窝、祖亭下、湾头观、三占塘、仓下坠、山水塘、磻溪、大岭脚、上禾塘、蒋家、新圩、杏干、万年、下梧、道塘、车田、伍家、白芒、兰溪19个村。
  新圩镇沿用驻地名。新圩圩前河中有一石,形状如牛,得名石牛圩。嘉庆23年改建圩场,改名新圩。解放初境内属第五区。1956年为新圩乡。1958年为新圩公社。1961年新圩公社分为大坪塘、邓家村、新圩、高山、新隆五个公社。1981年因同名,以驻地名改为下漕洞公社。1984年改为下漕洞乡。1986年撤乡建镇,为大漕洞镇。1994年因名称不雅,更名为新圩镇
  全镇总面积39.8平方公里,耕地943公顷,6203户,21148人。境内属于丘陵地区,地势平缓,土地肥沃,是县区粮食主产区之一。境内有省道215从北至南穿越境中部,与通乡通村公路相连,形成方便的交通网络。
  设有中学1所,小学12所,医疗机构1个。
  【新圩】 Xīnxū
  村前河中一石,形似牛而得名石牛圩,后建圩场,改名新圩。村委会驻新圩,辖新圩、落脚、谢家、寺下湾等6个村民组。总面积1.6平方公里,耕地 40公顷,365户,1199人。
  【蒋家】 Jiǎngjiā
  因蒋姓始居得名。村委会驻蒋家,辖蒋家、张家、杨家湾等13个村民组。总面积2.7平方公里,耕地68公顷,542户,1695人。
  【桐木窝】 Tóngmùwō
  村境地势低,多桐树得名。村委会驻桐木窝,辖桐木窝、报坪、下元山等9个村民组。总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68公顷,430户,1420人。
  【兰溪】 Lánxī
  村前溪边多兰草得名。村委会驻兰溪,辖兰溪、酒壶顶、三将军等23个村民组。总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66公顷,384户,1387人。
  【上禾塘】 Shànghétáng
  村处大漕洞上方而得名。村委会驻上禾塘,辖上禾塘等12个村民组。总面积2.1平方公里,耕地53公顷,351户,1196人。
  【白芒】 Báimáng
  境内昔日多白芒草而得名。村委会驻白芒,辖白芒等8个村民组。总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 46公顷,285户,962人。
  【伍家】 Wǔjiā
  因伍姓人建村而得名。村委会驻伍家,辖伍家、高坝头、石灰窑等16个村民组。总面积3.2平方公里,耕地79.2公顷,529户,1945人。
  【山水塘】 Shānshuǐtáng
  村境山青水秀,三河汇流而得名。村委会驻山水塘,辖山水塘等5个村民组。总面积1.4平方公里,耕地35公顷,264户,867人。
  【湾头观】 Wāntóuguān
  村处山湾,原有观音庙而得名。村委会驻湾头观,辖湾头观、凉亭脚、上天坪、古幽洞等7个村民组。总面积1.3平方公里,耕地34公顷,258户,846人。
  【磻溪头】 Pánxītóu
  以村内小溪名取名。村委会驻磻溪头,辖蟠溪头等8个村民组。总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 39公顷,210户,788人。
  【祖亭下】 Zǔtíngxià
  村民为守祖坟迁来此地,故得名。村委会驻祖亭下,辖祖亭下、社坪、下屋山等10个村民组。总面积2.33平方公里,耕地57公顷,404户,1299人。
  【万年】 Wànnián
  村民从桂阳芹溪迁来,比邻村晚建村,得名“晚年”,后谐音演化为今名。村委会驻万年,辖万年、谷美头、栖坡洞等11个村民组。总面积2.13平方公里,耕地52公顷,308户,1093人。
  【杏干】 Xìnggān
  村前多杏村而得名。村委会驻杏干,辖杏干、方光岭、三将军、东村等13个村民组。总面积 2.7平方公里,耕地66公顷,384户,1387人。
  【三占塘】 Sānzhàntáng
  村周有三口塘得名。村委会驻三占塘,辖三占塘、火里塘等7个村民组。总面积1.7平方公里,耕地42公顷,263户,1258人。
  【道塘】 Dàotáng
  因村边庙宇而得名。村委会驻道塘,辖道塘等11个村民组。总面积1.9平方公里,耕地48公顷,342户,1258人。
  【车田】 Chētián
  此地稻田靠车水灌溉而得名。村委会驻车田,辖3个村民组。总面积0.8 平方公里,耕地21公顷,141户,425人。
  【下梧村】 Xiàwúcūn
  村后多梧桐树得名。村委会驻下梧村,辖下梧、上梧、大沽洲等7个村民组。总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49公顷,298户,974人。
  【大岭脚】 Dàlǐngjiǎo
  村处大山岭脚下而得名。村委会驻大岭脚,辖大岭脚、坝上、婆婆岩、鸦鹊塘、巴山头等9个村民组。总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63公顷,365户,1168人。
  【仓下坠】 Cāngxiàzhuì
  原名“何昌坊”,后讹为今名。村委会驻仓下坠,辖仓下坠等4个村民组。总面积0.9平方公里,耕地22公顷,120户,480人。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
  新圩镇位于德庆县南部,毗邻县城,南临西江,水路经康州港,上往广西梧州等地,下达珠江三角洲及港、澳,直出海外,陆路是新旧国道321线的交汇点,是县内后乡各镇出城必经之地,处于沟通县城与各镇交通的枢纽。全镇总面积138平方公里,辖11个村委会,96个自然村,总人口23601人。2003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222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71元,万分别比2002年增长13%和5%;实现财税收入181.9万元,完成年任务的10%。
   我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工农业初具规模。现已形成三大中心(圩镇商业、经济、文化中心),三大区(格木、西景山、河口工业区)以及以大同万亩水果基地为龙头的六大农业基地(水果、蔬菜、桑蚕、鱼塘、林业、优质水稻基地);主要矿产资源有稀土、花岗岩及天然优质矿泉水;土特产有荔枝、龙眼、沙田柚、沙糖柚、无核黄皮、柑桔、首乌、肉桂等;主要行业有化工、农药、饮料、建材制品、农产品加工等。目前,我镇已被纳入县城规划区内,市政设施日臻完善,水电、通讯等已并入县城网,是一块投资置业的宝地。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
  新圩镇位于兴宁市南部宁江下游,东邻梅县畲坑,北连永和、径南,西靠坭陂,南接水口和辖19个村和1个居委会。总面积117.79平方公里,耕地21358亩,其中水田17038亩,旱畲地4320亩。2006年年末统计总人口42375人,其中农业人口39751人。新圩镇素有“工艺之乡”的美誉,2000年被兴宁市政府评为“工艺基地镇”;2004年被省科技厅授予“广东省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单位”。
  全镇现有水泥硬底化乡村公路64.4公里,共有耕地21895亩,其中水旱田17457。二00二年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3915亩。全镇共有水果面积5199亩,有柑、桔、橙、荔枝、龙眼、沙田柚等六十多个品种。莹矿、稀土矿、高品位花岗石资源丰富。全镇有山地12.3万亩,常用耕地2.4万亩已建成一个省级公益林2.6万亩,二个新种速产丰产林荫道1100亩。兴宁旅游八景之一鸡鸣山位于本镇北部。
  新圩镇工艺生产历史悠久,素有"工艺之乡"的美誉。目前,鸿兴、东兴、兴达、建明等十多家工艺企业已成为该镇的支柱产业。拥有上万种工艺产品,产品远销世界各地。二OO二年工艺产总产值达成1.1亿元,。二OO一年度,兴宁市十三家被梅州市表彰的纳税大户中,新圩企业就占了三家。交通网络建设不断完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广梅汕铁路、省道S1939线、梅华公路、兴松公路、新畲公路,纵横贯穿全镇,正在兴建的兴畲高速公路途经我镇,并在工艺工业园设有兴宁境内唯一的出入口。
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
  新墟镇位于阳西县西北部,东与蒲牌镇接壤,西与电白县望夫镇交界,南与儒洞镇毗邻,北与阳春市八甲镇相接,东北与塘口镇相连,交通方便,省道282线南北贯穿全境,建设中的广湛高速公路东西横过镇区南一公里处,且留有高速路出口。全镇总面积133平方公里,下辖14个村(居)委会,164条自然村,总人口3.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8万人;全镇耕地总面积21000多亩,水田面积18000多亩,旱地面积3000多亩,可种果山坡地面积6.2万亩。是一个山区农业大镇。近年来,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全面调整农业作物结构,立足于本地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大做山区特色农业文章。在保障粮食足给的基础上,鼓励农民大力发展种植经济型农作物。主要品种有甜玉米、茄子、四季豆、香蕉、荔枝、龙眼、橙、柑、桔等,近年引进了中药材种植,主要的中药材品种有金钱草、首乌、佛手等。为保证农产品畅销,该镇组织了一支近1000人的农产品流通队伍,专门负责搞好农产品的外销,搞好全镇流通服务。2003年该镇农业总产值13390万元,人均收入3592元。水果全镇发展香蕉3000亩,主要分布在河角、禾塘、沙河等村委会,品种主要有粉蕉、大板一号、大果红蕉。大力发展山地种果2.6万亩,品种有荔枝、龙眼、芒果等,主要分布在沿省道S282线两旁。该镇在2000年提出“三年人均一亩果”的水果发展目标,目前已有办陂红星村、田安村委会的田安村、福安村、塘尾白石面村湖尾村委会的平石湖村、新圩村委会的大陂村实现了人均一亩果的目标。中药材该镇发展中药材6000亩,其中金钱草5000亩(主要分布在古井、塘尾)、首乌(主要分布在新圩、禾塘)、佛手(主要分布在河角)1000亩。开拓了禾塘圩的个体南药批发市场,并与有关药厂长期签订年收800多吨金钱草收购的合同。畜牧在发展山地种果的同时,开发立体种养,形成果园养鸡,山地养猪特色,目前该镇山地养猪规模1000头以上的有三个,且实现了母猪、仔猪饲养一条龙。
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
  新圩镇地处饶平县中部丘陵地带,辖15个村委会,2.5万人口,镇域面积68平方公里,有山地6万亩。农业是全镇经济主体。
   近几年,新圩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特色产业,全镇有青梅、荔枝、龙眼等优质水果二万多亩,年产果9000多吨,建成一个面积约万亩的青梅生产基地,年产量3500多吨,闻 名于粤东。新圩青梅果大均匀,果实品位高,历来受省内外加工户的青睐。资源型加工业发展较快,全镇拥有年加工量1000吨以上的水果加工企业2家和40多家民营小型水果加工厂,年水果加工能力2500吨,水果专业市场相继配套建成,投资环境良好,实现交通要道水泥化,通讯程控化,电力、水资源充足,圩镇建设、服务配套日臻完善,社会稳定。
No. 26
  位于宾阳县北部,镇政府驻四镇圩,距县城14千米。面积66平方千米。辖四镇社区居委会;三塘、共和、梁凤、上国、黄凤、公义6个村委会。辖6个村委会,共54个自然村、160个村民小组。年末总户数5975户,总人口27596人。其中,农业人口26948人。
No. 27
  位于灵山县城南郊,辖31个行政村,总人口98112人,总面积168平方千米。
广西南宁地区宾阳县
  地理位置
  新圩镇位于宾阳县西北部,东接邹圩镇,西连新桥镇,南毗芦圩镇,北面与上林白圩镇接壤,宾(阳)上(林)二级公路自南向北横贯境内,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4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辖区概况
  新圩镇下辖三塘、共和、黄凤、梁凤、上国、公义6个村委和四镇居委会,54个自然村,全镇总面积66.1平方公里,人口2.93万,现有耕地面积 2.73万亩,其中水田地1.95万亩,旱地 0.78万亩,另有山林面积1.1万亩。交通水利通迅基础设施完善。
  全镇7个村(居)委至镇政府所在地均通乡村四级公路,且与宾上二级公路互相连接,各村(居)委的线路行程均不超过半个小时;新圩境内共有齐塘、壮塘、宿老、柴背、南泉、公托、周鸡等7 座小(Ⅱ)型水库,主干渠分布合理,即使在干旱年份,能满足群众的生活用水;通迅设施齐全,7个村(居)委全部开通了固定电话,同时移动联通二大通迅公司在四镇街都设有交换基础,信号覆盖整个新圩辖区,可进行传真上网等各种业务。
  教育和卫生工作成效显著
  全镇2所初级中学和6所村级小学已全部实现教学楼房化,师资力量雄厚,每年都能顺利通过区、地、县的"普九"达标验收,在历次的初中升学考试中,三塘、四镇二所初中都取得非常骄人的成绩。镇卫生院设有内、外、妇、儿等各类门诊,村村设有合作医疗卫生所。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疾病防治和医疗保健的需要。
  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02年,我镇财政收达到120万元,比上年增长40.3%,农民人均纯收入1897元,比上年增长150元。
  个体私营企业经济效益凸现,发展前景广阔
  三塘向阳球墨铸铁厂投资200万元,占地54亩,拥有炼铁炉2座,大小车床15台(套),主要生产拖拉机铸铁配件,年产值500万元,每年可为财政提供税收10万元。
  河东铸造厂总投资120万元,占地10亩,拥有炼铁炉一座,主要生产玉米脱粒机、切蔓机、澳洲炉烤具等铸铁产品,年产值200万元。其中该厂生产的澳洲炉烤具远销港澳等地区。
  龙宾炮竹厂投资50万元,占地20亩,从业人员50人,主要生产全红特种炮,产品远销云南,海南等地,年产值110万元。
  粮机配套设备加工厂投资15万元,主要生产提升机、沉降器、纯铝餐柜等产品,运销区内外,年产值20万元。特色农业逐渐形成规模。
  新圩镇土地资源丰富,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为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镇党委、政府优化种植结构,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种植项目。目前全镇共有花生3500亩,产量456万公斤,年产花生油120万公斤;黑美人西瓜700亩,产量875万公斤;优质香瓜2000亩,产量2140万公斤;茉莉花1000亩,年产鲜花50万公斤;糖蔗4000亩,年产量估计将达到1.6万吨。另外在共和村委已建立3000亩的速生桉生产某地。
  农业科技示范园初具雏型
  区国土资源厅投资1300万元,以园田化标准建设,主次机耕路、排灌系统完善,新增耕地1700亩的公义木棉土地开垦工程,已于2002年通过验收。为了充分利用开垦的土地资源,镇党委、政府将新开垦的耕地列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在该园区内种植粤糖93/159甘蔗500亩,黑美人西瓜300亩,良种木薯500亩。
广西梧州市蒙山县
  蒙山县新圩镇位于县西北部,是金秀县、荔蒲县交界点:321国道线二级公路穿全镇南北,北通桂林、南达梧州;全镇总面积141平方公里;有9个村委会,191个村民小组,人口23000多人;全镇财政收入2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51元;新圩镇是自治区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现已初具规模;新圩镇盛产优质稻米,生产的“七丝粘”、“七桂粘”优质米在区内外市场享有声誉,境内屯巴白毛茶,在广西区茶叶评比中荣获名茶称号。石灰石开采全县最多,重晶矿蕴藏丰富。土特产有桑蚕、松脂、大肉姜、柿子、椪柑、脐橙、干鱼、山猪、果蔗等。全镇优质水果种植面积达7300亩,产量1300万公斤,产值1800万元,产品远销广东、上海、北京等地。全镇有3500亩柿子果园,年产柿子350万公斤以上,部分鲜果可加工成柿饼,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全镇3000亩椪柑,年产鲜果450万公斤,产值200万元。镇办企业有7个,私营企业13个,个体企业820个,从业人数2034人。镇骨干企业:新圩水泥厂,年产优质“南雁牌”水泥13万吨,产值达2000多万元。另外,镇办企业还有红砖一厂、二厂、屯巴茶场等。全镇企业收入17465万元。全镇村村都有卫星电视,能收看到18套节目;村村通电话、通公路。全镇有机动客货车200多辆。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
  位于灵山县城南郊,辖31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291个自然村。全镇总人口92055人,其中农业人口89490人,总面积1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44公顷,其中水田
  2671公顷,是灵山县重要的粮食、蔬菜生产基地。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注重发挥区域优势,继续抓好烟花企业这个支柱财源的建设,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带税农业,实现钱粮并举。
  目前,农业生产正向“一村一品、几村一品”的规模化生产发展,已形成了养鸡、种菜等专业村,譬如白坭岭、大水塘等养鸡专业村,大里蕃茄村、独树包玉菜等种菜专业村。种植模式如:蒙塘“稻一菜一菜”、邓家“稻一稻一菜一菜”、元屋岭“旱地一年四熟”、“万元田”示范片。1999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7738万元,农业总产值17216万元,财政收入5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55元,冬种收入7057.8万元。
广西玉林市北流市
  新圩镇位于北流市西北部。镇政府驻地东距北流市区13公里,西距玉林市区12公里,324国道纵贯其中。全镇辖13个村委会、1个街委会,213个村民小组;全镇总面积86平方公里,圩镇面积2.5平方公里,现有人口6.5万人。作为地级玉林市卫星城镇,规划到2010年镇区常住人口达到2万人。新圩镇大部分地处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地肥沃,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白鸠江、平安山一带有大量黄泥粘土,宋村有大量的优质瓷土,白鸠江村有储量较大的釉矿可供生产红砖、陶瓷使用。新圩镇是广西商品粮基地之一,农副产品十分丰富,沙塘蔗更是远近闻名。全镇13个村已全部通四级公路,总里程21公里,其中水泥硬化15.5公里。近年来,我镇致力于优化投资环境,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使城镇化与工业化互联互动,侧重于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目前,旧城改造已初见成效,街道整洁,环岛及高杆灯等设施逐渐完善,圩容圩貌焕然一新。解决了多年来制约新圩经济发展的瓶颈,到新圩投资办企业的老板逐年增加。镇个体工商业十分发达,市场繁荣,全镇有个体工商户11000户,被誉为北流的“小香港”。乡镇企业有年产能力15万吨的水泥厂2家、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木业有限公司1家、年产能力1万吨的纸厂1家、皮革制品厂3家、毛织厂2家、胶粒厂3家、家私厂19家、红砖厂5家等企业,已形成了水泥建材、造纸、铸造、皮具加工、木器加工、毛织等六大经济支柱产业。
蓝山县新圩镇名片-湖南省永州市
  新圩镇位于县境东部,总面积136.2平方公里,共有人口43914人。镇政府驻新圩村。境内盛产烤烟、茶抽、花生、辣椒、桐油等。农户用传统方式酿制的“黑糊酒”,香甜可口,兼有清暑解热功能,为县内特产,旧时为朝廷贡品。早禾所产簸箕、米筛、棕绳销往省内多地。爆竹生产为该镇支柱产业之一,其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甘竹山水库、蓝嘉水库、毛江水库位于境内。蓝嘉、汝嘉公路穿越其境,交通称便。新圩市场为县内较大市场,为蓝、临、嘉县民重要交易市场。境内为红军长征过境之地,岸山、南湾建有红军墓供后人瞻仰。
新田县新圩镇名片-湖南省永州市
  新圩镇位于新田县城南部17公里,1986年建镇制,称下漕洞镇,95年更名为新圩镇。面积39.1平方公里,2000年全镇总人口2.2万。1个居委会,19个行政村。新圩镇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总耕地面积14152亩,其中水田11709亩,新田河流经境内,灌溉条件优越,是新田主要产粮区之一,亦是全县的烤烟重镇、新圩为新田农产品的主要集散地,有新嘉公路过境,矿藏有锑铁。
惠阳区新圩镇名片-广东省惠州市
  新圩镇位于惠州市南部,总面积158.4平方公里,下辖11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2万多人,其中外来人口9万多人,于2002年被广东省定为”中心镇“,是惠阳区目前唯一的“省中心镇”和经济最发达的乡镇,也是惠州工业重镇。
  我镇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毗邻港澳,地处惠州、深圳、东莞三地交界处,距区行政中心所在地淡水街道办事处18公里,距南海石化项目所在地大亚湾31公里;西与东莞市清溪镇隔山相望,距清溪圩镇28公里,距东莞市区58公里;南与深圳市坪地镇相连,距深圳市区49公里,北距惠州市区29公里,是惠州的南大门,素有“金三角”的美誉。
  我镇地势北高南低,地形主要以丘陵平地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宜人。镇内山林较多,占地面积17万亩。其中不少山林景色优美,且颇具特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其中最受游客推崇的是惠阳区最大最高的山脉——白云嶂山脉。
  我镇拥有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镇内交通网络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惠(州)深(圳)公路,惠(州)淡(水)公路和惠深高速公路贯穿全镇。全镇各村村道基本实现硬底化,是惠州市第一个实现村村通公交车的乡镇。供电供水充足,有3座11万伏变电站,有2个日供水总量为3万立方米的自来水厂,现正兴建日供水量7万立方米引水工程。通信邮政发达,电话网、数据通信网、宽带网、有线电视网遍布全镇每一个角落。文化休闲娱乐体育设施配套齐全,全镇共有大型酒店8家,正逐步成为惠州市南部消费娱乐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镇经济保持高速、健康、协调发展的态势。2007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为84.28亿元,有600多家工业企业,其中外资企业320多家,形成了以电子、制鞋、制伞和化工等行业为主的外向型工业体系。其中工业总产值83.14亿元,占了惠阳区同期工业总产值的一半;税收总额14854万元,用电量6.44亿度;全镇综合竞争力得到了提高,再次入选“全国千强镇”,并在“惠州市最具竞争力十大乡镇”中名列第三。
  说
宾阳县新圩镇名片-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地理位置
  新圩镇位于宾阳县西北部,东接邹圩镇,西连新桥镇,南毗芦圩镇,北面与上林白圩镇接壤,宾(阳)上(林)二级公路自南向北横贯境内,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4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辖区概况
  新圩镇下辖三塘、共和、黄凤、梁凤、上国、公义6个村委和四镇居委会,54个自然村,全镇总面积66.1平方公里,人口2.93万,现有耕地面积2.73万亩,其中水田地1.95万亩,旱地0.78万亩,另有山林面积1.1万亩。交通水利通迅基础设施完善。
  全镇7个村(居)委至镇政府所在地均通乡村四级公路,且与宾上二级公路互相连接,各村(居)委的线路行程均不超过半个小时;新圩境内共有齐塘、壮塘、宿老、柴背、南泉、公托、周鸡等7座小(Ⅱ)型水库,主干渠分布合理,即使在干旱年份,能满足群众的生活用水;通迅设施齐全,7个村(居)委全部开通了固定电话,同时移动联通二大通迅公司在四镇街都设有交换基础,信号覆盖整个新圩辖区,可进行传真上网等各种业务。
  教育和卫生工作成效显著
  全镇2所初级中学和6所村级小学已全部实现教学楼房化,师资力量雄厚,每年都能顺利通过区、地、县的"普九"达标验收,在历次的初中升学考试中,三塘、四镇二所初中都取得非常骄人的成绩。镇卫生院设有内、外、妇、儿等各类门诊,村村设有合作医疗卫生所。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疾病防治和医疗保健的需要。
  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以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社会稳定为工作总目标,大力进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重点发展优质高效的年植项目。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外引内联,切实培育个体私营经济,全面提升经济实力。2002年,我镇财政收达到120万元,比上年增长40.3%,农民人均纯收入1897元,比上年增长150元。
  个体私营企业经济效益凸现,发展前景广阔
  三塘向阳球墨铸铁厂投资200万元,占地54亩,拥有炼铁炉2座,大小车床15台(套),主要生产拖拉机铸铁配件,年产值500万元,每年可为财政提供税收10万元。
  河东铸造厂总投资120万元,占地10亩,拥有炼铁炉一座,主要生产玉米脱粒机、切蔓机、澳洲炉烤具等铸铁产品,年产值200万元。其中该厂生产的澳洲炉烤具远销港澳等地区。
  龙宾炮竹厂投资50万元,占地20亩,从业人员50人,主要生产全红特种炮,产品远销云南,海南等地,年产值110万元。
  粮机配套设备加工厂投资15万元,主要生产提升机、沉降器、纯铝餐柜等产品,运销区内外,年产值20万元。特色农业逐渐形成规模。
  新圩镇土地资源丰富,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为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镇党委、政府优化种植结构,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种植项目。目前全镇共有花生3500亩,产量456万公斤,年产花生油120万公斤;黑美人西瓜700亩,产量875万公斤;优质香瓜2000亩,产量2140万公斤;茉莉花1000亩,年产鲜花50万公斤;糖蔗4000亩,年产量估计将达到1.6万吨。另外在共和村委已建立3000亩的速生桉生产某地。
  农业科技示范园初具雏型
  区国土资源厅投资1300万元,以园田化标准建设,主次机耕路、排灌系统完善,新增耕地1700亩的公义木棉土地开垦工程,已于2002年通过验收。为了充分利用开垦的土地资源,镇党委、政府将新开垦的耕地列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在该园区内种植粤糖93/159甘蔗500亩,黑美人西瓜300亩,良种木薯500亩。
  下步发展规划
  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扩大开放,进一步转变政府机关工作作风,简化办事程序,改善投资环境,以项目建设年为契机,切实做好投商引资工作,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是扩大糖蔗种植面积,将糖蔗种植培育成支持产业;二是改造共和村委的疏残林,引进资金种植速生桉,将共和速生桉生产基地扩大到6000亩;三是引进资金和技术,在公义木棉土地开垦工程种植优质高效农业项目,将土地开垦工程建成真正意义上的高农业示范园区,以点带面推动特色农业的发展;四是用足用活区、市、县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优惠政策,以最优惠的征(租)地价格和优质服务吸引内外客商投资置业。对农产品深加工,能够延长产业链的投资项目,我镇将派出专人进行全程服务。
  新圩镇党委、政府竭诚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到新圩投资置业,共铸新圩辉煌。
翔安区新圩镇名片-福建省厦门市
  一、地理位置:
  新圩镇位于厦门市翔安区北部,北接南安市,东邻大帽山农场,西邻同安区五显镇,南与同安区洪塘镇和本区马巷镇、内厝镇接壤,总面积77.03平方公里,(不包括大帽山农场),其中山地面积49平方公里,属半山区。镇区距翔安区驻地新店镇15公里。与厦门岛直线距离25公里。
  二、社会经济:
  新圩镇政府驻地设在新圩村,下辖古宅、后亭、后埔、金柄、凤路、村尾、乌山、新圩、马塘、云头、面前埔、上宅、诗坂、东寮、桂林、庄垵等16个村委会和龙新居委会。全镇共有67个自然村,175个村民小组,10841户,39285人。(不包括大帽山农场)。
  新圩镇经济比较发达。全镇2003年工农业总产值达15亿元,其中工业企业产值达14.1亿元,农业产值9000万元。工业企业主要以食品饮料、塑料建材、轻工电子产业,现已建成的企业有银鹭集团、武峰塑料、利胜电光源、吉源制罐、联合化学等48家企业,目前正着手规划占地8平方公里的以食品轻工为主的银鹭高科技园区及占地20平方公里的翔安北部生态休闲旅游区。农业以生产稻谷、花生、蔬菜为主,果业以产龙眼、荔枝、巴乐、菠萝释迦等,“古宅大蒜”以其色香味辣而饮誉海内外。
  三、基础设施与自然资源
  新圩镇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辖区内道路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同新马路与新圩至古宅、新圩至大帽山公路在新圩镇区呈“十”字形交汇;境内群山叠翠,森林覆盖率达51%,拥有容量为400万立方米的古宅水库及容量为500万立方米的曾溪水库,日处理8000吨的新圩自来水厂,3.5万伏变电站一座,1万门程控电话。
  四、文化与教育
  新圩镇现有新圩中学和诗坂中学2所初中学校,62个班,在校初中生3074名,有小学16所(教育资源整合后为14所)118个班,小学生3091名,镇还建有一所文化技术培训学校,主要从事业余文化教育。镇区建有文化中心,内设图书室,藏书2万余册,还设有健身房、棋艺室,乒乓球室和篮球场等设施,为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服务。
  五、人文与古迹
  人物:
  黄文炤,新圩镇金柄村人,(1556—1651年)明代著名理学家,著有《九日山志》、《仁诠》、《俩孝经》、《约言问答》、《太极图解》、《琴庄》等理学著作,现仅存《九日山志》于世,黄文炤在世时重视植树,植有两棵樟树现尚存。
  古迹:
  1、六角井:在诗坂村(曾溪水库内)据县志记载,1279年,宋幼主帝昺南逃至此,开掘一口石砌六角井,专供皇家饮用,现水井尚存。
  2、马池:在凤路村御宅自然村,为宋幼主开掘的一口供御马洗身的浴池,现尚存。
  3、十八弯:在古宅村后山,古代所辟考举通道,自山底沿山而上,共十八弯,每弯原栽有一棵古树,现仅存两棵(一为古枫,一为古杉),弯顶有郑成功手迹石刻,为区级保护文物。
  4、道台坝遗址:在新圩村与诗坂村之间,据传是明代一诗姓将军所建的水利设施,离任时为当地一员外购得所有权后,用于灌溉农田,现道台坝遗址尚存200余米。
  5、砖塔:在庄垵村姑井自然村,距今约500余年,纯砖结构,有两座,一高一矮,呈东南西北向,两塔间隔600余米。
  镇党委、政府本着“亲商、重商”的理念,大力发展经济,全方位服务于各方客商,真诚欢迎海内外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兴业。
英文解释
  1. :  Xinwei Town
近义词
新圩
新圩镇社区, 新圩镇居委会
包含词
新圩镇居委会兴宁市新圩镇宏兴工艺厂高明市新圩镇敬老院
惠阳市新圩镇浩发针织厂兴宁市新圩镇工艺制造公司兴宁市新圩镇步东工艺厂
兴宁市新圩镇福利工艺厂兴宁市新圩镇万通工艺厂兴宁市新圩镇观丰工艺厂
德庆县新圩镇福利工艺厂兴宁市新圩镇兴新工艺厂德庆县新圩镇编织工艺厂
兴宁市新圩镇鸿运工艺厂兴宁市新圩镇东兴工艺厂兴宁市新圩镇腾兴工艺厂
兴宁市新圩镇鸿兴礼品工艺厂
分类详情
张开马塘村张开马塘村旺山村楼下村李家村
西山村西坑村蒋家村新圩社区高宅村
江西村南洋村江头村水尾村田心村
大塘村莲塘村田心村南山村龙塘村
梧村村梧村村竹山村彭家村唐家村
车田村道塘村双河村三塘村共和村
邓家村大里村上宅村云头村乌山村
村尾村古宅村新圩村庄安村下路村
天宫村玉山村华山村新圩村新航社区
新圩村栗溪村城山村黄塘村河边村
洋田村周塘村龙家坊村新圩村下清涵村
上清水村神溪村上清涵村上田家村双何村
更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