澠池縣 : 鄧州市 : 利辛縣 : 平陸縣 : 環翠區 : 商州區 [顯示全部] > 張村鎮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張村鎮(Zhangcun Zhen)屬環翠區。在威海市區西部。面積60平方公裏,人口1.6萬。海岸綫長13公裏。原為田村人民公社一部分。1984年3月,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分設為張村鎮。鎮政府駐柳溝。轄華錦1居民委員會;張村、皂西臺、皂河北、前峰西、柳溝(柳溝、柳溝東泊)、東夼、後雙島、桃園、黃傢皂、皂南臺、皂東塘、西萊海、東萊海、薑南莊、福德莊、王傢疃、雙島西山、和徐疃、前雙島、劉傢疃、姜家疃21村民委員會,22自然村。
河南省南陽市鄧州市張村鎮
  張村鎮位於鄧州市西北30公裏處,古為鄧州“四大名鎮”之一。東與趙集鎮隔湍河相望,西鄰淅川縣厚坡鎮,南接文渠鄉,北十林鎮。南北長10.5公裏,東西寬13.75公裏,總面積78.1平方公裏。耕地79825畝。豫53綫公路縱穿鎮域,交通十分便利。鎮政府駐張村集鎮政教路東端。全鎮轄張北社區、張南社區、冠軍村、五湖村、郭王村、路寨村、賈橋村、朱營村、西裴營村、蘆傢村、楊樓村、高劉村、西河村、杜莊村、程營村、堰子趙樓村、梁莊街村、路莊村、趙傢村、堰子王營村、李窪村、崔坡村、上營村、高傢村、李樓村2個社區、23個村委會,129個自然村,347個村民小組,14192戶,58885人,民族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主要有回族、蒙古族、高山族。鎮域內地勢西高東低,西部為崗丘,東部為平原,土地肥沃,物産富饒。境內河流主要有扒淤河、得子河、湍河,河流總長度32.5公裏,流域面積18.8平方公裏。屬北亞熱帶季風型大陸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土質有沙土、黃壤土、黃膠土、黑粘土四種,呈帶狀分佈。自然資源豐富,栽培作物有糧食、經濟、油料、蔬菜、中藥等160多種,品種400多個,動物種類齊全。
河南三門峽市澠池縣張村鎮
  澠池縣張村鎮位於崤澠古地、黃河之濱,東鄰池底鄉,南接英豪鎮,西與陝縣接壤,北臨陳村鄉。鎮政府駐地張村。總面積52平方公裏,下轄張村居委會、曹窯居委會兩個居委會和張村、杜傢村、河南莊村、庵北村、漏泉村、蘇秦村、荊村、桑樹坪村、三化溝村、曹窯村、高橋村、利津村、楊傢新村13個村委會,人口2.5萬人,耕地面積達31314畝。
  張村鎮的交通十分優越,310國道、連霍高速公路、S314綫穿境而過,地方公路、鐵路網橫貫東西,四通八達;礦産資源豐富,煤、鐵、鋁礬土、石灰石儲量大、品位高、易開採;以畜牧養殖為主導産業的農業經濟發展迅速。境內有義煤集團下屬曹窯煤礦、華興公司、義翔鋁業、三門峽糧食儲備庫等十余家單位。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山上搞開發,山下搞調整,招商建小城,全鎮抓養殖”工作思路,緊緊抓住招商引資這條主綫,着力打造工業強鎮、畜牧大鎮、財政富鎮、小城鎮建設示范镇。不斷加大結構調整和對外開放步伐,高效農業、産業化發展、招商引資、城鎮建設等各項工作取得長足發展。全鎮肉牛存欄1.1萬頭,被 河南省定為“豫西第一活牛供港基地”。2006年,全鎮完成國內生産總值11.5億元,財政收入10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22元。先後被上級授予“國傢級、省級重點鎮”、“省級科普示範鄉鎮”、“省級文化建設先進鄉鎮”、“全省‘三個代表’學教活動先進集體”、“全省小城鎮建設先進集體”、“市級五好黨委”、連年被縣委、縣政府記大功。
  全鎮工業基礎雄厚,先後引資興建了棕剛玉、萬噸碳酸鋇、60萬噸氧化鋁,在實踐中探索和形成了一條礦産品開採、加工升值的高效益、廣就業、可持續發展之路。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縣張村鎮
  張村鎮位於利辛縣西北部,西與太和縣苗老集鎮毗連,北與渦陽縣高公鎮、店集鄉接壤,南濱西淝河省道阜(陽)、界(首)鳳(臺)公路,S202、S308綫貫穿境內,交通十分便捷,為利辛縣三大建製鎮之一.轄村委會30個,總面積108平方公裏.鎮人民政府駐地張村鋪,距利辛縣城27公裏。張村鋪為一古鎮,唐朝時名叫魯丘堡。
  張村自古是兵傢必爭之地。先秦,為吳楚邊境隙地,屢成陳兵鏖戰之所。公元前536年,楚令尹子蕩帥師伐吳,師於豫章,次於乾溪,吳人幾其師於房鐘。乾溪,即今張村鋪一帶;房鐘,即今闞疃集。公元383年,秦晉淝水之戰,境內為晉掩擊破秦重要戰場。公元1635年,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攻潁州,下蒙城,境內為勵兵秣馬之野。公元1852年,皖北捻軍起義,劉洪立、王之重、江臺陵、孫葵心、程大寬、郭明棟、林道修等,相繼揭竿竪旗,聚衆響應張樂行。公元1863年,捻軍主帥張樂行,集中20萬人馬,與清軍决戰於張村鋪。1927年2月,張耀祖、李懷恩、邵友蓮、鄧萬益、陳奎清、鄧紹堯等,成為境內第一批中國共産黨黨員。1929年4月9日,在阜陽舉行的皖北土地革命大暴動中,中共王人、馬店、牛拐灣黨支部,組織數千名農民協會會員參加起義。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境內有大批熱血青年,投奔中國共産黨,為民族解放、推翻三座大山,有270多人為國捐軀,獻出了寶貴年華,張村人民將永遠不會忘記他們。
  鄉鎮面積:95平方公裏,人口:7.8萬
  鄉鎮特色:地理位置優越(省道202、308綫交匯處);商業繁茂(利辛、太和、渦陽交界最大的農畜産品交易中心);特色經濟突出(周邊縣市最大的黃淮白山羊養殖基地)。
  鄉鎮理念:突出三大經濟(畜牧、民營、勞務),利用五大販子(羊販子、牛販子、豬販子、糧販子、棉販子),形成五大區域(良繁、蔬菜、經果、林草、水養殖)。
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張村鎮
  張村鎮位於威海市區西海岸,面積60.24平方公裏,轄17個行政村,七個社區居委會,610傢企業,總人口7萬人(其中本地人口1.5萬人)。 威海環翠省級旅遊度假區於1992年5月由威海市人民政府投資興建,1993年11月8日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正式成立。
  度假區位於環翠區西海岸,總控製面積是60.24平方公裏,兩面環山,兩面臨海,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境內裏口山林木生長繁茂,北海岸有國傢級保護森 林,海岸綫長13公裏,灘塗6平方公裏,水深15米以內淺海面積11平方公裏,天然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海水浴場風景秀麗,大氣、水質、噪聲等環境指標均達到或優於國傢標準,是旅遊、度假、避暑的好地方。區內兩條主幹綫煙威一級公路和煙威二級公路橫穿腹地,溝通了度假區與外界的海、陸、空港(站)的聯繫,是距威海市區最近的行政區域之一。。度假區距威海市中心8.5公裏,距威海港10公裏,威海火車站20公裏、威海機場30公裏,西距煙臺60公裏,距青島300公裏。
山西省運城市平陸縣張村鎮
  張村鎮位於平陸縣西25公裏處,北依中條山南與河南三門峽隔河相望,東與三杜馬鄉接壤西與常樂鎮隔溝為鄰,全鎮共有雲寺村、土廟村、西溝村、申咀村、馬咀村、韓村、辛店村、新村、西吳村、上張村、試驗隊村、下張村、前南村、後南村、西南村、西張峪村、東張峪村、沙口村、東坡村、北村、窯頭村、太陽渡村、大澗北村、小澗北村、後地村、關傢窩村、三灣村、後溝村等28個行政村、158個居民組、6818戶、28000餘人、國土總面積99平方公裏,耕地面積22000餘畝,其中經濟面積20000餘畝,占到了全鎮總耕地面積的90%以上。
  張村鎮是2001年由原張村鎮和老城鄉合併而成的,原老城鄉就是平陸縣老縣城所在地,這裏文化地藴很深、人傑地靈;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風平公路和風南公路分別橫穿而過,太陽渡渡口具有300餘年的渡史,其中太陽渡的晚霞是平陸著名景點之一,具有一雞鳴三省之說。
  張村鎮基礎設施齊全,水利資源充裕,28個行政村全部通油路,“水、電、路、校”配套,移動、聯通、電信分別建立信號接收塔,開設了營業網點,全鎮現有水庫5座,提水電灌3處,機井100餘眼。尤其是2004年底,爭取國投資金80餘萬元,修復的韓村電灌,已成為全鎮的一大景觀,其壯觀場面和優雅的風景成立了人們休閑、娛樂、垂釣的好去處。
  張村鎮資源豐富,礦産品有鐵、硅、金銀等,礦産資源,黃河灘塗占全縣灘塗面積的80%,速生楊全鎮面積達到20000畝,油鬆面積達到18000畝,其中蘋果素有“蘋果之鄉”的美稱,現有16000餘畝蘋果,4000餘畝熱性水果,果品經濟是全鎮的主要支柱。近年來,隨着資源的不斷優化和産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全鎮已行程了”果、桃、牧、菜、菌、煙“六大産業格局,其中沿河的日光溫室及露地蔬菜已具較大規模,澗北的芹菜早在500年前已是貢品;培育的粉紅女士、GS58、澳洲青菜三大蘋果基地已初具規模;沿河熱性水果桃、李、杏、葡萄已形成氣候,遠銷全國各地。太陽渡、西張峪等五個養殖專業村,存欄數達到了17000餘頭。全鎮經濟已呈現出了千帆競發,通船競爭的良好局面。
陝西省商洛市商州區張村鎮
  張村鎮位於商州城區東15公裏處,312國道邊,西南鐵路穿境而過,屬溫一類區,年降水量700毫米,無霜期220天,全鎮總面積58平方公裏,其中耕地面積13735畝,轄14個村,113個組,4227戶,總人口16706人,其中農業人口16500人,勞動力8611人,富餘勞動力3000人。
  張村鎮境內土地肥沃,氣候濕潤,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對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生産的桔梗以色白、條長、肉厚、質優而暢銷國內外市場。
安徽省阜陽市利辛縣
  張村鎮位於利辛縣西北部,西與太和縣苗老集鎮毗連,北與渦陽縣高公鎮、店集鄉接壤,南濱西淝河省道阜(陽)、界(首)鳳(臺)公路,S202、S308綫貫穿境內,交通十分便捷,為利辛縣三大建製鎮之一.轄村委會30個,總面積108平方公裏.鎮人民政府駐地張村鋪,距利辛縣城27公裏。張村鋪為一古鎮,唐朝時名叫魯丘堡。集鎮面積由2.5平方公裏已擴大到5平方公裏,集鎮人口已增加到1.5萬人,成為利辛縣西北部經濟、文化重鎮。在鎮黨委、政府正確領導下,已初步形成作物多元化,種植區域化、經營規模化的“三化”模式,呈現出“萬畝西瓜萬畝棉,萬畝蔬菜萬畝果園,五千畝煙藥,五千畝水産”的産業結構新格局。精養水面1800畝;開發荒灘廢地3000畝,全部栽上了“紅富士”、“新紅星”蘋果、日本山吉日梨、金絲棗和水蜜桃,形成了種養一條竜,貿、工、農一體化。1998年實現黃牛存欄2.946萬頭,糧食39.467萬噸,農業生産總值3.32億元。
山西省運城市平陸縣
  張村鎮位於平陸縣西25公裏處,北依中條山南與河南三門峽隔河相望,東與三杜馬鄉接壤西與常樂鎮隔溝為鄰,全鎮共有28個行政村、158個居民組、6818戶、28000餘人口、國土總面積99平方公裏,耕地面積22000餘畝,其中經濟面積20000餘畝,占到了全鎮總耕地面積的90%以上。
  該鎮是2001年由原張村鎮和老城鄉合併而成的,原老城鄉就是平陸縣老縣城所在地,這裏文化地藴很深、人傑地靈;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風平公路和風南公路分別橫穿而過,太陽渡渡口具有300餘年的渡史,其中太陽渡的晚霞是平陸著名景點之一,具有一雞鳴三省之說。
  這裏基礎設施齊全,水利資源充裕,28個行政村全部通油路,“水、電、路、校”配套,移動、聯通、電信分別建立信號接收塔,開設了營業網點,全鎮現有水庫5座,提水電灌3處,機井100餘眼。尤其是2004年底,爭取國投資金80餘萬元,修復的韓村電灌,已成為全鎮的一大景觀,其壯觀場面和優雅的風景成立了人們休閑、娛樂、垂釣的好去處。
  這裏資源豐富,礦産品有鐵、硅、金銀等,礦産資源,黃河灘塗占全縣灘塗面積的80%,速生楊全鎮面積達到20000畝,油鬆面積達到18000畝,其中蘋果素有“蘋果之鄉”的美稱,現有16000餘畝蘋果,4000餘畝熱性水果,果品經濟是全鎮的主要支柱。近年來,隨着資源的不斷優化和産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全鎮已行程了”果、桃、牧、菜、菌、煙“六大産業格局,其中沿河的日光溫室及露地蔬菜已具較大規模,澗北的芹菜早在500年前已是貢品;培育的粉紅女士、GS58、澳洲青菜三大蘋果基地已初具規模;沿河熱性水果桃、李、杏、葡萄已形成氣候,遠銷全國各地。太陽渡、西張峪等五個養殖專業村,存欄數達到了17000餘頭。全鎮經濟已呈現出了千帆竟發,通船競爭的良好局面。
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
  張村鎮鎮政府駐柳溝村,轄21個村民委員會,1個居民委員會,人口1.6萬人,面積60平方公裏,耕地523公頃,海岸綫長13公裏。200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5.6億元,財政收入621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625元。中學3所,小學1所,在校生3000人。特色物産:法國朗德鵝、新高梨、裏口山蟠桃、雙島海參、雙島蛤等。全年實際利用外資3252萬美元,實際利用內資8億元,出口創匯6665萬美元。完成社會固定資産投資11億元,其中基礎設施投資8000萬元,各類建築開工總面積60萬平方米,其中工業項目開工35萬平方米,形成了“三縱三橫”的交通網絡,公交綫路增至6條。全鎮共有各類企業350多傢,培植了魏橋紡織、榮昌漁具、大和昆布、光進光學機械、宇理服裝、翠海明珠、西郊熱電廠、大光華國際學校等一大批投資過億元的重點項目,形成了以紡織、機械、輕工、電子、服裝等為支柱産業的工業經濟體係。2003年,被省民政廳授予“村民自治模範鄉鎮”榮譽稱號。
No. 11
  張村鎮 張村鎮位於澠池縣西部。面積52平方千米,人口21634人(2005年)。轄張村、曹窯2個居委會,張村、杜傢、河南莊、庵北、漏泉、蘇秦、荊村、桑樹坪、三化溝、曹窯、高橋、利津、楊傢新村13個行政村,124個村民小組。
  [代碼]411221102:~001張村居委會 ~002曹窯居委會(《三門峽市行政區劃簡册·2005年》沒有此居委會) ~200張村 ~202杜傢村 ~203河南莊村 ~204庵北村 ~205漏泉村 ~206蘇秦村 ~207荊村 ~208桑樹坪村 ~209三化溝村 ~210曹窯村 ~211高橋村 ~212利津村 ~213楊傢新村
  [沿革]1960年建張村公社,1984年改鄉,1995年改鎮。1995年,報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準,張村鄉撤鄉設鎮。張村鎮轄張村、漏泉、庵北、荊村、杜傢、蘇秦村、河南莊、桑樹坪、曹窯、三化溝、高橋11個村委會和1個“張村鎮”居民委員會,114個村民小組;行政區域與設鎮前的鄉相同,未調整變更。1997年,面積52平方千米,人口2萬,轄張村、杜傢、河南莊、庵北、漏泉、蘇秦村、荊村、高橋、曹窯、三化溝、桑樹坪11個行政村和張村、曹窯煤礦、陳村煤礦3個居委會。
No. 12
  張村鎮 張村鎮位於鄧州市西北部,距市區30千米。東與趙集鎮隔湍河相望,西鄰淅川縣厚坡鎮,南接文渠鄉,北臨十林鎮。南北長10.5千米,東西寬13.75千米,面積78.1平方千米,人口5.9萬人。轄張北、張南2個社區,冠軍、五湖、郭王、路寨、賈橋、朱營、西裴營、蘆傢、楊樓、高劉、西河、杜莊、程營、堰子趙樓、梁莊街、路莊、趙傢、堰子王營、李窪、崔坡、上營、高傢、李樓23個行政村。地勢西高東低,西部為崗丘,東部為平原,河流主要有扒淤河、得子河、湍河。確(山)內(鄉)公路過境。古跡有西漢冠軍縣遺址、霍去病墓、南北朝彩色畫像磚墓。
  [代碼]411381109:~001張北社區 ~002張南社區 ~201冠軍村 ~202五湖村 ~203郭王村 ~204路寨村 ~205賈橋村 ~206朱營村 ~207西裴營村 ~209蘆傢村 ~210楊樓村 ~211高劉村 ~212西河村 ~213杜莊村 ~214程營村 ~215堰子趙樓村 ~216梁莊街村 ~217路莊村 ~218趙傢村 ~219堰子王營村 ~220李窪村 ~221崔坡村 ~222上營村 ~223高傢村 ~224李樓村
  [沿革]古為鄧州四大名鎮之一。1958年建張村公社,1983年改鄉,1995年設鎮。1997年,面積78.1平方千米,人口6萬,轄張南、張北、崔坡、朱營、杜莊、堰子趙樓、堰子王營、西裴營、西河、路寨、程營、李窪、楊樓、梁莊街、高劉、賈橋、趙傢、李樓、上營、冠軍、盧傢、五戶、高傢、郭王、路莊25個行政村(129個自然村,347個村民小組)。
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
  張村鎮位於澠池西部,距縣城11公裏,轄13個行政村,22594口人,耕地面積31314畝,全鎮總面積52平方公裏。先後被上級授予“省級科普示範鄉鎮”、“省級文化建設先進鄉鎮”、“省百強文化站”、“省先進基層黨校”。2000年3月,被確定為全省117個城建建設重點鎮;2002年被授予全省“三個代表”學教活動先進集體。
  張村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南瀕310國道,背依黃河,連霍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澠張鐵路、公路橫貫東西,英張、曹槐公路貫通南北。境內礦藏資源豐富,其中以煤、鐵、鋁釩土、石灰石為主,且具有儲量大、埋藏淺、易開採的優點。鎮區內電力資源優越,有11萬伏變電站一處,供電可靠性強。鎮區內有義煤集團公司下屬曹窯煤礦、華興總公司、氧化鋁廠、碳酸鋇廠、棕剛玉廠等十幾傢國營大型企業,鎮區基礎設施建設齊備,張村鎮歷來是豫陝晉部分地區礦産品及農副主品的集散地和物資交流中心素有“山川秀美,商賈雲集,資源豐富、貨源流暢”的商貿重鎮之稱。
  全鎮以種植業結構調整為主綫,以農民增收為目標,以創新為動力。農業結構調整成效突出。沿310國道,建成了百畝示範觀光石榴園,該園全部栽植從雲南紅河洲引進的優質厚皮軟籽甜石榴,兼具旅遊、觀光優勢。依托該園,計劃3—5年,在全鎮輻射帶動發展優質石榴3000畝。2001年,張村鎮從河南省農科所引種美國紅提葡萄100畝,全部集中連片,實行模式化栽培。西部、北部山區是得天獨厚的優質煙葉生産基地。2001年,全鎮通過典型示範、科技引導、政策扶持等措施,全鎮已形成優質林果、煙葉、大路蔬菜三大特色農業。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2180元。
  2000年,張村鎮以小城鎮建設為契機,緊緊抓住省“東引西進”和西部大開發的機遇,不斷優化投資環境,積極拓寬引資渠道,突出“工業強鎮”這一目標,先後建成了年産值1200萬元的棕剛玉廠和投資4388萬元、年産值4000萬元、利稅2700萬元的萬噸碳酸鋇廠。2002年初,該鎮與義馬煤業集團有限公司聯營,開工興建了年産10萬噸的氧化鋁項目,該項目總投資3.8億元,年産值2.2億元、利稅9300萬元。安排職工1200人,帶動地方建築、運輸、服務等第三産業的快速發展。
  為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增加收入,張村鎮堅持走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道路,大力發展以養雞為主的畜牧業生産。全鎮共有萬衹以上規模雞場7傢,養雞專業村5個。為強化服務,加快發展,鎮裏專門成立了禽業集團公司和畜禽銷售服務公司,為農戶實行供種、供料、銷售、防疫、供藥“五統一”,與農戶市場風險共擔,2001年,該鎮從上海引進了野生緑殼營養蛋雞。目前,全鎮緑殼蛋雞存欄4.6萬衹,年産值550萬元。另外,鎮7傢養雞企業全部實行了租賃、承包、股份製改造,建立起了面嚮市場的現代企業制度。
   2002年全鎮完成鄉鎮企業總收入1.8億元,工業總産值2.8億元,鄉鎮企業入庫稅金440萬元,社會固定資産投資4.18萬元。全鎮農民人均收入2280元,文化建設、教育事業、醫療衛生、社會福利、通訊等各項服務設施配套齊全,政治、經濟、人口、社會資源、環境保護相互協調,各項農業生産、經濟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河南省南陽市鄧州市
  鎮情概況
  張村鎮位於鄧州市西北30公裏處,古為鄧州“四大名鎮”之一。東與趙集鎮隔湍河相望,西鄰淅川縣厚坡鎮,南接文渠鄉,北十林鎮。南北長10.5公裏,東西寬13.75公裏,總面積78.1平方公裏。耕地79825畝。豫53綫公路縱穿鎮域,交通十分便利。鎮政府駐張村集鎮政教路東端。全鎮轄25個行政村,129個自然村,347個村民小組,14192戶,58885人,民族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主要有回族、蒙古族、高山族。鎮域內地勢西高東低,西部為崗丘,東部為平原,土地肥沃,物産富饒。境內河流主要有扒淤河、得子河、湍河,河流總長度32.5公裏,流域面積18.8平方公裏。屬北亞熱帶季風型大陸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土質有沙土、黃壤土、黃膠土、黑粘土四種,呈帶狀分佈。自然資源豐富,栽培作物有糧食、經濟、油料、蔬菜、中藥等160多種,品種400多個,動物種類齊全。
    農村經濟
  農村經濟全面發展,産業結構逐步優化。
  (一)是糧食生産有較大突破。由於實施科技興農和高産高效示範方建設,突出區域化、産業化的增産增效措施,實現了糧食生産的高産、高效。夏糧生産在鄧州市先進行列。
  (二)是大力調整農業結構,壯大培育支柱産業。煙葉、辣椒以主攻單産、提高品質為突破口,在品種改良、區域化、規模化、産量和效益上有較大突破。煙葉以NC89、G80為當傢品種,辣椒以“貴州王”為主,在上營、冠軍、程營3個村建立種子示範基地。98年落實煙葉面積1.13萬畝,總效益350萬元,落實小辣椒面積1.8萬畝,共實現辣煙稅金200餘萬元。99年穩定煙葉面積1.1萬畝,預計總産180萬公斤,擴大種植辣椒2萬畝,預計總産360萬公斤。今年,將按照品種優良化、區域化、規模化的”三化”標準,逐步擴大種植面積,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單産和品質,並實施麥煙套種,擴大復種指數,發展蔬菜生産,提高農業結構效益。畜牧養殖業堅持以發展養雞業為重點,逐步優化品種結構,牛豬羊全面發展。我鎮在政治、政策、經濟上都給予了優惠和扶持,促進了全鎮畜牧養殖業的大發展。飼養數量有較大增長,經濟效益明顯增加。98年牛、豬、羊、禽分別為1.7萬頭、3.6萬頭、2.9萬衹、45萬衹,肉類、禽蛋産量分別增長17%和24%。全鎮已形成專業場18個,其中萬衹以上養雞場4個,存欄蛋雞8萬衹,肉雞4000衹,專業村9個,專業戶714戶。
  (三)是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為重點,大力改善農業生産條件。繼續落實井灌項目,在去年完成百眼井基礎上,今年再新打機井100眼,增加有效灌溉面積0、7萬畝。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合理調整農業生産佈局,新增擴大示範方建設10000畝,完善硬件配套設施,實現“旱能澆、澇能排”,農業豐産豐收。
    鄉鎮企業
  鄉鎮企業異軍突起。我們按照“個體起步,股份突破,小區發展,規模經營”的方針,優化農村産業結構,充分發揮鄉鎮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的先導作用,培植財源。目前,全鎮已有農産品加工、肉食加工、木器加工、建築建材、廢舊塑料加工等主導産業。在佈局上已形成“兩帶一場”,即西部建材産業帶;中部以路寨、王營兩個養雞場為竜頭,下聯千傢萬戶,形成“公司+農戶”的養殖産業帶;東部以上營、五湖的塑料收購及深加工為主,建立專業市場。專業市場要以今年豫53綫改道為契機,統一規劃,前店後場,規範經營。我鎮采取多項優惠政策鼓勵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特別是張勝三清真冷庫,與香港國際金馬集團海南海蒂公司聯營,建成了牛羊肉冷凍和加工生産綫。主要加工生産五香牛肉、五香牛肉丸子,大塊牛肉等,年冷貯牛羊肉200噸,生産五香牛肉50噸,年産值3000萬元,實現稅利5萬元。
  社會事業
  社會事業蓬勃發展。集鎮建設自97年以來,纍计投入資金210萬元,完成了鎮區鄧內路重新、三條主街道混凝土硬化,臨街門面房改造、下水道整修、高低壓電路改造等重點工程,進一步完善了路旁緑化等硬件配套設施,集鎮面貌明顯改觀,建立了農副産品、服裝、小百貨、肉蛋禽、環水市場等專業市場,集鎮貿易逐步繁榮。教育事業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投資220萬元,新建了二初中,投資144萬元新建了六所村級標準化小學,教學質量逐年提高,中招考試位居鄧州市前列。投資50萬元,新建了敬老院一所,提高社區服務功能。計劃生育工作規範化水平不斷提高,優質服務逐步拓寬,被南陽市確定為優質服務鄧州市唯一試點鄉鎮,計生工作邁入南陽市先進行列,98年,投資50萬元,新建綜合服務大樓一幢,綜合服務能力不斷提高。衛生事業實現了合作醫療,提高了全鎮廣大人民群衆的醫療保健水平。電信事業開通了兩部程控電話交換機,實現了村村通電話,並投資50萬元建成電信通訊轉播塔。廣播電視文化事業不斷發展,有綫電視已發展延伸15個村,豐富了全鎮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No. 15
  611002103000 張村鎮
  611002103200  杜溝村
  611002103201 張村
  611002103202 南溝村
  611002103203 柿園子村
  611002103204  麻嶺子村
  611002103205 董傢澗村
  611002103206 王山底村
  611002103207 任傢後村
  611002103208  洛旗河村
  611002103209 長川村
  611002103210 團结村
  611002103211 友愛村
  611002103212  李河村
  611002103213 鐘鋒村
陝西省商洛市商州區
  張村鎮位於商州城區東15公裏處,312國道邊,西南鐵路穿境而過,屬溫一類區,年降水量700毫米,無霜期220天,全鎮總面積58平方公裏,其中耕地面積13735畝,轄14個村,113個組,4227戶,總人口16706人,其中農業人口16500人,勞動力8611人,富餘勞動力3000人。境內土地肥沃,氣候濕潤,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對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生産的桔梗以色白、條長、肉厚、質優而暢銷國內外市場。以桔梗為主的中藥材産業和以養豬、養雞為主的養殖業是該鎮的主導産業。中藥材種植面積達7000多畝,其中桔梗4000畝,年産量1050噸。規範化養殖廠3個,生豬存欄8400頭,雞32000衹,年産蛋250噸。
英文解釋
  1. :  Zhangcun Town
近義詞
張村
包含詞
西張村鎮利辛縣張村鎮防疫保健站威海市張村鎮工藝品廠
分類詳情
張開團结村新村河北村劉傢疃村杜傢村
桃園村河南莊村新興村張村村桃園
北村窯頭村西溝村張寨村高橋村
南溝村上張村三灣村韓村高寨村
辛店村周寨村張樓村華錦皂西臺村
皂河北村前峰西村柳溝村東夼村後雙島村
黃傢皂村皂南臺村皂東塘村西萊海村東萊海村
薑南莊村福德莊村王傢疃村雙島西山村和徐疃村
前雙島村姜家疃村西吳村下張村西南村
沙口村東坡村後地村後溝村王營村
前楊村新橋村前橋村付營村前於村
趙樓村劉樓村劉窪村劉土樓村大於村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