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县 : 淮滨县 : 商水县 : 浮山县 : 淄川区 [显示全部] > 张庄乡
显示地图
目录
No. 1
  张庄乡位于河南省商水县西北部,总面积75平方公里。全乡27个行政村,78个自然村,75000亩耕地,48000人
河南省商水县张庄乡
  乡镇概况
  张庄乡位于河南省商水县西北部,总面积75平方公里。全乡27个行政村,78个自然村,75000亩耕地,48000人。乡政府所在地东南距商水县城、东距周口市区均为10公里。西距漯河市区45公里。该乡境内沟河纵横,土地肥沃,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漯(河)阜(阳)铁路、周(口)漯(河)公路、漯(河)周(口)界(首)高速公路横穿全境,交通运输十分便利。全乡固定电话突破1800门,并建有联通基站、移动基站各一座,通讯设施齐全,信息畅通无阻。张庄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古文化遗址汝阳城--齐跪(会)台尚存。
  农业发展
  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张庄乡在狠抓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围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制定了“东菜西果南北套,特色养殖促高效”的经济发展思路,本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一村一策,规模发展”的原则,初步形成了杂果、蔬菜、养殖、套种等几大主导产业。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投入,建立科技服务网络,实施区域种植,规模养殖搞示范带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截止目前,全乡间作套种面积5.6万亩,发展蔬菜面积1000亩,优质杂果2000亩,粮经比例达到5:5。大郭庄的桃、李子等水果以物美价廉,享有很高信誉,并远销河北、山东、安徽等省,经济收入可观,亩产高达8000元。李寨高效农业示范园区,食用菌产销两旺,势头强劲,山药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养殖业方面,共发展养殖专业村17个,建立良种基地4个,全乡生猪存栏47180头,羊存栏22400只,牛存栏800头。杨湖猪厂和河湾鸡厂依靠专业化发展,规模化经营,现均已达到万头(只),经济效益十分明显。通过示范带动,全乡逐步兴起了养殖热。另外,在周(口)漯(河)高速公路两侧植树16万棵,发展防护林1000余亩,实现了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招商工作
  招商引资进展顺利。张庄乡实行“二分之一”工作法,让一部分干部走出去引资,拓宽了引资渠道。通过出台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采取以商招商,以政策招商,以环境招商的办法,推动了个体私营经济和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仅2001年,就引进县外资金900万元,新上项目35个,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1.3亿元,实现入库税金98万元。
  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为优化环境,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面,本着“外树形象,内抓管理”的原则,对城镇建设实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先后对张庄、李寨、南岭三个集贸市场进行了“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投资300万元,硬化整修街道12000平方米,新建商品房368间,铺设马路砖3500平方米,修筑下水道3640米,完成了绿化带、路灯等配套设施建设,使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加快了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
  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张庄乡坚持“在真实上下功夫,在平实工作中做文章”的指导思想,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加强人口管理为重点,坚持“三不变”,落实“三为主”,推行“三结合”,抓好四项手术落实、计划生育费乡征县管及合格村建设。通过抓基层、打基础、重管理、上水平、树形象,使计生工作走上制度化、经常化、法制化轨道。
  精神文明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实施安定工程。 张庄乡搞好宣传阵地建设和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孝顺儿媳”评选活动。加强教育投入,为二中投资300万元,建造教学楼,购买教学仪器,美化教学环境,为师生的生活、学习提供了舒适的环境。坚持依法治乡,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行政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增强了人民群众学法、懂法、用法自觉性。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完善乡村治安巡逻服务网络,实行群防群治、警民共治,形成同心协力,齐抓共管的局面。加强信访工作,积极化解矛盾,定期排除不安定因素,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近两年,全乡未发生群众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多次被市县两级评为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山东省高唐县张庄乡
  乡镇概况
  张庄乡位于县城以东,西邻高唐镇,东靠固河镇、杨屯乡,北接尹集镇,南与姜店乡相连。地形西部偏高,东部偏低,地势比较平坦。唐公沟、引黄第二干渠、靳家沟、迈官屯分干渠等5条排灌沟渠横贯乡境,灌溉条件优越。总面积61135亩,耕45019.1亩,人口18774人。乡驻地张庄村,晋朝时此处入有村落。因战乱荒芜,后明代成化年间由张氏行来该村因得村名。因南北大官道由村西经过,常有官家在村头饮马歇脚,故早年称“皇家湾张庄”该村1970-1984年为公社驻地。1984年建乡,乡机关驻村中心,西距县城4公里。辖4个管理区,38个行政村,5575户,总人口20257人,耕地42640亩。
  交通水利
  张庄乡交通便利,国道308线,省道009线,东西横穿全境,县乡道路呈网状遍布全乡,1999年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境内水利设施齐全,排灌方便,县二干渠穿境而过,辛浦沟、赵秦支渠、罗寨沟等相互交错,1000多眼机井星罗棋布,形成了井灌为主,以井保丰,以河补源的格局。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张庄乡
  【历史沿革】
   1948年2月解放,1951年,归淄川县龙泉3区所辖,设有张庄、田庄、马陵、西槐峪、苗峪5个乡,1955年,划归博山县,设田庄区,1958年11月,划归淄川区,成立田庄人民公社。1971年3月,社址由田庄村迁至张庄村。1983年2月,更名为张庄人民公社,1984年4月,撤社成立张庄乡,全乡辖21个行政村。1995年至1996年,黄岭根整村搬迁至龙泉镇台头村,转道村、苗峪村、罗圈峪村、翟家崖村部分人口分别迁至龙泉镇的渭一村、龙一村、龙四村、韩圣村、土屋村,共1423人。
  [辖区村庄]
  下辖村:张庄乡张庄村张庄乡双股峪村张庄乡大马陵村张庄乡北崖村张庄乡田庄村张庄乡小马陵村张庄乡上塔山村张庄乡下塔山村张庄乡南坪村张庄乡北坪村张庄乡瑶峪村张庄乡东槐峪村张庄乡西槐峪村张庄乡转道村张庄乡芦家庄村张庄乡翟家崖村张庄乡苗峪村张庄乡罗圈峪村张庄乡梨峪口村张庄乡东庄子村张庄乡东峪村
  【地理位置】
  张庄乡位于淄川区东南部,乡机关驻地距区政府所在地35公里,东临淄河镇、西接龙泉镇、南与东坪镇毗邻、北与黑旺镇交界。
  【自然状况】
  张庄乡属石灰岩低山丘陵区,地形西高东低,东西最大横距9.77公里,南北最大纵距8.85公里,面积为54.8平方公里,海拔高度一般在257米至745米之间,相对高差488米,主要山峰有大寨顶、武王寨、黄岐顶、赵夫寨等,最高山峰大寨顶,主峰海拔745米。境内无河流,地下水属补给区。
  土壤类型属褐土,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2.6度,无霜期180天。年平均降雨量692.9毫米,适合种植小麦、玉米及谷物杂粮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有大豆、黄烟、越夏蔬菜、食用菌等。经济林木有柿子、香椿、花椒、大枣等。用材林木有杨树、梧桐、榆树等。防护林木有侧柏、火炬、黄荆、紫穗槐等。
  【人口数据】
  全乡2002年末总人口15692人,其中农业人口14350人,有孙、张、李、刘、司等52个姓氏,其中孙姓最多。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4927男7443女7484家庭户户数5522家庭户总人口(总)14871家庭户男7416家庭户女74550-14岁(总)29690-14岁男15890-14岁女138015-64岁(总)1003915-64岁男493115-64岁女510865岁及以上(总)191965岁及以上男92365岁及以上女996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4191
  【主要经济状况】
  新中国建立初期,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78万元。1978年363万元,1984年840万元。1985年,先后建大理石厂、果酒厂、双氰胺厂。199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560万元。1995年,建成锦砖厂、东胜耐火材料厂,1995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5家,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企业33家,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610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25:58:17,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24万元。
  【第一产业】
  1949年,粮食亩产95公斤,1964年,粮食亩产210公斤。1965年,投资20万元,投工18万个,在梨峪口村建成雁门山水库,容水20万立方,属小二型水库。灌溉面积240亩,解决1500人用水。1966年始,投资90万元,投工114万个,1973年3月,在田庄村建成田庄水库,容水125万立方,属小一型水库。1967年春始,历时8年,投资55万元,投工223万个,建成东西三条灌渠,总长26公里,配套水库扬水站3处。灌溉面积200公顷,解决16000人用水。1974年始,整地367公顷,造地35公顷,建千方水池19个,铺设输水管道7500米,打深井17眼,日供水量24000立方米。1976年,粮食亩产289公斤。1982年,全乡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1982年,粮食亩产301公斤。1989年,投资300万元在田庄流域进行石灰岩低山丘陵地区水土保持试点,修谷坊27座,塘坝3座,蓄水池7个,整修地堰228公顷,修公路12公里,生产路8公里,营造防护林900公顷,用材林8公顷,经济林161公顷,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1991年,被省水土保持委员会定为示范单位,通过省级鉴定为国内先进水平,1991年,粮食亩产达381公斤。1995年始,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先后投资230万元建蔬菜大棚188个,食用菌生产洞5万平方米,开发越夏蔬菜35公顷,大枣103公顷,柿子200公顷,黄烟233公顷,中草药53公顷,植树造林1200公顷,引进速生杨、凯特杏、扁桃、金丝4号大枣等优良品种,有9个村成为林果专业村,有林果专业大户45家,黄烟种植大户36家,畜牧养殖大户51家,蔬菜生产大户35家,中草药种植大户13家,1998年4月,被市政府授予淄博市蔬菜产业化明星乡镇,“银河牌”双孢菇被市蔬菜办、市蔬菜协会命名“淄博市名牌蔬菜”。2001年始连续两年被评为区农业结构调整先进乡镇。2002年,全乡绿化覆盖率达33%,烟叶产量35万公斤,柿子55万公斤,椿芽60万公斤,干杂果180万公斤,粮食亩产293公斤,粮食与经济作物的比例由1994年的8:2达到2002年的3:7。2002年,全乡实现农业生产总值3940万元,其中种植业1940万元,林果业1040万元,畜牧业960万元。
  【第二产业】
  建国初期,乡内仅有几家铁匠铺。1955年组织各村的铁匠、木匠成立铁木业社。1958年,成立田庄人民公社制修厂。1969年,在龙泉镇矾场村开办煤井。1970年,建化工厂,1972年,建耐火材料厂,1976年,建矽铁厂,后改为双氰氨厂,至1978年有社办企业6家,村办企业7家,职工290人,产值200万元。1985至1996年,先后建成大理石厂、不定型耐火材料厂、锦砖厂、东胜耐火材料厂。2001年,淄川个体业主投资盘活闲置的东胜耐火材料厂开办百斯特耐火材料厂。建于70年代的化工厂, 2000年更名为淄博泰基化工有限公司,首创国内一条生产线同时生产乳化胶体和乳化粉状炸药两种产品的先例,2002年产量达4000吨,实现销售收入930万元。2002年,上海客商投资盘活闲置的锦砖厂建成金湖耐火材料厂。2002年全乡共有企业38家,其中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5家,职工1632人,产品种类30种,产值19697万元,利税2043万元,出口交货值512万元,全乡工业累计固定资产1780万元,骨干企业以化工、石材加工、耐火材料、建筑材料为主。
  【第三产业】
  新中国建立初期,乡内仅有几家酒店、作坊和张庄、西槐峪两个小集市,1950年,群众入股办供销合作社,1955年,成立农业股份基金信用社,实行贷款优先,年终分红,1978年始,个体私营商业、饮食业、服务业从业人员逐年增加,1985年有集体商业5处,全年商品营业额430万元,个体商业28处, 1990年第三产业发展到51户,实现总收入200万元, 1991年,投资20万元,建川东农贸市场,成为集服装、布匹、鞋帽、副食品、蔬菜、家具等门类齐全的大集市,年成交额1050万元。1995年,在乡驻地建商业街1条,集市3处,1995年,从事第三产业达195户,从业人员560人,实现总收入730万元。2002年,从事第三产业达217户,实现销售收入1030万元。
  【教科文卫体】
  1949年12月,在田庄村建淄川第十二完小,在校学生48人,教员9人,后又发展3处,学生200人。60年代实行村村办学,全乡有小学23处,学生2942人,并开办农民夜校,扫除青壮年文盲。1971年,成立田庄高中,1982年撤销。1972年,成立张庄、田庄、大马陵、翟家崖4处中学,在校学生434人。1983年,撤销大马陵中学,1994年,撤销田庄、翟家崖中学,1986年,撤销偏远村小学8处,保留15处小学,在校学生2670人。1982年,获全国优秀教师1人, 1986年,获省劳动模范1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1990年始,全乡教育事业费支出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用于教育事业的资金占全乡财政收入的40%。1994年始,先后输送大中专生419人,其中大学本科96人,大学专科148人,中专175人。1995年,对全乡进行合班并校,由15处小学调整为10处,在校学生2241人。1996年,建幼儿园6处,在园儿童593人。1996年,全乡所有的中小学都配备了微机、语音、实验仪器、图书室等教学设备。1997年,获市级优秀教师3人,1997年,张庄中学、凤凰山小学创建市规范化学校。1998年起,没有民办教师。1998年,有张庄、田庄、凤凰山3处幼儿园创建市级一类园所。成人教育中心成立于1986年,1999年,投资20万元在张庄中学建起了二层教学办公楼,先后为乡村培养各类技术人才累计1300余人。2002年,全乡有小学5处,中学1处,教师176人,其中:本科8人,专科123人,中师45人,学历率达100%,在校学生2021人。
  1991年,《小麦白粉病发病规律及防治》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993年,获省水利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小麦腥黑穗病防治试验研究》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市科技成果一等奖,1994年,获市《林果增产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年,《蓖麻高产技术开发》获市科技成果二等奖。1996年,《机械化旱作农业开发》获省一等奖,2001年,泰基化工有限公司引进南京理工大和煤科总院淮北爆破器材研究所的专利技术,使一条生产线同时生产两个产品,填补国内民爆行业的空白。2002年,全乡共有科技人员265人,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24项,
  1976年,建广播站,1981年,成立文化站,1982年,投资8万元建电影院,1986年4月,投资3万元建电视转播台,转播山东电视台节目。1992年,建卫星地面接收站,开办电视转播。1992年始,政府先后投资200万元,实现村村通闭路电视。1999年,铺设电视光缆线路,电视入户率达90%以上。1986年以来,象棋比赛、歌咏演唱会、书画展、春节扮玩等活动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1956年,成立联合诊所,卫生人员18人,1965年4月,投资20万元建淄川区医院张庄分院,医生29人,1965年各村建立卫生室。1971年,推行合作医疗制度,赤脚医生24人。1996年,投资60万元在建门诊楼,面积1500平方米。投资47万元购置医疗设备,病床30张,医务人员32人,1993年被山东省卫生厅评为“一级甲等医院”,1999年,创建为“爱婴医院”,2002年,获市卫生系统实施形象工程先进单位,2002年末,村卫生室27处,医生30人。
  境内体育活动活跃,乒乓球为主要体育项目。1978年,区参加市少儿组乒乓球赛,获团体总分第一名。1984年,全省乒乓球活动现场会在张庄召开。1987年9月,张庄小学被命名为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989年,投资30万元建成张庄乒乓球训练馆,配套训练器材。1990年,省第八届“萌芽杯”乒乓球赛在张庄举行,张庄乡代表队获女子团体第二名,2002年,张庄乡政府承办全市乒乓球“亚平杯”比赛,张庄代表队分别获男女团体冠军和男女单打冠军。1984年至2002年,张庄小学先后被评为全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学校体育卫生“示范单位”、省乒乓球业余训练单位。先后向省乒乓球队输送队员3名,市乒乓球队14名,有12人担任乒乓球教练员,68人达到三级运动员,14人达到二级运动员,4人达到一级运动员,1人出国打球。
  【人民生活 】
  建国初年人均口粮120公斤,收入24元。70年代,年人均口粮180公斤,人均收入64元。80年代年人均口粮350公斤,人均收入745元,进入90年代,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以面食为主,肉蛋奶蔬菜膳食多样化,穿着趋向美观、舒适高档化。2002年末,全乡95%以上的农民拆掉土坯茅屋,建砖瓦结构新居,人均住房面积20平方米,电话装机总量3152部,移动电话700部,闭路电视3100户,摩托车2000辆,各种汽车400辆,村村通水泥路,有18个村4386户吃自来水,占全乡人口的90%以上。1985年,投资32万元建敬老院,入住老人38人。2002年,扶贫、优抚社会保障经费30万元。
  【乡村建设】
  1991年,投资110万元建乡政府办公楼。 1992年,区人大常委会批复《张庄乡域总体规划》,先后投资1800万元进行小城镇建设, 1993年,投资150万元对太西路张庄段铺设沥青路面,1995年,投资360万元拓宽张庄中心路两侧建商住房95套,1996年,投资169万元建成洪张公路, 1998年始,投资800万元建生活小区4幢宿舍楼,同年小马陵村实施旧村改造,投资508万元建二层楼房18栋,每户住房面积161平方米,2002年末入住68户,占总人口的70%。
  【中共地方组织】
  1946年,建罗圈峪村、苗峪村、转道村3个党支部,党员23名,其中女党员3名,1951年,建5个乡党支部(张庄、田庄、马陵、西槐峪、苗峪),1958年,建立中共田庄人民公社委员会,下设16个党支部,党员156名,1984年,成立中共张庄乡委员会,下设2个党总支,34个党支部,党员501人,2002年底,下设26个党支部,党员648名。2002年乡党委被市委授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集体”。
  【基层政权建设】
  1951年,境内设立5个乡(张庄、田庄、马陵、西槐峪、苗峪)政府,1958年,成立田庄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68年3月,改称田庄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80年,恢复田庄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3年2月,更名张庄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4年4月,撤社建张庄乡人民政府。2002年,被市政府授予“村民委员会建设先进单位”。
  【群众组织】
  1946年,建立民兵联防队,1960年4月,建立共产主义青年团田庄公社委员会,同时建立田庄公社妇女联合会,1963年5月,建立田庄人民公社贫下中农协会,1980年8月撤销,1982年8月,建立田庄公社科学技术协会, 1986年10月,建立张庄乡计划生育协会,1986年11月,建立张庄乡老干部协会,1998年,建立张庄乡商会,1999年,建立张庄乡工会。
  【政府机构】
  政府职责
  1、制定和组织实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资源开发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方案,组织指导好各业生产,搞好商品流通,协调好本乡与外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抓好招商引资,人才引进项目开发,不断培育市场体系,组织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发展。
  2、制定并组织实施村镇建设规划,部署重点工程建设,地方道路建设及公共设施,水利设施的管理,负责土地、林木、水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好护林防火工作。
  3、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民政、计划生育、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公益事业的综合性工作,维护一切经济单位和个人的正当经济权益,取缔非法经济活动,调解和处理民事纠纷,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稳定。
  4、按计划组织本级财政收入和地方税的征收,完成国家财政计划,不断培植税源,管好财政资金,增强财政实力。
  5、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倡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破除陈规陋习,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
  6、完成上级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
  领导班子成员分工
  乡 长焦鹏生同志:主持政府全面工作。分管财政、审计、人事、经管、统计工作。协调国税、地税工作。
  副乡长牛俊波同志:分管农业和农村、旅游工作。
  副乡长陶 峰同志:分管城建、环保、服务业、计划生育工作。协调交通、土矿工作。
  副乡长张永红同志:分管民政、残联、教育、体育、卫生、科技、文化工作。协调网通、张庄广播站、邮政工作。
  内设机构:
  党政办:负责综合协调和后勤保障工作,做好上传下达和来人接待工作,督促落实情况,拟定各类文件,筹备召开会议。农委:负责农业和农村、旅游工作。
  经委:负责工业经济、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
  建委:负责城建、环保工作。
  民政办:负责民政、残联工作。
  计生办:负责计划生育工作。
  精神文明办:负责精神文明、教育、体育、卫生、科技、文化工作。
  综治办:负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财政所:负责财政、审计、统计工作。
  党建办:负责组织、宣传工作。
  记账中心:负责村级财务管理工作。
  安监站:负责安全生产工作。
河南省淮滨县张庄乡
  张庄乡代码:411527207。2006年,辖14个村委会:八里村、长沟村、长埝村、九里村、任店村、三里村、申寨村、瓦门村、梧桐村、新湖村、徐营村、余庄村、张庄村、周空村。
湖南省濮阳市范县张庄乡
  张庄乡代码:410926209。2006年,辖55个村委会:前张庄村、西李庄村、范自富村、黄吕庄村、吕楼村、王庄村、张弓村、后张庄村、段楼村、张万村、葛楼村、范堂村、于集村、范祝庄村、前李楼村、四合村、罗口村、东陈楼村、闵子墓村、王德龙村、杨堂村、后李楼村、江庄村、孔庄村、冯潭村、大李庄村、崔楼村、夏庄村、西白堂村、东白堂村、于庄村、杜吕庄村、旧城村、王英庄村、东辛庄村、双庙朱村、蒋庄村、李菜园村、朵庄村、前房庄村、后刘楼村、蒲笠崮堆村、后房庄村、田老庄村、凤凰岭村、赵庄村、路庄村、杨楼村、许楼村、储洼村、杨沙窝村、江楼村、南高庄村、官路村、张沙窝村。
No. 7
  辖张庄、双股峪、大马陵、北崖、田庄、小马陵、上塔山、下塔山、南坪、北坪、瑶峪、东槐峪、西槐峪、转道、芦家庄、翟家崖、苗峪、罗圈峪、梨峪口、东庄子、东峪21个村委会。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
  张庄地处淄博市淄川区东南部,乡境面积54.7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560亩,辖21个行政村,总人口15800人。距辛泰铁路北牟火车站8公里,太西公路、洪张公路贯穿全乡,距滨博高速公路30公里,济青高速公路40公里,交通便利。境内山清水秀,景色怡人,有田庄水库、雁门山水库两座,摘星山旅游风景区被确定为市级风景名胜区,景区包括摩崖石刻、齐兵营、屯兵营、天师洞、十八盘、天明寺、滴水崖等景点,都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是生态旅游观光的首选之地。
  张庄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地区内平均气温12.9℃,极端最低气温-21.2℃,无霜期225天,年平均降水量750毫米,月份降水量变化较大,降水量集中在6-9月份,由此形成了春秋凉爽,夏季多雨,昼夜温差较大的气候特点,适宜多种林果和有机农产品的种植和生产。
  近年来,该乡确定以建设“山区生态农业乡”为目标,以建设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为重点,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面提升农产品规模、质量和档次,夯实农产品优势基础。目前已形成了有机食品、黄烟、经济林三大农业主导产业,建成350亩黄烟生态专业村1个,黄烟专业村3个;以金丝枣、扁桃为主建成干杂果基地1个,被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确定为“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干果良种示范基地”; 建成林果育苗基地1个; 依托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淄博远方有机食品公司,做大做强农业生产基地,借助椿芽、山豆角、云豆、扁豆、青罗卜、西红柿、茄子、菜椒、南瓜、红小豆、小米11种农产品经过有机认证的优势,建设第一期3500亩有机小麦种植基地和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同时,以支农项目为带动,全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2008年,先后有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省级扶贫开发、田庄流域综合治理、有机食品基地等项目落户张庄,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全乡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围绕做大做强骨干优势企业为目标,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突出抓好以淄川玉林特种炉料厂为支柱的耐火材料、汽车配件、机械加工、食品加工等骨干优势企业。同时,狠抓绿色招商、以商招商、以农招商,大力发展节能绿色环保型项目。2007年,全乡完成工业总产值3.1亿元,完成出口创汇157万美元,特别是淄博远方有机食品公司生产的有机椿芽酱等产品畅销美国、法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受到国内、外客商的青睐。
  以优化生态环境为核心,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狠抓政府驻地小城镇建设,提升了小城镇形象。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依托境内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以摘星山旅游开发为契机,强化旅游开发措施,积极发展观光旅游生态旅游,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旅游佳境。
  以改善民生为目标,扎实推进社会各项事业。投资500余万元,先后对太西路张庄段、洪张路进行升级改造。全乡实现了水、电、闭路电视、电话、水泥路“村村通”,大力发展清洁型能源,实施“沼气富民”工程,教育、卫生等条件有了较大改善。
  以“传统体育项目——乒乓球”为依托,狠抓基础设施和场馆建设以及乒乓球师资队伍建设,打响“乒乓球之乡”品牌。
  张庄民风纯朴,社会稳定,政通人和,人心思上,诚邀各界有志之士投资发展。
  联系电话:0533-5370006
No. 9
  张庄乡 张庄乡位于范县东南部,东临黄河,距县城20千米。地处华北平原腹地,黄河南北走向过境全乡,东与台前县接壤,隔河与山东郓城县李集乡相望,属沿黄滩区乡。面积50平方千米,人口3.7万人(2005年)。辖前张庄、西李庄、范自富、黄吕庄、吕楼、王庄、张弓、后张庄、段楼、张万、葛楼、范堂、于集、范祝庄、前李楼、四合、罗口、东陈楼、闵子墓、王德龙、杨堂、后李楼、江庄、孔庄、冯潭、大李庄、崔楼、夏庄、西白堂、东白堂、于庄、杜吕庄、旧城、王英庄、东辛庄、双庙朱、蒋庄、李菜园、朵庄、前房庄、后刘楼、蒲笠崮堆、后房庄、田老庄、凤凰岭、赵庄、路庄、杨楼、许楼、储洼、杨沙窝、江楼、南高庄、官路、张沙窝55个行政村,64个自然村。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范(县)张(庄)公路、古(城)张(庄)公路、王(楼)张(庄)公路过境,设有黄河渡口长年摆渡。古迹有闵子墓村的孔子弟子闵子骞之墓。
  [代码]410926209:~201前张庄村 ~202西李庄村 ~203范自富村 ~204黄吕庄村 ~205吕楼村 ~206王庄村 ~207张弓村 ~208后张庄村 ~209段楼村 ~210张万村 ~211葛楼村 ~212范堂村 ~213于集村 ~214范祝庄村 ~215前李楼村 ~216四合村 ~217罗口村 ~218东陈楼村 ~219闵子墓村 ~220王德龙村 ~221杨堂村 ~222后李楼村 ~223江庄村 ~224孔庄村 ~225冯潭村 ~226大李庄村 ~227崔楼村 ~228夏庄村 ~229西白堂村 ~230东白堂村 ~231于庄村 ~232杜吕庄村 ~233旧城村 ~234王英庄村 ~235东辛庄村 ~236双庙朱村 ~237蒋庄村 ~238李菜园村 ~239朵庄村 ~240前房庄村 ~241后刘楼村 ~242蒲笠崮堆村 ~243后房庄村 ~244田老庄村 ~245凤凰岭村 ~246赵庄村 ~247路庄村 ~248杨楼村 ~249许楼村 ~250储洼村 ~251杨沙窝村 ~252江楼村 ~253南高庄村 ~254官路村 ~255张沙窝村
  [沿革]旧城村是明初范县县城所在地。1949年设张庄区,1958年建公社,1985年改乡。1997年,面积48.9平方千米,人口3.7万,辖前张庄、后张庄、葛楼、黄吕庄、吕楼、张弓、段楼、张万、西李庄、西王庄、范堂、范自富、于集、罗口、王德龙、范祝庄、杨堂、东陈楼、闵子墓、四合村、前李楼、后李楼、大崔楼、江庄、孔庄、杜吕庄、旧城、冯潭、于庄、东白堂、西白堂、张庄、夏庄、蒲笠固堆、李菜园、朵庄、蒋庄、前房庄、后房庄、双庙朱、田老庄、后刘楼、东辛庄、王英庄、高庄、东杨楼、储洼、赵庄、凤凰岭、张沙窝、杨沙窝、江楼、路庄、官路、许楼55个行政村。
No. 10
  张庄乡 张庄乡位于淮滨县南部,距县城11千米。辖八里、长沟、长埝、九里、任店、三里、申寨、瓦门、梧桐、新湖、徐营、余庄、张庄、周空14个行政村。潢(川)淮(滨)、淮(滨)商(城)公路过境。
  [代码]411527207:~201八里村 ~202长沟村 ~203长埝村 ~204九里村 ~205任店村 ~206三里村 ~207申寨村 ~208瓦门村 ~209梧桐村 ~210新湖村 ~211徐营村 ~212余庄村 ~213张庄村 ~214周空村
  [沿革]1949年属期思区,1952年设张庄区,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97年,面积91.5平方千米,人口2.6万,辖张庄、周空、九里、长沟、长堰、新湖、八里、三里、榆树庄、任店、梧桐、徐营、申寨、瓦门14个行政村。
No. 11
  张庄乡 张庄乡位于商水县西北部,面积75平方千米,人口5.2万人。辖大郭庄、城上、城下、齐跪台、南陵、訾周庄、东门外、后张坡、徐庄、西高庄、东屈庄、八里王、大姜楼、唐庄、双庙、李寨、赵棚、王岗、小河湾、杨九庄、杨湖、刘、西姜庄、张庄、北王庄、杨单庄、葛岗27个行政村,78个自然村,209个村民小组。乡政府所在地东南距商水县城、东距周口市区均为10千米。漯(河)界(首)公路、漯(河)阜(阳)铁路穿境。
  [邮编]466145 [代码]411623210:~201大郭庄村 ~202城上村 ~203城下村 ~204齐跪台村 ~205南陵村 ~206訾周庄村 ~207东门外村 ~208后张坡村 ~209徐庄村 ~210西高庄村 ~211东屈庄村 ~212八里王村 ~213大姜楼村 ~214唐庄村 ~215双庙村 ~216李寨村 ~217赵棚村 ~218王岗村 ~219小河湾村 ~220杨九庄村 ~221杨湖村 ~222刘村 ~223西姜庄村 ~224张庄村 ~225北王庄村 ~226杨单庄村 ~227葛岗村
  [沿革]1958年建张庄中心乡,同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97年,面积61.2平方千米,人口4.6万,辖葛岗、城上、城下、齐脆台、南陵、东门外、訾周庄、后张坡、徐庄、杨单庄、屈庄、八里王、张庄、大郭庄、大姜楼、唐庄、双庙、李寨、赵棚、张九庄、高庄、河湾、杨湖、刘村、姜庄、王岗、北王庄27个行政村。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
  张庄乡位于范县东南部25公里处,东与山东郓城县李集乡,鄄城县苏格乡隔河相望,林木资源丰富,属沿黄滩区乡。全乡面积70平方公里,辖55个行政村,61个自然村,现有人口3.6万人,耕地3.5万亩,党员1210名,其中农村党员854名。
    乡党委政府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全面贯彻实施“以林兴工、以工促林、林工并举、强乡富民”战略和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重要奋斗目标。已形成全国最大的杨树原木市场和三大板皮交易市场之一——范县张庄乡木材加工园区。园区内木材加工户760家,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6300人,年产值1.6亿元,年可创利税1800多万元。在园区的带动下,全乡以板皮、板条、杂木粉碎、坑木运输和家俱制做等五大系列的各类木材加工户950家,遍布全乡45个村,从业人员10800人,年产值2.1亿元,利税2400多万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优化投资环境,乡镇企业得到快速发展,投资1500万元的木艺制品有限公司,投资1100万元的亿方木业等各类企业14家。目前全乡已经形成了木材加工、养殖、林木、蔬菜种植等支柱产业,东林草,西木材,南牧羊,北蔬菜四个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小城镇建设和1400亩的涝洼片示范基地建设好初具规模。该乡先后被评为“市级文明乡镇”、“五好”乡镇党委、“工业发展先进乡”等荣誉称号。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
  张庄乡位于淮滨县东南部,距淮滨县城10公里,东濒兔子湖水库,南与期思镇、王店乡毗邻,西与潢川县上油岗乡接壤,北靠淮河与邓湾乡、台头乡隔河相望。辖14个行政村,153个村民组,人口28353人,全乡总面积91.5平方公里。张庄系一古老集镇,水路交通便利,京九铁路、平长路、淮潢路穿境而过,南接312国道,北连信阜公路,是淮南南北交通要道。该乡林业从1983年始至2005年种植面积共20000亩,主要以杨木为主,果木品种有梨、新疆香梨、桃、柿子、石榴为主,种植面积达560亩,全乡有木板加工厂13家,年产值300万元的有9家,林业总产达40000万元。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
  张庄乡位于商水县西北部,总面积75平方公里。全乡27个行政村,78个自然村,75000亩耕地,48000口人。乡政府所在地东南距商水县城、东距周口市区均为10公里。西距漯河市区45公里。该乡境内沟河纵横,土地肥沃,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漯(河)阜(阳)铁路、周(口)漯(河)公路、漯(河)周(口)界(首)高速公路横穿全境,交通运输十分便利。全乡固定电话突破1800门,并建有联通基站、移动基站各一座,通讯设施齐全,信息畅通无阻。
  张庄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古文化遗址汝阳城--齐跪(会)台尚存。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长春、陈俊生曾先后来乡视察工作并给予充分肯定。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周口撤地设市以来,张庄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十五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切实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突现新一届市委确立的“一年一变样,五年大变样”的总体奋斗目标,按照县委提出的“兴工强农,活商扩城,科教先导,开放带动”的发展思路,团结带领全乡广大干群顽强拼搏、真抓实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丰收。
  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在狠抓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围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制定了“东菜西果南北套,特色养殖促高效”的经济发展思路,本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一村一策,规模发展”的原则,初步形成了杂果、蔬菜、养殖、套种等几大主导产业。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投入,建立科技服务网络,实施区域种植,规模养殖搞示范带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截止目前,全乡间作套种面积5.6万亩,发展蔬菜面积1000亩,优质杂果2000亩,粮经比例达到5:5。大郭庄的桃、李子等水果以物美价廉,享有很高信誉,并远销河北、山东、安徽等省,经济收入可观,亩产高达8000元。李寨高效农业示范园区,食用菌产销两旺,势头强劲,山药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养殖业方面,共发展养殖专业村17个,建立良种基地4个,全乡生猪存栏47180头,羊存栏22400只,牛存栏800头。杨湖猪厂和河湾鸡厂依靠专业化发展,规模化经营,现均已达到万头(只),经济效益十分明显。通过示范带动,全乡逐步兴起了养殖热。另外,在周(口)漯(河)高速公路两侧植树16万棵,发展防护林1000余亩,实现了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招商引资进展顺利。实行“二分之一”工作法,让一部分干部走出去引资,拓宽了引资渠道。通过出台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采取以商招商,以政策招商,以环境招商的办法,推动了个体私营经济和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仅2001年,就引进县外资金900万元,新上项目35个,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1.3亿元,实现入库税金98万元。
  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为优化环境,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面,本着“外树形象,内抓管理”的原则,对城镇建设实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先后对张庄、李寨、南岭三个集贸市场进行了“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投资300万元,硬化整修街道12000平方米,新建商品房368间,铺设马路砖3500平方米,修筑下水道3640米,完成了绿化带、路灯等配套设施建设,使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加快了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
商水县张庄乡名片-河南省周口市
  张庄乡位于商水县西北部,总面积75平方公里,下辖27个行政村、78个自然村、209个村民组,总人口5.2万,漯阜铁路、周漯公路和新建成的漯周界高速公路横穿东西,交通发达,运输便利,新枯河、老枯河北水南游,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
  目前,已形成了以杂果、棚菜、畜禽养殖、多熟套种为主导产业的四大农业生产基地,建成了食用菌栽培、日光温室两大示范园区。扩展棚菜面积4000亩,建日光温室200个,发展优质杂果5000亩,建规模养殖场20多个。粮经作物比例达到6:4,形成各类专业村24个,其中瓜菜专业村8个,果林专业村6个,养殖专业村10个。
英文解释
  1. :  Zhangzhuang township
近义词
张庄
相关词
范县旧城村濮阳台前
包含词
大张庄乡豆张庄乡南张庄乡
豆张庄乡镇府东侧盐城市城区张庄乡针织厂盐城市城区张庄乡卫生院
山东省高唐县张庄乡祥驰棉纺织厂
分类详情
张开余庄村宋家庄村岭上村张家坡村王家山村
西韩村中村张庄田庄村旧城村
长沟村三里村杨村梁村徐村
西李庄村夏庄村官路村葛楼村张万村
许楼村南坂村东郭村涧头村东郭坡村
南张村圪塔村古县村小卫坡村北宫村
城南村寨上村大卫村西王村南角村
石家凹村西佐村卫家河村前河村辛城村
南韩村辛村小郭村堡南村南西河村
北西河村滑家坡村双股峪村大马陵村北崖村
小马陵村上塔山村下塔山村南坪村北坪村
瑶峪村东槐峪村西槐峪村转道村芦家庄村
更多结果...